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为什么不报考本校?原因有五点!疯女泪

考研为什么不报考本校?原因有五点!

考研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道路,能够坚持走下去的人少之又少,但相对于就业来说,考研可能比较有优势的就是暂缓压力,而且毕业之后,得到的回报也是不小,自然考研成为了众多即将毕业或者已经毕业的学生的喜好选择,如何选择报考的学校,成为考研人需要注重的问题,毕竟方向如若没有确定好,整个人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丝毫没有方向感,如若定好了方向,有了目标,自然也就有了动力,无论学习的动力或者完成的效率,自然也会有所提升,因而提前规划好道路,要比走一步算一步快的多,但在考研的整体情况下,除了保研的学生来说,基本上很少会选择报考自己本校的,这到底是为何?主要的原因有五点!其一是学历优势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的学生考研的目的不一样,但是相信有不少的学生是为了文凭而考的,毕竟毕业生找工作,好的文凭自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在就业方面的优势自然会放大不少,本科已经考差了,只能够勉强进入普通的院校,自而考研是一个机会可以考上更好的大学,比如重本双一流等,自然会选择报考更有水平的学校,而不是选择自己学校的研究生,当然学历的优势,对于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来说,并不适用,但对大部分的考研生来说,还是蛮相符的,虽然比较现实,但也是普遍存在,而且考上了更好的学校,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起码不会辜负自己的努力。其二是专业优势不同的大学都有其存在的优势,也许名气不高,但专业强度够厉害,也同样可以吸引众多的考研生,其实考研和高考一样,都会在学校和专业之间进行选择,当然两者都好的学校一般都是学霸的待遇,学校好不一定是各个学生的选择,专业强说不定会更加备受青睐,学生在考研之前,基本都会考虑清楚,只要做好全面的攻略,才能够在实行起来事半功倍,在一些专业性强的学科当中,选择专业权威的院校,要比名校好得多,毕竟毕业之后,文凭只不过是一块敲门砖,而真正考验学生的是自己的实际能力,想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走得更远,自然需要选择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其三是地域优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学生可能也会根据地域来进行选择,毕竟如若确定未来的就业目标,自然选择当地的学校,或者其挑选的院校可能几率会更大一些,这也是某部分学生在选择考研目标的时候可能考虑到的问题,一般来说,大城市的院校,可能会更加备受青睐,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基本上考研生想考的大学都在其中,除了工作之外的考虑,可能也想有迁移户口的打算,如若有买房、买车等需求,自然在当地的户口可能会更加方便,总之,考虑全面没有错,毕竟未雨绸缪总要比意外成为落汤鸡好得多。其四是激励优势其实所谓激励也是因为山峰更高一些,与学历优势也有相似的地方,在选择更好的学校,可能从内心上会激励自己,毕竟如若选择本校的研究生,可能录取的几率会非常大,自然也缺乏了动力,而选择其他的学校,毕竟报考的人数很多,而且还得与其本校的学生竞争名额,不可谓不激烈,自然心里没有底,可能就会激发学生的潜力,以及会更努力和更有动力去朝着前方前行,相当于有了一个梦想,或者是高考以前的梦想,如今有了实现的机会,自然不可能放弃,一旦错过,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完成,实属遗憾之事,因而可能选择不同的学生对学生会有更大的激励。其五是环境优势选择不同的学校,其实有一种新鲜感,就相当于重读了大学一般,如若继续留在本校读研究生,似乎只不过是拖延了几年时间毕业,心中的新鲜感会急剧下降,重读大学是多少毕业生的梦想,而且去到一个新环境,可以摆脱自己的舒适感,自然能够刺激学生进步的空间,在各方面的成长也会有更大的优势,说不定还能够结识到与大学一般的好朋友,也算是一个不错的体验,总之无论选择本校,还是其他的学校,想要考研成功,需要付出的努力绝对不可能少,毕竟大多数的人都想考上心中大学,但有成功者就会有失败者,希望各位不会是失败的一方,而是永远战胜自己的一方。

