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党陆陆续续的在朋友圈晒起了成绩,几家欢喜几家忧,考研真的有必要吗?一起来看看吧。考研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是有必要的。主要原因有三条:一、考研之后你将得到一个更高的平台,认识一些相对于大学中更优秀的人。从而你未来可以利用的资源以及人脉关系资源将得到全面加强。如果没有考研,那么作为本科生直接去就业,本科生不仅竞争压力较研究生大,且在你就业之后几年内人脉基本位于当初的本科范围。如果考研,那么将来人脉将全然不同,并且好的学校里面你所涉及到的人大多非常优秀,会对你将来的工作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今社会非常的现实,拥有好与坏的人脉,将决定未来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因此考研是有必要的。第二、弥补高考的遗憾,愿自己名校之梦。作为学生,都梦想考进一所名校,但很多人在高考当中考的并不理想,,而在大学当中考研将是第二次高考,让我们再一次选择学校。因此考研当中,只要我们对自己狠一把,努力一点,就能考上当初理想的学校,圆我们当初高考的遗憾。第三、更好就业。上学就是为了之后好就业,毕业到自己满意的公司就业。但现如今本科毕业生大幅度增加,本科在学历上已经不再占有优势,此时考研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到一个更好的学校学校三年,不仅拥有好平台,更能在这三年让自己更加充实充满底气。不仅如此,一些非常优秀的企业招聘最低门槛便是研究生,所以通过考研到更好学校深造,拥有更高的学历,将更有竞争力。其实除了这些,有些人考研是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为了在自己爱的领域,更加深入地做研究,如果你有喜欢的领域,有这方面的向往,可以选择考研这条路。对于考研,你们是怎么想的呢?
本人是一所985的大一学生,今年学校入选双一流A类,专业是制药工程,但是不喜欢这个专业,因为是个女生最终只想要回本省考公务员,那还有没有必要考研来进一步提高学历呢?在备考前,能够认真思考读研的目的,就已经超过不少随波逐流的“考研党”。这边根据你的情况分析一下以考公为目的,读研是否有必要。已知条件:1、大一985学生,学校双一流A类;2、专业是制药工程;3、女生想考本省考公务员优势:大学学校很好,985、双一流A类加成,可以走绝大部分省份的中央选调生、定向选调生、普通选调生;劣势:专业不好,参加国考、省考能够报考的岗位不多。既然大一就有考公的想法,不妨百度一下历年国省考公告,以及本省定向选调生和普通选调生公告,因为专业的问题,可以了解一下本省能够考的岗位多不多。以我的经验,国考能考的岗位主要是海关,税务大概率没有岗位;省考能够考市场监督局、卫健委等部门。定向选调生一般也有专业要求,普通选调生一般不限专业。是否有这些岗位要以近三年的公告为准,并不能够保证你报考时,仍有这些岗位,需要在读期间时刻关注这些信息。是否要考研来进一步提高学历就很明确了,通过读研换专业是最主要的目的!继续读制药工程的研究生只能越陷越深,和本科考公区别不大。当然跨专业考研比较难,而且鉴于有想法走中央选调生、定向选调生的话,必须报考和本科院校一样水准的高校,否则读完研究生还不如本科就考。而且实在考不上公务员,双一流高校研究生一般可以走人才引进,至少有事业编保底。所以如果要读研,一是必须跨专业读研,建议读公考招考大户专业,例如计算机、法学、汉语言文学、经济学等;二是必须考985、双一流A类院校。但在这里也说一下,换专业也不一定通过读研的方式,例如大学期间读一个辅修专业或者第二专业,甚至可以去社会上报一个电大、网络学院,或者参加成人高考,读这种非全日制本科换专业。