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研新人如何全面复习历史学?公刘

考研新人如何全面复习历史学?

很多考研新人刚准备考研时不知如何复习,也不知道几门公共课怎么安排时间进度,也不了解怎么找专业的参考书,今天带着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历史学考研如何复习。历史教材在历史教材方面考生可以参考比如以下书目:古代史:朱绍侯的《中国古代史》,北师大版的《中国古代史》,复习前期有空翻看张帆的《中国古代简史》、邱树森、陈振江的《新编中国通史》、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近代史:北师大版的《中国近代史》、参看章开沅、朱英的《中国近现代史》。现代史:北师大版的《中国现代史》。史学动态:王世华《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中国通史教学教程参考》古代卷、近代卷、现代卷。历史辅导书辅导书大家可以关注长孙博系列的中国史大纲解析、名词解释、论述题、真题分析。谭其骧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武月星的《中国现代史地图集》。视频课件同学们可以关注北京大学官网的中国史课件下载,有条件再看名校的中国史课件。都是视频课,学起来也有趣很多,可以当做劳逸结合。如何复习?中国古代史的复习必须是中国通史里的大头,是很重要的知识点,要下的功夫最大。所以《中国古代史教程》这本书务必做到连注解也不放过,每一章的章节引言,课后习题都要认真做下。注意对于古代史的代表性事件还要记忆时间,如安史之乱755至763年,陈桥兵变960年。对非主干的事件则要定性朝代早中晚期,可以下个大事年表记忆。古代史的复习效果整体要达到每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能整理出框架,具体要达到对边缘知识点都要事无巨细的准备到。中国近现代史的主线比较明确,大概就是几次改革和运动。而中国现代史则政权更迭的较快。故看近代史时记忆数次运动主线,而现代史则要达到能背诵具体年份发生的事件的目标。在复习上课可以参考近现代史也是刷3遍,主干教材2遍,其他教材1遍。当然具体也需要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而定。熟悉了这些资料以后要注意自己进行整理全部年份的初复试真题答案(留一年模考),结合手里的教材参考书做笔记。整理之后必须进行背诵。这个时候也可以翻看一下王世华的《中国史参考资料》、《中国通史教学教程参考》等书,将有启发的学术名家观点进行抄录。一般而言,专业课的卷子答题时间紧张,容易在考场上出现写不完的情况,所以在考前的模拟考试非常重要。如名词解释的答题时间不超过5分钟,而论述题要预留至少30分钟的答题时间。另外注意各个题型的答题思路。如名词解释,要注意将答题要点都写齐全。而论述题则有注意在基础史实的陈述上有所发散,可以适当引入学术界的一些评价。

