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以前大家都说“没有考不上的博士”,现在的博士依然好考吗?保龄球

以前大家都说“没有考不上的博士”,现在的博士依然好考吗?

小编专注高考、大学及考研的研究欢迎关注:考研大家关于读研和考博,高校里曾经流传着一句话:没有毕不了业的研究生,没有考不上的博士。意思是读研的话,很容易毕业,而考博的话,往往很简单。流行语自有它的道理,往往是对实际现实的总结和反映。的确,前些年的情况就是,考研难,但读研容易毕业;考博容易,但读博难毕业。考博之所以容易,是因为博士入学考试并不是全国统一考试,而是由招生单位自己组织考试,一般来说,只有通过了基本线,就可以被录取,重要的是,要找到愿意接受自己的博士生导师。所以,考博的关键不在于考试,而在于要能联系到导师。只要联系到了愿意接受的导师,入学考试往往并不难,这就是以前大家都说“没有考不上的博士”的重要原因之一。以前考博不难的另外一条重要原因是,以前就业压力不那么大,研究生就业比较容易,何况读博太耗时间了,愿意读博的人并不多,所以,那会儿,考博的竞争并不大,联系导师比较容易。那么,现在的博士依然好考吗现在就业越来越难,不少研究生希望通过读博进一步提升就业竞争力,因而现在希望读博的人大大增加,使得竞争变得很大,让导师接受的难度大增了。比如,北大某学院的一位博导,今年只打算招收一个博士生,然后,到目前为止,已经有20多个打算读博的人与该老师联系过,希望做他的学生。这个竞争就很大了,谁能保证一定能获得该导师的认可呢?更重要的是,现在通过考博而录取博士的途径变得越来越窄。现在很多大学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硕博连读、提前攻读等方式录取博士生,甚至直博生的比例也在提高,这些,都导致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的名额在逐年减少。一方面是公开招考的比例在减少,一方面是希望读博的人越来越多,此消彼长之下,考博已经变得越来越难。当然,难度仍然主要不在入学考试,而在获得导师的认可这个方面,难度越来越大。要想容易获得导师认可,最好是在硕士期间能发表有一定分量的论文,任何导师,都是青睐有成果的学生的,因为这表明你具备较好的学术素养,有做学术的潜力。你打算考博吗?你觉得读博的价值大吗?欢迎点赞、评论。

大德不同

专硕考博比学硕考博难度更大吗?听听上岸的人怎么说

对于明年毕业的研究生而言,过完这个暑假后就将进入研究生期间最后一年的学习和生活了。除了毕业后准备找工作的研究生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决定继续读博深造。在博士的问题上,对于三年学制的学硕而言,要比两年或三年学制的专硕要多一些选择的机会,既可以申请硕博连读,也可以考博。而专硕想读博士,只能通过考这一条路了。因此在很多专硕的心里,都有这样一个认知:专硕含金量不如学硕,在考博问题上依然是没有优势可言的,即同等条件下,专硕容易被淘汰。塔主最近咨询了多个专硕考博上岸的博士。跟他们询问了当年作为专硕考博,考试的难度以及遇到的问题时,他们一直都认为在考博问题上,作为专硕并没有像他们开始想象的那么难。大部分是认真备考半年左右,都通过了博士生招生考试。同时,将一些备考经验告诉塔主,那么今天塔主就跟大家分享一下作为专硕考博,比学硕考博到底难在哪里,以及在考博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不要在心理上输给学硕由于很多同学并不知道,在考博问题上专硕和学硕的区别。很多人还认为,上了学硕就是搞学术的硕士,就能继续深造读博士;而专硕就是找工作的硕士,毕业只能去工作而不能继续读博士。同时,很多人还认为所有的博导都不想或者是不喜欢招专业硕士生源的考生。因此,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专硕在心理上就打了退堂鼓,觉得专硕考博时要比学硕短了一截,哪怕是专硕在学术上的表现再优秀也比不过学硕的同学。导致很多人都放弃了考博的打算。塔主想说的是你千万不要这么想,其实在考博问题上,学硕和专硕是在公平竞争同一个平台。不要自己在心理上有所顾忌和担心,如果你长期有这种顾虑,那么自然会造成你在考博的时候没有足够的信心,会影响你整个的备考过程以及博士复试面试的临场表现。这样对你在考博竞争中影响很大。因此,每个考博的专硕都要摆正心态,要有充足的自信。你要相信,只要你足够优秀,导师自然会向你伸出橄榄枝。学术成果和科研素质是硬条件现在的博士生招生模式,正在由考试的形式向审核制转变。说明国家在博士生的基本要求上更加的理性化,也就是说博士的基本素质是要有较好的科研素质和优质的科研成果。所以比起是学硕还是专硕,导师更加看重是否有论文的产出,是否有较为丰富的科研经历。所以如果你是一个发表了多篇论文的专硕,那么在博导眼里肯定要比没有论文的学硕更加看重。所以与其在那里担心自己不是学硕,还不如现在抓紧时间多发表几篇论文,为自己增加敲门砖。提前和博导进行沟通和联系任何一个考博的考生,在考试前一定要和报考的导师联系和沟通,这样会大大增加导师对你的好感,尤其是作为专硕,提前的沟通是为自己赢得加分项。塔主建议提前去跟报考导师交流一下自己原来的研究方向,自己的科研成果以及去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导师的个人意向,对考博复试成绩的增加有很大作用。准备考博的专硕们,别犹豫了,马上跟导师联系起来吧。以上就是塔主对专硕考博的一些看法和建议,相信准备考博的专硕们会鼓起勇气,勇敢的迎接这一人生挑战,欢迎大家留言和塔主一起讨论

