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难度排行,最后一类几乎无人敢尝试法度

考研难度排行,最后一类几乎无人敢尝试

对于很多选择了考研的人来说,考研都算是人生的一场决定着以后就业的大考,考研的难度也和高考不相上下。每个人在考研之前,都应该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因为定好目标后,考研的难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当初所定的目标大小。小编在这里为各位考生归纳了考研各类目标难度的大小,有考研意向的学子可以参考参考。1.本学校,本专业相对于其它类型的考研,在本学校考现有专业的研究生算是难度最小的一种类型了,一般这种考研的难度都比较小,不需要准备太多。考研不会跨学校也不会跨专业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于自己的专业和学校都非常满意,不想再学习其它专业,另一种人则是不想使考研太麻烦在本学校考自己专业的研究生都不会太可以省去很多环节,因为在学校很容易找到相关的老师,而且该校学生对学校的考研要求制度等会很清楚。在考研之前,可以咨询一些学长学姐,他们也会告诉自己很多考研需要注意的地方和要准备的东西,这样就可以轻松应考了。2.跨学校,本专业对于一些人,考研是因为自己学的专业工作不好找,但对于更多的高考失利的学生,考研的另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想在一个更好的坏境里学习,这样没有上一个好的大学,在读研究生时上一个重点大学也是对自己一个好的交代,考研对他们来说,是一次重要的二次选择。而且有些学校的某一专业并不是很好,在考研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个这个专业较好的学校进一步深造。跨学校考研的学生要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因为其它学校相关专业的基础信息,和学校老师的要求对一个外校的学生来说都很陌生,必须做很多的准备工作,事先也要了解学校的分数线、招生计划等。跨学校考研的分数线也会比本校的高,所以跨校考研还是有些难度的。3.本学校,跨专业如果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但对学校中自己中意的专业较满意,考研就可以选择在本学校考其它专业的研究生,要学习新的专业,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有一定难度的,跨专业考研是比较辛苦的,很多考生都是对所考的专业的知识储备很少,有的甚至是从零基础开始学习的,一般有跨系考研意向的学生们都最好提前准备,自学或在网上学习所考专业的课程,这样在考研的时候不会很辛苦,同时也要对自己足够自信并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跨专业考研难度较大。4.跨学校,跨专业“两跨”类型的考验难度可以算是考研的巅峰了,历年来这种类型的考生都很少见,很多学生就算对专业和学校不满意也不会尝试,但并不能说就没有人考这类研究生,因为总有一些考生是属于对自己的专业和学校都不满意又很勇敢的类型,最后只能选择难度最大的考研了。这类考生一般要有强大的内心,敢于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和新环境新要求,还要有超人的学习能力来自学不是自己专业的新知识。跨专业、跨学校考研可以说难度是非常大的。

