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20考研大扩招,研究生学历还有用吗?“3年后会找不到工作?”爱之

2020考研大扩招,研究生学历还有用吗?“3年后会找不到工作?”

01首先必须明确指出的一点是,不管研究生如何大规模扩招,其实中国目前国家的高学历人才还是比较欠缺的。就是说我们目前大学生所占的比例其实是非常低的,相较于发达国家而言,我们国家的研究生占总人口的比例其实是非常低的。2020年,国家做出了关于研究生大扩招的一个重要决定,其实这个方针对于以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当然很多人可能会批判目前的研究生扩招政策是为了应对目前就业的困境,但是其实实际上从长远角度来看,国家的研究生数量增加对于国家人力资本的一个积累,是非常关键的。跟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其实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是刚刚超过50%,也就是说刚刚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这个阶段。02但是其实这在英美等一系列发达国家,早在四五十年前就已经实现了这种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国家的研究生,不论怎么研究生扩招,其实还是没赶上欧美发达国家的那种水平,而且还发展得远远不够。当然前面是从国家的宏观角度来看待这个研究生的扩招的问题。其实我们回到研究生本人或者是说2020年考研的这些考生而言,在这个时候出台关于研究生招生数量扩招的决策,其实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因为我们目前国家的经济下行的压力非常大,而且2020年大学生毕业的这个总数非常多,也是突破了历史的新高。所以为了缓解目前研究生的就业压力,在扩招的时候考虑到毕业生的一个就业困境,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我们考虑更多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就业方面的考虑,更长远的考虑,就是对于考生本人或者是研究生本人未来的长远发展。其实就读研究生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技能上面的储备,而且也是对于研究生本人的思维技能,情感态度以及人生观的养成,都是非常有价值的。03根据著名的教育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舒尔茨先生的人力资本理论的相关观点,其实教育的投资是相比于其他的物质资本的投资,具备有更高的一个回报率。简单地说就是我们要是个人能够更好地在教育上面增加一些投入,就像我们现在的研究生进行扩招,很多人去选择就读这个研究生的话呢,未来的个人收益是非常巨大的。而且相比于直接去工作所积累下的这种工作经验上面的技能要回报更高,也就是说读了研究生之后,个人的未来长远发展将会更有价值。所以总体而言,不论研究生怎么扩招,扩招多少,对于国家也好,对于个人的未来发展也好也都是有用的。并不是很多人觉得,经过考研的这种数量上面的增加,研究生招生数量的一种扩张会导致很多人读研究生没有用。这一点是不可能的,而且未来研究生教育的一个大规模扩张也是一种常态,因为毕竟是国家经济发展以及个人发展最迫切的需要。

而有所矜

研究生扩招或超10%,21考研国家线真的会下降吗?网友:有可能

文/芝麻侃教育研究生报考人数和在校人数双双“突破”310万,考研扩招已然成了一种趋势。在42所一流大学发布的招生计划中,有27所明确表示会增加研究生的招生人数。其中,复旦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郑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以及新疆大学等高校的扩招人数均超过了1000人。与此同时,在考研成绩发布后,话题下面再现“神仙打架”。400分进不了复试?这看似不可能的事件,在一些热门院校的热门专业中,正在逐步成为现实。一面是研究生扩招,一面是考研成绩“高分云集”,姗姗来迟的国家线又会有怎样的变化?研究生招生人数增加或超10%从58万人到110万人,仅仅用了四年的时间,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了近一倍,但是由于报考人数也随之增加,录取比例并没有明显变化,比例维持在33%左右。2021考研的报名人数是377万人,预计招生人数至少会达到130万人,录取人数相比于去年增长超10%。如此来看,在报考人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录取比例反而可能会“不降反增”。21考研国家线真的会下降吗?考研成绩虽然已经可以查询,但是国家线迟迟没有出炉。如果不出意外的话,“34所”自主划线高校的复试线即将陆续公布,国家线预计在“三月中旬”浮出水面。相比于往年,国家线会有怎样的变化?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分析下影响国家线的主要因素,无外乎以下几点:试题难度、报考人数、录取人数、考生的整体水平等。试题难度:“奇数年简单,偶数年难”?如果综合分析往年的国家线变化,理工类的总分线确实会有奇数年偏高、偶数年偏低的趋势。但是,相比于去年,除了专业课之外,试卷的整体难度其实变化并不是很大。报考人数、录取人数:相比于往年,21年考研的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实现“双增长”,录取比例不降反增,这说明如果报考人数与往年持平的话,录取人数会相对有所增加,也就是说考研变得更容易了。综上所述,国家线并没有上涨的理由,但是下降的可能性也并不是很大,大概率会与去年持平,单科线上下浮动两分左右,总分线上下浮动五分左右。说到这,有些学弟学妹可能会问:为什么感觉其他考生的分数都很高?难道真的是“错觉”吗?并不是,因为其中存在“幸存者偏差”。在考研成绩话题下面,有很多学弟学妹晒出了自己的分数,毫无疑问,绝大多数都是高分,因为低分始终在保持“沉默”,后者晒分的人数比例远远低于前者。另外,在一些热门院校的热门专业,出现“400分进不了复试”的情况也很正常,但是在绝大多数高校和专业,并不会出现类似情况。可以预测:文学类专业国家线会在355分左右;农学类专业国家线会在255分上下;医学和艺术学的国家线分别会在300和350分左右波动;哲学和法学的国家线会分别维持在300和325分上下;工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理学和历史学专业的分数线分别会在265分、345分、330分、345分、290分和325分左右。今日话题:你认为国家线会有怎样的变化?相比于往年,会有明显增加还是会显著降低?学弟学妹们不妨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最后,祝各位成功“上岸”、金榜题名!

