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改革引领中国经济新航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爱很美

改革引领中国经济新航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巨轮向前,离不开航标指引方向。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改革开放的壮阔大潮。2013年11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改革开放由此踏上新征程。5年前,全面深化改革潮涌神州;5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5年前,全面深化改革谋篇布局;5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实现。5年前,全面深化改革勾画蓝图;5年来,中国经济结构实现重大变革,消费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服务业支撑起“半壁江山”。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革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激发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在经济领域迎风破浪、大刀阔斧、攻坚克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磅礴动力。向市场要活力对市场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中国经济扬起新风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这句话引发全世界高度关注。“是一大亮点,更是重大理论创新和突破。”国内外舆论普遍这样认为。这是石破天惊的一笔。把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旗帜鲜明地提出来,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提高。这是解放思想的一笔。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市场“基础性作用”,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市场“决定性作用”,思想上的跨越,展示出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历史担当。这是纲举目张的一笔。“市场规则保障公平竞争,市场价格提供正确信号和激励机制,市场竞争促进优胜劣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他机制无法替代。”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说。5年来,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向市场要活力,让中国经济体格更强、质量更高。——市场作用更大,改革让“看不见的手”更灵活。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2017年1月1日,一项“改变千年专卖制度”的改革——盐业体制改革开启,废除食盐计划管理和政府定价机制,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一系列改革举措让食盐市场活力迸发。“过去很多地区只有本地企业生产或经营的食盐,现在市场上能看到多品牌、多种类别的产品,消费者有了更丰富的选择。”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耀强说。价格是“指挥棒”。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一个个“价格壁垒”被攻破,市场调节机制更加有效。2012至2016年,我国价格市场化程度从94.33%提升到97.01%,目前,全国97%的商品已完全实现市场化供给和定价。——经济活力更旺,改革给市场松绑、为企业赋能。“头一天下午提交名称审核,第二天就领了营业执照,而且通过手机完成,真是方便!”2018年3月16日,在北京政务服务中心,某科技型创业公司联合创始人冯是聪拿到我国第1亿张营业执照。从实行“先照后证”“多证合一”,到推行“证照分离”“照后减证”,企业准入门槛大大降低,极大激发了微观经济体活力。现在,全国日均新设市场主体5.8万户,日均新设企业1.84万户,千人企业数量达24.7户,较商事制度改革前增长了117%。国企改革一直被称作“难啃的骨头”。面对老大难,新一轮国企改革瞄准短板,聚焦痛点,迎难而上。2017年8月,中国联通集团下属A股上市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正式发布。混改后,联通集团对中国联通的持股比例从原来的63.7%降到36.7%,仍是大股东但不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实现不同资本相互融合和股权有效制衡。——发展质量更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新常态。从高空看城市风景,再来几张自拍;机器人给孩子跳舞、讲故事,还能提醒你出门别忘带伞……随着大疆无人机、优必选阿尔法机器人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切身感受到高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爬坡过坎考验,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环境瓶颈日益收紧,中国经济更需要着力解决发展“好不好”的问题。一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牵引的深刻变革开始发力:去产能进展顺利,超过1.7亿吨钢铁产能和8亿吨煤炭产能退出市场;去库存成效明显,房地产市场发展更趋平稳;去杠杆步履稳健,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连续下降,宏观杠杆率上升势头得到遏制;降成本立竿见影,2017年减税降费等举措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补短板持续发力,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一批重大民生工程纷纷上马……“三去一降一补”握指成拳,打开一片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天地。——政府职能更优,“放管服”推动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12月25日,随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正式公布,我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实现清单之外所有市场主体“非禁即入”。有了这张清单,无论国企还是民企,无论内资还是外资,无论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一视同仁,实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从2016年在天津、上海、福建、广东四省市先行试点,到2017年试点范围扩大到15个省市,再到如今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一张清单”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标志,彰显了我国构建统一公平的市场规则的决心,展现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勇气。5年来,政府职能深刻转变:2013年,国务院部门共取消下放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简政放权成为深化改革的“先手棋”;2014年强化放管结合,逐步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2015年又将优化服务纳入其中,“放管服”三管齐下、全面推进的格局逐步形成……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度我国营商环境世界排名上升至46位,比上年度提升32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名28位,比上年度提高65位,是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提升幅度最大的一年。坚持问题导向关键处精准发力,改革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不断啃下“硬骨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2018年前11个月,我国利用外资稳中有升,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利用外资增长33.4%。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低位运行的背景下,这份成绩单十分亮眼。“中国对外资的魅力不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改革开放‘迎着问题上’,不断提升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为外国投资者提供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桑百川认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这5年,坚持问题导向,敢啃“硬骨头”,是经济领域改革的一大鲜明特点。瞄准体制机制障碍,改革注重解决问题的深度——2018年3月26日,我国第一个国际化期货品种——原油期货在浦东的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线交易。原油期货上市,有助于理顺我国资源商品价格体系,优化相关商品价格形成机制。5年来,放开石油、天然气、盐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和公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市场准入,民间资本进入更多领域;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推动建立公开透明平等的市场规则;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实施资源税改革,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平稳落地;利率汇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实施……一系列立足长远,着眼体制机制完善的改革动作密集亮相,为市场拓展出更大空间。化解突出矛盾,改革注重解决问题的力度——越有艰难险阻,越要闯关夺隘。深入探索、大胆尝试、经验复制……5年来,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数量已达12个。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贸易、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先行先试,一批批制度创新从这里走向全国,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自贸区让企业站在开放前沿,给企业释放新的改革红利,我们不能错过这个机会。”河北廊坊查普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苏连才说。2018年9月,查普曼将10万樘智能装甲门项目落户辽宁营口自贸片区。据介绍,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实行“一窗通办”,企业办理相关证照的时间由50天缩短到2天。5年来,改革向“深水区”挺进,很多需要“涉险滩”的改革持续加力。2018年,河北首批12家省直部门管理企业完成脱钩移交,标志着河北省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工作正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广东新设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开展试点,实施更多市场化的管理层选聘机制和员工激励机制。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改革注重解决问题的精度——祥云县是云南省10个蚕桑核心基地县之一,不少当地人以种桑养蚕为主要收入来源。然而,该县蚕农却一度因为“鲜茧收购资格认定”,遭遇有蚕茧却卖不上价的尴尬。2016年4月,全国蚕茧收购方式全面放开。取消“鲜茧收购资格认定”事项后,以往鲜茧市场封锁得以打破,外地企业可以到鲜茧产地进行收购。2016年,祥云县等地的鲜茧收购平均价格,从取消前的每公斤35.69元增加到43.15元。“推行‘材料一次报送’制度”“开展‘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问题集中清理”“实行科研项目绩效分类评价”……2018年7月,《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印发,精准对焦困扰我国科研人员的种种问题,扩大科研人员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为科研工作“减负松绑”。以信任为前提,突出问题导向,坚持放管结合,科技创新的堵点和痛点可望得到进一步解决。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拥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改革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5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群众在越过越美的日子里,真切触摸到改革成果。——多措并举,腰包鼓起来。“减税就相当于涨工资!家人都在微信群里晒工资单,多则一两千元,少则几百元,拿到手的钱都比过去多了!”黑龙江省鹤岗市退休教师吴晓军说。2018年10月,个税起征点由3500元提升至5000元,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个人所得税改革实施首月,全国个人所得税减税316亿元。这几天,吴晓军的家庭微信群又因个税而热闹起来。“咱妈身份证号是多少?”“咱兄妹几个赡养老人的比例怎么定?”2019年1月1日起将实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全家人“在线”商量如何申报扣除个税。“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六大专项附加扣除,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个税改革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说。5年来,就业饭碗更稳、贫困人口减少、居民收入提高……关乎百姓“钱袋子”的答卷亮点纷呈:2018年前11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93万人,有望自2013年以来连续第六年为超过1300万人提供就业岗位,创造了近14亿人口基数大国的“就业奇迹”。2013—201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85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降至2017年的3.1%,累计下降7.1个百分点,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人均GDP增速0.4个百分点。2013年以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始终跑赢人均GDP增速,这一势头有望继续保持。——转型升级,消费旺起来。“这几年工资涨幅稳定,从2013年开始给全家买健康重疾险,每年6万元。去年换家电花了2万元,今年一家出国旅游用了3万元。”北京市海淀区清河街道居民张松算了算近几年的大项支出,“花钱就是为了让家人享受更好的生活。”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28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1.0和0.4个百分点。“过去日子紧巴巴,给孩子买块糖果都要算一算。”江苏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洪湖村农户陈广军的妻子身有残疾,家里两个孩子还在读书,仅靠7亩粮田维持生活。2017年在村里帮助下,陈广军通过承包水田做“虾稻共生”养殖,一年就赚了15万元。“今年小龙虾卖得好,还能多赚几万元。打算买辆二手车,带老婆孩子出门更方便。”陈广军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014元,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538元,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快于城镇居民5.5个百分点。2013—201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始终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了“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同时,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也成为丰富城乡居民生活的“万花筒”。商品更丰富。市场上能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的商品越来越多。同时,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买全球”。2018年11月,我国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一步扩大了消费品中高端供给。服务更多样。近年来,餐饮收入增长快于商品零售,住宿业营业额增长也较快,电影票房连创新高,出境游人次大幅增长。居民的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支出明显加快。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发布,直指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激发居民消费潜力。“随着改革不断深化,生产者更加关注消费新需求,竞相提供优质产品、贴心服务,让消费者不仅买得到,而且买得好、买得爽,更有获得感。”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说。——筑牢保障,日子火起来。“以前做饭都在楼道里,现在新房宽敞又明亮。”2018年10月,65岁的马成娟搬进山东青岛市北区金科星辰小区,对棚户区改造回迁后的生活变化感慨不已。2018年前11月,全国棚改已开工616万套。5年来,千万个家庭告别了“你一间,我一间,筒子楼里冒黑烟”,迎来“小高层,电梯房,城乡广厦千万间”。一项项改革,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冷暖。这5年,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保障网更牢更密的背后,是公共财政预算的民生支出增加。2012—2016年,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教育、城乡社区和住房保障5项民生支出合计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由43.4%增至46.9%,提高了3.5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在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征程上奋勇前行的“动员令”。回首过往,改革历程波澜壮阔;展望未来,改革之路任重道远。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时代,继续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红手印

核心问题:第二学历和第一学历的区别?

