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英国这4所大学的可再生能源专业,是高薪稀缺的行业!连环炮

英国这4所大学的可再生能源专业,是高薪稀缺的行业!

近些年,随着化石能源日益紧缺,新能源在全球范围内备受期待,各个国家也在鼓励发展新可再生能源,继而英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可再生能源专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重点介绍英国4所大学的可再生能源专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 杜伦大学>> 专业:Master of new and renewable energy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硕士>> 学制:1年>> 课程概要:杜伦大学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旨在培养学生解决跨越传统工程领域的问题的能力,并且获得对完整能源系统的理解,从资源到终端用户,并且拥有相关技术的知识,理解其中的交互关系。这个项目也为学生提供了培养研究与开发、设计和项目管理技能的机会,通过个人和团队项目工作。>> 课程结构:必修课可再生能源基础可再生能源和环境组织设计项目研究和开发项目选修课低碳和热技术涡轮机和核能工程能源输送和网络集成能源生产和转换技术能源市场和风险>> 申请要求:背景要求:电子,电气,机械相关专业学位要求,2.1,认可216所大学,均分75入学要求:IELTS 6.5,单项不低于6;#2 爱丁堡大学>> 专业:Master of sustainable energy systems可持续能源系统硕士>> 学制:1年>> 课程概要:爱丁堡大学可持续能源系统硕士专业涵盖了风能、海洋和太阳能技术,以及他们将要适应的更广泛的环境,包括:资源评估;能源生产、交付和消费;效率;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政策和规定。>> 课程结构:1.选修课:2.必修课:Semester 1:第一学期Technologies for Sustainable Energy:可持续能源技术Energy Innovation Governance and Strategy:能源创新治理和战略Sustainable Energy Contexts:可持续能源环境Either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undamentals of Renewable Energy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Fundamentals of Renewable Energy可再生能源的电气工程基础或可再生能源的机械工程原理Semester 2:第二学期Principles of Wind Energy:风力发电原理Marine Energy:海洋能源Solar Energy and Photovoltaic Systems:太阳能和光伏系统An MSc Dissertation project from May to August:5月到8月,理科硕士论文项目>> 申请要求:背景要求:工程,物理专业,包含微积分,线性代数,傅里叶变换科目学位要求,2.1,等同于国内大学均分80-85入学要求:IELTS 6.5,单项不低于6;#3 南安普顿大学>> 专业:MSc Sustainable Energy Technology可持续能源技术理学硕士>> 学制:1年>> 课程概要:为期一年的可持续能源技术硕士课程为工程,科学和数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具有学术挑战性的可持续发电现代和现代能源技术的介绍。可持续能源技术需要满足经济,社会和环境指标的一系列标准。第一学期将重点介绍可持续能源系统,资源和使用情况。您将学习如何设计和评估燃料电池和光伏系统,风力发电和混合动力推进系统的性能。您还将了解低碳能源的热流体工程流程。在第二学期,您将了解更多可再生技术,并可选择承担一系列专业模块,从废物资源管理到生物能源。在过去的四个月里,您将把新发现的知识付诸实践。在该领域的世界级专家的指导下,您将在完成研究项目时培养您的实践技能。>> 申请要求:背景要求:相关的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土木工程专业学位要求:2.1 等同于国内均分75-88入学要求:IELTS 6.5,单项不低于5.5#4 诺丁汉大学>> 专业:Master of renewable energy and architecture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硕士(*梅同学诺丁汉大学风险管理成功案例)>> 学制:1年>> 课程概要:诺丁汉大学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硕士专业课程涉及如可持续建筑设计和建筑,能源利用和全球变暖,新的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新材料及其对建筑物和乘员舒适性的影响等问题。>> 课程结构:1.选修课:2.必修课:Modelling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模拟环境性能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1 可再生能源技术1Ventilation in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 建筑与规划中的通风Building Design in Different Climates 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建筑设计Energy Efficient Systems 高效节能系统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2 可再生能源技术2Solar Architecture for Different Regions 不同区域的太阳能建筑Renewable Research Project 可再生能源研究项目Research Methodologies 研究方法论Energy Systems Performance and Appraisal 能源系统的性能与评价Dissertation 论文>> 申请要求:背景要求:建筑,建造,土木,结构,机械专业学位要求,2.1,等同于国内985/211大学均分80,其他大学均分85入学要求:IELTS 6.5,单项不低于5.5;英国留学选校定位想了解自己的GPA、雅思成绩是否能申请哪些国外院校,可以使用留学志愿参考系统 (小程序如下)进行定位评估。使用方法:把你的基本情况GPA、托福/雅思成绩、专业、院校背景基本信息输入到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中,系统会自动从数据库中匹配出与你情况相似的同学案例,看看他们成功申请到了国外哪些院校,这样子就可以对自己进行精准的定位。