感观

2021年考研,这些高校扩招,考研的机会来了!

数据显示,2020年参加考研的人数达到340余万人,而2021年的人数会更多。虽然被录取的人数没有这么多,但是机会还是有不少的。在2021年,为增加考研通过率,很多高校进行扩招。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学校已经发布了扩招计划。广州大学广州大学广州大学,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综合性大学,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东省“冲一流”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广州市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广州大学2021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2900人,比去年扩招1000人。暨南大学暨南大学暨南大学,简称“暨大”,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高等学府,直属中央统战部领导,教育部、中央统战部、广东省三方共建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985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暨南大学2021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4476人,比去年扩招986人。深圳大学深圳大学深圳大学,简称“深大”,位于广东省深圳市,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由广东省主管、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综合性大学;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深圳大学2021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3391人,比去年扩招923人。三峡大学三峡大学三峡大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宜昌)和原湖北三峡学院于2000年5月25日合并组建的,是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共建大学,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三峡大学2021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2009人,比去年扩招744人。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是河北省重点建设的骨干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兼有文学、理学、工学和艺术学的多学科财经类大学。河北经贸大学2021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1032人,比去年扩招538人。广西科技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坐落在柳州市,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入选高校,是“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直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广西科技大学2021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715人,比去年扩招414人。陕西理工大学陕西理工大学陕西理工大学,简称“陕理工”,始建于1958年,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汉中。2001年,由原汉中师范学院与原陕西工学院合并组建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陕西理工大学,是一所涵盖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和管理学的多科性省属普通高等学校,也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理工大学2021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600人,比去年扩招180人。合肥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全国首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国培计划”示范性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试点单位、“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工程实施高校,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首批“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创业学院”立项单位。合肥师范学院2021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205人,比去年扩招60人。综合整理如下:2021年部分高校研究生扩招情况分析可以看出,2021年各个高校研究生扩招的人数都比较多,尤其是广州大学,达到了1000人。还有哪些高校研究生扩招了,欢迎大家补充!

适志

2019年研究生招生分析:教育学博士和经济学硕士扩招幅度大

研究生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学历,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本文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来分析我国的研究生招生情况。一. 硕博研究生持续扩招2015-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扩招比例均超过40%,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较上年增长22%。根据教育部在2020年3月印发的通知,2020年计划扩招18.9万名硕士研究生,扩招比例超过20%。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难度进一步增大。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本科生的就业压力并提高人才素质。图1. 2015-2019年全国硕博研究生招生人数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二. 教育学博士和经济学硕士的扩招幅度较大2018-2019年,工学、医学、教育学和艺术学博士的扩招幅度均超过10%,其中教育学博士的扩招幅度高达22%。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于教育学类高端人才的需求量进一步扩大,教育学博士的扩招可以满足就业市场需求。2018-2019年,经济学硕士扩招幅度高达19%。经济学本科生的就业难度较高,因此有不少经济学类专业的本科生希望通过读研提高就业竞争力。图2. 2018-2019年分学科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注:不含军事学专业图3. 2018-2019年分学科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注:不含军事学专业三. 北京研究生教育实力雄厚北京高校的研究生招生人数远超其它省市,北京的双一流院校数位居全国第一,拥有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最多。超过四分之一的博士生招生人数都来源于北京高校,上海和江苏的博士招生计划占比分别为10%和8%。广西、新疆、内蒙古、贵州、宁夏、海南、青海和西藏的博士招生人数均低于700人,这八个省份均没有985院校,具备博士点的高校较少。图4. 2019年全国各省市普通高校研究生招生人数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特别声明:本文为优志愿原创作品。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禁止转载和使用,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填志愿时在大厚本上翻找资料,很容易遗漏掉一些不错的院校,优志愿分享高考资讯、填报志愿、大学、专业等相关的信息,帮助您轻松获取历年分数线等数据资料。

