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经济学的重新解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看啦!甫田

经济学的重新解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看啦!

在亚当斯密和他以前的一些经济学家们都觉得幸福就是经济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经济学若是没有了幸福的这个理念它的方向就会跑偏,没有了经济学的幸福是没有办法更好的发展的。然而在那之后,欧美各国的经济主流中早就已经没有了幸福身影,直到1970年代的时候,幸福又逐渐的出现在了经济学的地位当中,对于经济学中的幸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以及政治家们对其开始重视。并且认为幸福就是经济发展最终的目标。在幸福的经济学里对于成本财富以及政策我们都可以对其进行一种重新的解读,让经济学的内涵可以变的更加的广阔,帮助制定出更加合理的经济新政策。关键词:经济学;幸福经济学自从西方的主流经济学从马歇尔或者是罗宾斯开始,由于早就陷入了理性的一种假设当种,使得对其幸福的研究可以说是一无所获,变成了现代经济学所形成的价值无涉的一种判断。对于幸福悖论所受到的责难,人们开始慢慢的意识到了,从启蒙运动开始西方的社会开始了全面的功利化,这样的选择为自身带来了难以克服的一种道德上的困境。对于回应,伊斯特林便直接将幸福作为经济学研究的焦点了,开创出了幸福经济学的先河,为经济学开创出了新的方向,那就是幸福经济学。一、对财富进行重新的解读对于财富的解释,从古希腊开始到古典的经济学时期,最后到现代的经济学,它其中所具有的内涵都在不间断的演绎,从单一走向了多元化,从具体变成了抽象,从物质化装箱了非物质化这样的一种历史演变过程。所以在幸福经济学里所重视的一直都是在广义上的财富论,物质的层面上不仅仅只是包含了劳动力和商品,还包含了对自然资源的许多无偿使用,在精神的层面上看来,不仅要对只是进行分析,还要对人类的发展价值进行有效的促进,对人类灵魂中不同的感受进行分析。每一个阶段成本的理论都会在各种不同的角度对怎样合理的利用以及如何配置稀有资源进行了讨论,这些都是奠定幸福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在幸福经济学里,开始对丰富人类价值观的成本理论进行考虑,这虽然只是人本主义在成本理论中的一种体现,却是幸福经济学视角下对其新的阐述。二、对消费进行重新的解读在比较传统的消费观里,在西方的经济学中他们将消费局限在市场的交易,主要存在于将人类生产的劳动力和商品进项交换。幸福经济学视角下的对于消费的可就不止于此了,它将自然界的各种资源,例如空气、蓝天和白云、情感以及审美等等主观的感受的消费内容都包含在内了。当前的幸福经济学将消费中的内涵加以扩展,在广泛的意义上,人类的消费存在于市场的行为之中,同时也会存在于非市场的行为之中,对物质和精神进行了一个包括,使得两者之间可以进行互相交换,自古典的经济学消费概念里,对于浓厚的人文色彩进行了包括,像是道德的消费。而现在幸福经济学的的消费行为则是又回到了社会的结构当中来了,使得人成为经济学核心的最终关注目标。所以从幸福经济学我们可以看出从广义角度上来定位消费观念,会让人类的消费得到快乐,对生活可以合理化的进行取舍,更加健全社会的协调机制。三、对成本进行重新的解读幸福经济学对于经济学的成本理论惊醒了扩展。从古典的经济学中所要探讨的生产成本再到新制度下经济学所要探讨的交易成本,从行为的经济学所探讨的心智成本再到人本经济学中所探讨的生命的成本,这些成本的理论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对经济学稀缺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如何合理的配置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帮助幸福经济学提出了更加合理的理论来源。古典的经济学中对于成本的理论它主要是考察人和物两者之间的关系。以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为出发点,对于生产的成本,机会的成本,边际的成本等等概念的核算方法进行研究。而新制度下的经济学成本的理论为是以考察人和人的关系。新制度下的经济学对于企业的理论中,他突破了传统成本中的理论对企业生产过程研究的局限性,更加的注重于研究企业在社会的活动中的细胞与外界或者是企业的内部组织所发生的成本的费用。它主要的涉及到了交易的成本、代理的成本以及信息技术的成本的一种论述。行为经济学中对于成本的理论索要考察的是经济行为的背后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行为经济学它所提出的核心的观点就是对于经济行为研究必须要建立于现实主义心理的特征基础上,而不是建立于抽象行为上的假设基础。要考虑到经济行为的背后认知的机制。心智的成本就是将理性以及非理性进行运用,对它进行一种合理化的配置所需要花费认知的成本。心智上的成本将人们的思维以及心智作为一种稀缺的资源,认为在人类倾向于将脑力这种有限资源的配置到需要它的用途上,它的核心思想就是人们最稀缺的宝贵资源理性,利用最小的心智的成本有效的获得了最大化的心智的收益。四、对效用进行重新的解读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认为人们在行为上的本性是需求和欲望得到满足,他的需求和欲望的满足程度以及能力都是由效用来决定的,效用主义可以直接对快乐主义进行承接。所在在古典时期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认识到了,追求幸福利己主义的本性是人类行为的出发点以及根源。这让幸福主义在古典的政治学中成为了一种心照不宣的前提。杰里米边沁就将快乐直接作为经济学的核心研究,认为对于快乐的追求是人类动机起源的最大化追求,这是掌握住了人类通向幸福时的钥匙。同时,对幸福用效用做表示,对幸福用效用做计算,通过效用对人类的行为进行解释。早期的哲学家以及经济学家们都非常确信,效用它包含了物质内涵和精神内涵,认得幸福是由快乐你获得的。利用革命性的一种方式将效用的内涵去除,把它归纳为可以显示行为偏好的一种指数,利用货币作为建立幸福的一种媒介。有些学者还要讲幸福试图归纳到效用的概念之下,但是效用的概念似乎比幸福的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更多。事实上,效用的概念和幸福的概念两者之间有着不同的含义,幸福概念中所要包含的内容比效用概念要多得多。所以幸福经济学觉得应当直接的将焦点聚集到幸福上而不是用效用研究他的经济问题,只有幸福才是人类行为所追求的最终的目标,其他的都试试对这种目标进行的一种手段而已。五、对方法进行重新的解读主流的经济从古典的分析法再到边际的分析法最后是古典的分析法复兴。幸福的度量也从快乐的加总转变到了货比的加总最后到了幸福感的加总的一个发展的历程,但幸福的经济学并不要要去取代某种福利基于的收入测量的理论,而关于补充经济学对于让幸福更为丰富的一种度量方法。幸福测量的方法开始于杰里米边沁。他对快乐的测算提出了研究的方法。但是杰里米边沁并没有对数里测量的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开创边境革命之一的杰文斯他就继承了功力的主义效用的理论,坚信了功利主义将是科学经济理论的唯一的可能性基础。运用微积分,杰文斯将功利主义的幸福理论表达出的效用设计出了数学的计算公式。而与此同时门格尔以及瓦尔拉也运用了不同的数学方式来表达了想象的研究,让效用在数学上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幸福经济学运用了明示主观的幸福感概念,对幸福的各项问题进行了测量以及分析,它假设了只有通过个人的体验来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这样的结果才是更为接近真实的幸福的回评。因此,幸福经济学利用访谈和问卷等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对不同的行业、文化、人群、国家进行对于幸福的调查来取代了传统的经济学对于幸福的水平以及幸福的因素进行的了解。六、对政策进行重新的解读传统的经济学对于经济的增长普遍觉得那是政府和政策所实施的纲领,但这一观点在幸福经济学上就有着不一样的看法。通过对经济政策本质以及内涵进行探索,幸福的经济学里政府所指定出的政策最终的目标就是幸福,这也是政策唯一的目标。并且多数思想家在生活上对于幸福同样赋予了重大的意义,这是幸福经济学在经济政策中所挖掘或者反思出的新理论的突破。七、总结综上所述,幸福经济学作为一种新的理论,就目前而言它已经成为独立的一门经济学科,主要就是围绕着幸福为主线所展开的对于经济问题的各项研究,在幸福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定会受到不少的曲折以及争论,但是无论怎样,我们只要坚持着科学的方向进行研究,就一定可以将其成熟完善的发展.

