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19所院校MBA考研报录比统计,看完就知道复试难不难了黑娥

19所院校MBA考研报录比统计,看完就知道复试难不难了

今天整理资料,发现了很多学校的报录比数据,往常都有很多同学追在我屁股后面问:有xx学校的报录数据吗?今天有数据可以给大家唠唠这些问题了!当然,由于有些院校的研究生官网没有找到相关文件,所以只统计到了19所院校的报录数据,如果还想知道其他院校的数据,可以自行前往院校的研究生招生网站寻找相关信息哈!以上报考人数为参加全国联考的人数,各个学校的报录比一般会按照教育部规定控制在1:1.2-1:1.8之间,有些同学可能参考这个报录比就直接决定目标院校的报考难度,预估自己的通过概率了。其实,报录比仅仅能帮助你粗看这个学校的录取数据,但对于大部分院校来说,对于没有参加提前面试,或者提前面试没通过的正常批同学来说,其录取难度还应该再看一个数据——往年提前面试及正常批招生比例。在目标院校的官网上你可以统计到往年拟录取名单,名单中一般分为提前批拟录取及正常批拟录取,你动手翻一翻、统计统计,就能知道目标院校的提前面试/正常批招生比例。大部分院校提前批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招生名额,如对外经贸2018年非全日制录取名单中,正常批录取人数仅占15%,仅仅录取26人;再如,人大2018年非全日制项目,也是如此,正常批名额仅占11.24%;再再如,中大岭南的,正常批仅剩20个名额,仅占4.7%招生名额。如果你报考的院校正好也是这种比例,你恰好又是正常批考生,那一定要研究好这个学校的复试考核标准和录取规则。对于正常批考生来说,一定要记住,对于MBA来说,正常批过线≠被录取!高分被淘汰或者压线被录取都是常有的事情,像2018年贸大的拟录取名单中就有这样的现象,可以看出来,有165分刚过线但未录取的,也有200多高分未录取的,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复试结果并不与笔试成绩成正比。2018年对外经贸名单部分截图这是因为MBA的录取规则更看重复试,比如中央财经大学的录取规则:总成绩=初试成绩×30%+复试成绩×70%;复试中,英语成绩占10%,综合素质面试成绩占90%,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按照总成绩的排名择优录取。所以,在准备复试时,一定要提前看看往年招生简章中对录取规则的定义,如果你也遇到像中财这样的情况,那就一定要充分准备,切勿掉以轻心。

MBA报录比上涨到5.1:1,正在从3个方面影响着你!

随着单证在职研究生的取消、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通知的发布,MBA的报考人数是蹭蹭蹭地上涨。今年的MBA报考热度依旧持续走高,很多学校都爆了。据统计,2019MBA全国报考204160人,最终录取约40000人,报录比5.1:1。自从去年的翟天临风波之后,教育部及各大高校对研究生的教育也是抓的更严更紧,不时就会爆出某某大学清退研究生的新闻,其实这也算是一个好现象。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同时学生个人也能得到真正的提升,混文凭的现象得到了明显遏制。2020MBA考研工作仍在继续,以上仅为预测此前,小编也统计过各校MBA2020招生人数,总计在4万人左右。【查看各校MBA招生人数】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报考MBA,行业形势也是逐渐在发生改变:题目难度越来越大调节录取率,除了划分数线外,通过题目难度也是一种调节手段。近三年报考人数增加,录取人数不增加,除了国家线提高外,题目难度增加也是必然的。裸考能考过的概率几乎为零。随随便便翻翻书就考过的概率越来越低。数学、逻辑加写作哪一科都得要打好基础,英语还要保证不拖后腿。复习周期越来越长难度增加,必然会导致学员的复习周期要增加。毕竟现在全日制研究生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法律效力完全相同,那么考试门槛与教学要求也完全相同的。报考人数增加,但招生人数增幅有限,那没考上的概率就会增加。风险增加,自然就要延长复习周期,来提高自己的通过率。在职人员考MBA,一般要求稳,争取一次考过,毕竟时间成本太高了。求稳的方案,就是认认真真复习,尽量早复习。MBA学费越来越贵报考人数增加,录取率下降,指标不够用,竞争变得激烈,学校自然成为卖方市场,大幅的涨学费也就成为必然了。有考MBA想法的在职人士一定要趁早考,不要拖。因为不光是学费越来越贵,随着年龄增长,复习也会越来越吃力的。新年临近,有一份节日大礼包要送给各位考研学子。既然过节,送就要送出诚意,最高五折优惠,立减10000+元的年货大礼包,请收下