读上文我推荐的专业,也可以达到换专业的目的,一方面考研并不容易,尤其是跨专业考研,考985、双一流A类院校的研究生更难;另一方面读研需要2-3年时间,读非全日制本科可以大学期间完成,这样就节省了时间,边读大学边年非全本科。绝大多数国考、省考岗位承认非全日制本科,辅修专业部分省考、国考也承认,可以拨打招考公告咨询电话了解一下,读非全日制本科一定要注意双证齐全,即本科学历证+学位证。考部委、省厅公务员也需要读研国考中的部委和省考中的省厅公务员,大部分都限制研究生学历。想考这些单位,考研是必须的。当然,这些单位也有招要求两年基层工作经验、学历为本科的岗位,而且现在省厅、部委岗位,除了要求研究生学历,还会要求两年基层工作经验……读完研还要再工作两年,时间成本很大。至于其他原因去读研,我觉得就值得权衡一下。因为考生对体制内有一些误解,经常会问这类问题。一、读研究生为了更好提拔有同学认为,我是研究生,那么我在体制内提拔有很大的优势,实际并不是这样的,主要看研究生学历在你报考当地的稀缺程度,如果当地研究生比较少,那么你是研究生的话,当地的组织部会很重视你,尤其是一些贫困的西部地区,对人才比较求贤若渴。但如果你报考的是东部发达地区或者中部省会级城市,这些地区研究生并不少,所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待。我个人认为实际的工作能力、人际关系、社会资源,在体制内提拔是比较重要的因素。而学历的高低只是个人的一个加分项,如果在前三项你和对手差不多的话,那么你的学历就会有一定的用处,如果前三项不如对手的话,对手即使是一个本科,他的提拔也会比你占优势。二、研究生考公务员直接做副科长这又是一个误解,很多人说研究生考入机关单位,直接做副科长。按照职级并行的规定,研究生学历是可以定级四级主任科员。但四级主任科员≠副科长,不是实职领导,是非领导职务,本质上还是科员。类似于古代官员加封太子太保,听起来和军机大臣、内阁大学生差不多,实际上有很大的差别。另外,如果报考基层单位(县区、乡镇),由于单位职数有限,往往连四级主任科员也没办法定级,只能定级科员,享受副科级工资待遇……这就更坑了,如果四级主任科员是“山寨”版副科长,那么定级科员,享受副科级工资待遇就是“山寨”版的四级主任科员。三、读研究生待遇比本科更好有些人说读完研究生,收入待遇会比本科更高。如果定级四级主任科员,的确比本科收入待遇更高,享受的是副科级的收入。但能够直接转正定级四级主任科员的单位,本科生到年限也可以转。例如你和本科同学,一个读研三年出来考了省厅,他本科考了省厅,人家三年后也一样是四级主任科员。从这点上看,所以决定收入待遇差异的,不是研究生学历,而是报考单位的层级。如上文说的,如果报考基层单位,研究生读完定科员,只不过工资享受副科待遇,少的几百,多的一千多。有的地方连车补都按照科员发,那收入变化不是太大。读研究生收入待遇真的会好,但不是好特别多。
2020年考研预报名已结束一周。同济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研究生院已及时发布不符合报考条件的学生信息,常见问题是未仔细研读志愿大学的硕士招生简章。比如,部分代码的专业不接受非全日制、仅招应届生、考点只能选本校、学历证书编号错误等。各位考生及时核对下自己的预报名信息,是否已经报名成功。在预报名系统中,招生单位、考试方式和报考点关键信息无法更改,但是可以重新报名。这几天有不少学生和我沟通,查阅一些信息后,想换学校、专业,却是担心专业课复习。考研志愿也需考虑几个因素:地域、学校层次、专业、导师。和高考填报志愿不同的是,新增一个"导师"因素,而且只能填报一个学校。不过,考研通过国家线后,未能顺利录取,还可以选择"调剂"途径,找到合适的学校。小西自己经历读研、读博,毕业后在大学工作,期间有指导自己的研究生,并辅导过本科班的同学(作为班导师)考研。简单的来分享我对考研几个因素的看法:1.地域。地域因素往往容易被忽视,只有在硕士毕业求职应聘时才会发现"地域"的重要性。之前,我有认识几个硕士师妹,都没有读博的打算。