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考研:历史学考研专业的院校有哪些孰应六律

2020考研:历史学考研专业的院校有哪些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很多同学因为喜欢,在高考志愿中选择了历史学专业,但我们要明白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历史学专业很难就业,这时就会有很多同学继续进修——考研。那么历史学考研专业的院校都有哪些,历史学最近几年的考研分数是多少呢?别着急,听小编给你慢慢道来。历史学专业的院校:1、北京大学前身可溯至1899年秋京师大学堂设立的史学堂,是近代中国最早建立的史学教育科系。1900年夏京师大学堂遭八国联军毁坏,1902年末,中国政府在恢复京师大学堂的章程中,规划设立史学目,1903年改设中国史学门和万国史学门。2、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始建于1925年,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之一,在最近教育部考核中获得优秀。该系师资力量雄厚,研究专业方向齐全,科研成果卓著,在国内历史学科中名列前茅。3、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名历史系,始建于1949年。学院现有教师67人,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19人,外籍教授3人,副教授16人,其余为讲师和助教。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8人,有12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67%以上的教师有出国留学经历,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比较合理,40岁及其以下的青年教师27人。在承担本科教学的教师中,45岁以下有博士(含在读)学历的教师达90%以上。学院有学生1049人,其中本科生600人,硕士研究生300人,博士研究生100人,函授生300人。全院师生比为13.9:1。4、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简称“北师大”,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历史学科是北京师范大学最早形成的系科之一,由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第二类”分科演变而来。2006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与史学研究所合并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合并后的历史学院,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本专业培养具备较高的基本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本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高等学校、中等学校、科研机构、文化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和其它工作的高级人才。5、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成立于1924年,是中山大学最早设立的学系之一。多位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如陈寅恪、傅斯年、顾颉刚、岑仲勉、刘节、梁方仲等,曾在本系任教,奠定了本系深厚的学术根基。该系是国家文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拥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可招收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覆盖了历史学科下所有的专业,并且拥有国家设立的以上三个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历史学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是国家级重点学科。此外,以历史学系为基础设立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是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基地。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历史学专业比较好的院校,因院校过多,所以小编只是选择了其中的一部分,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历史学这几年的考研录取分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和气

