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经济学考研难度为什么这么大?夏娜

经济学考研难度为什么这么大?

又是一年考研季,“考研党”都在全力以赴地备考。备考之余,有考生问:经济学考研为啥这么难?一个“难”字背后,透露出诸多信息:期盼、不安、担忧、焦虑……说实话,经济学考研国家线是比较高的,2018年经济学考研国家线为330分,仅次于文学。2019年经济学考研国家线A区上涨到345分,B区上涨到335分。这还只是国家线,具体到好点的院校,肯定会更高。据说,郑州大学2019年经济学370分进不了复试线,考研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那么,经济学考研为什么这么难呢?首先:就业前景好,薪酬待遇高。先来看看经济学专业的对口就业方向:应用经济学对口就业方向:银行、证券公司、大型企业等。理论经济学对口就业方向:公务员、事业单位、高校等。看过对口就业单位,大家就该明白经济学考研为什么难了。不仅考研是这样,高考也是如此。历年高考状元青睐的热门专业经管类专业居多,报考经济学类专业的考生也多,财经类大学一直是考生青睐的院校。其王牌专业录取分数线都是非常高的。像央财、上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虽然是211大学,但是录取分数线远远高于某些985大学。因为就业前景好,所以报考人数自然多,对于考研来说,不仅经济学专业的考生报考,还有很多非经济类专业的考生跨专业考研,特别是经济学类中的金融学专业,可以说是趋之若鹜,这样一来,导致竞争激烈,考试的难度就会加大。其次:经济学跨专业考研自学难度小。不少考生之所以跨专业考经济学,很大一个原因是经济学专业相比于理工类专业更容易自学。理工类学科的知识深奥莫测,理科基础不好的学生想跨专业考研,难度非常大。而经济学类专业的难度相对较小些,考生通过自学就可以掌握其中大部分知识。跨考难度小,报的人就多,竞争激烈,国家线水涨船高。第三:这是由考研的大环境决定的。不仅经济学考研难,其他专业考研也不容易。所谓的难易都是相对而言的。近几年考研人数急剧增加,2020年考研报考人数估计达到350万。虽然录取人数也有所增加,但是杯水车薪。考研录取人数增长远远低于考研报名人数,再加上近几年高校推免人数增加,通过考试录取的人数减少,也导致考研难度加大。不过,不管考试再难,总有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因此,放下包袱,全身心备考,成功就在不远处等着你!

不恃其成

大学这个专业“很忧伤”,曾经工资高收入稳定,如今却难就业!

前不久,一家知名的大学生就业调查机构公布了自己的调查结果,这个调查是关于大学生前三年最满意的专业。调查的结果在大部分人的意料之外,很多人都认为医学专业或者师范类专业,应该才是当前最受欢迎而且满意度最高的,毕竟这两个专业,无论是从就业率还是从工资收入上都属于较高水平。但调查结果显示经济学就业满意度最高,让不少人大跌眼镜,毕竟如今经济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不太好!大学这个专业“很忧伤”,曾经工资高收入稳定,如今却难就业!对于经济学专业来说,一般人都认为就业方向应该是政府机关单位、银行、高校等等,工作好收入高。不可否认,经济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以前是属于稳定的高收入群体。但是,在如今就业竞争异常激烈,专业和市场更加细分的情况下,经济学专业却不再像当年一样好就业了。作为大学生曾经最满意的专业,经济学优势不再明显。根据一些经济学毕业的大学生描述,虽然经济学专业作为公务员考试的热门专业,但是在就业难的情况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形势异常严峻,只有极少数人可以进入政府机关工作。虽说金融系统的收入更高,但是和金融学以及金融工程这样的专业对比来说,经济学专业相对比较尴尬,这两个专业才是真正的对口专业,经济学专业能够进入银行这样的金融系统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和金融专业在同属一个学院,部分课程是相同而已。所以,对于经济学专业而言,作为大学生曾经最满意的专业,在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如今却面临难就业,不免让人感到可惜。

