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大连理工一研究生自缢身亡!遗书曝光:夜里醒来,都是梦碎的声音拉菲尔

大连理工一研究生自缢身亡!遗书曝光:夜里醒来,都是梦碎的声音

大家都知道大学生的人数每年都在不断的增加,就拿2020年来说,今年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就高达八百多万人,大学生虽然没有到遍地都是的程度,但是现在大学生的含金量也是有所下降了,所以在每年就有很多的人想要自己有更强的竞争力,所以就打算考研,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可能很多人都认为考上研之后就没有什么事情了,就万事大吉了。你可能觉得的考研就已经非常难了,但是等你在就读研究生之后,你会发现读研会比考研难上百倍。而且没有读过研究生的人根本就想象不到读研的压力有多大,如果你碰上一个非常好的老师的话那么其实你相对来说的日子还会好过一点,一旦赶上你的运气不好,你碰上了一个品行不怎么好的导师,那么你的研究生肯定是不好读的,估计在你刚就读研究生之后,就要开始担心自己到底能不能顺利毕业,或者会不会延期毕业的问题了。只有读研的人才可以切身体会,读研真的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有很多的学生会经常熬夜做实验,毫不夸张的说,读研的人的工作强度要比一些已经工作人的强度还要大,所以看到这大家应该知道研究生有多大压力了吧。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也是慢慢的从网络上知道一些事情,比如在最近几年,已经出了好几起研究生扛不住压力而选择极端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在今年九月份秋季学期开学之后,南京大学就有一个研究生跳楼了,但是这件事情还没有过去多久,大连理工大学又有一位学生自缢身亡了,看了其遗书的内容,我们大家不禁感到痛心和惋惜,毕竟这都已经读到研究生三年级,眼看着就要毕业了。这名研三的学生在自缢身亡之前,在网络上发布了自己写的遗书,而这篇遗书也是给我们大家有很大的触动,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名学生是一个比较积极乐观向上的人,在遗书里面还不忘给大家来点幽默。那么遗书的大概内容主要表达的是,自己的导师授课的水平比较差,而且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做实验,但是得到数据之后还是不符合要求,拿到实验数据给导师去看,导师说都是没有意义的数据,然后向导师请教,导师就让他多去查查文献,去问问其他人是怎么来做的。但是可能是因为自己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但是还是没有得到回报,自己也没有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就觉得自己可能是一个没用的人,在加上自己已经是研究生三年级了,而自己所在的组以前没有延迟毕业的现象发生,自己非常有可能成为组内第一个延迟毕业的学生,所以种种压力接踵而至,导致自己选择极端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其实当我看到这个消息是非常痛心的,要知道大连理工大学是我国的重点985大学,是很多学子的梦想学府,而能考上985大学的研究生,这名学生该是多么优秀啊,但是目前这样优秀的人才却自缢身亡,真的让人惋惜。我还在网上看到了这名学生在2014年的时候,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消息,2014年也是他高考的那一年,准备进入到大学生活,那个时候他是充满着对生活的期待和好奇,当看到这个帖子,我的眼泪真的就是止不住的留下来了,而在他在写遗书的时候还不忘和大家开的玩笑,真的难以想象这样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竟然会自缢身亡。其实我们还可以在遗书中了解到,他想表达的大概意思就是导师授课水平太差,而在很多高校中这样的却不是个例,有很多导师就是在学校里面挂个名,然后自己一直忙碌于自己的公司事情,让学生免费给公司打工,而且也是无暇指导学生的论文,一直让学生自己去查文献,自己去摸索。笔者觉得这样的导师是没有资格在留在学校里面误人子弟的。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自杀,网友说出读研不受导师重视的心酸经历

今年的疫情使得本来就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很多同学都把考公考研当作上岸的最好道路。毋容置疑,考上研究生就业前景更加广阔,研究生的毕业平均年薪要比本科要高,而且升职加薪的机会相对更好,所以考研是当今很多人同学的最优选择之一。然而,不管什么道路,残酷的事实是大部分人的人生都很难有一帆风顺,昨天网友“红烧土豆叶”在微博爆料称一位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自杀了,并且附上了他的遗书。遗书的这种“轻描淡写”更显死者生前的绝望,多次实验得不出想要的结果,害怕无法完成自己的课题从而打破导师这个组“优良传统”。对于这种选择,你怎么看呢?从死者的遗书来看,导师的不重视,实验条件不充足,没有得到有效指导,以及缺乏及时的心理开导是主因。然而,人生可谓无坦途,纵多网友看到这种选择否纷纷表示不应该,很多人也道出自己的艰辛经历,小编认为活着就是最好的故事,人到中年都是一本跌宕起伏的故事集。发生这样的事情的确让人惋惜,那么这种的事情是否能避免呢?每年都有那么多人考研、读研,我们该如何直面考研中出现的“惨淡”,网上有非常多研究生说出了自己读研的心酸。这位同学表示研一的时候导师都给其他同学安排了任务,唯独忽略了自己,找到不论文方向,很迷茫。这位研二的同学表示导师带的学生太多,即使自己是以第一名成绩考进学校,也得不到重视。然而,也有回过头来看待读研经历的,表示无论如何都要往积极的一面去想事情和做事情,争取到就是自己的,争取不到就放手。小编听过长辈的教导:“读书是你一生中痛苦最少最轻的经历。”读书的时候勉励自己,现在回头想想真的是那么一回事。那么读研应该如何面对类似的事情呢?小编认为首先在知识方面,同学们要足够的勤奋,把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论打得足够扎实。在导师方面,要多去导师办公室和导师交流,让导师了解你的努力和水平,只有导师对你足够了解放心,他才会重视你,给你参与项目的机会。同时,了解导师的个人喜好也是非常重要的,人际交往这一课,是我们的重要人生课程。最后,我们需要的是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态,不管你性格如何,这两种品质都非常重要。希望正在努力准备考研和正在读研的同学能够不断突破自己!那么,你有什么看法呢

