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美国经济研究所论文:对华贸易促进美工人工资增长又一年

美国经济研究所论文:对华贸易促进美工人工资增长

据新华社华盛顿8月27日电 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日前发布的工作论文说,美中贸易总体上促进了美国就业,并使3/4美国工人的实际工资有所增加。这项研究说:“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美国对华贸易对本地就业和实际工资的整体影响是积极的。”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中间商品占总进口的比例从2000年的28.6%增长到2014年的37.5%。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美国企业有赖于从中国进口的中间商品才能生产出最终消费品。这些进口的中间商品提高了美国的生产效率,也增加了就业岗位。研究显示,虽然那些和中国产业存在竞争性关系的美国制造业,及其上游产业存在就业压力,但下游产业却存在明显的就业增加。该研究还发现,得益于美中贸易,75%的美国工人工资增长。这意味着绝大多数美国工人从美中贸易中获益而非受损。本文源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登山侠

近五年经管强校顶级论文发文统计:人大、北大、上财大位列全国前三!央财、厦大、东财、南财表现优异!

“TOP大学来了”小编了解到,近期已经开展了第五轮学科评估的填报工作,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在2016~2020年新一轮的学科评估周期内,各大经管强校顶级论文的发文情况吧!01人大位列榜首“TOP大学来了”小编统计后发现,中国人民大学以189篇位列全国第一,其中近五年《经济研究》和《管理世界》分别发文78篇和111篇,两个子项均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北京大学,以146篇的发文总量排名第二,值得注意的是北大在《经济研究》单刊的发文量也是78篇,与人大并列第一。上海财经大学以109篇的发文总量位列全国高校第三,近五年上财大在《经济研究》单刊的发文量高达61篇,仅次于人大和北大。中山大学和南开大学分别以106篇和102篇的发文总量,位列第四、五位;其中,中山大学近五年在《管理世界》单刊的发文量高达57篇,单刊位列高校第三位。02央财、厦大拥有“独门秘籍”中央财经大学独成一档,该校以96篇的发文量位列全国第六,中央财大虽然发文量低于以上五所高校,但高于其他高校,且优势明显。“TOP大学来了”小编统计来看,清华大学和厦门大学分别以81和80篇分获七、八位,其中厦门大学在《经济研究》单刊的发文量高达59篇,单刊位列第四。外经济贸易大学、复旦大学别以77和76篇分获九、十位;暨南大学以68篇排全国十一位,西南财经大学以64篇名列全国十二位;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别以58和57篇分获十三、十四位。“TOP大学来了”小编统计发现,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两校发文总量均为56篇,其中南京大学在《经济研究》单刊的发文量多于浙大,浙江大学在《管理世界》单刊的发文量多于南大,从发文量也可以看出南京大学的优势在于“经济学”领域,而浙江大学的侧重于“管理学”领域。除此之外,发文量在前二十位的高校还有北京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财经大学。03东北财大、南财大表现优异“TOP大学来了”小编统计来看,在本榜单中除了985高校外,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暨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211高校均有较高的发文量,而东北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则是唯二的两所非985、211高校,学科优势明显,表现优异!TOP大学来了(ID:topuniversity) 审核、撰稿:TOP编辑部

红手印

合肥工业大学在经济学领域著名学术期刊刊发高水平论文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吴华清教授课题组的论文《未预期的非税负担冲击:基于“营改增”的研究》发表在中国经济学著名学术期刊《经济研究》2020年第11期。该校经济学院彭飞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吴华清教授为通讯作者。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减税政策,对于减轻企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企业在面临较高的税负同时,还承担较大的非税负担压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减税和降费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两者效果密切关联。课题组基于2006-2016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使用三重差分模型考察了“营改增”对企业非税负担的影响。研究发现,“营改增”显著增加了企业的各种规费支出,并且这一效应有增强的趋势,样本期间的涉企收费政策未能充分发挥制约效果。研究进一步发现,获得减税支持的传统增值税行业,非税负担显著增加,出现了“按下葫芦浮起瓢”的跷跷板效应;非政治关联、中小型和初创型企业,更容易遭受非税负担冲击。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压力和非税征管力度上升是“营改增”加重企业非税负担的重要原因。长期来看,深入推进涉企收费管理制度建设,有助于约束地方非税收入征管行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研究结论对于深化增值税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以及全面评估减税降费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意义。首先,加快推进地方税体系建设,从财力分配上约束地方政府行为。其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不仅需要落实减税政策,还需要加强涉企收费制度建设。再次,非税收入制度建设较为滞后,可尝试逐渐上移省级以下非税收入征管权限,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监管。最后,提高减税政策和降费政策的有效性、精准性和协调性,既要规避“眉毛胡子一把抓”,也要规避“按下葫芦浮起瓢”。《经济研究》创办于1955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综合经济理论刊物,1998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百种全国重点社科期刊,2000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9年,被中国期刊协会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评为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上述工作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合肥工业大学是第一单位和唯一通讯单位。(通讯员:合肥工业大学彭飞)

玉蒲团

北大博士分享: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写作经验!

