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1考研:究竟应该选择学硕还是专硕?半边人

2021考研:究竟应该选择学硕还是专硕?

虽说2020考研已经进入尾声,但2021考研的小伙伴最近却很是烦恼!很多小伙伴到现在了还是不清楚自己究竟该怎样择校择专业,究竟是选择学硕还是专硕!今天,小On就和大家展开来说一说,学硕和专硕究竟有什么什么区别,究竟该如何选择!很多小伙伴在选择时,都会更倾向于专硕,因为大家都会认为专硕比学硕简单。实际上,大家只是单纯地用英语或者数学在衡量,学硕考英语一和数学一,专硕考英语二和数学二,当然,这没有错,但是大家考虑的并不全面。学制不论了不了解考研的人都知道,全日制专业型硕士的学制时间一般是两年,也有少部分专业是3年,其中还有不少于半年的实习期。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的学制时间一般是3年,长的甚至还有5年的。学费虽然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院校的学费都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的专硕每年的学费是要高于学硕每年的学费。分数线分数线算是学硕和专硕最明显的区别了,通常来看,学硕的分数线都会比专硕的分数线高上十分左右,不同的专业可能略有不同,但这也直接影响了学硕和专硕二者的难易程度。报录比近些年以来,每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不断上升。多数院校虽说专业硕士招生人数较多,但是报考的人数也逐年递增,竞争十分激烈,这也导致了专业硕士的报录比现已高出学硕,所说复试分数线依旧比学硕低,但专业硕士的最终录取分数线却也是越来越高。导师制度学硕一般是单导师制。专硕一般是双导师制。推免名额多数院校的对学硕的推免名额限制较大,而专硕的推免名额往往没有限制或限制很小。培养目标学硕的培养目标是科研型人才,更加注重学术和理论。专硕的培养目标是实践型人才,更加注重理论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读博方式学硕一般来说可以直博,就是通过自己的研究生导师就可以读博。但是专硕一般来说,想要读博的话,必须是要参加考试。综合来看,并没有说专硕一定就比学硕简单,所以各位小伙伴在选择时,还是要综合考虑自己的情况,理智选择哟。

朗读者

2021考研:到底是选学硕还是专硕好?

2021考研:到底是选学硕还是专硕好?准备21考研的同学们大多数都是刚刚准备决定要考试,或者还在纠结到底应不应该考试,对考的学硕和专硕都分的不是很清楚,或者了解清楚之后呢又犹犹豫豫不知道报考哪个好。选择有的时候往往比努力更加重要,所以准确清晰地了解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的区别,是报考研究生相当重要的一环。小编将从报考条件、热门专业、导师制度和学位论文等方面给出多角度评估和报考建议,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就业问题一直是大家很关心的话题,这个呢也是纠结到底是选择学硕还是专硕的一个难题。从大方向来看,学硕和专硕在就业方面区别不大,部分企业甚至更偏向于选专硕,是因为专硕有实习经历,但是这个事实并不绝对。当然如果你的期望是以后读博士、当老师或者搞研究的话当然是学硕更好一点。随着这几年专硕的科目明显增加,报考的人数也随之多了起来,就此带动了市场需求,公司也更加乐于接受专硕的同学。所以如果考虑读完研直接工作的同学,可以考虑专硕。最后小编要说的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管今后做出什么样子的选择,都不要辜负自己就可以啦,学硕和专硕到底怎么选择,最后还是看同学们的实际情况。

莫富于地

2021考研学硕和专硕有哪些不同?