捉贼记

考研,不要随便报学校,否则你会有好多问题的

最近这几天是考研正式报名的几天,或许好多人都已经报名了,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在犹豫中,还没有决定好自己最后报的学校,还在犹豫要报自己心目中的最好的大学还是稳妥一点报一个自己一定可以被录取的学校。十分纠结怎么办?小编今天要告诉大家,考研不要随便报学校,否则你之后会有好多麻烦事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好多考研分数挺高的学生,但是最后没有被任何学校录取或者是只考上了一所对他来说不费劲的学校。他们告诉我们考研报名时,量力而行,超过自己能力太多会在考研初试之后,面临着调剂的问题,如果联系老师比较及时的或许你还是可以调剂到一个好可以的学校,如果联系老师不是特别即使,或许你连本校都调剂不回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考研报名的慎重选择,因为考研的时候你还面临的费用问题,复试时的淘汰问题,一味地只是拥挤于一所学校,付出昂贵的考研费用之后还是一无所获。再调剂就算可以的话,又得重新找一所学校,又得将之前的花销再花一遍。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果初试调剂后,也就是说你之前看的这个学校的研究方向,一些会面试或者是初试的资料就得重新换一所学校的,再进行学习,对另一所学校复习时间短,又是一个考验。考研报名要多方面考虑,因为考研不是你报名的那一刻就考上,是要经过初试、复试之后才新,不能只觉得自己笔试没问题就报一所太好的学校,要综合考虑自己才可以,经过多方面考虑再报名。避免之后一些不必要的问题,为自己节省一些时间和费用。祝大家考研成功,前途似锦。

吉尔达

考研调剂,最多可以报几个学校?

考研调剂对于学校数量没有限制,但是对志愿有限制,调剂一次最多只能填报三个志愿,这三个志愿本身没有先后,都是平行的。当你被拒绝之后可以修改志愿换学校,理论上你能调剂的学校是无限,但是受限于时间和学生的精力,你没有办法做到所有学校都申请一遍。这么说没有经历过的学生可能还是难以理解,我再举一个例子。小和尚去山下取水,一共有三只桶,左手一只,右手一只,头上顶了一只。这三只桶就相当于三个志愿,取完水之后倒到寺庙里的大缸里。山下的水是无限的,你想取多少取多少,但是桶是有限的,只有3个。如果你想取更多的水,只有把桶内水倒掉,才能继续去取水。一定要牢记桶是有限的,平行志愿只有三个,所以填报学校时千万不要乱填,一会儿我会说为什么。当你填完志愿之后,就会被系统锁定24到36个小时,这个时间由招生单位设定,最长不超过36个小时, 这24到36个小时主要是招生学校查看你志愿的时间,除非招生学校明确的同意或者拒绝你,否则在这个期间你的志愿一直是锁定状态,没有办法修改。哪怕在这个期间,你又发现一个好的学校想要调剂过去,也改不了。而事实的情况是大多数人的志愿即不会被同意也不会被拒绝,会被系统一直锁定36个小时,然后自动解锁。解锁之后你就可以换下一所学校了,但是这个时间不是也浪费了吗?因为考研调剂有一个“黄金48小时”,在调剂系统开通后的48个小时内,如果有学校给你发复试通知,调剂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48个小时都没有一个学校理你,你今年调剂成功的可能性就不大了。这就提醒考生调剂系统开通之后,前三个志愿不是要填你最喜欢去的,而是要填你最有可能去的,也就是符合你自身实力最有可能被调剂成功录取的学校。还有一点就是我在前几天的文章中提到的,许多学校在调剂系统开通之前,就已经完成了调剂复试,此时只是单纯地走一个流程,如果你不知道去填报,不管你多么优秀也不会被录取。不知道这一点乱填就是耽误时间!最后一点调剂期间需要密切关注研招网,有学校给你发复试通知时,要及时的点确认,这个是有时间限制的,超过时间没有点击确认,调剂复试通知无效!

