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三战”失利,还要不要继续?感相

考研“三战”失利,还要不要继续?

虽然国家线还没公布,但不少考研生已经清楚的知道自己会不会被录取,有些考生已经开始着手2019年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备考工作。不过,还有一些考生,他们因为多次参加考研都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对未来比较迷茫,有的还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小弥就是其中一员,前段时间考研初试成绩公布,他的分数还没去年高,基本上没了录取的希望,这是他第三次走进考场。对于这样的考试成绩,他有些懊恼,更有些无奈。本来是想通过考研改变自己的命运,现在觉得这条路走下去非常困难,有些不知所措。专科毕业的小弥在社会上打拼了多年,刚毕业的时候在民办学校教过一年书,后来没考上公办学校教师,觉得在教育行业干下去没什么发展前途,就辞职进入企业工作,先是干销售,后来搞策划,这样干了两年,发现身边新入职的同事基本都是本科学历,考虑到今后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会有更好的事业发展平台,他下定决心考研。第一报考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时,他离开大学校园已有四年,因为是专科生,只能以“同等学力”考生身份报考研究生。一边工作一边考研,总有很多弊端,尤其在民企上班,很多工作还是要尽心尽力去做好,但工作上消耗过多精力,就意味着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备考。他说:“第一年考研就像走场子,数学水平一般,英语基本靠蒙,专业课也只能算勉强过关,考出的成绩惨不忍睹”。第二年,小弥把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备考研究生上,工作的事情能推则推,后来干脆辞职专心备考。他所在的单位在当地算是一家知名民营企业,当年能入职就很幸运,如今要辞职考研,父母很不认同。因为这件事,小弥和父母关系搞的很僵。但小弥执意为之,他的父母也没有办法,后来就默认了。这年,小弥准备得很充分,数学和英语进步很大,总分也很不错,他说:“那年我报考的是一所普通高校,录取的几率很大,谁知道国家线一公布,英语单科线比去年上涨了五分,单科没过线,非常可惜”。没被录取虽然让他有些难过,但考出这样的分数给了他不少信心。他认为,只要努力学习,考取研究生还是很有希望的。于是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三战”。第三年考研,他还是报考了一所普通高校,他说:“只要考取研究生就好,不在乎学校牌子有多响,自己在乎的是研究生文凭”。这一年,备考工作进行得也还顺利,就是有时候看书会走神,这给他一个不好的预感。走出研究生招生考试考场,他的心情并不差,认为成绩应该会比去年好,达线的可能性很大。不过,成绩公布后,却比第二次考研分数低了二十来分,英语成绩也比去年低,基本上宣告失败。如今摆在小弥面前的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继续战斗,还是放弃?为了考研,他已经在家“闭关”接近两年时间,一个奔三的小伙子,没有收入来源,靠着父母供养,然后干着一件自己都没有底气的事情,真的好吗?他甚至有些后悔当初辞去工作,如今再想入职那样的企业并不容易。不过,小弥还是有些不甘心,内心里非常想再试一次。从小弥的经历看,他读研是为了提升学历层次,让自己有更好的事业发展平台,而且他几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第二年考研差点考取),所以就算第三次考研成绩不理想,小弥也非常想再试一次,不过,一个毕业多年的大学生,为考研连续两年不工作,对他自己和他家人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况且,再次报考研究生,能否考取还是个未知数。所以,小弥如此纠结实属正常。总之,不管是坚持或放弃,都应尽快定夺,然后迅速投入到备考工作中或尽早准备求职事宜。只是,这样的抉择真的很困难。

迪赫奇

考研故事:三战考研,经历过才知道个中滋味!

