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考上北大清华的本科和硕士,哪个更厉害?父母情

考上北大清华的本科和硕士,哪个更厉害?

文 / benoit royer(知乎)【友情提醒:超长鸡汤文,不适者慎入】鉴于本文太长,故将原文『后记』提至篇首,俾便感兴趣者把握主体。【后记】因为一年多没有认真写过文字,刚好这个题目和近一年来的经历有些关联,故借此机会简单梳理一下过去的一段经历和心路,也算是练笔。白居易曾经讲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从大一开始,答主写文字一直以此为目标,努力将文学性、思想性与情感性相结合,旨在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有些论述超出了题目本身,是希望围绕基本主题发散思维,进一步阐述自己对一些现象的简单想法,也算是为了锻炼系统的思维能力。正如有分析说,一个人的文字表达水平反映甚至限定了思维水平。答主年纪轻轻,一直身处象牙塔之中,还未曾履足社会,积累不够,见识浅薄,所思所写,难脱稚气,难免见笑于大方之家。然而有句话讲,『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司马迁也讲过,『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其意大抵如此。下面有评论问,简单一个问题哪有必要附会这么多?答主这几天将这些文字不断补充完善,其原因除了刚刚所说,更为重要的是专门写给一个人。同时也是为了封存于此,将来对比今日之境遇,情随境迁,『感慨系之矣』。【正文】作为外地985高校保研到清华的小硕,也来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以答主现在所在的清华为例,不能简单地说本科上清华和研究生上清华哪个更令人佩服,关键要明白所佩服的是什么。【第一部分】从几十万人中经过高考或者通过保送等方式,本科就上清华,确实是令人十分佩服的,称之为天之骄子在我看来也当之无愧。我上学期做我导师本科生课程的助教,就我接触的情况来看,清华本科生综合素质在国内确属上乘,不管是外语水平、个人阅历,都属人中翘楚,智商就不用说了。他们令人佩服,一方面有赖于本身的因素,比如本身智商确实非常高,别人要看好多遍的东西他们可能看一两遍就通了;另一方面,还要看个人背后的东西,这些在决定一个人能否上清华方面同样影响重大。清华学生大多数都来自于中产或以上家庭,来自二代家庭的就不说了。清华一个老师做过调查,2010级本科生源中来自农村的比例只有17%,而同期全国农村考生占比达62%。北大复旦等重点高校的学生中农村生源应该更低吧。不同高校农村生源占比具体数值可能会有差异,但国内绝大部分排名靠前的学校农村学生近年来占比都很低。这也是为什么『寒门再难出贵子』说法盛行的一个事实支撑,也是近年来清华等校需要保证一定比例农村生源学生的原因所在。令人欣慰的是,今年清华本科新生中,来自县级以及县级以下高中的接近25%(数据来源:清华大学新闻网:清华3300余名新生今报到最小仅14岁农村新生比例提高),北大今年本科新生农村学生的比重也达到19.4%(数据来源:网易教育:五百寒门学子圆梦北大 农村籍学生比例实现连续增长)。这算是很大的进步了,也是我对清华很有好感的一个原因。当然,关于农村学生越来越难上名校,这涉及到一个很宏大的问题,也引起很多讨论,不在本文讨论之列。(本段引用数据以及部分讨论内容,可参见:网易新闻:研究称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持续滑落;有关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数据,可参见:2015年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名单)就我通过相关资料以及日常接触所了解的情况来看,他们很多人家境良好,和我以前本科院校身边同学相比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反映的不仅是城乡,还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他们能够上清华,其实一定程度上从他们出生的时候就决定了。他们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家里的经济条件、所在的城市等等都是他们将来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如果出生于一个父母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加上自己平时也很努力,那么他们将来上清华的可能性就大多了。我带的本科班有一些是外语保送生,他们从小就在外国语学校读书,刚进大学,别人还在忙着考四级的时候,他们的外语水平已经是雅思8分或者8.5了。最近在知乎上看过一个回答,讲那种玩得好、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不可能是农村出来的,因为农村孩子能够上清华的唯一途径就是考试成绩高,其他方面由于从小条件受限很难得到发展。一定程度上确实是这样。(相关讨论,可参见:清华北大的学神为什么能够在娱乐、学工兼顾下还能“考前随便翻翻书”式地在绩点和学术上碾压众人? - 学习,『顾雷』的答案。)简而言之,本科上清华的决定因素=个人禀赋+家庭环境+区位因素。一个人能考上清华,首先要有良好的禀赋,若非天资聪颖,至少也要有异乎常人的刻苦努力。加上父母受过良好教育,从小家庭环境就很好,然后在重点中学读书,几个因素综合起来,可能就去清华了。当然,我所讨论的不包括那些寒门学子通过极其刻苦努力最后上清华的部分。对他们来讲,基本是完全靠自己吧。【第二部分】 再来讲讲研究生上清华。较之本科上清华相当程度上还要看先天因素,研究生上清华就纯粹多了,基本上靠的就是后天努力,加上一颗不断向上的心。这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拥有的。先说点自己的经历。答主无能,高中的时候曾被老师寄予厚望,认为可以考进北大,高三上学期似乎前景明朗。但到了下学期,在距高考两个多月的时候,多年的鼻炎发作,晚上无法用鼻子呼吸。因为只能用嘴呼吸,早上起来嘴巴完全干涸,以致无法发出声音,上课的时候则头脑昏昏沉沉。加上祸不单行,此时又有了颈椎病,脖子僵硬酸胀,根本无法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无奈之下,在面临高考压力下去医院住院开刀,做了鼻中隔偏正以及切除鼻肥胛手术。在住院的一个多星期里,答主母亲回来照顾答主。有一次晚上鼻子大出血,把母亲吓坏了。在这种情况下,加上高考一些因素影响,最后发挥一般,只去了普通985高校。答主出生自农村,家境一般,就是那种下馆子吃饭要看菜单上价格的。从这种环境走出来的比较进取的孩子,未来有几种可能。一种是因为从小物质匮乏,将来有可能不择手段地追求物质,存在填补幼年缺憾的补偿心理,这也是有舆论讲很多贪官都来自穷二代的原因。(相关舆论的讨论例子,可参见:南风窗:从郭伯雄看“穷二代”落马官员的心路历程;人民日报政文:“穷二代”更易贪腐是个伪命题;抓住穷二代特征嘲讽是另一种血统论;秦百川:鼓吹“官员出身论”,意欲何为?)另外一种就是能够看淡物质因素,在早年的艰难中磨砺出坚毅的品格,最终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做出一番事迹,所谓『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答主从小也读过几本圣贤书,原来看过一本书,讲曾国藩三十岁开始修身,事情真伪我不得而知,但答主亦以文正公为榜样。自二十岁时答主开始有意识地修身治性,砥砺自己,就是让自己不断正心术,也希望将来能够发出一点光和热。如果不能给父母增光,至少也不能有辱门楣。答主很喜欢《诗经》里一首诗《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其中,『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几句,每每念来,情难自已。答主从上大学后,陪伴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一直心感惭愧。父母将自己养大多么不容易,而且在他们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满足我的要求。答主最怕的事情莫过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自己不断努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希望能够早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乌鸟之情,苍天可鉴!从小学三年级起父母外出谋生,答主开始成为留守儿童,无人管教。所以成龙成蛇,只能在于自己的把握。也许是骨子里就不甘于平凡吧,所以从小到大一直很自律。