觉照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因压力自杀,这个世界比他苦的人比比皆是

文 | 时光漫漫车马远导语:这个世界是追着热点跑的,大连理工研究生自杀的新闻已经过去了快一周的时间,其实我知道,很快它就会消退下去。但是,我还是想写写这篇文章,一来是纪念一下这位去世的大连理工的学子,另外,我想说的是,不要有点压力就想着逃避。这个世界,比我们更苦的人比比皆是。有一类人,他们有压力却不敢自杀。大连理工大学一名研三的学生,选择了在实验室上吊自杀。25岁,正是无数人羡慕的年纪,正是人生有无限可能的年纪,但是,这位985高校,全国排名前30名的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却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一切,无疑令我们非常悲痛和惋惜。但是悲痛和惋惜之余,我们也不禁思索,是什么导致了他的选择?一:压力10月14日,大连理工大学通报了校内一起研究生在实验室上吊自杀事件。这位研究生网名叫做“红烧土豆叶”,在他自杀之前,他在网络上留下了一份遗书。在遗书中,他坦言了自己的心理状态,以及他为什么自杀的原因。相信很多读者都已经读过这份遗书,在这份遗书中,他是以一种很轻松幽默的语气去表达一切的。遗书发出的时间是深夜一点多,而遗书发出去之后,该名研究生就选择了上吊。在遗书中,他称自己的压力很大,实验室的仪器经常坏,毕业论文的数据用不了,而老师对自己的指导又起不到实质的帮助,延期毕业的可能非常大。但是同时,家人又希望他能够报考公务员,自己却挤不出时间来复习。这一切交织在一起,让他觉得心力交瘁。在遗书的末尾,他说:让我下辈子变成某间猫咖里的一只猫吧,野猫也可以。毕竟,猫的年龄只有十来年。这样的文字读起来令人潸然泪下,但是又能够看出来,这个选择自杀的年轻人,他的内心,是多么温柔的一个人啊。可是,明明就是一些生活中,确切地说,是学生的生活中,大概率都会遇到的困难和压力,怎么就击垮他了呢?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大连理工大学是985名牌大学,能够在这所大学就读的研究生,实际上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可是,这一切都没有意义了,脆弱的心理葬送了他青葱而美好的生命。在为这位自杀的学生惋惜和悲痛的同时,我其实对他很生气。因为在我看来,他所经历的这些压力,真的不值一提。二:众生皆苦可是,我又没有办法去苛责他。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很苦。佛教有一句偈语,叫“众生皆苦”。每个人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为了渡自己。比这名研究生更苦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比比皆是,如果大家有一点压力,就选择轻生结束一切,这显然是一种怯懦的表现。还记得之前杭州一位深夜逆行的小伙子被警察拦下来之后,突然急哭了的新闻吗?那是因为电话那头,女朋友在催他送钥匙,而这边,他还得赶回公司去加班。在被交警拦下之后,他苦苦哀求,“求你们了,让我干嘛都可以,要罚款我交钱,我认了,身份证也给你……”他说他每天加班到凌晨,公司在催我,女朋友在催我,我压力好大。面对着交警,他放声大哭,彻底宣泄了一次自己内心的压力。这个世界,每个人都在辛苦地追求着更好的生活,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这个世界,还有一类人,他们即使有压力,也不敢自杀。这类人,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可能你们并不能感同身受中年人的压力,但是,恰恰中年人,是这个社会上压力最大的一群人。他们不会在年幼的子女面前展现自己内心的压力,也不会在年迈的父母面前展现自己的压力,更多的时候,他们都是默默一个人扛下了家庭的所有。三:心理压力最大的一群人为什么说中年人是这个社会中心理压力最大的一群人呢?其实也很简单,我们现在的社会,竞争太激烈了,而生活,又离不开钱。中年人,他上有年迈的父母要抚养,下面有嗷嗷待哺的孩子或者正在求学的子女需要抚养,两边都是需要用钱的地方,而且,任何时候都不允许断钱。另一方面,在房价高企的今天,每个家庭,或多或少都背负着不菲的房贷。房贷一旦出现拖欠,住的地方就没有了。所以,中年人必须得一刻不停地去工作,但是很多时候,职场的竞争又是我们这个社会最激烈的。上了年纪的中年人,最怕的就是突然收到的辞退通知书。他们在公司如履薄冰,生怕出一点差错,工作上兢兢业业,可是往往资本都是追逐利益的,也是残酷的。如果企业裁员,最先丢掉工作的,又总是中年人。在“红烧土豆叶”的遗言下面,其实就不乏很多中年人的留言,其中一位就这样写着:羡慕他还可以自杀,我是压力大到想自杀,可是上有老,下有小,我不敢自杀。无数的网友在惋惜红烧土豆叶的时候,也掉转头过来安慰这位留言的中年人。这个世界,谁不苦呢?结语:其实,“红烧土豆叶”自杀的事件,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警醒,那就是,心里有压力了,一定要注意疏导。不要一个人自己在心里闷着,憋着,时间久了,这就容易导致心理疾病。有心理压力了一定要及时寻求正规的心理医生给自己做疏导,学生时代,天塌下来,也不过毕不了业而已,真的不该轻言放弃生命。末了,推荐给大家一套心理学的丛书吧,可以很有效的帮助大家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也能够教导大家如何正确地去开导自己和别人。正确地认识心理问题,别再憋着了,好吗?#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自杀#-END-时光漫漫,车马相伴。大家好,我是百家号著名情感领域创作者:时光漫漫车马远,现实生活中是一位法律从业者,擅长情感问题的分析与解剖,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

法国版

大连理工25岁研究生自杀:终于明白学生们为什么热衷出国留学了

大连理工25岁研究生自杀之后:终于明白学生们为何热衷出国留学了#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自杀#坐落于大连,985重点高校,大连理工大学传来了令人悲伤的消息,一名25岁的研三学生在实验室自杀了。他离开这个人世前,写下下辈子的愿望,希望来生能做一只“猫”,快快乐乐的生活,即使仅能活10个年头。遗书撰稿时间是半夜12:52分,发到网上的时间是凌晨2:00,他有过留恋和眷恋,但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3年的研究生生活太苦了,人间不值得。遗书中,记录当研究生写毕业论文与其做实验的心酸,以及心态一点点碎掉的过程,让人忍不住吐槽大连理工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设备,这就是全国重点985大学。第一:Z导师废话连篇,空谈行业背景,不切实际。研究生讲课的老师授课质量就如“丢在垃圾桶一周的酸奶”,已经发臭了。第二:论文评审老师敷衍了事,没有具体的指导意见,一句“多去看文献、看看别人怎么做”,便算是对学生论文的指导。第三:学校的设备质量不行,要和其他人共用设备做实验。相同实验,结果却不相同。导师一句“数据无意义”,又打回重做,依然没有指导。此外,Z导师想让学生通过构思专利获得毕业,H导师却给否定了,得让他们发论文。“发个专利就毕业了,太水了”。985院校的研究生并不容易考,但看到大连理工研究生的经历,终于明白学生们为什么热衷出国留学了。首先,学术氛围不强,导师得过且过,对学生指导不认真,能不能毕业,学没学到专业知识,都是靠自己。老师更注重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求学生发论文,增加自己的知名度和专业度。其次,教学设备、实验设备老旧,浪费太多不必要的时间,以及做无用的“重复实验”。而国外的高校完全没有这样的约束,只要有研究价值,设备是最新的。老师热衷和学生探讨专业知识,一起进步。更重要的是,国外没有论资排辈的风气,只要有能力,25岁也可以担任教授,学术氛围很强。据统计,在2019年清华大学本科毕业出国留学率高达24.6%,大部分人选择去美国工作或者深造。清华大学是国内顶尖高校代表,人才流失率如此之高,也间接说明了国内的环境确实有待改善。同样的专业,大学的毕业论文,做实验都做到我吐了。仪器不行,每天起早贪黑地做实验等数据,还要和别人抢仪器。结果都快做完了,导师和我说一开始就给错了。当时,人差点崩了。每天就是修仪器,缺仪器,等仪器,等排实验,特别是做老师第一个研究生,没设备,没实验室,都是在别人的组下,苟且偷生。研究生生涯最快乐的时候,大概是保研(考研)成功的那一天吧,愿你一路走好!

