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日本留学经济学考研讲座|如何判断自己适合考什么研究方向?孰恶孰美

日本留学经济学考研讲座|如何判断自己适合考什么研究方向?

经济学专业一直是日本留学生们报考的热门专业,不仅招收人数多、录取率高,而且是很有前途和“钱”途的专业噢→《经济学修士毕业,在日本能找到什么工作?》东学君也常常会收到同学们关于经济学的私信咨询,经济学专业下划分了很多不同的研究方向,例如:经济史、财政学、劳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学、地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等。东学君发现其实很多同学并不太了解经济学各个方向的具体研究内容,以及日后学习这些方向需要具备的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也不太能判断自己究竟适合报考哪个研究方向。因此,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日本经济学专业,东学君特别邀请了来自横滨国立大学的经济学博士一川老师,为大家带来本期经济学研究方向全面解析讲座。本期讲座中,一川老师会为同学们介绍什么是经济学、日本经济类学科大学排名及在世界上的地位,帮助同学们更清楚直观地了解日本的经济学专业。同时,一川老师会非常详细地介绍日本经济类学科的具体划分和各个方向的研究内容,教大家该如何判断适合自己报考的研究方向。最后,同样会留有15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同学们进行自由提问,关于经济学考学的问题老师都会一一为你解答,同学们可以提前想好自己比较关注的问题噢~本期讲座干货满满,无论你是还在纠结选专业的同学,或是已经明确要考经济学但还没有具体研究方向的同学都能从本期讲座中收获很多!就在6月12日(下周五)晚上7点,赶快报名吧~(线上的,不收费噢)

王其无它

经济学专业就业方向以及未来就业方向有什么

从经济学专业毕业后,经济学的常见就业方向一般从事经济管理,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大型企业的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等。很多工作单位对经济学的应届生比较看重就读的学校以及学历水平。对于经济学类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高端市场,如市场研究分析师和大学教师以及大公司的投资分析师等。然而,这些职位的正处于饱和状态,每年向经济学的应届生开放的工作岗位数量极为有限;这导致成千上万的毕业生被迫放弃自己的喜欢的经济学而另寻出路。由于互联网的兴起,在经济研究中获得基础数据的方法已经开始变得不一样。简而言之,所有经济学原则都需要得到现有财务数据或调查问卷的支持,以支持他的理论或得出结论。在大数据的年代,获取和分析数据的方式都跟以前不同,所以经济的分析有了大量的飞跃它也可以被用在更广的地方。这个大数据的年代为经济学类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一个未来的就业方向。经济学专业的就业方向有哪些呢?1.经济预测、分析人员 各行业都有经济预测和分析的人员,但一般只会设立跨国公司,大中型企业和政府经济的决策部门。主要负责各种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经济预测以及分析的人员岗位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2.对外贸易人员 为国内客户寻找国外货源;组织国际贸易货物物流等。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人员在经验成熟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外贸公司。 3.市场营销人员 对于以技术为背景的行业里面,例如电讯、软件等,营销的需求仍然会持续走高。4.管理职位 研究生与本科生不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硕士学位期间参加过一些社会实践,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因此,当他们正式进入社会时,他们也可以获得一些管理职位,如生产管理,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 ,财务管理等。

甜妹妹

数学和经济学专业考研可以转向哪个方向

本科期间选择数学和经济学专业,在读研的时候可以重点考虑一下计算机相关专业,在方向的选择上可以优先考虑一下大数据相关方向。当前正处在大数据时代,选择大数据方向未来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数学和经济学专业选择大数据方向存在以下几个好处:第一:数学和经济学是大数据的重要基础学科。大数据技术体系涉及到三大学科,包括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另外经济学也是大数据重要的辅助学科之一,所以数学和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在读研期间选择大数据会有一个相对顺利的学习过程,在知识体系结构上也有一定的连续性。第二:大数据领域人才缺口较大。目前大数据领域正处在落地应用的初期,此时大数据领域的人才需求依然以研发型人才为主,所以近几年大数据方向的研究生,在就业岗位和薪资待遇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从大数据行业发展的基本面来看,未来大数据领域的就业前景依然值得期待。第三:大数据发展前景广阔。大数据之所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数据开辟了新的价值领域,这个价值领域的核心就是数据,而大数据技术体系就围绕“数据价值化”展开。大数据目前不仅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同时大数据技术也将全面促进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发展,可以说大数据对于未来科技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后,对于数学和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如果未来要选择大数据方向,还应该重点关注一下计算机相关技术,尤其是编程语言相关的知识。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布利斯

启航考研李老师分析:经济学专业考研方向

启航考研李老师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考研热门专业以及院校,并对其就业形势作出分析,希望能够帮助2021考的同学们提前了解各专业发展情况,提早做好规划。首先,为大家介绍的第一个专业是“经济学”,具体内容包括专业简介、就业前景与相关院校的情况。专业细说经济类考研是近几年考研的热门专业,甚至吸引了大批的非专业学生进行跨专业考试,从这点可以看出,专业竞争压力非常大。详细来讲,经济类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多,如常见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其中,理论经济学又包含了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及经济史等专业;而应用经济应用学包括了区域经济学、劳动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以及财政学等。上述两种类型相比,后者,也就是应用经济学是目前比较热门的一个专业,报考人数也非常多,所以竞争力以及考试难度都要大于理论经济学,所以那些既想考经济类的研究生,又担心难度过大的考生,可以选择理论经济学,其中的政治经济学、经济史都是难度相对较低的专业。就业展望正如前面所说到的,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越来越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经济学专业都将是考研的热门专业。那么具体到实际就业中,毕业后的学生能够在社会上任职哪些岗位呢?基金类岗位目前,我国基金市场非常活跃,但是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熟练的基金经理人只有3000人左右,高级人才严重短缺。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中级的基金经理人年薪已突破50万,高级的基金经理人年薪更高达百万级别。由此可见,金融基金类的岗位是将来的一个重要方向。另外,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都是当前经济类专业学生求职的专业。热门院校推荐No.1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类招生院系: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学科门类:02经济学专业类型:学术学位招生属性:全日制其他标签:北京、985、211、自划线初试科目: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No.2深圳大学经济类招生院系:经济学院学科门类:02经济学专业类型:学术学位招生属性:全日制其他标签:广东、综合类初试科目:经济学院No.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类招生院系:经济学院学科门类:02经济学专业类型:学术学位招生属性:全日制其他标签:北京、财经类初试科目:经济学院其实经济类的考研专业与院校还有很多,如果有考虑的同学,可以在下方留言或直接微信联系,启航考研李老师将会详细解答您的各种疑问。

超快感

过来人谈体会丨经济学类包含哪些专业?毕业后职业方向是什么?