丧女

西北大学2020课程:可持续发展和能源方面的毕业生

作为专业人士和学者,西北大学的毕业生今年正走向世界,准备解决可持续性和能源方面的一些最紧迫的问题。在多年的课堂内外跨学科经验的推动下,他们准备成为这些快速发展领域中的未来领导者。请继续阅读以了解他们今年毕业后的近期计划,以及推动他们前进的动力。Akash Borde毕业于麦考密克工程学院,获得了计算机工程学士学位和机械工程硕士学位(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方向)。他的硕士论文题目是:《氢在微电网中作为能量载体的分析》。毕业后你有什么计划?我以电气设计工程师的身份加入特斯拉,在加利福尼亚的帕洛阿尔托工作。您将如何在工作中追求能源和/或可持续性?为什么这项工作对您有意义?我将设计用于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电子和计算机系统。这项工作对我而言意义重大,因为我将开发出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可持续发展的产品,还可以使可持续性成为主流。特斯拉的使命是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过渡,我很高兴能成为其中一员。您在西北航空学到了什么,希望将来带给您什么?除了我在学位课程中学到的全脑技术技能以及在NUsolar(西北太阳能汽车团队)中学到的实用工程知识之外,我认为西北航空还向我展示了当您将勤奋,高成就,以及大量的运气和特权。 Dennis Kontorovich将获得凯洛格商学院的硕士学位,重点是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途径。毕业后你有什么计划? 我计划在西北储能公司联合创立的一家住宅储能公司Blip Energy上工作。我也有机会在12月回到贝恩公司(Bain&Company),希望在那里从事能源业务。您将如何在工作中追求能源和/或可持续性?为什么这项工作对您有意义?我将通过不断寻找机会来更多地了解该空间,在自己的工作中追求能量和可持续性。这项工作对我来说是有意义且令人兴奋的,因为它变化如此之快,并且有机会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我想每天醒来,因为我正在做的事正在全球范围内有所作为,而从事能源工作给了我这个机会。您在西北航空学到了什么,您将带给您未来的发展? 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凯洛格航空公司和ISEN都为我提供了无数机会探索能源领域,并真正弄清了我最适合的地方。展望未来,我将继续提出棘手的问题,并探索该行业的发展方向。最后,学生,教授和校友的网络在他们愿意提供帮助的情况下确实令人叹为观止。艾玛·费尔德曼(Emma Feldman)将从麦考密克工程学院(McCormick School of Engineering)获得化学工程学士学位,并获得ISEN的可持续性和能源证书。毕业后你有什么计划?毕业后,我将作为水和废水工程团队的一员在三星奥斯汀半导体公司工作。您将如何在工作中追求能源和/或可持续性?为什么这项工作对您有意义?这项工作对我而言意义重大,因为我将能够在一家大公司内以可持续的方式管理其水资源。公司是气候危机的最大贡献者,通过努力减少该设施的占地面积,我希望不仅对公司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对邻近城市也产生积极影响。 您在西北航空学到了什么,您将带给您未来的发展?我计划在西北航空学到的一件事是,所有水问题都是局部的,需要以该地区特定的方式进行处理。 Gaurav Gupta将获得麦考密克工程学院的机械工程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毕业后你有什么计划?从西北航空毕业后,我将加入埃克森美孚位于得克萨斯州休斯敦的上游部门。在本科期间,我有机会在陶氏化学公司学习了三个合作社任期,这教会了我在制造特别是化工行业工作的宝贵技能。去年夏天,我在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的化工公司实习,在那里我更好地意识到了能源和可持续性在现代中的重要性,以及大型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在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地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您将如何在工作中追求能源和/或可持续性?为什么这项工作对您有意义?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全球改善与能源需求有着内在的联系。很简单,一切都需要能量。像埃克森美孚这样的大型石油天然气公司在满足这些能源需求的同时还面临着使用传统能源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挑战。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在亚洲和非洲欠发达经济体中,对可靠和负担得起的能源的需求也将增长。但是,与此同时,气候变化正在成为对我们安全和福祉的生存威胁,必须迅速而有效地加以解决。将来,这种“双重挑战”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像埃克森美孚这样的传统能源公司必将在解决这些复杂问题方面发挥作用。我希望成为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为我们和子孙后代提供具有成本效益但又可持续的能源,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我们的全球潜力,同时将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您在西北航空学到了什么,您将带给您未来的发展? 作为我的机械工程硕士课程的一部分,我对能源和可持续性的专注使我们得以透视当今能源相关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例如,在ISEN410中,我了解了人为气候变化的根本原因,以及忽视气候变化可能对人类文明产生的有害影响。在CIVE367中,我了解了随着越来越多的世界人口迁移到城市环境而面临的可持续性挑战。在CIV395中,我了解了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进行的无数能源政策辩论,尤其是与常规能源及其可再生能源并置有关。去年夏天曾在埃克森(Exxon)实习,但在能源行业的背景却很少,回到西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参加一些更详细地教给我我在实习期间在现实世界中看到的事情的课程,这非常有用。对于我未来在埃克森美孚公司及以后的工作,尤其是考虑到当今和多年来能源领域的至关重要性时,对现代世界中的能源生产,法律和政策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有更全面的了解将是无价的。来。Karina Gerstenschlager将从凯洛格商学院(Kellogg School)毕业,获得金融专业的硕士学位,重点是能源和可持续性以及社会影响途径。毕业后你有什么计划?我将加入芝加哥的麦肯锡公司(McKinsey&Company),担任公司运营实践的助理。您将如何在工作中追求能量/可持续性,为什么这项工作对您有意义?我认为环境可持续性是一个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干预的协调问题。我决定从业务方面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在担任过以前的职位时,我注意到有机会在减少废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提高业务利润,这是激发公司内部变革的好方法。麦肯锡有一个惊人的模型,可以将可持续发展的思维纳入客户的参与中,我很高兴将其与我在西北航空学到的工具包相结合,以帮助全球范围内的公司扩展其可持续发展计划。我将加入该公司,专注于产品开发和采购,随着世界适应COVID-19的生活,这与可持续发展特别相关。您在西北航空学到了什么,希望将来带给您什么?我的几门课程,包括普雷斯顿教授的《可持续业务决策》和贝桑科教授的《联邦商业领袖政策》,都强调了考虑商业决策的下行链影响的重要性。通过业务和政策示例,我们了解了看似积极的变化有时会如何在线下带来挑战或负面影响。我很乐观地举起这组示例将帮助我更好地评估策略的影响,以便企业可以从各个角度做出最佳决策。我也很高兴加入具有环保意识的同行网络-我相信,通过合作和努力,我们可以创造出解决气候危机的创新方式。赛义夫·巴蒂(Saif Bhatti)将从麦考密克工程学院获得工业工程学位,并从温伯格艺术与科学学院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你有什么计划?我将在雷诺斯特系统公司(Renoster Systems)从事全职工作,这是一家野生生物保护公司,负责为非洲大草原和美国这里的威胁建立护林员检测系统。在完成由麦考密克和ISEN Resnick-Grant资助的非洲研究之后,我成立了公司,该研究迅速发展成为更多合作伙伴和感兴趣的利益相关者。现在,我们有9人的团队,从加利福尼亚州到新加坡,由应届和应届毕业生以及西北和南非的教授组成。您将如何在工作中追求能量/可持续性,为什么这项工作对您有意义?在西北航空的整个过程中,我一直着迷于寻找方法来运用自己的工程师技能来解决世界上的实际问题。我很幸运地找到了一种应用程序来保护犀牛等濒临灭绝的动物免遭偷猎。在西北及其他地区不断发展的团队和支持网络的帮助下,我们希望将该产品在明年年初推向市场。这项研究带来了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另一种推动力,以改善大草原等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您在西北航空学到了什么,希望将来带给您什么?在西北航空,我了解了协作的价值。如果没有许多不同学科的教授的支持和参与,包括在McCormick的工程学,在Kellogg的业务发展以及Medill的市场发展,Renoster不可能实现。在每个领域,这项工作都受益于不同的观点和专业的主题知识。我还发现,让人们参与他们关心的事业有助于打开很多大门。并且能够围绕愿景建立团队是能够推动变革的一项关键技能。Simone Laszuk将获得人类学学士学位,环境政策与文化副修士以及可持续性和能源方面的ISEN证书。毕业后你有什么计划? 我将与ISEN和麦考密克工程学院一起在西北大学攻读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硕士学位。您将如何在工作中追求能源和/或可持续性?为什么这项工作对您有意义? 我想从事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问责制工作。我希望能够与拥有资源的公司合作,以最有效地应对环境不公正现象。 您在西北航空学到了什么,您将带给您未来的发展?在西北大学,我了解到可持续性无法从一个角度来审视,它确实是跨学科的。为了在现实世界中真正应用可持续性,您必须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考虑情况。西北航空教会了我这种分析形式的重要性,并教会了我在过去的四年中挑战自己的假设。

