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考研有多少人弃考?原因是什么呢?不知深矣

2019年考研有多少人弃考?原因是什么呢?

2019年考研有多少人弃考?原因是什么呢?每年考研,都会有不少弃考的,不但有中途弃考的,也有从一开始就弃考的,也就是说,只是报名和现场确认了,但完全没有走进过考场的,依然大有人在。其实年年情况差不多。我当年考研那会儿,第一门政治,我们考场似乎就有一个人没来。等到考完政治,我们考场就多了两个空位置,有人中途弃考,只考了政治,后面就没考了。最严重的是第二天考完数学后,最后一门专业课开考时,教室里大概空了六七个座位。今年弃考的情况似乎更严重。据一个参加了今年考研的考生反馈,今年弃考的似乎更多。合理估算,今年弃考的,可以达到报考总数的20~30%,结合290万总人数来看,实际弃考人数可达7、80万。这个数字很惊人了。弃考的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对于从一开始就弃考的,除了极少数人因为临时出了各种状况导致缺考,大多数人往往是因为没有认真备考,甚至基本没有怎么准备,反正也考不上,也就不想参加了。对于考了一门或者两三门而中途弃考的,有两种情况:一是本来也准备得不好,希望不大,考了一两门后,感觉考得很差,就不想继续考下去了,所以弃考;另外一种是因为准备得还不错,但心理素质不好,前面的考试考砸了,就心态崩溃了,没有勇气继续下去了。无论怎么说,弃考是很大的浪费,也是很糟糕的表现。考研不易,不但需要备考时认真下功夫,在知识、能力上具备良好的准备,也需要在心理素质上得到锤炼,方方面面予以足够的准备,才有机会达到成功的彼岸。你对此怎么看?

将有别乎

2019年考研倒计时,为何弃考的学生这么多?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将于2018年的12月22日至23日举行。今年的预报名时间已经结束(2018年9月24日至2018年9月27日)。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的考研人数又是大幅提升,人数将突破250万人。随着近些年大学的不断扩招,能上个大学并不算什么难事,中国高考人数一直持续增加。从上个世纪每年100多万人到2008年的顶峰1050万,到2013年下降到912万,2014、2015又分别增加到939万、942万,2016、2017年稳定在940万,到今年(2018年)的人数略有下降,2018年的975万人。高考人数的增加导致就业压力极具大,现在的大学生再也不是20多年前的一毕业就分配工作的年代了,因此很多人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躲避就业压力;追求高学历;喜欢校园环境;以及增加社会竞争力选择考研。这也是导致这些年考研人数节节攀升的重要原因。给大家看一组近几年的考研人数数据:国家近几年为了培养一些专业能力强的人虽然在研究生录取方面也做了相应的扩招政策,但是从数据很明显可以看出报考人数的增加明显大于实际招生人数,所以从整体来看考研也并非易事,2017年实际录取人数大约55~57万人,2018年大约60~65完人,预计2019年录取人数大约为63~68万。今年的报考人数较去年略有下降,据不完全统计大约也有250万人左右。虽然报考人数多但是每年弃考的考生也不在少处。很多考研者在报考之后选择弃考这是一个需要反思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考试招生制度的不公平考试种类过多,研究生考试实行多重标准。目前我国除了全国统一考试外,还存在其他形式的考试,其中很多在职员工为了提高自己在单位的学历资质,通过一些不诚信途径获得入学资格。另外还有同一专业不同院校命题标准也不统一,难易程度不同,这些试题在专业与专业之间,学校和学校之间不存在统一的对比性,因此造成了考试制度的不公平,这种考试招生制度的不公平让很多考研同学对考研制度深入了解之后又做出弃考的决定。二、名校保研制度大家都知道,全国高校985、211名校数量有限,大多以二三本院校为主。很多二三本院校由于高考失利没能实现自己理想的大学选择考研,但是由于近些年保研人数特别多,二三本院校考研同学的升研通道被严重挤压。虽然说名校保研对二三本院校同学是一种不公平的对待,但是站在国家的人才培养战略角度来讲是一件好事,二三本院校要想考研就必须有过硬的实力才可以。三、考生缺乏理性很多考生在选择考研的时候对自己没有理性分析,看到同班同学或者同寝室的朋友考研,自己蠢蠢欲动,盲目跟风,在选择考研之后自己由于前期基础的薄弱或者自己不能静下心来复习,最后只能选择弃考。四、研究生教育泡沫化研究生教育本身是一项知识创新型专才教育,但是现在很多高校为了提升自己学校研究生培养数量,提升学校资质,学术论文只追求数量忽略质量。我国目前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几乎是一试定终身的,只要通过了入学考试,经过规定年限的研究工作、学习和论文答辩,一般都能获得规定内的学分,淘汰率几乎低于5%。所以对学生的专业要求也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很多考生觉得考研无用论的想法。对于考研,不管怎么样都要针对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不忘初心,如果喜欢某个领域最好能从本科一入学就开始努力奋斗,万不可临时抱佛脚,考研毕竟是一项选拔性考试,一定要有坚强的毅力加上正确的学习方法最终才能取得成功。最后,小编提醒报考2019年的考生现在已经进入了冲刺阶段,加油复习,预祝各位考生都能考取自己理想的大学!感谢阅读,如果喜欢小编请加关注,小编会定时为大家奉上优质文章。

