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上研究生之后,感觉太辛苦了,该不该放弃?

考上研究生之后,感觉太辛苦了,该不该放弃?

“考上研究生之后,已经读研半年,感觉太辛苦了,该不该放弃?”有人问。读研半年就感觉辛苦?读研半年的研友,应该是2019年“上岸”的。那么,2019年顺利考研成功的难度有多大呢?2019年报考硕士研究生的有290万人,录取的人数只有区区72万人左右:其中保研推免的有14万人左右,考上非全日制的有13万人左右,考上全日制研究生院的有45万人左右。如果单单看全日制研究生人数的报录比,10个人当中最多一两个才有可能考入目标院校。所以,通过考研能够成功“上岸”的人,是非常牛的存在。那么在感觉读研很辛苦就选择这样轻易放弃,我觉得这种做法是不太妥当的:01考研如此不易,放弃读研是一种很蠢的行为。听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当你在嫌弃自己的鞋子不够漂亮的时候,你可曾知道还有人连穿鞋子的资格都没有,那就是没有脚的残疾人!”当你在悲叹读研辛苦的时候,你可曾想过近八成五的人想要考上全日制研究生都是一种奢望?作为一个已经“上岸”的考研党,你居然想着放弃,你让那些在考研中“溺水”的人怎么想?02读研并非去菜市场买菜,付钱就能拿到菜。高考是人生中的第2次“投胎”,考研则是第3次。考研是改变人生命运的第三次机会:第一次是你投对了胎,你可能含着金钥匙“出场”;高考之后,如果你考上了名牌大学,你的命运会第二次改写;那么考研是你人生中的第三次机会,大部分人都会牢牢把握住这个难得的机会。读研和去菜市场买菜有着本质的不同:你要去菜市场买菜,钱给够了就可以拿到菜;但是读研是不是交了学费就能顺利拿到硕士学位呢?当然不是,你还要搞课题、做实验、写硕论……这些事情搞定了,那么你“功德圆满”,就可以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硕士毕业生了!03调整好心态和状态,读研再辛苦也能咬紧牙关挺过去。读研很累很辛苦?感觉到累和辛苦就对了,完全不累那是留给太平间的那些躺着的人,一个人累和辛苦才是常态,珍惜累并辛苦着的每一天,当你习惯了之后,你会发现,曾经熬过的苦,都会化为最后的辛苦。考研之后,不要抱着“喘口气”的心态,而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和毅力。考研不易,读研不易,人生不易,咬紧牙关挺过去,没有什么是大不了的。

皆生于土

研究生考试通过国家线,就算考上研究生了吗?嗯,理论上是这样滴

1、通过国家线只是取得了复试资格研究生入学考试即将开考。春节前后会公布考试成绩。3月中下旬会公布国家线。很多考生关心成绩如果通过国家线,是不是就意味着考上研究生了?答案是:不一定。因为,通过初试只是获得了进入复试的资格,后序还有复试、面试、调剂。研究生入学考试之后,复试和调剂的相关流程如下:(1)初试(12月底)(2)初试成绩公布(2月上旬)(3)34所自划线高校公布分数线,并组织复试(3月初,具体根据学校安排)(4)国家线公布(3月中下旬)(5)各高校组织复试(4月)(6)研招网开放调剂系统(3月下旬—4月底、5月初)2、对学校没有要求,恭喜你已经迈进研究生行列如果对学校没有要求,考研成绩还过了国家线。那么,恭喜你!你已经一只脚迈进了研究生行列!不管能否进入复试,能否被报考学校录取,基本上已经确定你可以读研究生了!大不了调剂就行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给你分析。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单位现在越来越多,但是很多学校由于没有名气,所以每年的招生计划都很难完成。最惨的甚至一个学生都招不来。如果一个硕士专业3年没有招到学生,就会被取消招生资格。有的高校就面临这样的窘境,辛辛苦苦申请下来学位授予权,结果招不来学生,你想想这是一种什么体验?这类学校每年都只能通过调剂来招学生。在调剂时,这些学校比调剂的学生还要拼!只要你过了分数线,这些学校敞开大门欢迎你!3、对学校有要求,尚需面对激烈的竞争如果你对学校有要求,那就不好说了。这个时候,考研成绩过了国家线,只能说你取得了资格。如果你考的是985、211高校,竞争非常激烈,分数低说不定复试都进不了。即便进了复试,如果初试分数较低,排名垫底,逆袭的可能性也不高,基本上会被刷掉。如果非要考一个好的学校,通过国家线没进复试或者复试被刷掉的考生只能期待来年二战了。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个赞!研路漫漫,雷哥相伴!关注雷哥,为你答疑解惑!

