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如何确定专业和学校?鲁胜

考研如何确定专业和学校?

我觉得考研前首先应该问自己两个问题:第一:考本校还是考外校?第二:考专硕还是考学硕?要回答第一个问题,还需要再问自己几个问题:对当前的学校满意否?对当年的专业满意否?自己的英语、数学成绩是否优秀?如果前两个否,后一个是,建议外校,如果三个都是否,建议本校。要回答第二个问题,只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考研如果考上的话,是想要工作还是继续读博?想要工作选专硕,想要继续读博选学硕。再接下来才是如果选择目标学校及专业的问题。如果上面的两个问题你选择的是考外校,考学硕,那么可以继续往下看。如果不是,那恭喜你考研的目标学校和专业已经确定了。要确定目标学校,先要确定目标专业。确定专业只需要主要一条,就是你所选的专业一定要是在不断发展而不是在不断萎缩的。因为考研时的信息相对你研究生毕业是具有滞后性的,在当前这个学历大贬值的年代,读研的三年时间可能社会上对于学历的要求就会有一个天翻地覆的发展。所以,从大的方面谈,自己一定要保证研究生所读的专业不是一个在不断萎缩的专业。而如果判断这一点,主要看六个指标:上年度招生人数;上年度毕业人数;上年度毕业生就业率;本专业教师人数、教师职称构成及过去三年有无新教师留校;本专业目前的国家级课题在研数量;过去三年本专业国家级课题的结题数量。其中前四个指标在该学校研究生院网站及学院网站上应该都能查询的到,后两个指标在教育部网站上也能查询的到。确定了专业后,就可以根据专业确定学校。如果不是研究生毕业就选择工作的话,其实我比较推荐学校排名低而专业排名高的学校,以及一线城市以外的学校,这样可以在保证自己研究生科研质量的前提下有效的规避恶性竞争。在确定了专业后学校后,就可以根据专业和学校来确定自己心仪的导师人选。在选择导师方面,我依然推荐要根据六项指标在进行综合判断:首先是导师最近三年内发表的论文及课题方向,看看导师目前的研究方向是不是和你一致。这一点上千万不要相信任何其他资料或者说明,这些都是有滞后性的。一个人在研究方向上是会经常发生变化的。你单看他的履历可能是一位人力资源方面的教授,其实有可能最近三四年人家已经转资源环境管理了。其次是看导师目前在研的项目有多少,这取决与你上研后到底有没有活干。这个在研项目太多或太少都有问题,太少证明导师能力一般,起码是在院系不怎么吃得开,太多则要警惕导师到底是准备招研究生还是准备招实验室临时工。第三则要关注近三年毕业的师兄弟的毕业论文方向是否和导师近三年的研究方向一致,如果出入太大则需要警惕这位导师是不是会搞研究生外包或者干脆就是放羊管理。第四要关注一下导师的年龄和职称,最好跟一位还有干劲的导师,比如年轻的副教授准备冲教授的,或是年轻的三级教授准备冲院士的。一般而言四级教授是60岁退休,三级教授是65岁退休,二级教授是70岁退休,退休前三年会停招硕士,退休前两年会停招博士。所以千万不要迷信那个职称高选那个,别一不小心搭上了末班车成了无人问津的关门弟子。

如此

该如何确定自己的考研方向

对于一部分准备考研的学生来说,无法确定具体的考研专业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要想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考研专业应该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是首先考虑自己的本科专业;其二是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来选择考研方向;其三是根据当前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趋势来选择考研方向。当前的考研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所以考生在决定考研的时候,应该首先考虑自己的本专业,这样会有一个相对轻松的复习过程。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很多专业之间都会存在交叉合作的现象,比如经济学、统计学专业的研究生也可以选择大数据相关方向,所以可以在立足本专业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方向。以计算机专业为例,有不少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在选择研究方向的时候会选择与金融领域相结合的方向,未来也会从事金融领域的相关岗位。如果对于本科期间的专业不感兴趣,同时也没有更多的研究方向可以选择,那么也可以考虑跨考,但是跨考的范围不应该有太大的跨度,应该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来确定具体方向,比如数学、统计学专业的本科生,可以考虑跨考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在选择具体方向的时候,也可以重点考虑一下自身的能力特点和兴趣爱好。最后,在决定考研方向的时候,也应该考虑一下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趋势,虽然专业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是不同专业的热度是不同的,有的专业就业情况会好一些,而有的则会相对差一些,比如目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向的研究生往往更容易实现就业,而且薪资待遇往往也比较高。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鸽之翼