话梅糖

今年的考研初试,弃考率如何?弃考的情况普遍吗?为什么?

“今年的考研初试,弃考的人多不多?弃考率如何?弃考的情况普遍吗?为什么?”有人问。在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当下,很多本科生都会选择通过考研来提高就业质量。说到“考研”这两个字,很多人都情不自禁地想到“考研大军”队伍在这些年的不断壮大:前年的238万,去年的290万,这一次直接再涨了51万人,达到了341万人!换言之,10个本科生当中,至少有六七个选择考研。如此之大的“考研大军”,弃考的情况如何?是不是比较普遍呢?据不完全统计,两年前的考研虽然有238万人报考,但是真正参加考研的人有多少呢?只有区区170万人前往考场参加考研初试,剩余的68万人是什么情况呢?当然是报考研究生之后选择弃考。去年290万人报考研究生,但还是有42万考研党在考研初试中缺席,弃考率是前年的一半。如果照这种趋势的话,今年的弃考率应该会更低一些,不过就算再低,弃考的人数依然会达到六位数。我一个朋友这几年都参加了考研初试的监考,据他表示,近几年考研初试的弃考人数确实是处于一个不断减少的一个过程——今年他继续参加考研初试监考的时候,第一场考政治这个科目之时,座无虚席;但是到了第二场考英语的过程中,他发现有三四个空座位,也就是这个考室只有少量的考研党选择弃考,这和去年的弃考率相比要少很多。当然,这位朋友所监考的考场不代表各个地区都是这种情况,还有的监考老师表示有的考室甚至有三成以上的人选择弃考。那么,那些考研党既然选择了考研,为何会弃考呢?我觉得原因大致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这种考研党选择考研只是一种从众心理在起作用而已。有些本科生看到身边的其他大学生报考研究生,于是他们也跟着报考,甚至也跟着复习相应的考研内容,但是到了考研初试的那一天,他们那种“叶公好龙”的心态“抬头”,所以在考研初试的那一天果断放弃了。当然,还有一种“公子哥”款式的本科生,这种款式的考研党基本上无法静下心来复习,别人在埋头苦读,他们可能满脑子想着追剧或者玩网络游戏,考研复习的时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最后因为心虚而选择放弃是非常正常的情况。另一方面,有些本科生选择跨专业考研,因复习不够充分而选择放弃。有些人当初选择考研,有的是因为太空虚了想要找一件让自己过得充实的一件事情做,所以选择了考研;也有的人是为了通过考研来“改专业”——他们就读的本科专业相当冷门,所以想要通过考研来改变一下专业,以期为提高自己的就业质量“加码”。但是跨专业考研可能有点像跨栏:学习天赋比较好的人可能很容易“跨”过去,但是学习天赋比较差、复习不够全面充分的考研党却怎么“跨”都“跨”不过去。当然,还有一种考研党是已经找到了相当稳定的工作,报不报、考不考完全要看他们的心情。对于考研党而言,想要通过考研初试,唯有坚持的人,才有一线生机。文章最后,预祝所有在考研复习中从一而终的考研党都能成功“上岸”,考入心仪的目标院校。在你身边,有没有人报考了研究生,但是在初试的时候选择弃考呢?欢迎留言探讨。

