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经济类考研数学难考?这10所院校专硕不考数学!熙熙攘攘

经济类考研数学难考?这10所院校专硕不考数学!

#考研#很多同学在大学期间或者毕业以后,为了能有更好的提升和发展,考研就成了最为重要的途径之一。虽然考研又需要另外多花时间,但研究生毕业之后对比本科生的薪资、待遇和发展潜力相对要会高不少,所以还是很值得的。大家都知道,考研的细分专业有很多。比如经济管理类专业报考的人就是非常多的,是考研报名人数最多的几大专业之一,无论是本科相关专业还是其他专业的都有人报考,而成人考研的也非常多,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经济学硕士“满大街”了~既然是经济类研究生,各地院校都要考数学,主要是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对于一些看数学就容易犯困的同学来说是非常难考的。不要急,今天来给大家介绍10所考经济类专业硕士不用考数学的院校,一起来看下。这8个院校分别是:1、中国人民大学(所在地:北京)办学类型:双一流、211高校、985高校。A+学科有9个: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统计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2、中央财经大学(所在地:北京)办学类型:双一流、211高校。A级学科有2个:应用经济学(A+)、工商管理(A-)。也是财经院校中唯一一个拥有A+学科的高校。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所在地:北京)办学类型:双一流、211高校。A级学科有4个: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A);法学、外国语言文学(A-)。4、吉林大学(所在地:吉林长春)办学类型:双一流、211高校、985高校。A级学科有1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化学(A);哲学、法学、政治学、考古学、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A-)。5、湖南大学(所在地:湖南长沙)办学类型:双一流、211高校、985高校。A-学科有5个:化学、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工商管理、设计学。6、上海财经大学(所在地:上海)办学类型:双一流、211高校。A级学科有3个: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A);统计学(A-)。7、同济大学(所在地:上海)办学类型:双一流、211高校、985高校。A级学科有12个: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A+);设计学(A);数学、机械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A-)。8、上海外国语大学(所在地:上海)办学类型:双一流、211高校。A+学科有1个:外国语言文学。9、南开大学(所在地:天津)办学类型:双一流、211高校、985高校。A级学科有14个:理论经济学、数学、化学、统计学、工商管理(A);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物理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A-)。10、厦门大学办学类型:双一流、211高校、985高校。A级学科有7个:海洋科学(A+);应用经济学、化学、统计学、工商管理(A);法学、生物学(A-)。值得注意的是,这10所高校中的南开大学和厦门大学不对应届毕业生开放。虽然有的院校有一定限制,不过这些高校对于数学不好的同学简直是福音。建议准备考经济类硕士数学又不太好的同学收藏哦。