一心一计

考研考还是不考,这四大好处只有研究生才有,就是你考研的动力

考研的竞争力越来越大,很多考生害怕将来的考研人数暴涨,这让很多考生在选择考研之前犹豫了很久,要不要考研,花那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和300万名考生竞争,到底值不值?今天在这里告诉大家,考研考还是不考,这四大好处只有研究生才有,就是你考研的动力。一:找工作,你胜了,别人很可能连门槛都跨不进考研究生最直接的目的是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和应聘同一部门的人相比,如果有大学院的学历,如果没有他,你绝对会占很大的优势,在学历几乎可以证明一切的社会里,用学历说话是最公平最残酷的,结果,有研究生的身份证,这个专业深入研究的程度更深,我的专业素养比普通的本科生强,在很多职场可以胜任专业素养高的人才。而且,很多职业对学生的学历有着最基本的要求,就医学来说,没有研究生的身份几乎不能进入公立医院。二:待遇普遍更高,难道你不想拿更多的工资吗研究生的待遇比普通本科毕业生好,这个也没错,很多用人单位为了引进人才,提高了研究生的待遇,以更好的工资和待遇留有更好的人才,而且,研究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大小补助金,经常能看到住宅辅助车等,也就是说,可以享受普通本科毕业生得不到的优惠,比别人稍微奋斗一点的时间当然是有价值的,另外,研究生院的能力强的话,在工作中很容易被加薪。三:考公成功几率更大,岗位选择更多很多研究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后,和专业工作不太相似,公务员考试合格时,申请的要求不限,虽然专业以上的证书都可以申请,但是在岗位的选择时,研究生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研究生在选择职场时选择更多,并且都是更好的,更高的岗位,但是专业生和普通本科生的岗位选择是限制的,所以,如果你拥有研究神的身份,在考道路上也会更顺利。所以,通过考研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学历,还是有价值的,只要考生的专业不是重视工作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报考大学院的必要性就不大,大家认为呢?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可以在下方发表你的看法。

践形

考研难度大,为何刚考上研究生就退学?看完就明白了

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本科生越来越多,但是市场上的企业以及国家编制就是这么多,所以竞争异常的激烈,很多人都是挤破脑袋想找到一份好工作。大部分人因为找工作不好找,就开始参加考研,一方面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逃避找工作大潮。近几年考研人数逐年递增,难度也是越来越大,能够考上研究生是很多人的一个愿望,因为一些知名企业对于入职人员的基本门槛就是学历,如果学历不达标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工作能力不足我们还可以通过努力提高我们的能力,如果学历这类硬性条件不达标,很难让我们有更多的就业晋升机会。不过在研究生开学前夕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那就是大量的研究生退学!按道理来讲,费了千辛万苦才考上的研究生,应该珍惜才对,为什么要放弃入学呢?之前也了解过一部分人的想法,大体可以概括为这几个原因:1、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太高了解过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人都会很清楚,它们之间的学费是不同的,而且差别很大,非全日制一般是每年学费两三万,没有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其他的奖励,也没有导师的分配,还不能住宿舍,只能自己租房子。或许在备考的时候没有想到要读非全日制,因为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全日制研究生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所以在开学的时候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放弃,来年再考。2、有了更好的选择大四除了备考研究生,有的人还会去准备别的考试,比如教师编、公务员、银行等,如果同时考上了编制、研究生,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去工作,因为研究生毕业之后还是要面临找工作,而且考研的初衷也是想要一个更好的平台帮助自己提升。工作之后还可以继续考研,但是工作失去之后,可能研究生毕业也不会再找到这样的工作。3、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目标每个人在考研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目标,如果分数出来之后不能去读自己想读的大学,只能接受调剂,小编相信大多数的人都不会愿意的。可能一开始的时候勉强接受调剂,但是最后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放弃,因为那不是自己想要的三年研究生生活。考研不易,考上能坚持去读也是不容易的。每个人历经千辛万苦的去备考,肯定都是想去读研究生,想去提升自己的学历,给自己更多的机会,但是就是因为以上几个原因,不得已才会选择放弃。你们对于研究生退学有什么看法吗?欢迎评论区留言。

版者

2019年考研第一天就有学生考完?只考两门的这是哪种研究生?

