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宁波大学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两条线

宁波大学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为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省教育厅《浙江省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宁波大学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该中心的主要职责是统筹兼顾,系统规划,整体设计全校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出台政策指导、督促、规范各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分中心的建设和工作推进;充分培育并运用好课程思政的各项成果,积极推广,扩大影响力,逐步塑造若干课程思政的品牌课程、名师和教学团队;组织力量做好课程思政建设与发展规律的研究工作;做好课程思政建设的各类培训、交流等质量提升工作。宁波大学于2017年出台《关于“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工作。目前,所有本科课程均已完成教学大纲修订,将课程思政目标列为教学目标的第一条,要求教学内容明确至少包含3个课程思政融合点。已建设184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今年,学校制定《宁波大学关于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并成立宁波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中心将充分发挥指导、引领作用,带动全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索总结具有宁大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不断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水平。【来源:宁波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黄土情

武汉理工大学与新华网共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3月25日,武汉理工大学与新华网共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该校举办。该校党委书记信思金、副校长王发洲、副校长刘春江、新华网教育中心运营总监徐晶等参加揭牌仪式。信思金表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育时代新人的关键环节,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充分挖掘各类课程的育人能力,形成“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局面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武汉理工大学人才培养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武汉理工大学与新华网共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正式揭牌启动,标志着双方在课程思政等相关领域开展全面合作的开始。学校将依托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推出一系列课程思政建设举措,不断巩固、深化、提升、研究出一批高水平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徐晶表示,新华网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是党和政府重要的网上舆论阵地,拥有权威、丰富的思政教育融媒资源,具有强大的平台辐射力。双方共建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将以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为重点,顺应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契合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规律,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开展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课程思政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效融合,合作推出一系列高水平的建设成果。据介绍,近年来,该校致力于培养卓越人才,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出台了《武汉理工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武汉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培训与教学能力认定实施方案》,已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0门、示范课堂72个,并立项示范课程40门。(通讯员:武汉理工大学毕姗姗)

猎狼人

统筹育人资源,华东政法大学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本网讯(记者 刘时玉)12月2日,华东政法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课程思政教学展示活动举行。会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汪歙萍,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共同为华东政法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揭牌,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和副校长陈晶莹向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特聘顾问及研究员颁发聘书。记者了解到,华东政法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是学校全面统筹育人资源、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中心在该校党委统筹协调和指导下成立,挂靠在教务处,中心主任由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担任,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担任顾问及研究员。通过建设,中心将培育一批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发表若干有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改课题及论文,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及管理考评机制,总结一套课程思政特色做法和典型经验,形成在上海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学成果。活动当天的课程思政教学展示环节由教务处处长王月明主持。法律学院姚明斌老师、刑事法学院关颖雄老师、传播学院刘展老师、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朱莹老师等四位重点改革领航学院教师代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展示活动。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主任、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不仅要在课程育人上下功夫,也要在教改实践中做文章。据介绍,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是该校巩固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任务、深层次挖掘课程思政的内在规律、促进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加强学术交流与探讨的重要举措。站在上海课程思政领航计划2.0新的发展阶段,华东政法大学将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教改专项课题研究工作、培育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队伍、构建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工作模式、健全课程思政考评机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监督和管理等举措,大力推广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持续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力求将研究成果体现于教学改革,体现于课堂,体现于学生,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研究中心特聘顾问汪歙萍、宗爱东、顾晓英进行了现场点评和交流。汪歙萍表示,华政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形成法学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能够更好地将政法院校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推向上海,推向全国,牢牢把握住了政法类院校的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即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此外,宗爱东副院长、顾晓英副部长对四位老师的教学展示进行了详细点评和深入探讨,对老师们展示的融“盐”于汤、有滋有味的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表示了充分的肯定。【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伯夷

岭南师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揭牌

12月29日下午,岭南师范学院(前称:湛江师范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学校榕楼一楼培训室举行。该院党委书记刘明贵、校长兰艳泽担任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主任,领导推进中心建设。刘明贵、黄达海、戴黍等校领导共同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揭牌。刘明贵指出,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是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构筑学校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举措。他简要阐述了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和重大意义,希望通过成立研究中心,搭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相互融通平台,统筹学校课程思政理论、体制机制、模式、内容、方法、创新等方面工作,研究不同类型课程思政体系、实现路径及规律。“广大教师要通过课程思政专项建设项目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探索。”刘明贵认为,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之一,专业课程也承担育人的主要功能,专业课程教师在推动课程思政上大有作为、大有可为。刘明贵强调,研究中心要履职尽责、发挥作用,更好地为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和研究提供服务;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中心开展工作,推动课程思政水平更上新台阶;广大教师要打造一批优质课程思政教学成果,探索总结具有岭师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黄达海主持揭牌仪式时指出,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理念是协同育人、结构是立体多元、方法是显隐结合、思维是科技创新。认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高等教育育人的本质要求出发,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揭牌仪式后,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广东海洋大学林华娟教授,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岭南师范学院刘海涛教授受邀分别作专题学术报告,为大家分享了基于课程思政的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线上一流课程申报与建设经验。林华娟认为态度和决心是关键,材料准备要极致且丰富、课程的建设和应用情况要不断斟酌、凝练并保持课程的特色和创新。刘海涛则以《新时代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为题,对冲刺国家级一流课程的具体方法、课程教学项目申报书撰写等进行了深入指导。据悉,自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来,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相继出台指导文件,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工作。岭南师院高度重视,出台了《关于加强课程思政 建设一流课程实施方案(2019-2023 年)》,结合学校的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和一流课堂建设,全面统筹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关家玉 通讯员:张少华、孔少飞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关家玉 通讯员:张少华、孔少飞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蔡冬庆

