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江西南昌大学知名度不高,考研热度却遥遥领先,这是如何做到的?张钟

江西南昌大学知名度不高,考研热度却遥遥领先,这是如何做到的?

南昌大学作为江西唯一的211院校,在省内无疑是霸主般的存在。但与众多名校相比,南昌大学实力就显得很一般了,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科研实力,都没有太多亮点。而且,由于地域等因素,南昌大学在省外的知名度并不高,高考录取也以江西本地考生为主。也正因为如此,江西的学生往往都是想尽办法往外省考,谋求更多的发展机会。南昌大学但是,这样一座知名度不高、实力一般的省属高校,却成为了当下考研热门院校,热度急剧上升。近三年,南昌大学研究生报考人数均超过1万人,2020年更是创下2.2万的历史纪录,位列全国第11名。而与南昌大学报考人数相近的,大多都是北上广等特大城市的名校。南昌大学的考研热度居然能赶上这些学校,的确有点让人难以置信。2020年各高校研究生报考人数排名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吸引着众多考研学生报考南昌大学呢?从本质上来说,南昌大学之所以能火起来,就是因为其作为省属211院校,招生规模大、分数线不高、报录比很低,不少专业刚过国家线就能录取。而且保护一志愿、不歧视双非二本、复试刷人少。只要初试过了,录取就基本没问题。这正好迎合了大部分考生的考研心态。而且,与其它省属211相比,南昌大学的优势也非常明显:位于华东地区,交通便利,距离广州、深圳、武汉等大城市近,区位较好;毕业生在广东就业占比高,在广州、深圳找工作更容易;江西省唯一211院校,集全省之力发展,实力上升较快,且列入了美方制裁名单,证明其实力不俗。南昌因此,很多考研机构借此大力包装,“高性价比211”、“良心211”、“二本学生考211首选”等成为南昌大学的考研标签。不少考生听信网络宣传,便选择扎堆报考南昌大学。于是,南昌大学的考研人数,从2019年开始便迅速飙升。2020年,南昌大学研究生报考人数暴涨40%,一跃成为考研界的一匹“黑马”。随之而来的是复试线的直线上涨。经管、法学、计算机部分热门专业方向,甚至已经达到985院校水平,大批考生沦为炮灰。曾经的“高性价比211”,如今却让人望而却步。南昌大学部分专业复试线暴涨南昌大学考研热度暴涨,看似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好事,但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值得大家深思。首先,南昌大学优势学科的缺乏,容易导致考研“冷热交替”的情况出现。从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来看,南昌大学除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为A,接下来A-、B+、B居然一个都没有。10个B-,5个都是“生化环材”四大天坑。这样的学科水平,不要说跟名牌大学比,甚至在2个A-,1个B+,3个B的江西财经大学面前,都很难说有优势。缺乏优势学科,不仅很难招到稳定的优质生源,还容易导致大量“投机分子”的涌入。他们只关注性价比,哪个好考就选哪个。某大学某专业好考,他们就扎堆聚集,导致分数线水涨船高;一旦发现情况反转,他们便大批撤离,导致当年出现爆冷。这样的情况,显然不利于学校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更不利于形成稳定的学科核心优势。备战考研的学生而且,由于南昌大学研究生的大量扩招,本科招生规模正在逐年压缩。尤其是考研热门的文科专业,近两年来本科招生更是压缩了40%以上。作为省内唯一211高校,南昌大学本科持续缩招,将直接提升江西高考升学难度,对教育公平也会造成很大损害。那么,对于南昌大学成为考研热门院校,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六府

还有江西人看不上南昌大学?等到考研的时候就知道他有多香了!

还有江西人看不上南昌大学?等到考研的时候就知道他有多香了。南昌大学,位于江西省会南昌市,是教育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合建高校,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建设高校。根据博雅数据库收集的资料,2021年南昌大学保研达到15.3%,比得上很多顶尖211了。这还是因为匀了名额给抚州医学院,今年抚州医学院正式独立后,保研率肯定更高。 现在很多好工作都要研究生学历,对于学医来说更是至关重要。南昌大学不仅仅保研率高,而且211的名头考研的时候也一样占上风,懂的人都懂。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失败者