四维

考研有多难?六个等级划分好了请对号入座

考研有多难?六个等级划分好了请对号入座2019考研报名人数暴增五十万,一下子就把考研的难度提上来不少,19形势也被大家调侃为神仙打架。不知道2020考研的小萌新有没有感受到竞争的惨烈,对于很多人来说,考研竞争不输高考,而且这是很多人第一次关于未来方向的自主选择。关于考研大多数都会觉得难,毕竟在备考的过程中很多同学都开始大把的掉头发了,而且会一年比一年难,风险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那么考研到底有多难?根据报考情况考研难度是可以划分等级的,有傻白甜的萌新可能就会问大家不都一样的难吗?怎么还分出等级了?这当然了考研可不比高考,考本校本专业的同学不比跨考的同学简单多了吗?今天我们细分一下考研难度,看看你处于哪一级?等级一是本地区考本校同时考本专业的同学,是最简单的。各种信息资源完全不用操心,对自己学校每年招多少人,有多少推免生,考进来的学生中本科集中在什么水平,复试分数线,专业课难度等信息不用想外校学生一样通过贴吧、微博等各种渠道找学长学姐大厅咨询。导师可能就是你的专业课老师,还能让画下重点,初试专业课省心很多,研究生学长学姐不愁找不到,走两步到实验室、教室活捉几只。所以,属于等级一的同学,一定要张开嘴迈开腿,这么多资源好好利用,考研轻松很多。等级二是本地区本专业跨学校的考生,难度大小看跨的距离远近,如果说隔壁院校还是很有优势的,与等级一的同学比起来就是要多跑跑腿,勤快些还是没问题的。不过一个地区的再远就多坐几站公交车,多去目标院校跑跑还是可以的,考研也是信息战,能够去校园搜集信息是很幸福的了。等级三就是本专业不仅是跨学校还跨地区,这也是大部分人的情况了,还好是考本专业,经过几年的学习有了基础,复习起来容易一些。难就难在是一个不熟悉的学校,对于各种信息的把握,需要通过网络途径打听,也不能保证真实,专业课资料不知道该从哪里买,可能一不小心就掉进坑里了。等级四是本地区本校然后跨专业的学生,跨专业基本都是从零开始,在一年的时间里与学习两三年的同学竞争,不过本校跨专业的学生还有距离优势,可以去办公室直接与导师沟通,多联系联系,也可以去实验室找学姐学长请教,只是在专业课的把握上存在一些挑战。在复试的时候一般都会被导师各位“关照”,进行更加仔细的考察,所以跨专业的同学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等等级五是本地区跨学校跨专业的同学,唯一的优势就是本地区了,对于报考学校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但是信息还不是特别清楚,需要你去学校找人仔细咨询一番,不过去实验室把学长学姐找出来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专业课的问题也需要好好攻克。等级六就是“三跨”。要说最难的就是传说中的“三跨”了,即跨地区跨专业跨学校,三跨考试需要巨大的勇气,不建议轻易尝试。去报考一个一点都不了解的学校,尤其对于本科普通的同学来说,甚至不知道报考专业每年有多少普通本科的学生考进去过,各种信息只能通过各方搜寻,自己也会处于间接性怀疑的状态。六个等级,20考研er你们处于哪一个级别呢?不管有多难,大家既然选择了考研,就只有全力以赴了!

彼故鬻之

考研难度有多大?来看看我的分析吧

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显示,研究生考试报名每年的增加都在20%左右,研究生考试的报名人数迅速增加,其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研究生招生名额的速度。那么我们从数字就能看出考研的竞争的残酷,仔细想想10个报名的人中只有大约3个人能够有机会读研,而且还不一定是自己目标院校,那么考研的难度可想而知。首先从报考人数来看,考研报名人数增幅较大初步猜测在2021年因为受新冠疫情影响,考研人数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增幅。因为,社会整体的方面会更加注重工作稳定性,而报考公务员、事业编、国企等的人数会显著增加,而这些岗位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那么将来的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首先就是报名人数会增加,而且为了能够更具有优势,很多人会通过提升学历来提高胜出的几率,因此考研的人数也会增加。那么随着报名人数的增加,在录取率没有同步提高的背景下,考研的难度会很大的提升。因为2020年扩招的影响,可能会给大家一个扩招的预期,从而导致报名人数增加,这会进一步加剧竞争的激烈程度。而且的话总体上看最近10年比2000-2010年这10年的考研难度低。但从我们身边的情况看,就仅以我所在学院来分析,考研录取率并不理想。初试在考研初试复习阶段中,最难得是每天之中日复一日的复习,有一些知识点需要反复的练习,就得要忍受重复的工作,还要耐着性子去核对已熟悉的知识点,确保在哪一个过程都不会出现纰漏。在备考的一年里,每天都要坐在自习室内,就算是室内温度闷热,每天都要在固定的座位汗流浃背的做题,背诵。就算是吹着电扇也得坐在那,因为只要你休息一下午,那么所有的计划都会打乱,然后第二天就无法按部就班了,还要重新计划,重新安排,耗时耗力。而且在自习室内,你不可以去聊天,因为你抬起头,就能看到所有人都在埋头复习。安静的自习室内,再怎么不耐烦的人都不舍得打乱这份安静,都不忍心打扰这些为梦想奋斗的人。仔细想想,考研难,其实同样是难在坚持,难在能够坚持到考研结束,难在坚持每天都按计划复习。复试通过初试之后,高校就会按照1:1.5或者1:1.2的进入复试,那么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专业招生人数为10人,就需要有15或者12个人进入复试。而且这些复试的考生排名相邻的基本上的话分数也差不多,随时都有可能被后边的人超越的可能,所以心理压力很大。而且院校复试一般会考英语听力,这个考核是大部分考生的弱项,但是不代表所有人都在这一项薄弱,这样一来就会无限放大内心恐惧,让考生在整个复试过程中都非常紧张。而且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一样,这样一来考生更是心里没有底,面对这些无形的要求,难度可想而知。考研总体上还是很难的,因为这一次的考试和高考不同(高考有老师、家长的叮咛、监督),考研是完全自发的,是自己来复习,这要求绝对的自律。再加上现在本科生的考研热情比以前更加的高涨,大家都想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来提升学历。另一个方面,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职场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很多职场人士也想通过考研提升学历来换工作,这也是导致考研人数增加的一个原因。最后不管你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选择考研这条道路,既然已经选择了,那么就请一定要坚持下去!另外,身体健康和基础知识也是考研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如果身体不好,那么在考研的过程中,一次小小的感冒就会导致中断好几天的学习,而且还会使心情大受影响。所以,在这一年中保证良好的身体是关键!最后呢,我对考研成功的看法是:坚持(50%)+基础知识(25%)+身体健康(25%),如果你具备了以上条件,那么恭喜你,你成功的几率比较大!加油吧,考研人!

