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经济学博士就业——向左:高校老师,向右:业界精英大馆奴

经济学博士就业——向左:高校老师,向右:业界精英

Hello大家好,我是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经济学博士学姐Adria。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经济学专业求职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先说一下我的学校:罗格斯大学,它是一所非常典型的美国州立大学,总体在美国排名50位左右。那由于罗格斯大学的经济学没有对外招生的master项目,只有undergraate和Ph.D项目, 所以我当时申请的是Ph.D项目。其实说到经济学博士的就业,无非两个方向:向左,高校老师;向右,业界精英。下面我主要以我的学校为例,讲一下经济学博士的就业,希望能帮到你们。一、求职资源求职一般就是,如果去学术界工作,就在每年的AEA学术会议或者各大高校的招聘,老师推荐,如果去业界工作,就在各大公司和招聘网站或者老师人脉推荐。学校也有一些招聘会可以参加。这个是关于经济学专业的一个总体介绍,接下来我们看下就业资源都有哪些。1.招聘会招聘会主要是每年秋季开学的时候(9月份左右)学校会有全校的招聘会,系里自己没有什么招聘会,这些主要是订阅学校的招聘信息,会通知大家。2.校友圈校友各地都有,美国中国或者毕业之后去其他国家的也有,业界和学术界都有,看个人发展方向和social networking的能力。3.实习资源(教授提供)实习主要是问问自己的老师有没有可以提供的资源,看看能不能推荐。之前学姐有听说过教授推荐学生去Bank of England的,一般大家不太聊这些,资源也是教授自己私下给学生讲的,大家主要还是学术方向为主,业界不是很主流,但是你想去业界可以跟老师聊,老师有资源的话会给你提供一些帮助,看不同教授的不同情况。二、就业去向如果去学术界工作,基本去一些文理学院或者teaching college(不太可能去排名前几十的科研型综合性大学),或者是排名相对靠后一点的大学。不过去文理学院或者teaching college也是教课和科研任务同时都有,并且是tenure track的职位。回国的高校基本上是大城市比较好的大学,985或211等高校,还可以回国高校或美国高校继续读博后,不过这类情况稍微少一点。如果去业界工作,就是去一些大的公司做经济师或者其他相关方向,工作地点在各个城市都有。三、薪资情况如果是在美国工作,学术界一般起薪在8-9万美金左右,业界一般也在9-10万美金。如果在国内工作,学术界一般年薪加各种福利也在35-50万左右,根据各个学校情况不同来定。如果是业界工作,工资不是特别清楚,后续可以了解。四、求职准备如果想去学术界工作,一定要做好科研有好的论文,最好能在学习期间跟教授合写论文,或者有发表的论文。多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多认识一些同领域的人,多交流。如果去业界工作,可以在寒暑假多找一些实习。五、个人经验分享我个人目前没有在美的实习经历,但是自己的学长学姐和一些同学有一些,基本上就是要投简历或者social networking找人推荐,然后面试等等。好了,说了这么多,总的来说,经济学博士就业,想去学术界工作就要做好科研,有高质量的论文,经常参加学术会议,多认识一些学术界的人脉,跟老师经常沟通,寻找合写论文或者发表论文的机会。想去业界工作,就是寒暑假找一些实习,跟老师经常沟通,保持好的关系,看看老师能不能介绍一些资源。不论你选择哪条路,持续耕耘,扎实自己的技能,求职充分准备,不懒惰,调动一切身边资源,那么你终将会找到满意的工作。最后,希望学弟学妹们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勇敢追梦。当然,如果你有任何的想法和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伊织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 博士后招聘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分享信息,整合资源交流学术,偶尔风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以建设世界一流的开放式研究平台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依托校区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积极探索新型交叉学科的发展模式。经济管理学院秉承深圳校区的创新理念,将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作为未来集中发展的方向之一,现拟招聘2-3名博士后从事应对气候变化、低碳经济与产业、新能源等相关方向的科研工作,具体信息如下:招聘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经济管理学院-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中心岗位描述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中心现公开招聘2-3名博士后,主要从事以下领域的科研工作:节能减排与气候变化政策模拟评估、碳排放交易、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电动汽车和低碳交通、低碳经济与绿色金融、创新经济与管理以及其他相关研究。招聘基本要求(1)近三年获得管理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年龄在35周岁以下,全职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以第一作者在SCI/SSCI刊物上发表(或已接收)至少1篇论文,发表过高质量论文者优先考虑;(3)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能独立撰写英文研究论文。岗位职责(1)根据研究需要与合作导师共同开展科研课题,或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自主开展相关领域科研工作;(2)在SCI/SSCI学术刊物上发表不低于1篇论文。待遇与福利(1)税前年薪约25万元(含12万深圳市免税补贴);(2)博士后出站留深可获30万元免税补贴;(3)获得博士后科学基金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者,可以申请深圳市后备级人才,领取住房补贴160万元。海外博士学位获得者,若发表3篇或以上JCR1区期刊论文可以申请深圳市孔雀人才,领取住房补贴160万元;(4)享受过节费、餐补等教职员工福利。申请方式请将个人简历(含学习、工作和科研经历,论文发表目录等)及相关证明材料发送至jiangpku66@gmail.com,同时提供2位推荐人的姓名及联系方式,并将邮件主体命名为“博士后岗位应聘”。媒体转载联系授权请看下方

