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王海燕、姜琳杰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商务硕士校外优秀导师洛诵之孙

王海燕、姜琳杰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商务硕士校外优秀导师

全球网中文频道11月8日北京讯(刘涛 赵亚宣)今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研讨会暨校外导师聘任仪式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六楼东旭学术报告厅举办。王海燕、姜琳杰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商务硕士校外优秀导师。获国际商务硕士优秀导师介绍:一、姜琳杰奇点资本董事长,自2016年11月任国际商务硕士校外导师以来,给予了学生全方面的悉心指导,同时给学生提供奖学金,对学生在人生道理、行业知识、就业实习等方面予以耐心的教导。姜琳杰老师给国际经济与贸易系设立:“奇点资本奖学金”和“姜琳杰奖助学金”,并与获奖学生聚餐交流创业和工作经验以及询问学生需要的帮助。并给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的学生成立了交流分享群,发布行业研究报告并解答同学们在就业方面的疑惑。2019年2月23日上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硕士 “理解投资”专题讲座在经济学院305会议室举行,国际商务专业硕士校外导师、奇点资本董事长姜琳杰与其投资团队部分负责人、Micheal Page资深猎头顾问团队部分负责人、学院部分师生等参与讲座。讲座伊始,姜琳杰董事长致辞欢迎到场的各位嘉宾与师生。随后,奇点资本投资团队负责人张兆钺、奇点资本明星投资经理袁宇琛和Micheal Page资深猎头顾问团队依次发表主题演讲。张兆钺经理以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现状为出发点,详细介绍了私募股权投资的主要业务及特点,同时也指出同学们不能仅局限于对本专业的学习,还要结合实务广泛涉猎各学科的基础知识,这也是一个优秀的投资人必备的基本素质。 随后,袁宇琛经理介绍了中国资本市场的整体情况,并重点解读了科创板的最新政策,她表示未来科创板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Micheal Page团队资深顾问则从HR的角度,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简历的书写要点、注意事项与面试技巧等。讲座最后,姜琳杰董事长对本场讲座进行了总结,分析了不同金融机构的种类、主要业务范畴以及从业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鼓励同学们尽快找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定位,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平时多在各类实习实践中了解市场,培养自身的各项能力。姜琳杰老师在经济学院305会议室举行“理解投资”专题讲座2018.4-2018.7,国经系大四学生韩甜甜在姜老师的公司实习3个月,她说:非常感谢姜总提供的宝贵实习机会。我于2018年4月至6月末在奇点资本投资部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实习期间在姜老师和公司其他前辈的指导下,深度参与了许多工作,包括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公司的研究以及道路交通规划研究,不仅学习到做投资研究的方法,加深对不同行业的认识,而且对私募行业有了全局性的认识。姜总在百忙之中会抽时间和我聊天,关注我的需求,向我传授很多人生经验。总之在奇点资本的实习非常愉快,收获满满!2019.3-2019.8,2018级国际商务硕士冯艳艳在姜老师的公司实习5个月,说:姜导师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不仅在生活实践中给予我们学生帮助,在精神新信念后面也给予我们积极向上的引导。和姜导师的第一次交集是在校外导师见面会之后,他组织国际商务专业的同学简单的聚个餐,方便师生交流。在餐桌上他和我们随和的聊起了梦想和现实的话题,在是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还是自己喜欢的工作等问题上给我们很多启发。第二次交集便是在奇点资本投资部实习了,实习期从2019年的3月8号持续到2019年的8月12号,因为有姜导师的关系,在奇点这5个多月的实习期间颇受照顾,参与的工作也比较深入,很好的锻炼了工作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此期间,姜导师百忙之中仍不忘提醒我们“不要总是埋头苦干,还要抬头看路”,他帮我们从业界的角度大致梳理了金融市场的岗位需求,帮助我们精准地找到自己适合做什么岗位,向我们提出了应该培养自己什么技能等等非常切实的建议。姜导师在择业方面的的确确帮助了学生很多,非常感谢姜导师给予的实践和信念上的支持。2019.3-2019.7,2018级国际商务硕士陈丽丽在姜老师的公司实习3个多月,每周3天。她说:在校外导师会上第一次见到姜琳杰导师时,姜老师气质儒雅,平易近人,并且与同学们分享了投资行业的相关内容。后来姜老师了解到同学们对股权投资行业的兴趣,还组织了一次奇点资本投资经理分享会。分享会上,各位投资经理从宏观微观层面介绍了股权投资行业的概况,让我和同学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会后姜老师又主动和同学们做了更深入交流,当得知我与另两个同学想实习锻炼的想法后,姜老师主动提出可以提供实习的机会。因此我也有幸进入到奇点资本学习,姜老师不仅为我们每位实习的同学安排了投资经理来指导,还提出让人力经理来指点我们职业规划与面试技巧。因此在奇点资本的实习中,我不仅提升了投资研究的专业水平,还熟悉了求职面试的流程,并且对于未来的职业路径有了更多思考。姜老师给我带来的成长是我在校内所难以获得的,十分感谢姜老师,也感谢学院里设置了校外导师机制让我得到更全面的发展。2019.3-2019.9,2018级国际商务硕士侯宜芳在姜老师的公司实习6个月,她说:我与姜导师的交流可粗略的分为三个时间段。第一次是姜导师邀请我和同学们一起用餐并进行简单的交流,第二次是姜导师为我们准备的一次座谈会,第三次是我到导师的公司实习。在第一次的交流中,导师询问我们的人生目标、职业规划,并就我们的回答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及感悟提供建议。第二次的座谈会上,导师给我们讲解了他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的理解,帮助我们加深行业认知。2019年3月5日至2019年8月30日,我在奇点资本的投资部实习,实习期间,姜导师和公司的所有人都对我非常的友好,使我度过了一段非常充实且快乐的实习时光。姜导师非常关心我们在公司里的情况,经常会抽空与我们交流,询问我们是否有需求、疑问或其他需要帮助的事项,同时就自己的人生感悟给予对我们未来就业、发展和人生的规划等方面的建议。导师不断鼓励我们与公司里的人多交流,向他们多提问、多学习,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外出学习的机会,开阔我们的视野。导师对于我的疑问也总是会非常热心和耐心的给予解答。除此之外,公司的其他领导也会就他们擅长的方面给我们提供帮助,包括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会辅导我们面试的各种技巧,财务总监就我对工作上涉及的财务问题耐心指导等等,我在这次的实习中收获良多,进步很大。姜导师对我们的关心不仅局限于我一个人,导师希望跟班里同学们有更多的交流,为大家提供更多帮助,使得同学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走得更顺更远。