2021年全国研究生考试历史学专业真题大全,22年考研必备复习资料

考研问鼎必备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一年一度的研究生考试结束了,大家都可以轻松一下了。问鼎心中理想的雅典娜,只差一步!还是一年!今年历史学考研真题,从网络上进行汇总的。很多地方都是图片版的,小编就一个字一个字的敲到WORD里,然后导入到公众号里。大家需要的可以复制-粘帖,回头打印出来使用。由于时间仓促,很多学校还不是很全,还有很多学校的试题没有输入文档,后期会继续添加。历史学考研》》试题特点总结今年真题的特点,重视基础素养,突出史学知识。很多学校考查的主干知识点较多,也就是大路边的题。名词解释以常见内容为主,简答题和论述对某个时期,较长跨度的内容有所涉及,这需要大家的整合知识点,加加以梳理和分析。一些学校出题比较难,考察了史学史的内容,如史学观念(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革命史观)。这对跨考历史学的同学而言,颇具难度。2022年准备考研的同学需要注意,有意识的加强一下这方面复习。再就是》》真题集合》》山东大学真题名词解释六筦、废两改元、五马分肥、临时约法、柏拉图、马穆鲁克王朝、英布战争、麦卡锡主义、青年土耳其党、汤子遗书(汤子关于六七本史书评述,隋唐五代辽宋金元)、人权宣言2问答题秦汉政治制度演变结合现代研究分析义和团运动平民和贵族斗争以及平民对罗马发展影响赫鲁晓夫改革背景内容影响》》北京大学中国史试题名词解释涂山之会、上计、朱熹、斡脱钱、《望厦条约》、《资政新篇》、西山会议派、古田会议材料题严复《论世变之亟》1.用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话语指出“命脉”的内在要义。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严复的政治主张以及其对中学和西学的态度。简答题简述汉光武帝“度田”政策简述明清中央决策机构的变迁简述三民主义的内容列举五位近现代史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他们的著作,并谈谈其主要观点。论述题1列举了解唐高宗的文献资料,并评述唐高宗。2论述中共七研究生是一次蜕变》》北京大学世界史试题简答题罗马共和国向帝制过渡的情况中世纪欧洲的农奴制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主要人物和思想青年土耳其革命马歇尔计划考迪罗主义论述题1中世纪伊斯兰世界与欧洲之间的代表性交汇点及其文化交往活动2二战以后西方史学发展的主要脉络和特征3英俄大博弈41918年大流感的基本情况及影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史试题名词解释稷下学宫、法显、蜀洛朔党争、摊丁入亩、道光洋艘征抚记、癸丑报灾、科学与人生观论战、三线建设材料分析《党锢传序》唐朝胡化问题《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与《钦定宪法大纲》对比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论述题明成祖迁都的背景和影响梁启超的先学西方器物,再学制度,然后思想和陈旭麓的“师夷长技”到中体西用、学习西方自由平等博爱思想,这两种学术观点的评价》》首都师大世界史试题贝西斯顿铭文、绥克斯图法案、阿维农之囚、启蒙运动、科学运动、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新经济政策史料分析亚历山大东征影响全球史观四阶段什么是历史视角的全球史、什么是历史进程的全球史论述题800年查理曼加冕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建立与瓦解二战对殖民体系瓦解意义以及殖民体系瓦解的世界性意义国联在欧洲历史和美国历史的渊源国联在国际组织和国际职能上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吉林大学古籍所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太康失国、孟津之会、初税亩、党锢之祸、侯景之乱、唐律疏议简答题1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2司马迁《史记》的体例3曹操的施政方针论述题1论春秋时期大国争霸的历史意义2论王莽改制的措施及历史教训》》东北师范大学试题名词解释毛诗、长庆会盟、尼布楚条约、邓稼先、三大改造、八旗制度、南北面官、重农抑商、格拉古兄弟改革、往年纪事、四国条约、美国边疆学派简答题南京临时政府法令与措施明清时期官员考核制度洋务运动的内容和影响希腊古风时代文化特征但罗斯之战背景和影响巴黎和会的影响论述题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和影响。世界历史分期的两种方法。北京大学的古雅》》东南大学2021中国通史真题一、名词解释(6*10)1.前四史2.九品官人法3.身判书言4.忽必烈5.《大明律》6.太平天国二、简答题(4*20)1.简述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及意义2.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3.简述王守仁心学主张4.简述护国运动三、论述题(4*40)1.试论述先秦墨家主张并给予评价2.三省六部制度变迁与评价3.明末传教士的活动及影响4.清代三大史学家对清代史学的贡献》》暨南大学中国史真题名词解释涂山之会昭宣中兴;五代十国海国图志镇南关大捷李大钊七千人大会简答题1.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3.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4.新中国成立初期土改的主要内容及作用史料分析《宋史·列女转》解释划线词语宋史作者是谁,啥时候写的材料说了什么问题,为啥论述1.唐后期经济地理的变化2.清前期中央政治机构3.南京临时政府北迁至二次革命期间的中国政局》》暨南大学世界史真题名词解释圣轮法王、国际联盟、盾牌钱、重商主义、阇提、三十年战争、高墨达暴动、波兹南事件简答题简述希腊化世界衰落的原因公元7世界阿拉伯教产生的主要背景或条件简述尼德兰革命的历史意义论述题根据你所学知识,论述拜占庭帝国在中世纪欧洲历史上的意义论述赫鲁晓夫改革的措施和影响,并谈谈你的评价》》上海大学真题名解:默证法、《上海租地章程》、《东方杂志》、马可波罗、侯景之乱简答题:简论南宋史学主要成就简论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简论汉武帝发布的《轮台诏》简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背景、机构设置、职能及演变。论述题:以“当代中国史学之我见”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1200字的小论文。》》南昌大学真题名词解释稷下学宫,察举制,八股取士,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答题 魏晋门阀特点朱熹哲学思想南京条约湘淮军崛起论述题宰相制度演变及特点两次中日战争未名湖畔》》山东师范大学 2021真题名词解释甘露之变、行省制、金瓶掣签、宋教仁、辛酉政变、台儿庄战役简答题1、简述安史之乱。2、简评《马关条约》。3、简述元代民族分化政策。4、简述中共抗日根据地。论述题一、论述历代赋税制度变革。