虽然小时候很调皮,也有过两年痴迷电子游戏的经历,但在身边伙伴一个接一个成绩开始下滑或者一些人中途辍学的情况下,自己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在12年的时间里成绩基本都保持了第一名(高一除外,最高不过第二名)。只是时运不济,到了高三下学期,由于突然发作的鼻炎加颈椎等原因,最后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原来曾幻想一塔湖图,最后的高考结果是一塌糊涂。其实这种结果我躺在医院的时候就预料到了。录取通知书拿回家后,放在桌子上,熟人经过连看都不看一眼。有些人背后说,平时都说他念书多么多么好,现在看他考得也就这个样子嘛。『人情似纸张张薄。』当时的心境是很压抑的。到了僻处西北的本科院校后,看到满眼荒凉,一开始意志消沉。我有个室友来自浙江,他妈陪他过来报到,他在学校待了不到一个星期受不了,就回家复读了,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我一个学妹,她是天津的,她妈送她过来,看到学校环境后,劝她回去复读一年,好在她还比较淡定。我妈送我到学校,后来和我讲,她看到学校环境,回来的路上一个人在火车上抹眼泪。本科时候读过『十年砍柴』回忆在本科学校求学生涯的一篇文章,感慨万千。个人的沉浮与家国时代的变迁相互交织,而个人在时代的浪潮里、在时间的长河里如此渺小,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个人,其意志在巨大的社会机器面前如此卑微,以致于无能为力,由此演绎出一幕幕悲喜剧。开学一段时间后逛书店看到一本书,上面有句话大概讲,『如果你认为你曾经很优秀,可是你在现在的环境下都做不到最好,那凭什么说你优秀呢?』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于是答主开始树立目标,要好好学习。目标就是研究生保送北大,圆高中梦想。无数个傍晚吃完晚饭在昆仑堂前的台阶上坐着吹晚风,眺望校门远方绵延荒山的画面,永远定格在这辈子的记忆中。本科开学伊始,适逢学校举行实验班录取考试,答主通过笔试面试,有幸进入文科实验班。表面上算是全校最好的文科实验班,当然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这是实话。在实验班因为有明确目标,学习比较努力,大学三年总成绩保持了班级第一名。由于实验班的独特优势,本科阶段申请去台大交换了一学期,还去美国游学了一阵。加上父母在城市做点小生意,每年暑假都会去上海及江浙等地逛逛。综合下来,答主比起一般的农村学生,在眼界与个人经历方面,算比较丰富。这在本科时和身边同学相比,就是一种优势。最后答主保研的时候申请了北大清华人大三所学校,因为一心想去北大,所以暑假做了一些复习,都是按北大要求来的。结果没进北大复试名单,为此答主还抑郁了几天。最后被清华和人大录取,选了清华。『世事如棋局局新。』答主本科三年一心想去北大,结果最后去了清华。但到了清华,才发现清华也许更适合自己。谈到保研,中间有心酸的回忆。当时答主刚谈了不久的恋爱,而那一学期修了10门专业课,又在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打算大四去英国交换一年,还要准备考托福,自己又远离班上同学,一个人在另外一个校区上课。心力交瘁,忽视了对方,不小心就被劈了。这对当时的我来讲,晴天霹雳。当然,这不能怪人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别人一开始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候,也是真心真意在一起的。当时正逢考试季,自己要考8门课,结果因此变故状态太差,有5门全部弃考。和老师说了,参加完复旦夏令营后回来补考,好在老师也十分体谅,同意了我的不情之请。虽然心情奇差无比,但最后总成绩还是保持了第一名。中秋那天去北京参加复试的时候,也是心情最差的时候,几乎无心考试。保研后答主做了一年的努力想要挽回妹子,最后无疾而终。为此,也反省了很久。答主去年研究生入学典礼上,阎学通老师讲过,『如果你还在纠结要不要读博,那么你已经不适合读博了。』这话说得有一定道理。现在舆论经常讨论要不要读博这个问题。其中有点就是穷人的孩子不要读博,读博就像古希腊的辩论一样,都是家境优渥的人,闲暇时所进行的活动。具体我就不展开了。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我看过一些人写的文章,讲述自己作为文科博士艰难的求学生活。我觉得物质上的匮乏还可以忍受,关键是精神上、心理上的失落、彷徨、纠结与苦楚,折磨着一颗颗敏感脆弱、在深夜难眠的心。确实,如果经济条件一般,在决定是否读博之前要慎重思考。毕竟,除了四年左右巨大的时间成本,还有机会成本,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落差与不适应,都是需要考虑的。答主本科从大三开始学习国际政治,一直牢记『博古通今,可立一家之说;学贯中西,或成经国之才』这句话,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成为王沪宁那样的人物,『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曾经年轻气盛少不更事,也曾想过要有为于社会,至少要在学术上颇有一番造诣。『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做不到立功,至少希望能立言于世。为此,答主学习国际关系的时候,曾制定计划,按照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三个大的板块构建知识体系,外加IPE、地缘政治学等其他科目;在此基础上,每周看英文文献,把握前沿,掌握搜索与阅读文献、做笔记、写论文的科学方法,力图夯实基础,深刻把握国际关系这门学科。而答主自幼喜欢文史哲,对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乃至地理学、伦理学以及美学等,都有浓厚兴趣。曾经幻想循序而渐进,厚积而薄发,努力构建系统的跨学科知识框架,举数十年之功,庶几小有所成。『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矣!去年开始读研后,在清华感觉到和身边人的差距,一直深陷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忧虑之中。是继续追求自己所爱,还是先要满足物质需求?后来考虑到父母谋生不易,而生活也很现实,因此决定放弃学术追求,首先要实现财务自由,务在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因此,也就放弃读博的想法,以后有机遇的话再考虑吧。答主很多同学都曾问我读不读博,得知我不读博,都很诧异,也感到可惜。对于这种选择,用几句诗来说,『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窥一管而见全豹,对于那些立志读研的同学,他们所要付出的成本,在轻易评价他们行为的同时应该需要考虑。【第三部分】 再来说说答主的同学。对于文科生保清华,第一名很重要。开学时老师讲,有16个学校的专业第一名进入复试,最后录取了三个(老师开学典礼上如此说,具体数据我并没有掌握,因此可能存在偏差)。答主刚好忝列其中。就我所知,文科外校保研进清华的,很多专业都要求是专业第一名,至少是前5%(文理专业及文科不同专业间存在区别)。而我考进来的很多同学,包括我室友,都是考了两年或者三年才考上的。很多最后还专业调剂了。他们考研蛮辛苦的,我没有体验过,但我自我感觉,要是让我考清华研究生,我是考不上的。毕竟大学前三年一直比较努力,到了最后已经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了。所以对于这些研究生考进清华的,我是蛮佩服的。不可否认,研究生从外校考进清华的,和清华本校的学生(清本)比,在综合素质方面应该存在一些差距。但具体到专业素养方面,外校学生由于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有机会进入清华,所以他们一些人的专业素养可能比清本学生接着在本校读研究生的要好。但清本学生由于本身综合素质较好,在一些方面发展潜力也许更大。当然,不同情况不能一概而论。在清华,清本学生和外校学生之间的隔阂还是挺明显的。这也是很多学校都存在的情况。『清本』这个牌子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是一种区分『他者』与自己人的标志,意味着自己人往往更加优越。我们这一级研究生,基本上都是外校学生一块玩,清本学生自己玩。诸如研会、研团等一些部门,基本都是外校学生参加,而清本学生可能参加其他一些部门,他们和本科生走的更近。当然我讲的只是一般情况。当然,我并不否认自己和很多人的差距,也一直向他们学习,事实如此。我感觉,在清华,硕士是最不受重视的,清华看重的是本科和博士。