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探索宇宙天文 研究地球气候地下城

探索宇宙天文 研究地球气候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静广东高校科研进展迎来好消息,两所高校学者参加的科研项目发表在最顶尖的学术期刊。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刘尚飞副教授与国际同行合作在Nature发文揭示了木星稀释核结构的成因。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俞鹏飞教授在Science期刊发表了第一署名论文,印证了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基于数值模型所提出的“核冬天”理论。揭示木星稀释核结构的成因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刘尚飞副教授与多个国家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使用超级计算机对木星内部结构形成与演化开展了研究,揭示了木星演化中的重要一环:在大约45亿年前木星捕获并吞噬了一个约十倍地球质量的行星胚胎,巨大的撞击瓦解了木星的原初致密核。这一新模型完美地解释了令人费解的木星稀释核结构的形成机制。该研究成果已于北京时间8月15日凌晨1点在线发表于著名期刊Nature(《自然》)。美国宇航局的朱诺号(Juno)木星探测器自从2016年7月飞抵木星以来,传回了大量的新数据,大大加深了人类对这颗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的认识。除了对木星表层及磁场等研究外,朱诺号还对木星引力场进行了精密测量。研究表明木星核的大小远远超过了理论预期,接近自身半径的一半,并且其密度也偏低。“这就是所谓的木星的稀释核,它说明木星核除了含有岩石和冰等密度大的物质成分外,还混入了大量的低密度的氢和氦,并且木星的核与外层由氢和氦主导的气体包层间并没有以前认为存在的明显的分界线”,刘尚飞认为。木星的稀释核结构一度让研究人员十分困惑,因为行星形成理论认为木星的形成是在一个小而致密的核形成后,再从原始太阳星云中吸积了大量的氢和氦从而形成了气体包层。木星稀释核的存在表明有某种机制导致了原初致密核中的物质与气体包层中的氢和氦发生了混合,并且稀释核不同寻常的大小很难通过行星内部演化形成,而更像是经过了某种剧烈的过程导致的混合,正是由于理论与探测器发回的数据之间存在的尖锐矛盾启发了科学家提出大撞击理论。进一步的长期热演化模型验证了这种由碰撞产生的木星内部结构可以稳定存在长达46亿年,即太阳系的年龄。因此研究团队找到了迄今合理解释木星的稀释核成因的最佳理论模型。“这项研究对于系外行星的研究也有启发性意义,因为目前我们发现的几千颗系外行星中,有一部分是既知道质量也知道大小的。那么我们就能推算出系外行星的平均密度。其中有一些系外行星的平均密度很大,有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这些行星经历了行星撞击过程,导致其损失了大量的氢和氦。”刘尚飞说。区域性核战可致全球性气候灾难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俞鹏飞教授8月9日在Science期刊发表了第一署名论文,从2017年北美森林火灾着手分析,发现烟尘中的黑碳气溶胶能够加热空气,导致烟尘在平流层大气中缓慢爬升,从而客观上印证了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基于数值模型所提出的“核冬天”理论。研究表明即使是区域性的核战争也足以带来全球性的气候影响,甚至可以导致全球性的气候灾难。森林火灾中烟尘的化学成分与核战争焚烧城市所产生的烟尘类似,主要是由黑碳气溶胶和有机物气溶胶组成。多种卫星观测数据与气溶胶粒子谱仪(POPS)发现2017年北美森林火灾的烟尘在两个月内从13km爬升到23km,进而传输覆盖了整个北半球。研究发现烟尘中的黑碳气溶胶可以有效地吸收太阳光从而加热空气导致了烟尘的缓慢爬升。烟尘在大气平流层中缓慢爬升进而扩散覆盖到整个北半球,从而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烟尘一方面可以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平流层臭氧层,另一方面可以在大气中散射太阳光,使得更少量的太阳光到达地面,从而引起降温作用。有证据表明,1991年的Pinatubo火山气溶胶降低全球平均地表温度0.5摄氏度。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北美森林火灾产生的黑碳的质量大约是一场核战争产生的黑碳量的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因此核战争产生的烟尘的爬升高度将会更高,从而会给全球气候带来更加持久和深远的负面影响。相关研究表明全球范围的核战争可能大范围破坏臭氧层,并导致全球地表温度回到上一个冰河世纪。

