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近五年经管强校顶级论文发文统计:人大、北大、上财大位列全国前三!央财、厦大、东财、南财表现优异!高拱

近五年经管强校顶级论文发文统计:人大、北大、上财大位列全国前三!央财、厦大、东财、南财表现优异!

“TOP大学来了”小编了解到,近期已经开展了第五轮学科评估的填报工作,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在2016~2020年新一轮的学科评估周期内,各大经管强校顶级论文的发文情况吧!01人大位列榜首“TOP大学来了”小编统计后发现,中国人民大学以189篇位列全国第一,其中近五年《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分别发文78篇和111篇,两个子项均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北京大学,以146篇的发文总量排名第二,值得注意的是北大在《经济研究》单刊的发文量也是78篇,与人大并列第一。上海财经大学以109篇的发文总量位列全国高校第三,近五年上财大在《经济研究》单刊的发文量高达61篇,仅次于人大和北大。中山大学和南开大学分别以106篇和102篇的发文总量,位列第四、五位;其中,中山大学近五年在《管理世界》单刊的发文量高达57篇,单刊位列高校第三位。02央财、厦大拥有“独门秘籍”中央财经大学独成一档,该校以96篇的发文量位列全国第六,中央财大虽然发文量低于以上五所高校,但高于其他高校,且优势明显。“TOP大学来了”小编统计来看,清华大学和厦门大学分别以81和80篇分获七、八位,其中厦门大学在《经济研究》单刊的发文量高达59篇,单刊位列第四。外经济贸易大学、复旦大学别以77和76篇分获九、十位;暨南大学以68篇排全国十一位,西南财经大学以64篇名列全国十二位;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别以58和57篇分获十三、十四位。“TOP大学来了”小编统计发现,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两校发文总量均为56篇,其中南京大学在《经济研究》单刊的发文量多于浙大,浙江大学在《管理世界》单刊的发文量多于南大,从发文量也可以看出南京大学的优势在于“经济学”领域,而浙江大学的侧重于“管理学”领域。除此之外,发文量在前二十位的高校还有北京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财经大学。03东北财大、南财大表现优异“TOP大学来了”小编统计来看,在本榜单中除了985高校外,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暨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211高校均有较高的发文量,而东北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则是唯二的两所非985、211高校,学科优势明显,表现优异!TOP大学来了(ID:topuniversity) 审核、撰稿:TOP编辑部

反于帝宫

「SSCI投稿经验系列之五」经济学的好期刊来了!

应广大粉丝的要求,梅小森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是SSCI期刊投稿经验系列,适合有经济学相关学科背景的同学和老师们投稿!如果你喜欢“SSCI投稿经验系列”,欢迎留言评论,和梅小森互动,告诉我们你感兴趣的期刊,我们会全力帮你一探究竟。今天梅小森给你介绍的是《 Asian Economic Journal 》《亚洲经济杂志》《亚洲经济杂志》详细介绍了与东亚有关的经济学广泛主题,包括国际比较和国家研究。它是理论家、实践者和研究人员之间进行辩论的论坛,并发表了高质量的理论,经验和政策导向型著作。《亚洲经济杂志》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促进研究人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并为经济学家提供了与时俱进的与时俱进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与东亚有关的经济学研究。对于那些对亚洲研究感兴趣的人来说,这种至关重要的信息使《 亚洲经济杂志》成为必不可少的资源。......期刊官网: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4678381那么被这本期刊收录的论文选题和主要内容是什么呢?下面,梅小森就为大家找来了《亚洲经济杂志》最近发表的成果!梅小森选的这两篇论文都很有实际运用价值,希望给大家启发。附上最新期刊目录:梅小森了解到《亚洲经济杂志》近期的论文选题包括:经济一体化跨国公司与全球经济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全球失衡绿色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灾害经济学印度尼西亚经济经济学专业和教学交流汇率和货币危机金融机构和市场企业行为粮食和农业政策增长和生产力家庭行为国际贸易和贸易政策国际投资和资本流动供应链劳动和人力资源经济学宏观经济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贫困与收入分配公共部门服务部门腐败与发展......以上就是这期的全部内容!【SSCI期刊投稿经验系列】将持续更新,敬请期待!另外,2020年第一届传播、创新与经济管理国际会议正在广泛征稿,会议论文集提交CPCI检索和EI检索,各位老师和同学们不要错过!“2020年第一届传播、创新和经济管理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Management)将于2020年8月30日(星期日)以网络在线形式召开,大会将为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和研讨的高水平平台来分享他们的卓越成果,探索研究领域内的热门问题,交换新的经验和技术。研讨会提交的论文都将由会议技术委员会进行同行评审。研讨会的会议论文集将由梅森出版集团(Mason Publish Group)正式出版,并提交CPCI检索和EI检索。官方邮箱Email:ICCIEM2020@163.com完整版《私募股权特征、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小企业的经验证据》《韩国教育回报的性别差异与性别工资差距无关》

二十念

学术期刊乱象:为什么我们期刊的影响力难以具有真正的“权威”

