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每年报考人数这么多,这些年全国共培养了多少研究生呢带灯

考研:每年报考人数这么多,这些年全国共培养了多少研究生呢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在校生最多的国家,中国的高等教育也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教育大国,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数量和教育质量,仅次于美国。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在第四轮研究生专业评估检查中,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做出来科学的评价。指出: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已经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跃上一个新的台阶,高层次自主培养能力大大增强,有力支撑了国家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大批具备先进理论知识的科技人才,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工作,整体满意度达到98%以上。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像全民教育的发展,本科毕业生每年达到380万以上。也就是说,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全国本科学生有1500万以上,每年在招聘现场,有很多的本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都在激烈的竞争有限的岗位。有人比较详细形象地说:招聘现场是本科生一操场,硕士生一礼堂,博士生一会场。有人感觉我国研究生已经饱和,用人单位消化不了那么多的研究生,研究生学历越来越贬值,未来必将会和本科生一样达到烂大街的境地。那么我国目前一共有多少硕士研究生?那么到底我国这些年来一共培养了多少硕士研究生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根据教育部学位中心统计。自1995年以来。我国共招收研究生人数。771万人。就是说目前我国有600万左右拥有研究生学历的高素质人才,另有170万人在读研究生,这些人员分布在科研、教育、卫生各行业。2018年我国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38万元,录取人数超过了60万。今年报考人数更是创纪录达到290万人,今年的录取人数也将在70万左右。2018年全国研究生培养单位有835个,学科11562个。在读研究生人数238.21万人,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共60.28万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排名第二的研究生教育大国。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这771万名研究生看起来数量特别庞大,但具体到占我国人口的比例来看,只占全国总人口的0.5%左右。也就说200人里边只有一名拥有高学历的研究生,比例是非常低的。从这组数据来看,研究生在我国还属于稀有人才,含金量是毋庸置疑的,他们在这个招聘竞争中,还是很有优势的,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报考研究生的原因?在企业招聘中从工资待遇,就可以看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差距。硕士研究生的平均为6000元左右,本科生的平均起薪仅有4000元左右,而且就职后层级岗位差别也非常明显,研究生基本上都安排在层次比较高的岗位,本科毕业生大多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即便是进入国有单位,甚至是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待遇差距也很明显。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同学,一般都安排在比较重要的岗位,更容易得到职务上的升迁。总体上看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群,在我国还属于凤毛麟角,是各个单位的抢手货,在求职中,基本上处于主动地位。可能个别研究生在求职中遇到困难,这主要是研究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很高,对工作岗位的要求也很高,甚至于在他面前有好几个工作岗位,只是因为没有达到他的预期,又不想降低求职标准,也就暂时放弃了这些工作机会,再到求职市场寻找自己更理想的工作岗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最后大多都能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岗位。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所以奉劝那些已经在读的研究生,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认真钻研专业知识,努力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加强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人才再就业市场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对于正在考研的同学,要积极备考,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提升自己的境界,争取一战成功。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为顺利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萱草

2019全国考研人数290万,较去年增加52万,考生应该如何面对?

距离2019年全国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在这迫在眉睫的阶段,教育部又公布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2019年考研人数达290余万人,较去年增加了52万人,涨幅达21.6%。可以看出,今年的考研竞争再创历史新高,突然多出的52万余人,对于考研生和招生学校来说,面临的压力都是巨大的。考研形势的严峻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考生们应该如何面对呢?2019考研倒计时随着我国双一流建设的稳步推进,考研人数逐年增多是大势所趋的必然结果。因此,今年全国多数高校都扩大了研究生招生人数,比如复旦大学招生6300人,较去年扩招了700人;西北名校兰州大学今年招收4200人,较去年多出500人;夏门大学招生5000人,高出去年200人。人大、上交大、南大、山大、华中科大、湖南大学招生人数不变,仅有小部分大学减长了招生人数,比如教育界中的“巨无霸”浙江大学今年招生6600人,较去年减少了500人。2019全国部分高校研究生招生人数扩招使得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各所大学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并且短期内无法有效解决。就目前整体来看,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质疑。究其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方面,研究生的考核标准不够严格,呈现出形式单一化、论文抄袭化的现象。另一方面是学校新增的师资力量十分有限,学校扩招后的新生数量严重稀释了原有的师生比例。考风考纪以前,我国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少,竞争压力小。如今考研人数越来越多,“没有毕不了业的研究生”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考生们面对越发严峻的形势,不论如何,都要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全力以赴。第一,给自己信心。事已至此,距离考研日期已是迫在眉睫,没有退路,要知道所有考生面临的压力都是相同。考研不只是学习成绩的较量,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谁能够坚持到最后谁就更有可能笑到最后。放下没必要的顾虑,将身心状态调整到最佳,以破釜沉舟的气势去面对是最正确的选择。考研现场第二,抓紧时间复习。准确来说,距离考研还剩23天,虽然时间短暂,但这段时间可是人类大脑的“黄金记忆时间”,大家一定要牢牢抓住。(1)考生将复习过的大量知识点进行整理与回顾,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对易错和具有典型的创新类题目进行归纳总结,找到雷区,亡羊补牢还不算晚。(3)做十篇左右的历年考研真题,培养出考研节奏感,以点带面,增加胜算机率。考研是地狱毕业是天堂第三,虽然今年的考研人数达290万,但依照往年的数据,每年的弃考率也高达10%-20%之间,这对于广大继续深造的考研生来说,未尝不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想了解更多关于中考、高考与考研的相关知识,可关注本号阅读其它更多内容。

