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二战不可怕考研逆袭?都是骗人的!选择才重要先自我介绍一下,普本毕业,一战北京某211学硕,战败。二战辽宁某双非专硕,目前稳进复试。出成绩后的好一阵都很落寞,后来去工作,发现能做的不过就是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见着同样水平的人,处理着无聊的事,很多时候都在内疚着刷手机。后来决定二战,结果还不错,如果大家感兴趣,我会发在下一篇文章,具体讲一讲怎么准备二战。我们回到正题,很多一战失败的朋友们,经历了数学、英语以及专业课的摧残之后啊,信心全无,就会产生“我真的适合考研吗”或者“我怎么这么笨”的自我怀疑,然后就在工作赚钱“苟且偷生”和再考一次之间犹豫不决,茶不思饭不想,王者都不香!这种情况要如何处理呢?1.先给大家标注一下毕业起步月工资,985211硕士 10000+,双非硕士8000+,985211本科8000+,双非本科5000+。985 211全国也就那么几所,我相信大多朋友可能都跟我一样,双非本,你想想你起步就比别人少3000,这你在工作得付出多少努力才能追上?更何况你怎么知道比你优秀的人不比你努力?以后在工作晋升的道路上,学历永远都会是你的痛。2.如果不再拼一次,找一份其他工作随便将就一下(当然考公、出国的除外),那结婚呢?找不到心仪的男女朋友也要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将就一下?将就将就着,就过了一辈子啊,而日后再提起考研,都会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去感叹“我当初要是再努力一下就好了”。3.你反思了没有!考得不好究竟是在图书馆想对象还是打游戏呢?目标院校是否报得太高?是否存在严重偏科的现象?是否制定计划并按时执行完成计划?送给大家一句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只有好好总结经验才能迎来下一次的成功。4.最后,选择大于努力!!!千万不要怕改变!可能有的朋友就是数学不好,那就换一个不考数学的专业。可能有的朋友英语不好,那就从英语一换到英语二。人生很多时候,做不好不是真的做不好,而是真的不适合你啊!我们要勇于放弃沉默成本而去发挥自己优势。我有一个朋友就是从考数学的专业换到了马克思学院,结果第二年真的就考上了!本人也是一个例子,虽然现在还没录取,但已经跟导师参与科研啦,我会积极准备复试的。
眼下距离2020年考研已经没有多少日子了,相信屏目前的考生朋友们,都在为实现自己的研究生梦想,做着最后的冲刺。作为一名19考研失利,被迫走上考研二战道路的学姐,我想在这里告诉同学们一些肺腑之言,希望20考研的学子们,一定要尽早地避开这些“坑”。如果此刻你发现所要报考的高校,出现了缩减招生名额的现象,一定要稳住,尽量不要换学校到了9月份,很多高校都已经在自己的研究生院官网,公布了最新的考试公告。我相信很多小伙伴们,都会发现自己想要报考的学校,出现了缩招的情况,因此陷入了慌乱、不知所措的状况,有的同学还会产生换学校,甚至是放弃考研的想法。作为一名过来人,学姐想要告诉大家,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一定要稳住心态,按部就班地复习下去。我们要学会从心理上分析这件事,大多数人看到目标院校出现大幅度缩招的情况,首先想到的事情,肯定是要不要换学校,或者是要不要放弃考研。这种时候,我们及时地稳住阵脚,按照原计划复习下去,就可以逐渐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并增加考研成功的概率。到了9月份,请你开始认真对待政治这门考试科目,这将是你短时间提分的重要法宝在往年考研时,有很多人听信了所谓的前辈的建议,直到考研最后两周的时候,才突击复习政治科目。当然这样做也有好处,可以在短时内拿到50分左右的成绩。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政治这门科目如果从9月份开始复习的话,最后拿到65~70分是不难的。考研不像高考那样,提高一分,干掉千人。但你要明白,你多拿一分,就会多增加一份成功的机会。如果你现在还没有开始复习政治这一学科,一定要抓紧开始了,千万不要有最后做几份模拟试卷就上考场的想法。越到最后,拼的越是心态,我们要试着学会放平心态,心静如水天才总是少数,对于大部分考研的学子来说,大家的智力水平都处在同一层次上,那些心态好的同学往往更容易取得胜利。