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研三才打算考博,是不是太晚了?没有发表论文能去名校读博吗?无曰

研三才打算考博,是不是太晚了?没有发表论文能去名校读博吗?

研三才打算考博,是不是有点晚了?没有发表论文能去名校读博吗?近期有研三的同学向我咨询考博的问题,但考博和考研不太一样,就算是考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由于不同年份和不同导师的区别,考博难度也不一样,所以这个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这位同学今年开学研三,她本身的导师就是一个大牛老师,出了不少项目和成果。按理说作为这位导师的学生,她要考博的话,导师肯定喜欢。不过,可惜的是,导师有时候压根不想见她,而且她导师也带博士,名额早已定了。这是由于她前面两年基本上是在混日子,和导师见面不多,所以她的导师对她印象并不好,可能觉得她应该没想过读博的问题,也觉得她就是为了混个研究生学历,基本上是散养的状态。她研三才想考博,显然是晚了很多,大部分的考生从研一就开始备考,而且早已确定了导师,比如她的导师被很多人哄抢着报名。她考博的最大问题,其实不是导师不推荐或者不支持,而在于她没有论文!研究生期间没有发论文如何考博?想进名校读博应满足什么条件?她读研的院校是个普通一本,但她想去名校读博,起初定的是北京大学,但又觉得太高,后来觉得只要是211或985大学,哪里都能去都可以。那么,她必须要有论文才能越级往上报考,不然只能参加统考,去同级的学校读博。这里有必要说一下考博的几种方式,为了让大家好懂,小水简单说明如下:01、统考统考和考研很像,也分初试和复试,考生需要报名参加统一的招生考试,通过后才能读博。这里要注意的是,考生在考前一定要提前联系你想要考的导师,最好与导师聊一聊,征求你想要考的博导同意才行,不然考了也白考。另外,名额满了或者内定了的话,也不能考,因为这样的导师基本上都是预定好的。在考博的时候英语要求较高,难度也较大,考生需要提前准备。最好是找到考博成功的学长或学姐,要到考博真题,针对性地进行准备,划定范围,然后看书做准备。也可以和导师深入了解,看看能不能在语言中透露出一些考博内容,这样备考就事半功倍了!02、申请加考核“申请加考核”这种方式是众多高校考博的主要方式,特别是211和985名校,考生需要按照学校的要求发表论文,只有通过资格审查,才能报考,没有论文的话就没有办法了!这里要注意的是,申请加考核这种方式,考生可以越级考博。也就是从普通学校往上考,从普通本科院校逆袭去985名校读研也很正常。而没有论文的只能参加统考,也只是在平级的学校里选择。比如小水的一位好友,研究生是在社科院读的,但是她除了毕业论文之外,研究生期间没有发论文,所以只能参加统考的方式,最后去了西南大学读博。03、硕博连读在研二的时候,对于一些优秀的硕士生来说,学校会选拔其攻读博士学位,不需要考试。这和以上两种考博方式都不一样,考生在此期间不需要发硕士论文,只需要博士论文合格之后就行了。04、本科直博对于本科阶段,一枚优秀的本科生是众多博导哄抢的人才,很多高校会在本科阶段选拔优秀的人直接读博士,这样的同学可遇而不可求,本科生直接读博,这种待遇一般人无法享有。如果考生在读研之后就计划考博或者读博的话,尽量从研一就要准备,和自己的导师说说自己的考博计划,看看能不能从导师那里获得一些帮助。考博并非每个人都适合,而且有实力也不一定有机会。在这里,跟对导师很重要。如果你的导师就是业内大神,愿意带你一把,那么,在你考博的路上将会是一帆风顺。如果你读研之后,你发现你的导师也带博士,但是你的导师过于严厉,要求比较苛刻,读研期间你都有点受不了,你在考博的时候会考虑你的导师吗?欢迎留言分享您的观点!交不起学费,没钱读研怎么办?别怕!研究生也能办理助学贷款!弃考?更换考研学校?这三大问题没处理好,读研基本没可能!2021年研究生考研时间已定!考研党想一战成硕,请牢记这些时间点

剪贴簿

复旦考博经验:论文可能决定你的成败!