或者很多人经历过两次考研,但是考研三战的人应该不多,毕竟三年的时间还是很宝贵的,而我经历了三次考研,这个中滋味也只有我自己最清楚。第二次考研本来还是比较有信心的,毕竟失败过一次,因此复习的也格外用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势科目,而数学就是我的“死穴”,我报考的是华中科技大学,考试科目是数学一,这无疑是最艰难的挑战。本科的时候数学就没认真学习,考研相当于从头复习,虽然考过一次,但基础还是很差,一直到现在数学对我来说都是“阴影学科”。在这里我要对考研的学弟学妹们说,如果你的数学不好,但是考研又要考的话,请一定要慎重考虑!就是因为数学的原因,我前两次考试都失败了。第一次是根本没过线,第二次情况稍微好点过了国家线但是没有过校线,第二次本可以调剂的,但是还是放弃了。心里始终想着,既然要考就考个好的,于是我开始了第三次考研的旅程。为了保险起见我换了专业,挑选了一个理工类可以跨考的专业,在很多人看来,第三次考研忽然换专业,有种作死的感觉。但是我实在是不喜欢本科的专业,前两次考研也是死脑筋,非得抓着本专业不放。第三次考研的时候,我忽然像顿悟了一样,我要挑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为了知道我以后读书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学校,第三次考研我来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对很多人来说,觉得很不可思议。既然是三战考研了,应该稳妥一点,我却换了专业,连复习的城市都换了。然而,现在回头再来看这些,对我都是人生改变的机会,冥冥中或许有某种力量在指引着我。来到华科之后,我才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人常说“学在华科”,来到之后我就深深喜欢上这座“森林大学”了。学习氛围很好,自习室的条件也很好,也许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第三次考研复习,我复习的特别顺利。每天在自习室早出晚归,心里想着“我一定要堂堂正正的留在这里读书”,或许就是因为这个信念的支撑吧,三战考研,虽然换了专业,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复习,我居然成功了。考研需要什么?需要你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更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我之前一直忽略环境对人的影响,来到华科复习之后,包括读研之后,我更深刻的明白,周围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考研除了要努力,也是需要氛围的!三战考研,虽然花费了三年的时间,但是终于考上了心目中的大学,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如今读研毕业两年,回头再想这些,还是觉得很感慨,感谢曾经那个拼命的自己!

而无见得

我还应该考研三战吗?二战的我早已遍体鳞伤

一位网友的问题:今年考研二战又失败了,不是败在最不擅长的英语上,而是败在了最擅长的数学上,本科学的物理,找工作真的难,可是三战的话,会不会年纪太大了一点?毕竟,三战就是三年,万一再失败了,怎么办?唉,而且女朋友比自己大一岁,虽然她不说,可是不忍心让她一直等下去。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位网友的问题:二战失败不甘心,同时工作不好找,想三战年龄偏大有小姐姐,不忍部分网友的回复:可以先结婚,或者读研的结婚,我同学今年二战,复习的时候女朋友受不了提分手了,也不能怪他女朋友,他们异地恋四年了先结婚,工作,再考专硕。先结婚,然后边工作边考研,说实话学物理你不当老师,当初怎么样想的,物理找份工作除非你是985,211,差不多我们可以看出,网友们的建议是先结婚,再工作,最后考研。这个“三部曲”其实小编是不赞同的,也欢迎大家的讨论。首先我来讲述一下个人经历,我是17年毕业生,当年考研失败,18年二战,现在已经录取。我身边二战的考生有很多,成功率很高,但是同样会有一些同学准备三战,不是因为准备的不够充分,而是考研真的需要一点运气。目前我所了解的三位同学准备三战,还有两位同学工作一年后辞职考研了。我经历了二战,对于我来讲身心都饱受摧残,现在想想那段时间仍然不太好受,如果我二战没有考上,我是一定不会三战的。但是我的同学选择了三战,他们的情况我也了解一些,现在可以分享一下。第一位同学是男生,二战失败后就去上海找工作,面试了20家公司,很多公司给出了offer,并且因为学的是金融,公司给的工资很高,每个月一万二,就在这个前提下,同学仍然决定了三战,因为他说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研究生与本科的差距是巨大的,也让他下定了决心。第二位同学是女生,她之所以下定决心三战,主要是找不到工作,本科学的统计学,而且说自己满意一个工作,别人也看中她了,但是要求必须研究生学历。当然还有一个背景条件是男朋友跟他一起考研,男朋友是本科不喜欢专业退学重新高考,所以两人差了两年,现在同时考研。第三个同学其实不太了解,平时比较沉默,不过听说家里比较有钱,所以不担心就业,压力并不大,可能研究生是他的理想,所以可以一起坚持。我之所以举出这几个例子,主要说明一点,三战的理由是充分的,至少说服了自己。没有三战的决心,犹犹豫豫,不建议尝试三战。对于网友的建议:对于爱情,要珍惜,对于三战要慎重,三战和爱情没必要分开。部分网友说要先结婚,我不认同。首先两个人没有经济基础,其次两个人对于自己的发展生涯的没有明确的想法,未来的婚姻可能不会稳定。我的建议是两个人的感情到位可以先订婚,这样既不影响感情,也给双方多一个选择。对于三战,我不建议。因为如果心态不稳,三战很容易崩,没有感觉网友有很大的决心。我认为工作是最好的选择,你工作之后可能会感觉自己自己需要什么,然后再做出选择,时间其实是充足的,而且工作的话你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合适的情况下可以结婚,或者拿这笔钱去读在职研究生。当然,也有缺点,就是你工作之后,不一定有勇气辞职三战,而且是很大可能不会三战了。所以说要三战就战,这基本是最后一次机会。但是建议工作,可以先订婚但不建议直接结婚。

