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苏州市金融发展研究会调研相城,给出这些评价哈哈笑

苏州市金融发展研究会调研相城,给出这些评价

今天(3月4日),苏州市金融发展研究会会长曹福龙一行来相城,调研我区金融发展情况。区委书记顾海东,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潘春华,区委常委、高铁新城党工委书记苏学庆参加活动。苏州市金融发展研究会成立于2012年,主要围绕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健康稳定发展大局,积极开展金融科学研究,提供金融咨询服务,为促进金融业支持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全市金融各行业之间的横向交流、加强与上级金融行业机构的纵向联合等发挥桥梁作用。曹福龙一行先后实地参观了江苏省先进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展厅、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展示中心、紫光工业云体验中心和同济区块链研究院,对相城区的先进材料、工业互联网、金融科技等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了解。江苏省先进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先进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是相城区与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的江苏首个先进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旨在整合国际、国内新材料领域创新资源,加强政产学研用联动,促进我国新材料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延伸。曹福龙走进中心展厅,仔细询问了中心定位、建设模式、组织架构等内容,对中心目标建成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发展愿景表示赞赏。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展示中心在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展示中心,曹福龙在研发社区精细的规划图前驻足许久。顾海东从区域优势、发展规划、人才吸引等方面,全方位解读了该研发社区的发展蓝图,并表示将坚定不移做大做强高铁枢纽这一核心资源,聚力发展新经济新产业,打造国际顶级、不可复制的研发社区。随后的交流座谈会上,调研组一行对相城区金融发展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2017年以来,相城区重点发展科技金融,致力于打造“产业+科技+金融+人才”的科技金融新生态。经过发展,相城区的科技金融产业正在实现“弯道超车”,全区基金规模近1100亿元,并获2018年江苏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估第一名。苏州国发集团、东吴人寿、苏州股权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负责人对相城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表示高度肯定,并纷纷期待与相城在金融领域展开交流合作。曹福龙表示,相城区整体发展定位准、标杆高、力度大,近年来变化十分明显。“相城区金融发展的创新思路和态势令人振奋,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研究会将认真消化、吸收此次调研成果,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做好服务工作,努力营造金融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为相城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资料:今日相城工作室 顾婧编辑:今日相城工作室 杨心悦

钢之恋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研究报告2019》发布 去年我国绿色金融供需缺口达8000亿元

央广网北京5月23日消息(记者蒋勇)《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研究报告2019》近日发布,报告显示:去年我国绿色金融资金总需求为2.1万亿元,但总供给只有1.3万亿元,供需缺口达8000亿元。报告预测,今年我国绿色金融资金总需求量将达到2.5万亿元。巨大的资金缺口如何弥补?所谓绿色金融,简单来说就是金融业对生态环保以及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的资金支持。从2017年国务院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地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开始,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逐渐扩大。以绿色债券为例,去年我国共发行贴标绿色债券144只,发行金额2600多亿元,占全球绿色债券发行的18%,排名世界第二。近日发布的《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研究报告2019》显示,去年我国绿色金融资金总需求为2.1万亿元,但总供给只有1.3万亿元,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达到8000亿元。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总经理罗施毅认为,信息不对称是供需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罗施毅表示:“看着确实需求量很大,但是我们又找不到很好的项目,希望相关部门或者社会机构能够帮助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搭桥建平台,来获取这些绿色项目的信息。”北京环境交易所总裁梅德文认为,应该建立统一的绿色项目库,从而提高绿色项目的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能形成一个统一的项目库,统一的登记系统,把绿色项目库的融资主体标准、项目主体标准和企业各方面能尽量统一,这样在开发金融产品的时候,在进行融资的时候,就可能做到低成本、高效率。”梅德文说。对于如何更好地为潜在的优质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绿色金融论坛上也提出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他还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第一,解决期限错配的问题。因为有些项目是中长期的,需要五年、十年期限的钱,但是银行体系不能提供这么多中长期的资金,如果能够尽快地发展绿色债券市场,尤其是比较长期的融资工具,那就可以解决由于期限错配导致的无法满足绿色融资需求的问题。第二,关于风险偏好的问题,我们现在大量的钱是银行的钱,没有太大的风险偏好,因为这是储户的钱,不能随便乱来。但是我们有很多绿色科技的项目风险比较高,收益也比较高,银行没法投,其他资金想投又没找到渠道,风险偏好和这个项目的风险特征不匹配。第三,由于缺乏激励机制而导致收益率太低,低到任何一个金融机构都无法接受。那怎么办?政府就得出来给一点激励机制,央行再贷款或者地方政府的贴息,又或者是某一个比较便宜的担保等等。这样就可以把回报率提高,金融机构愿意接受这些项目。”