今天是考研的第一天,很多复习了很久的小伙伴终于步入了考场。和往年一样,一大早就有一些学生找不到考场,也有一些考生走错了校区,甚至还有一些学生在路上把身份证丢了,虽然这些只是少数,不过还是要提醒明天还要考试的小伙伴一定不要犯类似的错误了。说到明天的考试,大部分考研的学生都会参加,但是有一些研究生今天就考完了,2019年考研第一天就考完?只考两门的这是哪种研究生呢?在我国众多的研究生中,MBA、MPA、MPACC这三种研究生都是只考两门,早上考管理类联考,下午考英语,一天就能结束战斗。管理类联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数学、逻辑和写作,数学基本上就是初高中数学,逻辑主要分形式逻辑和论证逻辑,写作分为论证有效性分析和给材料作文两类。英语就是普通的英语二,难度在四六级之间,对于大学生来说相对而言不是很难。虽然这些研究生考试只需要考两门,但是竞争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比如MPACC,这是这两年比较火的会计专硕,众所周知,如今的会计是热门专业,MPACC自然也是火得发烫。会计硕士考试初试中的管理类联考基本不涉及大学所学的会计学知识,所以成为了很多跨考生眼中的“香饽饽”,英语考的也是英语二,英语二相比学硕考的英语一难度又降低了一截。虽然MPACC这种研究生初试比较简单,但是淘汰率高得惊人,初试分数未达目标院校,基本没有调剂机会。以中部某财经类高校为例,报名人数接近2000,录取人数不足100,基本上1900多人都面临无学可上的悲惨命运。所以报考这种类型的研究生还是要慎重,考学硕有调剂机会,只要过国家线基本上还有学可上,专硕就是孤注一掷,要么考上一志愿高校,要么无学可上。很多人可能要问了,会计专硕(MPACC)和学硕哪个认可度更高呢?其实就目前来看,这两种类型的研究生在学生就业时优势都比较大。一些机关事业单位目前还是倾向于招聘“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而会计专硕是“会计”专业,有时候会受到限制。但是对于大部分企业,这两种研究生几乎可以等同,而且会计专硕一般读两年,如果毕业后想去企业,在学硕和专硕间选择专硕也是可以的。你怎么看?这种只考一天的研究生你喜欢吗?

便利贴

拼命考上硕士研究生,你以为就前程似锦了吗?研究生:还得拼命!

当你还奋斗在考研一线的时候,你看到的或许是美好的硕士研究生生活,你看到的或许是即将到来的胜利的喜悦,所以你能够成功,但你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的是考研并不是万能的。当你真正考上硕士研究生的时候,当你真正进入你的理想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完全不是你想象的那样的前程似锦,因为你还需要在硕士研究生这个平台生进行再一次的飞跃,而成就这次飞跃的依然还是你拼命的学习。曾经的我和众多的考研学子一样觉得考上硕士研究生就感觉自己前程似锦了,但是当你真正的开始研究生的生活时,你会发现自己有太多的短板,有太多的知识和逻辑需要完善,而这还是需要你继续拼命学习。对于已经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学姐学长,他们对正在考研的学弟学妹想说的是,考研成功,来到硕士院校在继续拼命。这是现实,对于现在的硕士研究生来说,你如果想浑浑噩噩的度过这为期三年的硕士生活的话,那你一定会很轻松、很有悠闲的安然度过,但是我可以很保证的说当你真正开始你的硕士研究生生活时,你绝对不会这样去做的,你想的最多的便是如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无限的提升自己。如果你是抱着考上研究生便可以拥有前程似锦的生活的想法而考研的话,或许你在读研时会失望的,因为你在这三年你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不仅仅是中文还有英语文献,你还需要做大量的实验,甚至一天都在实验室里待着,这就是硕士研究生的生活,虽然辛苦但极度的有成就感,极度的有认同感。当然或许现在的你不相信,或者说你肯定不会这样,但是当你来了之后,比必然会变成这样,因为经历过考研,你成熟了,你更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你也会更加主动的去拼命,因为你有这个需要,因为绝大多数的硕士研究生也在为自己拼命的学习、努力!!!所以,正在考研的学生,下一个阶段的拼搏或许正在你的硕士院校静静的等待着你的到来!!!