鬼来咬

“十四五”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图:生态环境部表示,“十四五”规划将继续深入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图为位於广州中心城区的海珠湿地资料图片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21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已基本完成,是迄今为止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地增强。“十四五”规划将继续深入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专家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在生态环境方面应该有更严格和更高标准,首先应优先处理PM2.5(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治理的难题。赵英民介绍,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领域9项约束性指标,有8项已提前完成。其中,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23.1%,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2%。他说,今年1-9月,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7.2%,同比上升5.7个百分点。从现在进展情况看,到今年年底,“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将全面完成。赵英民表示,在确保“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圆满收官的基础上,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在统筹谋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下一步,将继续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努力实现新的国家自主贡献和碳中和愿景。坚定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切实提升气候治理能力。赵英民在发布会上透露,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他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在抓好落实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同时,发挥三地各自优势,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共同做好相关工作,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编制大湾区生态保护规划关於“十四五”期间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工作,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伯光表示,湾区生态环境目前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但是与国际湾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大湾区的生态环境应该有着更高更严标准。“以空气质量为例,国际对PM2.5的控制标准要高於湾区。目前看,湾区环境生态质量确实还很难达到国际标准。国家提出要将湾区打造成国际一流湾区,那在生态环境方面应该有更严格和更高标准。”王伯光指出,湾区首先面临着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的难题。当前,湾区臭氧污染已成为不得不重视的问题,一方面PM2.5需要得到进一步控制,达到国际每立方25微克的国际标准,另外一方面臭氧浓度也要得到控制。“相信在‘十四五’期间,国家还会对湾区的产业结构升级作出进一步的部署。”信息来源:大公报编辑:咖喱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放浪记

专家学者为改善粤港澳大湾区空气环境质量建言献策

新华社广州10月17日电(记者周颖)17日,第二届粤港澳生态环境高端论坛在广州举行。以“世界一流湾区的空气质量”为主题,相关专家学者重点研讨了如何对标世界一流湾区,进一步改善粤港澳大湾区空气环境质量课题。近年来,广东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9年前8月,广东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23微克/立方米。然而,臭氧浓度上升等新的空气环境问题也亟待解决。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认为,当前大气污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建议强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建立以臭氧为核心的大气污染防控技术体系,开展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实现臭氧与PM2.5浓度的同步下降。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院长邵敏说,粤港澳三地在污染物防治方面的合作由来已久。三地将共同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各自政府的减排方案和目标,这种好的路径应该继续坚持。臭氧的形成成因很复杂,受干扰因素多,粤港澳大湾区更加需要三地长期的耐心与共同的科研合作,实施联防联控,遏制臭氧浓度上升态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文明理念、制度在全国处于领先,生态环境品质较好,大气环境质量全国领先,建议下一步重点从优化空间布局、强化陆海统筹、深化协同治理等多方面,打造生态优美品质一流粤港澳大湾区。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系教授刘启汉建议,建立大湾区空气质量健康指数,反映不同污染物水平高低对不同人群带来的健康风险,并根据风险等级为市民提供提示。此外,论坛还邀请了来自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的专家学者分享空气质量改善经验。第二届粤港澳生态环境高端论坛由暨南大学、民进广东省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主办。

花事了

这两个刷屏热词,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它们到底是啥?与我们有何关系?

当下刷屏热词↓↓↓“碳达峰”、“碳中和”它们到底是啥?↓↓↓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委员们热议,与碳达峰、碳中和有关的环保概念也掀起了新一轮上涨行情。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展需要消耗能源。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院长邵敏介绍,“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 与我们有何关系?我们应该怎么做?一副漫画看明白!↓↓↓对于个人而言,选择节约用电、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绿色出行等“低碳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低碳青年”,就是在为“3060”做贡献。(“3060”是指,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我国做出承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因此,“3060”也被人们认为影响着我国绿色经济复苏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全球经济技术变革的方向。)碳达峰、碳中和是全人类的事要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热门文章主管 | 辛集市辛集镇人民政府主办 | 辛集镇宣刊期 | 第490期点亮“赞”和“在看”,为辛集镇加油【来源:辛集市辛集镇人民政府】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彼至人者

