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一线教师如何平衡教学和研究 ——关于教学和研究反舍于鲁

一线教师如何平衡教学和研究 ——关于教学和研究

教育科研是教师岗位的主要职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如何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开展科研工作,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和提升,是广大教师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教师在工作中,如何做到二者的权衡呢?中国教育学会优秀会员,一线青年教师董强在中国教育学会沙龙课程中如是说: 关于教学。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教师在课堂中既是引导者、策划者,也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评价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在探索中学会知识,在创设情境中、归纳类别的过程中学会总结知识。在整个课堂中,教师要充当好一个导演的角色,在具体的情境中实施策划。作为组织者,课堂各个环节的展开都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同时,教师还是课堂的参与者与课堂的自评者。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首先,学生是求知者。学生是带着求知的眼神、求知的欲望到课堂中进行学习的,这是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主要目的。学生还是课堂的参与者,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每一位学生的积极参与。学生还是课堂的聆听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学会聆听,在聆听的过程中产生问题,有了问题再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这样的学习才更有效。最后,学生还是课堂教学的评价者。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情况作出他评,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关系授受关系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互助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互相配合的,交流沟通中相互促进的。只有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不是好课堂。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保持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关系,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人格平等的。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都是相互促进的。师徒关系从传统的角度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师生之间还具有师徒关系。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首先“学困生”这个标签不能轻易给学生打,这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在这里加了引号。“学困生”是如何产生的呢?通常有以下几个原因:1、 教师对学生的冷落2、 同学对“学困生”的排斥3、 校园文化对“学困生”的影响4、 家庭因素的影响5、 社会对“学困生”的影响6、 “学困生”的个人因素了解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困生”进行引导:1、 情感教育2、 人文关怀3、 课外辅导4、 小组合作交流5、 个人努力教学内容的选择1、 当前教材内容2、 不同版本同课题内容3、 课外相关链接资源4、 网络资源5、 其他资源教学方法的选用1、 讲练结合法:讲课与练习结合,讲完就练2、 讲授法3、 探究法4、 问题串教学法:以问题为教学的主线,通过设问、反问等来构成教学的主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我们的课题5、 其他教学法:互动类比教学法等教学前备课需要注意的问题1、 对教材版本的解读要准确、到位2、 对相关内容的挖掘要进行扩充3、 对学生学情的分析与挖掘:可以通过前测进行了解4、 对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的解读5、 对课堂中可能会发生情况的预估教学中需要处理的各类不可预测事件。1、 关于文本的问题:基于课本的推荐,我们应该如何处理2、 关于学生的问题(纪律、学习差异等)3、 关于课时的问题4、 关于师生关系的问题教学后教师和学生需要做的事情。1、 教学反思2、 课后作业3、 课后达标自测4、 必要的调查问卷与个别访谈5、 对个别“学困生”的课后辅导关于研究研究不等同于论文写作研究题材的选取——选题1、 找准“落点”2、 清理“地基”3、 蓄养“底气”4、 着力“行走”5、 经营“理论”6、 需要注意的问题在选题的过程中,课题宜小不宜大,不能假大空。有人说,选的题目太大了不好把握,选的题目太小了又不具有研究价值。其实不然,只要题目选对了,研究透了,那就是很好的选题。研究方法选择。1、 文献法2、 比较法3、 问卷调查法4、 访谈法5、 实验研究法6、 行动研究关于文献查阅。1、 报刊、书籍的选择2、 一级文献与二级文献(一手文献和二手文献)3、 知网文献4、 外文文献5、 未公开发表的史料文献、报告等文献综述的撰写。1、 国内文献综述2、 国外文献综述3、 文献小结与述评4、 当前文献研究的重点5、 拟创新点:文献综述不能光看别人,还要有自己的一些看法、设想、创新点,打算要在哪个方面进行开发。一般论文的写作要求。研究不等同于论文的写作,但是论文往往是研究的一种体现。论学的写作包括以下一个方面:1、 标题2、 摘要(中文、英文)3、 关键词4、 正文5、 参考文献6、 图表、附录等7、 作者简介、课题基金信息等参考文献和图表一定要规范。研究成果的发表一般流程如下:1、 期刊杂志选择(主流杂志):要在投稿前了解杂志的特点和符合程度2、 投稿:投稿后要和编辑部积极联系,掌握进程,根据编辑部的意见进行修改3、 修改后投稿4、 发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2、 增加教师知识储备3、 开阔教师视野研究的类型。1、 探索性研究2、 叙述性研究3、 因果性研究