考研不知道如何选择方向该怎么办

考研的方向选择首先应该考虑自己的知识结构,如果选择与自己本科专业比较一致的方向会有一个更顺利的学习过程,在当前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背景下,跨考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在方向的选择上,还应该考虑三方面因素,其一是目标方向的发展前景;其二是自身的兴趣爱好;其三是自身的能力特点,如果这三个方面的因素能够达到统一是最好的结果。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设置与具体的培养单位(高校或者科研院所)有密切的关系,由于不同的培养单位在资源整合能力方面也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即使是同一个专业,具体的研究方向也有一定的区别,所以在选择具体方向的时候,也应该结合培养单位来考察具体的研究方向。以计算机专业为例,有的高校会比较注重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方向,而有的高校则会比较注重物联网领域的相关方向。在选择具体方向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培养单位的传统优势方向,这样往往会有一个更好的学习体验,也会获得更多的资源配备。当前正处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不少培养单位在方向设计上更加注重与行业领域的结合,这些方向往往也会汇集一定的行业资源,会让研究生在学习期间接触到更多的行业知识,也会加强研究生的就业能力。最后,读研期间的方向选择还应该重点考虑一下自己的兴趣,兴趣能够驱动自己在相关领域走得更远,而且也更容易取得成果。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吸毒者

考研必看干货:10年的考研数据告诉你,如何选择报考方向

2019年考研报名工作即将拉开序幕。近4年,考研报名人数持续增长,2018年达到238万,考研增加人数和增长率均为近年来最高。那么,究竟大学生为什么爱考研?哪些省份的大学生爱考研?热门高校哪些专业最难考?学硕和专硕考哪个好?哪些专业比较好就业?如果你也存在上面小编谈到的这些问题,那么你就认认真真的看下面这些数据吧!!一、 为什么考研通过考研进入名校提升就业竞争力通过考研更换专业暂时逃避就业压力完成自己的学术理想二、 考研不得不知的几大数据1. 近10年考研报名人数2. 哪些省份的学生爱考研3. 读研应往届生对比近几年往届生越来越爱读研了。自从2017年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后,在职考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下面就以报考人数较多的湖北和河北来说,具体看一看近几年应往届生的报考情况:4. 北京地区专硕学硕报考人数统计近年来,由于招生计划增加的影响,除了总体报名人数呈上涨趋势之外,专硕越来越受欢迎,报考人数增长明显,多地甚至出现专硕报考人数超过学硕的现象。下面看一下北京地区专硕学硕的报考人数的统计:5. 考研比较受欢迎的高校仅就北京来说,2018 报考人数过万的高校还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等。6. 热门专业报录情况统计以北京为例, 2018年,工商管理专业报考人数居首,为19749人,随后为会计专业和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2016年,报考人数居首的仍为工商管理专业,共13395名。工商管理、会计、法律硕士(非法学)持续占据前列。具体情况参见下表:几大热门高校热门专业报录情况统计:

两天半

跨专业考研如何选择正确的方向?研究生导师:必须从这几点入手!

