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巴陵石化5个重点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成功允師

巴陵石化5个重点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成功

华声在线4月8日讯(通讯员 何洁 徐亮亮)近日,巴陵石化召开首届重点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发布会,来自基层单位的8位科研骨干激烈角逐5个公司级重点科研项目长。该公司是中国石化和在湘企业第一家成功举办“揭榜挂帅”发布会的企业。今年以来,巴陵石化积极响应国家和集团公司关于重点科研项目“揭榜挂帅”的号召,精心推选出部分“卡脖子”项目、基础性研究项目和前瞻性项目进行“揭榜挂帅”试点。3月11日,公司首次张榜5个公司级重点科研项目,吸引了一大批有着丰富经验的科研人员应标“揭榜”。经过严格考核筛选,8人进入答辩环节。在“揭榜挂帅”发布会上,8名答辩者详细介绍项目必要性、可行性、技术路线、技术创新性、经济性和应用前景等,并根据项目需要提出组建团队的设想和项目进度安排。由中国科协、湖南省科协相关领导与巴陵石化公司领导、科研专家联合组成的评审专家组,通过答辩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最终,5人成功揭榜,并现场签订“责任状”。会上,该公司表示,重点科技项目实行“揭榜挂帅”,把项目交给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手中,让有能力的人才有机会“揭榜 ”,能够出征“挂帅”,倒逼科研资源优化整合、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公司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研发期间,公司将赋予项目长充分的自主权,享受津贴、效益提成等奖励。项目完成后,公司将组织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验收,优先推荐参评公司科技进步奖。据悉,半个多世纪以来,巴陵石化依托科技创新,在事关国计民生的化工材料领域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技术突破,累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42项,涵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工业大奖等国家钻石级奖项,是中国石化创新型企业,拥有授权专利429件。

离于天下

科研领域“计划经济”制约了创新积极性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澎湃新闻记者从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中心获悉,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提交了题为《打破科研领域的计划经济体制思路正当时》的大会发言。周汉民指出,我国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但科研领域仍存在“国家组织专家论证规划+科研单位和企业竞标”这种“计划经济”色彩较浓厚的体制,制约了创新的积极性,尤其是过去的一年,更暴露出一些“卡脖子”问题。要解决这些“命门”, 周汉民认为,就要靠科技创新,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研体制,让自主创新落地生根。当下的“计划经济”色彩体现在何处?周汉民具体指出,一是科研规划“不贴肉”。科研规划往往以“跟热点”为主,只知这些所谓的国际前沿和热点,而并不知其形成的土壤,很容易“照虎画猫”,最终变成“空中楼阁”。即使能在别人确定的方向上产生成果,但常会因为没有合适的土壤而难以生根发芽。二是科研项目“不匹配”。政府设立的各类科研项目一般由专家讨论决定,对于企业的需求和痛点不熟悉、不清楚、不了解,一方面,导致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课题成果很难与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建立起联系,加上科研工作的评价标准仍以论文发表为主,产学研脱节严重,无法解决实践中亟待攻克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在申报科研项目时,出发点更多是寻求由政府部门“认证”的名声和资金支持,把扶持资金直接转化为企业利润,并非去加大研发力度,攻克技术难题。周汉民指出,反观发达国家,科研课题的源头一般是工业界的某个具体问题。短期的问题是“工程问题”,由工业界解决;中期的问题是“技术问题”,由工业界和学术界共同解决;在解决技术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基础理论的瓶颈,即“科学问题”,由工业界、学术界和政府共同解决。“科学探索和技术突破会结出很多‘种子’,这些‘种子’落到‘工业’土壤上又长出新树苗,不同‘树种’之间的杂交再产生新物种,如此循环往复,最终形成完整的生态。周汉民认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将国家的期望、企业的痛点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探索建立“市场化”科研体制。为此,他建议:第一,在立项环节,更多倾听企业心声。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汇同各行业协会、代表性企业梳理未来5至10年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和科学问题,结合国际发展趋势,确定重点科研项目的主题。可面向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公开招标。加强高校与企业的信息和项目对接,真正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第二,在评价环节,将企业纳入评价主体。为贴近产业实际,可建立由专家和企业界代表共同参与的科研成果多维度评价体系。重点考量“解决了工业界的什么问题”,在解决过程中取得了什么样的技术突破,形成了什么样的科学成果。成果的评定应由企业代表参与,价值评估应以无形资产与有形产值相结合来多维度评价。第三,在转化环节,促进市场化科研成果转化。组建科研成果交易平台,供企业购买相关技术或服务,所得收入以一定比例归科研机构或者研发人员所有,并通过减税等方式加强激励。周汉民最后强调,放宽人才跨平台、跨产业、跨编制流动,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下,允许人才发挥各自优势,组成不同项目、领域、产业的创新小组开展研发。“以国家搭桥、政策导向、地方政府扶持的方式,鼓励人才创新,既能倒逼企业重视人才,又能避免人才在单一体制下因循守旧、闭门造车,使科技人才动起来、活起来、富起来。”来源:澎湃新闻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趋向及应对战略研究”开题