大白若辱

教育学考研: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教学的区别

刚刚接触教育学考研的朋友们可能并不了解课程与教学论和学科教学这两个专业的区别,毕竟二者都涉及教学方法的研究,也同样细分为不同的学科方向(语数英数理化史地生音美体),这导致很多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不知道该选哪个好。本文就由文都比邻小编为您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专业的不同,在了解完之后同学们再做选择也许就不会那么困难了。学位类型不同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属于学术型硕士,学制3年,专业代码为040102。学科教学也属于教育学二级学科,是专业型硕士,学制2年,专业代码为045102-04513(各学科不同)。研究方向的不同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三个,分别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学科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成人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和学习的内容偏向理论,主要致力于课程、教学理论、教师、课堂、学习问题及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换句话说,就是从宏观的角度对课堂教学设计等问题进行理论性研究。但这是不是意味着课程与教学论不分学科?事实上,这个专业下还分语文学科教学论、数学学科教学论等具体的学科方向。所以,对于那些喜欢某一具体学科的同学们来说,课程与教学论也是可以考虑的。而比起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更突出以某个学科为基础的实践性研究,也就是教学实践,一般会将重点放在课堂的具体教学方法方式上,还会涉及很多具体学科的知识及其应用。喜欢实际操作的同学可能更适合学科教学。考试科目不同课程与教学论的专业课考试科目只有一个教育综合,统考还是自命题要看具体的院校。学科教学的考试科目除了333教育综合以外,一般还包括这个学科的教学论和其他知识考查,而且有学科背景的学生在面试时可能会更有优势,老师也可能会更偏向有学科背景的考生,跨考太大的容易被刷。毕竟除了教育学知识以外,具体学科的知识在短短一年备考期间是很难有什么真正的收获的,除非像是语文、英语这种我们从小就学的文科学科可能可以拼一拼,像数理化的学科教学就可能需要你具备本专业的背景了。就业方向不同从就业方向来讲,课程与教学论就业面更广一些。因为学的是理论,所以做高校老师也可以,教研也可以,还可以做杂志社编辑或从事其他教育相关的工作。而学科教学的就业方向相对单一,这个专业的方向就是专门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所以学科教学大多只有师范类院校才开。除了教师以外,其他方面就没有教育学学硕好找工作了。因为小伙伴们如果不是很确定自己要做老师的话,就没必要报教育硕士的学科教学啦。

雄雉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国开-下放-1868课程与教学论1、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2、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3、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4、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5、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6、教学媒体分为()。7、讲授法的类型()。8、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9、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10、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11、下列各项中( )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12、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 )13、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存在的。14、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15、“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 )的观点。16、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 )17、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18、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 )19、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 )支配。20、( )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21、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22、“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23、(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24、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25、( )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26、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27、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28、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29、(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30、“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31、(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32、“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33、(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34、“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35、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36、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37、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38、“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39、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40、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41、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42、《礼记》中的《学记》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4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44、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45、《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46、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军事教育和雅典的文雅教育。47、布鲁纳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博比特的《课程》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48、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49、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50、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51、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52、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53、讲授法的类型()。5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5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5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5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58、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 )59、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存在的。60、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废是宝