思齐

读金融就是进入投行吗?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当你选择课程看到【Option and Future】 的时候,你认为这门课是讲什么的呢? 是教你怎么做选择和规划未来,还是关于期权和期货的呢?你知道经济和金融的差别在哪里吗? 你知道中国大学开设的金融专业,跟美国大学的金融专业存在哪些核心差异吗?如果以上的答案都是否,那你最好先看充这篇文章, 再决定是否选择金融专业吧。一、金融究竟是什么专业 ?金融 ( Finance ) 是多数人熟悉又陌生的专业。金代表钱、资金,融代表和融通、流通,所以金融的核心意义就是资金融通,也就是让钱流动起来。通过风险和收益分析,让钱流到最有用,或者说最有利润的地方去。比如 ,如果国民经济是田地,资金是水流,那么金融就是考虑何时给哪一部分田地多少水流最有利,经济才是考虑怎样让整个田地收成更好。二、金融的就业形势分析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2008 年以来,我国金融业产业增加值保持着近 20% 的持续增长,在 GDP 中的占比也稳步上涨,且境内上市总市值逐年增长,平均增长率约 58%。由此可见,我国资本市场规模稳步扩张,金融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前景可观。而在美国,金融业 GDP 一直是美国第三产业中占比最高的行业,尤其近年受全球金融业信息化影响 ( 2015 年全球总投入约 2 000 亿美元,其中北美地区占比最大,共计 622 亿美元 ), 金融业中互联网金融发展尤为迅猛。根据罗切斯特大学 (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 的统计,其金融硕士项目就业率为 85%,年薪平均为 5.9 万美元。从就业地域上来看,中西部地区的就业年薪最高,为 7.5 万美元。而多数毕业生选择在东北部就业,年薪约在 6.18 万美元。其就业企业多数集中在金融服务业,比如安永、花旗、摩根大通等知名金融服务公司。罗切斯特大学金融硕士主要就业领域及其对应的岗位如下表所示。国内就业 VS 美国就业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不断增长的换挡期,金融行业在中国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创新业务领域,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而在基金、证券、保险、银行这些领域,这几年来产业资产规模增速也愈来愈快,尤其是基金行业。从罗兰贝格出具的《中国金融行业人才发展报告》来看,金融业就业人员的平均年薪总体来说比其他行业高出很多,基本可以维持在 15 万 ~ 20万元, 尤其是对专业知识需求较强的职位比如精算师、风险控制人员等人员。主要就业方向集中在商业银行 ( 如 : 国有四大银行、外资银行等 ),投行券商 ( 如高盛、摩根等 ) ,基金信托私募 ( 如华夏、中信信托、红杉资本等 ), 审计及咨询 ( 如德勤、麦肯锡等 ) ,保险 ( 如安盛、人寿等 )。依据 MIT 最新就业统计数据 ,其金融硕士就业率为 89.1%,美国境内就业比例略高于境外就业 ( 百分比分别是 48.5% 和 40.6% ) 。而作为一个国际生比例高达 88% 的金融硕士项目 ,MIT 的国际生就业平均年薪为 7.5 万美元,最高可达 10.5 万美元。MIT 金融硕士近 4 年就业情况统计如下表所示。MIT 的数据中显示,很明显,从 2014 年至 2017 年 ,MIT 金融硕士就业的热门岗位一直锁定在咨询和资产管理之间,且近年咨询岗位的需求上升明显,2017 年更是大幅超过了资产管理。从行业角度来看金融硕士的就业 ,咨询、投资管理及银行一直是热门就业行业,尤其是咨询和投资管理,相对于银行领域来说,有着更大的市场需求。三、金融的岗位和能力分析下表是以资产管理这个领域为例,中美两国对人才要求的对照表 :【就业评分】金融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可做的岗位比较多。如果偏销售方向,那么技能要求不是很高, 如果偏数据分析类的岗位,那么对计算机、统计等技能的要求还是很高的,也可从事财务分析方向,在学习时倾向多选会计方向的课程。除此以外,CFA ( 特许金融分析师 ) FRM ( 金融风险管理 ) CICPA(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 等证书,也是从业的加分项。另外,金融行业在对证书的要求上有一特点 : 即不论是入门岗位还是资深职位,甚至是总监及副总裁级别的岗位,持有证书的比例都比较高。比如 CFA, 资深职位及经理职位人员的持证率甚至高于基础岗位人员近一倍。【在职人士反馈】我目前就职于高德纳咨询公司,任职资深财务分析。我最欣赏 Simon商学院金融硕士项目之处是它为就读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这种实践的锻炼 ,有效地帮助我顺利拿到现在的岗位。虽然其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也教会了我很多内容,但对一名国际学生来说,额外 6 个月的实习机会太重要了。—罗切斯特大学金融专业某毕业生四、金融的学科介绍研究生阶段,金融专业课程一般会涵盖两个模块 :一是商科基本知识 ,比如投资学、公司金融、金融经济 ;二是与 「技术」 关联,比如统计、数据分析、金融模型、利用 Python 的量化分析等。因为金融是一个极其重视实操的专业,所以除了课堂授课,学校还强调学生的实习,一些院校将实习列为要求的学分。【专业分支介绍】金融硕士分支一般涵盖 : 基础金融、数理金融、全球金融、公司金融等,不同的分支在课程上会有一定的区别。以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的金融硕士为例,其项下就包含四个不同的分支,每个分支基本都会教授包括商业分析、投资理论、公司金融、固定收入、并购等基础课程,但分支不同,在选修课方面就会有所差异,比如其量化金融的选修课,更多的是和计算机结合,通过对编程、数据库、数据挖掘等课程的学习,提升学生量化分析的能力。五、金融的申请者背景介绍【硬背景说明】从大部分学校的入读学生的背景分析以及招生要求来看,金融硕士并未要求申请者本科专业是金融专业,相反,它很欢迎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学生加入。因为金融硕士下有不同的分支,所以要求会略有差别。以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为例,其量化金融分支要求申请者本科专业为数学、计算机、量化经济、工程、物理、统计等理工科专业,学生得具备出色的量化分析能力及计算机能力,而其公司金融、财富及资产管理分支则对申请者本科专业没有过多要求,只需修过微积分、统计、微观经济学等课程即可。因为金融属于热门专业,且开设金融硕士的学校有限,因此申请者在本科成绩及语言考试、GMAT/GRE 考试方面竞争激烈。多数申请者 GPA 在3.5,GMAT 700 分以上是理所当然,像 MIT 这类院校,入读者平均 GPA更是达到 3.7 以上,华盛顿圣路易斯大学的量化金融,入读者平均 GMAT是 720 分。此外,因为金融从业对沟通交流的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学校非常重视申请者的语言成绩,罗切斯特大学平均托福成绩为 105 分。【所需软实力背景】金融专业就业领域不管是销售还是技术岗,都避免不了和人打交道,所以对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要求都会很高。同时因为面临着高压及快节秦的工作环境,所以需要从业人员的抗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非常出色。