动荡湾

经济学研究中的数学滥用?一个恐怕永远无解的问题

来源:金融界网站此前,《管理世界》的文章《经济学研究中“数学滥用”现象及反思》曾引发激烈的讨论,事实上广大经济学研究者早已对经济学中研究的数学方法使用尤其是越俎代庖成为研究的核心和亮点的现象有了诸多不满,对数学滥用类似的问题讨论,也不是时到今日才开始的反思。现代经济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在一套又一套数学模型提出、被质疑、修改和继续被质疑的进程中发展起来的。从整体角度来说,其实我们根本无法说清,数学究竟是成就了今日的经济学,还是摧毁了今日的经济学。经济学的数学化进程大致开始于19世纪中期之后,人们开始借鉴物理学中数学模型的使用方法,将其用来分析现实中比较复杂的经济现象,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微积分的引入及其边际研究方法轰轰烈烈地展开。此后大量数学领域的知识被逐渐引入了经济学科之中,包括线性代数、泛函分析、随机过程理论等等,尽管并没有人说经济学问题一定要使用数学方法来进行表达,但是20世纪40年代之后数学模型还是成为了这一学科里公认的表达规范。一方面对于经济学者来说,数学基础成为了必备的研究技能,比如萨金特时至今日依然每个学期都要去旁听数学课,另一方面许多数学学科今日的兴起,比如统计学,实际上也与经济学研究的蓬勃发展相辅相成。然而数学与经济学的结合其实是一种天作之合,因为数学表达本身的逻辑性和简洁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对经济关系进行阐述和分析,通过严谨化的表达得出一般化或者公理化的结论,也有助于不同地域、领域的学者进行交流,并为经济学理论可靠性的实证检验,提供了科学的分析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经济学的数学化是这个学科科学化水平提升的标志之一,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不过本领域对数学化的质疑其实从未断绝(当然,只是一直被压制)。很多学者认为,理论经济学公理并不反映真实世界的运行逻辑,只是一种数学的机械主义游戏,而这也是经济学领域外人士对经济学理论研究最大的质疑所在。比如经济学传统里往往使用经济人理性、信息完全对称等假设,来获得许多漂亮的结论,在很多人看来,这与现实谬之千里,结论自然很不可靠。但弗里德曼等人对此却持有不同看法,在他看来理论假设的不真实不一定影响经济理论模型的可靠性,如果这个理论依然可以对现实进行分析和预测,那么它的假设真实与否就没什么讨论的必要。不过后来人们给弗里德曼的这个观点扣上了一顶工具主义的大帽子,因为这很容易被解读为投机取巧,学者们也会本能地规避那些无法使用简洁的理论进行描述而事实上又恨重要的问题,最终把经济学分析引入研究者自己头脑风暴的死胡同,变成所谓的“黑板经济学”(也就是只在黑板上成立的经济学)。因此很多人调侃经济学者无法预测08年金融危机时,整个经济界几乎是一片哑然,而克鲁格曼之所以能拿到诺奖,也是因为他的模型可以用来解释97金融风暴。人们对经济学的解释性始终充满期待,但也始终对这样的解释性充满疑虑,这恐怕是经济学发展永远的矛盾所在。经济学者在使用经济模型时,面临的问题在于,我们究竟允许我们的经济学理论有多大程度上的不真实,时至今日这个问题依然没有被解决,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经济学中数学滥用的发端。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之所以可以和数学合璧(从经济学发展史角度来说,经济学数学化的奠基人就是萨缪尔森本人),是因为经济学本身的特征就是数量化的。因为经济变量本身存在着严肃的逻辑关系,找寻其中的因果性并用经济学的语言表达出来,其实是经济学研究最核心的目标所在。但是同样地,在经济中有很多因素是呈现非数量特征的,用经济学语言来说就是“对信息集的偏离”,这些因素在模型中无法解释,很多研究者也偷懒将其作为一个常数处理。这就使得经济学中的分析很容易流于机械化的表面,学者们甚至会有动机用数学上的相关性取代严谨的因果性,来进行讨论,这无疑摧毁了经济学分析的根基。而后来行为经济/金融学的兴起,也同经济学传统研究存在这样的问题有关。更为糟糕的是,我们尽管长时间地对经济学中的数学滥用进行质疑,但实际上我们很难说清楚到底什么是数学滥用。最近这次争议的发端就是罗默的那篇《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数学滥用》一文,值得一提的是,这位经济学诺奖界的村上春树对数学滥用进行批判的例子,是他老师卢卡斯的两篇文章。在他看来,数学滥用现象主要包括脱离理论基础的非正式用语与符号、不符合现实与直觉的假定以及错误的数理模型推演几种形式。这些说法看上去都没什么问题,但是问题在于,我们恐怕永远无法界定,数学使用和滥用之间的分界线。人们之所以要在经济学领域中引入数学,无非是因为数学能让我们的表达更简洁、精确,或者从某种程度上显得更加优美。但是经济学界一直有声音认为,我们可以用文字说清楚的事情,并不一定非要用数学进行分析。可是,我们究竟如何判断什么样的问题只用文字来说,而什么样的问题就必须引入数学工具呢?并没有一个可行或者可借鉴的分析标准存在,我们也很难知道究竟是数学表达还是文字表达,更符合经济学的本意,因为从符号学角度来说两者都只不过是信息的承载者和阐述的工具而已。文初提到的《经济学研究中“数学滥用”现象及反思》这篇文章,认为数学滥用的主要形式包括论模型假设不符合现实或根据结论修改假设、数学模型过度运用、实证研究与经济理论相脱节、实证过程不规范四个方面。但问题在于四点中的第四点说明研究者用错了数学,而前三点正是我们在前文中所讨论的究竟我们能容忍经济学假设与现实存在多大差异和我们有什么标准来判断经济学研究的数学应用是否适度上。所以这样的讨论其实是将100多年以来经济学者对数学方法的一次炒冷饭式的总结,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不知道数学究竟应该多大程度地进入经济学,就像我们也不知道经济学应该多大程度地入侵其他社会学科一样。我们提出了问题,但始终没有办法解决问题,这一点倒是蛮符合大多数经济学研究的特点的。所以大家轰轰烈烈地批判一下就好了,在可见的未来,你们想搞经济学研究,发经济学论文,还是要搞各种奇奇怪怪的模型去忽悠审稿人的。附:《一个经济学学生的疑惑:经济学是不是已经沦为以经济题材为背景的数学应用学?》我来自上海财经大学,是一名大三的经济学学生,三年的学习中,始终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至今仍未得到解决。那就是——经济学到底怎么了?回看到目前为止大学前两年4个学期的课程,每个学期学分最高的课程分别是:数学分析1(6分)、数学分析2(6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6分)、计量经济学(3分),清一色的数学,除此之外的数学课程还包括:数学分析3、线性代数,由数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课程则有: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博弈论、国际经济学。那抛开数学,真正能让我作为一个经济学学生应该掌握的经济学知识的课程呢?只有一门:政治经济学。除了学校的课程安排,据我所知,无论是学校招收研究生还是与经济金融相关的公司招聘的时候,即使毫无经济学学习的背景,数学系学生的抢手程度甚至远大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我想知道,经济学到底怎么了?