而对于我来说,姜导师不仅是一位带给我很大帮助、教授我很多道理的人生导师,更是一位和蔼的长辈朋友。2016级国际商务硕士学生朴南松说:就业问题方便进行了沟通,从中学习到了如何进行企业后期投资。姜老师非常平易近人,在很多方面给出了很大的帮助。二、王海燕中国石油集团国际部副处长、法学博士、高级经济师,自2016年11月任国际商务硕士校外导师以来,在培养学生方面做出了诸多贡献。2017年10月27日至10月29日,2016级国际商务硕士调研小组在王海燕老师的带领下前往烟台、济南两地实地考察了山东企业: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杰瑞石油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山东绿地泉控股集团。通过三天两地的实地考察,同学们对“中国制造”的未来发展,对企业的微观管理与宏观战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一方面,通过切身观察三家优秀企业员工的工作细节,员工的股权激励、职业晋升机制以及公司领导者的“企业家精神”,同学们深深体会到优秀企业的共同落脚点都在于“人”。是否能够真正做到以员工利益为核心,以发展人才为导向,是公司抢夺决胜制高点的关键。另一方面,同学们也感受到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正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缩影,企业迈向国际的每一步都深深印刻着时代印记。从“以市场换技术”的阵痛中被迫走向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的道路,到现今在跨国投资、海外并购重组中频频亮相,不断向外输出“中国创造”的产品与技术,中国企业走得艰难但坚定。未来,在跨文化管理方面,国内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必将面临更多更加艰巨的挑战。王海燕老师带领国经商务硕士6位同学参观万华烟台工业园、杰瑞石油服务集团2017年11月24日王海燕老师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和风险防范”为题来经济学院做学术讲座,首先,王海燕博士就“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现状与前景做了分析。接下来重点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对能源合作的意义,同时他还辩证地指出能源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的积极外交作用。最后,王海燕博士分析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投资环境风险。讲座过程中,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的师生与王海燕博士就可燃冰、核能、中国能源供给和需求等问题展开互动交流。而且王海燕老师给他指导的学生数次转发招聘信息,并多次关心询问进展。王老师是一位优秀并且认真负责的好导师!王海燕老师在经济学院做题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和风险防范”的学术讲座2018年12月1日至2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硕士部分学生在校外导师、中石油国际事业公司天然气部副总经理王海燕的带领下,前往上海市进行调研。调研期间,师生先后参访了两家与石油天然气业务有关的单位及一家供应链管理公司。1日上午,师生参访了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座谈会上,该中心负责人结合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相关特点,介绍了交易中心成立的背景、基本职能、交易机制与该中心在石油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中发挥的作用等。1日下午,师生到访上海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并与公司开发研究所和营销部的相关负责人座谈。2日上午,师生参访了上海元初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公司物流事业部负责人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史、主要业务、现有优势与发展方向等,并解答了师生关于公司盈利模式、行业竞争形势等相关问题,还带领师生参观了公司相关部门的办公场所,帮助师生深入了解了相关贸易代理、进口报关、物流运输等方面的情况。12月1日 王海燕与三名国际商务硕士 参访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2016级国际商务硕士赵妍:王老师曾数次给我转发秋招信息,并多次关心询问进展,王老师是个认真尽责的好导师。2018级国际商务硕士黄叶:王海燕老师初见便给人一种亲近的温和感,似乎自然少了一种长辈的疏离,这使得我们和王老师交流起来更加从容自如一些。在专业领域,老师算得上是深耕多年了,对行业的感知与把握炉火纯青,但是却极为低调,这一点是在上海调研期间,我们聆听老师和相关领域的同仁交流时发现的,也愈发让我们深信:坚守特定领域并持之以恒发力才能有所建树!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乐意与我们分享他对于我们关注的职业发展问题,也时常为我们创造各种机会去加深感知,并没有带着很强的色彩表达自己的观念,这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位看似“饱经风霜”的前辈与涉世未深的后辈亦师亦友,恰到好处。上海的最后一个下午,调研结束后有的同学先行离开,老师在离开之前前往复旦的书店寻觅好书,正好我也想去便带上了我。触动颇深,在繁忙的事务中抽身学习真是很难得的事情,事实上我们经常看到老师深夜分享读书感悟。那天下午上海阴雨绵绵,我坐在那个书店看书直至晚上离开,也许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吧。前些天张国宝主任离世,老师感慨前辈能与他之类的虾兵小将平和交流,我想作为校外导师,王老师不也是这样的吗?感谢系里给我们安排了校外导师,所有老师都辛勤帮助我们,我代表同学们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就我而言,首先要感谢王老师!多谢您滋滋尽心!其次还要感谢其他热情帮助过我的姜老师、柳老师、马老师、穆老师等校外导师!谢谢您们!2018级国际商务硕士叶冬琦:非常感谢王海燕导师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系给我们提供的这次上海调研机会,这也是我个人研究生阶段参加的第一次调研,短短两天受益匪浅。在调研期间,王导师带领我们先后参访了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上海沪东中华造船有限公司与上海元初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让我从产品交易、运输、物流等不同方面对石油天然气、供应链产业有了更深入和细致的了解,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积累了一段宝贵的实践经验。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第一次亲身登上运输液化石油天然气的万吨LNG运输船,实地参观了平时只能在电视中看到的邮轮驾驶室、船员卧室和动力车间等,让我对船员的海上生活有了切身实地的感受。石油天然气是国家的能源命脉之一,此次调研参访让我了解了我国在能源领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也令我对石油天然气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经系丰富多彩的调研活动。

