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年军队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发布贾谊

2020年军队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发布

来源丨中国军网监 制 | 戴 强编 审 | 张丙才 李庆金责 编 | 王军华 陈前线刊 期 | 3205期

得焉者失

2020年军队研究生招生工作全面展开

来源:解放军报记者今天从军委机关有关部门获悉,2020年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研究生招生计划已于日前下达,标志着2020年军队研究生招生工作全面展开。据军委训练管理部职业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军队研究生招生主要有3个方面特点:一是加大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力度,为解决营团级单位主官和军级以上机关参谋人员工学矛盾,依托国防大学和军种指挥学院开展非全日制军事硕士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并执行相应加分政策;二是加强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着眼军事智能化发展和联合作战保障人才需求,在部分院校启动实施有关专项培养计划;三是增加体能考核要求,报考研究生的现役军人,参加复试时应提交师(旅)级以上单位出具的最近一次体能考核达标证明,招生单位可在复试阶段增加体能考核环节,按照考生来源类别执行考核标准。按照相关政策,军队院校非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考通用学科和部分军事学学科研究生;拟自主选择向社会分流的国防生,可以报考地方研究生,报考前应当与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解除国防生培养协议;在职干部报考研究生须具有3年以上军队工作经历,且不得报考硕博连读培养类型的研究生。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仅限招收上尉以上军衔的指挥参谋军官;委任制文职人员按在职干部同等对待,纳入军人研究生招生范围;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生长类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报考通用学科和部分军事学学科博士研究生。(杨学鹏、特约记者吴旭)(有关招生服务信息详见中国军网等网络平台)

而本无形

集结号丨2020年军队研究生招生工作全面展开(附报考通道)

聚焦备战打仗需求 提高人才培养效益2020年军队研究生招生工作全面展开解放军报北京10月9日电(杨学鹏、特约记者吴旭)记者今天从军委机关有关部门获悉,2020年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研究生招生计划已于日前下达,标志着2020年军队研究生招生工作全面展开。据军委训练管理部职业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军队研究生招生主要有3个方面特点:一是加大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力度,为解决营团级单位主官和军级以上机关参谋人员工学矛盾,依托国防大学和军种指挥学院开展非全日制军事硕士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并执行相应加分政策;二是加强新型作战力量人才培养,着眼军事智能化发展和联合作战保障人才需求,在部分院校启动实施有关专项培养计划;三是增加体能考核要求,报考研究生的现役军人,参加复试时应提交师(旅)级以上单位出具的最近一次体能考核达标证明,招生单位可在复试阶段增加体能考核环节,按照考生来源类别执行考核标准。按照相关政策,军队院校非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考通用学科和部分军事学学科研究生;拟自主选择向社会分流的国防生,可以报考地方研究生,报考前应当与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解除国防生培养协议;在职干部报考研究生须具有3年以上军队工作经历,且不得报考硕博连读培养类型的研究生。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仅限招收上尉以上军衔的指挥参谋军官;委任制文职人员按在职干部同等对待,纳入军人研究生招生范围;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生长类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报考通用学科和部分军事学学科博士研究生。▼以下是2020年军队研招政策的解读▼报名通道:根据《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2019年10月10日至31日,考生可登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平台”(https://yz.chsi.com.cn或https://yz.chsi.cn)进行正式报名,报名时间为每天9:00—22:00。注:点击本文末左下角蓝色字体“阅读原文”,可直接进入报名网站。来源:学习军团可能还喜欢1、圆满完成国庆安保任务,这批老兵昨日光荣退伍2、武警湖南总队完成赴科威特执教任务 中国功夫获盛赞3、参加国庆大阅兵的武警将军,都在这里4、壮美广西 他们的歌声诉说心中的自豪5、“妈妈”队员王海燕:展现中国女兵风采本信息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监制:刘凤桥执行监制:张金岭主编:张宇、王文值班编辑:别特、支云鹏、王宝元邮箱:wjxinmeiti@163.com