为了帮助准备或正在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和写作的同学们解锁优博“创作秘籍”,研究生院官微开设“优博优享”,精选部分2019优博作者的研究和写作经验以飨读者。本期分享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吴群锋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写作经过了一个比较长的周期。短期来看,学位论文的写作过程只包括了从博士毕业前一年开始的开题到最后的答辩通过;但长期来看,这个周期同时包括了刚入学时基本知识技术的学习、尝试写作发表规范经济学论文以及完成最后一篇完整的博士学位论文。这个周期的组成中,这三个部分对我而言同样重要,特别是前两个部分,具有奠基性的重要作用。01、确立职业方向博士论文写作过程中,我感到比较幸运的是自己比较早就确立了将经济学研究作为一生工作的职业方向,并得到了导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较早确立职业方向,为我省去了大量徘徊、筛选、尝试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使我能够专注开展学术研究。即使我的个人能力有限,利用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我也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补平短板、构建优势。如果不能够确立职业方向,就容易犹豫徘徊,浪费较多的选择、搜寻成本。更为重要的是,我的导师给了我足够的方向指引和学术支撑,并给予了我很大的自由研究空间。导师的指引和支撑减少了我走弯路的可能性,并以很多的前期工作作为基础节省了我大量前期所需要投入的固定时间精力成本,使我能够专注在前沿文献的阅读和重要工具的学习等核心能力的提升上。自由宽松的研究氛围,使我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话题开展深入研究,从而在深度上实现一定的突破。在这里,我要再次感谢我的导师杨汝岱副教授对我的大力帮助。02、确立论文写作的可行方案确立了职业方向后,在学习基本知识技术和开始尝试写作发表规范经济学论文的过程中,我发现“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策略是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案。时至今日,西方主流经济学已经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课程内容和培养体系。基本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和工具,以“三高”(高级微观、高级宏观、高级计量)和各类计量方法为基础扩展开去,其内容不断深化、广延不断拓展,越来越细化、专业化。如果只是就理论学理论、就方法学方法,很容易顾此失彼,难以统筹掌握。而如果将经济学论文写作与学习理论方法结合起来,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这可以缓解论文发表压力;另一方面,在实践运用中所使用的理论方法总是能够掌握得更为深入、印象更为深刻。在尝试撰写论文时,努力尝试使用西方经济学数理模型、思考尝试多种不同计量方法,是一个很好的主动学习方式。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广、涉及面大,不断尝试不同领域的研究,对开拓研究视野、提升研究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03、整合研究成果并注重创新研究进入到博士论文开题等正式环节之后,事实上博士论文就逐渐进入尾声,一方面需要新的创新研究,另一方面则需要统筹整合此前的研究内容,形成完整的论文体系。经济学类研究的特性之一是经济类研究涉及面广、联系多样,即使是一个较小的子领域也会涉及非常多、非常重要的关联经济学话题。例如,我主要的研究领域是贸易与发展经济学,考察贸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这就涉及到贸易和发展两个重要的领域。而发展过程中,制度因素是重要的作用变量——不论是作为解释变量还是被解释变量——这就又涉及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领域。这样丰富的关联对我们的研究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事实上我在写作过程中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国外知名高校的优秀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对这一问题的一种处理方式是,一篇经济学博士论文可以由多个较为独立的部分组成,并不强求一个非常细化的论文研究题目,而是使用一些比较宽泛的题目来统筹其多元的研究内容,例如“An Essay on International Trade”、“An Essay on Macroeconomics”等等。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排斥传统的细化深入的博士论文研究范式。如何从一个细化的问题得到一般性的、具有全局意义的发现与结论,同那种多元式的、联系广泛的博士论文,具有同样的研究难度和研究意义。我想这是一个可以选择的问题,取决于博士生自身的研究特点和优势。博士论文撰写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是思考论文的创新性贡献与定位。对于这个问题,撰写的时候应该做到心中有数、下笔有点、成文有体系。学术论文的核心是创新性,寻找和把握创新性也是最大的难点所在。大量的文献积累和方法掌握是一个基本前提,达到以点带面实现突破。这需要一个很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局限在我们博士学习期间,而是更为长期的职业生涯所同样需要积累发现的。我想博士论文只是阶段性地达成了这一目标。此外,经济学科的研究特点决定了,重大、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总是历久弥新的。美国上世纪的“大萧条”已经过去了八十年,至今还有大量知名学者在进行研究。注重对这些重要社会经济问题的深入研究,可能是一个可以长期坚持的方向,也可以体现出经济学研究的社会经济价值。来源: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 作者:吴群锋