孔伋

考研考同一所学校,你应该如何处理与他们的关系!

考研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同学们都在埋头学习,希望可以在12月份的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弥补高考的遗憾,进入更好的大学深造。但是在选择目标院校时,各位同学由于专业相同等原因,有极大的可能会选择同一所目标院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种关系呢?1.摆正心态什么才是积极的心态?首先要明白这种情况不可避免,你不可能去干涉别人的选择,你所能做的仅仅是如何改变自己,如何让自己以一个公平的心态去看待这件事情。很多同学都说有的人比较小气,即使不考同一所学校,你把资源分享给他,而他有了资源却偷偷藏着。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如果你享受了别人的分享,那么理所应当你应该以同样的心态去对待别人,而不是害怕别人因此而超过你。会害怕说明对自己不自信,对于这种不自信你所要做的是提升自己,而不是去阻碍别人。所以以一个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和你同考一所学校的同学,如果他分享了资源给你,那么请你大方一点,可以把公共资源也分享给他。当然,如果相互都不分享的话也可以,大家各凭本事。2.多交流,多沟通交流什么?沟通什么?众所周知,在报考的时候一个专业可以有不同的方向,所以你们在报考的时候可以坐在一起商量,尽量避开,这样的话就不涉及到利益冲突,而且大家也可以一起探讨目标院校的问题。如果避不开的话,可以在选择导师的时候分开挑选,尽量选择不一样的导师,这个一定要提前沟通好。因为导师一定不喜欢收太多来自同一个学校的学生,他们喜欢学生多元化,最好擅长的领域也不同。如果提前沟通好的话,那么在面试的时候也就能错开,不会给面试老师一种扎堆的现象。若是一定要选择同一所目标院校同一个方向同一位导师的话,我只能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大家各凭本事吧!谁有自信更优秀那么谁成功的几率就更大一些。不要总是将他们当做竞争对手和敌人,因为将来你们极有可能成为相依为命的亲人。想象一下,如果你们考上同一所目标院校,那么将来你们就是校友。在陌生的环境里,你们可以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共同进步。这些都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所以请珍惜这个机会。总而言之,在处理这种问题时首先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考研考的不仅仅是应试能力,而且考验的是心态和人品。人生之路上能够帮助你的绝不仅仅是这一张试卷,而是开放包容的心态和海纳百川的胸襟。这些人生的财富带给你的将会是机遇和幸运。希望你们可以成为共同的校友,在更高的平台上继续深造和学习,为你们的母校增光添彩。请继续加油吧!