窖者

信托公司供应链金融发展研究及建议

来源:大资管观察作者:袁吉伟摘要:供应链金融业务是信托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式。相比较而言,信托公司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具有业务模式创新、资金运用形式多样等优势。从目前看,信托公司开展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为依托股东模式、建设平台模式以及捆绑核心企业模式。未来,信托公司需要进一步强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专业水平,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完善信息系统,继续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市场竞争力。 供应链金融主要是指围绕供应链甄别核心企业,通过嫁接核心企业的信用,围绕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特定产品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进行的金融服务。未来市场竞争将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各产业链的竞争,因此,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空间较为广阔。预计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以上。面对这一蓝海业务,信托公司需要强化对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布局和创新发展力度。 信托公司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重要意义 第一,抢抓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市场机遇。供应链金融业务是供应链管理与金融的高度融合。随着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加剧,该业务市场极具发展前景。以应收账款为例,截至2019年7月末,我国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规模为16.59万亿元,如果再加上其他模式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市场成长空间会很高。另外,政府一直在大力支持发展供应链金融,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特别提出,要稳步推进供应链金融;《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17—2019年)》指出,要动员国有大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等供应链核心企业支持小微企业供应商开展在线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了金融机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 第二,供应链金融是信托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托公司一直以来较为依赖通道业务、房地产信托业务和政信业务,即所谓传统信托业务的三驾马车。然而,资管新规后,通道业务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相关需求也有减弱趋势,去通道趋势非常明显;房地产信托在房地产行业受到严格调控的背景下,展业难度逐步增高,且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地方政府债务治理逐步深入,隐性债务处置取得一定进展,传统政信业务模式也难以为继。信托公司面临越来越急迫的转型发展需求。而供应链金融则成为信托公司新的业务发展方向,2018年信托公司年报中对于供应链金融的提及率明显提升。总体而言,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有利于信托公司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第三,供应链金融是信托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式。信托公司回归本源的重要职责,就是加强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工商企业信托业务由于具有抵/质押物不充足、现金流预测较难、资金监管难度高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是信托公司的业务短板。这就需要通过优良的业务模式提升其风险管控能力,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供应链金融是基于真实交易背景的业务模式,深入到供应链的内部,只要控制好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信息,就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业务风险,有利于深化信托公司与实体企业的产融结合,进一步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信托公司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以及主导主体较多。从国际看,主要有核心企业主导的业务模式、物流企业主导的业务模式以及金融机构主导的业务模式(谢世清等,2013)。从国内看,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主导机构可以分为银行、电商平台、物流公司、信托公司等四类。以下对四类主导机构各自的优劣势做一简要分析。 产品服务方面。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间长,相关产品服务已较为成熟,涵盖供应链各个环节,能够针对不同行业客户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且与产业链核心企业建立较为深厚的业务关系。电商平台主要为平台上的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以订单融资为主,个别电商已开始提供基于存货融资等产品服务。物流公司主要提供供应链管理、融通仓等服务。信托公司目前主要提供基于应收账款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服务种类相比其他几类机构,尚有待完善。 客户资源方面。银行网点多,很多行业内的核心企业已成为其客户,有利于强化其与行业核心企业的客户关系,进而通过供应链金融业务辐射上下游企业,客户基础较为深厚。电商平台主要围绕平台商户,客户资源基础也较为坚实。物流公司主要为行业核心提供物流服务,也具有一定行业核心客户基础。信托公司过去长期聚焦房地产、政信平台,工商企业信托业务发展力度相对不足,客户资源较为缺乏,明显弱于银行、电商平台和物流公司。 风险管控方面。银行从事供应链金融时间较长,累积的业务数据丰富,有利于增强其风控能力;同时,银行依靠金融科技,已建立了针对供应链金融的相对完善的系统,通过与核心企业系统对接,能够更好地监控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信息不对称,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电商平台主要利用平台上卖家交易信息、信用信息等资源,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起相对可靠的信用评价模型,精确对企业进行画像,从而能快速、高效地做出审批决策。物流公司能够精准掌握物流信息,具有较强的存货监测能力以及供应链管理能力。信托公司尚未建立起针对供应链金融的特定风险管理体系,而且对于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掌控力度也不足,相比其他机构,风险管控能力也处于相对劣势。 资金供给及成本方面。银行是我国最为重要的金融机构,其资金供给能力最强,而且资金成本低,这方面的优势突出。电商平台、物流公司主要利用自有资金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资金供给能力受限,而且资金成本也不低。信托公司既可利用自有资金,也可对外募集资金,资金供给能力强于电商平台和物流公司,但资金成本要高出银行很多,部分情况下可能会超出实体企业的承受能力。 资金运用方式方面。银行、电商平台、物流公司在供应链金融方面更多满足于企业债权融资需求,资金使用方式较为单一。相对而言,信托公司横跨实业、信贷、资本市场,具有债权、股权、资产证券化等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式,可以根据融资主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资金运用形式,或者综合运用多种资金运用方式,满足不同融资主体的需求。 业务创新方面。银行、电商平台、物流公司已在应收账款、存款、仓单等方面开展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进一步增强了服务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能力。信托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具有突出的创新和灵活性,信托制度的应用空间可以和人类的想象力相媲美。这赋予了信托公司能够在业务结构设计和资产包装上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创新和模式更迭,从而实现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总体而言,相比银行、电商平台、物流公司,信托公司从事供应链金融业务,在产品服务丰富度、客户基础、风险管控、资金成本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但是在资金运用方式、业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则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未来,信托公司需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补足短板,践行特色经营理念,不断增强在供应链金融业务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信托公司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模式分析 总结多年来信托公司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探索,大体可分为三类业务模式,分别是股东协同模式、生态圈模式、供应链参与机构协同模式。 (一)股东协同模式 信托公司直接与某些行业核心企业形成合作关系较为困难,然而部分信托公司的股东为实业企业,例如,英大信托、中粮信托、中铁信托等,股东均为国企,处于产业的核心位置。这部分信托公司具有天然的核心竞争优势。同时,其股东也有需求进行供应链资源的有效整合,以支持其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强整个产业链条。因此,此部分信托公司可以围绕股东上下游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信托业务。借助股东优势,能够很好地把控信息流、资金流,实现资金的闭环管理,强化业务风险控制。 英大信托股东为国家电网,主要从事电网投资建设。在此过程中涉及向上游企业采购一系列电网设备。而这部分上游企业多为民营中小企业,在获得订单后,会有资金缺口问题。此时,英大信托可以根据中小企业与国家电网的采购协议情况,为其提供融资服务,帮助企业完成订单;订单交易资金则作为还款来源,由此形成具有特色的电网建设供应链金融信托业务模式。 中粮信托股东为中粮集团,上下游汇集了众多种植户和零售企业。有鉴于此,中粮信托针对与中粮集团有订单合作的上游种植户,设立了土地流转信托模式、种植户信贷模式,从而解决了上游种植户的资金投入缺口问题。中粮信托针对下游零售商采购中粮集团产品过程中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还特别提供采购资金融资。此外,中粮信托还开发了农产品指数投资信托产品,从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粮食产业供应链金融信托业务。 (二)生态圈模式 对于无实业股东背景的信托公司,如何介入产业链是首要的核心问题。信托公司的首要选择就是可以入股或者与行业垂直平台合作,加强行业渗透,增强获取客户的基础。这种模式类似电商平台模式,可以通过平台流量更加精准聚焦客户的需求,也可以通过平台大数据实现对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有效识别和控制。不过,信托公司要对合作平台进行选择,确保其在供应链上处于有利位置;同时,还要注意防范线上平台与融资方勾结对信托公司进行欺诈。 中信信托入股佰所仟讯公司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佰所仟讯运作了商品通平台。该平台专门提供工业原材料信息、交易撮合、资金结算等服务,汇聚了大量大宗商品供求信息(张凌之,2018)。中信信托一方面是借助该平台,为线上各方提供资金托管、现金管理和清算等服务;另一方面,与佰所仟讯共同成立供应链管理公司,强化供应链金融管理技术。未来,中信信托还将围绕商品通平台设立供应链金融投资基金,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总体看,入股佰所仟讯平台公司后,中信信托不但强化了大宗商品交易环节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发,而且通过增值服务还进一步提升了为客户服务的能力。 云南信托立足于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和普惠金融发展,解决客户来源问题。其选择与农业服务平台农加网合作,当地农业合作社或者种植户可以通过农加网申请信贷资金。信托公司借助金融科技技术,实现快速审批和放款。云南信托与当地大型农资机构进行合作,由其为当地农户提供农资服务;同时,由其承诺回购种植户粮食,成为放贷的还款来源,通过线上加线下的方式,逐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举措。 (三)供应链参与机构协同模式 如果不能与行业核心企业实现合作,信托公司选择与其他参与供应链管理和服务机构合作,则可达到间接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目的。传统观念认为,信托公司与其他供应链参与机构的竞争大于协同;但实际上,由于彼此间的差异性,协同发展反而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市场竞争力。 部分信托公司可为保理公司提供批发融资服务,而且可针对优质的应收账款,发行资产支持票据,支持保理机构获取成本更低的资金。此外,信托公司也逐步加大了与供应链管理机构的合作,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其构建起以其为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政策建议 供应链金融是信托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托公司发力供应链金融,应以信托自身比较优势为基础,以信息科技为创新源泉,强化以下四种能力,以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差异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一)强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专业能力 信托公司长期以来较为擅长房地产融资和基础设施投融资,对于这些行业的专业服务水平较高,但在其他产业领域,则专业服务水平不足。这主要体现为缺乏其他行业领域的专业人才,缺乏对于其他行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见和有效把控;缺乏对于特定行业领域的长期深耕,无法有效整合行业上下游资源;没有较为明确的特定行业定位和深入布局,缺乏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战略定力。对此,信托公司必须提升在相关领域的专业水平。一是应明确所要聚焦的行业领域。汽车、医药等很多行业,都适合开展供应链金融,信托公司需要从中确立行业方向,建立针对特定行业方向的展业策略、产品方案和客户群体,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客户需求。二是培养专业人才。信托公司需要根据所要布局的专业领域,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加强研发,以深刻洞悉行业发展规律,对行业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研判。三是可以根据展业情况,适当加强组织变革,以设立事业部、专业团队等形式,形成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专业条线发展。 (二)强化资产端有效匹配的能力 信托融资资金来源主要为个人资金和机构资金,市场化定价水平较高,整体融资成本较高,一般会超过10%。而实体企业的回报率并不高,尤其在一些传统产业市场,企业竞争激烈,回报率趋于下降,无法负担现有供应链金融成本。因此,信托公司需要有效匹配资产端和资金端,努力帮助降低融资成本。一方面,信托公司可以通过引进担保等方式,降低业务风险水平,促进融资定价下降;另一方面,信托公司也可以加强与保险、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对接,降低资金成本。此外,信托公司也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等形式,帮助企业实现直接融资,进一步获取低成本资金。 (三)强化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能力 目前,信托公司风险管理水平仍不高,缺乏针对客户的精准化风险评估工具和手段,也没有建立起供应链金融的专业风控体系,需要进一步提高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管控能力。一是需要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制定行业客户准入要求,确定企业客户风险评判标准,明确投后管理要求,推出更加精准的风险管控举措。二是需要建立专业的审批条线,区别于房地产、政信业务,建立更加专业的风控体系。三是促进供应链金融业务线上化、流程化、规范化,加强业务流程和风险管控信息化水平,更加及时地监测企业之间的资金流、信息流,提升风险控制水平。 (四)强化供应链业务创新发展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供应链金融模式正在不断升级和迭代,而信托公司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创新力度显然不足。信托公司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相对滞后。例如,缺乏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供应链信息的机制,无法利用大数据提升风险管控能力;缺乏针对不同产业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难以有效解决不同产业供应链融资过程中的痛点。针对这些问题,信托公司应该发挥自身所具有的创新优势,进一步提升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能力。一是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供应链信息,防止伪造交易;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信息,为客户画像,更加精确地进行防线评估。二是丰富供应链金融形式,充分利用股、债等形式,满足其融资需求。三是创新供应链金融业务线上模式。例如,通过APP等线上形式提供业务申请入口,便利业务开展。四是加强产业内的生态圈建设,增强获客能力。例如,与垂直电商平台合作,或者与各类行业协会合作;也可通过与行业核心客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高客户接触面,增强客户资源基础。