什么叫第一学历?什么属于第二学历?他们俩的区别在哪呢?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今天小编就给你详细解答一下。什么是第一学历和第二学历?第一学历是指在高等院校受过普通全日制(统招)教育学习的最高学历。第二学历是指除了统招以外的学历。有两种获得方式,一是指在修读普通全日制统招(第一学历)学历的同时,修读第二专业获得的学历;二是在获得全日制统招学历后,在职获得的非统招学历,包括成人教育(业余、函授、半脱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广播电视大学(电大)和远程教育(网络教育)。我国教育部规定第一学历与第二学历的关系是:同一层次的两种不同学习形式的学历教育。如果这样笼统的介绍你还是不明白的话,那我们就来举几个例子!A某高考后上了一所大专学校,在大三的时候进行专升本的学习,后来又上了2年的全日制本科学习,毕业拿到了本科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后来A某又参加了国家的研究生考试,顺利拿到了全日制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那么,A某的第一学历是硕士研究生,最高学历是硕士研究生。B某高中没有读完,参加工作几年后,自己通过成人高考获得大专文凭,一边工作一边自学,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本科学历。那么,B某没有第一学历,最高学历是本科。根据以上的例子,大家应该清楚了吧。如果非要分个所以然:第一学历=全日制普通教育(高考+高职单招+专升本)第二学历=业余成人高等教育(成考+自考+网络教育)相同点:都是学信网电子注册备案,国家承认学历!目前,很多在职人士通过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等继续教育形式来进行提升学历,以获得更高级别的证书,来考取公务员、升职、考研等。不管你是出于哪种原因想要提升学历,成功后总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比别人多出一份筹码。因此,大家可以放心的通过继续教育形式来获取第二学历,第二学历国家不仅承认,而且在很多领域都和第一学历有着相同的效力!

花枝俏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管理类核心课,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综合测试复习题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管理类核心课,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综合测试复习题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综合测试复习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高起专)综合测试1单选题(共24分)说明:()(A)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B)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C)醉酒导致伤亡(D)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无(A)焊工(B)电工(C)架子工(D)木工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无(A)监督管理(B)综合管理(C)综合监督管理(D)统一管理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无(A)安全预评价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初步设计之前进行(B)安全验收评价,在建设项目竣工、投产运行正常后进行(C)安全预评价由建设单位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工会组织的代表共同进行(D)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是建设项目正式投产的依据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无(A)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B故障树分析法(B)危险预先分析法(C)事件树分析法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无(A)指导组织建立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B)确保并促进员工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参与(C)阐明整体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承诺(D)便于组织宣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无多选题(共36分)说明:()(A)概述(B)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C)定性定量评价(D)总体布局及常规防护设施措施评价(E)易燃易爆场所评价参考答案:A,B,D,E解题思路:无(A)适用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B)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关键岗位与职责(C)企业规模、开展活动及其所带来风险的特点(D)企业过去和现在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E)企业自身整体的经营方针和目标参考答案:A,B,D,E解题思路:无(A)操作人员(B)设施(C)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D)环境(E)故障参考答案:B,C解题思路:无(A)宏观监控的组成原理(B)宏观监控的主要思路(C)宏观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D)宏观监控系统网络设计方案(E)城市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参考答案:B,C,D,E解题思路:无(A)方针与原则(B)应急策划(C)应急预案(D)现场恢复(E)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参考答案:A,B,D,E解题思路:无(A)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B)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C)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D)危险性分级安全评价方法(E)事故后果模拟安全评价方法参考答案:A,B,C解题思路:无填空题(共16分)说明:()解题思路:无解题思路:无解题思路:无解题思路:无问答题(共24分)说明:()答案:参考答案:安全评价管理中对评价机构和评价人员的要求有:①安全评价机构与被评价单位存在相关利益关系的,不得参与其关联项目的评价活动。②安全评价机构不得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安全评价业务。③遵纪守法、恪守职业道德。④保守被评价单位的技术和商业秘密。⑤科学、客观、公正、独立地开展安全评价。⑥真实、准确地做出评价结论,并对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⑦自觉按要求上报工作业绩并接受考核。⑧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⑨对在当时条件下做出的安全评价结果承担法律责任。解题思路:无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高起专)综合测试2单选题(共24分)说明:()(A)患职业病(B)自残或者自杀(C)原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D)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无(A)活性化学物质(B)腐蚀物质(C)放射性物质(D)忌混物质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无(A)中间事件,顶上事件(B)基本事件,中间事件(C)基本事件,顶上事件(D)顶上事件,基本事件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无(A)以人为本(B)安全第一(C)预防为主(D)安全优先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无(A)因果关系原则(B)连续原则(C)激励原则(D)内在关系原则参考答案:A解题思路:无(A)用人单位的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B)所有进人用人单位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C)用人单位作业场所内的所有物料和设施(D)所有上述答案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无多选题(共36分)说明:()(A)动力原则(B)能级原则(C)激励原则(D)弹性原则参考答案:A,B,C解题思路:无(A)建设安全技术措施工程,如防火工程、通风工程等(B)增设新安全设备、器材、装备、仪器、仪表等以及这些安全设备的日常维护(C)奖励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和个人(D)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参考答案:A,B,D解题思路:无(A)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B)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C)患职业病的(D)在上下班途中,被楼房落物砸伤的参考答案:A,B,C解题思路:无(A)应急预案与响应和管理评审(B)职业安全健康方针和绩效测量监测(C)记录与记录管理和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D)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及协商与交流参考答案:A,B,D解题思路:无(A)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B)国内外事故案例及本单位在安全管理及生产中的有关经验(C)通过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都是安全检查表的内容(D)监测仪器技术说明书参考答案:A,B,C解题思路:无(A)锅炉、压力管道、压力容器(B)个人防护用品(C)电梯、自动扶梯(D)施工升降机、简易升降机及游乐设施等。参考答案:A,B,D解题思路:无填空题(共16分)说明:()解题思路:无解题思路:无解题思路:无解题思路:无问答题(共24分)说明:()答案:参考答案: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①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根据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确定重大危险源;(机制、概率、后果、评价、控制)②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对已确认的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分析评价;③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④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将已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如新建的有重大危害性的设施,应在其投入运转之前提交安全报告。⑤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企业和政府(场内和场外)应急救援预案;⑥工厂选址和土地的使用规划:制定土地使用政策,确保重大危险源与居民区和其他场所、危险源以及公共设施的安全距离;⑦重大危险源的监察:政府主管部门派出技术人员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监察、调查、评估和咨询。现有的工资子系统没有关于人才需求、职工培训管理、职级晋升等方面的功能模块。、特点:手工输入数据量少;编制的规则性强;应满足一定的报表勾稽关系;通用性和灵活性要求高。3、解题思路:无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高起专)综合测试3单选题(共24分)说明:()(A)配备常规劳动防护用品(B)现场醒目处放置必需的防毒护具(C)设专人和专门措施,确保防毒护具处于良好待用状态(D)所有上述答案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无(A)设备(B)从业人员(C)管理人员(D)技术人员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无(A)污染环境的风险(B)可能导致危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C)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D)A和C参考答案:B解题思路:无(A)一级文件-预案说明应急管理政策、应急预案的目标、应急组织和责任等内容(B)二级文件-说明某个行动的目的和范围(C)三级文件-提示说明某个行动的注意事项(D)四级文件-应急行动的记录。如通讯记录、应急队员进出事故危险区的记录、向政府部门递交报告的记录等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无(A)能量的不正常作用(B)造成人员死伤(C)造成经济损失(D)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参考答案:C解题思路:无(A)物质的理化性质及其数量(B)危险物质的数量(C)物质的理化性质(D)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参考答案:D解题思路:无多选题(共36分)说明:()(A)安全检查准备(B)实施安全检查(C)通过分析做出判断(D)及时做出决定进行处理(E)整改落实参考答案:A,B,C,D,E解题思路:无(A)明确体系运行中哪些是重要岗位以及这些岗位所需的文件,确保这些岗位得到现行有效版本的文件(B)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应书写工整、便于使用者理解,并应定期评审,必要时予以修改(C)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关键岗位与职责(D)传达到企业内所有相关人员或受影响的人员(E)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和(或)保存知识的目的,对留存的档案性文件和资料应予以适当标识参考答案:A,C,D,E解题思路:无(A)事故(B)人员伤害(C)疾病(D)财产损失(E)作业环境破坏参考答案:B,C,D,E解题思路:无(A)工艺、设备、容器和建筑结构抵消因子(B)安全管理状况抵消因子(C)消防设施抵消因子(D)危险岗位操作人员素质抵消因子(E)防火措施抵消因子参考答案:A,B,D解题思路:无(A)中暑(B)潜水病(C)减压病(D)确认致癌物(E)高原病参考答案:A,C,E解题思路:无(A)按装置工艺功能划分(B)按布置的相对独立性划分(C)按工艺条件划分(D)按贮存、处理危险物质的潜在化学能、毒性和危险物质的数量划分(E)按照安全评价给出的定量结果的类别不同划分参考答案:A,B,C,D解题思路:无填空题(共16分)说明:()解题思路:无解题思路:无解题思路:无解题思路:无问答题(共24分)说明:()答案:参考答案:职业危害因素可分为:职业危害因素按其来源有:①生产工艺过程:如原材料、工业毒物、噪声等;②劳动过程:劳动组织情况、生产设备布局、作业方式等;③作业环境:不良气象条件、通风、照明等。按照职业危害因素的性质可分为:(1)环境因素①物理因素:不良气象条件如高温、低温、高湿、高低气压等,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②化学因素:生产过程中使用和接触到的原料、中间产品、成品以及这些物质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工业毒物,以粉尘、烟尘、雾气、蒸汽或气体的形态存在。③生物因素: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如霉菌、真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2)与职业有关的其他因素:劳动组织与作息制度不合理,作业时间过长、作业强度过大、长时间单调或不良体位劳动、劳动负荷过重,夜班作业等;(3)其他因素: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国民的文化教育程度,生态环境,管理水平,健全的法制,职业卫生服务和管理等。

不若审之

重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这项重要决定全文来了!