其视下也

经济学专业高校综合排名,人大第一,谁能排第二?

经济学一直都是学生们报考的热门专业,高考阶段报考这个专业,大部分考生可能都是因为觉得这个专业“高大上”,很热门,所以才选择它。考研阶段目标更清晰,明白经济学专业,只有深入细分领域学习,将来就业优势才明显,才能拿到比较好的薪酬待遇。所以,经济学是一个非常宏大的专业,要想学好它,只能选择某一方面去研究,而且如果只是在普通的高校就读,那么能学到的知识也是非常有限,毕业后会比较难找工作。因此,笔者推荐考生们在报考经济类专业时,必须要报一些实力比较强的大学,这样才能遇到知识,也为自己的研究生之路打好基础。下面,笔者就带大家来看一下2019年经济学专业高校的综合排名情况。能考上这25大学,那么将来的前途会非常广阔。经济学专业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是中国人民大学。该校的经济学院成立于1998年,应用经济学被认定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是经济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作为一所文科高校,人大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是领先于其他高校的。人大是最早引进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高校之一,为我国经济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做出过重大大贡献。在人才培养、经济学理论研究与开拓方面,中国人民大学是属于国内领先的地位。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大学。北大的经济学科可以追溯到1912年建立的经济学系。在改革开放以后,北大设立的第一个学院就是经济学学院,可以说北大的经济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当时,全国顶尖的经济学家都汇聚在北大任教,这也奠定了北大经济学深厚的学术底蕴以及行业地位。加上每年各省高考的前几名都会进入北大的经济类专业学习,这也使得北大的经济学学科更有魅力。除了以上的两所高校外,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以及厦门大学等都是传统的经济学名校,实力也是不容小视。像现在的财经类高校只是属于后起之秀,在实际的应用方面会比较强,但是在学术方面,则明显会不如传统的文科名校。经济学专业知识依靠本科的学历,就想找到好工作是比较难的,即使是以上经济学专业实力最强的25所高校的毕业生也是如此。因为本科阶段的经济学,是属于宏观范畴,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零散,所以需要通过研究生阶段跟着导师深入学习,才能形成能力。

白玉京

为什么大学里很多教授给人感觉知识水平还不如硕士?真的如此吗

很多大学生到了硕士阶段以后,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研究能力的提高,会发现一部分教授的知识水平其实还不如硕士,给人感觉很多老师评上教授职称之后反而不继续做科研了,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硕士首先这种现象肯定是存在的。在很多普通高校里面,一些研究生导师虽然是专业导师的身份,但是其实很多已经不继续做科研很多年了,到了管理岗位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已经对前沿的知识和信息已经不太了解,因此在给硕士上课过程中,或者在给硕士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啼笑皆非的局面发生。记得有一次参加一个硕士生和导师的讨论会,研究生导师居然不知道实证研究中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产量的关系,那个导师还把自己学生骂了一顿,场面非常尴尬。其次,在985大学里面这种现象会比较少。在双一流大学或者在985大学里面,教授还是很有水平的,很多教授每年都有申请国家社科或者自然科学基金,而且从知网都可以看到他们每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即使很多教授到了行政岗位上,但是依然每年都会有一些论文发表,可见985大学的教授和普通高校的教授还是很有水平的。学术交流而造成教授知识水平不如硕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授只是评职称,发一定的论文就可以了,但是由于学科知识发展越来越快,过去被认为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在现在也许普通硕士就可以写出来。比如经济学方面,在2010年以前很多教授发表论文还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而且实证研究范式还不规范。但是到现在很多硕士毕业论文研究方法已经升级到了依据面板数据建立计量模型。二是很多教授评职称以后,就不再发表论文了,只是从事简单的教学工作。曾经见过一个博导,但是发现他已经近十年没有发表论文了,也不知道他带的博士和硕士水平如何。教授学术成果漫画所以考研就要尽量报考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这样就可以跟着贴心的硕导学习,制定自己的科研计划,在三年的研究生生涯中能发表至少一篇论文,这样自己如果想考博的话就容易多了。