富哉

如果考不上研究生,我这辈子就完蛋了

作者|杨小米+鼓鼓熊 编辑|欣欣正 文/大四考研那年,我一直都抱有一种“如果考不上研究生我就完蛋了”的想法。这个想法在鞭策我持续努力的同时,其实也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心理压力。我记得在距离考研还有半个月的时候,当我一想到“如果考不上该怎么办”这个假设情境时,就很想哭,因为我想不出来如果考不上该怎么办,那是我最害怕的一种情境。幸运的是,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研究生,后来顺利地硕博连读并且如期毕业。在我读研读博的日子里,我没有再想过如果当年自己考研失败,后来将会过上怎样的生活。虽然读博士做研究从来都不是轻松容易的事情,但我一直在这条路上走得心无旁骛,也就没有什么波澜,甚至说出来都有些乏味。比起我这种“一路波澜不惊”完成学业的经历,学术圈里还是有很多人有着非常精彩的经历。今天就给大家讲几个我知道的故事吧。01我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多次引用过一篇行为经济学领域的论文。那篇论文的两位作者之一是美国某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也是行为经济学领域数一数二的大咖。他博士毕业的时候46岁。为什么那么大年纪才博士毕业?因为在读博士之前他在忙别的。他大学时候读的是数学,而且是在一个致力于培养学术人才的“尖子班”读的。本科毕业之后,他的大部分同学都继续深造,而他想要去看世界,就没有再继续读书。他先是花了一整年的时间到世界各地旅游,后来又做过很多种职业,比如半职业扑克选手、地产经纪、地毯商人、探险导游等等。四十岁的某一天,他读了篇关于诺奖得主的文章,忽然觉得自己该去搞点学术研究了,于是申请了经济学的博士。第一年还没申请上,又接着申了一年,在41岁的时候,他开始读博士,读了五年,46岁毕业。然而他毕业的时候一篇文章都没发表出来,也找不到正式的教职。博士毕业之后的五年里,他辗转了几所大学做临时教职,终于在50岁出头的时候发表了学术生涯中的第一篇文章,也终于找到了一份正式的教职。从50岁到70岁,他总共发表了一百多篇文章,有一次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说自己的文章数量终于超过自己的年龄了。在《破碎的美国梦,我们恐怕要结束了 》这篇文章里,我写到过熊一研究生毕业申请博士失利的经历。当年熊一申请博士失败时,我跟他讲了这个经济学教授的精彩履历。熊一说以后这就是他的偶像了,他也可以等到40岁的时候再去读个博士,说不定后半生还能重回学术道路,成为学术大咖。02我在商学院读博士的前两年,每个学期都会去另外一所学校的商学院修一门课,开课的老师是位80多岁的老爷爷,是社会认知领域鼻祖级的人物。老爷爷在纽约出生长大,大学和研究生读的都是电气工程专业,毕业之后进入世界知名的贝尔实验室做工程师。工作两年后,他觉得自己需要增加一些人文科学方面的素养,于是去读了个社会心理学博士,之后就开始在大学里做老师。60多岁的时候,老爷爷从美国的大学退休,但他并没有放下工作、享受退休之后的悠闲生活,而是搬到了香港继续任教。从60出头一直到80多岁,老爷爷在香港讲课、带博士生,时间与年龄对他来说似乎是静止的。我们每周上一次老爷爷的课,时长是3个小时,老爷爷一直是站着讲课的。给老爷爷发邮件请教问题,回复永远不会超过12个小时。晚上发的邮件会在早上4点钟收到回复。