这篇文章说的很有道理,不过一下观点还是值得商榷,比如学术平庸对学术的蛀蚀,比学术不端更为普遍,但究其危害来说,平庸比蛀虫还过分?另外,还有一些理由作为既得利益者没有进行分析,比如关系文章泛滥、马屁类文章空洞不着调、期刊近亲发表情况严重。一些期刊成为了主编的敛财物品,比如“求是”前主编可谓树立了一个典型,自然的这类期刊的质量也就不高,但由于地位而超然存在,去年还有人披露了几本被扶持的这类期刊有不少的错误,也让旁观者看清了很多所谓权威期刊在学术层面的真实水平,这也是对学术的一种损害!原文:随着市场经济中的不良现象向学术领域的不断渗透,随着以量化为主导的学术评价越来越强势,学术期刊受到了双重压力的夹击,由原先的边缘地带被推向风口浪尖,屡屡成为被质疑、被抨击的对象。早在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报》就发表《祛痈扶正,学术期刊治理势在必行》的报道,记者在文中指出:学术期刊乱象纷纭,存在买卖版面、违规增刊、页数增多、“假刊”、虚假引用等现象,“诸多乱象是期刊异化的产物,严重败坏期刊自身形象,玷污学术风气,令学者深感忧虑乃至愤怒。”把一切责任都推给期刊,显然不公平。不过,现状确实令人担忧,在某种意义上说学术期刊得病了,而且还病得不轻。在笔者看来,主要存在以下乱象。乱象之一:“假刊”牟利“假刊”现象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出现,据《法制日报》2001年报道,河北省承德医学院学报某些编辑人员为了捞钱,竟私自出版盗版学报,受到了新闻出版部门的查处。据《中国青年报》2013年报道,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早在2000年就已合并至北京交通大学,但《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仍在出版,每月出版3期,收取版面费。为骗取外界信任,该学报还伪造了《期刊出版许可证》和学报官方网站。《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科版)2013年第2期共刊载了259篇论文,涉及我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区、市)的340名作者,其中既有副教授、教授,也有小学甚至幼儿园教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查明这是典型的“假刊”,根本不具备法定出版条件,因此依法予以注销。乱象之二:增刊泛滥增刊是指由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批准后在正常刊期外增出的刊物,原本是为了解决刊物因刊期、篇幅所限,导致供过于求矛盾的一种变通办法。根据有关规定,每本合法期刊,一年可以出版1-2期增刊,并可适当收取一定数额的工本费用。由于增刊的主管单位、主办单位和刊号都与正常周期出版的刊物完全一致,不能称之为非法出版物或违规出版物,所以具有一定的“官方”背景和市场需求。不少学术期刊看到了“商机”,争先恐后地出版增刊。一时间,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增刊:有待价而沽、不计稿件质量,只要给钱即可发稿的增刊;有出让增刊编审权,由某组织或个人买断编审权的增刊;有由几个编辑分版承包组稿合成的增刊;有企业或单位赞助因而也主要刊发这些单位作者文章的增刊。学术期刊出版增刊,既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有“职称稿件”的压力,致使一些质量低劣的文章得以发表,并堂而皇之地以合法身份进入学术资源库中。2005年,教育部曾通报批评了《现代中小学教育》滥出增刊,以此作为创收手段,“严重损害了高校期刊界的形象,腐蚀了编辑队伍,破坏了出版工作秩序,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乱象之三:买卖版面据了解,国内自然科学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因纸张、出版及发行费用急剧增加,绝大多数科技期刊出现亏损,且数额日益增大。为解决这一棘手问题,1988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出台了《关于建议各学会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的通知》。《通知》称,“各学会的学术期刊是各学科领域全国同行共有的论坛和财富。在经费问题上,除受托承办单位给予支持外,还应该争取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支持。收取论文版面费是合理的,也是可能的。因此,建议各学会的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不过,《通知》还特别强调学术期刊“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形式出卖版面,使期刊质量受影响。”人文社科学术期刊买卖版面的始作俑者虽已无从查考,不过搭车跟风的现象却屡见不鲜。跟风者之所以热衷于“跟”,归根结底都是利益驱动。其实,国内办得比较好的人文社科学术期刊都不收版面费,恰恰是一些经费短缺、学术水平差的期刊收取版面费,刊物越编越厚,论文越发越短,钱越收越黑。论文买卖,买了利益卖了学术,发表的多是粗制滥造的学术垃圾,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乱象之四:学术平庸有人以“井喷现象”形容学术论文近年的生产和发表。在这种虚假繁荣的背后,是数量与质量的不成正比,是学术质量不高、学术观点雷同、论证重复的平庸之作泛滥,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大量发生。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的基本科学指针统计显示,1997~2007年的10年间,在前145个国家中,我国论文总数排第13位,论文引用数排第6位,但单篇论文的平均引用数却位居第117位。学术平庸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低水平重复、肤浅分析和搞噱头吸引眼球,其本质特征是思想能力的缺失,阿伦特称之为“平庸之恶”。平庸之作表面上看具有某种吸引力,其实是无聊的伪学术,不可能长久。学术平庸对学术的蛀蚀,比学术不端更为普遍、更为严重,因此也更难揭露、更难治理。学术平庸与鸡肋期刊,互为因果,恶性循环,这是对学术生态的巨大伤害。所以,不少有识之士呼吁:拒绝平庸,超越平庸!乱象之五:虚假引用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的发布平台具有学术评价的功能,同时作为期刊主体又是被评价的对象。专业评价机构借助行政权力部门的青睐,高举“量化评价”的指挥棒,通过采集各种引文数据对学术期刊分等定级,并发布排行榜或排名表,一时间搅得周天寒彻,进入者弹冠相庆,落选者垂头丧气。有的期刊为挤进核心期刊的行列不惜造假,拉帮结盟互相引用对方的论文;有的期刊要求作者提交的论文必须引用本刊发表过的论文,以提高影响因子;有的期刊公开悬赏学者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引用该刊的论文;有的期刊为不跌出排行榜或排名表,甚至施加各种糖衣炮弹;有的期刊为了迎合核心、来源期刊评选的偏好,更在选稿、用稿和参考文献等方面投其所好,逐渐丧失了学术个性和活力。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买卖版面、违规增刊、页数增多、“假刊”、虚假引用等现象,看似乱象纷呈,各不相同,但从中都可以看到利益纠葛清晰的影子,这是诸种乱象的共同动因。近年来,学术期刊与学术乱象、权学交易和钱学交易等不良风气越来越多地联系在一起,确有少数期刊人难辞其咎。他们丧失了道德底线,把学术期刊作为谋取私利的资源,暗箱操作越来越多。必须指出的是,与学术期刊乱象同时存在的是学术乱象和评价乱象,三者之间是有紧密关联的。事实上,学术功利主义笼罩着整个学术生产体制。当下的中国高校,可量化的学术研究被抬高到空前的、过度重要的位置。学校是否优秀,教师是否能够升等、研究生是否可以毕业,科研的成绩单成为最重要的衡量指标。老师的教学可以马虎、学生的毕业论文可以勉强通过,但只要有相当量的论文发表,便一俊遮百丑。多数高校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和升等要求,都有严格的论文发表量规定,而一个大学每年的论文发表篇数,都影响到官方和民间的各种大学排行榜的位置,是大学领导政绩工程的核心部分。于是千军万马写论文、拼数量,就像大跃进时期的全民大炼钢铁,产量是最重要的,而质量如何,倒是其次的。功利主义太重,学风浮躁,就会急功近利:急于发文章、急于拿学位、急于出专著、急于评职称、急于争课题、急于成名家。“当学术研究中的非学术因子成为一种主导时,不仅带来研究者的精神变异,更带来学术的社会性危机,最终使学者和学术都失去了社会的公信力。”一言以蔽之,我们在抨击学术期刊、学术评价乱象的时候,不能忽视或者遮蔽了体制所应承担的责任。原标题:学术期刊乱象诊断:假刊增刊 买卖版面 虚假引用。2015年北京日报。作者:张耀铭,为《新华文摘》原总编辑。