思诚

2019年考研人数预计将达285万,不要怕,实际考试只有100万

这几年,考研的人数是不断的增加,但是大家都知道考研是有实际考试率的,每考完一门课程,下一场参加的人数都会减少,考到最后一场专业课时,一个考场上能够剩下30人就已经很好了。为什么这样呢?可能因为考研跟高考不一样,考研大军有很多都是在职的人士以及少数的在校应届生。弃考这样的情况每个考场年年有,今天小编给大家说说弃考率,其实不用看人数多,就觉得竞争压力大,给大家分析下数据就能够给现在坚持不下去的朋友们一点理由。因为胜利往往是属于坚持到最后的人。首先给大家看几组数据, 从下面这几幅图可以看出,2016.11月份考研人数为177万,到了12月份人数为142万,弃考率为20%。到了2017.11现场确认人数为202万,到12月份人数为170万,弃考率为16%。2019年预计报考人数为280万,如果按照平均20%的弃考率来算,出现在考研初试现场的人数为225万左右,如果中途弃考比例为5%~10%左右,那么剩下的将会有200万人左右实际参加完整的考试后。而且在这些人当中,还会有打酱油的,那么人数就更加的少,当然不光坚持到最后就行的,这么算的话,真正意义上考试的只有100万。当然,你的成绩还是很重要的,自己需要看看你报考院校的竞争情况。怎么样,看了小编的分析,是不是觉得考研其实就是努力加上坚持的事情,没有什么巧妙,笨一点向前冲就是的了,过程是自己,结果看天意。

