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36氪研究|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惑者少也

36氪研究|消费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2018年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约8.45万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12万亿元,行业前景广阔。2018-2019年,消费金融项目数量渐增,热度不减,但长尾明显,资本向头部项目集中。目前从整体来看,消费金融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垄断局面。在传统银行、持牌消费金融、互联网消费金融领域均有领先的优势企业出现,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的应用正在颠覆金融行业价值链。目前较为成熟的是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用以解决消费金融领域存在于贷前、贷中和贷后流程中的诸多痛点问题。随着国内金融行业监管收紧,消费金融领域历经多年规范与洗牌,利润空间收窄,对客户需求和风险点识别要求更加精准,智能风控将成为消费金融发展的关键。本报告主要研究以下问题:目前消费金融市场现状如何,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哪些消费金融公司最具发展潜力?消费金融产业链有哪些环节,哪些环节最具价值?消费金融有哪些商业模式,各自优劣势是什么?金融科技将为消费金融带来哪些颠覆性价值?未来消费金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消费金融领域内哪些头部公司值得关注?注:本报告PDF版本可点击链接下载,提取码:1acn关于36氪研究院36氪研究院是36氪子品牌,专注于一级市场的行业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结合的方式研究新兴行业与企业,欢迎大家积极与我们交流讨论。

彼故鬻之

《2020年长三角金融发展研究报告(白皮书)》发布

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金融将成为激活内外双循环的动力源。近日,由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与华略智库金融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20年长三角金融发展研究报告(白皮书)》发布会在陆家嘴新兴金融产业园举行。根据《白皮书》,截至2019年底,长三角全部城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均值首超7%,反映出金融业已经成为长三角区域重点行业,行业重要性日益凸显。2019年长三角城市金融发展水平排名TOP10城市出炉,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宁波、合肥、无锡、温州、南通和常州分列第一至十名。展望未来,长三角区域有望形成以陆家嘴金融城为门户型枢纽、区域级金融中心城市为依托、若干功能性金融节点为补充的全新区域一体化金融格局。金融“明星”城市相继诞生会上,华略智库金融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长三角金融发展研究报告(白皮书)》。华略智库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永超代表编制组系统分析了2019年长三角29个核心城市的金融发展情况、金融创新特点、科创板上市情况,发布了2019年长三角金融创新十大案例及2019-2020年长三角十大金融中心城市,并对2020年长三角金融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底,长三角全部城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均值首超7%,反映出金融业已经成为长三角区域重点行业,行业重要性日益凸显。与此同时,长三角诞生了如合肥、无锡、杭州等一批金融“明星”城市。2018年,合肥金融业增加值较2017年增长20%,在长三角各城市中增速最快;无锡保费收入首次进入长三角前五名;杭州本外币贷款余额在长三角各城市中增长最快,高达25%。《白皮书》根据长三角各城市在金融业增加值、银行业、保险业、资本市场服务、金融人才发展、金融创新水平等各细分领域发展情况,评选出2019年长三角城市金融发展水平排名TOP 10城市。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宁波、合肥、无锡、温州、南通和常州分列第一至十名。新基建或催生数字金融裂变式增长科创板进一步放大了各地的科创水平,成为长三角提升科创产业能级的重要平台。在赵永超看来,沪、苏、杭三市占长三角科创板企业数量超过七成、企业市值份额占比超过八成,无可置疑的成为长三角科创“引擎”。“2019年长三角金融创新趋势出现分化,市区两级政府、监管部门对金融创新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普惠金融、特色金融成为长三角金融创新主流领域。”赵永超表示。展望长三角的未来,赵永超认为,长三角金融一体化未来几年将进入关键阶段,金融将成为激活长三角内外双循环的动力源,注册制将进一步释放资本市场改革红利,长三角区域有望形成以陆家嘴金融城为门户型枢纽、区域级金融中心城市为依托、若干功能性金融节点为补充的全新区域一体化金融格局,新基建有望催生数字金融裂变式增长。白皮书还遴选出了“2019年长三角十大创新案例”,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开板、温州市“农民资产受托”金融改革创新、上海市“浦江之光”行动、上海金融法院与上交所联合创新大宗股票执行处置模式、宁波市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系列创新、上海证券交易所“沪伦通”正式通车、滁州市“兴农贷”创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上海浦东新区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湖州市打造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及芜湖市“互联网++金融审判”模式化解不良风险等十项。加快推进陆家嘴金融城建设此外,华略智库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嘉旭就“十四五”时期陆家嘴金融城建设的总体定位、发展目标及重大任务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会各位专家领导就陆家嘴金融城未来五年发展的特色定位、重点方向等进行充分的探讨。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熊世伟首先肯定规划报告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密性,并指出未来五年陆家嘴金融城应着重打造不可复制的金融特色定位,加大金融城对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承担力度。上海银行同业公会秘书长赵海指出,陆家嘴金融城应加快协调机构和监管资源,推动金融创新落地。上海保险交易所再保险事业部总经理赵雷则建议,将陆家嘴打造成国家级金融创新突破试验区,加快金融市场与其他市场间互联互通。(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

酱肘子

《深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调研报告》发布 给出扶持实体十大建议

11月21日,以“金融服务实体信用创造价值”为主题的2019深圳金融峰会在深圳举办,会上发布了《深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调研报告》,报告展现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十大痛点,以及给出了扶持实体经济的十大建议。据悉,该报告由南方城市智库、南方日报在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的指导下,历时五个月,深入50多家实体企业进行调研制作而成。调研发现,当前深圳实体企业融资的十大痛点是:一、不怕利息高,就怕高门槛;二、融资中介常骚扰,贷款银行不好找;三、抵押类贷款过度偏爱房地产;四、以行业风险判断企业风险;五、贷款期限过短,过桥成本过高;六、银行抽贷现象时有发生;七、产品设计与企业发展阶段不吻合;八、融资审批流程慢、效率低;九、贷款之外缺乏综合性金融服务;十、服务体验有待优化。对此,来自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监管部门的人纷纷为银行业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建议,分别是:一、适当提高对银行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二、数据驱动,建立以大数据风控为基础的线上普惠金融贷款产品;三、银行考核机制进一步激励普惠金融产品;四、抵押物多元化;五、针对不同行业和产业开发针对性产品;六、推出更多到期无还本付息续贷产品;七、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简化贷款手续;八、贷款外提供更多综合性金融服务;九、银行利率更加市场化;十、平等对待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建议,现在实体经济存在困难,但是银行的利润还挺高,每年赚的钱都不少。对银行来讲,可能要转变理念,提高对坏账的容忍度。“此外,银行可以将小微企业贷款授信尽职免责与不良贷款容忍制度有机结合,力争将尽职免责认定标准和免责条件明确化,对民营企业企业不良贷款执行差别化的容忍度。”来源: 证券时报网