2020考研倒计时22天,各位2021考研的考生也已经开始准备复习了。很多第一次准备考研的考生都会有疑问:2021考研要选择学硕还是专硕?学硕和专硕又有哪些不同?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2021考研学硕和专硕有哪些不同,供各位考生参考。1. 培养方向不同学硕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专硕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型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2. 导师不同专硕一般是双导师,而学硕是单导师。3. 学制不同专硕学制一般为2-3年,学硕学制一般为3年。具体情况依各招生单位当年政策为准。4. 学费不同学硕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专硕学费一般高于10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但学费普遍高于学硕。5.攻博方式不同学硕可以直接攻博而专硕一般需要参加考试。6.入学难度不同对于大部分专业来说,专硕较学硕难度略低。专硕公共课英语科目多考英语二,多数不考公共课数学科目或考数学三、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难度要比学硕小。以上就是小编今天跟大家分享的:2021考研学硕和专硕有哪些不同的相关内容,希望对2021考研备考的考生有所帮助。选择学硕还是专硕是考生2021考研备考的第一步,各位考生必须要弄清楚。祝各位考生2021考研备考一切顺利!文|哪吒和敖丙(免责及版权声明:仅供个人研究学习,不涉及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北京文都立场)

老油坊

2021考研风向标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今天启幕。伴随大学毕业生的不断增加,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报名人数持续攀升。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2021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1年报名人数增长约36万人。同时,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不断扩张,2020年研究生扩招18.9万人,招生人数超过110万人,2021年预计将继续延续这一扩张趋势。12月17日,河北工程大学备考考生在自习室复习。郝群英摄/光明图片2020年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此次会议在研究生招生与培养上都有重大意义。会议对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总体设计与定位,提出稳定硕士规模,扩张博士规模,未来高层次研究人才将主要以博士教育为主,硕士生培养将主要以应用型人才,即专业硕士为主。1.研究生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继续呈递增趋势。2021年考研报考人数377万,较2020年341万激增36万,增幅约10.6%。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知识水平、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近5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迅速增长。2017年研究生报考人数首破200万人大关,达到201万。2021年研究生报考人数达到377万,5年间,考研报名人数翻了近一番。目前考研热度较高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相关。特别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就业压力变大,更多的应届毕业生及往届生考研,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努力提升竞争力。2021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加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得就业形势更为严峻。通过对考研动机的调查分析,超过半数考生读研目的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以及由于就业压力大,提高就业竞争力;认为毕业学校不好,想提升学校层次为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受疫情因素影响导致出国留学受阻转向国内考研成为新的考研动因。往届生迅速增长加剧了考研热和考试竞争难度考生构成中,往届生占比上升较快,主要原因是往届生对目前的就业状况不满意,想通过读研来提升自我竞争力,获取更好的就业回报。以云南大学为例,云南大学2020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12291人,占比56%,已经超过了总人数的一半。2021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15410人,占比63%。西北师范大学2020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6913人,占比57%,已超过总报名人数一半,2021年往届生考研人数为8392人,占比62%。数据可见,高校往届生报考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部分高校超过六成。往届生迅速增长加剧了考研热和考试竞争难度。2.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双一流”高校招生名额均大幅增加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招生人数已达到91.7万。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2010年的6.4万发展到2019年的10.5万,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2010年的47.4万发展到2019年的81.1万。近10年来,硕士研究生扩招年均增幅达到6%,博士研究生增幅在5.5%左右。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的背后,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学位授权单位也在大幅增加。截至报告发布前,根据已公示的30个省市2020年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推荐名单,拟新增硕博学位授权点为3648个,拟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59个、博士学位授予单位49个,拟新增自主审核单位13个。30个省市中,江苏省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最多,达到302个,其次是广东省,拟新增博士硕士学位点233个。在拟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点中,电子信息数量最多,第二是生物与医药,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与环境、公共管理、材料与化工等学科数量位列前十。在拟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数量位列第一,其余依次是资源与环境、材料与化工、电子信息、数学、生物与医药等。2021年“双一流”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继续增长。经过统计,“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招生计划中,超过67%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超过77%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2021年招生计划都有所增长。“双一流”高校招生规模显著增长,其中不乏大量增长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高校。专业学位硕士扩大招生多集中在理工类专业,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将进一步扩张近年来,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显著增长。自2017年起,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始终高于学术学位硕士。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81.1万人,专硕招生规模达47.4万人,占比为58.5%。