富之

最难找工作的三个专业,如果学了你该怎么办

2018年,国内做了一次调查,将大学个专业的毕业生进行数据统计,发现哲学、经济学、生物学、外语、数学、心理学等专业就业难度较大,、失业率较高,且工资水平没有达到社会预期。这些专业为何难找工作,它们的就业方向又有哪些呢?一、哲学:不充分就业率为51.7%哲学专业培养的是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专业基础知识的人才,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应当具备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当代中国与世界现实问题的能力,从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该专业学习难度较大。目前国内众多学校都已经开设哲学专业,如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等。毕业生的平均月薪刚毕业时的月薪为3000左右,毕业2年后的月薪达到4500左右,毕业四年的约为6000元,每年薪资涨幅都差不多。据2018年最新数据统计,哲学专业的失业率为5%,不充分就业率(指从事行业与所学专业不对口)为51.7%。经调查发现,哲学专业的毕业生工作地点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比例分别为18.46%、14.46%和6.5%。该专业毕业生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教育科研、影视传媒、房地产和快速消费品四个行业,比重分别为14.78%、8.62%、7.13%和4.62%。因此,就读哲学专业的学生,关注这四大行业的动态,对于以后就业或有好处。二、经济学:失业率5.1%经济学专业主要研究价值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经济学两类。目前国内开设经济学的专业有福大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等。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多是财经院校和综合院校。据统计数据显示,经济学专业学生刚毕业时的月薪在3000元左右,毕业2年后月薪为4000元左右,毕业四年约为5700元左右,以后不断增加,每年的涨幅都在1000元左右。整体来看,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工资上涨还是相对较快的。经济学专业的主要就业城市是北京、上海以及深圳三个地区,比例分别为13.2%、12.14%以及6.53%,该专业的毕业生行业分布主要在金融投资、房地产、快速消费品以及服装纺织四个行业,占比分别为10.52%、8.77%、6.26%以及4.13%。最新的数据统计,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失业率为5.1%,不充分就业率为42.9%,相比哲学专业好一些。三、生物学:早期平均工资3150元生物学专业学习的是生物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训练的是学生初步生产开发、研究管理和教学的能力。毕业后授予的是理学学士学位。生物学专业能够为社会培养的人才是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业中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和商业服务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国内开设生物学专业的学校有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据最新数据,生物学专业的失业率为5.1%,不充分就业率为44.8%。生物学专业毕业生早期的薪资为3150元/月,中期约为6000/月。专业对于工作的影响较大,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如医学、机械工程等。这些专业从事的工作有不可替代性。但是从上面三个专业来看,专业学习难度较大,未来工作的不对口几率较大,失业率也相对较高,学习这些专业的学生要提前关注可从事行业的动态,为以后找工作做准备。

贾谊

28岁经济学硕士在银行上班一年,工资低、压力大,想辞职,咋办?

首先第一点,庆幸你是一个研究生,还有一个最后的去路(后面细说)。一直以来在大家的印象里,银行都是高薪的代表,而每年上市银行年报公布的数据平均年薪往往也都是几十万元(说实在真不知道它这个数据怎么来的,除非高层的工资都高到吓人,否则就基层人员这点工资,基本没有一个可以达到所在银行平均数的)。现实中的银行,薪酬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特别是刚入职的员工,薪酬更是低得令人发指,我仍让记得我当年刚入职时,实习期税前收入2100元,税后到手1100元,实习期的收入还不足以自己生活,需要父母赞助,半年之后转正,税前月收入为4500元,但是税后到手也就3000出头而已,如今经过了近十年的奋斗,现在的税前月收入也不过就是12000元左右,税后在8000元左右(三线城市),所以工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28岁经济学硕士,刚毕业时肯定意气风发,结果没想到这自己入行之后去要去柜面或者当客户经理吧,现在的银行,除非你是博士生,反正很少一毕业就进后勤管理部门的,基本上而言,都必须在一线先混个一两年,有机会的转到后勤,没机会的可能就在一线一辈子了,在一线,代表着就是工资低、压力大,所以你想辞职,一点都不稀奇,特别是做客户经理的,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很多人连一年都熬不过去。大专职校非应届毕业生,本身有没有什么特长技能的话,在银行工作之后,一般能跳槽的也就是在金融圈子里了,但是金融圈子的面对的压力都是一样的。如果想要离开这个压力大的环境,那么只能跳出去,幸运的是你是一个研究生,还有一个大专职校这个退路。当年和我一起入行的一个研究生女生,就是受不了当客户经理的压力(任务没完成,一直被约谈),最后就是跳槽去我们当地一所大专任教(大专、职校一般对老师的学历要求只需要是研究生学历及以上即可),所以如果你想离职,可以从这方面考虑,工资收入适中,但是工作环境、工作压力相对轻松了很多。不管是选择继续留下,还是选择辞职走人,这都是你的权利。希望你慎重选择, 早日开创自己的一番天地。