处乎无响

《经济研究》创刊65周年《经济学动态》创刊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10月2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经济研究杂志社和经济学动态杂志社承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协办的“后疫情时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面向2025年的中国经济——《经济研究》创刊65周年《经济学动态》创刊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蔡昉在发言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世界经济复苏趋势的形态,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K型”曲线,即指在一个经济体中,一个群体迅速从疫情的经济影响中恢复过来,走出K字上半截的上升趋势,而另一个群体则会陷入长期的经济困境,走出K字下半截的下降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高培勇认为,围绕疫后和“十四五”时期的中国经济,学术研究可能呈现两方面变化。其一,新发展核心与灵魂要义在于统筹发展和安全,不管谈论疫后还是谈论这次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是一个绕不开的主题。新发展格局这一表述的背后,是为什么要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什么在这个时点上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安全受到威胁的背景条件下,作出这样的一个部署。新发展格局凸显强调的是安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灵魂和核心意义就在于统筹发展和安全。今后的经济发展必须是在安全和发展两个方面做统筹、做平衡。从疫后,从“十四五”开始,我们的考量范围至少是双层的,既要考虑到发展,又要考虑到安全。其二,在疫后、在“十四五”时期,不能就新发展格局而讨论新发展格局,也不能脱离党的十八大以来所提出来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而谈论构建新发展格局问题。党中央对党在改革开放以来所提出的一系列理论成果做了11项概括。其中,9项是对疫前所提出的经济理论新思想的高度概括。而关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发展理论,以及关于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理论,则是在疫情期间提出的,从而形成了“9+2”的格局。这事实上是在既有理论研究成果肩膀之上的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因此,中国经济研究可能呈现两个突出变化。一是要统筹发展与安全,二是要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中国特色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兼《经济学动态》主编黄群慧在致辞中表示,自创刊起,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期刊方阵的“双子星”,《经济研究》和《经济学动态》一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推动和繁荣中国经济学研究为已任,立足中国现实,坚持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前沿性,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以及理论与政策的探索,忠实地为经济理论学习与研究者、经济政策制定与执行者以及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服务,为中国的经济理论体系构建和经济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经济报告(2020):大变局下的高质量发展》发布仪式同步举行。该报告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集体撰写的第一本年度中国经济报告,主题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将该问题置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进行思考研究,尤其是聚焦“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来源:经济参考网】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曼哈顿