我承认我数学不好,不喜欢数学,所以在被数学虐了千百遍之后我的脑子里产生了既可笑又可怕的想法:诺贝尔因为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唯独没有设立数学家,而数学家并不甘心,从而攻下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说句可能有些偏激的话,如今我在学习的并不是我高考报名时所想象的那样,把数学作为一种工具的经济学,现在的经济学根本就是以经济学为背景题材的数学应用题所集成的学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尽管我对高等数学比较头疼,可是我基本的逻辑还是有的。而不管在教科书中还是在实际应用中,一些把经济学问题抽象为数学推导的过程在我看来毫无逻辑。如若果真如此,那即使数学演绎的过程再繁琐,所用到的模型再复杂又有何用处呢?数学在经济学领域中的滥用已经太过了,如果说数学的应用让经济学研究前进了50年,那也许数学的滥用一定会让经济学研究停滞100年。我觉得也许错的并不是我,而是经济学。之前提到过,在教科书中的叙述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中,数学的演算确实越来越复杂,但内含的逻辑却毫无章法可循,对此我想各举一个例子:教科书:经济学领域中的模型不论复杂还是简单都绕不过经济学最基本的两个前提假设:理性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这想必大家都知道。在这两个前提假设的基础之上,西方经济学界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模型、进行推导、得出结论。我想说,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我还记得学习高中物理时,因为数学能力有限,所以题目中经常会给出类似“假设摩擦力为零,假设斜面光滑”之类的假设,尽管实际上并不存在假设说的所谓光滑斜面,但这样一来却可以让我们在数学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锻炼我们的物理思维能力。而等我们学习了相关的高等数学之后,我们便可以拿掉这样的假设,通过同样的思想,进行完整的运算。但经济学呢?似乎经济学家们已经完全忘记了“理性人和完全信息”是作为假设的存在,反而将其奉为真理,在这基础之上乐此不疲地开发模型、得出结论、发现与实际不符······这是在开完笑吗?如果说我定一个前提假设说“人类全部死光了”之后得出结论“经济就不存在了”从逻辑上来说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这样的结论有用吗?我想说的是假设是一种简化问题的过程,通过假设我们可以首先在一定假设限制下得出一个较为简单的结论,之后通过一定手段将假设还原,回归到实际的结果中来。想想我之前提到的物理学,不就是从实际中发现问题,进行光滑斜面的假设,再通过摩擦系数,真真切切的将假设还原到现实之中,得到真正的结果。那经济学呢?有谁将在假设条件下开发的模型成功地还原到现实中来了?没有,因为没有这两条如此强的假设,他们的模型根本站不住脚。经济学的发展难道不是为了解决实际的经济问题而是任由这些所谓的“经济学家”任性地开发模型争夺诺贝尔奖?希望不是这样吧。之前所说的总结起来就是“经济学假设的未还原”问题,这并不是一个逻辑上的问题,只是一个基于利益、名声等因素考虑过后,作为一个实实在在需要生存的人所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很多人都知道这样得出的结论不靠谱,但问题是现在的学术界就认这个东西,而且理性人假设也是前人所做的奠基,即使以后被推翻也无关己事。真正设计到逻辑问题的是“理性人假设”,关于这个假设本身的荒谬我想以后再谈,现在就算我承认这个假设,我想从逻辑层面展现一下有关理论的逻辑是多么混乱。理性人假设说的是人类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这句话本身就是错的,或者说是矛盾的。因为实际上根本没法做到自身利益最大化。举个例子,对小孩子来说,玩能得到最大的利益,而小时候玩的太疯了会影响学习,学习不好意味着长大之后在求职结婚甚至在吃饭问题上都面临诸多困难,所以小孩要好好读书,做到将来自身利益最大化,但一旦好好读书,小时候的利益又有了损失。类似这样的情况,我倒想知道,怎么做到自身利益最大化。很明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致命逻辑缺陷就在于对于时间,它没有区分。再比如对于一家只生产一种商品的企业,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一种商品的价格升高销量就会下降,但是对企业来说,一件商品的利润与销量的乘积一定会有一个最大值,而企业做的最优决策就是确定乘积最大时的利润。这样是不是做到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不见得吧,利润与销量乘积的最大值是在现有的情况下定义的,但如果说我的企业在短时间内给出明显低于市场的定价,将竞争对手都挤死,之后作为一个垄断生产商,那时的利润到底和原先相比究竟是高是低很难说清楚吧。这样一说应该很明显了,自身利益最大化根本就是一个悖论,因为它根本没有对时间做出一个有效的区分,更甚者,利益的实现所涉及到的是未来的时间,而实际上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就比如也许小孩子玩疯了长大一无所成但也许偏偏就因为玩启发了他的创造力呢?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实证或者推导,从逻辑上来说理性人假设本身就是个悖论,根本不能作为一个前提假设不是吗?另外一个例子是在经济的实际应用方面,是有关学校食堂优化的问题,我想明天再来和大家分享。我的见识不多,基础也不扎实,我的很多想法都可能是错的。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希望能在数学的统治下找到和我不谋而合或是想背而行的想法,尽管我也找到很多经济学家提出类似想法的论文和书刊,给我很大的启发但我觉得很难说得上系统更提不上是一种理论。所以我希望能听到更多人的声音,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我只希望能不带立场地找寻经济学的真理,希望大家能够支持!也许这篇文章发在行为经济学板块能得到更多认同,但我明白发在这里能听到更多理性的反对的声音,这样能让我更多地思考,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把真实的想法一起分享。附:(一些我觉得有些想法的书,也希望大家能推荐好书)保罗·罗默《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数学滥用》托马斯·索维尔《被掩盖的经济真相》方宇军《经济学的新思维 : 兼及西方经济学的评判》丹·艾瑞里《怪诞行为学》赵凡禹《经济学会撒谎》迈克尔·舍默《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德曼《失灵 : 为什么看起来可靠的模型最终都会失效》萨维奇《平均值缺陷》布拉斯兰、迪诺《数字唬人 : 用常识看穿无所不在的数字陷阱》琼斯《谁说图表不会说谎》达莱尔·哈夫《统计数字会撒谎》