掠食者

必读!历史学考研复试经典书单

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王庆成:《太平天国的文献与历史——海外文献的刊布和文献史事的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黄彰健:《戊戌变法史研究》,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54,台北,1970年,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石泉:《甲午战争前后之晚清政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裴宜理:《上海罢工:中国工人政治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施坚雅:《中国农村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相及相关问题1368-1953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朱荫贵:《国家干预经济与中日近代化——轮船招商局与三菱·日本邮船会社的比较研究》,东方出版社,1994年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89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马敏:《官商之间——社会巨变中的近代绅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作用的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中华书局,1984年朱维铮:《求索真文明——晚清学术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顾潮:《顾颉刚年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进一步扩大阅读的书目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中华书局,1989年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戴逸:《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导言卷》,辽海出版社,1999年蔡鸿生:《俄罗斯馆记事》(增订本),中华书局,2006年吴义雄:《条约口岸体制的酝酿:19世纪30年代中英关系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魏斐德:《大门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间华南的社会动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孔祥吉:《康有为变法奏议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李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陈志让:《军绅政权——近代中国的军阀时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戚其章:《甲午战争国际关系史》,人民出版社,1994年陶文钊:《中美关系史1911-1950年》,重庆出版社,1993年(上海人民出版社有新版)吕一燃主编:《中国近代边界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之49,台北,1985年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滋贺秀三:《中国家族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3年梁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华书局,1981年张仲礼:《中国绅士的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黄宗智:《民事审判与民间调解:清代的表达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滋贺秀三等:《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法律出版社,1998年郑振满:《明清福建家庭组织与社会变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夫马进:《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度从翰香编主编:《近代冀鲁豫农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李明珠:《中国近代蚕丝业及外销1842-1937》,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陈慈玉:《近代中国茶叶的发展与世界市场》,中研院经济研究所〈现代经济探讨丛书〉第六种,台北,1982年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樊百川:《中国轮船航运史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五卷,清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彭泽益:《十九世纪后半期的中国财政与经济》,人民出版社,1983年周育民:《晚清财政与社会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1911-1937》,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陈方正:《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李天纲:《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与意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沟口雄三:《中国前近代思想之曲折与展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狭间直树编:《梁启超、明治日本与西方——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共同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萧公权:《近代中国与新世界:康有为与大同思想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周策纵:《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吕芳上:《从学生运动到运动学生——民国八年至十八年》,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专刊之71,台北,1994年罗志田:《近代中国史学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杨国强:《百年嬗蜕——中国近代的士与社会》,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东方出版社,1987年墨子刻:《摆脱困境——新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艾恺:《最后一个儒家——梁漱溟与现代中国的困境》,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桑兵:《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邹振环:《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以1815年至1911年西方地理学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阎国栋:《俄国汉学史》,人民出版社,2006年王奇生老师所列书单:政党研究[英]伦纳德夏皮罗:《一个英国学者笔下的苏共党史》,东方出版社1991年。[美]易劳逸:《流产的革命》、《毁灭的种子》,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台北近史所专刊1985年,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邓野:《联合政府与一党训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3年。闻黎明:《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阶级研究:[美]彼得盖伊:《施尼兹勒的世纪:中产阶级文化的形成,1815-1914》,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美]约翰斯梅尔:《中产阶级文化的起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英]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译林出版社2001年。人物研究:[法]雅克勒高夫:《圣路易》,商务印书馆2002年[美]萧邦齐:《血路:革命中国中的沈定一(玄庐)传奇》,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城市与乡村:[美]施坚雅主编:《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中华书局2000年。[美]施坚雅:《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民众抗争[美]裴宜理:《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商务印书馆2007年。[美]裴宜理:《上海罢工》,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美]白凯:《长江下游地区的地租、赋税与农民的反抗斗争,1840-1950》,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王冠华:《寻求正义:1905-1906年的抵制美货运动》,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吕芳上:《从学生运动到运动学生》,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94年文化史:[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2007年。[英]彼得伯克:《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东方出版社2007年。[英] 彼得伯克:《欧洲近代早期的大众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美]彼得盖伊:《历史学家的三堂小说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王笛:《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社会史[美]罗伯特达恩顿:《启蒙运动的生意》,三联书店2005年。[法]勒华拉杜里:《蒙塔尤:1294-1324年奥克西坦尼的一个小山村》,商务印书馆1997年。[日]兹贺秀三等:《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法律出版社1998年黄宗智:《民事审判与民间调解:清代的表达与实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黄宗智:《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杨念群:《再造“病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经济史:[美]曾小萍:《州县官的银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美]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0年。[美]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2000年。[法]雅克勒高夫:《钱袋与永生:中世纪的经济与宗教》,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思想史:[美]浦嘉珉:《中国与达尔文》,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 。[美]阿里夫德里克:《中国革命中的无政府主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军阀研究陈志让:《军绅政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齐锡生:《中国的军阀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事件研究:相蓝欣:《义和团战争的起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 。[美]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理论、方法:赵鼎新:《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英]帕拉蕾丝-伯克:《新史学:自白与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蒙根花

2021河北专接本历史学专业考什么学什么呢?

在河北专接本考试中历史学专业属于文史类专业考试科目公共课:政治(100分)+英语(100分)专业课:中国近代史(150分)+世界近代史(150分)考试题型中国近现代史:单项或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名次解释题(每题10分,共40分)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材料分析题(15分)论述题(30分)世界近现代史:单项或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名次解释题(每题10分,共40分)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材料分析题(20分)论述题(30分)推荐教材公共课学习教材:《河北专接本公共课政治指导教材》《河北专接本公共课英语指导教材》拜课网集团自编教材(VIP系统班配套教材)专业课学习教材:《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上)》李侃/王桧林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下)/世界史-现代史编(上)》吴于廑主编。

邢昺

历史学考研参考书和教辅教材选择!