随着考研日期的临近,很多同学在心理层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整天忧心忡忡,担心自己考不上。甚至有部分同学因为压力过大,出现了严重失眠,难以集中注意力的情况。适当的压力,可以转换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但是过大的压力,则不利于我们发挥出自己的最好状态。很多同学的压力都是来自于对考研这件事,或者考研结果的重视,这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要明白,其实我们的人生无限的可能,考研只是其中一种,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时,就能够真正地放平心态,更好地迎接考试了。结语研路漫漫,每个人都会有很多的心酸和不易。作为一名二战的学姐,我非常理解处在迷茫状态的你,毕竟深夜难寐的滋味着实不好受。当然,我也会一直陪在你的身边,希望为考研之路上的你,带来更多的温暖和慰藉。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分享给身边那些考研的小伙伴们,让我们在研路上一起进步,不断成长!
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大家都希望一战成硕,成功上岸,但是现在考研竞争那么激烈,很多时候往往会愿望落空,有的考生选择放弃,而有的却不甘心,想要二战考研。现在每年的考研报考人数中二战考研的学生是很庞大的一个群体,占据考研报名总人数的30%。经过一些数据不完全统计,二战考研成功率可以达到70%,但是第一次考研却仅仅只有20%的成功率。可能听到这话,正在准备今年考研的考生会感到心中一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为什么二战的成功率远远高于一战?这边,小编采访了一些我们今跃寄宿考研的二战学员们,给大家谈一下二战成功率为什么这么高?1、复习更有规划和目的性相较于一战的考生,二战考生更有目的性,他们带着自己一战未完成的目标复习,或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考研目标。但是总的来说,他们比一战考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前进方向,不会在考研上面浪费太多的宝贵时间。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之后,就会朝着目标认真复习。2、知识储备更丰富二战的同学,相对于一战考生来说,掌握的知识更多,比一战生多学了一年的知识,对于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完全了解。很多一战考生考研失利大多数在于还没有准备充分,觉得时间不够就上考场了,结果什么都不会。二战考生就没有这个问题了,他们可以在新的一年里,花大量时间攻克还不会的难题,再巩固下已经掌握的知识,量变引起质变,知识点都掌握了,考试怎么可能考得不好呢?3、较强的考研经验最重要的是二战的同学有了一年的考研经验,他们更了解整个考研流程,更懂得哪些是复习重点,更加了解考试题型,在复习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大部分二战考研的同学,在失败后往往会总结自己的失败原因。然后制定新的一年的复习计划,对于一些自己的薄弱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而应届的考生们,往往因为没有相关的经验,找不到自己的薄弱所在,容易犯一些复习错误,会走不少弯路。这点尤其体现在考研复试上,如果二战考生报考的还是去年的同一所院校,那么考研复试的时候,真的是轻车熟路了,成功率会大大提升。4、没有退路,必须成功应届的同学,可以任性,可以抱着打酱油的心态。“考不上可以工作,可以二战嘛”。有这种想法的应届生我想应该不在少数。但是二战的考生,考研的目标和决心会更强,不会像一战考生那样可能充满迷茫或者重在参与,他们会更有计划、更加坚定地复习,带着背水一战的精神去参加考试,凭着这股冲劲,怎么会不成功呢?综上上面四点原因,可以看出来二战的优势明显是大于一战考生的,所以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二战的考生成功率会更高。但是对于二战考研的人来说,虽然优势很大,但是有时候他们也背负了很多压力和负担,他们不能像一战考生或者应届生那样,心无旁骛,没有烦恼的一心复习。二战考生在前行路上会很累,但是坚持住,风雨之后你们一定会看见阳光和彩虹!