必取其绪

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告诉你:985、211跟普通高校毕业后工作的区别

梁捷,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博士后。有发表过一篇《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一平方公里的经济学》的专栏,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与深思。在专栏中这样讲到:“孩子学得越多,所学的东西越贵,这种信号就越强,越有可能帮助孩子说服选拔考官。所以,孩子接受各种培训,重要的不是培训本身,而是培训以后的那张证书,可以表明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结合毕业生的职场生涯,理论都是一样的。在找工作时,面试官一开始看到的也是那张证书。不管是学历证书也好,职位证书也好,会优先挑选学历高的,有职业证书的,这叫首因效应。与985、211院校的学生相比,同等普通高校面试的求职者就会显得黯淡无光。当你大学毕业拥有985、211的学位文凭后,你将会:1、光宗耀祖。家人有脸面,曾经的老师同学也会对你另眼看待。不是因为你在学校获得了多少奖项和殊荣,那些都只是锦上添花,最重要的是你从985、211这样的名校毕业了。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2、拥有比非名校更多的选择权。你还没有毕业就会收到很多offer,你在众多优质的企业中挑选最适合的岗位,决策权在你手上。不用到处投简历,职位自己送上门。3、你将会受到比非名校更好的待遇。面对在同一家公司,从薪资上来说至少高出2倍。然后是待遇,住宿可能是最好的;房间的设备设施也是最好的;连岗位晋升也具有优先权的。4、高起点。985、211毕业的学生,有着同校或者更高阶院校的同学或者朋友。凭借自己的朋友圈层,也可以发展得很好。5、个人综合素养高。985、211的毕业学生,接受着最高学府的教育,有着全国最知名的老师,有着更先进的设备设施。这么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也是高于普通院校的。而我们的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之后:1、有一个茫然期,自己不知道毕业之后该做什么。很多毕业生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所以毕业之后大多从事着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可能是销售,也可能会转行。2、选择的岗位有局限性。没有名企发放offer,工作需要自己到处去投简历。适合自己的岗位基本上都是专业相关的。最后从专业岗位上挑选自己觉得不错的,企业认可的工作。3、待遇低。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待遇极低,没有享受跟高等学府同样的待遇,没有别人底薪高,没有别人住宿好,没有别人升职快。4、起点稍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身边的朋友大多是同校或者稍微高一点的院校。所以能靠的朋友力量薄弱,最后只能靠自己。因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985、211对这些普通高校的学生是有歧视的。5、个人综合素质稍低。因为教育上来说,有些学校的专业在全国的排名是首屈一指的,普通高校自然比不上。其实也有很多人说学历只是敲门砖,进入职场后看的还是个人实力。但是社会是复杂的,首先在竞争同一岗位时,你要具备这块敲门砖,你才有机会展现你的实力。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没办法与985、211这样的相提并论。在没有高文凭前提下,一定要在专业能力上完善自己。这样才会在自己职场道路上走得远,跑得快。最后,高考发榜了,祝愿广大学习都考上理想的大学。#2020年高考成绩即将出炉#

