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我如何利用3个月跨专业考上名校博士天养

我如何利用3个月跨专业考上名校博士

(一)2019年的全国研究生招生工作已接近尾声,许多非“双一流”的学生都已经通过考研实现了鲤鱼跳龙门,摆脱了原生的低学历身份。回想当初的自己,也从一个普通的学校,通过考研来到了北京,并最终进入令很多人羡慕的单位。然而,我今天想谈的却并不是考研的经验,而是如何在男人、女人之间实现第三种人—博士。以老寒的体验,考研的经历尽管有所差别,但基本都是一样的,雷打不动、风动不散的是每天苦行僧般的复习;而考博的经历则是各有各的不同,看似小同却大异,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从考试的公平性来说,高考看成绩,是真刀真枪的在战场上厮杀,能者胜弱者败;考研看学校,好的出身能让你在考研的路上走不少捷径,少不少障碍;考博则看导师,考生能上不能上,全靠导师说了算。正所谓,“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所以,归根结底,考博的关键在导师。(二)接下来说说,我为什么要考博。2011的夏天,研究生毕业后,我进入了某部委直属的一事业单位。有体制内工作经历的人都知道,对于这种单位,不论岗位轻重大小,博士几乎是标配。还记得前几天和中科院的几个朋友聊天,说现在的单位太过追求学历。即使是有些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实验岗位,还非得是博士毕业,其实研究生水平,甚至本科生就足够了。当然,8年前的学历“风潮”并没有现在这么流行,我大概属于比较幸运“漏网之鱼”。可以想象,在这种单位工作,作为一名小硕,是何等的独自悲凉。这钟感觉就好像,环顾四周,皆是身怀绝技的武林高手,而自己却是一个武功低微之人。所以,每次与外单位的人进行交流时,对方都会默认我是博士毕业。每次别人叫我寒博士的时候,我心里都有骂上一句,“你他妈才是博士,你全家都是博士。”并暗自决定,等考上博士的时候,老子一定要在胸前挂一个牌子,上面用鎏金大字写着“我是博士”。在受到这样的无数次伤害之后,我终于决定考博。之所以是“终于”,是因为一开始我并不想成为一名博士僧。尽管我的四周基本都是博士,但多年的工作让我觉得自己并不比他们差,甚至有些时候很多博士反而不如我这个小硕,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博士在我心中那种的神圣感。作为一名军事爱好者,老寒一直信奉“不打无准备之仗”。既然决定考博,那就一定要一战翻身。(三)接下来说说老寒的备考之路。前面说过,考博最重要的是导师,选对了导师,考博就成功了一半再加一半的一半。如何选?怎么选?选谁?首先,是确定博士的类型。我对自己读博士的目的很清楚,并不是为了在学术上有多高的造诣,而是拿一个博士文凭,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添砖加瓦。因此,只能选择在职博士。其次,最重要的是要确定导师而不是专业和学校。导师一定要选自己熟悉且认可自己的,或者要选与自己存在紧密利害关系的,比如你经常请的专家,或者你项目的乙方。原因很简单,熟悉并认可你的导师肯定会乐意你报考他的博士;而与自己存在利害关系的,由于你能给他带来一定的好处,自然也会为你投桃报李。我把我心中这两类导师的人选列了个表格,然后根据导师的影响力、专业、学校以及对自己未来提供帮助的可能性等进行逐一打分,最终确定我现在的博士导师。之所以选他,主要是因为他有名气有影响力,学术上属于准院士级别;职务是我领导的领导,能为我的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虽然他的专业与我研究生不同,但却与我当时从事的项目十分接近。确定好导师之后,接下来就是拜会导师,让导师知道并认可你。中国历来是一个人情社会,你要让导师明白的你的意思,首先你自己得意思意思。意思不在大小,关键是要有心(此处省略一万字)。拜会导师的时候,要尽量让导师明确态度,这非常关键。真正认可你的导师,会明确告诉你,只要笔试过了就没什么问题。和导师确认好后,接下来就是准备复习。首先你要做的是确定考试大纲,特别是作为跨专业的考生,要明确自己需要看哪些参考书。我记得当时要考的专业课共有两门,需要看的参考书大概有3本(400-500页的那种)。尽管从下定决心距离考试时间还有半年多,但工作多年的我完全没有在学校的那种热情和动力。主要是工作后能复习的时间很有限,说到底是没有复习的动力。因此,就一直磨蹭到距离考试只有3个月才开始真正准备。(四)考博素来有考英语之说。意思是只要英语过线,笔试基本都能通过。这里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英语是全校统一考试统一改卷,是一招一式皆是实力,因此相对来说比较客观公平;二是因为专业课的主观性更大,而且考生往往复习很有针对性,原因很简单,真正认可你的导师是会为你划复习重点的;而且,如果你是本校的学生,关于专业课的内幕消息那就更多了。因此,明白其中的道理后,我将自己的复习战线分两条并行推进:一手抓英语,一手抓专业课。双管齐下,齐头并进。要记住,就复习资料而言,不论是英语还是专业课,历年真题永远都是最好的复习资料,没有之一。对于英语,我在这三个月里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将十年真题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做了两遍。对于专业课,我先用第一个月的时间将3本参考书先快速浏览一遍。第一遍看书不是为了记住知识点,而是作为跨专业的我而言,要找导师辅导必须要对课本的脉络有个简单的判断。不然,导师即使告诉你重点,你也不知道复习书上的哪一部分。在导师勾完重点后,我又通过朋友找到了在该校的一位博一的学生作为参谋,以了解更多的“内幕”消息,进一步缩小复习范围。在最后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我又对近十年来的专业课真题浏览了一遍,并将其主要的考点进行划分归类。这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出题的老师非常懒,尽管每年的考题有所变化,但知识点就那么少数的几个,甚至很多专业课题目和往年的一模一样。你要做的,就是将导师的重点与这些考点进行对比,查漏补缺。在考前的最后一刻,不少学校往往有一些英语辅导班,如果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参加,特别是第一次参加考博的同学。因为,这种辅导班往往与学校的出题老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其中的奥妙你懂的。(五)工作以后,最大的感触就是“人生的选择大于你的努力”。一直以来,我们往往有个错觉,那就是信奉“努力就会成功,努力改变命运”。可是,错误的努力只会让你在痛苦的道路上越陷越深。在几年的工作中,通过与不同单位,不同级别的人接触时,我才发现选择对于一个人而言太重要了。有时候一个岗位能决定你的地位,你的财富,甚至你一辈子的生活质量,这与你后期的努力没有任何关系可言(以后会专门写)。考博,对大多数人而言,不仅仅只是一个学历,更是一种改变人生命运的选择,是对无力改变现实的另一种解决之道。但考博的性质,又决定了它不可能像高考一样那么公平。里面的规则、潜规则都心照不宣的存在于这个江湖。也许,理解并掌握这种潜规则也是考博的一种技能。