新华社北京11月5日电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着重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二、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一)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确保全党遵守党章,恪守党的性质和宗旨,坚持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党、团结人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工作,夯实党执政的思想基础。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持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使一切工作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发展规律、体现人民愿望,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到人民衷心拥护。(二)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推动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确保令行禁止。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形成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三)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健全各级党委(党组)工作制度,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党和国家所有机构履行职责全过程,推动各方面协调行动、增强合力。(四)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通过完善制度保证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着力防范脱离群众的危险。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始终做到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引领群众,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健全联系广泛、服务群众的群团工作体系,推动人民团体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五)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发展党内民主和实行正确集中的相关制度,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健全决策机制,加强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风险评估,强化决策执行、评估、监督。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六)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坚持依规治党,建立健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的体制机制。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健全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度。坚决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大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三、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证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保证各级国家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支持和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健全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监督制度。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健全代表联络机制,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健全人大组织制度、选举制度和议事规则,完善论证、评估、评议、听证制度。适当增加基层人大代表数量。加强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二)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健全相互监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自觉接受监督、对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实施专项监督等机制,完善民主党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制度,完善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方法,展现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优势。发挥人民政协作为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效能,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完善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丰富协商形式,健全协商规则,优化界别设置,健全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程序机制。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统筹推进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整的协商民主体系,完善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的落实机制,丰富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化实践。(三)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完善照顾同盟者利益政策,做好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健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度,凝聚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力量,谋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五)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广泛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拓宽人民群众反映意见和建议的渠道,着力推进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探索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的有效方式,保障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一)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二)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立改废释并举,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要领域立法,加快我国法域外适用的法律体系建设,以良法保障善治。(三)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审判制度、检察制度,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律师制度,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四)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保证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依法正确行使,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坚决排除对执法司法活动的干预。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加大对严重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实行惩罚性赔偿制度,严格刑事责任追究。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夯实依法治国群众基础。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以及领导干部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五、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国家行政管理承担着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一)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以推进国家机构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优化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组织、行政监督体制。健全部门协调配合机制,防止政出多门、政策效应相互抵消。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执法事项。进一步整合行政执法队伍,继续探索实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提高行政执法能力水平。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强有力的行政执行系统,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厘清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区域等政策协同发力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完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健全基准利率和市场化利率体系。严格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加强违法惩戒。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及性。建立健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行政管理的制度规则。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三)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使政府机构设置更加科学、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严格机构编制管理,统筹利用行政管理资源,节约行政成本。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实行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率组织体系。(四)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理顺中央和地方权责关系,加强中央宏观事务管理,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适当加强中央在知识产权保护、养老保险、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事权,减少并规范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赋予地方更多自主权,支持地方创造性开展工作。按照权责一致原则,规范垂直管理体制和地方分级管理体制。优化政府间事权和财权划分,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构建从中央到地方权责清晰、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工作体系。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作用。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二)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完善直接税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合理调节城乡、区域、不同群体间分配关系。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三)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生产许可制度,健全破产制度。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探索建立集体诉讼制度。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优化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健全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积极发展新动能,强化标准引领,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改进科技评价体系,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五)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扩大开放,保护外资合法权益,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拓展对外贸易多元化,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健全促进对外投资政策和服务体系。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推动建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健全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国家技术安全清单管理、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制度。完善涉外经贸法律和规则体系。七、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各层级学习制度,建设和用好网络学习平台。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落实到思想理论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各方面。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建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制机制。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加强失信惩戒。(三)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推出更多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四)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改进和创新正面宣传,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五)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规律、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完善文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制度,健全引导新型文化业态健康发展机制。完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强文艺创作引导,完善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工作机制。八、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一)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坚决防止和纠正就业歧视,营造公平就业制度环境。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二)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健全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保障机制,完善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机制。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合作办学。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三)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加快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加快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异地就医结算制度,规范社保基金管理,发展商业保险。统筹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坚持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妇女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四)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坚持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完善国民健康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水平。加快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改革。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加强公共卫生防疫和重大传染病防控,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优化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质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聚焦增强人民体质,健全促进全民健身制度性举措。九、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一)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三)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边疆治理,推进兴边富民。(五)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国家安全能力。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提高防范抵御国家安全风险能力,高度警惕、坚决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一)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守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发展绿色金融,推进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完善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和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强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和执法司法制度。(二)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健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健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政策体系。普遍实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制度。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加快建立自然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监测制度,健全自然资源监管体制。(三)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保护。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永续利用,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健全国家公园保护制度。加强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快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保护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四)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强化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管控、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管理,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落实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十一、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人民军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柱石,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必须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巩固和拓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确保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一)坚持人民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是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实现形式。坚持全国武装力量由军委主席统一领导和指挥,完善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的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各项制度规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权威,确保政令军令畅通。(二)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全面贯彻政治建军各项要求,突出抓好军魂培育,发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坚决抵制“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政治观点。坚持党委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坚持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坚持支部建在连上,完善党领导军队的组织体系。建设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和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三)把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贯彻到军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战斗力根本标准,建立健全基于联合、平战一体的军事力量运用政策制度体系,构建新时代军事战略体系,加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和能力建设,调整完善战备制度,健全实战化军事训练制度,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坚持以战领建、抓建为战,建立健全聚焦打仗、激励创新、军民融合的军事力量建设政策制度体系,统筹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武装警察部队、民兵建设,统筹军队各类人员制度安排,深化军官职业化制度、文职人员制度、兵役制度等改革,推动形成现代化战斗力生成模式,构建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建立健全精准高效、全面规范、刚性约束的军事管理政策制度体系,强化军委战略管理功能,加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建设,提高军队系统运行效能。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步伐,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完善国防科技创新和武器装备建设制度。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健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机制。完善双拥工作和军民共建机制,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十二、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必须坚持“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管治,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绝不容忍任何挑战“一国两制”底线的行为,绝不容忍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一)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宪制秩序,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维护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特别行政区自身竞争力结合起来。完善特别行政区同宪法和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和机制,坚持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提高特别行政区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二)健全中央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全面管治权的制度。完善中央对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主要官员的任免制度和机制、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基本法的解释制度,依法行使宪法和基本法赋予中央的各项权力。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支持特别行政区强化执法力量。健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对中央政府负责的制度,支持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施政。完善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内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机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强对香港、澳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和青少年的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情教育、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教育,增强香港、澳门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和进行分裂、颠覆、渗透、破坏活动,确保香港、澳门长治久安。(三)坚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推动两岸就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反对“台独”、促进统一。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统一后,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将得到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十三、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外部条件。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一)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加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建设,全面贯彻党中央外交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深入推进涉外体制机制建设,统筹协调党、人大、政府、政协、军队、地方、人民团体等的对外交往,加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格局。加强涉外法治工作,建立涉外工作法务制度,加强国际法研究和运用,提高涉外工作法治化水平。(二)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难点问题,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坚持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三)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完善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推动解决全球发展失衡、数字鸿沟等问题,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健全对外开放安全保障体系。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完善领事保护工作机制,维护海外同胞安全和正当权益,保障重大项目和人员机构安全。(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革。推动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各自能力等原则基础上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维护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支持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等平台机制化建设,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十四、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一)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完善党内监督体系,落实各级党组织监督责任,保障党员监督权利。重点加强对高级干部、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制度,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强化政治监督,加强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完善巡视巡察整改、督察落实情况报告制度。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加强上级纪委监委对下级纪委监委的领导,推进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完善派驻监督体制机制。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健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发挥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职能作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二)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坚持权责法定,健全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制度,明晰权力边界,规范工作流程,强化权力制约。坚持权责透明,推动用权公开,完善党务、政务、司法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建立权力运行可查询、可追溯的反馈机制。坚持权责统一,盯紧权力运行各个环节,完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有效机制,压减权力设租寻租空间。(三)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坚决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坚决破除权钱交易的关系网。深化标本兼治,推动审批监管、执法司法、工程建设、资源开发、金融信贷、公共资源交易、公共财政支出等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促进反腐败国际合作,加强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教育,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十五、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进行,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确保本次全会所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既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把握党和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走过的道路、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不能照抄照搬他国制度模式,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通过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支持各类人才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新华社)

天文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一图全读懂(附文字实录)