近期作者君新收到留言:“想看经济学类”,今天它来啦~接下来就为大家讲解经济学类这个专业要学什么,毕业以后的工作方向是什么?职业方向【职业方向一】经济预测、分析人员对应专业:本学科所有专业。职业内涵:在政府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或企事业单位负责各种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职业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正确履行起职能充当好“裁判员”与“协调员”的角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做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以便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制度的完善,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越来越重要,市场调查和分析的重要性也将越来越明显。这类岗位一般对学历和个人能力的要求很高,而报考人数还逐年增长,竞争激烈。【职业方向二】金融行业从业人员对应专业:金融学、经济学、保险学、金融工程、信用管理、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职业内涵:在金融行业从事柜台业务、银行信贷、理财规划、 证券承销、证券咨询、个人资产管理、公司理财、风险管理等相关工作。职业发展:金融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国内金融机制的改革,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数量都在增加,仅银行金融机构就包括政策性银行、大型商业银行(工、农、建、中、交)、全国性股份制中小型商业银行(招商、 浦发、中信、民生、兴业、平安、光大、华夏、广发、浙商、渤海、恒丰),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外资银行等。金融业在我国仍是一个欣欣向荣的行业,它更加青睐学历高、专业对口的学生。【职业方向三】注册税务师对应专业:税收学、财政学、金融数学、经济学。职业内涵:指依法取得注册税务师职业资格证书,从事税务代理活动。职业发展:我国的税务师事务所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新型服务行业,主要从事涉税服务和涉税鉴证业务。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来看,税务师起着促进经济主体规范运转的作用。“十三五”期间,大众创业的局面将成为未来五年“中国梦”最具活力的部分。伴随私人经济的繁荣,税务师是每个企业必备的工作岗位。从企业角度来看,税务师能全面梳理和运作与企业相关的税务业务,理解和消化国家税务政策,助力企业发展,所以注册税务师的需求也是很大的。【职业方向四】注册会计师对应专业: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金融工程、投资学、税收学、金融数学。职业内涵:依法取得注册会计证书,接受委托从事独立审计和会计查询、服务等工作。职业发展:注册会计师的身影闪现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他们成为不可或缺的经济角色。在经济发达国家,注册会计师被誉为“公众利益的守护神”。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给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例如,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的完善,挂牌交易的企业越来越多;随着国家“一带一路” 战略的深入开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参与到跨国并购、重组、上市的资本逐鹿中去。这些为注册会计师行业拓展新业务领域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其他职业方向】会计、出纳员、个人理财顾问、文职人员、期货、报关员、证券交易员、保险经济人等学科概述经济学学科门类包含四个专业门类:经济学类、财政学类、金融学类和经济与贸易类,共17个专业。经济学类包括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管理、资源环境与环境经济学、商务经济学、能源经济学6个专业。财政学类包括财政学和税收学2个专业。金融学类包括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金融数学、信息管理经济与金融7个专业。经济与贸易类包括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2个专业。该门类职业方向较为相似,在下面分析中,将统称为经济学类进行解析。经济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准。现代经济学经历了200 多年的发展与完善,有着系统且全面的体系。经济学既揭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又研究一个社会如何解决有限资源与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毕业生有比较多的合适岗位:从行业来看,有政府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科研院所的政策研究部门、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从具体岗位来看,主要从事经济分析、预测、市场营销和经济管理等工作。作者提示目前,经济、金融仍是每年高考考生报考的大热门,但是因其开设的院校多、就业门槛高,如果你不是毕业于名牌大学或被行业认可的院校,想进入银行系统有一定的难度。本类专业中分数最高的专业是金融学、金融工程, 分数要高出院校最低分的20分左右。根据这几年五大国有银行校园招聘的情况来看,经济学、金融学、保险学、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投资学、信用管理、统计学、计算机等专业都是银行招聘的主要专业。如果你想知道什么专业类,给作者留言哦~~图丨头条素材文丨原创禁止转载