不肖则欺

考研难度等级表,你达到了第几级?

经常有学生会在后台提问,考研究竟难不难?听同学说考研很难,我一个普通二本是不是考不上?这个问题仁者见仁,但是首先得肯定的是,考研只有你付出了,才会有收获。在考试界,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务员考试、高考、注册会计师考试、国家司法考试被称为中国最难的五大考试。而且近些年考研人数也变得越来越多,预计今年考研人数将会超过400w,通过这些,你应该就知道考研究竟是难还是易了。在考研考试中,难度还会根据目标院校的选择、专业的选择、城市的选择划分成不同的等级,那正在考研备考的你,在考研难度中是第几级?一起来看看吧!等级一:本校、本专业、本地区这种模式是考研中最容易上岸的模式,毕竟四年的本科学习,让你对专业以及本校老师非常熟悉,而且一般情况下,高校会对本校考生会有一些倾斜,这种情况下,找专业课的资料也是比较容易的,学校还会为考本校的学生提供一定程度的便利。等级二:本地区、本专业、跨校这种情况下因为你对本专业的课程的了解,你在专业课学习上会比较得心应手,而且城市你也比较熟悉,之后的生活氛围你也熟悉。但是因为目标院校的不同,在考试难度上也会有所差异,而且目标院校的导师你也不太熟悉,会增加你的考研难度。但是因为同地区同专业,你还是可以求助你的本科院校的老师,应该可以给你一些帮助。等级三:本专业、跨地区、跨校这种情况一般是因为想向更好的城市发展或者更好的专业院校发展,除了在专业基础上你会有些优势,在其他方面你基本不占优势,或者有可能面临比较大的挑战,在考研的前期准备中你需要了解、筛选的信息也会比较多,会比较麻烦。等级四:本地区、本校、跨专业这种情况多数是因为不喜欢自己本科的专业,所以决定跨专业考研,但是因为你在本科阶段没有接触专业课,所以在后期准备的时候,你与本专业的学生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一定要尽早复习,抓紧时间做准备。等级五:三跨,即跨地区、跨校、跨专业这种级别在考研中被称为地狱级,不论是学校、专业、还是城市你都完全不熟悉,相当于一个全新的学习过程,最难的表现为理科生跨考文学类专业,文科生跨考理科专业更难,但是基本没有,因为数学真的是太难了!既然选择了考研,那就要坚持下去,考研成功的要素就是:选择+坚持,能够做到这两点,你就一定会成功!接下来分享一些考研的小经验,希望那个可以帮得到你~1. 尽量和自律、积极向上的研友一起学习。按照自己的时间来形成固定的作息规律,不熬夜不赖床。2. 不要做无谓的形式主义,尤其复习专业课时不要采取抄书的方式,很浪费时间且低效。3. 考研后期很累,但一定要坚持。从11月份开始,大家复习都会进入倦怠期,背书背到崩溃,这时候不管再怎么累都不能放弃,坚持!4. 别再看模拟题了!一定要刷真题!英语05年开始有新题型,所以这之后的真题一定要仔细认真的刷。英语,我要吹爆张老师的巨微考研英语全程班,张老师的课程满满都是干货,没有一点废话,每节课几十分钟,可以反复观看,对于英语困难户很有帮助。考研的意义是在于你真正投入的过程。请务必坚持信念,守得云开见月明!祝你们成功!