这4所211大学“考研难度”低!过线即可录取,考研热不等于考研难

如今社会,考上大学已经成为常态,每年本科毕业生接近900万。但是重点大学毕业生只占了不到百分之一,也就是全国这么多本科毕业生,是211、985重点大学毕业的不到9万。因此,每年这些211等重点大学毕业生出来找工作非常受欢迎,很容易被高工资、好待遇的用人单位聘用。“受害”的就是那些中等层次的普通二本毕业生了。每年普通二本大学的毕业生占了半壁江山,就业难的也多数是这类群体,这也就是验证了网上流传的“本科毕业难就业”的说法。那么,普通二本的毕业生真的就没有竞争优势了吗?其实,普通二本大学毕业生只要再在大学期间,努力两到三年就可以逆袭211、985重点大学的的毕业生了。它就是最高质量的就业方式——考研。考研,早已经成为大家讨论的热门话题,“考研热”引起的“考研难”的社会现象愈演愈烈。但是普通二本生考研却不比重点大学本科毕业生差,因为他们的基础其实相差不大。最终还是要看大学期间的努力程度。目前来说,决定考研的普通二本生,都想考上重点大学的研究生。但是,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普遍比较难考,因为他们都推免生,普通二本生即使达到分数线也可能会被“嫌弃”。不过近年来,部分211、985等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每年都很难招满,报考人数没满,基本上过了分数线就可以被录取,不需要再进行面试筛选。下面是骆先生分享的10个容易考上研究生的211、985重点大学,希望2018报考这10个学校的考生树立信心,也希望各位转发,给身边的人信心!兰州大学兰州大学地处我国偏远地区甘肃省兰州市,虽然用偏远二字形容该地理位置。但是,作为一个学子,我们是去那里深造,不是享受。况且,作为省会城市的兰州,也不一定比中部地区的三线城市差!最重要的是兰州大学的某些学科排名都是在全国前10名,比如说有机化学专业,这个专业很强,但是每年报考兰州大学研究生的人数却很少,多数情况出现没有招满现象。众多考进兰州大学的研究生表示:真的是捡的985大学,很值!陕西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是全国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类院校,有关教育类的学科也是最强的。陕西师范大学地处文化古城陕西西安,这也是西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了。推荐专业:心理学、中国古代史、地理学。苏州大学苏州大学地处中国魅力城市江苏省苏州市,是东吴大学的前身。苏州大学比较好考研究生的原因不是没有人报名,而是该校研究生指标数很多,而本校想考研究生的学生,基本上都报985大学的研究生。这就给普通二本一个上211的机会。每年一个专业招收的人数都有几十个,整个学院的指标就有好几百个。考研报考苏州大学,过线后录取的概率超过80%。普通二本考生网友:这应该我们考研难度不大、地理位置最好的院校了。南昌大学南昌大学是江西省最好的大学,也是该省唯一一所211工程大学。无论对于省内还是省外考生,高考考上南昌大学难于上青天,但是考生南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却比较容易。一是南昌大学招收的研究生人数多而生源比较小,每年考研第一志愿报考南昌大学的都没超过录取指标数。二是南昌大学本校考研学子都不愿意继续呆在南昌这座城市。考上南昌大学的研究生网友调侃:“某某鬼子”和“江西老表”成就了我读211重点大学的梦想。或许只有南昌人知道这里面的意思吧。不管这所211大学地理位置还有人文情怀怎么样,它是一所重点大学。普通二本基础不差,通过考研,报考这些211重点大学,录取机会很大,录取上了也非常值!虽然一些重点大学位置偏远,但是一个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学历,这个光环不会因为其他原因而不发光!

卢令

双非院校的研究生值得读吗?为何有实力的人考研时却不愿选名校?