核心期刊编辑说出了论文投稿录用的真相!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学术论文发表过程中,论文的思想性、原创性、创新性等固然重要,但与此同时掌握一定的投稿技巧,将提高论文的录用概率。在编辑实践过程中,经常要面对缺少论文写作和发表经验的科研人员、高校学生等,投稿技巧略显生涩,本文将以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为例,结合编辑经验,探讨一些有助于作者论文发表的投稿策略。一、提高论文吸引力学术期刊编辑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稿件,因此学术论文必须要能很快抓住编辑的眼球,引起编辑的兴趣,这就要求论文的选题新颖、论证严密、格式规范。(一)论文选题要新颖学术期刊的选题决定了一段时间内刊物发稿的方向和思路。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在学术期刊选题范围之内的论文就无法选用,只是说,符合刊物选题的论文更容易引起编辑的兴趣。有鉴于此,研究者应密切关注研究专业领域内的理论前沿和社会热点,具体途径包括:第一,许多学术期刊会公布年度重度选题,研究者可以以此作为参考;第二,许多知名网站、学者、研究团队会对年度热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如经济研究领域的“中国经济研究热点排名与分析”、“当前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等;第三,密切关注各类国家级、省部级课题项目的立项情况,它们代表了宏观层面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或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第四,积极参加领域内的学术会议,可以获得大量信息,同时也可以了解同行的研究进展。(二)论证过程要严密学术论文是作者就某个问题展开的思考,思考的过程是逆向的,但是作者论证陈述的过程必须是正向的。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无所谓对错,关键在于作者能够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而且论述过程应条理清晰、逻辑严密。论文的逻辑性和严密性首先体现在文章的摘要以及标题的设置上。编辑拿到稿子,会依据文章的题目、摘要以及各级标题做出初步判断。许多研究者没有给予文章题目以足够的重视,但文章题目其实非常重要,是整篇文章的关键所在,成功的论文题目就是能够成为“标题党”,能够吸引编辑和读者的眼球。论文摘要是对论文重要信息的凝练,作者必须有条理、通顺、简要地对文章内容加以概括。好的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也就是说,即使不阅读全文,也能够获得论文必要信息。学术论文通常要用分级标题将文章分成几个部分,标题的设置应言简意赅、主题突出、语言规范、形式考究,同时应注意标题之间的逻辑性和层次性。(三)论文格式要规范论文的质量固然重要,但格式的规范性同样不能忽视。格式规范的论文可以给编辑和审稿老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时这也是作者态度认真、作风严谨的重要表现,还能够体现作者对刊物的尊重和重视。所谓规范性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学术期刊的不同要求而异。因此,作者在投稿前,务必要阅读欲投期刊的投稿要求,并参阅刊物近期发表的论文的相应格式。此外,笔者认为论文初稿完成后大致都不成熟,此时不要急于投稿,而是将文章放置几日,沉淀后重新阅读,此时作者的思路会变得更加顺畅,语言也会更成熟。而且学术研究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从论文选题的确定到文章成稿,应积极与他人沟通、讨论,将论文呈现给更多的专家和同行阅读,这可以认为是提高论文质量的一条捷径。 二、注重投稿技巧(一)准确选择投稿期刊学术期刊动辄二三个月的审稿期使得作者准确选择期刊变得非常重要。通常来说,向哪些刊物投稿,作者在写作之前或者写作过程中就会有一个大致范围。但具体到投稿期刊的选择,笔者认为:首先,作者需要根据论文选题、同类题目的发表情况、文章学术水平和自己发表需要列定一个期刊清单。其次,研读清单中的期刊,了解其文章风格、栏目设置、近期选题、学术影响力等,据此进一步缩小欲投期刊的目录范围。最后,依据文章的学术水平、期刊的影响因子、发表周期等对期刊进行先后排序,选定投稿期刊。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可以很方便地在网上查到不同期刊的投稿经验,作为参考。 (二)注重投稿方法和沟通技巧确定欲投的学术期刊后,应依据刊物公开的“投稿须知”或者近期发表稿件修改文章格式, 并在稿件上注明作者简介、电子邮箱、联系方式等信息,以方便编辑与之联系。