藤田

2020年经济学研究发展报告

#三大体系#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10月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经济学科意义尤其重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经济学研究以中国及世界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研究阐释,解读中国实践,推进学科建设,提升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规律性认识,体现出与时代同频共振的鲜明特色。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的实践内容与思想理论成果。何立峰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时代背景、根本立场、政治保障、制度基础、主题主线、发展理念、实现路径、内外关系和工作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论断,紧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明确了中国经济该怎么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中国经济该怎么办;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明确了中国经济该怎么干。赵长茂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理论飞跃,创造性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未曾涉足、前辈先人未曾预见、西方经济理论无法解决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一理论的创新性,可以从理论范畴创新、理论板块创新和方法论创新三个维度来把握。其中的新范畴包括:“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质量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等。其中起构建框架格局作用的新理论板块是全面深化改革理论、市场决定性作用理论和新常态经济发展理论。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和“短板思维”等科学方法论的运用创新,是其重要特征。总体来看,经济学界的相关研究阐释,围绕“五个统筹”的框架展开。一是统筹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是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关系,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三是统筹好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的关系,大力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四是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五是统筹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对于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谢伏瞻提出,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大大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谢伏瞻还提出,《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了新的概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是新时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成果。有学者表示,脱贫攻坚如期实现,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更将成为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类实现自我解放的一大成果,中国特色的脱贫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类发展观、反贫困思想的丰富和发展。燕继荣提出,中国贫困治理丰富了“发展型国家”的内涵,也为后发展国家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经验。关于新发展格局,一些学者认为这是新发展理念的深化,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丰富了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学者们认为,新发展格局将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协作、社会再生产的四大环节同新发展理念契合,连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轨道,揭示了新时代我国经济运行的新特点新规律,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系统论方法。新发展格局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将其学理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的重要任务。蔡昉提出,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主要途径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和稳定器,是促成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力量。中国可以从自身增长的经验中提炼规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仅是简单的经济循环问题,同时涉及中国未来发展的新模式。其中,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是促进双循环的重点。高培勇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此为基础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框架。刘志彪等提出,双循环过去也有,现在的主场在我国,主场全球化使内需成为新的全球化战略工具、资源和重要手段,中国既是世界供给中心,又是需求市场中心。能不能形成双循环体制,关键在于开放,尤其是对内开放推动统一市场建设,破除区域壁垒,加速生产要素流动,形成中产阶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结构。李稻葵认为,扩大内需既是在外部形势严峻、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重要战略布局,也是由我国经济自身发展阶段决定的。陆铭提出,未来中国需要通过改革来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释放制度红利。严成樑提出,中国经济增长模型的构建,需要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结合起来。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卢锋提出,中国经济以其结构性优势与韧性,未来追赶速度可能超过预测水平。刘伟、陈彦斌的研究显示,预计2020—2035年中国的实际GDP年均增速将达到5.3%左右,2035年人均实际GDP水平将达到2020年的2.1倍,从而完成翻一番的增长任务。有学者提出,立足于新时代以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学理论正肩负着突围与重构的新时代历史使命。有学者综述近20位访华左翼学者对社会主义新中国70年的评价。他们认为,政府公共部门在中国道路中的基础作用,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公共权力完全屈从于金融资本的被动角色,中国道路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丰富了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制度选择。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与方法范式研究2020年是恩格斯诞辰200周年。学者们普遍认为,恩格斯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两个伟大发现的直接推动者。恩格斯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马克思由政治批判和哲学批判转向经济批判、从经济事实出发研究私有制和共产主义具有深刻影响。有学者提出,恩格斯晚年进一步深入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丰富完善了历史唯物主义。恩格斯最早提出了广义政治经济学概念,为广义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和根本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研究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近年马克思经济学手稿历史考证版中译本的陆续出版,我国学者开始关注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的当代价值。尤其是运用马克思关于“三大社会形式”的论述,探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历史地位,研究数字经济时代经济平台的特征,以及阐述经济社会大循环的市场经济规律等重大现实问题。当代帝国主义是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核心内容。近年来,部分中国学者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帝国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分析。哈维、帕特奈克和史密斯等关于帝国主义本质的最新争论,涉及南北依赖关系、全球财富流向和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当代适用性等。关于帝国主义统治世界具体形式发生的重大变化,有学者提出,垄断金融资本所主导的全球商品链成为帝国主义的国际分工形式。有学者提出,当代帝国主义具有五大特征和特性。一是生产和流通的新垄断——生产和流通的国际化和资本集中强化,形成了富可敌国的巨型跨国垄断公司。二是金融资本的新垄断——金融垄断资本在全球经济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形成畸形发展的经济金融化。三是美元和知识产权的垄断,形成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及财富分配的两极分化。四是国际寡头同盟的新垄断——“一霸数强”结成的国际资本主义寡头垄断同盟,成为全球地缘政治与文化冲突的经济基础。五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寄生腐朽性急剧增强。还有学者梳理了西方左翼生态帝国主义理论研究的进展。21世纪以来,他们围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生态思想、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以及剩余价值来源等焦点展开学术论争,提出生态不平等交换论,分析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生态危机的长期趋势。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与方法出发,我国学者还对一些经济范畴与现实问题进行了研究。比如关于财富理论,洪银兴指出,财富概念不只具有马克思的一般规定,还能反映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但不能孤立地创造财富,需要同其他要素结合起来创造财富,由此产生全要素生产率思想。财富及财富分析既要系统揭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包含的丰富的财富理论,又要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由此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关于中国经济运行中的宏观动态、经济结构等问题,冯志轩、刘凤义利用1996年至2009年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发现中国的全劳动生产率增速处于40个经济体中的最高水平。乔晓楠、李欣关注了在社会再生产的过程中与资本循环的运动中存在的一些从事非生产劳动的非生产部门,它们不创造价值,但发挥着特定的非生产职能。关于后凯恩斯主义,李黎力提出,后凯恩斯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密切,具有形成学术共同体的可能性。李帮喜等提出,作为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一个重要流派,新卡莱茨基经济学在21世纪给出了一整套不同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政策主张。关于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有学者提出,数学模型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学的主流范式。简单套用西方数理模型,会导致研究离中国现实越来越远,无法识别把握世界大变局的量变和质变。一些著名经济学和管理学期刊编辑部号召,破除“唯定量倾向”。针对西方主流经济学“微观—宏观”范式定量思维,金碚提出的基于史论、综合分析政治社会文化互动作用的“域观经济”范式,具有观察当今世界的方法论优势。一些研究利用拓扑学研究信息多样传递的动态网络结构图,通过弹性网络方法的应用提高了国内经济学相关实证研究的有效性。在管理、运筹、数学、计算机领域,一些学者开始为全球经济增速测度贡献新模型、新算法,包括新的计算软件。例如对生产率内涵边界的测度,陈诗一等能源、环境、气候等领域的国内学者,已经在全要素生产率中探索纳入能源、环境、生态等新指标,以形成符合现实需求的经济发展新指数。三、重大经济问题研究关于新冠肺炎疫情与全球经济的关系。张燕生预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导致全球平均实际GDP下滑29.6%,其中四分之一是由于全球供应链中断造成的。巴曙松认为,虽然当前明显的逆全球化趋势并未出现,但如果应对不力,经济全球化将进入至暗时刻。也有文章认为,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叠加中美贸易摩擦,但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经受住了考验,总体保持了稳定。关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变动。