合则成体

2021研究生继续扩招,学历会因此贬值吗?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本周六(12月26日)拉开帷幕。业内人士预测,由于新冠疫情导致就业压力增长、出国留学受阻等原因,此次报考人数将大幅增长,创历年之最。与此同时,在2020年扩招18.9万人的基础上,2021年硕士研究生规模还将稳步扩大。在这种大背景下,研究生学历会不会贬值?未来若想继续深造有何新途径?研究生就业是否具备明显优势?【问题一】扩招会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吗?近两年,研究生扩招给家长和考生带来喜讯的同时也引发不少担忧,一些人认为,萝卜快了还不洗泥呢,高校一下子招收这么多研究生,教育质量肯定会下降,等这些学生毕业后又将面临新的就业难题。那么,研究生扩招真的会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吗?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会缩水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军政近两年,研究生持续扩招,仅2020年全国就招收硕士研究生近100万,增加了18.9万,增幅超过20%。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高校领导和教师都表示欢迎和认可,但也有人表示担忧,认为这么大幅度扩招会造成未来就业压力增大、学校培养条件变差、学生培养质量降低,从而使学历贬值。对此,我想结合实际情况谈几点看法。首先,研究生扩招规模在可控范围之内。近年来高校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许多想要继续深造的往届生也加入到考研行列,这就使报考硕士的考生人数持续扩大。而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给应届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不小压力。同时,本科毕业生出国深造受阻,也进一步增加了考研学生数量。从目前来看,扩招比例是在可控范围内。按照教育部要求,每个培养单位每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应在上一年9月份申报,增加招生名额还要讲述具体理由,且教育部也对高校师生比、生均宿舍和食堂等公共设施面积有严格控制。一般情况下,高校申请的招生计划均高于实际下达的招生名额。比如,我们学校2020年申请增加500名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实际下达421名,虽然实际增加的数量比往年有较大增幅,但仍然没有超过申请计划名额。而申请增加名额是根据学校每年从国内外引进150名青年人才、在良乡校区新建了20多万平方米教学设施、宿舍和学生食堂等情况测算而来的。其次,扩招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互联网+、集成电路、无人系统、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亟须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因此,高校必须瞄准国家未来发展需要提前布局培养高层次人才。本科教育更侧重专业通识教育,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扩招专业学位研究生完全符合国家未来发展需要。第三,扩招情况下更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生扩招会不会造成培养质量下降,这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政府和学校重视的方面。研究生培养质量主要与生源质量、课程质量、科研质量、导师指导质量、学位论文质量密切相关。考生数量大幅增加,生源质量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影响;各高校针对研究生课程持续进行改革,包括建设以学位核心课为主的精品课、视频公开课、网络共享课、思政示范课等,不断强化研究生基础知识和专业水平,同时不断加强课程质量督导和评价,所以课程质量应该是有保障的;针对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各高校通过建立实践基地、配备校企双导师、校企联合培养、聚焦工程技术应用研究等举措,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能有效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导师管理方面,教育部出台文件要求强化师德师风,高度重视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加强导师岗前培训和开展教育培训等。高校也都不断加强导师管理,对导师出现师德师风、指导学生学位论文质量或其他方面出现问题时,将停止或暂停导师指导资格;针对学位论文质量,各省级教委都加大了对学位论文抽查力度,同时教育部也明确要求各高校加强培养过程质量督导并建立分流淘汰机制,从而促使学校、学院、导师三方面都对学位论文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通过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进行监管,应该能够确保培养质量不缩水。第四,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就业应该有保障。这两年研究生扩招主要集中在专业工程领域,且以电子信息、机械、能源动力等类别为主。而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系统、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储能技术等领域对专业创新人才需求极大。在保证培养质量的情况下,研究生毕业后应该都能就业。以我们学校为例,工程领域硕士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其中以上提及领域的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一直都是100%。【问题二】复试难度会不会大幅增加?今年,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深化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优化初试科目和内容,强化复试考核。这一新政的出台给部分家长和考生带来压力,研究生招生复试成绩会在录取时占多大比重,其难度会不会大幅增加呢?复试权重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设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周明生在报考人数连年创新高、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受到各方瞩目。今年第一次全国研究生大会的召开,以及教育部等部委《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的发布,标志着研究生培养迈向高质量发展时代。根据新政策,各高校在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上,优化初试科目和内容,强化复试考核,综合评价考生考试成绩、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一贯学业表现等,择优录取。针对部分家长和考生的疑虑,我谈谈自己的想法。复试实现了考核角度的多样化。研究生招生考试包括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阶段按学科不同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进行统一考试,按照统一标准选择进入复试的考生,专业知识涉及有限,培养单位没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个别考生为追求初试考高分,本科四年专注考研,导致少数考生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发展不足,综合实践能力训练不够。如果缺乏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硕士阶段还需花大量的精力弥补专业基础知识的不足,在有限的研究生阶段很难达到培养目标。复试阶段能够发挥培养单位的自主选择权,实现考核角度的多样化,不仅考核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和科研潜力,还要考核外语听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更要多维度考核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再次测试选择适合进一步深造的人才,保证培养质量。可以说,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有赖于优秀生源的选拔,复试的多维度考核是保证生源质量的基础一环。为保证复试的有效性,就要合理确定复试在录取中的权重。根据教育部规定,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为30%至50%,在这个范围内各招生单位可以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自行设定复试权重。权重的确定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初试和复试分别所占的比例,其次是复试中各考核方面所占的比例,包括笔试、面试、英语听说等的权重。比如,我们学校的复试权重一般为50%,而在复试中,外语听力和口语占20%,专业素质与能力占60%,综合素养占20%,思想政治表现实行一票否决。复试实现了考核内容的多样化。复试中的笔试着重考核学科专业方向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而面试环节既要考察考生应具有的本学科基础,更要考核考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面试时考生当场从试题库中抽取问题,通过开放型问题,与复试老师面对面交流,重点不是考核考生对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而是考察创新性思维能力,问题需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启发考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变和反应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以及对专业领域前沿的关注程度,发现考生潜在的闪光点。复试实现了考核方式的多样化。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考生,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学术型考生更加强调科研成果及学术潜力,专业型考生更加强调理论运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在一些实践能力强的专业,如MBA、MPA等,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考生的讨论判断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进取心、合作精神等。在英语听说测试中,我们学校改变流于形式化的英语自我介绍,转而采用专业英语和通用英语相结合的方式来考察考生的交流能力,以及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此外,我们学校还会通过政治审查、面对面交流,对考生思想品德进行综合评判。言为心声,通过问题的回答、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能够考察考生的思想品质、人生态度、心理素质等,辅之以考生提供的资料,如本科阶段的成绩、论文成果、竞赛获奖、四六级英语证书等综合判断。总之,复试既会尊重专业和导师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也要强调程序的规范,从而保证复试的公平公正,选拔出优质的生源,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三】博士招生方式有没有新变化?近年来,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打破统考的唯一方式,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提出“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和直接攻博等选拔机制。那么,现在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到底是怎样的呢?多元化途径选拔博士生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孙雨近年来,各高校以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基础宽厚、专业扎实、身心健康,致力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通过本科直博生选拔、硕博连读考试、“申请-考核”制和普通招考等多元化途径开展博士生生源选拔,不断优化招生考试制度,以提高人才选拔质量。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学校现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统计学、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余个二级学科招生专业。本科直博生选拔在推免生招考中同步进行,主要针对普通高校具有推免资格,且有学术志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遴选。获得“直博生”资格的考生从入学第一年即是博士生身份,学制5年。“硕博连读”项目选拔在两个阶段进行。一是在接收推免生招考中开展,通过考核提前确定其“硕博连读”资格。二是在研一第二学期,学校统一组织在学术型硕士中进行选拔,学制5年。第一阶段以硕博课程学习为主,时间为2年至2年半;第二阶段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除上述两种途径外,我们学校通过“申请-考核”制、普通招考“两段制”面向应、往届生进行招考选拔。一般“申请-考核”制选拔时间于12月至1月开展。2021年,我们学校共有4个学院通过“申请-考核”制招生。“申请-考核”制招生报考条件中除了要求考生具备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并且已取得较为突出的科研成果(如专业学术论文发表等)。由申请者将相关材料提交报考导师审核推荐,经学院招生小组综合考核打分,确定候选人资格,经学校审核通过后,成为“申请-考核”制资格候选人,参加基本能力测试成绩合格者,获得拟录取资格。未获得“申请-考核”制候选人资格的考生还可继续报考“两段制”考试。为进一步做好博士研究生的招生选拔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博士研究生考核评价机制,突出导师群体和基层学术组织在博士研究生选拔中的主导作用。自2014年,我们学校在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中推行两段制考试改革。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在第一阶段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基本能力测试。原则上设置初试科目一至两门,主要为外语(100分)和专业基础课(100分),达到基本分数线者进入第二阶段(复试)考核。第二阶段考试主要为专业考核和综合素质测评,突出对考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潜质的考查。学校会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坚持“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实行按导师招生,依据考生的考核成绩及导师意见等情况确定最终拟录取名单。【问题四】读了研究生是否就有了明显就业优势?在考研大军中,不少人是冲着未来好找工作而去的。家长和考生们很想知道,研究生毕业后真的具有明显就业优势吗?调查显示学历与收入基本成正比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马妍近年来持续高涨的考研热情,反映出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层次人才需求不断加大,大学毕业生希望通过提升学历来增强个人竞争力的意愿越来越强烈。麦可思数据也显示,“就业前景好”和“职业发展需要”,是本科毕业生选择国内读研的最主要动机,比例均超过半数。“考研到底值不值”“工作3年和读研3年,差距能有多大”这类话题经常在网络上被讨论。我们基于大学生毕业后发展跟踪评价的调查发现,从毕业后短期就业情况来看,刚毕业研究生的月收入与工作3年的本科毕业生相比基本持平。不过,从职场中期发展来看,学历提升和未提升群体在就业质量方面还是出现了一定的差距。举例来说,2014届本科毕业5年后学历提升人群的月收入为10408元,比同届学历没有提升人群高出725元。对于“双一流”院校毕业生来说,这一差距更为显著,学历提升人群的月收入为13027元,相比未提升人群高出1144元。学历提升除了带来经济方面的回报以外,为毕业生的职场感受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2014届学历提升人群毕业5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79%,比学历未提升人群高出6个百分点。不可否认,升学对大学生就业可以起到一定分流与缓冲作用,但研究生持续扩招也造成部分人对“是否会产生就业积压,影响两三年后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担忧。其实,从这两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来看,扩招重点是面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都是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的紧缺人才。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如何,不仅取决于毕业生数量、岗位需求数量,也取决于毕业生自身是否有能力胜任岗位工作。这不仅需要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培养单位严把质量关。今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研究生培养单位要从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导师岗位管理、质量评价机制等五个方面,全面从严加强管理,提升培养质量。这无疑对高校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供图:视觉中国