毕业季时,不想留长沙,想着回老家省会工作,985大学毕业生的她们找份家乡的工作真心不容易。为何会这样呢?一是硕士生自己家乡的好单位不一定会来就读院校招生,尤其是一些好的设计院、研究院。但是,一旦有合适的企业来招生,"老乡"加分大,能力不差直接签三方协议。二是除清北等名校,普通985大学的知名度在本地肯定影响力最大,比如中西部的一些985大学在东北三省影响力不足。三是导师、校友的影响力更多的是在大学所在省份。比如,我们课题组的不少老师都有给学生推荐过一些工作,平时也会有些不错的单位找导师要学生。因此,想清楚自己的职业规划,比如说在哪个城市工作。比如说,想去上海工作,伤害本地的知名大学毕业生都不一定留的下,其他地方的毕业生想去就更难。2.学校层次。硕士求职时,还是比较看重学校层次的。比如说,不少单位福利、待遇都不错,就是位置有点偏,会优先引进985、211大学的硕士生。在他们看来,这样的学生可以给单位"撑场面"。我有一个同学回老家的一个私企,收入比我们还高一倍。另外,学校层次高,意味着个人自己读研、毕业求职的机会更多。相对来说,学校平台越好,更有机会有顶尖实验室平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优质导师、大量课题、高额的助研津贴等。而且,部分同学高考时未发挥好,期望借着考研完成自己的名校梦。在学校选择上,个人建议同城、省内的985、211大学是比较不错的选择,或者是老家所在省份的一些985、211大学同样可以考虑。前者是少一个"跨度",尽量避开"跨地域、跨学校、跨专业"的高难度"三跨"。后者是便于日后回老家求职工作,就近照顾亲人。3.专业。专业上,除非是自己非常不喜欢之前的大学专业,原则上不太建议跨专业考研。比如说,我大学就读的是被调剂的环境工程专业,之后读研、读博,才发现并非是网传的那样("生化环材"四大不合适读),同学、硕士、博士同门毕业后的成就不比所谓热门专业的差。但是,在专业选择上,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专业"的范围非常广、泛。读研已开始做一些研究工作,未来三年将会集中在某个小的研究方向。比如说,同样的环境工程专业,部分大学侧重水污染处理、部分是土壤污染修复、还有的可能是大气污染防治。因此,在专业选择上,要搞清楚志愿大学的该专业,之前到底在从事什么研究方向,在哪些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或话语权。这个对于学生未来的求职和深造非常重要。比如,我们提到某某大学就会想到,某个专业牛、学生好。4.导师。之前,小西发文曾说过,不建议学生"盲考"。如今,考研竞争大,预计2020年可能有330万人报考,而且已有不低的招生指标被推免生提前占据,热门专业留给考研学生的招生计划不足20%。和导师的提前沟通,一是便于获取一些报考院校的考试、复试细节;二是硕士招生中,导师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尤其是可能作为复试的面试考官;三是读研不是大学时简单上上课,导师好坏直接决定读研能否出彩、或者能否顺利毕业。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读研时,你们会发现一些大牛导师的学生,不管是奖学金评定、测试仪器排队、求职找工作,都比普通导师的学生要有优势。同理,每个专业总归有那么一两个导师,不被所有导师、学生喜欢,每年都有硕士生延期毕业。--结语--考研的选择不是一日决定的,报考院校区域、院校层次、专业、导师都得经过自己琢磨,量力而行。比如说,常见的本科双非、硕士211、博士985就是不错的深造提升。毕竟,所有考虑的核心都是能考上。在几个因素的考量中,以我个人而言的话,排序的顺序是:导师>学校层次>区域>专业。当然,每个人在几个因素的选择中,考虑的重点会有差异。关键是找到合适的自己的就好。你觉得哪个因素对你来说是最重要的呢?