01、复旦大学高分子系的实力复旦高分子未挂靠学院,自己独立成系,却是一家全国唯二的高分子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教职人数不到50人却拥有两位院士,数位长江和杰青,以及很多优秀的年轻老师,其实力可见一斑。02、报考科目及考试流程采用申请-考核制,3月上旬-中旬初试,只需要考英语(难度显著高于六级和考研),初试成绩查询和复试通知在4月上旬-5月上旬,复试形式为面试,面试包含一小段随机的英语问答,5min ppt自我介绍,和老师提问。03、招生相关目前招收学术型博士和工程型博士,相当于多出了名额,但报考时需二选一;系里对工程博士在培养方面并无轻视,但其毕竟是一个新兴学位,成长得好不好更看个人(因为大家都没什么经验)。04、报考难度复旦大学的实力院系,不用想都知道难度还是很大的,首先初试英语就能刷掉大部分(所以要十分重视),复试难度也丝毫不逊,主要体现在硬实力和临场表现的平衡上。个人经验我是2018级工程博士(高分子系的第一届工程博士),但经历过学术博士面试和工程博士面试两轮面试。原因是第一届的时候工程博士的名额下放得晚,时间上就只能放在学术博士后面了,又由于报考启动晚,人数少,就破例允许学术博士面试失败的人调剂过来再面试一次了。但最终录取率还是跟学术博士差不多,原因可能是新补充进来的那一部分正好填补了之前被录取的那部分。首先,英语初试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重要,因为一旦过不了一切都白搭,所以务必认真面对;参考书目我就不列了,一来我就用过两本,没啥发言权,二来网上也有不少的方法介绍,每个人适合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其次,就是面试硬实力的准备,随着考博人数的逐年攀升,竞争越趋激烈,侥幸的概率越发渺茫,所以硬实力是极其重要的;这里的硬实力我分为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两种,期刊论文无需多说,IF越高越好,数量越多越好(不水的前提下);学位论文则主要作为一种补救措施,补救的是什么呢?比如一个硕士毕业生他天赋很好也很努力,甚至形成了自己对科学问题独树一帜的见解。但由于硕士期间老师不怎么负责任或者干脆是个大坑,导致他走了一些弯路,至少没能将自己的能力转化为期刊论文,在这种情况下,学位论文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媒介,来向面试老师展示他自己的能力。最后就是面试的表现了,有期刊论文在手的同学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知道怎么做(就跟评奖学金差不多);我主要谈谈对于只有学位论文在手的同学的建议:首先要一笔带过自己的硕士导师的情况,但又要表达清楚(务必真实表达,谨记老师的圈子并不大),自己是因为非自身的原因而导致没有期刊论文(即成果)的,所以你这次主要讲的是自己学位论文的内容。这里要附加说明与一个情况,一个学生的学术评分大体可分为现有的学术素养和未来的学术潜力两项,没能发表期刊论文至少说明你在现有的学术素养这一项是不及格的,这一点请务必正视!在此情况下,就必须在自己学位论文中体现出显著超出平均水平的学术潜力才能打动面试老师(这样子才能补足前一项的不及格,而且一般这样的学生都能成为课题组的中流砥柱,老师们还是很愿意接受的)。具体怎么做各有各的情况,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正确评估自己的水平和读博的决心,不然这一年就算荒废了。以上就是所有内容,祝大家考博顺利。亦希望大家均能奋力前行,德艺双修,现在这个社会,或许有一时的失败,但真正的杰出者永远不会被埋没。本文来自于小木虫论坛,作者magicrao,转载请注明出处。

孝哉

为什么很多硕士研究生抱怨考博很难呢?不是很简单吗?