附:文字实录 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努力并付出牺牲,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当前,疫情尚未结束,发展任务异常艰巨。要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一、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回顾去年,我国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增长6.1%。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调查失业率在5.3%以下。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消费持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重大区域战略深入实施。——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新兴产业持续壮大,传统产业加快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开展,企业数量日均净增1万户以上。——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减税降费2.36万亿元,超过原定的近2万亿元规模,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受益最多。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完成。“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设立科创板。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成效。出台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外贸外资保持稳定。——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污染防治持续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总体改善。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民生进一步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基本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水平提高。城镇保障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生生活补助人数增加近40%,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我们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极大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磅礴力量。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为基层松绑减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果丰硕。成功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中欧领导人会晤、中日韩领导人会晤等重大活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外交、人文交流卓有成效。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各位代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部署,中央指导组加强指导督导,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履职尽责,社会各方面全力支持,开展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广大医务人员英勇奋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勇挑重担,科技工作者协同攻关,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新闻工作者、志愿者坚守岗位,快递、环卫、抗疫物资生产运输人员不辞劳苦,亿万普通劳动者默默奉献,武汉人民、湖北人民坚韧不拔,社会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捐款捐物。中华儿女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在疫情防控中,我们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及时采取应急举措,对新冠肺炎实行甲类传染病管理,各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坚决打赢武汉和湖北保卫战并取得决定性成果,通过果断实施严格管控措施,举全国之力予以支援,调派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快速扩充收治床位,优先保障医用物资,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全力救治患者,最大程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延长全国春节假期,推迟开学、灵活复工、错峰出行,坚持群防群控,坚持“四早”,坚决控制传染源,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加强药物、疫苗和检测试剂研发。迅速扩大医用物资生产,短时间内大幅增长,抓好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保障交通干线畅通和煤电油气供应。因应疫情变化,适时推进常态化防控。针对境外疫情蔓延情况,及时构建外防输入体系,加强对境外我国公民的关心关爱。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及时通报疫情信息,主动分享防疫技术和做法,相互帮助、共同抗疫。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艰。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失时机推进复工复产,推出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实施援企稳岗,减免部分税费,免收所有收费公路通行费,降低用能成本,发放贴息贷款。按程序提前下达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不误农时抓春耕。不懈推进脱贫攻坚。发放抗疫一线和困难人员补助,将价格临时补贴标准提高1倍。这些政策使几亿人受益,及时有效促进了保供稳价和复工复产,我国经济表现出坚强韧性和巨大潜能。各位代表!去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今年疫情防控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感谢!向关心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抗击疫情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政府工作存在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较突出,少数干部不作为、不会为。一些领域腐败问题多发。在疫情防控中,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群众还有一些意见和建议应予重视。我们一定要努力改进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尽心竭力不辜负人民的期待。二、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我们有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亿万人民勤劳智慧。只要直面挑战,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综合研判形势,我们对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作了适当调整。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重大金融风险有效防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要看到,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各类结余、沉淀资金要应收尽收、重新安排。要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加强重大风险防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今年已过去近5个月,下一阶段要毫不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抓紧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出台的政策既保持力度又考虑可持续性,根据形势变化还可完善,我们有决心有能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三、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前期出台六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减免国有房产租金,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并予政策支持。坚决整治涉企违规收费。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加强监管,防止资金“空转”套利。金融机构与贷款企业共生共荣,鼓励银行合理让利。为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就业保障。实行农民工在就业地平等享受就业服务政策。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我国包括零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数以亿计,今年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四、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要调整措施、简化手续,促进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复业。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做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便利各类创业者注册经营、及时享受扶持政策。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以公正监管维护公平竞争,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强化保险保障功能。赋予省级政府建设用地更大自主权。促进人才流动,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清理废除与企业性质挂钩的不合理规定。限期清偿政府机构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款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创业投资,增加创业担保贷款。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更大激发社会创造力。五、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我国内需潜力大,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民生导向,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推动消费回升。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养老、托幼服务。改造提升步行街。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要多措并举扩消费,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要优选项目,不留后遗症,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便民设施,让城市更宜业宜居。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发展海洋经济。实施好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支持保就业、保民生、保运转,促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深化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加强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加快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严惩非法捕杀和交易野生动物行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完善石油、天然气、电力产供销体系,提升能源储备能力。六、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强化兜底保障。搞好脱贫攻坚普查。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着力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大力防治重大病虫害。惩处违法违规侵占耕地行为,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深化农村改革。恢复生猪生产。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扩大以工代赈规模,让返乡农民工能打工、有收入。扶持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加强农户社会化服务。增加专项债券投入,支持现代农业设施、饮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七、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进外贸基本稳定。围绕支持企业增订单稳岗位保就业,加大信贷投放,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降低进出口合规成本,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提升国际货运能力。推进新一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筹办好第三届进博会,积极扩大进口,发展更高水平面向世界的大市场。积极利用外资。大幅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在中西部地区增设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增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开展互惠互利合作。引导对外投资健康发展。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等自贸谈判。共同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国致力于加强与各国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八、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面对困难,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坚决守护人民健康。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对受疫情影响的医疗机构给予扶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严格食品药品监管,确保安全。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有序组织中小学教育教学和中高考工作。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全国近3亿人领取养老金,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完善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制度。做好因公殉职人员抚恤。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对因灾因病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都要实施救助。要切实保障所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民生也必将助力更多失业人员再就业敢创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物等事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倡导全民健身,使全社会充满活力、向上向善。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慈善事业等健康发展。保障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完善信访制度,加强法律援助,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依法打击各类犯罪,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加强洪涝、火灾、地震等灾害防御,做好气象服务,提高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各位代表!面对艰巨繁重任务,各级政府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政务公开,提高治理能力。要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法律、监察和人民监督。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坚决惩治腐败。各级政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遵循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办好自己的事。要大力纠治“四风”,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担当者担当,让履职者尽责。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激发社会活力,凝聚亿万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底气。广大干部应临难不避、实干为要,凝心聚力抓发展、保民生。只要我们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奋力前行,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一定能实现。今年要编制好“十四五”规划,为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擘画蓝图。各位代表!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海外侨胞是祖国的牵挂,是联通世界的重要桥梁,要发挥好侨胞侨眷的独特优势,不断增强中华儿女凝聚力,同心共创辉煌。去年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民军队在疫情防控中展示了听党指挥、闻令而动、勇挑重担的优良作风。要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严格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打好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实攻坚战,编制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高后勤和装备保障能力,推动国防科技创新发展。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始终让军政军民团结坚如磐石。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落实特区政府的宪制责任。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我们要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行径。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反对“台独”、促进统一,我们一定能开创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经济严重衰退等全球性挑战,各国应携手共进。中国将同各国加强防疫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稳定,推进全球治理,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扩大开放中深化与各国友好合作,中国始终是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各位代表!中华民族向来不畏艰难险阻,当代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挑战的坚定意志和能力。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来源:新华网文字直播实录发布:白银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科编辑:金号 高粱