其于本也

导师各有想法,发言非常精彩,贫穷在经济学里原来是这样的

导师各有想法,发言非常精彩,贫穷在经济学里原来是这样的这一季的奇葩说有很多与之前几季不同的地方,一个是赛制的不同,还有就是导师团也发生了变化。邀请了两位新导师,一个是李诞,还有一位是经济学教授,薛兆丰。薛教授的到来是让很多人期待又诧异的,因为不太能把他和综艺节目联系在一起,可是最近这一期,可以很明显的发现教授越来越适应这个节目了,并且他这一期的发言非常有意思。这一期的辩题讲的是对象隐瞒贫穷的经济情况或者富裕的经济情况,哪种比较难接受。其中小编除了对选手的发言表示惊叹之外,对这一期导师的发言也都还有很深的印象。一个是高晓松老师的,他这一场的持方算是中立,就是其实他表明他是两种都可以接受的,通过后面他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这样的选择主要一个原因也是因为高老师经历比较丰富,见过很多有趣的人,所以他说隐瞒其实是每个人都会做的事,每个人都多少有隐瞒一些事情,只是这个隐瞒是不是善意的还是有企图的,这个是很重要的一点,所以其实在面对恋人隐瞒时,他说是都可以接受的,如果只是单纯的经济情况而言,没有掺杂别的东西。而薛教授的发言是很让小编印象深刻的,教授对于这个题目的选择是,隐瞒贫穷更不能接受。那在节目中,教授也对贫穷这个词做出了一个解释,也就是贫和穷,是拆开来看的,贫指的是一段时间的金钱上的贫困,而这个是当前的财富状况比较差,穷呢,主要是指穷尽,也就是没有希望,没有指望的状况,所以教授指出,当代的年轻人并不是大部分人是又贫又穷的,他说贫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还年轻,所以经济情况比较不好,那穷的话有几个是真的穷呢。他直接举了一位选手的例子,这位选手借钱出国留学读书,她欠债,但是她穷吗,当然不是穷的,甚至是比大多数人来说,是富有的。听了这个新的解释之后,小编不敢再随意说自己穷了,应该是贫才对。总之,教授的这番话对小编是有一定影响的,并且把这个辩题拔高的一个程度。相信很多人也会受到教授的激励,减少自卑,因为其实人生都还有希望,不要太快的从心理上放弃,觉得自己穷尽了。

独生子

为何一些研究生导师学术成果丰硕,但指导的学生却毕业不了?

对于考研的同学而言,能考上研究生固然不错,但是想研究生顺利毕业,也需要经过一番辛苦努力才可以,现在国内高校一般都是一个研究生导师指导几名学生,学生能否顺利毕业还需要导师的指导。而且研究生导师一般都是有博士学位的老师,在一些高校一些研究生导师还是博士生导师,并且这些研究生导师已经发表的学术成果非常的多,还申请参加了很多课题,但是实践中发现一些研究生导师自己学术成果丰硕,但是自己指导的学生却毕业不了,那么为何会存在这些现象呢?是否真的是导师水平不行呢?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研究生导师虽然个人学术成果丰硕,但是平时从事行政方面工作,疏于对自己学生的论文指导,没有严格的要求学生,导致学生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没有通过外审,所以无法顺利毕业。比如某些研究生导师个人就是系主任或者学院领导,自己每天工作都是行政管理方面的事物,给予研究生论文指导的时间有限,一些研究生基本上一个月才可以见一次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可想而知。第二,研究生个人缺乏学术训练,没有认真钻研学术。虽然说研究生毕业论文确实需要研究生导师的指导和必要的帮助,但是其实还是要落实到学生个人才可以,一些研究生在学校上学期间每天无所事事,也没有学习写毕业论文所必须的技能,因而对如何写一篇合格的毕业论文并不清楚,导致自己研究生毕业论文没有通过外审,导致自己毕业不了,当然也与研究生导师的指导不周有一定的联系,但更多的是自己责任。第三,学生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创新要求太高,或者论文选题出了问题。比如一个学生是学产业经济学的,但是他的导师确是研究生农业农村问题的,很可能他的导师会给他指定农业方面的毕业论文,这样就与产业经济学不太相关,会导致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外审的时候不被专家认可,导致论文没有通过评审,导致没法顺利毕业,也与导师的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以上是从老师我个人研究生期间的个人经验总结而来的三个原因,总体来讲研究生能否顺利毕业,研究生导师对论文的指导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但一些研究生导师个人学术成果丰硕,但是指导的学生却毕业不了,也是值得导师和学生反思的。