博士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高大上的存在,或许我们都没有想过自己是否会有读博这个选项?但是如果你一旦考研成功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时,那么在你即将毕业时,你一定会就是否读博考虑颇多。在每年的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必定有一大部分学生在想考博这个问题,但是总是会遇到很多的现实问题。为什么很多硕士研究生抱怨考博很难呢?不是很简单吗?相信大多数大学生都一定通说过:博士是宽进严出,也就是说想读博很容易,但是想毕业却非常的难,因此很多大学生都会很自然的认为读博没有那么简单,但是对于已经是硕士研究生的我们最清楚的是,想读博没有那么的简单。尽管现在大多数高校都是申请—考核制,只要满足一定的基本条件时,我们便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似乎听起来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似乎也更加的公平了,但是当你看到这些基本条件时你一定会感叹没有当初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一般来说,如果你想报考985高校的博士研究生,那么最核心的条件便是你在读研期间的科研成果即你的论文发表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论文绝对不是我们硕士研究生为了评选奖学金而发表的那些没有含金量的论文,因为对于申请读博的学生一般都需要你发表北大核心和南大核心这些期刊的论文,这才有机会,同时各大高校要求申请读博的学生必须发表两篇这样的论文。但是这样的论文不是那么容易的,甚至对于普通高校的硕士导师来说,这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作为硕士研究生的我们更是难上加难,一方面是这些期刊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都是固定的、有限的,大多数都已经被那些专业领域内的专家所占用了,另一方面,我们的硕士研究生在写论文方面水平真的优先,即使认真写了也不一定能够在这些期刊发表。此外,对于博士导师来说,他们每年手中的名额非常的有限,所以你会发现一些很优秀的学生很早便和博士导师你取得了联系,基本已经确定,所以当你拿着自己读研期间申请某高校的博士时或许博士导师已经没有名额了。所以,建议所有的有读博想法的硕士研究生一定要早做打算,一方面是争取在硕士毕业的时候发表几篇比较有价值的论文,这是基础;另一方面,积极的和自己理想的博士导师取得联系,关注其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为自己以后的攻读博士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博士真的没有大家所说的那样很容易的便被录取了,每所高校都有自己严格的门槛,不仅仅是在论文方面,同时还包括你的专业背景、英语水平以及本硕出身,这都是考核学生的条件,因此不要主观的一位博士很容易。

是削其性

“博士生不再强制发表论文!”会产生这10种结果?现实可能是什么?