能在名校读研,几乎是每个考研人的梦想,特别是那些有“名校情结”的同学。在高考时没有发挥好,无法圆名校梦,所以考研的时候想冲进985名校读研。只要考研成功,未来的前途自然更好。不过,还是有很大一部分考生在考研的时候更倾向于双非院校,哪怕自身有那个实力。那么,双非院校的研究生值得读吗?为何有的考生明明有实力冲击985名校,最后考研报名的时候,却偏偏选了双非院校呢?双非院校的研究生值得读吗?为何有实力的人考研时却不愿选名校?近几天有考生咨询小水关于择校的问题,他本科院校是江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他想考本校的研究生,所以将这个想法告知了他的辅导员。但辅导员的意思是让他冲击更好的学校,比如南昌大学或者华东师范大学。这主要是因为辅导员觉得他的实力还算不错,专业基础扎实,本校也有考上名校的先例。这样的话,这些已经读研的学长们还能给予一定的帮助,辅导员也愿意推荐他们互相认识,备考这方面不需要太过于担心。但是他觉得南昌大学是211,文学类专业没那么好,很可能还不如本校。而华东师范大学是985名校,难度又太高,自己不太想选,怕成为炮灰。他也知道之前那位考上研究生的学长,花了三年的时间才最终考上,时间跨度太久了。因此小水给他的建议是,备考的时候先定一个比较好的院校,听从辅导员的建议,冲击一下211或985大学。同时,也将本科院校当作备选。到了报名前,视自己的复习情况而定,这样才比较靠谱。其实他辅导员的想法也是没错,也是想让他考一所更好的院校,不过要付出不少努力和辛苦。而像他这样的考生也有很多,明明有实力冲击名校,但却宁愿选双非院校去读研,其实不外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01、报考双非院校,招生名额多,成功率高名校的研究生名额都被推免生占据,真正留下来的名额少之又少。而双非院校不似名校那样,招生名额较多,对于一些不太热门的专业或学校,甚至没什么人报考。这就导致,只要报考这类学校和专业,初试成绩达到国家线就基本上可以被录取,读研的成功率非常高!02、双非院校考研内容较为单一,难度相对较低双非院校的考研内容较为单一,不会考太深的内容,难度也比其他名校低不少。可能连续很多年考研的侧重点都差不多,没有多大变化,这样对备考的同学很有利。只要吃透历年真题,公共课注意过线的问题,考研考出好成绩也不在话下。03、备考双非院校的研究生,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考取名校的研究生,不少考生死磕,甚至花费好几年光阴才能读研。但双非院校的研究生没有那么难,因此备考也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有基础较好的同学,临考前三四个月才备考,也有可能读研。所以,报考双非院校的时候,有以上优势,对于基础并不太好的同学来说,这种选择更适合自己。而那些实力较强的人,本可以冲刺985名校,但为了求稳,也会考虑双非院校,这也是在清理之中了。考研时别死磕985名校,结合自身情况择校,考生才能顺利读研!小水不建议考生死磕名校,在考研择校方面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才行。如果你本科院校较好,实力较强,可以尝试冲击名校的研究生,毕竟本身也占有优势。但是你专业基础较差,本科院校不太好,甚至是大专生去考研,那么在学校的选择上不应该好高骛远,应该选一所努力就能考上的院校,这样才是对自己负责的做法!最后多说一句,双非院校的研究生也是值得读的。这主要是因为,很多双非院校也有比较强的专业,和名校相比,丝毫不弱。再者,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在毕业之后,无论是就业还是做学术研究,都是没问题的,社会认可度并不低。特别是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占比并不多,优势还是非常大的。对于一些城市里大型企业人才的录用或者是公务员的招考,最低的门槛就是研究生,这就把大批本科生阻止在门外。因此,越来越多的考生,在考研的时候,尤其是在职考研的人,把目光锁定了双非院校。这样读研的概率大,比较稳,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就能顺利读研。当然,也有选择非全日制研究生得,其目的也是差不多的。你如果想考研的话,会考虑双非院校吗?有人说,那些有名校情结的人,非211和985名校不读,只要多考几次,一定能够成功。对此,你赞同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2021考研失败后,二战的考生如何择校才能成功?必须换学校吗?英语四级没过,能考研吗?英语差的同学,如何备考才更容易上岸?2021年考研成绩没公布之前,需要联系导师吗?听听过来人的意见

汉广

不是211或985名校,考研时就不值得选吗?