二大夫曰

这4个大学专业,毕业后很难就业,有多少人已经“入坑”?

每年的高考毕业季,也是本科毕业生走向社会的人生重要转折点。在大学学习的专业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我们就业的方向。有些大学专业本身就是一些难度比较大的专业,在本科的学习过程中,基本上学到的都是一些基础知识。所以能够真正实践的东西很少,这就会造成大学毕业之后就业的迷茫。有些同学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没有考虑到。专业的就业情况。所以等到毕业找工作时才觉得后悔。今天就分享几个大学专业,毕业后找工作很困难,很难就业,有多少人已经“入坑”?1.食品安全专业这个专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比较冷门的专业,很多同学对这个专业也并不了解。实际上这个专业毕业之后,基本上都是去一些食品类的企业或者工厂工作,就业环境差异很大,而且薪资待遇并不高,比较难就业。2.农业经济类专业首先来说,农业类的专业一直都是就业类比较冷门的专业。这个专业是一门交叉管理类学科,不光要学习农业方面的知识,也要学习经济类方面的课程,但是很难学到技术性很强的东西。学习了这个专业,因为行业的限制性。很难转行做其它专业的工作,薪资待遇也不高。3.财政学财政学也是一门就业较难的专业,与经济学和金融学相比,大多数财政学毕业的学生都会走考地税和公务员这两条道路,就业岗位少,加上竞争激烈,就业情况十分不理想,如果不是自己对这个专业很感兴趣,不建议报考。4.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从表面上看,这个专业是一个很高大上的专业,其实就业方向主要是档案管理员,图书管理员类似的职业。再加上这个职业需要有很强的保密性,所以很多人都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以上这四个专业,毕业之后都不太好找工作,除非是自己真的喜欢这个专业,才建议报考。当然,在任何一个领域,只要我们努力能成为这个领域当中的佼佼者。就业前景一定会很好。

大理

普通人大学专业千万别选“经济学”!根本不是你想的那样!