贝多芬

经济学创新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国家社科基金设置各类各层次项目研究的目的是既着重基础理论,又期望通过具体问题研究提出对策,进而解决现实问题。因此,中国经济学研究在着力基础理论创新的同时,要接轨现实问题。基于中国实践创新中国经济学研究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前沿问题,不仅要借鉴国际化经济学研究范式,更需要创新研究。作为推动中国经济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撑,现代经济学研究承前启后,新生代经济学家们渐次贴近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现实,将思考和分析聚焦当代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这就是说,在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条件下探讨中国经济学创新,历史与现实要求必须基于对国情的认识。这客观要求中国经济学家以国家和公众利益为重,选择恰当研究立场。关于经济学的创新,阿马蒂亚·森曾指出:“事实上,我们可以说经济学有两个不同的根源。这二者都与政治学有联系,不过联系的方式却大不相同。一方面经济学可以联系到‘伦理学’,另一方面经济学又与我们或许可以称为‘工程学’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虽然从表面上看经济学的研究仅仅与人们对财富的追求有直接关系,但是更深的层次上,经济学的研究还与人们对财富以外的其他目标的追求有关,包括对更基本目标的评价和增进。”然而,一些新生代经济学家将中国经济学创新和发展的基础理解为效仿西方经济学:片面追求形式化、模型化,结果往往远离中国现实。因为,谁也不可能将实际经济活动中的所有因素一一表示为数学模型中的不同变量。经济学不是数学,经济学的观点是最重要的。中国有句古话是“真佛只说家常话”。经济学基本原理无地域限制,分析、论证的方法却有国别之分。数学和计量方法只是体现及实现经济学想法的工具。不能以数学水平的高低来衡量一名经济学家的水平,也不能以运用模型的多少和它的难易程度作为评判经济学研究成果质量优劣的标准。中国经济学的创新,基于对经济史的稔熟与市场经济理论脉络的清晰。改革开放40多年间的中国经济学,建立和发展了对全球经济学发展都具有显著意义的大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新理论,建立和发展了以“渐进”为特征的转型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而且也推进了与西方经济学对接的宏观、微观经济学的分流,推进了大国经济发展的政府干预理论、经济调控理论和经济学科的全面建设。可以预见,坚持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创新取向,将使中国经济学的分工越来越专业化、职业化和科学化。经济学研究要接轨国家战略经济学家和经济官员“俯视经济”与“直面社会”,盖因经济学关注人类行为、剖解制度与市场机制运行问题、把脉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国外经济学家一直努力解释所谓的“中国之谜”,也就是要廓清为什么中国经济能够保持长期的快速增长。这也可以给出中国经济学发展一定程度上与国家战略接轨的判断。中国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服务于国家战略意义愈发浓烈。特别是国家战略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正越来越多地被纳入主流研究的视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由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继而陆续实施。国家战略催生中国经济学的行为规范形成了隐性制度和策应方式。如经济学在高校一方面满足于教学研究,另一方面高校的经济学者与各类官方、半官方研究机构的专家一样,也形成了与国家战略对接的态势,介入各类课题,承接各种咨询。因此,在中国转型和发展进程中,经济学家不仅具备有关国家责任的关怀,而且将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侧重对改革和发展“问题单”的解读,并传播结论,发挥智库功用。二战结束以后,西方国家用了60年时间,先后经历了以增长为标准,以消除贫困、扩大就业、改善分配、提高生活水平等为路径,到最终实现以人与资源环境的相适应为目的的发展观。而中国走到这一阶段,只用了不到30年。事实上,国家战略语境的经济社会问题剖解方略与中国经济学密切关联。凯恩斯在评价马歇尔的经济学理论贡献时说:“他始终坚持的一点的确道出了真谛,这就是有些人凭借他们在经济学上的特殊天赋和强有力的经济直觉所得出的结论和含蓄的推断。”对于现行的许多政策工具,其实经济学家不知道它们是否有效,如何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被掌握的政策变量中作出选择,就需要比较它们各自的效应大小,从而找出政策依据。一如当一个国家无法获得外部资源来建立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体系以及进行资本积累的情况下,一个可能的途径就是在其内部获得资源来实现这个目标。因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价格能够自由浮动,以及产品和要素能够自由流动。根据这一判断标准,中国经济学研究当在“市场”“国情”语境之中,这也正是国家战略必须关注的问题。“问题导向”引导经济学创新方向问题导向是指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以问题为突破口和方向,从问题出发,发现问题,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而满足需求。问题导向有助于明确方向、抓住重点、找准突破口,有助于复杂问题的解决。经济学的问题导向特征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前瞻意识;具有明确的话题设定;“事件和现象”是一个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沿着这个脉络就不难破解经济学直面的问题。如最近几年的宏观调控主要以控制、遏制房价为主要标志。宏观调控具有前瞻性、问题导向性,也是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满足了问题导向的三个特征。由此判断,宏观调控是现阶段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这与经济学研究的落脚点——经世致用,别无二致。在经济学问题导向的方法论条件下,更须提示有研究潜力或正在搞某一方面研究的研究者,如何甄别经济学的问题导向,其途径之一是从中央的一些文献中释放出信号。如2018年12月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乡村振兴”一脉相传,这正因应经济学问题导向的肯綮:是一个交集;政策面关心,学术界也关心。西方学者在概括欧洲中世纪及以前的经济思想状况时指出:“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圣·托马斯·阿奎那这样的学者都生活在非市场社会中,在这种社会中,基本经济决策是按照传统和命令而不是由个人,即不受限制的经济主体作出的。结果,这些早期的学者对西方社会思想持续的影响主要不在于他们对市场力量的洞察,而在于他们关于社会规律性质的先见之明。他们具有形成经济学的‘前科学的’眼光。”由上引申金融行业改革问题。设若研究金融问题,当然以金融监管为主。再则,金融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业中的地位、定位是什么?这些问题是学界和政策层面关注的焦点。以如此思路定位问题,研究者既接近经济学的问题导向,又领会并感觉问题导向“别有洞天”。“接轨现实”:经济学创新的内在要求经济学的问题导向和相关研究的后续效应一直被学术界和经济理论界热议。从这个意义上说,求大同、存小异,抑或小一统、共存共荣是对学术问题看法的基本出发点,而彼此砥砺、相与切磋则是切中经济学问题导向后续效应的肯綮。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马歇尔将个人的经济行为和单个市场、单个产业的经济活动进行了全方位甄别,独立提出了反映经济运行的许多术语和分析工具,学说坚持实现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就业。这种论具体不玄虚、涉技术微着墨的思维方式,应成为经济学接轨现实问题研究后续效应的“军规”。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央在重视“三农”工作的背后,有很多问题涉及经济学问题导向研究的后续效应。如在中国农村市场化建设研究中,货到哪里去、钱从哪里来、人朝哪里走?这深刻揭示了农村目前的三大焦点问题:农产品流通、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一个学者要能够先知先觉,知道政府尤其是高层如何布局农村工作,就要为经济学问题导向的后续效应备份。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李达把生产关系表述为经济构造。何谓经济构造?李达在1935年出版的《经济学大纲》中认为,经济构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他写道:“当劳动力和劳动手段与劳动对象结合为一,而参加于社会对自然的斗争时,就造出特定社会的生产力。”经济学问题导向的后续效应有一个“交集”,即政策面关心,学术界留意。政策面关心,说明问题导向有咨政功用;学术界留意,说明问题导向涉关联演进。一如经济学和管理学问题导向的文献综述不仅包括学术界的文献综述,还包括对政策沿革的综述。在问题导向的后续效应上,须注意对政策轨迹的把握。如是,文献综述应该是学术界和政策轨迹各占50%。这样的文献综述可自行回答三个问题:这篇文章或这项研究属于独立创新吗,这篇文章或这项研究是补白吗,这篇文章或这项研究是和谁(机构或自然人)商榷吗?自行设问,经济学问题导向的后续效应便油然而生。在竞争的市场中进行经济往来,预见、洞见和前瞻问题,并及时进行纠偏、解决和对策是交易成本最低的方式。因而,中国经济学创新与接轨现实问题研究有助于推演和正视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问题,渐次展示实际功用和前景。(作者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管理体制比较研究”负责人、《改革》总编辑、北京物资学院教授)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佳宁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请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官方微信公众号cssn_cn