彩虹鱼

硕士论文研究“董明珠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称对成熟企业弊大于利

近日,浙江工商大学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引起热议,题目为“CEO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以格力电器(000651,股吧)为例”,论文中指出,董明珠的自恋人格导致格力电器产生内部人控制,主要表现为:1)董事会权力失衡;2)向关联方输送利益。对于处于导入期或成长期的企业,CEO自恋可能利大于弊;而对于处于成熟期或者衰退期的企业而言,CEO自恋可能弊大于利。以下为论文摘要节选:摘 要高层梯队理论指出,企业是高层管理者团队特征的反映。可见,CEO个人特质对于企业的重要影响。而自恋又是CEO身上常见的特质。有研究表明,自恋领导中的破坏型领导更容易出现在权力距离、集体主义和不确定性规避程度高的国家并导致严重后果,而我国正好属于高权力距离、高集体主义和中等不确定性规避的国家。所以,自恋领导中的破坏型领导一旦在我国产生,其破坏作用可能更大。因此,对于CEO自恋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考虑到我国企业存在着较严重的内部人控制,尤其对于国有企业而言,CEO 甚至可能成为企业实际控制人。在这种背景下,CEO 自恋将对企业产生更为直接的影响。因此,本文以格力电器为例,深入剖析CEO 自恋如何导致内部人控制,以及其将会对企业的业绩产生何种影响,希望能够为资本市场各类投资者提供些许借鉴和建议。本文选取格力电器作为研究对象,在衡量其CEO 董明珠自恋程度的基础上,总结董明珠自恋的三大表现行为:1)渴望支配性权力;2)采取冒险决策;3)固执己见。同时,探究了董明珠自恋人格的形成过程和环境,包括其自身的工作经历和公司治理环境。在特定的公司治理环境下,CEO 自恋更容易发挥其对企业的作用力:1)国有企业的股权性质;2)股权较为分散;3)存在CEO 二元性。再者,以董明珠渴望支配性权力的动机出发,阐述了自恋CEO与内部人控制之间的联系——董明珠的自恋人格导致格力电器产生内部人控制,主要表现为:1)董事会权力失衡;2)向关联方输送利益。最后,本文分析了董明珠的自恋人格对格力电器业绩的影响情况。董明珠出于对自身成功的追求以及外界的关注,通过真实盈余管理行为来提升格力电器的每股收益。同时,本文通过对现有不同板块业务发展情况的分析,认为在格力电器发展的初期,董明珠凭借其过人的销售能力以及大胆创新的决策能力,带领格力电器从竞争激烈的空调市场中脱颖而出。然而,董明珠倾向于采取冒险决策和固执己见的自恋人格表现,导致格力电器多元化失败,使得格力电器至今仍未找到新的增长点。通过对上述案例的深入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两点研究结论:1)自恋CEO 为了满足自身对权力的渴望,在攫取权力的过程中很有可能导致内部人控制;2)自恋CEO 为了显现自己的成就,通常会采用真实盈余管理的方法来提高公司业绩。并且CEO 自恋根据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影响也是截然不同的。对于处于导入期或成长期的企业,CEO自恋可能利大于弊;而对于处于成熟期或者衰退期的企业而言,CEO自恋可能弊大于利。最后,针对上述CEO自恋对于企业的影响,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1)选拔CEO时考量其人格特征;2)针对企业生命周期选择相应CEO;3)通过激励机制降低CEO自恋的影响。关键词:CEO自恋;高管个人特征;内部人控制

兼怀万物

把论文写在经济社会抗“疫”第一线——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科研抗“疫”