不可否认,经济学当然是目前热门专业之一,并且收分也不低。但是请注意,你所要报考的经济学专业可能和你想象中的经济学或许会相差巨大!!!18岁的高中生们处在一个天马行空的年龄,看了宫斗剧就对清史感兴趣或者看了盗墓笔记就对考古感兴趣,看到经济学就直接将学经济学等同于成为有钱人!以及在父母亲戚甚至没上大学之前的我眼里,学经济的要么是纵横捭阖的商界巨子金融大鳄,要么是指点江山的政界精英学界领袖,总之学的就是权钱之术最后要么有权要么有钱。是的,我并不否认股神巴菲特是经济学硕士,但是我也请大家想一想,巴菲特已经80岁高龄了,在他20几岁时候学的经济学和我们现在学的经济学相差甚大,他那时候学的经济学包含了现在很多经济学科的细小分支,而现在我们所说的经济学专业,就仅仅真的是经济学而已。经济学并不会交给你像炒股投资等实际的赚钱知识与方法,更多的是让你用数学的知识去分析现在的市场是怎么样的,以及未来如何让财富最大化的分配到每个人的手里。众人对经济学的误解,就像生物学的不会养鸡养鸭,也不能给猪看病,学编程的不会修电脑一样。就像你不能让中医给你动手术,让西医给你捡中药一样。你想学炒股,可以读会计专业;你想学投资,可以直接报投资学。但经济学只是数学的搬砖工!在我们学校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和经济学院这三个大院中,经济学院永远处在鄙视链的最底端。商学院和财政金融学院对于谁才是老大永远没有定论,但是三个院包括我们经院自己都一致表示经济学院的屌丝地位无人可以撼动,即便从学术水平上讲我们经济学院的专业排名还是全国第一比他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说白了,还是因为经院穷。其它学院总有土豪校友赞助,老师也多是千百万身家高富帅白富美,办活动用的费用是以万做单位的,我们院反正是找不到什么校友的身影,老师虽然也有阔气的,但还是屌丝居多,办个千八百的活动也没人报销,根本比不上会玩的有钱人。别说现在了,古往今来,搞经济学的也都是穷苦人居多(还是经济学比较容易把人搞成穷苦人?)。高富帅经济学家不是没有,但也算是稀有品质,而且一般都得过得比较拼,所以死得早,比如凯恩斯这样的天才人物。一般的经济学家基本上都过着放进人堆里就认不出来的普通屌丝生活,比如亚当斯密,虽说不是穷困潦倒但反正跟富裕是一点不沾边。像马克思就更明显了,基本是靠纯洁的革命友谊大过天的恩格斯包养才能过日子,不然怕是得穷死……所以我们学经济的大学四年基本是这样度过的:别的院还没开学的时候我们就在预习,别的院搞活动的时候我们在学习,别的院早就考完试放假回家的时候我们还在复习最后N门考试……我们私下觉得学院给我们的安排不光是出于学术考虑,同时也是出于财务考虑:还有比学习更省钱的活动吗?说到这里,有人肯定要疑惑了,经济这门学问的起源不就是管钱吗,怎么钱还成了问题了?打几个比方,你觉得是呆在寺里面研究佛法的法师收的香火多,还是走出去应用佛法去给人做法事的赚的香火多?的确,我们经济学院也会学习金融、会计、商学的课程,商学院和财政金融学院也会学习经济学。不过,虽然基础的知识是类似的,再深入学下去,发展的方向就很不一样了。相比之下,经院所学的内容更加“出世”,更加偏向理论化,是走学术道路,而其他学院则更偏向实际应用。打个比方吧,我们这一届经济学班大概八十多人,就有十几个读到博士的,其中还有五个女生,这样高的比例,我是没有在其它学院见到过的。同样是研究市场,商院可能琢磨的是如何让市场上的一个公司利润最大化,财金可能考虑的是如何投资那些公司让自己的收益最大化,而经院研究的可能就是如何让整个市场最有效率使得每个参与者不管买方卖方投资者经营者企业政府都能够利益最大化。那什么人适合走理论经济学道路呢?1.爱数学2.爱观察经济问题,爱思考经济现象3.想要为经济学术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想在学术界大展拳脚4.爱历史学5.喜欢研究问题,能静下心来几个月甚至一年时间只为一个问题绞尽脑汁如果上述条件都符合那我建议你来读读试试看,可能不至于后悔,至少我们班30个人,就两个人是真的想从事经济研究的…就业的话,除了想致力于经济研究走学术派的(读研读博当老师搞学术)外,去银行的最多…最后祝愿2020年的考生在这个不平凡的年月里都考上自己心中的专业吧。

魂兽

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怎样,好不好?

学生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是否会有一些纠结呢?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既要考虑到个人兴趣,又要思考一下选择的专业会不会对将来的就业有什么帮助等。很多学生们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既要看重兴趣,也要考虑就业前景。有些学生想选择经济学专业,但是不知道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怎样,好不好?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有:会计学、经济学基础、中级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政治经济学、会计统计与核算、国际经济学、金融经济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经济思想史、当代中国经济、货币银行学、网络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国际金融、产业经济学、公司财务、市场营销、企业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经济史等等。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与经济领域相关的一些知识,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将来可以从事与经济学相关的工作。经济学是一个范围较大的专业,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选择具体的专业。像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财政学、数量经济学、融学产业经济学等等都属于经济学这个大专业的一些小分支。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怎样,好不好?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扎实专业知识,可以前往金融机构、各大企业、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等从事相关的职位,具备一定工作能力的话,相信也是可以在经济学领域发展的很不错的。毕业生们需要好好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才有可能觅得理想的工作。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的工作岗位有:证券、基金、信托、银行、市场营销、经济预测和分析、对外贸易、管理类等等。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也是比较适合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这是一个热门的专业,比较吃香。经济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好好用知识充实自己,为了日后找到合适的工作而努力!