凡交

2019考研,分数差了一些,考研三战失败,该不该继续下去?

就在昨天,2019考研国家线发布,分数普遍上涨,很多同学都出乎意料的落榜了。近些年来,考研人数增多,很多考生在一战失败之后,都会选择二战考研,这也是考研大军中非常普遍的存在,甚至还有三战四战的。有同学发出这样的疑问,2019考研,分数差了一些,考研三战失败,该不该继续下去?这是一名92年出生的同学发的贴子问的问题,马上27岁了,考研已经3战,第一次报考的北航,结果落榜,第二次报考的哈工大,还是落榜,18年备考,跟女朋友也分手了,结果这第三次,分数还是差了一些,还是落榜。现在有些迷茫了,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继续下去,也不知道继续下去的意义何在。对于这个同学的问题,有同学表示疑问,为什么一定要盯着那些名校不放,如果换一所学校,那岂不是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个同学的回复是“自己本科就是双非院校的,读双非院校的研究生没有什么意义。”其实造成这名同学3次落榜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目标定得过高,超出自己现有的实力,因此败北。对于要不要继续这个问题,有人说现在27岁了,到了结婚的年纪,应该先以结婚为主。也有人觉得27岁这个年纪还算年轻,结婚不是那么着急的事情,可以再努力一次,把目标选择好,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再尝试最后一次,这样也可以无愧自己。对于要不要继续这个问题,小编只想说的是,有些人适合读研,有些人不适合,成功的路千万条,并不是只有考研这一条路可以走。这名同学只是34所自主划线的高校成绩没过,国家线的分数还是过了,还是有机会调剂的,如果真想读研,还是可以考虑一下。如果是为了工作以后更进一步,那就真的只有考研这一条路吗?毕竟如果继续考下去,读完研究生已经30岁了,这样的代价,你以后是不是承受得住呢?各位朋友,你们觉得该继续吗?

冰菓

考研三战,成绩不理想,还想考,怎么办呢?