高论怨诽

金融支持咸宁砖茶特色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咸宁青砖茶源于唐,兴于宋,盛于清,久负盛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咸宁的历史名片之一,成为特色产业增长极的前景广阔。为更好地支持和促进咸宁砖茶特色产业发展,人民银行咸宁市中心支行成立调研专班,从金融支持的视角,深度研究和探索金融支持咸宁砖茶特色产业发展的模式和路径。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发展现状:何日重振雄风咸宁青砖茶被誉为万里茶道“第一茶”,清末时期,赤壁羊楼洞汇聚俄、德、英多国茶商,年产40万担青砖茶运往亚、欧大陆,年出口占全国五分之一,“川”字品牌成为青砖茶行业唯一的“中华老字号”。与悠久辉煌的历史相比,当今咸宁青砖茶却逐渐没落,与国内同行发展相去甚远,在国际市场更是难觅踪影,砖茶产业发展面临三大不足。(一)产业规模小,融合发展不足。目前全市规模化砖茶企业17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全市砖茶产量由2017年的3.8万吨逐年增长至2019年的4.5万吨,年增速徘徊在个位数,且由2018年的10.5%降至2019年的7.1%。(二)市场占有率低,出口拓展不足。2018年、2019年咸宁市砖茶产量分别为4.2万吨、4.5万吨,分别仅占全国黑茶市场份额的13.2%和11.9%,市场影响甚微。国外市场销售多为借道异地专业贸易公司,分散、量小且无品牌,砖茶出口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三)品牌分散,市场优势不足。目前咸宁砖茶品牌众多,有“赤壁青砖茶”公共品牌,还有“川”、“羊楼洞”、“生甡川”等企业品牌,产品质量品质参差不齐,存在售价无序竞争,“内斗”之下难以实现规模效应。除“川”字牌外,其他品牌影响力较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咸宁砖茶的知名度与安化黑茶、云南普洱存在较大差距。二、金融诉求:信贷供给侧改革亟需推进2017年以来,全市金融机构累计为11家砖茶企业发放贷款56笔,金额4.15亿元,4月末贷款余额2.81亿元,贷款企业覆盖面65%。整体而言,金融支持砖茶企业存在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结构不优等问题。此次调研访谈,砖茶企业还集中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一)急需流动贷款纾解资金压力问题。今年的新冠疫情对砖茶业发展影响较大,企业销售与利润同比大幅下滑。一季度,赤壁市赵李桥茶厂、赵李桥茶业、洞庄茶业等3家较大规模茶企销售同比分别下滑30%、45%、50%,利润普遍下滑50%以上,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咸安区三山川、柏庄等小微茶企,陷入经营困境,急需银行流动资金贷款予以周转,维持企业正常生产运营。(二)贷款期限与生产周期不匹配问题。砖茶从购进原材料到发酵、制砖、烘干,再到包装出售,生产周期较长,特别是年份茶,需要更长的陈化时间。目前银行新增贷款多为一年期,虽然大部分贷款到期可以续贷,但续贷程序同样复杂,增加了企业财务工作量,也与企业生产周期不相符。(三)资产抵押率偏低问题。企业反映,目前银行贷款抵押率普遍偏低,土地抵押率为60%,房屋抵押率为40%,其他固定资产抵押率不足50%,甚至更低。资产抵押率偏低降低了企业的可获得信贷资金。(四)缺乏个性化信贷产品问题。银行信贷产品较为单一,以抵押担保为主要模式,信用贷款、保证贷款等占比较小,订单质押贷、专利权质押贷等信贷产品未落实,尤其缺乏个性化、针对性的服务产品,如针对砖茶企业存货占比高、周期长的特点,金融部门没有推出相应的“砖茶仓单质押”贷款产品。三、服务制约:企业有效金融需求不足通过银行访谈,我们认为,制约金融支持砖茶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因素:(一)产业发展不充分,整体信贷承载能力不足。我市青砖茶历史悠久,但产业发展缓慢,未形成一套成熟的发展模式。且产品氟含量偏高,达不到国际市场质量认证要求,影响砖茶产业发展。全市17家规模砖茶企业中,缺乏一个有带动能力的大型龙头企业,砖茶产业整体规模偏小,信贷承载能力不足,部分企业融资授信已达上限,追加授信存在较大难度。(二)企业管理不规范,达不到银行信贷准入门槛。我市砖茶企业多为中小微企业,部分还是家族式管理模式,产权不明晰,财务制度不健全,难以达到银行信贷客户准入标准。个别企业经营理念偏差,经营风险过高。如羊楼洞茶业,投入大量资金发展产业园,偏离主营业务方向,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部分贷款出现不良,对整个行业的信用环境造成影响。(三)第三方增信不足,降低了企业信贷资金可获得性。我市砖茶企业因规模偏小,普遍抵押担保能力不足,“贷款难”实际表现为“抵押难”。我市第三方担保公司资本到位率低,担保基金不足,代偿能力偏弱,很难为企业提供有效担保。与上级担保公司合作,又面临流程长、成功率低的缺陷。第三方增信缺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信贷资金可获得性。(四)金融创新受限,仓单质押贷款尚不具备实施条件。砖茶企业因其行业特性,普遍处于存货有余、资金不足的状况。如赵李桥茶厂目前存货1800吨,三山川茶业产成品700余吨。这些存货如能通过金融手段变成信贷资金,无疑能大大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企业要求银行推出“砖茶仓单质押”贷款的呼声强烈,但因缺乏权威的估值标准及专业的第三方仓管平台,在我市尚不具备实施条件。四、对策建议:敢问路在何方我市砖茶产业要想发展壮大,在全国形成影响力,还需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综合施策,共同推进。(一)做好顶层设计,引领砖茶产业提档升级。一是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引进战略投资者,制订砖茶产业发展规划,加强砖茶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力争用5年时间将我市砖茶产业打造成特色产业增长极。二是建立产业引导基金。从香城产业基金中切分出3000万,建立“砖茶产业引导基金”,专项用于砖茶特色产业发展。三是培植重点龙头企业。对全市砖茶加工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培育一至两家大型龙头企业,以生产高品质砖茶为主,主打“赤壁青砖茶”公共品牌,其他中小茶企可为其代工,或自主经营小众品牌及“边销茶”。四是促进产品提档升级。狠抓茶园高标准建设及产品标准化生产,降低砖茶中的氟含量,鼓励企业抓好技术研发,推进便捷化、高端化产品的开发生产。(二)完善担保联保机制,缓解企业抵押不足问题。一是建立政府增信机制。组建由政府出资参股的信用担保公司,为砖茶企业融资担保提供便利。对现有担保公司进行注资重组,增强担保实力。同时对砖茶企业融资担保放大倍数,增强砖茶企业发展信心。二是成立砖茶产业协会。引导砖茶企业成立产业协会,增强企业抱团发展意识。协会内企业可以存货为抵押相互提供联保,缓解企业外部担保不足问题。(三)多方联动,创新推出仓单质押贷款。针对企业呼声较高的仓单质押贷款,建议多部门联动,积极探索一条可行之路。一是签订合作框架。政府部门、银行机构、担保公司、保险机构、砖茶企业等,共同签订《政银企多方合作推行“仓单质押贷款”框架协议》,政府承诺提供必要的基础服务。二是制定估值办法。银企双方共同研究,制定出台《砖茶质押品公允估值办法》,质押品估值与贷款额度比例由各金融机构自行确定。三是搭建仓储机构。由政府出资搭建专业的砖茶质押品第三方仓储管理机构。机构建成之前办理仓单质押贷款,可指定存放在官塘775物资储备处。四是规范操作流程。办理仓单质押贷款具体流程:金融机构受理申请——贷前调查——贷款审批——质押品入库——检测——签订仓管合同——签订质押合同——放款——跟踪管理——收回贷款——解除质押(质押品出库)。金融机构办理仓单质押贷款时,也可采取第三方担保或企业联保相结合模式。(四)充分发挥金融作用,助力砖茶企业发展。一是用好用足信贷政策。全面落实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要求,做到应延尽延,帮助砖茶企业渡过当前难关。充分运用支农再贷款低成本资金,降低砖茶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和引导地方法人银行发放信用贷款,支持更多小微企业获得免抵押、免担保贷款。二是建立信贷主办行制度。推动全市砖茶重点企业分别与银行签署主办银行合作协议,消除银企信息不对称,减少信贷违约风险,形成银企长期共赢。三是优化金融服务。合理配置信贷资金期限,提高贷款抵押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四是加大信贷考核力度。建立砖茶产业信贷投放目标,加大对砖茶产业的信贷投放。增设信用贷款考核指标,鼓励银行积极发放信用贷款。适度调整不良率考核指标,进一步放宽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落实银行工作人员尽职免责要求。作者:中国人民银行咸宁市中心支行行长 朱华1 刚刚!2020年咸宁中考分数线公布!2 旅游综合体即将建成!咸宁这个镇要火啦!3 咸宁正式发文!取消37项证明、8项摊派…4 事关疫情防控!咸宁发布重要提醒