太初

考研报名时这5种大学一定要慎重,考研只能填报1所大学

10月10日,考研正式报名,据说报名网站又瘫痪了,大家一定要耐住性子谨慎报考,截止日期到31号呢。考研报名与高考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知道高考分为好几个批次,况且同时可以报考好几所大学N多的专业,但是这一切在考研中统统不存在,考研只能报1所大学的1个专业,假如报的这个专业初试不过先或者复试被刷,那么只能参加调剂。在考研报名之中,一些同学比较盲目追求名校,当然学霸还是以名校为主,对于普通大学学生来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正确的。在考研报考之中,这5类大学一定要谨慎报考,这也是报考院校信息中需要着重深挖的:1、单科线过高的院校每年考研失败者之中,超过一半的考生是被拦在了单科线之外。考研国家线并不是全国范围都一样,是分一区二区的,另外34所高校是自主划线(一般都超出国家线不少)。在单科被卡最多的就是英语,以2019年考研为例,英语(单科满分100)国家线最高的是51分,而最低的只有31分(照顾考生除外),你没看错,单科线最低31就能进入考研复试。考研英语难度虽然不算太难,但是要想获得51分还是不容易的,况且这仅仅是门槛。不要以为过国家线或者34所的学校线就能进复试,各个院系还有自己的单独复试线呢,比如2019年天津某985院校计算机学院的单科线外语65,政治60,业务课95,英语能考这么高的六级成绩肯定不会太差。2、推免生太多,统考生名额屈指可数大家都想考名校,但是名校都瞅准了名校推免生,况且坚决不收非第一志愿考生,调剂没门。那么推免生究竟能有多少?某计算机名校,2020考研计划招生学硕30人,专硕21人,是不是看起来人数挺多的,你要是真报了就准备来年再战吧,因为其中学硕29人专硕21人都是推免生,也就是学硕专硕都仅有1个名额,为什么不全部推免呢?因为教育部规定了只要是招生的专业就不能全部是推免生。这种推免比例过高的院校基本上都是名校,起码这些过高比例的专业在业内有一定影响力。3、过线生源足够还疯狂调剂说实话这种学校确实有点不像话,按照规定是复试人数不低于120%,但是坏就坏在这个文字游戏上了,教育部只规定了下限,某些学校就开始膨胀了,招生计划就10个人,安排30个人来复试。2019年考研北京某高校金融专硕招生计划为20人(其中4个推免,6个第一志愿考生),也就是说考研缺额10个人,但是调剂复试名单之中公布了121个人,也就是戏耍了111名考生,这些考生只能是交了复试费用准备当炮灰了。4、学费昂贵,还不提供宿舍记住,最便宜的是学术型硕士,专硕一定要看学费,比如2020年北京大学专硕学费最贵的是72.8万,一般的法硕、金融硕士都在10万上下,非全日制的学费直接翻几番,还不提供宿舍。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一个全日制专硕要想读下去着实需要雄厚的经济后盾。以前还只是非全日制专硕没宿舍,现在全日制的也不给了,看来目前能保证宿舍的只有学硕了。当然这种现象除了北大之外,清华,北师大,复旦等高校也有这种不给宿舍的情况,基本上都是京沪高校为主。没宿舍住,3年硕士读下来肯定要多花二十万以上。5、复试一票否决且透明度不够为什么大家都认为高考公平,因为高考可以人为操作的空间几乎没有,大家各凭本事考的多考得少都只与自己有关。虽然考研复试的透明度越来越高,但是复试在考生的心中始终是一个不愿过多提及的过程。在2019年的考研之中,华中地区某985院校的445分高分初试第一名被刷了,曾一度在网上引起不小的争议。考研350分以上的学生一般平时学习就差不了,能上400分的基本上都是学霸,而445分意味着什么?总分只有500分!这难度跟高考700分以上没什么差别,每年也见不到多少。以上5类大学在报考时一定要谨慎,量力而行,考研复习的过程无疑是一种考验,在同学们都毕业工作走上工作岗位,而自己还要继续求学,为了科研之心也罢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也罢,又或许是无奈之举考一考试试,我们都不能还没考就输在了报名上,多查点报考院校资料,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骷髅舞

为什么考研完了之后,要考虑一下联系报考的学校和导师呢?