趋进

考研院校分析 —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坐落于美丽的花园城市大连,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工学院之一,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大连理工大学理科与工科齐头并进,已形成以理工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哲、艺术等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数学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的数学专业还是很好的,计算数学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去年年底大连理工大学的数学院就在全国火了一把。因为震惊全国考研人的数学神押题主角李林老师就是大连理工大学数学院的老师。这也让全国考研人再一次震惊于考研辅导的BUG,其实类似的这种泄题事件每年都会出现。但是这种现象也只能归结于运气,研研去年也针对这个事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抨击,呼吁考研资源的公平,但是好像后来事情又反转了,泄题变成了押题,搞得我也很尴尬。同学们也不必太在意这些不公,还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实力最踏实,毕竟那些都是个例。数学专业作为基础性的理科学科,考研竞争不是很激烈,每个学校都是如此,主要是考研试题的难度比较大。大连理工大学作为理工科类的985难度还是比较合适的,从表格的数据看应用统计这个专业均分很高,但是这个专业属于经济类专硕,分数高是正常现象。而且对比我们的江苏和上海地区的985甚至是211院校17年的分数情况,其实分数也不算高。其他专业都是属于数学专业,专业代码070100开头。总体上看难度都不是很大,均分大都是在340分左右,报录比也不是很高,这个大家可以算出来,除了个别统招人数是一个人的专业报录比较高,这些专业也是大家需要注意的,大家9、10月份在报考某个学校的时候一定要看看这个专业的计划招生人数和推免人数,特别是报考985学校和211学校的特色专业。运载力学部大连理工力学专业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但是有几个专业全部保研,或者是虽然有报考的同学但是没有达标,这些专业我没有放在表格里。力学由于专业的特性,其实报考的同学不是很多,算是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表格里的这两个力学专业考研人数的竞争也不激烈,但是收分还是比较高的,想考这个专业的同学去参考下专业课的真题,看看去年专业课的难度。大连理工的运载工程专业设置还是比较全的,有车辆工程、船舶海洋类还有航空类的,海陆空都有,哈哈。这些专业考研也是比较热门的,但是大连理工的报录比不高,这个大家也可以从数据中看出来。去年的分数是比较高的,均分很多都是在380分左右。建设工程学部这张表格里的数据主要是814土木工程和815水利工程的学硕专业。土木类的专业推免比例特别高,基本都超过50%的推免率,有些专业的推免率甚至高达75%。这些专业统招人数一般都是三五个,分数还比较高。土木类的专业可以考虑下建筑老八校,因为这些学校把持着国内大部分的建筑资源,即使你是985毕业的,也不见得有这些学校吃的开。结构工程统招人数稍微多点有十几个,毕竟是国家重点学科。水利工程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之前河海就有很多同学咨询我大连理工的水利工程专业考研情况。讲实话河海的同学你们要是学习比较好还是考虑本校比较好,毕竟以后的就业咋样你们心里也清楚。大连理工大学的水利工程在国内能排第二档,因为河海、清华和武大都是各自认为自己的水利专业是最强的。有很多同学让我做几期专业分析,一直没做。因为专业分析必然会涉及到学校的排名问题,这个就会产生很多本校同学的质疑,请原谅研研的玻璃心,所以一直搁置没做。其实研研的出发点也只是给考研的同学们提供数据分析,毕竟你们学校的专业究竟好还是不好,跟我也没有半毛钱关系。水利专业统招人数基本也是个位数,报录比都不是很高,17年均分大部分在360多分,推荐报考。建筑工程学部建筑工程学部还有一个一级学科学硕专业是交通运输工程,专业代码是823,总共有3个专业招生,但是这些二级学科统招人数就更少了,不是很推荐报考。其他的专业大都是专硕,建筑、水利和交通的专硕。统招人数比较多,报录比不高,虽然17年均分要370分,但是专硕的考试难度不大,像我们南京很多理工类院校的这些专业17年考研400分以上的一大堆。大连理工是很多二本学生逆袭985的理想选择之一,推荐报考。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类专业是考研、就业比较热门的理工类专业之一。大连理工大学的机械类专业还是很好的,全国排名10几位,机械自动化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我们江苏很多学校的同学都可以考虑下大连理工,因为江苏理工类的院校比较多,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是比较强的,近几年有很多理工科二本考生的学生考上大连理工的先例。机械自动化的报录比较高,超过10+的报录比在理工科类的专业里是不多见的。去年统招33人,均分366分。从均分来看的话难度倒不是很大,因为我们南京很多211的学校17年的均分要比大连理工高,但是这也要看专业课的难度。机械电子工程和机械设计理论统招人数也有20多人,报录比不是很高,均分在360分左右,难度不是很大,推荐报考。其他专业除了机械工程这个专硕以外,统招人数都是个位数,报考人数也不多,分数都在350分以上,大家在选择的时候要注意下推免人数。机械工程这个专硕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全日制的招生人数还是蛮多的,而且17年均分才356分,如果是在我们南京的东大、南理工和南航这个分数一点竞争力也没有,就算大连理工的专业课难度大点,当然我也只是推测,但是一门专业课均分差30多分这个可能性也很小,毕竟政英数是统考的呀。能源与动力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是大连理工竞争比较大的专业之一,这点从数据中可以体现出来。17年考研很多专业的均分都是在390分以上,甚至部分专业的均分要达到400分以上,对于19考研的同学来说分数也不会低,抛开报录比不看,能考390分本身就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结合现在的国家形势,能源问题是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这个专业的发展前景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所以能动学院的就业率还是很高的。电子和电气学院信息和电气类的专业是工科类专业里报考最热门的专业了。大连理工信息通信和电气类的专业都不算是行业内的顶尖,但是毕竟是985学校,也比国内大部分学校的专业好,所以总体竞争还是很激烈的。报录比大家就自己去算了,很多同学吐槽我的报录比和官方的算法不一样,搞得他们一愣一愣的,这是当然啦,研研本来就是与众不同的个体,哈哈。17年收分倒是蛮高的,均分基本都在380分以上,但是也要具体专业具体分析,有些也是在360多分,这个大家在表格里对照啦。总结:大连这座城市是让我印象很深刻的,给人的感觉很干净,也很美丽,景点超多:老虎滩、金石滩、棒棰岛还有星海广场,夜景超赞,是可以和天津海河两岸媲美的夜景。大连理工大学本身是一所百年名校,国家重点985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项目,学校综合实力很强。总体考研竞争压力在985院校里相对来讲也比较小,是一所比较推荐的大学。