考研为什么越来越难,竞争压力的增大,考试难度的原因等都可能导致导致考研越来越难二本三本的学生由于自己的本科院校不太好,为了弥补自己学历上的遗憾,为了让自己之后求职的过程中可以有更好的薪资,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好的学历,所以每年的考研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因为考研率是一个较为固定的比率,所以每年真正可以读上研究生的人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辛苦。在去年2020年十月来看,报名研究生的人数就达到了440多万,而最终可以读研究生的人只有110多万,这说明了还有三百多万只能是陪跑的身份。好多人备考期间辛苦备战,但是每年二本三本名落孙山的人更是数不胜数,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人难以上岸呢?第一、考研的学长学姐经常劝诫下一届的学弟学说:“选择大于努力”这句话确实非常重要,在定院校之前,有些人不能认清楚自己的自身实际,只是一味地追求高学历,定的目标院校过于高,而在学习过程中由于自己的学习能力较差,出现极大的心理落差,导致后来本该在后期的冲刺,有些人却早早地放弃学习。这一事件有所依据,每年的研究生考试中有好多人就出现弃考的行为,或许有的人因为在前几门考试中考的不太理想,在后来的考试中就放弃,觉得今年自己一定上岸无望。这一切大部分都是因为自己对自己的判断不足,定的目标院校过于高的缘故。第二、为什么考研的人越来越多?就是因为在考研的很大一部分中有考研的想法就是因为看到别人去考研,而自己没有什么想法,也跟随别人的步调。这种做法恰恰是不合理的,考研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考研要经历太多的心酸与痛苦,就自己一个人熬过多少个无人的夜晚。在别人都早已入睡的同时,而自己只能默默地坐在无人的角落背着早已滚瓜烂熟的知识点,做做过好多遍的英语真题。在别人礼拜天一同出去玩的时候,自己却也只能一个人坐在冰冷的板凳上看书。考研难就难在哪呢?我们就像在一个黑屋子里洗衣服,在没有光亮之前,我们谁也不知道是自己有没有洗干净,所以只能一遍一遍地洗。在有光透进来之后,我们才知道,哦,我们洗的次数已经够多了。而作为“考研气氛组”的一员,难以坚持下去这无数个枯燥而痛苦的夜晚,也难以做得住冷板凳。第三、人们常说的女孩嫁人想要钓个金龟婿,而如今有的院校在考研中也想钓个985,211的学生。有好多学生报的一志愿的院校,但是目标院校却让这些人初试线都过不了,而是想要从985,211调剂来的学生,这样的话,有好多二本三本的学生即使初试分数很高,但是由于本科院校不好,所以就惨遭淘汰。我们承认985,211院校的学生确实在高考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对于后知后觉,醒悟的学生他们所做的努力难道就不值一提吗?这一行为简直就是对学生的努力的一种否定,学生们本来以为目标院校是自己的一束光,但是确实它亲自灭掉了那盏灯,这怎么不令人伤心?而且更过分的是,即使过了初试分数线,在复试的时候,目标院校对于考研学生的歧视,认为学生的本科院校级别太低,就直接抹杀了他们的一直以来所做的各种努力。第四、由于有的人初试分数很高,认为自己复试一定会过,而在复试之前并不做什么准备,导致自己在复试的过程中失败。前不久在网上有一个视频很火,因为一位同学初试分数达到了四百多分,所以发给导师的一封短信“你研究的方向我不太喜欢,希望你换个方向”。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我们也要思考:是不是初试分数线很高,我们就可以不去做相关的准备了呢?难道真的初试成绩就可以决定我们的考研是否可以成功吗?我想,不是这样的,如果初试成绩真的可以决定一切的话,那么复试的意义在哪里?在有许多的复试例子中,就有初试成绩中等甚至偏下的学生中,由于复试的表现突出,所以在总成绩中排名竟然在靠前的位置。这些例子告诉我们,我们必须注重复试的重要性,在考研没有被录取之前,我们必须时刻警惕,做好万全的准备,这样才可能一战成硕,成功上岸。