考研,被誉为人生的第二次投胎,第二次高考,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对于一些高考大省的考生,考研重要性比高考重要性都大。对于高考大省,动辄百万考生数量,而重点大学录取人数有限,本科录取人数也不多,所以在河南广东这类高考大省,你就是聪明绝顶,能考个211就算你是天才了。因为全省211录取率就不到5%,你再怎么奋斗拼不进5%也是枉然。而北京天津上海的考生呢幸福多了。北京上海天津211录取率15%左右,985%录取率5%左右,是河南广东安徽的好几倍。而考研呢,全国统一,不分那个省了,没有名额限制,只要你水平高可以报考任何一所大学,再也不会因为省高教实力而影响你的前途了。很多人以为,咱河南广东山东高手可以二本上清华了,不过很多人考研几次都失败了,原因呢?考研和高考不一样考研除了相对公平外,高考有很多不一样,第一,高考不看出身,不论你是国内一流的人大附中,华师大附中,衡水中学,还是省重点示范性高中,还是乡村高中,一视同仁,只看分数。考研呢,分数的重要性就降低很多了,你的本科出身非常重要,本科是三本,二本,一本,211,985,华东五校,清华北大待遇各不相同。比如都考研清华北大,本科是清华北大的优势最大,能上线肯定想方设法让你录取,华东五校的学生也是优质生源,很受欢迎。普通985可能就受到了歧视了,非211那是百分百被歧视,三本考研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现在基本上只是传说,实际中已经成为不可能。你非要以为自己牛,三本年年去考清华北大研究生,那估计就不好说了。考研选择目标院校一定要切合自己实际,不要好高骛远,名校可不是那么好考的。名校的热门专业更难,所以选择院校是考研中最重要的。考研学习和高考不一样考研学习全靠自己,从复习计划,模拟试题,课程进度安排,全是自己说了算,去什么地方学习也是自己说了算,学习情况怎么样也是自己看着办。而高考呢,老师安排一切,你直接执行就可以了,考研相对来说要难多了,很多人都是考研,但是坚持学习的不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一大群,甚至能坚持考完全场的都没几个。或者很多人看着天天去学习,实际心思都在手机上。所以考研能成功的人,都是自律性很强的人,而自由散漫的人很难。考研,复读用处基本为0高考,很多学生复读一年明显比应届生厉害,不过对于考研,二战三战的学生不敢说比应届生厉害,甚至可以说比应届生压力更大,可能更差,尤其是学习不在状态的人,看着考了一年又一年,实际上是一年不如一年,学了三年不如别人学三个月。一般二战三战的人已经沦落到校外,自己租房或者家里边,学习效率接近于0,也没用同学帮助,个人思想容易出问题。所以考研,尽量在学校时候,一鼓作气搞定。考研,最好二战三战也去学校里面,跟着大部队,效果比一个人孤军奋战强得多。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斗牛犬