驚魂島

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前言:金融科技将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而中国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随着《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的出台与执行,以及央行启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推动中国版“监管沙盒”落地,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迎来了曙光。产业为本、金融为用、科技创新,金融科技通过对金融业实现数字化升级进而为企业及个人用户提供更为普惠的金融服务。金融科技行业发展领域金融业数字化升级驱动力(用户侧)数字金融将为企业与个人用户提供更为普惠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贡献者:中小微企业为中国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小微企业主体信任较弱,融资难融资贵:左侧数据可见,2016-2020Q3期间,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一直未被较好满足,而实际上,即便很多小微企业拥有优质资产,但由于主体信用较弱难以获取融资。数字化升级需求:艾瑞调研与统计,基于区块链等技术对企业融资的科技创新可释放巨大市场空间(如:预计至2025年,区块链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将释放5.4万亿供应链金融市场空间,也将为融资租赁带来约1.6万亿市场规模增量),因此金融业数字化升级成为小微普惠金融服务的关键突破点。个人用户的普惠金融伴随着互联网及移动大数据的发展已在消费金融领域有了一定渗透,而财富管理的普惠渗透还需随着金融科技的创新不断提升,艾瑞调研发现,33.9%的用户主观风险偏好及客观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通过右侧数据可见,中国居民较偏向于银行储蓄、理财等稳定性相对较高的资产配置,追求稳定收益的背后一方面是用户天然的求稳心态,另一方面,部分投资失利的用户认识到自身理财知识不足,而目前专业投顾服务生产力有限,难以普惠至众多长尾用户,可见这一市场存在较大普惠需求。而通过数字化升级实现生产力提升将成为有效破局之道。金融业数字化升级驱动力(机构侧)数字化升级将有效带动金融机构业务实现降本与增效金融机构面临增长瓶颈情况下,传统业务模式下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无法为公司业务带来明显提升,更难以产生良好的模式创新,而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可以实现金融企业内部及外部的全方位重塑进而打破原有瓶颈,帮助企业实现成本结构优化以及业务效能提升。线上化发展让银行不再成为关键的流量入口,使得券商、三方渠道逐步抢占了银行渠道占有量。数据对比可见,线上化数字升级对传统模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加之传统模式面临的增长瓶颈也极需数字化升级的“突围”,进而驱动业务降本增效发展。财富机构业务增长面临困难:(2014-2018)成熟市场方面,RoCAL由80.0下降至76.0,NNM由3.2%下降至–0.7%;发展中市场方面,NNM由9.9%下降至3.7%;传统业务模式面临增长瓶颈的现状下,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各业务环节的业务效能,进而提升业务收入,实现财富管理业务提质增效。中外金融科技发展对比中国正在逐渐通过金融科技创新重塑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对金融发达国家综合能力的超越投融资情况:企业融资次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科技行业的创新发展动力,但相对美国,中国金融科技企业的发展阶段(融资轮次角度看)相对滞后,可见中国相较美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相对较晚,但是从发展效果上来看,中国发展速度及落地效果要领先全球大部分国家。政策驱动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与监管行稳致远协同推进基于上述政策,行业下一步技术发展方向建议(2020~2021年)金融科技创新方面:1)金融基础设施升级需要高效、可信的数字金融环境,同时基础设施建设上需要注意治理的可靠便捷,除了基于云计算、大数据、AI等智能科技的推动外,基于区块链的创新通常采用混合式结构(如:DCEP);2)企业内外部的数字化建设方面,一方面基于区块链及多方安全计算技术将实现外部升级构建,并对内部智能化落地产生推动(全域数据采集打破数据孤岛),从而推动企业内外部的协同数字化升级。监管沙盒技术方向建议:以区块链为关键技术构建监管系统,以及主动式智能风控监察,以及智能合约结构化数据处理等应用实现全域监管创新模式。进入全方位数字化升级新阶段全方参与、基础设施到应用创新:中国金融业开启“产业为本、金融为用、科技创新”全方位数字化升级新阶段金融科技将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行业关键参与者及影响范围已覆盖至包含金融与非金融主体的全方位参与,从而形成了“产业为本、金融为用、科技创新”的行业状态,通过金融科技创新,将打破传统金融模式无法覆盖的小微群体,实现普惠金融深度发展,以数字金融方式更好地服务产业经济发展。同时目前金融科技的创新也不仅局限于内部的业务应用,基于联盟链及可信技术将实现企业间(企业外部)的可信业务协作及监管系统构建,从而实现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及业务创新应用的双轮数字化升级。中国金融业技术投入情况2019年中国金融机构技术资金总投入达1770.9亿元,银行占比68.6%;除银行外,各行业技术资金投入占比逐年提升该报告数据统计范畴包含银行、保险、证券及基金的技术投入,相比艾瑞《破晓-2019年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研究报告》发布的数据减少了互金这一统计口径,因此两组数据整体规模对比上会出现偏差。银行的技术投入与科技创新一直走在同业前列,从技术资金投入占比上看,2019~2023年将持续在60%以上。保险、证券、基金在科技创新方面虽然相对落后,但在未来3~5年持续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增速将高于银行业,因此从整体上来看,银行业在整体资金投入结构中占比将持续下降,其余行业占比逐渐提升,但规模差距不会出现较大变化。金融科技占比将由2019年的20.5%逐渐提升至2023年的23.5%,整体投入方向上,一部分为数字中台、分布式核心系统等平台及系统类建设,另一部分为智能科技、区块链等单类别技术的科技创新应用。疫情对技术投入的影响短期看,疫情影响将被迅速追平;长期看,将正向促进金融科技的投入与创新应用通常,绝大多数金融机构会在2019年Q4完成2020年整体IT投入的规划,因此疫情不会对2020年科技规划投入产生影响(经验来看,银行技术投入将在预算范围内实现较小浮动,如有浮动,范围约±3~5%左右);实际投入方面,疫情让复工延迟,技术人员入场延迟进而影响项目实施进度。但以银行调研反馈为例,这并不会较大影响2020年整体规划项目的消耗,且2020年央行对各银行在众多金融科技的建设与应用方面设定了相应指标,加之数字化转型迫切性,投入滞后的部分将会被迅速追平。从中长期角度看,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未来科技投入将会持续加大。细分领域分析:银行银行业技术投入情况2019年中国银行业整体技术投入达1214.8亿元,金融科技投入及创新应用领跑其他金融机构从整体上看,围绕科技创新的新型银行建设,以及围绕新一代核心系统的技术升级成为银行金融科技投入的主攻方向。智能化应用(智慧支付、智慧网店、智能风控等)依然是银行主要的科技发展方向,随着区块链在企业借贷、信用存证、票据流转等业务中成功案例积累及DCEP(非全区块链架构)逐渐落地,区块链可见应用场景逐渐增多;RPA/IPA、OCR等流程辅助类应用在多数银行中经过POC后,进入正式采购。随着去IOE、追求松耦合等技术目标,分布式核心系统在头部银行中逐渐投入研发,为银行数字化升级提供基础设施能力。2019-2020年银行科技效能发展象限2019-2020年银行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中,除智能化应用的持续驱动发展外,相比之前较为典型的突破点在于:区块链、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等技术发挥了较大的技术效能,主要原因在于以数据为驱动的智能化应用发展陷入瓶颈,而上述技术在保障有效数据共享的安全可信基础上,也很好地促进了企业机构间业务的高效可信协作,进而将有效促进全域金融场景的数字化发展。特别指出,从银行投入及科技规划上来看,银行分布式核心系统有望在1~3年实现应用上的创新突破,而对于诸如神州信息、蚂蚁集团等具备分布式核心套件及系统部署能力的服务商将为银行实现技术赋能。报告下文针对位于技术效能曲线及之上的细分领域,进行场景及用例分析。细分领域分析:保险保险行业技术投入情况2019年中国保险行业整体技术投入达319.5亿元,全域数字化、新一代核心系统及数字中台建设为主要投入方向保险行业金融科技发展重点将着重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基于全域数字化建设,实现全场景数字化升级,承载智能化应用落地,而基于数据的获取、流转及应用,物联网、AI、区块链、RPA及OCR等各项技术将实现互通共融发展,带动业务降本增效;另一方面,中台建设及新一代保险核心系统将逐渐深入。对于新一代核心系统,部分保险企业在原有信息化核心系统之上逐渐实现部分功能模组的替换与升级,少数典型企业直接全力投入打造新一代核心系统,而数字中台与保险业务多线程交互呈现较高需求匹配度,成为关键投入方向之一。2019-2020年保险科技效能发展象限全域数字化为保险数字化升级的关键,2019-2020年阶段内,多方安全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为数据可信安全共享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推进了保险全域数字化构建,未来将进一步打开各类场景智能应用的深度落地。“全域数字化、链接”成为保险数字化升级关键特征:全域数字化场景构建需技术成熟完备,最大化数据相融,未来发展任重道远;而链接不仅体现在通过数字中台、RPA等技术打通企业内部各类业务系统,并实现一定程度的自动化协作,还重点体现在企业外部生态通过区块链、多方安全计算等技术进行可信价值网络构建,以及基于联盟链的多机构业务协作。细分领域分析:证券证券行业技术投入情况2019年中国证券行业整体技术投入达216.7亿元,金融科技占比仅为2.9%,存在较大增长空间证券行业技术资金投入2019年相较2018年增长19.5%,信息化系统建设仍占主流;金融科技应用方面,RPA/IPA、OCR等业务辅助类技术应用更为直接地展现了降本增效的业务价值,而基于大数据与AI、区块链等技术对业务模式的创新处于非规模化驱动阶段,目前较难实现良好投入产出比,且证券行业的科技创新相比银行、保险要受到更多监管制约,因此目前主要以头部证券机构的投入为主。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同样成为证券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关键内容,以平安、招商为代表的证券机构正在驱动该部分技术建设。2019-2020年证券科技效能发展象限整体来看,虽然证券相比银行及保险行业的科技化进程相对落后,但在2019-2020年内表现出了较为积极的态度,一方面证券企业积极开放对外合作及生态构建路径(如业务层面的合作、联合成立金融科技公司等),加强自身流量及数据竞争力;另一方面证券企业加大了对内与对外的科技投入,并在资产管理、联合风控及监管等方面通过金融科技的应用产生了明显的模式创新。细分领域分析:基金基金行业技术投入情况2019年中国基金行业整体技术投入为19.8亿元,金融科技占比4.4%,智能化应用为主要方向相较于银行、保险与证券,基金行业的金融科技创性应用投入相较落后,与2019年统计结果较为相同的是,以AI为代表的智能科技应用仍为基金科技落地探索的主要方向,而诸如区块链等技术仅在极少数企业中处于落地探索阶段。技术投入方面,中尾部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增速将高于头部企业,金融科技投入占整体投入中:头部企业约为9~11%,中部企业约为2~3%,尾部企业约为1%及以下。除了金融科技的内涵式发展外,将自身金融产品及服务能力与拥有数据及金融科技能力的企业进行生态合作成为基金科技落地的关键外延发展模式。2019-2020年基金科技效能发展象限相较银行、保险、证券行业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基金行业无论从科技投入还是落地情况都相对落后,从2019-2020年基金科技效能发展象限来看,相较之前未实现较大技术效能释放(均位于技术效能曲线之下)。整体来看,基金公司以提升业务目标为导向,营销与获客一直是基金公司数字化升级关键发力点,通过与具备流量的互联网企业合作以及自建线上化渠道成为现阶段营销与获客业务环节的主要数字化升级方式。头部基金公司科技创新及应用的相对较为积极,企业内部智能化应用探索,以及企业外部结合区块链及多方安全计算技术的可信协作网络的构建,技术渗透率及展示出的技术效能与银行、保险、证券三个行业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趋势展望行业发展趋势基于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及“监管沙盒”落地,将实现金融模式深度创新,并推动全域深度智能及全面普惠发展技术发展趋势金融科技将实现“全栈安全及性能成熟、全域可信、深度智能”三层能力构建“2021-2025年中国金融科技能力发展趋势”以金融科技行业整体趋势与技术需求为导向,结合企业调研、行业专家访谈,数理实证研究和案例实证研究等方法综合得出。