交的作业论文会有非常详细的反馈,有时老爷爷的反馈会比我们自己写的小论文篇幅还要长。如果是发邮件去跟老爷爷探讨研究问题,老爷爷会在回复的时候附上他觉得重要的参考文献全文供我们阅读。老爷爷的精力与对工作的热情,让我们这些二十几岁的学生,常常自叹不如。后来,老爷爷因为家庭原因又回了美国,继续在一所大学做访问教授,依然是全心全力做学术、指导学生03还有一个特别精彩的故事是我读文献的时候随手搜了一下作者发现的。八卦作者,这大概也是读文献的一大乐趣吧。除了了解作者的经历,文献最后面的致谢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部分。跟文章正文的严肃与严谨相比,致谢部分往往会有一点自由发挥的内容。比如我有读到过作者吐槽自己签证迟迟没有下来,感谢签证官的拖延给了自己三个礼拜写文章的时间;比如有作者会感谢某某和某某教授对文章早先的版本提过修改意见,这大概可以看出来文章得到过什么人的指点;再比如有非常非常非常学术的男博士会在致谢里向女朋友求婚。有一次,我在消费者研究领域的某顶级期刊读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如何通过人们在看广告片时的脑神经活动,来预测广告效果及商品销量。于是我顺便搜了一下作者,想看看作者还有没有发表过其它用神经科学的方法研究消费行为的文章。从打开作者简历的那一刻起,我就只想说“哇”。那是一位颜值完全不输好莱坞明星的商学院教授,以色列人。上大学之前,他在以色列军方做过三年情报方面的特工,之后用两年的时间读完了物理学本科和哲学硕士。他的博士本来读的也是哲学,但读了两三年哲学博士之后,他发现神经科学更有意思,于是转而读神经科学的博士。读书期间他做了近十年黑客,通过“黑”进财务和政府机构的网站来测试系统安全。他做黑客做得太成功了,而且是正面形象,所以他的亲身经历也被纳入了很多电影中。博士毕业之后,他留在了学术圈,在美国一所知名大学的商学院做教授。在他的业余生活那一栏里写着开飞机,包括喷气式飞机和直升机。04这三个故事大概过于精彩,以至于远离了我等凡人的生活。其实,在多年的求学过程中,我也真切看到过虽有曲折但令人赞叹的经历。比如我在荷兰读博士时,我们课题组里有一位研究助理,导师常常让她来给我的实验帮忙。那个荷兰妹子原本是读医学的,但在医学院读了三年之后,觉得那不是自己喜欢的专业,所以又从大一开始读心理学。读完本科之后,她继续读了两年心理学研究生。研究生毕业时,她并不确定自己是不是想继续读心理学的博士,于是申请到我导师的课题组做研究助理。在做研究助理的时候,她非常认真,自学了很多编程技术。我们这些博士生遇到编程问题还经常去问她。做了一年研究助理之后,她确认自己想继续读博士,于是留在了我导师的课题组开始读博。去年她博士毕业了,文章也发到了顶级期刊,于是去了哈佛一个非常强的实验室做博士后。如果从时间上看,她是远远落后于一路无缝衔接从本科读到博士的小伙伴。但我跟她聊起来她从医学院退学重新开始读心理学这段经历时,她跟我说她觉得很幸运,因为离开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而不是在一条令自己感到痛苦的路上继续走下去。跟很多荷兰家庭一样,她的父母并没有资助她上大学的费用,她一直都在利用课余时间打工为自己赚学费,而且坚持了那么多年。如果当年没有考上研究生,我大概并不会完蛋。确定自己喜欢什么、热爱什么,是需要时间和经历来得到答案的。跟一帆风顺的履历相比,我更喜欢那些千回百转的故事。因为那些故事里有我不曾经历过的转折,有让我佩服的勇气,亦有让我看到另一个自己的可能。