如今就业形势严峻,选择考研的同学越来越多,能够读研的人自然很幸运。不过就在今年研究生刚开学不久,不少准研究生选择退学重考,确实让人意外。这里面有很多是调剂到非全日制研究生读研的考生,但也不排除有从双非院校(全日制研究生)退学重考的,他们大都是一志愿报考名校失利,调剂读研的。这样退学重考的同学,自然还是想去211和985名校读研。双非院校的研究生资格轻而易举的就舍弃掉了,这是不是说明了双非院校不值得读?那么,对于考生来说,难道读研只能选211和985名校,才有好出路吗?不是211和985大学,考研时就不值得选?这样择校在双非读研也有好出路!最近有考生留言询问小水考研择校的问题,其中就在名校和双非院校之间纠结。他本科是宜春学院,今年六月才决定考研,从备考到现在还没具体确定考研院校。在目标院校里他锁定了江西境内的南昌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如果选择南昌大学这所211名校,那么他很可能今年因为准备不足,考不上研究生,或许还要再考一年才可能读研。如果选择东华理工大学,今年走的可能性非常大,毕竟考研难度降了很大档次。起初他也想过求稳,选择考东华理工大学,但他的直系学长考福州大学,复试被刷,调剂到了东华理工大学,但最后却没有去读,回来二战继续考。学长告诉他,要考研就选名校,不能去985名校读研,最差也要选个211,这样对以后的发展和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普通院校的研究生质量很差,不值得去读。这一番话,这使得他犹豫了。但真正到了考研报名的时候,他却无法确定院校,因为选南昌大学意味着失败,还要二战,选东华理工大学成功的可能性更高,一时间难以抉择!既然他将院校选择在南昌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之间,这样的话就很明确了,在择校的时候只需要按照以下方面考虑,最终做个抉择就可以了!01、从自身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如果考生有考博的打算,或者想在名校读研的话,有条件二战,那就放手一搏,坚持选南昌大学这所211。不过,在和小水的交流中,他读博的意愿并不强烈,反而更倾向于就业。那么,这种情况下,他就没必要再花一年再考了,求稳的前提下,自然是要选择东华理工大学。02、跟对导师,普通大学的研究生也可以选虽然名校的研究生肯定好,但是双非院校的一些导师也比较厉害,在学术领域有话语权,跟对这样的导师,就算是普通一本,读研出来质量度也高。一般来说在实力强的大牛导师手下读研,毕业后竞争力较高,想考博的话导师也是一大助力,想去更好的名校读研也不是不可能!03、双非211院校的王牌专业非常值得去读双非大学的一些王牌专业也非常值得去读,可能这所学校并不见得有多好,但专业够强的话,读研出来也有很大的前途。研究生阶段,学校的光环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除了导师之外,更让人在意的考生就读的专业。不少双非院校的专业,水准不亚于一些985名校的,所以读研出来质量也不低!因此,非211和985院校的研究生也值得报考,只不过考生要结合以上几个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这样未来才会得心应手。无论是考博还是就业,都是不错的选择!也有人觉得花两年考个211名校研究生不亏,不少同学一战失利后,将希望都压在二战上,以为再考一次研究生,成绩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即使考个名校也容易,真实情况是这样吗?并不是!考研二战的时候考生不仅要面对各种压力,来自生活和就业各方面,还有考研始终在改革变化,你不知道明年的考研内容是不是还和今年一样。就算是考同样的专业和学校,内容不变,复试线也可能因为考生增多而大幅度提升。这些都是不确定因素。所以考生不要将希望寄托在未来,而是做好当下应该做的事,能一战成硕,就不要想二战的事情,选好了就去努力,别让自己后悔!如果你的本科是一所211名校,你备考时间太短,又不想二战,你在考研的时候会考虑双非院校吗?如果你调剂的时候只能选择双非院校,你会去读研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自动化专业的985名校考生,考研如何择校才好?本校能选吗?没有工作,还打算异地考研的同学,只有暂住证就行了吗?2021年研究生报名已开始,今年考研的四大新变化,考生请注意!

天寒既至

考研雷区,这些学校报考人数爆炸

考研人数已经持续三年保持50万左右的增长,2020年报考人数更是突破300万,达到341万的历史新高。可以预见的是,2021年的报考人数非常有可能要突破400万,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哪些报考人数爆炸的院校吧。2020年云南大学的报考人数突然激增,虽然往年报考的人数也不少,但大多数是作为调剂时的热门学校而存在的,没想到这次一志愿报考的就已经过了两万考生,要知道2020年云南大学拟招生的人数才3800人。南昌大学也是在2020年突然报考人数激增,增长超过39.3%。南昌大学作为江西省最好的大学,也是该省唯一一所211工程大学。无论对于省内还是省外考生,高考考上南昌大学难于上青天,但是考生南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却比较容易。有可能是2020年的考生都这么想,所以集体前来报考,造成报考人数爆炸,结果悲剧了。所以有句话说得好,“考得好不如报得好”。今年复旦大学微电子院突然扩招一百多人,全额录取,最低录取分数才304分。南京大学材料系复试线才317分,相比于2019年355分,分数降得简直过分,可能是20届的考生被去年的高分数线给吓到了,导致2020年不敢报考。东南大学材料系专硕复试线362分,学硕却只有324分,要知道,东南大学材料系学硕专硕考试内容都是一样的。所以,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一定要多参考近几年的分数线,如果能查到每年的报考人数和报录比,这样就能尽量避免报考扎堆了。

