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一个普通二本的学生考研清华北大到底有多难?马莹

一个普通二本的学生考研清华北大到底有多难?

很多学生都有名校情结,高中时没能努力考取清华北大,只上了一个普通二本学校,大学时想努力一把,考研清华北大,有希望吗?到底有多难?下面我们来看几个网友的答复网友一:我说个真实的,我是很普通学校的学生,刚入学没多久吧,就看到学校拉条幅,有个学长考研考到了清华(或者北大,反正是其中一个),大家的老师导员都是差不多的,真的没什么差别,但是听我们导员说,那大哥冬天在图书馆考研室学习,每天带一大桶凉水,早上去了双脚直接插凉水里,就开始学,大冬天啊,北方啊,室内图书馆大家也都穿羽绒服啊。所以说真正考不考的上不是几率的问题,是自己有多大决心有多努力,能付出多少。看到很多人比我们优秀,其实没必要比较,因为有人真的真的比我们拼,就平常心,能享受生活就享受,能吃苦就吃苦。最后要相信点滴积累,真的特重要,量变才能引起质变,所以我们要注重平常的积累。网友二:我们有个学姐,4年来天天风雨无阻去图书馆,宿舍就在我们旁边,但我们都没印象,考上北大的研究生,复试被嫌弃,努力争取了一下,录取了,而且在考上之后还天天去实验室……所以只要不是智商特别高,基本都得这样吧~而且我觉得可以中科院也是很好的选择,我们专业考上中科院的要比清华北大的多……加油吧?网友三:有人考上过,所以希望是有的。但我只听说过两个人,一个是艺术生,一个在考研机构工作三年。艺术生其他课我不清楚,只知道英语九十多;参加工作的人最有参考价值,他天天听考研课,为老师和考生服务的,很多知识就算不去背也记住了。考清华北大,数学和英语需要特别强,需要接近满分,政治至少要七十以上,专业课就是需要看什么专业了。如果你是刚上大学不久,考上几率比较大,毕竟可以复习三年;如果不是就还是放弃吧!网友四:基本就是0了,首先弄清楚二本这个概念。但凡教学水平中等的地区,只要不是完全不学基本都可以考上二本。而一本二本和985最大的区别我认为是氛围和自律性。我是电子科技大15届计院的,这么说吧,我们院可以说是学校最好的几个院之一了。在有毅力有智商有氛围的一切大条件下,清华北大研都可能某年一个没有。可想而知顺推到普本的难度。网友五: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一般清华北大就收985 211和一些不比211差的大学的可能分数比一些照顾性211还高的一本。其实普通一二本考c9都比较难,普通的985还有很大的希望的。考研是不公平的,很多导师不认为那些山区,偏僻二三线城市的人能有足够的能力,导师都是老板,他希望有好的员工。他没有足够的时间看你强不强,考研我感觉有高考的六成吧。网友六:理论上来讲比你高考要考上这两所学校的几率要大,因为高考考上这两所学校的人都是既有天赋又努力,而考研只要你拼命努力就算天赋一般也还是有机会的。当然这只是说笔试,面试除非你认识导师或表现得极其出色才有机会,因为我之前参加过北大的夏令营,那的老师连我母校山大都瞧不上,更不用说二本了。所以,我劝你还是放弃比较明智。。考我们山大啊,也还不错……在上大学之前,你与考上了名校的同学就已经有差距了,四年的大学生活多半会将差距拉的更大。当然了,二本学校里也会有很优秀的学生,所以,这就是你的希望。如果真的打算好了去考清华、北大的研,就早早定下专业,与导师联系,勤奋地准备,用你的努力和坚持补足你在学历方面的不足。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力一博,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但是,这件事情,做好会失败的准备。

王栋

高考进北大和考研进北大哪个更难?网友:都是人才!