医龙

一年制海归硕士就业缘何被低看一等

实习生 王豪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马富春“为完善我国的海外学历评估体系,教育部将规定国外学位修业年限不能少于2年(硕士),一年硕士和半年硕士将不予承认”。近日,网上一条教育部新规让一些一年硕士陷入恐慌。随即,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现身辟谣,声称“没有此规定”。谣言在流传,也引发了有关学制长短与学位含金量之间的讨论,这甚至成为留学生群体口中的“月经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年海归硕士面临就业难题“为什么你的硕士只有一年时间?一年时间能学到什么?”这是最让张航尴尬的面试问题。每逢此刻,他的心里都会浮现出一种“被质疑的不适感”。“去香港读一年硕士,原本是为了提升自己,现在却成了一个bug。”回首茫茫求职路,张航有些无奈。“就像我们同学总结的——HR眼中的假文凭,网申系统自动淘汰,真校招的弃儿。”即便包括英国、澳大利亚、香港在内的主要开设一年制硕士课程的国家与地区,都已经和中国签订学历学位互认协议,让其文凭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但通过学制判断学位含金量的“偏见”仍然根深蒂固。今年1月份,就有一位在英国读研的学生因硕士就读时间较短,被取消了事业单位的考试资格。其他一些用人单位也会在招聘期间,对海归硕士“年限”提出明确要求。学制长短是学历含金量的决定因素?就读于香港浸会大学的岳红豆并不赞成用人单位的判断。岳红豆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从大三开始,她便计划去香港读一年硕士。她认为,与侧重于理论、注重学术的研究型硕士不同,一年硕士更偏向于实践方面的训练,这与自己想在短时间内提升业务能力的需求不谋而合。当前的就业形势打破了岳红豆对未来的规划。为了在毕业之前拿到offer,从入学伊始,岳红豆就多次往返于内地与香港之间,积极参加各类招聘会,试图做到学业就业两不误。但学制上的差异还是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九月份才入学,必然会影响提前一年的秋招,而次年三月的春招,也会因为人在海外、联系不便而错过机会。”岳红豆有些无奈。截止目前,这个广东女孩已赶赴北京、深圳、武汉等地,耗费大量精力,但仍然没有等来好消息。这些经历与网友hatehkust的体验近似雷同。曾就读于香港科技大学的他,早在八年前,就历数了自己在香港以及内地找工作所遭遇的种种“噩梦”,并写下一篇流传甚广的忠告帖。文中,hatehkust用“后悔”“悲哀”“歧视”“惶恐”“无奈”五个词语总结了自己的留学生涯,并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大家,“来香港读MSc(注:科学硕士,master of science)不仅不能给你镀上哪怕一层再假的金,甚至绝对可能成为你简历上的污点。”留学产业化 海归学位不再稀缺2017年12月发布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7)》显示,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国际生源国,仅2016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就达到54.45万人,其中43.25万人回国发展。留学的平民化发展以及大规模“海归潮”的到来,让学制短、选择多、花费低的一年硕士成为出国深造的首选。来自英国大使馆的一组数据佐证了它的受欢迎度,2016年持有tier4学生签证赴英留学人数为73000人,其中授课型研究生(一年制)人数上涨最为迅速,相比2015年涨幅高达82%。如此火爆的一年制留学,不免让一些学生产生了投机取巧的心理。在记者调查过程中,就有留学机构主动提供一些商业数据,明确指出哪些专业热门,哪些容易录取、性价比高。而相应的海外高校也逐年增设一些中国学生眼中的热门专业,并适时降低录取门槛,打出“直接出国,100%入学,100%毕业,双语授课,落户北京、上海”的广告。与此同时,庞大的市场红利还催生了一些非常规的服务项目。例如,不出国就能拿文凭的认证服务,以及花高价进名校的学位买卖。一个名为急救你教育的网站就光明正大地写到:免GMAT、GRE、YASI,不需本科毕业即可申请包括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波士顿大学等知名院校在内的硕士学位。在记者暗访过程中,这项服务定价10万美元。“大二挂了可以插读大三,大一挂了可以直升master,不想读了可以直接买文凭。”一位业务员直言,“多种方案,总有一种适合你”。产业化让海归学位不再稀缺,市场乱象更是让海归就业进入“青铜时代”。尤其是人数日益增多的一年硕士,则面临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陈果是北京一家互联金融公司的人事经理,已经连续7年参加校招工作。她透露,大多HR并不喜欢招收非名校的一年硕士,她本人也不例外。在陈果印象中,不少一年硕士“心比天高”。“一方面,时间太短,语言环境还没熟悉就回来了。另一方面,工资开得很高,工作水平却达不到预期,很少有人能将书本知识跟实操结合起来。”顺利求职还需端正心态“混文凭的学生数量不多,但劣币驱逐良币,必然会损害留学生文凭在HR心中的含金量。”曾在英国攻读商科硕士,现就职于一家知名外企的谭文从经济学角度给出答案。在他看来,用人单位因学制原因拒收授课型研究生,只会伤害一些真正优秀的学生。谭文表示,学位含金量的关键在于培养过程,一年制硕士只是减去了学生在校实习和做研究的半年或一年时间,但授课时的课程内容以及教授水平并没有“偷工减料”。此外,有限的时间,还会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让他们做出更清晰的职业规划。刚刚入学,谭文便参加了学校组织的Caree Fair。接下来的几个月,他更是废寝忘食,一边坚持英语学习,争取学业上的高分;一边关注行业动态,寻找可能的工作机会。充足的准备,最终让谭文踏上心仪的工作岗位,也让他在一纸文凭之外,领悟留学的真正意义。“有水的大学,也有水的专业。但客观上,留学还是提供了一个机会,如何利用它则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谭文说。香港大学职业辅导与咨询博士孙竞认同这一看法。她说,尽管国内对一年制硕士的认可度不是很高,但求职具体还是看人、看专业。“如果专业能力强,个人素质高,一年时间同样可以开拓视野,收获多元化的价值观。”孙竞表示,学生签证原则上不允许打工,但正在就读的一年硕士可以在校内做研究助理,或者找份线上实习,以便在一年内时刻留意行业趋势或变化,及时抓住就业机会。“凭借能力仍然能为一年硕士正名。”陈果则从人事的角度给出建议。她表示,大多数情况下,文凭只是一块敲门砖。用人单位仍然侧重求职者的专业素养、实操能力以及面试中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当然,还是要做好一年硕士文凭不能给你带来求职优势的心理准备。”陈果补充道,“不要妄想一个海归的名头就能让你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达到人生巅峰,否则定会大失所望。”(应采访人物要求,文中张航、陈果、谭文均系化名)