为什么考研完了之后,要考虑一下联系报考的学校和导师呢?每个人给你的答案都有差异,都是对的,只是每个人遇到的情况都会有差异。导师仅仅是一个群体的代名词,这个群体的人数太多,喜好也千奇百怪。对是否提前联系导师没把握的话,我还是建议你可以提前联系往年的学长、学姐,或者师兄师姐。同样是考研,3年后差异极大,除了个人的努力外,还有导师的差异。不同的导师培养方式差异大,导师的经费和对学生的培养精力差异更大,好导师都是抢的。顶尖学校还算好,能在这些学校抗压下来的导师,不管是年龄大的,还是青年导师,都是足够优秀且有经费保障你课题研究的。另外,这样的导师团队有完善的梯队,简单的说就是教授、副教授、讲师、博士后、博士、硕士,整体体系完善,老带新、大带小,你就会发现做科研是件很愉快的事情。遇到问题,可以问这些老师或师兄、师姐,甚至可以在组会时大家一起探讨。可是,不是每个学校的导师都有如此好的资源。普通院校的导师,不要说团队,很多人都是单干,研究不系统且没有确切的方向,什么方向能混点项目经费就做什么课题。这样的导师,在指导学生方面,不仅个人能力有限,且没有足够的资源保障你毕业。也许,你会问为什么这样的导师可以带研究生呢?因为研究生导师的要求真心不高,不是博导。基于此,小编想说的是:联系学校意义不大,联系导师看你个人情况。你这样不联系就报名、考试的,有种说法就是盲考。在圈内,你就会了解不少人在研究生系统填报学校之前就联系过导师的大有人在,甚至提前见面沟通的。这里不是说私下操作,而是985高校经常有的暑期夏令营,除了推免生,报考的学生也可以申请参加。而且,在夏令营综合选拔A的同学,免后期考研复试,过线直接录取...真心不怕早的事情,胆子大点没问题的。今年7月,我就在团队大老板的邮箱看到,有南华大学的学生想跟他读研的邮件沟通。最后的回复,也是欢迎和鼓励,因为看了她的个人简历和读研设想,的确是个很有想法的学生。如果对导师性格把握不准,想办法找找他带的研究生的联系方式,尤其是你的校友或者前辈,一般来说对师妹师弟态度都是比较友好的。了解一些想要跟的导师信息后,再决定是否要联系。在成绩出来后,基本上导师为了避嫌,是不会见你的,不少人甚至邮件都不回的,这个时候还算好。最后,我想说如果你了解到研究生指标的分配,就会知道导师在其中的话语权很大,毕竟导师有多少经费到账、多少文章和其他的考核,才会分配几个研究生指标。相对来说,学院还是比较尊重导师意见的,而且往往你看的上的优秀导师都是复试的评审考官,你觉得有联系的必要吗?同时,导师抢你的情况真心不存在,牛逼的导师招生指标都是推免生,不会招考的,就算你厉害他想招,也只能是挂在自己团队年轻导师名下自己带啦,因为没有指标啦。这个不是某些人说的搞套路,仅仅是一种沟通,双向选择。那么在新的高考中,你的觉得自己成绩如何呢?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痴心劫

