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酒店行业深度研究:产品结构持续升级,轻资产扩张助力龙头集中韩公主

酒店行业深度研究:产品结构持续升级,轻资产扩张助力龙头集中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方财富证券,姜楠)1. 国内疫情有效控制,看好酒店行业复苏疫情控制得力,8 月起社零消费总额同比回正。2020 年初的疫情打击使得宏观经济环境整体受挫,1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 21%,3 月起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推出多项政策促进国内消费,整体经济明显好转。2020 年 8 月起,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回正,12 月社零总额同比增长 4.6%。 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类社零消费总额 8 月起回正,12 月同比增长 5.2%;由于疫情的阶段性反复和各地较为严格的防疫举措,餐饮收入类社零消费总额恢复较慢,仅 10 月和 12 月实现同比正增长,分别为 0.8%和 0.4%。可选消费占比和增速回升。2020 年初的突发疫情使得国内消费需求大幅下降,其中可选消费的弹性更大,限上单位可选消费额占比 2 月下降至 78.2%,可选消费额当月同比下降 30.2%。2020 年 3 月后,伴随疫情的好转和消费需求的扩大,可选消费快速恢复,同时占比有效提升,12 月我国限上单位可选消费额同比增长 6.0%,占比达到 85.3%。即使在疫情影响下,粮油、食品、饮料、 烟酒等必选消费的需求也较为稳健,疫情后限上必选消费当月同比变化更为平稳,2 月同比降幅较小(同比下降 4.0%),12 月同比增速达到 8.5%。受消费升级趋势和大众消费习惯影响,预计疫情进一步好转后,可选消费将持续修复。服务业 PMI 与龙头酒店 RevPAR 增速相关度较高。2017 年 Q1-2020 年 Q3, PMI 与锦江、首旅 RevPAR 同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66/0.61,服务业商务活动 PMI 与锦江、首旅 RevPAR 同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79/0.71,我们认为服务业 PMI 与龙头酒店经营情况高度相关。疫情有效控制后,2020 年第二季度的 PMI 和服务业 PMI 均已回升至荣枯线以上,酒店业龙头锦江和首旅的 RevPAR 也明 显修复,行业景气度明显上涨。2020 年 Q3,锦江、首旅 RevPAR 分别为 145 元 /间夜和 124 元/间夜,同比分别下降 14.5%和 28.9%,降幅明显收窄。预计随着国内疫情的进一步好转,消费环境将持续回暖,出行需求仍将增加,酒店经营效率有望继续提升。疫情后锦江酒店经营状况恢复更快。酒店价格的调整较为滞后,两大酒店的均价在第二季度达到疫情后最低值,2020 年 Q2 锦江和首旅的均价分别为 181 元/间夜和 149 元/间夜,同比分别下降 14.2%和 26.2%。第三季度均价同比降 幅收窄,2020 年 Q3 锦江、首旅的 ADR 分别为 196 元/间夜、178 元/间夜,同比 分别下降 8.9%、16.0%。出租率方面,由于疫情导致商旅出行大幅减少,2020 年 Q1 锦江和首旅的 Occ 分别降低至 34.0%和 33.5%,同比分别下降 36.5pct 和 41.7pct。第二、三季度疫情有效控制下出行需求逐渐增加,酒店出租率也明显抬升,2020 年 Q3 锦江、首旅的 Occ 分别恢复至 73.7%、69.8%,同比降幅缩窄 (分别下降 4.8pct、12.9pct)。综合来看,锦江酒店依靠其国内第一大酒店集团的规模优势和品牌效应,疫情后经营效率恢复更快。2. 酒店行业产品结构升级,中高端转型趋势延续2.1. 经济型 vs 中高端:成本大幅上升,以价格拉高利润中高端酒店提供优质服务,拥有更高的性价比。根据盈蝶咨询和饭店业协会的分类标准,国内酒店按照档次可大致分为经济型、中高端、豪华型,不同层次酒店的经营价格、提供的服务类型和收入结构不尽相同。其中经济型酒店多为二星及以下星级,定位于基础的住宿需求,国内主要品牌包括锦江之星、如家、汉庭等。中高端酒店为三、四星级,为旅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主要品牌有维也纳、全季、如家精选、和颐、亚朵等。豪华型酒店一般指五星级酒店,拥有多元化设施和更全面的服务,包括国内品牌白天鹅、建国饭店和国外品牌万豪、希尔顿等。向中高端结构升级也是从依靠规模经济到利润驱动的转变。1)经济型酒店主要收入来自于客房,以较低的价格(普遍为 200 元/间夜以下)维持相对高的出租率(正常经营情况下 80%-85%),扣除租金、折摊、工 资、加盟费、能耗等成本费用后,盈利空间较小,净利润率一般仅 10%-20%。而 考虑公司总部运营成本及营销费用等开支后,经济型酒店需要依靠规模优势才能够达到正向的利润。2)中高端酒店在基础的客房住宿外,还提供餐饮及其他优质附加服务。同时收取更高的价格,一般为 300 元/间夜以上,以高 RevPAR 拉高利润。根据维也纳皇家酒店的投资测算模型,中高端酒店的净利润率约为 30%。且中高端酒店的投资回收期更短,一般为 3-4 年。龙头酒店固定成本占比高,经济型酒店规模效应明显。在酒店的经营成本中,固定成本主要包括房租、人员工资、折旧和摊销等,可变成本主要有物料消耗、水电费、餐饮费、洗涤费等。龙头酒店集团的固定成本占比较高,2017- 2019年,锦江酒店旗下酒店业务的固定成本占营业成本及费用的比例约为5成,首旅酒店固定成本占比约 7 成,华住的固定成本占比约 6 成。2020 年上半年的疫情导致三大酒店经营状况受挫,固定成本占比均有所提高,锦江(酒店业务)、首旅、华住的固定成本占经营成本和费用的比例分别为 63%、77%、63%。对比三大酒店的产品结构,2020 年 9 月末,锦江、首旅、华住的中高端(标准品牌)客房间数占比分别为 46%、23%、28%,由此可见,经济型酒店占比越高的酒店集团,固定成本占比越高,因此其规模效应也越明显,更需要依靠扩大规模来摊薄单位固定成本。成本上升倒逼酒店产品结构转型。近十年来,酒店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租金和人工成本大幅上涨,2010-2019 年,全国租房价格上浮 32%,住宿和餐饮业人均工资涨幅高达 115%,但全国星级酒店整体均价仅上调 21%,价格涨幅难以覆盖成本的上升。由于经济型酒店利润空间较薄,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涨后很难维持盈利,需要更大幅的收入增长来支撑利润,于是倒逼酒店业及各集团向中高端产品升级。2019 年以来,三大龙头集团的经济型酒店均价增幅明显下降, 2019 年 Q3 之后均呈现同比负增长,2020 年疫情影响下均价更是大幅受挫。在经济型酒店市场的激烈竞争下,很难以大幅提价的策略应对成本的上升,故而有必要选择中高端酒店进行产品和利润的升级。2.2. 经济增长带动消费升级,行业结构持续向中高端转型人均 GDP 突破 7 万元大关,游客基数增长构成旅游行业扩张的基石。2019 年我国人均 GDP 已超过 7 万元,同比增长 7%。2020 年的疫情冲击导致宏观经济增速下降,但在成功的防疫举措和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下,中国成为 2020 年 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和国家卫计委对人口的预测,预计 2020 年我国人均 GDP 将达到 7.2 万元,同比增长 0.9%。2019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超过 4 万元,同比增长 8%;2020 年受疫情影响增速有所下降,同比增长3.5%至4.4万元。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大众的商旅休闲等旅游相关需求日益增长,旅游人数大幅提升。2004-2019 年 十五年来,我国旅游业消费规模高速扩张(12 倍),其中旅游人次扩张(6 倍)是主要的驱动因素,大众消费习惯的转变铸就旅游行业基石。随着疫情的好转,预计国内旅游业需求和景气度将有所恢复。“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利好旅游酒店行业。2011 年十二五规划实施首年叠加人均 GDP 的大幅提升(同比+18%),旅游行业收入和人数都迎来了同比高增长,国内旅游总支出和国内游客人数同比增幅分别达到 53%和 26%。之后旅游行业保持平稳增长,2011-2019 年旅游支出和人数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15% 和 11%,2019 年我国旅游支出达 5.7 万亿元,游客达到 60 亿人次。受疫情影 响,2020 年国内旅游总花费下降 61%至 2.2 万元,游客下滑 52%至 29 亿人次,预计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国内旅游市场将逐步恢复。未来五年,“十四五”规划的有效建设有望通过经济内循环战略刺激国内消费,推动旅游业扩张升级,进一步利好酒店行业发展。消费升级带动酒店业中高端转型。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了旅客向品质更高、服务更加多元的中高端酒店的需求转变。目前我国酒店业仍以经济型为主,2019 年以客房数计的经济型酒店占比为 65.2%,中高端酒店合计占比仅 为 28.5%,相较于全球酒店市场 74.4%的中高端占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历史趋势来看,消费升级背景下我国中高端酒店规模增速有所提升。根据盈蝶咨询,2019 年我国中高端酒店客房间数已达 501 万间,同比增长 10%,占比提升 至 28.5%。同时经济型酒店增速逐年下降,预计我国酒店业仍将持续向中高端转型,产品结构日益优化。经济型及中端酒店集中度高,高端酒店市场较为分散。2019 年底,我国酒店集团前三名依次为锦江、华住、首旅,CR3 达到 40.8%,CR10 为 59.8%,市场集中度较高,龙头效应显著。2019 年经济型(二星)酒店品牌 CR10 达到 52.6%, 其中三大集团旗下品牌合计占比为 31.3%,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华住旗下汉庭、首旅旗下如家、锦江旗下 7 天位列前三。中端(三星)酒店品牌 CR10 为 63.9%,其中三大集团旗下品牌占比共 57.9%,中端酒店市场龙头集中效应最为明显, 锦江旗下维也纳和华住旗下全季位居前二,市占率分别高达 27.3%和 10.8%。高端(四星)酒店品牌市场较为分散,CR10 仅 29.4%,且前 10 大品牌中属于三大集团的品牌合计占比只有 11.9%,目前我国高端酒店市场集中度较低,三大集团的产品升级布局尚有广阔空间。三大酒店集团顺应行业升级趋势。对比国内龙头集团,2020 年 9 月末锦江酒店的中高端占比最高,达到 46%,产品结构较为均衡,华住、首旅的中高端(标准品牌)占比分别为 28%和 23%。同时,三大集团纷纷稳步推进结构优化转型,更加注重中高端市场的拓展,近年来净增酒店中着重于中高端品牌,2017- 2019 年,锦江净增酒店中高端占比分别为 62%、107%、103%,彰显了其坚定的中高端升级之路;华住净增酒店中高端占比分别为 66%、117%、57%,2019 年比 例下降主要是由于非标品牌大幅扩张;首旅如家净增酒店中高端占比分别为 56%、63%、60%,作为国内第三大酒店集团也在积极推进产品结构升级。龙头酒店集团在消费升级背景下,顺应行业趋势,不断提升中高端酒店比例,有望持续增厚利润。疫情对行业的持续影响:短期内经济型酒店恢复更快,长期看好住宿安全和消费品质需求提升。受疫情打击,2020 年第一季度我国酒店业严重受挫。在国内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后,第二、三季度商旅出行需求回升,RevPAR 同比降幅收窄。其中经济型酒店的经营效率修复快于中高端酒店,2020 年 Q2,我国经 济型酒店 RevPAR 同比-35.9%,优于中端酒店和高端酒店的修复(RevPAR 同比分别为-42.3%和-47.6%)。对比 A 股两大酒店龙头的 RevPAR,首旅的经济型酒店恢复更快,而锦江则是中高端酒店部分恢复更快。2020 年 Q3,首旅的经济型和中高端酒店 RevPAR 分别同比下降-29.6%和-32.5%,锦江的经济型和中高端酒店 RevPAR 分别同比下降-26.7%和-13.2%。酒店均价的调整较为滞后,2020 年 Q2 我国中端和高端酒店 ADR 同比分别下降 10.7%和 10.2%,Q3 同比降幅缩小,分别下降 4.9%和 9.0%。经济型酒店的均价受疫情影响较小,2020 年 Q2 同比增长 3.4%,Q3 同比转负为-3.4%。出租率方面,中端酒店 Occ 恢复较快,高端酒店出租率回升较慢。2020 年 Q2,我国经济型、中端、高端酒店 Occ 分别同比下降 21.0pct、19.5pct、23.2pct。从疫情后短期内酒店行业的恢复进程来看,由于经济型酒店具有较低的价格,消费者对其需求更大,所以经济型酒店经营状况的恢复速度比中高端酒店更快。从长期来看,疫情进一步提高了消费者的卫生意识和对住宿安全的追求。相较于价格较低、服务偏基础的经济型酒店,大众对服务更加优质的中高端酒店的需求被放大,同时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保证了旅客能负担得起品质和服务提升带来的溢价。而这一转变促成了对于产品升级的良好消费者教育,也就带来了日后对于中高端酒店的延续性需求。3. 连锁酒店集团扩张,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3.1. 单体酒店 vs 连锁加盟:靠拢连锁集团,享受品牌红利连锁化带来酒店效益提升。依靠品牌和资源优势,连锁酒店的收入端和成本端相较于单体酒店都有一定程度的优势。1)从收入端来看,品牌知名度和集团会员体系输送的客源保证了更高的出租率,同时连锁酒店的品牌溢价可以带来价格优势。2)从成本端来看,通过集团采购装修建材及酒店运营用品等物料的成本相对较低;从中央系统获取客源的 8%的 CRS 预订费也明显低于 15%的 OTA 渠道费,同时可以共享酒店集团的大规模会员客群,大幅降低获客成本;另外酒店集团智能工具的应用和高效管理体制的实施也可以优化人房比,从而节省人力成本。因此虽然连锁酒店的成本端多出了向集团支付的加盟费用,但其更高的经营效率带来的收入提升和其他成本下降足以覆盖加盟费。大型连锁酒店集团依托平台优势,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加入大型连锁酒店集团对于业绩的提升已经在首旅如家的云品牌获得了验证。根据首旅官方数据,截止 2020 年底云品牌已在 230 个城市开业 955 家门店,单体酒店加盟云品牌后平均业绩提升 26%,盈利能力有效改善。平台优势的另一个体现是增强对于上游的议价能力,例如华住打造的酒店业垂直采购平台华住易购,提供 酒店营建期和运营过程中的各类目物料,目前已集合 523 家供应商,涵盖 1.4 万种商品,年销量达到 37 万单。华住易购打通酒店业主与供货渠道,依靠规模优势保障低价,同时经过华住集团的认证保证产品品质,降低酒店成本的同时保证了采购质量。连锁酒店优势明显,龙头集团加速扩张。单体酒店转变为连锁酒店后业绩的提升有效保障了大型酒店集团拓店进程的稳步推进,近年来龙头加速拓店,持续连锁化扩张。2019 年锦江境内新增 11.4 万间客房,同比+18%;首旅新增 1.7 万间客房,同比+4%;华住新增 11.4 万间客房,同比+27%,其中华住 2019 年的高速扩张主要是由于其非标品牌经济型酒店的快速开店。