盒子怪

2020考研弃考率如何?监考老师:比2019年低,录取压力可能更大

2019年12月23日,一个考生问小西:小西老师,2020考研弃考率如何?从你监考时所见到的情况来看,弃考的情况普遍吗?哎!2020年考研,小西被辅导员再次安排了监考任务。真不是每个老师都想去监考的啊!之前,聊到考研话题时,我曾提到2天4场的监考费是700元(较19年+100元)。原以为我们的标准挺低的,毕竟不少老师都是“被要求”去监考。可是,评论区其他高校老师的回复才让我知道,更多的院校考研监考费比700元还低。事实上,考研的监考极为严格,比如每场考试领取试卷之前,都会抽签重新划分各监考老师的考场。结合我自己监考的4个考场,以及和熟悉同事的交流来看,今年的弃考率比2019年低不少。正如提问人所说,这仅仅是我所见到的情况,基于一所高校的部分考场。不一定完全准确,仅仅是基于我自己看到的,做的一个分享交流。去年,第一场政治我所在的考场就少几人。也许,备考中间已找到合适工作,或者复习准备不足,已然放弃考研。不过,考场外面也吵闹过一阵,听说是2个考生前一天看书太晚,睡过没有赶上考试。不过,这次监考第一场政治满30人,没有缺考的。我对考题懂得不算多,中间有转几圈仔细看看考生们的答题,发现基本都是写满的。感觉考生们的复习还是挺充分的呢。和去年一样,第二场英语开始,就开始陆续出现少量考生缺考。看网络上部分考生评论,说英语、数学还是挺难的。可是,我问过我们专业几个考生,觉得英语、数学不算太难。也许,是不同考生对英语试题存在差异性,如小西英语就不少,分数高低凭的就是感觉。说的直白点,和高分试卷的试题更有缘。考英语有时候感觉真的非常重要。英语、政治的分数非常关键(部分专业不考数学),部分考生是期待难度提升的。对于跨专业的外校考生来说,一旦这两门考场的分差无法拉开,压力将非常大。为什么呢?一是跨专业的熟悉度不足,部分考生考生跨度非常大,如工科到文学类。加上复习时间不足,专业课分数不会太高,英语、政治无法领先其他考生,初试成绩将不占优势。因为非常多的考生考本校,不是别的理由,就是英语不好。二是本校生的优势,如复试面试环节的主观分稍高。或者说,本校生一直有上类似的专业课程,甚至授课老师就是某门专业课的出题人。她们日常教学和期末考试的试题可能会有提及部分考点,导致本校生相对容易取得高分。三是和2019年调剂类似,为降低不同院校专业课考试难度的差异性。部分专业在调剂录取排名中,仅采用初试成绩中的英语+政治。也就是说,政治、英语的分数低了,调剂一样困难。在第4场专业课的监考中,去年有个考上少了一半人。今年,我特地数了下,只有4人缺考。我也问过参加监考的其他几个同事,和我观察的缺考数据差不多,每个考生四五人。这个数据可是比去年低不少,理由暂时不太好说。也许说,关于考研的宣传越发到位,更多的考生找到了自己考研的理由,能够让自己坚持下来。去年,其实我还遇到过一个蛮开心的考生。我们专业的一个妹子,4场考试就参加了一场英语,去考试的原因就是想体验下英语考试的难度,比较喜欢英语。当时的她,正在准备出国读研,后面如愿去了澳大利亚求学。当然,不同院校、不同考场的情况可能会有差异。在学校大群内,看到部分同事说个别考场剩下不足1/3的考生。就我个人见到的情况来说,今年比去年缺考的人要少。也许,去年很多优秀的考生考研失败,调剂竞争大,被迫考研二战,让她们放弃2020年考研很难。当然,考试已结束,这个时间点最该做的是完成之前落下进度的本科论文或设计。同时,结合往年报考院校的复试信息,提前准备复试。最后,说一句:千万别送了之前的那口气,努力坚持到复习结束后的公示放榜放榜,加油。

缉毒战

2020年考研,弃考人数高达几十万,既然选择了为何要放弃呢?

2020年考研,弃考人数高达几十万,既然选择了为何要放弃呢?2020年的考研,据相关人员统计,弃考的人数高达几十万,为什么当初选择了考研,却是在最后关头都放弃了呢?为何不去试一试呢?张雪峰说出了弃考背后的实情。首先,今年的考研人数可以说是直线上升,已经达到了340多万,这是一个十分恐怖的数字,比起2019年的考研人数要足足要多了几十万人,可是,要录取的人数却少得可怜,考研竞争可以说十分的大,很多学生在看到这样的数字下,也就不愿意去考试了,毕竟去与不去结局都是一样的,这样还能省下一部分的路费,毕竟去考研所需要的花销也是不少的,也就不想浪费这一部分钱了。其次,很多学生在当初确实是选择了考研,也准备要放手一搏,可是,在这个考研备战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遇到了合适的工作,毕竟考研学生有很多都是为了提高学历,改善自己的就业环境和现状,既然已经有了合适的工作,也就没有必要去考研了,可能错过了这个就业的机会,即便是读完研后也不一定能有现在的好机会,很多考研学生也就直接弃考了。最后,有的学生刚开始报名考研都是兴致勃勃,可是,考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很多人在这个途中就放弃了,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根本静不下心来学习,当下的考研竞争又这么激烈,如果学生没有过硬的实力,是很难考研上岸的,那些有自知之明的学生也就主动放弃了,因为参考对他没有太大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大家就会看到现在考研的这番景象了,考研报考的人数是多了,随之弃考的人数也变多了,在这里也要告诫后面的考研生,既然选择了最好去试一试,终归不会给自己留下遗憾。大家觉得呢?