夺命债

能源动力硕士深度解读

1.能源动力硕士简介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电气工程及动力工程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科学严谨 求真务实和勇于创新的学习态度和良好职业素养。(2)系统深入地掌握本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具有较高工程应用意义的工程技术工作,能够适应现代电气与动力装备智能制造和运行等行业的发展需求。(3)能熟练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解决本领域涉及的技术与工程应用问题;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工程技术或技术管理工作能力。(4)能够在电气装备制造与运行、电能传输或工业自动化 、能源与动力 、低温制冷及暖通等领域,从事系统设计 、试验/测试分析 、技术开发和管理、 教育教学、 工程技术应用等工作。(5)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国际交流的能力。二、研究方向学科坚持科技创新,不断优化平台资源与配置,注重学科间的交叉,围绕国内外重大需求,充分发挥学科在基础研究 技术集成和产学研相结合方面的优势,形成了多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1)大型电机设计与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2)新能源电机系统与智能特种电机创新应用(3)新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技术(4)新能源电力电子变换及驱动控制技术(5)工程电介质理论及应用(6)电气绝缘与电缆技术(7)高电压绝缘与应用新技术(8)新能源材料与储能器件(9)机电设备中的热控制与热管理技术(10)洁净燃烧领域污染控制技术 节能与环保技术(11)低温制冷与暖通技术2.高校招收能源动力硕士研究生情况能源动力硕士招生院校3.能源动力硕士就业前景及方向一、就业前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属于能源动力一级学科,培养能源工程方面,包括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 能源综合利用及节能 制冷及供热系统(汽源 热源 冷源 热力管网 燃气输配等热力系统) 热电厂等工程方面规划设计 施工安装 运行管理及相关设备生产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本专业含电厂热能动力 城镇市政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与供热)两个专业方向。随着我国核技术及核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核技术领域投入的不断加大,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核科学技术人才补充到相关单位。二、就业方向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相关方面的研究 教学 开发 制造 安装 检修 策划 管理和营销等工作。也可在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硕士 博士学位。可在大型企业 相关公司以及相关的研究所 设计院 高等院校和管理部门从事热能工程 动力工程 制冷工程方面的研究与设计 产品开发 制造 试验 管理 教学等工作。主要就业方向为发电厂 内燃机厂 汽车制造厂 物流调控 锅炉厂 大型机械厂 造船厂 空调厂 制冷设备厂 暖通工程等等。三、从事行业: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 机械 建筑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1)新能源(2)机械/设备/重工(3)建筑/建材/工程(4)环保(5)电气/电气/电力/水利(6)专业服务(咨询 人力资源 财会)(7)其他行业(8)汽车及零配件