三大集团也纷纷提出 2020 年拓店计划,凭借集团品牌、资源优势及龙头公司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在疫情期间实现逆势扩张,其中锦江计划开店 1600 家,首旅计划开店 800- 1000 家,华住计划开店 1600-1800 家,观察 2020 年前三季度新开店数据,预计三大集团均可良好地完成全年开店目标,进一步扩大公司规模和市场份额。3.2. 行业连锁化率提升空间大,龙头扩张推动市场集中目前我国酒店市场连锁化率对比发达国家较低,龙头将享受连锁化率提升红利。2019 年我国酒店市场连锁化率仅 25%,远不及美国的 72%和全球市场的 41%,相较于发展较为成熟的发达国家酒店市场,我国酒店行业连锁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一方面,伴随连锁酒店集团对中小型和单体酒店的不断吸收,预计行业连锁化率将会向成熟市场靠拢,保持稳定增长。另一方面,大型集团的连锁扩张也带动着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我国连锁酒店行业 CR3 已从 2015 年的 36%提升到了 2019 年的 41%。同时,我国酒店行业整体的市场集中度仍处于较 低水平,2019 年 CR3 仅有 10%,而根据 euromonitor 的数据,2019 年美国酒店业整体 CR3 已达 38%,CR5 达到 54%。对比相对成熟的美国酒店业,我国连锁酒店龙头的拓店尚有较大的拓展空间,预计酒店市场整体也将维持向龙头集中的趋势。连锁化率有望提升,助推连锁酒店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历史数据来看, 2015-2019 年,我国按客房数计的连锁酒店渗透率从 16%提升至 25%。根据华住招股说明书预测,未来 5 年连锁酒店渗透率将持续提升,2024 年行业连锁化率 有望达到 35%,较 2019 年提升 10 个百分点。连锁酒店客房间数也有望达到 760 万间,预计 2020-2024 年 CAGR10.5%。连锁化率的提升也将带来连锁酒店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2019 年我国连锁酒店仅客房收入营业额达到 4395 亿元,2020 年受疫情影响有所下降。根据华住招股说明书预测,2020-2024 年连锁酒店市场规模将保持较快的扩张,预计 CAGR 可达 25.4%,2024 年将达到 7106 亿元,行业增长空间广阔。中高端酒店市场持续连锁渗透。分档次来看,2019 年我国经济型(二星及 以下)酒店连锁化率较低,仅有 21%,中档(三星)、高档(四星)酒店连锁化率分别达到 35%、22%,而豪华酒店市场以酒店集团经营为主,连锁化率高达 59%。 从历史趋势来看,近年经济型酒店的连锁化率较为平稳,基本在 20%左右;中档酒店的连锁化率已由 2016 年的 14%大幅提升至 2019 年的 35%,主要由大型集团产品结构升级带动,预计随着连锁酒店集团持续着重于中高端酒店品牌的扩张,中档酒店市场连锁化率仍将进一步上升。三四线市场连锁化提升空间大。分城市来看,一线城市酒店市场的连锁化 率最高,2019 年已经达到了 38%,三四线城市的酒店连锁化率最低,仅有 17%, 不及全国 25%的连锁化率。而三四线城市的酒店客房数占比高达 63%,以往市场 中多为质量参差不齐的非标准化单体酒店,而 OYO 酒店在三四线城市的快速扩张(两年拓展 9000 家酒店、27 万间客房)也揭示了下沉连锁酒店市场的广阔空间。预计随着新消费观念的渗透和已形成的消费者教育,未来三四线城市将为连锁酒店业提供新的发展引擎。龙头通过软品牌加速抢夺下沉市场份额。OYO 热潮之后,国内龙头集团也纷纷布局软品牌开拓下沉市场,其中首旅酒店的软品牌包括云酒店和管理输出, 2020年9月末酒店和客房数量分别达到1093家/5.9万间,占比分别为24%/14%;华住的软品牌包括怡莱、海友、星程酒店,2020 年 9 月末软品牌酒店和客房量分别拓展至 1720 家/11.7 万间,占比分别 27%/18%。华住 2019 年提出的“千城万店”计划和首旅如家云系列对中小型单体酒店的吸收都着重发力下沉市场。疫情对行业的持续影响:品牌认可度加强,连锁化进程加速。从消费者角度看,疫情影响下短期内旅客出于卫生安全的考虑,对大品牌更加信任,同时消费者长期也会倾向于选择服务标准统一、运营管理专业化的连锁酒店品牌。从商家角度看,疫情期间中小体量的单体酒店经营受挫明显,根据 2020 年 12 月 8 日华住世界大会的数据,2020 年 9 月末携程平台的酒店数量对比去年同期减少 15 万家,其中 98%为单体酒店。疫情后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的单体酒店加速向大型连锁酒店集团靠拢,分享品牌红利,预期后疫情时代我国酒店行业连锁化率将明显提升,同时市场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4. 酒店行业经营模式转变,轻资产驱动龙头利润提升4.1. 直营 vs 加盟:轻资产模式低成本高利润酒店经营模式分为直营和加盟。酒店按照经营模式可分为直营和加盟两类。其中直营模式通过自有或者租赁物业,使用公司品牌独立进行经营,公司直接从房费或餐饮等业务取得收入,独自享有收益或承担相应损失。加盟模式又可分为特许经营和管理加盟两种,特许经营模式中,公司输出品牌、商标、经营方式等,收取首次加盟费和持续加盟费获得收入;管理加盟模式则不仅授权加盟商加入品牌,还会输出管理模式、服务规范、质量标准和管理人员等,同时收取管理费。目前我国酒店龙头的加盟以管理加盟模式为主,一般会派驻管理团队把控经营质量,而部分软品牌的模式类似于特许经营。以中高端品牌为例,TOP3 酒店集团的主要品牌加盟条件较为相似。一般要求加盟期限为 10 年,一次性加盟费为 3000-5000 元/间,集团提供装修、设计、设备安装并收取相应费用。加盟管理费为营收的 4%-6%,考虑 CRS 费用和店长工资后,综合持续加盟费一般为单店营收的 10%-13%。加盟模式增厚利润空间,驱动酒店业轻资产转型。1)直营模式经营的酒店收入来自客房、餐饮及其他服务,最主要的客房收入受宏观经济、行业周期、地理位置、品牌竞争等因素影响,由出租率和均价决定;成本端需要负担租金、折旧摊销、人员工资、能耗物料等全部支出,整体利润率较低,一般净利润率为 20%-25%。直营酒店的物业方面,由于土地资源不可复制,老牌酒店集团持有的自有物业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和排他效应。 后续的扩张则主要以租赁物业为主,租赁合同期限较长,通常为 10-15 年,期间租金会阶段性上调。租金成本的上涨以及直营模式多方面的成本费用决定了直营酒店较薄的盈利空间,也促使酒店行业迫切地向轻资产模式转型。2)加盟模式的收入来自于首次加盟费和持续加盟费,持续加盟费约为单店营收的 10%-15%。成本的主要构成为管理人员薪酬,集团方不需要考虑加盟酒店的租金、折摊、物料等成本。因此轻资产模式使得加盟部分的酒店拥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净利润率可高达 65%左右,这也就决定了各大连锁酒店将加盟拓展作为快速扩张的优选模式。4.2. 加盟扩张不断加速,经营模式向成熟市场看齐成熟市场轻资产经营,加盟比例更高。相对发达的美国酒店市场中,龙头集团几乎全部门店以轻资产加盟模式运营,2019 年万豪、洲际、希尔顿的加盟比例均高达 99%。中国三大酒店集团也持续推进轻资产战略转型,2019 年锦江(境内)、首旅、华住的加盟占比已经分别提高到了 90%、81%、88%,但对比发展成熟的美国酒店巨头,轻资产转型尚有空间。而细分到加盟的两种模式来看, 美国酒店市场特许经营和管理加盟并重,三大龙头集团以特许经营为主,万豪、洲际、希尔顿 2019 年特许经营酒店占比分别为 71%、83%、87%;中国大型酒店集团的加盟模式则主要是管理加盟,同时也在通过软品牌加盟、管理输出等形式积极地进行特许经营模式探索。龙头集团加盟酒店比例持续提升。2017 年至今三大酒店集团的加盟比例持续提升,2020 年 9 月末锦江、首旅、华住加盟酒店数占比分别增长至 90%、83%、 88%,彰显其向轻资产模式转型的决心,其中锦江酒店的加盟比例保持行业领先。龙头酒店的拓店也以加盟为主,近三年净增酒店数中,加盟占比均已达到 90% 以上,2019 年锦江(境内)、首旅、华住净增加盟酒店数占比分别为 98%、118%、 101%。其中首旅酒店加盟高速扩张叠加直营关店,2018-2019 年净增酒店数中 加盟比例超过 100%;华住 2019 年加盟比例的大幅上升是由于非标品牌的快速拓展。轻资产转型有望推升龙头盈利水平。由于加盟模式的利润率水平高于直营模式,加盟模式酒店占比的提升能够很好地改善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以国内四大酒店集团为例,2019 年国内第四大酒店集团格林酒店的加盟酒店占比为 99%,几乎全部为轻资产模式,比例明显高于三大龙头。而格林酒店的 ROE 和归母净利率也长期明显高于其他三大酒店集团,2015-2019 年格林的 ROE 维持在 25%以上,而锦江、首旅、华住 2019 年的 ROE 分别为 8%、10%、26%;2015-2019 年格林酒店的归母净利率保持在 35%以上,三大龙头中盈利能力最强的华住 2019 年归母净利率提升到了 16%。其中华住 2018 年净利润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投资收益亏损,即持股 4.5%的雅高股价下跌导致 9.14 亿元公允价值损失。预计随着三大集团持续推进轻资产战略转型,龙头公司盈利水平将继续优化,利润空间也将进一步打开。疫情对行业的持续影响:轻资产模式转型或将加速。以轻资产模式经营的酒店在行业周期中拥有更加平滑的盈利水平,从如家酒店的经营历史可以看出,加盟模式的毛利波动小于直营模式。在经历疫情的考验之后,酒店集团也会追求更加稳健的收益,预计加盟模式占比将加速提升,助推酒店行业向成熟化发展,预计自有酒店将主要用于提供集团示范标准,进行服务升级迭代等。另一方面,疫情后短期内,在本地旅游市场的带动下,三四线城市的酒店业恢复得更快,2020 年第二季度,低线城市秦皇岛、泉州的星级酒店平均出租率同比分别为-34%、-35%,修复程度明显优于一线城市上海、北京(Occ 同比分别为-65%、-71%)。疫情的扰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酒店行业对下沉市场的探索,大型酒店集团有望更加积极地拓展软品牌,以轻加盟模式聚焦低线城市 酒店市场。5. 销售渠道分化,龙头注重直销布局直销主要依靠会员等自有渠道,代销渠道以 OTA 为主。目前我国酒店行业的下游可分为直销和分销两部分销售渠道,两种销售模式各有优劣。1)直销是酒店集团通过会员、中央预订系统、前台散客、协议客户等自有渠道进行销售,例如三大酒店集团官网及各自开发的独立 APP。会员等自有渠道的客户粘性较强,对品牌的忠诚度高,且大量客源与数据的沉淀有利于公司内部的资源共享和高效运营。同时其建设投资成本较高,会员培养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由此可见自有渠道直销更加适合连锁酒店集团。2)分销渠道主要包括 OTA、旅行社、团购等线上线下代销,目前主要的 OTA 平台包括携程、同程艺龙、去哪儿等。OTA 平台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和流量优势,向酒店输送大量客源。但随着佣金费日益上涨,OTA 渠道成本有所提升,根据艾瑞等,目前 OTA 的抽成比例已经提高至 15%以上。因此 OTA 酒店预订主要应用于品牌知名度较低的中小酒店,以及需要迅速引流的新开业连锁酒店。连锁酒店重视自有渠道,OTA 主要瓜分尾部市场。不同模式的特点决定了两种渠道在大型酒店和中小型酒店下游销售方式的分化,现已形成龙头公司直销为主,尾部市场主要依靠 OTA 的行业格局。根据艾瑞咨询,2020 年我国大型酒店主要依靠直销,自有渠道销售比例为 85%-90%;而长尾的中小型酒店则以代销为主,OTA 销售渠道占比为 80%-90%。目前 OTA 抽佣比例普遍在 15%以上, 而三大酒店集团的 CRS 导流费用均在流水的 9%以下,龙头集团自有渠道的建设,有效对抗了 OTA 代销的高佣金率,优化了连锁酒店的成本。直销渠道:龙头集团发力会员体系建设。三大酒店依靠先发优势积累的规模效应,以及不断优化升级的技术支撑,积极拓展会员体系。2019 年锦江、首旅、华住会员数分别为 2.0 亿人、1.2 亿人、1.5 亿人,同比分别增长 10%、7%、 28%,其中锦江的会员规模最大,华住的增速最高。大型酒店着力会员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用户的粘性和品牌忠诚度;达成集团内数据共享,从而提高经营效率;同时对抗 OTA 的高成本,控制渠道费用。通过多年的会员培育,龙头公司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直销占比,2019 年华住和首旅自有渠道贡献的间夜量占比分别为 85%和 76%,而高直销占比也保证了连锁酒店集团对于 OTA 平台的强议价能力,例如首旅酒店 2019 年 OTA 佣金率为 10.5%,明显低于 15%的行业普遍水平。华住、首旅自有 APP 位居酒店及综合旅游预订 APP 的活跃度排名前十。规模优势叠加疫情后消费者对品牌卫生安全的信任,推升了酒店集团自有 APP 的活跃度。易观千帆最新数据显示,2021 年 1 月在酒店预订及综合旅游预订 APP 的活跃度排名中,三大连锁酒店集团旗下的自有 APP 华住会、首旅如家、锦江酒店分别位列第 5、第 9、第 13 名。而 OTA 平台由于拥有除酒店外的机票、景点等旅游行业综合预订服务,MAU 普遍更高,其中携程、去哪儿、飞猪位列前三。值得注意的是,爱彼迎等短租民宿平台活跃度高涨,彰显了近期我国民宿市场的火热。代销渠道:酒店预订行业寡头垄断局势凸显。在酒店预订领域,目前 OTA 平台主要争夺中小型酒店的分销渠道,呈现明显的寡头垄断格局,2019 年以订单和间夜量计的 CR4 分别为 92%和 93%。美团在酒店预订市场已经占据半壁江山,2019 年订单和间夜量占比分别达到 51%和 49%;携程系(携程、去哪儿、同程艺龙)市占率位居第二,订单和间夜量占比分别为 44%和 42%。美团由于拥更广阔的休闲娱乐生态圈,顺应了酒店需求从旅游场景向生活方式的转变,不断深耕本地市场,在酒店预订行业中后来居上。OTA 平台积极布局行业内及旅游行业上下游整合并购。龙头在线旅游公司除了对尾部市场的抢夺,还积极进行 OTA 平台收购以扩大市占率,并投资布局旅游行业的整个价值链。以携程为例,陆续收购艺龙、去哪儿、同程(同程与艺龙于 2017 年底合并)、途牛等 OTA 平台后,公司规模及市占率稳步跃升,并相继投资出行票务、旅游社交等泛旅游领域,打通大旅游行业的广泛资源。携程作为中国 OTA 龙头公司,2017-2019 年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分别实现营收 268 亿元、310 亿元、357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9%、16%、15%。2019 年归母净利润高增至 70 亿元,同比增长 530%。2020 年受疫情影响,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 51%至 134 亿元,业绩同比减少 185%,转亏 43 亿元。近年来携程的营收结构逐渐从交通票务向住宿预订倾斜,住宿预订的占比已由 2017 年的 35%提升至 2019 年的 38%,交通票务的占比由 2017 年的 45%下降至 2019 年的 39%。疫情对行业的持续影响:渠道持续分化,酒店龙头更加重视会员建设和自有渠道。由于酒店集团会员的高用户粘性和对品牌的高信任度,以会员体系为主的自有销售渠道对于疫情后业绩的恢复贡献更大。会员用户能够为集团提供更加稳定的复购,因此大型酒店将进一步绑定会员与集团品牌,加大自有渠道建设,提高风险承受能力。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毋意