肇庆市三项成绩领跑广东省空气质量成绩单

上半年全省空气质量成绩单新鲜出炉,肇庆三项指标的改善幅度领跑全省,使肇庆在全省排名同比上升4位,居第13位。这三项成绩分别是: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的改善幅度、优良天数的增加幅度、PM2.5改善幅度。上半年,肇庆空气质量指数改善18.0%,位居全省第一位。优良天数增加11天,比例近98%,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一。PM2.5浓度下降20%,改善幅度全省第一。此外,组成空气质量指数的6项污染物中,5项实现下降,改善得最多的项目为CO,下降同比逾30%。二氧化硫是唯一浓度上升的污染指标,从8微克/立方米上升至9微克/立方米。为实现空气质量的改善,肇庆一直攻坚环境治理难题,持续执行,不断改进精细化治理,靶向打击每一个污染源。肇庆在全省率先完成重点陶瓷企业“煤改气”工作,进一步推动陶瓷行业清洁生产,大量削减污染物排放。此外,肇庆今年还建立了工业炉窑企业清单,大力推动其中117家共215条C级工业炉窑企业废气污染全过程治理工作,实现转型升级。黑烟车是另一项重点污染源,肇庆自7月1日起,在端州区内禁止黑烟车通行,并对运输车辆用车大户进行抽检指导,确保其落实油品、保养等措施。相关负责人表示,检查均是“有的放矢”,主要针对全省遥感监测大数据检测到的超标车辆所属公司,检查时出具该公司相关超标证明数据,并检查其保养台账、油品质量、是否安装了污染控制装置等,督促用车大户落实清洁排放要求。不仅黑烟车要治理,冒黑烟、排污大的施工机械同样要治理,为加强监督,肇庆今年继续推进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工作,目前已完成935台机械设备编码登记。空气质量受到本地排放、外地输入、气象条件综合影响,是一个“大变数”。为确保稳定达标,一旦遇到气象条件改变,需要进行本地排放管控。今年,肇庆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再提高管控手段的科学性,针对陶瓷、玻璃、水泥、铝型材、汽修、熔铸、造纸等重要污染源行业、建设工地等科学制定分级、分类的应对措施清单,实行差别化管控,全力提高措施效率,为争取上半年优良率提供助力。今年,肇庆继续邀请第三方科技服务团队驻场服务,特别针对今年空气质量防治重点,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及现场调研工作。从疫情开始至今,肇庆一直未放松、坚持通过远程视频会议,邀请专家进行多方会商,科学部署攻关攻坚各项“硬任务”。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硬任务”攻关攻坚工作城市帮扶专家组组长、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副院长郑君瑜教授表示,肇庆市上半年的成绩证明了各项协调工作推进得比较顺利,但是从全省和历史分析,“硬骨头”集中在下半年,关键要打赢臭氧的削峰战,各第三方研究团队的成果还要整合,须尽全力找到臭氧下降的通道。据悉,肇庆已就相关工作进行部署。(记者 陈洁)

法与情

北极气候专家齐聚广州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陈惠婷):加拿大驻穗领事馆和挪威驻穗领事馆14日在广州举办“从气候变化到绿色发展研讨会”,北极和广州的距离一下拉近,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寻找解决方案,成为了与会者讨论的热点。挪威奥斯陆大学国际气候及环境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Maria Sand博士是北极监测与评估项目的专家组成员,研究北极地区短时段存在的气候施力因素。她介绍,今年2月北极的冰融化得非常快形成孔洞,冰层越来越薄产生了漂移,陈年的海冰不停融化,海平面继续上升。卫星观测数据显示,中国华南地区每一年海平面上升3-6毫米。Maria表示,中国沿海的高脚屋将受到影响,沿海城市的部分设施也将因此遭受巨大损失,需要注重做好预防洪水的应对工作。长期从事极地海洋海冰变化的挪威极地研究院高级科学家Sebastian Gerland博士表示,海冰的漂移和融化对于环流或者大气变化有很大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他说:“尽管北极与广州看似距离遥远,但是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没有一个国家或城市可以幸免。”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副院长王雪梅女士则向观众展示了二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情况,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尤其明显。而透过长期观察数据也看出,城市化带来的气候变化体现在高温持续增加,区域内暴雨增加,同时能见度降低,空气质量下降等。她建议,未来区域的空气污染、能源消耗等都需要政府通过系统性地调整来解决。研讨会上,来自广东、上海、苏州等地的公司提出了氢动力、燃料电池、新材料等领域的解决方案,希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红樱桃