《“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一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已经贯彻落实了几十年,然而目前仍有很多教师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的主体性被压抑,自主性与独创性缺失,学生的综合素养无法得到提高。在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得太累,教师教得非常辛苦,教学质量又不高的问题。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打造“高效课堂”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之一。“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它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教与学的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和对以往教学实践的反思,并且准确地概括出了当代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触摸到了教育的核心——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样教。“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呼吁教育工作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具弹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并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准备。“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上具有明显优势,其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我校由于建校历史短,规模小,属市区三类普通高中,周边紧邻实力雄厚的省重点名校开滦二中,因此学生生源质量很差。由于地方财政不景气,师资基础相对薄弱,老师们的教学方式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罐”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从上课到下课,始终处在被动的状态;课堂上学生不动手、不动脑,似乎轻轻松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鉴于上述原因,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决定从研究基础条件较好的七大学科中进行课堂模式改革,力争形成一套适合学校实际、学科实际的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逐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幅度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调动全体师生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努力摸索出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二、有关参考文献综述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曾指出:教学论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的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正是为了探索“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途径,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它是适应学生自身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它所倡导的理念反映了当今时代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总体趋势。山东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对课堂教学的“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进行科学的分割,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强调导学案和训练案“两案并举”,实施“分层要求”——分层学习、分层目标、分层达标、分层训练,从而实现“271”课堂教学模式的高效运行。这一教学模式为我们课题组在课堂时间、师生活动方面提供了可行的借鉴。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高效课堂模式:“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学,面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后教”不是教师慢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学习;“当堂训练”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进行的分层训练,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重点、难点。戴荣老师在《洋思经验与新课程改革》一书中也率先提出并一直坚持洋思经验包括办学思想、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办学体制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管理等6个方面内涵;率先阐述洋思经验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吻合之处和必须与时俱进的有关要求,匡正一时的模糊认识和正反两方面错误倾向,对其探索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给予肯定和介绍,更是为我们课题组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有价值的资料参考。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前“三”为该模式的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后“三”为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六”即展示模块六大环节,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这对于我们课题在理念和操作层面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作用。本课题主要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的重要精神和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教育思想,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最优化理论做支撑,用教学过程理论、教学模式理论、教学评价理论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教学实践,探索一条高中阶段各学科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该理论对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课程和教学理论、指导和促进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灵魂就是认为,人的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的,而是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地建构的,指出教学应当力求使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建构,而不是要求他们复制知识、叠加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①习得新信息。②转换,把知识整理成另一种形式,以便超越所给予的信息。③评价。布鲁纳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积极的信息加工者。他十分强调学生学习时对学科知识结构的掌握。知识结构也就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不仅包括一般原理,而且也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他认为,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更容易地理解学科的基本原理、提高记忆的效果、促进学习迁移、缩短“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该理论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至于应当如何学习则应当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我课题组成员在学习以上先进改革经验和先进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分别在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等研究基础相对比较好的七大学科开始了“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学会自学、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最终达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三、课题研究的方法根据课题特点,我们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资料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课堂行动研究法等资料文献研究法。课题组成员通过理论著作、报刊杂志、媒体网络等渠道吸收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国内外对该课题研究和实践的相关资料和做法,通过归纳、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形式吸收和借鉴先进理念,深入挖掘课题理论的深厚底蕴,及时洞悉研究的最新情况,得出适合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模式,进而开展自己的实践、研究工作。调查研究法。去相关兄弟学校实地考察,了解实验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借鉴;通过对各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访谈、测评等活动,寻求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每学期由课题组负责人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二次课堂教学效果调查。主要调查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态度、策略与效果,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教学与管理。调查后,由课题组成员一起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结果与任课教师见面,并有整改措施,从而研究出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行动研究法。教师作为研究者和实践者,着重在自然状态下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现场实验或实践研究,包括“计划、实施、反思评价”三个环节,不以事前想好的理论或强加的结构来限制研究者,从事实本身寻找其意义。通过实验、实践研究法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步的课堂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四、课题研究过程和步骤1、课题准备阶段进行专业引领,分类培训确定目标,精选内容。我们认为首先应该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正确的把握,其次是提高教师对有效教与学的理解和研究能力,再次是提高教师基本的科研能力。因此,我们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及课题研究的要求进行选择:一方面是科研方法的学习,另一方面是新课程理念及各科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学习。我们开出了有关书目、有关文章,让教师阅读,让教师写心得体会,并进行读书交流活动;还采用让教师走出去、请专家走进来的形式开拓教师的眼界。明确定位,分层培训。形成了二级培训机制:第一级为课题领导小组的培训。就课题的管理、相关理论及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交流探讨,领导和推进各学科的研究。定期组织学习,主要学习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有效教学基本理论。第二级为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主要学习新课程理念及有效教学课堂实施策略,更多地利用实例研究开展培训。 在此基础上,我们分析了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学生的主要学习行为,初步确定了 “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拟定了课题研究方案,确定了课题组成员,申报了立项;召开了开题会,搞好宣传发动,做好课题分工,实验学科教师上报了实验方案。2、课题研究实施阶段跟踪指导,及时诊断依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进行实践探索、过程调控,通过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物理、化学七个实验学科的尝试、反馈、分析、调整,建立完善了各学科“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模式的基本教学环节、操作程序及一些基本策略,我们坚持每周教师听课制,突出“三个到位”,即教师的理念和认识到位;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问题点评到位;改进的措施到位。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即每学期分三次对课题实践老师的备、讲、批、辅、改、听、思进行统一检查,并进行记录;对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笔记检查;对教研组活动记录和听课记录检查。通过教学流程的跟踪指导和监测调控,研究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习效果,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成果。加强了日常沟通,不定期地组织了参加研究的教师研讨、分析实验情况,及时地进行诊断,完善实践方案,并将研究资料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使各项教学研究工作扎扎实实、有条不紊的健康发展。3、课题深入研究阶段以点代面,整体推进首先,在研究条件较好的七大学科前期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分管研究任务,对各环节进行细致地具体步骤研究,重点设计好“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同时对该模式下的师生关系和角色转变进行探讨,归纳和整理出该模式操作中的好的经验与方法,在实践中对各环节再进行不断地完善与优化,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操作模式。其二,对全员进行培训,动员其他教师运用“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在培训的形式上,既有以校为单位的教育理论专题学习,还有教研组和个人的分散学习;既有自主学习,讲座式的理论学习,又有课题观摩式的实例学习;我们采取同伴合作,相互促进的合作方式。