搜于国中

考博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一位学渣的成功上岸经历

先说一下本人2019年考博的结果,本人跨一级学科参加2019年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别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武汉大学。当然啦,最终只能选一个。你们可以猜猜我最后去的哪个。之所以写这篇经验贴目的有三:经验分享第一,告诉大家考博士没有想象中的难,不是学霸不是学神也不是没有考上的可能性。第二,希望大家能选择一条较优的学习方法,少走弯路。第三,大致谈一下“博士”的考试经过或者说是流程到底是怎样的,一起大家在准备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决定考博以来的一系列所谓“心路历程”在这里我就不说了,相信大家各有感慨,直接上干货,给看帖的诸位省下宝贵的时间。//下面说第一个问题先给诸位来一针鸡血,本人郑重声明,我本人绝不是什么大学霸之类的,本科毕业于一所普通985大学的普通考生,保研名次六级成绩不高。所以清北复交的学神们看到这里就没有必要往下看了。我的本意是与那些跟我水平、资质差不多的“一般人”分享经验。天才们的世界我不懂。但我要说的是“一般人”不要被考博吓到,如果你决定了就要努力实践,行动力是第一位的,不要因为自己一路走来从来不是学霸而悲伤。收起你的小情绪,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鸡血打完,说第二个问题大家专业不同肯定各有各的学习方法,我就不公开透露我报考的专业了。但我是文科生,文科各专业整体的思路应该是相通的。先说英语,背单词神奇的不用我说,建议大家的单词基础好的同志直接上GRE,基础和我一样不过关的同志CET6和GRE单词都要背。句子上,同志们可以买一本GRE的长难句解析,一定要练就快速读懂句子大意的本事。因为有些学校的面试会让考生当场翻译文献……要小心喽!再就是要做真题,比方说武汉大学是先考英语,以英语成绩定专业课笔试资格。所以英语要重视。下面我重点说专业课的备考。我个人认为如果不是资质十分卓越,仅凭浏览相关书籍是不够的。我的经验是专业课复习分四步走。第一步,当然是要对报考专业的相关书籍加论文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也就是说你要狂看很多东西,但是在看的时候你要按专题进行大致归类。说简单一些就是要搞清楚这么多资料都涉及哪些问题,(冒着暴露自己的风险给大家举个栗子哈:比如关于东亚一体化,你所看到的资料对这个问题都是如何阐述的,那么你把它概括总结,最好是在电脑上把你关于这个问题所有资料对其概述,根据你自己的理解全部打出来。)第二步,根据你上一步自己整理出来的资料制作思维导图。不知道这神奇东西的自行百度。这种东西在制作的过程有两个优点。第一,有助于你厘清每一个专题的思路。第二,有助于你摆脱死记硬背的情况下迅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很多东西。PS.如果有不会这种东西的同志,你联系我也行,我可以私信发你一张我做的思维导图照片,便于你理解。第三步,对自己做的思维导图进行理解记忆,一遍遍讲给自己听,直到脑中完全成图。告诉大家,我自己做了80多张大导图并且全部深深刻在了我脑中,所以专业的笔试、面试都对付过去啦。第四步,进行笔试和面试的全真模拟。这一步显然比较困难,有条件的同志要试一下。我这么跟你说:可能有的同志在笔试的过程自我感觉题都会,而且答的特别多,自己觉得没问题,但分数出来一看就懵逼了。所以我的建议是你不仅要练,但最好不要闭门造车。就是你最好请一些这个专业的学长或者前辈来给你出题,等你自己模拟完之后再由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告诉你答题的得失。