清华北大是很多学生一生的梦想,不管是高考进北大,还是考研进北大,只要能进,自己肯定不遗余力的学习。但是,对于外面的一些企业可并不是这样的,因为一些企业在招聘北大研究生的时候,会看他们的本科毕业院校,一般非北大毕业的,往往不会被录取,这是为什呢?按理说都是北大的毕业生,应该待遇相同才是呀?那么,高考进北大和考研进北大,哪个更难呢?网友说,在我眼中,能进北大的都是人才。首先,高考能考上北大的肯定很不容易的,每年几百万考生,北京大学录取的学生不到千分之一,也就是说,一千个高三学生还未必有一个学生能考上北大呢。而且,就高考而言,北京大学录取的学生差不多都是各个地方的尖子生,没有个六七百分,北京大学想都不用想了。但是考研就会有所不同,虽然没有北京大学招收的研究生也不多,能考上的都是学校的佼佼者,但是北京大学会给一些地方大学的推荐名额,如果大学期间能拿到推荐名额,毕业后也还是可以进入北京大学深造的。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可能降低了学生的招生质量。不是说拿到推荐名额的学生不够优秀,但是光优秀可能还不行,还需要一些潜在的关系才可以,也许有时候关系到了,大学不优秀也能拿到名额呢。再说,高考和考研的竞争压力是不一样的,除了人数以外,考研会有复试的机会,也就说,如果考生达到了学校的分数线,便有机会进入复试,如果复试发挥的好,会弥补文化成绩的不足,当然,这里的“好”也是有学问的。但是高考就不一样了,那是一锤子的买卖的,考的好你就进北大,考的不好,那就只能选择其他学校了,压根不会给你复试的机会。所以,高考的竞争压力比考研要稍微大一些。当然,作为国内顶尖的学府,在人才培养上肯定无可挑剔的,只要能进入北京大学生,毕业后的竞争优势也是毋庸置疑的,但前提是在校期间认真学习。对于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再好的学校也拯救不了你,对于一个热爱学习的人来说,就算是一个不入流的高校也能闯出一番风景。那么,你觉得高考进北大难还是考研进北大难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藤浦

高考进北大和考研进北大哪个更难?网友表示,都是人才

清华北京大学是许多学生一生的梦想,不管高考是考上北京大学还是考研究生,只要能进入,自己就一定会尽力学习,但是,对于其他几家企业可能不是这样,在招收北京大学的研究生时,只看他们的本科毕业学院,接下来就说一下高考进北大和考研进北大哪个更难?网友表示,都是人才。首先,高考能考上北大的肯定很不容易的,每年数百万考生考上北京大学是在千分之一以下,也就是说,一千名高中三年级学生不一定有考上北京大学的学生,而且,说起高考,北京大学录取的学生几乎都是各地的优秀学生,因为没有百分之六十七,所以北京大学不必考虑。但是,考研不同,没有北京大学招收的研究生的话不多,但是能合格的都是学校的优秀者,但是,北京大学给予一些地方大学的推荐名额,如果大学期间能拿到推荐名额,毕业后也能进北京大学深造,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可能会降低学生的招聘质量,虽然并不是说拿到推荐名额的学生不优秀,但是仅仅优秀是不行的,需要潜在的关系,大学不优秀也能拿到名额。而且,高考和研究生考试的竞争压力是不同的,除了人数以外,大学院考试还有二次考试的机会,也就是说,当考生达到学校的合格线时,有机会进入复试,但是,高考不同,那是一种摇钱生意,如果考试好的话,就进北京大学,所以,高考的竞争压力比报考大一点。当然,作为国内顶尖学府,在人才培养方面无可挑剔,如果能进入北京大学,毕业后的竞争力也没错,但是前提是在校期间认真学习,对于讨厌学习的人来说,无论多么好的学校都救不了你。以上就是高考进北大和考研进北大哪个更难?网友表示,都是人才。