考研的辛苦程度和难度不亚于高考,跨专业考研更是难上加难。对于想跨专业考研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勇气是巨大的,面临的抉择也是困难的。根据研究生导师分析和回答的“跨专业考研该如何选择?”,我给大家整理了以下这三大方面,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一、为什么会选择跨专业考研?跨专业考研的情况有三种!一是因为目前的专业和学校层次就业面比较窄,出于找工作的需要;二是不喜欢现在的专业以及对口的工作,出于将工作与兴趣结合的需要;三是看到某几个学科之间的交叉优势,出于对自己未来学术道路发展的需要。二、怎样确定跨考专业?如果只是为了研究生学历的话,建议可以放弃原先的专业,考一个比较好考的纯文科专业。如果是为了自己的兴趣和将来工作的需要,还是建议选一个与原专业有联系的专业:比如数学专业可以跨考金融专业,管理类专业可以跨考经济学等。如果跨度太大这就意味着前面四年的时光白白浪费了!而且选择与原专业有联系的专业,在接下来读研的日子里也会轻松很多,毕竟大量的专业课是相通的。对于想完全抛弃自己原先专业的同学有一点是必须提醒的:一定要保证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不是一个在不断萎缩的专业。三、怎样选择学校?在确定了自己心仪的专业之后就可以确定自己的学校了。在网上搜索跟心仪专业有关的大学,仔细研究。还有一点是需要考查该学校的一些指标:比如近几年的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该专业导师的基本情况、过去三年本专业国家级课题的在研数量和结题数量等。特别是在导师方面一定要认真选择,不然很可能研究生难毕业。在了解这些后大致可以选择自己报考的学校了。对于想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上面的这三点只是给你一些忠实的建议,至于其他的方面,决定权还是在你的手中。

反以相天

考研:上岸前辈告诉你,这样努力才是正确方向!

谈到考研,会有很多类似坚持、努力的标签词。是的,要想考研成功,你必须要非常努力,甚至是努力到感动自己都还不一定考研成功,那么,怎样才算是努力呢?1.熬夜就是努力?很多人所说的努力,就是起早贪黑学习,甚至是从自习室回去,还要继续学习,熬夜到深夜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很多个熬夜无关乎努力,只关乎效率。  熬夜是一件恶性循环的事,可能你熬夜的那一小段时间确实是学习了,但是因为熬夜给身体带来的影响我们不可忽略,第一天能不能高效学习我们也不能忽略,不是吗?建议把熬夜戒除,多多思考是不是效率不高。  2.准时打开书来学习就是努力?  部分考研同学是很规律的,每天准时准点去学习,准时准点吃饭,准时准点睡觉。这样的作息固然是好的,最起码生物钟是正确的。可是,做到这样的同学就算是努力吗?  答案是:还不是。学习时间确实是衡量考研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但是,真正做到了准时准点,确实是没有考研成功的人,大有人在。为此,我们需要找到问题的根源。要明白一个道理,考研是不仅仅只是学习时间的比拼。3.看了很多书就是努力?多看书,当然是好事。但是对于考研人来说,并不是你看了很多书,就代表你很努力。考研是选拔性考试,也可以说考研是应试考试。既然应试,所有的备考都得围绕多得分、得高分来进行。  在复习备考的时候,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市面上会有各种各样的备考书籍,买很多书,看了很多书,最后还是宣告考研失败。原因在于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看了太多书,把思路打乱了,最后一本也没有看全看透,对于考点的把握不够准确,那只能是失败。  4.你能为考研努力到什么程度?  你信吗?有人9月份才开始准备考研就一次顺利考上了名校的研究生;有人三跨复习仅60天就考上了陕西师范大学;也有人考研前仅7天背书就考上了清华大学。我是信的,因为每年都会有这样的人,貌似轻轻松松就考上了名校的研究生。但是也请你相信这种事情一定不会发生在你我身上。  有一集《少年说》中女同学质问同桌:说好了一起打游戏看漫画,你怎么可以背着我偷偷搞学习?!这让我们明白了,原来这世上没有什么绝对的学霸,他只是把自己努力学习的样子隐藏了起来!这也正是人们常说的--你必须非常努力,才会看上去不费吹灰之力  对了,忘了告诉你:9月才开始准备的学姐本科期间一直都有拿奖学金;三跨仅复习60天的意思是仅集中复习60天,但是因为兴趣早就熟读了心理学课内外书籍  前面那位仅7天背书考清华那位,其实是本专业二战,一战就考了370+。但你和我都是平常人,也许读着普通的本科,也许成绩单上好几个60分,四级也许也勉强擦边过,我们有什么借口安逸考研?  5.真考研,假努力?  你说你每天起早贪黑,甚至从图书馆回去之后还是会学习到深夜。但其实你明不明白熬夜无关乎努力,只关乎效率。  你要知道熬夜是一件恶性循环的事儿,可能今晚你是多熬夜学习了几个知识点,但是熬夜给身体带来的伤害是隐性的,你大可想想自己的学习效率是不是逐渐下降了?虽然学习时间很长但是却陷入焦虑?  真心建议各位小伙伴尽早戒除熬夜,尽管熬夜的借口是学习。考研这事儿,战线比较长就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焦虑,这时揉揉自己的脸去听听文都比邻的课程,通过听课来输入正能量。心情好些了之后,认真思考下怎么提高效率,让"真考研,假努力"变成"真考研,真努力"。 那么怎么样才算是努力呢?  1.能够抵制诱惑  这是第一步,为什么你比别人努力,因为别人都懈怠的时候你不会,别人偷懒的时候,你仍旧认真学习,真的是在全力为考研准备。  2.及时查验自己的进度和效果  为什么有些童鞋看了很多书,也花了很多时间来复习,但是劝自己心里一点数都没有呢?因为心虚,因为所有表面上的努力只是个空壳,经不起细敲。  所以,如果你会及时查验自己的复习效果,比如就自己复习过的知识点进行自测或者他测,根据自己的复习时间和复习内容调整自己的进度,而不是埋头苦读,自我挣扎,那才是真正在努力~  3.一天结束时少些愧疚  这是最能检验你是否努力的标准,通常来说,如果你是没有好好利用这一天,没有踏实学习过的感觉,夜深人静时,你的心头会涌上一股强烈的愧疚感,今日不复,时光已矣,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有愧疚,那说明你还不够努力,还可以再走心一些。  最后提醒一下大家,如果周围的人对你的考研而言是一个负能量的来源,请切断这个干扰源即可,有很多条路都可以通向成功,你只需要找一条肯定能成功的路照着走就好了。  路上不要左顾右盼,每个人方法不同,到处徘徊的后果很可能就是迷路。但是真正努力的人,一定会成功。考研的成功,是一个综合的结果,包括自身努力、学习效率、信息搜集、复习策略、备考环境等很多因素的综合,需要大家打赢这场考研战役。