告诉你一些答题的技巧,直白地说就是如何尽量多的抓分!抓分!抓分!避免自始至终陷在你个人的思维里难以自拔。我自己就是找了以前学校里一个学霸学长来给我出题,我答完之后他再给我批改,上场效果真的不错哦。PS.如果有人已经猜出我什么专业,并且与我专业类似我可以把他曾经出给我的一些题目私信发给你哦。//再说面试很多高校改为申请——考核之后,面试的比重提高了,但不同学校的面试可谓大相径庭,这个我最后介绍。而面试真的不是什么走过场,也不是看颜值,是真的难为你!所以有条件的同志最后提前预演几次,不说别的,专业问题的英语面试真真吓死人。我个人觉得,这个玩意儿是有技巧的!但碍于篇幅,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和我私下说。啊,终于来到了最后一部分。写的我头晕眼花,再坚持吗完吧!说话说一半神马的最讨厌啦!我尽量不招大家讨厌。关于博士考试流程,现在的考博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普通招考,就是先报名参加初试,初试过了的再通过面试最后根据加权总分决定录取。这是传统的方式。第二种就是申请——考核制了。申请考核制在各个学校的实行方式也是不同的。就我报考的学校而言呢,武汉大学是在三月初先全校统考英语,然后各院划分数线,上线的人再根据你的研究计划、硕士论文等打综合测评分然后公布复试名单,五月中进行笔试和面试的考试。人民大学和政法大学的模式比较相似,都是先提交一些相关资料诸如:本硕的毕业、学位证复印件、研究计划、硕士论文、科研成果等。通过了审核之后才有参加考试的资格。考试都分为笔试、面试、英语三种。就笔试而言,基本上都是基础理论和热点问题。面试有较大不同:武汉大学是英语现场翻译加PPT介绍研究计划,政法大学是自己阐述研究计划并与考官现场交流,相对容易一些。人民大学是抽题,加英语的专业面试。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看到在材料审核和现场面试环节都有一个重要的东西被突出了出来,那就是“研究计划”!可以说,很多高校都很看重这个。并且,申请考核制嘛,材料的审核就相当于初试。而依我之见,在你所递交的材料中“还有救的”只有这个研究计划了。本硕出身改不了,硕士论文改不了,所以……总而言之,研究计划必须重视!老师要根据你的研究计划判断你的科研潜力,你说重要不重要。如果你的研究计划老师根本瞧不上,那么后果可想而知。所以我的建议是研究计划尽量比照开题报告的规模,最好也请专业人士给你把把关。我觉得相关专业的人脉是个好东西,哈哈哈。大家在发奋之余,也要注意领路人的问题。终于要写完了,快赶上答一道小论述了。在最后,我想跟大家谈一个相对沉重的话题。鸡血我在第一部分已经打给大家了,但是事情我也不能隐瞒。有学弟学妹问我考得是否公平的问题,是不是成绩好一定能上?在这里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不是这样的。其实我考了4所院校,只过了3个。还有一个嘛……你懂得。我告诉你真相不是为了打击你,而是让你清醒,知道作为平民子弟你的处境堪忧才能更加奋发。我的建议是你必须有硬实力,并且不要只报一所学校(如果你不是关系户的话)。何谓硬实力,就是一旦没有关系户你就是最佳人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不公平对你的伤害。换言之你在A校被关系户弄掉,但到了B校,如果没有关系户你就是胜利的那一个。要有这种决心和意志。最后,将我一直以来用作自勉的话送给你们:不是没了感受,是深吸了一口气,要潜水过河,怎能再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闭嘴,屏息,方能长距离的游弋,上岸!共勉。本文来自于小木虫(ID:emuchnet)作者:yidagou,转载请注明出处。