2019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校生147.4万人,占比60.4%。专业学位硕士扩大招生规模,更多集中在理工类专业。根据上海交通大学专硕招生计划显示,相较于2020年,2021年航空航天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理工类学院的专硕招生占比都有大幅提高,其中航空航天学院在2020年招收专硕比例为69.3%,2021年增长到82.4%。媒体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人文学院等社科类学院的专硕占比增幅较小,甚至略有下降。自1981年教育部下达《关于做好1981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决定“开始招收博士生”以来,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增长,目前每年招生规模已突破10万大关,并保持继续快速增长的趋势。1982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为302人,1999年至2004年为快速发展阶段,年均增幅23.8%,但总体招生规模较小。2004年后进入稳步发展阶段,年均增幅为3.2%。直至2017年,博士招生规模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博士招生人数为95502人,较2017年增加13.9%,2019年博士招生人数达到105169人,增幅为10.1%。博士研究生教育处于国民教育顶端,扩大博士招生规模,发展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符合我国人才强国发展战略,满足提升人才储备水平、推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需要。2020年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方案提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进一步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在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数量少,所占比例低。据统计,200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为851人,所占比重仅为1.37%。2019年,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突破一万人,达到10386人,占比9.9%。近10年发展中,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持续增长,但总体招生规模仍与学术学位博士差距较大。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招生类别为教育、工程、兽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共计6个。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始终低于学术学位博士,一方面是因为专业学位博士招生类别少,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博士生的未来目标是成为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选择学术学位博士更契合工作方向。为满足产业经济转型、社会发展需求,我国大力推进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增加专业学位博士招生专业,未来专业学位博士招生规模会进一步扩张。非全日制招生比例萎缩,理工类非全日制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远低于管理类专业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工作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研究生大幅扩招的背景下,多数高校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比例却逐年降低。受报考难度及就业因素的影响,非全日制各专业招生计划完成率呈现较大差异,热门报考专业的招生计划完成率更高。从北京科技大学2020年的非全日制招生录取情况来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专业的报考人数都远高于实际录取人数,报录比分别达到4.7:1、3.8:1、2.6:1,而物流工程与管理、电子信息的报考人数则与实际录取人数差距不大,报录比分别为1.4:1、1.4:1。管理类专业在非全日制招生中报考热度较高,基本能够完成招生计划,部分高校甚至可以超额完成,而理工类非全日制专业的报考热度较低,招生计划完成率远低于管理类专业,缺额普遍。3.推免生招生比例下降高校推免生招生占比下降,高校间推免率差异较大近年来,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张明显,推免生招收数量虽然在增长,但在总招生量的占比并没有增长,甚至部分学校呈现下降趋势。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录取的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39.3%,2020年下降至35.2%。厦门大学2018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28%,2020年下降至25.9%。中山大学2018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22.4%,2020年下降至20.2%。郑州大学2019年录取硕士研究生中推免生占比9.55%,较2018年小幅上升,但在2020年下降至4.9%,降幅明显。造成高校录取推免生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硕士研究生招生增长规模远大于推免生增量,基数上比例下降,从这个方面看,推免招生并没有加剧统考生的竞争。推免名额是进行推荐免试的前提,根据制定的有关推免政策,不同类别招生单位推免比例不同,差异明显。根据对各大高校推免率的统计,北京大学(校本部)推免率最高,达到56%,南京大学推免率为34%,湖南大学推免率为20.6%,云南大学推免率为10.7%。即使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推免率也有明显差异。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推免率差异更大。东北师范大学推免率为18.1%,上海大学推免率为11.4%,海南大学推免率为6.6%,宁波大学仅为4.4%。对于一些普通高校而言,仅有1%左右的推免名额,学生获取推免资格难度更大。推免名额的多少与本科学校的层次和实力密切相关。另外,学生要获取推免资格,不仅需要学习成绩优异,还需要在科研能力、获得荣誉、竞赛奖项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竞争异常激烈。名校接收推免生“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居高不下,多数高校未完成推免招生计划根据北京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荐免试研究生公示名单,北京大学(校本部)2021年拟录取2814名推免生,其中2733人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双一流”生源占比高达97.1%,非“双一流”生源仅占比2.9%,不足5%。中山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2090人,其中95.5%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非“双一流”生源同样不足5%。华南理工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2010人,其中84.5%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非“双一流”生源仅占15.5%。中国科学院大学2021年拟录取推免生5039人,其中4138人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82.1%,非“双一流”生源占比17.9%。名校接收的推免生中“双一流”高校生源占比居高不下,接收的非“双一流”推免生数量有限,普通高校推免生进入“双一流”大学要面临较大的挑战,推免生“内卷”明显。整体来看,多数高校未完成推免招生计划。根据部分高校2021年接收推免生数据显示,广西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472人,实际拟录取85人,招生完成率为18.01%。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832人,实际拟录取276人,招生完成率为35.5%。北京工业大学2021年计划招收推免生816人,实际拟录取399人,招生完成率为48.9%。(作者:彭怡、邓沙沙,均系中国教育在线掌上考研主编)