此外,作者还可以附上较为详细的学术成果简介,尤其是青年研究者,以使编辑更快地了解作者的学术水平和能力。当然,如果稿件可以得到领域内知名学者、专家的推荐,稿件更容易引起编辑的注意,但多数情况下作者都需要自投稿件。学术期刊的投稿包括网上投稿系统、电子邮箱投稿和信函投稿三种。信函投稿是互联网普及之前的主流投稿方式,但时效性较差而且不适合当前的数字化办公条件,因此除非刊物有特殊要求,建议尽量避免使用信函投稿。使用网上投稿系统投稿, 作者只需要按照引导一步步完善稿件信息即可,而且可以实时了解审稿进度,如果刊物的网上投稿系统已经较为成熟,推荐作者投稿时优先使用网上投稿系统。如果期刊主要通过电子邮件接收稿件,作者应注意以下事项:首先,从编辑的角度来看,更希望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稿件相关信息,如文章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等,因此最好在邮件标题和正文中注明;其次,文章正文以附件的形式发送,更方便编辑审读;再次,如果投稿时只是将论文以附件的形式发出,正文中没有任何内容,容易给编辑留下期刊不被重视的印象,因此建议作者邮件正文中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或者文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是电子邮箱投稿,就为作者后来与编辑和期刊建立联系提供了重要的通道。(三)一稿一投实际工作中,邮箱中通常会收到作者群发的投稿文章,对于这类文章和作者,即使选题很好、文章质量很好,编辑也会心有忌惮。论文投稿的时候,期刊投稿须知中通常都会注明:请勿一稿多投,尤其作为编辑非常反对作者“一稿多投”, 因为这既浪费编辑的时间, 也浪费审稿人的心血。当然,有一些稿件时效性很强,作者如果一味等待审稿周期结束,可能会错过发表的最佳时机。此种情况下,建议作者在投稿后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主动联系期刊,咨询稿件审稿进度,据此确定是等待还是改投。(四)认真对待论文修改建议国内大多数学术期刊都实行“三审制”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以保证审稿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期刊审稿人大都是领域内的专家,因此对于每一条修改建议,作者都要认真对待,仔细分析。如果认同审稿人的审稿建议,就按照建议对文章进行一一修改,并给出详细的修改说明,同时保留修改痕迹,以方便审稿专家和编辑再次审读。如果作者不认同审稿人的修改意见,应当慎重和认真地给予详细说明,有理有据地与审稿人探讨。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过程中,作者都应当保持谦虚的态度,尊重审稿人和编辑的辛苦劳动。(五)冷静对待拒稿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有被拒稿的经历。论文投稿被拒是痛苦的,也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是在学术之路上成长、成熟的必然经历。收到拒稿信后,作者应礼貌地予以回复,然后冷静分析被拒稿的原因,是期刊选择不合适,还是论文自身有待继续完善。如果是因为期刊选择不合适,作者重新选择最初划定的期刊目录中的下一个期刊即可。如果是论文自身的质量有待提高,则需要作者继续研读文献、请教专家和同行,对论文加以修改和完善。 三、与期刊保持联系一定程度上讲,作者与期刊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共同致力于揭示规律、提出学说、阐明道理、解决问题。作者与期刊的关系包括临时合作型、短期合作型和长期合作型三种。多数论文发表都可视为一种临时性合作关系,论文发表结束即为合作关系的终止,作者没有主动继续与期刊和编辑保持联系,同时作者的学术影响力尚不足以成为期刊的重要专家。短期合作关系通常是指作者已经与刊物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后来提供的稿件学术水平并没有明显的提高,甚至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一段时间后如果仍维持现状,此类作者将较难继续得到期刊和编辑的信任。长期合作型关系中,作者在领域内有一定的知名度,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都较高,而且态度严谨,期刊希望能够与这类作者成为朋友,而从作者的角度而言,合作过程中,期刊和编辑也足以取得作者的信任,进而形成长期合作型学术关系。显然长期合作型学术关系是期刊和作者都希望实现的,但这种合作关系的建立非一日之功。长期合作型学术关系始于临时性合作关系,依赖于作者和编辑的共同努力和共同成长。因此,作者不能将论文的发表视为合作关系的结束,而是合作关系的开始,如可以申请成为刊物的审稿人、积极参加刊物举办或者承办的学术会议等,通过这些途径与期刊建立和谐关系。