苦茶香

在读经济学博士长文直陈:硕士学位论文致谢,我真的不想感谢导师

【教育挖挖机】谈古今教化,论中外育人,伴子女成长。前两天,国内一985高校的研究生留下泣血遗书,选择纵身一跳,从极度压抑的研究生生活中得以解脱,留给亲友们无尽的伤痛。长达七页的遗书用生命控诉研究生导师和二传导师,字里行间满是无奈、压抑和心伤。不知道是不是受此事件影响,这几天网上关于研究生和导师的文章越来越多。研究生导师对学位论文承担终身连带责任,岂有不感谢之理?今儿挖挖机在网上刷到一篇关于研究生导师的文章,觉得挺有代表性。文中这名在读经济学博士直言,4万多字的硕士学位论文最难写、最不想写的不是正文,而是致谢部分,因为他找不到感谢导师的理由。在这篇长达几千字的文章中,作者直陈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没有得到导师的指导;写论文必须的调研,未能获得导师的积极支持,直到提前论文前两个月才得以开展调研;论文成稿过程导师没有给过修改意见,成稿审阅敷衍了事;论文盲审、答辩后的修改,导师也漠不关心。作为一名毕业硕士研究生,挖挖机在这样的硕士学位论文定稿过程中,也确实找不到向这位导师致谢的丝毫理由。不过挖挖机还是要说,应当予以致谢,至少你的这篇硕士学位论文的学术责任,导师将一直找在肩上。单凭这一点,研究生注没有不感谢的理由。研究生导师的作用在于“导”而不在于“教”凭心而论,挖挖机觉得这位同学在文章中所陈述的内容真实性极高。我们知道,研究生入学之初,高校会根据一定的规则为研究生配备一对一的导师,这名老师就是“导师负责制”的主角,对研究生负责到底。但是,这名导师究竟会是自己人生和学术的导航者,还是只是学位论文上的署名者,那就全靠碰运气了。结合自己当年的研究生生涯,挖挖机认为,导师的“导航”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用自己的学术之风熏陶研究生,引导研究生养成严谨的科学精神;其次才是根据研究生的特征特长引导其找到最适合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学位论文;其次是在实施科研辅导、完成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如何引导研究生进行创新的问题,帮助养成学术思维。所以,研究生对导师的期待一定不要像中学、本科阶段一样,期待导师适时为你释疑解惑,像带徒弟一样把你带在身边。研究生要主动争取导师的指导客观地讲,导师们有教学任务,有科研项目,有的还担任了行政职务,确实很忙很忙,而且他们往往同时带有多个研究生,有的导师既带着硕士研究生,也还带博士研究生,见上一面都很难,更别说能给研究生长时间的一对一指导。那么,在这样情况下之下,研究生该怎么办呢?首先要抓重点。就是要明白自己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必须导师亲力亲为。比如商定学位论文选题开题、论文涉及的调查研究、论文初稿审改、盲审及答辩后的修改等,这些是最关键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如果导师没有直接介入,即便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很强,没有与导师沟通一致,也容易在关键时候被“卡壳”,进而影响顺利毕业。至于奖学金什么的,导师也很重要,但相比之下,则次之。其次要抓主动。就是涉及要找导师商定、修改或者解决的问题,一定要提前谋划,尽可能从自己的角度,把问题想得更能充分一些,把困难估计得更足一些,准备多个应对方案,把准导师的时间节点,伺机争取导师的指导,尽可能地做到与每一次与导师见面的机会都效率最大化。总之,之于每一个研究生,导师都是最重要的那一个。不管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指导的多与寡,我们都要怀着“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敬重之心。即使导师的师德师风存在问题,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对于其问题我们不回避,对于带给我们的成长与进步,仍旧要怀有感恩之心才是。关注教育热点,分享教育故事,探讨教育问题。教育挖挖机感谢您的关注、阅读、评论和分享!

比干剖心

曾在五所高校任职的“60后”经济学博士,履新北京交通大学校长

【编辑/张喜斌 统筹/刘姝蓉】5月5日,教育部党组在北京交通大学宣布了有关任免决定:王稼琼任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公开资料显示:王稼琼,男,汉族,1964年5月出生,山西大同人,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南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物资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职。王稼琼任北京交通大学校长5月5日,教育部党组在北京交通大学宣布了有关任免决定,王稼琼任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宁滨不再担任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田学军出席宣布会议并讲话。教育部人事司、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负责同志出席会议。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履新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的王稼琼,曾在南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物资学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五所高校任职。据悉,王稼琼,男,汉族,1964年5月出生,山西大同人,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9月,王稼琼考入南开大学,先后获得理学学士和经济学硕士学位。1987年6月至1992年2月,王稼琼在南开大学交通经济研究所工作。1995年,王稼琼获北方交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北方交通大学后改名北京交通大学)。1996年至2004年10月,王稼琼先后担任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系副主任、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校长办公室主任、经济管理学院院长。2004年10月,王稼琼任北京交通大学副校长。2008年3月,王稼琼任北京物资学院院长;2010年3月,王稼琼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长;2016年8月,王稼琼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校长;2017年4月,王稼琼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19年5月,王稼琼任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宁滨不再担任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公开资料显示:宁滨,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工学博士,教授,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方向博士生导师。1959年5月出生于山西稷山,197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3月参加工作。分别于1982年1月、1987年3月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信号专业、铁道运输自动化与通信专业,获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4月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在职取得工学博士学位。历任电信系教师,外事处处长,副校长、常务副校长,学校第八、九、十届党委委员、常委。北京市第十三、十四届人大代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资料来源:新华网、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日报、北京交通大学官网等】

一吟一咏

经济学考研难度为什么这么大?