本科属于博雅教育或者通识教育,博士属于学术性质,而现在清华硕士的定位存在职业化倾向,在一个学术型大学里,自然是最不受重视了,能理解。我一些外校来的同学,他们刚来清华后觉得,好歹现在自己也在清华读研,也算是清华学生了。而我一开始就很清楚,有些事情是无法改变的。当他们经历过上述事件后,总算明白,外校来的和清本学生之间,是有道看不见的线的,即便平时大家在一起言笑晏晏,但一道无形的『铁幕』横亘在他们之间,难以逾越。我那个在我前面絮叨过几次的同学,一开始就自我感觉我现在是清华的了,经过上述事件后,感慨不少。毕竟,若干年后,在校友会或者系友会上,很多人是不把那些本科不在清华就读的人当做校友的。答主有点小傲娇,从来不会去争取这种所谓的荣耀。所以在外面,除非别人问到我具体在哪个学校,我一般是不会说的。说出去的话,『啊,你清华的?好厉害啊』,我的回应只有打哈哈。当然,每个人的观感不一样,也许答主夸大了这种隔阂,所以答主在此处的描述并不具有代表性,而只是个人主观论断。生活中清本学生还是很友善的,我也非常欣赏他们的才气,以他们为榜样。只是个人性格使然,对这些比较敏感吧。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更佩服清本学生,还是更佩服外校来的研究生,这个选项背后,其实体现了一种浓厚的社会意识。当我们在讲外校来的研究生时,在这个标签的背后,他们自己也在默默忍受很多。即便他们辛辛苦苦考进清华,在心理上依然承受着不当的压力。这种现象在很多学校都存在,答主并非愤青,也无意于讨论这种现象是否合理。只是想指出,就题主这一问题本身而言,考虑到考研学生的遭遇,应该多给予他们一些理解和宽容。讲了这么多,要我选的话,我会更佩服那些考研进来的。也许他们在某些方面可能比不上清本学生,但这种差距在我看来更多是先天决定的。如果他们同样出生在相同条件的家庭,他们完全有可能同样本科上清华,甚至做得更好。这些考进来的学生,他们用自己后天的努力,努力缩小与一些人先天形成的差距。这种希望努力改变自己命运的生命力,才是我敬佩的。他们中的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对自己本科时的状况并不满意。这不是他们否认自己的本科院校,我相信每个人对高考后接收了自己、自己生活了四年的地方都是充满感情的。他们只是觉得只要再努力一点,自己就可以做得更好一些。而通过正当手段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是每个人都不可剥夺的权利,也不应该受到指摘。想想吧,一个人本科毕业后,蜗居在五道口狭小的一个房间,用两年甚至三年的时间,在考研失利后不抛弃不放弃,忍受与亲友隔绝的孤独,度过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晚,饱受前途不确定的煎熬,然而依然意志坚决,只为圆自己的一个清华梦或者北大梦。这就是我身边一些研究生考上清华的同学的写照。相对他们,我是幸运的。而这些人进入清华或者北大后却受到奚落,因为他们不是清华本科,但他们有什么过错吗?他们只是非常纯粹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处境,获取一个更高的平台,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可以更加充实,让自己的未来有更多可能。你可以说他们来清华不过是为了镀金,拿一张学位证书而已,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因为要做学术才应该读研。他们没有通过祖上的荫庇,也没有使用任何其他手段,仅仅单纯地通过无数个夙兴夜寐来努力改变命运。我觉得,从任何意义上来讲,这一点都是令人佩服的。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先天的优渥很难获得,而通过后天努力改变自己命运,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人生道路。现在很多人讲社会阶层开始固化,下层往上升的渠道不断被压缩。如果这种最坏的情况真的在发生,那么怎么改善这种状况呢?为了不让我们自己、不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沦为底层,需要我们努力啊。即便自己安于现状,也不应该轻易指责别人的努力。【第四部分】那么,对于这种来自于普通家庭甚至社会底层的普罗大众,或者即便身居清华园依然受到各种歧视内心感到屈闷压抑的寒门学子,再推而广之,对于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受到形形色色不公平待遇但自己又难以改变而倍感屈辱的千千万万人,该怎么做呢?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曾经讲,『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在答主看来,真的猛士,更要敢于面对自己的处境,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和灵魂。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谓『反身而诚』,所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所谓『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所谓『随缘惜缘不攀缘』,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如此等等,大概都是这个意思。李鸿章曾经讲过,『人生遭遇本有一定,但当尽其在我,以待事会之来。』意思可以理解为,人生的各种遭遇在所难免,在面对生活的艰难时要做好自己,不留遗憾,默默等待改变现状的机会,同时更应当淡定从容。从答主现在的角度看,就是要能够做到贫寒时不虚荣;囊中羞涩时不打肿脸充胖子,起自底层有朝一日飞黄腾达衣必文采食必粱肉时不能忘记过去,更不能掩盖过去的寒酸,『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与富贵人物打交道相形见绌甚至心感自卑时不能矫揉做作强装台面。用答主分享的诗来讲,就是任何时候都应当『跟村夫交谈不变谦恭之色,和王侯散步不露谄媚之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答主虽然称不上大丈夫,然而亦一直渴望涵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德川家康也说过,『人生如负重致远,不可急躁。以不自由为常事,则不觉不足。心生欲望之时,当回顾贫困之日,可无事长久。』如果不能诚实地面对自己,后果往往不会太好,如陈胜认为贫贱之交有损自己颜面,因此失散人心最后身首不保;又有多少饮食男女一开始相结合,但因为不能诚实面对自己而欺骗对方最后还是劳燕分飞,凡此种种,不一而足。翻翻二十四史,翻翻名人传记,自古迄今多少豪杰出身草莽,但敢于面对自身,如刘邦从不以自己大老粗为耻,而项羽出身贵族,为名衔所累过于矜持,最后二雄相争刘邦胜出。其他因素固然发挥重要作用,但答主认为出身和性格在影响楚汉结局上也很重要。做到坦诚地面对自己,知易行难。答主曾经读过一句话,大概是讲,『只有当你敢于面对完全真实的自己时,你才能够获得自由。』我曾经一直思忖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后来我想我大概明白了。坦白地讲,答主年幼之时内心怯弱,不敢正视自己的处境,甚至很小时第一次去上海这种大城市和一些人打交道时心生自卑。即便现在,在面对比自己各方面都要优越而又令自己心仪的姑娘时,会有顾虑而逡巡不前,以致于在情感上过于理性从来不会冲动。可是后来我明白,这种负担一直在束缚着自己,让自己无法去追求一些想要的东西。从长远看,它令我不能放开手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场合为了维护虚无的面子过于矜持。而如果我能够接受真实的自己,想开放开,那么从灵魂到肉体,我都轻松多了。想开后,面对很多事情就得之淡然,失之坦然。虽然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至少能够让心境平和不少。因为没有自不如人包袱的束缚,就能够更专注地投入。比如,认识到自己从外校来清华读研,知道自己在一些方面比不过别人,也明白清本学生和外校学生之间的隔阂,理解这一切,在此基础上做好自己。你若愿意和我打交道我当然乐意,你若自感优越,很抱歉,不敢高攀,好走不送。埋头做好手头事情,努力提升自己。再比如,遇到一个比自己各方面都优越的姑娘,在对方不了解自己背景的情况下,两人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但最好找个合适的时机和她讲清楚自己的真实情况,尤其是家庭背景经济条件等。如果对方愿意接受当然更好,如果对方不能接受,那就坦然面对,长痛不如短痛,当然也要祝人家幸福。任何时候,不要怨天,不要尤人,即便难过也要坚强。