不知恶死

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来源:能见派保尔森基金会绿色金融中心与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3月9日联合发布《金融科技推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案例与展望》报告。报告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提供配套政策和服务于行业的一些“公共产品”。包括:1)考虑建立统一的环境信息共享平台,将散布在各个信息源头的企业环境处罚信息、企业排污许可证信息、绿色项目可研报告整合在一个公开数据库,便于金融机构使用。2)建议参考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的有关经验,对公共环境数据和企业环境数据分类管理,建立数据授权机制。3)在有条件的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和具有金融科技优势的城市开展绿色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的试点,可采用沙盒监管的管理手段,确保绿色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这篇报告是双方近一年的合作研究成果,综述了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领域运用的一些具体案例,讨论了这些运用所面临的障碍,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并从政策和产业支持角度提出了建议。报告展示了中国利用金融科技推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案例,这些案例表明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应用到绿色金融领域。这些运用可以为金融机构带来成本、效率、安全和数据真实性等方面的改善,也可以为金融监管在标准推广、统计、审计与反洗绿等方面提供更加准确高效的服务。2017年,中国政府宣布在五省区设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用于探索和示范绿色金融理念。浙江省湖州市利用金融科技推动绿色金融的实践脱颖而出。金融科技在提速增效和加强透明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湖州市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和人保财险巨灾保险远程定损理赔系统的经验显示,金融科技可以赋能解决小微企业绿色融资障碍和提升巨灾保险理赔效率。湖州市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绿贷通”已累计帮助1.3万余家绿色小微企业获得银行授信,而人保财险巨灾保险远程定损理赔系统实现了定损理赔最快在第4天(含3天公示)完成支付。另外一个案例是中国人民银行开展的绿色金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该系统率先在湖州市进行试点,目前已完成了湖州市辖区内全部36家银行与人民银行端湖州市中心支行的联网。该系统实现了绿色信贷数据的全量、实时逐笔报送,有利于中国人民银行对辖区内银行绿色信贷的信息精准统计、管理和业绩评价。第四个案例是湖州银行的绿色信贷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金融科技的技术手段,解决商业银行面临的绿色项目信息获取的可靠性、可信性和风险问题,有效提升绿色信贷识别能力。保尔森基金会副主席兼总裁戴青丽说:“报告中展示的案例显示了如何利用金融科技开发创新的绿色金融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在中国国内推广,也可输出到其它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新兴市场国家正在使用金融科技,探索如何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融资。绿色金融发展和环境挑战应对将从这些创新项目中受益。”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说: “利用金融科技的手段,可有效提高绿色识别的能力,降低绿色认证的成本,降低绿色小微企业和绿色消费的融资成本及绿色资产交易成本,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在开放和扩大融资渠道方面,尤其是针对农村地区和传统上难以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而言,金融科技可以发挥非常强大的作用。清华大学绿色金融发展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刘嘉龙说:“监管机构和金融企业应加快采用金融科技手段,打造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效监管与运行体系,将绿色金融的实操提升一个新的台阶。”保尔森基金会高级顾问兼保尔森基金会绿色金融中心执行主任孙蕊说:“中国正在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科技的发展。然而,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面对的重要挑战之一就是如何识别和度量与金融相关的环境和气候风险,以及绿色转型过程中的投资机遇。应该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在度量和评估环境风险和识别投资机遇方面的作用。”报告对金融科技支持绿色金融的运用场景作了详细的分析。报告认为,对监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来说,金融科技手段可用于建立绿色金融与绿色项目对接平台、绿色信用评价体系、绿色金融信息统计平台;对金融机构来说,这些手段可帮助金融机构提升环境风险识别能力、量化评估环境风险和进行智能定价、建立绿色评级数据库和绿色评级模型。对从事绿色活动的企业来说,金融科技可以帮助提供低成本的绿色认证及辅导服务和对接合适的金融服务。对金融机构来说,在将金融科技运用到绿色金融业务过程中仍然面临不少挑战。报告指出,这些问题包括绿色标准不统一、小微企业和消费行为缺乏绿色标准、信息不对称、环境数据质量较低、金融科技和绿色金融专业能力缺失、缺乏产品和产业聚集效应等。