莞事论坛第五期③

蓝天白云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大家能在朋友圈纷纷晒出“东莞蓝”,其背后是东莞蓝天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效。经过三年的努力,目前东莞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各项重点任务已基本完成,环境空气质量取得明显改善。生态环境部的通报显示,今年1-10月,东莞市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前20位,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空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创造了近年来最好水平。源头减少污染排放按照国家、省的决策部署,2018年4月起,东莞全面组织开展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简单来说重点措施主要分为两大方面。第一是调结构,具体来说就是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三个结构调整。在产业方面,2018-2020年共排查整治 “散乱污”企业53009家。在能源方面,东莞铁腕治污,将全市范围纳入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推动煤电机组落后产能淘汰,关停退出沙角电厂群A1、A2、A3、B1和B2机组(合计133万千瓦)。积极推进“煤改气”工作,2018-2019年累计压减煤炭296万吨,预计今年还要压减煤炭150万吨。在交通方面,投入41.58亿用于更新纯电动公交车,2019年底我市已全面实现公交车纯电动化。如今全市6330辆公交车用电无污染。第二是开展重点行业治理。基本完成全市燃煤、燃生物质工业锅炉的淘汰。市生态环境局针对汽修行业、工业企业开展系列专项治理,组织专家团队对VOCs企业入厂帮扶,三年来共完成VOCs企业整治10674家。此外,我市还进一步提高燃气电厂、垃圾焚烧发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标准,完成24台垃圾焚烧炉氮氧化物治理设施升级。经过三年的努力,目前我市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各项重点任务已基本完成。目前,东莞已构建覆盖全市城镇一体化的大气自动监测网络,包括38个常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1个大气超级监测站、4个大气重金属自动监测站、3个VOCs自动监测站、2台在线流动应急监测车、1台VOCs走航车、128个微型监测站、10个环保视频监控点、3套激光雷达,对全市大气环境质量实时监测。通过蓝天保卫战信息化平台,市生态环境局可以对所有监测数据进行收集汇聚。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观测和分析,生态环境部门可以精准掌握空气污染状况,摸清污染传输路径,发现污染区域,及时对污染源进行排查和处理,提升环境空气质量,保障群众健康。根据生态环境部的通报,今年1-10月,东莞市空气质量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前20位,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创造了近年来最好水平。持续治理大气污染经过多年的努力,东莞空气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在珠三角而言,东莞空气质量排位仍然靠后。其中,东莞的臭氧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臭氧年评价浓度控制要求是160微克/立方米。但2019年东莞臭氧指标达到191微克/立方米,超出国家二级标准的控制要求,臭氧污染问题就是东莞蓝天保卫战工作的突出短板。臭氧主要是由其前提物VOCs和氮氧化物生成,要控制臭氧必须加强VOCs和氮氧化物的协同控制。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麦耀钦表示,实现全面达标并不是东莞大气环境治理工作的终点。国家提出到2035年要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十四五”规划将会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东莞将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按照市既定工作部署和“十四五”规划要求,继续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治理行动。大力推进VOCs源头替代,在工业涂装、家具等重点行业积极推广使用低VOCs含量或低反应活性的原辅材料,实施VOCs治理第三方管家服务,深化VOCs污染治理。推进机动车机构调整,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推动国III排放标准柴油货车进一步淘汰。持续推进燃煤自备电厂煤改气、中堂热电联产等重点工程,全面完成燃煤工业锅炉淘汰。提高工地扬尘监管效能,确保工地落实“六个百分之百”防控措施。落实长效减排机制大气治理涉及面非常广,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从各个领域加强监管。如何做好大气治理,也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市政协常委、市政协办公室一级调研员、提案委副主任,农工党市委会副主委赫喜华就提交过一个通过VOCS治理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提案。她建议加强源头规划统筹防控,结合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的要求,把废气达标排放指标贯穿于产业布局、产业结构、交通结构调整的十四五规划中,整体统筹谋划空气污染的防控问题。新进的产业企业要在源头上严控废气排放。塑胶、家具、制鞋、电子、印刷、表面涂装等行业的存量企业,要做好结构调整升级转型废气排放整体规划,优化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的规划建设。暨南大学校长助理、环境与气候研究院院长邵敏教授参与东莞蓝天保卫战工作,并协助构建“预测研判--减排方案--措施制定--落地跟踪--综合评估”的闭环工作机制。他建议东莞着力推进长效减排措施,切实减少臭氧生成的前体物即VOCs和NOx,推动工业企业的污染治理升级、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以及调整产业和能源结构等,从源头逐渐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轻环保治理的压力。文字:周桂清摄影:郑志波编辑:符德明【来源:东莞日报社i东莞】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风水劫