今年考研竞争有多激烈?考北大清华并非最难,普通院校难度大

文|冷丝栏目|考研录取考研一直在创造“新的历史记录”,或者每年都在“刷新高”,2020年注定是考研最难的一年。冷丝也很好奇:为何说2020年是最难考研年?竞争的程度有多激烈?又为何说考取普通院校的难度甚至高于北大清华?先来看看2020年考研分省市自治区的数据:就已经统计出来的数据看,山东省和江苏省报名增加的人数最多,请注意,这里的报名人数指的是报考该省所在高校(包含部属院校)的人数。凑巧的是,山东和江苏也是高考大省,目前基本也可说是“考研大省”。由此可见,2020年考研确实竞争激烈,几乎每个省市自治区的报考人数均有大幅度上涨。同时,你如果报考2021年研究生,你恐怕要避开这些热门的省份所在高校。再来看看分不同高校的考研数据:相对而言,报考北京大学的人数增长幅度最小,仅有3%。报考人数增长速度幅度最大的高校依次为西南科技大学、湘潭大学、重庆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上涨的幅度基本过半。也就是说,考取普通的院校,其难度甚至高过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因为相对于录取人数来说,报考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还是回到重要的话题:既然考研越来越难,那么,如何顺利考研上岸呢?有意思的是,一些高校管理者调研发现:失利学生对自身失利的前三大原因排序为,时间投入不够、不能坚持、目标不明确;考取学生对失利学生的原因排序为不能坚持、目标不明确、时间投入不够。两类人群对考取学生成功的原因评价中,考取学生自我评价按重要性排序为能坚持、考前调研、心态好;失利学生评价按重要性排序为:能坚持、准备早、考前调研。因此,有了目标以后,能否坚持就成为学生顺利考取与否的关键因素。除了这些大而化之的原因,具体的原因又有哪些?第一次考研的学子对考试的题型没有太多的研究,这是导致考研失利的重要原因。每门考研课程的题型、内容、重点与考试技巧既有共同的地方, 也有自己的特色, 学生需要对比历年真题进行认真分析。比如数学,从出题难度看,工科类的高等数学相对难,概率论题相对简单;经济类的高等数学题相对简单,概率论题相对复杂,且更抽象。经济类的学生复习概率论的时候,就不能满足于简单的公式运用,必须把重点放在多做抽象性、综合性的题上。一些学生没有认识到有针对性地分析考题特点的重要性,对复习虽然抓得很紧, 但分析的意识与能力不强,导致事倍功半。一些考研学子对目标高校的调研不充分,这也是考研失利的具体原因之一。一些学生喜欢埋头苦干, 简单地认为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忽视确切的信息、情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专业科目,一些学校的出题有固定的规律可循, 有些高校还为考生提供历年考卷;参考书有的质量很高,有的价值不大,而学生的时间、经验有限,等回过头再发现哪些书质量不高为时已晚。不做好调研就无法确定努力方向,在失利学生中,尤其是报考外校的学生中,深入了解目标高校相关情况的学生不到40%,能及时获取专业课信息的学生不足30%。毋庸置疑,信息充分与否必定影响考研的成败。再就是,很多考研学子不注重考试拿分技巧。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与复习均不错,但考研分数不理想,主要原因还是不注重考试拿分技巧。比如,数学选择题是一个一个知识点地考,相对容易,是拿分的地方,基础好的话,把选择题做好了,及格分就容易拿到了。再如英语题型,阅读理解题分值大,学生在需要加大词汇量的基础上,专门总结阅读理解题的出题和答题技巧,抓住阅读理解,也就基本上把握住了英语考试的大局。冷丝总结,对于立志考研的学生来说,以下几点需要引起注意:其一,提高认识,要清楚地意识到大学与高中的不同,大学更多地是强调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目标的确定、时间的安排、性格的培养等方面更多地要依靠内因起作用。其二,明确目标,根据自身的实力与对专业信息的掌握来确定自己的报考院校和专业。其三,夯实基础,在课程学习中要按考研标准做好英语、数学与政治等基础课的考试准备。其四,掌握方法, 有针对性地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并记录有关学习、调研与考试的方法与技巧,做到持之以恒。冷丝相信,事在人为,你只要努力勤奋且有适当的办法,你考研一定能够成功。

性分

高考进北大和考研进北大差距有多大?撒贝宁一句话说出重点

高考进北大和考研进北大差距有多大?撒贝宁一句话说出重点说到大学生们最理想的大学,相信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清华北大。不仅是学子们,家长对他们的期望也是最高的,这两所学校也是他们所希望的结果。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无论通过什么样的努力进入,只要能挤进去,那自然不用说是件很骄傲的事情。在我们的印象中,二者之间都是很好的,那谁更优秀一些呢?相信很多学子会拿来作比较。1、作为一名理科生的学霸,相信都比较倾向于北大学府,虽然两所学校之间离得很近,但对他们有一定的了解之后,还是有更多的人喜欢去北大。不过进的时候方式有很多种,毕竟现在的人们都知道,名校出来的人今后走向社会就是一个活招牌,所以但凡有一丝机会都不会放过。有些学霸高考分数高,所以不用担心直接就被录取,但有些人志向比较远,但分数不理想,就会考虑线上一个普通的大学,然后趁着这四年的时间多加学习,最终的目标还是要进入北大。2、看似都进入了一所大学,最终都是从这里毕业,但先后进入二者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我们都知道撒贝宁直接高考进入了北大,因此他在这两者之间有着自己的观点,到底是直接高考一举进入比较好,还是再艰苦四年考研进去好呢?其实这两个学位在社会上都有很大的重量。如果直接高考进入北大,那就毋庸置疑一定是个学霸级人物,在某一方面有超人的才华,所以先天基础会好很多。3、直接高考进入北大,在一定的年纪就能进入这么高的学府,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将来去国外知名的学校进修,大学的四年时光在这里度过也是不一样的体验,因此看起来本科直接进入学府似乎更优秀一些。如果考研的话,首先普通大学你要加倍的努力,毕竟考研很艰难,想要进入北大不仅我国,在别的国家也有很多人想进这所学校进行学习,所以从这点就跟本科生有了一定的距离。结语:小编看来,只要有梦想,最终经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那一定是个伟大的举动,所以单在这一点上就值得我们去敬佩。你的梦想又是什么呢?