一喷一醒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招聘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现招聘全职博士后研究人员,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等信息如下:【招聘人数】2-3名【合作导师】黄益平、沈艳、黄卓、龚强、徐建国、谢绚丽等【研究专业/方向】数字金融、普惠金融、金融改革、大数据金融【职位描述】1. 参与中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风险与监管研究》的研究;2. 参与中心数字金融、普惠金融、金融改革、大数据金融等方向的其他课题与学术研究工作;3. 完成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候选人基本条件】1. 能够全职从事研究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2. 年龄在35周岁以下,在国内外重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3年之内;3. 专业要求: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背景。熟练阅读英文专业文献;4. 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课题组织能力;5. 身体健康,能够承受工作压力。【年薪标准】1. 工资及福利待遇按北京大学博士后相关规定及办法执行;2. 可以申请中心课题;3. 科研发表成果给予相应奖励;4. 可以申请北大博雅博士后计划。【申请材料】1. 个人简历和求职陈述信;2. 代表性学术论文2-3篇或其它研究成果;3. 至少二份专家(副高以上职称)推荐信;4. 个人详细研究计划;5. 学位证书扫描件。【截止日期】本招聘不设截止日期,在申请递交后一个月内回复面试通知,提前录取优秀者。请有意申请者尽早提交申请材料。【联系方式】请有意向的申请人将上述材料电子版发送至:pkuiif@nsd.pku.e.cn(邮件主题:姓名+申请博士后)。北大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Digital Finance, Peking University)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数字金融和金融科技领域的学术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成为学术界引用率最高的测度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程度的指标。中心研究团队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风险与监管研究”。中心还积极推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清算银行(BIS)和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都分别组建了联合课题组就中国数字金融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