三句话,句句戳心,这就是三战考研

考研之路很坎坷,三战考研何其多,忍受白眼重振作,不教青春白蹉跎。三战考研,你见过或者经历过吗?也许你是努力的幸运儿,一次考研就顺利上岸,但是三战考研的人,更加值得钦佩的是他们的毅力和坚持。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对于三战考研的人既是安慰,更是鼓舞,因为他们历经了更多的等待、煎熬和失败,内心不变的只有考研的初心。别笑他们笨,因为他们真的不容易。此情此景,马哥想跟三战考研的你分享三句话,希望可以给你慰藉与鼓励。第一句话 幸福必须吃得苦中之苦茫茫的麦田之中,总有几颗晚熟的麦穗,别看它们低垂,那是因为他们懂得谦卑的力量。三战考研的你已经比别人年长,更加需要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读研是一件必须付出才会收获的事情。一位正在准备三战考研的女生说,考研需要过国家线、院线、专业课线和英语线,而自己前两次分别倒在了英语线和专业课线上。通过这些失败的教训,她认识到,考研是奋斗出来的。针对自己不能考及格的英语,她下定决心,进行专项练习,不懂就问,她知道,不能让前面两年阻挠自己的英语第三次成为拦路虎。针对专业课,她制定了严格的计划表,发扬“好记心不如烂笔头”的精神,最少要把复习的内容抄写三遍。考研的过程是苦的,尤其是正在三战考研的你更是体验了苦中之苦。如果想要苦涩变为甜蜜,你就必须更加努力,多倍付出,唯有此才能闯出一条路。第二句话 理解你的人是很少三战考研需要的不仅仅是决心,更要抵挡住他人讽刺、挖苦以及周围家人朋友的不理解。一个女生正在准备三战考研,而她已经27岁,她准备第三次考研的事情没敢告诉父母,因为在第二次考研失败的时候,父母就劝她说,女孩子总归要嫁人的,你读完研究生出来就快30岁了,这个样的年纪找对象都有困难啦。你看从小跟你一起玩的那几个女孩子,现在她们的孩子都已经上幼儿园啦。三战考研注定是孤独的,当你第一次失败的时候,别人给予的更多是同情和惋惜,第二次失败的时候,别人给予的是劝导和安慰。当你第三次的时候,别人可能会感觉你太执拗,是个“书呆子”。读研难道就那么重要吗?这就如同我们买的书本,当我们从书店买来的时候,价格不菲,但是当我们将这些书卖个他人的时候,都是论斤回收,价格便宜到不行。但是,知识是无价的,能力是无价的,读研就是想获得更多的知识,拥有更多的可能。第三句话 挑战自我是很难的西方有句谚语,自己是最大的敌人。放在考研的战场上同样有理。当第一次、第二次你失败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已经全无战意,感觉自己失败的彻头彻尾。三战考研,你必须克服自己的畏怯、懒惰、自卑以及急躁,更直接地说,你必须直面人性的弱点,向自我进行全面的宣战。也许在准备的路上,你遇到难题会想放弃,你会羡慕正在读研的同学、正在工作的同学,对比之下,感觉自己处处都是错误,每个选择都很错,甚至连支撑自己走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但是,不要放弃,这就是人生的淬炼,人生的每一次打击,都会让你的生命闪耀出火花。三战考研,意味着你必须凤凰涅槃、背水一战,因为你必须挑战自己的一切弱点,重新定位考研目标,重拾考研的信心。也许你必须挑灯夜战、鏖战数月,甚至孤独到与外界暂时的隔离,就好比进入秘境修炼一般。因为你练就的是考研的真功夫。三战考研,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敢于选择三战考研的人都不是一般人,意味着你比其他人更加的坚韧,拥有更高的情商。三战征程必然坎坷,但是只要不放弃信念,不抛弃理想,坚持努力到底,将别人的冷嘲热讽放在一旁,更加需要的是积极乐观的心态。请忘却一战、二战失败带来的阴影,吸取以往失败的教训,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敢于向难题进军,全面突破自己的极限,你一定能够获得前所未有的进步和提升。只有向着美好光明的方向出发,相信历经风雨,定能见到彩虹。

性命

如何看待那些三战考研甚至四战考研的学生?仅仅为了一个名校梦?

考研初试成绩如约而至的公布了,对于那些考的非常好的学生来说,这或许是美好的一天,是实现自己自己梦想的一天。但对于那些考的不是很理想的学生来说,这更多的是一种悲凉,更是一种伤感。而对于那些三战考研、四战考研的学生,当面对再一次的失败时,他们又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呢?于是,我们不得不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该如何正确的看待那些三战考研,甚至四战考研的学生呢?难道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决定,仅仅是为了一个名校梦吗?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在当下社会一个名校毕业生的价值和前途,这是不可否定的事实。所以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我们这些普通大学毕业的学生,往往是想通过考研实现自己的名校梦,甚至出现了重视程度远远的超过了当年自己高考的现象。可是考研毕竟是选拔性考试,必然会有失败者,必然会有成功者。或许你很努力、很认真的复习了,最后收获的结果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于是你可能会因此而选择二战考研,再给自己一次机会。这听起来似乎非常值得肯定,也很合乎情理。但对于那些三战考研和死战考研的学生,一方面必须肯定的是,你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所付出的努力和一路的坚持,这是你值得我们称赞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另一方面是,在经历三次乃至四次的考研后,你收获的是什么呢?或许还是失败,还是梦碎,试问这样的坚持价值何在?同时,当你一直坚持在考研复习的这条道路上时,你又何曾发现自己在慢慢的丢失了很多东西呢?尤其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你如果将三年的时间用来参加研究生考试,成功了或许还值得,如果不成功了或许你的事业和家庭必然会因此而遭受到影响。因此,考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甚至可以说对部分学生是最佳的选择,同时为考研付出的坚持和努力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请记住考研只是一个唯一的选择,除了考研你还有其他比较好的选择,在适当的时间选择放弃也是一个值得学习的。而一路坚持或许是徒劳的,所以考研的学生,要明白的是考研仅仅是众多选择中的一个。你是如何看待那些三战考研甚至死战考研的学生呢???