有学者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导致全球供应链断裂,资本家不顾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强制工人劳动,基于资本主义私有制雇佣劳动制度的“资本至上”,造就了无可挽救的“灾难资本主义”。有研究表明,全球产业链将朝着内向化、区域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纵向分工链条逐渐收缩,横向分工链条向邻近国家或区域集聚。其纵向并购的垄断性尤其依托数字经济的寡头势力。巩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开放型经济“共轭环流”地位,可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黏性与韧性、配套跨国公司发展、推进自贸区发展、实现供应链互动循环和促进其集群升级等方向着手。有研究发现,不同区域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存在差异。加快推动中国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要从协调区域专业化分工、推动要素禀赋结构升级等方面努力。有研究认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在于通过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双螺旋跨越,嵌入全球创新密集型产业。伴随着服务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比重的逐渐上升,推动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这同时也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调整变化。2020年,主要发达国家再次进行全球产业链回缩和替代战略调整。鞠建东等认为,当前全球价值链已呈现 “北美—欧洲—亚洲”三足鼎立区块格局,美国、德国、中国分别为其核心节点。刘志彪提出,未来的产业竞争,不再是产品内分工格局下的国际代工厂与跨国公司为争夺订单的竞争,而是产业链对产业链、产业集群对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全球供应链可能的内向化发展态势,将向两个方向演变,一是在纵向分工上趋于缩短;二是在横向分工上趋于区域化集聚。有学者认为,中国利用全球价值链重组和产品工序的分解,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正溢出效应”,有助于全球经济的“大稳健”。还有文章提出,随着一国全球价值链主导能力提升,全球价值链嵌入平抑经济波动、抑制贸易保护的作用逐渐明显。关于区域协调。2020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贯穿全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命题。有学者认为,城乡融合发展的本质是通过城乡的开放和发展,打造一个共建共享共荣的城乡生命共同体,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建设下的城乡共治,是城乡融合的关键。区域差距的发展趋势、政策变迁,以及财税、金融和产业政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路径,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关注焦点。有学者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逻辑框架进行系统解读,提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发展目标的监管考核,需要驱动各地方政府对区域高水平均衡达成行动一致性偏好。除了缩小实体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均衡,虚拟经济的区域不平等同样需要关注。有学者认为,新时代我国南北差距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老问题,虽然南北经济差距自2013年开始逐渐拉大,但2016年起我国南北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逐渐趋同。还有学者认为,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差异,是造成南北差距的重要因素,而结构红利的倒U型转折是内在原因。关于国家创新体系。有学者对中国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制度环境、竞合关系与创新绩效进行解读,认为开放式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虽然与外资的合作有利于企业利用先进国家科技进步的扩散效应,但路径依赖和竞争关系扭曲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有学者认为,中国技术创新政策对创新数量和质量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需要数量和质量相结合提升创新绩效。互联网转型可以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尤其是低生产率企业和中小企业获益明显。创新发展一直处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2019年,中国创新指数达到228.3,在全球创新指数中排名第14位。2020年,国家创新体系研究视角发生转变。安同良等提出,创新是系统中各方参与者之间复杂关系的协同结果,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应从复杂经济学视角予以重新审视,需要在复杂性视域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1+N”多层次创新系统。关于数字经济。经济学界对其特征及其给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成的重大影响展开了讨论。许宪春认为,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的年均实际增长率,明显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率,前者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有学者对数字经济总量进行测度,认为数字经济尚未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一些学者对数字经济的范畴作了重新界定,认为融合的数字经济是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产业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溢出效应,不属于数字经济的统计范畴。还有学者提出,数字产业链的特殊性在于,数据既是数字经济最重要的要素投入,同时也是最关键的传播介质。数字贸易口径的统一与否,触发了国家间关于税收制度和国家利益的重大争议。杨虎涛认为,新一代数字经济意味着全球生产链和劳动力市场的重构,将使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的发展中国家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空间大为缩小,束缚传统服务业的全球化地理空间将不复存在,从而出现机器化的知识生产。数据的特点是重复使用、趋于零的边际成本、强大的规模经济和网络共享效应,极易形成垄断。数字大资本集团与金融集团的融合,更容易剥削和控制劳动者和消费者,使政府监管和社会治理陷入困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矛盾因此而被激化。与数字经济相关,学界对数字货币的性质、影响和监管等展开了激烈讨论。反垄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关于收入分配。2019年,我国人均收入超过1万美元,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引发新热议。“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奠定了坚实基础。有学者预计,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将在2023年前后达到高收入国家门槛,但还将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诸多挑战。扩大内需需要持续改善收入分配状况。有研究认为,劳动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率存在倒U型关系。缩小收入差距,加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前进步伐,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有学者认为,不仅财政转移支付的再分配功能需要进一步强化,累退性的税收制度设计也必须改变。还有学者提出,技术进步阶段从转移型向替代型的过渡,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契机,而技术进步方式和自主创新的需求规模变化则是关键。关于财政现代化。杨志勇提出,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是中国70多年财政政策的共同关注点。按照西方模式破解中国财政可持续之谜无异于缘木求鱼。吕炜等提出,仅从地方政府视角探讨中国未来发展路径已呈较大不适应性,中央政府适时调整了赋权方式,推动了改革目标的实现。财政金融两大体制密不可分。在地方公共债务问题上,尤其需要统筹二者。在隐性金融分权创造的弱融资约束环境下,税收分成对地方公共债务依存度和负债率均有正向刺激作用,成为地方公共债务持续增长的制度因素。这为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提供了新思路。高培勇强调,安全已经构成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经常性和关键性考量。其中,财政安全最为重要。有学者认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集中在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健全地方税体系,以及完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等维度。有学者发现,财政分权在实际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目标和计划外经济增长三个方面的效应不同步,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关于货币政策与金融安全。刘伟、苏剑提出,在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中间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方面,正在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政策体系,并且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孙国峰提出,现代货币理论税收驱动货币的模式与现实不符,错误地运用宏观会计原理,功能性财政势必引发严重通货膨胀。张成思提出,偏离(远离)金融价格核心指标的数量型金融理论终将因“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及“科学性缺陷”而退出历史舞台。有研究分析,金融资本货币因素的强大作用,使经济周期越来越易于摆脱工业社会实体经济的基础性约束,脱实向虚。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推动新的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成为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显学。有学者认为,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冲击将导致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股价与汇率下调,资本流入减少,产出水平和消费者价格下跌。与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相比,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往往伴随更高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其中的银行融资渠道比市场融资渠道风险更高。银行在网络中的关联位置与强度,显著影响银行流动性比率。针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高维统计方法和识别策略逐渐兴起,高频数据与动态分析方法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如时变GDFM(tvGDFM)模型,或将Diebold-Yilmaz关联性指数用于主权信用违约掉期(SCDS)利差的风险传染网络分析。对此,杨子晖、张明、周颖刚、梁琪、王君等学者也都提出了研究观点。还有学者认为,我国银行业和非银行业与金融系统的违约风险相关性较高,股份制商业银行对金融风险传染的影响更大,在系统性风险上升期,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具有稳定器作用,宏观审慎风险防范机制应秉承差异化监管理念。突发公共事件冲击下的宏观经济与金融系统性风险防范的内在关联性,成为研究亮点。有学者提出,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防控输入性风险,是现阶段我国维护金融市场安全与稳定的重要举措。金融科技风险、中小银行风险防范与化解,以及来自美国的现代货币理论等,也引发国内学界热烈讨论。关于粮食和能源安全。为新发展格局筑牢安全基底是经济研究的焦点,尤其是保障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在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观的指引下,有学者从打造粮食生产供需改革双轨机制,注重供给数量向供给价格和粮农收入转变,由保障生产向保障生产、流通和储备转变,以及促进粮食生产方式从耕地向立体转变等维度,提出深化农业供应链改革、保障粮食产业链自主可控的建议。2020年下半年,能源安全备受关注。经济学界围绕能源开发、能源消费、能源结构等问题展开研讨。新时代我国能源发展成就斐然,但仍需从完善能源价格的市场机制、构建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等方面深化改革。从全球能源效率变动的结构看,虽然技术进步使得能源强度有所下降,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占比的提升和各国产业结构与投资率的差异,抵消了全球部分能源效率的提升。有学者提出,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总的来看,2020年我国经济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执笔:钟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社会科学部相关阅读:202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发展报告2020年哲学研究发展报告2020年历史学研究发展报告2020年文学研究发展报告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藏尸楼