换位思考一下,为人父母,辛辛苦苦将姑娘养大,当然希望她过得更好,而不是让她跟一个条件一般的男生受苦,可怜天下父母心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唯有敢于面对真正的自己,我们方能避免许多无谓的纠结和痛苦,把更多地精力用于努力发展自己提升自己上。『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人生在世,没有过不去的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曾经历过某种形式或者某种意义上的苦难,当时让我们感觉昏天暗地世界末日般的经历,现在回首,只不过『也无风雨也无晴』,早已经云淡风轻,即便还有影响,也不过只是偶尔在内心泛起一些涟漪。所以,从一种超越的角度来看,我们当下所遭受的任何不幸与苦难,都有走出来的一天。有的时候我们已经有足够的能力走出来,但是却并不愿意。因为这种对过去困难的回忆与再塑造,是我们保持与过去联系的重要方式,也是我们感知自己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的一种形式。答主学历史的时候,不喜欢读中国近现代史。我们华夏民族的先民们几千年前在黄河流域的凶险环境中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创造了我们民族辉煌灿烂的历史。历史上我们曾经历多次分裂与统一,相对于国家的分分合合来说,无数个个体的悲欢离合在历史的车轮面前早已经化为尘埃,无处踪迹。特别是1840年代以来屈辱的历史,已经融入到民族的血液与精神中。在当时那样看不到出路和希望的黑暗年代,我们的先人们依然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希望再造崭新的华夏国家,无负于我们先民创建民族基业的汗水和血泪。我们现在回首往昔,如果用这种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就会明白,国家当下所遭受的诸多不易,只要我们戮力同心,就能共克时艰。用李大钊先生的话来讲,就是在『艰难的国运』中依然要有、更要有『矫健的国民精神』,唯此之故,我们民族、我们文化的火种才得以生生不息,绵远流长。如果在考虑个人命运的同时融入对民族命运的思考,那么个人在生活中所遭受的不幸和痛苦将会得以稀释。对个人而言,『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留下的,将成为美好的回忆。』只是,作为凡人,我们即便明白很多道理,却又很难做到超越。但认识到这一点仍然具有积极意义。它能让我们在遭受不幸时更加坚强,明白当下的一切都将会过去,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努力减少在这过程中的纠结,由此我们的心智也将日益成熟。有句话讲,『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柴静也说过,『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大概就是其意义所在吧。答主讲这些,是考虑到有些人因为受到不公正待遇会心生怨恨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在此提出自己关于如何化解戾气的一些想法。【第五部分】『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怜悯』,这三种感情同样支配着我,其中对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悲悯,更来自于本能。答主来自普通家庭,自然站在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但令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我一般不会讲我是清华的学生,只是讲,在清华读书。但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确实是答主从小到大一直践行的箴言。理学讲『事理通达、心平气和』,这些问题其实看明白、想通就好。争一些无谓的头衔、做一些无谓的争论,在答主看来是没有意义的。而我们很多人往往喜欢争论。大凡人情,总是喜欢看结果,而个中的艰难却鲜有人在意。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就是这个道理。轻易地评价别人是很容易的,不过是费费口舌而已。就像我们评论马云有什么了不起,他不就是走运嘛。从答主的观察来看,一般喜欢轻易评价他人并盖棺定论的人,往往没有兴趣和耐心去了解别人,自身缺乏足够修养却又自我感觉良好,有点自命不凡却又眼高手低缺乏行动力,甚至有些愤世嫉俗。他们的眼界与能力已经被限定在狭小的区域,内心容易充斥焦躁与怨忿,未来发展的空间也不会很大。其实他们是脆弱的。因此,应该同情他们。这种缺乏了解却轻易judge别人的做法,容易成为自己懈怠的借口,也失去了学习他人提升自己的机会,容易让人的心胸变得狭隘,眼界不断被拉低。看到某种事物,睁开因心灵蒙上灰尘而睡眼朦胧的双眼,嘟囔了一句『有啥了不起的』,然后翻个身又接着睡了。『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背景,也都或多或少经历过生活中一些不为人知且无处诉说的磨难。而且人们处于社会的不同领域和层次,在一些人看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另一些人可能会认为匪夷所思;一些人每天习以为常甚至感觉不到的生活方式,另一些人可能发挥最大的想象力都无法想象。孔子讲君子有『三畏』,对一些事情保持基本的敬重、一定的谦卑,不要轻易评价别人,是完善自己人格的重要方式。《The Road Less Traveled》一书中第一句话就讲,『life is difficult』,人生是艰难的旅行,每个人都不容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多一丝宽容,多一份理解,于人于己都更好。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有所坚守更加困难。我明白自己做不到,所以才佩服自己的同学。其实,与其佩服别人仰望别人,不如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努力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中尽可能活出精彩。毕竟别人的精彩,顶多是自己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偶尔成为自己打鸡血的原料。而自己一天一天的努力,『丰碑无语行胜于言』的执着,敢于扼住命运喉咙追求更好的自己的志气,才关系到自己的命运,乃至于自己后代的命运。李陵见苏武的时候讲,『人生如朝露,苏君何久自苦如此?』是啊,人生如白驹过隙,白云苍狗,转瞬不过百年,又何久自苦为?大一入学的情境还历历在目,现在已经研二开学了。今天还在这儿写这个答案,很快这种经历又有可能成为两年后的回忆。『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日月逝矣,时不我与。感时伤世,还不如活在当下,努力把握好每一天,做好自己。『江水浸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一直很喜欢这首词,也寄托了答主偶尔寥落中的心境。我大一的时候,读过两首现代诗,一见倾心,一直用来激励自己,稍加改动后将其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在此分享愿与各位共勉。生命的含义你不会有那美丽的相逢,除非你之前能忍受等待的煎熬;你不会有那明朗的清晨,除非之前你的睡梦能忍受黑夜的迷雾;你也不会获得任何东西,除非你敢于下赌注赌注,赌注,生命的赌注,就是你的脚步。但是,你要找到路,除非你敢于迷路。因为,只有让你迷路的地方,才是你真正的出路。有多少次此刻的离别,就有多少次彼时的相逢;有多少次此刻的酒醉,就有多少次彼时的痛醒。所以,你应当理解一个人的沉默。沉默,就是一个人最多的话语。你也应当谅解一个人的忧伤,之所以忧伤,一定是他不肯舍弃某些快乐。生命,确实有两层含义。如果众人六神无主而你镇定自若而不人云亦云,如果被人猜忌而你自信如常而不枉加辩论,如果你有梦想而不迷失自我,如果你有神思而不走火入魔,如果你于成功之中不喜形于色而于灾难中勇嚼苦果,如果你看到追求的美好破灭为瓦砾也不言弃,如果你辛勤劳作已功成名就,为了新目标敢于一搏,且不惧功名化乌有,如果你跟村夫交谈不变谦恭之色,和王侯散步不露谄媚之颜,如果他人的爱情左右不了你,如果你与任何人为伍都能卓然自立,如果昏惑的骚扰不动意志,你依旧心平气和再作答,那么,你的修养将如天地一般博大,你的魅力将如大海一般深邃,你的未来将如日月一般闪耀,那么,你,将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文 / benoit royer(知乎