望普

排名不高,考研报考人数却超万人,这些大学并不是你想的那么难考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刚刚结束,经过两天的紧张考试,考研的同学终于可以放松一下了。无论高考还是考研,实力强、排名高的大学总是会受到考生们的欢迎,报考人数也会非常多。今年我国考研报名总人数达到238万人,很多985高校的报考人数都超过了一万人,比如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等。然而,有三所高校,它们在国内高校当中的排名并不高,地理位置也不是很占优势,但这些高校的考研报考人数也超过了一万人。那么,到底是哪三所高校这么受欢迎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一、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位于山东济南,学校既不是985也不是211,今年也未入选“双一流”。2017年中国最好大学排行榜,山东师范大学仅仅排名国内高校第207名。但是,今年山东师范大学的考研报考人数居然达到了10258人,而学校今年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只有两千人左右。一所排名不高的省属高校竟然有这么多人报考,让人感到非常意外。山东师范大学是一所以人文学、理学见长的大学,学校现在拥有一级博士点的学科都是人文学、理学方面的学科,比如生物学、化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山东师范大学最厉害的学科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个学科也被列为了国家重点学科,另外,学校的化学、植物与动物学也比较强,两个学科都已经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二、西北大学西北大学位于陕西西安,曾入选“211工程”,但学校的排名并不是很高。2017年中国最好大学排行榜,西北大学仅仅排名国内高校第102名,另外,学校的地理位置与东部高校相比,也不占优势。现在,很多人选择考研院校,都会首选东部城市的高校,而西部高校的报考人数其实并不多。但是,今年西北大学的报考人数却非常多,居然达到了10494人。西北大学也是一所人文学科、理学学科比较强的高校,现在拥有9个国家重点学科、1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地质学尤其厉害,学校的这个学科也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同时也入选了“一流学科”。另外,西北大学的生物学、经济学实力也很强。三、南昌大学南昌大学是江西省实力最强的大学,也是江西省唯一的一所“211工程”大学。江西省的高等教育水平其实并不高,省内高校在国内的排名都不是很靠前。2017中国最好大学排行榜,南昌大学仅仅排名国内高校第139名。其实,南昌大学的地理位置也不占优势,周围的武汉、杭州都似乎更具吸引力。但是,今年南昌大学的考研报考人数也非常多,竟然达到了12681人。南昌大学的理工类学科比较厉害,现在拥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两个国家重点学科,最厉害的学科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校的这个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并且在2012年全国高校第三次学科评估中排名第4名。另外,南昌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也很厉害,这个学科在今年也顺利入选了“一流学科”。

不多仁恩

考研专业课压分,不保护一志愿考生?20考研的我该如何避坑?