亮眼睛

为什么MBA学费越涨、录取率越低,报考人数却越多?

MBA学费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学费还在上涨,导致很多人怀疑MBA到底值不值得花这么多钱去读,今天小雅就跟大家谈谈关于MBA的这些事儿。·先看看北京和上海地区部分商学院MBA项目的学费涨幅北京地区: 人大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非全日制普通班MBA由25.8万,调整为30.8万,涨幅5万;科技金融MBA由30.8万,调整为36.8万,涨幅6万。;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非全日制MBA由30.8万,调整为36.8万;清华五道口:清华五道口康奈尔双学位金融MBA项目涨幅约8万;北大光华非全日制MBA项目本计划上涨至39.8万,但因为政策原因,暂时没有上涨;上海地区:上海交大安泰:非全日制MBA项目从32.8上涨至40.8万,涨幅8万;复旦管理学院:非全日制MBA项目从33.98上涨至41.98,涨幅8万;其他院校的MBA项目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再看一下MBA包括人数今年全国考研人数达341万,比去年增加51万,其中报考MBA的超过20万。根据近十年考录比统计,MBA报考人数从2010年的78387增加到2018年的170096,再到今年的近20万;MBA考试录取率从2010年的53.89%下降到2018年的32.43%,从趋势来看,2019年的录取率应该在30%左右。我们可以看出MBA报考的人数在不断增多、录取率在逐年走低,MBA的学费还在不断上涨,出现这种火爆的具体原因我们可以从下面三个角度来分析。 ·MBA品牌效应我国MBA教育有一定的市场化成分,所以整个MBA品牌的提升也是涨价的原因。名校的品牌竞争力代表着占据着最多、最好的资源,无论对内设施还是对外合作,学生在学习氛围上和今后职业发展上,院校的资源都是他们人生中收获的最大价值。同时中国MBA院校还是靠体制内的国家拨款和学费运营,随着MBA教育质量的提高,物价走高和办学培养的成本也在逐步增加,即项目的课程改革、实践活动、海外游学、教学设备需不断更新、师资团队都在不断地扩大完善。因此学费会不断的上升。·投资回报高MBA院校的师资、课程体系、人脉圈等是MBA考生在进行选择院校的标准。MBA考生综合评价一所院校主要是看投资回报比,即以投资来换得高回报才是最终目的,每个MBA考生在选择院校时都会注重性价比、优质率。在中国,很多企业会优先考虑培养MBA进入企业的管理层,因为MBA掌握了更多的企业管理的知识及能力。并且中国历来是一个讲究人情社会的国度,往往校友资源是你谈业务谈合作润滑剂。即使学费上涨,但报考人数依然在增加,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毕竟市场决定价格。说明更多的人愿意投资自己,让自己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从这个角度看,攻读MBA正是这样一个可以作为跳板的平台,因此学费并不会成为阻碍想要提升自己的因素。·市场环境MBA本质上属于一种产品,学费的制定是按照市场定价的,而不是根据教育部的政策定价,其学费上涨很大的原因是供求关系,通过提高学费来适当抑制需求,能够有效解决MBA教育供求不平衡的问题。但是即使学费上涨还是有很多MBA考生愿意支付这样的费用去攻读MBA。原因很简单,MBA作为一种产品,无论是产品本身还是品牌,其价值都是超脱于本身的,这也就导致即使是天价学费,名额也一票难求。反而,一些便宜却普通的院校,则需调剂才能招满。本质上看,学费的提升对于真正认识到MBA价值的考生来说,不是最大的阻碍。相反,透过现象看本质,学费上涨,报名人数增多,才体现出MBA不宜让人发觉的价值。