考研最重要的是什么事情?参考书?复习资料?学长和学姐的经验,其实如果你要考研,就要认真听我讲,考研最重要的五个事情。公共课参考书公共课参考书是必须要买的,买什么书很重要。英语新东方唐迟、王江涛、朱伟的都可以;数学张宇老师的;政治就认准肖秀荣的即可;不要买小众的参考书,因为你要明白一件事情,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专业课参考书其实有的专业课有参考书,学校会指定相关的参考书,但是需要去网上买二手的,但是有的学校没有指定参考书,就需要你去找上届学长购买学习资料了,所以就需要你好好准备。学长和学姐的经验有的学长和学姐考研很成功,尤其是专业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个时候可以看一下他们的经验,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用,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找组织一定要考研的时候找到志同道合的研友,这样才能相顾鼓励,毕竟考研备考时间比较长,有的学生会因为压力过大而放弃,就需要研友的鼓励,而且大家一起学习的积极性就相对较高。找朋友有一个学霸当作朋友,你的压力也就相对较大,所以会激励自己,拼命学习,千万不要给两天打渔三天晒网的人做朋友。以上就是考研五大重要的事情。
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再去继续考研了。众所周知,高考是一个独木桥,实际上考研他也是一个独木桥。在当前就业压力比较严峻的情况下,不少大学生想通过考研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这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如果你连续考了四五次,还没有考上研究生的话,那我就觉得你完全没有必要再继续去考研了,很显然你不适合考研考研这一条路走不通。之所这样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第一,考研并不是就业的唯一的途径,就业的途径有很多,比如说考公务员如果拿出考研的这种精神和毅力的话,那考一个公务员是没有一点问题的,因为公务员的考试难度总体来讲比考研要容易的多,而且公务员考试,有固定的大纲和考试范围。基本上每一年都是这一些考试内容和考试题型,只要你通过不断的做题,不断练习,基本上就不会担心考不上公务员。而且公务员考出来就是一个结果,而考研考出来只是一个期望。三年之后你还会遇到就业的问题,说不定三年之后,你仍然会遇到现在所面临的就业问题。读研究生的三年时间是有很长的一个时间机会成本,如果你把这三年用在工作上的话,那至少你有三年的工作经验,无论是对于今后的个人发展,还是对职业成长来说都是有好处。第二,既然考了这么多次,研究生没有考上,那确实说明自己就不是专业学习的这块料我们常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自己的鞋合不合脚,只有穿上了才知道。已经考了四五次没考上,而且很显然就是根本不适合考研,也不适合走学术研究这条路。研究生的学习也是比较难的,虽然并不是从0到1的创造,但至少也应该是从1到2的飞跃。因此从考研考不上这个结果来看的话,即便是考上了研究生,你也很难完成这个学业。毕竟现在国家对于研究生毕业的规定是要求越来越严,经常会出现很多读了很多年研究生被退学的现象。因此,一旦发现自己不是考研的这块料的时候,就要迷途知返,及时止损,另谋出路,这才是最好的一个办法。第三,考研始终并不是个人发展成才的唯一途径出国留学也是一个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事情,如果考国内的研究生考不上,可以尝试去报考国外的一年制硕士研究生,选择一个比较好的专业,这样也是比较好的。虽然国外一年制研究生受到认可程度并不是太高,但至少你还是被称为研究生。而且很多地方在招聘的时候,也非常看重这个海外留学背景,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年。但是,这一年的海外留学背景,是很多人所不具备的,在找工作的时候是很有优势。既然已经考了四五次研究生都没考上的话,那出国留学走一年制研究生这条路,也是可以尝试走的一条路径。总之,我觉得不考研以后也是有发展前途的,但前提是要找对合适的路,找准合适的方法,不能够在一条走不通的路上走到黑。
最近,看到有小伙伴说:“今年上大一,想考研,不知道该做什么准备”。这,让我有点惊愕。现在的孩子都这么早熟吗?还是现在“内卷”已经严重到这种地步了呢?回想起几年前,还在上大一的我,别说是想考研了,就连考研是怎么一回事都不太清楚,毕竟,这都是三四年以后的事情。如果,你在上大一,作为过来人,劝你先别着急考虑考研的事,因为,你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1、了解自己的专业,规划一下大学生活,然后,再进行适当调整作为一名大一小萌新,我劝你先别想着考研这么严肃的事情。因为,你可能连自己为什么要考研,考哪个学校,考啥专业都不一定知道,因为,你可能压根就不了解自己的专业。所以,首先,你需要全方位的了解自己的专业,然后再结合自己的专业好好规划一下自己的大学生活。比如,所学专业大二会不会细分方向?所学专业将来能干啥?就业方向有哪些?考研方向有哪些?