经济学是学科门类,还要看学科和方向,南开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

南开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两所学校从“品牌”来讲,南开大学完胜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是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而中央财经大学是211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两者目前来看差两个档次,“品牌”上差异其实比较大。中央财经大学擅长经济学,这个学科门类,不过并不是面面俱到,所有的方向都强。如理论经济学,是传统经济学的重要学科,这方面国内专类财经类高校,就三所比较好,分别是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这说明他们的财经底子非常有实力,属于传统财经类高校。但是这方面强势的高校,其实都是985工程大学。南开大学,就在理论经济学方面实力极强,而且属于一线高校。南开大学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所以可以成名天下,就是因为他在这方面的实力突出。指点江山,理论经济学出身才可行,因为经济并不是单纯的钱和财富,更多时候,要考虑分配和完成的成本问题,这需要很多学科配合才行。就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很多财务、会计出身的经济学者,指点江山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大笑话。经济学门类,说白了就是人文社科的一个分支,凡是这类学科,其实变幻都非常大,更多的时候,是依托政策和体制,才能成为大家。有几个企业家是学经济出身的,不是实干出来的,就是理工科出身,可见经济学是多么鸡肋和无助。事实上,财经类专业是一门非常虚的专业,更多的时候靠的是经验,而非所学各种各样的案例。不过,话说回来了,理论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就因为是基础,所以变现能力就更弱,只能指点江山,还未必对!

兵工厂

研究生想读经济学专业,帝国大学的这些特点你不可不知

日本的商科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济学,一类是经营学。日本经济学包括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和经济思想史六大方向,每个专业方向上还有具体的专业分支。日本最著名的大学群——七所帝国大学,是大部分留学生首选目标,那么,读经济学的同学们,有哪些不可不知的特点呢?1.东京大学东京大学是帝国大学之首,也是日本排名第1的国立大学,在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东大排名24位。东京大学的经济学研究科明确规定外国人不能申请其“研究生”,可以直接出愿参加修士考或博士考。直接考试难度很大,如果你一定要通过“研究生”入读东大的商科,那么可以考虑申请其他研究科。比如,工学研究科教授,大多是跟区域经济学和金融工程相关的;人文社会系研究科的教授,基本跟经济史和经营史相关的;情报理工学系研究科的教授,几乎都是围绕金融工程做的研究;综合文化研究科的教授,课题研究以经济制度、国际经济为主。2.京都大学京都大学在日本国立大学中排名第2,在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8位。京都大学人文气息浓厚,学术地位很高,与东大齐名。京都大学的经济学研究科教授很多,各个专业分支上都有教授在研究。申请京都大学需要走AAO审查,比较看重学生的出身院校,被录取的学生当中基本都是来自国内985或211院校。经营管理大学院偏向MBA,也是可以申请的。3.大阪大学大阪大学与我们国内浙江大学相当,在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72位。大阪大学的经济学专业分支齐全,但是有几个方向教授很少或几乎没有,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比如经济制度、进化经济学和行动经济学。4.东北大学位于日本仙台市的东北大学,曾是鲁迅的母校,在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79位。东北大学的经济学研究科各个专业方向齐全,没有什么特定的限制,几乎都可以申请,且设有三个辅助的研究中心。5.名古屋大学名古屋大学在世界排名110,日本国立大学第6,与我们国内上海交通大学实力相当。经济学专业各分支齐全,但微观经济学、进化经济学、经济制度、行动经济学和博弈论这几个方向教授很少。6.九州大学九州大学与国内南京大学在世界排名差不多,124位,是日本西部地区举足轻重的综合国立大学。九州大学经济学偏向计量经济学方向,开设在经济学府中,分为两个专攻:经济工学和经济系统,比较看重学生的数学背景。7.北海道大学北海道大学在日本简称“北大”,在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39位,是日本一流的国立大学。北海道大学的经济学在修士阶段更偏向实证研究,理论经济学方向的教授比较少,总体来说,各个方向都有相关的教授在研究。以上就是帝国大学经济学专业的特点了,你还有哪些问题和看法吗?欢迎在评论区交流互动~