李孟夏

2020年中国AI+金融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核心摘要:监管政策越发收紧,回归科技属性是行业浪潮:从政策上看《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推出,表明了国家对金融业务和大型金控公司(含互联网巨头)整顿的决心,回归技术是行业浪潮也是政策驱动。市场规模增长放缓,2022年基于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市场增速有望提升:AI+金融领域逐渐成熟,形成三大主流玩家阵营,整体市场增长放缓。期待技术发展为场景带来全新的动力,驱动AI+金融进一步增长。金融机构认可人工智能技术价值,传统金融机构纷纷成立全资科技子公司:作为AI+金融的主要买方,分析银行等巨型金融机构逐步认可了AI的落地价值,同时在各类合作中,逐渐掌握了AI技术能力,开始寻求主导产业话语权。人工智能技术仍旧处于“辅助智能”阶段,机器学习技术将促进更多场景的成熟:目前人工智能并不能完全做到自主决策,对于更为复杂的场景数据的预测和分析能力,仍旧有待于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智能监管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场景:政府拥有最大的数据资产,如何通过AI技术将数据进行利用达成金融监管是未来一个主要方向。AI风控目前是最主要的落地场景:19年的AI+金融应用场景市场规模来看,AI风控占到了约45%,是目前市场价值最大的应用场景。趋势洞见中小银行将成为未来AI+金融领域企业主要的角逐市场:六大国有行目前已经具备一定的AI技术能力,而各类中小银行开始纷纷尝试AI赋能下的数字化转型,AI市场将逐步下沉至该类银行。联邦学习技术将成为AI+金融行业新的生产力:在开放银行概念的加持下,联邦学习技术为银行的生态构建和共享机制,找到了新的切入点,让开放银行的落地成为可能。行业观察篇AI金融领域相关政策解读金融科技促进政策日渐完善,未来将向微观层面下沉201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成立金融科技(Fin Tech)委员会,旨在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同年6月,发布的《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设为金融科技的重点研究方向,从政策高度上确立了上述技术的发展基调。时隔两年,2019年8月,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了《金融科技(FinTech) 发展规划(2019—2021年)》,这是我国金融科技第一份科学、全面的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三年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尤其是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确定未来三年六方面重点任务,为金融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对金融科技发展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2020年,中证协和银保监会就银行、保险和证券行业发展金融科技方面也做出指导意见,促进技术落地于金融领域的全场景。从趋势来看,金融科技的促进政策在高度和全局性上已经相对充分,深度和微观层面也在陆续完善,未来在技术标准制定和更加具体的场景应用方面势必会产生新的引导意见,为技术合规、合理赋能行业划下行路线。供应链金融对复产复工意义重大,或为AI技术下一片良田促进中小微企业贷款服务是政策的又一大集中方向,全国范围内中小微企业承担了80%以上的就业率,是稳定国内经济,拉动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缓解以来,复产复工成为了主旋律,激活中小微企业活力则成为首当其冲的任务,合理放宽、把控风险、有效监管的贷款服务将成为有力的促进措施。2020年6月,人民银行等8家机构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运用金融科技手段赋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鼓励商业银行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风险定价和管控模型,改造信贷审批发放流程。《意见》肯定了上述技术在相关场景中的应用价值,也指明了落地方向,为AI+金融行业目标群体由C端向B端转型提供了政策意见。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是解决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的主要手段,而供应链金融的实质仍是金融服务,所以风险控制是重中之重。供应链金融中主要涉及的风险领域包括,主体企业风险、交易风险和操作风险,AI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和知识图谱等方式,对主体企业工商、税务、舆情等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建模,搭建信用评价体系,增加行业自动化评价维度;通过知识图谱对产业链中的关联性交易进行组织和透视,防止虚假交易的存在;通过OCR识别、图像识别、NLP和智能语音等技术,对各类单据进行识别和审核,起到降本增效的同时,降低机械风险和人员道德风险。从趋势上看,整体金融服务的重心将持续向B端企业倾斜,金融科技也将随之向B2B领域拓展,AI+金融相关企业能否及时调整战略,将C端积累下的经验迁移向B端服务,会成为下一阶段竞争的重点。2019年至今AI+金融相关代表政策汇总AI+金融领域行业最新动态金融机构成立全资科技子公司进入2019年,金融+科技的形式已经不再局限于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间的合作。以银行业为代表,国有四大行中三家银行成立各自的全资金融科技子公司,而大型股份制银行则相对更快一步,截至2018年共有四家大型股份制银行成立全资金融子公司,二者揭示了银行机构进军金融科技的决心。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是技术与场景不断磨合的过程,AI在风控、营销等领域产生的实际价值使银行机构意识到其战略意义。同时,在与科技公司的合作中,银行掌握了技术在场景落地的丰富经验,这为银行成立科技子公司打下了基础。此外,从银行角度看,更需要的是专属于服务银行业务的技术能力,但这与科技公司依托技术向全领域发展的理念矛盾,并且双方的合作中仍旧存在一定沟通成本和项目对接问题。因此,银行更希望以成立科技子公司的形式获得服务自身和行业的技能,也以此掌握技术的主动权。从发展路径看,头部银行成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除了为母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外,同时也希望输出自身的技术产品辐射中小型银行。而从市场现状来看,在2019年至2020年中,金融科技公司仍旧是中小银行的主要合作对象。而在产品层面,银行系科技子公司尚未形成成熟的AI产品,竞争上暂未形成优势。未来在提托银行强大的资本背景和优质金融数据,在数据开源概念的加持下,银行系Fintech公司将成为科技市场的新势力,并挤压金融科技公司的市场。技术出海是大趋势,虚拟银行挂牌为科技公司提供完美场景金融科技出海和跨境金融业务是近些年来行业的热门话题,从支付宝、财付通以支付业务为切入点进军东南亚开始,移动支付、消费金融、小微信贷、投资理财和大数据风控成为了国内金融科技公司对外服务的重点方向。2019年3月,香港发布了8家虚拟银行牌照,包括蚂蚁金服、腾讯、小米、平安科技、京东数科在内的大陆金融科技公司以联合创办的形式参与其中,主要输出运营经验和科技能力,这对于金融科技公司补足银行场景,掌握技术赋能业务的闭环带来了难得的契机,借助“国际港”的优势,对于科技公司技术出海也将带来有力的助推作用。虚拟银行是采用互联网或其他形式电子传送渠道提供服务的银行,没有实体网点,虚拟化的形式更加适合数据的产生和共享,消除了数据孤岛和大量非结构数据的隐患,这为AI技术应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环境支撑;同时,海量高并发的交易数据,以及随时可触达的用户端口,为AI风控、AI营销带来了实际的应用场景。在8家虚拟银行牌照公布后,仍有不少银行、金融机构、科技公司表达了申请新牌照的意向,从市场响应情况和香港金管局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一举措将分阶段继续开展,未来有望在大陆开设试运行项目,尽早参与其中的科技公司,将抢占先发席位。2019年至今AI+金融相关代表事件汇总金融领域AI相关融资情况解读资本向优质标的汇聚,热门赛道突出,但竞争激烈通过对2015-2020年7月AI+金融相关融资情况的汇总,可以看出,2015-2018年期间,AI+金融行业备受资本青睐,融资事件数相对稳定,融资总金额增速持续上涨,创业公司表现良好,资本持续投入;而这一情况在2019年发生变化,由于P2P暴雷事件监管愈严,资本市场也趋于谨慎,融资事件数量大幅减少,但真正具有技术实力的相关企业依旧是资本追逐的对象,资源逐渐向优质标的汇聚,预计这一趋势在2020年将依旧延续。从近几年AI+金融细分赛道融资情况看,包含整体解决方案的大数据服务和智能风控是获得融资的重点,市场想象空间和明确的使用价值是吸引投资的关键,但由于业务同质性问题,赛道中竞争也最为激烈。实际应用价值和市场想象空间是资本关注的重点通过对2015-2020年7月中国AI+金融细分赛道融资事件发展节奏的统计,可以看出,2016年,中国AI应用市场爆发的前夜,资本就将目光聚焦到了智能风控赛道,相对充分的标准化数据存量、明确清晰的使用价值,以及对新技术接受度良好的市场环境都催化着赛道的繁荣;同时,想象空间更大、理想增益效果更强的智能投顾赛道也是资本青睐的对象。但经过两年的落地发展,单纯的智能风控故事已经无法引起资本的兴趣,以大数据为基础,AI技术为手段,包含风控、营销、运维在内的综合大数据服务成为了新的宠儿;而智能投顾在落地期间表现平平,价值也难以评估,故事显得不再生动,反而是服务于一级市场的智能投研赛道让资本方有了尝试的兴趣。2019年,AI+金融投资市场整体冷淡,大数据服务赛道急转直下,融资事件数少于智能风控和智能保险,边界更广的服务带来了价值模糊的隐患。预计资本寒冬的情况在2020年也难有较大起色,头部科技公司也纷纷开始拓展其他场景,行业应用较为成熟,竞争愈渐激烈,资本开始观望,都希望将橄榄枝抛向“最有价值球员”,行业整体对于初创企业而言不太友好。金融领域AI相关市场规模需求方持续加大购买力度,市场规模良性增长通过对2018-2022年中国AI+金融相关市场规模的统计和预测,可以看出金融领域对整体信息化科技投入的总规模保持上升趋势,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投入遵循同样步调,其中人工智能投入在整体科技投入中的占比增速平稳上升,并未出现特异值,说明市场中的需求方肯定了AI技术的应用价值,并有计划的加大购买力度。通过互联网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AI投入规模对比和预测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机构在追加购买力度,这也符合该群体由金融服务向技术服务转型的趋势,人工智能技术在转型中成为重要的能力抓手。银行业仍然是主要需求方,2022年AI总投入将超220亿元从2019年中国金融机构AI投入规模结构中可以看出,银行业、互金行业和保险行业是AI技术的主要购买方,其中银行业的业务最为复杂,数据海量,同时风控要求最高,成为了金融领域中AI技术最主要的需求方。