始于玄冥

各省考研总人数公布!这两省总人数占全国报考总人数的1/6!

21考研官方公布报考总人数377万,那么每个省的报考人数都是多少呢,最近,官方也给出了答案,学长带着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山东山东省21届考研总报考人数为:34.8万人,同比去年增加了3.5万人,真的是名副其实的考研大省。河南河南省21考研总报考人数为:30.2万人,同比增长2.2万人,又创了新高。江苏江苏省21考研总报名人数:26.3万。四川四川21考研总人数同样突破20万,全省共20.89万名考生。辽宁辽宁21届全省报考人数共:129425名考生。山西山西21届考研总报名人数:14余万人,虽然和其他省份比少了一下,但同比去年却增长了8000多人。广西21届报考人数共6.4万人,比去年增加1.02万人,也创历史新高。广东21考研总人数:20.2万人,同比去年增加2.7万人。黑龙江同比增长8563人,今年考研总人数达到:107689人。北京北京21考研报考总人数:13.8万人,也创新高。历年各省市考研报名人数从上面的数据大家能看出,虽然很多省份今年的报考人数都创新高,但考研的大省还是山东和河南,这两个省份的总人数占到了全国考研报考总人数的1/6。

黑暗处

教育部:2021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为377万

教育部再次部署各地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研考组织工作 提醒广大考生认真做好考前准备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6日至28日举行,全国报考人数为377万。为进一步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考试组织工作,教育部相关部门近日对有关工作进行了再部署,要求各地教育考试部门在本省(区、市)高校招生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精准、细致、周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格认真做好试卷安全保密和考场管理工作,确保考试平稳有序、公平公正;坚持以考生为本,优化考试服务,为考生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一要按规定做好考前防疫准备。要详细了解考点相关防疫要求,如体温监测、核酸证明、健康码等,提前按规定做好各项准备。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聚会活动。二要提前做好考试准备。要按照考务要求,提前准备好考试所需有关证件以及必备的考试用具。仔细核实确认考试时间、地点和科目。充分考虑体温检测等因素,合理安排考试期间出行时间和路线,预留足够赴考时间。三要严格遵守考场纪律。要提高法律意识,自觉学法知法、遵纪守法,诚信参加考试,不携带手机等各类无线通讯工具及其他违禁物品进入考场,不心存侥幸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不参与涉考违法犯罪活动。四要不信谣、不传谣,安心备考。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身体状态,积极备考、沉着应考。不要听信一些不良社会培训机构宣扬的“考试包过”“有内部资料”“提供试题答案”“预付定金可发试卷样题”等虚假信息,以及非官方网络媒体发布的招生考试信息,如有疑问请直接向当地教育考试部门咨询。为方便考生及时了解招生政策、考试安排、疫情防控要求等信息,顺利参加考试,同时严厉打击涉考违法活动,严肃考试纪律,维护考生合法权益,现公布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各省(区、市)信息发布、考生咨询与违规违法行为举报等渠道。近期,教育部正会同公安、网信、工信、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考试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考违法违规活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维护研招考试公平公正。【来源:教育部网站】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生元

21、22考研人如何看待今年考研全国报考人数达到377万?