2020年中国酒店行业市场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中端酒店头部品牌发展态势迅猛

中国酒店行业发展概况分析酒店(又称为宾馆、旅馆、旅店、旅社、商旅、客店、客栈,中国作饭店、酒店等,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作酒店)其基本定义是提供安全、舒适,令利用者得到短期的休息或睡眠的空间的商业机构。一般地说来就是给宾客提供歇宿和饮食的场所。具体地说饭店是以它的建筑物为凭证,通过出售客房、餐饮及综合服务设施向客人提供服务,从而获得经济收益的组织。酒店主要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亦生活的服务及设施(寝前服务)、餐饮、游戏、娱乐、购物、商务中心、宴会及会议等设施。截至2020年1月1日,我国豪华连锁酒店营业数2518家,客房数64.83万间;高端连锁酒店营业数3256家,客房数49.65万间;中端连锁酒店营业数9611家,客房数96.51万间;经济型连锁酒店营业数36853家,客房数241.37万间。2019年我国酒店品牌Top10市场份额为34.9%。1、中国豪华酒店在整个酒店市场占比较小2017-2019年我国豪华连锁酒店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为25%。截止2020年1月1日,我国豪华连锁酒店营业数2518家,客房数64.83万间,客房同比增长17.72%。豪华酒店在整个酒店市场占比较小,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与其较低的发展基数有关,品牌规模前列的碧桂园凤凰门店数74家,锦江酒店门店数92家,均不足百家店。2、中国高端连锁酒店数量突破3000家2017-2019年我国高端连锁酒店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为45%。截止2020年1月1日,我国高端连锁酒店营业数3256家,客房数49.65万间,客房同比增长47.06%。其中品牌规模前列的亚朵酒店门店数418家,和颐酒店门店数183家。3、中国中端酒店市场增长势头良好2017-2019年我国中端连锁酒店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为57%。我国中端连锁酒店营业数9611家,客房数96.51万间,客房同比增长52.18%。中端酒店市场的主要品牌运营情况、增长势头良好,以维也纳、全季为代表的中端酒店头部品牌领跑效应依旧,维也纳酒店门店数1739家,发展态势迅猛。4、中国经济型酒店市场增长缓慢,面临行业瓶颈2017-2019年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为19%。我国经济型连锁酒店营业数36853家,客房数241.37万间,客房同比下降0.3%。其中品牌规模前列的汉庭酒店门店数2372家,如家酒店门店数2133家,头部品牌规模增长明显减缓。5、2019年中国酒店品牌Top10市场份额达到34.9%2019年我国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酒店品牌主要有维也纳酒店、汉庭酒店、如家酒店、7天酒店、格林豪泰等。其中维也纳酒店市场份额为5.9%,汉庭酒店市场占有率为5.0%,如家酒店市场占有率为4.8%,7天酒店市场占有率为4.3%,格林豪泰市场占有率为3.8%。(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守而勿失