哪些专业课比较重要?以后就业需要哪些技能?所学专业需要考哪些证书?等等。先把这些问题搞清楚以后,你再考虑考研的事情也不迟。这就是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2、学好英语,听、说、读、写,都要跟上无论你将来是考研、保研、还是找工作,英语都很重要。所以,作为大一小萌新,建议你一定不要放弃对英语的学习。大学,英语课可能比较少,也比较水。所以,如果只想依靠大学英语课来提升你的英语水平,那你可能想多了,高考时的英语水平多半就是你的巅峰。大学,学习英语只能靠自己,多读,多写,多听,多说,什么英语角啊都可以去参加。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英语四六级考试,四级必须要过,这是底线,六级能过更好。分数尽可能考高一些,别搞个425分还沾沾自喜的,自以为运气好,岂不知很多保研学校的要求是,英语四级(六级)成绩≥426分,你就哭去吧!这就是你需要做的第二件事。3、了解学校保研政策,学好专业课,尽可能申请保研资格除了以上两件事,这件事可能要更重要一些。因为,随着最近几年保研率越来越高,特别是一些“985”、“211”大学,也让保研变得好像没有那么难了,但是,相反,考研却越来越难了。这无疑让保研成为了读研深造的一条“捷径”。所以,如果你所在大学本身就不错,实力很强,那么,千万别错过保研的机会,即使保研本校也不错。想要保研,必须要满足一些条件,你才大一,还有大把的机会去准备。① 不能挂科;② 成绩好,绩点高;③ 有相关科研经历第一、二条是硬性条件,必须满足,第三条,视情况而定,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参加老师的一些课题,如果有文章发表,那绝对是保研的加分项。所以,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真的非常重要,然后在大三的时候,多关注一些高校的夏令营活动,争取保研。保研成功,则意味着你不用辛辛苦苦去复习考研,什么初试、复试都与你无关,你只需要等待录取通知书报到就好。以上,就是我们要做的第三件事。下面,这件事,对于大部分专业来说,也很重要。4、尽可能早点考证上大学,考证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这句话适用于大部分专业,除却一些专业技能证书外,有几个通用的证书一定要考。比如,计算机二级、英语四六级,如果有可能的话,把驾驶证也考了(找工作真的很有用,越早越好)。然后,就是一些专业技能证书。可能,有人说这些证书没用,那是在大家都有的情况下,才会觉得没用。如果,你跟别人应聘同一个岗位,有一个专业证书,你没有,他却有,在你们实力相当的情况下,你觉得公司会要哪个?有证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至于让你的简历上无内容可写。以上,就是大一新生们最应该规划并且去做的几件事,仅供大家参考。如果,能做好以上这四点,即使你大三大四时,没有保研成功,然后想考研。你的考研之路也要比别人轻松很多,也更容易成功,还可以选择更好的学校,因为,你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各方面都不会太差。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
考研不会完全覆盖你的第一学历,但是考研却能弥补学历上的稍许不足大家都知道随着高等教育的越来越普及,本科生遍地开花,而研究生成了很多本科学历差的学生弥补学历的主要方法,2020年本考生高考的数据为1071万人,而2020年的考研人数也是直线式上升,相较于2019年整整增加了350万人次,今年考研的录取比率已经高达17%左右,但双一流高的录取率为9%左右,而34所自主划线的高校录取率在3.5%,想要考上985高校或者是排名靠前的211大学,难度还是很大的。在我国无论是就业还是考研,大家还是看重学生的出身,有的企业明确写着986、211大学的毕业生优先考虑,让大家明白了,第一学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对于某些行业,即使读研后也不得不受第一学历的限制。考跟高考不一样,努力并不一定会成功,因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考研的政策是提前选择好自己想去的学校,之后再去准备考试,与高考截然相反,高考至少,大家知道自己的分数范围,在对比近三年的高考成绩,依然清楚自己能够考取什么样的学校。有一个同学本科是在湘潭大学读的,学校虽然是一所双非高校,但地理位置却在湖南,相对也很不错,而且这所高校排名是在100名左右的,比一些偏远地区的211大学有势,考研时她希望提升一下学科,想冲刺到985大学,为了实现她的理想她日以继日的努力着,而且她多数情况下都是她一个人的孤独奋斗着,时而有两三个一起的小伙伴,不知道哪一天她们就悄悄的下岸了,独留只身一人在前行着,黑夜中在月亮的背影下,显得她特别的高大。