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377万,很多人都在讨论相关话题。那么作为即将参加21考研的同学,和明年22考研的同学,应该关注哪些相关消息呢?今天小任老师就针对这个问题,跟大家讨论一下!21考研关注点汇总昨天今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377万的新闻一出,与教育有关的各方都给予了高度关注,有的说道:相比之前爆出的422万人少了整整45W人,此次报考人数已经要少太多了。但无论之前消息是否准确,大家还是不要忽略了,相比去年的341万人,今年报考人数还是增加了34W人,所以竞争力依旧存在,切不可大意。当然,大家也不必过于焦虑,只要你之前准备足够,优秀的人永远会发光;何况真实考试中,还会有一部分考生弃考。因此,相较于关注报考总人数,21考研的同学更应该关注的应该是以下三件事。No.1身体状态保持好最近几天有同学在后台反应:随着考研日期临近,自己这几天经常失眠,所以就复习到很晚,结果第二天起床后就觉得头很痛,以为自己感冒了,就赶紧吃了点药,又睡了一觉,起来就好多了。因此,小任老师还是要提醒同学们,考研前压力大,失眠是正常的,如果真的睡不着,可以适度看会儿书,但一定要注意多添衣服,注意保暖,一旦身体垮了、感冒了,那么会对自己考研造成很大影响。No.2不要中途对答案每考完一门后,会有很多机构出来答案,这些答案各有不同,但也有很多相似;这里,小任老师给大家保证,26-27日两天考试期间,小任老师不会公布任何关于考试试题的答案,也希望同学们不要去搜相关信息:一来,对答案不能改变考试的结果;二来,网上答案可能是错的,万一自己的对,而答案错了,太容易影响心态,不利于下场考试的发挥。No.3考试突发情况要冷静如果考试过程中,遇到突发状况,千万要保持镇静,不要慌张,寻求解决办法。22考研人关注点汇总No.1报考人数增长会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吗?随着近几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增多,扩招已成为常态;近2020年全国就招收硕士研究生近100万,较2019年增加了18.9万,增幅超过20%。在此背景下,部分人对持续增加的研究生录取人数表达出了担忧,他们认为若学校培养条件不匹配招生数量,导师不足,很有可能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缩水、学历贬值,研究生就业压力将不容乐观。对此,小任老师个人观点是过于小心,此观点依据主要有两个。第一,报考人数增多在可控范围内。以2020年郑州轻工业大学为例,拟招收研究生530名,相对于2019年实际录取人增长了82名,但实际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人数为431名。虽然实际增加数量有较大增幅,最终还是没有超过申请计划名额。第二,报考人数增多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目前,我国已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以及先进材料等高新科技亟需汲取高素质人才。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很大程度上承受着国家未来发展人才提供的责任。由此可见,研究生扩招完全符合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问题二:研究生越来越多会导致学历贬值吗?对于这个问题,小任老师也持反对意见,多的不说,用一组数据让大家明白。我国作为目前全球排名第二的研究生教育国家,研究生群体还是非常庞大的;然而与全国高等教育总人数相比,占比却没有那么大的优势。在2017年国家统计年鉴中,研究生学历人数在全国高等教育总人数中占比仅有0.6%,这与美国的13.1%的研究生比例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因此,在我国目前就业市场上,研究生学历依然有较高竞争力,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好了,今天关于21考研报考人数的分析就到这里了。明天,21考研的同学们就该上“战场”了,小任老师还是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平稳心态,正常发挥,考出理想的成绩!

鲂鳢

考研:为何会越来越热?2019年会录取多少人?平均录取率是多少?

考研:为何会越来越热?2019年会录取多少人?平均录取率是多少?最近几年,考研变得越来越热门。原因无他,因为大学生数量庞大,就业竞争越来越大,不但普通本科生就业往往不太好,就是名校的本科毕业生,找的的工作往往也与他们的期望差距较大。最终,无论是普通本科生还是名校本科生,很多人都加入了准备深造的行列。由于名校往往保研率较高,通常可以达到20~30%,乃至更高,所以部分名校本科生直接保研了。但保研生的名额毕竟是有限的,没能取得保研资格的,很多人就进入了考研的行列。而对于普通院校的本科生而言,由于几乎没有保研的可能,所以,大多数有深造打算的人都加入了考研的行列。以上,就是最近几年来,“考研热”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考研大军”滚雪球般不断壮大的重要原因。从公开的数据来看,2016年之前的5年,参加考研的人数在140~170万徘徊,波动不大;而2016年报名人数达到177万,17年达到201万,18年达到238万,每年以数十万的绝对数量增加,明显呈现有力的递增势头。而即将到来的2019年考研,目前尚无权威统计数据,但预计将达到260万左右。递增势头依然未有衰竭的现象。从考研的实际录取人数来看,最近几年,年年都基本保持一定数量的扩招,每年比上一年大约增加1~2万。2016年是58万多,17万大约60万,18年大约62万,而最新的2019年预计会录取大约65万人。很明显,最近几年报考人数的增幅远大于招生人数的增幅,考研的整体难度一年比一年大,这是不言而喻的。另外,以上最近几年的考研实际招生人数,是保研生+考研生,并非全部是通过参加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这个途径被录取的。从保研的数据来看,小编经过粗略的估算,预计2019年的保研生大约有10~12万人,也就是说,通过考研这个途径录取的实际人数,2019年大约只有53~55万人。总结一下,2019年,全国考研的报考人数大约260万人,实际通过考研的录取人数大约53~55万人,全国实际平均录取率只有20%多一点。可见,现在考研难度是比较大的,差不多5 :1的比例,能考研成功的毕竟是少数。对于考研学子来看,备考固然需要全力以赴,而结果如何,则应以平常心待之。你参加考研了吗?你对考研怎么看呢?说出你的看法。