朋友

盘点北京大学2020考研英语一单科十大高分考生

英语一即原研究生入学统考英语,所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英语专业选考其他语种)(十三大门类,110个一级学科)和部分专业型硕士(法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等)均考英语一。英语二主要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不考英语一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考科目。下面是考研数据帝为大家整理的北京大学2020年全校英语单科十大考生排名。第1名: 报考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电子信息专业 90分第2名: 报考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电子信息专业 89分第3名: 报考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地理学专业 89分第4名: 报考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电子信息专业 88分第5名: 报考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电子信息专业 88分第6名: 报考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电子信息专业 88分第7名: 报考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87分第8名: 报考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电子信息专业 87分第9名: 报考国际关系学院 政治学专业 87分第10名: 报考教育学院 教育学专业 87分

神枪手

挥手自兹去 再待燕园逢——2020届港澳台学生毕业纪实

2020年7月2日上午8时,北京大学2020年毕业典礼在“云上云下”同步举行。在这场特殊的告别式上,除9大会场之外,大多数毕业生都拥有“江南塞北,天涯海角”的专属个人会场,大家距离虽远,但心却紧紧连在一起。在2020届毕业生中,港澳台毕业生有254人,在踏上人生的下一段旅途之前回首望去,他们将多样而充实的燕园记忆收入行囊。与有荣焉,燕园中的家国故事两年前,怀着炽热的家国情怀,来自台湾的任建宇报考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硕士研究生。2019年10月1日,看着军容整齐的军人、热情洋溢的群众方阵接连通过天安门广场,作为现场观礼的观众,他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对爱国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动情地说道:“我们国家再也不像百年前一样受人欺侮,被人宰割,中国人民真正地站起来了、强起来了。”当任建宇激动地坐在观众席中观礼的时候,另一位台湾毕业生林彦辰正在群众方阵中等待出发。在伦敦大学国王学院银行与金融学专业硕士毕业之后,林彦辰身边的多数同学都选择直接就业,但他却没有做出同样的决定,他来到北京大学继续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2019年暑期学校组织的国情实践活动,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前往粤港澳大湾区进行实地考察,访问当地企业。参加国庆重大活动训练时,他发现老师和辅导员细心关注每一位同学的需求,连伙食和水果的供应都随时根据大家的反映进行调整;遇到下雨天,党员们身先士卒为大家取回物品……当由2232名北大师生组成的“凝心铸魂”群众游行方阵走过受阅区的那一刻,场内的林彦辰和场边的任建宇一齐高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林彦辰(左二)参加北大港澳台学生国情实践活动转眼庚子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原本的生活节奏。从疫情暴发开始,港澳台北大人一直在为抗疫奔走,贡献拳拳之意,与祖国共克时艰。定居在北京的北大博士生、台湾青年王裕庆第一时间向灾区捐款,尽自己所能为疫区人民排忧解难;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台湾籍博士生张祐睿同夫人和同学一道,在德国购买口罩,直接对接武汉医院,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不论下一段旅程去往何处,在园子里受到濡染的他们都将弘扬这份家国情怀,情系祖国,有一分光,发一分热。个性成长,北大与我的独家记忆“实体书是一种很美的存在,所以图书馆应该就是天堂了。”对纸本书的制作和保存有着极大兴趣,来自台湾的廖政贸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毕业之后做过报社记者,在诚品集团等文创单位实习过,也去澳洲打过工。走遍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积累了丰富的工作和教学科研经验之后,他的视野也变得不同——看过不同的风景,才更加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教书育人是我从小到大的梦想,也是我回来读博士的初衷。”重新回到学术研究道路,对他而言是很大的挑战,但他将这看作是“上天给我的不同人生的开始”,坦然走过这条并不平坦的学术之路,并在博士期间作为独立作者有多篇文章入选CSSCI。对于同样重新归来的香港学生何薇来说,博士四年是一段成长的旅程,而最重要的是“本心”,是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九年前从北大硕士毕业后,她加入了《南方都市报》,三年记者生涯加上两年高校教书生涯、自我兴趣与以往积淀,都为她读博的选择和研究方向暗暗埋下伏笔。博士一年级入学前,她对于研究计划已有了大致勾勒和较为细致的想法,文献阅读在她看来充满了“获得新发现”的喜悦;研究累了,她就去舞团跳舞放松;师门时常的聚会和讨论,为她排解焦虑的同时也带去了很多启发。学术带给何薇的是逻辑、思想、为人处世的方式,她希望把这些收获融入对于家国的责任感,为社会真正做一些事情。在校园中起舞的何薇同样将个人兴趣发展为研究课题的,还有来自澳门的2016级物理学院大气科学方向本科生伍家成。一开始,他对于大气科学方向的想法和猜想繁杂丰富,但是当学习的进程慢慢深入,他的分析思路变得简洁、精准而清晰,在这个由繁到简的过程中,他始终保持着对于新鲜事物的求知欲,参加多项科研,荣获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等多项荣誉。今年本科毕业后,他选择在燕园继续学习深造,“希望四年中的浇灌可以在未来三年里结出丰硕的果实”。对于学术有着执着毅力及浓厚热爱的,还有在校港生、数学科学学院统计学专业硕士毕业生李宝华。本科与硕士都选择统计学专业的他对于数学有一种“敬畏之心”,“数学像是一座大门,背后是无穷无尽的宝藏,我费尽力气,只能打开大门的一丝,得以窥探到其中的一点奥秘,但也因此感到非常开心。”即使数学考试前常常复习到凌晨四点,他也甘之如饴。这份热爱被他带到了职场,毕业之后,他将结合自己的专业与爱好从事游戏策划工作。