追之

两招教你考研如何选择报考专业?只有对的方向才值得去读研

本文由木哥原创,欢迎转载分享,转载须注明来自百家号“木哥说教”!今日话题:我想考研,但是不知道选择什么专业比较好?木哥前面的文章从复习,冲刺以及资料选择到院校选择基本都给大家写了专属的文章来分析,希望考研的或者有打算考研的人可以仔细看看,如今还缺一篇关于如何选择专业的文章,就基本上把整个考研的一系列问题都差不多给大家梳理出来了,因为选择专业是大部分学生一直纠结也是木哥觉得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所以一定要放在其它问题之后给大家来写,希望能帮到大家。首先我把考研分为两种人,每种人思路不一样,具体如下:第一种:仅仅只是需要一个研究生学历针对这种只求一个学历的同学,可能是家里有点关系,需要的就是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历,然后自己家里能给安排工作的,你们其实主要就是考上为主,那么选择学校可以选择稍微差的最有把握的即可,然后专业的话,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有利于自己复习的结合学校一起就行了,如果数学很差的,就可以选择跨考一些二本学校的比如教育学或者其它的记忆为主的即可,这样考上的可能性大点。第二种: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便找到更好的工作其实木哥主要就为了这类人写的,首先你们必须明白自己考研的目的是什么,无非就是为了有一个更好的前程,你们家里没有关系,无法帮你们安排,能依靠的就是自己,那么专业能力就是考核你的最高标准。说到这里,木哥还是要再次跟大家强调一下研究生就业的问题,只有认清了这个问题,你才知道专业的重要性。可能你们的许多同学专科或者本科就已经就业的,你会发现几乎很少有人是从事与本科所学专业一致的工作的,所以会有部分同学会觉得研究生就业会不会也是这样,木哥明确告诉大家,完全相反。 研究生就业是非常严格的,经过严格的专业笔试和面试,以及你研究生期间所做的项目或者专业方面的实践进行严格的考核的,只有这些都通过了,才能进入到最后的薪资待遇沟通以及发OFFER。所以可想而知,专业选择多重要,木哥告诉大家的就是,考研之前,先想清楚,如果自己未来毕业了,要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自己最大的兴趣在哪里,想好了,就果断选择这个相关的方向就对了,即使是这个专业考不上,那也比你胡乱选择要好,只有选择自己未来感兴趣的方向,你才能去学好,才能在这个方向上做到深入浅出,才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木哥小结:木哥希望大家能好好针对上述所写先找到自己是属于哪种人,然后针对性去选择,尤其是第二种人,千万不要为了考研而考研,因为学历不是万能的,只有当你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在这个领域取得更好的学历,又具备高深的专业能力,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统待