日前,清华大学公布最新版《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众媒体解读清华大学不再强制博士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我们做个假设:清华大学开学术风气之先,众多高校随后纷纷摇旗呐喊,循清华之风骨,纷纷废除博士生发表论文的硬性指标,那时候真是风轻云淡,天高气爽,一种崭新的学术风气应运而生。最为一名苦逼旧制度下走来的博士,难免对新世界有种种遐想。有一天,博士都不强制要求发论文了,世界会怎样?猜想一:读博必须发2篇C的江湖传说逼退了一大批意于考博而又思想不坚定的人,这块挡箭牌没有了,估计更多的人蠢蠢欲动,反正权力啊、名望啊等各种社会资源都好使,最后混个10万字毕业论文了事。现实有可能是:各大高校取消了强制发论文的要求,但是随后制订了比发核心更难的配套制度。博士们都是笑着进来,哭晕了也出不去。猜想二:博士单身率直线下降,不用写论文,大把时间可以谈对象了,为国家解决了一大难题,清华作为改革先锋荣获“近10年最佳制度创新奖”殊荣。现实可能是:博士的“刚”是钢铁的钢,取消论文之后,才发现自己凭实力单身,以前还真错怪了论文。猜想三:众多女博士拿下博士学位的同时,还顺带生个娃,这被认为是人生赢家。以前这样的赢家殊为不易,多少个日夜一边哄孩子一边读文献,现在好了,“人生赢家”只需专心看娃,终于可以“躺赢”。现实可能是:女博士都生了两个娃了,博导依然不同意在博论答辩的表格上签字,再过一年博士就期满了,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猜想四:应届考博的博士们根本不了解职场的残酷,带着满满的憧憬和仅有的一本毕业论文走进面试间,屡屡碰壁后,心生疑惑:为什么用人单位非得要求学校根本不要求的那些事呢?是招聘单位太残忍还是学校太残忍? 现实可能是:到时以博士论文厚薄录用博士,写到1000页以上者,或论文打印出来重量超过两斤者直接给校聘副教授。猜想五:招聘市场上多了一批新求职者,在他们简历的上一份工作经历中赫然写着:曾任某C刊编辑。现实可能是:代发C刊的失业更多吧,他们的从业人员要数十倍于C刊编辑呢!猜想六:男博士们已经退到后脑勺的发际线,反常地逆向生长。国际最大植发医院将颁布“博士生不再强制发表论文”的高校告上了法庭。现实可能是:果真!翟博士不怎么发论文,就是没有葛大爷秃。(对不起,葛大爷)猜想七:博士生导师尝试使用电话等各种大家最常用的通讯工具都联系不到自己的博士,没有论文这根风筝线,终于可以“放飞自我”了。现实可能是:现在也联系不上啊,不信你催论文试试?栓住学生心的不是网络联系方式,而是学位证。猜想八:学校图书馆管理员纷纷下岗,布尔迪厄、哈贝马斯、麦克卢汉等这些长久没有人借阅的作者图书纷纷下架销毁。现实可能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哈贝马斯的地方就容易有布尔迪厄。猜想九:一批二三线高校不但不废除“博士生不再强制发表论文”的规定,反而变本加厉,要求在读博士必须发表10篇C刊才能毕业,在学术产量上超过了清华北大等双一流高校,终于扬眉吐气,学校官网用最粗最大最黑的标题写到:庆祝我校学术水平赶超清华北大。现实可能是:我校在食堂价格上远超清华北大多年,你见我什么时候骄傲过?猜想十:博士们再也不看学术文章,最牛B的学术类号学术志破产,创始人学君流浪街头,以乞讨为生,有同情心的博士都在这篇文章后边给学君打了个赏!现实可能是: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关于“博士生不再强制发表论文”,您有什么猜想?欢迎文底留言。来源:学术志 作者:学君 编辑:学妹