纱奈

2021考研,关于经济学专业,学硕与专硕差别到底有多大?

经济学无疑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考研专业,很多同学都想考经济学研究生,但是,面对学硕、专硕、专业、学校又不知道如何选择,所以,通过这篇文章,在对经济学考研有一个详细了解的基础上,再给大家一些建议。为了详细了解经济学考研,首先对该专业进行一个介绍。01经济学专业基本情况想要查看考研的相关专业,我们只需要上一个网站即可,那就是(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招网,我们先在该网站找到“专业库”,然后选择需要查询的专业即可,我们选择经济学,先看查看学术型专业。理论经济学下设专业应用经济学下设专业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下设有三个一级学科,分别为: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而这三个一级学科下,又分别有其二级学科,这个才是我们考研要报考的专业,比如,理论经济学下设有以下理论经济学、经济史、世界经济等7个二级学科(专业)。考研时,大家只能从这7个专业选择一个报考。而应用经济学下设有应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等11个专业。最后,统计学下设有一个专业,就是统计学,以上,就是经济学的学术型专业,这些专业冷热门差别较大,分数线也差异较大,具体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我们下面再看看经济学的专业型专业。经济学专业专业型专业总共有7个,他们分别如下所示,这几个专业方向完全不同,差别较大,具体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报考即可。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审计下面,我们再看看经济学专业考研最近几年的分数线情况。02经济学专业国家线统计我们先看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014年到2019年的经济学专业的国家线情况,下表格列出了所有专业的国家线,我们看到,2014年经济学的国家线已经到了330分,并且一直较为稳定,到2019年时,已经到了345分,注意满分500分,而工学专业只有270分,同样是500分的满分。我们下面再看经济学专业型硕士的情况,同样比较高,有330分到345分,特别是2019年,高达345分。这个还只是国家线,而很多热门院校的复试分数线还要高于国家线,我们看下中央财经大学的2019年复试分数线。中央财经大学2019复试分数线我们看到,复试分数线最低的专业是财政学,348分,高于国家线3分,其它专业都高于国家线,二十到四十分,而专硕的分数线更高,比如,金融学专硕分数线高达385分,整整高于国家线40分。从这个分数线,不难看出,经济学下设的金融专硕到底有多热门,考试难度到底有多大了。看完了分数线,我们再看看经济学考研专硕与学硕的区别有哪些?03经济学学硕与专硕的区别我们都知道,考研分为学硕与专硕,其它大多数专业的学硕与专硕考研的差别在于数学与英语上,比如学硕考数学一、英语一,而专硕考数学二、英语二。而经济学考研则完全不同,差别较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考试科目不同经济学相关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大多数大学,一般考以下四门课程。政治英语一数学三(数学一)专业课(一般考西方经济学)当然,也有大学喜欢另辟蹊径,比如,上海交通大学,数学考数学一,而数学一与数学三的差别比较大,数学三有一些不考的数学一会考,比如三重积分,曲面曲线积分等,大家在复习时,一定要看清楚报考大学的具体要求。而经济学专业型硕士,大多数学校一般考以下几门课程政治英语二(英语一)经济类综合能力联考(满分150分)专业课(专业综合)专硕里面不考数学的大学比较多,比如,有上面列举的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等,都是经济学非常厉害的大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校的某些专业,英语也有考英语一的。总结一下,经济学相关专业,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只有政治是完全一样的,其它科目基本上都不相同。2、考试难度不同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学硕与专硕的考试科目完全不同,这直接就导致了考试难度上的差别,比如,专硕不考数学,将会让考试变得容易不少。毕竟,对于没有学过数学的同学,数学三可一点也不容易,简直是难得“要命”。但是,虽然学硕考研科目较难,但是分数线会低一些,而专硕,虽然考试容易,但是,报考人数较多,特别是一些跨专业考研的同学,导致最后的录取分数线也越来越高,继而变得让本来容易的倒不容易了。3、招生人数不同学硕与专硕还要一个不同点在于,招生人数上,一般学硕招生人数要少于专硕,并且学硕中有一大部分还是保送研究生,所以,考试难度也较大。而专硕一般招生人数会更多一些,并且一般还是2年。4、学费不同经济学相关专业的专硕学费要比学硕贵很多,比如,上海财经大学,我们可以通过其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看到,经济学相关专业,学硕的学费是一年8000元,而专硕的学费要贵很多。比如,金融专硕,2年的学费就要13万8,而复旦大学的相关专业,要更贵一些,一学年的学费就达到了10.9万元。以上,就是经济学考研学硕与专硕的一些不同点,那么,经济学考研,我们如何选择大学与专业呢,学硕与专硕又如何选择?04关于经济学考研的一些建议建议一:数学不好,就选择考专硕如果,大学时没有学过数学,属于跨专业考研,就选择不考数学的专硕会更容易成功一些,如果数学比较好,则可以随便选择。建议二:“家里有矿”随便选,否则别考专硕通过前面介绍,已经发现,经济学专硕学费与学硕的学费不是一个量级,如果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则可以随便选,如果,家里条件不是太好,则尽量不要选择专硕。建议三:院校选择,以地域为重金融学院校的分布地域性非常明显,比如,一个省份基本上都有一所非常不错的财经类大学,比如北京的中央财经大学,上海市的上海财经大学等,所以说,选择大学的主要依据就是地域问题,尽量选择自己将来想要就业城市的大学。以上,就是关于2021经济学专业考研的一些知识以及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吧!