莫之知载

教育部官方数据告诉你:为什么考研越来越难了!

现在大家普遍感觉考研越来越难,根据大数据显示,每年报考考研的人数都在增加,而招生的人数却没有什么变化,所以竞争自然越来越激烈了。根据教育部数据,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177万,比2015年增加12.1万人,增幅7.3%,2017年在职研究生首次纳入统考后(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分别编制和下达研究生招生计划),导致2017年研究生报名人数大幅增长,达到201万,增幅为13.6%。其中报考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占比明显。而继2017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高涨之后,201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继续高涨,达到238万人,比2017年增加37万人,增幅18.4%。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比去年增加18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考生中,往届生增幅超过应届生 。增长的人数主要有以下三个来源。二战、三战人数持续增加从1995年起,除2008年和2014年受经济形势和就业因素影响,研究生报考人数出现了明显的负增长阶段外,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2017年是考研报考人数的一个突变,首次突破200万。在庞大的报考数据面前,由于高校并没有扩招,僧多肉少,考研的竞争愈发激烈。而每年考研过后,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拿到录取通知书,有些同学分数很高却在复试环节被刷掉,不想就这样放弃读研,所以选择重考。可以肯定的是,2019考研二战的人数也会非常多。要知道,这些二战三战的同学可都是有丰富经验和上一年学习的积累,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资料获取渠道,都比应届考生顺手得多。简而言之,就是二战考生有很大优势。所以,2019考研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应届生参考人数增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人数,达到了820万,达到了一个惊人的高度,再创近十年毕业生人数新高值。而这个数字在2004年,还是280多万,足足翻了近三倍。虽然近几年增长趋势没有以前那么迅猛,但依旧以平均每年23万的速度在增长。就业形势前所未有的严峻,而在未来的时间里,就业压力只会越来越大。毕业人数多,就业压力大,考研人数也随之增加,各方面竞争都会很激烈。但竞争越激烈,越能显示出考研者的能力和水平。面对这样的考试形式,不能打退堂鼓,要迎难而上。而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增加考研成功的几率,我们就要从方方面面考虑,例如:在选择专业上费心思,近年来,考研发生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专硕专业的招生不断扩招,这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考研的竞争,而且由于适用性的特点,专业硕士也成为越来越多公司招揽人才的选择。专业硕士中的管理类硕士的初试科目更是只有两门,考研难度大大降低,并且相比学术硕士,专业硕士的初试在难度上要低于学硕,考生要是想要增加考上研究生的几率,那么专业硕士,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职人员参考人数增加由中国教育在线联合微博教育发起一项关于考研动机的调查显示,改变学校背景出身,提高就业竞争力是考研的主要动机,比例超过70%。随着就业压力增加,考研人数增长,一些还不错的岗位,包括比较好的公务员岗位,都要求研究生学历。这使得很多在职的人选择辞职,在学历上做投资,转向考研。尤其是近两年,一线城市户口限制,学历更是显得非常重要。拿到高学历,可以找一份可以解决户口的工作。辞职考研,已经成为一种现象,而且在不断升温。考研难度不会改变,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能改变,但是,努力程度是可以由自己改变的,在这里,山西中公考研小编想给你们分享一些考研小攻略:坚定目标不动摇,不要畏于难度屡次降低要求提前做好复习计划,列出轻重缓急不同科目交叉复习,避免产生厌倦感做好考研笔记复习时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考研难吗?难!但考研人数还是年年攀升。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不愿意努力的人只能被淘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可以选择走出象牙塔,拥抱社会,也可以选择沉淀下来,用更丰富的知识去武装自己。因为越精彩的世界,越只向有能力拥有它的人开放。所有的拒绝舒适,负重前行,都是帮助你靠近自己理想的生活。最后,考研加油,小姐姐相信,你们都是最棒的!

夫妻哨

一张图看懂考研备考难度划分,你属于哪种?