一是寻找课题研究合作伙伴,随时进行交流对话。每人都有1—2名伙伴协作。二是研究团体结伴,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的课题研究合作小组,集中突破研究重、难点。三是师徒结伴,开展校内拜师学艺活动,新老结合,攻克研究难题。四是定期开展教学研究交流和研讨,每学期开展二到三次。五是提倡集体备课、集体评课活动,一人主备,同伴合作,反复实践,举一反三;评课畅所欲言,谈问题,谈修改意见,开展“假如我上这一课”活动。其三,经过长时间的培训、实践、推广,在课堂上,教师们慢慢地就改“先讲后学”为“先学后教”,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中获取知识。同时变“知识教学”为“目标教学”,以三维目标为准则,确立准确、简明、可操作的课时目标,使每节课教师清清楚楚的教,学生明明白白的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师生的认可,全校各年级、各学科都实践了这一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4、课题总结、结题阶段自我反思,有效实践课题组成员通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撰写了大量的有关论文,汇集了成功教学设计和案例,进行了多次课堂教学展示,将有关教学成果推广普及。在此阶段,我们更加提倡整体反思,即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功底是否适应了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的需求?每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成功与失败在哪些方面,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同时对自己的每堂课进行专题反思,即突出四个问题思考,即特点是什么?精彩在哪里?偶得有哪些?缺失在何处?通过老师们认真地反思教学行为, “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地实践和推广。全校各个学科、各个班级采用此种教学模式进行了课堂教学比武和课例、论文评比等活动, 最终形成了本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模式和特色。然后我们汇总了课题资料,完成了结题报告;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召开验收鉴定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五、课题研究成果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三年来的实践,本课题组已完成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成果,达到预先的假设。1、“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理念得到落实,教学模式由“单一的教学模式”转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在课题组成员的带领和推动下,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的“填鸭式”的方式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课堂上突出了引导作用,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津津有味地去探索、研究,自主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教师树立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充分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把学习的权利真正还给了学生。在课题研究、实践过程中,把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转变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做好了角色定位,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引导者。对于易于接受的知识、问题等,为了节约学生时间,教师做好引导,避免学生耗时费力地去探究。例如,对于约定俗成的概念、规律,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就可解决。其次,给予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自学和实践操作。因为中学生的思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间接经验或直观感受,利用简单的实践操作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知识。学生通过体验,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更加清晰地掌握知识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次,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各学科的学习是对外界知识的内化过程,因此发挥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欲望是很重要的,并且在探究过程中进行合作式学习也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形成课题组成员长达两年多研究、实践和探索,基本上构建出了一条有效的“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操作模式。即每堂课的四个基本环节:环节一:利用导学案做好课前自学指导,即学生的课前预习。提前1-2天把设计好的导学案下发,要求各组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导学案上要有明确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有自学提纲,课上需要小组讨论的问题要提前做好小组分工。环节二:课上学生自学、展示,师生合作学习。课上教师出示学习目标和任务,然后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内容可以个体自主学习,可以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相互展示学习。教师深入学生中,随时对学生提出的个性问题进行个别指导、解答。环节三: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答疑。课堂上教师在学生讨论、展示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问题进行适当地讲解或答疑。环节四:当堂训练,拓展延伸。教师讲解、答疑之后,要针对课堂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有针对性对学生布置练习、作业,最好能当堂达标检测,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我们把上述教学模式概括为“先学后教再练”的教学模式,虽然教无定法,但这一教学模式的整体思路在于侧重学生的“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人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符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原则,有利于提高课堂的实效。3、课堂教学环节得到优化,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整体教学成绩教师教学目标用不同形式展现给学习者,使学生人人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任务,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环节,大部分教学内容都可以有效地解决。课堂上教师善于倾听学生回答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指导,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讲的内容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多了,课堂效率明显提高,全校教学质量也稳步提升。以近四年高考成绩为例:纵向比较:宏文中学近五年高考成绩统计表连续四年,三项指标(一本、二本上线率,本科上线率,高考升学率)都大幅度提升,尤其2017年,一本、二本上线率达到3.45%,创下建校以来最高记录。横向比较:与市区同类校和部分省重点高中进行比较作为市区20所高中里最后一个批次、最后一所录取的学校,入学成绩距离最后的省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相差百分之多,但经过三年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我们高考许多学科的成绩都明显高于至少两所以上的省重点高中,高考升学率达到100%。有的学科尽管没有超过部分重点高中,但我们之间的距离已经明显拉近,这些数据进一步说明我们的“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是有效的。(以上表中文史、理工、体艺文成绩数据均来自于河北省教育考试院研究室)4、课题组成员坚持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带动并促进全校教科研水平的提升两年多来我们先后举行了骨干教师的示范教学活动和全员同课异构研讨活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有力推进了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的健康发展。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申报至结题期间,在教科研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多节课例、多篇论文、教学设计在省、市、区级评比中获奖。其中张艳梅老师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例获得唐山市2014度优质课评比三等奖,刘海全老师的《等差数列》和郭瑞英老师的《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课例获得唐山市2015度优质课评比三等奖,甄彩霞老师的《椤次定律》课例获得唐山市2015度优质课评比二等奖;王玉廷老师的《“先学后教,少教多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论文获得2014年河北省中小学学科教学评比高中语文学科市级一等奖,郭瑞英老师的《新课改小组合作学习的困惑与解决策略》论文获得唐山市2014年度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该文还被发表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杂志上。刘海全老师的《“先学后教再练”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张艳梅老师的《“先学后教再练”教学模式在政治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赵凤丽老师的《“先学后教再练”的教学模式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论文分别获得唐山市2014年度和2015年度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王玉廷老师提交的《庖丁解牛》、《蜀相》教学设计分别获得唐山市2014年度和2015年度优秀教案评比一等奖;课题组成员除了在教科研方面取得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其他方面也获得了一定的荣誉。课题组主持获山市先进教学工作者荣誉称号,多考核中获区政府嘉奖。六、对课题研究的思考课堂教学行为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综合体,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求每一个教师都熟练掌握每一种教学策略,有些能力并非依靠培训能获得,它取决于教师本人的课堂经验与人格素养。教师是一个群体,在共性与个性上如何体现课堂有效教学策略,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将是我们下一步要研究的问题。1.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水平还有待加强。教师对高效课堂模式的理解不够透彻全面,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完全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而且有的教师思想上放不开,课堂教学不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牵着学生走的迹象常显端倪。因此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至关重要。但是高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压力较大,如果不采取必要的相关改革措施,在短时间内,想要改变教师过于注重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是有困难的。2.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就是主体性原则,给学生最大可能的自学机会,展示机会,勤加鼓励,善于指导,巧加点拨。而在课堂上,因为经常性的遇到未在预设中的问题,或学生讲解的时间较长,节奏缓慢,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往往难以完成。一节课拉成一节半,或两节,或三节。也就是一个预计5分钟就可完成的任务,有时要用10分钟或更多,课堂进程不能很好控制也是制约“先学后教再练”这一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问题。3.小组合作学习上存在一定问题,研究仍需继续:有的班级人数多,分小组教学时小组也多,组与组间的交流就少;小组内部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合作学习时,少数后进生不热心参与、不善于倾听,对小组内其他成员有依赖性,不利于自主性的培养;小组讨论的内容有时候价值性不高;有时候因为激烈讨论,占用了授课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这些都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4.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更关注教学的实施策略。选择教学行为的依据主要有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准备程度等。那么怎样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教学的准备呢?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评价呢?那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我们期待着2017年秋季河北省高考改革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出台,也许会给我们提供借鉴。总之,我们在课题研究与实践中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印证了理论,两者相互促进,产生出了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基本实现了课改目标,使学生会学、乐学,并完善学生的品质,为其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教师个人也在不断地研究与实践中得到专业能力提升,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同学生一起成长,在教会学生学习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成为适应时代所需的研究型教师。尽管我们在课题研究与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在各级教育科研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和指导下,我们会逐渐探索出一条更加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