理迹

经济学类专业考研,需要注意哪些?学长:注意四个方面

经济学类的研究生一直是考研究生的热门专业,因为每年考试人数都很多,所以考经济学类的大学院的国家线很高,从近几年的大学院考试的国家线来看,基本上考大学院的英语分数线维持在45分左右,那么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经济学类专业考研,需要注意哪些?学长:注意四个方面。首先,要注意大学院考试的英语国家线,由于经济学种类的大学院考试英语国家线比较高,如果想报考经济学类专业,大学院考试英语是一道门槛,要求会比较高,如果自己的研究生考试的英语成绩不到50分就不能成为研究生,否则,其他科目的成绩再好也没什么用。第二,请注意数学的研究生考试,虽然大学院考试的数学国家线不高,但是很多学生也能达到这样的分数,研究生考试的数学总得分是150分,提高总分,要想进入重点大学的经济学系研究生,数学成绩不到110分就不能选择保险。第三,要注意复习专业课,在这里让后辈们普及知识,大学院考试的专业科目考试的时候,你所在的考场有很多学生,因为不是学校,所以每个人的考试题都不一样,你的考试题密封在信封里,这种形式和平时不一样,专业课大家一定要看真正的问题,有考试真题,复习有方向,记住经济学类的问题多写,当然,微观经济学中的计算问题也要用心复习。第四,要注意报考大学院的专业和学校的选择,经济学专业中有几个专业领域,除了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等,其他专业比较冷,这是我个人的建议,经济学专业研究生的就业状况不理想,所以银行和证券的待遇福利低下。那么以上就是经济学类专业考研,需要注意哪些?学长:注意四个方面,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心辩