俗话说得好:“报考一时爽,录取火葬场”,不管是现在2020考研还是2021考研的考生,在院校专业选择的时候避免一些坑还是很重要的,选择不对,分数在考得再高也可能被刷,甚至连调剂的机会都没有。聚创考研信息网小姐姐收集整理了刚过去2019考研一些学长学姐的血泪史,并教大家如何鉴别一所学校专业压不压分的方法和技巧,不足之处欢迎大家留言补充。一、哪一些学校考研专业课压分?如何鉴别呢? 这种应该分两类:第一类是针对一些统考类的专业课如法律硕士法学/非法一般是统一在报考学校所在省会城市所在地统一阅卷,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一线城市的旱区肯定要比云、贵、川渝等中西部地区压分厉害(判卷较为严格规范)。其次是自命题的专业课,一些985,211或者双一流高校的一流学科,报考热度大,考生多,专业课命题考察非常灵活或者当年度专业课命题重难点或者考试范围发生了重大变更,判卷严格,造成了所谓的“压分”;或者一些中西部地区的高校,一些学科想更多招募一志愿报考985,211或者双一流大学的优质调剂生源,对第一志愿考生专业课判卷严格。部分高校专业压分比较大造成的后果是专业课分普遍不高,要上线只能靠英语政治等公共课,万一没上连调剂的机会都很渺茫。在过去的2019年都有哪一些学校和专业有压分?据一些学长学姐公众号留言,有以下几个(网上消息,仅供参考,具体请核实学校复试名单):福州大学2019年机械车和辆工程专业课有压分!最高99分!江南大学计算机不但压分,最高94分,还招了一堆调剂跟一志愿一块排名。北京科技大学英语学硕专业课打分很低,也可能是题目难的原因吧,普遍得分在六七十分还有五六十分的。东北财经大学,压专业课的分,为了接收调剂生。上理工机械学硕招收调剂,一志愿存在压分,分数偏低,不保护一志愿。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压分了解一下天天在小木虫发接受调剂信息。西北大学(压分严重,调剂难走) 行政管理学硕 。不推荐电子科大,这个学校的电子通信方面在复试方面出了名的黑。广西大学电气调剂一堆985的本科生,凭什么录取二本的一志愿学生。武汉大学电影学,不要报不要报不要报!!!报名最后一天通知说缩招了只收4个,复试进了20+,只收四个全日制的,20个非全。... 学校专业很多,没办法一一罗列。考生该如何鉴别呢?在院校专业选择的时候,聚创考研小姐姐建议考生仔细对比往年复试名单上所有人的专业课分数,如果普遍都很低(如普遍八九十分),那就得谨慎了,英语政治有把握考高分吗?还要为调剂准备后路,分低了不好调剂呀。二、部分高校一志愿充足仍招调剂,这类学校报考务必要注意!根据聚创考研小姐姐多年的考研辅导经验,一般情况下越是好的985,211,招生越透明,复试也很公平一般不歧视双非考生。因为他们不缺好的生源报考。而普通高校,特别是处于B区如西部地区的一部分高校,因为一志愿报考的生源质量不高,得益于这几年考研报考人数屡创新高,特别是过去的2019年,大量A区优质生源调剂到B区,导致B区的高校放弃一部分一志愿考生转而大量招募调剂优质生源,甚至出现了一志愿和调剂考生一起排名的情况。调剂热门院校,果然名副其实。某高校计算机专硕一志愿上线53人,拟招收80个人,最后一志愿录取13个,67个名额给调剂生,简直了!电气专硕差不多100个名额,在一志愿已经有128人进复试的情况下,还另外招了100多个调剂一起进行复试。最终结果100个名额,一志愿录取不到40个? 还有一个考生女朋友在2019复试被刷掉,调剂到其他学校时面试官说:你很优秀,不明白你为什么被刷。一志愿学校明明进入复试的有45人,录35个,第一名380多分无任何理由被刷掉,对女生偏见很大。跟着又招了近30个调剂生,在一志愿多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还开了四批调剂。