二、论述近现代中日关系。》》吉林师范大学2021考研真题》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胡服骑射、推恩令、帅漕宪仓、猛安谋克制、鱼鳞图册简答题唐代对西北和东北的管辖和作用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突出特点和历史作用元代民族压迫政策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论述题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规律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赋税制度的名称及其实质作用》中国近现代史名词解释题资政新篇邓世昌淞沪抗战五四指示简答题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清末新政的内容和作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形成的过程延安整风运动的意义论述题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内容意义论述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及其实践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真题古代史名词解释 5*8兄终弟及春秋繁录合纵连横世兵制仁宣之治简答题 三选二 2*301. 商王朝内服外服2. 出土竹简对研究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的意义,选一朝代3. 阳明心学的后续发展论述题 三选二 2*601. 中国农商政策的变化和影响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思想3.分别叙述唐宋变革论和宋承唐制的,并比较论述古文是国语的内史兴论晋侯必霸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真题名词解释马关条约、传教士、国民参政会、开罗宣言、中共七大简答题日俄战争的经过与影响巴黎和会对中国的影响论述(四选二)两次西学东渐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形成与影响李顿调查团的历史作用抗美援朝的经过与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674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一、名词解释1.五四宪法 2.三线建设 3.邓小平南方谈话4.一带一路二、简答题1.简述抗美援朝决策与意义。2.三大改造内容与意义。3.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政治、思想、组织路线。三、论述题1.试述“四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2.试述“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论断。》》中国政法大学中国史名词解释皋陶、虎符、大唐开元礼、清明上河图、紫禁城简答题(三选二)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食货志《四库全书》编纂活动及其意义论述题科举制清末新政近现代史专业真题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应对和得失革命史范式、近代化范式、冲击回应论北京联合大学真题名词解释氏族公社、推恩令、府兵制、理藩院、辛酉政变、东南互保、北京政变、洛川会议简答题根据蜀汉史实,简评诸葛亮庆历新政的内容评述洋务运动评述中法战争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过程、内容及意义评述李大钊论述题当前对早期华夏文明的争论有哪些,谈谈你的看法论述康乾时代的大一统观念》》西北大学701真题名词解释五铢钱括户桓温大礼议斡脱钱裴松之捺钵西山会议组长随简答魏晋南北朝隋唐的选官制度论述清世宗论述清末新政论述材料 四库全书纲目—史部问题 正史和别史的区别名词解释缺一个河南师范大学真题名词解释(每个10分,共60)四时捺钵弭兵之会理藩院东南互保黄埔军校中国民主政治同盟简答题(每个25分,共150)理学的发展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明代科举北宋的城市发展和市镇的兴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政策演变辛亥革命的成败论述题(每个45,共90)论清考据学的贡献评述国民党正面战场南开大学南开大学真题名词解释手实投下典签复社华北自治运动门户开放九国公约人民公社论述题1.评述中国古代分封制2.何为南朝化,对此评价3.列举至少3种古史分期,对其中一种进行论述4.秦至清统一王朝中央统治下地方一级行政机构的演变和历史影响5.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失败的原因6.租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7.1910-192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原因8.中国逐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程古代汉语《汉书·武五子传》《史记·儒林列传》南开大学世界史试题名词解释列赫米留墓铭文、维达诺瓦文化、摄关政治、拿破仑法典、阿兹特克文明、军机处简答题德意志统一的进程及其影响统考题考研是一份读书的工作》》2021年全国研究生统考真题史料分析题21.材料一宋神宗论本朝兵制曰 古之作乱者 ....未有及者 ---《续资治通鉴长篇》 李焘材料二(熙宁二年闰十一月十九日,朝堂论“义勇上番”...)旸?(参知政事陈升之....).....奸猾之人故也 ---王安石《熙宁奏对日录》论述宋初募兵制形成的背景及实施办法概述王安石对募兵制的意见和应对策略22.材料一 拿破仑进入勃兰登堡门(油画)材料二 康边森林停战协定节选 第1.2.15.34条材料三 1919年,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了解决战后问题及与战败国签订合约的会议。法英美三国控制了会议。协约国不允许轴心国参会法国提出的要求最为苛刻,要求永久消灭或几大削弱德国的势力《新全球史》节选材料四 欧洲煤钢共同体签订现场(照片)分别论述上述材料对研究法德关系史的价值论述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的法德关系(有点模糊了)三、论述题23.论述九品中正制对门阀制度形成的影响24.论述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世纪西方古典史学研究的成就及特点25.从工业区域布局角度分析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26.论述19世纪中期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条件及背景地瓜文史,土味知识!补充:参考资料来源于青史考研帮等公众号,大家若着急寻找更全的资料,可以去搜索看看。也欢迎大家指正和补充。