当然,一战的考生也不要怕,只要你用心准备,知识水平过硬,那么你肯定也会成功上岸!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和分享。点击文章右上方“关注”,即可跟进最新文章。本文涉及的主要内容01前 言每年考研都有一批落榜者,对于这些处于十字路口的朋友们,很多人都有考研二战的想法。那么,考研二战真的可以吗?那么,如果考研二战,我们又需要注意一些什么呢?我相信,如果你认真读完此文,对正在疑虑中的你,一定会有很大的启发。研究生考试某考场02是否需要考虑调整策略?对于很多考研失败的朋友,有很大一部分是考研策略有问题。当然,也有一部分朋友因为考场发挥不好,或者复试发挥太差,导致最终落榜。那么,如果决定考研二战,朋友们是否需要调整考研一战时的策略呢?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分析如下:(一)综合能力强,发挥太差而落榜此处综合能力强包括本科学校类别、一战成绩和个人考研心性等综合考虑,属于很优秀的那一类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建议,可以仍然报考名校,但要分析考研一战失败的问题,找出症结点,对症下药。(二)综合能力一般,考研成绩很一般对于这样的考生,建议综合考虑个人情况,同时对比本科所在学院相似水平的同学考研成功的院校,进行院校调整,提高二战考研的成功率。总之,对于准备二战的朋友,需要吸取一战时个人的经验和周围朋友的经验,认真考虑,然后决定是否需要调整考研策略。某高校的考研自习室03如何调整考研策略?此处所说的考研策略调整,主要指调整备考学校区域,备考学校热度,备考专业热度等。根据个人一战考研的综合情况,和周围实力相近的朋友考研成功情况,从下面及方面考虑。热点区域:如果综合能力一般,则避开热点区域。热点高校:如果综合能力一般,则避开热点高校。热点专业:如果综合能力一般,则避开热点专业。以上三点可以综合考虑,例如,如果综合能力一般,又想去热点区域,则可以考虑一般的重点高校的中等热度专业。总之,要仔细权衡,有得必有失。如果综合能力不强,强迫自己选择难度特别大的考研目标,则很容易再次失败。备注1:对于全日制学历,如一本研究生,在就业时,相关政府补贴和“985”高校是一样的。只是毕业时,很多热点企业更多关注“985”高校。备注2:有很多区域性的双非高校,是可以考虑的,就业很好。如杭州的杭电研究生,如果毕业后留在江浙沪,其就业很可能比很多“985”研究生更好。备注3:考研要讲究好学校,也要讲究成功率。希望增加的三点备注,对你有更多启发。某高校中,排队进入图书馆备考的学生04考研二战必备战技?如果考虑好了准备二战,那么考研二战如何做?战技一:找好二战住处,安静平和积极。战技二:寻找靠谱伙伴,切磋互助共进。战技三:确定考研教室,舒适温暖敞亮。战技四:明确考研目标,合适合理恰当。战技五:制定合理计划,适当妥当可行。战技六:严格践行计划,踏实努力反馈。战技七:保持良好心态,阳光乐观开朗。战技八:持续学习复盘,仔细认真全面。战技九:咨询成功校友,经验过程体会。以上,简单罗列了一些考研二战的具体战技,希望认真体会,对你的考研二战将有很好的帮助。另外,战技的细节和方式,将会在其他文章中撰写。北京大学2017年毕业典礼中的一幕05作者简介本人本科毕业于国内某著名“211”高校,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国内某著名“985”高校,目前就职于国内某著名上市企业。周围有一波学业能力超强的好朋友,希望将相关经历整理成文,以便对大家的学业、工作、生活、家庭、婚姻等有所帮助。本科和研究生期间,业余也辅导过高中、本科等课程,有部分优秀的学生进入了名校,如哈佛大学等。此外,根据未来需要,正在备考国内某著名高校的在职MBA。后续的相关经验和解题技巧等,也会整理成文,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助力大家成功!-----------------------------------------------今日互动话题:你今年考研多少分?你计划考研二战么?欢迎大家在文章下方留言,互相交流,一起进步。-----------------------------------------------注:本文部分图片来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天我跟大家讨论一下二战的事情,这个没有经验。因为小编也在考虑这个,也需要和大家探讨一下。首先我认为,二战不丢人。