3月28日,由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杜传忠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趋向及应对战略研究”开题报告会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举行。本次评审专家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李海舰教授担任组长,专家组成员有: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教授、《经济与管理研究》杂志社社长牛志伟教授、天津商业大学原校长刘书瀚教授、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教授、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兰冰教授。杜传忠就项目的选题背景、研究价值、框架思路及逻辑、研究重点与难点、主要创新与特色以及项目研究进度与预期成果等作详细汇报。专家组高度肯定了该项目选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认为该课项目契合当前我国大力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对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课题的研究设计合理,论证逻辑严谨,研究视角新颖,研究方法科学。专家组建议课题研究应强化理论分析,构建创新型理论分析架构;融合技术、经济、社会等多学科知识,进行跨学科研究,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应有的贡献。杜传忠代表课题组感谢与会专家的指导、建议,表示将认真吸收借鉴各位专家提出的意见与建议,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思路,充实研究内容和完善研究设计,力争高水平完成课题研究任务。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部负责人表示将为该项目研究提供全面的服务和支持,以确保项目按期、高质量完成。

事之若何

聚引高品质项目 打造新经济引擎

王纲在调研“五谷丰登”计划推进情况时强调聚引高品质项目 打造新经济引擎昨天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纲在调研“五谷丰登”计划推进情况时强调,要以全市聚力“三服务”、“五战”开新局活动为契机,深入落实人才强市、创新强市首位战略,高质量加快实施“五谷丰登”计划,努力聚引更多高品质项目,全力打造湖州赶超发展的新经济引擎。 西塞“科学谷”位于湖州西南方向,距离高铁站仅5分钟车程,区位、交通、生态、人文等叠加优势明显,拟打造一个以科研和教育为主要功能,融于自然环境、汇聚精英人才的创新平台。王纲来到现场实地调研,详细了解规划设计、项目招引、配套设施建设等情况。看到部分签约项目和基础设施正紧张有序建设,王纲十分高兴。他强调,要坚持“低密度、高颜值,低年龄、高智力,低成本、高品质”标准,科学规划、强化配套,精准招商、优质服务,确保快推进、见实效。阳山“时尚谷”位于吴兴区埭溪镇,核心面积约4.4平方公里,致力于打造以美妆产业为主、以时尚设计和产品发布为牵引的创新平台,已签约项目9个,计划总投资25.9亿元。王纲实地查看并听取相关负责人介绍后说,创谷是湖州的优势资源,也是推动发展的新空间。项目招引要坚持高门槛,土地资源要节约利用,建筑设计要与环境相融,配套设施要加快建设,服务保障要更加有力,努力让好生态带来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调研中,王纲又先后来到浙江德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州分公司,进车间、看产品、问经营,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他说,德马科技和珀莱雅是各自行业的佼佼者,都十分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与“五谷丰登”计划的理念十分契合。下一步,市级有关部门和属地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作用,着力做好以商引商、产业链招商等工作,让更多高品质项目和高层次人才落户湖州,为我市高质量赶超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来源:湖州市人民政府】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冬之华