失人

2018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中国高校在国际权威期刊论文发表快速增长,仍缺“芯”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的经济学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肩负重任。随着“双一流”建设战略方针的贯彻实施,如何构建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科学有效的经济学研究评价体系,越来越受到来自于社会各界的期待。记者注意到,在此背景下,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从2017年开始每年定期推出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报告,致力于客观全面地呈现世界范围内高校经济学科的研究力水平以及国内相关科研机构的世界位置。7月8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发布一项重要成果,即《2018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报告》。《每日经济新闻》注意到,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旨在通过报告,给出一个更加科学合理、较少争议的国际经济学科评价体系。报告力求实现前瞻性、科学性、严谨性、时代性、现实性、思想性的有机融合。国内名高校经济学科国际化据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高等研究院院长田国强教授介绍,当前中国几乎所有知名高校都在进行经济学科的国际化,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纷纷去海外引进高质量人才。如何构建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科学有效的经济学研究和人才客观评价体系,越来越受到中国高校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期待。因此,该排名的推出,为国内高校打造世界一流经济学科提供历史方位的同时,也便于我国科研主管部门更为科学地考核、评估科研机构,从而为推进和实施世界一流经济学科建设战略提供客观依据,并为学生报考大学及科研机构间人员流动提供有效的参照,促进研究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经济学研究评价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期刊学术论文发表、课题、学术书籍出版、政策报告等。但论文发表数量,特别是在公认的经济学国际顶尖和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是评定一个学科最基础、最关键的量化指标,它代表了一个大学、学科的知识贡献水平,是国际学术共同体的重要评议依据,也是具有高引用率和拥有明星级教授的前提条件。当前全球经济学研究机构排名均是基于论文发表篇数。但存在的弊端是,这些排名所纳入的经济学期刊参差不齐,并未进行权重区分,对独立作者和多位作者合作的情况也未加区分,使之排名有失偏颇。《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报告》更为立体、科学,具体表现在:在排名依据上,以国际上通常采用的论文发表篇数为基础;在期刊选择上,选取19本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综合顶级和分支领域顶级经济学期刊,基于这样高水平经济学期刊而得出来的排名更能客观反映是否属于世界一流经济学科;在期刊权重上,对5本综合顶尖期刊和14本分支顶尖期刊做了不同权重处理;在作者贡献上,根据作者人数和署名单位数对单位得分进行了折算。记者注意到,排行榜采取了期刊+作者综合权重、期刊权重、作者权重和无任何权重四种方法分别进行了排名,以确保排名的科学性。田国强教授介绍,得到的排名结果相当稳健,也应对了该排名的科学性。国际权重期刊论文发表快速增长从榜单动态变化看,整体上大陆高校在近五年来综合排名呈上升趋势。上海财经大学在以上四种方法下都居于全球前60名,在国内处于顶尖水平,凸显了上海财大理论经济学跻身上海市高峰Ⅱ类学科建设计划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同时,近三年排名情况显示,上海财经大学在以上四种方法下始终位居大陆高校第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大陆高校排名也稳中有升。究其原因,随着国内经济学科国际化发展的不断推进以及国内高校海归经济学博士人才市场的流动性加大,越来越多的大陆高校在国际重要权威经济学期刊的论文发表实现快速增长,从而在2017年的全球排名中得以突显出来。排行榜基于综合顶尖类(top 5)期刊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单独排名。田国强教授强调这个单独排名的地位就像芯片是半导体的心脏一样,结果显示中国大陆高校仍然缺“芯”,虽然近年来在国际顶尖期刊的论文发表进步显著,但近五年发文数的中国第一(6篇)与世界第一(173篇)仍然存在着巨大差距。田国强教授最后表示,一般情况下,评价一个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实力,通常是拿论文发表数量与质量来考察的,而这只是一个维度,还有其他综合性的维度,比如课题、学术书籍出版、政策报告、同行评价、全球雇主评价等多项因素。我们希望达到的是,根据国际上通常采用发文篇数作为依据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减少争议。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行榜将每年发布一次,持续跟踪国内高校经济学学科的国际研究力排名。

得焉者失

厦门大学经济学科3位博士生合作论文在《经济研究》发表!

近日,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2016级博士生刘诗源作为第一作者与WISE2019届博士毕业生林志帆(现为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博士后),以及经济学院财政系2017级博士生冷志鹏合作的论文“税收激励提高企业创新水平了吗?——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检验”在《经济研究》2020年第6期正式刊出。税收激励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一直以来是财税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但这一问题在文献中并未取得一致结论。现有文献的一个重要缺失在于忽视了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调节作用。在不同生命周期上,现行税制的适用程度和企业的盈利、税基、发展目标、研发能力与意愿均存在显著差异,税收激励的功效可能存在异质性。基于此,本文使用2007~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和地级市面板数据,测算了企业前瞻性有效平均税率以准确衡量税收激励,基于现金流模式法划分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对税收激励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总体上看,税收激励显著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分生命周期阶段来看,税收激励的作用集中体现于成熟期企业,对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的影响不显著。现行税制设计及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投资策略、创新特点和融资状况的差异是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分样本回归揭示,税收激励显著促进成熟期的民营、高科技、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对其他类别或阶段的企业无显著影响。进而,本文以2014年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税收激励与企业创新的因果关系,得到一致的结论。考察企业专利还发现,税收激励使成熟期企业发明授权显著增加,提高了创新质量。本文的研究不仅为文献中关于税收激励效果的争论提供了一个合理解释,也为如何让减税降费的“红包”精准落袋、设计一套契合企业生命周期特征的税收政策、调整现行税制使其在供给侧改革下更加积极有效而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决策参考。刘诗源,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2016级博士生,导师为童锦治教授,在《经济研究》、《财政研究》、《现代财经》等期刊发表论文,研究兴趣:财税政策、企业微观行为。林志帆,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2015级2019届博士毕业生,现为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博士后,导师为龙小宁教授,在《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研究兴趣:企业研发创新、中国金融市场、财税政策。冷志鹏,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2017级博士生,导师为童锦治教授,在《财政研究》、《财政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研究兴趣:税收理论。厦大经济学科在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注重引导、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较为完善的学术训练和科研平台,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高水平科研活动,培养了一批具有高尚品质、厚实理论基础、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分析工具与方法、了解中国实际又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国际化的研究和管理人才。来源: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图片添加来源于网络

追命枪

他曾一年发表十几篇CSSCI,却最终选择博士退学,现在过得怎样?