酒店行业专题研究:万豪酒店启示录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北证券,李慧1. 万豪的问鼎之路:百年优势企业,稳居全球第一万豪集团起家于餐饮业务,1927 年万豪夫妇开办汽水摊,并逐步为客人提供餐饮服 务,随后发展为 Hot Shoppes 连锁餐厅;1957 年万豪在美国阿灵顿市开设第一家酒 店,此后开始在酒店和餐饮领域双栖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万豪曾尝试业务多元化, 先后涉足邮轮/主题公园/旅行社/家庭保洁/长者起居等领域、但均未获成功、后陆续 退出;1977 年末公司成立战略规划部,这是标志万豪组织迈向成熟的重要一步;1989 年公司宣布陆续退出餐饮领域,聚焦酒店业务。在酒店领域,公司通过商业模式迭 代+并购外延扩张,不断丰富品牌矩阵、拓展全球布局,截至 2020 年万豪酒店集团 拥有 7642 家酒店,客房数量 1,423,044 间,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酒店集团。回顾万豪酒店的问鼎之路,其业务模式迭代、自建或并购持续丰富品牌+全球扩张, 助力公司穿越经济周期,实现门店规模和集团业绩持续成长。业务模式迭代:从自持物业→管理加盟→REITs 和特许经营三次商业模式迭代,从 重资产向轻资产升级,助力门店网络扩张。全品类多品牌:通过自建和收购方式,从全服务型酒店逐步加码有限服务型酒店、 奢华酒店、精品时尚类酒店品类,从最初单一品牌“万豪”逐步丰富为拥有 30 个品 牌、覆盖不同细分需求的酒店品牌矩阵。全球化发展:公司自 1969 年开始探索海外业务,起初以内生发展为主;2011 年起, 开始积极并购向全球扩张。适时收购加速公司成长:通过历次并购,公司不断完善品牌矩阵和细分市场覆盖, 同时持续拓宽海外布局。通过有效整合,万豪切实保证被收购品牌后续保持较高的 品牌美誉度和门店拓展能力。随着自身规模的扩张、品牌影响力的扩大,万豪集团在全球酒店集团中脱颖而出。2006 年以来,万豪酒店在《HOTELS》杂志全球酒店 325 强中始终位于前三甲:在 2006-2009 年之间,万豪排在第三名,前两名分别为洲际酒店和温德姆酒店;2010- 2014 年,万豪打败温德姆,位居第二;2015 年,万豪并购喜达屋成为榜首,此后第 一名地位始终无人撼动。2. 穿越周期的成长:量、价、业绩持续提升2.1. 万豪与美国酒店行业周期同步1996 年以来到 2020 年新冠疫情之前,美国酒店行业经历 2 轮低谷期:(1)2000 年 -2003 年(911 事件),2001 年美国酒店业 RevPAR 从 54.13 美元下滑至 50.99 美元/- 5.8%、2002 年从 50.99 美元继续下滑至 49.22 美元/-3.5%,2003 年行业企稳复苏;(2)2008 年-2010 年(次贷危机),2008 年美国酒店业 RevPAR 从 65.61 美元下滑 至 64.49 美元/-1.7%、2009 年从 64.49 美元大幅下滑至 53.5 美元/-17%,2010 年行业 企稳复苏/RevPAR 同增 5.5%、而后开启持续 9 年的繁荣时期。万豪酒店经营数据走势与行业一致:(1)2000 年-2003 年(911 事件),2001 年万豪 北美地区酒店 RevPAR 从 101 美元下滑至 91 美元/-9.5%、2002 年从 91 美元继续下 滑至 86 美元/-5.4%,2003 年数据企稳、2004 年起大幅反弹;(2)2008 年-2010 年 (次贷危机),2008 年万豪北美地区酒店 RevPAR 从 116 美元下滑至 112 美元/-2.8%、 2009 年从 112 美元大幅下滑至 93 美元/-17.6%,2010 年企稳复苏/RevPAR 同增 5.3%、 而后开启持续 9 年的繁荣时期;(3)2020 年(COVID-19 疫情),2020 年万豪北美 地区酒店 RevPAR 从 154 美元大幅下滑至 51 美元/-67.0%。2.2. 提价能力超过 CPI1996年-2019 年,万豪北美地区门店RevPAR从 82 美元提升至 154美元/CAGR 2.7%: 其中入住率随宏观周期波动/中枢为 73%,08-09 年经济危机期间一度下滑至 65%; 平均房价是 RevPAR 上涨的主要驱动,从 105 美元提升至 203 美元/CAGR 2.9%,同 期 CPI 复合增长 2.1%。1996 年至今万豪共经历三轮提价和两轮降价周期:(1)1996-2000 年:平均房价从 105 美元提升至 130 美元/四年 CAGR 为 5.4%,同期 CPI 复合增速 2.4%;(2)2000- 2002 年:“911 事件”致消费者出行意愿下降,万豪酒店入住率从 78%大幅下滑致 70%,ADR 从 130 美元下滑至 123 美元/CAGR 为-2.4%,同期 CPI 复合增速为 2.2%; (3)2002-2008 年: ADR 从 123 美元提升至 161 美元/CAGR 为 4.5%,同期 CPI 复 合增速 3.0%;(4)2008-2010 年:“次贷危机”影响下万豪酒店入住率从 73%下滑至 65%,ADR 从 161 美元下滑至 143 美元/CAGR -5.6%,同期 CPI 复合增速 0.6%; (5)2010-2019 年:ADR 从 143 美元提升至 203 美元/CAGR 为 3.9%,同期 CPI 增 速 1.8%;(6)2019-2020 年:新冠疫情爆发消费者出行受到限制,ADR 从 203 美元 下降至 177 美元/CAGR -12.5%,同期 CPI 增速 1.2%。 整体来讲,景气上行周期万豪客房提价能力大幅超过 CPI 增长,行业下行期酒店房 价跑输 CPI;由于酒店周期呈现“牛长熊短”特征,拉长时间轴看酒店集团提价能 力超过 CPI。2.3. 门店规模持续扩张1985 年-2020 年,万豪门店数量从 160 家扩张至 7449 家/35 年 CAGR 12%。伴随宏 观环境和酒店周期影响,公司在不同历史阶段扩张节奏略有不同。80 年代曾激进扩张,彼时美国酒店市场曾激进扩张、增加供给(部分原因是受到美 国联邦税法的影响,新条款明确鼓励个人投资房地产);1985-1990 年万豪门店规模 从 160 家迅速拓展至 639 家/内生 CAGR 20%;1990 年危机后增速放缓,80 年代末石油危机使贷款利率上升,1990 年美国房地产 市场需求突然回落,叠加中东局势日益紧张、居民出行意愿下降,美国酒店行业面 临严重危机;1990-1993 年万豪门店量 CAGR 下降至 5-10%;1993 年开启轻重资产分拆后重回加速增长,面临债务压力和资金困境,万豪拆分轻 重资产,随后通过 REITs 模式助力门店扩张。90 年代美国酒店 REITs 开始流行,受 益于便利的融资渠道,美国酒店行业在最上游物业端集中度提升,助力酒店行业连 锁化率大幅提升。1994 年-2001 年万豪门店规模从 851 家拓展至 2344 家/内生 CAGR 提升至 10-15%;2001 年“911”事件后,门店拓展一度放缓,01 年-04 年万豪门店量 CAGR 降至 3%;2005 年后内生门店拓展相对稳健,2005-2020 年门店量内生 CAGR 5%;2016 年完 成喜达屋收购后,万豪在美国市场的市占率从 10%提升至 14%。自然提价+稳步扩张助力集团业绩持续成长。1997 年-2019 年,万豪营收规模从 72.4 亿美元增长至 209.72 亿美元/22 年复合增长 5.0%,净利润从 3.2 亿美元增长至 12.7 亿/CAGR 6.4%,市值从 71 亿美元成长至 491 亿美元/CAGR 9.7%(截至 2019 年 12 月 31 日)。2020 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万豪营收下滑至 105.71 亿美元/-50%,净 利润下滑至-2.67 亿美元/-121%。3. 成功启示:商业模式迭代,内生外延并重助力品牌多元和全球扩张3.1. 商业模式变迁:自持物业→管理加盟→REITs 和特许经营早期酒店行业以自营及全资模式为主,由于高固定资产投资导致酒店集团拓展速度 受限。此后,各大集团采取他们各自擅长的模式扩张市场,其中万豪集团更多通过 “开发-建设-出售-管理”方式布局增长。20 世纪 90 年代,为扩大酒店规模、提升 品牌质量,万豪开始采取 REITs 模式并逐渐放开特许经营权。万豪酒店业务经历自持物业→管理加盟→REITs 和特许经营三次商业模式迭代,从重资产向轻资产升级。自持物业(20 世纪 50 年代):公司刚进入酒店业时曾经拥有门店物业的所有权,当 时其酒店数量只有几家而已。管理加盟(20 世纪 70 年代末-90 年代初):1978 年初,公司彻底改革其酒店整体 经营思路,将其门店拓展模式变更为开发建设酒店,然后将其卖给投资者,接着再 签署长期管理合同来运营这些酒店。其中最重要的变革是决定不再做一家酒店所有 公司,而要转变为一家酒店管理公司。按此计划,公司将 1978 年前建造的几家酒店 卖给投资人,作为交易公司与投资人签订长期管理合约、并获得大量现金流,自此 不再为沉重的房贷所累、财政变得更为灵活。REITs 模式+特许经营(20 世纪 90 年代后):1990 年秋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急剧下 跌,中东局势日益紧张,叠加低迷的经济形势致居民出行意愿下降,美国酒店行业 遭遇严重危机。90 年危机前,美国酒店市场曾激进扩张、增加供给;万豪在危机前 也曾大规模扩张门店,1985-1990 年公司门店量从 160 家增长至 639 家/内生 CAGR 达 20%。90 年危机后,万豪此前“开发-建设-出售-管理”模式下建造的酒店变成库 存,债务压力巨大。1992 年万豪宣布拆分计划:让拥有 65 年历史的万豪公司更名 为万豪地产(Host Marriott),继续经营房地产业务,同时持有债务(1999 年万豪地产获得 REITs 资质并在主板上市);将酒店管理业务划分成立一家新公司万豪国际, 几乎无负债,因此拥有更大的灵活性,以去签署管理合约,从而让万豪重新恢复活 力。拆分后两家公司独立经营,开启 REITs 模式主导的轻重资产并驾齐驱扩张路径。 20 世纪 90 年代后,公司开始放开特许经营权,加速门店网络扩张。从经营模式看,过去 35 年万豪依赖管理加盟和特许经营模式快速扩张。1985 年到 2020 年特许门店由 34 家增长至 5392 家/CAGR 16%,管理加盟门店量由 97 家增长 到 1991 家/CAGR 9%;自持和租赁门店量占比持续下降,至 19 年占比基本为 0。3.2. 