考研越来越难已经成为广大考生心中的共识,而促使考研难的客观原因,包括: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报名人数越来越多,考题难度越来越高。客观的现实我们没法改变,但因为是大家共同面对,所以是无差别的。但主观的因素,才决定了你的考研路究竟有多难,那是什么主观因素呢?考研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选择院校,而和院校关联最密切的两个因素,就是所在城市和报考专业。那么根据院校、城市和专业,我们就可以得到一张考研难度分布图。其中面积的大小就代表了难度的高低,你的选择直接决定你的起始难度有多大。 考研“贫困线”:本地区,本学校,本专业何谓“贫困线”,就是考研最低线。理论上来讲,这就是最容易,没有之一。首先是专业课资料不用愁,用的就是你本科学的;其次是报考数据不用愁,年年都听学长学姐提;最后是导师资源不用愁,导师什么情况什么特点以及什么水平,稍稍用心调查便可全部知晓。那么什么样的同学适合考研“贫困线”呢?基本上就是满足以下几个条之一:第一,本校就是名校,社会认可度可靠;第二,大学三年成绩偏后,很少学习;第三,本校就在你的老家;第四,不想考研太辛苦,只想获得个学历。那么如果你是这四类之一,那么“本地区,本学校,本专业”这对你来说就是上佳之选。考研“温饱线”:本地区,跨学校,本专业何谓“温饱线”,就是考研次底线。理论上来讲,这就是相对容易的一个选择。原因有三,首先是本地区的学校便于了解真实情况,打个车坐个公交就能真实体验;其次是本地区的学校必定是你原来学校历届考生的热门选择,所以复习资料一定是特别齐全,包你全程无忧;最后是心理的踏实度,毕竟待了四年,那么城市的熟悉感也会让你的考研安全感更高。那么什么样的同学适合考研“温饱线”呢?基本上就是满足以下几个条之一:第一,你报考院校的级别高于你的本校一个层次,所谓的高于一个层次,就比如二本和一本,一本和211,211和985的关系;第二,资料收集能力一般,不喜欢折腾。那么如果你是这两类之一,那么“本地区,跨学校,本专业”这对你来说就是上佳之选。考研“小康线”:跨地区,跨学校,本专业何谓“小康线”,就是考研基准线。理论上来讲,一般达到这个标准的,都能通过考研来实现人生的一个阶跃。“小康线”的难度其实就是现如今考研的基准难度,难点主要在于信息的收集,资料的收集,以及学校的评估。前两个好理解,难度在于获取的途径,以及获取内容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那么学校的评估具体难在哪里呢?给大家举个例子,就好比是你在沙滩上跑马拉松,和在赛道上跑马拉松,你的目标是跑完马拉松,而不是在什么样特定的环境下进行,所以为了达到目标,你通常会选择赛道,因为这里更易于你跑步。那么回到考研学校的评估,你就是想考一个好的985,两个985实力相同,但是因为地域的因素或是其他因素导致分数线差异很大。那么在你没有其他特殊要求的前提下,你选择了性价比低的那个,也就是分数线更高的那个,那么你在考研过程中面对的难度,挑战,和风险都是和性价比更高的那一所有着很大的差距。而决定你能否做好选择,评估出学校的难易程度,给自己一个更简单的氛围,就取决于你对学校的了解,要么你自己研究,要么寻求更专业的帮助。那么什么样的同学适合考研“小康线”呢?就是那些有梦想,不满足于现状,希望通过考研提升自己,洗刷过去,冲击更美好的未来的同学。但是还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你有足够强大的学习能力,自控力,以及决心。因为这个过程有太多考试之外的东西需要你考虑,比如自己寻找资料,自己搜集信息,自己联系导师等等。考研“梦想线”:跨专业有很多同学,其实是对自己本专业是不感兴趣的,但是真正站出来,选择改变,选择抗争的人,还是少数,所以我们叫它考研“梦想线”。考上了,是对人生的一个突破,考不上,也算得上是真正的勇士了。所以对于那些跨专业,甚至是跨地区,跨专业,跨学校的考生,无论是从决心还是从信念上来讲,都是让人敬佩的。那么在这里,想提醒的就是,什么样的考生适合跨专业。基于我的经验,以下四种类型更加适合:第一种,对本专业深恶痛疾,无法接受;第二种,对报考专业有很大的研究,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不是单纯的感兴趣;第三种,家里的关系需要,比如未来工作安排,需要你是满足特定专业毕业的要求的。第四种就是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必须是对应专业才行的。如果你是上述四种之一,我支持你,如果你单纯是不太喜欢本专业,或者感觉学不明白本专业,或者是讨厌数学的,我劝你还是冷静冷静,你讨厌的,你不喜欢的,不是本专业这么简单,你其实是讨厌学习,讨厌深耕某一领域。而即使你跨考到了其他专业,可能最后的结果也不会有太大的改观,你需要改变的是自己,而不单单是环境。“贫困线”上算容易,未来水平也不低;“温饱线”上也还成,总体看来小竞争;“小康线”上真考验,备战不易高风险;“梦想线”上真艰难,突破人生无极限。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欢迎转发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考研干货请关注我!我是董师兄,考研领域专栏作家,考研专业咨询。