疫情肆虐,聚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从一开始,抗击疫情就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医务人员奋战在疾病救治第一线,另一条就是经济社会如何在疫情特殊情况下正常运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也要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教育部党组有关决策部署,根据学校党委部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重点针对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担当作为,在经济社会健康运行抗“疫”第一线建言献策,较早在国内呼吁有限制复工复产、呼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发挥数字技术在抗“疫”中的作用、扶持中小微企业、减免或推迟社保缴费,共享员工等,被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人民网广泛报道,相关科研成果、决策建议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权威媒体刊发,宏观经济理论文章被中央网信办4次全国全网推送,在国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经济社会健康运行贡献出中南大智慧。访谈763家制造业企业主,撰写3万余字调研报告2月5日,博士生导师、学校研究生院院长、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胡立君教授直接指挥布置,建立起微信课题研究沟通群,组织8名专家学者积极研究相关课题、选题,组织协调各方研究、调研力量,最终与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形成课题研究团队,通过电话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快速对广东省具有代表性763家制造业企业进行了调研,重点调研了制造业企业的财务、供应链、员工心理等多方面影响,并形成了1万余字的详细报告,提出了政策建议。之后,又以相关最新数据,从宏观、中观行业两个方面,分析了新冠疫情对广东经济的影响,提出了政策建议,该份报告2万余字,两份报告分别在2月12日、2月18日提交有关部门,供其作为决策参考。积极发挥智库作用,多方建言献策1月30日,数字经济研究院在新京报智库发表文章,就《如何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带来的经济冲击?》提出四个方面建议:一是逆周期调节要适当加码,呼吁通过降息等降低企业资金成本、税收减免等帮企业度过难关;二是适度的投资拉动同样不可或缺,建议一些补短板、促民生等方面的重大基建项目提前上马,并提出我国新基础设施投资的空间还非常大,呼吁此次完全可以把通讯设施等新基建作为突破口;第三,重点关注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最后,坚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为大方向,大力实施实体经济定向支持政策,以金融、财政政策鼓励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2月3日,数字经济研究院在《环球时报》撰文《助力中小餐饮企业走过冬天》,呼吁为包括餐饮企业在内的中小微企业减免或缓缴各种税费、社保、医保缴费,减免租金,呼吁特殊时期劳工问题协商解决。2月5日,数字经济研究院在新浪意见领袖专栏呼吁,我们必须思考,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如何恢复经济社会秩序,起码是有限度的恢复部分生产。该观点获得了大部分网友的赞同,为中央尽早复工复产提前营造了舆论氛围。2月6日,在《中国证券报》刊发《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稳定发展》,文章指出对当前经济结构有信心,并提出培育新经济主体等五点未来政策建议。(发表在光明日报和经济日报的文章)数字经济研究院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在数字经济、数字技术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建言献策。2月12日,在中国青年报撰文《“共享员工”走红新经济与传统企业碰撞出火花》,指出共享员工是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将探索出一种抵御不确定性冲击的商业模式。2月18日,在经济日报刊发文章《战“疫”或加速数字经济发展》提出,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数字技术展现出了巨大威力。先后在人民网、21世纪经济报道等刊发《治理现代化需加强重大数字应急技术的战略储备》《从疫情防控“大数据网格化”看社会治理数字》《疫情之下须发挥好数字经济平台稳经济、保就业作用》等文章,为如何发挥好数字经济在抗击疫情中的作用以及发展数字经济提出了许多建议。2月28日在《光明日报》发表《减负稳岗扩就业多措并举“稳就业”》,文章指出,此次疫情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数字化对于稳就业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要发挥好大型平台型企业对扩就业的引擎作用。此外,《疫情冲击总体可控,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信心不会动摇》等4篇宏观经济发展的理论文章被中央网信办在全国全网推送,为增强经济发展的信心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企业是抗击肺炎疫情的一支重要力量》等5篇文章以及数次接受媒体采访的文章被学习强国转发。积极发文发声,加强正面引导疫情发生以来,数字经济研究院专家学者先后接受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新社、新华每日电讯、人民网、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21世纪经济报道、每日经济新闻等权威媒体采访上百余次,就新冠肺炎疫情产生的经济社会影响、中小餐饮企业企业复工复产等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解读,发表专家意见,积极正面引导舆论,获得千余家报刊、网络媒体的转发,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促进疫情防控期间经济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有序复工要硬招也要巧招。破解用工荒一方面要加强各地政策导向协调,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用工大县与劳务大县之间的点对点劳务对接。盘和林还就中小企业融资利率、共享员工、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等,多次接受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人民网等权威媒体的采访。就口罩转产话题接受中国教育电视台直播连线采访时指出,口罩快速转产体现出我国制造业实力,无愧于制造业大国称号。来源:中国网