慨其

今天考研了,那么你知道历史上的考试怎么考

今天是考研的第一天,在这里我祝考研的考生发挥自己应有的实力,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现代的考试制度已经是非常完善了,可是古代历史上是怎么考试的你知道吗?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起源于先秦时期的选士、养士制,历经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和魏晋南北朝时的九品中正制。定型为隋唐及后期的科举制。它直接影响了当时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及考试方法。古代好多的官员都是科举出身,一旦中了举人,那么全家都是跟着享福,儿女后代们,也会在庇护下茁长成长。那么在古代穷苦人家的孩子想要出人头地,一飞冲天的话,有一条路,那就是科举。我们先来看一下科举分哪几个等级吧,是不是很震惊?不过还没完,假如你真的成为了万里挑一的那一个,还有最后一关,那就是殿试。殿试是皇帝主考你的,可以想象含金量有多大,不过没什么问题,能走到这里的人,毕竟有着过人的能力都会顺利通过的。虽然科举理论上很公平,但是贪污腐败从古至今,其实也并非人人平等。有泄露考题的,有考试作弊的,这样就苦了那些寒门学子了,要知道在古代并不是人人都能有书读有学上的。明朝初年,由于元末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稳定繁荣,结果洪武三十年的科举中,录取的51人全是南方人。