烤鸭香

跨专业申请博士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留博士:深耕研究生教育咨询行业10余年,我知道的行业信息,都告诉想要读博的你!关注留博士,有你好看。hi 我是留博士,今天跟大家聊聊关于跨专业申请博士的事。在平时的咨询中,博士了解到想要跨专业考博士的同学无外乎这两种。1、跨到相近专业。2、从文科转到理科,或者理科转到文科。对此,同学们有很多困惑,今天博士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实跨专业申请博士就目前来看已经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我身边就有很多朋友跨专业。不过重点是,在准备转专业前,我们一定要先弄清楚“Why would I switch fields?”在决定之前我们不妨试着问自己两个问题:1、“我为什么转专业?”2、“我的热情是否足以支持我克服跨专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好比我的一个朋友,从本科到博士,之后到博士经历了退学换学校,这期间一直在转专业,久经波折才找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他本科是某高校的农学专业,后转为植物学专业,再到国内C9的市政工程博士,之后又出国读海洋科技的博士,最终确定自己的兴趣点环境科学专业,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了。在搞清楚为什么换专业后,我们再聊聊跨专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相信大家在换专业时想要放弃的最大原因就是,专业背景不足,没有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很多同学没有自信能转专业成功。但事实上跨专业最重要的是得到导师的同意和认可,你需要有充分的理由去说服你的导师认可你的决定。掌握下面这两个策略申请和自己原来专业不同领域的博士,基本上70%的几率能说服导师:一、联系自己原专业领域方向的导师这个方法很重要,很多转专业的学生都是这样成功的。很多同学在转专业时们对于研究方向是不了解的,也没有相关背景,但是如果凑巧你原专业的导师的研究方向有和你开专业的研究方向基本一致,那么两者之间就产生了融合点。其次,对导师的其他方向做好研究,书写自己的研究计划,在报告中阐述自己的意图和优势,这时很有可能会得到导师的认可。总之,寻找和自己原来专业有交叉点的教授,这样可以弥补专业背景的不足。二、拓展自己的研究经验如果你想要转的专业跨度很大,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提高自己在所申请专业领域的研究经历了。具体可以参考以下途径来实现:1、找一份具有领域相关性的实习工作,2、修第二专业,学习相关知识,查询资料、阅读书籍、观看网课来提升自己相关领域的专业素养。既然我们选择了跨专业,那就要至少提前两年开始准备,增加相关经历,认真准备申请资料。大家记住跨专业是一定是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的。在这里对于已经决心换专业的博士申请者,建议你提前做好以下准备:1 和你的导师交流个人意向。因为你的导师是了解你学术能力的人,知道你是否适合换专业,会从导师的经历和阅历出发给你更加理性的建议。2 和跨专业领域的导师进行交流。在交谈中说明自己的决心,附上个人研究计划和换专业的意向,保持自信,侃侃而谈,申请成功的机率大一些。如果你对最终决定跨专业申请,仍然存在疑问,就来找我们吧!留博士深耕研究生教育咨询行业10余年私信可免费领取海外读博全攻略,欢迎投稿分享你的海外留学经历!