请治剑服

高考进北大和考研进北大,差距有多大?上海落户政策说明了一切

如果要说起我国最牛的两所学校,那么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北大和清华,其中北大的文科和理科全国最牛,清华的工科全国最牛。北大很牛,能考上的都是“人中龙凤”,但是高考进北大的学生和考研进北大的学生之间还有存在着一些不同,有网友直言考研进北大的比不上高考进北大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高考进北大和考研进北大,差距有多大?其实考研进北大和高考进北大的差距在上海最新的落户政策中已经暴露无遗,在上海的落户政策中,本科毕业于清北的学生可以直接落户上海,但是并没有提到清北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根据这个落户政策,即使一个学生研究生或者博士生毕业于北大,但是如果本科不是清北,照样难以获得上海的落户资格。其实仔细想想,北大的本科生都是当年高考中分数排在全省金字塔尖的那群人,这群人不管是学习能力还是综合实力都是顶尖水平,经过北大本科四年的培养,这群人中的大部分都已经成为高端人才,而这些北大的本科生中毕业后很多都选择出国留学。而北大的研究生中出身北大本科的只占一部分,大部分都是其他高校保研或者考研而来,这些本科非清北的学生当年在高考中都是清北本科生的“手下败将”,而且即使复读一年也不见得能考上北大,所以他们的整体素质是低于北大本科生的。而且,北大的本科生毕业后很多都选择出国留学或者直接保研,所以这些外校考过来的研究生其实在考研时没有面对清北本科生的竞争,难度下降了很多。虽然考研进北大的学生比不过高考进北大的学生,但是他们同样很牛,毕竟他们只是输给了高考进北大的学生,比其他大部分学校的学生还是要强很多的,他们同样值得被羡慕。如今社会上有所谓的“本科决定论”,过分的夸大本科学校(第一学历)的作用,诚然,本科学校确实很重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看的第一学历,很多单位还是承认的最高学历。三本的毕业生可能第一学历不占优,但是只要努力考个好大学的研究生,同样可以获得“逆袭”的机会,找工作时有单位要看第一学历,但是还有大把的单位看最高学历,何必揪着那些看第一学历的单位不放呢?你觉得呢?

考研有3万人报北大,70%成“炮灰”,你觉得考研和高考哪个难?