不与物交

硕士论文研究董明珠“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 网友:马上读

来源:澎湃新闻原标题:硕士论文研究董明珠“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网友:马上读11月18日消息,近日,浙江工商大学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引起热议,题目为《CEO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以格力电器为例》,论文中指出,董明珠的自恋人格导致格力电器产生内部人控制,主要表现为:董事会权力失衡;向关联方输送利益。文章还分析了董明珠自恋人格对格力电器业绩的影响,称董明珠倾向采取冒险决策和固执己见的自恋人格表现,导致格力电器多元化失败,使得格力电器至今仍未找到新的增长点。文章称,对于处于导入期或成长期的企业,CEO自恋可能利大于弊;而对于处于成熟期或者衰退期的企业而言,CEO 自恋可能弊大于利。网友评论延伸阅读看到这些奇葩论文,我怀疑自己上了个假大学科学研究无禁区,毕竟不是布鲁诺时代了。严肃的学术论文,没想到还可以这么逗。云吸猫可以是一门学问,蟋蟀的战斗力值得深入探讨,甚至连银行行长的面相都可以拿来研究,网友云里雾里,只好冠之以“奇葩论文”。此前,几篇奇葩论文曾在网络流传:《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初听题目,不少人还以为是哪里冒出来的三流山寨论文,但其实,这些论文都是国内顶尖名校出产的。翻开论文背景,《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的作者是浙江大学的硕士,《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的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师,《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的第一作者是南开大学的教授。奇葩论文不是最近才有的事儿,搜一搜近些年被网友调侃的论文,才发现原来学术论文这么接地气:《八角茴香对卤鸡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石头剪刀布博弈中的社会循环与条件响应》、《当人们在烤面包里看到耶稣基督的脸的时候,大脑内会有何种反应》。奇葩论文不仅国内有,国外也有,比如这篇《猫身上的跳蚤和狗身上的跳蚤谁跳得更远》,可是拿过搞笑诺贝尔奖的。学术论文有其严谨的操作流程,那么,这些网友口中的奇葩论文,都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第一,一篇严谨的学术论文都是从选题开始的。浙江大学硕士王畅是《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的作者,据悉选题跟作者和导师的喜好有关,因为王畅吸猫,导师养猫又吸猫,这个选题在开题时就经过了专业老师的认可。这跟学校的学术氛围也有关系,据王畅解释,他们学院比较自由和多元,不会框住学生去写老旧沉闷的八股文,只要是有讨论价值的都可以写,“星座”、“同人文”、“耽美”这些,全都有相关的论文。第二,学术研究要站得住、立得稳、证得清,这些都是基本要求。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师陈天嘉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的作者,陈天嘉告诉周刊君,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挖掘了一些新的史料,再辅助田野考察,实地走访了北京地区的斗蟋蟀比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专职教师的介绍页面上,还可以找到他在蟋蟀方面的研究证据——“以动物行为学重构了中国传统斗蟋活动中的争斗知识”,“第十三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中国传统蟋蟀谱研究》)”。第三,学术研究还要兼顾前沿发展,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南开大学教授李建标是《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的第一作者,他告诉周刊君说,“面部宽高比论文属于生理、行为和神经科学范畴,现在决策科学研究已从行为层面深入到神经层面,算是前沿研究。”这样的研究李建标十几年前就想做,但当时互联网没有现在发达,开放度也没有现在高,想找个照片也找不到。现在,李建标可以方便地收集几千张照片,用软件处理面部宽高比的数据,“实际上,我们是做了一个系列,包括行长的、市长市委书记的、公安局长的,等等。”这些学术论文严肃是真的,奇葩也是真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首先,奇葩论文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陈天嘉跟周刊君探讨价值意义时说,今天当人们在谈论一件事情的价值意义时,更多的是与创收相关,而忽略了学术本身的价值。他以研究的蟋蟀为例,如何认识这个昆虫,把这件事弄清楚,本身就是它的价值。求知,是陈天嘉认为的研究目的,“我们团队做的科学史研究本身就比较小众,见不到立竿见影的商业效果,也基本没有国家科研基金的项目资助,完全是学者的兴趣使然。”其次,这些论文被认为无意义,本身也就值得细细玩味。现实中,这些论文免不了被打上“奇葩”的标签,吃瓜群众也养成了冷嘲热讽的习惯。所谓隔行如隔山,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王畅觉得,吃瓜群众觉得这种话题毫无意义,只是因为没有用一种陌生化的学术眼光去感知它。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跟周刊君谈到这种社会风气时表示:“对学术论文最有评论资格的应该是本专业、本学科的人,而不是什么吃瓜群众。”再者,若说奇葩论文无意义,那么不奇葩的论文就有价值了?试着扪心自问,眼下有多少论文都是速成品呢。《劳动报》做了一份关于《大学生会花多少时间写毕业论文?》的研究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超过90%的本科生用不足30天完成论文,有47%的学生甚至只用了不足10天。速成的论文无非东抄西摘,冷饭热炒,新现象是不会去研究的,不好复制嘛。反观王畅的这篇云吸猫论文,据悉因为新现象比较难把握,写的过程也就比较艰难,不过最终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在盲审的时候拿了全“优”。另外,中国高校论文洗稿、代写一直都在上演。央视此前曾曝光一个论文代写、期刊代发的灰产工作室一年的单量,按平均一单两万元算,4688单一年能产生近1亿左右的流水。奇葩论文以前有,现在有,以后当然也会有,奇葩论文这条路没有堵的必要。陈天嘉跟周刊君表示,这个问题从追求学术自由的角度不应该过于武断,在遵循学术规范的前提下,学术研究应当鼓励自由探索。回顾历史,打破常规的研究,也伴生了一些超经验的“奇葩怪题”,伽利略、布鲁诺、哥白尼的学说在当时不都是奇葩么?李建标说:“科学研究无禁区,毕竟不是布鲁诺时代了。”