灰熊人

2020年军队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展开

记者4月28日从军委机关有关部门获悉,2020年军队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于近日部署展开,军队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公布了相关分数线,明确了研究生招生复试环节流程和相关要求。今年,军事学硕士、军事硕士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线全军统一划定,其他学科门类均执行国家A类地区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基本线。各招生单位依据上报备案的学科(专业学位类别)招生分计划,按初试总分从高到低,确定复试人员名单。复试采取差额形式,招生单位自主确定复试差额比例并提前公布,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不超过130%。未达到初试成绩基本线的考生,不得参加复试。据军委训练管理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各招生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和属地疫情防控形势,在确保公平和可操作的前提下,可采取现场复试、异地现场复试或网络远程复试。复试总分按150分计,复试成绩直接计入总成绩。因正在执行新冠肺炎一线防控、救治和科研任务不能按时参加复试的考生,直接审批入学,待入学后再进行复查复试。今年研招复试将建立健全“随机确定考生复试次序、随机确定面试导师组成员、随机抽取复试试题”的“三随机”工作机制,加强复试过程规范管理。有关部门要求各研招单位统筹考虑军队疫情防控形势和属地实际情况,综合研判确定复试时间。复试启动时间不得早于军队院校开学时间,采取网络远程复试方式的启动时间不得早于4月30日。同时,还对加分条件、调剂办法予以明确。记者了解到,今年军队研招复试注重学习能力考察,首次将考生在岗自主学习、参加军事职业教育情况作为录取参考;强化军事体能考核,首次明确对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同时,将继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严肃招生复试纪律。主管部门要求各招生单位及时公开复试录取工作办法、参加复试名单、拟录取名单及相关信息。拟录取名单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未经公示一律不得录取。军委机关有关部门专门设立招生监督电话(010-66827305)和举报信箱(北京市复兴路26号203分号),为广大考生提供监督渠道,确保复试录取过程的公平公正。

其卒之也

2019年军队研究生招生计划下达(附政策解读)

2019年军队研究生招生计划下达备战打仗导向鲜明突出作战指挥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记者从军委机关有关部门了解到,2019年军队院校和科研单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已于日前下达,拟招收军人研究生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据军委训练管理部职业教育局负责人介绍,2019年军队研究生招生政策有4个方面的鲜明特点:突出分类指导,适当下放招生计划权限,首次按照学科门类下达招生计划,各招生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在所属大单位主管业务部门指导下拟制学科专业招生分计划,增强各级主动服务部队、服务打仗的意识,提高招生计划针对性有效性;突出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将军事硕士与指挥军官任职培训融合式培养进一步拓展到各军种指挥学院,实行招生计划单列,进一步拓宽生源渠道,扩大招生规模;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继续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占比达到64%,比2018年提高5%;突出科教联合培养,军队院校与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招生比2018年提高55%,大力促进军队院校与科研机构协同创新。按照相关政策,军队院校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得报考研究生,非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考研究生,但不能报考军事硕士、军事学硕士研究生;拟自主选择向社会分流的国防生,可以报考地方研究生,报考前应当与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解除国防生培养协议;在职干部报考研究生须具有3年以上军队工作经历,且不得报考硕博连读研究生。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仅限招收相应军衔的指挥参谋军官;委任制文职人员按在职干部同等对待,纳入军人研究生招生范围;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生长类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报考博士研究生,但不得报考军事学学科专业。记者了解到,军队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由所在院校教务部门审批;国防生报考研究生,由驻校选培办审查、大单位训练部门审批;在职干部报考研究生,由所在师(旅)级单位政治工作部门审批,军级单位政治工作部门核准;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生长类应届硕士毕业生报考博士研究生,由所在单位教务部门审批。(解放军报记者李龙、特约记者吴旭)刊于2018年10月8日《解放军报》“01”版▼以下是2019年军队研招政策的解读▼转自:军报记者

炼丹

2021年军队研究生招生工作全面展开

记者从军委机关有关部门获悉,2021年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研究生招生计划已于近日下达,标志着2021年军队研究生招生工作全面展开。据军委训练管理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军队研究生招生工作,着眼贯彻落实习主席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以“需求主导、拓展新质、聚焦打仗”为基本思路,主要有3个方面特点:一是加强新质急需人才培养,针对天、电、网等新兴领域和联合作战保障领域,增设相关人才培养专项计划;二是压减军地通用学科专业,重点压缩军地通用学科招生数量,压减率58%,把相应指标调整到与联合作战相关学科专业;三是重点满足一线部队官兵成长需求,提高在职干部招生数量,鼓励在职干部提升学历学位层次。按照相关政策,军队院校非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考通用学科和部分军事学学科研究生;医学类专业国防生可以报考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研究生,拟自主选择向社会分流的可报考地方研究生,报考前应当与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解除国防生培养协议;在职干部报考研究生须具有3年以上军队工作经历,且不得报考硕博连读培养类型的研究生。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仅限招收上尉以上军衔的指挥管理军官;委任制文职人员按在职干部同等对待,纳入军人研究生招生范围;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生长类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报考通用学科和部分军事学学科博士研究生。按照教育部规定,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截止时间为2020年10月31日,初试时间安排在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进行。(有关招生服务信息详见中国军网等网络平台)