在每个人备考的时候你很难衡量自己的努力程度,也没法清晰的找到自己要达到的那个关键点,再加上考研的同时还是兼顾自己平时的课业,她在首战中以微弱的差距输了,主要原因是她太执着于某个985高校了,她可以稍微降低一些,毕竟盲选选中的概率不会有多大的。她的这个故事是很多双非同学的缩影,位列提升学历铆足了劲,让自己未来获得更多的竞争力,但大家要明白一件事,考研不光你在努力,很多重点高校的同学也在跟你一同努力,所以,一定要客观的选择你要上的高校,切勿因为一点偏差,让自己再战一年。考研时,选择学校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一、填报志愿时因为报考专业会直接影响报考的学校的选择。请大家记住这一点,如果不是彻底想跟本专业有任何联系,最好不要跨专业报考,毕竟跨专业报考难度较大,当然大家可以报考业相近的专业,因为,详尽的专业,在专业课上有交叉重叠,跨专业难度相对小一些。二、选择学校时在选择学校时,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力,综合评估一下自己的能力,切不可好高骛远。选择比自己学校的层次稍高一些,当然可以选一个比较不错的专业,也可以直接选择本校,这样的难度小很多,注意不要一部跨太大。三、选择城市时建议选择自己未来决定工作的城市,或者是周围城市的大学,不过,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或北上广等城市,竞争压力较大,大家一定要做足准备。
从一个过来人讲讲我个人认为考研初期最重要的几点。决心和毅力。决定考研的就不要再徘徊犹豫。还没决定的也可以先尝试准备一下,背背单词,高数书看着比较头疼,现阶段不想看也行。背单词每天至少花1-2小时,这个不是一次性花1-2小时,是一天总计时间,毕竟要有些实际行动来表示表示决心嘛。顺带提下,有些人在考研、工作、公务员这三者间摇摆不定。考研和工作问题我之前也提到过,举个一针见血的例子,你考研报考的学校有世界500强来招聘。如果你是二本,所学专业又是大众专业,那么厉害了,一些地方性大公司也不会来你们学校招这个专业(一些本校强专业除外)。还有如果你毕业想回报家乡,一般都有人才引进计划,说白了就白拿几万大洋。考研和公务员问题,这个也比较好说,你本科考公务员进去是科员,而一些好的岗位一般是需要研究生的,研究生进去级别就是副主任科员,一般三年混不到这个级别。还有些地方考公务员有地方保护措施,但这些措施大部分对研究生无效。所以我建议那些想考公务员的同学,可以先报自己学校混个研究生,再去考公务员。听我这么一说是不是觉得有个研究生文凭特别美好,顿时有些许动力了。时间分配。决定考研的同学最好打听下接下来两学期的课程安排,可以做一个短期规划。为什么是做短期规划,首先因为你对考研还不了解,随着你对考研的理解不断深入,你安排的计划将愈加完善。其次完成一个短期计划有成就感,考研很枯燥,只能自己苦中作乐。再者短期计划可以更好的鞭策你,让你知道自己这段时间要做什么,而不至于在憧憬未来中浪费太多时间。注意决定考研的同学高数书可以拿出来擦一擦了,上课的时候带着,不太重要的老师来上课就直接在后排看高数吧,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在下个学期结束前必须把数学课本过一遍了。有些学校的某些专业不考数学,这个自己先去该学校研究生官网查清楚。心态。考研初期,心态真的很重要,我这里要强调的不是你对考研的态度,而是别人对你努力的否定而导致你心态崩溃。举个例子,你天天背单词,这个同学都会知道,有些英语好的就会忍不住来嘚瑟下,说你背了那么长时间记住的也不多,反正也记不住还不如跟我们出去玩云云,导致你觉得自己好像真是这样,天天背单词收获却很少。这好比就像你减肥有些人却当着你的面大吃大喝,还说你天天减肥也不见瘦啊,跟我一起吃东西,回头咱们一起跑步去。我信了你的鬼嘞!如果心情真的很差,那就去放纵啊,谁还不是个魔鬼啊。总之考研前期可能你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成果,周围人又仍在体验大学生活的状态中,这个时候要及时调整好心态,考研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跟你的付出成正比。必要时就去图书馆自闭吧,也许还能找到一两个研友。我当时考研是擅自换宿舍的,宿舍四人全是考研的,一般宿舍晚上九点半前没人,50元电费还能花两月。今天就想到这么多,有其他问题可以留言,我会尽量解答。考研加油!燃烧我的小宇宙(卡路里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