文/晓宁说教育我想每个人的小时候,都听大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定要好好学习呀,这样长大了才能考个好大学”。这句话可能在80后参加高考的时候,觉得真的十分在理,因为能考进一所好大学真的很重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现在的00后却发现,埋头苦读了好几遍,终于考上了不错的大学后,本科毕业生已经满大街都是了。随着大学生的普及,研究生考试成为了当下的“流行趋势”,大家都想通过提升学历来提升自己,这样也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那么你是否有考虑过这样的一个问题,研究生考试和高考同样作为人生“转折点”的考试,哪一个更难呢?杜宇这一点,辅导员有话说。从考研和高考的不同之处进行分析区别一:考试方式不同正常来说,高考只是看中考生的分数,成绩达到目标院校的录取分数线,并且服从专业调剂就可以被录取。而研究生考试不仅有初试还有复试,也就是说即便是你考试的成绩达到了分数线也不代表就能被录取,复试中的淘汰率也是比较高的。区别二:录取率不同录取率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衡量考试难度最直接的标准,2019年我国的高考录取率达到了近80%,而2018年的研究生考试录取率只要有25%。高考的招录原则是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大学可以上,但是考研则是在优秀的人中选择更优秀的人。区别三:竞争力不同这一点其实很明显,参加高考的每一个人都是你的竞争对手,所以竞争力非常大,就像2020年的高考报名人数1071万人,而且每个人的基础也是不同的。但是在研究生考试中,不管是二本大学还是名校考生,大家在参加初试的水平都是差不多的,因为有能力的同学都已经被保研了。区别四:面对考试的心境不同在参加高考的时候,只要记得努力学习提升成绩就可以,其他是不需要担心,但是考研却不同,除了努力备考之外,还会考虑考不上怎么办,选择二战还是找工作。区别五:考试的科目不同我们都知道高考的考试科目是6门,而考研是只有4门的,高考的知识点很多、很广泛,难度是考生无法预估的,但是考研是有方向的进行学习。尤其是在专业课上,备考时可以大量刷题库,这一点要比高考简单很多,但是考研过程中不确定性比较多,尤其是考研复试。近3万人报考北京大学研究生,但最终有70%人成为“炮灰”其实从这个数据我们就能看出,研究生的考试难度有多大,虽然高考的难度已经很大了,但是相对于考研来说,还是差很多的。2020年考研报考中,北京大学的报考人数是最高的,达到了近3万人,但是从最终的录取比例来看,超过了70%以上的额考生沦为“炮灰”,不能成功“上岸”。并不是说这70% 的考生能力不够,而是在报考北大研究生的考生中,已经都是各高校优秀的毕业生了,但是北大的招录人数是有限的,只能在优秀的考生中在选出更优秀的人。考研比高考难,不仅仅在于考试方面第一点:复习时长要知道准备高考这件事是从高一就开始了,整整准备了3年,但是研究生考试的准备时间一般只有一点多。第二点:心态差异参加高考的考生,基本都是背水一战的,大家都是拼足了力气,唯一的目标就是考上大学,但是研究生考试的干扰条件有很多,毕竟不是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参加考研,坚定自己考研的信心还是很难的。第三点:学习环境高考生的学习环境是非常纯粹、单纯的,每个人、每个班级甚至是整所学校都在为高考做准备;但是考研的学习环境相对就没有这么积极了,这需要根据个人的周围情况而定,想要营造一个纯粹的学习氛围不易。写在最后:现在考研大军中,有很多考生是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跟风选择考研的,但往往这类考生上岸的几率并不是很大。所以建议大家不管是选择考研还是参加工作,首先一定要考虑好自己要的是什么,自己的方向、目标在哪里,确定这些之后才能有前进的动力。2021年研究生初试马上就要开始了,在这最后的几天时间里,建议大家复习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点上,稳扎稳打配合模式考试共同进行。合理安排休息与学习时间,调整自己的心态,积极面对这场考试,争取通过国家线的标准,进入自己的目标院校。今日话题讨论:你觉得考研难还是高考难?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蟋蟀

同样是上北大,考研进去和高考进去差距有多大?北大教授说出实情

近年北大的招收标准也是非常高的,一般来说,北大在一个省只会招五六十名学生,众所周知,一个省的考生少说也有三四十万人,多的省份甚至能有百万考生,由此可见想进北大有多难。当然,北大也会招研究生,那么考验进入北大的人和高考考上北大的人差距有多大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首先在高考时考入北大的学霸实力毋庸置疑,而通过考研进入北大的学生也不弱。2019年,北大研究生总共招生五千多人,保送生占了两千人,但还有三千多个名额给社会考生,这三千多个名额由两万八千个报考北大的学子来争夺,这些学生当初大多没有达到北大的录取线,但现在他们仍有进北大的机会。其次尽管两万八千人招三千人这个比例似乎比高考时北大从各省招生的比例要高不少,但大家不要忘了,这两万八千人基本上都是各大高校的精英学子,即便是当年的高考,他们也是领跑于大多数考生,这也说明考研进入北大的学子并不比本校生差多少。最后研究生在社会上越来越受人重视,这就意味着北大研究生进入社会时是比北大本科生要更加抢手,这也是研究生的优势所在。小编认为,无论是北大研究生还是北大本科生,他们的能力与知识都是社会最顶尖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进入北大就已经是莫大的荣耀了,考验进去还是高考进去差距并不大。