公益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未来的银行家可能会成为科技专家

每经记者:张寿林 每经编辑:廖丹业内人士说,如今聊天,三句话过了还未提到金融科技,这天就没法聊了。虽然人们无处不谈金融科技,但并不代表这个话题已经说得很透。究竟银行业金融科技发展得怎样,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该如何转,还得听高水准专家坐而论道。6月3日,在第五届融城杯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评选启动仪式上,新金融联盟学术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原所长张承惠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做了深入分析。张承惠提出,过去几年间,面对技术变革的冲击,商业银行大体上经过了5个阶段,商业银行的商业逻辑、行为方式都受到冲击,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改变。传统物理网点对银行利润贡献越来越小面对技术变革的冲击,在过去七八年间,商业银行经历了好几轮洗礼。张承惠将商业银行近几年的经历大体上分了5个阶段。第一阶段,完全忽视。对这个技术变革视而不见。很多人认为,银行业存在很多年了,无论技术怎么变,本质是不会变的。第二阶段,技术变革是一道风,是远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第三阶段,感到技术进步的影响对银行业务银行模式的冲击,但是由于搞不懂新技术靠什么盈利,所以还是按兵不动。第四阶段,也就是最近这两年银行开始感受到压力,开始着手技术投入,另一方面,感受到非持牌机构的竞争。第五阶段,有些银行突然发现落后很远,发力追赶,增加科技投入,比如有银行收购科技公司或者自己设立科技公司,或者加大和科技公司外包合作,另外引进很多人才,但是在这个阶段,有不少银行投入的效率不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随着科技快速推进,银行需要作根本的改变,张承惠作了三点提醒。第一,数字技术冲击了过去传统银行的商业模式和逻辑。过去的银行处于强势地位,客户到银行只有两个选择,或者被拒绝,或者符合成为银行客户的标准,但也必须被动接受银行的利率和银行其它要求。随着科技进步,未来客户与银行的互动有更大的主动权,在更大范围内选择银行。过去,大等于强,但是新的背景下,应用数字技术的能力会成为真正的竞争力。此外,防范风险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重大改变。过去银行习惯抵押担保作为防范风险主要手段,数字技术进步后,可以从过去的控制单点风险再控制系统性风险,转移到全系统的整合,实时信息分析等等。管理模式也发生变化,未来技术部门会从成本中心、信息中心变为真正的价值创造中心。而客户服务也会发生改变,过去客服是接受咨询,受理服务,未来客服系统会转向构建一个更有利于和客户之间改善服务和互动的生态系统,这对银行从前台到中台后台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第二,银行传统的经营方式制约了银行随时随地提供产品和服务,银行必须跨界,要利用数字技术搭建一个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金融和产业之间的协同平台。第三,传统的物理网点对银行利润贡献越来越小,未来银行在一个虚拟世界中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银行必须要把业务内嵌到客户各种场景中。未来的银行家,可能也会成为一个科技专家。建议金融科技管理部门之间加强协同数字技术的发展,对银行影响非常大,张承惠提出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和挑战。转型的方向,归纳起来就是,商业银行利用现代技术成为一个真正智慧银行,核心是真正能够以客户为中心。过去几年,一些银行特别是大银行,由于有资金实力,在科技方面做了很多投资,但不能够以客户为中心,不能够一切都从满足和重塑客户体验出发,不能帮助客户实现自我价值,这种投资的效率是不高的。她总结道,走向智慧银行,要围绕几个重点来做。第一,要明确战略方向。要真正实现战略转型,这不是一句话的事情,是关系到全行上上下下所有的业务和所有的员工思维转型的问题,是董事会重要讨论的内容。第二,流程和应用系统再造。第三,整合现有的科技力量,寻找和科技公司合作最佳途径。第四,需要了解竞争对手。“互联网企业对金融的了解远远比金融机构对互联网的了解要多,这是银行的薄弱环节,要去了解互联网。”针对监管改革,张承惠也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要加快法治体系建设,尽快填补与金融科技相关的法律法规空白,完善现有的法律框架。第二,加快监管科技的应用。监管沙盒试点应该起一个双向的作用,监管部门只是了解监管对象是不够的,还需要对现有监管规则、监管工具、监管手段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第三,加强金融科技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同。在监管沙盒的关节点,人民银行要与金融业务及金融市场监管部门做好协同。每日经济新闻

贩卖爱

《中国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2018》发布

来源:中国保险报网中国保险报网讯【记者 康民】 11月14日,金融科技发展研讨会暨《中国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2018》发布会在京召开。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平安金融壹账通、蚂蚁金服研究院、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亚太未来金融研究院等单位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上,各位专家紧紧围绕“中国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深入讨论了金融科技发展现状、问题与展望,如何平衡好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以及金融科技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普惠金融等社会各界关注的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速度和应用规模现已位居国际前列,应强调按照“依法合规、积极稳妥、趋利避害”等原则推动金融科技有序发展,注意加强金融科技风险防范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以更好地发挥其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等方面的作用。会议期间,还发布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发展与研究工作组和新华社瞭望智库金融研究中心共同研究撰写的《中国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2018》。报告立足于金融科技的金融本质,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从金融科技的驱动技术、应用场景、风险与监管三个层次展开研究,系统梳理总结我国金融科技发展脉络与最新情况,并对标国际监管趋势与国内典型案例,分析各关键驱动技术应用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该报告有助于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金融科技相关政策、行业开展金融科技应用实践提供决策参考和研究支撑。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自2016年成立以来,高度关注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态势,深入开展金融科技前沿研究,为金融科技监管和自律工作提供决策支撑;认真履行社会组织对外交往职能,不断加强金融科技国际交流合作;协会自身也注重充分运用技术手段,不断完善行业自律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产品登记、数据统计、信息共享、涉嫌违法违规金融广告监测、违法违规活动举报等平台系统,持续提升行业自律科学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