逐梦科研重器 期待零的突破

2019年年末,中国科学院两大科学装置——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的项目总部区工程,在惠州市开工建设。随着两大科研“重器”的建设,未来惠州将吸引1500名科学家聚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之一。围绕创新驱动发展路径,珠三角城市各显神通——以南沙科学城为代表的一批“大院大所大装置”在广州聚集,深圳形成“6个90%”的创新生态,佛山以民企引领制造业技术革新;东莞、江门也建成了散裂中子源、中微子实验装置等“国之重器”……与兄弟城市的高歌猛进相比,中山的创新引擎显得不够有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学工程项目的缺失、高水平大学建设缓速、薄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科研基础设施、缓慢的科研投入增长、短缺的高端创新人才,让中山的创新突围任重道远。沉舟侧畔,千帆竞发。在科创领域有过高光时刻的中山,为何被时代的步伐抛在了身后?南方日报记者 余秋亮 何伟楠热闹的珠三角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珠三角是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发展纲要》发布以来,肩负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使命,珠三角城市群呈现出有力的创新脉动。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广州在全球创新集群百强的排名连续3年大幅上升,由2017年的63位提升至第21位。与中科院签约共建广州南沙科学城、中科院广州明珠科学园,再生医学与健康、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4家省实验室加速建设,建设冷泉生态系统、动态宽域飞行器试验装置、人类细胞谱系、极端海洋环境综合科考系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019年,在“大院大所大装置”引进上持续发力的广州,正谋划打造珠三角大科学装置指挥中心。重剑无锋,低调的广州已成为原始创新研究的高地。目前,广州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0家,占全省的69%,同时有省重点实验室237家、市重点实验室165家,金字塔形的实验室体系已形成。目光移向珠江口东岸。曾经,“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奇迹。如今,平均一天58件发明专利的“新深圳速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创新活力。深圳的创新生态中,超过1.4万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其中,“6个90%”为外界所熟知——深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龙头企业。近年来,深圳的创新支撑体系,更是呈现出全球高精尖科研力量汇聚的趋势。去年,空中客车(中国)研发中心、波士顿咨询亚太数字中心、埃森哲深圳全球创新研发中心等一批国际知名的研发中心落户,3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成立,光明科学城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等大科学装置开工建设,锐意进取的深圳,正加速迈向全球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在刚刚宣布GDP过万亿的佛山,企业同样成为创新的主角。“制造业的胜利”,也是创新的胜利——美的、联塑、海天、东鹏陶瓷等企业名字,频频出现在省市级的科学技术奖榜单中。通过创新,“夕阳行业”也能走出“朝阳企业”。在东莞、惠州、江门,被誉为“国之重器”的大科学装置则成为城市创新的有力支撑。其中,东莞继中国散裂中子源落户后,宣布启动东莞中子科学城建设;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加快建设;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2021年建成后,将代表我国抢占世界中微子研究领域的最前沿。从企业到“大院大所大装置”,从行业技术革新到与世界最前沿的科技对话,珠三角城市在融入全球创新一体化的进程中,一派热火朝天。中山的渴望在周边城市科研重器加快崛起之时,中山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同样显得有些寂寥。2019年中山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让人惊讶:2018年,中山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数量从11家减少到9家,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收入降幅超过42%;高校向企业转移技术成果265项,比2017年减少了156项,降幅超过37%。同期,曾经同为“广东四小虎”的东莞,上述两项指标分别增长18.68%、23.12%。具有政府背景的研究与开发机构数量也多年未出现增量。根据广东统计年鉴历年数据,中山市政府部门直属的研究与开发机构数量已经多年保持为3个。2018年,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中山市这一数字并列末位。即便是中山创新动能最强劲的火炬开发区,放在珠三角来看也显得乏力。根据《中国火炬统计年鉴2018》,2017年中山火炬开发区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为26.62亿元,低于珠三角平均值的115.82亿元,仅为深圳的1/15。当年火炬开发区的高企数量334个,仅为整个珠三角高新区高企数量的4.6%。已见诸报端的不少分析文章指出,火炬开发区乃至中山市目前面临的创新困境,在于高水平学校数量和质量不够、对高端科研人才吸引力不够,也存在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学工程项目缺失、大科学装置无一在此布局。回看上世纪90年代,即使是在更薄弱的科创底子上,中山火炬开发区凭借灵活的机制,创下了一个个高光时刻。据《中山火炬开发区改革开放实录》记载,在1990年正式获批成立后,面对“无高新技术基础”的困境,中山首先想到“借脑”——与北京高新区达成合作协议,引进了首批高新技术企业。1992年初,中山出面运作,在该市召开了教育部属36所重点高校支持高新技术发展、促进高新技术转化的会议。会后,包括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分别把科研成果数字程控交换机、无线寻呼机、单克隆抗体等生物试剂等大科研项目落户中山,由学校派出科研团队带来成果,中山提供起步资金和厂房宿舍,合办公司。这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到中山创新创业,成为彼时火炬开发区甚至整个中山科创和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可惜的是,当年燃烧的熊熊创新之火没能延续到今天。21世纪初期,火炬开发区发展仍顺风顺水,但到近5年,后劲不足的疲态接连显露。中山市政府也坦承:正面临“以镇区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难以为继,对高端要素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不足”的问题。2018年,中山市科技大会对此问题做了进一步说明:“弱中心、强镇域”的发展模式,让中心城区未能集聚足够资源进行集中建设,缺乏留住创新型和专业管理型人才的吸引力;而镇区建设水平不够精细,公共服务水平不高,亦难以承载高精尖科技项目与高层次人才,导致中山市的创新发展格局很不平衡。相比之下,同样曾面临过“难以为继”问题的深圳,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便开始为创新资源的发展做了诸多努力。例如,1994年成立全国第一家为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设立的“高新投”,1999年成立专门从事创业投资的“创新投”。21世纪初,又成立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担保的“中小担”等。为吸引创新人才,自1992年开始,深圳市领导率团到海外招揽人才,开创全国先河。同时,先后出台了多个吸引和服务人才的政策。1999年起举办的高交会,现已成了“中国科技第一展”。“重器”的选择科技创新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难以立竿见影。在中山,变化正在发生。其中最令人期待的,莫过于中山的科研“重器”有望实现零的突破。从2018年5月到去年上半年,中山市相关负责人曾多次前往四川,到中物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开展调研,推动中山市政府与该中心就光子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应用展开深入合作。去年3月28日,项目正式签约。去年10月召开的光子科学前沿研究研讨会上,中山公布了该项目的建设蓝图——围绕“发现科学”和“应用科学”两大主线,最终冲击人类创造激光功率密度的极限,研发打造200PW级超高峰值功率激光装置。对于一座城市的发展来说,专注基础科学研究的大院、大所、大科学装置能起到什么作用?以拥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的东莞为例。该装置自2018年正式运行以来,围绕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取得了多项成果,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结构、高强合金、金属玻璃、磁性薄膜等。对东莞来说,该项目更大的意义,在于其对产业转型和城市能级的提升。围绕中国散裂中子源,东莞正在松山湖片区打造中子科学城。从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大科学装置的人才集聚、技术溢出等效应,将对东莞高端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发展产生强大的辐射带动,打造高新技术源泉和高新技术产业摇篮,大大提升地区整体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而东莞的城市标签,也有望从“制造强市”变为“科创之城”。再看中山光子科学中心。根据规划,该中心构建的“发现科学”主线上,对输出能力为2×10PW的超短超强激光装置的研发,将为先进激光技术的创新发展和产业应用,提供巨大源动力。在“应用科学”的发展主线上,中心也将致力于研发面向先进超强辐射源技术与应用的高峰值功率、高平均功率和高重复频率激光技术,孵化面向先进制造、先进材料、生物医药和光学光电等领域的先进仪器与装备,孵化支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一流的技术与产品。蓝图很美好,那么,中山为承接这一科研重器做好准备了吗?目前,中山的光电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至600亿元,LED照明、高难度的光学显示镜头等主导产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优势竞争力。但从整体上看,该产业仍存在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相对低端、优势集中在传统光源等短板,而更为高端、附加值更高的激光产业方面,中山的基础较为薄弱,承接科研重器的高端科技产出的能力,目前还需要打一个问号。对于城市来说,大科学装置的落户并非一劳永逸。如何规划周边配套,用好这张“科技名片”,解决城市发展内生动力的问题,推动中山跟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脚步,更考验中山人的智慧和魄力。蓝图已经绘就,中山如何行动,拭目以待。启示录广州:“大科学”布局带动产城发展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广州去年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广州段)为主轴,优化“三城一区十三节点”空间布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与中科院共建南沙科学城和中科院明珠科学园,冷泉生态系统、人类细胞谱系等大科学装置纳入国家方案。瞄准国家大科学装置、大院大所等重点项目,广州的“大科学情结”,能给中山带来哪些启示?打造珠三角大科学装置“指挥中心”基础研究是创新链条的起点,是技术创新的源头支撑,是产业走向高端的根基。2019年3月,广州市政府印发了《广州市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2年,广州力争筹建国家实验室1家、组建广东省实验室3家、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5家以上。积极争取国家、省在广州市布局更多国家、省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科学装置、高水平研究平台,并且推进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广州正在谋划中科院珠三角大科学研究中心建设,打造珠三角大科学装置‘指挥中心’。”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局长王桂林表示,广州将聚焦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两大关键点。与中科院的深化合作,成为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路径。2019年5月6日,广州市与中科院签订协议,共建广州南沙科学城和中科院明珠科学园,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承载区和先行启动区,并以明珠科学园建设为牵引,重点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学科平台、成果转化中试应用、科教融合等四大功能区。除了以“中科院系”为代表的基础研究型研发机构、产业技术创新型研发机构,广州还聚焦国家战略和省市优势领域,建设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化的省实验室,使之成为大型综合性研究基地和原始创新重要的策源地。以培育创建国家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为目标的省实验室目前已达到10家。其中,广州牵头或参与建设的有再生医学与健康、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共4家省实验室。在着力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方面,广州聚焦深地钻采探测、海洋科学研究、太赫兹科学探索、空天科学技术等国家战略领域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力争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大科学也要落地转化一座城市所拥有的大院大所大装置数量,并不仅仅是一个单纯体现科技创新水平的指标,它更是一种不可复制的稀缺资源——这些创新要素,可以变成一座城市的高端智囊团、广泛“朋友圈”,甚至是得力“同盟军”。正因为如此,要打通“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生态优化”创新发展全链条的广州,将重要的精力放在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上。通过引进更多大院大所大装置,加强基础研究,瞄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注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去年,广州在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明显进展:突破了飞行时间质谱仪器、电磁屏蔽膜、复印机有机光导鼓制造等一批关键技术,研发全球首个31寸UHD顶发射印刷H-QLED样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天基信息服务系统“黄埔一号”卫星载荷发射成功……关键核心技术领跑、并跑的比例越来越大,正逐渐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创新资源只有和产业对接好了,创新资源集聚的优势才能够发挥。面对科学研究与产品开发之间的沟壑,广州一直坚持从科技成果转化等环节努力尝试跨越、破题创新发展。2018年,广州技术合同成交额719.02亿元,在2017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位居全省第一。专家认为,从人才的集聚,到技术的突破,再到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大院大所大装置所能有效促进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构建起成熟的区域创新体系。来论推动产学研,中山怎出招?乡音近年来,中山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特别是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主动对接香港、澳门高等院校资源,支持高校在中山设立研发中心,推进科研成果在中山转移转化。这一工作虽然实现了一定的创新资源积累,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产学研合作整体层次不高、覆盖面不广、创新资源不足、创新平台对产业支撑能力有限,中小微企业吸收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的能力与动力不足,远不足以支撑大湾区新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我认为,推动产学研合作,中山还要下好以下几步棋:首先,要进一步激发企业的产学研主体活力。一是突出产学研合作中企业的主体地位。只有建立健全由企业牵头实施应用性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重点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才能让企业具有产学研合作的主导地位和能力,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二是鼓励企业加大R&D的投入力度,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二次开发能力。三是主动协同广深港高校院所科技资源与中山企业开展“研发代工”合作,支持科技研发机构针对中山企业的特定技术需求,组建高水平研发团队开展订制化的技术研发,再通过与科研机构共享市场成果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有效解决中山企业尤其中小型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缺少核心竞争力的难题。四是聚焦引才用才育才机制,引导创新型人才向企业集聚。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依托湾区高校和科研院所,采取定向、委培等形式为中山企业培养高层次科技研发人才、实用技术人才;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等方式引进学科技术带头人等领军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企业管理人员、研发人员和技术工人开展继续教育培训,增强企业识别技术、加工技术、运用技术的能力,加速形成企业在产学研合作的内在动力和主动权。其次,进一步优化产学研合作的外部环境。一是构建利益与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分配机制。在科研经费分配评估体系中,更加突出科研项目的市场研发价值,真正形成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在科技资源配置中获得更强的主动性。二是建立完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间的科研人员高效、合理的流动机制,破除科研人员和资源利用的行政化壁垒。加快建设全球化专家库、人才库,为人才的跨区域、跨国度流动与合作提供高效便捷的制度和服务保障。三是积极构建大湾区产学研合作创新群。支持建立大湾区产学研合作技术交流网络,充分发挥中山集群发展的产业特点,将产学研合作的创新群与区域优势产业群相结合,提升大湾区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最后,要进一步完善区域产学研合作的服务体系。一是推动和完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以满足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加快引进和培育平台型科技服务机构,整合相关科技服务资源,实现综合科技服务供需精准匹配。二是加强建设专业化信息平台,增进科研界和企业界相互了解,征集科研合作需求、科技合作项目和专家资料等信息,建立完善产业科技合作项目库和专家资料信息库,解决产学研合作信息不对称问题。三是提升现有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重大创新平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能力建设,为促进湾区科技合作与协同创新提供融资、产权交易、技术成果转化、技术评估等多层次、宽领域与多方位的服务。(作者系南方+网友)