扫雷

从大连理工自杀研究生的遗言中读懂了人们崩溃绝望的真相!

1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在实验室自杀事件的热度还没有褪去,热搜榜上又曝出了江苏大学一大学生跳楼自杀的事件,最近悲惨的事件一个接着一个,让人不由的痛心,更引人思考。在这两起学生自杀案中你可能会听到一种声音就是现在的学生心里太脆弱了,父母辛辛苦苦供养读书十几年,就这么不负责任的说走就走了。但我觉得死者为大,我们不是当事人,我们并不能对当事人的痛苦感同身受。但究竟是经历了什么样的挫折与变故让他们深感绝望选择结束生命呢?当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个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留下的遗言,虽然没有说明离开的原因,只是轻描淡写以吐槽加自嘲的方式写了一些让它无奈崩溃的研究生生活经历,比如说老师授课质量差以及给出的指导比较敷衍、实验设备不给力经常出问题让人崩溃、实验结果被否定感觉做了无用功、怀疑自己无法完成课题担心不能毕业等等。这些事在我们很多人眼里会觉得算不上什么大事,放在别人身上只会以为无法按时毕业又能怎么样,研究生生涯只不过是人生中小小的一段经历,何况毕业后也不一定从事专业相关工作啊,有啥大不了的。但其实你知道吗?恰恰让人崩溃的就是来自于一件件小事的堆积。我曾在微博上看过这样一段话我觉得给出了很好解释:成年人的崩溃就像枝头的积雪,开始只是慢慢累积压弯树枝,知道最后一片轻飘飘的雪花落上,整只树枝便顷刻塌落,压断树枝的从来不是最后一片雪花,而是前面无数片雪花。所以不要对为一点小事崩溃的人嗤之以鼻,因为你不是他,你永远不知道他在崩溃前都经历了什么,我们会觉得奇怪,我们总是低估了我们在遭遇大事面前的承受能力,却在一些小事面前缴械投降,委屈痛哭。那是因为这些小事一次次消磨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我们原以为咬咬牙,忍一忍,生活就会慢慢好起来,却没想到连小事都不放过自己。如果我们本身也有过令人崩溃的经历,或许可以理解他们崩溃绝望的瞬间感受。2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现在的自残自杀现象越来越普遍呢?我觉得跟现代人的心理健康是分不开的,在如今高压和快节奏的环境下,尤其是那些长期处在崩溃和痛苦的边缘的人都很容易面临抑郁的困扰。据数据披露,我国抑郁症患病率高达2.1%,作为一个14亿人的人口大国,那么就相当于有近3000万人正在遭受抑郁症的困扰。而且我认为这个数据应该是被低估的,在很多角落一定还存在一些没能接受治疗的轻度患者。但如今抑郁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且就在前不久国家卫健委将抑郁症纳入高中及高校学生体检当中。究竟是什么原因加剧了抑郁症的发展,而且存在一定的年轻化。我觉得有应该从两个层面分析:01从社会的大环境来看,单身独居的人群比例越来越高。现在的人越来越倾向于单身独居的生活了,我记得看过一项数据说中国有40.18%的中国白领处于单身状态,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对待交友和恋爱都很佛系。很多人白天工作时看起来很积极,充满热忱。但到了晚上回到家打开房门不免有一股孤独感萦绕身旁。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单身独居的人越来越多,这里面的原因很复杂,但我觉得主要是两方面原因。1.城市的兴起以及基础设施完善。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高校扩招,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娃和小镇青年走出大山,从小县城来到了北上广,我们的见识获得提升,视野得以开阔,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放牛娃了,我们突然发现人生除了结婚生子,还有很多更有趣更精彩事去体验,比如旅行、摄影、创业等等,脱离了家乡和父母亲人的束缚,天高皇帝远,再也没有人催着你恋爱结婚了。而且城市为独居者提供了必要的便利条件,便捷的交通和物流、随处可见的餐厅和便利店、安全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医疗条件,任何一个正常人都能实现自理,男生不再需要女生洗衣服,女生不再需要搬水换灯泡,更不需要男生来养活,城市同样给了女性很多可以自立自强的机会和岗位,女性经济的独立意味着思想的独立,再也不用非要依附于婚姻,这就导致了很多人身边缺少了个能够谈心和倾诉的人。2.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的“强链接”过渡到“弱连接”。我们这代人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然后跳槽在多个城市辗转,频繁搬家,邻居换了一拨又一拨,但从来都很少有几句交流。我们原先熟人社会里那套稳固的社会关系正在被打破瓦解。但并不代表我们没有社交需求,互联网帮我们重新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社交关系。有了互联网,天涯若比邻。通过微信、微博、知乎以及各种同学群、兴趣群、学习群帮我们打造出了一个“弱连接”的社会,“弱连接”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们更多选择的自由和空间。当适应了这种“弱连接”的我们,开始和故乡以及从小的好友间有了隔阂。慢慢我们开始丧失了亲密沟通的能力,在现实世界里我们开始害怕和人面对面沟通,患上社交恐惧症,但在虚拟的世界里却又像完全变了一个人。这样的弱连接关系网也导致我们之间更多谈论的是工作和八卦,却很少能够有人去倾听我们内心的不安和焦虑。午夜降临,白天的狂欢归于沉寂,内心的孤独感就会不自觉冒了出来。当独居成了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连很多商业活动都是围绕独居的人设计的。比如本来以为宠物行业是为了帮老年人排解孤独,没想到被一帮单身狗给带火了,他们自愿成为“猫奴”和“狗奴”。孤独经济带火的不仅是宠物行业,还出现了一人食的餐厅、一人住的单身公寓、一人游的单人定制游、一人用的迷你洗衣机和微波炉等等,这又反过来加速独居大军的加入。而且现在的人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共情也越来越淡了。所以当我们在享受自由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孤独”。独居的到来的确为滋生抑郁提供了土壤。02从个人层面来讲,存在自我认知层次不够高以及性格缺陷问题。认知层次的高低决定了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有些我们眼中觉得不对的问题,很多时候却是有些人眼中的解决方案,比如说我们会觉得抽烟喝酒对身体不好,但他们眼里认为这吸不是烟,喝的不是酒。而是一种缓解焦虑和压力的解决方案,所以心情压抑是想到的事吸烟喝酒,也不知道也可以去跟朋友倾诉或者通过运动来发泄出来。