冒险王

博士毕业去哪工作?过得怎么样?我们采访了21位博士

概括来说,博士毕业后的归宿主要有:高校任职(俗称青椒)、科研院所、政府、国企、外企、博士后等。从上海某双一流高校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博士毕业后的去向来看,在就业行业和单位分布上,尽管教育和科研行业依然是吸纳博士生就业的主体,但博士毕业生的职业选择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选择进入非学术行业的比例也有所增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各个领域,特别是科技、教育、医疗、卫生、信息、管理等各个领域和行业均非常需要博士毕业生发挥知识创新的重要作用。在此聊一聊我们学院2017年21人(有经济学博士和管理学博士)博士毕业的就业去向,现在过得怎么样?01、9人去了高校和科研院所博士培养的是科研型和创新型人才,博士是为高校储备的教师人才。因此博士毕业后很大一部分人都去了高校和科研院所。@王某自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我从小的理想就是长大后做一名人民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如今我的梦想实现了,我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最后到博士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坎坷,本硕博毕业于双一流的我如今进入了某985大学,成为了一名青椒老师,感觉自己还是比较幸运的,当初获得了学校30万的人才引进基金和20万的科研启动项目基金。但是青年教师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除了部分精力照顾家庭外,我绝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教学和科研上,在这个过程中压力虽然大,但我过的还是比较开心的,因为这是我想要的生活。@李某讲师这个阶段是“博士-博士后-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这种职业发展模式中最辛苦的一段经历,进入高校是我博士毕业所拿到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未来科研道路发展的起步阶段,也是对自己多年研究情况的一个实际检验。特别是现在高校教职向market倾斜,很多一流高校施行非升即走政策,对这个阶段的讲师提出了普遍的要求:发多少篇高水平论文,申请到国家课题,教学任务达到多少量,帮老教授打杂,指导本科学生毕设和竞赛等。你会发现一天到晚忙得要死,长夜既不漫漫,也无心科研。你要知道这个阶段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达到考核要求,尽可能快地评上副教授。@宋某薪资上又是一个痛点,读了这么多年书,准备回报父母,回报家庭的时候,对着工资条独自擦眼泪。现在的市场情况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刚毕业的博士薪资高的是真高,可以看看各校招聘有帽子的博士计划,特聘杰出博士计划等,高的有上百万年薪,低的10万以内。10万这点钱你在一线城市连温饱都成问题,谈何做研究。@张某家庭上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特别是男博士,养家养孩子养老人,就这种压力和薪资,很容易产生家庭矛盾。老实讲真的挺难的,希望他们理解,多陪陪他们,利用好教师身份带来的福利,给他们希望,这是我能想到的。02、5人去了政府部门科研并不是读博的真正目的,读博的真正目的是过上一个好的生活并有幸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和行业,因此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并不是所有人的首选,我们这一届有5人就选择了选调生和公务员。@赵某我从小的梦想就是从政,我想为我自己的家乡做一些实事,读博后从政也是我回馈家乡的一种方式吧,我很幸运的考上和服从组织分配到我们市的选调生,在这一年多的选调生期间我实实在在为我们的老百姓做了一些事情,自己的从政之路还算是顺风顺水,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我过的很充实、很踏实。@蒋某我是沿海某省的选调生,一直在基层锻炼,之后有望进入省会城市的机关工作。你进来以后会发现,现在省一级政府的新进公务员基本上都是211以上的硕士博士,整个人才队伍结构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就升迁来讲,博士学历有利有弊。有利的是你的出身好,起点高,博士看问题层面一般比较高,用词更专业更高级一些,可能会很符合某些高层次大领导的口味。有弊的主要是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少。@李某我博士毕业后进入了公务员行列。对于博士生来说,虽然起步是主任科员,但是仕途上并没有捷径。一般博士在工作经历上还不如二十四岁开始工作的研究生丰富,以后提更高级别的领导会吃亏。@许某工资待遇和其他福利方面现在也不是很好,所以我面临养家庭和养孩子的各种资金困难。体制内的弊端还是很多的。@郝某说实话我选择进入公务员行列现在有点后悔,虽然现在自己是个主任科员,但是永远有做不完的工作,写不完的材料,还有很多面子上的应付,我觉得现在自己不得不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好多话好多事都是违心的,但是又不得不做,不这样做我就在这一行存活不下去,感觉现在特别的虚伪,自己都有点讨厌自己了。03、2人去了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是科研的一个工种,一般博士选择博士后是感觉科研还挺有趣,想再做下去进一步提升自己。@姜某去个高平台,增加自身资历,借力多弄些好文章。换个研究领域,以前博士课题导师安排的不喜欢或过时了,不好出东西,也或是离应用远,换个组学点东西,做跳板,出站了要么去国外新方向的,要么做实用的去企业,因为国外和企业雇人是真金白银的,不是本领域的熟手不要。@翟某很多学校强行要求师资博后,然后博后期间拿到基金和相应的论文就留下。一般而言,这种要求对于不是特别差的博后而言,不会特别难。加上博后期间不需要上课,科研成果还是相对容易出来的。但是这条路的缺点就是有不确定性,还有一个就是年龄问题。 04、4人去了企业随着国家一些地区引进人才政策的发布,有一部分博士毕业后进入了企业,这也是实现自己人身价值的方式。@谢某博士毕业后我去了企业的联合营销部门。肯定会有人问了,怎么去联合销售部门?这里就需要在公司的研究人员有一个必备的技能,营销能力。对,就是要求研究人员的营销能力。当然并不是要求每一个研究人员都是TOP10%的营销力,但是基本的营销技术,解说技能,写文章的能力还是要有的。由于我所在的是一家上市公司,世界企业500强,所以薪资待遇还是比较不错的,现在凭自己的能力买了房付了首付,也买了车。@刘某博士毕业后我选择进入了企业的研发部门,帮助企业做一些产品设计和研发,我最大的贡献是在一次企业面临危机时,我的一个设计理念触动了企业的神经,之后我负责带头搞研发,使得企业转危为安,并获得了高额的利润,我也从企业底层研发升职至研发部门经理。@王某我选择进企业是迫于无奈,自己在博士期间的研究水平一般,也只是刚刚符合学校的毕业要求,发表的文章不多且质量不高,所以在选择进高校的道路上碰壁,好的学校进不去,差的学校不想进,最终不得不选择进入了国企,不过日子过的还是比较轻松和幸福的。@包某我博士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知名度不高,公司实力也不高的一般的中小企业,不过在企业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包括企业公关、企业产品生产和销售,掌握了企业的运作流程。大约在企业做了1年后我选择了辞职自己创业,现在经营着自己的小公司,公司发展也蒸蒸日上。不管博士毕业后进入什么行列,从事什么工作,我都希望我们尽职尽责,回馈社会,实现我们博士生的价值。最后祝所有博士毕业生们事业有成、工作顺利、阖家安康。来源:募格学术(ID:mugexueshu)转载请在募格学术原文下留言,作者,三石

祖庚

高校教师要不要辞职读博?别,劝你三思!