爱人

考研难度等级分析,看看你的考研难度定位

现如今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考研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从2018年的238万人,到2019年290万人,再到今年的341万人,预计2021年的考研人数将会超过400万人。随着考研报考人数的增加,竞争压力也势必增大,考上研究生的难度也在上升。面对如此庞大的考研大军,本次小编就来分析一下这考研难度的问题,看看你自己考研处于哪个难度层次的,考研难度越高,自然考上的概率就越低。首先第一层次是最简单的,这类考生的考研目标是本校本专业的研究生,这个应该是最低层次的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相信很少有人会考比自己学校还差的学校的研究生,除非是特殊情况。考本校本专业的研究生本来就有很大优势,不仅在备考的时候不愁备考资料和报考的数据信息问题,而且面试的时候都是自己认识或者熟知的老师,这些老师们一般也更青睐本校的学生,所以只要利用好着身边的资源,以及自己好好复习备考,考研上岸妥妥的。第二层次的考生一般是跨学校考本专业的研究生的,不过这个层次中也有特别难的,主要看你的目标院校的高度,如果你这学校跨的有点高而且这个学校又报考很热门,那你考研的难度就很大了。在这个层次考生,只要你跨学校的幅度不是太大,而且你在备考的过程中时认真准备了的,一般上岸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第三层次的考生就是跨专业的了,跨专业考研一般情况下都比考本专业的难度大很多,不仅在初试的时候要花更多的时间准备,在复试的时候老师们也一般都更青睐本专业的同学。对于这部分跨专业考研的考生里面,最简单的应该是本校跨专业的了,然后再是那些跨考与本专业联系很大的专业,这情况下备考起来难度不是很大。当然了,这个层次里面的考生也有考研难度非常大的,那就是你跨考的专业和你本专业差别很大,而且你的目标院校的专业又是考研热门专业,那你能考上这个专业的研究生真的算是个奇迹了。在广大的考研大军中大致可以分为以上几个层次,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例如参加了国家的某某招生计划等,姑且不考虑。以上分析的考生大部分为在校生或者脱产备考的考生,除此之外,还有一类考生——在职考研的考生,这类考生一般都是边上班边考研,无论在哪个层次都比那些在校生或者脱产考生的考研难度要大很多,考上研究生的概率也会低很多。无论如何,在做考研目标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一个正确的选择,就相当于成功了一半。如果你已经明确了自己的考研定位,而且坚定地选择了自己要走的路,那么请你一定要尽全力地走下去,坚持到底。

如几

考研难度等级表,你能达到第几级?