又是一年考研季,“考研党”都在全力以赴地备考。备考之余,有考生问:经济学考研为啥这么难?一个“难”字背后,透露出诸多信息:期盼、不安、担忧、焦虑……说实话,经济学考研国家线是比较高的,2018年经济学考研国家线为330分,仅次于文学。2019年经济学考研国家线A区上涨到345分,B区上涨到335分。这还只是国家线,具体到好点的院校,肯定会更高。据说,郑州大学2019年经济学370分进不了复试线,考研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那么,经济学考研为什么这么难呢?首先:就业前景好,薪酬待遇高。先来看看经济学专业的对口就业方向:应用经济学对口就业方向:银行、证券公司、大型企业等。理论经济学对口就业方向:公务员、事业单位、高校等。看过对口就业单位,大家就该明白经济学考研为什么难了。不仅考研是这样,高考也是如此。历年高考状元青睐的热门专业经管类专业居多,报考经济学类专业的考生也多,财经类大学一直是考生青睐的院校。其王牌专业录取分数线都是非常高的。像央财、上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虽然是211大学,但是录取分数线远远高于某些985大学。因为就业前景好,所以报考人数自然多,对于考研来说,不仅经济学专业的考生报考,还有很多非经济类专业的考生跨专业考研,特别是经济学类中的金融学专业,可以说是趋之若鹜,这样一来,导致竞争激烈,考试的难度就会加大。其次:经济学跨专业考研自学难度小。不少考生之所以跨专业考经济学,很大一个原因是经济学专业相比于理工类专业更容易自学。理工类学科的知识深奥莫测,理科基础不好的学生想跨专业考研,难度非常大。而经济学类专业的难度相对较小些,考生通过自学就可以掌握其中大部分知识。跨考难度小,报的人就多,竞争激烈,国家线水涨船高。第三:这是由考研的大环境决定的。不仅经济学考研难,其他专业考研也不容易。所谓的难易都是相对而言的。近几年考研人数急剧增加,2020年考研报考人数估计达到350万。虽然录取人数也有所增加,但是杯水车薪。考研录取人数增长远远低于考研报名人数,再加上近几年高校推免人数增加,通过考试录取的人数减少,也导致考研难度加大。不过,不管考试再难,总有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因此,放下包袱,全身心备考,成功就在不远处等着你!

赌命汉

南开经济学院公示清退近百名超期硕博生,部分导师姓名公布

高校清退超期研究生渐成常态。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官网2月23日公布了一则《经济学院拟清退超期研究生学籍的通知(公示)》:《南开大学研究生学则》(2005版)和《南开大学研究生学则》2017版,均对研究生的最长学习时间做了相关规定,对于认定待遇无疑问的研究生,可联系我办(经济学院研究生办公室)办理结束学业相关手续;如未在3月10日前办理完结束学业相关手续,学校将按照相关文件做出予以清退的处理。该公示期为15日。根据公示信息附件,此次被南开经济学院清退的硕博生共有99人,学习形式均为全日制,专业则来自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区域经济学等。值得注意的是,南开经济学院还一并公布了其中大多数硕博生的导师姓名。最新版的《南开大学研究生学则》第十五条规定,达到最长修业年限的研究生须结束学业,并办理离校手续:(一)硕士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 2-3 年,博士研究生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直博生基本修业年限为5年)。(二)硕士研究生最长修业年限(含保留学籍和休学时间)为基本修业年限延长1年。(三)博士研究生最长修业年限(含保留学籍和休学时间)为6年(直博生为7年)。此番被清退的99人中,入学时间最早的是2005年9月,也就是说这些硕博生在校时间已经将近16年,远超《南开大学研究生学则》规定的最长修业年限。根据澎湃新闻等媒体此前报道,四川大学、暨南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去年以来也曾清退多名研究生,原因多为研究生在学校规定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而河海大学研究生院曾一次性对125名博士研究生进行退学处理。(来源:澎湃新闻)