再比如有一个学生经常逃课翘课,我们会以为这个孩子是个不务正业的坏学生,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可能他翘课是因为在学校里经常被同学欺负,所以他的解决方案就是躲起来而不会想到去跟老师反应和举报。这可能是认知的问题,也可能是性格的问题。包括我们在看到实验室自杀的研究生留下的遗书中,他说他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临死前才第一次跟人倾吐这么多,说到有一次在课上,因为吃坏了肚子,感觉都快绷不住了,也不好意思打断老师请示上厕所,还是维持认真听讲的表情坚持到下课。在遗书的最后我能看得出来他是一个很温柔懂事的人,应该是父母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经历绝望临死前还不忘祝福别人和祖国,但为什么就是这样一个高学历的高知人才却想不开呢,其实我们仔细想想越是这样的人越是面临着比别人更高的压力,被身边的亲人寄予了厚望,是长辈眼中的好孩子,他们通常严格要求自己,在别人眼里通常都是优秀没有瑕疵,是那种自带光环的人,而正是这样的目光和期许让他们背上沉甸甸的包袱,时刻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有问题不敢向身边的人倾诉和求助,不敢表露自己的内心,怕别人投来异样的眼光。长久积压的压力和情绪自然得不到释放。再加上如今的社交媒体如此的发达,内向消极的人会为看到国内国际不好的形势而焦虑,会为身边的同龄人都混的比自己好而感到自我怀疑,在这样的心态和环境下一步步把自己逼入一个死角走不出来。3我们现在的人,思想解放、认知提升。有了更高的追求和欲望,但也面临着时刻与迷茫、焦虑、紧张、压抑等不良情绪为伴。面对生活中的不堪经历以及不良情绪带来的崩溃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在这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我看过的有关幸福与什么有关的研究。你听过格兰特研究吗?这是哈佛大学曾做过的一项耗时最长的研究。1938年,哈佛大学的阿列伯克教授提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研究计划,追踪一批人从青少年到人生终结,关注他们的状态境遇,记录他们的生活点滴,研究持续了70多年,跟踪记录了724位观察对象的一生,观察分为两组,第一组哈佛大学本科中的268名高材生。第二组是波士顿贫民区456名家庭贫困的小男孩,在这70多年间,研究人员年复一年地询问和记录他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状况。在这段漫长的岁月里,有人结婚生子,幸福美满。有人离婚、失业患上了心理疾病。有人从社会底层一路青云直上,也有人恰恰相反,掉落云端、一蹶不振。有人顺利退休安度晚年,有人自毁健康早早夭亡。很多人估计都会好奇,这70多年来几十万页的访谈资料和生活医疗等记录究竟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研究结果和启发呢?2015年第四任负责此项目的主管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瓦尔丁格在TED上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得到的最明确的结论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让人更加快乐和健康。这个答案让很多人瞠目结舌,大呼不敢相信。这个经过了几代人坚持不懈,用了75年的时间做出的研究就得到这么一个普通的答案,这碗浓浓的鸡汤实在让人难以接受。瓦尔丁格教授进一步补充说,人际关系重在质量,不在数量。爱和温暖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应对机制,一个活在爱里的人在面对挫折时他可能会选择拿自己开个玩笑,和好友一起流汗运动宣泄。接受家人的抚慰和鼓励。正是这种应对机制能帮一个人快速的进入到健康振奋的良性循环。相反一个缺乏爱的人,遇到挫折时需要独自疗伤。酗酒吸烟、暴饮暴食等常见的自我疗伤方式,则是早死的主要诱因。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发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是如此重要,那些所谓心存抑郁和绝望的人恰恰是把自己困在那个黑暗小匣子里走不出来的人,在这个群居的社会中,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我们都应该不断尝试这把自己连接到社会中来,主动去结交那些充满温暖与阳光的人。与亲密的人大胆吐露心声,我们不是钢铁侠,刀枪不入;我们要承认自己存在软肋,也要感觉敢于接受自己的平庸。最后,也希望我们的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能心存善良,多一些共情和理解,不要吝啬去表达爱与温暖,你不经意间一段温暖的话,可能就足以帮助他人走出阴霾。就像我主页签名中写的一样,保持内心的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此走出黑暗。

刀郎舞

大连理工考研成绩已出,想知道多大概率录取?看看19年报录比数据

目前34所自主划线的高校当中,位于辽宁省内的大连理工大学和东北大学率先公布考研初试成绩了,不管复试时间是否延迟,考研复试都是考生们要经历的一关。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了解报考院校往年的录取情况非常重要,报考报考人数,录取人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考研报录比。以下数据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供大家参考。还有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的报录比数据。从这些数据当中,我们可以看到2019年每个学院每个专业的重要参考数据,其中包括统考报名人数,统考录取人数和复试分数线。考研帮在这些专业当中,筛选出来复试分数线超过350分的专业,标黄部分为盘锦校区的专业复试分数线。当然,这里没有提到单科分数线,必须两者都要过线才有资格进入复试。从辽宁考生晒出的成绩单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学校在公布成绩的时候也同时公布了专业排名。根据往年的报录比数据、今年的招生计划和所占排名就可以大概估算一下自己的成绩处在一个什么水平下,是很有优势还是处在淘汰边缘。当然,单纯用初试成绩评估是不准确的,还有复试分数。有很多考生虽然初试成绩不占优势,由于复试发挥出色,最终的总成绩排名很靠前,这些取决于大家平时的积累和这段时间的准备情况,千万要重视。最后说一点,从这些数据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些专业统考报名人数为0,但是最终的录取人数却不是0,原因在于这些专业是有招生名额的,但是由于没有人报考或者没有人过线,所以学校通过校内调剂的方式完成这些招生计划,认为自己没希望过线的考生可以重点看看这些专业。期待大家的好消息,加油。