天狗

考博士有多难?难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硕士生:不敢报

我国很看重学历,高学历无疑可以带来更好的工作、更高的薪资待遇。但硕士毕业生却只有少数人选择考博,原因很现实,考博难度很大,容易考不上,而且考上了毕业也成问题。看来高学历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只有真正优秀、勤奋努力的人才可以考上博士。首先,考博难度很大我国现在硕士招生名额增多,但博士的招生数量是严格控制的,每个博导可能只带几个学生。这么少的名额,自然要招最优秀、科研能力最强的学生,筛选流程比较严格,录取要求高,所以考博难度很大。申请考博的研究生需要拿出两到三篇的论文成果,这些论文都发布在认可度高的核心期刊上,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都比较高,而很多硕士的学术成果并不能达到要求,所以没有申请资格。之前可能有人觉得直接在原导师和学校申请读博比较容易,事实上审核要求也非常高,必须要达到相应的科研学术要求。参加统考也是一个读博的机会,但名额不多,而且考试难度大,对英语水平要求很高。而且学术成果也要达到相应的标准,甚至比直接申请读博的难度还要大。与博士招生名额相比,每年参加统考的硕士人数也比较多,尤其是985、211院校的报考最火热。其次,博士的任务重,毕业难博士作为最顶尖的人才,对学术和科研要求都很高,想要顺利毕业并不简单。博士是比较忙的,平时有很多科研任务,需要待在实验室或者教室。有时候还要带硕士,带领他们做课题。有时候还需要去外地出差,甚至需要去实地调研,比较辛苦,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轻松自由。博士的科研任务重,要求也比较高,为了顺利毕业,必须要拿出一定的科研成果。一般需要拿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发表的期刊都是比较高级的,数量也比较多,比申请博士时候的学术成果要求更高,所以很多博士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很多博士不能如期毕业,也有被劝退的。不过也有很多硕士之所以不考博,是想要尽快参加工作,硕士学历已经可以为他带来一份满意的工作,个人也不想继续做科研。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只要加油奋斗,每个人的前途都是光明的。不过从笔者的分析可以看到,很多硕士不考博,确实面对比较严格的申请要求和流程,想要顺利毕业更是难上加难。不过高标准可以筛选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对我国科研和学术事业发展有很大的好处。想要考博的硕士,就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拿出相应的学术成果,认真学习,考上博士后也这样坚持,一定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

采菽

普通本科的博士好考吗?

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疑惑:普通双非院校的硕士、博士还有读的必要吗?若是双一流本科的学生呢?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吧,或者身边总归有类似的案例呢。小西之前也和不少人聊过,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个人需要,普通本科院校的博士同样会有收获,值得就读。但是,不少人会说是不是普本的博士报考难度低些呢?美丽的大学校园小西需要说个前提:普通本科院校能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肯定是校内较为强势或王牌的专业,肯定不是"一流学科",但在省市内起码也是前几名的,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普通本科院校的博士招生采用较多的依然是"普通统考",少量是本校同专业或近似专业的优秀硕士生"硕博连读",极少量采用"申请-考核制"(如有希望冲击下一轮"一流学科"的王牌专业)。不想采用申请-考核制的原因在于大部分报考的学生,不是本科院校层次的限制,而是没有足够的科研成果,如SCI论文。读博人小西之前参加过类似的博士生毕业答辩,聊过博士招生的问题。想对来说,和985高校不同的是,普通本科院校给予的招生指标相对较少,如博士生导师的数量同样较少。而且,普通本科院校职称评定中教授要求不算高(尤其是之前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建设等阶段,不少院校能评教授、副教授的都给评啦),加上博士生导师遴选的要求(如科研成果、项目课题经费等)也不算高,就会有个问题,不少导师根本没有学生选择报考。也许有人不清楚,大部分院校报考博士是需要明确导师的,确定自己选择的导师有招生名额才会报考,这对于考生来说也是有利的,不浪费时间。而且,部分院校研究生院还有奇怪的设定,不允许过线的博士生调剂,逼着考生报考之前就选择其他导师,增加自己录取的概率。读博同样需要努力学习因此,普通本科博士相对比较好考!只要导师有招生指标,且愿意接受你(圈起来,这个是关键),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博士入学考试(1门英语、2门专业课)过线难度不高。不过,小西见识了太多的人因为英语不及格无法顺利读研、读博,英语短期提升比较难,切记平时带着学习,别丢太远。最后,就算是普通本科院校也有很大区别,如湖南省不少双非院校部分博士点的过线人数远小于招生指标,即过线即可录取,报考这样的博士点难度肯定会低不少。同样,也有不少学科的博士点比较热门,尤其是大牛导师,报名之前沟通联系已明确给其他考生,选择之前要慎重。因此,记得认真筛选学校、区域、专业、导师等因素,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如我毕业之后想做什么、需要什么条件等。最后,博士毕业不管学校层次,都不容易,有心读博就要做好准备,期间不要分心。加油!