富则多事

春节推荐|如何界定“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核心素养时代的课改再思考

“课改”将依然成为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现代学校的“加工”模式是适应17世纪中叶以来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因为蒸汽机和纺织厂等现代车间需要大量熟练操作的知识工人。但是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未来的智能化社会不再需要大量的操作工人,而需要会合作的创造者、创新者。在这样一个时代转型的背景下,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的学校,就必须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范式层面的变革带来的必然结果是概念系统的转变。世界范围内如“核心素养”“深度学习”“项目化学习”“跨学科统整”“STEAM”“批判性思维”“逆向思维设计”等概念的提出,都是基于一个重要的理念:学校要为未来社会培养合格的人,去适应未来那个不可预测的社会。因此,“课改”也就成为学校教育发展不变的主题。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和张华主编了一套《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丛书,大量介绍了西方和日本进行的课程改革,并将“课程与教学”联系在一起介绍。那么,我们如何理解和界定“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我们发现,“新课标”颁布后学校教育实践出现了三种情况:一是基本上没有课程行为,只是按照上级的要求开设了学科,主要围绕着学科进行教学;二是重视课程研发,并且课程成体系,但是实施环节出现断裂,课程是课程,教学是教学;三是重构课程体系,并且明确了课程的实施路径和方略,已经形成一个整体的育人模型。所以,20年来中国基础教育领域“课改”模式呈现两种形式:一种“课改”是“课堂改革”的简称,是从课堂出发的教学改革模式,通过对课堂结构和教学技术的改造,研究如何让教师教得更加有效、学生学得更好、考的分数更高;另一种“课改”是“课程改革”的简称,是从课程出发的教学改革模式,通过首先重构课程体系、根据课程对课堂结构和教学技术的改造,追求育人的目标。两种“课改”在实践层面都有众多典型学校,其创造的经验也得到了教育领域各个层面的认可与学习借鉴。可以说,两种“课改”在时代背景下都具有探索价值。但当我们研究“课改”本质时就会发现,第一种“课堂改革”往往只是把课堂教学流程做了一个前后颠倒,如把原来的教师先教、学生再学转变为让学生先学、教师根据学习反馈结果再组织教学,其改革实质上仍然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而“课程改革”指向了育人模式的转变,即以儿童发展为中心,根据儿童的成长需要重构课程,根据课程的形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实现了以人的全面、个性化发展为根本的教学行为。为什么一定要采用“课程改革”的模式,我们可以做一个类比:一个小孩要生存下去必须吃饭。基于孩子个体的生理特点需要为这个孩子提供一个营养食谱。这个食谱可以看作是“课程”。光有食谱不行,还需要根据食谱为孩子做成可口的饭菜,让孩子吃下去。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学”。所以,要让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是一个从“课程”到“教学”的过程。试想,如果针对儿童连“食谱”都没有研究和设计出来,只是随意地做出一顿饭、强迫儿童“吃下去”,显然对一个具体的儿童来说,其营养不会是全面、均衡的,那儿童的成长一定是有问题的。当然,国家提供了完整的课程体系,包含了“人文与社会、自然与科学、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四个领域,但这是一个公共“食谱”,就像所有人需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一样,到了学校层面、到了学生那里,环境、条件、方法都会不一样,学校必须针对自己的校情和学生进行整合和重构,使之更加具体化和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国家课程的落地。“中国梦”的本质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未来的现代化社会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的现代化,而是全方位、全维度、全生活的现代化。因此,今天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不再是推进一种以应试教育为特征、适应工业革命的学校教育模式,因此“课改”也将依然成为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来源丨《中国教师报》2021年01月27日第7版原标题 | 核心素养时代的课改再思考作者 | 高峰 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校长编辑 | 姜玥【来源:中国教师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流血百里