初考的时候你的不理想是怎样的不理想,是非要上名牌学校,不参与调剂,所以不再考虑要不要学习,还是没有过国家线,即使调剂也无能为力,这两种都情况的人,如果选择二战我觉得真的不丢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我第一次没考好,没有合理的安排时间,没有抓住知识点,在学校被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耽误,所以有时候取得的成绩不好,不过不要怕,鼓励你们的同时,也是鼓励我自己,我们已经有一战的经验,所以很多事情上来说,我们都会方便很多。但是我们承受的压力就大了。我们的压力可能很多不是来自同学朋友,而是对父母的压力。父母养育这么久,现在自己长大了在追求了,即将毕业了还花着父母的钱,二战最有利的就是什么都不做就专心学习,也就是要待业一年,这一年里你没有收入,没有战友,同学该上研的上研了,该工作的就工作了,你还在那里学习,后面的一切都是未知,考不考得上还是未知数,于是压力更大了。对于一些同学来说,可能还是觉得找个工作,然后再边工作边准备,这个想法小编也有呢,但是有一种感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就是你的热情满满,然后被生活日渐消灭,慢慢的你就没有了那勇气去发狠一次,就想着趋于现在的安稳。其实这种想法我还是觉得挺可怕的,你的激情慢慢没了,独有的是满足于现状,我想这样的话,是不是将来又会对自己说,怎么不再好好奋斗一下,怎么没有远见,去实现自己的抱负理想。我想今天我写这篇的目地不但是提醒自己,也算是给也在那些迷茫中的你们提醒自己,看清自己,到底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到底想要怎样的生活,看清自己,才能看清未来的路。所以说这么多,我还是想提醒一下,怎样的人才适合二战。专一,孤独,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的人。这样的人我觉得挺合适的,有些人就是喜欢社会,喜欢与人交往,喜欢外面的世界,坐不住的人,所以这样的人我认为不二战也是一种选择,喜欢怎样的生活那就去闯,不是说我非要考研才能让自己高兴,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喜欢适应社会生活那么工作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的人就是不想出社会,就不愿意与人打交道,也喜欢静,以学习为宗旨,就愿意学习,这样的人沉得住气,二战就是要沉得住气,要拿出那种我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那种感觉。然后最后我想说一句的是,如果真心想要二战的同学,那就请默默的吧,默默的学习,不要告诉任何人,不要试图寻求别人的安慰,因为那些都是假的,只有自己的这一口气,才是让你继续学下去的勇气,永不放弃,永不言败。
每一个行色匆匆径直走向自习室的高校毕业生,多半是在考研。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大环境下,考研似乎成了毕业的刚需,而我也曾是茫茫考研大军中的一匹倔强小马。的确两次都没考上,总有亲近的人替我惋惜,或为时间或为心血,只是作为失败的当事人,冷暖自知,考研二战失败听起来很惨。普通一本的我,既想要“高攀”,也顾虑冒进,在数轮网上冲浪和询问前辈后,我选择了一所一线城市的211作为目标,坦诚而言心中是有怯的。所幸第一次备考热血沸腾,对自己的要求和对未来的想象,二者像被掺进了同一支试管,每天都在碰撞、反应,产生热气。明者自知,曾经为了心中所想,而奋不顾身的体验,或许才是青春。不幸第一次成绩,离校线差了五分,虽说国家线之上的考研人口都具调剂资格,但调剂失败的仍是大多数,没错我又是其中一匹小马。工作后曾经的热血方程式依然运行,于是辞职二战,虽然复习理性科学,沉着冷静,考后估分甚喜……但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激烈的社会赛场不会怜悯单个人的努力,结果就是结果。似乎所有的青春都能被这对关联词串起来,虽然失败的后果听上去挺惨的。二战败北后的那几个月的确是我短暂的人生中的至暗时刻,找工作时非应届生的身份使我屡屡碰壁,还赶上失恋,所有的落差一点一点堆积,把我拉到谷底。曾经我以为深夜饮泣是一种矫情,而这种脆弱也自然地发生到自己身上,失眠、自卑、低落是我工作前的常态。庆幸经历了失败的痛苦,发现自己还没死,欣慰经历过失败的身心,更无畏和勇敢。如果有机会再让我选择,我依然会走向同样的方向,渺小的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种草这颗苦味的糖。