豫让

《中国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2018》重磅发布

来源:北国网11月14日,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金融科技发展与研究工作组、新华社瞭望智库金融研究中心联合撰写的《中国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研究报告2018》(下称《报告》)在北京发布。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新华社瞭望周刊社副总编辑王磊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平安金融壹账通、蚂蚁金服研究院、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亚太未来金融研究院等单位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中国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由瞭望智库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聂欧主持,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战略研究部负责人、互联网金融标准研究院副院长肖翔对《报告》进行详细发布。历时半年调研数十家机构近年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兴起,正深刻地改变金融业态。金融科技在服务实体经济、促进普惠金融、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水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创新与监管的“竞赛”也越来越激烈,当前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逐步深入,如何进一步有效地发挥金融科技在推动金融服务升级、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如何有效应对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的风险跨界传染、技术依赖风险、放大金融顺周期性和监管套利等挑战,诸多难题待解。为此,《报告》研究小组历时半年时间,走访调研数十家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科技公司,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四项关键驱动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由加马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等单位提供撰写支持,形成近10万字研究报告。《报告》从金融科技的驱动技术、应用场景、风险与监管三个层次展开论述,系统梳理总结了我国金融科技发展脉络与最新情况,并对标国际监管趋势与国内典型案例,分析各关键驱动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报告》共七章,对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四项关键驱动技术的自身发展及其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进行深入阐述,并形成一系列认识和判断,包括:人工智能技术在风险控制、投资顾问和客户服务等金融业务场景已得到较多应用,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应用发展相对较为成熟。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可能产生技术安全风险、责任主体难以认定、放大市场顺周期性等风险,面临数据共享交流整合不够、技术成熟度不足、人才储备有待加强等挑战。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尚处于初步阶段,离大规模商用还有一定距离,但在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资产证券化等部分业务场景已开始从概念验证逐步迈向生产实践。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潜力可期,但仍存在安全稳定性问题、隐私泄露风险、合规风险等风险,面临底层技术有待发展成熟、处理速度尚难以完全满足金融业务需求、缺乏统一的金融领域应用标准等挑战。云计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正稳步推进,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积极应用私有云、行业云,金融科技公司主要使用公有云支持业务发展,典型应用场景包括IT运营管理、底层平台开放、交易量峰值分配、网络安全管理等。同时,云计算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也可能产生过度技术依赖风险、服务中断风险、服务滥用风险等风险,面临稳定性和可靠性有待进一步验证、IT系统升级改造及云服务选型困难等挑战。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广泛,主要包括反欺诈、风险管理、投研投顾、评分定价、金融监管等,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的应用发展较快。同时,大数据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也可能产生数据垄断风险、数据安全风险等风险,面临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数据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数据孤岛现象有待进一步缓解、沉淀数据仍需开发等挑战。最后,《报告》根据国际监管政策的盘点与梳理,提出了对金融科技监管的六大启示:倡导正确理念,服务实体经济;加强风险防范,完善多元治理;坚持技术中立,强化功能监管;关注技术发展,善用监管科技;优化管理机制,促进合规创新;做好行业自律,推进标准建设。正视金融科技的“双刃剑”特性会议上,《报告》获得了在场专家的高度肯定。专家们紧紧围绕报告内容以及“中国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进行了4个多小时的讨论,尤其对如何平衡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给出了更为深入的思考。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表示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是大势所趋,金融科技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扩大服务覆盖面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不断推动金融机构经营模式重构并加速构建市场竞争新格局。她提出,下一步,金融科技的发展要关注数据安全、责任界定、监管挑战等几大问题。要趋利避害以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价值,就要做好倡导正确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平衡创新监管、加强手段建设这四方面工作。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韶华对《报告》给出了高度评价,并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势不可挡,监管手段应该及时跟上,同时要对伪创新、伪科技进行辨识和严厉打击,及时向市场提示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亚太未来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杜艳认为,金融科技应实行严格的准入管理,确定业务边界并持牌监管,以金融行业的标准来实行统一监管。另外,在准入管理清晰的情况下可考虑牌照开放,鼓励真正符合条件的机构进入市场。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王立鹏也提出了类似观点。他认为,金融领域有好的创新,就必须有严格且高质量的监管。金融有很强的外部性,涉及到民众的资金安全和社会的金融稳定。只有严监管,遏止监管套利等“伪创新”,才能给真正的科技创新带来发展空间和机遇。蓝海与挑战并存会议上,金融科技从业者如何把握当前机遇,助推金融业变革,也是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给普惠金融开辟了一条新路,即数字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提升了普惠金融的可得性、可能性与可控性。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认为,金融科技不仅推动了技术对金融业带来的改变,更重要的是通过金融和资本的制度安排来带动技术本身的进步,最终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新经济,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是金融科技业态最重要的作用之一。而当前的一系列创新似乎还主要用在金融领域,但很快就会扩展出去,形成各领域、各行业的“科技+”现象,最终形成我国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部主任李健提到,商业银行是金融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当前还主要将科技手段应用于升级风控、精准获客和预测市场等方面。下一步,商业银行应“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落实监管部门有关要求,提升服务中小企业质效,将从资产端”更多地运用科技来服务中小型企业,这是大势所趋。未来一段时间后,运用科技手段去服务企业,将既是实体经济的需求,也是一片蓝海。平安金融壹账通副总经理邱寒认为,“金融+科技”一定要回归业务的本源,而科技一直都只是工具,只有切实解决了业务问题的金融科技才是真正的金融科技。一批中小银行已经在转型中感受到力不从心,只有学会辨别真伪科技、实现整体赋能,这些中小银行才能生存下去。这其中,可能蕴藏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对此,瞭望智库总裁夏宇指出,金融科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否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柔性基础设施”,是否能成为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助推力,还需要进一步观察,需要政府、金融界、科技界、研究机构和媒体的共同努力,早日形成一致共识。蚂蚁金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振华认为,中国的金融科技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确实稍微领先于全球,但主要体现在应用领域。目前,很多国家开始高度重视金融科技所带来的重大机遇,这就为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压力和紧迫感,因此我国应该平衡好风险和发展关系,既要做好合规管理,防范风险,又要鼓励创新探索,支持发展。