揽蔓其枝

如果本科、研究生、博士三个阶段三个专业,会不会太杂了?

如果本科、研究生、博士三个阶段三个专业,会不会太杂了?研究生专业与本科专业关系。一般决定考研的,基本上四种选择:本专业考研、跨专业考研(专业所属小类)、跨专业考研(专业所属大类)、跨其他专业大类考研。举例说明如下。社会学专业属于社会学类,社会学类还有其他专业(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学类属于法学大类。本科生是社会学专业的,可以本专业考研(考社会学专业研究生),也可以跨专业考研(专业所属小类)考社会工作研究生,也可以跨专业考研(专业所属大类)考法学专业研究生。当然你也可以跨其他专业大类考经济学专业研究生。从考研备考来说,以上四类难度依次是越来越难的。相应的准备时间应该是越来越长的。从学术积累的角度来说,一般肯定是建议前两种,除非对自己本专业完全不懂、不感兴趣或者是找到了方向,才建议考虑后面两种考研。博士专业与研究生专业关系。读博士的,绝大多数是本专业读博,就是与研究生阶段专业一致。少数跨专业所属小类、跨专业大类考博,极少数跨其他专业大类考博。原因还是学术积累、考试难度、准备时间来说的。当然也存在少数天赋异禀的人,可以本科、研究生、博士都是不同的专业。

静也

准博士经验分享:跨专业考博必须注意的事项

公众号:考博英语助手考博是个漫长且艰苦的道路,为惠及2021年的博友,希赛特邀了三位2020年考博上岸的学长进行了经验、技巧及书单的分享会。在学长们分享的时候,大家都有很多问题,那么答应大家的,小编把所有的问题都整理好啦,都是学长亲自的详细解答哦~这些问题答疑都是满满的干货!快来看看你的问题学长是怎么解答的~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的话,可以分享给一起奋战考博的博友哦话不多说,我们正式开始25岁准博士,2次跨专业,考博一次上线——陈泽宇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7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华北电力大学管理科学用工程专业。 本科期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和同学合作在期刊上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研究生期间跟导师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得到多位业内专家的认可。在去年暑假被邀请去瑞典参加第11届应用能源大会,并在会上做了20分钟的presentation,发表论文Research on Chinese energy consumption using an improved PSO-LSSVR model based on a stochastic process。1跨专业备考应该如何分配时间?跨专业备考的主要难度在于专业课的准备,相当于要比其他考生多学一门专业课,这样肯定会牵扯到英语复习的时间。但是,英语依然是最主要的,不能舍本逐末。对于跨专业的考生,一定要明确学校的要求,尤其是对于专业课的要求。以河北工业大学为例,它的考试是按照英语排名的,专业课只需要及格就可以,所以我在将参考书籍过了一遍之后,和师兄交流了一下,然后就把精力重新放回到英语上了。明确了学校的要求还有导师的要求,按要求准备专业课,尽量给英语足够的时间准备。2可以选择哪些英语精读材料?精读材料应该以真题为主,尤其是真题中的阅读文章,要把每一篇真题文章都搞明白,从里面总结出学校英语考察的常用词汇、语法点还有出题逻辑。除了真题之外,可以根据希赛的老师所推荐的题目,或者自己找到的题目,选择其中自己做的不太好,或者读的不太明白的文章来精读。可以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标准,比如某篇阅读错两个以上就要精读,这样也可以让自己在做题的时候更细致,更小心。3英语复习应着重提升哪方面的能力?英语复习还是要从基础入手,考博英语和四六级还有雅思英语不同,主要考察的是学生有没有进行下一阶段研究的基本英语能力,不是单纯为了选择英语较好的一批人出来,所以会考察的比较基本。具体的点上,我觉得英语复习主要是词汇、长难句结构拆分能力、写作典型句式的积累还有听力这些,只有把基础打牢了,才能帮助后期做题的正确率提高。4英语翻译比重较大,应如何把握?英语翻译中,英译汉和汉译英有很大不同。先说英译汉,它的核心是阅读能力的表现,换句话说,只要能把文段理解了,就可以翻译出来,其中辅以一些翻译技巧。所以英译汉还是要加强自己的阅读能力,从单词和长难句来入手。对于汉译英,其实是比较薄弱,不好准备的一个部分。它的核心是写作能力的考察,但是又不像作文一样可以提前准备模板和句型来应对,所以对能力的考察要求比较高,这就一定要多总结一些汉译英的技巧,在考试的的时候进行运用。在这一方面,希赛的英语课程给了我挺多帮助的,建议大家好好听一下希赛的课程,其中有很多的技巧。除此之外,汉译英往往会有一些自己难以表达、没有掌握的生词,这就要先把握学校的命题规律,看看学校一般喜欢从哪个方面来出题,比如是文化类的还是经济类的,可以自己总结一些相关的词汇。5复试时如何学会自己押题?首先要了解自身优势,要知道自己身上有哪些老师感兴趣的点,这就是押题的基本。尤其是对于跨学校、跨专业来说,老师肯定会关心你跨学校、跨专业的想法,所以我就针对性的准备了一下该怎么回答。还有比如说你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中研究的“高光时刻”,比如我在瑞典参加国际会议的经历。除此之外还有你的学术体系、相关能力还有学术规划,这就需要你预先来对你所报考的导师的学术观点有所研究和思考,并且和你的研究经历来结合。6考博英语备考一定需要老师辅助吗?我个人觉得考博英语备考中,老师的辅助,尤其是有经验的老师的辅助很有必要。首先,老师可以帮助你梳理你所报考的学校的出题规律,并且给你针对性的推荐联系,来帮助你掌握。如果是自己来做这个事情的话,不仅会受到手头资源、信息不足的制约,还会严重牵扯复习的精力。其次,老师比你有更多的考试经验,在你的阈值点可以帮助你突破瓶颈,有时候很简单的事情会自己走进死胡同出不来,影响复习效率。最后,老师能提供的包括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往往在初试和复试的时候有很大的帮助。end好了,上面就是陈泽宇学长给大家带来的问题答疑,陈泽宇学长的成功在于他的勇往直前,他的无畏勇气,他的敢于去拼。感谢陈泽宇学长的无私解答,后续还会有学长的经验分享贴哦,记得关注~