民如野鹿

2021年全国考研报考人数为377万

教育部再次部署各地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研考组织工作 提醒广大考生认真做好考前准备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6日至28日举行,全国报考人数为377万。为进一步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考试组织工作,教育部相关部门近日对有关工作进行了再部署,要求各地教育考试部门在本省(区、市)高校招生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会同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精准、细致、周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格认真做好试卷安全保密和考场管理工作,确保考试平稳有序、公平公正;坚持以考生为本,优化考试服务,为考生创造良好的考试环境。  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一要按规定做好考前防疫准备。要详细了解考点相关防疫要求,如体温监测、核酸证明、健康码等,提前按规定做好各项准备。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和聚会活动。二要提前做好考试准备。要按照考务要求,提前准备好考试所需有关证件以及必备的考试用具。仔细核实确认考试时间、地点和科目。充分考虑体温检测等因素,合理安排考试期间出行时间和路线,预留足够赴考时间。三要严格遵守考场纪律。要提高法律意识,自觉学法知法、遵纪守法,诚信参加考试,不携带手机等各类无线通讯工具及其他违禁物品进入考场,不心存侥幸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不参与涉考违法犯罪活动。四要不信谣、不传谣,安心备考。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身体状态,积极备考、沉着应考。不要听信一些不良社会培训机构宣扬的“考试包过”“有内部资料”“提供试题答案”“预付定金可发试卷样题”等虚假信息,以及非官方网络媒体发布的招生考试信息,如有疑问请直接向当地教育考试部门咨询。  为方便考生及时了解招生政策、考试安排、疫情防控要求等信息,顺利参加考试,同时严厉打击涉考违法活动,严肃考试纪律,维护考生合法权益,现公布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各省(区、市)信息发布、考生咨询与违规违法行为举报等渠道。  近期,教育部正会同公安、网信、工信、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联合开展考试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考违法违规活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维护研招考试公平公正。来源 教育部网站编辑 杨羽编审 杨仪 施昱凌

五性

盘点2018年考研之一:238万人报考,有多少人上了国家线?

2018年的考研,现在基本处于尾声的阶段,多数人已经获得了最后的结果,无论成败,能经历一番考研的考验,都是人生的一种有价值的历练。下面小编将陆续推出系列文章,对2018年考研进行一番盘点,供大家参考,特别是准备参加2019年考研的学子。欢迎大家关注:考研大家。盘点2018年考研之一:238万人报考,有多少人上了国家线?可能很多人都对这个问题有好奇心,想知道这个数据。但其实,这个问题通常没有准确数据,因为国家考试中心没有做这个统计,其他机构似乎也没人去做这样的统计,因为统计起来很繁琐。不过,这不妨碍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大致的估算。实际上,教育部在划定国家线的时候,针对总体的考生情况及不同的13个大类学科,是有一个大致的数据的,在所划的国家线之上的人数,要能基本保证满足全国总体的招生规模,并基本满足各个大的学科的招生计划,所以通常上国家线的人数会比这些计划人数大约超出20%~30%。因为很多学校的进复试和最终录取的比例就是1.2:1或者稍微高于这个比例,小部分专业会明显高于这个比例,比如会计专硕通常是1.5:1,甚至更高。如果以此为“理论基础”,那么我们就可以进行一个估算了。根据国家统计局之前发布的2017的统计公报,在2017年全国研究生招生共计80.5万,但这个数据包括博士生和硕士推免生,所以需要扣除大约8万博士生和大约12万硕士推免生,也就是说,2017年大约通过研究生统一考试招收了硕士研究生60万左右。这个数据既包含全日制,也包含非全日制。根据我的估算,非全日制大约有10万人,所以通过考研招收全日制的硕士研究生大约是50万人。以这些数据为基础,预计2018年的招生人数略有上浮,即,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大约招收55万人左右,非全日制大约招收10万人左右,基本没有变化。再按照上面的“理论基础”,考虑到有部分人虽然上了国家线,但并没有进入复试,也没有参与调剂,所以,需要分别上浮30%为上国家线的粗略人数,即上浮的系数选取为1.3。所以,最终估算数据是:2018年考研上了国家线的全日制考生大约为55*1.3=71.5万人;若加上非全日制的上线人数,则总体考研上国家线的人数大约为65*1.3=84.5万人。当然,这个数据比较粗略,可供大家参考。而且,报考全日制的上线71.5万,整体上线84.5万,虽然看起来数据很大,但相对全国报考的238万人来看,并不大,这也反映了:考研,确实具有不小的难度!这就是小编对今年考研上国家线人数的的粗略估算,你怎么看呢?