红蜡烛

今年研究生名额大扩招,国家录取分数线公布,考研更容易了吗?

这段时间,教育圈子讨论最多的就是今年的考研录取名额大幅扩大。而扩招的比例更是非同小可。根据相关部门发布的统计数据,2019年度研究生共录取80.5万人。而教育部在前段时间发布的文件中,明确2020年将计划扩招18.9万名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扩招的比例约为23.5%。根据笔者查阅的资料,在2000年以后,研究生录取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往年基本控制在每年增长幅度为5%左右,很少突破10%,而今年扩招的幅度达到了23.5%,应该也是扩招幅度最大的了。对于考生而言,每增加一个招生名额就多了一份被录取的希望。那今年是不是录取分数就会大大降低呢?下面的表格是教育部刚刚公布的分数线情况:我们先来看一下,学术学位类研究生招生2020年国家线的划线情况。笔者特意查找了去年分数线进行对比:艺术学、体育学涨了7分哲学、法学涨了5分;教育学涨了6分,文学、管理学分数持平历史学降低了1分经济学、理学、农学降低了2分;军事学降低了5分,工学降低了6分。从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出,艺术学、体育学涨幅最大,军事学和工学降低最多。那专业学位类呢?大部分分数线变化不大,变化大的有:体育专业涨7分应用心理专业涨了6分。而下降最多的是中医专业,今年比去年降低了5分。(考医生的分数降了?)不过综合上面的两个录取分数划线,总体的变化便不是太大。原本大家以为这次大幅扩招会大大拉低录取分数线,结果体育学、艺术类不降反大涨,医学类尤其是中医专业大幅下降,都是出乎意外。你觉得上面两种专业分数大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研究生大幅扩招会降低生源的质量吗?