归休乎君

考研上岸有多难,二战还要三战,准备考研的学生要认清这些事实

考研上岸有多难,二战还要三战,准备考研的学生要认清这些事实许多地方的考研成绩都基本已经公布,还没查到成绩的同学,心理是既期待又忐忑,都希望自己有个好成绩,而成绩出来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当然不少同学考出了好成绩,一些还考出了四百多分,他们都有机会进入复试。但是也有不理想的,甚至开始准备二战、三战了。考研到底难不难,为何要一战二战还要三战,即使这样,一些同学连国家线都没达到,对于将要考研的同学,这几个事实你们要认清,一旦开始准备考研就要义无反顾的前进。一、考研的难度不断增加每年的考研都不一样,人数的不断增加,考研难度自然就会不断加大,也许你觉得你足够聪明,足够努力,但是全国那么多考研党,比你聪明努力的大有人在。而考研真正的难度在于你的压力,游戏、购物、社交等等这些东西在你准备考研的时候就要抛弃,你只能一个人往来于图书馆、自习室和宿舍,一旦进入考研,你就没有时间可言。所以,考研的认为就是一场自我升华的过程。所有的人都不相信你能考上,可能就连你自己很多时候都是抱着一种置之死地的信念在学习。只是你从来没有放弃过。正是这样,一切艰难困苦,都不再可怕。五指山虽如千斤顶,但也总有一天会蹦出孙悟空。正如考研这座大山,它压不住坚持到底的你。二、考研人数不断增加考研党都知道,自己面临的对手是那么的多,而各大高校要招收的研究生名额少的可怜,特别是同一方向上,适合自己的也就那么几所学校,本来应届毕业生考研的就很大,再加上二战、三战的同学,那么这个考研人数就可想而知了。三、不知道自己的目标,盲目跟风考研是一场自身学历的改变,考研跟平时考试不同,没有重点,考的完全是自学,一般报班的同学学习效果也不太好。大多数考研的同学是盲目跟风,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需求,看到别人考研就想去考研,学到一半就坚持不了。所以考研难度如何,那就看你对自己认识多少,找到目标,一直往前,考研对于努力的你,我相信是可以上岸的。总之,上岸不容易,它不仅仅需要努力,偶尔还需要点运气。

三战失败后该继续考吗?考研三战366分却不能进复试,读研太难!