考研室友和我报同一所学校专业,该专业录取人数很少,我该怎么办

考研室友和我报同一所学校专业,该专业录取人数很少,我该怎么办?在考研确定学校和专业之后,就会安心准备学习了。但是,如果突然有一天,你看到舍友在看一样的考研专业课的书,你会是什么心情?最近一位小姑娘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心情五味具杂。小姑娘和大学舍友关系都很好,无话不说。在大三开学时候,小姑娘决定了考研,并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几个舍友。当时宿舍没人打算考研,她作为她们宿舍考研的唯一一人,舍友们都非常支持。平时打游戏,看电影都戴上了耳机,晚上小姑娘一上床大家就关灯睡觉。每天晚上躺在床上聊聊天,小姑娘给大家讲述了报考学校和专业,并向大家分析这个学校的性价比非常高。本以为日子就会这么平静的走下去,结果有一天小姑娘看到了对床的舍友也在看一样的专业课书,并且放的一样的参考书。一脸懵逼的小姑娘问了舍友,舍友说要考研,而且是一样的学校和专业。如果该专业招生人数多一点还好,可是招生人数只有个位数。这样的话,二人都明白她俩的竞争关系了。之后,小姑娘的心情就不淡定了。毕竟同窗好友突然成立竞争对手,这个转换关系变化的有点快。在这种情况下,小姑娘真的无法安心学习,学习效率大幅度降低,经常反思自己心态问题,最后无奈求助。原本的好友变成潜在竞争对手,该专业招生人数又少,那么该如何调整心态?通过小姑娘的反应就知道性格属于敏感性,并不属于大大咧咧的类型。这样的话,室友的一举一动在小姑娘眼中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有些人会说,眼光要放长远一点,竞争对手很多,不要只盯住身边的一个。可是竞争对手一直在身边观察、模仿的话,任何人的学习效率都会受到影响。还有些人给建议,两人可以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有竞争才进步的快。的确有些人会由于有竞争力激发斗志,学校效率更佳。但是小姑娘显然不属于这种情况的人,她属于敏感性,被室友行为影响的程度很大。比如室友晚上不睡,打着手电学习,绝对会影响她。如果二者一同到图书馆学习,舍友翻书很快,效率很高,做题的时候脸上洋溢着激动的表情,肯定会让小姑娘无法安心学习。那么,小姑娘该如何调整?这里给出以下几条建议:找对方谈一谈先和对方交谈一番,这个专业的录取人数很少,二人现在关系很尴尬。说出自己选该学校专业的原因,她应该根据她自己的情况选择,而不是一味模仿。如果说不通,那么就按照下方的方法。搬出宿舍每天和对手见面,会很让人心烦。虽然说心态可以慢慢调整,但是这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搬出宿舍,在外面租个房子。那就有了很大的自由空间,眼不见心不烦,学习效率肯定会立马提高。如果经济条件不允许租房子,那就只能独自学习了。独自学习一般好朋友喜欢一起去教室学习看书。但是和竞争对手一起看书,坐在旁边,她的每个动作都会打乱自己的计划。那就不要和对方一起出去,自己独自一人学习就好。早出晚归,这样可以保持自己的进度。从小姑娘的经验来看,是个有主见有计划的同学,只需按照自己的计划走即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考研有很多竞争对手,但是当对手出现自己周围的时候,就会方寸大乱。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让自己心态保持好,抓紧提高学习效率,保持复习进度。学校永远不会拒绝优秀的考生,只要你的分数高,那么舍友就不会影响到你。所以,在剩下准备考研的过程中,专心提高自己的实力吧。准备考研的过程中,你遇到和你报考专业一样的同学会怎么办?下方说出你的故事哦

芬里尔

考研目标院校招生名额大幅缩招,只剩个位数,如何选择?

今天是九月的最后一天,考研预报名已经结束,很多考生已经通过预报名选择了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也选了报考点。不过,在10月10号正式报名后考生还是可以重新报名,选择新的学校和专业,生成新的报名号,以缴费确认时的报名号为准,没有确认的报名号自然作废,有些考生填写信息时不小心填错了问怎么办,重新报名生成新的报名号,以新的报名号为准即可,如果以前的报名号已经交了费,如果没有确认费用会退回的。所以,如果目标院校招生计划有调整,即使已经预报名,在正式报名时仍然可以重新选择,那么,如果目标院校招生名额大幅缩招,只有个位数,是继续死磕原学校还是及时止损换学校呢?叶秋完全能想象招生名额大幅缩减对考生的冲击力,有的考生估计直接崩溃了,考研的整个节奏被完全打乱了,能缩减到个位数说明以前统招生的名额就不会太多,可能也就10来个,现在一下子可能只有两个,或者三四个,难度大幅增加,到底何去何从,确实十分纠结!南开部分专业招生信息一方面,现在满打满算离考研也就两个多月时间了,再换学校的话太仓促。因为正常来说,现在在目标院校的各种情况都比较了解了,专业课也复习到一定程度了,有心的同学应该在各学校的考研群中拿到了专业课历年题,也从学长那里打听到了部分出题特点,很可能目标院校的目标导师都选好了,如果贸然换一个新学校报考,很可能要从头开始,这个代价确实很大。另一方面,如果和目标院校同档次的学校招生名额没变,或者说招生名额比较多,换过去的话很可能有更高的录取概率。毕竟,专业课的内容就是那些,换目标院校的话只需要找到历年真题好好研究一番,说不定考试重点正好自己非常擅长,岂不美哉!但另一个很可能的结果是因为不同学校的考察重点相差很大,考察形式也相差很大,新的学校的考察内容自己完全不适应,短时间内很难突破。所以,究竟需不需要换学校需要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做决定,如果目标院校难度太大,而同档次的学校专业课历年题自己做起来并没有多费劲(有的考生可能准备比较充分,会加好多学校的考研交流群,能搞到很多学校的历年题,报考之前可能有几个目标院校),这个时候可以果断换学校,毕竟,考同档次的学校,内容自己都比较适应,而难度却相差很大,当然选一个更容易考上的学校!如果只准备了一所学校,新学校的历年题自己做起来很不适用,那还是死磕原学校吧,虽然统招名额只有个位数,但好好复习,说不定你就是个位数里的一员。不过,不管是换学校还是不换,一定要尽快作出决定!叶秋的建议是:除非临时换的学校考试内容确实非常适合自己,最好还是不要换学校!因为,随后这两个月正是冲刺期,对提高最后的成绩非常重要,不要因为换学校影响了自己的复习,而且,一旦下定决心,就不要更改了,抓紧时间复习才是王道