承意不彼

徐延辉:兼谈那些璀璨夺目的女性经济学家

来源:金融界网站导读经济学曾因其诞生历史较长及其学科体系相对完整而被誉为社会科学的“皇后”。但是 ,在号称“皇后”的经济学大家庭当中 ,我们却很难发现女性经济学家的身影。 那么 ,经济学界女性参与程度现状如何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这种状况对经济学研究又将产生哪些影响 ?在Women’s Day之际,小编推送一篇文章,从经济社会学入手 , 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附上中外著名女性经济学家的故事,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收获。 经济学界女性参与程度的现状分析在经济学研究队伍当中,女性经济学家的数量到底有多少,对于这样一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却相当困难,因为很少有人关注这类话题。缺少整个行业的精确数据虽然给我们的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通过个别国家和个别经济学院所的个案分析,我们仍然可以把握经济学界的主要动态。从总体上看,女性对经济学研究的参与程度非常低,其参与程度与研究层次成反比,即研究层次越高,女性研究者的数量就越少。到了经济学研究的最高层次–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竞争者队伍当中,女性的参与者迄今为止一直保持零的记录。 英国新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琼·罗宾逊夫人是世界级经济学家当中的惟一女性,而且是有史以来最着名的女性经济学家,被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是应该获得而未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少数几个经济学家之一。琼·罗宾逊夫人虽然未能获得经济学界的这一最高荣誉,但她被世人公认的最高成就是在J。R。沙克尔顿和G。洛克斯利合编的《当代十二位经济学家》一书中榜上有名。琼·罗宾逊夫人未能问鼎诺贝尔经济学奖,其后来者又如何呢? 在世界各国经济学类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当中,女性研究者的数量与男性相比,在每一个研究层次上都呈现出相对短缺的状态,研究的层次越高,女性的相对比例就越低。比如,在美国大学经济学系当中,女性约占全日制教授的6%,助理教授(相当于英国的高级讲师)的28%。(注:Blank,2000。)在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当中,尚有部分女性比较活跃,但在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当中,女性导师绝对是凤毛麟角。杰出的女性经济学家数量很少,这在英国、美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是普遍现象。 女性经济学家严重短缺的社会原因 实际上,不仅在经济学和社会学等社会科学领域,而且在整个科学和工程学领域当中,女性都是参与率低、”渗漏率”高,即女性以较高比例退出科学研究领域。例如,从参与率来看,1973年,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自然科学家和工程师当中,女性仅占8。7%,1996年,该比例上升到22%;从渗漏率来看,有许多最初选择了自然科学的女学生在学成之后却未从事该专业的工作,比如,1991年,美国学习自然科学的学生当中,女生占33%,而在整个科学和工程学专业的从业人员当中,女性仅占20%,也就是说有13%的女性退出了科学研究领域。(注:雷曼等,2001。)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社会学角度,从自然、社会、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收入等几个方面,提出4个假说来解释经济学界女性参与率低的原因。 第一,”自然说”。经济学一般被认为是一门实证性的科学,从事经济学研究在思维训练上需要严谨、抽象和规范。而女性思维的特点是感性、具体和浪漫。女性思维特征使其对于语言、舞蹈及时装设计之类凭借形象思维就能够出色完成的职业情有独钟,而对于抽象的理性分析缺乏热情。以在经济学领域做得最出色的琼·罗宾逊夫人为例,尽管她的思想新颖别致、富于感染力,但她的文章一般只被认为是英语散文的杰出典范,因为她的分析方式不符合主流经济学家惯用的理论框架。(注:沙克尔顿等,1999。)因此,许多人认为女性”天生不适合”从事经济学理论研究工作。 第二,”标签说”。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尽管女权运动在国外已有较长历史,妇女解放在中国也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但社会各界对女性从事经济学研究工作普遍存在不信任。这种不信任是女性和社会长期互动的结果,是对女性”能做什么”或”适合做什么”问题的女性判断以及男性判断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上述”自然说”成立,那么女性就会有意识地规避理论研究工作而选择应用性的工作。女性”自发地”选择的结果,进一步支持了社会对女性”不适合做经济学家”的经验性判断,提高了社会对女性经济学家不信任的程度。这种状态反过来又减少了社会对女性经济学家的需求。而没有成功的女性经济学家作为一种社会激励,女性就会出现加盟经济学界的动力真空,结果必然使能够成为经济学家的女性更少。这种现象就是社会学理论当中着名的标签理论效应:一旦给女性贴上”你不能成为一个经济学家”的标签,绝大多数女性最终都不会成为经济学家,因为一旦有了这种心理暗示,多数女性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转移个人从业志趣,最终也就离经济学家的轨道越来越远。 第三,”人力资本说”。从经济学研究所需要的人力资本积累的角度来看,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经济学家,规范的前期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全部攻读下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尤其是硕士和博士学位攻读阶段,一般学生的年龄都在23~29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正是女性恋爱、结婚和生育孩子的黄金时间,拖延这三步曲中的任何一步都会为女性日后的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而攻读学位与婚恋三步曲同步进行,又非一般女性力所能及,因为已有研究证明,即使在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当中,她们作为妻子和母亲也比其丈夫在养育孩子方面所花费的时间更多。