瞳亮

经济学类专业解读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一点,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都有很多家长问我,我想给孩子报一个经管类专业,老师你看怎么选择,在这里我要纠正一点,从大学本科专业大类划分是没有经管这样一个专业的,虽然我们在大学里面也有很多同学和老师这样叫,但是我们真正的经管类专业是分为两大块的,一个是经济类,一个是管理类,虽然放在了一个学院中,不过是两类专业,这一点我们家长必须清楚,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指导书上找专业才能更清晰。我们先从财经类专业给各位家长讲解。经济学大类专业包含:经济学类、财政学类、金融学类、经济与贸易类经济学类专业包含: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商务经济学、能源经济财政学类专业包含:财政学和税收学金融学类专业包含: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金融数学、信用管理、经济与金融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包含: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针对往年家长咨询比较多的经济学类专业,我从中挑选出了四个热门专业。虽然报考的过程中这四个专业特别热门,但不是说我们上了这个专业毕业之后就一定会找一个好工作。其实重点还是在大学学习期间专业知识水平和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下面我针对这四个专业为各位家长做一下分析。1、金融工程金融工程其实算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金融工程是在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传统的金融学已经无法满足如银行、基金、股票、证券方面的发展。这个时候就急需要一批能够开发金融产品的人才。需要在传统的金融产品之上能够继续开发如支付宝余额宝这样的金融产品的衍生产物。所以才诞生了金融工程这个专业。首先我们看一下金融工程在大学学习的课程:现代经济学、金融概论、管理学、经济法、基础会计学、财务管理原理、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应用统计学、金融数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投资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金融市场学、风险分析与模拟、金融工程学等。从金融工程在大学开设的课程中我们不难看出,金融工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和计算机的要求还是很高的,所以在报考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参考自己学习的能力报考,特别是针对很多青海的同学来说,数学科目比较薄弱的在报考金融工程时要慎重。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金融工程是最需要考研的专业之一。金融工程作为一个年轻的专业,本科阶段学习的金融工程的知识并不太深,只有在研究生阶段才能学习到更多更深的应用和实操的知识,而且学习金融工程所有具备的能力中有一项非常重要,那就是英语的学习,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听、说、写的能力。金融工程未来就业的方向主要是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保险、证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就业为主。2、金融学金融学是从经济学中分化出来的应用经济学科,主要是以融通货币和货币资金的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个人、机构、政府如何获取、支出以及管理资金以及其他金融资产的学科。相对金融工程来说金融学对数学的要求不是很高。而且工作性质也与金融工程不同,金融学主要与人打交道,而金融工程主要是数字软件打交道。金融学在大学学习的课程基本都属于理论性课程偏多,比如: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管理、证券投资学、保险学、商业银行业务管理、中央银行业务、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等。金融学未来的就业相对来说不是很理想,因为金融学是一门和财富打交道的学科,因此金融学这个“闪闪发光”的招牌吸引着数不清的人们的奋然前行,这门专业也因此而成为热门专业。大多数人认为这门专业好就业,待遇好,但是正是因为这些它却成了就业难的问题。它主要的就业方向是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3、经济学其实经济学是一门很现实的学科。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石油价格的上涨还是下跌等等有关经济的每一条新闻无不触动人们的敏感神经,它关系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经济学专业着眼于整个国家经济和区域经济,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也是其他应用性经济学科延伸的母体。所以经济学在大学中还是以理论为主。经济学在大学开设的课程也都是一些理论性特别强的学科,包括:政治经济学、《资本论》、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因为经济学是所有经济类专业的基础。本专业具有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同时和管理学院共同建设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毕业生的对口单位是金融系统,主要是银行、证券公司、投资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主要从事研究、分析类工作。同时,毕业生也适合进入咨询行业,如管理咨询、营销咨询、IT咨询等咨询机构及投资银行,包括跨国大型咨询公司,如毕博、埃森哲、麦肯锡等,本土知名咨询公司如北大纵横、和君创业等。经济学专业毕业生还云集在财经类媒体。4、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从字面意思上不难看出,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具有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基本技能。学生毕业后可在外向型企业、外贸公司、政府对外经济贸易管理部门、相关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国际经济与贸易在大学本科阶段课设的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从大学开设的课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习的课程也是偏向于理论化,就业方向相对来说还是非常广的,不过国际经济与贸易对城市的要求很高。以下是我整理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未来的就业方向:就业方向一:市场/公关职业概况:企业通过媒介的介绍、传播,和观众的交流、沟通和互动,在公众面前树立并强化公司的品牌形象,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而在这一系列活动安排中,专业公关是企业的好帮手。薪酬水平:2000-4000元/月不等。随着公关人才的需求看涨,原本从事市场、媒体、新闻、中文、企业公关的部分人才将眼光投向了公关行业。这个行业对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员工个个都是精兵强将。即使是有新闻、企业公关等工作经验的人加入该行业,都需要从头做起,晋升到总监级更需经历10多年的奋斗。就业方向二:营销人员职业概况:只要有产品和服务在出售,就会有销售的职位在招聘。对于以技术为背景的行业里面,例如电讯、软件等,销售的需求仍然会持续走高。即使在非技术领域,销售职位也一直是市场需求最旺盛的职位类别之一。薪酬水平:在销售这个职位上,报酬的差别很大,不少职位的基础工资很少,因为报酬完全建立在销售业绩的基础上,每做成一笔生意都可以得到佣金。对于工资建立在销售业绩上的销售人员来讲,压力是巨大的。但同时,回报也是巨大的。优秀的销售人员需要的素质包括:积极的进取心、坚持不懈的态度、与其他人良好沟通的技巧、给人信任度以及在商谈中营造 舒适氛围的能力。就业方向三:行政/后勤职业概况:行政/后勤部门就是协助好上级行政领导施政行政,当好助手。关键是要为领导分忧和服好务,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薪酬水平:2000-5000元/月不等。每家公司针对HR,针对行政都有公司不同的需要。而且大家要特别清楚,HR也好,行政也好,如果不能与公司的需要相结合,就是没有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所以不能一味的抱怨。就业方向四:金融/保险/投资职业概况:工作内容广泛,报酬差距较大,收入多半与业绩挂钩。薪酬水平:职位薪酬差距较大,不少职位的基础工资很少,因为报酬完全建立在业绩的基础上,每做成一笔生意都可以得到提成。对于工资建立在业绩上的人员来讲,压力是巨大的。但同时,回报也是巨大的。想在本行业有好的发展前景,必须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积极的进取心、坚持不懈的态度、与其他人良好沟通的技巧。就业方向五:对外贸易人员职业概况:将“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外客户;为国内客户寻找国外货源;组织国际贸易货物物流等。有相当一部分外贸人员在经验成熟后,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外贸公司。薪酬水平:新人做外贸,在外企待遇在5000元/月左右。而外贸就业机会集中的温州、义乌等地,新人的待遇大概只能在2000元/月左右。当然,在拥有一定的客户开发能力后,贸易提成是一笔更大的收入来源。关注我,每日更新志愿填报相关知识。