数学和经济学专业考研可以转向哪个方向

本科期间选择数学和经济学专业,在读研的时候可以重点考虑一下计算机相关专业,在方向的选择上可以优先考虑一下大数据相关方向。当前正处在大数据时代,选择大数据方向未来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数学和经济学专业选择大数据方向存在以下几个好处:第一:数学和经济学是大数据的重要基础学科。大数据技术体系涉及到三大学科,包括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另外经济学也是大数据重要的辅助学科之一,所以数学和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在读研期间选择大数据会有一个相对顺利的学习过程,在知识体系结构上也有一定的连续性。第二:大数据领域人才缺口较大。目前大数据领域正处在落地应用的初期,此时大数据领域的人才需求依然以研发型人才为主,所以近几年大数据方向的研究生,在就业岗位和薪资待遇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从大数据行业发展的基本面来看,未来大数据领域的就业前景依然值得期待。第三:大数据发展前景广阔。大数据之所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数据开辟了新的价值领域,这个价值领域的核心就是数据,而大数据技术体系就围绕“数据价值化”展开。大数据目前不仅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同时大数据技术也将全面促进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发展,可以说大数据对于未来科技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后,对于数学和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如果未来要选择大数据方向,还应该重点关注一下计算机相关技术,尤其是编程语言相关的知识。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高电压

2020年经济学类专业考研需要注意哪些?学长:注意四个方面

经济学类研究生一直是考研的热门专业,每年报考人数很多,因而经济学类考研国家线非常的高,从近几年的考研国家线来看,基本上考研英语分数线都维持在45分左右,而今年的考研国家线提高到了50分,这对于考研的的学生来讲压力会比较大。那么对于将要参加2020年经济学类专业考研需要注意哪些呢?作为学长,我个人建议要注意四个方面。第一,要注意考研英语国家线。因为经济学类的考研英语国家线比较高,如果想报考经济学类专业的话,考研英语是一道门槛,要求会比较高。必须保证自己的考研英语成绩在50分以上才有希望考上研究生,否则的话,即使自己其他的科目成绩再好也没有多大用。第二,注意考研数学。虽然考研数学的国家线并不高,很多同学也可以达到这样的分数,但是这样的分数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考研数学的总分150分,要提高总分,要想报考重点大学的经济学类研究生,数学成绩必须保证在110分以上才是保险的选择。第三,注意专业课的复习。在此给各位学弟学妹普及一下知识,考研专业课考试的时候,你所在的考场有很多同学并不是一个学校的,因此每个人的考试题不一样,你的考试题是一个信封中密封着,这种形式和平时接触的不一样。专业课大家一定要看真题,有了考试真题,复习就有了方向,记住经济学类题就是要多写。当然对于微观经济学里面的计算题也需要用心复习。第四,注意考研专业和学校的选择。经济学类专业其中有一些冷门专业,除了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等,其他的专业比较冷门,报考专业尽量选择热门专业,报考学校尽量选择一流大学。这是我的个人建议,因为经济学类专业研究生就业形势不理想,银行和证券待遇福利下降,普通学校研究生实质上和本科生没多大差别。为此今年报考经济学类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复习好数学和英语,同时把专业和学校也选择到位,使自己既能考上研究生,也能研究生毕业后就业有保障。

空白点

考研数学一、二、三难度大对比!分别考哪些知识点?