陈三两

跨专业选择直博,我后悔了吗?

为什么要跨专业?对本科专业不感兴趣,想学交叉学科。本科学的化工,但是我从大一进入老师课题组做的是新能源材料方面的研究,虽然三年多的时间里,自己发表了独立一作的SCI论文两篇,其中一篇的IF>25了,但是发自内心我真的很讨厌做化学合成,它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时常会令我崩溃(做好几个月的实验,发现合成出来的产物都不对,几个月的努力又白费了)。虽然我不清楚自己的兴趣是什么,但起码我知道我讨厌什么。所以在保研的时候,我果断考虑跨专业!不愿将本科所学知识浪费,所以选择了一个以化学基础知识为基础的新型交叉研究领域流行病学研究。为什么愿意直博?① 想去的学校和专业只招收直博生,无学硕名额。对于理工科学学生来说,在夏令营投递以及面试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是选择顶尖985直博还是普通985学硕,也有可能这个学校的这个专业只招收直博生。当时的我就面临这个问题,想学的专业只有直博名额,如果我放弃,那就相当于我放弃北大,可凭着本科的成果让我去其他高校,不免有些不甘心。何况,读博真的没有那么惨,只是现在关于直博的负面报道有些多,而没有去报道那些正面的(可能负面消息更能博人眼球吧),中国博士千千万万,出事的真的是只是个例!② 对将要从事的研究领域非常感兴趣。让我下决心读博的第二个理由就是我真的非常喜欢现在的研究方向,交叉研究需要你掌握的知识是多学科的,需要你的思维是多维度的,需要你的能力是综合的,它包含更多的未知,有更大的空间等着你去探索。今年新冠疫情更加说明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性,这也更坚定我要从事这方面研究的想法。③ 读书就一口气读完,让自己在学历方面不留遗憾。趁着年轻有时间、精力和条件,就像一口气学下去,拿下博士学位,基本也算是到达高水平人才了。现在读博,也基本没有来自外界的压力。如果工作之后再读博,提高学历背景,可能还会有有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④ 从就业角度考虑不得不说,现在学历真的在严重贬值。举个简单例子,现在北京高中学校招老师,基本录取的全是博士;去年门槛还是硕士的一些单位和岗位,今年很多都已经提高到了博士。没办法中国人才太多,但岗位太少,只有不断提高学历门槛。而且即使是直博,并不代表你未来真的要做科研。五年里锻炼的是你的思维和能力,是在不断地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这些能力是在各行各业通用的。举个例子,像研究流行病学的人,日常中需要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以我们的数理统计和分析能力都较强,有很多相关研究背景的人选择毕业后进军金融行业以及咨询等行业。思维要开阔些,不要将眼光仅局限于自己的专业。现在的北大生活① 学习篇五年时间里,第一年主要就是上课,第二年才开始进实验室做研究。博士论文需要一个成系统的研究体系,所以也需要我们在第一年上课的同时,广泛大量阅读文献,积累足够的知识容量。通过近两个月的上课,我感受最大的就是发散思维和主动思维。老师们布置的作业都是非常开放性的,基本都是我们自己在课后围绕一个点,不断展开深入了解,文献调研以及与同学们互相探讨,去做一个展示汇报。这学期我修的课程里有两门课都是院士的课,将近60岁他们坚持在讲台上站近3个小时,听他们的课真的会带给你很多想法,甚至灵感。这里年轻的老师基本都是海外名校回国的引进人才,因为接受了很多年的国外教育,所以他们的上课方式更与国际接轨,上课更像是讨论交流,共同探讨,这种模式我非常喜欢。② 生活篇科研相当于我们的工作,工作之外我们还有生活。无论是学校还是学院,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活动,例如带着我们去参观故宫、参观国家博物馆等博物馆以及展览。或者带着我们去留守儿童的乡村做一个短期支教,也会有研究生态学的教授带着我们识别校园中的花草树木……总的来说我们的生活还是非常丰富的。而且从money角度来说,每月都会有富足。在北大,直博学生的待遇从第一年起就是按博士生的待遇走的,学费全免,每月会给3000+的学校统一补助(部分学院和导师会再给学生一些~),而学校食堂的价钱便宜到令你怀疑,有时候真的可以一日三餐吃的非常丰富,总价还不到十元。来源:保研学长说