相与

大连理工研究生遗书曝光,你只有真正看透生活,才能更加珍爱自己

大连理工大学,是“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同时还是国家“985工程”、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能考上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的学生,不说是出类拔萃,至少不是普通人。什么事情,能让一个在大好年华本应有美好前途的研究生,在伤心绝望之际选择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呢?我看了这个孩子写在微博里的遗书。以下是摘抄的遗书的内容,发布时间是半夜12:53,我分析了一下,总结了几个原因,不一定对,仅做参考,希望以后类似的事情能够少一些发生。第一,就业的压力。微博上遗书这样写的:“大家好,我是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专硕三年级学生,导师是Z老师。我的研究课题是……啊,别走嘛我不是来进行答辩的啦(笑哭.jpg)只是想来告个别,待会我就准备一挂解千愁了。”他将死说得这样轻松,“一挂解千愁,”读到这里丝毫读不出他的悲伤,给人的感觉确实诙谐。接下来看,他说: “今年真是糟糕的一年呢,国际国内都鸡飞蛋打的,想当初为了逃避找工作考了研究生,结果刚考上贸易战就开打,就业形势一下严峻了起来……”,这里看到他的压力之一,就业的压力。这个压力从他本科毕业开始就存在了,一直压了他三年,但是到底就业如何之难呢?他投了多少简历,面试了几次,又被拒了几次呢?从遗书里看不出来,他也没有说,就业的压力,来自网上以及周围人的说法,更多的是来自他内心的想象,而任何困难,都可以经过想象无限扩大的,哎,应该去社会上看看,实际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我猜测,他可能是一个接近完美的人,害怕失败,拒绝失败。根据人的性格类型划分,有四种——完美型、活泼型、力量型、和平型。他应该属于完美型,对自己要求严格,做事认真,追求完美,同时兼有和平型的特质,不愿意打扰别人,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这样的人最容易抑郁。第二,毕业的压力。研究生期间,很少得到老师的指导,可能无法顺利毕业。我看到他后头接着说:“然后我还想起刚考上之后没多久,……第一次跟Z老师见面他把煤化工行业的上下五千年都给我讲了一遍,讲到一半我肚子也不舒服,精神也快绷不住了,……之后每次找他,哪怕是问个小问题,都有可能让我坐在沙发上听他讲半天行业背景,从此我十分不乐意去找他商量事情。这三年过得,额,过得挺快的,体会到了给研究生讲课的老师授课质量差到了酸奶没吃完放垃圾桶里一周的地步。”后头还写到了“我们组一直要求很宽松,以前连组会都不开,除了每年年末老师请我们吃一顿饭,年中夏天带我们跟当届毕业生一起出去玩一次之外,并不怎么主动眼我们见面。“多去看文献,看看别人怎么做的。”如果去找组里的老师问问题的话,经常得到这个回答。”也就是说,研究生期间的学术成长,几乎全靠自己摸索,全靠自学,看文献、做实验,老师不帮忙学生,不给学生答疑解惑。现在要毕业了,学生拿不出实质性成果,H老师却一下子提出了高要求,再加上我马上分享的第三个条件限制,学生一下子觉得自己无力改变现状,无力挣扎,无助透顶。第三,实验设备不给力,无法出正确的实验数据,没办法写出论文。孩子在遗书里写道:“我就跟我那台如同祖宗一般的实验设备开始了长达一年的交流,每次做实验前我都要先祈祷一下待会它可干万要一直正常工作,你能想象一台普通的实验设备正常工作的概率居然不超过三分之一? 我差点都把佛祖保佑几个字刻在它上面了。谢天谢地,它终于在今年1月份,我催了好几回组里的H老师后,算是修好了。……行吧,过去一年做的一切推翻重来。夏天,拼了命地赶进度,还得跟其他人共用一些设备,于是为了提高使用效率,我把白天让给了别人,晚上通宵了好几次做实验,期望着赶紧做完,……然后就是不断地,不断地做无用功,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模一样的条件,每一次居然都能得到不同的结果,趴在电脑前看着自己的数据,感受着自己的心态一块一块碎落下来。看着我的实验设备,然后看了看自己的手,不知道是哪一个出了毛病,或许是脑子也说不定。”老师要求发论文才能毕业,可是要把做了一年的实验推翻重来,设备完全不给力,孩子就绝望了,觉得猴年马月都无法完成这个实验,无法完成毕业论文。你要知道,很多事情都会有变化的,电脑也可以换成新的。设备不给力,这种情况我听一个朋友说到过,他刚到新入职的学校上班时,每天早上开电脑,半个小时都无法开机,台式机用了6年都没报废,等了足足一年才拿到新电脑。什么原因?经费紧张?才不是,报废要有人提需求,谁愿意提,不是给自己找活儿干?申请新电脑要落实到个人名下,你没有来上班,谁帮你申请?等你来上班,今年没有这个预算,只有等明年。据说他自带电脑上班很长时间。第四,缺少人生阅历和挫折教育,导致孩子轻易有抑郁倾向。“我看着自己的数据,除了绝望还是绝望。可能是我太笨了,可能是我太懒了,也可能那几台设备不足以完成我的课题。总之,以前我们组还没出现过无法按时毕业的,为了不打破这个优良传统,那我消失好了。正好国家今年正为了就业问题犯愁,我就不给国家添麻烦了,我想我这样的人也没有资格加入公务员队伍为人民服务。”建议工科的学生多读些文学名著和名人传记,《基督山伯爵》里,唐泰斯在被冤入狱,打入地牢,极端失望的时候,也曾想过如何自杀,但他坚持下来了,坚持挺过暗无天日的十几年岁月。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差点丢了性命,他这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甚至在海南,连住的屋子都没有,就自己搭竹屋,依然乐观。第五,家人不要一味指责孩子,一味要求听话的孩子向自身找原因。他生前不住地幻想一个场景,应该是幻想跟家人的对话:“不对啦,肯定是你自己的问题。”“那就是你笨,懒,没用。这二十几年家里人给你这么多关怀,结果养了一个废物出来。”“那……咋办”“你这样下去肯定延毕了,真丢人,几百万研究生,不缺你这么一个废物,去死吧。”从中可以看出,家人对他缺少足够的理解和支持,如果家长确定自己的孩子不是顽皮淘气的孩子,就不要对他有太多苛责,有些时候,孩子遇到了困难,家长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就够了。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是最好的避难港湾。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很重要,如果家人能透露给孩子信息,延毕就延毕,大不了用本科学历找工作,人家没有考上大学的还不是一样工作?人家骑马我骑驴,回头看看挑担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当我看到这句:“如果我身上还有哪个部位能用的,都拿走吧。请把我烧成灰随便埋到哪块地里,好歹能贡献点养分。”不由得泪目了。这是一个好孩子,想为社会贡献力量,却觉得无能为力遇到困难的孩子,可是,这样的结局,太遗憾了。年轻的孩子们,你们应该看透生活的本质,越早看清,对自己的人生越有好处。人生实苦,很多人都像河里的一片叶子,随波逐流,身不由己。人生有很多不如意,当你想不开的时候,不妨把一切困难交给时间,停下手中的工作,到大自然中透透气,换换脑子,总也想不通的问题,如果不能在长者或朋友那里找到答案,干脆不想。人越是有执念的时候,越容易想不开,以至于钻进死胡同里,走不出来。你要相信,时间可以改变一切,真的,时间会让我们看到一切美好的东西,我们要有足够的智慧和耐心,学会等待,真的,当年无法努力的时候,请学会等待。写到这里,希望更多人能快乐活着。