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

本文是十堰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研究》结题材料论文节选。进行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与效率。1、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意义(1)将新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引入学科教学能促进学科教学的效果。将研究性学习模式引入学科教学可以改变单纯的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为学生的学习创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知识综合应用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率提高,学习知识牢固。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研究者、陪伴者和引路人。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轻松,学生学习能力不断加强,学习成绩上升明显。(2)将学科教学中的案例、探究实验、阅读材料、知识融入研究性学习中能丰富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及开展途径。高中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都有一些探究实验,可以直接作为研究性学习实验类的探究课题;语文学科的名人名篇、写作技巧都可以迁移到研究性学习中;数学学科中的统计方法、严密的逻辑推理也可以应用研究性学习中。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综合课程,学科教学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基础。2、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目的(1)将研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学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科教学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性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时刻保持较好的学习动机,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从而切实提高每门课、 每节课的课堂教学质量,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2)将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整合有助于研究性学习的常态化、正规化。将研究性学习的观念、 方法和学科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就能够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就可以使各学科领域的知识在研究性学习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就能够深刻理解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 就能够将研究性学习更加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3、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方法(1)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学科教学。将研究性学习渗透进高中学科教学中是培养学生探索思考问题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转变教学方式以及理念,在班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行之有效的举措,在教师开始研究性学习之时必须正视过程的重要性,应用的必要性,体验的关键性以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且以课题的方式教学能够更加充分地将知识教授给学生。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学科教学,必然要求教师敢于打破已有的知识序列,站在课程内容结构的高度去看待每一学年、每一阶段和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学科教学,明确了目标以后,可以将每学年的目标转变为可供研究的主题,再把每一阶段的目标转变为在这个主题之下的若干子课题,这些子课题又可以分为若干二级子课题,这样就把原有的知识体系分解并重新组合为若干研究专题。(2)利用各学科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涉足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社会、科技、文化几个部分,这些领域特点不同,因此探寻方法也不尽相同。这种差异性也表现在中学课程中,每个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教师要善于利用本学科的特点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语文、历史学科当中都有很多争议问题,如对李鸿章及洋务运动的评价、对西方殖民活动的评价,这些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调查分析,并进一步得出自己的结论,培养学生不唯上、不唯书、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物理、化学等学科中的实验是一种探索性活动,它不仅能为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重要途径,而且有利于学生大胆进行想象和推测,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将验证性实验转化为探索性实验,将待验证的物理、化学规律看作是科学假说,然后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探索和实践中去。(3)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研究性学习教学资源。首先,人教社试验修订版教材,已经为各学科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做好了充分的铺垫。在语文等一些学科中,许多教学单元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研究专题。例如语文教材第三、四册单元的内容是“现当代外国诗歌”、“汉魏六朝以前诗歌”、“唐宋诗词”、“古代散文”、“现当代外国小说”、“中国古典小说”、“中外话剧”、“中国古典戏剧”、“中国传奇小说”,这些单元的设计对于以专题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是非常方便的。其次,要利用好教材中已有的研究性课题。在一些学科中,教材编者为师生直接设计了许多研究性课题,如数学教材中的“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化学教材中的“调查本地区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品种和回收价值”,生物教材中的“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观察被子植物的花粉管”、“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收集并交流我国自然保护区的资源”、“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再次,充分利用高中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这些材料与课文联系密切,同时也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完全可以转化为研究性课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课题进行研究,从而完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4)充分利用理化生学科的探究实验作为实验类研究课题。例如物理中的《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课题研究:如何提高煤气灶的烧水效率》等; 化学中的《探究肥皂的去污原理》、《科学探究原电池构成材料的选择》、《探究软化永久硬度的水》等;生物中的《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调查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等。这类课题的研究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又巩固了学科知识。编者按:发布高中综合实践之研究性学习课程相关知识,与学习、研究者探讨交流。12.5市级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研究》研究平台及成果之一。创新的互联网+教育服务平台,时尚前卫的创客空间,让每一个人都在研究中快乐成长!