穷达富贵

跨专业上岸北大,这是我的考博故事

来源:考博圈 作者:洲洲本人普通二本,硕士北京211、985高校,本硕皆为英语专业,跨考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博士,现已成功上岸。拿到通知书的那一刻仍旧充满了不真实感。回想自己从读研时期爱上学术,到备受挫折远走他国,再到重返故土奋力一搏。期间的各种心酸不易,真的不足为外人道也。无心插柳柳成荫,最终机缘巧合地被北大中文系最知名的教授之一录取,深感自己幸运,也深叹功不唐捐。故而将我的考博经历和心路历程与还未上岸的学弟学妹们分享,愿各位能从中获取一二经验,早日圆梦。我是在读研期间接触到了现在从事的研究方向,那时便深深为之吸引,立下了深造的宏愿。因本人英语系出身,当时学院老师都鼓励我出国念书。谁知道在成功陶瓷,写完研究计划,得到老师的offer之后,我没能申请到奖学金。因家境普通,实在无法在经济上支持我完成学业,于是我只好放弃。参加了学校某项目远赴欧洲一年。期间学术梦想始终无法泯灭,于是毅然回国考博。北大中文系是我的夙愿,我现在的导师曾是我不敢企及的梦想。因此虽然心之所向,但是仍旧不敢冲动,考虑到诸多现实因素,还是稳妥的报考了我硕士学校的中文系,选择的专业是文艺学。因为之前便有雅思成绩,研究计划也是早已写好的,便抱着试试的心态,报考了北大中文系。从去年九月至疫情前,我除了去旁听北大报考导师的课(每周3小时),便一直在复习文艺学。此时我已经算是半工半读,一边需要一定的收入保障生计,同时也抓紧时间复习,找导师。借助地理位置优势,我面见了报考的两所院校的老师,老师不会许诺什么(尤其是文科),只是说欢迎报考,鼓励好好复习。因为博士生考试没有参考书,我找到了自己报考的老师录取的博士,询问了一下他们当时看过的书,又买到了历年真题的回忆版(北大没有),以供参考。在这样知己知彼之后,我便安下心来全力投入复习。复习基本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专业课基础书目,尤其针对跨专业的我而言,硕士入学的参考书都需要重新阅读一遍,拎出该领域的研究架构和历史脉络。这一阶段大概需要一个月即可完成。在了解基础知识和学科架构之后,深入重点,反复阅读几本书(具体书目可以咨询心仪导师的博士生当年的备考书目),并且有条理有逻辑地做笔记。这一阶段相当于二轮复习,要深入,反复研读,做笔记是重中之重!博士考试不在知识点本身,而在于你的思辨、批驳和表达能力。所以二轮复习的时候,要注意知识点的串联,逻辑框架的搭建,更重要的是对大的理论和问题的整合性思考。这一阶段过后,是输出环节。博士生考试是表达能力的考核,需要谨记书面写作能力是考核一个博士的重要标准。因此一定要多写,多练,把思考化作笔尖的文章。试着自己给自己提问,并且让自己限时作答。这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一方面,它能让你在输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比如有些知识点记忆不深,有时逻辑不够清晰,理解不够到位等;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表达能力的训练,帮助你练就清晰连贯的语言表达。因为不管是书面的还是口头的表达,都将是博士生入学考核的关键。而如果是申请制的录取制度,研究计划和论文发表则是重中之重。因为我是转专业考试,所以本身没有并没有该领域的研究作品。此前在外语系成绩平平,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幸而今年北大的初试是以研究计划为考核标准,不参考背景,所以非常公平。研究计划的写作虽然大概只有三四字,但实则需要大量的文献阅读和独立思考。个人总结下来,研究计划的写作核心问题就在于发现一个好问题,即一个值得深入研究、进一步探索的问题。老师在这个阶段考察的是你发现问题的能力,而问题的发现一定是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的拓展。这就使得文献阅读能力变得至关重要。大概确立研究对象之后,要快速检索相关文献,迅速筛查做出判断。再根据不同研究视角分类打包,按重要性标记阅读等等,都是做文献综述必不可少的技能。阅读之后记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批判性思考,最终以此形成自己的问题,设定自己的研究步骤。针对我的学科和报考导师而言,一个好的问题意识便是研究计划致胜的关键。而研究计划的主要任务就是阐述你的问题,并且详述该研究的意义和合理性,以此说服导师你的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因为疫情原因,今年的种种为考试所做准备都没能如我所愿的派上用场。但是深感功不唐捐,不管是比较文学还是文艺学,学习的方法、能力,以及学科本身便是相通的,这使得我在面临北大的面试机会时,能迅速重拾之前读过的书,写过的东西,快速掌握比较文学的学科架构和历史发展,最终成功被北大录取!记得面试结束的时候,在场的诸位老师为我是英语系出身而研究了中国问题而吃惊,更没曾想我的哲学(文艺学)知识了解如此详实。因此印证了硕士导师曾说的,博士需要的是独立研究和学习的能力,这才是导师的首要考量,当你具备了这样的能力,离成功便很近了!最后仍旧想给未上岸的准博士们说,其实无论如何备考,如何报考,愿大家坚持心中所爱,勇敢追梦。在我看来,对学术最真挚的爱,对报考专业的执念,对报考导师的认同和钦慕,才是学习最大的动力。你要相信,只要不断走在进步的路上,最好的、最对的一切,都会来到你身边。祝各位都得偿所愿。事事皆尽力,则好运常相伴!