大有径庭

袁吉伟:信托公司供应链金融发展研究及建议

来源:大资管观察作者:袁吉伟摘要:供应链金融业务是信托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式。相比较而言,信托公司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具有业务模式创新、资金运用形式多样等优势。从目前看,信托公司开展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主要为依托股东模式、建设平台模式以及捆绑核心企业模式。未来,信托公司需要进一步强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专业水平,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完善信息系统,继续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市场竞争力。 供应链金融主要是指围绕供应链甄别核心企业,通过嫁接核心企业的信用,围绕具有真实贸易背景的特定产品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进行的金融服务。未来市场竞争将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各产业链的竞争,因此,供应链金融发展的空间较为广阔。预计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以上。面对这一蓝海业务,信托公司需要强化对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布局和创新发展力度。 信托公司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重要意义 第一,抢抓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市场机遇。供应链金融业务是供应链管理与金融的高度融合。随着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加剧,该业务市场极具发展前景。以应收账款为例,截至2019年7月末,我国工业企业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规模为16.59万亿元,如果再加上其他模式的供应链金融产品服务,市场成长空间会很高。另外,政府一直在大力支持发展供应链金融,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特别提出,要稳步推进供应链金融;《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17—2019年)》指出,要动员国有大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等供应链核心企业支持小微企业供应商开展在线应收账款融资业务;《关于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了金融机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 第二,供应链金融是信托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托公司一直以来较为依赖通道业务、房地产信托业务和政信业务,即所谓传统信托业务的三驾马车。然而,资管新规后,通道业务面临更为严格的监管要求,相关需求也有减弱趋势,去通道趋势非常明显;房地产信托在房地产行业受到严格调控的背景下,展业难度逐步增高,且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地方政府债务治理逐步深入,隐性债务处置取得一定进展,传统政信业务模式也难以为继。信托公司面临越来越急迫的转型发展需求。而供应链金融则成为信托公司新的业务发展方向,2018年信托公司年报中对于供应链金融的提及率明显提升。总体而言,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有利于信托公司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第三,供应链金融是信托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方式。信托公司回归本源的重要职责,就是加强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工商企业信托业务由于具有抵/质押物不充足、现金流预测较难、资金监管难度高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是信托公司的业务短板。这就需要通过优良的业务模式提升其风险管控能力,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供应链金融是基于真实交易背景的业务模式,深入到供应链的内部,只要控制好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信息,就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业务风险,有利于深化信托公司与实体企业的产融结合,进一步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信托公司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以及主导主体较多。从国际看,主要有核心企业主导的业务模式、物流企业主导的业务模式以及金融机构主导的业务模式(谢世清等,2013)。从国内看,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主导机构可以分为银行、电商平台、物流公司、信托公司等四类。以下对四类主导机构各自的优劣势做一简要分析。 产品服务方面。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时间长,相关产品服务已较为成熟,涵盖供应链各个环节,能够针对不同行业客户的特点,提供有针对性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且与产业链核心企业建立较为深厚的业务关系。电商平台主要为平台上的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以订单融资为主,个别电商已开始提供基于存货融资等产品服务。物流公司主要提供供应链管理、融通仓等服务。信托公司目前主要提供基于应收账款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服务种类相比其他几类机构,尚有待完善。 客户资源方面。银行网点多,很多行业内的核心企业已成为其客户,有利于强化其与行业核心企业的客户关系,进而通过供应链金融业务辐射上下游企业,客户基础较为深厚。电商平台主要围绕平台商户,客户资源基础也较为坚实。物流公司主要为行业核心提供物流服务,也具有一定行业核心客户基础。信托公司过去长期聚焦房地产、政信平台,工商企业信托业务发展力度相对不足,客户资源较为缺乏,明显弱于银行、电商平台和物流公司。 风险管控方面。银行从事供应链金融时间较长,累积的业务数据丰富,有利于增强其风控能力;同时,银行依靠金融科技,已建立了针对供应链金融的相对完善的系统,通过与核心企业系统对接,能够更好地监控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信息不对称,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电商平台主要利用平台上卖家交易信息、信用信息等资源,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起相对可靠的信用评价模型,精确对企业进行画像,从而能快速、高效地做出审批决策。物流公司能够精准掌握物流信息,具有较强的存货监测能力以及供应链管理能力。信托公司尚未建立起针对供应链金融的特定风险管理体系,而且对于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掌控力度也不足,相比其他机构,风险管控能力也处于相对劣势。 资金供给及成本方面。银行是我国最为重要的金融机构,其资金供给能力最强,而且资金成本低,这方面的优势突出。电商平台、物流公司主要利用自有资金参与供应链金融业务,资金供给能力受限,而且资金成本也不低。信托公司既可利用自有资金,也可对外募集资金,资金供给能力强于电商平台和物流公司,但资金成本要高出银行很多,部分情况下可能会超出实体企业的承受能力。 资金运用方式方面。银行、电商平台、物流公司在供应链金融方面更多满足于企业债权融资需求,资金使用方式较为单一。相对而言,信托公司横跨实业、信贷、资本市场,具有债权、股权、资产证券化等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式,可以根据融资主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资金运用形式,或者综合运用多种资金运用方式,满足不同融资主体的需求。 业务创新方面。银行、电商平台、物流公司已在应收账款、存款、仓单等方面开展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进一步增强了服务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能力。信托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具有突出的创新和灵活性,信托制度的应用空间可以和人类的想象力相媲美。这赋予了信托公司能够在业务结构设计和资产包装上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进行创新和模式更迭,从而实现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总体而言,相比银行、电商平台、物流公司,信托公司从事供应链金融业务,在产品服务丰富度、客户基础、风险管控、资金成本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但是在资金运用方式、业务模式创新等方面,则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未来,信托公司需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补足短板,践行特色经营理念,不断增强在供应链金融业务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信托公司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模式分析 总结多年来信托公司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探索,大体可分为三类业务模式,分别是股东协同模式、生态圈模式、供应链参与机构协同模式。 (一)股东协同模式 信托公司直接与某些行业核心企业形成合作关系较为困难,然而部分信托公司的股东为实业企业,例如,英大信托、中粮信托、中铁信托等,股东均为国企,处于产业的核心位置。这部分信托公司具有天然的核心竞争优势。同时,其股东也有需求进行供应链资源的有效整合,以支持其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强整个产业链条。因此,此部分信托公司可以围绕股东上下游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信托业务。借助股东优势,能够很好地把控信息流、资金流,实现资金的闭环管理,强化业务风险控制。 英大信托股东为国家电网,主要从事电网投资建设。在此过程中涉及向上游企业采购一系列电网设备。而这部分上游企业多为民营中小企业,在获得订单后,会有资金缺口问题。此时,英大信托可以根据中小企业与国家电网的采购协议情况,为其提供融资服务,帮助企业完成订单;订单交易资金则作为还款来源,由此形成具有特色的电网建设供应链金融信托业务模式。 中粮信托股东为中粮集团,上下游汇集了众多种植户和零售企业。有鉴于此,中粮信托针对与中粮集团有订单合作的上游种植户,设立了土地流转信托模式、种植户信贷模式,从而解决了上游种植户的资金投入缺口问题。中粮信托针对下游零售商采购中粮集团产品过程中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还特别提供采购资金融资。此外,中粮信托还开发了农产品指数投资信托产品,从而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粮食产业供应链金融信托业务。 (二)生态圈模式 对于无实业股东背景的信托公司,如何介入产业链是首要的核心问题。信托公司的首要选择就是可以入股或者与行业垂直平台合作,加强行业渗透,增强获取客户的基础。这种模式类似电商平台模式,可以通过平台流量更加精准聚焦客户的需求,也可以通过平台大数据实现对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的有效识别和控制。不过,信托公司要对合作平台进行选择,确保其在供应链上处于有利位置;同时,还要注意防范线上平台与融资方勾结对信托公司进行欺诈。 中信信托入股佰所仟讯公司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佰所仟讯运作了商品通平台。该平台专门提供工业原材料信息、交易撮合、资金结算等服务,汇聚了大量大宗商品供求信息(张凌之,2018)。中信信托一方面是借助该平台,为线上各方提供资金托管、现金管理和清算等服务;另一方面,与佰所仟讯共同成立供应链管理公司,强化供应链金融管理技术。未来,中信信托还将围绕商品通平台设立供应链金融投资基金,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总体看,入股佰所仟讯平台公司后,中信信托不但强化了大宗商品交易环节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发,而且通过增值服务还进一步提升了为客户服务的能力。 云南信托立足于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和普惠金融发展,解决客户来源问题。其选择与农业服务平台农加网合作,当地农业合作社或者种植户可以通过农加网申请信贷资金。信托公司借助金融科技技术,实现快速审批和放款。云南信托与当地大型农资机构进行合作,由其为当地农户提供农资服务;同时,由其承诺回购种植户粮食,成为放贷的还款来源,通过线上加线下的方式,逐步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举措。 (三)供应链参与机构协同模式 如果不能与行业核心企业实现合作,信托公司选择与其他参与供应链管理和服务机构合作,则可达到间接开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目的。传统观念认为,信托公司与其他供应链参与机构的竞争大于协同;但实际上,由于彼此间的差异性,协同发展反而能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市场竞争力。 部分信托公司可为保理公司提供批发融资服务,而且可针对优质的应收账款,发行资产支持票据,支持保理机构获取成本更低的资金。此外,信托公司也逐步加大了与供应链管理机构的合作,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其构建起以其为主导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 政策建议 供应链金融是信托公司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托公司发力供应链金融,应以信托自身比较优势为基础,以信息科技为创新源泉,强化以下四种能力,以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差异化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一)强化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专业能力 信托公司长期以来较为擅长房地产融资和基础设施投融资,对于这些行业的专业服务水平较高,但在其他产业领域,则专业服务水平不足。这主要体现为缺乏其他行业领域的专业人才,缺乏对于其他行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见和有效把控;缺乏对于特定行业领域的长期深耕,无法有效整合行业上下游资源;没有较为明确的特定行业定位和深入布局,缺乏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战略定力。对此,信托公司必须提升在相关领域的专业水平。一是应明确所要聚焦的行业领域。汽车、医药等很多行业,都适合开展供应链金融,信托公司需要从中确立行业方向,建立针对特定行业方向的展业策略、产品方案和客户群体,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客户需求。二是培养专业人才。信托公司需要根据所要布局的专业领域,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加强研发,以深刻洞悉行业发展规律,对行业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研判。三是可以根据展业情况,适当加强组织变革,以设立事业部、专业团队等形式,形成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专业条线发展。 (二)强化资产端有效匹配的能力 信托融资资金来源主要为个人资金和机构资金,市场化定价水平较高,整体融资成本较高,一般会超过10%。而实体企业的回报率并不高,尤其在一些传统产业市场,企业竞争激烈,回报率趋于下降,无法负担现有供应链金融成本。因此,信托公司需要有效匹配资产端和资金端,努力帮助降低融资成本。一方面,信托公司可以通过引进担保等方式,降低业务风险水平,促进融资定价下降;另一方面,信托公司也可以加强与保险、养老金等长期资金对接,降低资金成本。此外,信托公司也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等形式,帮助企业实现直接融资,进一步获取低成本资金。 (三)强化供应链金融风险管控能力 目前,信托公司风险管理水平仍不高,缺乏针对客户的精准化风险评估工具和手段,也没有建立起供应链金融的专业风控体系,需要进一步提高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管控能力。一是需要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制定行业客户准入要求,确定企业客户风险评判标准,明确投后管理要求,推出更加精准的风险管控举措。二是需要建立专业的审批条线,区别于房地产、政信业务,建立更加专业的风控体系。三是促进供应链金融业务线上化、流程化、规范化,加强业务流程和风险管控信息化水平,更加及时地监测企业之间的资金流、信息流,提升风险控制水平。 (四)强化供应链业务创新发展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供应链金融模式正在不断升级和迭代,而信托公司在供应链金融方面的创新力度显然不足。信托公司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相对滞后。例如,缺乏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供应链信息的机制,无法利用大数据提升风险管控能力;缺乏针对不同产业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难以有效解决不同产业供应链融资过程中的痛点。针对这些问题,信托公司应该发挥自身所具有的创新优势,进一步提升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能力。一是加强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利用区块链技术记录供应链信息,防止伪造交易;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信息,为客户画像,更加精确地进行防线评估。二是丰富供应链金融形式,充分利用股、债等形式,满足其融资需求。三是创新供应链金融业务线上模式。例如,通过APP等线上形式提供业务申请入口,便利业务开展。四是加强产业内的生态圈建设,增强获客能力。例如,与垂直电商平台合作,或者与各类行业协会合作;也可通过与行业核心客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提高客户接触面,增强客户资源基础。