科技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未来五年研发支出至少增长7%

周五,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发表了政府工作报告,并做了“十四五”规划的展望,强调要对科技创新尤其是基础研究加大投入。报告称,中国将在未来五年中将年度研发支出增加7%以上;2021年将基础研究的支出将增加10.6%。2020年中国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增长了10.3%达到2.44万亿元人民币。为了鼓励企业继续投入研发,政府还将给予研发型企业75%的额外税收减免政策,并提供更方便的贷款模式,将更多资金用于科技创新领域。2021年基础研究增长10%以上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物理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建宇在听取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国家开始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这次政府的工作报告中,也把对科技的发展和支持提到新的高度,尤其是提出2021年基础研究增长10%以上。”王建宇表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对创新的发展而言,基础研究是核心和关键,国家对基础研究投入的增长,是对科技创新最好的支持。他还向第一财经记者强调,政府报告中提出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的政策,完善项目和人才评审机制等,以减少科技人员不合理的负担。“这能让科技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真正的科技创新中。”王建宇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纵观整个政府工作报告,对科技界以及科技作用的发挥,给予了很大支持,我们深感荣幸,但也感到压力和担子越来越重。”全球政协委员、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的政策非常有必要,这能使得原先浪费在程序上的时间用于真正的科研项目,提升效率。”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正在推动首批国家实验室建设,提升关键领域创新能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0年末,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52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350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636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212家。全年授予专利权363.9万件,比上年增长40.4%;PCT专利申请受理量7.2万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55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8252亿元,比上年增长26.1%。2020年中国成功完成35次宇航发射,包括嫦娥五号发射成功,首次完成我国月表采样返回;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正式开放运行;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量子计算原型系统“九章”成功研制;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完成万米深潜等。王建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通过发展科技战略技术,中国有望摆脱对国外“卡脖子”技术的依赖。“现在我们所说的卡脖子技术还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芯片等领域,但我认为高端仪器装备也是很关键的。”王建宇说道,“目前科研使用的绝大多数高端仪器仍是依靠进口,中国的力量比较弱,这可能制约我们下一步的技术发展。”构建安全稳定的技术供应链体系在“双循环”政策的引导下,中国正在构建安全、稳定的供应链体系,从而保障国家的经济安全。这些涉及“核心技术”控制的行业包括高铁、通讯电信和动力设备、新能源等。中国承诺在五年内将投入1.4万亿美元,用于包括5G、智能和物联网在制造业的应用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兴技术,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中国还将更加强调“本土创新”,包括技术转让、工业补贴、国家资助、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行业政策值得关注。在基础研究领域,中国将会加大开放技术的投入以及与海外研究中心战略领域的合作,从而取得关键核心领域的发展能力和优势。中国工程院院士、核动力专家于俊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历史证明闭关自守没有出路,只有进行国际合作,才是共同发展的最好解决方案。”“中国的技术和人才储备现在正在越来越接近全球顶尖水平,中国企业也希望知识产权得到国外的尊重。”纽瑞特医疗科技公司总经理蔡继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深圳君圣泰生物技术公司创始人、CEO刘利平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国内政策、资本、环境人才等因素都十分有利,政府现在将创新提上重要的工作议程,相信中国不久的将来就会诞生世界级的创新型企业。”从具体的科技领域来看,包括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半导体、量子计算、机器人技术和先进的机械铁路、深海技术以及新材料将成为重点项目和领域,下一阶段将会从政策层面推进在这些领域的商业化、标准化、融资以及贸易。科大国盾总裁赵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认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科学的前沿技术主要源于西方,现在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性机遇,国家强调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意义深远。中国在新一轮的科技发展中将为全球贡献力量,也将推动未来全球科学技术的融合,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发展态势,而不是技术脱钩、互相卡脖子。”医疗卫生领域的科技创新也是“十四五”规划中所重点强调的。在此次新冠疫情中,中国展现了疫苗的本土研发实力。在“十四五”规划中,中国承诺将继续开发疫苗应对重大传染病,并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提供紧急应急物资的系统。“此次新冠疫情防控的中国方案为世界公共卫生做出了贡献,中国疫苗研发已经处于世界第一梯队,彰显了中国的科技创新实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外资企业也期待中国的“十四五”规划对创新带来的新机遇。波士顿科学大中华区总裁张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坚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持续优化外资营商环境,重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关注人民生活水平和生命健康,这一系列的战略性部署,让包括波士顿科学在内的外资企业备受鼓舞。我们对持续深耕中国市场、加码本土医疗领域的开放创新充满信心,也对中国加速形成双循环互促新格局充满期待。”