纪他

大连理工研究生“一挂解千愁”的真相:“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文|喵大小姐这几天,25岁大连理工大学研三学生自杀的新闻上了各大热搜。我其实不太敢去看这样的新闻,今天猛然间打开后心里就开始乱糟糟的。成年人的生活本来就是不易的。虽然成语里有“感同身受”这个词,我们也能尝试去理解这个学生的绝望,却永远无法感同身受他的痛苦。就像遗书开头他写道:“只是想来告个别,待会儿就准备一挂解千愁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绝望让人内心焦灼。且他是第一次跟人倾诉这么多,写下这样的求助,也是他的最后一次。《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的一句“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让人心疼,这个男生的遗书的背后也同样让人感觉沉重不已。他在最后,为了不给自己所在的小组添麻烦,为了不给国家添麻烦,选择了结束生命,他还表达了自己的希望,下辈子宁愿做一只猫。但是,生活除了“众生皆苦”、“生而为人,我很抱歉外”,我们还有自己的家人、朋友,还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还有很多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留恋。后面有网友评论:“要去找到新的生活的意义,并且有韧劲地面对现实的困境。”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有分享著名的意义疗法作为治愈心灵的工具:“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所以,哪怕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们除了直面死亡外,还有最重要的,是要找到生命的意义。这本书里,给我们分享了三个答案。通过关爱他人来寻找到生命的意义法国浪漫喜剧《天使爱美丽》中,主人公小爱美丽同样也是一个不幸的孩子,童年时母亲去世,父亲沉浸在母亲去世的痛苦中,因为被父亲诊断患有心脏病。她一个人孤孤单单地长大。所以,她从不知如何与人交流。直到在居住的公寓里发现多年前某个小男孩在自己公寓里留下的“童年宝藏盒”。爱美丽失眠到凌晨四点,终于下定决心,要去找到这个盒子的主人。于是,不知如何与人交流的她迈出家门,找到楼下房东太太,找到水果店老板柯立纽、找到柯立纽的爸爸妈妈,才知道多年前居住在这个房间小男孩的名字。寻人之旅是不顺利的,爱美丽决心放弃了。最终在玻璃老人的帮助下,她知道了自己是因为将名字发音弄错了,并找到了那个租客。看到对方打开盒子,眼泪涌出的瞬间。爱美丽觉得这个世界如此美妙,于是她开始了自己行侠仗义之路。扶盲人伯伯过马路,跟他描述身边的日常事务;捉弄苛待店员的柯立纽;修改房东太太老公的情书,制造对方还爱着她的证据;制作录像温暖玻璃老人的内心;帮助父亲走出家门环游世界………爱美丽还是原来的那个爱美丽,却也不是原来的爱美丽。她变了,她懂得了如何与人交流,不再是没人爱的小鼬鼠。还记得之前看到网上一句话,你要记得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偷偷爱着你。爱美丽努力地关爱别人,自然也收获了别人的默默关爱。于是,她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大连理工研三学生也被很多人关爱着,不然他的微博下也不会有那么多评论,只不过他没有看到,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所以,于我们而言,记得关爱的及时一些。有时候你的善意,可以温暖一个人的心,也可以改变他的人生,不要吝啬它。通过克服对困难的反应赋予其意义毛姆著名小说《人性的枷锁》中,主人公菲利普是个不幸的孩子。从小父母双亡,寄养在伯父母家长大,但伯父母又没有孩子,也不懂如何教导一个小男孩,何况他还身患残疾?他一路跌跌撞撞地成长,内心的苦闷不言而喻。上学时,同学嘲笑他的跛脚,还模仿他走路的样子,没有朋友;求职时,对会计师职业的迷惘让他产生新的焦虑,进而选择了放弃;学画画时,同学普里斯小姐的死亡让他第一次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面对爱情时,他几番周折,跌跌撞撞,因爱而不得而痛苦不堪;投资失败后,身无分文流露街头时,他也曾多次想到了自杀……,在人生最痛苦的时刻他还是在思考这个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最终他想起了一则故事,一个国王派遣自己的大臣收罗所有的图书来编写成册给他看,大臣历经艰难收集完毕归来时,国王已然老矣,没有时间看,最后让大臣总结为一句:“生而受难,久难而终,生命没有意义。”于是,他终于觉悟失败不重要,成功也不重要,他感受到了彻底的自由,这世界再无什么残忍可言了。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如果说和同龄人相比,菲利普是一个失败的人。但是他也是一个无畏的人。他找到了答案,也终于成长成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在30岁高龄才从医学院毕业,找到工作,找到相伴一生的人。在苦难中,一个人可能仍然保持有感情、自尊、无私。是的,这个同学也曾努力,他都克服了那么多的困难,考上了研究生,做了那么多的实验,为什么不能承认自己的哪怕延迟毕业也是有勇气的行为呢?他一直都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只不过他没有承认,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通过做有意义的事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同学小雅跟我分享过自己人生最焦灼痛苦的时刻。那时她刚大学毕业没多久,工作上不知道该干什么,感觉不到任何前景,想要改变又不知从何而起;同事之间经常有言语讥讽,觉得她就是想太多;看着身边同学纷纷工作小有收获时她更加不安。那会儿,她每天上班都是绝望的。压死她心底最后的那根稻草是朋友的欺骗,朋友明知是一个网络骗局还把她带进了进去,她亏损了一些钱,又因为自尊心不想向父母求助,原本痛苦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小雅曾说,那会儿,每天连10块钱都要仔细盘算着怎么花才能生存。而让她获得解脱的是做有意义的事。于小雅而言,有意义的事儿就是工作,对当下的这份工作不满,但可以换工作啊。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有一句名言:“很多时候不是这个事情本身,是我们怎么想这个事情对我们造成巨大的影响”。人有时候最容易陷入自己情绪的误区里。小雅就是这样。既然没有什么能够再失去的,那就好好工作吧。于是,她用了半年的时间学习产品知识,而后,变得越来越专业。同时,人也变得自信了很多。一年后,集团另一条产品线招人,小雅凭借出色的表现成功跳槽,收获了高于以前4倍的薪水。在工作中,小雅感受到帮助客户的快乐,不再觉得工作是一个负担,反而很轻松,不到一年就获得了升职。哪怕后面的职场依然有挑战,身边还会遇到一些人和事让她不开心,但是因为内心坚定,她不再害怕。如果小雅一直将自己陷入当年的情感误区,她不会有现在的收获。同样,那位研三同学也因为将自己持续埋藏于延迟毕业、做研究等的痛苦里,没有见识到世界的更多精彩之处,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在《活出心花怒放的人生》一书中,就有分享可以快速调整情绪的方法:“可以通过嗅觉,如闻闻外面的花香、做深呼吸、学会去示弱等。”生命那么漫长,也那么短暂,好好去找到你生命里更有意义的事情,可以是学画画、旅游、工作、健身、登山、读书、化妆……千万别放弃了自己。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一个人只有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才能活得更精彩。书籍赋予人最伟大的意义就是当我们处在困难、处在人生低谷时能够找到精神寄托走出来。大连理工的研三同学,愿你在天堂安好,愿你来生看开一点,愿你知晓生命的意义,接受不完美的自己,过健康快乐的人生。此时此刻,写完这篇文章后,我的内心终于不那么沉重。《活出生命的意义》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之一,在我遇到困难,或者烦恼的时候会时常翻阅,因为它治愈了我的焦躁。要相信,哪怕“众生皆苦”,你也可以过有意义的人生。-完-参考书籍:《活出生命的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简介:喵大小姐,喜欢分享读书和观影感悟,欢迎关注我,与我一起成长!