非常秀

2020年研究生大扩招,这些学校更新调剂信息,抓紧时间调剂

今年的研究生复试工作姗姗来迟,在五一过后终于全面开始研究生复试工作,需要调剂的同学联系好调剂院校了吗?5月20日就要开通研究生调剂系统,留给大家的黄金时间已经不多了,仅剩十天可以挑选学校,今天给大家带来几所院校的调剂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预祝大家调剂成功。一、北京科技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北京科技大学的材料专业、矿业专业、冶金专业、科学技术史专业,据统计已经迈进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在第四轮学科评估当中,北京科技大学,有两个A+类一级学科,它们为科学技术史和冶金工程。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调剂就有冶金工程,具体联系方式请移步北京科技大学官网查看,对于调剂要求官网只是提到,学生初试成绩总分、单科分数均要达到A区国家线,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和材料与化工-材料工程方向(085600)要达到材料学部所规定的最低复试线要求。工程技术研究院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钢铁冶金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顺德研究院二、厦门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调剂信息,括号里面为约调剂名额,具体联系方式请见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电子学(1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6)、光电工程(3)、无线电物理(2)、电子信息(17)、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9)、电路与系统(4)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今天带来他的调剂信息是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与技术教育会根据复试录取情况确定是否招收校内调剂,其它专业均不收调剂学生校内调剂的学校还不少北京师范大学校内调剂名额,心理学、理论经济学、学科教学(语文)、语言学、应用语文,中国民间文学、安全科学与工程、自然地理学、自然灾害学、全球环境变化、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课程教学论,对于这些专业来说,只有报考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可以关注一下,万一校内调剂成功这个也是非常幸运的事情。还有山东大学也要接收校内调剂,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管理、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语言学、对外汉语。今天给大家带来都是211、985高校的一些调剂信息,对于校内调剂的信息只能对于报考这些学校的才有帮助,他们不接受校外调剂,大家想要调剂211、985高校的同学可以及时把目前看向其他学校,还是有不少学校要接收校外调剂,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喜欢的点个关注吧,每天说教育,我们下次再见

本无

研究生招生人数扩招?这些专业已经接近“饱和”,学生要谨慎选择

考研究生这件事,在七八年前还是一件挺困难的事情,许多学生都是望洋兴叹,觉得自己的成绩不怎么样就不去考研了。在2010年我国研究生只计划招生47万,报考的学生有140万左右,2011年计划招生人数只增长了2.3万,当时每年的增幅大概是在4.9%。也就是说大家对于考研这件事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更多的都是在考虑自己的毕业后的一个职业规划,不过在近几年考研这件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9年我国研究生的招生人数达到了91.7万,在2020年时增加到了110万,报考的人数则接近有300万。考研人数逐年增加,代表着我们国家的整体文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知识分子,但是随着研究生的人数越来越多,有些事情我们不得不重视。研究生这些专业已经接近“饱和”,学生要谨慎选择。从2010年的140万的报考人数,到现在的300万的报考人数,考研人数翻了一倍,这也意味着有些热门的专业已经出现了“饱和”的现象,如果学生还要报考就需要慎重了。管理类专业—一个表面“高大上”,却缺乏“实践能力”的专业管理类的专业基本都是能和职场直接对口的,市场需求很大,在薪资待遇方面也不错,许多报考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读完研出来后都能找到不错的工作,晋升的空间也大。管理类专业的整体科目较少,难度也不是很高,相对于哲学类专业来说,管理类的知识深度并不是特别高,不会要求考生需要有多深的知识储量,在学习该专业时也是比较轻松的。但是随着报考的人数越来越多,就意味着市场的需求量其实是在逐渐减少的,报考的人数增加了,考研的难度也在增加,管理类专业的分数要比一般的专业都高出不少,许多的考生都不幸成为了炮灰。经济学—就业市场很广,但考证成为了一个很高的难度经济学专业目前开设有接近20多个具体的专业,这些专业可以分为理论性的和应用经济型两大类别,其中应用经济性的专业要更加受欢迎。从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报考经济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口的就业方向有银行、证券公司和一些大企业。不过随着报考的人在不断增加,经济学的分数线随之也同步增长,在2018年经济学考研的分数是330分,到了2019年就上调到了335分,而这个只是一般高校的分数线,好一点的学校已经达到了370分。可以看到,经济学专业的报考难度正不断增加,就业压力也不少,如果想考经济学专业就要想清楚了。生物科学—一个奔走在科学前沿的学科,但报考人数太多会影响就业学这个专业的人其实这几年一直在增加,可能大家会好奇,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报考生物科学专业,毕竟这个专业可以对口的工作并不多。这是因为生物科学专业的考研率很高,许多报考的学生都能考上,而且许多高校都有开设这个专业,可以选择的范围也很大。也就是说如果你考研选择了生物科学专业,能考上的几率很大,不过随着考研人数的饱和,也使得这个专业的就业率在下降,原本可以对口的专业就不多,考这个专业的人数却居高不下,许多人毕业后都是选择了跨领域的工作。教育类专业—老师薪资待遇不错,但高校教师出现“饱和”状态近几年有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当老师,因为当老师的薪资待遇各方面都不错,工作压力也比较轻松。报考教育类专业的研究生,在出来工作后,由于自己本身是研究生,比本科毕业的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机会。现在一些高校招教师,都是要求研究生起步的。所以许多报考教育类专业的研究生,都是想着毕业以后能进入到学校里教书,而且教育类专业的就业方向还是比较多的,除了学校还可以到出版社、政府单位等等。但是随着报考的人越来越多,首先不少的高校都出现了“饱和”的状态,就是不需要这么多的老师,还有教育类专业的分数线也在提高,报考教育类专业的学生就需要多思考一下了。

冒险家

2020考研这个省份考研扩招2万!这两所高校官宣扩招!