近来很多历史学考研人,来咨询参考书如何选择?小编特意为大家整理了一篇考研教材的选择,跟博仁君一起来看看吧~首先大家都知道,历史学考研有统考和自主之分,自主命题的学校一般都指定参考教材了,而有的学校,只给了大纲或范围,没有指定版本,不过要知道,考试通史内容,事件、发生年代都不会变,重点就是看各版本参考书的框架如何了,哪种更适合自己。目前市面上通行的所谓11本,其实只不过是历年来市面上学生通过经验流传下来的一套比较通用的版本,并没有什么官方公布建议这一说,所以其实并不是就必须11本不可,在具体复习过程中实际上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更换的。而现在博仁考研给所有学员内部推荐使用的教材也不再是所谓的11本了,而是10本。尤其是对于报考211的同学,如果仅仅靠11本,是非常危险的,具体原因老师会在后面讲到。历史学教材10版本先说说中国史部分【中国古代史】朱绍侯主编、龚留柱执行主编编写的《中国古代史》,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部教材是由河南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9所高等院校为主体的17位学者共同编写。这部教材的特色是,编订时间较晚,所以反映了学术研究之前沿;但是缺点也很明显,由于这套书是多人合作编写的,既可能存在观点上的分歧,也有着表述习惯的差异,因而在某些具体内容的安排、文字表述方面存在不够严谨的情况。但是这本书在内容深度上是之前教材版本所不及的,同时这也是博仁所内部推荐的“ 十本”中的古代史部分。【中国近现代史】目前市面上考生选择最多的近现代史教材为李侃、李时岳的《中国近代史(第四版)》,王桧林、郭大钧主编的《中国现代史(第二版)(上册) (下册)》,其实这两个版本作为考研复习来说是完全适合的。但是有一个问题便是这两个版本加一起内容实在太多,而且整体编写线索不要明确,对于想要用来整理简答题或是论述题非常不适合,对于跨考生来说,读完这三本书也很难对中国近现代史形成一个完整的线索,时常需要进行多次阅读。所以你需要几本教辅书籍,这里向大家推荐章开沅、朱英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上)》,马敏的《中国近现代史( 1840-1949)》,对于已经了解整体的基础上阅读,这两本形成完成系统的逻辑框架来说是很适合的。首先马敏这是一部相当精炼的教材,1840- 1949整整一百多年的历史全书只用了300页就叙述完毕。其次这本书的内容也非常教材化,每个自然段第一句都是概括语言,非常适合考生拿来整理论述题内容,再者,这部教材插图相当丰富,大多数都是真实的史料照片,有助于加深记忆。但不可否认,这部教材的缺陷也非常明显,就是叙事论史不够深入,一些细小环节有所省略。但是这部书适合那些跨专业且历史基础不是很好的考生,读完之后对内容繁琐复杂的中国近现代史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线索。讲到教辅书籍,这几本也推荐大家,是帮助建立史学体系,梳理脉络也会更清晰。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上),本教材最初编写于1960年代,后陆续修订再版。翦伯赞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五老之一,这部教材的特点就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观点很正统。另外,翦伯赞是主编,具体写作者都是学界权威。如先秦部分是吴荣曾,是先秦史的权威。缺点是由于编写年代早,其中一些观点陈旧;另外,它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对考古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吸收还不充分”。但这部教材无疑是反映老北大特色一部教材。张帆的《中国古代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张传玺主编的《简明中国古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都是北大出版,这两本教辅书,可以作为一个框架参考,另外考北大的同学特别注意古代简史,张帆老师近些年似乎经常参与出题。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这部书由于成书晚,所以观点上比较新,也比较系统。但卷轶浩繁,阅读起来颇为不便。其实市面上这些书籍,可以说各有优缺点,其实随着时间的进步,教材的更替也是理所当然的。新版本内容更新、更全,并且编写体例更加完整,更适合学生复习用。考试内容在不断变化,所对应的参考书理应也是要与时俱进的。博仁推荐的10卷本更适合目前新形势下的历史学考研,即注重史学综合素养,对史学热点、史学研究动态等考查。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上,可以以一个版本为主,其余版本作为一个补充来使用。这样才好做到更充分的准备。好啦,中国史部分就说到这里,关于世界史教材选择和复习备考,可以评论提问,博仁针对考研应试,也有历史学辅导,包含配套的讲义、练习册、真题汇编、模拟题等等,都是总结好的,拿起来就用更方便哦!

宝贝儿

你认为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历史学硕好考吗?需要做哪些准备?