红跑道

大数据告诉你:经济学专业毕业后,3年内能拿到什么水平的薪资?

身为大学生的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疑惑:我学习的专业,将来能去哪些公司,能从事什么岗位?有调查表明:85%以上的大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疑惑。有疑惑怎么办呢?大师兄来为大家解惑啦!大师兄会通过往届大学生的毕业数据,来说明各个专业毕业后的情况,包括薪酬、就业方向等等。今天,就跟大家来了解下,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会何去何从呢?一、所含专业经济学类是个专业大类,包含专业有:商务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经济统计学等。(查看经济学专业的详细介绍,上大师兄app)二、薪酬同学们都很想知道,自己的专业毕业后,参加工作能拿到多少钱的工资呢?据大师兄APP数据显示:经济学专业毕业后的平均月薪为9930元。相比其他专业,则是 高出10%。整体来说,随着工作年限和经验的增长,薪资也是水涨船高。1年以下经验的平均月薪为8k,1-3年经验的平均月薪上升到10k。如果是工作经验达到3-5年、5-10年甚至10年以上,对应的薪资分别达到13k、17k和24k。(想查看XX专业的薪资涨幅,上大师兄APP)从上面数据得知:学习经济学专业,毕业后的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三、就业方向你是否很好奇,自己所学专业的学长学姐们,毕业后都从事了什么工作。据大师兄APP数据显示:经济学专业毕业后选择的就业行业TOP3为保险、银行、汽车,其中选择NO.1的行业的为保险,占比达到0.9%。(想查看除TOP3之外的行业,上大师兄APP)选择的行业情况如此,那么从事的岗位呢?据大师兄APP数据显示: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从事职位最多的TOP3为销售、会计、财务,占比分别达到7.1%、6.1%、4.2%。除此之外,人力资源、行政、文员、市场、文秘、客户经理、项目经理这7个职位成功入选经济学专业从事职位TOP10。四、就业公司推荐最后,对于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大师兄推荐以下这些公司,供大家参考:以上就是经济学专业的发展前景介绍啦!经济学专业的你,会选择什么行业或职位呢?大师兄,你身边的职场咨询师。查行业,查公司,查岗位,查薪水,看行业,问大师兄app