奚自

惊了!高达20%的考研弃考率,那岂不是……

“我放弃了,每天堕落的不想学习,只想刷手机,谁逼我看书我跟谁急。渐渐的,我感觉自己是个loser,还没考就放弃,每天过得特别丧。在11月中旬彻底放弃的,回首有一个月了。哇,堕落了一个月耶。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因为20多年来,我真不是这种人。我想二战,可是我清楚我现在的状态明年还是个逃兵。”——知友 @闲人临近考研,有人心态已崩,有人知难而退。传闻中每年一个考场30人,第一场总会有两三个不来,也总会有两三个是来试水的。考到了最后一场,就有小半人消失了。是否如此大家可以到考场上去验证。可以肯定的是,考研的弃考率真的不低!请看下列数据:从表上面可以看出来,北京大学的弃考比例在20%~35%之间。当然像北大这样数一数二的国内名校,考研难度大,弃考率高一些也正常。但是从总体来看,从现场确认开始,到最终进入考场,每年考研弃考率其实都在10%-20%之间。2019考研人数实际上已达290万,比去年增加了52万。看到这数据你是不是谎得一批?不过再看到那么高的弃考率,你是不是心里开始暗爽?也不能太乐观,因为弃考的大多都是考不上的呀。一般来说,弃考的四大高峰期分别是暑假、九月到十月、十一月份和考试期间。弃考的主要原因有:1、边找工作边备战考研,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后就放弃了考研。2、有部分在职考生,因为工作繁忙,复习时间不够充足,临考前依然没有复习效果,自知无望而弃考。3、有部分同学考研决心不大,就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最后因为复习计划无法坚持或自知陪跑而选择放弃。4、明明已经准备了很久,到了冲刺阶段却心态崩了,无法静心,怀疑自己,心灰意冷而弃考。考研是个漫长的过程,非常考验人的毅力。当意志力被渐渐消磨,可能一个很小的理由都会让人弃考。有些时候,人总是会去给自己找打退堂鼓的理由。有的人报了名,却没有勇气走上考场;有的人考完第一科后觉得自己没戏,便放弃了后面的考试。所以能够坚持走到最后一步的人,真的很棒。一位知友如是说:@三火卍:"考研备考就像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只能一遍一遍的去洗。等到上了考场那一刻,灯光亮了,你发现,只要你认真洗过了,那件衣服光亮如新。让你以后每次穿这件衣服都会想起那段岁月。"在你想弃考的时候,请你告诉自己,哪怕考不上也要走进考场。因为我们除了需要亲自见证自己的努力获得回报的过程,也需要亲自见证自己的失败,并深深地体会这个过程。只有亲自前往考场去感受那份考前的焦灼,去坐在考场上看着考题一筹莫展,去体验别人欢喜你忧愁,去尝受尴尬与失落,让这一切的一切像大耳刮子一样疯狂地打你,你才能接受自己内心的审问。因为只有承认自己的懈怠,承认自己不够努力,承认自己的失败,并接受自己,才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当备战下一次的时候你就会加倍努力。而且有了第一次考场上的经验,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也会成为二战成功的基础。或者说你以为的考不上只是一种错觉呢?也有这样的反转:@清晨过马路:作为一个以二本成绩(跨省报考)考上省重点大学的学渣,大学期间混混日子一事无成,临到毕业才开始感到迷茫进而决定考研。虽然从来不被看好,但在做了考研的决定时便早已把一切问题和泼冷水的情况都想明白,自己心里也清楚要按自己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好好复习。终于熬到了考试,考完犯贱和学霸对答案发现专业课大题竟然不一样,而且英语也考得很差,心情非常沮丧,直觉就是完蛋了。结果竟然上线了,人生大起大落太快,实在是太刺激了。而且面试发挥还不错,就顺理成章考上研究生了,闪瞎一众人的狗眼。我很庆幸当初的自己没有轻言放弃,不然我不会知道自己也可以做得比自己预测的还好。有一位篮球巨星,被称为米兰的小铁匠,人们调侃他的投篮为“四仰化三铁”。他说过一句话:“既然总有人要赢,为什么赢的那个人不能是我?” 相信大家都知道是谁。是啊!考研再难,也总有人会考上,也祝愿最后考上的有你。没考上不尴尬,谁缺考谁尴尬!