你认为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历史学硕好考吗?需要做哪些准备?如果你想考历史学硕士的话,现在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历史学硕士相对而言是比较有机会的,因为现在的历史学硕士是全国统考,也就是专业课方面的知识是一本公共课程进行考试的,不用担心是本校还是外校的考生,只要你针对教材大纲的范围进行复习,在专业课方面的复习就比较得心应手了。同时,哈尔滨师范大学的历史系主要是世界史很火,但是你要考的话,作为过来人,小编会给你一些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你。首先,历史学硕士相对而言,是全国统考,相同的大纲,这里建议你购买北师大的一本复习的书,上面的知识点非常的全面,而且有着类似问答题一样的讲解,同时会提出大纲内容的精选,这里对于基础稍显不足的考生来说就比较容易了,因为背诵起来相对就模式化一些,也就比较适合考试,同时,还有一本高等教育出版社针对历史学专业的学生的教科书,书配有一个习题集,这个习题集非常的适合备考,专业课一般搞定这套书,还是会比较容易的,同时就是知识点的细化了,一般的名词解释,建议你在学校的图书馆借阅名词解释这类的书,进行摘录,控制在300-500字以内,那么既适合你的问答题,也适合名词解释,更在记忆的过程中了解相关的史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过统考线,英语与政治这个是比较硬性要求的,如果你专业课按照这个复习了,那么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英语与政治方面的复习了,英语建议你现在开始详细的背单词,之后要学习相关的辅导班,这里推荐你上一些类似新东方的网络辅导班,都是北京的名师讲座,效果肯定比一般的辅导班要好很多,之后就是在学校报考一个政治方面的辅导班,这些相信你最后你会顺利通过的。

唐僧

历史学考研需要具备怎么样的素质?

想要学习历史学,最需要的基本素质可能就是耐心吧。就像我研究生刚入学时导师跟我说的一样: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历史学的学习过程其实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过程,掌握基本的史实、编年、历史事件过程和历史人物评价只能说是第一步。接下来则是更为枯燥的历史哲学的学习、历史观的构建、历史文献的阅读方法和鉴别方法。再接下来则是中西方历史发展进程的比较、中国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区别与联系,个人人物对历史时间的推动或阻碍作用。最后则是一些关键历史事件和不断思辨和解构。只有这四步都做到了,才算你真正站在了研究历史的门槛上。而要站在这个门槛上需要多少精力?我当年历史考研前,各类教材大概看了四十本左右,这四十本的内容完全背过,能复述,能默写,能随时抽取段落进行比较,算是完成了第一步。然后各种历史学流派研究和哲学书籍大概看了一百本左右,这一块是最痛苦的,因为目前流行的绝大多数历史观和历史学派都是国外的,很多内容本身就艰涩难懂,再加上翻译的原因,基本就跟天书差不多。过了这一关,算是完成了第二步。第三步是中西方历史比较,这一块我大概看了五六十本书,难度和第二步差不多,而且绝大多数国内学生都是中国史比世界史学的好,因此这一块最主要的难点是要准确掌握西方史实。再到第四步,这一步我到现在都没有走完。不断的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思辨和解构算是历史研究者的必修课吧,越研究越觉得的新东西多,而大多数的历史学研究成果也正是从这种思辨当中来的。