针对上述情况,小姐姐给三点建议:1、20/21考研生选志愿之前,尽量选择一志愿名额满后不接受调剂的学校、专业(重点看看往年复试录取名单有没有标明保护一志愿还是择优录取),否则可能成为高分调剂考生的陪衬,第一志愿形同虚设。2、但凡有点能力和决心考研的,请考不压分且录取比例低的学校!即使没有考上该学校,分数高的你也可以调剂到不错的学校。这应该是考研前就应该搜集好的资料,考研后发现就有点晚了。3、而工科专业的女生在报考前尽量了解清楚是否有隐形的差别待遇。三、这一些学校专业课不压分,复试超级公平有专业课压分的,也有不包含一志愿,招生办老师在调剂时忽悠更多优质生源去填报的,当然也有一些暖心的学校,保护一志愿,专业课不压分的,以下就是2019届学长学姐的推荐,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一些学校:中科院,超级保护一志愿,而且除个别所以外,都平等对待任何学生,请不要把自己能力不足用学校歧视来掩饰,来自一个双非考上中科院的准研的忠告,加油吧,骚年们!青岛大学,特别保护一志愿,录取九个,一志愿上线九个,直接就不出调剂名额了,等额复试,一志愿全部录取。西南财经大学保护一志愿而且复试公平。吉林大学特别保护第一志愿,而且说话算话,复试特别公平,欢迎报考。海南大学保护一志愿 不但不压分 专业课给分还挺高。推荐河海大学,南京一所很不错的211,其他专业我不知道,但是数学真的保护一志愿,复试一志愿只刷掉一人,还是因为没过校考听力。深圳大学,所有专业都保护一志愿,复试绝对透明。专业课从不压分。就业不输半数985/211唯一缺点就是最近越来越热门。西安外国语笔译今年一志愿复试没有刷人69人全部上岸,专业课也没有压分,良心。大部分专业调剂生和一志愿生是分开复试的,先是一志愿,大概过了一周后才是调剂复试。保护一志愿考生,湖南大学必须有姓名! 只要复试及格就按初试加复试成绩排名择优录取。 一志愿未招满的,调剂要求是第一志愿报考湖南大学的考生,如果还是没招满才会考虑报考其他院校的考生。上海理工大学的机械真的很良心了,专硕人这么多情况下300分复试发挥正常也能被录取了,机械压分并没压多少分。。嗯我说这么多只想说这个学校其实性价比蛮高的,而且并不黑。长安大学公路学院的桥梁专硕很公平,专业课没压分,而且一志愿充足的情况下,不接受调剂,这点感觉还不错。吹爆河海大学,保护第一志愿,本校调剂回来都不收,现在担心就是配不上自己的导师,每次发邮件和打电话都感觉暴露智商。东南大学四系(信息学院)和六系(电子学院)都不压专业课成绩,复试也不歧视,就一个人进去复试考场就行,简历什么的都不用带,复试面试成绩完全看个人发挥水平。而且都是双一流专业+国家重点学科!有信心过初试线的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另外吉林大学,真滴是考研界良心985,初试不压分,复试不歧视双非,一切公开透明,性价比超级高的一所大学,强推化学学科以及材料学科,来自高分子化学上岸者的碎碎念。北京科技大学,保护第一志愿。19已上岸。东华大学可以考虑下,无压分,不收调剂生,上海地区211,教育部直属。19机械专硕留。江西红土地上的211大学南昌大学。超级保护一志愿,只要人数够就不会开调剂,而且开调剂的专业也是严格按照1.1.2的比例复试。中山大学一附院也保护第一志愿,一志愿优先录取。调剂也是优先院内一志愿上线考生。前提是要有一定的实力,复试不及格,就不能调剂。今年初试高分很多,竞争激烈。欢迎有实力的同学报考,良心院校。西南地区工科,如果什么都很一般,又不差的人,可以考虑下重庆交通大学!保护第一志愿!必须推荐江西财经大学,即使是调剂复录比不超过1:1.2,而且保护一志愿,今年还优先校内调剂!郑州大学医学类真的很良心,复试时间的确全是比较晚的了,但是如果一志愿方向没上,学校会让校内优先调剂,老师会通知去其他科室参加面试。面试时不允许说名字,不递简历,全程录像。穿着简单大方即可,正不正装没必要。没有保护省内的说法,外省人面试表现好一样拿分。和老师见面没有太大作用,发邮件留个印象即可。