兵工厂

我的考博经历—从备考到初试和复试

这是我们第五篇考博方面的分享了,希望在准备考博的小伙伴能从这五篇当中找到成功者的一些共性!我们也衷心的为奋斗在考博路上的小伙伴加油!社会保障专业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及政府的基本社会政策之一,其目的是使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和失业的情况下,能够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和服务,是现代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阀”,所以学习社会保障专业对自身及国家的发展是很有益处的。我本硕皆是社会保障专业,2019年我参加了江苏985的N大学和北京985的Z大学社会保障专业的博士考试,对社会保障专业考博有一些自己的经验,现予以分享。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点及招生就业现状有社会保障专业博士点的高校: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东北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随着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的盛行,社会保障专业有博士点的院校招生方式均实行申请考核制,所以对本硕学校出身和学术成果具有一定的要求,社会保障专业申请审核制一般是提前准备好审核材料:报名信息登记表、两封专家推荐信、学历证明、学生证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英语证明材料、学术成果证明材料、获得奖励证明材料及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计划。科研计划最为重要,是材料审核重要的标准。社会保障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工作;在基层劳动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劳动、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工作。从事岗位:毕业后主要从事人事专员、招聘专员、人力资源专员等工作。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就业前景十分广阔。社会保障考博专业课参考书、参考期刊一般学校考博不指定参考书单,我们可以通过博导、博士学姐学长的建议,参考考研指定教材以及硕士期间主要学习教材的基础上获得。社会保障专业考博主要的参考书单和期刊如下:社会保障专业复习备考经验一般高校需要笔试英语和两门专业课,比如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社会保障考博两门专业课包括社会保障理论知识和社会学方法论两门。所以复习备考主要针对英语和两门专业课进行即可。首先,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主要分为两个方向。方向一:对专业课教材的系统备考。第一步是获取专业课教材,进行针对性复习备考,在复习备考前制定一个大致的复习计划,内容包括复习时间、复习进度、复习方式、自查形式等等。首先,在复习时间上,我们要有充分的复习备考时间,一般我们在研三上学期9月份开学就开始着手复习了,一般学校的考试时间是年后3、4月份,所以时间还是比较充足的。在复习进度上,我们要尽快加快复习进度,尽早把专业课教材复习完,之后再去看一些国内外的专著,提高自己知识的含金量。在复习方式上,我们可以采取四遍式复习策略,比如第一遍我们主要是大致浏览教材,对教材结构和主要知识点有个整体把握,第二遍划出重点内容,并进行理解式记忆,掌握该教材的一般知识点,尤其是该书的精华部分和大致脉络、主要观点。尤其是要关注每章后面的小结以及练习题,通过练习题进行自测,第三遍主要是把所有的教材和知识点记清,看完后再回过头来自查一下复习效果,同时也是进一步巩固温习,加强记忆,这三遍过后,专业课教材知识点基本就差不多都掌握了,到临考试前一周再看一遍。方向二:看一些专业论文。一定要翻翻近两年的专业杂志和论文,看看大家讨论的热点,浏览一下报考学校近3年学报发表的论文。一定要看报考导师近5年中发表的论文及专著,有些数据、观点和理论要掌握。其次,英语的复习备考。英语复习备考重在真题和词汇。要想方设法获得报考院校的考博英语真题,一般某宝都有售卖,我们要充分利用真题,从头到尾把真题做几遍,第一遍我们可以自我检测为目标,控制好时间,摸清自己英语水平,之后就是对照答案逐字逐句理解记忆,把其中的生词和长难句弄懂,考试前再温习一遍就可以了。当然单词要坚持天天背、天天看,坚持到考前一天,几个月的时间,词汇量会突飞猛进。社会保障考博初试、复试首先,初试。每个学校的初试方式和初试题型不一样,有的学校初试只考英语,有的学校初试英语和两门专业课放在一张试卷同时进行,考试时间3小时,有的学校只考英语和一门专业课,有的学校把三门课程分开考试,所以要针对具体学校具体分析。初试英语题目一般都会包括阅读、翻译和写作。专业课题目一般都是论述题。在初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合理把握作答时间;二是答题要有大纲,在答题之前先简单的列一下答题大纲,自己需要从哪几个角度去作答;三是答题要层次清晰,答题和写论文一样,要层次清晰,逐步递进和深入;四是重要的答案写在前面,次要的答案写在后面;五是答题要有要点和总结。对于文科生来说一般应试技巧我们都懂就不赘述了。其次,复试。复试时间一般为30分钟。复试包括综合能力测试和外语能力测试。其中,将重点考察攻读博士期间研究的设计或设想,包括拟研究题目、研究现状述评、主要研究内容等。面试前有学校需要准备ppt,有的学校不需要,面试一般先是进行自我介绍,之后英语问题提问,最后专业课提问。在面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前准备英语自我介绍,3分钟左右,不宜过长或过短;二是博士期间的研究计划一定要了然于心,熟知来龙去脉;三是回答问题要尽可能的逻辑分明,条理清晰,不要东扯一句西撤一句,最好分几个角度去回答;四是尽量克服紧张情绪,做到松弛有度,落落大方;五是要善于倾听,学会尊重。我们为考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结果,那就是考上博士,所以我们不要嫌麻烦,要通过各种途径多方面获得考博的一切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备考,从而有一个良好的笔试和复试。从准备考博的那一刻起,我们就要矢志不渝的为我们的理想努力奋斗。将投必得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大喷发

为什么很多硕士都有考博士的念头,但大部分人又放弃了?