错体人

2021考研:学硕和专硕有哪些区别,选择哪个更好一些?

2020考研还没有结束,不少2021年参加考研的小伙伴们就已经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开始了考研的备考工作了。对于大部分2021考研人来说,大家才刚刚进入选择目标院校和专业的阶段,就已经遇到了不少棘手的问题。很多考研的小伙伴们对于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之间的区别很难分清楚,不知道哪一个更好一些。那么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学硕和专硕之间的区别,希望能够对大家进行选择提供一些帮助。首先,同学们必须明确只要是全日制研究生,其实专硕和学硕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异从目前来看,研究生可以分为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对于绝大多数考研人来说,我们都是要报考前者。而如果对于全日制研究生进行细分,又可以将其分为学硕和专硕。从毕业证书的含金量来看,学硕和专硕之间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的。无论是我们将来就业也好,还是选择继续求学攻读博士学位也好,只要自身的实力过硬,学历根本不是问题。所以从这一个角度来考虑的话,大家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其次,从细微的方面来看,学硕和专硕之间确实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在上面的部分中,我们是从本质也就是大的方面来探讨的学硕和专硕,得出二者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的结论。但是如果我们从细微之处来观察,其实二者确实还是会有许多不同点。1、学硕和专硕的学制不同。通常来说,学术型研究生的学制大都要比专业型研究生的学制长一些。大多数学硕的学制都为三年,极少数情况下会压缩到两年。而专业型硕士的学制一般都是两年,某些专业也会是三年学制。具体的话,要看我们选择的目标院校下达的文件决定。2、学硕和专硕的学费不同。作为一名学子,同学们最关心的一件事就是求学成本,而在求学成本中,学费绝对算是一个较大的消费。学术型硕士的学费通常是每生每年8000元,极个别专业甚至只要6000元,这是教育部门规定的,任何学校没有权力更改。而专业型硕士的学费普遍要更高一些,如果选择读金融类的话,会更加昂贵。3、学硕和专硕的培养目标存在差异。对于学硕来说,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科研和学术,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这条路上有所成就。而对于专硕来说,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就业,帮助大家能够更加轻松地找到不错的工作。最后,选择学硕还是专硕一定要密切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2021考研的小伙伴们在选择方向时,一定要联系自己的真实状况再做决定,千万不能过于随意,更不能听别人说哪一个更容易考就考哪个。如果我们在未来想要读博士,继续走学术科研的道路,那最好选择学术型硕士,并考一个211以上的大学。如果我们读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就业,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其实读一个专业型硕士也是完全足够的。目前距离2021考研的日子还有将近9个月的时间,同学们不要过度焦虑,留给我们的复习时间还是非常充裕的。希望大家利用这段时间认真思考,谋定而后动,这样在后期的复习中才会更有效率。作为一名2021考研人,你会选择学硕还是专硕呢?欢迎在留言区和大家一起讨论。

爱之罪

2021考研:学硕专硕怎么选?什么样的人适合考专硕?