品牌矩阵丰富:全服务→有限服务→奢侈酒店→细分定位/时尚精品公司通过自建和收购方式,从全服务型酒店逐步加码有限服务型酒店、奢华酒店、 精品时尚类酒店品牌,从最初单一品牌“万豪”逐步丰富为拥有 30 个品牌、覆盖全 品类的酒店品牌矩阵。从拓展路径看:全服务→有限服务→奢侈酒店→细分定位/时尚精品。1957-1981 年,全服务/单品牌酒店:公司以万豪品牌在美国本土及海外扩张;1981 年起,进军有限服务型酒店/多品牌拓展:公司先后自建中档品牌万怡(1983 年)、经济型品牌 Fairfield(1987 年)、SpringHill(1999 年),收购长住套房品牌 Residence Inn(1987 年)、高端品牌万丽酒店(1997 年);1995 年起,加码奢侈酒店市场:1995 年收购丽思卡尔顿、迅速切入奢侈酒店市场; 2001 年公司正式成立奢侈酒店部门以加快奢侈酒店布局,并将 JW 万豪酒店转变为 超高端品牌,2012 年自建宝格丽酒店品牌,并收购 Gaylord 品牌巩固高端市场地位;2007 年起,加码时尚精品酒店:进一步挖掘市场需求,先后自建傲途格(2010 年)、 艾迪逊(2013 年)、MOXY(2014 年)等品牌,并收购西班牙 AC 酒店(2011 年), 补充时尚精品细分赛道;2016 年,收购喜达屋集团:完成对喜达屋收购后,新增喜来登、威斯汀、W 酒店、 Aloft、Element 等 10 个酒店品牌,进一步巩固品牌优势。采取自建和收购并重的方式丰富品牌矩阵。自建品牌:在有限服务酒店领域,公司 自创万怡 Courtyard、Fairfield、SpringHill 等经典品牌;在奢华酒店市场,公司自创 JW 万豪、宝格丽度假酒店;在精品时尚细分市场,公司与施拉格合作推出 Edition 品牌、并引入傲途格、自创 Moxy 品牌。收购品牌:自 1987 年公司收购 Residence Inn 起,至 2020 年万豪共收购 17 个酒店品牌,其中包括高端品牌 Ritz-Carlton、 Renaissance、以及喜达屋旗下的 Sheraton、Westin、W 酒店等知名品牌。通过有效 整合,万豪有效保证被收购品牌后续保持较高的品牌美誉度和门店拓展能力。1987 年-2020 年,公司收购品牌贡献的门店量已从 106 家增长至 3184 家,收购品牌的门 店占比从 29%提升至 42%。万豪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采用不同品牌,一方面保证自身的品牌安全策略,另一方 面在不同市场上形成明确的品牌认知和固定的顾客群体。目前公司旗下品牌可分为 四档,奢华、高端、有限服务和长住酒店:奢华品牌包括著名的丽思卡尔顿酒店(The Ritz Carlton)、JW 万豪酒店等,该部分在北美奢华酒店市值占据 30%的份额;高 级品牌包括万豪酒店、喜来登酒店等,该部分在北美高级酒店市场占据约 45%的市 场份额;有限服务型品牌包括万怡酒店、福朋酒店等,该部分在北美中端市场占比 12%。2020年公司旗下奢华/高端/有限服务/长住套房品牌分别为8个/9个/8个/3个, 门 店 规 模 分 别 为 766 家 /1677 家 /3689 家 /1385 家 , 门 店 量 占 比 分 别 为 10.2%/22.3%/49.1%/18.4%。3.3. 全球扩张:通过内生+并购实现全球门店布局万豪自 1969 年开始探索海外业务,起初以内生发展为主;2011 年起,开始积极并 购向全球扩张。截至 2020 年,公司门店网络已覆盖南北美、欧洲、中东、非洲、亚 太 133 个国家及地区。1969-1996 年,国际化内生探索阶段:1969 年,万豪在墨西哥建立美国之外的第一 家酒店,开启国际化探索;1980 年,在中东沙特阿拉伯的建立利雅得万豪酒店;1981 年,在开罗建立非洲第一家万豪酒店;1986 年-1996 年,公司海外门店从 13 家拓展 至 85 家/CAGR 23%/门店占比 7%,这一阶段以内生拓展为主。 1997 年,收购万丽酒店后海外门店翻倍:1997 年公司海外门店量达到 235 家/占比 提升至 16%。1998-2010 年,内生方式稳步拓展海外业务:02 年海外新增 SpringHill 品牌、03 年 新增 Fairfield Inn、04 年新增宝格丽酒店、10 年海外新增 TownePlace Suites;1997- 2010 年,公司海外门店从 235 家拓展至 471 家/CAGR 7%,2010 年底海外门店占比 为 13%。2011 年后,通过并购加速海外扩张:以 2011 年收购西班牙 AC 酒店为标志,万豪 其后接连收购英国 Gaylord 酒店(2012 年)、南非 Protea 酒店(2014 年)、加拿大 Delta 酒店(2015 年),海外酒店规模持续提升,2016 年完成对喜达屋集团的收购 后,万豪在亚太、非洲和中东的布局继续扩大。2010-2020 年,公司海外门店量从 471 家提升至 2036 家/CAGR 17.7%。截至 2020 年,公司门店网络覆盖全球 133 个国家及地区,北美/亚太/欧洲/中东及非 洲 / 南 美 门 店 量 分 别 为 5606 家 /858 家 /657 家 /264 家 /267 家 , 分 别 占 比 73%/11%/9%/4%/3%。3.4. 并购助力品牌完善和全球扩张并购在万豪的成长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并购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11 年 之前深耕国内本土市场、2011 年-2016 年加速海外扩张步伐以及 2016 年收购喜达屋 成为全球酒店龙头。通过历次并购,公司不断完善品牌矩阵和细分市场覆盖,同时 持续拓宽海外布局。阶段一:2011 年收购西班牙 AC 酒店前,深耕本土市场万豪通过收购 Residence(长住套房)、Ritz-Carlton(奢侈酒店)等进军不同领域, 完成了产品矩阵的初步扩张,不断在美国本土市场扩大规模。阶段二:2011 年-2016 年收购喜达屋前,加速海外扩张步伐万豪在 1997 年收购万丽连锁酒店和华美达连锁酒店,实现全球酒店数量的大幅增 长,更是在亚太地区成为规模领先的酒店集团。以 2011 年收购西班牙 AC 酒店为标 志,万豪其后接连收购英国 Gaylord 酒店、南非 Protea 酒店、加拿大 Delta 酒店,海 外酒店规模进一步扩大。阶段三:2016 年收购喜达屋成为全球酒店龙头万豪收购喜达屋成为全球酒店龙头,集团在亚太、非洲和中东的布局扩大,高端品 牌占比提升。此后,万豪于 2018 年收购分时度假 ILG 集团、2019 年收购 Elegant 酒 店,继续扩展集团在度假领域的份额。4. 从投资角度看万豪:把握复苏拐点,警惕衰退信号万豪的市场表现受酒店行业周期影响明显。伴随宏观经济和供需变化,以出租率 (OCC)、平均房价(ADR)和 RevPAR 为指标,酒店行业在复苏期、繁荣期、衰 退期和萧条期循环往复。复苏期:入住率增速企稳转正,而后伴随平均房价增速止 跌回升,该阶段酒店 RevPAR 弹性最大;繁荣期:入住率和平均房价双升,RevPAR 处于上行周期,行业整体景气度高,后期伴随入住率增速放缓;衰退期:入住率下 降,后期伴随平均房价增速反转下滑,酒店 RevPAR 达到最高点后开始回落;萧条期:入住率和平均房价双降,酒店 RevPAR 处于下行周期,后期伴随入住率增速回 升。长期看,万豪股价呈现稳健成长属性。自 1998 年万豪国际单独分拆后,公司(MAR.O) 市值从 71 亿美元增长至 2019 年末的 491 亿美元;1999 年-2019 年,公司股价由 12.73 元增长至 150.82 元/20 年涨幅 12 倍/CAGR 13%;金融危机后的 10 年,公司成 长叠加行业复苏,09Q1-19Q4 万豪/精选国际股价涨幅分别高达 962%,相对标普 500 涨幅高达 657%。具体到 3-4 年的中短期,万豪股价呈现明显的周期性:2001 年“911”事件后,公司股价累计下跌 21%,2001/2002 年万豪酒店 RevPAR 分 别下滑 9.5%/5.4%,酒店行业迅速进入萧条期;2003 年伴随 OCC 降幅收窄,ADR 增速转正,同店 RevPAR 下滑 0.7%,公司股价随经营数据企稳复苏;2003 年-2007 年,美国酒店行业由复苏走向繁荣,公司股价累计上涨 206%,其中 PE 上涨 17%;04-07 年,万豪同店 RevPAR 分别增长 11%/9%/7%/4%,前期 OCC 与 ADR 同升,后期 OCC 降但 ADR 继续提升、出现由复苏走向衰退的信号;2008 年金融危机前后,公司股价累计下跌 66%,2008/2909 年万豪同店 RevPAR 分 别下滑 3%/18%,前期 OCC 降但 ADR 继续提升,后期 OCC 与 ADR 双降,标志酒 店进入萧条期;10Q1 酒店入住率转正,标志行业开始复苏;值得注意的是,股价趋势反转先于经营数据转正,公司股价在经营数据降速收窄后即有所表现;09Q2-2019 年末,美国酒店行业开启十年繁荣期,公司股价累计上涨 962%,其中 PE 提升 139%;2010-2015 年万豪同店 RevPAR 保持超 4%强劲增长,OCC 和 ADR 同步上涨,16 年后 RevPAR 增速逐渐有所放缓。复盘万豪对投资酒店龙头具有以下启示:酒店股市场表现与其所处酒店行业周期高度相关:最优状态下在复苏期买入、繁荣 期持有,享受估值与业绩双升的戴维斯双击;当 OCC/ADR/RevPAR 经营指标开始 回落时应保持警惕并考虑卖出。上行周期中股价表现先于经营指标转正:酒店龙头股价的反转并不是等到 OCC/ADR/RevPAR 增速转正后才开始,而是在三大指标降幅收窄前后股价即有所表 现,当 RevPAR 降幅已经连续 1-2 个季度持续收窄时应考虑买入。警惕衰退信号,在繁荣期后期卖出:酒店繁荣期表现为 OCC 与 ADR 同步提升,在 此阶段持有酒店股最为安全;同时需紧跟 OCC/ADR/RevPAR 经营指标,当某一指 标出现负增长时应保持警惕,结合宏观环境和 PMI 等经济指标判断是否为行业进入 衰退期的信号。以金融危机后的万豪的经营数据/股价为参照:09Q1-10Q2,经营数据降幅缩窄仍未转正,但股价已经开始回升,阶段内万豪上涨 95%。14Q4-16Q3,经营数据增幅放缓,股价开始下跌,阶段内万豪股价下跌 12%。18Q3-19Q1,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宏观经济转弱,酒店行业经营数据同比下降,阶 段内万豪股价下跌 19%。详见报告原文。(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官网】。