中康

韩国留学硕士或博士跨专业申请可以吗?申请条件有哪些?

韩国大邱广域市一、韩国留学读研跨专业申请的条件赴韩国留学读研跨专业申请,在韩国院校看来并不是弱点,但是你要体现出你的理由与个人优势,有可能成功,下面是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于韩国留学申请研究生跨专业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从申请角度来说,韩国可以说是跨专业申请还是比较多的,首先申请研究生学校是多方面考察学生,然后根据学生的综合实力以及同期申请的学生来进行录取,绩点只是一个方面,语言成绩 ,文书是否有亮点,面试是否跟教授可以进行流畅沟通,自身本科出身院校等等都是考察的标准。所以,如果你是跨专业申请,不妨提高一下自己的主观条件,可以在本科阶段时,不断增加自己的优势,也会提升自己的录取率。从研究生入学角度来说,大学院的审核,是从语言,专业跨度,绩点,文书,面试及技能等方面多方面考察进行评价的,换句话说一方面,个人的硬件条件会影响到最终的录取。学校也并没有明确要求你的本科专业是什么。因此,跨专业申请并不是一个问题,而问题是跨专业后能否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继续学习专业知识,顺利毕业,未来对学校,学术和社会是否有贡献。所以如果你确定想跨专业学习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下面几项条件至少满足2条:1、具有TOPIK5-6级水平以及韩语口语非常流利。2、英语成绩很高以及口语顺畅,如雅思6.0及以上。3、大学本科GPA优秀,如绩点成绩可达3.0及以上。4、对所转专业研究很深,可以写出非常具体的研究计划,未来研究方向。5、在所转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工作经验,实习经历。6、本科出身校优秀,如出身985、211、双一流、重点本科院校、专业音乐学院,专业美术学院,专业师范学院或具有其他国家大学本科留学经历。二、韩国读研究生的基本条件1、 申请硕士课程者必须是取得了全日制学士学位、毕业证明书2、申请博士课程者必须是取得了全日制硕士学位、毕业证明书3、大学成绩的平均绩点在3.0以上或主课平均分70分及以上。三、韩国读研究生报名期间与入学时间韩国大学研究生通常一个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开学时间分别每年3月份、9月份一年2次,需要提前半年进行申请。春季学期为每年三月份上、中旬到六月左右结束;秋季学期为每年九月上旬到十二月中、下旬结束;六月中、下旬到八月下旬为暑假,十二月下旬到二月下旬为寒假,暑假和寒假假期为五个月时间。四、韩国留学读研建议1、时间规划尤为重要由于亚洲的大学开学时间和欧美等国的时间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建议学生一定要清楚的了解报名的时间节点,做到按部就班的准备、提交申请材料,只有这样才可以在申请过程中有条不紊的进行,最终走上自己梦想大学的留学之路。2、学校、专业选择要适合留学不一定非要选择热门专业,非要上顶级名牌大学,虽然有些大学在综合排名上不够突出,但是它同样可以在某项专业全国排名中名列前茅。各大学都有自己的强项专业,专业名称和课程安排也不太相同。只有选择真正适合自己学校,符合自己兴趣的专业,才能让你的留学生活变得更美好、充实。3、认真撰写申请材料、避免雷同大学录取非常看重申请者的'自述信、推荐信、简历及成绩单等其他材料,尤其是日本很注重学生自身的研究计划书。他们希望看到申请者经过精心准备后提交的申请材料。如果大部分申请材料雷同、乏味,就很难体现申请者的特点,更难看出申请者具备哪些独特的素质。文书和学业计划书的锦上添花。在面试时,教授会首先拿到学生的文书以及学业计划书来进行面试。所以文书和学业计划书方面,可以尽可能的放大自己的闪光点。4、注意自己申请学校、专业的细节(1)仔细阅读大学专业说明及录取要求。(2)充分评估自己的条件,明确申请目标,不要盲目多投申请材料。(3)写作时应清楚明确,不要离题,也不要表现得过分自信。重要的是给学校一个专业、认真的印象。雅思考试五、关于英语成绩申请韩国学校时,某些专业是必须要提交英语成绩才有录取几率的,如经营、国际经营、英语相关专业、国际贸易、GSIS、医学等。同样某些TOP20院校也是必须要提交英语成绩的,如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西江大学、庆熙大学、成均馆大学等等。英语能力不够肯定会影响听课质量和毕业时间。想必很多同学知道,韩语中20%以上的单词来源于英语。这些专业领域的术语词汇,在课程理解中会成为坚硬的绊脚石。英语能力不够的情况下,看到每一个译音词汇都需要查词典,这是非常影响听课和论文阅读速度的。此外,本科、大学院很多教授会采用韩英双语授课的形式教学。有的教授甚至只提供全英的授课课件,因为能考进TOP院校的韩国人没有英语差的!!根据数据分析韩国TOP类院校的留学生80%以上会在毕业前就拿下英语成绩,如雅思、托福、托业。本文章转载于汉桥教育,原作者张老师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完整性、及时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部分文字或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所冒犯,侵删。