一针一线

必读!历史学考研复试经典书单

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王庆成:《太平天国的文献与历史——海外文献的刊布和文献史事的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黄彰健:《戊戌变法史研究》,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54,台北,1970年,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石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裴宜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施坚雅:《中国农村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相及相关问题1368-1953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朱荫贵:《国家干预经济与中日近代化——轮船招商局与三菱·日本邮船会社的比较研究》,东方出版社,1994年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89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巨变中的近代绅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作用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中华书局,1984年朱维铮:《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顾潮:《顾颉刚年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进一步扩大阅读的书目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书局,1989年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戴逸:《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导言卷》,辽海出版社,1999年蔡鸿生:《俄罗斯馆记事》(增订本),中华书局,2006年吴义雄:《条约口岸体制的酝酿:19世纪30年代中英关系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魏斐德:《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孔祥吉:《康有为变法奏议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李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陈志让:《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戚其章:《甲午战争国际关系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11-1950年》,重庆出版社,199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有新版)吕一燃主编:《中国近代边界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之49,台北,1985年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张仲礼:《中国绅士的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黄宗智:《民事审判与民间调解:清代的表达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滋贺秀三等:《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法律出版社,1998年郑振满:《明清福建家庭组织与社会变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夫马进:《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度从翰香编主编:《近代冀鲁豫农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李明珠:《中国近代蚕丝业及外销1842-1937》,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陈慈玉:《近代中国茶叶的发展与世界市场》,中研院经济研究所〈现代经济探讨丛书〉第六种,台北,1982年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樊百川:《中国轮船航运史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彭泽益:《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财政与经济》,人民出版社,1983年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陈方正:《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李天纲:《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与意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沟口雄三:《中国前近代思想之曲折与展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狭间直树编:《梁启超、明治日本与西方——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共同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与大同思想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吕芳上:《从学生运动到运动学生——民国八年至十八年》,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之71,台北,1994年罗志田:《近代中国史学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杨国强:《百年嬗蜕——中国近代的士与社会》,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7年墨子刻:《摆脱困境——新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艾恺:《最后一个儒家——梁漱溟与现代中国的困境》,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桑兵:《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邹振环:《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以1815年至1911年西方地理学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阎国栋:《俄国汉学史》,人民出版社,2006年王奇生老师所列书单:政党研究[英]伦纳德夏皮罗:《一个英国学者笔下的苏共党史》,东方出版社1991年。[美]易劳逸:《流产的革命》、《毁灭的种子》,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台北近史所专刊1985年,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邓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3年。闻黎明:《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阶级研究:[美]彼得盖伊:《施尼兹勒的世纪:中产阶级文化的形成,1815-1914》,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美]约翰斯梅尔:《中产阶级文化的起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英]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译林出版社2001年。人物研究:[法]雅克勒高夫:《圣路易》,商务印书馆2002年[美]萧邦齐:《血路:革命中国中的沈定一(玄庐)传奇》,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城市与乡村:[美]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中华书局2000年。[美]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民众抗争[美]裴宜理:《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商务印书馆2007年。[美]裴宜理:《上海罢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美]白凯:《长江下游地区的地租、赋税与农民的反抗斗争,1840-1950》,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王冠华:《寻求正义:1905-1906年的抵制美货运动》,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吕芳上:《从学生运动到运动学生》,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94年文化史:[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2007年。[英]彼得伯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东方出版社2007年。[英] 彼得伯克:《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美]彼得盖伊:《历史学家的三堂小说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社会史[美]罗伯特达恩顿:《启蒙运动的生意》,三联书店2005年。[法]勒华拉杜里:《蒙塔尤:1294-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小山村》,商务印书馆1997年。[日]兹贺秀三等:《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法律出版社1998年黄宗智:《民事审判与民间调解:清代的表达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黄宗智:《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杨念群:《再造“病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经济史:[美]曾小萍:《州县官的银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2000年。[法]雅克勒高夫:《钱袋与永生:中世纪的经济与宗教》,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思想史:[美]浦嘉珉:《中国与达尔文》,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美]阿里夫德里克:《中国革命中的无政府主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军阀研究陈志让:《军绅政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齐锡生:《中国的军阀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事件研究:相蓝欣:《义和团战争的起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 。[美]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理论、方法: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英]帕拉蕾丝-伯克:《新史学:自白与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狂接舆曰

历史学考研参考书和教辅教材选择!