如果有一个课题是“论估分的幻象与现实”,大概半数以上经历过高考和考研的人都能侃侃而谈。以前爱用“人定胜天”标榜自己,现实并没有证明它错,只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仿佛更适合作为我以后的座右铭。运气还真挺玄妙,第一次调剂因为不想留本校,错失最佳调剂机会而无书可读,第二次料想最差也能调剂本校,国家线却猛涨,我被活活甩出调剂资格群。找工作已经准备与996一博高下时,拒绝我多次的现公司突然联系我说,这届招收的财务有一个毁约者,多出一个名额问我是否考虑。运气像是一个圈,相对与内生力量的外圈,看不见摸不着,却真实存在。因此七分努力十分必要,但只有承认三分运气与机遇,才能给全力以赴的心更多弹性,更多游刃有余的心力。我的工作终于步入正轨,在每一个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我都很期待我与这段时间的缘分,即使是坏运气。朱伟老师常在他的课程里提到一句话:“少一点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点不为什么的坚持”,这句话告诉我们意志力是逆风翻牌的中心轴,而功利心不是。朱光潜先生在《慢慢走,欣赏啊!》一文中写道:“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疾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变成了一个了无生趣的牢笼,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先生用这句话述写人生态度,自觉十分适用,的确人生固然有目标和理想,有所想之物,但真正重要的是朝此方向前进的过程。或许对许多考研落选者而言,一年两年的备考看似沉没成本,但却赋予我们独特的意义,增加人生的韧性——奋斗,或许在功利之外。最后附一句老林的歌词送给成长路上的我们:不要害怕生命中不完美的角落,阳光在每个裂缝中散落。最后附一句老林的歌词送给成长路上的我们:不要害怕生命中不完美的角落,阳光在每个裂缝中散落。
考研路上每个人都想一次就成功上岸,“二战”这个名词相信每个考研的学生都不想经历,其实“二战”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当你身处在那个环境不得不经历的时候,别逃避,要迎头而上,总结第一次失败的经验,在二战中及时调整。今天小编为2020考研学生分享一篇来自“二战”成功上岸的经验,为在去年考研失利的小伙伴打气,也为2020年考研学生提供一些复习参考。本人名叫黄瑾,是一名2019年考研成功上岸的学姐,我经历了两次考研,报考院校是我本校湖北美术学院水彩画系,考研最终成绩取得363分,两门专业课分别考了132分和136分。“湖美”纯艺术专业在专业方面主要考察色彩、素描、速写和中外美术史美术理论。素描色彩主要考察为人物写生,近些年主要考察人物全身像写生。近些年湖北院考过半身像、全身像。所以在练习素描色彩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练习以人物为主,一步步打好基础,更好掌握绘画技巧。艺术专业练习内容,主要可以先画些照片,特别是到考研最后一个月,需要从不同角度练习写生,练习报考美术的考生们要练习各个年龄段人物写生,注意不同姿态,以防出其不意的考题。速写,以前考过模特写生也考过照片,但是2019年却要求考生写生画室一角,所以对于各个类型的复习都不可以放松练习。考研绘画可以追求自己的风格的但是只要基本功扎实,湖北美术学院对这块也比较重视。除了专业课做了充分准备外,考研公共课也不能掉以轻心,很多考生一直学习美术,导致公共课有些薄弱,考生可以制定自己的公共课复习计划,总结每天学习情况,时刻做出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在复习专业同时没有落下英语和政治的复习。考研最重要的是心态,保持一份愉悦的心情是十分重要的,它可能贯穿整个考研备考阶段。考研心态好坏在某个程度上取决于准备是否充分。如果你对考研知识点熟记于心不论考试怎么出题,都胸有成竹。相反,如果你对知识点概念模糊,那你就需要多花时间精力好好准备,也是可以取得一个好成绩的。所以没到最后一刻,不要犹豫太多,好好准备,夯实基础,你的考研之路绝对没有问题!各位考生加油!