而犹若是

想跨专业申请英国商学院博士,可以吗?

很多同学没有什么Finance或者Economics的背景,本科和研究生都不是商科类,就是想申请英国商科类的PhD,想研究Business方向,怎么办呢?不用担心,其实,选择PhD方向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之前的学术背景。针对这个问题,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option:PhD in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近几年来,英国越来越多的商学院开始关注创新与创业方向的研究,这种发展是与当今科技更新换代,以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相呼应的。和以往的研究方向不同,该类研究通常是跨学科,跨领域,强调研究结果可以对政府决策或者商业模式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所以是当下非常热门的领域。这对于无专业的商科背景但是想走商学院项目的同学来说,是个利好消息。剑桥 Judge Business School首先是来自剑桥Judge Business School的Innovation, Strategy &Organisation方向。官网的解释说明就是:“The Innovation, Strategy & Organisation (ISO) PhD pathway brings together scholars from organisation theory, information systems,strategy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o address novel as well as persistentissues faced by indivials in organisations in a holistic manner.”这就意味着,通过创新的角度,解决战略和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所以这个就会涉及到跨领域,多学科,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能力,对申请者综合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帝国理工商学院再看帝国理工商学院的PhD项目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这个方向倾向学生:“from a wide variety of academic backgrounds who strive for excellence and have a desire to influence policy and practice by workingat the interface of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也就是说,希望学生能够从不同学术领域相结合的角度,实现创新。爱丁堡商学院再来个例子,就是爱丁堡商学院的PhD in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他家侧重于the study of innovation surrounding new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这就很明显的是希望申请者对于信息技术有一定的背景知识,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商业方向的研究。总结对学术背景没有特别明确的要求换句话说,只要是人才都可以来。但现在很多研究项目都是和科技创新联系在一起,所以会比较看重申请人有没有相应的基础知识。比如说computer science或者engineering都是比较受欢迎的,这对广大理工科技术er绝对是福音!可研究的内容多很多同学在申请PhD的时候特别头痛的问题就是找不到合适的方向和题目,缺少所谓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但是对于这个方向而言,本身就是强调创新,再基于跨学科的背景,让不同专业进行碰撞,就可以有创意的火花。这也就是说,把个人的背景和商科研究相结合,带来不一样的good ideas。最后引用帝国理工新校长的一句话:“We should embed a scientific mindset intobusiness culture.” 希望这个新的思路可以给大家带来启迪和帮助!