前两天小编在逛考研论坛的时候,发现有一篇帖子引起了大家的热议:“考研如果选择不考数学的专业,是不是会轻松很多?”评论区里大家议论纷纷,除了吐槽考研数学让一些文科生难到头秃以外,也有些同学发起新的疑问:“考研数学还分一、二、三?”“这三类数学试卷的区别有哪些?”“哪个难度最低?适用的专业是哪些?”当了解到有那么多考研党,都步入考研数学的“知识盲区”,小编也当机立断决定为大家写篇考研数学的解析文,汇总数学一、二、三的区别、难度以及适用专业。01分别适用哪些专业针对考研的数学科目,根据各学科、专业对硕士研究生入学所应具备的数学知识和能力的不同要求。硕士研究生入学统考数学试卷分为3种:其中针对工科类的为数学一、数学二;针对经济学和管理学类的为数学三;除前面三种统考数学试卷之外,还有数学(农)和招生单位自命题理学数学。数学(一)适用的招生专业:(1)工学门类的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等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专业。  (2)管理学门类中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专业。数学(二)适用的招生专业:工学门类的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专业。数学(一)、(二)任选其一的招生专业:工学门类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专业。  数学(三)适用的招生专业:(1)经济学门类的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专业。  (2)经济门类的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专业: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含保险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国防经济。(3)管理学门类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专业: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会计学、旅游管理。(4)管理学门类的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中所有的二级学科、专业。02知识点占比大家可以结合自己计划报考的专业,来了解自己要考试哪一个数学科目的类别。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都是考研数学,但是考研数学一、二、三各有区别,考试内容与难度都各不相同!我们先来看看考研数学一、二、三,对应的考试知识点占比分别是多少:03考试内容与难度当我们了解到考研数学一、二、三的重点知识点占比,接下来就要知悉各类考试卷里的“考纲”分别覆盖了哪些内容:数学(一)①高等数学(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②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二次型);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事件和概率、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数学(二)①高等数学(函数、极限、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多元函数微积学、常微分方程);②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二次型)。数学(三)①微积分(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定积分的应用、微分方程、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重积分、无穷级数);②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向量、线性方程组、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二次型);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事件和概率、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总的来说,三类数学试卷知识面多少:数学一 > 数学三 > 数学二知识点难度:数学一>数学二 >数学三数学一:知识点多,难度大,更适合理科出身的同学。数学二:虽然知识点少,但难度大,一些题目比较精、专,适合大部分工科同学。数学三:知识点介于中间,但难度最小,适合经济类或管理类的同学。了解完上述考研数学的”常规内容“,我们再看看“个别案例”:像数学(农)的考试科目就是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但很多考数学(农)的专业也可以选择考化学,而非固定选择考数学,所以这类同学在考试科目的选择上,自由度更大。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些招生单位自命题理学数学:考试科目和内容可以参考学校官网,通常官网上会列出考试科目大纲,以2020年同济大学自命题数学的大纲为例:小编寄语如果你选择报考没有数学的专业,那么可选择的专业就会变得窄很多,相应的如果复试没有通过,调剂的机会就会更少。并且如果以后想继续深造,可选择的方向就没剩几个了。而很多不需要考数学的专业,虽然不用担心考数学的问题,但在备考的时候就需要备考两门专业课,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最常见的诸如新闻与传播专业;以上图片摘自中国传媒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其实考研的难度其实和很多方面都有关系,并不仅仅是一个数学考试能决定的。但如果你是从小就对数学科目头疼且不擅长的考生,小编劝你及时止损,不妨选择那些不考数学的专业,减轻自己的压力。其他考生还是要全面考虑,不要让一个数学绊住你的脚步。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考上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免受考研数学的“头秃之累“!本篇原创文章由百家号“宗师考研”发布,我们将会持续更新考研及大学生主题的干货文章与上岸经验贴,敬请关注!

浜崎

21考研必读:考研数学科目,396和199有什么区别?

随着考研大纲的发布,21考研的同学也发现了考研数学的变化,其实改革常有,大家及时更改复习方向即可,我们都知道各院校各专业对数学要求都有很大区别。比如对于经济类、管理类专硕来说,有考数学三的,有考396的,有考199的。可能不少同学对数学三、396与199的区别不甚了解,下面辽小都就来具体的阐述一下两者的区别吧一、数学三和396的适用范围数学三和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适用于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及资产评估硕士等经济类专业硕士而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适用于MBA、MPA、MPacc等管理类专业硕士,主要适用会计、图书情报、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和审计等专业学位硕士。所以同学们可以看看自己的专业,一般数学不同也就代表学习方向不同二、什么是经济联考?经济类联考是为了招收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及资产评估硕士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一般经济联考考察内容如下:(1)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2)204英语二(3)101思想政治(4)专业课(如金融硕士,考431金融学综合)三、396经济类联 考与199管理类联考的区别:从经济类联考的考试内容来看,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1)396经济类联考要多考政治及专业课。(2)396经济类综合联考与199管理类综合联考的考试范围均为数学、逻辑、写作。两者的逻辑、写作部分考纲基本相同。(3)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中的数学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大学期间所学的数学知识;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中的数学为算术、代数、几何、数据分析等高中及以前所学的数学知识。(4)396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分值分布为:数学基础70分、逻辑推理40分、写作40分,总分150分;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分值分布为:数学基础75分、逻辑推理60分、写作65分,总分200分。(5)两者所考英语科目均为英语二,采用的是同一套试卷。(6)难度不同数学三最难,396次之,199相对简单。所以对于参加上述专业考研的同学 一定要衡量一下自己的数学水平,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报考。如果你是学 霸,就考数三,虽然难度大,但考上了发展也相对好一些。(7)考试时间不同经济类考两天,而管理类考一天。经济类考英语、政治、数三或396和431金 融学综合;管理类考英语和199。所以数学也有很多的区别,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报考专业等选择数学的学习,加油!

穷通

2018考研经济学专业,数学三67分能过单科国家线吗?