问:本人目前在东部一所一本院校工作,从事经济类专业课方面的教学,挺喜欢目前的工作状态。2019年考上了北京一所知名财经类院校的经济学类博士,但是需要调档案,学校规定档案一走,人就辞职。本人今年34岁男,小孩马上面临上学,爱人工作较忙,不能接送孩子,老人倒是可以来帮忙,但是四年失去收入会面临极大的经济压力,还有每月2400房贷需要还,目前住着学校提供的周转房,老人不能给经济上的支撑。考博院校的知名度较高,导师人也挺好,如果放弃着实可惜,且在高校没有博士学位,总觉得难以抬头,且发展必定受阻。但是如果去读,没有了工作和收入,可以预见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心理方面的压力。34岁男应该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如果此时全职读书,总感觉有点对不住家人,爱人倒没有什么意见,无论我做什么决定她都支持。想过明年再考在职的,但是名额变得越来越少,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长远考虑,读博是好事,但眼前的困难就摆在眼前,内心无比纠结,真是难以选择,不知道何去何从,恳请给些建议,谢谢~答:针对您这种情况我的建议是:别轻率下决定,三思而后行。在下决定之前,你要思考好以下这几个问题:1、读博四年后能否顺利毕业,毕业后就业形势会有什么变化?2、你对未来职业的规划是什么?博士毕业后是否还想进高校?3、读博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能否支持你进入更理想的高校?4、目前的情况专心走学术路线天花板在哪里?副高就没法上去了么?有没有可能保持目前工作进度的同时努力一下重要学术成果?5、如果仅仅是想拿学位的话,读在职博士是不是更合适?另外,以你现在的情况辞职读博,还会出现以下三个问题。1、年龄问题34岁了辞职读博士年龄也是个硬伤,博士毕业差不多38岁了,估计大部分高校都去不了。目前高校和公务员招聘都有35岁的限制,外加你博士毕业也没法申请青年基金了,最后别丢了西瓜捡了芝麻。2、未来发展的限制目前你的爱人工作稳定了,孩子马上上学,学校也基本稳定。如果你去北京的话,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就算您读的院校的知名度很高,导师也很牛,你也很强,能拿到北京户口在北京扎根,也会涉及到爱人工作调转,孩子入学学区等问题。如果毕业不留北京,再回到原来城市或到其他城市找工作,谁能保证一定会比你现在的发展情更好呢?3、博士毕业后未必还能获得你目前的岗位现在高校的招聘条件不知您了解多少,现在对于高校教职员工的文凭真的是越来越苛刻,普通的高校不仅要求求职者有博士学历,还要求有海外留学经历。所以,四年之后,就算您博士毕业也不一定能够再获得同样的岗位了。现在大多数老牌高校是不差人的,甚至因为生源减少,既有教职工的薪资都变成了一个很大的负担,非重要的人员少一个算一个。尤其在博士博士后越来越不值钱的今天,高校的学历门槛越来越高,走一个硕士马上就有一个博士来填补,走一个国内博士马上就有一个海归博士。现在高校教师圈流行这样一句话:出校容易,进校难。也就是说你在高校想辞职很容易,但再次进校就很难了。说实话,您现在的工作状态其实是很多目前在读博士生追求的,我身边儿的很多读博的朋友都是在努力发文章,希望毕业后能够进高校当老师,过上安稳的生活。不过,话又说回来,您现在的生活虽然是别人想要的,可能未必是您自己想要的,每个人的生活追求不同,这要看您自己的选择。其实这种事儿,您和爱人和父母达成一致就行了,选择了就别后悔。就您的这个问题,我刚才咨询了一些读博的朋友,有朋友建议您跟单位协商一下能否签个协议,协议保留目前的岗位,可停发相应绩效,毕业后可回来继续工作。朋友也面临过这种情况,他跟学校签了协议,学校可以为他继续留编,但工资冻结了,没有绩效,公积金其他照旧。高校教师要不要辞职读博?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来源丨微信公众号:在职研微厅 )