飞影

2018年年度最难历史学考研论述题揭晓

版主的话这是去年年末版主做的一个投票总结,主要信息来源是2018年历史学考研的统考、自主命题真题。主要作用是让大家一起来吐槽~年度最难论述题第五名东北师范大学简述《大唐开元礼》的内容和作用。票数:74票今年刚考完,版主从考东北师大的考生口中就了解到了这道题目。这道题目难度在于大家复习的过程中,很难留意这样的信息。文化史方面一般都不是我们复习的重点,更何况还是礼制的内容。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开元礼》在中国古代礼制史上的地位相当高。在唐代的文化上,也属于重要的内容。这些东西,我们可能在后来的复习中,不会接触。但是我们在第一轮的复习中,需要我们仔细看教材。我们容易忽略的,主要是文化史、思想史、史学史等部分。第一遍看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仔细去做笔记。第四名四川大学对“新清史”的看法。票数:75票“新清史”是这些年代比较有争议的一个史学新动向。其中如欧立德、柯娇燕、罗友枝等学者比较知名的。“新清史”四书:《清代宮廷社會史》、《半透明之鏡》、《滿與漢》、《滿洲之道》。大家如果想比较便捷的了解“新清史”,可以点击 历史研习社 的文章 新清史 | 徐泓:“新清史”论争:从何炳棣、罗友枝论战说起。第三名兰州大学汉代墓葬的分类及其特点。票数:90票之前在多个场合“吐槽”过兰州大学的真题,在这里我就不接着吐槽了。考古学的内容对于历史学考生来说,比史学史的内容似乎更陌生一点。但是还记得版主跟大家讲的“黄肠题凑”么?曾经出现过这样的名词,19年的考生就可以留心了。各个朝代考古的重点内容以及代表性的考古发掘,也是我们考自主命题高校需要积累的。第三名内蒙古大学北魏六镇地名及城址发掘情况。票数:90内蒙古大学作为很有区域特点的综合性大学,在真题当中会有某些体现,六镇与六镇遗址很多都是在内蒙古境内的。像这些区域特性的大学,如云南大学、兰州大学(甘肃的考古发掘)等等,考生们需要注意这些地区特色了。第二名中国人民大学简述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票数:115票沃勒斯坦,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世界体系理论”的创始人。这个属于世界史学史的内容,年代离我们比较近。同样是史学史的内容,让大家苦不堪言。很多同学在考场上是这辈子第一次看到这个人,编都不太好编。作为自主命题的真题来讲,这道题目很好的起到了选拔的作用。但是由于难度很大,对于大多数考生,还是有些“不友好”的。第一名北京大学简述斯瓦希里的文化特征。票数:163票如果不是版主的某个朋友现在在做非洲史研究,而且本科毕业论文写的还是坦桑尼亚的历史,版主还不知道斯瓦西里文化是什么。北京大学这一篇简答题高票当选为第一名,可见大家对于斯瓦西里文明还是很陌生的。相对于北大中国史真题,北大世界史的题目总体而言难度低一些。这也是很多分科考试院校的共同点。以上就是今年年度最难的五个论述题了,总的来看,主要是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史的内容。具体,主要是史学史、考古学的内容。其中,关于近些年来史学发展的新东西、新气象,成为了新的难点之一,这需要大家在平时的考研积累中,多关注历史学发展的前沿动向。

被发揄袂

军队文职历史学类科目考试的目的和考试范围是什么?

历史学类科目考试的目的和考试范围是什么?主要测查应试者掌握历史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具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文物的能力。考试的范围包括史学导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世界近现代史、文物遗产学等。(1)史学导论。内容包括历史、历史学与历史观,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史学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等。(2)中国古代史。(3)中国现代史。内容包括中国革命的早期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等。(4)世界古代世纪史。(5)文物遗产学。内容包括文物遗产概论、文物遗产学概论、文物遗产主要门类概述、文物遗产的调查保护与管理等。

反于大通

牛津历史专业老师亲述:历史学这门学科到底在研究什么?