很多同学觉得考研很难,是因为高考是与全省同学争,而且录取的人数相对较多,考上心仪大学的可能性较大。而考研是和全国的同学竞争,虽不是人人都要考研,但研究生的录取名额很少。况且,随着这几年考研人数的逐年大幅递增(20考研人数达到341万,今年更是盛传将突破400万,甚至是422万),淘汰率飙升,竞争越来越残酷起来。很多人开始忌惮考研的难度,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的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去年像广东省、辽宁省弃考率都在10%以上。那么,考研上岸,难道真的就遥不可及吗?难度真的是突破天际吗?其实也不一定。网上有人把考研难度根据择校城市、考试专业和是否跨考等指标划分成不同等级,可以看下你在哪一档~01难度等级划分等级一:本地区、本院校、本专业本地区、本学校和本专业作为自己的考研目标。从理论上讲,这是最容易考研成功的一种模式。专业课复习资料不用愁;报录数据不用愁;人脉关系不用愁,有些导师还是本科专业课老师;研究生学长学姐不愁找不到,走两步到实验室、教室活捉几只。所以,属于等级一的同学,这么多资源一定要好好利用,考研轻松很多哦。等级二:本地区、本专业、跨学校等级二和等级一的区别就是:跨学校。基本可以继承等级一的优点,比如说找熟人、专业基础等。不过,在院校、学科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它的难度比等级一稍大,毕竟对其它高校老师的喜欢或研究方向,还相对陌生。等级三:本专业、跨地区、跨学校等级三除了在专业上有所坚持外,在其它方面都面临着较大挑战,唯一的优势就是本专业了,专业课学习会比跨专业的相对容易。难就难在跨地区、跨院校,报考一个自己之前完全没有详细了解过的院校,各种信息都需要一点一点搜集,那意味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等级四:本地区、本学校、跨专业和等级一相比,等级四最大的特点是跨专业,跨专业考研的难度可想而知,从头复习一门专业课比重新开始搜集信息难度大多了。而且还要面临着复试中老师会“多多关注”跨考生这道门槛,所以考研童鞋们理应要提早做准备,在心理和时间精力上做好足够的预期!等级五:跨地区、跨专业、跨学校三跨最难,不接受反驳的那种难,三跨考生最大的优势就是勇气!从学校到专业可以说是一个重新熟悉的过程,三跨除了要面对搜集院校报录数据信息、搜集专业资料、找资源的问题,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多童鞋在跨考开始后,才发现要考的专业跟之前了解的完全不一样!但是如果你已经坚定选择了这条路,就请务必努力的走下去,无论如何也要坚持到底!02考研真的很难吗?以上热议广传的难度等级划分,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只能说还是有些太笼统了。考研难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能简单地以偏概全。如果非要给难度列个公式的话,皮皮研觉得,还不如把它归结为——报考难度+备考难度这两方面(当然还有一些外部的影响因素)。报考难度大致可以看这些数据:招生人数 、报考人数、复试分数线、专业课难度、推免人数、复试比例……备考难度大致可以看这些数据:跨考力度 、自身基础 、偏科程度、备考时间、备考地点、备考心态……另外,关于考研的难度,有的人把它夸大了,吓走了许多本来完全可以考上研究生的童鞋。也有的人过分低估了,过于轻敌,导致原本能考上却考得一塌糊涂。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讲,考研的难度其实并不算高,因为考研的国家分数线,要满足那么多不同档次的学校的招生情况,分数不可能定得太高,题目的难度也是适度而且相对稳定的,这是可以做到心中有数的。考研复习的许多工作量,也并不是完全为了达到某个分数线而做的努力,而是想尽办法减少自己落榜的风险。即使你学的很多东西未必会考到,可是它们仍然是有意义的,因为那些都可以减少你考不上研究生的风险。但是许多人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没有从尽量减少出现意外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安排复习,特别是专业课的复习,最终导致失败,给之后要考研的童鞋们造成考研很难的印象。如果过分地认为考研很容易,那这种想法更是极其错误的。考研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工作量,如果没有完成一系列必须的工作,试图靠侥幸考上研究生,机会是很小的。因此,只有在你花了足够多的时间、足够多的精力的情况下,我们才可以说,考研其实并不难。况且,如今都已经到这个时候了,难不难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自己目前的复习情况和心态。一定要坚定地朝着目标进发,相信自己是可以的!今日内容2015(英语一)- TEXT 3真题词汇【01】journal日报;期刊,杂志;日记【02】statistical 统计的;统计学的【03】irreprocibility 不可复制性【04】editorial (报刊的)社论【05】scrutiny细看;仔细地观察【06】panel (由选定人员组成的)专门小组【07】statistician统计学家,统计员【08】manuscript 手稿;原告;底稿【09】impel推动、推进或敦促某人做某事【10】motivate 使有动机,诱导;刺激【11】drive 驱动力;紧迫;压力【12】primarily 首先;主要地;根本上【13】advisory劝告的,忠告的;提供咨询的【14】foresight先见;预见;深谋远虑【15】model模仿;以……为模板【16】approach(处理问题的)方法、态度【17】methodology方法学;方法论【18】overe过期未完成的,迟到的;未兑现的;早应完成的;期待已久的【19】biomedical(有关)生物医学的【20】alarmingly让人担忧地,令人惊恐地【21】literate 精通、熟练、通晓的【22】verify 核实【23】merit价值,优点真题短语【01】add…to…把……加入……【02】peer-review process同行评审程序【03】contribute to 导致,造成【04】have confidence in对……有信心【05】work with 与……合作【06】appoint…to… 使担任职位、职责【07】flag up做出编辑,用标记表明【08】concerns broadly with 广泛关注【09】overall drive全面的努力【10】expect…to… 期望某人做某事【11】long overe 姗姗来迟,某事早该发生【12】for the majority of 对绝大多数……而言【13】pay strong attention to 格外重视【14】be expected to do sth 理应做某事【15】take a tough line采取强硬、严厉措施【16】rely on sb to do sth依赖某人做某事【17】in the first place 首先