梅龙镇

硕士论文研究董明珠“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网友:马上读

北京晚报消息 11月18日消息,近日,浙江工商大学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引起热议,题目为《CEO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以格力电器为例》,论文中指出,董明珠的自恋人格导致格力电器产生内部人控制,主要表现为:董事会权力失衡;向关联方输送利益。文章还分析了董明珠自恋人格对格力电器业绩的影响,称董明珠倾向采取冒险决策和固执己见的自恋人格表现,导致格力电器多元化失败,使得格力电器至今仍未找到新的增长点。文章称,对于处于导入期或成长期的企业,CEO自恋可能利大于弊;而对于处于成熟期或者衰退期的企业而言,CEO 自恋可能弊大于利。网友评论延伸阅读看到这些奇葩论文,我怀疑自己上了个假大学科学研究无禁区,毕竟不是布鲁诺时代了。严肃的学术论文,没想到还可以这么逗。云吸猫可以是一门学问,蟋蟀的战斗力值得深入探讨,甚至连银行行长的面相都可以拿来研究,网友云里雾里,只好冠之以“奇葩论文”。此前,几篇奇葩论文曾在网络流传:《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初听题目,不少人还以为是哪里冒出来的三流山寨论文,但其实,这些论文都是国内顶尖名校出产的。翻开论文背景,《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的作者是浙江大学的硕士,《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的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讲师,《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的第一作者是南开大学的教授。奇葩论文不是最近才有的事儿,搜一搜近些年被网友调侃的论文,才发现原来学术论文这么接地气:《八角茴香对卤鸡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石头剪刀布博弈中的社会循环与条件响应》、《当人们在烤面包里看到耶稣基督的脸的时候,大脑内会有何种反应》。奇葩论文不仅国内有,国外也有,比如这篇《猫身上的跳蚤和狗身上的跳蚤谁跳得更远》,可是拿过搞笑诺贝尔奖的。学术论文有其严谨的操作流程,那么,这些网友口中的奇葩论文,都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呢?第一,一篇严谨的学术论文都是从选题开始的。浙江大学硕士王畅是《乌有之猫:云吸猫迷群的认同与幻想》的作者,据悉选题跟作者和导师的喜好有关,因为王畅吸猫,导师养猫又吸猫,这个选题在开题时就经过了专业老师的认可。这跟学校的学术氛围也有关系,据王畅解释,他们学院比较自由和多元,不会框住学生去写老旧沉闷的八股文,只要是有讨论价值的都可以写,“星座”、“同人文”、“耽美”这些,全都有相关的论文。第二,学术研究要站得住、立得稳、证得清,这些都是基本要求。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师陈天嘉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蟋蟀身体与战斗力关系的认识》的作者,陈天嘉告诉周刊君,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挖掘了一些新的史料,再辅助田野考察,实地走访了北京地区的斗蟋蟀比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专职教师的介绍页面上,还可以找到他在蟋蟀方面的研究证据——“以动物行为学重构了中国传统斗蟋活动中的争斗知识”,“第十三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二等奖(《中国传统蟋蟀谱研究》)”。