你喜欢历史专业吗?牛津大学拥有英国排名第一的历史系,其历史专业以其课程的广泛时间顺序和众多的选择而闻名。之前唯寻出过一个系列跟踪报道牛津历史专业,今天小编有幸(捉到)请到唯寻名师Sam老师来客串,整一期名师专访为大家好好盘盘想申请牛津历史,你需要做足的那些功课!经济导师小档案*以下内容均出自Sam老师,前方大量干货预警,强烈建议马住!历史专业到底学什么?导师看重学生哪些能力?首先,很多人对于历史系都有一个误区,以为牛津历史系就是想考察你知道多少historical facts。然而这并不是牛津想要考察的重点,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内容跨越世界各大洲,时间跨度上千年,所以没有人期望你博古通今,无所不知。牛津笔试面试更多考察的是考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历史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及批判性思维等。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历史话题或者材料,你是否仍能逻辑清晰地给出自己的见解,敏锐地捕捉到给定材料中的信息,才是教授最为看重的潜质。现在计算机、人工智能才是热潮流,为什么要学历史?人文学科和科学学科放在一起其实不太有可比性。一个向外探寻external world, 一个向内探寻internal self。向前看的基础便是对自己的过去,身份和定位有足够的认知,对未来的方向有足够把握。历史虽然是一门看似“冷门”的学科,但实际上,它的就业前景是非常广泛的,因为它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论证能力,这些软实力也是雇主非常看重的。毕业后不仅可以从事历史教学,还可以选择艺术展、美术馆、博物馆等相关领域,甚至是在金融、咨询等领域也是很受欢迎的。最后,也建议家长问一问自己的孩子为什么想学历史,看看他们会怎么回答,到底是什么特质吸引了他。如何知道孩子是否适合历史专业?历史专业的申请难度高不高?有一个不算全面但比较直观的方法,给孩子一个对某历史事件的特定解释,然后看孩子如何评价这个观点:能不能理解这个观点的逻辑,能不能发现这个观点的局限性,能不能从而产生自己的想法。从能力上来说孩子的思维弹性,倾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阅读与写作的能力都较为重要。其实从申请难度而言,只能说不简单,但是历史并不像数理化,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考虑历史学科,平时一定要有阅读的习惯。因为历史要求的阅读储备很难在一两年内迅速刷出来,更多还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想学历史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应该系统性读些什么书?归根结底准备历史的方法只有一个:多阅读。读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其他渠道的信息汲取也非常重要。鉴于上面提到的点,比较建议考生多读一些有关历史哲学,历史学科本质,以及历史方法论方面的书。内容方面的话与其求广不如求精,专注一个最感兴趣最擅长的话题领域进行钻研,这种学术研究精神会比较容易得到教授赞许。历史这门学科研究人类的过去,其中包罗许多别的学科领域知识,所以适当地对人类学,宗教,社会学,经济学进行一定的了解也非常必要。总之多阅读,吸取信息,然后多思考,处理信息,慢慢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这会为今后的历史学习提供良好的思维框架与知识储备。历史专业毕业后的走向?历史专业的就业率其实比大多数人想象得都要高。学术道路就不用说了,就像上面说过的,很多投行,金融,咨询等热门行业的公司都会愿意招收历史学生。因为历史学科培养出来的学生整体沟通交流能力较硬,并且对社会和事件的理解分析也会较为到位而洞彻。历史学生也很多广泛参与社会事业,进入政府或者NGO工作。很希望孩子学历史。但总担心付出和回报不对等?历史本身确实不是一门很出投资回报的学科,如果未来的目标是大富大贵,那真的不建议学历史了。但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关键是看孩子是否真的热爱这门学科吧,真正爱历史的学生会自己主动去阅读去思考,而非只是因为学校历史考试成绩不错。在英国,尤其是牛剑这样的学校读书,对学科的热爱至关重要,因为三年全部都是跟它打交道,按牛剑的学习强度,不够热爱的学生很容易疲于应对。历史系下细分那么多专业,怎么区分?它们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牛津历史系本科下辖六个专业:HistoryAncient and Modern HistoryHistory and PoliticsHistory and EnglishHistory and EconomicsHistory and Modern LanguagesHistory of Art在国外整体上不属于历史学的范畴,更多是在艺术方面。首先History是牛津最大的本科专业之一,一年会招录200多个人,当然报名的考生也最多。Ancientand Modern History与History的区别是收录了古代史,即西罗马帝国覆灭前的地中海文明圈历史,因为Ancient History本身并不属于History Faculty而是属于Classics Faculty。所以如果对古典时期历史感兴趣的学生应该报AMH。HisPol和HEcon会有一半的课程学习politics和economics,并且会更加注重这两门学科与历史的interdisciplinary connection。History and Modern Languages主要是历史与文学的合并课程,但此处文学特定是一门西方语言,比如俄国文学, 西班牙文学,德国文学,等等,并且通常学制是四年,其中有一年会在一所母语为所学语言的国家的大学进行学习。History and English则是历史与英国语言文学的合并课程。Alevel 历史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与国内高中历史有什么区别?历史学习的最重要一点永远是思辨能力。对一个事情的看法,分析,见解,以及面对不同观点时你如何捍卫自己的观点,并且找出对方观点的局限性。这与国内高中历史有很大不同:国内高中历史教育更倾向于告诉学生一个特定观点,灌输这个观点,要求学生记忆,而国际课程内历史教育则鼓励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课本所能提供的只是一种观点和看法,全套搬来倒也不是说一定就没法得分,但很难出彩,所以培养自己对事件的理解最为重要。当然这种理解不是信马由缰天马行空,而是需要有大量的知识信息储备来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故此还是:多读书,多思考。历史好学吗?与其他学科相比学习难度大吗?A*率高吗?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先带你看两张图近5年历史学科成绩变化趋势:近5年历史学科考生人数变化趋势: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历史考生人数有了较大增长,从2018年的44,403提高至2019年的47,114。不过2019年高分比例下降,A*率只有4.9%(所有热门学科中最低的A*率),A或A*率22.5%。牛津历史A-Level成绩要求AAA,从录取率上说,往年平均录取率有31.5%。怎么才能脱颖而出?虽然申请难度有点大,但总有人会胜出会被录取。想啃下牛津历史这块“硬骨头”,要花些心思的。首先成绩必须要“扛打”,其次是硬核的学术背景,还有就是趁早规划、准备,确定出“历史学是否确定是我未来要钻研的么?”小编有话说:Sam老师,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对历史各个阶段的独到见解。2020年辅导两名学生分别取得牛津大学——古代与现代史offer,以及剑桥大学——历史与政治offer!为了帮助各位同学们确定上面的疑问,Sam老师今年暑假将举办一期历史背景营——《如何培养辩证的历史学观念》更多资讯欢迎关注:唯寻在帝都