爱之岛

香港中文大学可持续旅游硕士录取一枚经验与行业发展-美英港新

香港中文大学可持续旅游硕士录取一枚经验与行业发展本文将为各位小伙伴介绍,先来看看行业发展是什么样的。随着旅游业越来越成熟,也出现了可持续旅游的概念,该专业的行业发展前景必然是非常好的!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扩大国际文化交流、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保障。一方面,积极接待入境旅游,打开国门,欢迎各国朋友,通过旅游让其充分了解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逐渐消除他们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偏见;另一方面,大力组织民众出境旅游,走出国门,通过宣传中华文明来提升华夏文化在世界各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塑造开放、自由、民主、富强的国家形象。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巨大助力。旅游业相较其他产业而言,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成本小的优势。加快发展旅游业,可以实现依靠资源消耗促进经济增长的传统模式向低耗能、高收益的新模式转变,达到自然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引领和带动相关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转变以能源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为主的贸易出口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香港中文大学可持续旅游硕士录取一枚经验与行业发展中的行业发展实际上也就是重大意义,除了介绍行业发展之外,以下就是香港中文大学可持续旅游硕士录取一枚案例经验。学生姓名M同学本科学校南京师范大学本科专业国贸录取学校香港中文大学录取专业可持续旅游硕士硬性背景南京师范大学 国贸专业 GPA85-89 IELTS7软性背景-香港中文大学可持续旅游硕士录取通知书美英港新香港中文大学可持续旅游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可持续旅游硕士申请要求学制: 1 年;申请时间:4月30日截止申请;学费: 112,500 港币;外语能力要求:雅思 6.5或托福 80, GMAT(口语)21。香港中文大学可持续旅游硕士培养目标该项目为学生在理解和实施可持续旅游业方面提供坚实的概念框架和技术知识;提高参与者对资源管理和环境管理原则方面的认识水平; 帮助培养环保的户外技能,使参与者掌握规划,开发和管理可持续旅游及其衍生物资源的技能。以上信息出自美英港新教育成功案例库原文链接http://www.hksg.org/offer_483

玄鸟

德国留学 | 慕尼黑工大成立可持续发展学院!这些专业都能申请!

慕尼黑工大是很多留德学生的梦想院校,关于这个学校的专业信息和申请信息也同样是大家关注的焦点。而在最新一季的慕尼黑工大的学位申请中,一个新的学院成为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关键词是:“可持续"。可持续这个概念在我们高中就已经是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了,而目前国内还是很少有大学将这个单独作为一个专业方向来发展,因为可持续领域的专业方向是个交差学科,涉及范围很广,就目前在德国的情况而言,可持续发展主要指的还是以可持续能源为发展核心的生物质能源方向领域,包括环境工程领域等等。这个新的学院也是慕尼黑工大新成立的校区,Straubing校区。这里坐落着德国规模超大的可持续生物质精炼厂。而这个新的校区就是以这个地区为核心进行发展的,同时参与合作的还有当地的 Hochschule Weihenstephan-Triesdorf。在这个整体合作和研究的框架之下,慕尼黑的可持续发展和生物质能源的新专业方向主要就将围绕这几个专业展开。#慕尼黑工大新专业方向生物材料(B.Sc.),生物经济(B.Sc.和M.Sc.),生物质技术(M.Sc.),化学生物技术(B.Sc.和M.Sc.),生物原料技术(B.Sc.和M.Sc.)面向技术和管理的企业管理(B.Sc.)生物经济学,化学生物技术和生物资源技术硕士课程全部以英语授课。 关于整个专业方向的介绍:#TUM Straubing校区化石资源的开采,环境退化和相关的气候变化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这迫使我们从根本上重新考虑,并朝着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经济转变。寻找对环境和气候友好的原材料和能源以及可持续的经济活动形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TUM校区Straubing,研究人员和学生依靠可再生原料,而不是原油,煤炭和天然气。目的是支持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当前经济向生物经济的转变。那些想要可持续地改变世界的人可以在TUM校区Straubing学习各种选择。尽管所有课程都追求可持续性和生物经济领域的资格认证目标,但是可以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课程来设置不同的优先级。校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和材料使用与能源回收,可持续材料的开发以及与可再生原料的生产,销售和使用有关的经济方面的研究。通过选择课程和各种选修模块,您自己的课程可以专注于一个领域,也可以广泛涵盖可持续性领域。由于最佳的学生和教授的比例,所描述的选择以及基础与应用为导向以及跨学科研究与教学之间联系更为紧密,TUM Campus Straubing的课程很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了灵活性,并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野,并为应对专业挑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正如研究一样,在TUM校区Straubing的教学是在TUM和Weihenstephan-Triesdorf应用科学大学的合作下进行的。当然整个这个学院建立,带来最激动的消息是新专业的开放,这个专业的包容性比较强,适合于学习环境工程,能源工程,生物质能源工程,甚至于农业科学相关领域的同学进行学习,但是具体还要看相应的课程结构和情况。并且,新学院中部分专业在这个申请季是第一次正式招生。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联系我们客服进行咨询。