居民区

大学这5个专业太坑人,曾经风光无限,如今却就业困难工资低!

薪酬高低、行业冷热、发展方向无疑是大学毕业生最为关注的就业问题。从整体供需情况来看,每年新增岗位数量没有大幅增长,但就业毕业生明显增多,这一情况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变化,这直接导致就业难点沉积到高等教育“下游地区”。另外,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与实际岗位的匹配度在一些领域并不高,导致就业岗位结构性紧张。新闻专业毕竟是热门专业,按理来说至少不愁就业。新媒体到来之前,传统媒体是绝对的垄断行业,新闻行业的人社会地位高,收入自然不菲,可谓是风光无限。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市场逐渐变小,就业率和工资一路下滑。即使是人大或者是复旦大学这样的高校,虽说新闻类专业比较著名,也不乏毕业以后找不到好工作的大学生。进入21世纪后,众多大学不断扩招,这一扩招,也圆了更多人的大学梦。但是大学生不断的增多,也留下了很多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法学专业但如今,也正是因为法学专业过于“火爆”,很多大学都开始开设这门专业,再加上后来不再实行工作分配制,无论是公务员还是律师,都需参加国家统一考试,尤其是国家司法考试难度非常大。想要有好的工作和高工资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再加上法学专业毕业大学生数量逐年增加,曾经风光无限的法学专业,很多这个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以后,都面临着就业难和工资低的情况。由于对高校信息、专业就业率等情况不甚了解,很多高中毕业生在填志愿的时候,会根据学校的排名,专业的受欢迎程度填报志愿。一开始,他们认为大家都选的就会是好的,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城乡规划专业城乡规划专业的大学生应该是供不应求,而且收入很高。但是和任何其他建筑专业类似,刚毕业的大学生收入普遍偏低,很难大幅度上涨,除非拿到城乡规划注册师证书,这个证书又很难考,而且国内目前城乡规划的就业岗位并不多。所以,很多大学生都把这个前景看似很好的专业称之为“最心酸”的专业!正如网络调侃中说的:“人长得丑就要多读书”。如果想要在社会立足,那么要么靠颜值要么靠学识。整容有风险,长相平凡的我们,就只能选择读书这一种最公平的方式去打造我们的美好明天。市场营销有网友说,市场营销实际就是“销售”,现在大多数销售不限制专业,都靠拿提成,最纠结的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销售还做不好。有的网友表示,当年市场营销专业“火热”是因为那时候是外企的风光年代,大量该专业的毕业生在快速消费品行业就业,工资也不低。现在各行业都是“饱和”状态,企业营销很困难,不过互联网营销确实前景不错,就是学校教材太老旧。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个专业当年看起来“风光无限”,如今毕业即失业。经济学经济学这三个字听起来就很高大上,大家都以为这个专业是赚钱的,做点大生意,炒股等等。其实真正接触后会发现,这个专业是搞理论的,四年下来你唯一能够知道的仅仅是经济学以及和经济学相关的一些已经被社会大众通过生活验证了千万遍的基本原理,距离利用、实践这些原理安身立命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并且更尴尬的是本科生就业与核心课学得好不好关系还不大,瞬间觉得自己四年白上了。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社会一种普遍现象,很多大学生在刚入学时,就已经可以预料到自己未来四年毕业以后,有可能会面临失业。对此你的大学专业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