近十年,考研的人数呈指数型增长,硕士研究生遍地都是。曾经那些如果是硕士学位就可以待遇从优的工作也慢慢提高了门槛,硕士的身价也逐渐降低。而与此同时的,博士研究生却越来越多。很多硕士在读研期间必定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考博士,就如同在读大学期间必定思考的问题是要不要考研。有考博想法的人很多,但真正考上的人却很少。很多硕士有考博士的念头,是因为硕士找工作愈发困难。我国每年毕业的硕士超过五十万人,比十年前多出了十几倍,因此硕士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硕士生找到的工作条件、待遇也大不如从前。很多人都称,现在的硕士找的工作和以前的本科生差不多,工资可能还没以前高。这虽然说得比较夸张,但也有一定的道理。总而言之,现在的硕士找工作确实变难了。塔主这个专业的硕士毕业后基本到设计院工作,听起来光鲜亮丽,经常出差去不同的地方看风景。但实则是常年出差照顾不了家庭,工资又少得可怜,经常加班到深夜。所以,很多硕士开始寻求其他出路,而最简单最直接的一个就是升学,继续深造。因此就有了很多硕士想考博士的念头,不仅是在读的研究生,有些毕了业的研究生也会考虑辞职考博。除了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还有一部分人站得更远一点。对于很多硕博连读的人来说,花六年甚至五年时间拿到博士学位,一毕业就是中级职称,然后找一个科研院所做科研,或者去学校当老师,虽然工资也少点,但工作自由,比那些在公司的人强多了。同时,还有些人为了科研而奋斗,由于在学校太过优秀,刚毕业就被评为副教授、教授的也大有人在,能够在学术圈施展拳脚也是值得奋斗的事业!所以,读博士的诱惑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博士毕业后如果可以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那么博士期间辛苦几年也是值得的。很多人在研三的时候都会做一番思想斗争,是找工作赶紧赚钱,还是读博士熬几年呢?事实证明,读博士的人还是少数。我国每年招收博士不到十万人,平均两个博导才能招一个博士,可见博士人群虽然在壮大,但远不及本科生和硕士生。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考虑读博,而最后真正读博的人又少得可怜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博士很苦。要知道,博士期间做实验、写论文并没有看起来这么轻松,那些无数次失败的实验、处理不好的数据、写不出来的论文、审稿人刁钻的意见,以及导师的不断催促,年龄的增加,来自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不断冲击着当代博士们的心灵。博士期间因为各种事情苦恼、抑郁、甚至自杀的事件屡见不鲜,博士生确实太苦了。博士毕业后,也找不到很好的工作。塔主不知道大家对于好工作是怎么定义的,事少钱多离家近?可世上哪有这么好的工作,大部分博士毕业就是进高校或科研单位当老师,大学老师可能没有其他老师这么忙,但也有来自科研、评职称的压力,有时候为了写基金本子熬好几个月,像是又回到了博士期间。其次,老师的工资实在少得可怜,尤其是讲师,可能还不够养家糊口。所以,如果在硕士毕业就找到比较好的工作,谁还会读博士呢?想读博可能也考不上,博士入学考试竞争激烈。相对于硕士而言,博士的招生名额确实很少,可能都做不到每年一个老师招一个博士。塔主有朋友考博时,有10个人报考了同一个导师,最后只留一个人。所以,就算你真的想读博,也不一定有机会。当然,硕博连读会更容易点,但是也要看硕士的导师能力如何了。一般大家读博士都会去好学校找好老师,但这样很容易扑空,因为好老师会优先招收自己硕博连读的学生,其次才是考博的学生,这无疑给考博的学生施加了更大的压力。博士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大部分都在博士的门口转了转就回去了,塔主想说的是想好了再做决定,做了选择就认真地走下去,不管是读博士还是找工作,都要竭尽全力,给自己一个美好的明天!

红谷子

关于考博,同学们一定要有个基本认识(考博必知)