猛犸象

北大经济学博士毕业,面临工作选择难题,犹豫是从政还是专研学术

学历越高面对工作选择就越多,这也是很多人读完研究生之后再选择继续深造。这年头研究生一抓一大把,甚至硕士毕业的人也比比皆是,但是博士生相对来说就要少很多。博士的含金量比起硕士自然的高出不少,但是他们在面对工作时也有烦恼,并不是找不到,而是不知道如何去选择,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位博士毕业生遇到的难题。这位网友说自己是北方的普通家庭,家里也没有什么背景,工作全靠自己的努力。当年自己在北大读完硕士之后,没有选择出来工作,反而是继续留在学校攻读博士。后来也算成功上岸,拿到了北大经济学的博士学位。毕业之后也相继收到了很多offer,但是自己只保留了两个。一个是留在北京,去一家985大学当老师,每年的课题和基本薪资加在一起最开始也有二十多万的收入。第二个是福建省定向的选调生,前两年是科技副县长的级别,两年后转为正式的副处级。觉得这两个都不错,不知道该选择哪个,想听听大家的意见。网友看完之后也是纷纷给他出主意,有网友说道:建议还是选第一个好些。毕竟经济学也是你的强项,985大学的老师在社会地位上也不比副处级差哪里去。而且近几年教师的福利待遇也提高了不少,假期也多。大学教师不比高中初中教师,课程相对要少很多,人轻松薪资也不错,没事自己也可以搞搞课题研究,轻松又自在,比在官场上打拼强多了。还有的网友说道:北京是能体现个人能力,福建是考验你的为人处世能力。如果你擅长和人打交道的话,还是建议去福建的好。985的老师归根到底终究也只是个老师,你去福建发展好了说不定还能在政界做出一番事业。你留在北京只能说是达到了人生的终点,但你去福建那就是人生新起点,未来还不知道能达到什么高度。政界和学术界的选择,教师行业薪资稳定,生活轻松。政界得学会处事圆滑,处处看人眼色,一旦熬出头那就是前途不可限量。不知道大家会怎么选择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神者勿齿

26岁女博士获聘985大学副教授,网友:长得好看还有才华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90后”学者走上了学术舞台。近日,湖南大学官网更新教师信息显示,出生于1994年的工学博士李晟曼已经出任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湖南大学官网 图消息一出便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曾发表SCI论文10余篇李晟曼的官方简历显示,她2015年获得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直博,继续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师从吴燕庆教授,2020年6月毕业被授予工学博士学位。2020年7月入职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大学方面介绍:李晟曼专注纳米材料生长、微纳电子器件的加工制备、新原理器件制备与测试以及电路设计与集成。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余篇。2019年参加国际微电子器件大会(IEDM)并作口头报告,获得台积电公司的关注。图片来源:华中大光电研究生此外,李晟曼曾获国家奖学金、知行奖学金等荣誉。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网站去年10月曾刊文《不忘初心,诚信前行”国奖经验分享会顺利举办》,其中李晟曼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验。李晟曼讲述她整个博士生涯的科研经历:持续三年日复一日的实验,每天两个实验室的来回奔波,积淀了今天的成就,论文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李晟曼还展示了自己科研经历:从一开始的研究测试,到后来写文稿、画图,再到后来的投稿被拒,最后被成功接收和出刊,过程跌宕起伏。她用自己的经历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当科研遇到坎坷时,要勇于直视困难从而克服它们,而不是通过小套路来欺骗自己。网友:又有才又好看曾因没有海外经历引发“质疑”据澎湃新闻报道,早在今年7月,“如何看待湖南大学(985)李晟曼只有26岁且没有海外经历直接拿副教授职称?”的话题就已在知乎等网络平台上引起讨论。不过该问答发出后便立即被网友回怼:不少网友表示,看学术成果就行了,海外经历也并不代表什么: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年教师招聘公告提到,学院计划未来三年引进50名海内外优秀青年教师,包括有正式编制的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等岗位。招聘的要求是,具有较大学术发展潜力以及较强创新能力。在招聘岗位与需求一栏规定,具有3年以上海外科研工作经历者优先,而非必须。该学院不止一名90后副教授在李晟曼任职的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990年出生的李东已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东201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直博,继续就读于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师从张增星教授,2018年1月毕业被授予理学博士学位。2018年3月入职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二维材料及二维材料异质结,包括材料生长动力学、材料内部载流子动力学、纳米电子与光电子器件制备、物性及应用研究。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另一名90后副教授是1990年出生于吉林延边的李梓维,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二维材料、纳米光子学、新型光电子器件。公开信息显示,李梓维,男,理学博士,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岳麓学者。李梓维2013年于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取得工学学士学位,同年保送至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物理学院攻读理学博士学位。2017年和2019年分别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超材料中心、瑞典林雪平大学物理系做访问学者。2018年6月取得北京大学凝聚态物理理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加入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此外,2017年10月入职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助理教授的喻楚英,在今年1月获聘为副教授。1990年出生的喻楚英是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领域为先进能源材料的基础以及应用研究、新型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表征。编辑|孙志成 杜恒峰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公开资料、澎湃新闻每日经济新闻