解决士

酒店行业报告:REVPAR同比+238.5%旅游需求释放助推酒店持续复苏

疫苗推进+经济复苏+政策松绑,酒店需求持续恢复确定性强,把握行业景气度上行周期。国内外疫苗持续接种疫情逐渐控制,全球处于研发中的疫苗超过200 种,其中已有10 种疫苗通过第三阶段临床试验并获得承认。中国疫苗接种剂量位于全球第二,美国排名第一,印度第三;英国疫苗接种比例达到40.5%,美国为33.8%,中国为4.5%。经济呈现持续复苏,中国消费已经强势复苏。1-2 月社零数据发布,社零总额同比增长33.8%,较2019 年同期增长6.4%。国内旅游政策限制松绑,不再设置75%的接待人数比例。随着清明五一小长假的临近,旅游需求持续释放,预计酒店板块景气度将得到提振。清明五一小长假临近,旅游热度不断上升,航空酒店预定量显著增长。清明节调休后共放假3 天(4/3-4/5),五一共放假5 天(5/1-5/5)。预定平台数据显示,清明假期国内机票预定量已接近2019 年同期水平,酒店预订量增长明显,同比增长4.5 倍;五一期间的酒店预定量较2019 年增长53%。全国酒店需求同比大幅提升,Occ 作为先行指标同比大幅提升,ADR 同比涨幅略低,RevPAR 同比+238.5%。2021 年2 月中国大陆酒店需求增速为233.9%,酒店供给增速11.0%。RevPAR 为145.86 元(同比+238.5%,环比-9.9%,环比下滑系2 月为春节淡季且二次疫情爆发后出行管控力度较严),ADR 为417.82 元/间·夜(同比+12.5%,环比9.4%),Occ 为34.9%(同比+23.3pct,环比-7.5pct)。2021 年1-2 月累计 RevPAR 为154.62 元(同比+20.7%),ADR 为396.83 元/间·夜(同比-8.2%),Occ 为39.0%(同比+9.3pct)。三大酒店集团持续复苏,RevPAR 同比+159.5%,中高端酒店房价快速回升RevPAR 恢复优于经济型。12 月RevPAR 为78.63 元(同比+159.5%,环比-29.1%),ADR 为191.62 元/间·夜(同比-10.8%,环比-6.0 %),Occ 为41.0%(同比+26.9pct,环比-13.4pct)。2 月份中高端酒店ADR 恢复程度高于经济型酒店,三线城市恢复度最优。其中,一线城市中高端和三线城市中高端表现较优,RevPAR 同比分别为+220.7%、271.9%。风险提示:旅游市场不及预期,秋冬疫情再度局部爆发,国内外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文章来源:天风证券)

独息

酒店行业数据分析:2020疫后中国71.4%消费者旅游对酒店存有担心

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中国酒店行业面临巨大危机,中端酒店体现了较好的灵活抗压能力,在未来的酒店消费升级市场中将具有一定的优势。随着疫情好转,国内旅游市场逐渐复苏,消费者的出行意愿也在逐渐加强,酒店行业好转趋势明显。从2020年疫情后中国消费者旅游对酒店放心程度来看,49.7%消费者表示有点担心,但相信酒店,26.6%消费者表示不担心,酒店会做好清洁,但有21.7%消费者还是比较担心,会自带床单枕头等用品。总体来看,疫情对酒店行业留下的后遗问题较多,旅游市场将呈现出四大“新常态 ”,安心出游成为疫情之下网民出游最基本需求,商家顺应新常态、新需求调整经营策略,才是实现自救的关键。了解更多相关数据,可搜索“艾媒数据中心”guan wang前往查看。