隔离区

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

基本假设–研究问题的出发点1、 理性假设–理性——个体在决策时会收集和利用各种有用的信息,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权衡比较,从中选择一个最有利的方案 –理性的人在决策时了解约束条件和要实现的目标–理性共识——互相相信对方是理性的;更为严格和苛刻 –并不必然要求行为上自利,理性也可以用来分析利他主义2、自利假设–个体在决策时会追求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看不见的手:个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会导致社会利益实现 –经济学理论对理性假设的依赖远大于自利–也可以用理性假设来分析利他主义“经济人”假设:包含了理性假设与自利假设3、均衡假设–均衡来自物理学:一个物体多方受力,反向受力相等时会处于静止不动或匀速运动的状态 –经济学中的均衡:经济事物在影响它的各种外力处于平衡时而出现的状态(静止不变,各种相关经济变量也不再变化)–均衡实现的内在机制:涉事各方的利益在他人行为不变时已经最大,因此不愿意单方面改变行为 –均衡是西方经济学的分析问题的落脚点

麋鹿王

高考专业解读:什么是经济学?就业前景如何?人大教授为你答疑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是学问的中心,是帮助青年人涵养心智、锤炼意志、放飞理想的平台。而大学的专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博雅和理性的活动,是志趣相投的一批人的智慧激荡。在【教授讲专业】栏目,我们邀请了人民大学的名师大家、杰出学者讲述专业的历史积淀、特色亮点、发展前景等,为高中生们找寻专业兴趣、确立专业目标、理性选择专业提供权威参考。方福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公共选择理论、新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问题和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现任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兼法人代表。方福前教授在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20多篇,出版个人专著8部、独立译注4部、主编著作3部、合著合译著作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北京市重点建设教材项目1项、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1项及其他项目若干。曾获省部级科研成果个人一等奖1项、个人二等奖5项、第11届孙治方经济科学(著作)奖、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二等奖4项。走进经济学在当今世界,在这个人们普遍重视经济发展的时代,经济学无疑是一个热门学科,是一门显学。许多人,特别是年轻学子,很想知道,什么是经济学?经济学是干什么的?经济学有什么用?有人说,经济学是一门教人如何赚钱的学问;也有人说,经济学是一门节约或节省的学问,因为“经济(economoy)”一词有“节约”“节省”的意思;还有人说,经济学是一门教人如何管理经济和管理企业的学问等等。 以上这些说法有正确的成分,但是似乎都不完整、不到位。经济学首先是一门解释经济现象,剖析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发现经济规律的学问。例如,经济学要解释石油价格为什么有时候上涨有时候下跌,企业为什么会亏损,为什么有些国家经济增长快而有些国家增长慢。任何科学首先是一种解释现象、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的学问。力学需要解释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而不是飞到天上,气象学要解释为什么无云不下雨,医学要解释人为什么会发烧。经济学首先教给我们的是认识我们生活中的经济世界、解释我们面临的经济现象的方法和思想。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18世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最先成型的英国和法国,由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盛行,那时的经济学家们需要解释财富和商品的价值是怎么来的、什么力量推动着人们进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所以经济学就其出身来看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而诞生的,是解释市场经济现象和发现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学问,是一门市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历史上各种经济思想的精华,创立了科学的经济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理论基础。从方法论、基本信念和研究目的来看,现代西方经济学有两大范式:(资源)配置范式的经济学和交易范式的经济学。所谓配置范式的经济学,是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如何有效率地配置资源于各种生产用途,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的一门科学。这种经济学的标准定义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在1932年给出的,它以资源的稀缺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由于经济社会的资源总是稀缺的,而人的需要又是无穷多样的,要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就存在在一定时期把稀缺的(或一定量的)资源用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选择问题,所以配置范式的经济学又称作“选择的科学”。交易范式的经济学是把经济学定义为一门交易的科学。所谓交易的科学,是认为经济学的主题是研究在市场经济中个人的交易倾向、交易动机、交易过程和个人在自由交易中自发产生的秩序和规则。交易范式中交易的对象是广泛的或广义的,它泛指一切可交易的对象:不但包括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还包括职位、荣誉、机会、选票等。配置范式的经济学和交易范式的经济学都遵从理性人假设和最大化原则。从目前来看,配置范式的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主流范式。配置范式的经济学常常要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测算某些经济变量(例如GDP、投资、居民消费)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特别是要分析(效用、利润、收益、产量)最大化的条件和(成本、损失)最小化的条件,所以经济学研究需要使用许多数学分析工具和统计分析软件。在人文社会科学中,与数学和物理学、生物学等其他自然科学联系最密切的可能就是经济学了。经济学被认为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精确程度最高的学科,也有人批评说经济学越来越数学化,经济学成了数学家们的学问。可见,经济学不是一门教人如何发财致富的学问,不是一门教人如何做老板或企业家的学问,而是一门教我们如何观察经济现象,如何分析经济问题,如何做出个人选择和决策,如何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经济政策的学问。例如:我们是现在多消费些还是未来多消费些?大学毕业了我是去工作还是去读研,哪一种选择最划算?如何使经济稳定、持续增长?如何富国裕民?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分析工具是成本—收益比较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对于分析个人决策、企业决策和政府决策都是有用的,都是必要的。学了经济学不一定能成为成功的企业家,不一定能成为富豪,但是成功的企业家一定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经济学的知识来进行投资决策和生产经营决策。由于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的,所以经济学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联系在一起。从18世纪到20世纪上半期,经济学的学术阵地大本营主要在英国,因为工业革命和成型的市场经济出现在这里,这个时期的英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从20世纪中期开始,世界经济发展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美国取代英国坐上了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的宝座,经济学的学术大本营也随之转向美国。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中华民族复兴,中国将成为经济学发展的主阵地。未来,中国将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人成为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将走进中国。学院简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建院于1998年,其前身最早可以溯源至1939年陕北公学设立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室。经济学系为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时首设的“八大系”之一,是新中国经济学科的重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经济学院下设经济学系、国际经济系、国民经济管理系、能源经济系、区域与城市经济学研究所、经济研究所,拥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2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4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世界经济学为北京市重点的二级学科。学院现有在岗专任教师126人,其中教授59人,副教授52人,讲师15人。长期以来,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是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统筹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国家“20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和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2017年,在经国务院批准下发的《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中,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均入选A类一流大学建设名单;在2017年12月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学科均获评A+。学院设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民经济管理、能源经济等4个本科专业,本科招生专业为经济学类。学院拥有“经济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中国经济”全英文硕士班、理论经济学硕博连读实验班、政治经济学硕博连读实验班、中国人民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硕士双学位项目、中国人民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硕士双学位项目、中国人民大学—九州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中国人民大学—蒙特雷国际研究院国际商务专业硕士联合培养项目等8个人才培养平台。来源:人大阳光招生