椒聊

为何很多博士宁可拿大学5000多工资,也不愿意去企业工作?

最近和单位一些同事聊天,才了解到单位现在还有一些博士每月拿着5000多块钱的工资,惊讶之余,给我带来最多的却是震撼,因为在社会公众的眼中,博士学历是当前最高的学历,博士群体应该给予更高的待遇,但是实际上真实情况与我们想象的还有很大的差距,那么为何很多博士宁可拿大学5000多块钱的工资,也不愿意去企业里面工作呢?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可能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与博士个人能力有关。在大学工作,工资收入与教师职称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作为一个博士个人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都很一般,学术水平非常一般,那么在大学想评职称是很困难的,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因此只能够拿5000多的工资,但是实际上如果去企业,这些博士因为工作能力一般,也不一定适合企业,企业也不愿意招聘这些博士,因此才会出现博士宁可拿5000多工资,也不愿意去企业工作。第二,与工作环境有关。在大学虽然工资待遇和企业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大学里面人际关系比较简单,工作环境要比在企业工作环境好许多,而且很多大学老师并不要求坐班,工作比较自由,但是如果在企业工作,工作环境可能没有大学那么好,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很多博士并不擅长处理这些关系。第三,与博士工作压力有关。在企业工作,比如在华为公司工作,即使是博士也需要经常加班,博士的工作压力比较大,而且任务和绩效考核也不是很容易完成,但是如果在大学工作,虽然工资待遇不高,但是工作压力与在企业工作压力比较起来并不是那么大,并不需要太担心太多,即使工作没有做好,也只是职称升的比较慢而已。第四,与博士所学专业有关。到了博士阶段,学科专业已经高度细分,很多博士所学习和研究领域也只是专业的一小部分,而且很多博士专业比较冷门,这些专业并不适合在企业工作。比如植物学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博士并不适合在企业工作,但是比如经济学和计算机等专业的博士企业需求非常大。因此会有一些冷门专业的博士由于专业不对口,因此才会待在大学工作,而没有去企业工作。以上是我的个人看法,大家对此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