江雪

强基计划历史学类专业深度解读:不同院校侧重不同,慎重报考!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强基计划》的专业性质和发展前景,鲤鱼升学特别规划了学科深度解读栏目,供大家了解。第1期:数学专业第2期:物理学专业第3期:生物科学专业第4期:化学专业第5期:汉语言文学类(古文字方向)第6期:历史学类以下纯属个人观点,若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先上结论:1.类似于这种一流的学校,其实在培养模式上大同小异,但细看他们的科研却各有侧重。地方性的高校、具备地域特色的高校会和本省、本地域特有的文化背景相结合。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校也会和自己的院校特色相结合。比如厦门大学以海洋史、海关史、闽台区域史……为特色;中山大学以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研究等为特色;四川大学以中国藏学等为研究特色;兰州大学以丝绸之路、敦煌学等为研究特色。(各高校学科优势、师资力量、专业简介下有详细介绍)2.至于这些学校怎么选,如果考虑深造(强基计划)的话,总的原则是这个学校的历史学下的二级学科方向越多的越好,这样你未来的选择机会才会比较丰富。如果你考虑本科就业的话,最好考虑有把史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或者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的高校,两个方向的结合,就业范围会更宽泛一点。——以下是详细解读——01 历史学学什么?简单来说,历史学就是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并把学习研究的这种成果应用到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去,去指导生活。和数学、物理是理工专业的基础学科一样,历史学也是社会学领域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哲学、民族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教育等等,有些领域几乎是全覆盖,历史学可以给这些学科提供历史资料和知识,与这些学科相互促进。然而历史学有一个一直被“诟病”的问题——就业,面儿窄,就业率也不高。麦可思《201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讲,我觉得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历史学的地位未来会逐步提升,有2方面的原因。第一:新高考改革。进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很多选择的都是3+1+2的改革方式,其中,所有学生必考的“3”指语数外,中间必选1科的“1”指物理或者历史,由此可见历史这个学科将会成为初中高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第二:强基计划。过去,在自主招生时期,历史这个学科并不作为一个选拔人才的科目,但是强基计划却把历史作为了可申报的专业之一,可见国家正在有意图地发展历史这个学科的教育。结合历史学的特质,对应着“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可以想象,这很可能与“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关系密切。综合这两点,我们可以推断出历史专业将来的就业情况会有所好转,学好了,前景也会很不错。02 什么样的学生不适合历史学?大学学的历史知识和初中、高中学的有很大出入,甚至会将你之前学的东西全部推翻,所以在做选择的时候,不要仅凭自己对某一专业的理解而轻率做决定。当然,也不要根据自己高中时的历史成绩来判断是否应该选择历史专业。抱着“学一门有用的本事”的同学,不要学历史,仅仅对“杨贵妃有没有东渡日本?”“武则天的母亲是谁?”这类问题感兴趣的,也不要学历史,历史不会告诉你这些。还有就是,没什么耐心的(专业需要梳理大量资料)、不严谨的(需要考证材料是否正确)也不太适合学历史。如果你语言天赋不错,拥有良好的中文语感,还能熟练掌握一门小语种,你可以考虑历史,尤其是世界史。如果你想要提高个人素质或者打磨思想,学到更多有趣的知识,历史专业不容错过。03 强基计划招生院校有哪些?如果你打算本科就业的话,建议你及时培养自己的兴趣和专长。