大转变

硕士生没发过论文,考博有希望吗?听听导师怎么说

刚在评论中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小西想划过去的。但是,看到有朋友回复了这个评论,并期待有人能给予解答,就点进来说一说。首先,解决不少朋友的一个疑惑:未发表科研小论文,硕士生能毕业吗?通常一个硕士生想要参加答辩、顺利毕业并授予硕士学位,得要满足学校、学院/专业、导师的三层要求。常见情况是导师要求最为严格,如"双一流"大学明确发表1-2篇sci论文,这对于不少硕士生来说压力不小。之前,不少研究生常埋怨"导师不让毕业"的主因,尤其是在自身已满足学校、专业的最低要求后。除非是学位论文盲审/送审未过,或未达到学校毕业最低标准,否则导师们都不会让硕士生延期的。因此,也就诞生了那句经典的"没有毕业不了的硕士"。当然,每个学科的毕业要求不同,大致来讲还是有不少硕士生是不必发表小论文的。比如,不少学校的硕士生(部分专硕)毕业要求中没有提及"发表一篇学术论文"的话,只要能完成一篇逻辑合理、少量创新的学位论文,走完整个答辩流程后能顺利毕业。其次,硕士生没有发表过论文考博有希望吗?希望肯定是有的,关键是导师是否愿意给你一个博士招生指标。但是,"没有考不上的博士"的说法已经不合时宜。之前,我多次提过博士招生在调整,985、211等名校大量引入"申请-考核制",侧重于个人申请-材料初审-面试综合选拔的模式。在整个过程中,申请人的科研成果,尤其是学术论文,非常关键。比如,不少985大学部分工科明确要求申请-考核制读博的硕士生有2篇中科院三区以上的sci论文,接受导师一作、学生二作。未发表过科研论文,走申请-考核是无法过初审的。记得我们专业有个硕士,毕业后多发了一篇论文,才走申请-考核制读博。当然,统考依然在不少学校的博士招生中出现。和硕士生不同,很多学校博士考试报名时就要求确认导师,毕竟要求考博过线后不得变更导师。这也就经常出现几个学生选择一个导师的竞争,其他人更多的成了陪衬。之前,曾有学生爆料,少量博导不厚道,告知多个学生报考。最终择优录取一个,而耽搁了其他学生。不是为导师辩解,在时间错开的前提下,同样有不少学生报考几个学校,甚至联系几个导师。只能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很难。有导师愿意接受,且能顺利毕业,通过意向学校的博士招生初试、复试,是可以直接读博的。而且,足够的科研经费等核算出来的博士招生指标,导师自身在博士招生中具有很大的自主权,他的选择在复试中是主要因素,直接影响成绩排名。那么,如何提升自己考博成功的可能呢?1.硕士阶段未发表科研论文的可能性不少。比如,实验室平台不足、导师科研经费不足等客观因素,也有可能是自己的懒散、拖延症,缺乏对科研的热爱和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入了博士的门不好出,慎重选择。2.找到往年的真题,认真备考。比如报考中科院体系读博,英语的要求不低,而且分数拉开差距的关键。而且,他们的招生计划不多,研究员人均一个博士指标,提早联系是关键,并非一定是大牛导师。3.找自己的导师或其他校内导师推荐等。往往一些熟悉导师的推荐,比自己大海捞针般地发邮件效果更为明显。比如,我的不少硕士学弟当时就在导师推荐下去他的母校浙大读博。见到聊到这里,其他读博的文章我发过不少,都可以翻着看看啊。还有机会考博的同学要珍惜,日后"申请-考核制"是读博的主流选拔趋势。不管是门路、科研潜力,还是本科院校的层次,都不会存在绝对"公平"。换句话说,"高考"后录取的大学将更为关键,之前通过读研、读博提升自己更难。读研期间的你,发表了几篇什么层次的论文呢?