知识付费:“物有所值”的优质内容是核心

短短几年时间,中国的知识付费经济获得了井喷式发展,已初具规模。据《2018年中国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49亿元,同比增长近3倍,预计2020年将达到235亿元。随着各家平台的不断加码以及创业者的涌入,知识付费产业目前已经涵盖知识电商、社交问答、内容打赏、社区直播、讲座课程、线下约见、付费文档、第三方支持工具等多个类别,市场不断扩大。本期圆桌,中国经济时报邀请互联网研究专家、文化研究专家、人力资源及心理学专家共同探讨关于知识付费的话题。知识付费的本质中国经济时报:怎样看待知识付费的本质?陆峰:知识付费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可以市场交易的产品或服务,以实现知识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借助移动互联网手段通过市场机制优化知识信息配置的一种知识交易形式。知识付费有利于通过市场交易手段和激励机制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有利于人们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海洋中更加高效地筛选和利用信息,在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了更多人参与优质内容的生产。郭全中:知识付费的本质是有效满足用户获取知识的刚需,在前互联网时代,重点在于如何组织和生产知识,而在互联网时代,核心是如何在严重过载的信息中找到适合用户需求的知识。董一鸣:知识付费的本质,我认为是一种“咨询、培训服务的延伸”,也是一种“花钱买别人的时间”的行为。过去我们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往往会找到专家或者有经验的人士请教,经常费时费力还需要搭人情,而知识付费平台的产生和近三年来的蓬勃发展,我认为其实提供的是一种精准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咨询服务,令我们解决问题变得更便捷了。我国知识付费的发展现状中国经济时报:我国知识付费的发展现状如何?郭全中:第一,知识付费参与者众多。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涉及知识付费的平台可分为如下五类:一是以沪江网校、新东方、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插座学院等为代表在线教育类;二是以喜马拉雅、知乎、分答、在行、得到、豆瓣时间、蜻蜓、十点读书、百度问咖、千聊、大弓、三节课等为代表的知识付费平台类;三是以36氪、餐问、丁香医生、问校友等为代表的专业网站的知识付费类;四是以微博付费问答、付费阅读、微信付费阅读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知识付费类;五是以RELX为代表的知识信息服务商类。第二,各类知识付费平台的用户数量大。首先,2017年我国视频付费用户超过1亿户。其次,知识变现TOP10的平台活跃用户数量从2016年1月的3000多万人增长到2017年6月的5000多万人,保持高速增长状态。第三,取得了一定的付费收入。喜马拉雅、得到和十点读书的知识付费在亿元以上,其中,根据易观的数据,喜马拉雅的活跃用户营收规模为2.35亿元左右,得到APP的活跃用户营收规模为1.5亿元左右。而据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的数据显示,十点读书2017年的付费收入超过1亿元。第四,知识付费的主要模式。知识付费分为三种模式。一是付费订阅。喜马拉雅专栏、得到、知乎Live等都是采用这种形式;二是单次付费问答,分答、值乎等属于这种形式;三是付费社群,小密圈等采取的是这种类型。 知识付费因何成为热点话题中国经济时报:知识付费成为热点话题的原因有哪些?郭全中:整体来说,消费升级和中产阶层兴起是知识付费的时代大背景。一是消费升级要求知识升级。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的历史进程中,但同时也对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年轻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从业人员就需要通过持续学习来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当然,由于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从业人员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知识焦虑”,而通过知识付费既可以完善自身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又能通过实际的知识转化过程而深刻体会到知识获得感,已经重构了阅读消费新场景。二是中产阶层壮大有利于知识付费。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我国,中产阶级及富裕人士迅速成长,为知识付费提供了更好的用户基础。三是信息严重过载而导致难以获得有效知识。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信息过载,由于每个人一天只有24个小时时间,难以有充足的时间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效的信息,每个人所能获得的有用信息就更为匮乏,继而带来“多就是少”的悖论。因此,通过知识付费可以让专业知识把关人来筛选知识就是一个可能的选择。陆峰:一是与国家“互联网+”“双创”战略实施宣传相重叠,社会宣传放大效应较好。在国家“互联网+”“双创”等战略的实施下,知乎、在行、分答、得到、喜马拉雅等一大批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知识服务平台兴起,吸引了产业界、投资界和社会各界对知识付费的重视,博得了社会眼球,知识付费被认为是知识服务与互联网融合的新途径,是大众创新创业的新领域,是互联网产业投资的新热土。二是产业结构变化对劳动力知识需求带来了新变化,部分劳动者知识获取需求不断增强。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产业正在加快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变化对劳动力知识需求带来了新变化,中产阶层及准中产阶层继续教育需求的爆发,通过移动互联网,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知识获取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三是解决了信息爆炸时代大众知识获取时间成本高的痛点。近几年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快速发展,网络信息呈现了爆炸式增长,给人们知识获取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增加了知识筛选的难度。利用付费模式,处于忙碌之中的人们可以在知识的网络海洋中更加高效、更加快速地获取需要的专业知识,降低知识获取的时间成本。四是移动端内容及移动支付的普及、打赏制度的出现和自媒体的发展,都为知识付费的兴起创造了必要的环境条件,知识付费服务是被认为是上述应用发展的重要结合点,有可能带动知识服务产业新的变革和重大发展。董一鸣:我认为的原因,一是在知识的更新、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人们一般想到的是先去联系专家、有经验的人士进行咨询,一般都是免费的咨询模式,知识付费将免费咨询变为付费咨询的模式,很多人的观念一时间转换不过来,所以就会比较关注这个话题。二是很多业内资深人士发现自己的专业可以有盈利模式,也会积极关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如何变现的渠道。什么人容易选择为知识付费中国经济时报:什么样的人群容易选择为知识付费?陆峰:一是新一代产业工人。受制于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劳动力知识需求的结构性变化,新一代产业工人寄希望于通过知识付费服务,来快速、精准地获取想要的知识服务。比如获取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互联网+制造”等相关知识信息。二是高端专业人士。针对高端的专业内容信息服务,高端专业人士愿意承受部分费用购买相应的知识。比如财经专业人士购买专业类的财经实时信息。三是业余兴趣爱好者。业务兴趣爱好者出于兴趣爱好愿意承受部分费用购买知识,比如关于娱乐八卦类、军事爱好类等兴趣爱好者。四是知识中间经营者。例如,分答等部分知识分享平台出台使用激励机制,对首个提问者有收益分层激励,在这些平台上涌现出了一批知识中间经营者。五是青少年群体。这部分人群有学习、追星等各种兴趣需求,通过知识付费服务来满足他们特定的需求。郭全中:首先,年轻的中低收入女性更容易为知识变现平台买单。女性比男性对教育领域更加偏好,年轻的低收入职业女性一方面由于知识付费的价格不高,另一方面对知识有更强的需求,所以更愿意对知识付费。根据易观的调查,她们的主要特征是35岁以下、职业女性、冲动型消费、中低收入、舍得教育投入等。知乎以读书女孩为主,喜马拉雅以结婚女性较多,得到的APP大多为职场女性。其次,不同平台用户偏好不同。根据易观数据显示,喜马拉雅用户更偏好移动电台和教育资讯领域,知乎用户在社交、资讯类比较活跃,得到的APP用户偏好多为消费领域,如停车、奢侈品等。选择为知识付费的女性占比相对较高中国经济时报:为什么选择为知识付费的女性占比会相对较高?女性的焦虑从知识付费的哪几个方面能得到缓解?董一鸣:容易选择为知识付费的人有两种:一是有深度学习的需求,人们需要有运用过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的人来进行进一步阐述及解读,或者希望迅速进入、了解某一专业领域;二是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困惑需要解决的人,即有“痛点”的人。知识付费人群女性占比高一些是因为在国内,女性对于职场中和生活技能、关系管理的需求更敏感,更注重自身知识和技能的广度,希望“短平快”地解决某个技能问题;而男性更加注重知识付费的功利性和专业深度,希望“即学即用”,而知识付费提供的往往是提纲挈领的知识体系,如要完全掌握需要线下作出很多努力,另外深度知识的课程研发周期会较长,因此目前女性知识付费的比例会高一些。缓解女性的焦虑,应该从女性对于自我的认知和要求入手,摒弃“完美主义”,未必一定要求自己琴棋书画烘焙绣花插花样样全能,另外建议女性朋友们不要让自己被朋友圈里眼花缭乱的信息所左右,以至于看到其他人在学习什么也要去试一试。只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就好。 如何看待知识付费中国经济时报:应该如何看待知识付费?郭全中:广义的知识付费其实是从出版、报刊开始,到后来的金融信息服务商,到RELX旗下的爱思唯尔的知识信息服务商,再到目前的喜马拉雅、得到等,本质上都是知识付费。而从狭义的角度来说,只有基于互联网的知识付费才能算得上知识付费,如面向B端用户的中国知网,以及面向C端用户的喜马拉雅、得到、知乎等。从面向C端用户的角度讲,2016年是知识付费元年,而2017年是知识付费的爆发之年,在知识付费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新闻付费也开始探索,但显然难度更大。陆峰:一是知识付费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代表的知识可以像传统实物商品一样进入市场进行独立自由交易,是知识商品化的一种途径,是知识价值体现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二是知识付费也是服务型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得益于移动支付和移动服务快速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知识服务电子商务正在兴起。三是知识付费重新定义了知识生产的方式,将最大限度刺激大多数普通人贡献出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是推动网络知识高质量发展和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董一鸣:我非常支持知识付费,原因:一是一个完整的2天的培训公开课,自己需要付费3000—5000元,但知识付费的微课可能只有19.99元或者199元,这稀释了参加培训课程的成本。二是这些APP和平台其实给各领域的专家们提供了一些“静下来做研发”的机会。试想,如果你带着很多问题去咨询专家,他给你转发了一系列微课,说“这是我根据大家的问题整理的10节课程”,我想说的都在里面了,而且价钱会低于大家请专家晚餐的价格,你会否欣然接受呢?对知识付费须合理利用中国经济时报:对知识付费的合理利用你有哪些建议?陆峰:一是加强知识内容引导。鼓励专业人士上平台多提供知识服务,谨防让知识付费平台成为低俗、谣言、不法信息传播扩散的平台。二是推动知识付费服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大力鼓励行业性知识服务平台发展,促进专业性知识服务集聚,进一步降低专业性知识获取时间成本。三是加强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提高知识服务的精准度和智能化水平,让知识付费服务供求双方的信息能够更加精准地匹配。董一鸣:第一,内容最重要,知识付费的内容应该是经典的或者前沿的。第二,不要指望听完课了,里面的技能就能马上掌握了,还是需要课下多实践。第三,记住所学知识的最好方法是自己把所学到的知识再为小伙伴们讲一遍。第四,你为知识付费之后,要看你学到的是“知识”还是“观点”,如果通篇都是讲述讲师自己的观点,那么你可能没有获得真正想要的“干货”。 知识付费的发展前景中国经济时报:你如何看待知识付费的发展前景?陆峰:一是知识付费服务目前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场景定位、内容选择、商业模式等都需要进一步探索。目前知识付费还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社会有一定的应用需求,但是在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整体是免费的环境之下,知识付费市场短期之内是难以实现大规模爆发式增长的,毕竟用户从免费服务向付费服务转化需要一个认知和接受过程。另外,从长期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人知识技能要求的提升,知识付费服务将是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产业。二是知识付费服务还需要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鼓励更多专业人士上平台提供更多专业知识服务,解决专业人士知识服务快速获取需求。三是内容安全将是知识付费服务平台必须关注的焦点。低俗、谣言、不法等信息都会影响平台健康发展。另外知识产权的保护等问题都需要在知识付费服务平台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郭全中:第一,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低和付费意愿低。首先,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仍然较低,这也导致我国的知识付费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例如,西方发达国家的“付费墙”制度到了我国就水土不服。其次,由于我国哑铃型的社会结构尚未发生根本性变化,长期以来互联网形成了浓烈的“免费文化”,而要改变这种情况,核心是中产阶层能够成为最主要人群。第二,传统新闻出版业集中度低导致难以成为知识信息服务商。成为知识信息服务商的前提条件是集聚足够多的数据资源,而我国长期以来的“条块分割”管理体制导致区域化分割和行业化分割,我国新闻出版业呈现小、散、弱的情况,而这决定了难以出现RELX类型的知识信息服务商。第三,知识付费产品的用户体验仍然不够好。目前知识付费产品存在如下三方面缺陷:一是内容的过度碎片化,导致对于用户知识提升的帮助不大;二是同质化严重,优质内容少;三是产品复购率低。由于较大比例的知识付费用户是冲动型消费,如果后续的内容质量一旦达不到用户需求,就会导致用户弃购。第四,信息智能匹配才是知识付费的最大潜力。在信息更加过载的未来,基于大数据、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个性化推荐才能实现信息与用户个性化、定制化需求的智能化匹配,这种信息智能匹配能够为用户解决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信息需求的难题,不仅为用户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为用户提供高质量信息,而这些都是用户的刚需和痛点,用户自然也愿意为此进行付费。因此,未来知识付费的最大场景就是信息智能匹配,而最大的受益方将是今日头条等技术领先方。董一鸣:我认为知识付费还会继续热一阵子,而且会吸引更多的人开始进入自媒体领域,同时这个趋势也会蔓延到三、四线城市。陆峰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副所长董一鸣人力资源专家、心理学专家郭全中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雇佣军