2020考研初试越来越近,21考研的小伙伴也在积极认真地复习,但很多人都在纠结是选学硕还是专硕。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学硕和专硕有什么区别,什么样的人适合考专硕?考研学硕和专硕的区别1.培养方向不同 学术型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术型学位。 专业型硕士以培养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为主,是为克服学术型硕士的不足新增的一种硕士。2.招生条件不同学术型硕士报考者无需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对工作年限有一定要求。3.学制不同学硕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专硕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4. 学习费用不同学硕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专硕学费一般高于8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但学费普遍高于学硕。5.读博方式不同 学硕可以通过自己的导师直接读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直博。专硕基本不能硕博连读或直博,想读博必须考博。2021考研什么样的人适合考专硕?一、英语相对一般的人众所周知,学硕和专硕虽然同是硕士,但是英语的考试试卷却是不同的。学硕主要考英语一试卷,专硕主要考英语二试卷。大家普遍认为,英语一的难度要比英语二大一些,同一个人考这两个试卷,分差大概在10分左右。所以那些英语一般的人可以考虑英语二,得分的几率大一些,也更容易上单科线。二、想考研后立即工作的人专业硕士主要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研究生阶段的课程主要以技能课为主。而且,专硕除了配备一名校内导师,还会有一名校外导师对你进行辅导。这种模式,能提高你专业的实操能力,对你毕业以后进入工作岗位很有必要。所以,那些考验之后想工作的人,可以选择专硕。如果还想继续做学术,就可以选择学硕。三、经济能力相对富裕的人专硕的学费有些昂贵,最低的1万左右,最高的5-10万不等,所以读专硕是很费钱的。在此提醒家庭一般的考生谨慎报考,因为这过高的学费会给父母造成很大的压力。四、想增加自己考研上线几率的人这一点可能大家会疑问,谁不想考上呢?是的,都想考上,但是专硕相对好考。因为,现在很多学校都以招收专业研究生为主,虽然报考的人多,但是招的人也多,这样你上线的几率就能多增加一点。学硕招的就少,例如有的学校的学硕招收15人,专硕招收40人,这难度可想而知了。

反殉而天

教育部重要通知!在校研究生的坏消息,2021考研学子的好消息?

目前,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数量已经接近900万人,而我国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期,并且今年还受到疫情的冲击,就业环境变得越来越差,很多的人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考研深造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当前参加研究生考试的人数越来越多,而研究生招生规模也在快速扩张中,就拿2020年考研来说,由于受到国内外疫情的影响,经济形势面临较大的挑战,我国的硕士研究生规模大幅扩招,教育部宣布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加人数达到了18.9万人,那么今年还会扩招吗?就在今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将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这也同时引发了人们对于研究生学历贬值的担忧。教育部重要通知!在校研究生哭了,2021考研学子拍手叫好就在近日,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回应称,2020年我国在学研究生总规模将超300万人,同时将采取供给精准、硬件扩容等措施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在确保质量的条件下,扩招向中西部地区、向专业学位、向关键学科进一步倾斜,增加学位授权点。从具体的各高校来看,部分高校的2021年研究生招生大幅度扩招,从全国情况来看,超过40%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超过52%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计划招生人数相较于2020年都有所增长,部分高校甚至扩招千人以上。即今年制定扩招计划的时候,重点向关键急需的学科倾斜,向专业学位倾斜,向中西部地区的培养单位倾斜。总之目前来看,今年的研究生将会继续扩招,针对扩招消息,很多人都有着不同的想法。在校研究生担心学历贬值听到扩招的消息,很多在读研究生的心里都很复杂,大家都在担心学历贬值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些担心不无道理,就在近日,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月嫂的简历,这位月嫂从985高校重庆大学本科毕业,然后又攻读了暨南大学的研究生,这么高的学历来应聘月嫂,这也引发了大家对学历贬值的担忧。2021考研学子却拍手叫好?扩招之后意味着今年的考研学生更容易上岸了,很多学生及家长都非常高兴,当然也要面对学历贬值的风险。事实上,研究生扩招之后也有很多问题需要关注,扩招一方面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深造的机会,同时,少数高校也确实出现了研究生教学生活资源比较紧张的情况,对培养质量提升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一些高校由于宿舍比较紧张,不能为研究生提供充足的宿舍,复旦大学就宣布除了各种专项计划外,不再安排专业学位硕士生在校内住宿,原则上学生们要自己解决住宿的问题。除了住宿的问题之外,导师的数量也在限制着研究生扩招,解决这些问题只能依靠教育部统筹考虑。写在最后事实上,扩招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好消息,至于学历是否贬值,目前不用过多担心,我国研究生数量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还不算高。大家觉得研究生学历正在贬值吗?欢迎留言交流。