孔子

考研为什么难度这么大

首先,考研具有一定的难度是正确的,因为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创新型人才,而要想成为创新型人才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学习能力,所以考研具有一定的难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当然,造成当前考研难度较大的原因,还与当前研究生教育资源比较有限有直接的关系,由于研究生阶段的人才培养对于教育资源的要求比较高,涉及到导师资源、课题资源、行业资源、实验资源等等,而且在导师数量和课题级别等方面往往有较为严格的硬性规定,这导致很多普通本科院校根本没有资格培养研究生,这是研究生招生数量相对较少的重要原因。除了以上两个重要的因素之外,导致考研难的因素还包括三方面,其一是考研需要复习的知识量比较大;其二是考研科目的难度比较高;其三是考研考察的范围比较广(实践能力)。研究生考试的知识量还是非常大的,以计算机专业为例,不少高校往往会考察6门以上的专业课,一部分高校在考研复试的时候会随机考察一门专业课,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考生的复习量。所以,不少准备考研的考生往往都需要一年以上的复习时间,而且每天的有效复习时间还需要得到保障。研究生考研对于能力的考察也是多方面的,不仅要考察考试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考察考生的实践能力,比如计算机专业往往还会安排上机操作的考察,这对于考生来说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香澄

考研350分的难度,相当于高考的什么水平?

考研350分的难度,相当于高考的什么水平?还记得那些大学生都能分配工作的日子么?那个时候大学生很少,研究生就更少了。而现在,求职市场里面几乎已经成了研究生和博士生的专场,除了某些特定的专业,本科生很难找到一份像以前一样的工作了。那么你有没有考研或者有没有打算考研呢?如果你有考研的打算的话,不知道会不会了解一下考研的成绩,在考研过程中,你们知道350相当于高考的什么水平么?从综合数据来看,考研的350分其实跟高考中中上层成绩比较接近,大概属于一些比较好的一本学校的水平。但是如果你真的打算考研的话,还是不能单纯看分数的,考研和高考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已知排名的状况下选择学校,这样的话,就很容易判断自己的成绩阶层,进而选择一些跟自己的考试水平比较相近的学校,而且高考选择学校可以多重选择,但是考研,是在不知道自己排名的前提下选择好相应的学校,然后在一群竞争者中去争得这个名额。所以分数在考研时就显得尤其苍白,我们只能根据大数据做一些概率的判断和推测,但是没有办法把它当做唯一的标准。考研时还有另外一个不得不说的因素决定了350分的不确定性。考研时的考试其实考核方几乎全权变成了学校,在不同的学校中,不同考试科目的要求和题目的难度都不一样,有的985可能初试一提档就要370分。而且不同学校题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复旦有的专业分数线才310左右,但是不能说这个专业没水平。还有的水平低一点的普通一本院校,最后分数线也就国家线的样子,但是370在有的学校中就已经是第一名的成绩了,但是这个成绩在有的学校就是十几名。总的来说,不同水平学校的不同专业考研分数差距很大。所以如果更往细了说,其实考研的分数和高考是没有可比性的,考研350分不能清晰的说明什么问题,也不能说明这个学生比考320分的学生优秀,因为考的学校不同,专业课不同,就会有难易的差距,有些好学校专业课可能变化偏大,而有些一般学校变化不大可以达到140以上满分150。所以具体怎么衡量与高考的关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很多学校在复试环节会把专业课去掉重新排名。最关键还是取决于报考的学校,但是大概上350的分数还是可以的。那么大家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