调剂高校信息大盘点,考生请注意查收

现在各个院校的调剂信息陆续公布,研究生初试成绩预计2月中旬发布,感觉成绩不太理想的同学可以做两手准备,一边准备复试一边着手调剂。今天小编继续为大家整理一些调剂信息。调剂高校信息大盘点1、学校:西京学院控制工程专业:工学->工程[专]->控制工程年级:2019招生人数:10招生状态:正在招生中招收2019级控制工程领域信息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2、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招生人数:8招生简介:光机电装备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研究方向1.招生类型硕士招生8-10人2.招收学校(单位)名称:北京石油化工学院3.学制以及何种专业:三年制专业硕士,连接技术与智能装备4.学校或单位地点:北京市大兴区清源北路19号5.提供的补助待遇:正常三年学制年限内,每生获得助学金2.1万元,覆盖面100%。正常三年学制年限内,人均获得新生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2.4万元。设有研究生创新能力及科学研究能力的学术成果与学科竞赛优秀奖学金等专项奖学金,资助额度不设上限。设有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出国出境研修与开会,覆盖面20%以上。设有企业实践奖学金和社会实践奖学金等,覆盖面30%以上。参与导师课题将获得额外助研补助。学校开辟了入学“绿色通道”,设置了研究生“三助”岗位,确保每一位经济困难研究生能够顺利开展学业。3、中国矿业大学招生人数:3招生简介: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首批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中国矿业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可持续能源与清洁燃烧研究所主要开展煤基能源的清洁高效燃烧—转化理论及技术、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燃烧污染物近零排放技术、生物质/固废的资源化及能源化利用技术及综合智慧能源与先进节能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所现有教学科研人员8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6人,高级实验师1人。课题组现招收2019年硕士调剂生多名,本科就读学校为双一流的考生优先,可对考生调剂提供必要协助。拟接收调剂方向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及动力工程(085206)。调剂成功的考生将享有调剂奖学金;课题组为硕士研究生提供每月1000元津贴,多劳多得;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专利将获得额外奖励。此外,可推荐优秀研究生赴国外高校攻读博士学位。4、2019年暨南大学考研调剂信息环境与气候研究院:环境专业招生人数:2招生简介: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招收环境专业调剂生主要研究方向:1、黑碳的全球预算及其气候效应;2、含碳气溶胶的来源解析;3、气溶胶沉降。现招收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方向研究生调剂,名额2名。科研经费充足,实验条件优越。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罗盘经

强化科技支撑,引领“十四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0年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在广州举行

南方网讯(记者/陈伟峰 通讯员/粤环宣)11月24日,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2020年科学技术年会在广州隆重举行。本次会议以“强化科技支撑,引领‘十四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主题进行深入研讨交流。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鲁修禄先生出席会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侯雪松,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陈金銮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广东省环境咨询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铣成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平安,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暨南大学校长助理、环境与气候研究院院长、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邵敏、生态环境部环境信息中心正高级工程师傅宁等出席开幕式,并分别就环境与能源、二噁英污染防治、水环境质量改善、大气污染与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信息化等领域作特邀主旨报告。侯雪松在致辞时表示,本次会议的召开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十分及时和必要。他高度评价广东在连续31年经济总量保持全国第一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突出成绩,对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充分发挥环境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利用科技支撑改善生态环境的举措表示赞赏,充分肯定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在助力科学技术交流、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才培养和科学知识传播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应发挥全省生态环境科技工作者学术共同体作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一是要提升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污染治理和管理的现实能力,二是要重视发挥科学普及在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三是利用学术品牌和学术交流平台发挥好智库作用。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陈金銮充分肯定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近年来取得的突出成绩,及此次年会在繁荣学术交流、促进科技创新、助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的作用。他指出,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近年来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省生态环境厅和省科学技术协会等指导下,在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组织、科普助力公民环境素养提升、科技成果筛选推荐与成果转化、举荐青年人才、为基层管理部门和企业提供科技咨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陈金銮表示,近年来,广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科学、精准、依法治污,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攻坚效果全面显现。2019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5.9%,比2015年提升8.4个百分点。今年1-10月,全省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再创历史最好水平,PM2.5浓度降至20微克/立方米,在全国排第3,率先达到世卫组织二级标准;臭氧浓度改善至1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5%;劣Ⅴ类国考断面全面阶段性清零。“十四五”时期,广东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科技支撑,计划聚焦水、大气、土壤、固废、核与辐射、低碳、监测等领域重点科技问题,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对接,攻克臭氧污染治理、地表水溶解氧超标等“卡脖子”问题,推动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本次年会邀请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核算了整个论坛活动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并通过购买肇庆市怀集县桥头镇红光村碳普惠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在零碳的同时实现精准扶贫,以实际行动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会上,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总经理向论坛承办方代表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颁发碳中和证书。年会期间共设置9个专题论坛,来自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科技企业负责人等围绕流域生态保护、固体废物、农业农村环境、海洋生态、自然保护、环境影响评价、生态毒理、污染物暴露与健康和青年科技工作者使命与担当等方面做了75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为助力广东探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持久战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广东生态环境科技创新事业迈上新台阶。年会现场还设置有环保科技成果展厅,展示2020年度广东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等创新成果,介绍学会各分支机构,推广优秀生态环境技术和应用示范案例,宣传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和新项目等。来自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省环境咨询专家委员会、省环境科学学会各分支机构,以及相关科研院所、高校及环保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和代表参加了会议。