2020年2月28日上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吸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相关政策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将扩大2020年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这也是今年首次官方正式宣布考研扩招信息,同时这是历史上第四次扩招,那么,之前的扩招大家了解吗?今年的扩招又有那些信息?今天考研校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回顾往年扩招及了解今年扩招的最新资讯!一、考研历史上的四次扩招第一次扩招:2003年——非典2003年的非典和2020年的新冠肺炎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一年受到非典的影响,研究生扩招了6.63万人。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多,但是要知道,那一年的研究生报考人数才79.9万人,相比较于前一年扩招幅度达到了32.7%。超过1/3的学生有学校可以上,可以说,那个时代读研的压力真的要小很多。第二次扩招:2009年——金融危机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让很多中小企业直接倒闭,那一年就业尤其艰难。于是在2009研究生扩招了6.45万人,增幅为14.45%。也是从2009年开始,教育部进行学位制改革,开始全面招收全日制专业硕士,从此专硕学位诞生。第三次扩招: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2017年没有瘟疫,也没有危机,而是一个新的招生模式。这就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以往的非全不需要参加全国统考,但是17年开始,非全日制与全日制开始了并轨招生。再加上2020年的扩招,就是全部研究生扩招的年份以及原因了,可以看出,研究生招生政策和社会变化紧密相关。每当经济或者就业出现了问题,扩招就成了缓解压力的最好办法。新形势,大学生是否考研,应该早决定、早行动!以往本科生考研大多是大三第二学期才开始决定,然后开始复习,到正式参加考试时间大约是一年。然而随着国家这几年保研、优研计划的实施,本来留给非保研非优研计划的学生的名额就相对减少了,但考研报考人数却是一年比一年快速的增加,所以近年来,考研竞争激烈也就在所难免。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往后考研,大学生们应该要再考虑、早作决定、早行动,例如,如果希望将来保研,从大一开始就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保持品学兼优做优秀的大学生!即使是无法参加保研的学生,是否考研最好是在大三第一学期初就能想好,如果决定要考研,就提前开始复习,先人一步快人一拍,也许就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如今疫情当道,网课成为大家最好的选择,即使宅在家中也不能落后,俗话说“得专业课者得天下”。二、广东省考研扩招2万,占据全国总扩招人数十分之一!前几天,微博上有位老师对近期考研扩招名额分配进行5点预测。其中提到广东扩招的预测:1.广东今年扩招在2万左右,占全国扩招总数的十分之一强,表明教育部对广东省研究生教育的高度认可。2.广东扩招指标,主要集中于医学与新工科,农林地质等专业也会有一些倾斜。3.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新闻传播学等,虽然是严格控制专业,但考虑到报考基数过大,也会有一定的扩招名额。当然消息真实与否,还要等待验证!现已明确扩招的省份:1、贵州省:扩招9000人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招生计划增加到9000人。扩大专升本招生规模,招生计划增加到10000人。2、天津:扩招增幅为22.9%向教育部申报2020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13594人,同比增加2537人,增幅达22.9%;申报普通专升本招生计划4050人,同比增加1478人,增幅达57.5%。3、上海:招生计划总量增15%!市属高校硕士生招生计划总量增15%,专升本占毕业生也提升总量到10%!4、湖南:全省增加5%三、大连民族大学、空军军医大学官宣扩招!2020年硕士研究生扩招计划下达之后,有不少地区和院校公布了扩招计划。近日,又有两所高校宣布扩招,那就是大连民族大学和空军军医大学!大连民族大学官宣扩招54%近日,国家民委向我校下达了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总数为416人,其中学术学位86人、专业学位330人。计划总数较2019年增加146人,增幅达54.07%,其中学术学位增幅为115%、专业学位增幅为43.48%。2020年,我校专业学位电子信息类别硕士研究生将首次招生。空军军医大学官宣扩招接上级通知,2020年教育部计划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由原计划115人(学术型60人、专业型55人)增加至145人(学术型75人、专业型70人);教育部计划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由58人(学术型41人、专业型17人)增加至73人(学术型50人、专业型23人)。经过以上信息,相信对于大多数考研er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至于有些同学说即使扩招,还是有240万人落榜,对于这种说法,考研校小编想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无悔的走下去,扩招不是发牢骚的理由!加油备考才是王道!”