1、关于什么时候开始准备考博和联系导师的一些问题越来越多的院校随着改革的深入逐渐转向申请考核制。但不管是申请一一考核还是考试,论文在考博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果决定考博,在硕士期间多发一些核心期刊还是非常重要的,建议各位在发文章的时候,不要贪多,而应对1-2篇文章精心雕琢,以发表在一个好的期刊上,D类文章并没有多大帮助。有心考博的同学不妨在研一的时候多读些书,争取研二在好的期刊上发文章,研三有很多事情要忙,可以把发文章的事情提前。这样,既是研三决定不考博了,这些文章对你找工作也有很大帮助。至于工作之后再考博的同学,发文章同样很重要,可提前准备。研三开始准备考博就可以了,(当然,研一就决定考博的同学,早早准备更好,可以多读书,多发文章,学好英语等。)如果一旦决定了考博就就一定要全力以赴,而不要犹豫不决,更不要轻言放弃。在复习的过程中全力以赴,只要你真正的付出了,相信你会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关于联系导师的问题,主要是什么时候联系导师和与导师联系说什么。如果你心仪的导师是你通过身边的老师同学能接触到的,那是非常好的,如如果硕导愿意推荐你那就更好了。当然,也有一些同学报考的导师是硕导不认识、自己更是从未谋面的老师,那就需要你发挥你的人脉,利用各种途径找到老师的联系方式,多读老师的文章和著作了。如果你决定考博了,就可以联系导师了,需要注意的是,考博和考研不同,考研可以只能报一个学校,但是考博可以报很多学校,只要时间不中突并且你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你各地飞来飞去。虽然可以报很多学校,同学们切记不要一个学校联系两位老师,每个学校联系一位导师即可,导师们都有交流,你若联系了两位老师会非常尴尬的。所以,当你决定考博了,就可以联系导师了,由于考博是学校自主出题,导师们的研究方向也是相差甚远,所以,提前确定学校和导对你有针对性的复习有很大帮助。那么,与导联系应该聊些什么呢?可以与导师聊聊你读了导师的什么文章,有何慮感想;你最近在学习什么戦者读什么书;心里有什么想法等都可以跟导师聊。也有人会问,多久联系一次导师呢?这个看个人情兄吧,有好的idea的时候或者读到好的文章时都可以,只是不要为了联系导师而联系导师,导师又不是傻子,这样的交流没有任何内容会很尴尬。一两个月月联系一次导而就可以,当然,如果你和导师很熟悉,经常联系也是okay的2、在复习的过程中如何收集资料和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对需要参加的考试同学而言,真题在复习的过程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还有一些院校会给出参考书目。同学们可以通过淘宝、天猫、或者院校考博群以及某学科的考博群来找资料,有的院校的研究生院出售考博真题,还可以拢师兄师姐师弟师妹等来收集资料,大不了到时候请人家吃顿饭嘛。总之,你要发挥你的十八般武艺和各路人脉来找资料,资料很重要!如果这些途径对你都没用,那就向辅导班求助吧,辅导班可以为你把这一切都备好,为你搜集各种资料省下很多时间,推荐一家辅导机构,海翔智库教育,很不错的!基础很差,在复习上无从下手的同学也可以考虑一下报辅导再者,如何在考博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有的同学在复习考博的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的各种原因会不断动摇自己的想法,到底是回归家庭和工作还是继续实现自己更高的理想?考不上怎么办,该何去何从?就算考上博士了,毕不了业怎么か?我想说的是,在当初決定考博的时候,这些问题你都应该考虑清楚,既然决定了,就不要再担心毕业等事情,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外面世界的喧囂与繁华,忧愁和苦恼和你没有任何关系。这样你才能心无旁鹜的投入到复习中,并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在这里,我额外多说一点,大家都知道,考博不像考研,身边的战友会很少,为了自己能够更好地坚持下来,大家一定要多找几个一同奋斗的小伙伴。如果身边有,那很好;如果身边战友很少,那你就要充分发挥QQ群、微信群、小木虫等各种APP来寻找战友。我记得我当时加了一个特别好的群,群里有考博的各种人群,有像我这种研三的学生,也有宝妈宝爸或者工作人土等,大家每天早起打卡,一起交流英语和专业的问题。另外,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生病不仅花钱、受罪,更重要的是非常耽误学习!如果你是男孩子,喜欢打球、健身,那就继续坚持;如如果你是女孩子,喜欢跳舞、游泳,那也继续坚持;像我这种啥舞蹈都不会,只会通过跑步的来强身健体的人都在坚持!考博复习中,我会经常去跑跑步、拉伸拉伸身体,这么简单的运动却保障了我在复习中没有生过病,不会因为身体眈误复习的进度。3、英语很重要,专课也不能落下,要两条腿走路有很多人考博是死在了英语上,比如如我曾听到过以下关于考博英语的传说:浙江大学(考浙大,你要是过线,那么,恭喜你,你就考上博士了);华中科技大学(全国考博英语最变态、最难的学校);北京师范大学(考该校,你可以刷新你的英语最低分,我认识的位战友最终考上了北大,所以,如如果决定考博了就把英语学好吧,因为,博士是需要读很多外文献的!但是,专业课也很重要,导师要不要你就是看你的专业基础和潜力,如果说英语是你考博的门槛,那专业课就是你站在导师面前的上方宝剑!所以,不要做一条腿的瘸子,要两条腿走路。4、守得云开见月明考博,需要的是实力、运气和人脉的综合,但实力オ是成功的源头,只有你有实力,幸运之神才会降临到你身上;只有你有实力了,导师才会欣賞你,才愿意给你机会。所以,努力吧,每个有勇气考博的人都是值得尊重的,而你所有的付出也将给予你最好的回报。