暗之中

考研人数持续增加,录取率不增反减,国际MBA异军突起

下图是教育部发布的数据,今年的考研人数竟然达到了290万人,比去年,增加了整整52万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每年的考研人数在持续增加,在职研究生在2016改革之后,2017的考研人数就开始突破了200万,而且有很多的一部分是来自非全日研究生的报考。2018年以在职研究生形式报考的人数高达十万人,2019年达到16万人。虽然报考人数都在持续增加,但是从全国录取的情况来看,一直是下降趋势的,15年的33%到2018年的27%,19年预计是25%。其实每年研究生的人数是不断增加的。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每年的应届生本科生,感觉到竞争压力的到来,很多就会报考研究生,考研的压力不限于来自应届生,往届考生,还有一部分来自非全日制硕士的竞争。因为在职考研成为了很多考研人的第二选择,一边工作,一边继续考研。教育的不断改革,其实想成为硕士途径,不在于只有全国联考这个途径还有国际MBA,现在更多的在职人员,论考试能力比不过在校学生,自己工作生活压力又大,所以更多的在职人员选择了国际MBA。根据数据显示,国内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第一的是工商管理。现在考研的还有一部分人,在学历不是很高的年纪就出来闯荡了,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只是他们可能面临公司上市,工作升职加薪,出国移民等等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硕士证书,可是他们经验都非常的丰富,笔试能力就不行了。在这么激烈的考验中,想脱颖而出真的太难太难了,那这部分人群怎么获得硕士证书那?小编在这里给大家说一下另外的一个途径,国际MBA,是国内教育机构和国外高等院校合作的一种称为硕士的途径,教育部是认可的,院校一定要选择好,比如苏州新与成亚洲城市大学就是正规院校,涉外监管网都是可以查询的,大家一定要注意这点,还有国际MBA不需要参加联考,推荐入学,每月一次周末上课,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种学习方式更合适职场的精英人士。不但能学到更好的管理知识还能认识到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群,拓展自己的人脉等等。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选择也很重要,如果是你 会选择哪种途径那?

三代殊继

MBA复试淘汰率是多少?考200+还会被刷吗?