畸形人

2020年研究生考研复试分数线预测:军事学(学硕)

提示:分析了【军事学】学科2012-2019近8年的研究生(学硕)考研复试国家控制分数线,对2020年国家控制分数线进行预测,希望能对朋友们有所帮助。【军事学】学硕国家线(2012年-2019年)【军事学】学硕国家线(2016年-2019年)以上四图给出了明显的几个信息:第一:【军事学】总分一直处于递减状态,由此可以预计2020年总分将会较2019年降低.第二:A类单科稳中有减,两个单科分别低于39,59第三:B类单科稳中有减,两个单科分别低于34,51【军事学】2020年专业复试线(学硕)预测在扩招的影响下,国家线不会增加,可以得出2020年考研复试分数线:(1)A类地区:总分265,单科(满分100分)37分,单科(满分大于100分)53分.(2)B类地区 总分255,单科(满分100分)34分,单科(满分大于100分)51分.预祝各位同学金榜题名!【注】想了解更详细的情况,可关注本号或在此留言咨询,定及时回复,祝您考研成功!

取境

2020年军队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展开

来源丨中国军网落实疫情防控要求 严格规范招生流程2020年军队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展开解放军报北京4月28日电 杨学鹏、特约记者吴旭报道:记者今天从军委机关有关部门获悉,2020年军队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于近日部署展开,军队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公布了相关分数线,明确了研究生招生复试环节流程和相关要求。今年军事学硕士、军事硕士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线全军统一划定,总分为265分,其他学科门类均执行国家A类地区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基本线。各招生单位依据上报备案的学科(专业学位类别)招生分计划,按初试总分从高到低,确定复试人员名单。复试采取差额形式,招生单位自主确定复试差额比例并提前公布,差额比例一般不低于120%、不超过130%。未达到初试成绩基本线的考生,不得破格参加复试。据军委训练管理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各招生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和属地疫情防控形势,在确保公平和可操作的前提下,可采取现场复试、异地现场复试或网络远程复试。复试总分按150分计,复试成绩直接计入总成绩。因正在执行新冠肺炎一线防控、救治和科研任务的考生,不能按时参加复试的,直接审批入学,待入学后再进行复查复试。今年研招复试要建立健全“随机确定考生复试次序、随机确定面试导师组成员、随机抽取复试试题”的“三随机”工作机制,加强复试过程规范管理。有关部门要求各研招单位统筹考虑军队疫情防控形势和属地实际情况,因地因校制宜,科学确定复试办法,按照分区分级、精准防控、错时错峰、防止聚集的要求,综合研判确定复试时间。复试启动时间不得早于军队院校开学时间,采取网络远程复试方式的启动时间不得早于4月30日。同时,还对加分条件、调剂办法予以明确。记者了解到,今年军队研招复试注重学习能力考察,首次将考生在岗自主学习、参加军事职业教育情况作为录取参考;强化军事体能考核,首次明确对成绩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同时,将继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严肃招生复试纪律。主管部门要求各招生单位及时公开复试录取工作办法、参加复试名单、拟录取名单及相关信息。拟录取名单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未经公示一律不得录取。军委机关有关部门专门设立招生监督电话(010-66827305)和举报信箱(北京市复兴路26号203分号),为广大考生提供举报渠道,确保复试录取过程的公平公正。监 制 | 戴 强编 审 | 张丙才 李庆金责 编 | 王军华 陈前线刊 期 | 3205期