全文!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文字实录)|两会@教育

来源 | 中国政府网政府工作报告(文字实录)——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 李克强(根据直播整理)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委员提出意见。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上下和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卓绝努力并付出牺牲,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当前,疫情尚未结束,发展任务异常艰巨。要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一、2019年和今年以来工作回顾去年,我国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增长6.1%。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调查失业率在5.3%以下。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消费持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重大区域战略深入实施。——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新兴产业持续壮大,传统产业加快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开展,企业数量日均净增1万户以上。——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减税降费2.36万亿元,超过原定的近2万亿元规模,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受益最多。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完成。“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设立科创板。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成效。出台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外贸外资保持稳定。——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0.6%,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污染防治持续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总体改善。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民生进一步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基本养老、医疗、低保等保障水平提高。城镇保障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生生活补助人数增加近40%,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我们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极大激发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磅礴力量。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为基层松绑减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成果丰硕。成功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中欧领导人会晤、中日韩领导人会晤等重大活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外交、人文交流卓有成效。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各位代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部署,中央指导组加强指导督导,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协调,各地区各部门履职尽责,社会各方面全力支持,开展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广大医务人员英勇奋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勇挑重担,科技工作者协同攻关,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干部、新闻工作者、志愿者坚守岗位,快递、环卫、抗疫物资生产运输人员不辞劳苦,亿万普通劳动者默默奉献,武汉人民、湖北人民坚韧不拔,社会各界和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捐款捐物。中华儿女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在疫情防控中,我们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及时采取应急举措,对新冠肺炎实行甲类传染病管理,各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坚决打赢武汉和湖北保卫战并取得决定性成果,通过果断实施严格管控措施,举全国之力予以支援,调派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快速扩充收治床位,优先保障医用物资,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全力救治患者,最大程度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延长全国春节假期,推迟开学、灵活复工、错峰出行,坚持群防群控,坚持“四早”,坚决控制传染源,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加强药物、疫苗和检测试剂研发。迅速扩大医用物资生产,短时间内大幅增长,抓好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保障交通干线畅通和煤电油气供应。因应疫情变化,适时推进常态化防控。针对境外疫情蔓延情况,及时构建外防输入体系,加强对境外我国公民的关心关爱。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及时通报疫情信息,主动分享防疫技术和做法,相互帮助、共同抗疫。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艰。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我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失时机推进复工复产,推出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实施援企稳岗,减免部分税费,免收所有收费公路通行费,降低用能成本,发放贴息贷款。按程序提前下达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不误农时抓春耕。不懈推进脱贫攻坚。发放抗疫一线和困难人员补助,将价格临时补贴标准提高1倍。这些政策使几亿人受益,及时有效促进了保供稳价和复工复产,我国经济表现出坚强韧性和巨大潜能。各位代表!去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今年疫情防控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感谢!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表示诚挚感谢!向关心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抗击疫情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感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凸显,金融等领域风险有所积聚,基层财政收支矛盾加剧。政府工作存在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较突出,少数干部不作为、不会为。一些领域腐败问题多发。在疫情防控中,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不少薄弱环节,群众还有一些意见和建议应予重视。我们一定要努力改进工作,切实履行职责,尽心竭力不辜负人民的期待。二、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我们有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亿万人民勤劳智慧。只要直面挑战,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综合研判形势,我们对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作了适当调整。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重大金融风险有效防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主要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要看到,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民生支出只增不减,重点领域支出要切实保障,一般性支出要坚决压减,严禁新建楼堂馆所,严禁铺张浪费。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中央本级支出安排负增长,其中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各类结余、沉淀资金要应收尽收、重新安排。要大力提质增效,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一定要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感受。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综合运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手段,引导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务必推动企业便利获得贷款,推动利率持续下行。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财政、货币和投资等政策要聚力支持稳就业。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各地要清理取消对就业的不合理限制,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加强重大风险防控,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今年已过去近5个月,下一阶段要毫不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抓紧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出台的政策既保持力度又考虑可持续性,根据形势变化还可完善,我们有决心有能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三、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前期出台六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延长到今年年底。宽带和专线平均资费降低15%。减免国有房产租金,鼓励各类业主减免或缓收房租,并予政策支持。坚决整治涉企违规收费。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加强监管,防止资金“空转”套利。金融机构与贷款企业共生共荣,鼓励银行合理让利。为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做好退役军人就业保障。实行农民工在就业地平等享受就业服务政策。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就业。我国包括零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数以亿计,今年对低收入人员实行社保费自愿缓缴政策,涉及就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四、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困难挑战越大,越要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要调整措施、简化手续,促进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复业。推动更多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做到企业开办全程网上办理。放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登记经营场所限制,便利各类创业者注册经营、及时享受扶持政策。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以公正监管维护公平竞争,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动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和完善治理,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强化保险保障功能。赋予省级政府建设用地更大自主权。促进人才流动,培育技术和数据市场,激活各类要素潜能。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清理废除与企业性质挂钩的不合理规定。限期清偿政府机构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款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创业投资,增加创业担保贷款。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更大激发社会创造力。五、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我国内需潜力大,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民生导向,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推动消费回升。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养老、托幼服务。改造提升步行街。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要多措并举扩消费,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扩大有效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7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1.6万亿元,提高专项债券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以适应农民日益增加的到县城就业安家需求。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支持加装电梯,发展用餐、保洁等多样社区服务。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增加国家铁路建设资本金1000亿元。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要优选项目,不留后遗症,让投资持续发挥效益。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带动作用,培育产业、增加就业。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完善便民设施,让城市更宜业宜居。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继续推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编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发展海洋经济。实施好支持湖北发展一揽子政策,支持保就业、保民生、保运转,促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深化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加强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加快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严惩非法捕杀和交易野生动物行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完善石油、天然气、电力产供销体系,提升能源储备能力。六、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落实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举措,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大剩余贫困县和贫困村攻坚力度,对外出务工劳动力,要在就业地稳岗就业。开展消费扶贫行动,支持扶贫产业恢复发展。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强化兜底保障。搞好脱贫攻坚普查。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着力抓好农业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提高复种指数,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增加产粮大县奖励,大力防治重大病虫害。惩处违法违规侵占耕地行为,新建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深化农村改革。恢复生猪生产。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扩大以工代赈规模,让返乡农民工能打工、有收入。扶持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加强农户社会化服务。增加专项债券投入,支持现代农业设施、饮水安全工程和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七、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面对外部环境变化,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进外贸基本稳定。围绕支持企业增订单稳岗位保就业,加大信贷投放,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降低进出口合规成本,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提升国际货运能力。推进新一轮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筹办好第三届进博会,积极扩大进口,发展更高水平面向世界的大市场。积极利用外资。大幅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开放自主权,加快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在中西部地区增设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增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开展互惠互利合作。引导对外投资健康发展。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等自贸谈判。共同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国致力于加强与各国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八、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面对困难,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群众关切的事情要努力办好。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坚持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大幅提升防控能力,坚决防止疫情反弹,坚决守护人民健康。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开展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试点。对受疫情影响的医疗机构给予扶持。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严格食品药品监管,确保安全。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有序组织中小学教育教学和中高考工作。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县城学校建设,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扩大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要优化投入结构,让教育资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让他们有更光明未来。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全国近3亿人领取养老金,必须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完善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制度。做好因公殉职人员抚恤。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参保不足1年的农民工等失业人员都纳入常住地保障。扩大低保保障范围,对城乡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失业和返乡人员及时纳入低保。对因灾因病遭遇暂时困难的人员,都要实施救助。要切实保障所有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民生也必将助力更多失业人员再就业敢创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物等事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倡导全民健身,使全社会充满活力、向上向善。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慈善事业等健康发展。保障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完善信访制度,加强法律援助,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依法打击各类犯罪,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加强洪涝、火灾、地震等灾害防御,做好气象服务,提高应急救援和防灾减灾能力。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各位代表!面对艰巨繁重任务,各级政府要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依法行政,坚持政务公开,提高治理能力。要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政府工作人员要自觉接受法律、监察和人民监督。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坚决惩治腐败。各级政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遵循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办好自己的事。要大力纠治“四风”,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担当者担当,让履职者尽责。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尊重基层首创精神,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激发社会活力,凝聚亿万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底气。广大干部应临难不避、实干为要,凝心聚力抓发展、保民生。只要我们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奋力前行,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一定能实现。今年要编制好“十四五”规划,为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擘画蓝图。各位代表!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海外侨胞是祖国的牵挂,是联通世界的重要桥梁,要发挥好侨胞侨眷的独特优势,不断增强中华儿女凝聚力,同心共创辉煌。去年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民军队在疫情防控中展示了听党指挥、闻令而动、勇挑重担的优良作风。要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严格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打好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实攻坚战,编制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高后勤和装备保障能力,推动国防科技创新发展。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始终让军政军民团结坚如磐石。我们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落实特区政府的宪制责任。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我们要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行径。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反对“台独”、促进统一,我们一定能开创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经济严重衰退等全球性挑战,各国应携手共进。中国将同各国加强防疫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稳定,推进全球治理,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在扩大开放中深化与各国友好合作,中国始终是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各位代表!中华民族向来不畏艰难险阻,当代中国人民有战胜任何挑战的坚定意志和能力。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改革引领中国经济新航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巨轮向前,离不开航标指引方向。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改革开放的壮阔大潮。2013年11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改革开放由此踏上新征程。5年前,全面深化改革潮涌神州;5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5年前,全面深化改革谋篇布局;5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实现。5年前,全面深化改革勾画蓝图;5年来,中国经济结构实现重大变革,消费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服务业支撑起“半壁江山”。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革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激发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在经济领域迎风破浪、大刀阔斧、攻坚克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磅礴动力。向市场要活力对市场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中国经济扬起新风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这句话引发全世界高度关注。“是一大亮点,更是重大理论创新和突破。”国内外舆论普遍这样认为。这是石破天惊的一笔。把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旗帜鲜明地提出来,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提高。这是解放思想的一笔。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市场“基础性作用”,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市场“决定性作用”,思想上的跨越,展示出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历史担当。这是纲举目张的一笔。“市场规则保障公平竞争,市场价格提供正确信号和激励机制,市场竞争促进优胜劣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他机制无法替代。”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说。5年来,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向市场要活力,让中国经济体格更强、质量更高。——市场作用更大,改革让“看不见的手”更灵活。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2017年1月1日,一项“改变千年专卖制度”的改革——盐业体制改革开启,废除食盐计划管理和政府定价机制,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一系列改革举措让食盐市场活力迸发。“过去很多地区只有本地企业生产或经营的食盐,现在市场上能看到多品牌、多种类别的产品,消费者有了更丰富的选择。”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耀强说。价格是“指挥棒”。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一个个“价格壁垒”被攻破,市场调节机制更加有效。2012至2016年,我国价格市场化程度从94.33%提升到97.01%,目前,全国97%的商品已完全实现市场化供给和定价。——经济活力更旺,改革给市场松绑、为企业赋能。“头一天下午提交名称审核,第二天就领了营业执照,而且通过手机完成,真是方便!”2018年3月16日,在北京政务服务中心,某科技型创业公司联合创始人冯是聪拿到我国第1亿张营业执照。从实行“先照后证”“多证合一”,到推行“证照分离”“照后减证”,企业准入门槛大大降低,极大激发了微观经济体活力。现在,全国日均新设市场主体5.8万户,日均新设企业1.84万户,千人企业数量达24.7户,较商事制度改革前增长了117%。国企改革一直被称作“难啃的骨头”。面对老大难,新一轮国企改革瞄准短板,聚焦痛点,迎难而上。2017年8月,中国联通集团下属A股上市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正式发布。混改后,联通集团对中国联通的持股比例从原来的63.7%降到36.7%,仍是大股东但不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实现不同资本相互融合和股权有效制衡。——发展质量更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新常态。从高空看城市风景,再来几张自拍;机器人给孩子跳舞、讲故事,还能提醒你出门别忘带伞……随着大疆无人机、优必选阿尔法机器人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切身感受到高科技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爬坡过坎考验,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环境瓶颈日益收紧,中国经济更需要着力解决发展“好不好”的问题。一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牵引的深刻变革开始发力:去产能进展顺利,超过1.7亿吨钢铁产能和8亿吨煤炭产能退出市场;去库存成效明显,房地产市场发展更趋平稳;去杠杆步履稳健,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连续下降,宏观杠杆率上升势头得到遏制;降成本立竿见影,2017年减税降费等举措为企业减负超万亿元;补短板持续发力,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一批重大民生工程纷纷上马……“三去一降一补”握指成拳,打开一片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天地。——政府职能更优,“放管服”推动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12月25日,随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年版)》正式公布,我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实现清单之外所有市场主体“非禁即入”。有了这张清单,无论国企还是民企,无论内资还是外资,无论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一视同仁,实现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从2016年在天津、上海、福建、广东四省市先行试点,到2017年试点范围扩大到15个省市,再到如今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一张清单”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标志,彰显了我国构建统一公平的市场规则的决心,展现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勇气。5年来,政府职能深刻转变:2013年,国务院部门共取消下放334项行政审批等事项,简政放权成为深化改革的“先手棋”;2014年强化放管结合,逐步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2015年又将优化服务纳入其中,“放管服”三管齐下、全面推进的格局逐步形成……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度我国营商环境世界排名上升至46位,比上年度提升32位,其中开办企业便利度排名28位,比上年度提高65位,是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提升幅度最大的一年。坚持问题导向关键处精准发力,改革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不断啃下“硬骨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2018年前11个月,我国利用外资稳中有升,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利用外资增长33.4%。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低位运行的背景下,这份成绩单十分亮眼。“中国对外资的魅力不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改革开放‘迎着问题上’,不断提升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为外国投资者提供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桑百川认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善于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改革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这5年,坚持问题导向,敢啃“硬骨头”,是经济领域改革的一大鲜明特点。瞄准体制机制障碍,改革注重解决问题的深度——2018年3月26日,我国第一个国际化期货品种——原油期货在浦东的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线交易。原油期货上市,有助于理顺我国资源商品价格体系,优化相关商品价格形成机制。5年来,放开石油、天然气、盐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和公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市场准入,民间资本进入更多领域;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推动建立公开透明平等的市场规则;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实施资源税改革,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平稳落地;利率汇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实施……一系列立足长远,着眼体制机制完善的改革动作密集亮相,为市场拓展出更大空间。化解突出矛盾,改革注重解决问题的力度——越有艰难险阻,越要闯关夺隘。深入探索、大胆尝试、经验复制……5年来,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数量已达12个。自贸试验区在投资、贸易、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先行先试,一批批制度创新从这里走向全国,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自贸区让企业站在开放前沿,给企业释放新的改革红利,我们不能错过这个机会。”河北廊坊查普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苏连才说。2018年9月,查普曼将10万樘智能装甲门项目落户辽宁营口自贸片区。据介绍,自贸试验区营口片区实行“一窗通办”,企业办理相关证照的时间由50天缩短到2天。5年来,改革向“深水区”挺进,很多需要“涉险滩”的改革持续加力。2018年,河北首批12家省直部门管理企业完成脱钩移交,标志着河北省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工作正式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广东新设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开展试点,实施更多市场化的管理层选聘机制和员工激励机制。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改革注重解决问题的精度——祥云县是云南省10个蚕桑核心基地县之一,不少当地人以种桑养蚕为主要收入来源。然而,该县蚕农却一度因为“鲜茧收购资格认定”,遭遇有蚕茧却卖不上价的尴尬。2016年4月,全国蚕茧收购方式全面放开。取消“鲜茧收购资格认定”事项后,以往鲜茧市场封锁得以打破,外地企业可以到鲜茧产地进行收购。2016年,祥云县等地的鲜茧收购平均价格,从取消前的每公斤35.69元增加到43.15元。“推行‘材料一次报送’制度”“开展‘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问题集中清理”“实行科研项目绩效分类评价”……2018年7月,《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印发,精准对焦困扰我国科研人员的种种问题,扩大科研人员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为科研工作“减负松绑”。以信任为前提,突出问题导向,坚持放管结合,科技创新的堵点和痛点可望得到进一步解决。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拥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改革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5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群众在越过越美的日子里,真切触摸到改革成果。——多措并举,腰包鼓起来。“减税就相当于涨工资!家人都在微信群里晒工资单,多则一两千元,少则几百元,拿到手的钱都比过去多了!”黑龙江省鹤岗市退休教师吴晓军说。2018年10月,个税起征点由3500元提升至5000元,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个人所得税改革实施首月,全国个人所得税减税316亿元。这几天,吴晓军的家庭微信群又因个税而热闹起来。“咱妈身份证号是多少?”“咱兄妹几个赡养老人的比例怎么定?”2019年1月1日起将实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全家人“在线”商量如何申报扣除个税。“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六大专项附加扣除,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个税改革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说。5年来,就业饭碗更稳、贫困人口减少、居民收入提高……关乎百姓“钱袋子”的答卷亮点纷呈:2018年前11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93万人,有望自2013年以来连续第六年为超过1300万人提供就业岗位,创造了近14亿人口基数大国的“就业奇迹”。2013—201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85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降至2017年的3.1%,累计下降7.1个百分点,书写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人均GDP增速0.4个百分点。2013年以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始终跑赢人均GDP增速,这一势头有望继续保持。——转型升级,消费旺起来。“这几年工资涨幅稳定,从2013年开始给全家买健康重疾险,每年6万元。去年换家电花了2万元,今年一家出国旅游用了3万元。”北京市海淀区清河街道居民张松算了算近几年的大项支出,“花钱就是为了让家人享受更好的生活。”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28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1.0和0.4个百分点。“过去日子紧巴巴,给孩子买块糖果都要算一算。”江苏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洪湖村农户陈广军的妻子身有残疾,家里两个孩子还在读书,仅靠7亩粮田维持生活。2017年在村里帮助下,陈广军通过承包水田做“虾稻共生”养殖,一年就赚了15万元。“今年小龙虾卖得好,还能多赚几万元。打算买辆二手车,带老婆孩子出门更方便。”陈广军说。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前三季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014元,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538元,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快于城镇居民5.5个百分点。2013—201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始终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充分发挥了“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同时,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也成为丰富城乡居民生活的“万花筒”。商品更丰富。市场上能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的商品越来越多。同时,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买全球”。2018年11月,我国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一步扩大了消费品中高端供给。服务更多样。近年来,餐饮收入增长快于商品零售,住宿业营业额增长也较快,电影票房连创新高,出境游人次大幅增长。居民的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支出明显加快。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发布,直指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激发居民消费潜力。“随着改革不断深化,生产者更加关注消费新需求,竞相提供优质产品、贴心服务,让消费者不仅买得到,而且买得好、买得爽,更有获得感。”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说。——筑牢保障,日子火起来。“以前做饭都在楼道里,现在新房宽敞又明亮。”2018年10月,65岁的马成娟搬进山东青岛市北区金科星辰小区,对棚户区改造回迁后的生活变化感慨不已。2018年前11月,全国棚改已开工616万套。5年来,千万个家庭告别了“你一间,我一间,筒子楼里冒黑烟”,迎来“小高层,电梯房,城乡广厦千万间”。一项项改革,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冷暖。这5年,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保障网更牢更密的背后,是公共财政预算的民生支出增加。2012—2016年,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教育、城乡社区和住房保障5项民生支出合计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由43.4%增至46.9%,提高了3.5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在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征程上奋勇前行的“动员令”。回首过往,改革历程波澜壮阔;展望未来,改革之路任重道远。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时代,继续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示朕以默