此中德也

可持续能源全球论坛主席:“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做出了榜样”

“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做出了榜样”——访可持续能源全球论坛主席艾琳娜光明日报记者 张斐晔7月6日,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8年年会上,可持续能源全球论坛主席艾琳娜出席了《全球可再生能源现状报告2018》发布会,并就报告内容向与会嘉宾作了详细介绍。《全球可再生能源现状报告2018》概述了世界范围内可再生能源行业市场、产业、投资和政策的最新发展趋势。发布会结束后,艾琳娜就相关问题接受了光明日报记者专访。“这份报告虽然是纵观全球可再生能源现状,但中国是报告中当之无愧的明星。”发布会上,艾琳娜在介绍报告内容时屡次提到中国的贡献,会后接受采访时更是再次表达了对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成就的肯定。“2017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总容量为2196吉瓦,而其中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总量达到647吉瓦,约占三分之一。”在艾琳娜向记者展示的一张“可再生能源冠军榜”表格里,凡是中国获得“冠军”的可再生能源领域,都被艾琳娜特别标注——光伏、水利、风能……艾琳娜对每一项“中国第一”都如数家珍,“2017年,中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创纪录地占到全球总投资的45%。”这个惊人的数字足以说明中国用实际行动推动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做出了榜样。”艾琳娜说,可再生能源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更有利于经济发展,因此,那些认为可再生能源是发达国家才“玩得起”的观点存在严重偏颇。中国在2017年就达到了2020年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安装目标,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减贫——“光伏扶贫”成为世界减贫事业中又一个中国关键词。“我们应该认识到,很多时候贫困与能源贫困是紧密相连的。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极端贫困的地区往往正是那些无法有效利用现代能源的地区。”对此,她进一步解释道,由于地处偏远,传统的能源输送方式成本高昂,且对于输送技术要求很高,导致这些地区被隔绝于现代能源之外。“但是这恰是可再生能源大展身手的舞台。”艾琳娜说,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这些地方建设分散式小型能源系统,是最经济实惠且高效的方式,“我希望这样就地解决能源问题的建设在全世界范围内继续加大推广力度”。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免费的,但与之相关的基础设施却不是免费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解决基础设施的投资问题?对此,艾琳娜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解决燃眉之急的绝佳方案。“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点,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可再生能源基础设施的项目。”艾琳娜表示,对贫困地区来说,基础设施的建设至关重要,而建设因地制宜的基础设施更是关键。“如我之前所说,对某些贫困地区来说,大型的集中型能源供给设施未必合适,小型的分散型设施也许更高效。所以切实考虑当地的实际需要能够给扶贫事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谈到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发展,艾琳娜充满信心。“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决定,令很多人对于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持悲观态度,我认为大可不必。”她说,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潮流涌动的背景下,或许恰使可再生能源能够成为全球经济的有力助推器。“国际化石能源的价格波动常受各种因素影响,这给所有国家都带来很大困扰。”可再生能源则不同,由于大多数国家都拥有一项或多项优势的可再生能源,就资源成本而言与化石能源有着天壤之别,而能源费用的降低无疑将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化石能源终有枯竭之时,经济与环境的双赢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采访的最后,艾琳娜诚挚地呼吁世界给予可再生能源更多关注,“希望更多国家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希望各国人民能够认识、参与到可再生能源的推广中,最终让可再生能源真正造福于世界。”《光明日报》( 2018年07月07日 05版)