不过一枝

教育学 课外活动与教育研究

这第九章和第十章在招教考试中往往只有一两道题的出题量,得不到大家的重视。但是里面涉及到的课外、校外活动与教育研究又是在论述题中加入的新考点,所以大家还是需要把这个分数给拿下。和别的考生的差距往往就在于自己有没有对知识点的全面把握。第九章 课外活动与三结合教育单选题1、( )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较为普遍的方式,学校在采取比较重大的措施时,要通过这种方式征求家长意见。A互访 B家长会 C家长委员会 D独立谈话解析:B AD是针对学生个人进行的常用手段。C委员会只是代表了一些人的观点,不能为做重大措施征求家长意见的方式。虽然家长会召开的次数不多,但是胜在作用很大。2、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是(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解析:B 课外活动是对课堂活动的补充(不是延伸)。其他选项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的。3、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实际需要参加课外活动,这体现了课外活动的( )A自主性 B伸缩性 C自愿性 D随意性解析:C 自主性是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和辅导者。4、不受教学计划和学校围墙的限制,凡是符合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都可以创造条件组织开展。这反映的课外活动的特点是( )A丰富性 B多面性 C灵活性 D开放性解析:D也叫广泛性,内容不限地点不限。灵活性是形式多样多选题1、实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是( )A有明确的目的 B学生起主导作用 C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D要因地、因校制宜解析:ACD 学生应当起到主体作用。2、下列课外活动中,属于群众性活动的是( )A演讲比赛 B书法兴趣小组 C公益活动 D参观科技馆解析:ACD 群众性活动主要就是面向多数或者全体学生的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活动的方式有集会活动,竞赛活动,参观、访问、调查和浏览,文体活动,墙报和黑板报,社会公益劳动和主题系列活动等。3、下列反应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是( )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偏高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解析:BCD 期望偏高学生会有心理压力。4、下列课外活动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A选修课是学生自己选择的,属于课外活动 B课外活动也能在校内进行C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参加的 D课外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解析:BCD 选修课是根据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制定的。 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的活动。第十章 教育研究与教育改革单选题1、起源于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学科,建立在经验和直觉的基础上,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与研究对象的互动中理解和解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的教育研究方法是( )A行动研究法 B质性研究法 C观察法 D教育叙事研究法解析:B 行动研究法是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与专家、学者和本单位成员共同合作,确定主题进行系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过程是计划、行动(核心)、考察和反思。如同组备课。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使用最广泛最普遍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直接认知被评价者行为的最好方法,是直接的感知。教育叙事研究法是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真谛。发掘的是教师讲述故事的教育思想。2、教育科研的起始环节是( )A确定研究对象 B提出假设 C选择课题 D收集资料解析:C 教育研究的过程:选择课题—文献检索(避免已经有人写了,重复劳作)—提出研究假设—定制研究计划—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撰写成文3、在教育研究中,有一种研究主要关心的是特定教育活动的本质及其意义、强调研究的情境性和甚多挖掘,而不太关注结果的普适性。这种研究是( )A思辨研究 B实证研究 C质的研究 D量的研究解析:C 质的研究又称实地研究或者参与研究。量的研究重视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整理。思辨研究是对思维的考察。实证研究需要明确的事实基础作为论证。4、要求以班级单位进行教学实验研究,而不能打乱原有的教学单位的情况。在教育科学研究中采用的一般取样法是( )A整群随机取样法 B多段随机取样法 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分层随机取样法解析:A 整群就是把班级作为一个单位。5、便于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的观察类型是( )A全结构式观察 B准结构式观察 C半结构式观察 D非结构式观察解析:A 结构式观察是研究中根据研究目的,事先设置好观察内容和项目,印制好观察表格和卡片,在观察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的观察和记录。程序标准化和内容结构化能够获取大量详实的记录,便于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但是缺乏灵活性,无法处理好偶发事件。6、教师的教学态度与学生学习兴趣的关系调查属于( )A现状调查 B预测调查 C发展调查 D相关调查解析:D 相关调查研究是的不同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的特点和规律,考察他们是不是有联系且联系的程度如何。如学生的智力与成绩、互联网和品德教育等。多选题1、教育调查是了解教育情况,研究教育问题的基本方法,依据调查的对象,教育调查分为( )和个案调查。A全面调查 B重点调查 C问卷调查 D抽样调查解析:ABD 2、教育科研的任务是( )A研究当代教育发展,指导当前教育实践B总结教育经验,推动教育学科建设C创建学校特色D进行中外教育比较研究E预测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解析:ABDE3、行动研究的倡导者有()A勒温 B斯腾豪斯 C埃利奥特 D凯米斯解析:ABCD 行动研究在20世纪50年由勒温和柯雷推广,在美国盛行。70年代发展到英国,代表人物是斯腾豪斯和埃利奥特;80年代是凯米斯和格兰迪和卡尔。到此,教育学的基本练习题和能力提升题都整理完了。祝大家在教育学中一马当先,考的都是我们一起做过的、理解的题。