考研三战366分,却差17分进入复试,是该继续四战还是选择调剂?往届生考研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最近几年考研的同学越来越多,二战的考生也呈增长趋势。很多同学为了能在理想院校读研,付出了很多,也放弃了很多。二战失败已经够让人痛心了,那么三战失败后还要继续考吗?三战失败后该继续考吗?考研三战366分却不能进复试,读研太难了!小水认识一个兰州的小伙子,他今年已经是三战了。他第一次考研的时候选择的是湖南师范大学,但是没有考上,分数还不够国家线。二战的时候依旧选择了湖南师范大学,难过的是,他那次冲进了复试,却被刷了。湖南师范大学是湖南一所不错的211大学,他报考的是古代文学专业,历年的复试线都不会低于370分。之后他决定三战的时候选择了福建师范大学,因为考试内容都差不多。这次他的成绩出来了,总分是366分。但是这个分数显然无法进入复试,因为去年福建师大古代文学的复试线已经是383分了,比复试线低了整整17分!小水觉得今年的复试线还会更高,因为考高分的实在是太多了,400多分的都有好几个!他查到分数之后一直想找小水聊天,我一直没有回复。终于在国家线下达之后他还是找到了我。主要是三战失败后,他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三战失败后,是继续考,还是调剂走呢?三战失败后,是继续考,还是调剂读研呢?你会怎么选?366的分数已经达到了一区国家线,想调剂走的话是没问题的,一区文学类国家线只有355分。不过他二战的时候是全职的,没工作,三战的时候也是把自己关在一个地方读书,放弃了很多东西。他再考的话,不见得就一定能考得更好。由于二战时失败给他的打击太大,他早已经磨灭了读211大学的愿望,只求能在一所大学读研就可以了。而他现在年龄越来越大,家里也在逼婚,而他现在还没有工作,一直因为考研丢下太多的东西了。小水分析了他的情况,建议他调剂去读研,因为真正喜欢文学的人在哪所学校都能真正的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更何况,小水觉得他有不得不去湖南的理由,就连找调剂都是看的湖南科技大学和湖南商学院。小水特别强调他,别选二区学校调剂,因为今年二区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而湖南商学院这样的学校文学院刚开设古代文学专业,调剂的概率更大一些,所以他决定亲自走一趟。你觉得他应该四战还是选择调剂呢?小水给的建议中肯吗?

弃之而走

为什么考研会有二战,三战……甚至更多?到底值不值得?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会有人选择了二战三战?甚至更多。那么学长天天就跟大家来聊一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吧?第一、选择二战或者三战的人大多数都是由于一战的时候没有发挥好,导致了对自己的现状很不满意。现实中与他们理想之中存在差距,而且他们认识到考研是他们走向成功的最好的路径,所以选择了锲而不舍,尽管可能会面临着更多的压力。第二、不想工作,想要继续获得深造的机会。因为他认为自己本身所具备的素质还不能够应付于现有的工作,需要更深层次的学习,才能够胜任此工作。第三、就业竞争压力大。由于毕业生的变数量在逐年增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由于就业压力过大,难以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为了避开一时的就业高峰而选择考研。第四、辞职考研。由于有一战的经历,已经摸索出了一套可以让自己成功的道路。但是现在又在工作,所以,辞职考研。辞职考研是有风险的,但是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第五、专业不对口,自己又想从事一些专业性比较高的工作。但是由于本科所学的专业与自己就业的时候的企业的要求不相符合。导致了在求职中屡屡碰壁,于是产生了考研的念头。第六、别无选择,已经被逼上考研这一条唯一的道路,没有了可以回旋的余地。由于种种原因,只能够考研,来改变命运,在这种情况下,毅然考研。那么很多人选择二战三战甚至更多……到底值不值得呢?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众说纷纭的观点,这一类的考生该如何抉择呢?第一、遵从自己的内心。想想自己是否真的需要通过考研这一个平台,让自己达到一个更高的发展。如果是,那将一路无阻。第二、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有的家庭是独生子女,那么经济状况一般是没问题的。还有的可能会面临着几个孩子一起在上学的这种情况。或者是由于家庭面临着经济困难,那么。这样的话,建议在本科毕业后先就业,如果还是想考,也可以就业后再考。第三、对自己的三到五年做一个较为充分的一个职业规划。想想在这三到五年能够做出一些什么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如果考研在你的规划范围内,那么就大胆的去尝试,勇敢的去坚持。第四、根据自己本身的学习能力,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果你看到一本书,你就感觉看不下去了,而你却在强迫自己苦苦的学习。很显然,这样的话,效果往往不好。如果你是一个学习能力特别强的人,对于新的知识能够很快就会学会,那么,考研难度不大,而当你对于一些问题,别人花较短时间,而你却用很长时间才能够完成的,而且完成得并不好,那么这种情况的话,可能你不适合考研。好了,以上就是学长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大家觉得二战三战……对于我们的每一个考研人来说到底值不值得?有没有这个必要呢?欢迎在下方留言。首发:百家号作者:啵啵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