服食

即便考研三次,也要进入北大,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

有个学弟,因为初中时,爸爸去北京出差,随便就带他一起去了,游览了北大,就对北大一见钟情,立志考取北大。高考时,尽管成绩比较优秀,但北大的竞争实在太大了,最终没能进入心仪的北大,引为憾事。本来为了北大梦,准备复读。亲友劝他,可以本科毕业时保研或者考研进入,毕竟通过高考进入北大太难了,何况他也考上了一所211学校。几经权衡,最终选择了上大学。大学时代很努力,各科都学得很好。大四时拿到校内的保研资格,唯一的目标就是北大。可能是还不够优秀,也可能是太过在意而紧张,结果面试的时候被刷掉了,保研北大没能成功。保研不成,就只能走考研的途径了。第一次考研,因为保研等其他事情耽误了很多时间,考得不好,没有上。本科即将毕业,现在,他开启了二战的征程。2018年5月4日,是北大120周年校庆的日子。他提前到了北京,想看看120周年的北大庆典,也想给自己的北大梦注入更多的动力。他说,即便三战,也要上北大。准备考研三次,也要上北大,小编不知道这可能性有多大,但祝福他,以及同样心怀梦想的考研学子能梦想成真!即便三战也要上北大,你们觉得有多大的可行性呢?

海之语

同是北大学生,考研进入和高考进入,差距真的很大吗?有多大?

很多人认为,同是北大学生,考研进入和高考进入,差距很大。其实,两者之间确实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首先我们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看。我们知道,北大本科生的保研率很高,总体超过50%,主要保研于北大清华及中科院等单位。在北大招收的研究生中,保研生的比例也很高,主要是来自国内各大高校,其中以北大本校学生数量最多。比如,在2019年,北大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总数为5202人,其中,共有136所高校的1884名学生获得保研北大成功,其中有662名保研生来自北大本校,超过保研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计算下来,2019届的北大硕士新生,来自北大本校本科生的数量约占总数的13%。如果加上来自与北大可以匹敌的清华的保研生数量,再加上北大清华本科生通过考研而进入北大的少数人,粗略计算下来,2019年北大硕士研究生新生中,大约有15%是来自北清的本科生,其他85%的人来自于国内其他高校。很明显,从生源的角度看,北大研究生只有大约15%的人可以与北大本科生匹敌,其他大部分生源都是要弱于后者的。从这种意义上说,通过高考进入北大的本科生群体,比起北大研究生这个群体而言,确实要强一些。具体到考研生这个群体,由于北大保研生规模较大,留给考研生的名额在北大的很多学院及专业里面都不是很多,所以考研北大的竞争很大,难度很大。从录取结果看,通过考研进入北大的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国内的985、211高校,都是通过激烈的竞争,一路过关斩将才能进入北大的,这批人是考研这个数百万大军中最优秀的一批人。从这种意义上说,考研进入北大的学生,虽然总体不及北大本科生,但差距并不太大。那么,差距大致有多大呢?从微观的角度看,则北大不同的学院及专业,这个差距是完全不同的。在热门而强势的学院及专业里面,北大研究生的生源质量很好,这个差距并不大。比如,以热门的金融为例,在我研究生班上,49名学生中,有17名来自北大清华,来自“华五人”的大概有15人,来自其他985及211的,有17个人,且基本来自武大、中山、南开这类比较强势的985,以及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这样的强势211。这个阵容,从生源的角度说,虽然依然不及北大金融本科生群体,但这个差距就很小了。如果是相对弱势的学院及比较冷门的专业,这个差距就比较大。比如,北大化工学院,北大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对于生源并不歧视,考研进入北大这些学院的学生,就不像金融那样主要集中来自于强势的985、211大学,而是分散来自各个层次的高校。其中,既有北清的,也有“华五人”的,还有普通985、211的,甚至,以双非本科而考研成功的,也不乏其人。典型的如软微学院,因为招生规模较大(每年大约七八百人),几乎每年都有几十名双非高校的优秀学生通过考研成功进入。从这个阵容来看,显然,生源比较北大本科生就差之甚远了。不过,北大的大多数学院的生源,都是介于上面两类实例的二者之间的,有一定差距,但差距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那么大。总体而言,从生源质量的角度看,北大本科生确实强于研究生,所以说北大是“一流的本科,二流的硕士”是有道理的。但这个差距,也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北大本科生固然是拔尖的学生,但其研究生也是很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