好古

为什么很多人考研都只想要考985、211高校呢?原因让人很无奈

现在我们的考研大军可以说是越来越壮大了,很多人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开始悄无声息的加入到了考研大军,准备孤军一战。但是,纵观每一年我们的考研人数越来越多,但是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会变,那就是拼了命的想要考985、211高校的研究生,这好像成了历年来都不会被改变的思想。但是,为什么,我们的考生要想拼命的考985、211高校的研究生呢?而且是即使重新二战考研也在所不惜。其实,这背后的原因说起来很让人无奈。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就业压力很大,不用说普通本科毕业就压压力大,就连我们很多重点高校的毕业生都很难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可想而知现代社会的就业压力是多么的沉重。或许是因为现在的本科就业压力很大,因此很多人纷纷都走向了考研这条道路,想着研究生肯定比本科生更容易找工作。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同学都有了这样的思想,于是我们考研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但是,我们都知道,很多人考研的最初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找工作。因为社会上很多招聘单位看重的是你的学历,因此,你考一个985、211的高校肯定比一般的普通高校要更有意义,毕竟现在社会对于学历真的看的很重。这一点仔细想想也是很无奈的,如果现在社会对于学历的要求可以降低一些,那么我们也没有必要天天想着要考重点高校的研究生了。还有一定就是我们学生自己的心态问题,很多人包括我们的父母在内,他们从一开始就有所谓的名校情结。因为高考的失利,很多人与自己心中的名校距离越来越远,但是这种对名校的羡慕和向往之情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反而是越来越浓。因此,很多人为了圆自己的名校梦,纷纷抓住了考研这根稻草,尽管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另外一点就是,我们很多想要考名校的同学都是本科毕业与普通二本或者是三本,很多人觉得本科四年已经在一个二本了,研究生肯定要考一个一本或者更好的高校,这样才不会觉得不值。要是研究生重新进入一个二本学校,肯定有很多人会觉得不值。这是我们很多人想要考名校研究生最关键性的两点原因,细细想想其中的原委,还是让人觉得社会太现实了啊!生活太过于无奈。

其一人恶

为何考研的人报考985名校的那么多,成功上岸读研的却非常少?