揽蔓其枝

硕士、博士研究生,青年学者学术论文发表历程

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成果,有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是发表论文及专利。在学术研究发表论文的道路上,多少年轻教师,研究生们因为资历,职称,国家级社科项目等因素尝尽了苦头。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的学科,需要有一流的研究性老师和学生。如果学术研究要看老师的职称,科研项目,这对年轻教师来说是极大的挑战,也不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正是因为这种制度,国家流失了多少优秀的人才?许晨阳当初严厉拒绝了高薪职位邀请,但是在北大教学六年后,他为什么再次回去。这样的例子还有多少,这里暂不做讨论。今天咱们主要讨论国内发表论文流程和国外发表论文流程性的差异问题(今天暂时不谈论文中介,后面专门讨论)。南大核心期刊(CSSCI简称C刊)上发文在南大核心刊物上上发表论文,其中影响因子高的期刊,需要提高作者的详细简历,研究团队的详细简历,如果还没有评定职称,直接被拒稿。拒稿的理由也很奇葩:论文创新性不够!短时间拒稿还算不错的期刊,起码给你有反馈。还有些很多期刊则明文规定,投稿后如果两个月没有收到任何答复,建议作者另投它刊物。在国内C刊上没有被发表的论文,翻译后很快会被SCI期刊录用,且影响因子还不低。这样的“怪事”时常发生,为什么?有人反思过吗?国内期刊审稿,首先看“论资排辈”:两院院士、长江学者,万人计划,教授,副教授,按照学术地位逐级递减。再看论文有没有科研项目支撑。申请科研项目,也是同样的道理,话语权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学者饶毅曾怒斥:几位老院士围着一个处长赔笑 ,揭露学术腐败!C刊版面费和数据库收费也很有意思。如果论文被录用了,需要作者交版面费。如果要查询论文,还需要购买数据资源。只有科研机构,高校购买了数据库,才能看到论文信息,单独浏览和下载都需要收费。这种既收作者的版面费,又收科研机构,高校的数据库费用,按道理来说服务应该会更好,但实际结果就是年轻学者研究学术处处遇到困难。在这种条件下会让学者耐心逐渐丧失,有些学者评上职称后,就不在做学术研究了,原因也许是关卡太多了吧!国外期刊普遍SCI期刊上发文在SCI上发文,其中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只要你论文水平不够,会很快(两周之内)收到回信邮件。邮件里明确指出你哪些地方创新不够,他们论文量较大,建议作者去哪些对应的期刊。反馈信息中作者也能看出自己哪些不出,有时编辑还会建议做哪些实验和其他相应的分析研究会更加号,反馈信息比较具体,不像国内编辑“创新不够”几个字打发了。如果被SCI期刊录用了,一般不会全文一字不改的录用,而是编辑会提出修改意见。修改意见有大修改和小修改两类,作者只要按照编辑给的修改意见一条一条落实了,论文质量提升了,对于研究者来说,科研水平进一步提升了。在SCI上发文,不会要求作者提供详细的简介,职称。编辑回信一般都是称呼Doctor xx……编辑给的拒稿意见还是修改意见都能帮助作者,这种氛围有人不喜欢吗?国外论文录用收费有两种情况:1.收作者版面费,则论文公开,外网都可以下载;2.不收作者版面费,需要在相应收费数据库下载论文,单独下载论文需要额外交钱。说道这里,C刊这种既要收版面费,又要收数据库费用的服务有更深的体会了吧!感想和建议对比外发南大核心期刊和SCI期刊后,年轻的学者们,如果你在C刊发表过程也遇到类似的情况,建议花点功夫翻译成英文在SCI上发表吧。刚刚开始翻译论文比较痛苦,长久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在双一流学科建设中,学术期刊要不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水平,给年轻学者给予更多的支持。只有一代代青年学者成长起来,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才更加有希望。——END——今日话题:关于研究生以及青年学者发表论文中遇到的“那些事”欢迎留言讨论

光之塔

硕士考博士需要准备sci论文吗

硕士考博士需要准备sci论文吗?这个要看报考学校专业招生博士的条件,一般来说,硕士想通过申请考核方式来报考博士,亦或者想要被导师看中,得到优先的录用名额,还是有必要准备sci论文的。硕士考博士,可选择的学校有很多,不同的学校报考博士的条件有差异,而且同一所学校不同的学院采取了不同的博士选拔方式,制定了不同的博士招生条件。也就是说硕士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确定报考的学校、报考的学院专业,进而确定自己要满足哪些条件。比如厦门大学某学院硕士考博士发表论文要求:非应届硕士毕业生至少应有一篇公开发表的中文一类期刊论文,或者二篇 CSSCI 中文期刊论文,或者“非逆序”作者署名的国际 B 类及以上英文期刊论文(以厦门大学人事处公布的一类核心目录为准)。应届硕士研究生,须提供至少一篇高质量的工作论文,以判断其学术水平与研究潜力。硕士考博士对于sci论文有提要求,但不一定是硬性要求,即硕士准备sci论文,可以享受到相应的好处,没有准备sci论文,不代表考不上博士。只是硕士考博士,也需要先选导师,而一个导师可录用的博士是有名额限制的。当考生人数多于录用人数时导师肯定是优中择优,而有sci论文的,复试时很能加分,更容易被导师青睐。可以说,硕士考博士时,一篇sci论文可以抵很多,哪怕是四区,也能省去不少事,比如外语免试,甚至多发高水平文章,有些专业可以不通过考试读博的。总之,硕士考博士,当sci论文是硬性条件时,那必须准备,当sic论文是选择性时,硕士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来做决定。鉴于sci论文是硕士考博士的常见条件,含金量很高,在同等条件下,有sci论文的硕士被录用的几率更高。因而,建议硕士考报送要准备sci论文,可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sci论文写作投刊指导,关注知实学术,分享期刊征稿、投稿要求、发表技巧,帮你理清思路,让sci论文发表的更顺利。