考研来自一位二战考生01/我当下的感受我无法向你完整表述我的感受,毕竟那太过复杂。二战失败的痛苦是一战失败的两倍吗?不止,远不止。二战人分两种,一种是毕业之后边工作边复习考研,而另外一种,也就是大多数,都是脱产在家全心复习。在家闲着也不用工作,只需要学习,是不是听起来还挺舒服?如果告诉你实际是这样的你还觉得舒服吗?毕业时老师同学问起你的去处,其他人都意气风发地要向更高的天空展翅飞翔,而你则是一被问起就如惊弓之鸟,要么就是像丧家之犬,各种闪躲逃避,毕竟去年的你、甚至是大学四年的你,都一事无成,如何谈未来,那时的你的眼中,你没有未来。半年不敢开朋友圈是怕看到同龄人上班后的精彩世界,更怕看到曾经一起奋斗的研友入学后的多彩研究生生活;退出或屏蔽各种群聊,拒绝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偶尔想和大家聊聊天但是最新的口红色号你不知道,最新的沙雕梗你也没听过;躲在家里复习的时候,不仅要被背不完的专业课,做不完的数学题,搞不懂的专业课折磨得不成人形,还要和你的妈妈争吵,毕竟没人能忍受你易怒暴躁的情绪,和随时随地崩溃的泪腺。一般普通社交不放在心上,但是当真正的朋友因为接触少而疏远的时候,还是多少会有些难过。当时安慰自己,考完就好了,考完一切就都变回来了。考完之后你才发现,考完了,但是有些事物也已经变了。过期的罐头不能吃,变质疏远的友谊关系也不知为何再也找不到从前的感觉了。我胖了十斤,爆痘烂脸了,也变丑了。大家渐渐遗忘你,社会性死亡。你堵上了一切,最后血本无归。所以,如果我跟你说,我很淡然,我就这么从容接受了。你相信吗?点开查分系统的那一刻,脑中没有预想的烟花炸开的兴奋感,只有一声沉闷又厚重的丧钟响起的声音。仿佛对于失败已经习惯了,但是想起长达两年的日以继夜的痛苦和煎熬,生理比心理更先做出反应,分不清是喉咙先发干还是眼眶先发红,总之整个人看上去,十分狼狈。02/失败两次的理由你问我到底为什么失败了,还是失败两次,我或许只能给你一个模糊的答案。一战失败是为什么呢,当时可能看书用眼不用脑,八个小时坐在书桌前,七个半小时在发呆,每天甚至还能寄出一点时间刷微博看八卦,顺手还能上个淘宝剁个手。简言之是只有形式没有内容的复习,只有外壳没有灵魂的付出最终也换不回真正的成果。考研明明是这么神圣的事情,却这么敷衍以待,是谁给的我勇气?可能是侥幸心理吧。是不是大学四年来的期末突击之后还能得到一个不错的成绩让我觉得考研也可以考前突击呢,于是从六月晃晃悠悠到十一月,准备十二月开始突击的时候,铺天盖地的政治资料从天而降,专业课还没背囫囵,真题做得磕磕绊绊,英语阅读时好时坏,作文模板一篇能背一个多小时距开考时间越来越短,手边堆积的要背的资料却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人越来越焦虑,效率也越来越低。两年前的黑色12月就这么过去了。2018年的考研人马随着初试、复试、或调剂等等动作之后,纷纷鸣金收兵,大家似乎都得到了不错的成果,只有我还在原地打转。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我就决定要二战了。当时的我在想,如果我在新的一年里,更努力一点,我是不是就可以了呢?但是当时的我并没有考虑到所谓的机会成本、时间成本以及沉没成本,一赌气就把崭新的2018年也砸了进去。周围的人对于我的二战比我想象得接受得要快得多,去年的我以为是大家都相信我的实力,今年的我才反应过来。决定要冒险的是我,大家除了鼓励和接受,也不会再提出别的异议。大四毕业之后很快就到了七月份,暑期的两个月也过得很煎熬,起初我是留在原来的学校边复习的,后来看着周围都是比自己小一届的学弟学妹,加上九月份开学,一群活力满满的00后涌入校园。老阿姨对于未来的恐慌和不知所措一时之间涌上心头,那几天焦虑得快要窒息。九月还有更多的好消息等着我:比如今年考研人数激增至290万,比如我考的专业今年又缩招了。真好,一旦你下定决心要做某事的时候,全世界都来阻拦你。有时一件事确实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仅凭一己之力无法决定结局,可能我尽力了也只有50%的可能会成功,嗯,目前看来我并不是那50%。但是如果放弃或者不努力,那么我连那50%都没有。03/关于未来我现在最想做的事?对未来的规划?比起如何面对失败,我现在更需要考虑的是将来的路应该怎么走,应该去往何处才会是我的方向?去年一整年的呕心沥血还在眼前,我现在甚至觉得我可能做什么事都没有办法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吗?不是的。成功才是。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之母,成功让你拥有正向反馈,让你更积极,更有自信也对自己更有把握。