孝乎

想要考到985大学的博士难度有多大?仅仅是这3点,都很多人不达标

不少同学们对于博士的概念还留在穿着学士袍带着眼睛的老学究形象,以为考博士和考研差不多,都是通过考试加上复试录取。但是我国很多著名高校的博士采用的是申请加考核的方式,类似于欧美国家的申请制度,所以实际上申请博士是非常困难的。因为目前本科教育大有泛滥之势,所以很多同学读完本科之后都会考研或者参加保研。那么同学们有了解过读博到底应该怎么申请吗?以下三点几乎是所有高校博士招生的基本要求,就已经有很多人没能达标。第一、英语一定要好众所周知,虽然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进步,科技和学术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大部分领域我国实际上是落后于欧美国家的。既然我们要赶超欧美,那么就必须快速向他们学习。然而这些科技由于是由欧美国家研发的,所以文献都是用英文写作的,平时看看中国知网上的文章,比较大牌的国际期刊的文章都是英文。所以各位硕士毕业生如果想要读博士,那么就一定要好好学英语,要达到可以阅读英文文献,用英语进行口语对话的水平。证明你这些能力的,就是托福,雅思等考试了。不过首先还是希望各位在大学就把四六级高分通过。第二、要有发表过核心期刊的经历众所周知,目前衡量读硕士的一大指标就是发表论文数量,仅仅在普通期刊上发表,那只是对普通本科生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在核心期刊上面发表论文。比如著名的SCI,如果你能够在硕士期间在SCI上发表文章,那么就有很大可能可以入读知名院校的博士,因为读博最看重的就是发表文章的质量。如果一个硕士毕业生没有论文作品,那么还是不要去想着申请博士,首先还是考虑自己能否毕业吧。第三、本硕的成绩考察我国很多知名院校的博士生录取章程都明确要求,申请博士的同学必须要提交自己的本科成绩报告单,还有硕士的成绩报告单,还有平时的综合测评等林林总总的报告,这些报告单都是为了证明学生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期间的成绩,如果这些成绩不能满足这些高校的最基本要求,那么基本是不能申请博士生的。总之,虽然目前本科生研究生数量都有增长的趋势,但是博士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数量上也没什么增长变化,因此在博士生不会扩招的条件下,要想申请上博士生的录取名额还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有硕士毕业的同学想继续读博士,那么最关键的就是,发表论文,学好英语,搞好成绩。你们对博士生有什么看法呢

海岸線

考博容易,毕业难?博士:错,都难,没有容易的

不知道怎么就有了这种说法,博士容易考,但是毕业特别难,或许这些都是没有经历过考博的人杜撰出来的吧?对此,很多博士表示,错,考博难,毕业难,都难,没有容易的!!!读博和高考和考研有所不一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难度之大。因为每年的博导手里的名额都是比较少的,所以都希望自己能够招到直博的学生,这便造成了很多博士都是硕博连读,或者就是直博,因此通过统招进入博士的名额就相对的少了很多。其次,如果你想顺利的考上博士,你需要太多方面都做到完美了。首先,你在读硕士时,必须能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自己第一署名的论文,当然不仅仅是一篇就能够解决的,有些985高校要求2篇到3篇,但是我们要明白的是在读研期间能够在这核心期刊发表几篇文章是多么的难,不仅仅需要的是你文章写得好,还需要价格高昂的费用,就这一方面就难倒了很多考生。其次,还有就是推荐信,一般都需要两份,一份是你研究生导师的推荐信,另一份就是你所研究方向的另一位研究生导师给你写的推荐信,而且要求这两位导师必须是副教授以上的,在其领域内有重大建树的。同时,考博对英语的要求,一般院校的外语考试难度是英语6级的水平,但是很多985高校的英语考试是远远高于6级水平的。此外,在面试时还有英语口语和听力的测试,尤其是口语真的是很伤脑筋的一件事情。最后,在考博面试时,必须具备完整的你所研究领域的知识体系,因为面试的博士都是这个领域的集大成者,因此问的问题绝对是最专业的,所以你的知识体系稍不完整就可能被刷掉了。那么当你顺利的进入博士生活时 ,你会发现你想毕业又是那么的难,如果写不出富有创新的文章,或许你得延期一到两年才能毕业,如果不能在C刊上发表论文,你的博士生活将是苦难的代名词。因为博士想正常毕业,你需要在C刊上发表最少两篇文章,而且还是自己第一署名,这难度真的是比登天还难,有很多博士几乎三年都在研究自己的博士论文,都在写论文,发表论文。所以,考博难,博士毕业难,我们能够做的或许仅仅是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写出最为漂亮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