第三,学术研究还要兼顾前沿发展,在已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南开大学教授李建标是《行长的面部宽高比影响银行绩效的路径研究》的第一作者,他告诉周刊君说,“面部宽高比论文属于生理、行为和神经科学范畴,现在决策科学研究已从行为层面深入到神经层面,算是前沿研究。”这样的研究李建标十几年前就想做,但当时互联网没有现在发达,开放度也没有现在高,想找个照片也找不到。现在,李建标可以方便地收集几千张照片,用软件处理面部宽高比的数据,“实际上,我们是做了一个系列,包括行长的、市长市委书记的、公安局长的,等等。”这些学术论文严肃是真的,奇葩也是真的,关键是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首先,奇葩论文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陈天嘉跟周刊君探讨价值意义时说,今天当人们在谈论一件事情的价值意义时,更多的是与创收相关,而忽略了学术本身的价值。他以研究的蟋蟀为例,如何认识这个昆虫,把这件事弄清楚,本身就是它的价值。求知,是陈天嘉认为的研究目的,“我们团队做的科学史研究本身就比较小众,见不到立竿见影的商业效果,也基本没有国家科研基金的项目资助,完全是学者的兴趣使然。”其次,这些论文被认为无意义,本身也就值得细细玩味。现实中,这些论文免不了被打上“奇葩”的标签,吃瓜群众也养成了冷嘲热讽的习惯。所谓隔行如隔山,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王畅觉得,吃瓜群众觉得这种话题毫无意义,只是因为没有用一种陌生化的学术眼光去感知它。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跟周刊君谈到这种社会风气时表示:“对学术论文最有评论资格的应该是本专业、本学科的人,而不是什么吃瓜群众。”再者,若说奇葩论文无意义,那么不奇葩的论文就有价值了?试着扪心自问,眼下有多少论文都是速成品呢。《劳动报》做了一份关于《大学生会花多少时间写毕业论文?》的研究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超过90%的本科生用不足30天完成论文,有47%的学生甚至只用了不足10天。速成的论文无非东抄西摘,冷饭热炒,新现象是不会去研究的,不好复制嘛。反观王畅的这篇云吸猫论文,据悉因为新现象比较难把握,写的过程也就比较艰难,不过最终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在盲审的时候拿了全“优”。另外,中国高校论文洗稿、代写一直都在上演。央视此前曾曝光一个论文代写、期刊代发的灰产工作室一年的单量,按平均一单两万元算,4688单一年能产生近1亿左右的流水。奇葩论文以前有,现在有,以后当然也会有,奇葩论文这条路没有堵的必要。陈天嘉跟周刊君表示,这个问题从追求学术自由的角度不应该过于武断,在遵循学术规范的前提下,学术研究应当鼓励自由探索。回顾历史,打破常规的研究,也伴生了一些超经验的“奇葩怪题”,伽利略、布鲁诺、哥白尼的学说在当时不都是奇葩么?李建标说:“科学研究无禁区,毕竟不是布鲁诺时代了。”