红剪花

广东肇庆打好“组合拳” 换来“肇庆蓝”

冬日时分,广东肇庆街头,蓝天白云映衬下,七星湖上水波荡漾,西江河畔清风徐徐,北岭山上绿树成荫,人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优质的空气已成为肇庆人民的骄傲,“肇庆蓝”频频刷爆肇庆市民朋友圈。殊不知,环境空气曾经是肇庆人民心中的痛。就在2014年,广东首次按照空气质量新标准排名时,肇庆成为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垫底生”。然而,7年来,肇庆空气质量大幅改善。今年1-11月肇庆市城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92,全省排名第14位;优良天数比例97.6%,同比增长13.2%;PM2.5浓度为22微克/立方米,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优良天数比例两项指标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一。今年10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名单出炉,肇庆市名列其中,包括空气在内的环境质量得到国家肯定。从全省排名垫底到改善幅度名列全省前茅并成功夺得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金字招牌,多年来,肇庆空气质量如何实现蜕变?日前,记者走进肇庆一探究竟。陶瓷企业“煤改气” 吹响治污号角灰尘滚滚、噪音巨大、环境糟糕是人民对大多数陶瓷工厂的固有印象。然而,在肇庆市高要区萨米特陶瓷生产基地的绿色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看到的景象颠覆了记者的认识。在近距离接触该基地全自动生产线、工业机器人过程当中,记者了解到该生产基地在大气、扬尘、能源利用方面的先进工艺,以及严格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该基地在2018年1月被工信部评为第二批绿色工厂,是全国建筑陶瓷行业目前唯一的智能工厂。“置身于如此干净整洁的环境里工作,一天下来都神清气爽,这是在以往不敢想象的。”一名基地工人一语道出了肇庆陶瓷产业有过的困境。作为曾经的主要产业之一,陶瓷产业多年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但也给当地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副作用”。全市现有63家陶瓷企业264条生产线,建筑陶瓷产能约占全省的1/3。2019年全市陶瓷行业产值221.7亿元、税收7.2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税收的7.2%和10.1%;但煤炭消费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市工业企业总量的30.9%和45%。一边是经济发展,一边是环境保护,肇庆面临抉择。“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还市民美丽蓝天。”肇庆市以“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以实施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为开端,吹响了“治气”号角。2013年以来,该市坚定不移推进陶瓷企业“煤改气”,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引导和扶持陶瓷企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市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制度,推行“一企一策一专班”,对陶瓷企业动真格,并加强执法检查,倒逼治污升级。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升陶瓷企业“煤改气”的积极性,该市加强政策和资金扶持,对在限期内完成“煤改气”的陶瓷企业,每条生产线给予省专项资金补助50万元,市、县两级财政也分别给予30-50万元不等的奖补资金,同时,全力保障气源和气价稳定,努力推动建筑陶瓷生产线升级改造。截至目前,肇庆全市264条陶瓷生产线,计划实施关停退出56条生产线;“煤改气”已完成205条,完成率达99%。科技制度双管齐下提“气质”“看,这就是我们治理黑烟车的‘神器’。”在肇庆的321国道边,肇庆市生态环境局大气科科长朱云锋指着龙门架上的抓拍器说道。他告诉记者,目前全市有7个“黑烟车”抓拍点,只要排放超标的车辆路过,便会立刻被抓拍,并将实时画面传输到肇庆市污染源监控中心。根据检测信息,交警部门将按规定对其进行处罚,罚款200元并扣3分。自2020年6月起肇庆全市域内禁行黑烟车,7至11月,累计已对闯禁的915辆黑烟车定点拍。肇庆也成为广东省内第二个实施黑烟车上路行驶处罚并开展定点抓拍的地级市。肇庆以科技手段推动大气污染防治还体现在依靠智能立体监测网打造先进的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实现对7天内、9个县(市、区)空气质量精准预测,以及实现大气污染减排措施动态效果评估,以此开展大气重污染过程气象特征、成因与输送特征研究,为治理大力污染提供科学支撑。