固不爱己

解读《薛兆丰经济学讲义》9、经济学的智慧,就聊到这儿吧

我们首先用之前学习到的经济学内容来思考一下: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的巨大成功,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到底做对了一些什么事情?我们做对了什么?我们常说自己的国家创造了经济奇迹,而薛兆丰认为我们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但它却不是不可理解的奇迹,它是有迹可循的,是可以用经济学解释的。薛兆丰认为,我们至少做对了5件事情。首先是界定产权。土地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改革伊始的时候,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核心就是把土地的使用和收入分配权给到家庭与个人。个人的收入与自己的劳动付出相关,人们的积极性马上就被调动了起来。我们之前说过,价格的作用分别是传递稀缺,指导生产和做出奖惩。其中第三个做出奖惩指导分配尤为重要。如果辛苦付出的人不能等得到更多得到回报,那人们为什么要付出呢?我们说分饼的规则就决定了饼能做多大。不仅是土地的产权被重新界定,包括人力资源也是一样的。当年学校毕业国家是包分配工作的,人力资源的使用权和收益分配权都不在自己手上。随后包分配变成了自谋职业,这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举措。当时很多人感到彷徨,觉得还是包分配好。但是很快,由此带来的好处就凸显出来了,这增加了人们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积极性。大家纷纷上夜校,上函授,积极的改变自己,寻找更好的机会。结果就是整个社会都迸发出了巨大的活力。我们做对的第二件事情,引入市场竞争,同时放弃了价格管制,让价格全面接管我们的生活。从认人变成认钱,之前我们就说,只要有稀缺就有竞争,只要有竞争就要有竞争规则。除了按出价高低竞争以外的所有规则,论资排辈,先到先得,比身体,比智力,比文凭,比关系都有竞争成本,都会带来无谓的损失。而每个人挣钱,需要为他人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整个社会都在这个过程中受益。以出价高低作为竞争规则并不比其他的规则更加的公平,但是它更加的效率。我们从认人向认钱的转变,激发了整个社会巨大的生产潜能。我们做对的第三件事情,是鼓励民营企业发展。之前我们用一个渔村的故事,已经说明了在不同所有制之下对生产造成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民营企业家和政府官员都是人,都会犯错。但是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让企业家做主,凭借他们对市场的敏锐反应,让他们去尝试,成也好,败也罢,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政府只管保驾护航,进行底线监管。这是我们非常明智的一项国策。我们做对的第四件事情是开放国门,加入世贸组织迎接竞争。2001年我们一下子就参与到了国际合作的洪流之中。当年有很多质疑和反对声音,要和每一个人解释,让所有人都懂得比较优势原理这实在是太难了。我们选择先做再说,先把开放的原则定下来,之后用事实来做出解释,当年很多的问题,在今天看来早不是问题了。中国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变得如此强大,自然就消除了人们对于改革开放的质疑。我们做对的的第五件事,是鼓励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家精神,给创新留下来了空间,给予了支持。当一个新生事物出现,对旧秩序发起挑战造成了一定混乱的时候,我们没有选择立即干预和禁止,而是“让子弹飞一会”。支付宝,共享单车,网约车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才得以发展起来的。而这一点今天发达的西方国家反而很不容易看见。资产确权、市场竞争、鼓励民营企业、加入世贸组织和给创新足够的空间,是众多经济政策中,我们至少做对的5件事。而有趣的是,这些事情在当年实施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理解,不支持。如果我们真的是征得所有人的支持才采取行动的话,那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会有这样的速度,也达不到这样的高度。看见看不见的在这本书的最后,薛兆丰对教会我们的经济学思维做了一个简单的梳理。第一个智慧,看见那些看不见。经济学分为很多的门派,比如说奥地利学派,芝加哥学派,凯恩斯学派。薛兆丰说其实只分两派,就是好的经济学家与坏的经济学家,区分的特征就在于能否看到那些看不见的东西。从选择的角度看,凡是选择,必有代价。我们看到了自己的选择,也要看到那些放弃了的,丢失了的选项。我们看到换了一扇新的橱窗,推动了玻璃业的发展,同时也要看到这笔钱本来可以支持其他行业的发展。水资源保护法,我们看的到的是水资源得到了保护,但是看不到的是由此带来的其他浪费。我们将为此浪费电、浪费木材、浪费时间甚至浪费健康。经济学思维从不追求单一纬度上的收益最大。而是追求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的平衡。从时间的纬度看,我们能把未来的收益看得多清楚多具体,那我们今天就愿意做为此做出多大的改变。能在长时间的范围内进行宏观的收益成本计算,影响到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发展,当然也关系到我们每个人自律的程度。从竞争的角度看,凡是竞争必有成本。所以我们说只认钱不认人,通过出价高低的竞争,能够减少无谓的损失,有益于整个社会。我们说小偷带来了无谓的损失,因为他们不仅造成了财富的转移,还增加了整个社会制造锁的成本。通过这个角度,我们就能够理解,制度设计不合理,就会带来很多无谓的损失。所以有很多国家,人们虽然很忙碌,可整个国家依然很贫穷。我们要看到“一将功成万骨枯”,那些成功者背后有许多与他们一同竞争但是却失败的人。我们只看到了成功者,却遗忘了失败者。我们要看到潜在的供给与需求,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是没有本质区别的。