牢曰

央行2020年第7号工作论文:高杠杆并非高风险的决定性因素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20年第7号工作论文《部门杠杆率、政策不确定性、公众预期与风险的跨部门传染——基于债券市场的信息转移熵空间计量分析》。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宏观经济体系的错综复杂性、金融部门的系统重要性及其对经济外生冲击的高度敏感性被深刻揭示。杠杆率与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点,部门杠杆率被视为影响金融稳定的重要变量之一。在此背景下,第7号工作论文利用债券市场涵盖政府、金融、国企、民企等多类市场主体的优势,研究金融市场风险的跨部门风险传染。同时,运用文本挖掘的情绪分析方法构造公众预期指数,并将部门杠杆率、债券修正久期、宏观政策不确定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作为影响金融风险形成和传染的重要因素一起纳入考量,分析金融市场风险形成和跨部门传染的影响因素。该篇工作论文发现,债券市场风险具有较强的跨部门传染性,且风险传递呈现出明显的部门非对称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国企对金融部门的资金依赖性远远超过民企。一旦国企出现违约风险,金融部门可能面临较大的资产损失。此外,政府和金融部门之间的风险传递呈现双向互动,但是政府风险向金融部门的传递力度大于金融向政府部门的传递力度。金融部门作为经济核心,更易受到其他部门风险传染。在部门杠杆率对金融风险的影响方面,工作论文指出,加杠杆是否强化风险应考虑宏观形势等前置条件,尤其应将加杠杆是否符合“本源”需求纳入考虑。在经济向好形势下,杠杆承受主体的偿债能力较强,此时加杠杆不会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反而可能符合金融市场稳定运行需要。反之,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期,若加杠杆是用于保障实体经济“本源”需求,也不会直接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另外,研究小组发现,债券久期的部门差异逐步扩大,民企债券久期最低且下降最快。债券市场的长久期融资更多地流向了政府、金融机构和国有企业。而由于市场对民企信心不足,民企债券融资主要集中于短久期,存在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风险。在政策不确定性对金融风险影响方面,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金融市场投资者行为对政策变动不敏感,政策不确定性对金融风险无显著影响。虽然公众对宏观经济形势判断与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变动基本契合,微观经济主体的认知偏差不大,但是宏观经济形势的公众预期指数对金融风险的影响不显著。工作论文还指出,公众预期对金融市场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机制主要通过影响金融投资者投资行为来实现。从决策和行为角度,当前通过引导公众理性预期来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微观传导机制尚不具有效性,金融市场交易主体仍未能实现从认知到行为的有效传导。对于上述研究结论,研究小组建议,应当注重对金融风险跨部门传染及演变的动态考察,坚持中长期稳杠杆的政策方向。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民企融资期限错配问题。实施投资者素质提升工程,稳定的宏观政策环境,从而减少金融市场中的盲目投资行为,降低风险集聚和爆发的可能性。同时,在此基础上加强舆情管理和公众预期的引导,不断夯实宏观调控框架的微观基础。(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钟小韵 )

恐怖鸡

吹捧导师和师娘的神论文上核心期刊!网友炸了,作者回应:其实非常深刻

近日,一篇7年前刊发于中文核心期刊《冰川冻土》的论文《生态经济学集成框架的理论与实践》引发关注。文中用大量篇幅赞导师见识高远和师娘风姿绰约,进而阐述“导师的崇高感和师娘的优美感。”而文中所说的导师正是《冰川冻土》的主编程国栋。1月12日,《冰川冻土》发表声明将对该文进行撤稿,并向读者致歉。荔枝新闻注意到,文章分为“集成思想的领悟之道”与“理论框架与集成实践”两篇,该文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该项目资助总金额为200万元。作者是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博导,冻土学家徐中民。据公开信息显示,这篇论文是徐中民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时期的研究项目之一,项目名称为“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态-经济模型综合研究”,项目类别为系“重大研究计划”,研究时间为2012 年 01 月 01 日 至2015 年 12 月 31 日。“黑河流域中游水-生态-经济模型综合研究”项目一共有5部研究成果,分别为《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进展:理论篇》《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进展:实践篇》《生态经济学的集成研究框架》《上升型的生态视角》《第三窗口——超越牛顿和达尔文的自然生活》。其中,《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进展:理论篇》《生态经济学的研究进展:实践篇》均为合著,前者系与导师程国栋合著,《上升型的生态视角》与《第三窗口——超越牛顿和达尔文的自然生活》 徐中民署名为“校对”。《生态经济学的集成研究框架》为徐中民专著,公开资料显示,该书一共50页,由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内容框架与上述受争议的论文相似。文章作者徐中民接受上游新闻采访时表示,自然科学家需要情感注入,需要点文史哲的知识,万事视为水,有情才生春。自然科学没有情感的注入,就是冷冰冰的。徐中民还称,热议论文只是其中一篇,其他篇就进入论文要点。热议文章表面上看起来有点问题,实际问题潜伏得非常深刻,对目前地理学沉溺于科学的预测未来是很大的补充,主要就是探讨如何攀登上共同发展之路。除了上述文章,有网友指出,徐中民还在《冰川冻土》上发表了诸如《幸福之路-生态经济涣有丘的序幕》、《卓越之路-变化、持久和永恒》等与期刊研究方向关系不大的文章。对此,《冰川冻土》工作人员回应称,将对徐中民在《冰川冻土》发表的其他文章逐一进行审核处理。此前据澎湃新闻报道,徐中民的导师程国栋表示,徐中民在《冰川冻土》上发表的这两篇文章与《冰川冻土》的学术定位不符。《冰川冻土》期刊已在期刊的微信公号和交流群中发布了撤稿声明,并正在研究进一步的善后工作。程国栋称“已正式向领导申请引咎辞职,辞去主编的职务,并对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诚恳地向广大读者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