冉求未对

考博士有多难?难度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硕士生:不敢报

我国很看重学历,高学历无疑可以带来更好的工作、更高的薪资待遇。但硕士毕业生却只有少数人选择考博,原因很现实,考博难度很大,容易考不上,而且考上了毕业也成问题。看来高学历的含金量还是很高的,只有真正优秀、勤奋努力的人才可以考上博士。首先,考博难度很大我国现在硕士招生名额增多,但博士的招生数量是严格控制的,每个博导可能只带几个学生。这么少的名额,自然要招最优秀、科研能力最强的学生,筛选流程比较严格,录取要求高,所以考博难度很大。申请考博的研究生需要拿出两到三篇的论文成果,这些论文都发布在认可度高的核心期刊上,数量和质量的要求都比较高,而很多硕士的学术成果并不能达到要求,所以没有申请资格。之前可能有人觉得直接在原导师和学校申请读博比较容易,事实上审核要求也非常高,必须要达到相应的科研学术要求。参加统考也是一个读博的机会,但名额不多,而且考试难度大,对英语水平要求很高。而且学术成果也要达到相应的标准,甚至比直接申请读博的难度还要大。与博士招生名额相比,每年参加统考的硕士人数也比较多,尤其是985、211院校的报考最火热。其次,博士的任务重,毕业难博士作为最顶尖的人才,对学术和科研要求都很高,想要顺利毕业并不简单。博士是比较忙的,平时有很多科研任务,需要待在实验室或者教室。有时候还要带硕士,带领他们做课题。有时候还需要去外地出差,甚至需要去实地调研,比较辛苦,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轻松自由。博士的科研任务重,要求也比较高,为了顺利毕业,必须要拿出一定的科研成果。一般需要拿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发表的期刊都是比较高级的,数量也比较多,比申请博士时候的学术成果要求更高,所以很多博士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很多博士不能如期毕业,也有被劝退的。不过也有很多硕士之所以不考博,是想要尽快参加工作,硕士学历已经可以为他带来一份满意的工作,个人也不想继续做科研。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只要加油奋斗,每个人的前途都是光明的。不过从笔者的分析可以看到,很多硕士不考博,确实面对比较严格的申请要求和流程,想要顺利毕业更是难上加难。不过高标准可以筛选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对我国科研和学术事业发展有很大的好处。想要考博的硕士,就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拿出相应的学术成果,认真学习,考上博士后也这样坚持,一定可以顺利拿到毕业证。

黄金雀

博士毕业难度降低!清华大学博士生在校期间不发表论文也可毕业!