莲舫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自杀事件:看清原因后活着才是最应该学习的

教育是国之重器,它不仅传承文化,更在于解惑、明智,让接受教育者更好面向未来,闯出新天地。可是,近些年来,教育领域中不良事件时常发生,特别是高层次教育中,令人惋惜的人与事深深地揪着人心。10月本是举国欢庆的时段,然则大连理工大学研三学生自杀事件却给众多人上了“浓墨重彩”的一课。可以获悉大连理工大学在教育界的分量和地位,按一般规律来说,研三学生已经走过了研究生生涯的大半,只要好好坚持完成毕业论文,该学生的前途很可期。可是,为什么他会在临门一脚时退缩回去呢,更甚至于走了极端,了却生命?那封长长的遗书交代了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因为找工作不理想而选择读研,及在校的诸多细节与心理路程。从这里我们可以窥探到一二其选择这一步的原因。导师的不作为和乱作为遗书中介绍导师时,用词很避讳,没有导师的详细情况,可以看出其对导师没有所谓的怀恨在心或是报复,只是相当客观的叙述了事情。通过此描述我们可以得出其导师对待学生或是对待自己导师身份的态度——不作为与乱作为。大体来讲,该导师或是一个喜欢长篇大论的人,或是喜欢以此来吹捧自己的人,所以,在与学生相处时喜欢“赘述”连连,对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却完全漠视了,以至于学生得不到知识上的指点和行为上的指导。于是,论文与实验都靠自己摸索,导致辛辛苦苦做出来的“成绩”,被人家轻飘飘的的一句不行就能抹杀了一切。其次,该导师不关注学生的平常生活,一年见学生的次数屈指可数,如此情形下他怎么能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心理变化?以至于连学生实验设备得不到满足、心理压力大等事情都无动于衷。从根本上没有履行好一个导师该有的责任与义务,辜负了导师二字。根据导师的界定概念,我们知道导师是教育中的一员,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帮其梳理思想、梳理思维,并教育之。总体来说对于学生的成长举足轻重,他们的职责范围也较广,不仅仅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帮忙指导学业、更好的导师还能够帮助学生规划未来。当然,以上要求是一个好导师能够做到的,大连理工大学该自杀研究生的导师却相形见绌了,对比他的行为,这些标准成了他望尘莫及及忽略的。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他的不作为与乱作为间接的导致了这场悲剧的发生。学校机制不够完善研究生在学校中最为直接的“领导人”是导师,除却导师,研究生院和教秘也是重要的人物,他们在督促导师工作,给学生创造学习条件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是,长达三年中,大连理工大学该导师“敷衍式”教学行为和学生实验设备三分之二时间处于“罢工”状态的情形却毫无改善,不得不说他们都是吃白饭的人。学生自身问题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的一切行为最终取决于自己,该自杀学生或是受到了莫大的委屈与压力,但是,最终选择这条极端的路,下狠手的是他自己,就尤其可悲可叹了。遗书中看得出来,他是一个较为温柔的人,文采也挺好。试想要是在进入研究生阶段最初不适应时,他能够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或是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或是休学及时止损,那么一切或将都可以挽回。毕竟,生命只有一次,最为可贵。他的离去辜负了自生曾经的努力及本可以拥有的未来,同时给亲人、朋友带来的伤害又何其少。世间事都有其原因且繁杂多变,我们人微言轻不能改变环境时,在坚持原则下改变自己是最好的路。最不济时,保留自身,调整方向,放下过往,重新开始,未必不是一个选择。教育有其发展规律,在此过程中的人与事不是尽善尽美的,身在其中者,可以失望,却不能绝望。如果能够贡献出力量改善之是最好不过的事,即使不能,不如“退避三尺”,活着换路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