夫子之宜

厦门大学两岸金融发展研究中心成立

中新社厦门12月5日电 (闫旭)两岸企业家峰会金融产业合作推进小组联合厦门大学、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厦门国际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厦门大学两岸金融发展研究中心5日揭牌成立。厦门大学两岸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将为深化两岸金融的务实合作提供理论研究和实践交流的新平台。合作各方将通过协商组织建立相应的、稳定的研究团队,开展两岸经济金融融合发展的相关研究,在理论研究、业务实践、制度创新、人员往来与培训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探索建立两岸经济金融合作研究的新模式,推动两岸金融业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两岸企业家峰会金融产业合作推进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银行台北分行行长蔡荣俊表示,厦门大学两岸金融发展研究中心的成立对于今后进一步推进两岸金融的务实合作,加强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实践交流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蔡荣俊透露,后续还会有更多机构以合作方的方式参与进来。“我们将尽快使中心运作起来,并保持常态化运作,进一步推动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金融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他说。厦门大学校长张荣在揭牌现场致辞时表示,合作各方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成立了厦门大学两岸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在当前两岸合作发展的大环境下,该中心的成立既是“应运而生”,也是“水到渠成”。张荣表示,厦门大学两岸金融发展研究中心将秉持服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的宗旨,进一步推动两岸金融从业人员交流,努力推出一批有见地、有深度、有价值的前瞻性研究成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