今年国家线预计3月15日左右出来,目前还有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但一些考研人考得不太好,对能否过线很焦虑。一位考研人数学三考了67分,感觉很危险,问小编,经济类数学三67分能否过线?这里分析一下。影响国家线的两大因素是报考人数和试卷难度。一、报考人数经济类一直是考研热门,最近几年一直很热,在国家划分的13个专业大类里,经济学的报考人数,最近几年一直稳居第一。今年全国报考人数达到238万,比2017年增长了37万,经济类考生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据估计应增加了大约10%,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表明今年考研经济类难度确实加大,而这势必会促使国家线总分和单科线都有提升的可能。二、试卷难度2018年的考研数学整体都比较难,无论是数学一还是数二数三。经济类考数学三,难度也比较大。从试卷整体难度上说,今年数学三的难度明显高于2017年,而且还出现了一个超纲题,就是那个二阶差分方程的题目。虽然分值只有4分,但按照数学三的考研数学大纲来看,的确是属于超纲了。很多考生在考场上都懵了,做不了,对情绪有影响,对考试临场发挥也有影响。近年来,数学三的难度一直向数学一靠近,而数学一今年试卷明显向偏题和冷门发展,而且难度提升。因此,数学三也提升了难度,虽然没有明显的冷门题,但出现超纲题,实际也是提升难度的一种方式。无论是初试考完后考生的反馈,还是二月初公布考研成绩后的考生实际分数来看,今年数学三难度较大,这是比较公认的事情。难度的明显提升,自然会对国家线造成影响,促使其很可能下降。以上两大因素,使得今年国家线一升一降,作用叠加的结果会怎样?三、今年经济类数学三国家线合理预测由于国家线只是进入研究生考试复试的一个基本资格,要求也并不太高。而每年的考生总体水平,其实基本相当。根据我的个人经验,国家线的划分,往往受到试题难度的影响大一下,即今年国家线降低的可能性较大。而最近几年数学三的单科国家线,2014年到16年都是68分,2017年是69分,今年由于难度提升,考生得分普遍不高,小编根据个人经验预测,2018年的经济类数学三单科国家线应不高于68分,有一定的可能性恰恰就为67分。经济类数学三单科线所以数学三67分,确实比较危险,在国家线附近,或许会擦线过,至于能不能过线,就只能看运气了,小编祝此类分数的考研人好运过线!配图来源于网络。欢迎关注:考研大家。

惩戒者

考研的“10”类数学及对应的专业,速看!

做题有时并不由人,对错也常常不会永恒很多对的人在错的时间里慢慢走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就像信心满满的准备考研买了一大堆书,结果发现本来是考学硕的小伙伴买成了考专硕的书,本来是考专硕的同学买成了考学硕的书!最近被一部电影感动,名字叫《末代皇帝》。听着电影的插曲《Where is Armo?》很多过往就像电影的胶片一样,一幅幅慢慢的播放。,坐在故宫的长廊下,外面的风景都是记忆里的一些镜头,有的温情,有的落泪,有的就像独自远望着夕阳的孤独,有的就像看着爸妈发来的短信的温馨。这个电影给人很震撼,就像男主角说的那句:她是我的蝴蝶。委婉,清澈,往往直抵心灵。生活中往往面对着很多选择,求学之路也是一样!包括此时此刻的你可能还在纠结选择学硕的哪个哪个专业,专硕中的哪个专业;不管选择什么,都希望有位师哥师姐或者有位老师指引一二,只需一个眼神,拍一下肩膀,一句鼓励的话,或者碰一下酒杯。你落汤鸡一样站在他的声旁,要么他和你举一把伞,要么他和你一起淋雨。生活中很多为说出口的,希望别人心照不宣的,其实都需要我们更多的读懂人。选择考研,肯定会去做题,而做题有时并不由人,对错也常常不会永恒。而最开始的选择,同学们们有必要理清楚考研的10类数学(信息来源于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兴许会让你的考研路走得更稳。完全适用数学一的专业:【学硕】工学门类下21个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力学、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专硕】无2.完全适用数学二的专业【学硕】工学门类下5个一级学科(纺织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林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硕】无3.完全适用数学三的专业【学硕】经济学门类下所有一级学科,管理学门类下3个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专硕】无4.选用数学一或数学二的专业【学硕】工学门类下11个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矿业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科学技术史、软件工程、生物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公安技术)【专硕】无5.选用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或招生单位自命题理学数学的专业【学硕】理学门类下4个一级学科(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专硕】无6选用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工业设计工程”自命题科目或生物化学的专业【学硕】无【专硕】工程硕士。其中数学三仅供项目管理、物流工程领域选用,生物化学仅供“生物工程”领域选用。7.数学(农)、化学(农)或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的专业【学硕】农学门类下所有一级学科【专硕】无8.招生单位自命题理学数学或其它自命题科目,也可选用统考试题【学硕】:理学门类(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4个一级学科除外)【专硕】:无9.选用数学三或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的专业【学硕】无【专硕】: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10.完全适用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得专业:【学硕】无【专硕】:会计(MPAcc),审计(Maud),图书情报(MLIS),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工程管理(MEM),旅游管理(MTA)【文中数学分类来源于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