中康

21考研报考人数422万!但去年弃考率竟达12%,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21考研的报名已经结束,除了部分院校公布院校的报考人数外,总体上的报考人数也有了结果,今年很多预测是会突破400万,结果真的是如此,21考研人数竟然高达422万人!但是你知道吗?去年的弃考率就有12%,时值十一月冲刺阶段,弃考高峰期我们应该怎样学习?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呢?一、处理好看书与习题的关系进入冲刺阶段,基础的知识和习题自然是一个少不了,书籍和习题是相互的关系,我们把知识点温习几遍,理清知识脉络,加深印象,再去做题是更充分更有准备的。而做习题才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查缺补漏再去回到书本中反复的记忆知识点,当然做题不一定在于多,关键在于精,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在做题中落实和运用课本知识。二、冲刺阶段如何科学学习?辽小都认为冲刺阶段因人而异,具体以文科和理科考生为分别的距离。如果你是文科的考生,在学习和练习中是有方法和技巧的:1、注重关键词。文科需要背的东西很多,但是不需要全部从头复习一遍,这个时期要会选择重点,以关键词为线索,整合相关知识点,形成以关键词为核心的知识网络体系。2、阅读已做试题最后阶段不要再过多地做题,尤其无须做过多的难题,学会总结。巩固曾经做错的知识,反复的阅读,把握自己学习的弱点,查漏补缺。3、把握热点。热点一定是需要把握的,热点一般会和习题相结合,大家在埋头苦读的同时也要多留意热点问题哦~如果你是理科考生,不妨这样复习:1、提高复习质量:不机械做题,不大量做新题、难题,要注意思维的角度和方法,知识点的应用,解题特点,注重知识梳理,整合的过程。2、善于梳理:知识经梳理后,由点→面→体形成有机联系,这样就可以跳出题海,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理解,应用,从而提高解题速度。3、查漏补缺:检查回顾以往练习中和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思考错误原因,及时解决,并对各种错题及错误原因进行分类整理,对其中反复错误的问题应再做一遍,有效地避免再犯同一类型的错误。三、去年部分省份弃考情况1、广东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中,应考人数约1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约12.4万人,弃考率达到约11%。2、辽宁省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应考人数为109539人,实际参加考试为97365人,缺考人数为12174人,弃考率约11%。3、深圳大学2019年网报确认16019人,实考14083人,弃考人数近2千人,弃考率达到12%。不管今年的情况如何,大家一定不要放弃!!坚持到最后一刻就对得起努力的自己!按部就班的学习,辽小都祝愿大家都能够顺利上岸!

福禄寿

2020考研弃考率如何?弃考都是什么原因?