老生

中国能源研究机构深度参与全球可持续科技和创新大会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布鲁塞尔11月21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驻欧盟记者 鞠辉)当地时间11月20日,第三届全球可持续科技和创新大会(G-STIC)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隆重开幕。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首次作为协办单位参会,并组织承办能源专场研讨会,与来自全球各地的专家学者共同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献计献策。“中国馆”首次亮相全球可持续技术和创新大会,吸引与会嘉宾和各界人士广泛关注。 鞠辉/摄大会开幕式上,多国政府高级官员与专业领域人士围绕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科技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主题展开了深度探讨。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马隆龙参与讨论,并介绍了中国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致力于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与规划的最新进展。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马隆龙出席第三届全球可持续科技和创新大会并参与研讨。 (中科院广州能源所供图)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上,中方多位专家还将就现代区域能源供应、海洋可再生能源、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领域的政策制定与技术创新问题进行阐述并展开研讨。本次大会,中国、法国、意大利、德国、巴西、肯尼亚、印度、尼日利亚、奥地利、瑞士等国还分别以国家为单位进行了可持续发展创新科技成果展示。其中,首次亮相的“中国馆”由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联合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陈清泉院士科创中心共同主办,以LED视频、海报等形式介绍中国在生物航空燃料、生物柴油、生物燃气、氢能、海洋能、太阳能、地热能以及能源战略等清洁能源领域的最新科研和应用成果。全球可持续科技和创新大会由比利时弗拉芒技术研究院创办并牵头主办,自2017年以来每年冬季定期在布鲁塞尔举行。大会旨在从科技创新领域推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国际部编辑)

丘陵

清华大学-日内瓦大学2021年“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MPP-SDG)国际双硕士学位项目招生简章

清华大学-日内瓦大学2021年“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MPP-SDG)国际双硕士学位项目招生简章一、项目背景介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与日内瓦大学社会科学学院(Geneva School of Social Sciences, the University of Geneva)率先面向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开展“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MPP-SDG)双硕士学位项目。作为清华大学与日内瓦大学全面开展可持续发展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双学位项目致力于通过发挥联合培养的优势,帮助学生建构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视野、掌握中国和瑞士等在可持续发展不同治理领域的有效政策工具和丰富实施手段,全面提升和增进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理念、知识与技能。该项目面向全球招生,欢迎2021年MPA考生申请。二、培养目标与特色1.高端定位面向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全面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有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理念、知识与技能,培养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实践的高级复合型人才。2.多元方向两校课程设置既重视基础核心课程,也提供了覆盖可持续的人类发展、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未来城市与区域政策等多个方向的专业课程可供学生自主选择。3.全球视野充分发挥双方国际化联合培养的优势,帮助学生建构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视野,掌握中国、瑞士及有关国际组织等在可持续发展不同治理领域的有效政策工具和多元实施路径。4.应用导向重视应用导向培养,全英文授课,倡导跨文化交流和国际组织实习,学位论文鼓励选择应用导向的政策分析实践报告(PAE)。三、培养框架学习年限:2.5年,先后在清华大学和日内瓦大学分别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最后半年在清华大学完成论文。采取脱产方式学习。课程体系:公共必修课程、核心课、方向性选修课以及必修环节。课程语言:除公共必修课及个别中文基础课之外,核心课和方向性选修课程授课语言为英文。四、学位授予要求与类型学生完成两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任务后,可获得清华大学与瑞士日内瓦大学授予的双硕士学位证书。专业型硕士所获证书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MPA)、瑞士日内瓦大学理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Science, MS)。五、学习费用在清华大学就读学期,学生按照国家规定专业硕士生收费标准缴纳学费(9.9万元)。在日内瓦大学就读学期,学生无需缴纳学费,只需按照日内瓦大学规定缴纳注册费(500瑞郎/学期)。六、申请条件及材料提交MPA报考详见“清华大学2021年公共管理硕士(MPA双证)研究生招生简章” http://www.sppm.tsinghua.e.cn/xwjy/mpa/zstz/26efe48973d895aa0174d9354cb700c2.html(文末点击“阅读原文”)。请有志于报考我院国际合作双硕士学位项目的MPA考生在全国和清华研究生报名系统填报MPA申请信息之外,另需在2020年11月5日前向本通知第八条所列电子邮箱提交附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国际双硕士学位项目报名信息表。MPA考生通过清华公管学院复试面试后,需向清华公管学院提交如下申请材料的电子版(具体提交时间另行通知),以便由公管学院转交给日内瓦大学。申请材料清单如下: 1.个人简历(中英文)2.双学位项目申请个人陈述(中英文)3.大学出具的本科成绩单 (如原件为中文,需另附英文公证)4.本科学历学位证明(如原件为中文,需另附英文公证)5.推荐信两封(如原件为中文,需另附英文翻译)6.英语水平证明(雅思7.0分或托福92分及以上,或可提供本科为全英文授课或至少两年英语母语国家学习或工作经验证明,最晚提交时间截止到2021年3月1日前)7.由单位开具的可在境内外脱产学习2.5年证明 (中文)8.其他补充材料(如出版物、研究计划及主要表彰情况等)七、初试、复试与录取初试、复试与录取要求参见我院MPA招生通知的有关规定。双学位项目复试与MPA复试(含考前面试)统一安排在清华大学公管学院举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请关注MPA考前面试、复试通知)双学位项目面试通过者获外方拟录取审核通过后,我院方上报学校研招办审核及进入我校拟录取程序。考生最终获双方录取后方可进入双硕士项目。八、信息查询、联系方式1.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主页网址:http://yz.tsinghua.e.cn/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PA主页:http://www.sppm.tsinghua.e.cn/xwjy/mpa/zstz/MPP-SDG双硕士学位项目介绍:http://www.sppm.tsinghua.e.cn/xwjy/sxwsszs/zsxx/26efe48965f548680166281af1380080.html2.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106教学办招生考试咨询:010-62794348 黄老师邮箱:mpa@tsinghua.e.cn项目内容咨询:010-62781945 史老师邮箱: sdg@tsinghua.e.cn供稿| 教学办