乐未毕也

2021考研,关于经济学专业,学硕与专硕差别到底有多大?

经济学无疑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考研专业,很多同学都想考经济学研究生,但是,面对学硕、专硕、专业、学校又不知道如何选择,所以,通过这篇文章,在对经济学考研有一个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再给大家一些建议。为了详细了解经济学考研,首先对该专业进行一个介绍。01经济学专业基本情况想要查看考研的相关专业,我们只需要上一个网站即可,那就是(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招网,我们先在该网站找到“专业库”,然后选择需要查询的专业即可,我们选择经济学,先看查看学术型专业。理论经济学下设专业应用经济学下设专业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下设有三个一级学科,分别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而这三个一级学科下,又分别有其二级学科,这个才是我们考研要报考的专业,比如,理论经济学下设有以下理论经济学、经济史、世界经济等7个二级学科(专业)。考研时,大家只能从这7个专业选择一个报考。而应用经济学下设有应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等11个专业。最后,统计学下设有一个专业,就是统计学,以上,就是经济学的学术型专业,这些专业冷热门差别较大,分数线也差异较大,具体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我们下面再看看经济学的专业型专业。经济学专业专业型专业总共有7个,他们分别如下所示,这几个专业方向完全不同,差别较大,具体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报考即可。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下面,我们再看看经济学专业考研最近几年的分数线情况。02经济学专业国家线统计我们先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014年到2019年的经济学专业的国家线情况,下表格列出了所有专业的国家线,我们看到,2014年经济学的国家线已经到了330分,并且一直较为稳定,到2019年时,已经到了345分,注意满分500分,而工学专业只有270分,同样是500分的满分。我们下面再看经济学专业型硕士的情况,同样比较高,有330分到345分,特别是2019年,高达345分。这个还只是国家线,而很多热门院校的复试分数线还要高于国家线,我们看下中央财经大学的2019年复试分数线。中央财经大学2019复试分数线我们看到,复试分数线最低的专业是财政学,348分,高于国家线3分,其它专业都高于国家线,二十到四十分,而专硕的分数线更高,比如,金融学专硕分数线高达385分,整整高于国家线40分。从这个分数线,不难看出,经济学下设的金融专硕到底有多热门,考试难度到底有多大了。看完了分数线,我们再看看经济学考研专硕与学硕的区别有哪些?03经济学学硕与专硕的区别我们都知道,考研分为学硕与专硕,其它大多数专业的学硕与专硕考研的差别在于数学与英语上,比如学硕考数学一、英语一,而专硕考数学二、英语二。而经济学考研则完全不同,差别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考试科目不同经济学相关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大多数大学,一般考以下四门课程。政治英语一数学三(数学一)专业课(一般考西方经济学)当然,也有大学喜欢另辟蹊径,比如,上海交通大学,数学考数学一,而数学一与数学三的差别比较大,数学三有一些不考的数学一会考,比如三重积分,曲面曲线积分等,大家在复习时,一定要看清楚报考大学的具体要求。而经济学专业型硕士,大多数学校一般考以下几门课程政治英语二(英语一)经济类综合能力联考(满分150分)专业课(专业综合)专硕里面不考数学的大学比较多,比如,有上面列举的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等,都是经济学非常厉害的大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校的某些专业,英语也有考英语一的。总结一下,经济学相关专业,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只有政治是完全一样的,其它科目基本上都不相同。2、考试难度不同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学硕与专硕的考试科目完全不同,这直接就导致了考试难度上的差别,比如,专硕不考数学,将会让考试变得容易不少。毕竟,对于没有学过数学的同学,数学三可一点也不容易,简直是难得“要命”。但是,虽然学硕考研科目较难,但是分数线会低一些,而专硕,虽然考试容易,但是,报考人数较多,特别是一些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导致最后的录取分数线也越来越高,继而变得让本来容易的倒不容易了。3、招生人数不同学硕与专硕还要一个不同点在于,招生人数上,一般学硕招生人数要少于专硕,并且学硕中有一大部分还是保送研究生,所以,考试难度也较大。而专硕一般招生人数会更多一些,并且一般还是2年。4、学费不同经济学相关专业的专硕学费要比学硕贵很多,比如,上海财经大学,我们可以通过其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看到,经济学相关专业,学硕的学费是一年8000元,而专硕的学费要贵很多。比如,金融专硕,2年的学费就要13万8,而复旦大学的相关专业,要更贵一些,一学年的学费就达到了10.9万元。以上,就是经济学考研学硕与专硕的一些不同点,那么,经济学考研,我们如何选择大学与专业呢,学硕与专硕又如何选择?04关于经济学考研的一些建议建议一:数学不好,就选择考专硕如果,大学时没有学过数学,属于跨专业考研,就选择不考数学的专硕会更容易成功一些,如果数学比较好,则可以随便选择。建议二:“家里有矿”随便选,否则别考专硕通过前面介绍,已经发现,经济学专硕学费与学硕的学费不是一个量级,如果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则可以随便选,如果,家里条件不是太好,则尽量不要选择专硕。建议三:院校选择,以地域为重金融学院校的分布地域性非常明显,比如,一个省份基本上都有一所非常不错的财经类大学,比如北京的中央财经大学,上海市的上海财经大学等,所以说,选择大学的主要依据就是地域问题,尽量选择自己将来想要就业城市的大学。以上,就是关于2021经济学专业考研的一些知识以及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吧!