2020届考研,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三个要素帮助你确定方向

2020届考研,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三个要素帮助你确定方向2019届的考研序幕刚刚拉下,2020届学生的考研之路已经提上日程,其实考研一年的时间也只剩下不到11个月的时间了。很多考研人也是心里着急,但是又无法确定自己的方向。根据过来人的经验,选择比努力更加重要,今年考研形势大好,很多人考到了高分,但是还是由于报考院校分数要求过高而错失了复试的机会,即使选择调剂,也只能去普通的一本院校。选择合适的专业和院校真的很重要,可以让自己的实现研究生的梦想。下面三个因素可以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方向。第一,自己的兴趣其实考生在决定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己未来的生活,而报考的院校的地方可能就决定了自己未来发展的城市,所以在选择这些的时候应该慎之又慎,应该多出去走走看看,寻找自己喜欢的城市,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以及找准自己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第二,个人的能力大小就像之前提到的,很多人好高骛远,选择了目标过高的院校,即使自己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但还是没有到达自己想要的彼岸。今年很多学长学姐们都在反思,为什么自己考了那么高的分数,却还是考不上研究生。问题很大部分在于,他们都没有对自己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有正确的评估,报考的院校远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只有正确认识自己能力的大小,才会让自己有更大的机会考上研究生!第三,未来的规划和高考不同的是,考研的选择和未来工作的关系更加细致,同样的专业研究的方向不同也会让未来从事的职业有所区别,所以一定要选择合适自己的专业。同时也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由于研究生在当地的就业优势比较明显,考研人在报考专业时不能只是随大流报考热门的专业,也要看报考的学校报考的专业在当地的认可度如何,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打好基础!