皇侃

西安财经大学胡健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顺利结项并获“良好”等级

据了解,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的2021年3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的结项名单,西安财经大学西部能源经济与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西安)丝绸之路研究院能源经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胡健教授主持完成的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创新驱动和环境约束的中国西部能源产业升级研究”(编号17AJY009)顺利结项,获得“良好”等级。该项目聚焦我国西部能源产业升级问题,从能源产业升级的创新驱动、环境约束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团队共发表了12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形成了约40万字研究报告。该项目主要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有:第一,首次对能源产业升级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清晰界定,认为创新驱动和环境约束下的能源产业升级包含煤电产业清洁化、能源化工产业链延伸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替代三方面内容;第二,对能源产业升级机制、路径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数理逻辑推演,刻画环境、技术与产业活动乃至经济增长之间的复杂逻辑关系;第三,将研究范围界定在我国经济、资源和环境矛盾突出的西部地区,探讨在生态环境承载约束下,以技术创新驱动能源产业链升级、煤电产业清洁化发展以及适度发展新能源的升级战略;第四,为全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的具体落地实施提供差异化政策设计,并对配套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以及产业政策提供一揽子总体方案设计与评估。据介绍,近年来,该校高度重视国家级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创新性做细做好项目选育、申请动员及辅导、立项后过程服务管理,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总量持续增长,结题质量持续优化,产生了一批标志性、有重要社会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有效地支持了学校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高质量地服务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通讯员:西安财经大学张杨)

法眼

西安财经大学5项课题获批2021年省社科联科研项目

近日,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公布了2021年度陕西税务重大课题和审计重点课题立项结果,西安财经大学获得5项科研项目立项,共获得经费资助29.5万元。其中,李伟主持的课题获立税务重大课题(重大),李侠、贾彧分别主持的课题获立税务重大课题(重点),徐维兰、张丽达分别主持的《国家审计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研究》获立审计重点课题。该校高度重视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科研项目的宣传与申报动员工作,切实抓好项目申报质量,陕西税务重大课题共申报3项,立项率100%,陕西审计重点课题共申报8项,立项率25%。学校将持续做好项目过程管理与服务,确保获批项目高质量运行,如期完成项目合同要求,推动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通讯员:西安财经大学耿戈)