核心问题:第二学历和第一学历的区别?

什么叫第一学历?什么属于第二学历?他们俩的区别在哪呢?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今天小编就给你详细解答一下。什么是第一学历和第二学历?第一学历是指在高等院校受过普通全日制(统招)教育学习的最高学历。第二学历是指除了统招以外的学历。有两种获得方式,一是指在修读普通全日制统招(第一学历)学历的同时,修读第二专业获得的学历;二是在获得全日制统招学历后,在职获得的非统招学历,包括成人教育(业余、函授、半脱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广播电视大学(电大)和远程教育(网络教育)。我国教育部规定第一学历与第二学历的关系是:同一层次的两种不同学习形式的学历教育。如果这样笼统的介绍你还是不明白的话,那我们就来举几个例子!A某高考后上了一所大专学校,在大三的时候进行专升本的学习,后来又上了2年的全日制本科学习,毕业拿到了本科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后来A某又参加了国家的研究生考试,顺利拿到了全日制硕士毕业证和学位证。那么,A某的第一学历是硕士研究生,最高学历是硕士研究生。B某高中没有读完,参加工作几年后,自己通过成人高考获得大专文凭,一边工作一边自学,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本科学历。那么,B某没有第一学历,最高学历是本科。根据以上的例子,大家应该清楚了吧。如果非要分个所以然:第一学历=全日制普通教育(高考+高职单招+专升本)第二学历=业余成人高等教育(成考+自考+网络教育)相同点:都是学信网电子注册备案,国家承认学历!目前,很多在职人士通过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等继续教育形式来进行提升学历,以获得更高级别的证书,来考取公务员、升职、考研等。不管你是出于哪种原因想要提升学历,成功后总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比别人多出一份筹码。因此,大家可以放心的通过继续教育形式来获取第二学历,第二学历国家不仅承认,而且在很多领域都和第一学历有着相同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