就官一列

今年考研人数422万?这些重灾区考研院校个个都上万,弃考率达10%

每年的考研报考人数都会受到大量关注,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报名人数290万,相较于2018年增幅达21.85%。2020年更是首次突破300万大关,冲到341万人,较2019年增长17.59%。近日,很多考研群都在传:21考研全国报名人数将达到422万!那这个消息是真是假呢?我们一起来看下!01422万是否属实?关于这个消息,我在网上搜了好久,后来查到据说是来自这个学校的qq群:2021网传考研人数他们甚至作出了这样一个对比图:研究生报考对比图由此可见,其并不是正式的官方文件,真实性要打上大大的问号!个人觉得424万还是有点夸张了,今年的增幅应该没那么大,400万左右差不多了。02报考人数上万的院校统计还有就是,这个预测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根据之前统计的一些报考数据推出的。一些院校不仅基数很大,增幅也是夸张,比如——①21考研报名上万的院校:人大报考26443人,增幅11%左右,突破历史新高!北航统考人数(截止2020年10月30日),共16269人报考!与去年的16501人(不含推荐免试及港澳台考生)仅仅相差232人,超越去年创新高,很大概率也是没跑了!首都师范大学(截止到10月25日)报考13551人。就目前该校的报考数据来看,人数创新高应该是没啥悬念,毕竟目前只差81人,最后还要加上10月26日到10月31日的报考人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次突破万人,创历史新高!其中一志愿报名人数为10376人,较去年增加1310人,增幅为14.45%。西北师大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13575人,比2020年的12159人增加1416人,增幅12%,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②部分2020考研报考人数ps:从今年所出的学校报考数据来看,以下院校大概率也会有或多或少增幅。985院校北京大学:29990人;浙江大学:28823人;复旦大学:近27000人;南京大学:近27000人;吉林大学:24000人;中国人民大学:23800余人;上海交通大学:21000人;电子科技大学:20674人,增幅24.35%;西安交通大学:20492,增幅37.7%;天津大学:超20000人;南开大学:18695人;西北大学:18455人,增幅38.2%;中国海洋大学:18025人;清华大学:18000余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6501人;北京理工大学:14720人;中国农业大学:9785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321人。人数破万的211院校郑州大学:33300人;南京师范大学:27452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近26000人;华南师范大学:25603人;西南财经大学:24000余人;南昌大学:22131人,增幅39.3%;云南大学:21867人;苏州大学:20492人,增幅37.7%;中国传媒大学:18638人;西北大学:18455人,增幅38.2%;首都师范大学:13632人,增幅31.5%;北京交通大学:13000余人;北京科技大学:12758人;华东理工大学:12600余人,增幅21.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1432人;新疆大学:11095人,增幅59.8%;中央财经大学:10709人。报考人数过万的双非院校深圳大学:29465人;青岛大学:16749人,增幅34.2%;上海师范大学:14981人(报考教育学院共4607人,占总人数的30%);宁波大学:13716人,增幅43.7%;广东工业大学:13256人,增幅31.2%;西北师范大学:12159人;南京邮电大学:11263人;山东师范大学:11923人;山西财经大学:10773人,增幅22%;安徽师范大学:10247人,增幅43.6%。03“吓得”想要弃考怎么办?很多考研er,看到这些数字可能会有些胆怯,甚至有动过弃考的念头,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其实大可不必,主要原因如下:①考研报名人数≠最终考研人数大家不要只关注考研报名人数,最终真正参加考试的人数,并不等于报名人数,肯定要比报名人数少。因为,每年都有不少同学会弃考,从往年某些院校的情况来看,光是弃考率至少10%。也就是说,如果真的有“422万”考生,其中至少有42万人仅仅参加了报名,压根不会去参加考试。还有部分同学,虽然参加了考试,但是,目的也仅仅是为了“体验”考研,或者去看看题型,好来年继续考;还有同学,可能会去参加考试,但是,却不一定能够坚持考完所有科目。所以说,大家不要被该数据所吓到。②报名人数增长,招生人数也会增多考研人数增多的同时,大家别忘了研究生招生人数也会增长。2020年已经进行了大幅度的研究生扩招,2021年多半也会延续,并且,从目前部分高校公布的2021年预计招生研究生人数来看,很多都有不同程度的扩招。所以说,不要只盯着考研报名人数看。③真正的竞争对手,只有自己无论考研人数有多少,真正的竞争对手只有自己。在很多情况下,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因此,不管最后数据如何,对于我们来说,都不过是一串没有意义的数字罢了。都到这个份上了,难道我们还能真的因为有四百万人就放弃了不成?就算是四千万,也照样考!特别是现在正处于考研复习后期,也是最难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几十天,进行查漏补缺,尽最大限度提高成绩!总之,想太多会扰乱你的注意力!鸡血打起来!干就完事了!

三学

考研竞争有多激烈?考录比、推免生,看了这些数据你就知道了

2019年考研已经结束,在紧张地复习之后,大部分的学子也有了喘息的时间。2019年考研初试成绩公布时间为2019年2月15日左右,大家也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2019年考研报考人数之多,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到了——报考人数为285万人次。相比去年,增长18.4%。就光报考人数来讲,达到了历史新高,可见考研已经成了现今大学生最重要的选择之一。而在高校拟录取人数方向,我们也整理了多年来的数据:在预录取人数比去年增加不大的情况下,报考人数却大幅度增加。报录比也达到了空前的4:1,连续多年上涨。而在各个省份方面,四川省增幅达到29%,湖北省增幅19.3%,江西省增幅为24.83%,河南25%......在高校方面:北京林业大学报考人数达6624人,增幅49.6%;中国传媒大学报考人数19166,增长25.8%;中央财经大学考生共计12699人;南昌大学9832人;天津大学报考人数增幅达到34%,南京大学报考人数有27000人,增幅37%;中科大人数为3579人,增幅25%;厦门大学26760人,增长12%......在整体报录比上升的情况下,不少的高校还是将大部分的指标给到了推免生。例如,浙江大学2019年计划招生5000人,而推免生的资格占了2700席位。如今越是一流高校,越是如此。武汉大学计划招生4920人,推免生2600人,占52.85%;山东大学推免生2640(占总数52.8%);北京大学推免生1804(占总数50.76%);西安交通大学推免生2000(占总数50%)。还有南京大学、北航50%推免生,四川大学48.44%的推免生......以上的信息表明,想要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读研的学校是会越来越难!到这儿你对今年考研的竞争情况有了解了吗?更多精彩高校内容,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