成绩刚出来一小波后,海绵君就陆续收到了不少同学的询问:分数擦边过线,被淘汰率高吗?考了200+,复试还会被刷吗?……不管成绩高低,大家好像对自己的分数都不怎么放心,总担心自己复试会被刷。其实复试淘汰率不光和初试成绩有关,还和院校的复试机制、知名度等等挂钩。接下来海绵君就具体分析分析——不同类型的院校,复试淘汰率究竟如何。第1类:复试分数线高于国家线的院校这类院校先通过很高的复试分数线,把大部分考生挡在笔试这一关,然后复试中总体淘汰率控制在1/3以内。例如四川大学,2019年复试线195,比国家线高出了25分。这类院校划复试线的依据是录取人数的1.2-1.5倍,即复试和录取比例约为1.2-1.5:1,有一定难度,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第2类:复试分数线等于国家线且没有提面的院校这一类又要分成两种情况:1、想让更多考生来复试,所以降低复试线门槛。无提前面试的名校多选择这一类方式,笔试仅仅为通过性考试,真正的选拔在复试环节,这样选择面更广,但刷人也更多。典型代表是南京大学,复试淘汰率近半,这一类考生对于复试的准备需要格外重视。2、报考的学生本来就不多,只能划到国家线做复试线。多数普通双非院校为这一类,淘汰率极低,基本不用担心。第3类:有提面的名校,淘汰率视提面优秀同学的笔试通过率而定。有提面的名校,自然都希望在提面环节就把人招满。复试同学的机会,仅仅在于“捡漏”。典型代表就是人大、上交。例如某名校招生名额300人,考虑到考生笔试通过率,以及最终报考意向等因素,最终提面给出了400个“国家线录取”资格。理想状态下,400人有300+报考,最终过线300人左右,这样正好把名额占满,复试考生就没有任何机会了。而实际上,笔试通过率有高有低,往往还是可以空出一些名额给复试考生进行排序竞争。所以,这类院校提面优秀的同学笔试通过率越高,复试名额越少,淘汰率越高。复试考生必须笔试分数不能低,同时也要在复试中有极好的发挥,才会有翻盘逆袭的机会。录取总成绩算法最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大多院校录取学员的总成绩算法,你会明白,初试成绩只是一块敲门砖,任何人在初试中的优势或劣势,也完全可能在复试中被扳回来。部分院校的录取总成绩仍是初试成绩+复试成绩,但现在更多的院校采取了这样的算法:初试成绩×权重+复试成绩×权重。大部分院校初试和复试的权重为各占50%或初试60%复试40%,当然初试占70%复试30%的也有。(部分大学的总成绩算法明细)看完以上分析,我们知道,除了提面优秀且过国家线比较稳之外,大部分院校都非常看重复试成绩,且注定会有淘汰。复试被淘汰,意味着万里长征输在最后一步,个中滋味希望大家都不用体会。那么如何让自己不成为那15%-50%被淘汰的人?请全力准备复试。因为实际上初试大家差距并不大,但复试是主观评判,加上工作教育背景上的差距,相差三五十分复试成绩很常见,所以短短两三个月的复试准备完全可能决定这次考研的成败。海绵君建议大家不管初试成绩如何,心态重新归零,背水一战准备复试。为了彻底解决大家复试备考没头绪、效率低等问题,我们准备了【复试备考干货汇总】包含:【最直接的面试技巧+政治通关(时政+热点)+复试英语听力口语提升+MPAcc/MPA专业课】课程及政治背诵资料,私信海绵回复“复试”即可领取全部内容!

青春期

各院校「2019MBA报录比」,你有信心被录取吗?

同学在择校或者选专业的时候,经常问“考某院校MBA难不难?”这是一个很宽泛的问题,报考难度需要从多方面来综合判断,例如提前面试的报录比、历年复试分数线、笔试报录比等等。2020年研究生网报即将结束,今年的网报人数毫无疑问的会超过去年的290万人,甚至有机构大胆预测将达到350万人左右。尽管报名人数连年增长,但录取比从2009年开始一直是呈下降趋势的,最低时降至2.8:1。这一现象印证了研究生考试难度逐年增加的说法。相较于大环境而言,蜻蜓队长知道大家更在意的是各院校的报录比(录取人数/网报人数)。以下20所院校MBA项目报录比数据均整理自院校官网。1. 上交大安泰-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网报人数:2142人;录取人数:840人报录比:39.2%2. 上交大高金-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网报人数:768人;录取人数:450人报录比:58.6%3. 同济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网报人数:1845人;录取人数:30人(全日制)778人(非全日制)报录比:43.8%4. 上海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报考人数:1774人;录取人:1591人报录比:89.6%5. 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网报人数:1866人;录取人数:629人报录比:33.7%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所有研究生)准考人数:15030人录取人数:3696人(全日制),1855人(非全日制)报录比:37%7. 北京师范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网报人数:1774人;实考人数:1591人;录取人数:675人报录比:38%8. 南开大学-全日制MBA网报人数:127人;录取人数:40人报录比:31.5%9.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MBA网报人数:1094人;录取人数:345人报录比:31.5%10.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EMBA网报人数:146人;录取人数:43人报录比:29.4%11.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MBA网报人数:884人;录取人数:336人报录比:38%12.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EMBA网报人数:132人;录取人数:43人报录比:32.6%13. 厦门大学-MBA网报人数:2092人;录取人数:486人报录比:23.2%14. 厦门大学-EMBA网报人数:284人;录取人数:93人报录比:32.7%15. 浙江大学-全日制MBA网报人数:207人;录取人数:54人报录比:26%16. 南京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网报人数:1632人(非全日制);录取人数:421人(非全日制)报录比:25.8%17. 东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网报人数:975人;录取人数:359人报录比:36.8%18. 武汉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2018报考人数:1386人2018录取人:490人2018报录比:35.3%19. 大连理工-工商管理(专业学位)报考人数:全日制119人,非全日制1520人录取人:全日制40人,非全日制582人报录比:37.9%20. 西南财经-工商管理(专业学位)报考人数:1093人;录取人:230人报录比:21%对其它院校MBA录取情况感觉的话,可以到大学的研究生院招生网上查找。当然,也不是所有学校都这么详细的公布了自己的招生录取数据。这些数据仅仅是一个参考依据,究竟能不能考上,还是得靠自身努力。