辩论赛

鲁政委:未来绿色金融研究的四大方向

——鲁政委博士在“中国高校绿色金融研究联盟2018年会暨长三角绿色金融发展高峰会议”上的发言2018年11月24日,以《绿色金融改革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高校绿色金融研究联盟2018年会暨长三角绿色金融发展高峰会议”在上海召开。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鲁政委博士应邀参加了该会议,并在“绿色金融创新与展望”圆桌环节进行了讨论。鲁政委博士应圆桌主持人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院长束兰根的要求,首先简要介绍了兴业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然后就绿色金融未来的理论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对于兴业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鲁政委博士表示:兴业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最突出一个特点就是探索得很早,早在2003年就接触到了“赤道原则”的理念,2006年第一笔能效贷款落地,这是中国第一笔能效贷款,所以,我经常开玩笑说:兴业银行是中国绿色金融的“白马寺”。在这十几年的发展中,我体会到以下几点经验:第一,同业经验的分享非常重要,我们所讲的“赤道原则”本身就是同业之间经验分享的组织,让我们从中受益,所以我们也愿意在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中更多的分享我们将“赤道原则”本土化落地方面的经验。第二,创新很重要,当时IFC和我们合作的第一笔能效贷款项目,我们在国内最早创新探索出了损失分担模式,现在也成为了国内绿色金融的标准模板。不仅如此,我们兴业银行在水治理方面的探索也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大家都知道浙江治水非常成功,而当时浙江有一个口号“要治水找兴业”。当时全国有很多地方对水污染进行治理,但阶段性治好了没多久问题又故态复萌,没法长时间维持。我们兴业银行在反思这个问题之后发现,水的流域外部性问题非常突出。也就是说,如果你只是治理好其中的一段,而不是整个流域都进行治理是不行的,因为没有治理的上游不久就会污染到已经治好的现有区域。所以,我们兴业银行当时对浙江的三十多个县(市)的相关主体同时进行授信,同时放治水贷款,最后取得了持久的成效。现在浙江的治水经验已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这种做法其实就是中国“河长制”、“湖长制”的先声。第三,有力的组织推动很重要,兴业银行上至董事会、下至具体业务部门,从业务规则、到部门设置、再到信贷等资源的配置,都专门为绿色金融留出了专门空间,在这十二年中,无论外界对绿色金融是冷还是热,我们都一直在踏实地往前走,一直秉持绿色发展的初心没有任何改变。在遵循“赤道原则”的过程中,客观上使我们银行内部的整体风险控制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如果说在十几年前,大家还觉得绿色仅仅是说起来好听而已,但现在随着“三大攻坚战”的实施,很多环保情况较差的企业已经成为了不良资产高发的风险点;而实际上,在过去还没有打响“三大攻坚战”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看到,2008年以来的这一轮不良爆发的重灾区,不少就是出在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中。正是因为我们很早就注意了企业的环境问题,也就使得我们能够在这一轮不良资产爆发时受到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一句话,坚持绿色发展已经使得兴业银行从中受益,我们也希望同业金融机构能够从中获得发展绿色金融的鼓舞。在未来绿色金融研究方面,鲁政委博士表示:这次会议非常的重要,因为在全球绿色金融的发展中,高校、科研机构、市场机构之间的联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实际业务发展的角度,我想谈谈希望未来绿色金融理论研究能够提供研究支持的四个方向:第一个方向,一定要解决绿色的可计量、可核算的问题。目前已有不少学者注意到需要完善绿色金融标准的问题了。他们更多指的是三个方面:一是,人民银行、发改委、交易所三个绿色债券的标准不完全一致;二是,各类绿色债券标准与绿色信贷的标准不完全一致,由此导致被认定为是绿色信贷的资产,在证券化之后就不一定能够与绿色债券标准吻合;三是,国内绿色债券标准与国际上不完全一致。但是我觉得这个层面的标准还属于一个小问题,更重要的是现在的评价标准只是简单地区分绿与非绿,没有中间状态,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对于诸多传统高耗能、高排放企业的绿色改造,该如何计量其绿色的程度?而恰恰此类产业的转型是更为重要的。以至于在很多情况下还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只有治理污染的企业”才能算是绿色的流行认识。所以,我们非常需要一种能够测算每一种经济活动“绿值”的方法来衡量绿色的程度,就像我们所看到的、激发目前绿色讨论比较早的一本书、20世纪70年代的《增长的极限》,以及今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对气候变化、环境变化有着看起来非常科学化的测算方法的基础上的。正因为如此,后来更多学者沿着这种可计量、可测算路径进行研究,才最终引起了联合国的关注,才有了一年一度的联合国气候大会,才有了后来的京都议定书,才有了现在的《巴黎协定》,才有了G20框架内对绿色金融发展从政策层面的关注。所以,只有可核算、可计量,才能在国际社会获得认可,才能国内运作中避免监管套利,才能让各方所讨论到的激励约束措施有落到实处的可能。国际上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研究范式值得我们借鉴。因为自然科学的研究表明,二氧化碳是占比最大的温室气体,由此,碳减排就是首要任务,所以,他们就把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对应了一个它的碳排放水平或者碳中和水平,以此来衡量从大气角度的绿色程度。如果你问这种对应是不是足够精确?当然不是,但大家都认为,这个误差是可以忽略的,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了京都议定书下的国际碳减排交易框架。当然,国内和国外不同的地方在于,国外的绿色发展主要强调温室气体的减排,而国内则涉及到气、水、土等各个领域,就不仅仅只是碳的问题,这些领域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综合来看可以通约的变量来衡量绿色程度。但我们未来对于绿色标准一定要走到这一步,而单纯依靠商业机构似乎很难走到这一步,单纯依靠经济学或金融学的研究也不容易走到这一步,还要依靠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才可以,而我们今天来的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都是综合性大学,完全有能力在这个方面做一些突破性的尝试。