孤恋花

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多数酒店人已经预料到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第三产业的酒店数量在旅游度假和商务出行双重带动下节节攀升。目前酒店行业的竞争压力也是非常大,酒店从业者也在寻求转型,比如做智能化改造或者在酒店服务上下功夫,未来酒店的发展存在以下四个趋势一、酒店的智能化物联网技术的成熟让科技与传统酒店相互融合,给入住酒店的宾客个性化的智能化体验,宾客从互联网平台预订房间到住进酒店再到退房。实现一站式服务,极大地提高了酒店的运营效率,智能化的改造减少了酒店各种成本,让宾客在享受酒店服务的同时感受到智能化带来的超值感受。二、酒店的生态化气候问题已经被国际重视,环保型产品的使用我们在很多大城市已经可以看到,生态化下的酒店更强调环保绿色生态意识,节能降耗,残次品进行回收加工确保安全后进行二次利用,其次还有酒店的选址,服务项目优化,酒店的功能布局等等。三、酒店的个性化服务行业竞争激烈,大多数酒店没有雄厚的资本尽心大刀阔斧的改造,那么重点就是改造软实力,规范化服务,做好宾客的服务。对宾客提供拥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针对客人个性的差异最大限度地满足宾客的需求是个性化服务的特点。四、酒店的人才培养任何时间,人才的都是最重要的,社会的主导是人,因此酒店行业的发展需要专业性的人才,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一个团队齐心协力才会让酒店具有竞争优势。培养专业人才,切实保障员工的福利,让员工在工作中获得归属感,并在工作中不断地额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有人说,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紧跟时代发展,进行科技与传统的相互融合,做好规范化酒店服务。

大陆版

「未来已来」中国| 酒店行业的大趋势

酒店集团进一步探索产品从标准化到个性化的过渡很多集团以及单体酒店都在不断尝试做出新鲜的、有个性化体验的产品出来,例如温德姆的辛普森一家主题房、雅高的小黄人主题房、三亚威斯汀的飞猪IP主题房、亚朵的The Drama以及和网易严选跨界的酒店。在消费升级的时代,尤其对于新一代的酒店消费者而言,他们的心智是想标新立异、想与众不同,所以对酒店产品的诉求也是要和原来一直标准化的产品(房间布置、酒店设计等)完全差异化。不同酒店集团都在努力尝试打造出相较标准化产品能有所不同的东西,除了为了吸引市场注意、达到营销目的之外,同样是真真切切希望可以吸引这一批对酒店有新的需求的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探索—是很多酒店集团的主旋律,相信会陆续看到更多抢眼的IP房间、跨界产品出来,让酒店不再仅仅是一个解决吃饭睡觉的场所,而是重新构建了酒店的空间价值,让人从进入酒店的那一刻起,就能体验到此前住酒店时从未经历过的消费感知。国内资本市场开始从单纯旅游产业向酒店产业倾斜在经历OTA等旅游产业投资热后,国内资本圈开始重新审视资本在国内大旅游市场的布局结构。过去几年里靠融资逐渐发展起来的OTA或旅游相关创业型公司,相继遇到获客成本过高、供应链不稳定、市场拓展太慢的问题,而且大部分都处于亏损状态,甚至国内少数耳熟能详的旅行类公司不得不将To C的业务模式逐渐往To B的方向进行转型和尝试。基于此环境判断下的国内资本市场,开始逐步将投资转向民宿、长租室公寓以及部分某一细分领域极具个性化的酒店集团。国际酒店集团在成功打造品牌知名度后的管理类、特性经营类模式等近乎“旱涝保收”式的盈利特点,而这些成为资本市场新的兴趣G点。在各行业都处于消费升级的时代阶段,资本市场非常看重酒店本身的升级价值。酒店行业的新零售以“商品经营者或生产者把商品卖给个人消费者或社会团体消费者的交易活动”对于零售的定义,从某种层面来讲,酒店行业一直可以被视为零售行业。过去几十年里,从酒店销售部人员围绕周边写字楼公司的直销,到GDS全球系统的分销,再到后来与IDS—各类OTA的合作以及今天众多酒店开始利用自己的微信售卖房间和餐饮,如何把自己的产品展现在消费者的视线里并吸引消费者实现购买消费,一直是酒店不断思考、革新的命题。酒店的新零售将从用户触发方式、预订流程、入住体验、支付方式等多维度发生变化。触发:在多元化、多场景的内容层面露出酒店信息与酒店产品将变为触发用户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内容化、场景化来实现酒店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更频繁、深度的触发联系;预订:将打造更简洁、交互性更强的预订流程,并且进一步控制酒店在各渠道的房型与库存的供应链把控和管理;开始实现对智能化聊天、服务系统的应用来提升预订的交互感和体验感。入住:正如上文提及,将进一步丰富酒店入住期间的用户体验,提升酒店场景利用程度、重构酒店空间价值;支付:以阿里系主打的免押金免退房免查房的“信用住”为代表,更多酒店将接入“信用住”等支付产品,彻底改变用户的支付体验和流程。总结起来,酒店行业的新零售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利用大数据在更精准的场景中找到更加匹配的客户群,通过内容方式露出酒店商品发动触发,优化预订流程管理、丰富入住体验以及创新支付手段,最终实现售前-售中-售后整个零售闭环的用户体验整体提升。酒店入住体验进一步实现科技化、智能化与数据化近日,阿里巴巴无人酒店正式营业了。该酒店位于杭州西溪园,取名未来酒店。马云的无人酒店开业了酒店空无一人,全靠人工智能替代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客人在入住酒店时的信息录入,客人在“前台”与机器进行“信息登记”,之后的一切行为,乘坐电梯,开房门,开空调,开窗帘,打开电视,一系列的动作统统不需要人工参与,均由系统控制操作。客人在酒店去健身房、餐厅就餐等,也不需要携带身份证,通过扫描客人的脸就可以一路同行。客人在退房时,也只需要在手机端进行操作,之后,系统会安排附近的卫生阿姨过来打扫。无人酒店从客人到店到离店,酒店空无一人。这对于传统酒店来说,可谓颠覆!

鱼藻

酒店行业大回暖,7天酒店3.0涅槃重生

今年以来延续的疫情使酒店行业陷入低谷,不少企业纷纷开启“自救”创收模式。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经济连锁酒店,七天酒店率先破局携带3.0新基因闪亮登场。全新升级的7天酒店,不仅巩固了过往坚实的行业影响力,还喜提2020年度最具影响力酒店品牌、中国最佳经济型连锁酒店和中国连锁酒店经济型品牌规模TOP3的奖项。2021年3月13日最新出炉的战报中,7天酒店交出了OCC 100%,满房717家的满意答卷。业内分析认为,虽然疫情给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酒店能否顺应变化将成为破局的关键点之一。在这样的关键时期,7天酒店的亮眼表现给全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1.全面升级3.0时尚科技,7天酒店优化住户体验7天酒店升级的第一步是换掉了陈旧的logo。在比较沉静的黄蓝色彩基础上,增加了彰显动感活力的橙色。新的品牌LOGO加强了“绿色、健康、智能、共享、文化”的理念输出,传递出 “自在7天,好睡天天”的态度。随着新LOGO的推出,7天酒店还迎来了装修和硬件的全面升级。经济型酒店最大的问题是房型和布局过于千篇一律,这就少了些个性和人情味。于是,7天酒店将时尚感辐射到了方方面面,重新设计了房间内部更加简约时尚的布局。另外,能够吸引年轻人的当然还有炫酷的科技感。通过升级技术,7天酒店不仅前台能够自助办理快速入住,房间内部智能影音、智能控制等设施一应俱全,特别是床品,直接对标中高端品牌维也纳。跨越式的硬件和软件升级让7天酒店符合甚至超出消费者对经济型酒店应有的期待。2.7天酒店体验升级,投资回报表现十分亮眼7天酒店的体验从外观到技术全面升级也保持着良好成本控制,得益于7天酒店重塑投资模型,通过不断提升的体验品质反哺发展,增强投资人信心,助力经济型酒店重生。为投资人赋能,实现稳健盈利是7天酒店全新投资模式的核心目标。针对投资人担心的流量问题,7天酒店打出立体化全线作战方案:直销预订系统+OTA全面覆盖+品牌私域流量运营,最大程度吸引客源,给予投资人更为稳健、长远的收益保障。在12月3日刚刚落幕的第四届中国酒店高参奖颁奖典礼上,7天酒店斩获“2020中国酒店业年度投资价值酒店品牌”。7天酒店以“低投入、快产出”为核心,打造口碑和收益双丰收的酒店品牌,为投资人改善运营提供帮助,助力赋能增值。在疫情中受挫的旅游住宿业,正在7天酒店的带领下迎来最好的转型期。