采薇

课题研究:中国将引领数字经济的发展 催生全球最大数字市场

中新网上海3月5日电 (记者 陈静)“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5日发布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课题《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组认为,中国将引领数字经济的发展。当前的产业结构恰恰是形成新型数字市场的最大动力;超前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将催生全球最大的数字市场。报告系统性阐述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内涵关系,预测包括数字联网、数字资产交易中心、数字孪生、数字监管等在内的八个重点发展方向。报告进一步指出,数字孪生是传统经济镜像到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数字孪生正在与人工智能深度结合,促进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的实时交互与新生,进而实现更加真实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模拟。因此打造数字孪生示范工程对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极为重要。数字孪生与人工智能深度结合的代表性企业——北京影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影谱科技”)承担了课题的AI数字孪生的相关课题研究,其AI数字孪生技术与产业融合实践被收入课题成果并得课题组肯定。影谱科技方面5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AI孪生大幅提高产业供应链、企业生产链、商品流通链的运转效率,能快速把物理商业无缝转为数字商业,是商业经济跃迁至数字经济的必要新型基础设施。据了解,影谱科技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的混合态技术可以在“少人”情况下被快速应用,在远程监控、预测性维护和自动化处理等任务领域,孕育出一种新的数字市场和形态,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具体应用层面,影谱科技AI孪生可以快速辅助家电品牌企业在生产端创建零件及流程数字模型,快速完成流通前端的商品数字化、销售拟人化,进而完整的孪生出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业务流。而这些都依赖于AI机器学习,让机器自动化完成数字孪生与现实同步、修正、混合态。报告表明,在日渐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之下,AI孪生将促使新的市场涌现,虚拟偶像、虚拟主播、AI孪生影片等数字文创体系等纯粹的数字孪生商品及服务被社会所接纳,并高速成长。企业方面认为,这将逐渐沉淀至生产及供应链,形成新的数字交换物等。(完)