考研弃考是个很普遍的现象,弃考率远大于高考。为何弃考人这么多呢?其中必有缘故。据说2019年,今年考研的第一天就有37万人弃考,弃考率已经超过10%,我也不知道这数据是怎么统计出来的,难道你们在门口一个个点进去的人数,下午进去的人数?当然假如说这个数据是正确的,两天下来弃考人数应该超过70万,弃考率超过20%,这个数据,从我当年考试来看,数据可能会更高。为何这么多弃考呢?已经找到了工作,应付型大四找工作就在今年找,很多本科生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而以前的考研也不想放弃,考研书籍都买一堆了,总的意思意思吧,但是因为找到了工作,所以考研复习就没那么用心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去考场溜一圈,也算参加考研了,这个是主动放弃,本来也打算好好考。孤独的没办法有的宿舍学风比较好,一宿舍都在考研,其中最差的本来不想考研,但是天天宿舍空荡荡的,自己一个人也没意思,就干脆:你们考,我也考,就一块集体学习,当然有的是本来不想考研,最后考上了,而更多的是,本来不想考研,跟着复习一段,觉得太辛苦了,但是自己一个人又没人玩,自己不去考研,又怕被人说不上进,所以也天天去服气,至是别人在读书,他在看小说。最后考场旅游一圈,百分百考不上,不过回去吹牛的资本有了:咱也是考过研的人,不是咱考不上,而是咱不想考。中途丧失信心姓前面两种都是本来不想考,赶鸭子上架,最后也是百分百地放弃,而有不少人呢,这个考完英语,就觉得自己百分百没希望了,或者考完数学后就觉得自己已经完全不可能了,所以放弃了下一科目的考生,其实这一种是最可惜的,也是最可悲的。很多不应该放弃,放弃了最后发现大家考得比自己都差。总之,放弃是最可惜的,干什么事情都一定要干完再放弃,否则就很可惜了。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祥林嫂

5年来,考研人数翻一倍,“弃考率”了解一下

依靠任贤齐2020年的研究生考试工作在今天开始,今年的参考人数达到了341万,比起5年前,翻了一番,这么多人都能够准时去参加考试吗?以2019年广东省的研究生考试为例,应该参加考试的人数在14万左右,但实际到场的只有12万,弃考率达到了11%左右,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辽宁省,报考的人数接近11万,但实际参加考试的人只有9万人,弃考率同样也达到了11%。放弃来之不易的参考机会,是因为跟风报名,复习准备不足,考前的压力过大,临时打退堂鼓了吗?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考研只是众多的选项之一,当备考期间,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他们会选择弃考,再加上一些“读书无用论”的蛊惑,让年轻人觉得一纸文凭并不能代表收入的提高。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只好继续考研,研究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再继续考博。也有人后悔读研,不过是花几年最好时光换一个文凭,又无奈于社会上对学历太盲从,本科毕业不好找工作。不过现在研究生扩招,学历也贬值。现在的国家线太低,我们那会的国家线A区基本都在300以上。想考上一个好地方的211,怎么也得330以上。当然指的是工科,并且考数学的。朋友本科毕业后在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就她学历高,其他都是干部子女和老婆,一直干得不开心,事做得多,待遇低工资少。想考编制笔试过关,一到面试就说回去等消息,我们研究后通知你。考了多次,多次都是面试过不了关。气不过在孩子一岁时,边工作边学习,备战一年终于以第一名的成绩录取了。今年六月毕业,现在边实习边写论文,希望毕业后能找到更适合她能力的工作。如果本科毕业就能正常就业,谁还会辛辛苦苦的考研,中国主要是人太多,竞争太激烈,要想找一份对口的工作,太难了,不得以才跨入考研的队伍,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山大呀,上学难,找工作难,成家难,一座座大山压在身上,真是难呀。有很多声音表示:不准备从事科研项目的大学生,本科学历大部分岗位都能胜任,能就业尽量就业。如果考公务员,有些专科就可以报考,整个研究生学历,最后从事的工作跟大专生一样,有点浪费个人和国家的资源。没有苦中苦,就活不到人上人,朋友前年考研,超国家线14分,放弃调剂,去年复考,成功上岸。看到今年的孩子那么大压力真的心疼!学子的压力一点都不比养家糊口的成年人的压力小,祝福今天参加考试的孩子们都能取得好成绩!笔者认为:读书被认为是阶层流动最好的方法之一,而考研,或许是脚下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普通人追寻优秀者又一个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平等的机会,不要轻言放弃,你的努力,终究会被时光沉淀下来。对此,您怎么看?声明:本内所提及内容,如果有误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