大赌豪

社服行业专题研究报告:酒店行业9月经营数据解读

来源:格隆汇机构:信达证券内容提要酒店行业寒冬将至?2019年4月以来,我国内地酒店的需求增速持续低于供给增速,RevPAR 增速也随即由正专负。根据STR最新数据,2019年9月我国内地酒店供给增速3.2%,需求 增速2.8%,需求增速继续低于供给增速。2016年开始,酒店行业供给端的收缩与需求端的 上涨是推动本轮酒店周期上行的主要原因。如今酒店供给端增速相对保持平稳,需求端增速 不断下滑,酒店行业已从“供不应求”状态向“供大于求”状态靠拢。我们判断,未来我国 酒店行业供给仍将保持小幅平稳增长,而需求将不断下滑,整个行业需求增速低于供给增速 的趋势已经形成,且将持续一段时间,此时已不再是投资酒店行业的最好时机。 通过整理2011年至今我国酒店行业入住率(OCC)、平均房价(ADR)、单间可供出售客 房收入(RevPAR)及其变化的月度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内地酒店OCC一直领先于RevPAR 变化,而ADR表现则稍滞后于RevPAR。目前,季调后的OCC、ADR、RevPAR均呈现下 降趋势,并均为负增长。三项经营指标表现均为负,意味着酒店行业进入下行周期。 根据STR数据,2019年9月我国大陆地区酒店入住率62.1%,同比下降4.4ppt;ADR 462.5 元/间夜,同比上涨0.8%;RevPAR 287.3元/间夜,同比下降3.6%。经季调后,OCC同比 下降0.9ppt,ADR同比下降2.8%,RevPAR同比下降3.7%。 我国有限服务型酒店供需及经营情况:2019年9月,内地品牌连锁有限服务型酒店供给增速 -0.4%,需求增速-1.3%,需求连续第2个月负增长。 品牌连锁有限服务型酒店的RevPAR从今年8月起急转直下,连续两个月经历双位数下降, 跌幅巨大。分地区来看,我国一、二、三线城市有限服务型酒店RevPAR均经历大幅下跌, 无一幸免,跌幅分别为14.6%/11.5%/17.2%。 8月我国品牌连锁有限服务型酒店经营数据惨淡, 9月经营数据低迷趋势继续。入住率65.4%, 同比下降8.5ppt;ADR 235.2元/间夜,同比下降6.9%;RevPAR 155.0元/间夜,同比下降 14.8%。经季调后,OCC同比下降2.2ppt,ADR同比持平,RevPAR同比下降2.2%,是自 2016年1月后,全国品牌连锁有限服务型酒店经季调后RevPAR连续第2个月负增长。 我国全服务型酒店供需及经营情况:我国内地全服务型酒店供给在2019年5月开始收缩,9 月全服务型酒店供给下降0.4%,需求增长1.8%,RevPAR增长1.3%。需求及RevPAR均 好于我国内地品牌连锁有限服务型酒店表现。 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品牌连锁全服务型酒店季调后OCC、ADR、RevPAR仍保持正增长,经营表现好于有限服务型酒店。然而分地区来看,已出现部分地区入住率、RevPAR负增长情 况。 2019年9月我国品牌连锁全服务型酒店入住率64.1%,同比下降1.3ppt;ADR 625.6元/间 夜,同比下降1.6%,RevPAR 407.6元/间夜,同比下降2.9%。经季调后OCC增长0.8ppt, ADR上涨0.4%,RevPAR同比上涨1.3%。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下行、汇率波动剧烈;政治外交紧张、恶性事件频发;气象灾害不断, 极端天气频发。

若能射乎

2021年中国会议型酒店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

中商情报网讯:随着会展业的蓬勃发展,酒店的会议服务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会议型酒店应运而生。目前,我国会议型酒店的建设和经营日趋成熟,市场前景良好,发展空间广阔。一、会议型酒店的定义会议酒店就是以会议为主营业务的酒店,它具有住宿和会议功能,并具有大中型国际会议的接待能力,以会议、展览活动为主要客源,属商务酒店性质。会议型酒店与传统商务酒店存在明显区别。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二、会议型酒店的分类会议型酒店可分为接待型会议酒店、专业型会议酒店和策划性会议酒店三种。会议型酒店的自我定位决定了其在会展产业链中所处的环节不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同。接待型会议酒店主要提供符合会议组织者的要求的会议设施、餐饮住宿等基本项目。专业型会议酒店除了提供基本的会议接待外,还提供专业的会议组织、策划和服务。策划型会议酒店则介入到会前筹划、举办到会后总结评估的全过程。三、会议型酒店行业发展背景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增加,我国因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受到了国内外会议举办方的青睐,推动了我国会议业和酒店业的发展。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据ICCA(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数据,中国(不含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仍然是举办国际会议最多的亚洲国家,2019年举办539场国际会议,比2018年增加37场,增长7.4%。从国际排名来看,中国在本次排名中位列第七,较去年上升一个名次。资料来源:ICCA(国际大会与会议协会)、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四、酒店行业发展现状直接受益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酒店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我国的酒店行业正逐步走向大规模、高质量的发展时代。1、酒店数量近几年,我国酒店业的快速发展。根据Frost Sullivan公布数据显示,我国连锁酒店数量从2015年的约3.08万家,增长至2019年的约5.56万家。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0年连锁酒店突破6万家,2021年增至7.14万家。数据来源:frost &sullivan、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2、酒店分布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星级饭店统计管理系统中共有星级饭店9717家。从各省市来看,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各省市星级饭店数量排行榜上,有3省市星级饭店数据超过400家,20地区星级饭店数在200家以上。其中,广东省星级酒店数量全国第一,共有534家;浙江473家星级饭店,排名第二;山东共有星级饭店419家,排名第三位。数据来源:文化和旅游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3、酒店需求类型我国酒店业的需求市场主要来源于观光旅游、商务出行、各类聚会、休闲养生及其他需求。数据显示,观光旅游群体的住宿需求最大,占整个住宿需求市场的比例达49.72%;其次是商务出行的住宿需求,占整个住宿需求市场的比例为16.16%,以旅游出行和商务出行为目的的出行行为构成了酒店行业的主要需求市场。数据来源:驴妈妈旅游网、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五、会议型酒店行业发展现状我国是会议产业大国,近年来从事会议服务的市场主体发展势头迅猛。根据中国首家在线会议场地查询预订平台会唐网数据统计,目前我国的会议型酒店大约有12万家,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杭蓉汉等地。1、会议型酒店存在的问题①市场定位不清一些会议型酒店的目标市场定位模糊,既想占领会议市场,同时想兼顾旅游度假市场,结果导致营销缺乏特色,重点不突出。一些新建的商务酒店,其会议功能很强大,为了规避单纯接待会展活动所带来的经营风险,选择放弃主要市场目标。总之,从长远来看,市场定位模糊不利于会议型酒店的专业化发展。②专业化程度不高专业化的服务和管理是会议型酒店贏得市场的主要因素。我国部分会议型酒店硬件条件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会议的要求。此外,会议型酒店管理、服务等基础工作不扎实,一些酒店在会议管理方面缺少经验和专业化标准,使得我国会议型酒店在服务水平方面不尽人意。③专业人才匮乏国内有此专业的高校大都在人才培养的摸索阶段,缺乏过硬的师资力量及与实际需求相一致的教材,以至于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规格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很大的人才缺口。④经营风险大,成本高会议型酒店以会展为主要客源,酒店的经济效益与会展市场相关联。会展市场发展势头好,酒店的运营情况就好。相反会展市场低迷,酒店的运营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会展型酒店一旦失去客源,酒店资源将闲置,无法创造经济效益。2、会议型酒店竞争格局会议型酒店是会议召开的主要场地。我国会议型酒店的建设和经营日趋成熟,市场前景良好,发展空间广阔。目前,我国会议型酒店数量较多,行业较为分散,市场集中度不高。但是,经过多年发展,市场上并形成一些规模性的会议型酒店。MICE,即Meeting(会议)、Incentive(奖励旅游)、Conference(大型企业会议)、Exhibition(活动展览)的第一个字母大写组成,也是会展的英文缩写。MICE酒店就是提供会展服务的酒店。据2020年中国百强MICE酒店榜单,长沙君悦酒店、东莞洲际酒店、北京雁栖岛国宾别墅、上海环球港凯悦酒店、Club Med Joyview北京延庆度假村、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天津康莱德酒店、北京通州希尔顿酒店、徐州苏宁凯悦酒店、北京瑞吉酒店位居前十。资料来源:Global World Expo. Alliance六、重点会议型酒店1、长沙君悦酒店长沙君悦酒店位于星城长沙的文化与商业中心,拥有345间宽敞舒适的客房,酒店内设5个餐厅及酒吧,为客人精心呈现本地佳肴与环球美食。此外,长沙君悦酒店还将为客人打造各种非同凡响的会议、活动以及婚宴体验。酒店拥有340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包括俯瞰壮丽江景的1160平方米大宴会厅以及带有开放式厨房的府邸式活动场地“君府”。客户可在此举办各种有声有色的宴会或会议,酒店专业的活动策划人员和餐饮团队将提供一站式服务,确保各类型活动的成功举办。2、东莞洲际酒店东莞洲际酒店坐落于东莞四大商圈之间,酒店共设有285间客房及套房,房间面积从45-220平方米不等。5000平方米超大规模会议空间(最大会议室面积:750平方米)和多样化场地布局,是在东莞举行各类高端会务活动及婚宴的佳选之地。3间氤氲着岭南文化风情的餐厅和大堂吧,以及一应俱全的康体娱乐设施,皆为您带来奢享体验。3、北京雁栖岛国宾别墅(凯宾斯基集团管理)北京雁栖岛国宾别墅(凯宾斯基酒店集团管理)由12栋独立别墅组成,坐落于雁栖岛上。12栋北京雁栖岛国宾别墅共有178间优雅客房和套房。每栋国宾别墅占地面积从6000平方米到9000平方米,均拥有1间总统套房及10到19间豪华客房及套房,大堂,健身房,游泳池,水疗室,娱乐室以及会议厅(最大会议室面积:960平方米)及餐厅。七、会议型酒店发展趋势1、会议硬件设施不完善会议型酒店是专业性很强的酒店业态,会议型酒店主要接待的是会议客人。因此,硬件设施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和高度。未来,会议型酒店将越来越重视硬件实施,配置一定数量的分会场、足够大的注册区域、展览场地和其他公共区域、符合国际要求的张贴板,并以优惠的价格赢得市场。2、提供高端服务会议产业链分上游、中游、下游,我国会议型酒店目前仍然处于产业链的下游阶段,就是以简单的接待为主,提供给场地服务,并未涉及会议策划的高端服务,所以收益有限。未来,会议型酒店将深度参与会议活动,创新产品,提供个性化高端服务。3、创新营销模式目前,会议型酒店的会议营销主要为市场营销部门负责,并没有设立专门设有会议营销部门及会议专业营销人员。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网络的作用日益强大,酒店的会议营销未来将采用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营销模式,运用新媒体营销,采用突视频内容营销等多种营销方式。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会议型酒店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