社会分工或社会责任限制了女性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经济学家所必需的人力资本积累过程,”女性职责”约束是遵守社会规范的女性在同男性进行事业竞争时所面临的先天不足。这种约束不为经济学界所独有,在学术界和决策界等社会结构的每一个层次这种约束都存在。正是这种约束极大地限制了女性同男性平等对话的可能性。 第四,”经济说”。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从事经济学研究工作属于投资长、见效慢、投资回报率不确定的高风险行为。根据博弈论,人类对风险的态度可以分为三类:风险爱好、风险中性和风险厌恶,绝大多数女性都属于后者。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多数女性都会根据最大最小原则,选择那些预期效用相对较小,但收益相对稳定的职业。因此,与现有的人力资本相适应的、应用性较强的工作相对而言更受女性青睐。当然,经济问题或收入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多数国家的理论工作者都同中国的同行一样,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但也有少数国家,比如美国的经济学家收入很高,美国的教授和助理教授分别比英国的教授和高级讲师多挣1/3薪水。有人认为收入太低是英国经济学研究行业缺乏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它绝不是惟一的原因,因为当年亚当·斯密的收入无疑很高,但收入高低绝不是他长达数年探索”看不见的手”的根本原因。(注:Freeman,2000。)此外,即使在经济学理论研究行业收入水平居于全球领先的美国,其女性经济学家的比例同收入较低的其他国家情况相比,也并没有明显差异。由此看来,经济收入不是决定性因素,”经济说”的解释能力并不比”自然说”和”标签说”等的解释能力更强。 女性经济学家短缺对经济学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无论上述哪一种或哪几种因素发挥作用,目前的经济学界很少能够听到女性的声音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女性经济学家严重短缺对经济学理论研究具有哪些影响呢?概括起来,共有下列三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理性”一直是主流经济学的传统假设,尽管不同学派在不同时期强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不论是”完全理性”还是”有限理性”,”理性”始终都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但是,如果用女性的眼光观察人类行为,那么很多女性都会认为,多数人类行为都是出于本能,”本能”才是人类行为的前提条件。那么,什么是本能呢?乔治·列文斯坦认为,”本能”是指一种范围很广的否定性情感(比如愤怒、恐惧)、强迫状态(比如饥饿、口渴、性欲),以及感觉状态(比如疼痛)等等,这些感受都能抓住人们的注意力并刺激人们去从事某种特殊行动。(注:Loewenstein,2000。) 本能就像传统理论中的偏好一样,能够促使人们在不同的商品和不同的行动之间作出选择,比如,饥饿就能增加一个人对食物的偏好。那么,本能和偏好有何区别呢?阿马蒂亚·森认为,偏好的本质特征是其连续性和短期内的稳定性,而本能则相反,因为欲望本身要受人们身体内部状态变化以及外部刺激的影响,所以,它能迅速地改变人们的欲望从而改变人们的行动。 虽然”本能”或”激情”在很长时间以来一直被视为人类行为的一种毁灭性力量,但正是这种力量蕴涵了更丰富的社会内容,使我们可以在社会大背景下观察和了解包括经济行为在内的人类各种行为。单凭理性或功利主义恐怕无法解释复杂的现实世界。理性假设拉大了经济学与现实世界的距离,这是偏狭地使用男性眼光观察世界的结果之一。 第二,分析方法视角单一。个人主义是经济学界传统的分析方法,也是其惟一的分析方法。一些着名的定理或命题都是以孤立的一个人或两个人的决策行为开始进行推论并扩展到全社会的。比如,经济学家在推论着名的帕累托最优时,偏好使用埃几沃斯盒式图作为分析工具,来论证社会资源如何才能实现有效配置,而埃几沃斯盒式图就是假设一个社会只有两个成员(两个生产者和两个消费者),只生产两种商品或只进行两种消费品的交换。个人主义方法论以及使用这种方法论所建立的经济学模型是经济分析不可或缺的理论工具,但它本身也包括了许多无法克服的矛盾。比如福利在个人之间能否比较的问题,按照个人主义方法论假设,个人是其自身福利的最佳判断者,也即只有个人才能了解自己是否幸福。由于每个人都不了解其他人的福利状况,所以福利在个人之间是无法比较的。而实际上,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同别人进行比较。 另一对矛盾看起来更令人费解:1978年,赫伯特·A。西蒙因”有限理性”假设及其在组织内部决策中的应用分析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17年后即1995年,罗伯特·卢卡斯因”理性预期”及其在宏观经济中的应用分析也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不禁让人思索这样一个充满辩证法的哲学问题:人类对知识的掌握到底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人类掌握的知识到底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有限理性”与”无限理性”究竟哪一种理性才是分析人类行为的出发点?对知识的态度就像对福利的态度一样,”相对知识论”和”相对福利论”也许更具说服力,而”相对论”正是女性思维的主要特征。 如果说男性思维像一个”点”,那么女性思维则更像一个”面”。男性视野中的世界总是单打独斗,所以孤岛上的鲁宾逊成为永恒的前提假设。而女性视野中的世界总是由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人组成的群体,而且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女性看来,人是社会网络中的”点”,每一个点都被”嵌人”特定的社会关系结构之中。 社会网络的形式、性质以及网络的密度,共同决定了网络中每个”点”的位置以及每个”点”的移动方式。因此,不论是可以用数量指标衡量的物质福利,还是难以精确计量但却普遍存在的精神福利,对于女性而言,福利总是相对的,能够用来进行福利比较的信息是不充分的,因而知识也总是不完善的。如果说男性的方法论是个人主义、绝对主义,女性的方法论则是群体主义、相对主义。相对而言,似乎后者更容易接近现实世界。 结束语由男性统治的经济学界充满了理性、模型和伺机而动的扩张。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热衷于扩建经济学帝国,但却没有人停下脚步对经济学自身的理论研究做一下盘点。也许在经济学界听到女性的声音尚需时日,但我相信这只是时间长短而已。因为罗素先生说过,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源泉,经济学研究也不应该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