价格足够高的时候,需求者也会变成供给者,角色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这是薛教授教我们的第一个经济学智慧,看到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分辨原因与结果第二个智慧,教会我们分辨原因和结果。我们发现有很多的艺术家都留长发,但是留长发并不会增加一个人的艺术细胞,它并不是成为艺术家的原因。而是因为在一个保守的社会里,那些特立独行的人才会留长发,而特立独行又是一个艺术家的重要特性。所以,留长发不是成为艺术家的原因,而是结果。有人说每天都吃苹果的人更加健康,其实苹果不是健康的原因,而是每天都吃苹果的人更注重自己的健康管理,经济状况也相对富裕。因为我注重健康,而且我有经济能力,所以我们每天都吃苹果,这是结果而不是原因。经济学的智慧帮我们颠覆了之前对因果关系的认识。之前我们认为,原材料决定了产品的售价,从时间顺序上来看是没错。但是经济学的逻辑正好相反,供求关系决定了产品的售价,而售价又倒过来决定了每一种生产要素的成本。因此我们才能解释,为什么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合理的利润率,赚钱的时候可以赚得盘满钵满,亏钱的时候也可以血本无归。在市场里,我们每个人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你昨天以100万元卖了自己的房子,这个价格其实不是你决定的,这只是市场上房屋的成交价而已,高了你的房子就卖不出去,低了你就吃亏,你不会愿意的。所以你不是定价者,只是接受者而已。同样的道理,我们经常听说美联储又宣布调整利率了。好像利率就是美联储决定的一样。真实的因果关系是利率在全球无数交易的过程中发生了改变,美联储因为他做了比较多的研究,很快发现了这个变化,为了保持自己的联邦基金利率与市场的利率一致,所以宣布调整。这就和天气预报的主持人是预报了第二天的天气而不是决定了第二天的天气一样。分辨事实与语言第三个智慧,教会我们分辨事实与语言。我们的语言本应该是用来描述客观世界的,但是语言也会误导我们对世界正确的认识。当我们听到“天赋人权、生命无价”这些概念的时候,应该就要有所警惕,权利并非来自于天赋,而是来自于人赋。当我们追求各种看似理所应当的权利的时候,其实它们之间都存在着冲突,就像是我们经常相提并论的自由与平等,二者本身就是冲突的。困难之处在于我们不是要简单的维护某种权利,而是要找到各种权利之间的平衡点。生命是无价的,但是不惜一切代价的为此投入,我们却做不到。在医院对面高昂医药费的时候,是要继续治疗还是放弃,这是真实的选择。我们知道交通事故都有多可怕,但是我们不会因为生命无价就在汽车上无限的加强安全性能,如果真是如此,那现在道路上应该没有汽车而只有坦克。买不起坦克的人就不能开车上路。这不是真实的世界,也不是我们希望的世界。我们生活在比较和权衡之中,没有什么能做到万无一失,哪怕对待生命也是如此。我们常常都把一些本来是商品的东西不当做商品处理,这么做的出发点从来都是好的,我们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更公平的得到他们想要的。但就算我们把这些东西称为必需品,称为刚需,依然无法阻止经济规律发挥作用,无法改变人们对它展开争夺。摒弃价格竞争,带来的结果是既无法保证公平,也无法保证效率。我们否认了孩子上学学位的商品性,凭户口,凭住房地段入学。结果就诞生了学区房这样的怪现象。本来是应该付给学校和老师的学费,现在变成了付给开发商。本来家长之间的区别仅仅只是能不能付的起学费,现在扩大成了能不能在学校旁边买一套房。可见,虽然我们可以改变言语上的称呼,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扭转事实。分辨愿望与结果第四个智慧,教会我们分辨愿望与结果。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些事与愿违的事情,好的愿望不一定带来好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相互作用的共同体里,我作为一个需求者,想买便宜的苹果,当我进入市场寻找便宜苹果的时候,我的行为就在抬升苹果的价格。我有一套房子,想用最高的价格把它卖出去,可我进入市场卖房子的行为就使得房屋的价格下降了。我们制定了最低的工资法,希望这样可以进一步的改善穷人的生活状况,可结果确是让劳动价值低于最低工资的弱势群体再也找不到工作。极力推行最低工资法的人,很可能有他自己的小算盘。大企业具有规模优势,有能力给员工更好的待遇,而有最低工资法的限制之后,那些规模较小的竞争者,成本就被抬高了,通过法律打压竞争者,这真是一个不错的竞争手段。现在不少国家流行一种制度,女性雇员生小孩,当爸爸的也要放产假。这种政策是女权主义者提出的。这是在为男性争取福利吗?如果男性也要放产假,这就等于是增加了女性在职场上的竞争力,世界远比表面上看上去的更加复杂,细思极恐。当我们看到那些血汗工厂里的工人,工作条件非常的艰苦,生活质量也很差的时候,会觉得这样的工厂应该关闭。但是我们要知道这样的工厂之所以能够招到人。是因为还有更加血汗的农村。消灭了血汗工厂,并不能消灭贫困本身,而只是消灭了他们改善自己生活的途径。社会福利总不会有错了吧?在美国,有针对单亲妈妈的补助政策。但这竟然造成了三分之二的黑人小孩都生活在单亲家庭里面。过去奴隶制和种族歧视都没有分裂黑人的家庭,而今天针对单亲家庭的福利政策竟然把他们给分裂了。很多女人都觉得不需要找一个负责的男人就可以有自己的小孩,甚至有的男人要负责都会被女方拒绝。因为这样一来她们就可以领到政府丰厚的补助。政府补贴什么,什么就会增多,就连单亲家庭这样我们原以为悲剧的事情也逃脱不了这一规律。看见看不见的,分辨原因和结果,分辨语言和事实,分辨愿望与结果,这是经济学的智慧。《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中,我想与同学们分享的内容就是这么多了。经济学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话题,他是违反直觉的,确能帮我们洞察真实世界。我分享的经济学内容,都是最基础,也是最有趣的。尽管我很喜欢这个话题,但是我的能力也仅限于此,再继续深入的话,对我来说是困难的,而且节目也将不再那么有趣了。如果通过我的节目,激发了你对经济学的兴趣,那真是太好了。尽管我能为你做的事情也许就这么多,但是在这个领域里还有更多的精彩与奇妙,你完全可以自己去发现与探索。陪你走了这一程,我很荣幸,祝你好运。

思文

说来说去,金融学和经济学到底是不是一回事?