近来很多历史学考研人,来咨询参考书如何选择?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篇考研教材的选择,跟博仁君一起来看看吧~首先大家都知道,历史学考研有统考和自主之分,自主命题的学校一般都指定参考教材了,而有的学校,只给了大纲或范围,没有指定版本,不过要知道,考试通史内容,事件、发生年代都不会变,重点就是看各版本参考书的框架如何了,哪种更适合自己。目前市面上通行的所谓11本,其实只不过是历年来市面上学生通过经验流传下来的一套比较通用的版本,并没有什么官方公布建议这一说,所以其实并不是就必须11本不可,在具体复习过程中实际上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更换的。而现在博仁考研给所有学员内部推荐使用的教材也不再是所谓的11本了,而是10本。尤其是对于报考211的同学,如果仅仅靠11本,是非常危险的,具体原因老师会在后面讲到。历史学教材10版本先说说中国史部分【中国古代史】朱绍侯主编、龚留柱执行主编编写的《中国古代史》,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部教材是由河南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9所高等院校为主体的17位学者共同编写。这部教材的特色是,编订时间较晚,所以反映了学术研究之前沿;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由于这套书是多人合作编写的,既可能存在观点上的分歧,也有着表述习惯的差异,因而在某些具体内容的安排、文字表述方面存在不够严谨的情况。但是这本书在内容深度上是之前教材版本所不及的,同时这也是博仁所内部推荐的“ 十本”中的古代史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目前市面上考生选择最多的近现代史教材为李侃、李时岳的《中国近代史(第四版)》,王桧林、郭大钧主编的《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上册) (下册)》,其实这两个版本作为考研复习来说是完全适合的。但是有一个问题便是这两个版本加一起内容实在太多,而且整体编写线索不要明确,对于想要用来整理简答题或是论述题非常不适合,对于跨考生来说,读完这三本书也很难对中国近现代史形成一个完整的线索,时常需要进行多次阅读。所以你需要几本教辅书籍,这里向大家推荐章开沅、朱英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上)》,马敏的《中国近现代史( 1840-1949)》,对于已经了解整体的基础上阅读,这两本形成完成系统的逻辑框架来说是很适合的。首先马敏这是一部相当精炼的教材,1840- 1949整整一百多年的历史全书只用了300页就叙述完毕。其次这本书的内容也非常教材化,每个自然段第一句都是概括语言,非常适合考生拿来整理论述题内容,再者,这部教材插图相当丰富,大多数都是真实的史料照片,有助于加深记忆。但不可否认,这部教材的缺陷也非常明显,就是叙事论史不够深入,一些细小环节有所省略。但是这部书适合那些跨专业且历史基础不是很好的考生,读完之后对内容繁琐复杂的中国近现代史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线索。讲到教辅书籍,这几本也推荐大家,是帮助建立史学体系,梳理脉络也会更清晰。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上),本教材最初编写于1960年代,后陆续修订再版。翦伯赞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五老之一,这部教材的特点就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观点很正统。另外,翦伯赞是主编,具体写作者都是学界权威。如先秦部分是吴荣曾,是先秦史的权威。缺点是由于编写年代早,其中一些观点陈旧;另外,它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对考古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吸收还不充分”。但这部教材无疑是反映老北大特色一部教材。张帆的《中国古代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张传玺主编的《简明中国古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都是北大出版,这两本教辅书,可以作为一个框架参考,另外考北大的同学特别注意古代简史,张帆老师近些年似乎经常参与出题。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这部书由于成书晚,所以观点上比较新,也比较系统。但卷轶浩繁,阅读起来颇为不便。其实市面上这些书籍,可以说各有优缺点,其实随着时间的进步,教材的更替也是理所当然的。新版本内容更新、更全,并且编写体例更加完整,更适合学生复习用。考试内容在不断变化,所对应的参考书理应也是要与时俱进的。博仁推荐的10卷本更适合目前新形势下的历史学考研,即注重史学综合素养,对史学热点、史学研究动态等考查。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上,可以以一个版本为主,其余版本作为一个补充来使用。这样才好做到更充分的准备。好啦,中国史部分就说到这里,关于世界史教材选择和复习备考,可以评论提问,博仁针对考研应试,也有历史学辅导,包含配套的讲义、练习册、真题汇编、模拟题等等,都是总结好的,拿起来就用更方便哦!

德不可至

考研新人如何全面复习历史学?

很多考研新人刚准备考研时不知如何复习,也不知道几门公共课怎么安排时间进度,也不了解怎么找专业的参考书,今天带着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历史学考研如何复习。历史教材在历史教材方面考生可以参考比如以下书目:古代史:朱绍侯的《中国古代史》,北师大版的《中国古代史》,复习前期有空翻看张帆的《中国古代简史》、邱树森、陈振江的《新编中国通史》、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近代史:北师大版的《中国近代史》、参看章开沅、朱英的《中国近现代史》。现代史:北师大版的《中国现代史》。史学动态:王世华《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中国通史教学教程参考》古代卷、近代卷、现代卷。历史辅导书辅导书大家可以关注长孙博系列的中国史大纲解析、名词解释、论述题、真题分析。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武月星的《中国现代史地图集》。视频课件同学们可以关注北京大学官网的中国史课件下载,有条件再看名校的中国史课件。都是视频课,学起来也有趣很多,可以当做劳逸结合。如何复习?中国古代史的复习必须是中国通史里的大头,是很重要的知识点,要下的功夫最大。所以《中国古代史教程》这本书务必做到连注解也不放过,每一章的章节引言,课后习题都要认真做下。注意对于古代史的代表性事件还要记忆时间,如安史之乱755至763年,陈桥兵变960年。对非主干的事件则要定性朝代早中晚期,可以下个大事年表记忆。古代史的复习效果整体要达到每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能整理出框架,具体要达到对边缘知识点都要事无巨细的准备到。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比较明确,大概就是几次改革和运动。而中国现代史则政权更迭的较快。故看近代史时记忆数次运动主线,而现代史则要达到能背诵具体年份发生的事件的目标。在复习上课可以参考近现代史也是刷3遍,主干教材2遍,其他教材1遍。当然具体也需要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而定。熟悉了这些资料以后要注意自己进行整理全部年份的初复试真题答案(留一年模考),结合手里的教材参考书做笔记。整理之后必须进行背诵。这个时候也可以翻看一下王世华的《中国史参考资料》、《中国通史教学教程参考》等书,将有启发的学术名家观点进行抄录。一般而言,专业课的卷子答题时间紧张,容易在考场上出现写不完的情况,所以在考前的模拟考试非常重要。如名词解释的答题时间不超过5分钟,而论述题要预留至少30分钟的答题时间。另外注意各个题型的答题思路。如名词解释,要注意将答题要点都写齐全。而论述题则有注意在基础史实的陈述上有所发散,可以适当引入学术界的一些评价。