他希望自己能够把对学术的这份热爱带到职场,不负“离开学校也要继续学习”的自我期许。李宝华参加数学科学学院毕业典礼来自台湾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毕业生阙佳欣的本科四年可以用“一如既往”来概括——她从未停止认识自己,丰富的大类平台课程让她从专业领域跳脱出去,激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一次江苏广电的暑期实践让她重新思考未来的方向,激励自己去寻找更大的可能性。大一伊始,她就加入了北大电视台,从干事到编导再到制片人,她所负责的栏目“PKUPK”也日益成熟;在新传学生会,从外联部成员到部长再到副主席,她一步步见证着这个集体的发展,与一起共事过的人形成了牢固的交际圈,成为了她“情绪的安放地”。如果问大学时代最宝贵的是什么,她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不断试错的机会与成长的体验”,每一段经历都带来一份可能,在众多的尝试中摸索未来的方向。阙佳欣(第一排右四)参加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活动北大就像一片土壤,充足的养分、新鲜的空气,足够的雨水与温柔的阳光,让这群南方的鸿雁在这里肆意地生长。挥手告别,重逢在烟花灿烂时来自澳门的新闻与传播学院毕业生丁楚晴大三时担任北京大学港澳台学生秘书处朋辈成长中心的负责人,从那时起,她开始有了一个收藏的小习惯,每一次自己经手的活动的胸牌,她都认真保留下来,挂在衣柜旁边的小钩子上。也是那一年,她担任了北大2018级港澳台本科生“未名扬帆班”新生训练营的辅导员,港澳台新年晚会一直有学生家长拍摄祝福视频的传统,那年的视频又恰好是她负责制作,送给这群“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每看一遍,她都会被深深感动。港澳台新年晚会她参加了四年,从观众到主持人、表演者、舞台统筹,虽然每一年都变换着不同的角色,但只要到了祝福视频环节,她总是忍不住流下眼泪。丁楚晴(第二排右二)与澳门同学们在2020年港澳台新年晚会上如果能回园子一次,她还有更多想要做的事情。四年来的国际文化节,她要么是澳门展位的负责人,要么作为电视台的记者去现场拍摄,她想以游客的身份好好游览一番;直到大四,她有时在校园里还需要用到导航,还没来得及去北边的那些院楼、小院打个卡;还没去旁听一直想听的大师课,去拍秋天银杏的照片……“勇敢去做吧,做个会生活的人,不被生活磨灭那份对世界的好奇,活出自己的精彩”是她想要留给自己和学弟学妹的话。政府管理学院香港毕业生林子淦同样有一些还没有实现的毕业计划,今后有机会返校,他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自己的导师吃一顿饭。同时,心心念念学五食堂的他隔空喊话,希望母校坚持把学五鸡腿饭“传承”下去。与留有许多遗憾的丁楚晴、林子淦相比,2018级新媒体研究院硕士澳门毕业生方诗敏是疫情期间唯一一直在校的澳门学生,并在校内现场参加了毕业典礼,见证了疫情下的毕业盛典。回忆当时的场景,她记起在现场的同学哭得眼妆都花了。而光华管理学院澳门硕士毕业生杨钜安虽然没有回到学校,但三年前本科毕业时的“毕业任务”他一样也没落下。挥手告别时,在校毕业生、来自台湾的哲学系博士许家瑜还是会想起那些连走在路上都需要呵气暖手的冬天。“大家下课后还是要边走边聊上课与生活、趣事和段子,不知不觉推着自行车绕了好多圈。从教学楼聊到宿舍,再去小白房一起吃夜宵,然后各自挥手说‘下周见’。” 串珠似的回忆在毕业时变得断续,这些回忆和经历彼此交织、互相根植,悄悄造就了更好的自己。“北大给了我空间性和时间性两方面的成长。”求学北大前,许家瑜从未跨越海峡、来到大陆;在这里,她与五湖四海甚至世界各国的同学相处,在倾听、冲击、理解、包容中看大家认识世界的不同方式,自己也变得“宽厚”起来。去陕西一些偏远的地方支教,让她对人与人之间和这片大地上人们的生命力有更深的体会;北大哲学系对思想历史性与连续性的注重,引导她在过往的纵深与近代的转折张力中认识某种绵延不绝。当她不管清晨或夜里去到图书馆,总看见同学们踏实学习,也看见系里老师们在繁杂的工作之余,不分日夜辛勤研究,让她感到,除了才情,生命中更重要的是在偶然与必然间,自我选择的更为厚实的积累。“我要离开北大了,而我带着他们给我的一切一起离开。我离开的只是这片校园,那些已经内化成生命的东西,是永远离不开的。”大学要求每个人面对自身的限制又面朝理想的自己,不管是林彦辰的学术追寻、廖政贸的育人理想、丁楚晴的独家记忆,还是许家瑜的互相成就,都是生命的转化、突破和成长。港澳台毕业生们在北大找到了人生的航向,现在即将扬帆起航,祝愿他们前程似锦、未来可期。文字:王鸿娇 李婉婷 刘纬逸 向宇婷 铁星 王涵 赵思融

天理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7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报告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是国内高校中建立最早的国际关系学院,是我国培养国际问题的教学与研究,以及外交与涉外工作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目前,国际关系学院由4个系和3个研究所组成,即国际政治系、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国际政治经济学系、比较政治学系、国际关系研究所、亚非研究所、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学院现有3个本科、7个硕士和6个博士专业对外招生。学院现有在职数师53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20人,助理教授3人,讲师1人。至2016年春季学期,共有学生1023人(本科生505人,硕士生326人,博士92)。其中,大陆学生647人,港台37人,留学生39人。留学生占到总人数的33.1%。2017届毕业生共计:本科90人,硕士58人,博士13人。男女比例1:2。一、本科生:90人——国内升学:53.33%,共48人。42人留校:29人留在本院,13人去法学院、教育学院、新媒体研究院等。6人升入其他大学:3人清华大学,2人上海交大,1人中央党校。——出国深造:31.11%,共28人。主要去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协议就业:10人。就业行业:教育4人,公共管理3人,IT业2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人。——灵活就业:3人。——拟深造:1人。二、研究生:71人——国内升学:8人。升学去北大6人,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各1人。——出国深造:5人。主要去英国、美国等。——协议就业:55人。就业行业:公共管理、教育、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主要选择。就业单位:主要去国企、结果、高等教育单位、三资企业。就业地点:主要留北京,占比63%。——灵活就业:1人。——拟深造:2人。三、总结——本科生84.4%继续深造。国内升学主要留在北京大学国关学院。出国留学主要去美国、英国。——研究生主要选择就业。主要留在北京。主要去国企、高校。主要从事公共管理、教育、金融业。——本科生、研究生总体工作情况63%留在北京。单位如下:

名人成绩都不好?还有这些清华北大人,撑起一片天

导语:名人成绩都不好?还有这些清华北大人,撑起学历一片天提问:我们国家最好的大学是哪两所?大家肯定都会说:当然是清华北大了啊。的确,这两所大学是每个学生心目中最好的大学,考上清华北大,在外人听来就已经等同于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即将走上人生巅峰了。一直以来,娱乐圈里的明星都被大家说学历不高,那么,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有哪些名人是从清华北大这两所中国的高等学府毕业的呢?撒贝宁。高三那年,参加了北京大学举办的只有优等生能参加的冬令营,以一曲《小白杨》顺利通过汇演,在离高考还有三个月,他接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读于北大法学专业。本科毕业后,又被保送了北大的研究生,之后担任央视《今日说法》的主持人,近几年,小撒在综艺节目的表现,幽默风趣,也收获了大批粉丝。李思思。2004年,李思思考入了北京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院,12年的时候,以主持人的身份登上春晚,是首个担任春晚主持人的80后,在19年的除夕夜,李思思的荧光口红还成为了网络热搜。金铭,可能现在的观众大家对她不太熟,但是她是早期琼瑶剧里的小女主,作为童星的她,高三时舍弃就读艺术类院校的机会,大学的志愿全写的是北京大学,经过努力,1999年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健。高三的李健,参加了清华大学面向全国文艺爱好者举办的冬令营,以一首《说句心里话》获得了第一名,为高考加了50分,最终被保送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98年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国家广电总局,成为了网络工程师,后面辞去工作,开始了自己的音乐追梦之旅。章泽天。高一时获的全国健美操亚军,是国家一级运动员,2009年章泽天手捧奶茶的照片,在网络大火,被称为“奶茶妹妹”。2011年,由于体育特长,通过清华保送生的笔试和面试,保送了清华大学。之后,嫁给刘强东,成为京东女主人,在事业上风生水起。高晓松。是中国重量级音乐人之一,《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成为了许多人深藏在心底的歌。他出生在一个高级的知识分子家庭,于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不过,后面退学,但也是极其厉害的一个人。嗯,小编并没有看不起艺术学校哦,只是单纯的做个清华北大毕业名人的盘点哦。不知道大家对于明星学历有什么看法呢?有想说的可以在下方留言,感谢您的观看。

天下戴之

考研当天如何答题、调整心态?北大研究生分享这些经验,值得一看!

曾几何时,为了心中的梦想,披星戴月、风雨兼程。看过朦胧的天光,听过深夜的背诵声,也感受到内心的呼唤。伏案桌前,写下一笔一划,泛舟书海,迈向心中理想。胜利的钟声即将敲响,奋斗的喜悦近在眼前,2020,考研加油!考研的路也许漫长,也许曾有着忐忑和不安,但你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现在,号角吹响,考试即将开始,你此刻的心情如何?放轻松~来看看考研前辈的经验和心得吧!面对人生中重要的时刻,紧张都是难免的北京大学2019级医学部口腔专业的李月华同学给大家分享了作为“过来人”的心得:1.无论如何,不要放弃考试!2.相信自己的努力和运气3.不要对单场考试过分紧张,保持平常心4.考试期间保证睡眠,按时吃饭北京大学2018级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张佳伟同学回忆起当年考试的两天吃不香也睡不好所幸在考场上精神抖擞最后考得也还不错(所以保持淡定,坚持就是胜利哦)北京大学2019级人口研究所的宋金婷同学也在这里提醒大家:这两天考试其实考的是心态所以要稳定情绪将知识有逻辑有结构地输出加油!汗水凝聚努力,奋斗见证成长北京大学2018级国际关系学院的张吕弘扬同学说:希望每一个有梦想的人能够坚守梦想,实现梦想光明就在前方北京大学2018级艺术学院的黄柯梦同学想告诉即将上场的各位:放长远眼光,人生精彩享受过程,坚持到底祝大家考研顺利!你的坚定选择你的日夜努力都将成就更好的自己北大等你,如约而至。今天,去和梦想打个招呼吧!特别鸣谢(排名不分先后):2018级法学院 李泸2018级艺术学院 黄柯梦2018级社会学系 罗宏伟2018级国际关系学院 张吕弘扬2018级中国语言文学系 张佳伟2018级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夏昀2019级社会学系 陈珍2019级口腔医学院 李月华2019级人口研究所 宋金婷2019级新闻与传播学院 贺欣欣来源:北京大学 编辑:张灵凤 美编:常曦元、岂青 摄影:任翔、曾亮、皮旺、隋雪 排版:提拉米苏 责编:谭诗颖、以栖

清而容物

北京大学比较政治学考研难度分析、报录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

招生目录招生人数预计招收全日制5人(含推免2人)学习方式全日制研究方向01.比较政治学理论02.政治哲学与社会传统03.比较政治与比较文化04.中国政治与世界政治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612政治学概论④868比较政治学(含政治思想史)录取情况2020录取进入复试5人,录取3人,最低录取初试分365。2019录取进入复试3人,录取2人,最低录取初试分396。参考书目政治学概论1.燕继荣《政治学十五讲》(政治学理论部分的核心参考书目,要重点掌握和记忆其中的政治学名词)2.孙关宏《政治学概论》(用作补充政治学十五讲,尤其是政治合法性、政治发展等章节内容)3.海伍德《政治学》(本书主要在于辅助理解,外专业跨考的推荐先看本书打好基础)4.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对于准备政治学概论大题非常重要,需重点把握书中的框架)5.曹沛霖《比较政治制度》(与唐士其的西方政治思想史配合使用)6.潘维《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7.阎学通《国际关系分析》(国际政治概论部分重要基础书目,推荐先看)8.陈岳《国际政治概论》(要重点记忆其中提到的国际政治学名词)9.李少军《国际政治概论》(与前两本书配合使用,重在补充前两本书的内容)10.宋伟《国际关系理论》11.孙学峰国际关系理论讲义(非常重要,比较全面的各流派国际关系理论讲解)12.王联《世界民族主义论》(本书基本上囊括了世界民族部分试题的大部分重点)13.王联《中东政治与社会》(常考内容,重点掌握政治伊斯兰的理论与实践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比较政治学(含政治思想史)1.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该书内容在每年的真题中都会占到非常大的比重,是复习的重点书目。应当对全书内容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掌握)2.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一本体系简洁明了的参考书,辅助唐士其《西方政治思想史》使用,掌握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宏观)3.海伍德《政治学》(许振洲上课所使用的教材,政治学的经典入门书目)4.潘维《比较政治学:理论与方法》(囊括了潘维所有的主要的政治思想)5.曹沛霖《比较政治制度》6.唐士其、许振洲和潘维新近发表的学术论文考研真题政治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文化霸权2.转移支付3.沙里亚4.国际战略5.地缘政治6.伊斯兰恐惧症二、简答题1.简述主权与治权的关系2.举例说明世界各国不同的合宪性审查制度3.简述加泰罗尼亚独立问题的由来和发展4.何谓“中美脱钩论”三、论述题(国际组织和国际公共政策专业做3、4题,其他专业做1、2题)1.论述国家安全与个人权利的关系2.有观点认为当前民族主义回潮和分离主义抬头,与全球化有密切联系,谈你的看法3.回顾欧洲一体化进程并讨论其前景4.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及中国的作用