大喘气

2021考研选什么专业?考研人数最多的六大专硕,有没有你的菜?

2020年考研初试已结束,据教育部官方消息,今年考研报名人数已达到341万,再次刷新纪录。尤其是热门专业,报考人数上千人。既被称为热门专业,就说明就业前景足够好,难度再大也要报啊。今天我们就看看那些报考人数最多的,最热门的专硕都有哪些?不知道这些学校中,有你的目标么?

汤将伐桀

2021考研:研究生三年时间都在做什么?学长:研二是真的累

2021考研:研究生三年时间都在做什么?学长:研二是真的累,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研究生三年的酸甜苦辣。我先谈谈研一,进入研究生的第一年是学习和授课,大学刚开始的时候会选择自己这一年的课程,看起来很简单,但是首先自己要确定自己未来的学术发展方向,在众多课程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些课程,如果不知道自己哪个路线最适合自己的话,请向自己的导师询问,选择适合自己的路线。很多课程都适合自己,但是都有各自的难处,对于这种情况,大家要认真考虑,结果研究生之间的成绩和很多评价项目直接相连,所以,研一在选择课程的时候一定会认真选择。研修一课程结束后,研修二以实践课程、学术课程、学术道德等为重点进行了学习,另外,研究两年必须写论文,出一篇论文要花时间,利用网络,在图书馆查资料,收集各种数据,最后可以写论文,所以,研究生的前辈吐槽说“研二有点累了”是真的。而且是研三,刚写完研二的论文,有点累了,下一个研三还是写论文,但是虽说毕业论文和学术论文性质上没有相同之处,但写作过程大致相同,我查了各方面的资料,每天在电脑前,终于写出了好论文,之后找到工作后,再回顾走过的路,不禁想:“研究生三年就这样过去了吗?”有时候自己曾经走过一段很坎坷的路,走的过程不觉得自己很累,但回过头看的瞬间,你一定要感谢曾经奋斗过的自己,欢迎大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