不能动人

考研中最难考的5个专业,有你的专业吗?

本文由木哥原创,欢迎转载分享,转载须注明来自“木哥说教”!今日话题:关于考研中最难的5个专业是哪些?虽然每年木哥跟大家强调考研不管难度多少,但是最终靠的还是自己,当然这句话是没有错的,不过考研各专业的难易程度总体来说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木哥给大家总结了六个比较难考的专业,具体如下:第一个:会计专硕其实单论考试难易程度来说,会计专硕是最简单的,初试只考英语和专业,而且这个专业非常简单,就是逻辑写作数学之类的,跟公务员考试差不多,而且这里面的数学是非常简单的,都是高中的知识点,所以很多想考会计研究生,但是数学又不好的学生,就会选择会计专硕,但是我国招收会计专硕的学校有限,名额也是有限,所以这个专业的竞争可以说是最大的。第二个:临床医学和中医医学需要考的东西太多了,西医综合和中医综合里面需要背诵的知识点真的是太多太复杂了,知识点里面再贯穿知识点,所以又要求掌握的非常精细,否则做题就会出错,考试也会考的很精细的,细节的东西太多了,医学院也不是很多,所以竞争还是很大的,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很多学生面临执医和考研的双重选择,不过学医出来还是很有前途的,最不可能倒闭的就是医院了。第三个:法律硕士法硕虽然也是记忆为主的,但是需要考的应该是考研里面最多了,涉及到10来本书,全部都需要去掌握,这就很让人头痛,而且法硕的分数线每年都很高,不光总分高,单科分数线也很高,尤其是英语这块对于很多人也是一个大问题,另外学法律的在就业上相对来说处在一个不是十分有利的位置。第四个:历史学木哥曾经有个学生连续考了三年的历史,每年都经历很多变化,尤其是专业课难度非常大,而且现在大部分学校逐渐改为自主命题,所以有很多不适应。第五个:金融和经济学金融与经济学考的是一样的,这个专业整体考试难度是很大的,首先总分一般都非常高,另外还要考数学三,数学的难度不言而喻,如果数学不能拿高分,那么总分肯定是上不去的,另外这个专业的考研都会尽可能选择那些知名度比较高的学校,这种竞争就非常大了。好了木哥就主要说这五个了,其实还有很多也不容易的,比如翻译硕士难度就不亚于上面五个专业。木哥小结:考研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是在自己喜欢的方向上做一次选择,所以不管难度如何,一定选择对的,然后去努力复习,即使最后失败也不能不负责任去选择,只要你真正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

爱封了

考研什么专业最好考?