多诺玛

同时考上研究生和公务员,都不放弃,网友:“我就是这么过来的”

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公务员和研究生同时考上了,选择哪个?先不管选择哪个,出现这样的情况确实是人生一大喜事,值得庆贺一番。首先面临这种选择的一般是应届毕业生,很多应届毕业生在大四的上学期的参加了研究生考试,但是因为成绩迟迟没有出来,就开始复习公务员,在大四下半学期参加公考,这样子就有可能出现研究生和公务员同时考上的情况。确实很多学生在遇到这样的事情第一时间考虑是自己该选择哪个,放弃哪个,却从来没有想到过两个都要,接下来先看下网友们选择公务员和研究生的理由。选择公务员:考研不也是为了自己的就业,就算是考个好的研究生,将来出来说不定还是要去找工作,直接去干公务员工资稳定,福利高,社会地位高,而且公务员考试很难,说不定这次考上了就是运气,以后再也没有这样子的运气了。再说了,现在直接上班就可以挣钱,你去上研究生,花钱不说,还有很多人考的不是好学校,出来根本没出息,不要浪费了这个机会选择考研如果说你考上了研究生,还是建议你去上学吧。如今的公务员可不是以前的了,根本就没有什么其他收入,公务员的工资买房子买车我看你是别指望了。去上研究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学历,研究生的工资比本科生高的不是一点,再说了,在体制内上班,没有关系什么的是很难有发展的,年轻人还是要闯荡闯荡。确实,两方网友说的都在理,公务员有自己的优势,考研也有自己的优势,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说真的要选择, 还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但是因为思维的局限性,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公务员和研究生都不放弃的情况,那么这样子的情况存在吗?确实是存在,不过要靠自己三寸不烂之舌,看下这位网友怎么说的?首先先向自己考研的学校申请休学一年,每个学校都会允许,一般在学校的官网就有这个表格。但是要注意一点,提前联系好自己的导师,让导师站在自己的这一边。随后去给公务员单位上班,在第一年考核期过了之后,直接向领导提出自己要边工作边学习,当然具体的办法大家自己想,一般领导都会同意的,毕竟是为了自身的发展,这样子不就公务员研究生同时保住了吗?听到这个网友的回答,有没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想不到还可以这样子做。当然,如果自己的目标规划特别的清晰,也就没有必要这样子做了,选择公务员或者研究生都可以。而如果想鱼和熊掌兼得,网友三的回答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最后提醒大家,别太高兴,想要在公务员研究生中做选择,你知道最重要的是什么吗?对,就是好好学习,先考上了再说。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信息,欢迎关注我的个人主页,更多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如果您觉得文章还不错,欢迎点赞留言和评论哦。

义净

研究生真的有必要考吗?看过来人怎么说

今年,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研究生考试复试至今仍未进行,依然在推迟,有网友提出建议:”今年取消研究生考试复试,直接以初试成绩排名录取。”在网上掀起了一场大辩论,初始成绩考得好的表示赞成,初试成绩不够理想的表示反对,希望通过复试取得逆袭。但是也有不一样的声音:”考研究生真那么重要吗?不读研还不是一样过得好好的。”研究生全称为硕士研究生,江湖俗称“研究僧”,据观察,每年报考研究生的同学一般都分为这么三种人。第一种人是应届大学生,由于大学考研风气的兴起,到了大三以后,许多同学不知道干什么,就纷纷加入到了考研大军中去,“考研”被当作一种好学上进的标志,“不考研”被当作是“不求上进”的一类人,“考研族”是大学好学生的集聚地。实际上,这个阶段大部分同学是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考研的,但是,这个阶段的同学因为心无杂念,时间充足,学习氛围浓厚,也是最容易考上的。第二种人是毕业3年内的大学生,这一类大学生毕业后,已经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往往对自己的工作不太理想,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中想要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的人生。这部分考研族目标更清晰,目的更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于考研的专业选择也更为功利化。然而一边上班一边考研,时间少,压力大,很容易被俗世所扰,自己在家复习缺乏学习氛围,所以学习效率往往不高,成功率较低。第三种人是工作若干年之后,已经有一定的事业基础,对自己学历不满意,想要通过考研提高自己的同学。这部分同学以国企和体制内工作人员居多,而且他们往往会选择”在职研究生”。:也有许多有丰富江湖阅历的朋友可能会告诉你:”考研没啥用,挣钱才是硬道理。有那时间和精力,还不如出来多挣点钱”,那么,研究生真的有必要考吗?回答当然是肯定的,研究生的确有必要考,而且非常必要。一、研究生是中高端人才近年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多,“僧多粥少”的局面已经成为常态化,在找工作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企业几百人哄抢一个岗位,而另外一些企业高薪聘用却招不到人。这说明我国的人才结构已经逐渐成为”金字塔”型,低端人才供过于求,而中高端人才严重缺乏。当今的普通应届本科毕业生已经沦为了所谓的”低端人群”,而研究生就业群体就处于”中高端人群”群体。二、研究生文凭是敲门砖进入社会之后,我们偶尔会听到这样一种声音”某某研究生是书呆子,做事刻板,能力还不如一个本科生“,当你听到这样一种评价的时候,不要怀疑,这是真实存在的。毫无疑问,的确有部分研究生能力不如本科生,可是从大概率来讲,研究生整体水平还是比本科生强很多的,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和思维方式上面。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会发现,一些大型国企,央企的某些岗位会限制学历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这就导致大量想要进入国企,央企的本科同学“望洋兴叹”。有过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经历的同学都知道,公考是一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往往一个岗位会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报名,而限制了研究生学历的岗位,人数会少得多,就只有几十人报名,所以当你已经是研究生学历的话,竞争会小得多,”拿编制,端铁饭碗”的可能性也更大。如果你大学时没有考研究生,若干年后,你也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大学时比你成绩差很多的同学,因为读了研究生,就算只是一个二流学校的研究生,现在也比你混得好得多。”这种现象到处都在发生。考研,英语是基础,给大家推荐一本《新东方 (2021)恋练有词:考研英语词汇识记与应用大全》夯实英语词汇,这本书让你有个扎实的英语词汇基础,“备考2021年研究生,就从英语词汇开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现在还年轻,不需要怀疑,一往无前,考研必将是你人生中一个最正确的选择。大家觉得有必要考研吗?欢迎评论。