跨专业考研可行吗?听完这几点你就明白了

跨专业考研是可行的。从政策层面上来看,没有任何规定说跨专业考研是不行的。如果非要说跨专业考研行不通的话,那也就是导师不愿意招你这种跨专业考研的学生,那么这种情况,你可能复试的时候被刷下来。因为有的导师并不喜欢专业跨度太大的学生,因为导师把你招进来,目的是帮他做研究项目,如果你没有一定的基础,那么导师还要花时间培养你,你需要重新学很多很多新的知识,对于导师来说,你不能马上产出成果,那么对于他来说你这种跨专业肯定不是第一选择。继续往下看,还没说完。所以,导师如果有本专业学生考他的研究生的话,他一定会选择本专业的学生。除非有两种可能性他会愿意招跨专业的学生,第一,就是他今年招研究生没有招满,第二种可能是你的考研成绩和你的本科成绩特别优秀,他也愿意招你,因为你的潜力大。所以,跨专业考研,不是不可以考,而是你需要更加的努力。继续往下看,还没说完。我目前是大学老师,这么多年又考硕博,又指导考研学生,对考研有一定了解。就我个人来讲,我特别鼓励跨专业考研,之所以你跨专业考研,就是因为你想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如果你是这个目的的话,我特别支持你。因为在研究工作当中,如果你不喜欢的话,你未来进步的空间是有限的,做研究是需要兴趣和灵感的,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再加上努力,你将来的成果将会非常的多,而且我觉得咱们努力学习,就是为了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开开心心的生活。在研究生阶段,你还是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的话,你未来找工作估计还会做这个工作,那你下半生都会过得非常不开心,所以我强烈建议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即使我们跨专业考研,也必须要走出这一步,虽然说艰难一些,但未来我们将更加幸福快乐,总比你痛苦的生活下半生强的多。还没说完,请继续看。那么你可能会觉得跨专业考研考上可能性不高,那我给你推荐我的几篇文章,这几篇文章可以让你考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只要下定决心想跨专业,那么就大胆地去做吧!考研有哪些大学特别容易考上?博士老师告诉你考研复习完全没有状态?博士老师一句话让你清醒考研英语单词怎样背才高效?博士老师告诉你怎么以最容易的方式考上硕士研究生?博士老师为你解答坚持高质量原创,分享我对教育的看法和见解。如果您喜欢我的答案,就请关注和点赞,并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吧!

班车末

考研,可不可以选和自己专业不相关的专业?学姐:绝大部分可以

上大学就要上211,上985,211/985是好大学的标志,这一点应该大家没有什么异议。现在很多招聘单位都非211不要,所以上大学尽量考211.上211/985大学难,上211/985大学的好好专业那是难上加难。全国上211比例只有2.41%,上985的比例只有0.79。那如果想上211/985的热门专业,那比例得再除以10,所以上清北热门专业的只有0.003%,上985,211的比例都不如1%。高考是咱命运的第一次投胎,那么考研就是第二次投胎,考研相对于高考更加公平,不在限制各省人数,全国统一考试,所以不少考生就想考一个985了,考一个热门专业了,那么是不是和自己专业不相管的能不能考啊?考研转专业关于考研转专业,咱直说普通的专业,军事类专业,警校类专业不在讨论之列。因为我刚查过,军事类专业不接受其他专业跨考,警校公安类专业可以接收推免生,普通考研不接受跨专业报考。报考必须是在职警察才行。历史上也有很多人跨专业考研成功的,从外国语跨考到计算机,从化学跨到计算机,从计算机跨到金融。基本上所有专业都是面向所有专业的,不过有几个专业是不允许的,今天我专门讲这几个不允许外专业报考的专业,除此之外,都可以随便跨考,只有要本事。这三个专业:法学硕士,临床/口腔/医学类专业法学专业硕士-不允许其他专业报考法学硕士,注意:不是法律硕士,法律硕士任何专业都可以报考,但是法学硕士嘛,你本科必须是学法学专业的,否则没有资格报考。中国所有大学的法学硕士都是这个要求,法律硕士要求本科,必须是非法律本科,但是法学硕士要求本科必须是法学专业,现在司法考试,本科也必须是法学专业,否则没有报考资格,未来律师这个行业越来越封闭,其他行业跨专业都跨不过来,未来待遇会非常好。想当一个律师或者从事司法考试,最好本科就考法学专业,否则就没资格了这就有一个问题了,法律硕士,本科不是法学,没资格参加司法考试,那法律硕士不知道有啥用啊,法律硕士成了鸡肋了医学类专业目前这个医学类专业主要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这个外专业是不能报考的,假如你想考临床医学研究生,那么你本科必须是学临床医学的。假如你想考口腔医学研究生,你本科必须是学口腔医学的。注意啊,必须,假如你本科学临床,那你是不能考口腔医学硕士的,你本科是学口腔的,那你也是不能考临床医学硕士的。所以想学医,只有本科就要学习医学专业。如果你本科不是学医的,想学医学专业,目前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是考取协和的4+4博士,不过只准对清北复交科这5个高校,第二是考取上交4+4,必须是211获得免推资格。除了这两种外,你本科不是医学,那这辈子就没办法学医了。目前除了这俩专业外,其他所有专业都可以跨考研究生。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