在过去几年中银行业对于AI技术的投入持续增加,这一趋势也将延续,据预测,2022年总投入规模将超过220亿元。从技术获取途径看,银行业主要依靠与AI公司合作,采购相应的产品和服务,2019年采购规模占投入的85%,但随着银行自建科技子公司等增强自研能力的举措发展壮大,采购规模将有所下降,不过合作与技术采购仍然会是行业中主要的技术获取手段。金融业务线中AI投入不容忽视,供应链金融有望成为新支柱我们按照“存贷汇”的业务视角,将金融业务划分为银行理财业务、保险业务、证券业务、基金业务、消费金融业务、供应链金融业务和支付业务,2019年各业务线对于金融科技的投入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主,遵循新基建方向,以构建云基础为目标,而人工智能作为生产力升级的代表技术投入占比也在逐年攀升。本年中,智能风控需求最旺盛的消费金融业务仍是AI投入的主要领域,涵盖智能核保、定损、定价场景的保险业务、涵盖智能营销、投研、投顾的银行理财业务紧随其后。其中,供应链金融业务因中小微企业数据难以采集,交易行为复杂等问题,通过技术手段建立的信用体系普遍不成熟,市场仍未打开,但随着政策推动,更多AI公司将会聚焦于此,该业务有望成为AI+金融的又一需求支柱。AI+金融产业图谱AI+金融的落地场景介绍人工智能+金融行业落地八大智能场景定义AI+金融的落地场景与规模市场偏爱AI风控,智能保险,智能客服三大场景2019年在AI+金融的主要落地场景中,AI风控,智能保险和智能客服占据了整个智能金融领域70%以上的市场规模。风控+AI技术也被银行业和互联网金融公司看作最有价值的技术落地场景。其次,因为疫情对于“无接触”业务的需求大量提升,2020年智能客服的市场规模出现短期的大幅的增长占到了11.57%的总规模,但预计在2021年后开始逐步回落。另外保险行业逐步探索出AI技术的场景落地价值,AI在该行业的市场潜力也将逐渐被挖掘,智能保险的产业规模占据整个AI+金融领域的比例也将不断攀升。从技术上,AI风控主要依托于传统机器学习技术和数据标签的训练。在技术发展上,未来在深度学习技术进一步的突破下,作为目前市场反响一般的“智能投研”,“智能投顾”未来的潜力也是巨大的。同时,政府机构拥有的庞大数据储备,20年“监管沙盒”的试点启动,也标志着政府机构在“金融监管”上迈出重大的一步,“AI监管”在未来5年内也将爆发出强大的市场动力。银行是AI风控的主要投入者,2022年其投入将超过115亿2017年央行正式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AI+金融的落地场景正式拥有了各项的技术标准。信贷场景中的AI风控技术目前主要还是依托于机器学习和知识图谱等前沿科技。从技术发展路径上,2018年是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商业化应用飞速发展的一年。而从金融市场角度,17年的下旬央行对于现金贷的各项整治,让市场重新开始认识到风控体系的重要性。因而18年银行对于AI风控投入占到整个AI技术投入的占比出现明显的提升,AI风控也逐步成为AI+金融领域中最有价值的“C位”。从中期来看,未来银行对于AI风控的投入占AI总投入的比例将保持50%以上,至2022年银行业对于AI风控的投入总额将超过115亿。智能保险场景的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在21年将有40%的增长中国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市场的第一大险种为“人寿保险”,其次为“财产保险”。智能保险在保险业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环节,承保定价和核保理赔。在承保定价方面,以人寿保险和信用保险(财产保险)中,通过智能保险系统协助对投保人进行风险定价。在核保理赔方面,目前车险(财产保险)的极速理赔系统已经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因而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为保险公司节省大量的“人力成本”并提升风险定价的能力。从市场阶段上看,智能保险业务仍旧处于起步阶段,保险公司经过前期的探索肯定了AI技术落地的价值,2020年7月“PICC”也成立了全资科技子公司,全力发展保险科技。因而我们预计在19年后智能保险场景的市场增速不断上升,预计21年同比增长率将达到40%以上。AI+金融领域行业发展和竞争格局AI金融领域行业逐渐成熟,新入局者减少从17年-22年的AI+金融的市场趋势上看,其保持一个稳步增长的同时市场规模增速却出现下降。其主要原因在于作为供应者的上游技术厂商在行业话语权的减弱,主要的金融客户集中在银行和保险行业,而这类行业中的头部企业都在AI的自主研发能力上有较大的进步,因而作为供给侧的AI技术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在买方逐步掌握话语权后,科技公司在产品方案和技术发展上也需要更加贴近金融机构的实际应用场景。同时在拥有一定的技术自研能力后,金融机构也逐渐摸索出哪些AI技术的场景落地价值较大,不再盲目采购或投入研发AI技术进行场景适配试验。从供给侧来看,2016年以后AI金融领域的新入局者(不含银行和保险类科技子公司)出现大幅下降。因而行业已经形成一个稳步的市场格局,头部和腰部玩家已经逐渐清晰。AI+金融市场中的三大玩家阵营行业洞察篇技术与场景融合体现技术落地成熟度AI金融技术潜力仍然巨大,2022年技术将驱动市场增速上升虽然AI+金融的市场规模增长有所放缓,但作为产业第一发展力的“技术”却从未停滞。根据阿里云研究院的数据统计,AI四大技术的应用程度来看,金融业在,六大行业排名第5,属于中游水平。但2019年在AI应用层的专利申请数量来看,智能金融板块遥遥领先,由此来看大量人工智能企业对AI在金融领域的落地保持了强大的技术关注度。依据“摩尔定律”人工智能基础层通常会在18月左右发生一次技术上的革新,而基础层带来的技术红利也将为逐步传导致应用层,未来两年,现有的AI+金融落地应用场景将更加成熟,新的落地场景也将会被逐步探索,且相应的技术落地成本也将会下降。基于技术落地能力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预计2022年AI+金融整体市场也将出现增速的提高。AI风控是最有价值的应用场景,AI监管场景潜力巨大政策导向和行业事件交叉展示行业趋势“去金融化,回归科技”的浪潮一定程度上是政策压力从2016年国务院发布《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31号文)正式宣告互联网金融进入强监管时代。然而步入2019年7月,《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释放国家将大力整治仍存有大量金融业务的非传统金融机构的信号。从2018年7月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明确划分了大型金控公司的类型:一类是金融机构在开展本行业主营业务的同时,投资或设立其他行业金融机构,形成综合化金融集团;另一类是非金融企业投资控股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金融机构,事实上形成了金融控股公司。目前“办法”尚未正式具备法律效力,但为了避免未来的合规风险,各大互联网金融巨头纷纷开始“更名”。更名的背后,也同时伴随着部分金融业务和金融牌照从母集团的剥离。因而,回归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是来自监管信号的施压,另一个层面上也离不开市场对于金融科技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追捧。一线城市组织建立公共金融科技平台共同攻克AI技术自2019年8月,央行发布《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一线城市将金融科技发展升级为区域重点扶持战略。为了将金融科技打造成区域内重点特色产业,政府机构除了给予各金融科技企业补贴外,集合区域内的重点企业,成立公共金融科技开发平台,共同攻克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AI+金融行业拓展了良好的技术成长空间。从金融业分布来看,2018年北京市金融资产总规模已经达到99.5万亿,占全国金融资产的40%左右,此外在人工智能企业分布上,北京以1070家AI企业领先全国。在此基础上,北京市科委在2019年年度绩效任务中,明确规定“建立金融科技公共研发平台-重点开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为年度工作目标。同时,上海市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中“对于0674号提案的批复”中也明确了“金融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落地。此外,广东省率先提出“数字政府+金融科技平台”概念,对全省1100多万家企业进行信用数据采样和风险画像。在政策基础上,各大巨大牵头先后组建了“金融科技产业联盟”,通过金融场景数据的合规分享和技术交流为AI+金融的技术和产业发展开拓了一片良田。企业发展与竞争格局交叉-显现商业变革未来3-5年内中小银行的AI市场潜力巨大根据2017年数据统计,银行业对于IT技术的投入金额比例中,大型国有银行以43.8%比例占据了最大的IT市场。其次为城商行与各类农商行,占据了30.4%的IT投入市场。但从17-19年的数据显示,大型国有银行对于IT的投入金额出现较小的下浮,而各类城商行与农商行从30.4%的投入比例,稳步上升至31.7%(2019年)。此外,从A股36家上市银行的营收统计中,六大行国有行以64.3%的营收总占比远远超过上市城商行与农商行的7.7%的营收占比。从而可以推断,各类城商行和农商行对于IT基础的提升和数字化转型的需求是强烈。但银行在数字化,智能化进程中的挑战也是众多的,针对中小银行而言提升信息化水平和数据治理能力是重中之重。大部分城商行和农商行的项目经理表达了“银行数据资产化”的需求,通过激活内部的数据的治理能力,提升获客和风险控制的智能化水平。其次,城商行与农商行缺乏大量的科技人才,据IDC统计54%的区域性银行的科技部门人员在150人以下。2019年大部分的城商行已经开始布局数字中台战略,中小银行在未来3年内会逐渐爆发出对于AI技术的大量需求。而在供给侧除了传统的AI科技公司,各类大型银行的全资科技子公司也将“辐射各类中小银行”设立为自身的战略目标。因而在市场潜力巨大的同时也伴随着三大玩家阵营激烈的竞争。开放银行概念兴起,联邦学习技术将成为行业新的生产力“开放银行”概念起源于英国,2013年由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CMA)推出,并在2016年3月正式发布了《开放银行标准》。开放银行的本质是为各类小型金融机构提供共享信息的安全通道,来帮助各类金融机构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并创新银行产品。那么如何建立安全的信息共享通道就成了开放银行发展的关键。此外,鉴于国内对于用户金融信息的“防泄密”要求逐步严格,对于直接开放金融数据进行交互的模式是不合规的。由此,如何合规的进行金融机构间的数据交互成了中国银行业探索“开放银行”业务的关键。联邦学习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其技术本质是分布式加密机器学习,在保护原始数据隐私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联合建模,共同分享计算结果。而在银行数字化的进程中,商业银行机构逐步将对数据的需求发展至“捕捉基于场景下的动态数据“从而实现高效获客和低成本风控。基于银行需求和合规要求,联邦学习技术的发展也将对开放银行模式起到决定性作用。该项技术的积累与突破,也将成为AI金融各赛道企业探索新AI+金融落地场景和商业模式的战略蓝海。