孔子不听

2021年研考人数创新高,研究生扩招会导致学历贬值吗?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本周六拉开帷幕。业内人士预测,由于新冠疫情导致就业压力增长、出国留学受阻等原因,此次报考人数将大幅增长,创历年之最。与此同时,在2020年扩招18.9万人的基础上,2021年硕士研究生规模还将稳步扩大。在这种大背景下,研究生学历会不会贬值?未来若想继续深造有何新途径?研究生就业是否具备明显优势?新华社资料图问题一扩招会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吗?近两年,研究生扩招给家长和考生带来喜讯的同时也引发不少担忧,一些人认为,萝卜快了还不洗泥呢,高校一下子招收这么多研究生,教育质量肯定会下降,等这些学生毕业后又将面临新的就业难题。那么,研究生扩招真的会造成教育质量下降吗?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会缩水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王军政近两年,研究生持续扩招,仅2020年全国就招收硕士研究生近100万,增加了18.9万,增幅超过20%。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高校领导和教师都表示欢迎和认可,但也有人表示担忧,认为这么大幅度扩招会造成未来就业压力增大、学校培养条件变差、学生培养质量降低,从而使学历贬值。对此,我想结合实际情况谈几点看法。首先,研究生扩招规模在可控范围之内。近年来高校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许多想要继续深造的往届生也加入到考研行列,这就使报考硕士的考生人数持续扩大。而新冠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给应届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不小压力。同时,本科毕业生出国深造受阻,也进一步增加了考研学生数量。从目前来看,扩招比例是在可控范围内。按照教育部要求,每个培养单位每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应在上一年9月份申报,增加招生名额还要讲述具体理由,且教育部也对高校师生比、生均宿舍和食堂等公共设施面积有严格控制。一般情况下,高校申请的招生计划均高于实际下达的招生名额。比如,我们学校2020年申请增加500名硕士研究生招生名额,实际下达421名,虽然实际增加的数量比往年有较大增幅,但仍然没有超过申请计划名额。而申请增加名额是根据学校每年从国内外引进150名青年人才、在良乡校区新建了20多万平方米教学设施、宿舍和学生食堂等情况测算而来的。其次,扩招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工智能、互联网+、集成电路、无人系统、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高科技领域亟须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因此,高校必须瞄准国家未来发展需要提前布局培养高层次人才。本科教育更侧重专业通识教育,研究生教育是培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扩招专业学位研究生完全符合国家未来发展需要。第三,扩招情况下更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研究生扩招会不会造成培养质量下降,这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政府和学校重视的方面。研究生培养质量主要与生源质量、课程质量、科研质量、导师指导质量、学位论文质量密切相关。考生数量大幅增加,生源质量基本上不会有太大影响;各高校针对研究生课程持续进行改革,包括建设以学位核心课为主的精品课、视频公开课、网络共享课、思政示范课等,不断强化研究生基础知识和专业水平,同时不断加强课程质量督导和评价,所以课程质量应该是有保障的;针对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各高校通过建立实践基地、配备校企双导师、校企联合培养、聚焦工程技术应用研究等举措,加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能有效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导师管理方面,教育部出台文件要求强化师德师风,高度重视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落实,加强导师岗前培训和开展教育培训等。高校也都不断加强导师管理,对导师出现师德师风、指导学生学位论文质量或其他方面出现问题时,将停止或暂停导师指导资格;针对学位论文质量,各省级教委都加大了对学位论文抽查力度,同时教育部也明确要求各高校加强培养过程质量督导并建立分流淘汰机制,从而促使学校、学院、导师三方面都对学位论文质量进行严格把关。通过对研究生培养全过程质量进行监管,应该能够确保培养质量不缩水。第四,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就业应该有保障。这两年研究生扩招主要集中在专业工程领域,且以电子信息、机械、能源动力等类别为主。而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系统、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储能技术等领域对专业创新人才需求极大。在保证培养质量的情况下,研究生毕业后应该都能就业。以我们学校为例,工程领域硕士生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其中以上提及领域的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一直都是100%。问题二复试难度会不会大幅增加?今年,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深化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优化初试科目和内容,强化复试考核。这一新政的出台给部分家长和考生带来压力,研究生招生复试成绩会在录取时占多大比重,其难度会不会大幅增加呢?复试权重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设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周明生在报考人数连年创新高、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受到各方瞩目。今年第一次全国研究生大会的召开,以及教育部等部委《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的发布,标志着研究生培养迈向高质量发展时代。根据新政策,各高校在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上,优化初试科目和内容,强化复试考核,综合评价考生考试成绩、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一贯学业表现等,择优录取。针对部分家长和考生的疑虑,我谈谈自己的想法。复试实现了考核角度的多样化。研究生招生考试包括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阶段按学科不同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进行统一考试,按照统一标准选择进入复试的考生,专业知识涉及有限,培养单位没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个别考生为追求初试考高分,本科四年专注考研,导致少数考生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发展不足,综合实践能力训练不够。如果缺乏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在硕士阶段还需花大量的精力弥补专业基础知识的不足,在有限的研究生阶段很难达到培养目标。复试阶段能够发挥培养单位的自主选择权,实现考核角度的多样化,不仅考核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和科研潜力,还要考核外语听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更要多维度考核学生的思想品德,通过再次测试选择适合进一步深造的人才,保证培养质量。可以说,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有赖于优秀生源的选拔,复试的多维度考核是保证生源质量的基础一环。为保证复试的有效性,就要合理确定复试在录取中的权重。根据教育部规定,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为30%至50%,在这个范围内各招生单位可以根据学科和专业特点自行设定复试权重。权重的确定分为两个层面,首先是初试和复试分别所占的比例,其次是复试中各考核方面所占的比例,包括笔试、面试、英语听说等的权重。比如,我们学校的复试权重一般为50%,而在复试中,外语听力和口语占20%,专业素质与能力占60%,综合素养占20%,思想政治表现实行一票否决。复试实现了考核内容的多样化。