读博士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特别是那些在职博士,一边工作还要一边做研究,要照顾自己的家庭还不能够耽误学业,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和精力,这是需要很大的毅力的。可以说那些读博士的人除了智力比常人超前以外,耐力也比一般人要好。 读博士难,想要从博士毕业更难。因为按照我国现行的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各个高校的培养方案,博士生培养的年限为三到四年,可延期到七年,不过很多人都不能按时毕业,读博五年毕业算是常态。造成博士研究生延期毕业的“罪魁祸首”就是必须要发表不少于3篇的SCI,各个高校对发表SCI期刊的篇数要求不同。 至于SCI期刊论文发表难度有多高?基本上SCI二区以上的论文发上3-6篇就能在一所普通211高校破格评选副教授了。二区以上发上5-8篇就能破格评选教授了。而有的人从讲师到教授估计要二十到三十年时间,基本上十五年左右都算正常速度。正常的科研人员,十五年专职做科研可能也就发不到十篇。 很多博士研究生因为发不出SCI不能够顺利毕业,甚至无法毕业的大有人在。之前28岁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刘博士从学校宿舍出走后失联,后来在水库被发现,疑是自杀,原因可能是因为毕业压力太大。刘博士六年未发表一篇论文,没有达到博士毕业的要求,所以要延期一年毕业。发表期刊论文是每个博士生面临的最主要的压力,发不出来就没办法毕业。 清华大学不再将论文发表情况作为博士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可以说大大的解放了博士研究生的学业压力,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说是一件幸事。学术研究不唯论文论英雄,可以让博士更好的投入到科研中去。论文不应该是为了写而写,这样毫无意义。人类应该把有限的时间致力于真正有用的技术突破上,而不是灌水文章!我很支持取消硬性标准,这是清华自信的体现,有助于抑制科研浮躁之风,学术氛围将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学术之风气也会越来越好。 博士不发表论文也可以毕业并不意味着博士水平会掺水,因为博士能够顺利毕业除了参考论文以外,还有导师的把关,外审和答辩委员会的把关。他们不可能说给学生放水,毕竟博士生的水平关乎高校的脸面,更何况是清华大学。 不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博士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虽说解放了博士生,但同时也会造成一个极端,那就是博士研究生导师的话语权变得更大。以前一些有能力的人发表完论文以后就可以毕业了,但现在能不能毕业能不能走还是导师说了算。没有了论文的标准,导师的评价就成为了最高的标准。 脱离了论文发表的深渊,同时也会把博士研究生推向唯导师论的深渊。这究竟是好还是坏,还是由时间来评判吧。你认为清华大学不以发表论文数量作为博士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是好还是坏?你支持还是赞同呢?

大搬家

“高产”博士生读博一年达毕业要求:写论文不无聊

扎在实验室写代码、跑数据的许潇突然成为全校谈论的焦点,一连串“牛”、“太强了”、“佩服”钻进耳朵。“21岁保研到成电(电子科技大学),22岁成为国家青年特聘专家胡维昊教授的博士生。已发表SCI/EI论文11篇,受理专利6项,获得行业旗舰会议最佳论文奖……读博一年,他就已经达到了博士毕业要求……”近日,电子科技大学官微推送的《一年时间!这位22岁的成电博士生,就达到毕业要求!》,让电子科大这位2018级博士生许潇备受瞩目。对于突然聚焦的目光,许潇有点“受宠若惊”。他向澎湃新闻解释,之所以说自己达到了博士毕业要求,是因为自己完成了应修学分,并且已经发表SCI/EI论文11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分别在SCI一区和二区发表论文各一篇,以第一作者在EI上发表论文两篇,包括一篇会议最佳论文。“我觉得写论文才不会无聊。”这位“一年达标”的博士生给自己的“高产”找了如是理由。根据《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授予实施细则》《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要求(2018版)》,许潇发表的学术论文在“质”和“量”上远远超过了学校要求,可进入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环节。但他坦言,自己并非大家夸赞的那般“牛”和“神”,曾经也是个成天想着玩儿、心头无目标的学生,后来因为找到了兴趣所在,脑袋里时常迸发出新点子,习惯了做事有效率,喜欢成宿成宿写论文,并且遇到了对自己关护有加而且科研能力很厉害的导师,人生“进度条”才加速拖动。“一定要把握好大学时光,不要以为大学进来就很轻松了。”回过头想想自己的学术生涯,许潇最后悔的就是刚进大学贪玩的一年多,“没有大目标,想着毕业就行”。他表示,如今大学流行的几句话,比如“不挂科是遗憾”、“不逃课的大学生活不完整”、“成绩不重要”,其实都有误导。“这些话其实我都不怎么认同,我觉得挂科才是遗憾。”许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