对于普通人来说,什么核心期刊,什么sci以及CSSCI,都不太懂。即使是对于一些硕士来说,也仅仅是个别学生发表过这些论文,大部分的硕士研究生其实也不是很了解。但是对于博士来说,由于现在各个大学规定博士在毕业之前都毕业发表一些论文才能够毕业,比如南开大学规定博士必须发表两篇CSSCI论文才能毕业,因此博士毕业的难度比较大,获得博士学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对于这个人来说,发表CSSCI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他曾经一年发表过十几篇CSSCI论文,要知道即使对于一些985大学的博导一年也才能发表几篇CSSCI论文,可见他的学术功底是多么的深厚,这个人就是汤二子。对于经管类博士来说,汤二子可以说是神一般的存在。汤二子本科毕业于安徽大学,以后考研考上了大连理工大学,之后以硕博连读方式读博,但是在博士三年级的时候选择了退学,放弃了大连理工大学的博士学位,让人惋惜。至于他为什么选择博士期间退学,有人说他是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也有人说他是和博导关系不好才选择退学,至于真正什么原因也许只有他知道。汤二子先后在《管理世界》《财经研究》《国际贸易问题》《中国工业经济》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现在已经累计发表论文数十篇,其学术成果足矣与985博导相媲美。但是他选择在博士期间退学,是不是会对他个人的发展造成影响呢?现在过得怎么样呢?汤二子选择博士退学后,没过多长时间他就选择了南开大学博士申请考核制,可能是由于经济方面原因最后他放弃了被南开大学录取,转而选择了去南京审计大学当老师,他现在是一名实验岗位老师,并非教师岗位,与其他博士学历老师相比也许他没有光芒,但是在南京审计大学工作之后他又发表了多篇论文,先后在《管理世界》一作身份发表论文一篇,4篇CSSCI,1篇SCI论文,其文章质量已经足矣和博士毕业要求相媲美,已可以和一些博导学术水平实力相当。可以说虽然汤二子现在只是硕士研究生的身份,但是他却有博导教授的学术实力,虽然他现在在南京审计大学仅仅是一个实验岗位老师,但是他却又教授的实力。可以说他现在过得还可以,如果有博士学位的话,他的待遇会更好,会生活的更好。

居于窈冥

这本期刊接收率高达50%,发文量4千+,2个多月接收,今年继续2分+

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BMJ Open 。期刊信息英国期刊BMJ Open是一本在线开放访问期刊,创刊于2011年,由BMJ Publishing Group出版,致力于发表来自各个学科和治疗领域的医学研究,2019年影响因子2.496分。JCR分区中科院分区发文类型解决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研究问题的论也欢迎在健康服务研究,健康经济学,外科手术,定性研究,研究方法,医学教育,医学出版以及任何其他直接涉及患者结果或医疗保健实践和提供领域的研究。重点是与患者和临床医生相关的研究。在动物中进行的研究,与患者结果无关的实验室研究,仅报告健康参与者的生理或生物力学结果、解剖学、细胞生物学或非临床心理学的论文,不会被发表。年度发文量可以看到,期刊的发文量比较大,前几年比较稳定2000多篇,2019年突然增加到4000多篇,2020年发表为3314篇。从2019年的统计结果来看,国人在BMJ Open期刊的发文比例占10.895 %,排名第四,排在前三的是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其中,国内发表数量较多的单位有:北京大学(49)、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32)、上海交通大学(31)、复旦大学(28)、四川大学(26)等。影响因子BMJ Open拥有影响因子的时间并不长,2012年获得第一个影响因子1.583,此后几年一直维持着2分+的水平,2015-2019年的SCI影响因子分别为2.562、2.369、2.413、2.376、2.496,非常稳定。我们计算即时影响因子为2.134,今年依旧2分多。自引率我们计算了下BMJ Open在近几年的自引率,2019年为7.4%,这个比例并不高。审稿周期我们从官网上给出的时间可以看到,从提交到第一个决定需要65天。同时,官网给出的接收率高达50%,相当友好!我们来看几篇今年发表的论文,平均2-4个月接受,当然有得快一些,有的相对慢一些。整体来说,发文速度比较快快。版面费作为一本开放获取期刊,作者只能选择OA,版面费1500英镑,约合人民币13500元。总起来说,BMJ Open 是一本不错的期刊,影响因子稳定,发文量大,审稿不慢,接收率高,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准备了!以上分析,仅为一家之言,如有不当,敬请指出。仅供参考~