经济学VS金融学古人云,学而优则仕;今人说,学而优则金融。随着银监会不断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和业内外人士的不断唱衰,金融行业迅猛发展到在最广大人民群众心的地位居然已经能够和古时的官员并肩了。而随着2017年末,年薪1500万的“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横空出世,经济学也作为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就业方向进入了大众的视野。这两门可以让你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轻松走上人生巅峰的学问究竟是什么?让我们来细细说说。1是什么?咱们别看百度百科的学科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金融学是研究价值判断和价值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传统金融学理论和演化金融学理论两大领域,是现代经济社会的产物,培养具有金融学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咱们来讲点看得见,摸得着的。咱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经济学家其实挺多的,每一个知名经济学家的横空出世,都能在世界经坛里掀起一阵大浪。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国富论》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到凯恩斯的“凯恩斯革命”,这些著名经济学家们都用自己的经济学理论创新指导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大变革。更别提中国学生的老朋友马克思,一本《资本论》赤裸裸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到来提供了理论基础。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金融学家就不多见了。金融这一行,做顶层研究的不仅离老百姓太远,离普通从业者都很远。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尤金·法玛一个平安卖保险的,可能都不知道马明哲(平安保险董事长)是谁,更别提尤金·法玛(2013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了。但是金融界也有权威,金融界的权威是各路金融大咖。在国内被冠以“金融学家”之名的宏皓、吴念鲁、牛铁航等人,大部分都来自于银行、保险、基金等领域的金融机构,先从业,再走上研究路线。说白了,经济学研究的其实就是世界经济怎么才能得到发展,而金融学研究的则是大家要怎样用钱滚钱,可能还有一小拨金融学家在研究怎么拿走你的钱。2学什么?提到经济学、金融学的学习,就不得不说国内第一的财经类院校——上海财经大学。上财作为专业财经院校,将经济学和金融学分在了不同的学院。经济学院有基地班、数理经济实验班、世界经济、劳动经济、数量经济等五个本科专业。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课程设置金融学院则分为银行系、保险系、国际金融系、证券期货系、公司金融系等五个系。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系分布从这个学科分布就能看出来,经济学学的是高深的经济理论,金融学学的是接地气的金融实践啊!3干什么?为什么全国排名不到前50的上海财经大学高考分数线经常力压一片985?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毕业生收入水平稳居全国第二,仅次于清华大学。毕竟众所周知,金融行业收入高嘛。2017大学薪酬排行榜TOP10从金融机构招聘的专业要求来看,金融学和经济学其实没有太大区别。金融学、经济学、统计学学历都可以作为进入券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敲门砖。但是从毕业生的去向来看,经济学学生选择升学继续做学术研究的明显多于金融学学生。另外,许多金融学学生在选择研究生方向的时候,往往不会选择继续攻读本专业,而是选择计算机等理工类专业,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做准备。整体上来说,金融学的就业情况好于经济学,金融专业的同学学习的知识更加实用,所以就业的单位也会更加专业。任泽平1500万年薪任命书虽然前几天经济学博士任泽平的1500万年薪狠狠地为经济学学生的就业情况长了一波脸,但是大部分的经济学学生,如果选择就业,去向大多也只是券商客户经理、银行柜员等基础性工作。如果是为了就业做准备,还是学点金融靠谱啊。4怎么用?比起使用领域来,金融学就只能对经济学自叹不如了。理论上讲,经济学适用的范围包括金融、国际贸易、财政、税收、保险、会计、统计等相关科学。但是事实上,经济学思维可以用来研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信?打开当当网,搜索经济学,什么《魔鬼经济学》《魔鬼经济学》《卧底经济学》、《小岛经济学》、《海盗经济学》,严肃点的《神经经济学》、《学力经济学》、《宪则经济学》,连买饮料都能写一本《牛奶可乐经济学》。《牛奶可乐经济学》为什么美国的犯罪率下降了?因为允许堕胎后,犯罪率高的群体人数减少了,这是经济学;为什么索马里的海盗越来越多了?因为海里的鱼越来越少,逼不得已干了海盗,这也是经济学。可以说经济学就是商吹界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金融的本意是“资金融通”,可以说只要有钱的地方就有金融。什么货币发行啊,股票啊,基金啊,甚至于妈妈在菜市场买了块豆腐,都属于金融学研究的对象。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是资源的配置,就是一百块钱怎么花才能产生最大的效用;而金融学研究的是资本配置,就是一百块钱怎么才能变成两百块钱。虽然经济学的研究范围更广,但是对于个人投资或者公司理财来说,金融学要比经济学实用得多,尤其在短期的资本运作和理财方面,金融学的作用要大得多。5对我有用吗?虽说学金融的就业能比学经济的好点,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是冲着成为业内人士去学习这两门学科的,对于这两门学科的了解也不必深入到资产组合收益率公式要如何推导,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扇翅膀又如何引发了美国股市地震。蝴蝶效应普通人学习经济学和金融学,大多是出于具体工作、生活和投资的需要。那么对于这些人来说,学习金融学和经济学,哪个收获会更大呢?纵观各大知识付费平台,经济学的课程远多于金融学课程,得到上销量最高的《薛兆丰的经济学课》,有23万人参与了学习。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相比金融学,经济学对大众来说更为实用吗?其实是因为金融学的门类过于清晰,理财、股票、基金、金融衍生品都有自己专属的领域。各大平台在开设金融学课程时,往往不会冠以《金融学》的大门类,而是分为《财富管理》、《投资学》、《金融衍生品》等课程。思得课程《投资学》经济学里的普世思维可以让每一个人都因此受益,而金融学的专业度就决定了学习金融学必须向具体领域深耕。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一点经济学,了解边际效益、机会成本等概念会能够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和挑战。但是对于更为偏重实践的金融学来说,每个人了解跟自己日常的投资理财相关的部分就足够了。经济学VS金融学如果说经济学是一棵树,金融学就是这棵树的树根上长出的另一棵树。金融学根植于经济学,却开出了不一样的花朵。对于普通人而言,开卷有益,不管学习金融学还是经济学,都能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好的影响。而对于打算从业的人来说,如果你想要每天过手几千万流水,金融学绝对是你的不二选择。而如果你有一颗研究社会的大心脏,关怀国计民生,学习经济学一定能为你照亮未来的道路。

流浪歌

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推动中国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