会撮指天

供应链金融行业研究报告

本文是关于供应链金融行业研究报告,enjoy~一、供应链金融概况所谓供应链金融,是指为中小型企业制定的一套融资模式,将资金整合到供应链管理中,以核心企业为中心,以真实存在的贸易为背景,通过对资金流、信息流、物流进行有效控制,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通过立体获取各类信息,将风险控制在最低,从而提高链条上的企业在金融市场融得资金的可能性,进而促进链条上企业间的高效运转,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通过对融资参与主体、融资条件、金融机构参与程度、信息披露、风险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供应链金融相较于传统金融而言优势更为明显,两者的对比分析如下图所示:二、供应链金融行业概况1. 市场容量大,行业这几年快速发展我国的供应链金融经历了传统线下供应链金融、线上供应链金融、电商供应链金融、开放化供应链金融四个阶段。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核心就是“1+n”模式,1即为核心企业,n是与核心企业匹配的上下游中小微企业。该时期的供应链融资主要集中在线下,银行难以评估融资项目的真实性,加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信息闭塞,造成重复抵押屡禁不止,大量的假仓出现,潜在风险很大。从线下转战线上,供应链金融最几年快速发展:银行专门开发与供应链融资配套的系统,通过与核心企业的合作,能够获取核心企业信息,比如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以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为例,结合具体业务场景打造的场景模式和强大的数据信息体系,对其平台的商户信息和消费者信息实现了点对点式的监控,在这一阶段,资金流、物流、商流、信息流都在电商的闭环管理之内,金融业务成为电商食物链上最顶端的一环。2. 政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及三农金融服务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及小微企业融资。(1)切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供应链金融与企业真实业务场景紧密结合,资金流向和还款来源明确,有助于企业及时把握市场机会,做大做强。需求导向的业务模式也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供需达到动态平衡。(2)中小企业的危与机供给侧改革导致产能过剩行业的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强化供应链管理,提高技术水平和互联网化是在洗牌中生存的关键。另一方面,政策鼓励行业的中小企业需要抓住发展机遇,通过灵活的融资手段做大业务规模,抢占市场份额。农业成为供应链金融布局的重要方向之一。近三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 关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金融服务也要向农业倾斜。农牧业市场分散,中小企业和个体农户众多,是适合于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重要行业领域。三、供应链金融的主要参与者1. 供应链金融生态图谱2. 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供应链金融行业的参与主体囊括了银行、行业龙头、供应链公司或外贸综合服务平台、B2B平台、物流公司、金融信息 服务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等各类企业。供应链金融公司类型分布其中,供应链公司/外贸综合服务平台、B2B平台类数量约占45%,在参与主体中占比最高,这些服务主体各自的特点如下:供应链公司:供应链公司主要是在采购执行、销售执行等供应链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垫资垫税服务。主要包括供应链服务企业、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供应链公司的金融服务模式成熟、回款相对稳定、收益预期相对明确,风险多为操作风险。B2B平台:B2B平台主要体现为两种服务模式: 一种是从交易端切入的B2B平台, 提供在线交易,鼓励并促成客户的在线交易,使交易数据沉淀在平台上,可以通过数据模型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资信支持。另一种是从服务端切入的B2B,为客户提供从寻源,仓储,物流,信息管理等一系列的服务。金融科技公司:金融科技公司主要负责内外部数据归集、处理、传输、分析,协助风险识别与控制,比较典型代表企业包括京东金融、蚂蚁金服等。以京东为例,目前针对B端,京东金融设计了“京保贝”、“京小贷”等产品。以“京小贷”为例,通过利用商家在平台的交易记录、商品情况,以及消费者评价等关键信息,为商家提供浮动利率的融资服务。行业龙头: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自有资金或依托产业联盟打造产业互联网与金融服务平台,通常优先满足核心企业上下游的融资需求,再沿上下游向外延拓展。或者部分国有企业利用低成本融资渠道获得资金,然后对接规模稍大的项目,而这部分项目保理及小贷公司无法承接,从而形成了一个细分空间银行: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有天然优势,如资金成本低、 获客容易、管控资金等,但也有体制、风控、技术等方面的制约。且银行的粗放模式在特定的中小企业融资领域是短板,造成风险识别成本高,操作手续复杂,难以保证高频、小额的融资需求,所以,银行在供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领域有天生的短板。3. 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对象从市场发展的角度来看,一般认为部分行业的供应链融资潜在需求尚未被挖掘,某些垂直领域可能存在较大机会。包括:物流行业,农业,零售业,化工行业,餐饮业等等。(1)物流行业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已从2015年的7.10万亿增长到2016年的10.80万亿,增速8.8%。其中,公路运输的规模接近5万亿,有近70万企业提供不同形式的物流 服务,而专线物流服务领域的市场不低于万亿,排名前10的专线物流企业占整体市场的份额不足1%,更大的市场份额在几十万家专线中小企业手中。物流运输企业向货主承运货物时需要向货主缴纳保证金,而且即使是信用好的货主,其支付结算也有60-90天账期;而对个体承运方或者车队,一般都要先付一部分运费,等运输完成,凭回单完成剩余部分的支付。巨额的运输费用和较长的资金缺口期使物流企业面临运营资金短缺,这些60-90天高质量的应收账款为供应链金融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2)农业供应链金融正在成为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方向, 这种趋势主要在畜禽养殖产业链,在饲料企业居于产业链的强势地位,而养殖业资金回笼需要较长时间,资金压力大,一些上游龙头企业利用供应链金融满足下游养殖业客户的资金需求,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自身主业的发展。(3)零售业对于零售行业,专业市场最为受益,因为专业市场掌握着大量商户资源。一方面,因为互联网对线下零售业的冲击以及实体经济的疲软,商户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除了少数商户可以通过银行获得贷款,大部分商户只能通过小贷公司、民间融资来筹集资金,而供应链金融则立足于产融结合,为小B类商户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供应链金融的关键在于风险控制,专业市场掌握商户的经营信息,并且具有商铺租金、承租权费等抵押手段,能更有效地控制风险。因此,专业市场发展供应链金融有其内在的优势。(4)化工行业塑料行业是最适合做供应链金融的化工品种,因为其具有1.6-1.8万亿级的市场空间,产品具备易运输、易储存的特点,市场交易活跃,下游分散且多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利润空间薄,融资需求大。而塑料行业B2B平台在产业发展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些 B2B平台也已初具规模。(5)餐饮行业目前国内市场有250万家餐饮企业,420万 家餐饮门店,1100万家食品分销商,整个餐饮行业有3万亿营收,其中1万亿用于食材采购。餐饮行业的供应链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餐饮业的供应链具有环节多、供应链 运作波动大、效率低的特点,大量餐饮类中小企业/个体户资金链紧张,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无法满足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四、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从业务模式看,供应链融资包括: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质押融资、预付账款融资三个方式。(1)应收账款融资企业为取得运营资金,以买卖双方签订的贸易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基础,为卖方提供的,以合同项下的应收账款作为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具体的操作流程是:上游的供应商与下游的采购商达成采购协议,由下游的采购商开具应收账款收据,证明应收权利的实时存在,供应商将应收账款的收益所有权转让给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与此同时,下游的采购商对金融机构做出付款承诺。获得应收权益的金融机构按照下游采购商的信用状况和债权可实现的可能性,给予上游供应商即融资企业对应额度的信用贷款,从而盘活融资方资金流。当合同付款期限到期,下游采购商须按照协议内容,支付金融机构账款,金融机构在扣除前付账款和核定利息后,将剩余款项支付给上游供应商。至此一笔应收账款的业务圆满完成。(2)存货质押融资又称融通仓融资。融资企业以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存货作为质押物,期间引入第三方物流公司对质押物进行监督管理进行的融资。各自的角色是:第三方物流公司对货物完成验收并进行评估,向银行出具相应的证明文件,银行根据评估结果给予一定额度授信。其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质押担保和信用担保。质押担保融资的具体操作方式是:融资企业、仓储公司、合作银行签署协议,开立账户。融资企业物资进物流公司仓库,随后向银行发出贷款请求,物流公司收货后对货物进行验收和评估,向银行提交相关证明文件,银行依据货物的数额、贬值风险等给予一定额度的贷款。期间,融资企业清偿能力受限,银行享有货物的优先受偿权。融资企业通过销售存货回笼资金,银行在扣除前欠借款和相应利息后,将余款汇入融资企业账户。信用担保融资具体的操作方式为:合作金融机构直接对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综合授信,由物流公司根据融资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控制能力等因素给予信用额度,第三方公司除了对融资企业的货物承担监管责任之外,还为融资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存货质押融资充分实现了以物流拉动资金流,有效降低了质押贷款的繁琐程序,提高了贷款效率和资金周转能力,同时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融资风险;另一方面,引入第三方物流公司对货物进行监管,金融机构对整个融资过程的控制程度有提高。(3)预付账款融资又称保兑仓融资。上下游企业签订交易合同,共同向金融机构办理保兑业务(保兑仓业务指承兑银行与经销商(承兑申请人,以下称买方)、供货商(以下称卖方)通过三方合作协议参照保全仓库方式,即在卖方承诺回购的前提下,以贸易中的物权控制包括货物监管、回购担保等作为保证措施,而开展的特定票据业务服务模式)。买方获取该笔交易的仓单质押款额度,向供应商购买货物(仓单是保管人收到仓储物后给存货人开付的提取仓储物的凭证)。金融机构与卖方签订质量保证协议和回购协议,与第三方仓储物流机构签署仓储监管协议。卖方在买方获得银行融资后,对仓储物流机构发货,并获取仓单。买方向金融机构缴纳承兑保证金及手续费,卖方将仓单质押给银行,银行开具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是由付款人委托银行开据的一种延期支付票据,票据到期银行具有见票即付的义务;票据最长期限为六个月,票据期限内可以进行背书转让),由此买方获得了提货权。需要说明的是,该类业务有买方承诺回购,有效地拓广了卖方的销售渠道,而买方也可以分批次购得货物,降低了财务成本和仓储成本。这三类业务模式各自主要特点如下:五、供应链金融主要商业模式分析1. 传统模式:银行+核心企业核心企业是关键。商业银行通过核心企业,将服务对象拓展到核心 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拓展了客户数量,打开了业务空间,优化信贷结构和盈利模式,并解决了一部分中小企业信贷难的问题。核心企业要有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对上下游企业建立准入和退出机制,完 善奖惩制度,强化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关系和信任感。对商业银行的业务能力要求:风控能力。从对核心企业的信用评估到对供应链交易风险和动产质押的把握。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从单一的信贷业务拓展到围绕企业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如现金管理等。2. 综合电商平台(1)基于真实业务场景产生的交易数据是核心电商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有其天然的数据优势。企业的真实交易活动在电商平台上完成,平台累积了大量、连续的历史交易数据,包括交易对手的履约情况。贷款发放和还款形成资金闭环。贷款资金流向与交易行为一致,还款来源明确。支付结算都 通过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完成。可对接多种资金方,电商模式的资金可以来自于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平台或者自有资金。(2)京东的供应链金融京东的优势在于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网络体系,供应链金融业务包括订单融资、入库单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委托贷款以 及京保贝。其中“京保贝”是一种新型的业务模式,资金来自于京东自有资金,随借随贷,无须抵押担保,贷款额度基于长期贸易往来及物流 活动产生的大数据。前提是长期合作,交易质量稳定。该产品门槛低、效率高,京东的供应商凭采购、销售等数据,3分钟内即可完成从申请到放款的全过程,能有效地提高企业资金周转能力。(3)阿里巴巴的供应链金融阿里巴巴具有最全面的电子商务布局,包括阿里巴巴网站、1688 网站、淘宝、天猫、全球速卖通、阿里云计算、阿里妈妈和支付宝。从 2007 年开始,阿里巴巴就开始尝试供应链金融业务,大致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首先是采用与银行合作的联保贷款,解决规模较大的商户融资,由银行提供资金;第二阶段阿里巴巴分别在浙江杭州和重庆注册了两家资本金分别为6亿元和10亿元的小贷公司,向其平台上的商家发放贷款;目前阿里巴巴已经向金融机构开放平台合作。 产品模式有“阿里小贷”、“淘宝小贷”和“合营贷款”,分别针对不同的客户类型,采取不同的贷款方式。六、供应链金融的趋势和前景1. 电商平台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值得期待中小企业商户在 B2B、B2C 电商网站上,累积了大量的经营数据,针对商户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就能衍生出针对商户上下游货物、服务赊购产生的应收账款的资金融通服务,这种服务一般由合作的保理或者小贷公司提供,也只有基于电商的消费场景,数据闭环的平台,信用赊购的垫付和应收账款才能有了标准化扩张的可能。2. 供应链金融资产的资产证券化或成为新方向基于电商平台商户的信用垫付和应收账款,一旦可以通过标准化的流程进行风险定价,伴随电商业务的发展,供给资金的瓶颈就会愈发突出。小贷公司和保理公司自由资金难以满足,对资产进行证劵化打包分发对接机构资金,就可能创造出新的商业机会。3. 需要更加关注垂直细分领域每个垂直细分领域都有其特定的属性,且垂直领域可能衍生出千亿级的市场,发展供应链金融,将融资更加精细化和集成化,在垂直行业精耕细作,开辟新市场,如:教育、培训等。选择现金流相对较好行业,纵深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本文由 @阿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正版图库 图虫创意