造人

香港大学能源工程硕士录取一枚就业是否大热?-美英港新留学案例

香港大学能源工程硕士录取一枚就业是否大热?除了不受供电线路影响的太阳能灯,新能源的重大应用还有很多,比如,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神州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太阳能动力飞机首次尝试环球飞行……甚至旧的人民币也可以作为生物质发电材料,焚烧转化为电能。这些都是新能源技术带给我们的惊喜,因此新能源硕士的就业前景还是非常广的!属于大热的专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化石能源是工业革命的基础,现在世界能源消耗的主力还是煤炭、石油、天然气三大传统能源,但使用年限只有百年量级。各种新能源只占能源消耗不到20%的比重,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它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新能源必将成为未来保证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试想哪一天这个比例倒过来,新能源占到80%,传统能源不到20%,那么新能源专业人才真是极其紧缺的!香港大学能源工程硕士录取一枚就业是否大热?除了以上内容,以下就是香港大学能源工程硕士录取一枚详细案例。香港大学能源工程硕士录取一枚学生背景学生姓名:X同学本科学校:东南大学本科专业:能源环境与能源录取学校:香港大学录取专业:能源工程硕士硬性背景东南大学 X同学 能源环境与能源 均分87.48 托福93软性背景-香港大学能源工程硕士录取通知书美英港新香港大学能源工程硕士香港大学能源工程硕士申请要求学制1年,相关专业背景学费132,000港币,9月开学雅思6.0(单项不低于5.5),托福80香港大学能源工程硕士培养目标香港大学能源工程硕士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能源工程领域的先进教育,其课程包含可再生能源技术,智能电网,电力系统,能源管理,碳审计等多方面知识。以上信息出自美英港新教育成功案例库原文链接http://www.hksg.org/offer_513

色戒

为人类可持续能源贡献“中国方案”