多食

MBA录取率持续走低,2019年考生该怎么办?

2019年管理类联考初试时间已定与2018年12月23-25日。想要参加2019年MBA考试的学员需要全力以赴的进行备考,但我国各大MBA院校为了提升各个管理学的文化素质,提高分数线,导致我国录取率持续走低,这样一来,2019年考生该怎样进行备考呢?报考MBA的人数越来越多,可是录取率如何大家知道吗?从数据来看,2016年全国MBA报考人数107176,实际参加考试的有76825人,最终录取人数为29035人,录取率只有27%,意味着近七成考生沦为炮灰。相信不少觉得MBA花钱就能读的人看见这份数据会大跌眼镜,想读个MBA竟然这么难?没错,MBA也不是随随便便花钱就能读的,我们需要报名全国联考,然后参加考试,如果分数够的话,才能够参加学校组织的复试,复试过了,才能被录取。其中最难的地方在全国联考,然后是MBA复试。其实要加油菌来说,全国联考难度没有那么高,可为何很多人在“不难”的全国联考中名落孙山呢?MBA联考科目为综合(包括数学、写作、逻辑)和英语二,说到底还是在考我们的语文、数学、英语,都是从小开始接触的,有一些基础。不过考生均已离开学校多年,数学、英语基础知识早已忘得差不多了,已经不适应这种类型的考试。而且一般来说大家都有工作,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复习备考,各种家庭琐事也会在你的备考过程中干扰你,忙起来可能完全没空看书。学习时间本来就不灵活,加上学习缺乏指导、复习没有规划,很容易引发大家的焦虑情绪,失去学习的信心。比如有人等到最后才开始复习本来应该早早准备的数学、英语,然后发现时间太短完全攻不下来,导致最后完全失掉信心,选择弃考。加油菌不是危言耸听,不信你看上面的数据。十万人报名,最终考试的只有七万人,还有近三分之一的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遗憾地选择了放弃,有人可能是准备来年再战,然而来年可能依然如此。考MBA不是有人说的那样简单,裸考就能过,但也没你想象的难。如果你已经报名决定要考,不管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复习的,请利用好接下来的每一分每一秒,一定不要放弃。弃考总是最不明智的,走上考场的时候你已经至少赢了三万人。如果你想考但是没有信心能过,请你对自己的情况迅速的做一个评估,你的基础如何,你想考的学校难度如何,你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的复习能让你考上目标学校吗?如果可以,尽快行动起来吧;如果存在一定的难度,你可以选择参加MBA辅导班,也可以选择参加明年的考试。如果你觉得今年时间不够,想参加明年的考试,请你开始规划起来,如果你觉得备战2018为时尚早,想等明年再说,很可能明年的你又是一拖再拖,重蹈覆辙。MBA考研路漫漫,我国许多考研学子都梦寐以求进入高校学习,小编在这里祝愿各位考生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并进入心仪院校学习!本文整理自网络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近期热文:早点知道这些评分标准,你的提前面试能不过吗?查理·芒格:最顶尖的高手,都擅长“倒着思考”图解北京交通大学MBA招生数据,2019MBA热招中!