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只能让你一蹶不振,你会开始害怕尝试,害怕努力之后徒劳无功,开始变得像巴甫洛夫的狗,遇到困难只敢干看着摇头,而不敢做些什么去打破现状。我学了,我努力学了,我认真学了。可我还是失败了。或许我天生就不适合学习?或许我学习能力的天花板到这里就到这里了?比起丧失对于未来的希望,现在的我更多是陷入了对于自我否定的泥潭里。人一旦无法接纳自我,认可自我,那么对于生活中的一切,都无法饱含着热情去完成。那就意味着陷入消极的恶性循环。未来的路在哪里,我也很想问,我也很想有个人来告诉我,来为我指条路。我还在迷雾里,我怎么给你指路呢?我的盆友?04/所能给你们的建议我能给你们的建议?关于考研:选择有时比努力重要,方向有时比道路本身重要;做好规划,有利于避免你浪费时间;不要觉得时间还来得及,等你觉得来不及的时候已经晚了;选择了哪位老师就跟他到底,不要犹犹豫豫一直摇摆不定,时间充裕的话可以结合众家之长;选择了考研就不要再想什么春招秋招的了,别老想着留太多后路,你要学会逼自己一把;一步一个脚印,没有什么速成。有就是骗钱的。可能你现在不够优秀,但你眼前就是一次彻底改变命运的机会,想好了,别错过。关于未来:没有人能预言我们的未来,我们自己也不行。因为它不在你的命格里,不在你的星盘上,只存在于那些辗转反侧、苦心学习的夜晚。只能你自己,一步一步,朝着远方走,等走到了,你才能发现,你的未来是什么。现在一年过得比一年快,五年很快,十年很快。我相信一生也会过得很快。你发现了没有,即使是每年过年的时候,就算有亲戚问及你的职业,你的人生,表面上他们穷追不舍地在提问,但实际根本不会把你的人生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因为那跟他们并没有什么关系。换言之,在意你自己的职业、事业、人生规划的,只有你自己,哪怕是你的父母也没有你这么上心,他们可以帮你指一条肯定不会出错的路,但是只有你自己,才能找到真正属于你自己的路。某种意义上,我不希望任何人二战或者三战,因为看似一年很快就过去了,但是如果二战三战就意味着你要把自己宝贵灿烂的23、24都献祭给长达一年甚至两年的备战。当然,我也不希望任何人后悔,不想让你们当下即刻放弃考研却在几十年后的某个夜晚突然辗转反侧,又陷入无尽的后悔中。不过,不用担心这么多。因为无论你做哪个选择,你最终还是可能会后悔。最重要的不是做什么选择,而是当你做完选择以后有没有用尽所有的汗水和精力去追寻、去实现它。不论你今年的结果是好是坏,无论当下你所做的决定是什么。O ever youthful, O ever weeping.愿你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平时懒散惯了,教室根本坐不住。学一会就开始刷手机,等回过神来吃饭的时间到了。每天起的很早,但总是打瞌睡。在教室里眯一会起来,已经9点多了。在这一年也报过海文的辅导班,只需要999元。和大多数同学一样,上课也很认真的做笔记,但由于基础太差,一多半的知识听不懂。下面是我16年的笔记,杂乱无章。结果可想而知,考了230分,连国家线都没过。这次由于上次的失败,我开始反省,主要是自己复习的有效时间太短。我从暑假开始复习,英语单词书实在记不住,于是我利用吃饭走路的时间记忆我从真题摘抄下来的单词。(一页纸,大约50个)后期直接熟读真题,这次英语考了63分(之前考了52分)。数学把张宇1000题刷了一遍,八套卷(做哭了)和四套卷也刷了,当然真题也刷了一遍。这次数学考了130分(上次62分,当然17年数学确实简单)。下面是我做得一些试卷的照片。总分360分,本以为这次就能走了,然而事情肯定不会就这样圆满的结束,不然哪里来的三战。由于复试专业课准备不充分,没及格,直接被刷。(200分的题,我连一百分都没考到。天啊,直接劈死我这个SB吧)八套有考这次总结上几次的失败(我都不好意思说了),我又开始反省。复试专业课是我今年的重点,当然,前提是能进复试。今年数学确实比较难,考了91分(捂脸),总分320分。考完初试,玩了几天就回家准备复试专业课,下面是我专业课的一些照片。由于专业课是本很厚的书,并且在家复习,那种状态确实很痛苦。(没办法,自己约的啥,含着泪也要打完)。去北京复试考专业课,一看大部分都会,直接输出,爽的不能自已。但还是有30分的题没答完。主要是有些题记得不是很清楚,加上写的过于啰嗦,不过140分还是稳得。然而事情就这样完满结束了吗?答案是当然。要是再被刷,我就开始怀疑人生了。(我是谁?来自哪里?要到哪里去?)总而言之,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失败。记住能打到你的只有你自己!