来源:光明日报原标题: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推动中国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中国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时,中国不仅有效控制了疫情,而且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堪称奇迹,为中国经济学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实践土壤。中国经济学植根于中国大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其研究和发展的“富矿”,其理论创新成果写在中国的大地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在发展阶段理论、经济制度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和经济运行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了独创性贡献,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和中国经济学的宝贵财富。发展阶段理论的重大进展指导经济发展的经济理论都是基于所处时代和发展阶段特征提出的,发展阶段理论是构建中国经济学的出发点。准确判断所处的发展阶段及所处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才能产生指导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及相应政策。在“富起来”的时代,邓小平理论指出我国所处的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科学判断引领了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重要判断:一是明确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三是要求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方式。基于对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提出的经济学思想,推动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经济实现了30多年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步入新时代,我国告别低收入阶段,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明确提出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新发展阶段理论不仅明确了我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也明确了新发展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发展阶段的判断没有改变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但是表明我国进入了新阶段,需要解决新阶段的新矛盾。在发展阶段问题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创见有:一是对社会主要矛盾所反映的发展和需要两个方面的认识都有提升。在人民需要方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在发展方面,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这是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新历史起点。二是根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发展阶段的发展目标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突出解决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三是在新发展阶段不仅要求坚定不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同时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发展的着力点是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这是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经济制度理论的重大进展经济制度研究和分析是中国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围绕改革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所推进的改革是中国经济学发展的重要源泉。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们党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由此推动的中国经济学理论进展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形式调动一切发展生产力的资源和活力;二是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为主体强调的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三是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并由此提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概念。进入新时代,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基本经济制度理论的创新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一起称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从生产、分配和交换三个维度构成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说明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该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这个基本经济制度的每个方面既有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制度优势,又有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制度优势,需要长期坚持和完善。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成为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任务,主要涉及基本经济制度实现形式的理论突破。第一,在所有制方面有两个重要突破:一个突破是明确混合所有制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明确多种所有制经济可以在同一个企业内共同发展,为各类企业增强活力、做大做强做优提供资本动力和机制条件。另一个突破是深入到产权层面,涉及以现代产权制度为核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产权流转做大做强做优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国资管理转向管资本为主;农地制度实行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三权分置等。第二,在分配制度方面,主要是完善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机制。比如市场评价贡献,贡献决定报酬;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以缩小收入差距等。第三,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方面,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合力。基于以上理论突破,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成为经济领域深化改革的两个重点。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初期更为重视通过改革来解放生产力,依靠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和要素投入,在增长上突出“快”字。针对快速发展伴生的环境污染、收入差距过大、地区和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党中央及时提出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此后又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经济发展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进入新时代,支持中国经济30多年高速增长的模式已不可持续,转向中高速增长是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明确了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推动了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第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驱动力的创新包含多方面,其核心是科技创新,以及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第二,协调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第三,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第四,开放是内外联动发展的机制。对外开放不仅是利用国际国内两个资源、两个市场,还要着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五,共享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全民共享是目标,全面共享是内容,共建共享是基础,渐进共享是途径。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向高质量发展,强调的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体现的是人与经济社会、自然相协调的包容性增长。摆脱贫困和实现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主题。中国通过实施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在发展中大国消除绝对贫困的人间奇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中国正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现代化理论提出一系列创新思想,比如未来30年分两个阶段推进现代化,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开启现代化的突破口;明确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现代化要求;突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特征,尤其突出共同富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格局涉及国民经济内部循环与外部循环及相互关系的布局。改革开放后,对外开放成为一项长期基本国策。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经济学发展理论创新的重要方面。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贡献。其推动的中国经济学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新发展格局是在新发展阶段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长期战略。第二,在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的同时,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依托规模处于世界前列的国内市场,抓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可以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第三,新发展格局是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主要表现在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基础由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转变为新的比较优势,即竞争优势;开放模式由出口导向转向内需导向,依托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以“进”促“出”;引进国外资源时更重视引进创新要素,引资引技引智并举,以推动开放式创新。经济运行理论的重大进展中国经济学对经济运行的研究,聚焦资源配置方式和供求关系的分析,关注经济运行效率和供求平衡。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一个重大贡献,是明确供给侧和需求侧是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事关长期发展。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是需求侧的改革。相应的经济运行理论创新主要表现在:关于市场调节及其带动的供求机制的分析,成为经济运行分析的主要内容;市场导向的经济效率成为微观经济运行分析的目标;宏观管理转向需求管理,重视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突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地位,相应推动了中国经济学对财政和货币政策从需求方调控总量均衡的研究和实践。进入新时代,为有效解决经济运行的效率和供给质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为经济运行分析开拓了新境界,主要涉及以下经济学理论创新。第一,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我国供给体系产能十分强大,但大多数只能满足中低端、低质量、低价格的需求。对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为关注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水平,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不断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加减乘除”法入手调整供给侧结构。加法就是发现和培育新增长点;减法就是压缩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乘法就是全面推进科技、管理、市场、商业模式创新;除法就是扩大分子、缩小分母,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回报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成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基本途径。第二,重在激励市场主体,培育发展新动能。就激励市场主体来说,与需求侧突出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不同,供给侧突出激发其活力,努力降低企业税、费、利息和社会负担,着力保护企业家财产,激励企业家精神。就培育发展新动能来说,既紧盯经济发展新阶段、科技发展新前沿,毫不动摇把发展新动能作为打造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又坚定不移地把破除旧动能作为增添发展新动能、厚植整体实力的重要内容,积极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所要培育的新动能主要涉及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和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第三,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强则经济强,金融活则经济活。金融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进行推动了经济运行理论的创新。比如,针对“脱实向虚”,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针对企业的“高杠杆”,提出改革投融资体制,发展多层次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为企业参与资本市场运行提供更多工具;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第四,供给侧调节需要需求侧调节的配合。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相互配合、协调推进的关系。例如,经济发展面临需求不足和经济下行压力时采取的稳定经济的措施,包含着刺激需求尤其是刺激民间投资的内容。新发展格局所要求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也需要有足够的市场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相配合,体现调控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有机结合。(作者:洪银兴,系国家社科基金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重大研究专项“新时代中国特色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课题组首席专家、南京大学资深教授)

卡迪什

2020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在沪发布:芝加哥大学列榜首,港大、北大、清华上升