其觉无忧

天河区与华东师大共促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质量提升

新快报讯 " 这是天河教育的盛事、幸事、喜事!"3 月 12 日上午,天河区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质量提升项目启动仪式在天河外国语学校和雅大礼堂举行。据悉,本项目以 3 年为周期,由天河区教育局整体规划,区教师发展中心牵头推进,各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签订协议具体落实。天河区内各学校将依托华东师范大学的专家资源,对校长、教研员、骨干教师进行系统培训,集中研讨学习 6 天,网络研修 3 个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每位专家负责跟进 1 — 3 所 " 课改种子学校 " 的项目推进,每学年至少 3 次到学校现场指导,每学年至少开展 1 次团队专家集体会诊。专家团队将指导学校完成整体课程规划方案研制、基于标准的课程纲要研制、学历案设计、基于学历案的教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例研究等 5 项任务目标,打造一批在省市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学校。据介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是首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所直接参与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各项方针、政策、规划的制定,并承接教育部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及大量国家级课程改革的培训任务,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指导中心,也是我国参与世界课程教学研究对话和互动的中坚力量。" 整个学校育人最关键的就是课程,如果学校没有课程,学校教育跟家庭教育就基本没有区别。"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说," 这一次与天河区进行贴合的、深度的合作,围绕新课程、新教学、新评价,希望能够在天河那么多教育人努力的基础上,把课程、教学、评价做得更加专业。"" 课堂虽小,却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最大舞台,也是教育改革的主要阵地。"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天河区教育顾问吴颖民说,从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到检查评价,课程体系的规划和建设应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课改种子学校 " 要利用资源,把握机遇,提升教学质量。文字:新快报记者 罗清峣 通讯员胡勇图片:新快报记者 郗慧晶【来源:新快报·ZAKER广州】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蔡邕

淮北师范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日前,淮北师范大学举行“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该校党委书记陈士夫,党委副书记、校长姚佐文共同揭牌。据悉,这也是安徽省高校中首个“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据介绍,淮北师范大学新成立的“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将明确育人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完善评价体系,挖掘各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元素,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与教育教学改革,在人才、手段、方法等方面给予保障,促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和课程思政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效融合、互动发展。此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揭牌,对进一步推进淮北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工作,以及完善该校大思政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多年来,淮北师范大学始终坚持校党委书记、校长为学生讲授“思政第一课”,大力推进“青马工程”,以课堂教学、典型示范、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会协同等为重要抓手,探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实践路径,培养学生勇挑时代重任的使命感和志诚报国的“爱国情、强国志”。学校各部门协同推进,为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环境,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杨赛君 郝文清)

孤儿泪

岭南师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揭牌

12月29日下午,岭南师范学院(前称:湛江师范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学校榕楼一楼培训室举行。该院党委书记刘明贵、校长兰艳泽担任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主任,领导推进中心建设。刘明贵、黄达海、戴黍等校领导共同为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揭牌。刘明贵指出,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是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构筑学校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举措。他简要阐述了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和重大意义,希望通过成立研究中心,搭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相互融通平台,统筹学校课程思政理论、体制机制、模式、内容、方法、创新等方面工作,研究不同类型课程思政体系、实现路径及规律。“广大教师要通过课程思政专项建设项目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探索。”刘明贵认为,思政课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之一,专业课程也承担育人的主要功能,专业课程教师在推动课程思政上大有作为、大有可为。刘明贵强调,研究中心要履职尽责、发挥作用,更好地为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和研究提供服务;各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中心开展工作,推动课程思政水平更上新台阶;广大教师要打造一批优质课程思政教学成果,探索总结具有岭师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黄达海主持揭牌仪式时指出,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理念是协同育人、结构是立体多元、方法是显隐结合、思维是科技创新。认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高等教育育人的本质要求出发,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揭牌仪式后,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广东海洋大学林华娟教授,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岭南师范学院刘海涛教授受邀分别作专题学术报告,为大家分享了基于课程思政的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线上一流课程申报与建设经验。林华娟认为态度和决心是关键,材料准备要极致且丰富、课程的建设和应用情况要不断斟酌、凝练并保持课程的特色和创新。刘海涛则以《新时代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为题,对冲刺国家级一流课程的具体方法、课程教学项目申报书撰写等进行了深入指导。据悉,自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来,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相继出台指导文件,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落实工作。岭南师院高度重视,出台了《关于加强课程思政 建设一流课程实施方案(2019-2023 年)》,结合学校的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和一流课堂建设,全面统筹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关家玉 通讯员:张少华、孔少飞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关家玉 通讯员:张少华、孔少飞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蔡冬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