泰初有无

都是干货!开封25条措施支持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大河财立方消息】日前,开封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到这些重点:对新认定的国家、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专业化众创空间、星创天地,一次性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新认定利用闲置场所改(扩)建的科技孵化载体,按照孵化场地改造费用50%比例最高500万元给予补贴;对列为市重大、重点创新示范专项的项目,市财政按项目研发投入15%核算支持资金,最高分别给予200万元和100万元;对列为市一般创新示范专项的项目,市财政按项目研发投入10%核算支持资金,最高给予50万元。对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研课题等项目及省重大科技专项的,根据实施绩效,市财政按项目上年国家、省实际下拨经费10%奖励研发团队,每个项目奖励最高100万元,每个单位奖励额最高300万元。每年重点支持10项以上重大科技专项,每项支持资金不低于100万元。对新获批的国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一次性分别奖励300万元、100万元。对新获批的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国家、省创新平台,一次性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对新备案的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省新型研发机构,一次性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对获批国家、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牵头单位,一次性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激活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政策措施。一、加强产业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1。实施“十百千”转型升级创新专项。对列为市重大、重点创新示范专项的项目,市财政按项目研发投入15%核算支持资金,最高分别给予200万元和100万元;对列为市一般创新示范专项的项目,市财政按项目研发投入10%核算支持资金,最高给予50万元。2。高水平谋划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每年重点支持10项以上重大科技专项,每项支持资金不低于100万元。3。支持承担国家、省重大科研课题。对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研课题等项目及省重大科技专项的,根据实施绩效,市财政按项目上年国家、省实际下拨经费10%奖励研发团队,每个项目奖励最高100万元,每个单位奖励额最高300万元。二、着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4。集中资源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到2025年,实现大中型企业省级研发平台全覆盖。对新获批的国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一次性分别奖励300万元、100万元。对新获批的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国家、省创新平台,一次性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5。建设主导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到2022年,各县(区)至少建成1个主导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公共研发平台的建设和运行。公共研发平台所在地的县(区)政府要在用地、基础建设、人才引进和成果转化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具体方案和支持办法由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研究制定。完善开封市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运行管理,市财政给予适当补助用于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补贴及平台维护。6。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可持续发展。对新备案的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省新型研发机构,一次性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7。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获批国家、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牵头单位,一次性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三、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8。大力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到2025年,各县区实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翻倍增长。对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连续3次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整体迁入我市的,享受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奖补政策,并根据企业规模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对落地当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的企业奖励100万元;对销售收入5000万元至2亿元(含)的企业奖励50万元;对销售收入5000万元(含)以下的企业奖励20万元。对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市设立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生产类子公司,直接纳入高新技术后备企业予以重点培育。9。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认真落实《河南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实施方案》支持政策。补助标准按照企业上年度经税务部门核定的税前加计扣除研发费用数额一定比例进行分层级补助,补助额度最高400万元。补助资金由省财政按一定比例负担后,市、县(区)财政按照纳税级次分别负担。10。加强对双创基地和活动的支持。对新认定的国家、省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专业化众创空间、星创天地,一次性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新认定利用闲置场所改(扩)建的科技孵化载体,按照孵化场地改造费用50%比例最高500万元给予补贴;对孵化服务提供的宽带网络、公共软件服务费用按照50%比例给予补贴;对新引进在汴注册的知名孵化器运营机构,运营利用闲置场所建设的科创园区、孵化基地等,达到我市科技孵化载体标准的,给予50万元一次性运营经费补贴,由双创基地属地及纳税级次同级财政负担。对我市各主办单位举办的国际性、全国性、全省性、全市性创新创业大赛,给予大赛实际支出最高50%补助,补助金额单项赛事每年最高50万元。对于在国际性、全国性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并落户开封的科技项目,分别给予一等奖200万元、二等奖100万元、三等奖50万元、优秀奖20万元的奖励。对于在全省性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并落户开封的科技项目,分别给予一等奖30万元、二等奖20万元、三等奖10万元、优秀奖5万元的奖励。对于我市各举办主体单位承办全市性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并落户开封的科技项目,分别给予一等奖20万元、二等奖10万元、三等奖5万元的奖励。根据属地及纳税级次原则由同级财政负担奖励资金。对落户开封的获奖参赛项目,由所属县区为其提供房租前两年免费,第三年减半收取,最高500平方米的创业物理空间优惠支持。四、激发科技创新人才活力11。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和人才集聚。设立科技人才专项基金,组织开展十大科技领军人才、十大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十大创新创业项目评比活动,对有突出贡献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给予奖励。认真落实《开封市加快人才集聚助推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在住房保障、职称晋升、医疗保障、家属安置等方面为高层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优质服务。具体方案由市科技局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对批准建设的院士工作站、中原学者工作站,分别一次性奖励60万元、30万元。对选派的法人科技特派员给予10万元工作经费、团队(个人)科技特派员给予2万元工作经费。12。支持承担国家、省引智项目。对国家级引智项目、引智示范基地项目和省级引智项目、引智基地项目分别给予30万元、20万元资助。设立市级高端外国专家引进专项,对获批项目每项给予10万元资助。13。搭建国际化引才交流平台。借助大型引才交流平台,组织开展“揭榜攻关”和“揭榜转化”,力争每年实现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科技成果项目签约落地。对省选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需求全球招标发布项目,给予10万元资金支持,成功揭榜中标的项目再给予50万元资金配套;对省审定在大会开幕式成功签约的项目,给予10万元资金补助。五、发展壮大高能级创新载体14。高标准建设高新区。推动开封高新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推进尉氏县产业集聚区、禹王台精细化工产业集聚区争创省级高新区,鼓励基础相对薄弱但发展速度较快、潜力较大的产业集聚区升级为省级高新区。到2025年,力争成功创建1—2家国家级高新区。对新获批的国家、省级高新区,一次性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15。促进科技园区提档升级。到2025年,全市力争成功创建2家以上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各县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实现全覆盖。对新获批的国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一次性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到2025年,力争建成1家在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学科技园。对于获批国家、省级大学科技园的,一次性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六、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6。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对双一流大学在我市设立技术转移机构的,每年给予20万元运行经费补贴。对新认定的国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一次性分别奖励100万元、50万元。17。加大科技成果奖励力度。对新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的,一次性分别奖励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对新获得省级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的,一次性分别奖励50万元、30万元、20万元。18。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认真落实河南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培育知识产权强企和商标、地理标志品牌,鼓励申报驰名商标,加强各类试点示范园区建设。探索建立财政资金引导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七、强化科技金融保障支持19。实施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工程。设立开封市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股权融资。设立市级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准备金2000万元,各县(区)配套设立风险补偿准备金不低于200万元;对参与科技型企业贷款业务的合作金融机构所发生实际损失50%给予补偿,按照财政税收受益分配比例进行风险共担,两级财政对银行或担保公司的单笔贷款补偿金额最高200万元;对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科技型企业贷款业务的,财政按科技型企业应向金融机构支付的上年利息总额的30%给予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补贴,贴息按照财政税收受益分配比例享受。同一家金融机构每年度获得贷款贴息额最高不超过20万元。八、推进科技文化融合20。实施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工程。支持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在我市建设国家黄河文化研究院等高精尖实验室。发展产业互联网形态的文化产业和跨界融合的文化科技赋能实体经济,打造宋代风格文化创意及产品设计集群、非遗智能化与数字化创新集群、数字动漫创意产业集群、沉浸式文旅产业集群。构建黄河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文化展览展示交易平台和智慧旅游服务平台。九、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21。改进科技评价体系。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的不良导向,按照分类评价、注重实效的原则,建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及成果转化等科研业绩评价机制。市级科技研发专项重点支持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类科技活动,逐步加大基础研究类科技活动的支持。驻汴高校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类科技活动重点支持与开封市签订有合作研发、合作转化协议的项目。22。扩大预算调剂权和经费使用自主权。在市级科研项目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项目负责人可根据科研活动实际需要自主调整直接费用全部科目的经费支出,由项目承担单位办理调剂手续。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聘用高校毕业生担任科研助理,其劳务费用和有关社保补助按规定从科研项目中列支。科研人员因公临时出国开展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单位和个人的出国批次数、组团人数、在外停留天数可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不纳入国家工作人员因公临时出国批次年度限量管理范围。23。加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科技服务体系培育工程,打造从事研究开发、科研条件、创业孵化、技术交易、知识产权、投融资等科技活动全流程服务平台和机构。对从事科技服务活动工作业绩突出的机构、平台、人员给予一定奖补。十、优化科技创新环境24。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考核评价。将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及提高幅度、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幅度及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等重要指标纳入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逐步增加科技创新考核指标权重。25。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到2025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带动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尽快补齐我市科技投入强度低的短板。(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凄然似秋