莫富于地

多元金融行业发展研究|千际报告

第一章行业概况多元金融指主要从事类金融活动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行业,包括信托、期货、典当、融资租赁、AMC、小额贷款、投资管理、金融中介、第三方支付、金融控股等等。多元金融就是多元化的金融模式,泛指自上而下、顶层到底层、内部到市场、顶层股权设计到市场营销设计全链条打通商业生态圈,解决企业现金流、客户流、利润率等问题的一整套系统化设计方案。这种金融模式可促使企业迅速成为一家类银行机构、准上市企业,让企业从一开始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现金流,最终实现市场满意、企业盈利、资本获利的多赢局面。图多元金融图谱第二章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2.1 产业链价值链商业模式产业链中国非银金融产业链参与主体不断丰富,产业生态逐渐健壮。位于产业链中游的产业非银金融区别于其他非银金融,由于其客户定位不同,核心服务对象是母公司,价值服务也更加关注如何为母公司带来价值,即提供何种机制和组织安排,协助母公司践行开放创新。作为创业团队与公司内部机构之间的缓冲区,产业创非银金融不但可以降低彼此间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引入外部技术资源,加快技术的商业化进程,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同时,也可以为内部闲置的创新成果提供外部商业化路径从而激发公司内部的“企业家精神”,并与外部资源方共同分担创新风险。正因如此,其中的大型企业对于产业创新非银金融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其细分产业链中具有绝对话语权,但是也正是这部分大型企业不断驱动着现阶段的非银金融行业的转型升级征程。图非银金融产业链私募基金私募基金主要分为证券类、股权类、其他类。狭义的私募股权投资,主要指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的投资行为,并主要通过被投资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的方式退出获利,同时也采用兼并与收购(M&A)或管理层回购(MBO)等方式退出。广义的私募股权投资,则不仅涵盖企业发展各阶段的股权投资,从种子期的天使投资、初创发展期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扩展、成熟期和Pre-IPO阶段的投资,到上市后的私募股权投资、并购投资等,还包括房地产基金、夹层资本等。图组织化的私募股权市场结构交易所进行证券交易或商品大宗交易的市场,所买卖的可以是现货,也可以是期货。通常分为证券交易所和商品交易所。而以股票、公司债券等为交易对象的叫证券交易场所;以大宗商品(如棉花、小麦、铁矿石、原油等)为交易对象的叫商品交易所。AMC资产管理公司AMC (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 即资产管理公司,我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经国务院决定设立的收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和处置因收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国有独资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为主要经营目标,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我国有5家全国性资产管理公司,即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接收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中国银河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为第五家。各省原则上可以开设2家AMC,全国共计60家左右的AMC公司。金控集团国内控平台渐成四足鼎立态势:1)大型金控:以金融主导,已基本掌握完整的金融牌照,拥有强大的银证保核心业务,如中信系、光大系、平安系;2)大型金控:以产业集团主导,从产业链延伸到掌握完整的金融牌照,拥有产融一体化的巨头集团,如中航资本、中油资本、中粮资本等;3)地方金控:地方政府强力推动,服务于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代表企业如越秀金控、武汉金控等;4)民营金控:产业转型和对金融业的觊觎是民营资本进入的主因,既有泛海、万向、复星等产业资本,也有BAT等互联网巨头。图金控平台促使新金融业务与传统金融业务协调发展信托信托 (Trust)是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和处分的行为。信托公司开展产业链金融业务,需要通过对产业链的深耕来充分挖掘信托公司服务产业的潜力,阻隔其他金融机构进入自己的专属领地,最终以此作为区分不同信托公司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图信托的参与者指数和评级公司指数编制分为投资类指数和描述类指数两种类型公司,中国指数有中证指数、恒生指数、新华指数、上交所指数、深交所指数和国证指数、申万指数、中信指数、千际指数等。国际上主要指数公司有明晟指数(MSCI指数)、FTSE富时指数、标普指数。国际上三大评级机构分别是标准普尔、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和惠誉国际信用评级公司。中国有大公国际、中诚信、联合等评级机构。商业模式多元金融行业近年来从传统的模式转换到互联网融合模式。随着行业各大平台挖掘并下沉三四线城市,企业从供应环节到生产再到售后环节,全环节整合,并以产业赋能为纽带,为众多优质的公司提供品牌设计、系统、供应链等全方位支撑。1) 银行业进军信托、租赁等打破了分业经营的局面。各大银行通过组建、重建的方式,控股信托、租赁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突破了分业经营的局面,实现了金融界的资源整合。通过企业商业模式的设计,整合资源,实现了跨业经营。2) 保险业进军银行、信托,不断整合金融资源。保险业两大龙头通过直接收购方式进入银行业,打破原有僵局,不断完善产业布局和整合金融资源发挥了明显的效益。同样也是通过企业商业模式的设计,实现了跨业经营。3) 实业和金融融为一体的实业企业产融结合。通过打破传统企业的营销模式,去除一对一营销,关系营销等营销方式带来的局限性,通过金融模式设计,通过众筹的方式来打通顶层到底层的市场,解决现金流,客户流的问题。4) 以信达、长城、华润以及东方四大家代表的转型的过程中发现的多元化领域。通过打破原有局限,通过金融模式中资本模式这一环的设计,成功处理了大量不良资产,为金融界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5) 地方政府组建的金融控股公司。2.2 技术发展1) 核心技术革新发展强化多元金融行业应用能力;非银金融科技行业是技术驱动型行业,分布式技术、安全技术的应用下,金融科技的应用能力不断增强,其赋能金融机构行业发展周期将减少,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业务将更加多元化,机构服务能力快速提高。2) 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升级发展需求释放带动行业发展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大背景下,移动支付、互联网众筹、互联保险等互联网金融业态不断涌现,且迭代更新周期较短,互联网金融企业快速抢占金融行业市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快速发展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新的挑战与市场竞争压力。在强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之下,传统金融机构纷纷寻求新的战略布局,获得更多增长空间。而金融科技通过新型技术手段与业务高效融合发展,最大化升级原有金融服务产品,并可助力金融业务垂直化发展,从而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粘性。2.3 政策监管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包括“一行两会”,即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金融监管是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如中央银行、证券交易委员会等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作的某种限制或规定。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规制行为。金融监管可以分成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金融监督指金融主管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的全面性、经常性的检查和督促,并以此促进金融机构依法稳健地经营和发展。金融管理指金融主管当局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经营活动实施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的活动。第三章行业估值、定价机制和全球龙头企业3.1 行业综合财务分析和估值方法图多元金融行业综合财务分析图多元金融行业估值及历史比较多元金融行业估值方法可以选择市盈率估值法、PEG估值法、市净率估值法、市现率、P/S市销率估值法、EV/Sales市售率估值法、RNAV重估净资产估值法、EV/EBITDA估值法、DDM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法、NAV净资产价值估值法等。3.2 行业发展和驱动机制及风险管理行业发展和驱动因子2020年,多元金融的行情和估值呈现出极大的板块差异,板块内部个体差异也极为悬殊。2021年,从子板块景气度的角度,预计期货、供应链、金控、创投优于租赁、AMC 和信托。2020年上半年租赁业务展业困难,下半年复工后租赁业务有所扩大但客户违约风险增加;类似的,AMC 项目机会增加但回款压力增大。信托板块仍在资管新规的影响下不断规范业务和回归主动管理。期货因国际市场活跃而营收较大幅度增长,但目前估值偏高。物产中大作为纯正供应链金融标的,在纾困经济和自身经营上取得突出成绩。金控平台的经营比较稳健,监管牌照化有望对该板块构成类似“供给侧改革”的效应。创投类受益于注册制加快项目退出,但一级市场高估值融资不易。金控平台的景气程度更多依赖集团自身所处的行业周期。信托关注资管新规的延期和房地产相关政策的落实。AMC 和租赁子板块还将蛰伏,并将在经济复苏信号确认阶段实现盈利增长。我国期货市场发展至今已初成体系,形成在中国证监会监管下,由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期货业协会、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共同构成的行业监管及运营架构。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商品交易市场和农产品期货市场之一。据美国期货业协会2018年数据,按商品期货成交量统计,上期所、大商所和郑商所成交量分列全球第1、第3和第4位。行业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利率市场化之下,银行面临着流动性风险、转型风险和利率风险。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三大类风险同样存在且不可忽视。信托风险和一般意义上的金融风险十分类似。信托风险概括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作业风险、行业风险、法律法规或政策风险、人事风险、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风险等。财务公司承担的金融风险主要集中在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等,另外其还需承担内部非金融风险,即信息系统、内控流程与员工柜员操作等风险。由于财务公司行业特性与其他金融机构不同,它真正的信用风险体现在外部市场,包括与财务公司产生资金和业务往来的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券商、基金公司、从财务公司进行融资的企业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对财务公司而言,这类外部交易对手的信用风险较内部交易对手要高。消费金融公司也被认为主要存在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尤其在流动性风险方面,消费金融公司禁止吸收公众存款,其主要依靠银行间市场融资,满足业务发展需求,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同时受到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准入准则的约束,目前尚无一家消费金融公司进入同业拆借市场,对短期流动性管理带来不便。特别是在市场资金趋紧的形势下,流动性管理压力更为凸显。3.3 竞争分析图多元金融行业PEST分析3.4 中国主要参与企业图A股及港股相关上市公司3.5 全球重要竞争者表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的多元金融公司图国外相关企业1) 标普全球[SPGI.N]:标普全球公司(原名为麦格劳-希尔金融公司)向全球范围内的资本和商品市场,提供透明独立的评级、基准、分析和数据。资本市场包括资产管理,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外汇和发行商;商品市场包括能源,钢铁,石化和农业产业的生产者,交易商和中介。2) MSCI明晟[MSCI.N]:MSCI明晟是全球领先的投资决策支持工具提供商,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指数、组合风险和业绩分析工具以及公司治理工具。公司的领先品牌包括:MSCI全球股票指数,包括覆盖70多个国家超过148,000支的每日指数;Barra股票和多资产类别组合分析产品,覆盖全球股票及固定资产市场;RiskMetrics的多资产、头寸风险和财富管理产品;ISS公司治理研究、代理投票外包及报告服务;FEA能源和大宗商品资产估值产品;CFRA法务会计风险研究、法律/政策风险评估、尽职调查以及教育服务。MSCI总部设立在美国纽约,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研究和商业办公机构。3) EXOR集团[EXO.BSI]:Exor S.p.A. 是一家位于意大利的投资控股公司,主要在欧洲和美国进行多元化行业的中长期投资。其投资组合包括来自各行业的公司,包括汽车、农业和建筑设备、卡车和商用车、零部件和生产系统、金融服务、房地产服务、商业服务、旅游和娱乐。本公司是高纬环球、菲亚特公司和菲亚特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股东。4) 嘉信理财[F1000048.N]:嘉信理财是一家总部设在旧金山的金融服务公司,是美国个人金融服务市场的领导者,主要提供投资、财富管理、银行和交易业务。第四章 未来展望多元金融行业未来发展将有以下几点:1. 多元金融行业近年来从传统的模式转换到互联网融合模式。随着行业各大平台挖掘并下沉三线城市,企业从供应环节到生产再到售后环节,全环节整合,并以产业赋能为纽带,为众多优质的公司提供品牌、设计、系统、供应链等全方位支持。2. 多元金融行业随着行业消费主体年轻化,行业贷款等金融需求增加。企业推出多元金融行业消费与银行等机构合作,深挖行业生态金融场景,聚焦支付管理升级。持续发力金融场景。发力供应链金融优势明显,实现融资企业与金融机构高效对接,助力中小企业融资难等问题,提升产业链的运作效率。3. 多元金融行业新技术场景使得行业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技术加持使得行业的服务效果和产品受到用户的青睐多元金融行业近年来从传统的模式转换到互联网融合模式。随着行业各大平台挖掘并下沉三四线城市,企业从供应环节到生产再到售后环节,全环节整合,并以产业赋能为纽带,为众多优质的公司提供品牌、设计、系统、供应链等全方位支持。新技术比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出现给行业标准化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空间,通过新技术加入到行业生产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解决行业痛点和问题,保障行业服务效果,实现行业效率和用户体验的双重提升。4. 多元金融行业信息化备受用户青睐企业利用互联网,通过信息化的打造,融合多元金融行业特性,提高了用户体验,给用户带来诸多的惑的店便利,这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Cover Photo by Sean Pollock on Unsplash

得其两见

调研|2020年金融行业员工福利现状与趋势调研

当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在忙于应对居民出行限制及经济放缓所带来的冲击时,中国随着一波出色的疫情防控操作,大部分行业目前已基本全面复工复产,逐步恢复生机。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金融行业也不例外。根据每日经济新闻联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旗下的道口金科推出的推出“韧劲中国——中国经济复苏城市排行榜”,利用覆盖百万量级中小微企业的税务、发票、支付、工商等多个数据源,涵盖各类企业经营数据,以2~4月期间企业真实的经营活动,测算各省区、城市、行业较去年同期的恢复比例,数据显示金融行业以84.56%的经济复苏指数在18个行业中遥遥领先,获得最快程度的复苏。图表来源: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韧劲中国——中国经济复苏城市排行榜”行业的韧性也直接影响着行业从业人员的薪酬和福利状况;根据智联招聘调研显示:2020年春节复工第四周十大高薪职业中,金融行业的平均薪酬为12270元/月,稳居榜首。图表来源:智联招聘《春季求职竞争周报》随着国内疫情清零化发展,加之市场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行业的发展势头更加突飞猛进,这同样也让行业的人才争夺战——尤其是中高端人才的需求和争夺变得更加激烈,毕竟,人才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根本。2020年,金融行业的企业该如何持续保持自身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和保留能力?员工福利能够发挥怎样的价值?01在恢复经济、争夺人才的道路上,金融企业如何巧用福利优势吸引和保留人才?02金融行业领先的企业都为员工提供了哪些福利?在员工福利方面有哪些创新?03进入后疫情时代,金融行业员工福利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美世诚邀您参与美世2020年金融行业员工福利现状与趋势调研。参与调研即可获得免费调研报告一份,清晰了解金融行业从业者的福利情况,助你在金融人才争夺战中稳赢。