事而无传

今年考研人数被实锤!全国考研总人数超340万

就在近日,教育部官方发布了相关的的《教育部公布2020年研考违规违法行为举报电话提醒广大考生知法守法诚信考试》的内容,在内容中,公布了今年考研人数超过三百四十万!正当不少人震惊疑惑致使,同一时间研招网也发布了相关的文章,进一步确认考研人数三百四十万,巨大的考研群体被实锤了!如此庞大的数量,究竟是什么在驱使人们去考研?想来也就是研究生具有更大的竞争力,未来自己的发展更好一点。就目前而言,考研人数每一年都在不断增长,但是今年考研人数实在是过多了,竟然能够达到三百四十万。或许不少读者会对这个数字产生疑问,这还比不上高考人数的一半呢?但是实际上高校对本科的招收人数是要远远大于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并且有相当一大部分的高校是不会进行研究生招生,剩下来的一般都是实力还不错的高校在招收研究生。当然考研的同学也不必要对这么大的竞争压力感到紧张,毕竟考研人数只是一个大概,真正下定决心选择考研并且为之而努力的同学只有其中的一部分,这样下来就筛选掉了一批;再一个考研的备考状态只要自己每天做到尽心尽力,保持好自己良好的心态,这样又能够筛选掉一批。所以实际上与你竞争的同学并没有三百多万人。当然考研人数激增的同时,也还是有一部分具有竞争力的同学出现,这一类人是对你有着竞争压力的,毕竟考研人数增加,但是大部分高校招收的研究生人数并没有相应的增加,要么增加的人数并不是那样的多。所以说如果你是一个正在考研的同学,也还是要拿出自己全部的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增强自己的竞争力,这样也能对自己更有信心,减少考研时的紧张。最后不知您对于当下考研情况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

敢问何故

这三个省份!每年考研报考人数20万+,年年全国最高!

每年考研各省报考人数都是直线上升的,就拿21届来说,单人大一所高校,报考人数就已经突破2万,创历史新高。那么到底哪几个省份考研人数最多,最疯狂呢?以前听有人说是北上广,我当时就笑了,因为北上广确实经济发达,但如果要说考研的疯狂程度,他们仨还都点靠边站啊!考研第一大省:山东省“武术之乡山东”、“山东大汉”“水泊梁山”都是很多不太了解山东的人对山东的印象,但其实,山东不只能“武”,一样能“文”!山东也是出了名的考研第一大省,是出“学霸”的地方。根据山东省教育厅的统计,山东20年考研准考人数为313190人,比19年多了58704人,增幅23.1%,报考人数有依然处在全国首位。而近三年,山东每年考研的人数都在20万以上:其实,山东素有“孔孟之乡”之称,自古就重视教育,山东考生中流传着那么一句话:“在山东,不孝有三:一不考研,二是不考公,三是不考编!”可见山东人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啦。考研第二大省:河南省就考研这件事上,河南省的考研人数一直都是紧追山东的。而且河南不仅考生多,实力也强,在微博数据中心发起的一个《高校考研学霸人数》的排行榜上,冠亚军都是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的考生。说到河南,个人认为其实还是有些“可怜”的。只有一所211院校和一所“双一流”院校,而且其中一所还是近两年国家为了平衡教育资源设立的,对这个考研大省确实有那么一些“吝啬”了。考研第三大省:江苏省全国三大考研主力军的第三位,江苏省,同样是20万以上的报考人数。考研圈里一直有个传闻,说江苏省之所以考研人数这么多,是因为江苏的高考太难了,很多学霸都相继“折腰”,所以只能用考研来弥补。各省市历年考研报名人数注:北京数据为报考该地的人数;“——”为无官方数据。这三个省份每年的考研人数都是居高不下的,看过这三个省份的考研人数,是不是觉得自己所在的省份考研的人数其实也就那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