只有真的找到了这样一种衡量标准,才能真正降低绿色金融的成本,现在企业在做绿色金融的时候,因为需要进行额外的绿色认证,导致成本很高,如果将来有一个系统,只要把你的经济活动输入进去,就能很快从输出知道它的“绿值”,那将大大减少认证成本。如果有这样一个公益的自动化计算系统,那么,不仅我们企业的成本会比较低,还能使大家在一个相对比较透明的环境下甄别每个企业绿色环保的程度,从而也能使企业的经济行为披露起来更加方便。第二个方向,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高校还可以在环境风险管理方面开展研究。因为如果可以衡量各个经济活动的“绿值”,我们就可以知道各种行为如果继续下去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会对整个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会对不同的金融行为和金融资产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气候政治在国际上如此受关注的原因,就是因为诺德豪斯开始构建模型来分析碳排放的宏观影响,随后沿着诺德豪斯发展出的范式,其他很多不同的学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建模,来分析什么样的碳排放路径对全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如《斯特恩报告》),定量数据所展示结果所带来的强烈危机感,直接促成了后来《京都议定书》和《巴黎协定》等国际社会行为的出现。第三个方向,需要更为全链条地研究产业、产品、金融资产的绿色程度。我们现在所讲的绿和非绿,都只是看终端产品或行为,那么如果继续往上追溯是不是绿色的呢?比如说,我们认为电动车是绿色的,因为它消耗电,不用冒烟,但问题是它所使用的电是绿色的吗?有的电可能是新能源发的电,但有的却不是,比如,我们国家60%是煤电。所以,在国际上有一个碳足迹的研究,未来我们在绿色的问题上,也可以沿着这个脉络和思路从全产业链进行追寻各产业、产品等的绿色程度。第四个方向,需要解决外部性内部化的机制设计问题。绿色项目一个最特殊的地方就是它有正的外部性,如何将这种外部性内部化,是一个核心问题。而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就是试图给出外部性内部化方面的解决方案。复旦大学一直是我们制度经济学的重镇之一,在这个问题上做相关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从国际上来说,虽然诺德豪斯的经济学家们的开创性研究,让全球认识到了减排的重要性,但在如何达成碳减排机制的问题上,国际实践层面实际上是有所倒退的;换言之,诺德豪斯等人的研究只是让大家认识到了问题的重要性,但如何解决,仍然没有能够给出解决。所以,我个人一直相信,未来肯定继续会有研究气候经济的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但更可能的应该是在关于碳减排的机制设计领域。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有两个能够把外部性内部化的重要制度安排:一是建议降低绿色融资的风险权重。由于绿色项目带来了正的环境外部性,它比正常项目收益要低,而商业银行衡量经营业绩关键是看ROE,如果我们要让绿色项目获得正常的投入,就要让它的ROE恢复正常的水平。否则,就会出现绿色融资的供给不足。但风险权重的确定必须以风险为基础,而绿色项目真的风险更低吗?目前学术上得到的结果似乎还并不一致。但是,如果我们认同一点:长远来看,未来人类的发展一定是更为绿色的,那么,虽然短期三年、五年高污染企业有可能盈利,但是在30年、50年中高污染企业终究是要退出历史舞台,高污染的资产将面临极高的信用风险,而对银行的系统性风险防范,恰恰就是要关注其永续经营的问题,所以,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角度,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权重是合理的。这让我联想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所讲的“好的金融”和“坏的金融”。“好的金融”是要引导整个社会向我们所期待的美好世界迈进,如果我们人类想要的是一个更加绿色的世界,那么,为什么不可以降低它的风险权重呢?为什么直接左右银行行为的监管者不应该、不能够为此而努力呢?正如凯恩斯(John M. Keynes)所说,经济学家的思想,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比人们想象的影响要大。希望我们经济学人能够“好的金融”、“好的世界”而努力!二是为了让风险权重的降低能够建立在更见坚实的基础上,我们还进一步呼吁要让绿色债权优先受偿。我们所说的风险权重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信用风险,而信用风险和法律体系紧密相连,因为是法律规定了如何确认违约和违约之后如何受偿。那么,绿色债权优先受偿的合理性在哪里呢?由于整个社会都从绿色中得到好处,那么,从民法立法的原则来说,是要保持“公序良俗”。由于绿色使得整个社会都从中得到了好处,污染使得整个社会受害,所以,其他普通债权人为自己非绿色的融资承担或有风险是合理的。当然,如果这个企业不倒闭,那么非绿的融资也不会受到影响,你要是担心这个企业最终会倒闭,那么,你就会减少对这个企业的融资,这就能够从融资角度遏制有污染企业的发展。如果这样,绿色融资就仿佛是资产证券化中的优先级,而目前巴塞尔协议对信用风险评级在AA+以上优先级资产证券化,所要求的风险资本占用是更低的。这个问题涉及到一点法律的领域,而恰恰制度经济学有一个分支,叫做“法经济学”,这意味着我们制度经济学家在研究这个问题上拥有独特的优势。第四个方面,是建议加强案例研究。绿色项目是有外部性的项目,而解决外部性的内部化问题,恰恰是促使制度经济学产生的根源。案例研究则是制度经济学开山鼻祖科斯(R. Coase)所采用的经典研究方法,此后也一直为制度经济学家们所传承。我们国内目前呈现出的绿色金融案例还不够多,案例的点梳理得也不够到位,讲情怀的多、讲响应政策号召的多、讲规模大的多,但真正讲其中外部性内部化可持续机制的却非常少。未来仍然需要进行更多的总结,以便为绿色实践提供更多的经验。比如,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地方性的绿色金融改革试验,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来说仍然面临较大局限,因为有不少金融政策属于国家层面的政策,地方是没有权限调整的。从地方能够有所作为的角度,我觉得可能还主要是地方产业发展规制、区域规划方面的政策。举一个很可能是“种瓜得豆”、意料之外的例子,比如我们很多城市限制汽车牌照,但是对电动汽车却不限牌照,这直接使得电动汽车在商业上变得更加可持续了,从而推动了绿色的发展。所以,未来还有很多经验需要我们大家来进行总结、归纳。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债发行国之一,绿色金融产品的种类也相当齐全,我国经济正在向绿色发展转型,各级政府对绿色发展的制度创新非常积极。所有这些,都为我们理论界在绿色金融方面进行原创性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能够做出相当优秀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