飞刀华

乡村振兴调研文章:关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

关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支持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金融业积极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也是金融业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拓展发展空间、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以xx市为例,在对全市农村金融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参考。 一、xx市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一)农村金融体系不断丰富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xx市农村金融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完善的过程,初步建立起以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为主,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辅的多元化、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截至2020年xx月末,全市共有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xx发展银行)x个、商业性金融机构(xx银行、xx银行)x个、合作性金融(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xx个、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xx个。 经过xx多年的改革和发展,xx市的农村金融体系在不断完善的同时,也为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二)农村金融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xx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推出了一系列惠农惠民的金融产品,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便捷高效的信贷服务。如农行“连贷通”、邮储银行“小微易贷”、农信社(农商行)“乡村振兴贷”、工行“网贷通”以及建行“税易贷”等产品,有效发挥了金融在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作用,有力支持了春耕备耕、粮食生产和收储制度改革以及水电气网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截至2020年x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xxx.xx亿元,较20xx年末增加xxx.x亿元,增长xx.xx%。“十三五”期间,xx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能力不断增强,涉农贷款规模不断扩大,有效满足了涉农企业和农户的金融需求。 (三)农村金融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一是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不断推进。20xx年以来,按照《x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级联社分批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发〔20xx〕xx号)要求,xx市分四批完成了x家农信社改制农商行工作,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二是xx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相继成立。中国农业银行xx市县两级分支机构相继成立三农金融事业部,明确了三农金融事业部“县域+涉农”的职能边界,对推动“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农村抵押物范围不断拓宽。为解决农村抵质押物不足问题,20xx年,xx县、xx县被xx省列为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发展重点县。20xx年,xx县被列为全国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两权”等抵押范围的扩大,为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增加农业生产中长期和规模化经营资金投入,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探索。 (四)农村金融生态不断优化 一是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截至2020年x月末,全市农村地区银行网点xxx个,布放ATM机xxx台,POS机具xxxxx台,农村人均持卡量x.xx张。二是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近年来,人民银行xx市中心支行深入推进“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工作,全市采集农户信用信息xx.xx万户,占全部农户数的xx%。共评定信用户xx.xx万户,信用村xxx个,信用乡镇xx个,占全市xxx个乡镇的xx.x%。xxxx年,全市共有x.x万户农户享受到了无担保、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和优惠利率,金额达x.x亿元,平均利率x.xx%,为农户节约成本约xxx万元。三是金融消费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人民银行按年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落实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情况进行评估,20xx年度全市评定A类机构x家,B类机构xx家,C类机构x家。同时,持续加强现场来访投诉咨询人员的接访和xxxx投诉咨询电话及时分处办理。2020年办理xxxxx投诉xx起。 (五)政策保障力度不断加大 人民银行xx市中心支行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扶贫、民营小微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货币政策执行效果。一是确保人总行新设的两项直达实体工具落地见效。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xx中支通过灵活运用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和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资金周转难题。截至xxxx年xx月末,通过“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成功向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提供x.xx亿元再贷款资金支持,排名全省第三位。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金额x.xx亿元,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延期激励资金xxx.xx万元,排名全省第一位。二是存款准备金政策得到有效落实。xxxx年x次定向降准,增加法人金融机构可贷资金xx亿元;xxxx年x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x.x个百分点,为全市法人金融机构释放资金约x.xx亿元,有效增强了法人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能力。三是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的运用不断强化。xxxx年以来,全市人民银行累计投放支农(含扶贫)再贷款资金xx.xx亿元(含展期),xxxx年xx月末,全市支农(含扶贫)再贷款余额xx.xx亿元,有效加大了金融机构对三农、扶贫、民营小微等领域的支持力度。 二、金融支持乡村振兴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较为缓慢,金融发挥作用渠道不足 一是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少。因辖内农村区域广且分散,农村地区资金交易量少、交易不活跃,涉农金融机构基础设施投入收益低,导致金融机构布点和基础设施投入的积极性不高。当前xx市农村地区银行网点数为xxx个,远少于xxx个行政村的数量。二是农村地区电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地区人口分散,加之交通不便,农村地区的电信网络建设普遍落后,信号差、网速慢、费用高、用户体验不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移动支付的发展。 (二)农村产业发展不强,金融发挥作用支撑不足 xx市地处滇中腹地,属于传统的农业大市。从农村产业来看,主要为烟草、蔬菜、种养殖,缺少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够高。从层次上看,大多数农产品属于初级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小。生态农业以采摘、休闲和观光旅游为主,对人文历史、民族风情等利用较少。同时,农村主导产业同质化明显,竞争比较激烈。产业发展不强导致金融资源缺少支撑,难以有效落地。 (三)风险缓释机制不完善,金融发挥作用动力不足 一是融资担保体系不完善。目前,全市共有融资担保有限公司x家,但正常开展担保业务的只有xx市融资担保公司x家,由于在县域一级尚未成立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难以有效满足融资担保需要。二是农业保险广度、深度不够。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抵押贷款大多用于种植及收购农产品,一旦遇到较大的自然灾害或市场价格波动,借款人的经营风险将迅速转化为银行的信贷风险。xxxx年,xx市人均保险密度xxxx.xx元、保险深度x.xx%,分别低于全省(人均保险密度xxxx元,保险深度x.x%)xxx.xx元、x.xx个百分点,低于全国(人均保险密度xxxx元,保险深度x.x%)xx.xx元、x.xx个百分点。三是没有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或风险补偿机制形同虚设。当前,xx市仍有县市未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即使已经建立的县市,也存在贷款出现不良难以代偿的情况。以扶贫小额信贷为例,截至xxxx年x月末,全市扶贫小额信贷余额xx.xx亿元,出现不良贷款xxxx万元,但只有x.x万元实现代偿,代偿率x.xx%,风险收益不对等制约了金融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四是尽职免责制度未有效落实。当前,虽然各类政策要求金融机构完善和落实“尽职免责”制度,但在具体实践中由于尽职免责证明过程和材料较为复杂,“尽职免责”制度难以有效落实和发挥作用。如xx市内某商业银行共有职工xxxx多人,仅xxxx年就对xxxx人次进行了问责,给予xxxx人次经济处罚,处罚金额xxx万元,平均每人问责x.x次、罚款xxx元。另一商业银行成立近xx年,历史上仅有x个人实现尽职免责。在终身追责的背景下,信贷人员惜贷惧贷的心理普遍存在。 (四)农村产权配套政策缺失,金融发挥作用平台不足 虽然“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契合了县域经济主体的资源及银行贷款条件,融资主体可利用林权、农房等资源作抵押申请贷款,但是与农村产权相关的配套政策尚未出台,与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相关的体制、机制和平台缺位,导致确权不易、评估缺失、风险突出,运作流程不顺畅,参与机构权责划分不明晰,抵押贷款发放工作受到制约。以武定县“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为例,截至xxxx年x月末,试点近x年来,武定县农房颁证率仅为xx.xx%,农房抵押贷款不良率x.xx%,高于全市不良贷款率x.xx个百分点。 三、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一)从政府层面来说,要加强统筹规划,促进经济金融互惠发展 一是因地制宜,结合xx市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区位优势及资源禀赋特点,选准农业产业发展方向,巩固和扩大现有农业产业基础(如xx县“特色芒果”、xx县“冬早蔬菜”、xx县“xx壮鸡”、xx县“xx猪”),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创建,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研究成果转换,提高种养殖科技含量,推动农村产业走差异化发展、科技化发展、规模化发展、集约化发展之路。在培育农村产业、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实施“回家工程”,发展“归雁经济”,吸引各类人才向农村回流,让农村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和施展才华的舞台。二是推动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两权”交易平台,依托不动产登记中心平台,统一规范管理农村产权市场交易。为实现抵押、担保、转让和银行贷款抵押物处置、抵押权实现创造条件。三是切实发挥财政资金效能。落实涉农贷款新增奖励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和激励金融加大涉农信贷投放。打通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实现政策性担保机构xx县市全覆盖,建立完善“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农业保险机构加大支农支小力度,稳步提高“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在保供给,切实为全市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政策性担保服务。 (二)从监管层面来说,要加强激励引导,调整优化考核机制 一是支持和助推产业链金融发展。不断完善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做好面向农业龙头企业的推广、对接和运用,整合农业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和农户信用,破解小企业和农户抵押物不足难题,为上下游不同的主体提供链条式金融服务。二是强化政策引导,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和信贷政策,加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支持力度,及时给予商业银行必要的资金支持,加大涉农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引导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三是推动惠农、便民支付产品创新。立足农村地区群众支付需求,拓展政府电子支付平台在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的覆盖面,推进支付资源全民共享,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四是健全差异化激励机制。以正向激励为导向,从业务和机构两方面采取差异化监管政策。对县域一定比例存款用于当地贷款考核达标的、贷款投向主要用于“三农”等符合一定条件的金融机构,其新增支农再贷款额度,在支农再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下浮。适度提高涉农贷款不良容忍度,落实涉农不良贷款容忍度的监管考核要求。 (三)从银行层面来说,要加强金融产品创新,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一是加快完善尽职免责相关制度。探索制定行业统一的尽职免责操作细则,出台更为明确的标准化流程和模板。建立尽职免责保证制度,组建金融机构不良贷款责任认定第三方仲裁机构,使基层金融机构信贷人员在被追责时有上诉渠道。二是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工作重点,加大和优化商业银行网点、ATM、POS机在农村地区的布局,在未设立网点的地区,通过设立助农金融服务点延伸服务触角,推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现代化金融服务渠道。三是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根据农业生产周期和季节特征,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积极拓宽农村抵质押物范围,推动厂房和大型农机具抵押、仓单和应收账款质押等信贷业务,依法合规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农村资产抵质押融资模式。四是做好金融消费者教育与金融知识普及。探索设立乡村金融宣传员,开展“金融夜校”进乡村活动,对村组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种养殖大户等就防范金融诈骗、惠农金融产品、手机银行使用、个人征信报告、投资理财知识等内容进行培训,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方式带动更多农户了解金融、熟悉金融,进一步增强农村地区的整体金融意识,优化信用环境,减少失信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