其一也一

厦门大学经济学科博士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发表多篇论文

厦大经济学科在研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较完善的科研训练为学生打下了扎实的学术科研功底。一直以来,厦大经济学科研究生通过积极参与国内外各类高水平科研活动,涌现了一批理论基础扎实、研究方法系统、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高质量人才。2020年,经济学科博士生学术论文发表成果颇丰,截止到10月,经济学科博士生已有多篇论文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季刊)》、《金融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内最优期刊发表。本期推送为大家介绍厦大经济学科博士生2020年度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的合作发表论文。发表情况概览(1)郭晔,黄振*,姚若琪:战略投资者选择与银行效率——来自城商行的经验证据. 经济研究,2020,55(01):181-197.本文研究了商业银行战略投资者对银行效率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类型战略投资者对银行效率影响的差异,并对战略投资者影响银行效率的渠道进行分析。基于城市商业银行的战略投资者更为多元化,本文选取2008—2016年102家城市商业银行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引入战略投资者能显著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第二,境内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是商业银行战略引资时的最佳选择,其次是境内非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最后是境外战略投资者。第三,战略投资者尤其是境内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可以通过"引制"与"引智"渠道促进银行效率的提高。郭晔,厦门大学金融学博士,现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导,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宏观金融、金融制度与金融风险、行为经济等,主持并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迄今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30篇。黄振,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19届金融学博士,现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制度、货币政策、银行学、债券市场与风险管理,迄今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姚若琪,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20级金融学博士生,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制度、货币政策、银行风险。(2)刘诗源,林志帆*,冷志鹏:税收激励提高企业创新水平了吗?——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检验. 经济研究,2020,55(06):105-121.税收激励政策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一直以来是财税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但这一问题在文献中并未取得一致结论。本文使用2007—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和地级市面板数据,测算企业前瞻性有效平均税率,从生命周期视角研究税收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看,税收激励显著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分生命周期阶段看,税收激励的作用集中体现于成熟期企业,对成长期和衰退期企业的影响不显著。现行税制设计及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投资策略、创新特点和融资状况的差异是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分样本回归显示,税收激励显著促进成熟期的民营、高科技、制造业企业的研发投入,对其他类别或阶段的企业无显著影响。进而,本文以2014年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税收激励与企业创新的因果关系,得到一致的结论。考察企业专利还发现,税收激励使成熟期企业发明授权显著增加,提高了创新质量。本文研究对于推动减税降费改革以助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具有启示意义。刘诗源,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2020届博士生。在《经济研究》、《财政研究》、《现代财经》等期刊发表论文,研究兴趣:财税政策、企业微观行为。林志帆,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2019届博士毕业生,现为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博士后。在《世界经济》、《金融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研究兴趣:企业研发创新、中国金融市场、财税政策。冷志鹏,厦门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2017级博士生,导师为童锦治教授,在《财政研究》、《财政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研究兴趣:税收理论。(3)宁博,潘越,蒋敏:婚姻、家庭与公司金融研究进展. 经济学动态,2020(01):114-127婚姻状况、家长里短不仅仅是私人事务,也可以通过家庭成员嵌入公司经营治理进而影响公司发展。近年来,随着数据可得性和实证方法的改善,从婚姻和家庭视角探讨公司发展问题成为学术研究的新热点,尤其是在金融学领域成功探索出婚姻和家庭因素影响公司决策的研究思路和实证方案,构成了家庭经济分析最重要的进展之一。本文首先梳理婚姻和家庭形成经济影响力的内在机理,即婚姻状态、生育情况等因素会影响家庭资源的配置过程以及个人的行为偏好。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婚姻和家庭在创业、公司发展和传承等方面的经济影响进行系统概括,并就其中具有启发性的创新洞见进行全面回顾,旨在为推进中国情境下的家庭因素与公司金融的交叉研究提供文献上的借鉴。宁博,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2020届博士毕业生,现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季刊》、《中国工业经济》、《会计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潘越,厦门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导,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福建省杰出青年科研人才等人才计划。主要研究领域为公司金融、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迄今在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以及《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世界经济》、《会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四十来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4)张明志,陈榕景:城市流动人口如何影响企业出口?. 经济学动态,2020(05):85-100.本文研究城市流动人口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理论上,本文不仅提出了城市流动人口通过降低工资水平来促进企业出口这一成本作用机制,分析了高人力资本流动人口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来促进企业出口这一人力资本作用机制,而且讨论了"人力资本作用机制之拥挤效应"与"人力资本作用机制之互补效应"存在的可能性。实证上,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流动人口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流动人口的流入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对影响机制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城市流动人口的流入降低了当地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了企业出口,从而验证了成本机制的存在;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流动人口通过提高流入地的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了企业出口,从而验证了人力资本机制的存在;进一步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城市流动人口影响企业出口的人力资本作用机制中,存在着"拥挤效应"和"互补效应"。张明志,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福建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现为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宏观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财贸经济》和《国际贸易问题》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3部。陈榕景,厦门大学经济学院2020届国际贸易学博士,现为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国贸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与人口,迄今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经济科学》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期刊介绍《经济研究》创办于1955年,是综合性经济理论类期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本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推动与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为己任,立足中国现实,坚持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和前沿性,致力于发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中重大现实问题的高水平理论研究类文章,忠实地为经济理论学习与研究者、经济政策决定与执行者以及社会各界朋友服务,为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而努力。《经济学动态》是由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倡办、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自1960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既坚持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及时反映国内经济理论动态,也坚持探讨和跟踪其他国家的经济学流派的最新观点,同时关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现实经济问题。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动态性、信息性、政策性、实用性、学术性、综合性吸引着广大读者,成为政府决策部门、企业管理人士。来源:厦门大学 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