最近几年,各个领域盛行国风元素,你完全可以把历史知识和其他领域在相结合,比如和设计(平面、服装)相关的工作,等等两个领域相碰撞的地方,往往就是创意被激发的地方。如果你考虑在历史学领域深耕的话,强基计划是一个非常非常不错的选择,本-硕-博连读的培养模式,深造不愁,未来的就业也不用愁,毕竟是取代自主招生,与国家根基息息相关的招生计划,怎么搞也会把它搞好的。所以,你只用考虑2点:1.你能不能上?分够不够?能力够不够?;2.选哪所学校。学习能力提升可以联系我们的老师,这里我就不展开了。这里我想详细说的是选哪所学校。36所“强基计划”试点高校中,开放历史学类招生的院校一共15所,其中,除北京大学历史学类也招收理科生之外,其余的学校历史学类仅招收文科生。一直以来,高校在川招生计划数文科比于理科少,再加上高层次的学校,扩招有限,因此文科考生间的竞争尤其激烈。以上这15所学校,今年在川招生收分最高的院校是清华大学,654分,最低的是兰州大学,585分。如果你想预估自己能不能走强基计划,你的省排名至少也要在2650名以上。(尽管今年有些学校强基计划没有招满,在普通本科生中进行补录,但你至少也要考进这些学校,对不对?)尽管有些学校一本线就能申请,但是不代表你就能被录取,高校也是根据分数,从高到低按计划人数的3倍、4倍或者5倍入围,再进行校考。高考分数占总成绩的85%,分数越高越好。这15所学校怎么选?不同于理工科,人文社科专业是极其看重学校的,同一个专业,所学内容是相差不大的,比如北大中文系讲的中国近代史和普通二本学校讲的中国近代史,内容上并不会有太大区别,所以,人文社科的专业排名,仅供参考,主要看学校。04 院校对比评估(培养特色、师资、学科优势)然而强基计划试点高校都是一流名校,看学校这招行不通,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区别,帮助学生挑选一个适合的学校呢?我们整理了这14所院校历史学类的培养特色/目标、师资力量、科研成果,3个维度的信息,帮助大家来理解。尽管每个学校都有很长的办学历史,但通过梳理,不难发现,同一个专业在不同院校的培养方向是有区别的。大体上,综合类院校都说自己的培养方向是很全面的(二级学科方向很多)、完善的(本-硕-博体系化培养)、国际化的(出国交流),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一些校名就很有特色的学校,比如中央民族大学,就很有自己的特色,他的实验班从培养模式的简介来看,是小语种+历史学的样式,想学小语种的,可以多关注。再看看师资力量:师资方面,单看教授数量,厦门大学相对来说比较弱一点。学科优势:在梳理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些学校研究的内容大同小异,但却各有侧重点。就地域而言,厦门大学靠海、临近东南亚,所以科研项目会和海洋、华侨、福建(闽商)等等相关;四川大学位于巴蜀文化中心,靠近西藏,所以科研会偏向于藏学、和巴蜀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兰州大学位于甘肃,因此研究也侧重于西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以及最近很热的“一带一路”。就历史文化背景而言,山东大学在义和团运动、明清对外关系方面颇具特色;中山大学关于孙中山的研究、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的研究也有鲜明特色。由此,我们总结得出一个概念:类似于这种一流的学校,其实在培养模式上大同小异,但细看他们的科研却各有侧重。至于这些学校怎么选?如果考虑深造(强基计划)的话,总的原则是这个学校的历史学下的二级学科,方向越多的越好,这样你未来的选择机会才会比较丰富。其次就是按照的感兴趣的方向来,喜欢巴蜀文化、藏学的可以考虑四川大学;喜欢河西走廊、陆上丝绸之路的,考虑兰州大学;喜欢海上丝绸之路的、闽台文化的,考虑厦门大学……以此类推。如果你考虑本科就业的话,最好考虑有把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或者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的高校,两个方向的结合,就业范围会更宽泛一点。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同时我们为大家系统梳理了《强基计划详解手册》(上下册),涵盖强基计划所有要点,需要的家长可在文末评论留言或者私信我,备注【强基计划详解手册】领取!《强基计划详解手册》(上册)目录参考来源:高校官方网站,若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未经允许,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