2021考研2月这段时间怎么安排,四点建议让你快速明确方向

2021的学生这个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选择专业院校,然后才是复习的启动。不要觉得只要努力,什么学校都能拼下来,什么专业课都能啃下来,选择对了,努力才能有一个结果。2021考研一.确定专业方向专业方向是在学校之前定下来的,如果专业没定,就不知道该搭配什么样的学校。比如你是学金融、会计的,考个师范类学校就不是很合适,对你的专业性没有加持。所以,先别着急看学校,先想好自己还要不要本专业考研,如果想要跨专业的话要尽早决定,晚了你准备起来很被动。另外,跨专业到底往哪个专业跨也要想好,别从一个坑跳到另外一个更深的坑里。一般来说,无论是本专业还是跨专业,确定专业都是看这个专业的就业你能不能接受,因为绝大部分企事业单位招聘还是卡专业的。专业决定你未来的职业,也决定了你未来的生活方式。比如计算机,大家都觉得就业不错,但你也要指导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是好,工作强度大也是肯定的,熬夜加班是常事,头冷显老也不是虚构出来的。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就选择与之相配的专业,但不要患得患失,又要清闲、又要暴富、又要风光,基本上不存在这样的专业。不了解专业就业地,去招聘网站上搜一搜,要是再不行,可以来问我。二.搭配适合的学校确定专业之后就可以选择适合的学校了,一般情况下偏理论的专业,像教育学、哲学、历史学、心理学、物理、生物、化学、地理学、数学,学校的知名度是要有保证的,这是你就业的通行证。我是历史学出身,但是有北京大学这块牌子,就业就要好很多。所以这些专业比较看重985、211,至少得是个一本学校。如果是经管类、法学相关、文学相关(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汉语国际教育)、外语类、艺体类,建议考虑下专门学校。比如经管类就可以重点看一看财经类大学、工商类大学、法学相关可以看一看政法类高校,文学相关重点看一看师范类学校,外语类、艺体类可以考虑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院、体育学院,也可以看一看师范类学校。选择专门大学的主要原因是招生人数较多,也能保障专业性。如果是工科专业、应用型理科专业、农林类、医学,那主要还是看专业性强不强,可以牺牲学校名气,来保证专业性,还可以考虑各种科研院所。医学比较特殊,除了专业性以外,还要考虑地域,尽量不要选择离就业目标城市过远的学校。2021考研三.评估学校难度学校考试难度的评估主要依据是复试分数线、招生人数、专业课难度,至于报录比,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不要夸大。因为报考不同学校的人,实力也不一样的,假设北大法学的报录比和上海大学的法学的报录比一样,实不是就意味着两个学校难度一样了呢,肯定不是啊。另外,大部分学校不公布报录比,网上的报录比可信度堪忧。复试分数线、招生人数就不一样了,都是硬指标,如果一个比较大的专业,招生人数在5人以下,建议避开,不可控的东西太多了。复试分数线得看三年的,如果波动很大,一般取峰值作为参考,如果一直在上涨,也建议避开,说明这个学校的热度在上升。专业课难度差异一直是被学生忽视的东西,不同学校非统考专业的专业课考查是不一样的,有的差别还挺大。所以各位在评估学校难度时,一定要去看一看它的专业课真题,如果这个真题教材上能找到答案的,那准备起来就比较有把握,如果是开放性的,也没有固定答案的,要避开。现在,文都网校有不少的免费课程,大家需要的可以去看看。2021考研四.定下2-3所初选学校选择初选学校不能指定一所,起码要有两所,高低搭配。初选学校无论是两所还是三所,都应该保证专业课考查差别不大。因为你现在是无法确定你到底能够着哪一所学校的,如果复习状态不好,中期就需要在择校上降档,如果复习状态很好,就可以升档。所以,初选的这2-3所学校档次应该有差别,但专业课要基本一致,方便你们升档或降档。2021考研最后,希望2021考研人在现阶段能静下心去为自己的梦想提前开始努力。做好自己的事儿,为社会尽一份心,同时,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希望大家平平安安。

火焰驹

在考研方向的选择上应该注重哪些因素

首先,在当前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考研是不错的选择,一方面会提升自身的岗位级别,另一方面也会打开更多的就业渠道。在考研具体方向的选择上要考虑三方面因素,其一是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特点;其二是自身未来的发展规划;其三是相关方向的发展前景。在这些因素当中,首先应该从自身的知识结构出发,选择与自身知识结构相匹配的专业方向是比较重要的,目前研究生考试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跨考的难度是比较大的。从发展前景来看,当今正处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另外在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下,未来IT行业的发展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所以考研选择计算机相关方向就是不错的选择。由于目前IT行业的技术组成越来越丰富,所以在方向的选择上也有较大的灵活性。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考生来说,如果想选择未来向IT行业发展,可以在立足本专业的基础上,选择与计算机相结合的研究方向。比如统计学专业可以在读研的时候选择大数据方向,机械专业在读研的时候可以选择智能装备方向等等,目前很多专业在读研的时候都可以选择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方向。最后,对于一些基础学科专业的学生来说,选择考研计算机相关方向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数学、物理这两个专业就比较适合考计算机相关方向的研究生。当然,基础学科专业选择考计算机方向的研究生需要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尽量早做准备。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