图为芝加哥大学图书馆东方网记者傅文婧7月11日报道: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经济学研究全球竞争力评估中心7月11日发布了《2020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报告》。报告显示,全球排名第一为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分列二三名。香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过去3年综合排名上升,而上海财经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则有所下降。发布会上,田国强教授从国内现有评价体系对经济学学科的世界性贡献重视度严重不足的现状出发,阐述了排名研究的出发点。他表示,中国高校大多在进行国际化的一流经济学科建设,如何构建一个具有国际基准、客观透明、更为合理、科学有效的经济学研究力评价体系,越来越受到国内高校重视和社会各界期待;高等研究院于2017年始每年定期推出完全靠数据说话的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年度报告,为国内高校了解自身在世界排名中所处的大致位置及其差距提供科学依据,为学科评估、学生报考、出国留学及科研机构间人员流动提供有效参照;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特别是在国际同行公认的经济学国际顶尖和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是国上评定一流经济学研究最基础、最关键的量化指标,而相对客观的指标代表了一个大学对经济科学的知识贡献水平,是国际上经济学共同体通行的重要评议依据。2020年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呈现以下特征:从近5年和近3年的综合权重排名看,全球前2名高校仍然是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过去3年综合排名上升,而上海财经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则有所下降;从2018-2019年的综合权重排名动态变化看,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均有显著的排名上升;从3年和5年移动平均综合排名看,均呈现上升趋势的有北京大学,最为显著的是复旦大学。然而,不少高校在3年移动平均排名有明显下降趋势。其中,首都经贸大学,无论是3年和5年移动平均综合排名下降最为显著,其次是西南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上海交通大学3年移动平均下降显著,上海财经大学显示出下降趋势。对于该排名报告的科学性和稳健性,田国强教授指出,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报告以在国际著名期刊论文发表篇数为基础,但同时也考虑期刊权重与作者和单位的数目,更为科学、合理、透明。具体表现在:第一,期刊选择上,选取了5本综合顶尖经济学期刊和当前21本领域顶尖经济学期刊;第二,期刊权重上,对这5本综合顶尖期刊和21本领域顶尖期刊也做了不同权重处理;第三,作者贡献上,根据作者人数和署名单位数对单位得分进行了折算。报告采取期刊+作者综合权重、期刊权重、作者权重和无任何权重四种方法分别进行排名。从2015-2019年和2017-2019年的全球总体排名结果看:拥有全球公认的经济学研究最高水平的学校排名一直比较稳定,尤其是排名世界前15的大学。此外,报告还基于5大综合顶尖期刊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单独排名(显示其核心竞争力)。结果显示,中国大陆高校论文发表进步显著,但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依然巨大,最好的高校与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等是7比160的差距,即使两岸暨港澳所有高校在五大期刊发文加总也远不及哈佛大学或芝加哥大学的一个经济系。经济学研究力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期刊论文发表、学术影响、课题研究、书籍出版、政策报告等。田国强教授强调,现有全球经济学研究力排名大多仅仅只是基于论文发表篇数,所纳入的经济学期刊质量参差不齐,且并未进行权重区分,对独立作者和多位作者合作的情况也未加区分,使得排名公信力不足。本研究排名希望通过分权重、多层级的评价方法,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减少争议。接下来,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将继续进行年度发布,持续跟踪国内高校经济学研究力的国际排名。【来源:东方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哪出儿

2020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在沪发布 哈佛大学居首

来源:证券时报网7月11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经济学研究全球竞争力评估中心发布《2020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报告》。该报告对全球大学研究机构的经济学高端产出的竞争力提供科学性评估,为推进和实施世界一流经济学科建设战略提供客观依据。发布会以“现场会议+云端会议”形式进行。会上,田国强教授从国内现有评价体系对经济学学科的世界性贡献重视度严重不足的现状出发,阐述了排名研究的出发点。他表示,中国高校大多在进行国际化的一流经济学科建设,如何构建一个具有国际基准、客观透明、更为合理、科学有效的经济学研究力评价体系,越来越受到国内高校重视和社会各界期待;高等研究院于2017年始每年定期推出完全靠数据说话的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年度报告,为国内高校了解自身在世界排名中所处的大致位置及其差距提供科学依据,为学科评估、学生报考、出国留学及科研机构间人员流动提供有效参照;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特别是在国际同行公认的经济学国际顶尖和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是国际上评定一流经济学研究最基础、最关键的量化指标,而相对客观的指标代表了一个大学对经济科学的知识贡献水平,是国际上经济学共同体通行的重要评议依据。对于该排名报告的科学性和稳健性,田国强教授指出,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报告以在国际著名期刊论文发表篇数为基础,但同时也考虑期刊权重与作者和单位的数目,更为科学、合理、透明。具体表现在:第一,期刊选择上,选取了5本综合顶尖经济学期刊和当前21本领域顶尖经济学期刊;第二,期刊权重上,对这5本综合顶尖期刊和21本领域顶尖期刊也做了不同权重处理;第三,作者贡献上,根据作者人数和署名单位数对单位得分进行了折算。报告采取期刊+作者综合权重、期刊权重、作者权重和无任何权重四种方法分别进行排名,得到的结果相当稳健。从2015-2019年和2017-2019年的全球总体排名结果看:在以上四种方法下,拥有全球公认的经济学研究最高水平的学校排名一直比较稳定,尤其是排名世界前15的大学。此外,报告还基于5大综合顶尖期刊论文发表情况进行了单独排名(显示其核心竞争力)。结果显示,中国大陆高校论文发表进步显著,但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依然巨大,最好的高校与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等是7比160的差距,即使两岸暨港澳所有高校在五大期刊发文加总也远不及哈佛大学或芝加哥大学的一个经济系。田国强教授表示,2020年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呈现以下特征:从近5年和近3年的综合权重排名看,全球前2名高校仍然是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过去3年综合排名上升,而上海财经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则有所下降;从2018-2019年的综合权重排名动态变化看,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暨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均有显著的排名上升;从3年和5年移动平均综合排名看,均呈现上升趋势的有北京大学,最为显著的是复旦大学。然而,不少高校在3年移动平均排名有明显下降趋势。其中,首都经贸大学,无论是3年和5年移动平均综合排名下降最为显著,其次是西南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上海交通大学3年移动平均下降显著,上海财经大学显示出下降趋势。田国强教授强调,经济学研究力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期刊论文发表、学术影响、课题研究、书籍出版、政策报告等,现有全球经济学研究力排名大多仅仅只是基于论文发表篇数,所纳入的经济学期刊质量参差不齐,且并未进行权重区分,对独立作者和多位作者合作的情况也未加区分,使得排名公信力不足。本研究排名希望通过分权重、多层级的评价方法,尽可能做到科学合理、减少争议。接下来,全球高校经济学研究力排名将继续进行年度发布,持续跟踪国内高校经济学研究力的国际排名。(朱凯)

姬莓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九大理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论述和在实践中形成的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遵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九个方面。一、历史方位和理论自信理论在科学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大背景的基础上,要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重大意义,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并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二、主要矛盾和人民共享理论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支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追求。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要注重在“五位一体”统筹推进中研究经济建设问题;注重在“四个全面”协调推进中研究经济发展与改革、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等问题。四、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时,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核心和鲜明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六、发展阶段、特征、理念和目标理论新时代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正确分析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阶段,认识、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基本特征,按照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要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目标。七、发展路径、战略和调控理论要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道路。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构建创新型国家。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努力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绿色发展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理论。八、改革理论坚持以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九、开放理论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以主动开放战略融入经济全球化,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上内容来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容简介该书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重点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和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丰富内涵,从历史方位论、理论自信论、主要矛盾论、人民中心论、总体布局论、战略布局论、基本制度论、要素分配论、市场经济论、发展阶段论、发展质量论、发展理念论、全面小康论、经济体系论、创新驱动论、“四化同步”论、区域协调论、乡村振兴论、精准扶贫论、生态文明论、宏观调控论、全面改革论、“一带一路”论、全球治理论等24个方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发展进行系统探讨,努力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