四方之内

一个北大穷博士的求职牢骚

找到一件自己喜欢并可以作为职业的事情,对我这样自小没有培养过什么兴趣爱好的人,太不容易。而太容易的是找到不喜欢一个职业的理由,比如学术。因为读博期间经常有跟老师们吃饭的机会,我几乎刚开始读博就放弃了搞学术的念头。这使得我读博的过程并没有一种浸入感,每次学术交流都像一个旁观者。听到他们讨论着什么学校要多少发表才能留下来,就有一种世界之大却无往不是枷锁的喟叹。一个行业如果名声太好一定工资不高,为此我很感激那些圈内丑闻,哪天学术终于失去了光环工资就不会这么寒碜了。于是我在规划完可以正常毕业的论文之后,就开始考虑我未来的职业选择。我本科保送元培,现在北大经济学读博士。这样的背景意味着我在学术之外的求职选择很多。学校教育的不实用,使得学历高低更多只是一个信号。没有人指望一个应届毕业生对于自己的行业有多深的了解。我的学历足够好听,起码证明我不笨,学东西不慢,因此谋求一份职业并不难。如果能跟自己擅长或喜欢的事情沾一点边,又是真心想要有心去要,可能皆大欢喜。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的就业选择确实很多。我是一个生活在北京的穷博士生,这样的背景意味着我的选择很少。一线城市不跌的房价使得大部分职业选择对于我来说,都成为享受不起的奢侈品。在我面对那么多选择而深感迷惘的时候,是房价帮我做了一个最有力的排除法,最后好像可选的只剩下金融业和程序员了。我的各种专业的同学都有转行做程序员的。可惜我醒悟太晚,于是好像只剩下金融了。偏偏一个北大生找金融行业的工作还要承受道德包袱。那些抱怨一个顶尖大学的学生们都去搞金融的国家没有希望的人,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起码不缺房子。所有对个人的道德批评都可能有点道理,对一代人的批评多半是搞错了对象:不是这一代人本身有什么问题,是这个时代里某些东西出了问题。在这个房价前,只有王思聪喊得起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吧。可惜人家只喜欢庇网红。于是我也加入地铁里穿得最正式的队伍,怀揣几份简历,用蹩脚的英语反复练习着自我介绍。也只有金融,光有亮眼的学历还远远不够。金融都要求实习,最好你入职的时候已经干了好多年。相比程序员,金融业的实习更不可捉摸,毕竟写代码的能力容易考察,而金融行业的能力却没有什么硬性测试。同样满满一页简历,虚虚实实,于是只能靠着数不清的一二三四五六轮面试不断的叠加来筛选。一遍遍翻来覆去说着自己做过的一点事情,尽管这点事情在我七八年的研究生涯里可能只占据了一个礼拜。一遍遍表达着对出门前刚刚搜索的这家公司的长久以来的仰慕,非你莫属。一遍遍讲述着自己的热忱和向往,百折不挠,万般契合,有着这个行业无关紧要的缺点,有着这个行业不可缺少的优点。人海苍茫,偏偏遇见你,此心此意,一生已注定。这么繁琐的招聘程序到底是降低了看错人才的可能性还是提升了,不得而知。可以知道的是,大家都被折腾得很累。累归累,可还是要微笑啊。服务行业嘛!忍耐也是一项职业技能,早已记入了工资里。难得遇到靠谱的面试官,能给你传授点人生经验。遇到了感恩戴德,只恨感谢的词汇太贫乏,不够与大多数时候遇到高冷轻蔑不明所以无理取闹的面试官同样得说的谢谢进行区分。面试完后上了地铁,同行的刚交换了微信的朋友除了商业互吹之外,终于可以真心诚意地吐槽谁家有多不靠谱了。一些金融企业赤裸裸的性别歧视,电吹风筛简历,剥削实习生而不给留用,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就算都是光鲜靓丽的高学历,被别的行业视作人才,在这个行业都毫无尊严可言。你能拿那些可鄙的企业怎么办呢?他们靠着垄断资源赚得盆满钵满,你受的委屈没人理睬。最多向学弟学妹们传达一下这个企业的不靠谱。然而一年之后他们还会有成堆的简历和待剥削的实习生。从这一点来说,所谓的天之骄子哪里有一点骄的资本?吐槽归吐槽,下次面试的时候身体还是很诚实,穿上一身帅气西装,好像又是去见初恋一样兴奋又紧张。在面对上级的时候越是礼貌周到,在面对下级的时候就越是任性霸道。所以作为客户永远是“爸爸”的服务业,金融行业在面对实习生的时候也是一点都不客气。那么多轮面试,哪天想要了就一个邮件几点面试。每次准备面试的时候精心穿戴,全神贯注。被diss的时候全盘接受,不能低头。面试完后杳无音信,好像我们不曾遇见过。上周易方达给我发了一个拒信,我为此很感激。表扬要点名,要知道在这个年代,面试不过还能及时给你发通知的金融企业真的不多了。为此,我收到拒信后专门去微信买了一点他们的基金,用行动表达敬意,尽管他们在三年前曾经给我带来了-50%的感人收益率。这是我仅有的投资记录:我突然意识到,也许三年前我就该明白,以我的投资业绩,我压根就不适合搞金融啊!多么痛的领悟!本文来源:金欲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