对于只是希望拿个研究生学历的同学,那些被录取几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考专业人数多少的冷门专业必须是首选,虽然日后找工作有些费事,但能拿个研究生学历还是一辈子的大事,也无可厚非,考务通学习网就为此类考生简单介绍几种极易被录取的冷门专业。1、历史专业。就历史专业来说,世界史比中国史要容易点儿,正因为都是中国人,所以中国史考试的深度明显要比世界史更深。中国史录取率极高的专业像陕师大,社科院等都是不错的院校。世界史录取率高的好学校不多,人大还是很不错的。2、哲学专业。哲学专业将来的就业难度比历史还要困难许多,毕竟文科类专业几十年来就业趋势一直比较惨淡,而哲学更是文科类专业中的就业困难户,所以选择此专业的考生务必要小心了,除非你能继续深造,不然仅仅为了一纸文凭让自己毕业后失业也是悲催的事情。3、采矿类专业。此类专业就业根本不成问题,而且工资待遇要普遍高上不少,不过常年在外搞研究四处漂泊却是一大就业弊端。还有一点就是专业课偏难,但录取率较高。如果有学生以高薪就业为前提,此类专业是不错的选择。4、文物与博物馆类专业。非常冷门的专业,就业趋势在中小城市十分惨淡,只能寄希望于考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找个博物馆或者文化局之类的工作。而一线大城市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不错的,拍卖公司、收藏公司等许多职位的待遇还是非常不错的。

博爱

你认为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历史学硕好考吗?需要做哪些准备?

你认为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历史学硕好考吗?需要做哪些准备?如果你想考历史学硕士的话,现在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历史学硕士相对而言是比较有机会的,因为现在的历史学硕士是全国统考,也就是专业课方面的知识是一本公共课程进行考试的,不用担心是本校还是外校的考生,只要你针对教材大纲的范围进行复习,在专业课方面的复习就比较得心应手了。同时,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历史系主要是世界史很火,但是你要考的话,作为过来人,小编会给你一些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你。首先,历史学硕士相对而言,是全国统考,相同的大纲,这里建议你购买北师大的一本复习的书,上面的知识点非常的全面,而且有着类似问答题一样的讲解,同时会提出大纲内容的精选,这里对于基础稍显不足的考生来说就比较容易了,因为背诵起来相对就模式化一些,也就比较适合考试,同时,还有一本高等教育出版社针对历史学专业的学生的教科书,书配有一个习题集,这个习题集非常的适合备考,专业课一般搞定这套书,还是会比较容易的,同时就是知识点的细化了,一般的名词解释,建议你在学校的图书馆借阅名词解释这类的书,进行摘录,控制在300-500字以内,那么既适合你的问答题,也适合名词解释,更在记忆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史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过统考线,英语与政治这个是比较硬性要求的,如果你专业课按照这个复习了,那么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英语与政治方面的复习了,英语建议你现在开始详细的背单词,之后要学习相关的辅导班,这里推荐你上一些类似新东方的网络辅导班,都是北京的名师讲座,效果肯定比一般的辅导班要好很多,之后就是在学校报考一个政治方面的辅导班,这些相信你最后你会顺利通过的。

袁盎

历史学考研需要具备怎么样的素质?

想要学习历史学,最需要的基本素质可能就是耐心吧。就像我研究生刚入学时导师跟我说的一样: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历史学的学习过程其实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过程,掌握基本的史实、编年、历史事件过程和历史人物评价只能说是第一步。接下来则是更为枯燥的历史哲学的学习、历史观的构建、历史文献的阅读方法和鉴别方法。再接下来则是中西方历史发展进程的比较、中国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区别与联系,个人人物对历史时间的推动或阻碍作用。最后则是一些关键历史事件和不断思辨和解构。只有这四步都做到了,才算你真正站在了研究历史的门槛上。而要站在这个门槛上需要多少精力?我当年历史考研前,各类教材大概看了四十本左右,这四十本的内容完全背过,能复述,能默写,能随时抽取段落进行比较,算是完成了第一步。然后各种历史学流派研究和哲学书籍大概看了一百本左右,这一块是最痛苦的,因为目前流行的绝大多数历史观和历史学派都是国外的,很多内容本身就艰涩难懂,再加上翻译的原因,基本就跟天书差不多。过了这一关,算是完成了第二步。第三步是中西方历史比较,这一块我大概看了五六十本书,难度和第二步差不多,而且绝大多数国内学生都是中国史比世界史学的好,因此这一块最主要的难点是要准确掌握西方史实。再到第四步,这一步我到现在都没有走完。不断的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思辨和解构算是历史研究者的必修课吧,越研究越觉得的新东西多,而大多数的历史学研究成果也正是从这种思辨当中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