新祥旭考研一对一:MBA通过率不足三成,为何还有那么多人考?

全国MBA联考通过率已不足三成,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在公司事务繁忙的情况下,抽时间备考,新祥旭考研一对一归纳了以下几点原因:一是带着问题以求知的心态去读MBA的人。这些人从未系统学过管理学知识,他们大都是凭借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获得了企业管理岗位的职位,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这些企业管理人员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遇到了许多凭经验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感到有必要去学习,去充电,以便更好地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二是很多人在工作很多年后发现,新进公司的员工都是硕士,感觉压力很大,学历有时候是升职加薪的重要评判标准,公司会通过学历年纪来评判你这个人的后期潜力。这群人期望通过MBA提高自己的学历,不至于被年轻人赶超。三是一些学历不太高,工作待遇不理想的人,当他们从各种媒体上看到MBA的有关资料时,认为MBA是一个通向黄金殿堂的黄金大道,于是他们也义无反顾地选择了MBA。这群人期望以MBA作为一个跳板,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四是看中了MBA的人际关系,要知道报考MBA的人都已经是工作了的老油条,他们并不需要再学习什么,他们既有了现代的管理知识,又有了管理的实践经验,他们认为学MBA最重要的是在名校结识一批未来的管理精英,结一张硕大的关系网,作为自己未来的资源库,使得自己能在商场上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不管你考MBA的目的是什么,你首先要在通过率如此低的联考中成功上岸,有了新祥旭你就不用担心通过率低了,新祥旭专注考研辅导15年,我们一对一的辅导找的就是你要考的学校专业的学长学姐辅导,针对性最强,而每年名校的最优考生,我们都会签约收入囊中,我们的师资是我们教学质量的最佳保障,也会是你未来考研上岸的最佳保障!

执行者

MBA录取率不足25%,你将如何如何突出重围?

MBA已经成为很多在职人员自我提升的一种重要手段。而读完MBA的人都切实感受到这段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提升,不管是本行还是转行,在公司晋升还是创业,MBA都能带来方方面面的提升。MBA能成为众多考研者首选的重要原因:1. MBA报考人群比较广泛,无论是对于本科生还是专科生都可以报考;2. 无论是对于希望向管理方向发展的职场新人,还是对于计划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管理者,MBA既是转换角色的重要路径,也是扩展人脉的不二之选;3. 企业对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使得该专业持续高烧;4. MBA毕业生的起薪比非MBA毕业生高出很多,逐年上升的薪资浮动更诱人。目前MBA报考人数居高不下,竞争相当激烈,经预测2020年MBA报考的人还会继续增多。不论从个人的职业发展、人生规划,还是经济收入上来讲,尽早拿下MBA都是明智之选。MBA录取率不足25%根据近几年的MBA报考人数、实考人数、录取人数以及录取率的分析,结合上面的表格数据对比来看,我们可以分析得出下面两个结论:一、报考人数逐年增长,但有30%左右的人弃考,主要是大部分同学工作多年已经不太适应这种类型的考试,加上工作忙碌没有足够的时间复习备考,很多同学都没能坚持走进考场就放弃了。二、MBA实际录取率(实考人数/录取人数)总体呈递减趋势,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不及25%。部分MBA同学,在提面结束后结果不满意就果断放弃了;而其余的考研大军,在11月份就会集中砍掉一大批;还有一批同学觉得报名费不能白交,要到考场看一眼试卷,总之,弃考十分常见。根据近几年的录取趋势来看,今年MBA录取率预计约为20%。这预示大多数同学即使走进了考场,最终还是会被低录取率扼住喉咙,但激烈的竞争也正是说明了MBA的价值越来越得到认可。MBA考试是场心理战其实考MBA就是一场心理战,能坚持到走进考场的一天你就已经战胜了30%的人。你是否发现:在复习的时候,就算每天起早贪黑,抓紧时间学习,可是打开的书本几分钟没翻上一页,却时不时拿起手机玩一会或是又在开小差。看着一样都是埋头在书海里,可实际算起来真正有效学习时间很少。刚开始复习前,觉得很多内容没看完,就快速大致浏览一遍为了留个印象,其实一做题根本想不起来任何知识点。拿着复习资料念经一样反复读、反复背,看起来是滚瓜烂熟了,但是一到做题的时候却迟迟下不了笔。MBA考试复习的时间有限并且知识量大,日常的工作已经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到复习的时候想必大家都已经很疲劳了,上面说到的两种情况更加凸显出来。随着2016年国家把在职研究生纳入统考,MBA的考试难度也在进一步加大,此时想要成功的从千军万马之中突围而出并非易事,你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也就意味着需要更长的准备时间与精力。 MBA考试是一场心理战,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取得胜利。MBA相较于传统教育,更类似高投入,高回报的股票。要不要读MBA可以看成是追求人生体验,或者希望财务自由的起点。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固有思维最有力的武器,而当一个人的思维达到一定高度时,这种思维可以轻松转化为财富。