笔中情

2019年军队研究生招生计划下达

记者7日从军委机关有关部门了解到,2019年军队院校和科研单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已于日前下达,拟招收军人研究生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类。军委训练管理部职业教育局负责人介绍,2019年的招生政策具备4个方面的鲜明特点:突出分类指导,适当下放招生计划权限,首次按照学科门类下达招生计划,各招生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在所属大单位主管业务部门指导下拟制学科专业招生分计划,增强各级主动服务部队、服务打仗的意识,提高招生计划针对性有效性;突出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将军事硕士与指挥军官任职培训融合式培养进一步拓展到各军种指挥学院,实行招生计划单列,进一步拓宽生源渠道,扩大招生规模;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继续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占比达到64%,比2018年提高5%;突出科教联合培养,军队院校与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招生比2018年提高55%,大力促进军队院校与科研机构协同创新。按照相关政策,军队院校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得报考研究生,非指挥类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考研究生,但不能报考军事硕士、军事学硕士研究生;拟自主选择向社会分流的国防生,可以报考地方研究生,报考前应当与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解除国防生培养协议;在职干部报考研究生须具有3年以上军队工作经历,且不得报考硕博连读研究生。军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仅限招收相应军衔的指挥参谋军官;委任制文职人员按在职干部同等对待,纳入军人研究生招生范围;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生长类应届硕士毕业生可以报考博士研究生,但不得报考军事学学科专业。记者了解到,军队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由所在院校教务部门审批;国防生报考研究生,由驻校选培办审查、大单位训练部门审批;在职干部报考研究生,由所在师(旅)级单位政治工作部门审批,军级单位政治工作部门核准;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生长类应届硕士毕业生报考博士研究生,由所在单位教务部门审批。(黎云、吴旭)