凡事亦然

2020清华推免生招生,这两所高校不是211,却有6名学生被清华录取

想要读研,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考研一种是推免也就是保研。这些天考研报名已经告一段落,推免的结果也陆陆续续出炉。2020年清华推免生录取工作已经结束,共有3420名推免生被清华录取,今年推免生来源高校也已经确定,根据相关统计数据,今年清华推免生录取学生中来自本校的人数最多,达到了1452人,排名第二第三的分别是北京大学和四川大学,分别有78和75人,可以看出,清华推免生还是以本校本科生为主,比例已经达到了招收推免生总数3420人的42.4%。2020清华研究生推免,这两所高校不是211,却有6名学生被清华录取。清华大学推免生的来源以985、211高校为主,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推免生都是985、211高校的学生,南方科技大学和国际关系学院这两所高校,虽然不是211,但是今年都有6名本科生被推免到清华大学读研究生。南方科大推免到清华大学的6名本科生中,有3人推免到博士研究生,有3人推免到硕士研究生,国际关系学院的3名本科生均推免为硕士研究生。可能有人疑惑了,为何国际关系学院和南方科大能有这么多人被推免到清华读研究生呢?其实这两所高校并不是普通的双非高校,南方科技大学是一所新式大学,本科生招生录取方式、培养模式和其他高校不同,学校师资力量十分雄厚,每年的录取分数也已经超过了很多211高校。国际关系学院“小而精”,学校在提前批次录取,分数也是超过了很多211,如果学校的规模大一些,入选211还是很有希望的。除了以上两所双非高校,华南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各有4名学生,南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燕山大学各有3名学生被推免到清华大学读研。这些双非高校能被推免到清华大学读研的学生,很多都是学校强势专业的学生。以南华大学为例,这所全国一本招生的双非高校,虽然不是211,但是拥有全国高校最齐全的核类专业群,核工程类专业可以在全国排到前5,所以南华大学核类专业的本科生很容易就能保研到名校,每年保研到清华、北大、中科院的学生不在少数。对于双非高校学生被推免到清华大学读研,你怎么看?

树海

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五通”整体水平达到良好型

2018年9月7日至9日,由太和智库发起主办、每日经济新闻战略合作的第二届“太和文明论坛”在北京举行。在会上,太和智库高级研究员、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分享了一些关于“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指数的个人分析。“一带一路”参与各国、各地区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巨大,合作重点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是为“五通”。▲第二届“太和文明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翟崑认为,“一带一路”的推进需要两只手,一只是看得见的手,另外一只是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是市场环境和国际环境,看得见的手是这个政策篮子,这个政策篮子就是‘五通’。”为了测度“一带一路”五通的进展情况,翟崑做出了一个指数化分析,从“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扩展到94个国家,将与中国陆续签订“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的欧洲、非洲、拉美的很多国家也列入测度范围。在翟崑看来,“五通”之间是联动的,整体水平达到了良好型。据《2018“一带一路”五通指数报告》数据显示,“94个国家平均算下来正好是55分以上,基本上还可以,也预示着它的发展空间很大,我觉得从数字上显示这是一个很平衡的结论”。同时,翟崑称,“五通”每年也呈现出一些差异化的趋势。“测算发现,贸易畅通是第一位,分数最高,第二位是民心相通,民心交流特别多,再接下来是政策沟通,资金融通和设施连通仍需加强。”此外,“五通”也表现出较强的正太效应。“得分特别高和得分特别低的国家是少数,中间的国家特别多,中国仍然需要跟不发达国家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合作。”

王巍

北京的前三所大学,清北无争议,第三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无论是从经济到文化上都是引导我国去发展的,在这个城市里,很多学校也在世界上排名非常靠前,在高校阶段,每个学生都梦想着在大城市上大学,北京绝对是很多考生中很受欢迎的城市,他对这种文化的影响和经济实力都得到认可,今天来北京搜集了几所世界闻名的三所学校。第一个是清华大学是中国研究生教育的第一方面,也是国家级的重点学科,是继北京大学之后世界有名的大学,是美国常青藤高校最认可的中国大学之一,另外,美国、俄罗斯等多个大国的要人也有演讲,和外国的大学交换的机会,最多的是两所中国大学之一,学校里的毕业生很稳重,很谦虚,他们的就业成绩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学校的工科是全国第一,经济管理学院也赶上了北京大学的潮流。第二个是北京大学他在中国本科生教育第一,国家级重点学科81,这是世界闻名的大学,以前美国的常青藤高校也承认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和国际关系学院都是很好的文科学院,另外,法学部和物理专业也很好,只是有少数文科专家,不怎么受欢迎,但是,它并不妨碍外国教授最想参观的世界大学之一,综合而言,北京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曾多次获得权威杂志名列亚洲第一。第三个是北京协和医学院这是中国最好的医科大学,比北京大学的医学部好,但是,这所大学有界限,他的招生省很少,有限制,其中的学风很好,一般学习8年就能取得PHD学位,如果其中有不合格的话,补考的时候还不合格的话,最后就要取得硕士学位,但是,如果两个人都一样的话,最后就能拿到本科学位,他的位置在北京王府井的后面,这所学校的就业很好。其实我们刚才提到的这三所大学,大家都听到了,特别是清华北京大学,可以说是我国高校的骄傲,他们的发展最快的可以说是进入了世界的行列,而且,这两所学校几乎都属于综合性,而考生在选择时,可以扩大这个范围,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专业,实力太强了,要进这些大学是很难的。对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来说,这所大学的综合实力当然不能和其他大学相比,但在医学领域,这所大学绝对值得报考,当然,这所大学每年的录取分数也非常高,不是一所能够轻易考上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