见栎社树

2021考研或突破400万,报考MBA会竞争更激烈吗?

对于2021年入学的考研学生来说,会有很多疑问困扰大家:2021考研的报名人数还会增长吗?考试难易程度如何?……首先回答这些问题之前,请大家先参考一下历年的数据与走势图:2015~2020报名人数汇总【近几年考研人数增幅很快,录取率却在25%--35%左右】从近几年公布的数据来看,近几年来报考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2019年考研人数为290万,2020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了史无前例的341万人,比2019年考研人数增加了51万人,预计2021考研人数将达到400万人左右。考研人数的增加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受积分落户等各种综合因素影响,职场人数报名会大幅增加。一些院校考研人数破万,对于考生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考研院校是尤为重要的。【MBA考生逐年递增,国家线却上升至175分】近几年MBA考研人数每年增幅很快,录取率却在25%--35%左右,考生年龄趋于年轻化,以85后+90后为主,大家还是要认真准备方可成功考上。2020年MBA、MPA、MEM管理类联考国家A线不降反升,总分足足涨了5分,英语小分和综合能力小分也略涨。(2020管理类联考国家A线:总分175分,英语44分,综合88分)。【8月22日,上海名校MBA教育展,邀您参加】您还在寻找上海各类MBA、EMBA名校招生信息吗?如何一次性全面了解上海各大MBA院校提前批面试?拿MBA提前优秀,可以低分进名校吗?MBA联考倒计时100多天了,笔试、面试都要抓,您准备的如何了?想要和院校招生老师近距离沟通,欢迎参加8月22日华是学院主办、上海MBA名校协办的“2021上海名校MBA、EMBA教育展”,展会现场上海各大名校MBA中心招生负责人将权威解读2021新招生政策,为考生们备考、择校指点迷津。华是学院举办教育展活动旨在帮助考生更好进行职业规划,搭建考生与高校沟通的桥梁。使考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扬长避短、认真准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功备考联考,一举考上名校。【展会聚焦】1、交大、财大、同济、复旦、华东理工、上外、华师大等上海MBA高校提前面试发布会2、2020年MBA联考国家东部线上涨至175分,考生如何充分备考,一次性通过联考?3、MBA考生85后与90后成主流,联考竞争加剧,如何应对?4、EMBA也必须参加MBA全国联考,入学门槛提高,分数线如何?欢迎参加华是学院“2021上海名校MBA、EMBA教育展”,您的一切问题将会得到圆满解决!【教育展时间&地址】时间:2020年8月22日(周六) 下午13:00 - 16:30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广西北路158号黄浦图书馆16楼报告厅交通路线:地铁1、2、8号线人民广场站15号出口【教育展流程】1、免费赠送MBA备考大礼包:含2020MBA联考真题,MBA联考核心词汇等2、免费备考咨询:与各大名校MBA招生主任零距离交流,免费咨询3、职业规划建议:华是学院职业规划导师为同学免费提供咨询、职业规划建议详情可登录华是学院网站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