酷学院

2020考研大军众生相

第170篇感悟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生活愿所有故事都能长存于心“考研,是我2019年最正确最无悔的选择。”38岁的大芳(化名)在今年选择报考沪上某所985研究生。2019年12月21日,这是2020年考研的第一天。上海闵行,近几日都未放晴,地面上的积水还没来得及干,天空又开始下起了雨。某所985大学图书馆的门口散落着一大堆五颜六色的雨伞,陆陆续续还有人前来将雨伞随意丢在门口,便匆匆走进图书馆。这时的图书馆大厅从门口到自习室桌子前已经坐满和站满了许多看书的人,手上不停翻看着英语复习资料,下午2点英语开考在即。“后面来的同学,记得把伞放在门口,哎哟,今年考研的人数不少啊。”图书馆的管理大爷自言自语道。对于参加2020考研的同学来说,相信很多人现在依旧对考试当天的情景历历在目,经历过考研的同学们肯定对考研的过程铭记于心,因为这代表着他们参加了全国正规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并且还与全国341万名考生共同经历。据教育部统计,本届考试报考人数达到341万人,这一数字较上一年度的290万人增加了51万人,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听说,2020年被称为史上考研最难的一年。据有关考研机构统计,今年考研同比增长的人数中,大部分都来自在职研究生,也就是那些一边工作一边考研的人。2019年是个特殊的一年,对很多已经工作的成年人来说,都有很多不容易,这一年很难说是一直顺顺风风的。有些人选择考研是为了提升学历,为了日后在工作中能够获得职位提升的便利;有些人选择考研是为了逃避工作,重返校园进修;有些人选择考研是为了有更好的出路或者选择......考研,是一场持久战。你选择考研究竟是为了什么?01阿华,25岁,上海工作阿华,今年25岁,在上海工作。2020年考研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二战”,由于是非应届毕业生,所以身边很难拉到一起复习的“战友”,“二战”的他又一次孤身赶赴考场完成了研究生考试。他说,平常心就好,不会有太大压力。“今年考研倒没有啥感受,因为工作比较忙,今年没复习,也没定任何目标。”阿华淡定地说。上一次考研,他选择报考的是近两年突然大火的专硕:MPACC(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该专业学位的考试科目与参加普研的考试科目(1英+1政+2专业课或1英+1政+1数+1专业课)有明显区别。根据教育部的考试规定,报考MPACC的研究生考试只需考管综加1门英语二,管综包含数学、逻辑和写作三门科目,考试时间为三小时,英语二则是全国统考的科目,MPACC属于管理类联考众多专业中的一支,其余专业还包括MBA、MPA、MEM等。阿华还在读本科时,就注意到身边有同学选择了管理类联考。管理类联考的专业中也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但大部分考生属于非应届生,他们的选择都属于后者。阿华认为,每个人看法和选择不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针对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他之所以选择非全日制的管理类联考,完全出于性价比和实用性的考虑,“这份学历最重要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学历本身。”阿华总结了上一次考研失利的原因,主要是准备的不够充分,临场考试应变能力差,导致一些题答的不好,没有多少思路。事实上,他的MPACC初试成绩足够他上其他学校,但由于他一志愿报考的学校分数线较高,故复试名单中没有出现他的名字。“选择大于努力,既然选择了,就不要轻易放弃。”对于阿华来说,考研的体会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考研是一场持久战,如果今年二战不幸失败,阿华会是明年的工作安排决定是否继续报考研究生考试。“考前想过考上或考不上对自己的影响,如果考不上多少会有点影响,但未来的道路充满太多未知性,不应过高期望学历能给自己带来多高的价值,也不要低估学历能给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阿华说。在阿华看来,考研不是唯一的选择,但也是人生路上提升自己能力的重要选择之一。如果在决定考研,一定要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考(提升学历?好就业?未来发展?),否则,即便考上可能也不会带来太多惊喜。02小丽,30岁,广告从业者小丽,今年30岁,是上海一名广告行业从业人员,今年也成为了341万考研大军的一员,她属于一边工作一边考研的那一队。在参加今年考研之前,小丽在前一年刚刚从专升本毕业,拿到正式的本科文凭。“每天加班都要吐,最后四季度是一年最忙的季节,考研的时间真的不够。”小丽向我抱怨称,她与上述提到的阿华一样,报考的都是管理类联考,不同的是,她选择了MPA。虽然报考的不是全日制研究生,但非全日制的研究生考试同样也具有选拔性质。小丽是在拍完证件照后开始正儿八经制定复习计划的,但每天八点下班到家后,只想瘫在床上一动不动。“考研最担心的还是数学,因为这门学科丢的最久,再加上高中就没好好学。”小丽惆怅地说道,今年考研的人数特别多,她在报考的时候就提前感受到了“水涨船高”的压力,“上次去提前面试了某985大学的MBA,有6000多人参加,但确认下来的人可能不到300人。”小丽开着玩笑说道,只好把这次提前面试当成一次旅游经历了。2019年行业不景气,是小丽选择考研的重要原因,她所在的广告行业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今年预算不多”。钱变少了,事变多了。这成了2019年广告人共同面临的难题。广告行业与传统纸媒可谓通病相连,这两年日子都非常难过,据业内人士分析,行业衰退主要离不开整体的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行情好的时候,企业特别注重品牌宣传,反之,企业的预算也会一减再减。”