同济大学获批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以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陈强教授、刘虎沉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杜欢政教授为首席专家的3个项目获得立项。以陈强教授为首席专家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研究”项目,在把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新需求,研判全球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新趋势,识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条件和能力建设,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提升科技创新治理的整体效能,进而形成科技创新的体系化能力。陈强教授深耕科技体制研究领域,这是他继获得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之后,第二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刘虎沉教授为首席专家的“新技术变革下质量提升策略与质量强国建设路径研究”项目,主要研究在新技术变革下如何制定质量提升策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以及实现质量强国建设的路径。具体包括基于大数据驱动的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构建及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智能制造质量提升策略、新技术情境下多主体协同参与的质量监管机制及策略、新技术变革下开展质量提升与质量强国建设路径。以杜欢政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基于源头管控和区域协同的陆海统筹生态环境治理制度研究”项目,从陆海统筹和环境系统的角度深入解决环境问题,从基础理论研究、顶层设计体系搭建和实践路径探索三个维度研究陆海统筹的政府、企业与社会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为我国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杜欢政教授团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环境治理问题,为国家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转型提供大量理论和实践成果,这是他继获得研究阐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之后,第二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同济大学高度重视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申报工作,将其作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认真加以落实,也将其作为“科研大练兵”的重要机会加以推进。学校分管领导亲自负责谋划,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动员。文科办公室按照学校要求迅速进行组织协调,包括理工科在内的相关领域的17位教授分别领衔组织团队进行申报。各研究团队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握申报重点,不断进行打磨提炼。文科办公室积极做好科研服务工作,组织校内外知名专家进行了两轮辅导。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获批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充分展现了同济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实力,也体现了同济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使命担当,为同济大学“十四五”期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开了个好局,将进一步激励同济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秉持“聚焦大团队、构建大平台、承担大任务、催生大成果”的工作思路,不断入主流攀高峰。【来源:同济大学】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