2020年11月,一份为国家新能源战略建言献策的报告牵动着党中央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垣团队的心。这份报告以详尽的数据和科学的论证,重点汇报了改善我国能源结构、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相关途径与方法。作为报告起草人,20年来,潘垣团队以从根本上解决人类能源问题为目标,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主动贡献“中国方案”。近年来,国际各界逐渐意识到,无论是传统的化石能源,还是近年来兴起的多种新能源,实际上都无法满足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于是,不断发光散热的太阳就成了科学家在能源领域重点关注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模拟太阳发光发热的机制,升起一轮能自主掌控的“人造太阳”吗?核聚变,正是太阳能量秘密之所在。但核聚变研究是一个时间跨度长,对物质人力有着超高需求的大型研究项目,单凭某一个组织或者国家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应运而生。此项研究由我国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六方一同参与,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旨在模拟太阳发光发热的核聚变过程,为人类提供“无污染、无碳、安全、实际上不产生废料的能源”。潘垣团队就活跃在这项国际大科学工程中。在“等离子体破裂”这一研究领域,团队的等离子体不稳定性控制和破裂危害缓解技术位居全球领先地位。同时也是全球唯一能做到破裂逃逸电子完全抑制的科研团队,在实验中得到的逃逸电流耗散速率曾创下世界第一的纪录。潘垣团队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其成员多次在相关领域顶级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特邀报告,为其他国家同行提供技术指导。今年10月,团队的J-TEXT实验装置也被国际科技顾问委员会列为四大破裂缓解技术研究装置之一,进一步确立其研究在国际领先方阵的地位。这一切都源于团队20年来从未改变的信念与坚持。早布局抓时机 从向外借力到自主发力1980年建成的TEXT(后升级为TEXT-U)本是建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磁约束聚变实验研究装置。在美运行期间,开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实验研究工作,在国际聚变界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由于美国政策的变化,到了2001年,TEXT-U面临要么报废、要么拆迁的选择。就在此时,得知消息的潘垣立刻意识到,这是我国以低成本直接介入磁约束聚变研究前沿,参与国际合作研究的绝好机会。更有意义的是,该装置结构紧凑,运行费用低,可频繁放电,特别适合作为教学装置,培养我国聚变工程所急需的高级人才。在多方争取下,2003年年底,TEXT-U漂洋过海,落户武汉喻家山脚下。这不仅是大型实验设备一般意义上的搬迁,而且是实验室学术地位、研究特色、国际群体等“无形资产”的继承,使新实验室一开始就站在国际合作的高起点上。装置回国后,在潘垣、于克训教授的带领下,聚变所第一批研究人员一齐上阵,奋战两年,终于在2006年这个关键节点上让TEXT-U在喻家山下恢复放电,重新运转起来,并改名为有着中美合作含义的J-TEXT(Joint-TEXT)。2006年5月24日,我国与其他六方一起,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草签《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联合实施协定》。这标志着ITER计划实质上进入正式执行阶段,也标志着我国成为ITER计划的实质成员国。在国内,相关工作立马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依托这一装置,学校不仅发展了等离子体物理及核聚变等学科,还依托其大型脉冲发电机组,建成了教育部部属高校和湖北省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武汉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随着工作的正式展开,研究团队也日益壮大,从当初的六七人发展到如今有研究人员27人,技术人员14人,研究生超过100人。先后承担了国家级重大研究项目数十项,发表SCI论文近200篇。更为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团队就以ITER计划中最重要的问题——磁流体不稳定性及其导致的等离子体大破裂为主攻方向,积极准备着在ITER上开展实验,与世界各国同台竞技。以合作谋突破 以高水平研究助推人才培养2016年,还在聚变所任教的胡启明在《核聚变》上发表研究文章,对利用撕裂模控制领域的研究极具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同年底,该文被选为期刊高亮论文。胡启明就是“土生土长”的华科大电气人,2009年保送到聚变所攻读博士学位。刚接触到J-TEXT的相关研究,他也是“两眼一抹黑”。但在导师的指导和课题组师兄师姐的帮助下,很快就“上了路”。“聚变所有一个传统,就是无论工作再怎么忙,也要挤出时间来组织学习,对领域内的理论基础和前沿热点做梳理、总结。一方面开阔了眼界,另一方面更是打牢了年轻人的研究基础。”正是这篇文章吸引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离子体物理国家实验室的相关负责人。他们力邀胡启明加盟,继续从事相关研究。无独有偶,如今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陈杰同样是在聚变所找准了自己的研究路径与方向并取得了突出成绩。2008年,正在物理学院学习的他对聚变产生了兴趣,听说电气学院有相关的研究机构。他就自己跑到聚变所了解情况。没想到正好碰上在所里开会的潘垣与时任所长庄革。两位老师面对这个虚心求教的年轻人,打开了话匣子。陈杰自此立下了要在聚变领域闯出一番天地的志向。2014年博士毕业时,他关于等离子体内部磁场检测仪器相关的研究走在了业界最前沿,其精度超过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双色偏振仪,得到聚变界高度关注。陈杰不仅获邀在国际高温等离子体诊断学术大会上作特邀报告,还被美国最大的聚变实验室聘请,为相关装置设计偏振仪诊断。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合作,联合推进高水平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为高水平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也正是聚变所长期以来所追求的目标。围绕J-TEXT的研究,华科大、聚变所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才,不断提高我国在聚变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国内两大聚变院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陈伟、季小全,亚太物理学会等离子体物理大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王璐,“青年科学家奖(U30)”获得者郭伟欣以及现任ITER工程司副司长武松涛,他们都是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佼佼者。盯需求望前沿 为国际大科学工程写就中国方案潘垣认为,科学研究既要不等不靠,也离不开强强联手。通过国际合作,结合全人类的智慧将能更快地实现跨越式的突破。等离子体大破裂对实验装置稳定运行带来的巨大危害,多年来始终困扰着研究者。2008年,聚变所丁永华教授团队在对比研究了过去普遍使用的经典研究思路后,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来解决这一问题。而为了验证这一思路是否可靠有效,实验一做就是近10年。团队成员饶波说,实验每年按照计划要进行两轮,每次持续3个月左右。在完成其他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团队其他时间都一心扑在分析实验数据,调整实验方案、设备上。经过大量实验,团队验证了新方案的效果。这一研究成果在2018年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选择强强联手、加强国际合作,那就要有坐得下来、张得开口、说得明白的能力。2018年10月,聚变所青年教师程芝峰以ITER合伙人的身份前往法国总部开展研究工作。在总部,程芝峰要与来自多国的顶尖科学家联手参与研发。此前并没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他,不免还有些发怵。真正投入工作后,程芝峰渐渐放下了悬着的心。早在聚变所打下的基础,这时发挥了作用。“所里经常会邀请国内外专家过来做报告、举行国际会议、开展联合实验,这为我融入法国总部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自己负责的设计方案与性能评估报告顺利通过评审后,近期ITER组织光谱诊断负责人还邀请他给印度方帮忙,完善其负责的边界X射线光谱系统的设计与分析。德国于里希研究中心、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韩国国立聚变研究所……聚变所研究人的脚步迈向全球,能力过硬、方向明确,他们成为ITER计划不可或缺的一支中国力量。展望新征程,面对研究中的两个关键问题,潘垣团队已经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坚持面向前沿、布局未来,聚变中子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被教育部推荐参加“十四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评选;继续发挥优势与特长,进一步开展破裂机理、破裂缓解、破裂保护研究。中国人升起自己的“人造太阳”的信念不曾动摇,人类追求聚变的梦想也不会止步。华科大聚变人在升起这轮全球瞩目“红日”的征程中,还将不断燃烧,释放更多的光与热。(本报记者 夏静 本报通讯员 汪泉 郑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