为何考研的人报考985名校的那么多,成功上岸读研的却非常少?如今考研的同学中扎堆名校的人非常多,为了能够在名校读研,大批的考生前赴后继,因考研失败而饮恨的人何其多!今年调剂的考生也不乏高分考生,也有大批的人放弃调剂,转而二战,就是为了考取985名校,但是成功的人依旧寥寥无几!为此,不少人有了很大的疑问:为何每年报考985大学研究生的人那么多,为何成功读研的却非常少?为何扎堆报考985大学的人成功的很少?名校考研的竞争为何那么大?考研选择985名校的好处自不必说,考生除了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平台指纹,在名校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社会认可度也高,哪怕是以后就业的时候找工作也比一般的毕业生待遇高。所以,考研的人中选择名校的占比越来越大,但是真正能成功读研的并不多。小水遇见不少同学考研死磕名校的,但是屡败屡战,至于那些好不容易成功的自然就成了考研的典型。这些成功在985读研的同学,不仅被本科院校表扬,还会让他们给学弟学妹们传授考研经验,不少后来考研的同学为了更大概率的成功不惜全盘照搬考研经验,殊不知这样做的话是非常不靠谱的做法。如今已经在华东师范大学读研的郑同学回想起当初考研时候的激烈程度,自忖自己能读研也是走了大运了。之前她考的是复旦大学,竞争程度特别大,几十个人争一个名额,不可谓不激烈了。更要命的是,复旦大学的不少专业的名额仅有一两个!后来改考了华东师范大学,可巧的是,今年华东师范大学上线人数不多,很多专业都缺额,她的分数只比国家线多了十几分就被录取了。往年的时候这个专业复试线都得380以上!名校考研如此激烈,成功的人并不多,除了报考的人数多之外,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01、名校的研究生名额相对较少相比于国内上千所普通院校来说,985大学很少,仅仅只有39所!每年有几百万人考研,选择985大学的人不在少数,但是名校研究生的名额相对就少了很多。即使985大学的所有研究生都算上,在每年报考的人数面前还是很少的。若是在分散到各个大学中,人数就更少了。这也是为何一些普通高校考中了一位985名校的研究生,该校就将其当做重点表扬对象的缘故,主要是考中太难,比例太少了!02、名校保研率很大,部分学校推免比例高达百分之五十名校保研的比较多,基本上外放的统招名额并不多,不少考研专业只有一两个名额。如果遇到特殊的年份,部分专业还不招生,或者每两年才招一次生。更为可气的是,即使985大学的专业缺额也不接受调剂,基本都是985名校内部消化了。所以,考生想通过考试,占用统招名额考进985名校,那是非常的困难!03、名校的专业复试线超高,基础差的考生很难通过初试每个考研的同学都知道,考研初试分数超过国家线就能读研,但是报考985名校的同学却不能仅仅满足于国家线,否则无缘读研!985名校中大部分院校都是自划线高校,他们录取考生的时候不跟国家线走,要是进入复试的话,考生基本上要超过国家线或自划线30分以上才有机会!如清华大学的部分专业考研复试线要达到400分以上才有机会读研,对于满分500分的考研来说,考个300分都难,更何况是400分呢?单这一点就把大批基础差的考生拒之门外了!04、很多名校对于学生的要求高,录取研究生宁缺毋滥985名校对考生的要求很高,在录取研究生方面高校的做法是宁缺毋滥,即使考生的初试分数线很高,也不一定要。小水就遇见一个考985的考生,第一次考研的时候以第二名的成绩进入复试被刷。在二战的时候她也进入了复试,名次也很高,拟录取4人,上线人数只有3人。在这种情况下,不出意外她会被录取。谁知道结果让我大吃一惊,上线的3人最后只录取了1位。不得已,她二战之后的结果很失望,选择了调剂到普通大学读研。后来听被录取的考生提起这位考生,原来她只能考高分,专业课基础并不好,在复试的时候导师的问题大都答不上来,所以自然在被刷之列!05、往届生考名校的占比较大,占相对优势在考取985名校的同学中,二战、三战的考生尤其多。这些考研的同学因为考过一次,在初试和复试方面都有了经验和自己的见解,相比于应届生来说优势明显。应届生必须加倍努力才能与往届考生相媲美,此消彼长之下,竞争越演越烈,去高校读研就变得非常难了!所以,即使再多的人选择考取名校,但也不见的都一定能成功,有死磕名校很多年依旧惨败的。虽说研究生考试在很大可能改变一个人的未来,但也不见得都要死磕名校。考生在考研择校方面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出发,结合自己的人生规划,合理的选择才对!如果你考研失败只能调剂的话,会选择去普通大学读研吗?有人说,本科是三本的考生,无论初试分数考得再高,导师也不会要,不如选择一些普通高校去考。对此,你怎么看?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