奉上自己学到23点的一张图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社会上逐渐形成了一波考研的热潮。不仅仅有许多的应届毕业生选择考研,在大四的时候付出很多的努力来考自己喜欢的学校。还有很多“二战”的学生也在加入到了考研的人群之中,甚至不少已经工作了几年的人们也纷纷辞职并拿起书本。在这些考生当中,上岸成功率最高的其实就是应届毕业生了,而在那些二战考生中成功的人数一直是寥寥无几。那么为什么二战的考生考研的成功难度会更加大呢?他们的考研成功率为什么相较于其他的人群会更低呢?就是如果追根究底地寻找一下原因,确实让人感到非常的心酸。顾虑太多,被琐事分散精力在大学的时候,如果你选择考研的话,那么基本上每一个同学都会把自己全身心都投入到里面,一心就想着上岸,根本没有顾虑去考虑别的想法。可以说这个时期的我们为了考研放弃了太多的机会,失去了非常多的机会成本。为了考研,许多人放弃了秋招,放弃了考编,放弃了国考,等到自己考研失败后发现相比较于同龄人,自己已经没有更好的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加入到考研的二战大军之中,但是这一次的备考我们已经离开了大学校园,失去了学生的身份。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自己去直面生活中的困难。有的同学还需要一边打工赚生活费,一边备战考研,这样就使得自己在复习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力不从心了。研究生招生改革,名额缩减,推免生比例进一步提高2020年报名考研的学生已经突破了341万人,达到了考研历史上的最高峰,但是根据线管的信息来看,今年考研人数极有可能突破400万大关。此外,许多研究生院为了招收到更好的优质生源往往都会提高推免生的比例。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方面是整体人数的急剧增加,另外一方面是因为统考名额的大幅缩减,导致考研一年比一年难。有些同学可能会反驳:“二战的同学已经复习过一年了,他们的基础是相对来说比较好的,那么复习起来一定会比应届生更加有优势。”但是事实上大家要知道考研这场考试比的就是各位的短期记忆能力,时间隔了这么长了二战的考生也已经忘了一大半的知识了,主要有非常多的高校也会经常更换自己的考试大纲和参考书。这对于那些二战的考生来说,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面临的压力非常大,不仅仅来自学习方面,更多的是生活方面是失败之后没有更好的出路,那么只能走上二战的道路,这已经使得非常多的同学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迫切需要一次成功的上岸来证明自己。但是巨大的压力始终挡在他们的面前,很容易导致自己陷入一种自我怀疑的状态。另外其实并不是每一个家长都有这样的耐心支持孩子选择二战,有的家长觉得自己孩子已经大学毕业了就需要抓紧工作并赚钱养家。有的孩子觉得自己孩子年纪不小了,抓紧找对象和结婚才是正经要做的事情。如果得不到父母亲的支持,那么二战将会变得寸步难行。对于那些家境不好,没有办法自己为考研提供物质上支持的同学们来讲,还需要自己打工赚钱来满足自己日常的生活起居。这样边工作边复习的话,一定比不上那些全身心投入到复习中的应届生同学。在心态方面,二战考生的心理更容易崩溃考研不仅仅是一场知识竞赛,更是对于自身心态的比拼和考量。对于那些二战的同学们来讲,最大的一个难题就是他们是否能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在往年的许多考试过程中,许许多同学都信誓旦旦地开启第2次的备考之旅。可是等到冲刺阶段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仍然没有掌握好相关的知识,那么自己心态一下子就崩溃了,有些人甚至直接放弃参加考试。所以同学们大家在第1次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拼尽全力争取一次性就能考取研究生,因为二战的难度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得多,所以只要大家抱着壮士断腕的决心,在考研复习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那么成功考取自己心仪的学校便是指日可待的。对于二战考生参加考研的难度,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