叫者

北京化工大学举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签约挂牌仪式

活动现场(学校供图)人民网北京4月7日电 近日,北京化工大学-人民网文华在线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签约挂牌仪式在北京举行。会上,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任新钢表示,此次双方共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有助于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相融合,合作打造一系列高水平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将思政元素“如盐化水”地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打造课程思政精品课程、评选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在学校形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对学校优秀课程思政教学成果案例的传播推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贡献力量。文华在线董事长金善国在致辞中表示,本次双方合作有信心配合学校整个团队提升在化工人才培养领域的影响力,真正形成“大思政”格局,做出起到行业示范作用的研究中心和实践基地。活动当天,与会人员还就课程思政研究中心的建设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

迫而后动

教育部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将建设一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

据教育部官网消息,近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纲要》对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整体设计。一是强调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二是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三是推动课程思政全程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四是着力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五是完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激励机制。《纲要》明确,要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双一流”建设监测与成效评价、学科评估、本科教学评估、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专业认证、职业教育“双高计划”评价、高校教学绩效考核等评价考核中。在教学成果奖、教材奖等各类成果的表彰奖励工作中,突出课程思政要求,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纲要》强调,各地各高校要切实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领导,因地制宜制定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联动、院系推进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不断完善政策配套,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教育部将组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专家咨询意见。教育部将选树一批课程思政建设先行校、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一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设立一批课程思政研究项目,充分发挥示范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

史墨

华东政法大学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资料图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新民晚报讯(记者 易蓉)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不仅要在课程育人上下功夫,也要在教改实践中做文章。上海课程思政领航计划已进入2.0新发展阶段,昨天,华东政法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华政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任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主任。他介绍,中心是华政巩固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任务、深层次挖掘课程思政的内在规律、促进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加强学术交流与探讨的重要举措。华政将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教改专项课题研究工作、培育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队伍、构建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工作模式、健全课程思政考评机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监督和管理等举措,推广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持续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力求将研究成果体现于教学改革,体现于课堂,体现于学生,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据悉,中心将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担任顾问及研究员,将培育一批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发表若干有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改课题及论文,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及管理考评机制,总结一套课程思政特色做法和典型经验。【来源:新民晚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一喷一醒

东营职业学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召开工作推进专题会议

日前,东营职业学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召开工作推进专题会。学校党委副书记、研究中心主任李广坤,党委委员、教务处处长、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曹丽芳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广坤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推进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在推进研究中心工作计划中,要紧紧围绕学校实际,结合“双高校”建设和本年度学校工作重点,将研究工作做细做实,落到实处。李广坤强调要把立项一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及科研课题、遴选一批示范课程和教学名师、开展一系列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关研讨活动提上议事日程,促进学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工作取得进一步成效。 曹丽芳要求,深入发掘和提炼各类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要素,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各学院联动,积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主要成员参加会议。 【来源:东营职业学院】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莫若以明

德州学院举办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成立大会暨授牌仪式

11月30日,德州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成立大会暨授牌仪式”在学校四楼报告厅举办,党委副书记王金利,副校长徐静,党委委员、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任立春出席大会。会议宣读了关于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指导中心、示范中心的文件,并进行校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指导中心、示范中心、院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授牌仪式。马克思主义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负责人作为校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指导中心、示范中心负责人发言。他们在发言中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课程思政教育研究得典型做法,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规划,切实将学校的课程思政工作做细做实,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20年6月,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明确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对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整体设计,将课程思政从工作要求转化为政策实施表和行进路线图。学校于2020年7月出台了《德州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工作任务及具体措施。早在2018年,学校出台的《关于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新时代高教40条”文件精神的工作方案》中就设有课程思政建设、专业思政建设任务,要求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引导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学校还出台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要求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置的主要依据,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及教学环节的育人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教育有机融合。学校还出台了关于课程教学大纲编制的指导性意见,要求各类课程充分挖掘和教学环节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科学合理设计思政教育内容,确保每一门课程中都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元素,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同时学校还打造了一批特色美育类课程。全面落实“弘美”大课堂工作方案,深入开展美育教育,构建美育课程群,在美育教育中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造创新活力。学校还出台了《德州学院“教学名师”岗遴选与管理办法》,设立“思政育人名师”岗,选树一批思政育人骨干教师。在2020年校级教学研究改革立项中,针对结合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的课题,设立课程思政专项,重点培育一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成果,在全校树立课程思政教学标杆。组织各教学单位撰写了“教学单位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并汇编成册。下一步学校将深入的开展课程思政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组建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团队,培育思政育人教学名师。充分发挥示范中心和研究中心的指导、引领带动作用,树立课程思政教学标杆,指导、带动全校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改革,打造课程思政品牌,培育选树示范课程,不断提高学校课程思政育人水平。会议还现场观摩学习德州学院荣获首届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获得者蔡青、省青教赛一等奖获得者张琳、马锡骞的获奖讲课视频。

华东政法大学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

资料图 新民晚报记者 李铭珅 摄新民晚报讯(记者 易蓉)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不仅要在课程育人上下功夫,也要在教改实践中做文章。上海课程思政领航计划已进入2.0新发展阶段,昨天,华东政法大学课程思政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华政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任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主任。他介绍,中心是华政巩固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深化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任务、深层次挖掘课程思政的内在规律、促进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加强学术交流与探讨的重要举措。华政将通过开展课程思政教改专项课题研究工作、培育课程思政教学名师队伍、构建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工作模式、健全课程思政考评机制、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监督和管理等举措,推广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持续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力求将研究成果体现于教学改革,体现于课堂,体现于学生,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据悉,中心将聘请校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担任顾问及研究员,将培育一批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发表若干有影响力的课程思政教改课题及论文,建立科学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及管理考评机制,总结一套课程思政特色做法和典型经验。【来源:新民晚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