2020年1-11月,肇庆市先后启动15次共61天的不利气象应对,仅出现了8天污染天气,成功“抢回”53天优良天。科学打好蓝天保卫战的背后,还凝聚着肇庆市以组织和制度推动大气污染防治的努力。肇庆市委、市政府不断强化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攻坚领导力量,多管齐下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治理工作。继2014年成立市环境保护委员会之后,肇庆于2019年底又成立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市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分管市领导亲自挂帅,建立环境空气质量定期会商机制,实现污染防治动态管理。为了形成上下合力,肇庆把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市直部门年度综合考评,将各项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定期进行督查,以务实的作风推动工作落实。有了科技和制度保障,肇庆空气治理的步伐持续向更广更深领域迈进。例如近年来大力推进锅炉、窑炉升级改造,已完成35台10-35蒸吨燃煤锅炉燃料清洁化改造、8台35蒸吨及以上在用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结合排污许可证发证登记工作,建立工业炉窑企业清单,大力推动其中117家共215条C级工业炉窑企业废气污染全过程治理工作,实现转型升级。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各项工作深入推进,肇庆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2015至2019年间在全省排名分别上升至第19、18、18、18、17位。优良天数比例也从2014年的72.9%上升至目前的97.6%,PM2.5年均浓度从48微克/立方米降至22微克/立方米。环境专家出谋划策护航“肇庆蓝”“一个人、一个团队的力量始终有限,若是能得到更多专家和专业团队帮助,那就会事半功倍。”朱云峰向记者道出了肇庆市开展空气治理的另一个有效举措——借助专家力量。一方面,肇庆整合各项科研成果和科研资源,制定并优化了分阶段、分污染过程的精准攻坚行动方案,靶向打击每一个污染源,形成了工作方案科学制定与动态优化的“科学闭环”工作机制。另一方面,依托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统一领导,建立“预报-会商-方案-行动-评估”的全过程日常化“管理闭环”工作机制,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提前启动应对措施,确保方案切实落地可行。在“科学闭环”和“管理闭环”机制实施过程中,来自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专家以及团队持续发挥专业优势,为肇庆环境问题把脉问诊,出谋划策,形成专业指导意见,有效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今年上半年疫情严控期间,肇庆先后5次通过远程视频会议,邀请专家进行多方会商,下半年又先后4次召集多个技术团队召开协调会部署攻坚工作思路和要点。“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对肇庆等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科技支撑的成功实践,证明了广东探索找到了城市大气污染联防联治、协同治理的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与方法。”近日举行的广东大气污染防治硬任务攻关攻坚工作会上,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远航如此评价道。“早在2013年11月,我们就应市环保局之邀,积极参与了肇庆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肇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科技专家组组长、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研究院副院长郑君瑜介绍道,“这些年来,我们团队一直为肇庆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技支撑,我最大的感受是,肇庆市各级领导非常尊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坚持科学治污。”当前,随着肇庆市“打赢蓝天保卫战”管控工作向精细化、纵深化发展,肇庆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美丽的肇庆露出了她动人的容颜。在环境空气治理的路上,肇庆信心坚定、步伐铿锵。【记者】张忠文 【通讯员】段建新【编辑】张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