小丽感叹道。勒紧裤腰带的广告客户还是很难缠,“改改改,还是改,最多的一稿改过23遍,仅仅就是一篇800字的稿子。”小丽无奈地自称自己是专业马屁精,“一年六百句夸你帅,还不重样。”考前最后两天,小丽请了事假,提前来到考场附近的酒店熟悉环境。“希望能考上研究生,主要也是为了十年或者更长的职业规划做准备。”小丽对未来的规划在心中有了一套基本的框架。考完之后,小丽没有急着去对答案估分,而是把它当成一次赌注。“如果运气没那么好,明年还是会再考一次。”03小蕾,22岁,应届生“累,太累了!”今年三月,还在读大三的安徽某本科生小蕾便开始备战2020年考研,整个考研复习时间达到了整整九个月。“可能是战线拉得有点长了。”小蕾回顾说,考研复习的第一个月还没进入状态,考研前最后一个月整个人陷入极度疲惫的状态,很难再把书看进去,复习效率大幅下滑,但按照复习程度来看,应该发挥出了正常水平。小蕾认为,考研的人越来越多,考研难度一直在逐年增加,大部分在校生都会和她一样,选择在每年三月份开始备战当年的研究生考试。“可能考不上了。”即便发挥了正常水平,小蕾还是觉得自己很难考入上海这所985大学。“但二战的可能性也很低。”出于心理上和经济上的考虑,小蕾只打算给自己一次考研的机会,如果真的要二战,可能会选择一边工作一边考研,而不是在大学里系统化地复习。小蕾在安徽某所省属重点大学就读新闻学专业,该大学的文学类专业在国内还算有着不错的口碑,之所以选择报考上海985学校的研究生,也是出于提升自己的学历。“江浙沪很多大学都有过慎重选择,选择报考上海这所985大学的新闻专业,也是基于自己的复习计划。”小蕾说,也许会有一种投机心理,去年这所学校因为压分上了热搜,今年或许没有太多人报考。相比往届生考研,作为应届生的小蕾压力会小很多,她所就读的专业也不会面临课程等其他方面的困扰。“家里人对自己的支持最多。”小蕾说,考研并没有给生活带来太多麻烦,但也会牵扯进一些个人情感。在考研即将来临的前几天,小蕾还曾为她的爱豆因为飞机故障而担心了好几天,此外,异地恋也是要面临的事实,但即便不考研,工作也会面临相同的问题。“每天都在打小退堂鼓,只有傻子才会放弃坚持了很久的一件事。”小蕾每天都会和室友抱怨考研的辛苦,但从未想过半途而废。室友也是研友,对小蕾在整个考研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督促作用。“考研中途几乎对手机免疫了,完全不知道手机该用来干什么。”小蕾说,在确定目标院校和报考专业之后,与研友一起全力备考的那几个月,几乎没怎么玩过手机。“在高中的时候,我属于那种混日子的学生。”小蕾能深刻地感受到,考研其实结果无论如何并不重要,复习的过程让自己意识到,自己也能这么独立和认真做好一件事。“还是想多拥有几年校园生活。”小蕾说,自己还没做好准备步入社会的准备,尤其比较害怕催婚,如果在学校可以躲过这些问题。如果小蕾能考入上海这所985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会选择进入上海的媒体行业。04大陈,30岁,媒体从业者大陈,30岁,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目前在上海从事媒体行业。本科毕业后,大陈并没有急于考研而是选择了工作,他在去年顺利考取了沪上某所大学的MPACC,也在关心着朋友2020考研的情况。“我给自己的规划是在30岁之前考一次研究生。”2018年,大陈关注到了最近两年特别火热的MPACC专业,当机立断选择了报考,于2019年正式入学沪上某所大学,就读MPACC,并且拿到了全额奖学金。“考研的感受是完成一个仪式感。”大陈说,因为MPACC是所有商科研究生里学费最便宜的,但如果没有拿到奖学金,也很难驱动自己去读一个研究生,所以无论是否考上,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并没有太大影响。“聊胜于无。”这是大陈对自己这份在读研究生学历的评价,这份学历对他来说并不是特别重要。05我,25岁,媒体从业者这次的主人公,又轮到了自己,25岁,这个尴尬的年纪。此前在心中有过无数个念头,等我考完研那天,我一定要把这半年来的辛酸苦辣,一气呵成总结整理成文章,洋洋洒洒写下数千字,但等考试结束对完答案之后,我没有急着在当天蹭流量。一切于我而言,都是那么平静,没有一丝欣喜感,也没一丝归属感,把自己的个性签名从“I can do all things”改成了“Make that old”。但没喝过威士忌你敢说它烈吗?很多话都是在经历之后才敢说的。其实,“史上最难”这样的推断几乎在每一年刚考完研之后都能看到相似的字眼,用逻辑里面的专业术语讲,存在多种因素可以将该论证进行削弱。而多数人在考完研之后,都是自认倒霉,希望可以快点逃离这个低气压的冬天,快快乐乐过个好年,也有些人能从中得到许多启示,患得患失只会让自己的世界变得更加糟糕,也许即便考上研究生之后,也会碰到新的失望和希望。我与绝大多数人一样,选择考研,也是期待未来能获得更多机会。我不想因为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因为一纸学历,而被机会拒之门外。即便才25岁,但已经感受到方方面面的压力。考完研之后,内心一直百感交集。战后心理综合症,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种,又叫创伤后压力症、创伤后压力综合症、创伤后精神紧张性障碍、重大打击后遗症。指人在遭遇或对抗重大压力后,其心理状态产生失调之后遗症。为什么我要加入上述这一大段百度百科的描述,因为我在考完研之后一直到现在,每天做梦还会梦到自己依旧在考场上写作文。那种感觉就仿佛考研依旧才在昨天结束。“一刀扎上,这伤是合上了,但是这痕迹永远都在。”这种感觉像极了战后心理综合症。现在每天刷着考研群,依旧能看到许多参加2020年考研的同胞,仍在为这次考试惋惜。不管怎么样,2020考研已经结束,本世纪的10年代也已经结束,在这里希望所有参加2020考研的朋友们,都能在本世纪的10年代收获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结果。最后,引用并改编《天下足球》曾经的一句台词:“当所有的结局都写好,当所有的泪水都已风干,你是否忘记了那个为考研曾努力过的春夏秋冬,那就是我们为之而奋斗的时光,无论结局如何,总会在你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