贵贱之分

为什么这种情况下,我坚决不建议你考研究生

我弟弟今年读大二,他问我有没有必要考研究生,我问了一句直击灵魂的问题:你考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有没有考虑清楚需要承担的代价?我觉得在计划做一件事前,先要弄清楚你做这件事所要付出的代价,尤其是当这件事可能要耗费你数年的时间。问题的关键不是这件事能给你带来什么好处,而是值不值得。考研究生的代价之——时间成本。考研究生不单单是读研究生的三年,还有你在大三就要开始备考到大四的两年,也就是说,为了读研究生,你要耗费约5年的时间在上面。我弟弟现在23岁,农村孩子普遍读书晚。那么读完研究生出来,他已经28岁了。一个28岁的研究生初涉职场,我不知道还有多少竞争力,至少我知道离某“大厂”35岁淘汰不远了。考研究生代价之——职场经验。换句话说,你在职场上拼搏3年,和你在高效读3年,哪个更有价值?当然,你会说高起点,进步大。可是,怎么过同龄人那一光呢?而且,研究生真的代表能力强吗?我所在的企业,很多研究生我真觉得能力不咋地,不少只是做一些类似打杂的工作。研究生确实起点高,可是企业会愿意花那么多钱请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职场小白吗?考研究生代价之——机会成本。考研究生其实某种意义讲,就是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可是前提是你真的学得很拔尖,拔尖到比工作三年的人更牛逼。前段时间,朋友找工作,有一个现象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一份薪资4000不到的岗位,居然有不少研究生在投简历,这是否说明很多研究生其实只是混个文凭呢?另外,我国的研究生制度下,你真的能遇到好的导师,学到过硬的本领吗?如果能学到,那支持,如果学不到呢?考研究生代价之——生活成本。我觉得人生不仅仅只有学业和工作,还有爱情和远方。考研究生当然可以遇到爱情,可是从实情来看,还是得毕业后吧,这可是三年啊。考研究生有利有弊。一方面,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研究生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没有他们,我国科技水平就不会发展得那么快。另一方面,从我们个人的角度,要想成为拔尖的科研人员也不是那么容易,还要牺牲很多东西。因此,如果你仅仅是为了拿一个文凭,好为毕业后找工作更容易,那么我不建议你考研。如果你有理想,有抱负,那么我坚决支持你考研。我一大学同学一直在考研,我问她考研的目的是什么,她说是为了挤进上流社会,这样才能嫁给上流社会的男人,实现阶层的越级。我一直很想拆破她的梦想——为什么那么自信,一个优秀的研究生高材生会喜欢一个大龄长得也普通对A的大龄女研究生呢?那么,你考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再问问自己,5年的时间代价,值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