复试中的笔试着重考核学科专业方向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而面试环节既要考察考生应具有的本学科基础,更要考核考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面试时考生当场从试题库中抽取问题,通过开放型问题,与复试老师面对面交流,重点不是考核考生对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而是考察创新性思维能力,问题需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启发考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变和反应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以及对专业领域前沿的关注程度,发现考生潜在的闪光点。复试实现了考核方式的多样化。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考生,要求也应有所不同,学术型考生更加强调科研成果及学术潜力,专业型考生更加强调理论运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在一些实践能力强的专业,如MBA、MPA等,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考生的讨论判断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进取心、合作精神等。在英语听说测试中,我们学校改变流于形式化的英语自我介绍,转而采用专业英语和通用英语相结合的方式来考察考生的交流能力,以及阅读外文文献的能力。此外,我们学校还会通过政治审查、面对面交流,对考生思想品德进行综合评判。言为心声,通过问题的回答、未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能够考察考生的思想品质、人生态度、心理素质等,辅之以考生提供的资料,如本科阶段的成绩、论文成果、竞赛获奖、四六级英语证书等综合判断。总之,复试既会尊重专业和导师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也要强调程序的规范,从而保证复试的公平公正,选拔出优质的生源,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三博士招生方式有没有新变化?近年来,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打破统考的唯一方式,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明确提出“完善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和直接攻博等选拔机制。那么,现在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到底是怎样的呢?多元化途径选拔博士生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 孙雨近年来,各高校以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基础宽厚、专业扎实、身心健康,致力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通过本科直博生选拔、硕博连读考试、“申请-考核”制和普通招考等多元化途径开展博士生生源选拔,不断优化招生考试制度,以提高人才选拔质量。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学校现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法学、统计学、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余个二级学科招生专业。本科直博生选拔在推免生招考中同步进行,主要针对普通高校具有推免资格,且有学术志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遴选。获得“直博生”资格的考生从入学第一年即是博士生身份,学制5年。“硕博连读”项目选拔在两个阶段进行。一是在接收推免生招考中开展,通过考核提前确定其“硕博连读”资格。二是在研一第二学期,学校统一组织在学术型硕士中进行选拔,学制5年。第一阶段以硕博课程学习为主,时间为2年至2年半;第二阶段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除上述两种途径外,我们学校通过“申请-考核”制、普通招考“两段制”面向应、往届生进行招考选拔。一般“申请-考核”制选拔时间于12月至1月开展。2021年,我们学校共有4个学院通过“申请-考核”制招生。“申请-考核”制招生报考条件中除了要求考生具备专业扎实的基础理论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并且已取得较为突出的科研成果(如专业学术论文发表等)。由申请者将相关材料提交报考导师审核推荐,经学院招生小组综合考核打分,确定候选人资格,经学校审核通过后,成为“申请-考核”制资格候选人,参加基本能力测试成绩合格者,获得拟录取资格。未获得“申请-考核”制候选人资格的考生还可继续报考“两段制”考试。为进一步做好博士研究生的招生选拔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博士研究生考核评价机制,突出导师群体和基层学术组织在博士研究生选拔中的主导作用。自2014年,我们学校在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中推行两段制考试改革。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在第一阶段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基本能力测试。原则上设置初试科目一至两门,主要为外语(100分)和专业基础课(100分),达到基本分数线者进入第二阶段(复试)考核。第二阶段考试主要为专业考核和综合素质测评,突出对考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潜质的考查。学校会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坚持“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实行按导师招生,依据考生的考核成绩及导师意见等情况确定最终拟录取名单。问题四读了研究生是否就有了明显就业优势?在考研大军中,不少人是冲着未来好找工作而去的。家长和考生们很想知道,研究生毕业后真的具有明显就业优势吗?调查显示学历与收入基本成正比麦可思研究院副院长 马妍近年来持续高涨的考研热情,反映出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高层次人才需求不断加大,大学毕业生希望通过提升学历来增强个人竞争力的意愿越来越强烈。麦可思数据也显示,“就业前景好”和“职业发展需要”,是本科毕业生选择国内读研的最主要动机,比例均超过半数。“考研到底值不值”“工作3年和读研3年,差距能有多大”这类话题经常在网络上被讨论。我们基于大学生毕业后发展跟踪评价的调查发现,从毕业后短期就业情况来看,刚毕业研究生的月收入与工作3年的本科毕业生相比基本持平。不过,从职场中期发展来看,学历提升和未提升群体在就业质量方面还是出现了一定的差距。举例来说,2014届本科毕业5年后学历提升人群的月收入为10408元,比同届学历没有提升人群高出725元。对于“双一流”院校毕业生来说,这一差距更为显著,学历提升人群的月收入为13027元,相比未提升人群高出1144元。学历提升除了带来经济方面的回报以外,为毕业生的职场感受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2014届学历提升人群毕业5年后的就业满意度为79%,比学历未提升人群高出6个百分点。不可否认,升学对大学生就业可以起到一定分流与缓冲作用,但研究生持续扩招也造成部分人对“是否会产生就业积压,影响两三年后的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担忧。其实,从这两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来看,扩招重点是面向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人工智能等专业倾斜,以专业学位培养为主,都是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的紧缺人才。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如何,不仅取决于毕业生数量、岗位需求数量,也取决于毕业生自身是否有能力胜任岗位工作。这不仅需要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培养单位严把质量关。今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研究生培养单位要从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导师岗位管理、质量评价机制等五个方面,全面从严加强管理,提升培养质量。这无疑对高校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原标题:研究生扩招会导致学历贬值吗)来源:北京日报 流程编辑:U016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