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吉林大学研究生大规模返校苞裹六极

吉林大学研究生大规模返校

6月7日,吉林大学4268名研究生返校,他们均是参与省部级以上课题科研工作的研究生。从入校到饮食起居,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返校后校园将实行封闭管理。图为学生重返校园。 徐立华 摄学生间隔一米排队进入校园。 徐立华 摄工作人员引导学生有序入校。 方卫东 摄学生入校前进行个人信息登记。 方卫东 摄工作人员为学生测量体温。 徐立华 摄学生重返校园。 徐立华 摄学生重返校园。 徐立华 摄工作人员对学生的行李进行消杀。 方卫东 摄

核潜艇

实力强劲就业率高的五所985大学,吉林大学最委屈,经常被忽视掉

还有不足10天高考就要来临了,高考完志愿填报最让各位同学与家长着急,当然大部分学霸都会选择报考清华、北大、浙大、中南大学等名校,但名校并不是说进就进,尤其是清北等,竞争过于激烈,但高分学霸也不愿意去普通名校,这个时候怎么办?对每一名考生来说,志愿填报第一志愿填名牌高校,如果高考分数与预估分出现偏差,可能导致第一志愿滑档。但不报考985肯定非常吃亏,其实,有一些985高校虽然名气相对清北弱了点,但学校就业率惊人,实力强劲,考生如果分数较高,但没有拿下清北的必胜心,不妨报考下列五大高校:吉林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最容易被忽视的大学)吉林大学坐落于吉林省会长春,是直属于教育部的综合研究型大学,其实吉林大学是由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重点是,2004年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转隶并入,现在的吉林大学理工科专业水平突出,正是源于院校合并时大多都是理工科。吉林大学是国家双一流、211/985重点工程大学,学校现有国家重点学科6个,车辆工程与机械专业、材料学科专业在全国闻名,医学院也是直接继承的白求恩医科大学,实力突出。2018年吉林大学研究生毕业数量为6423人,就业率达到91.65%,博士生毕业数量914人,就业率89.28%,硕士生、本专科生、本科生就业率分别是92.05%、94.38%、94.22%,学生就业率突出,是各位同学报考时最值得选择的985高校。重庆大学重庆大学简称重大,最早创立于1929年10月12日,原名国立重庆大学,是我国知名的百年名校。目前重庆大学有A、B、C与虎溪四大校区,并且学校理工科极其突出,此外学校的电气专业、建筑专业也是学校知名专业,若各位学霸对电气和建筑专业有兴趣,不妨考虑报考重庆大学。重庆大学2018 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 94.59%。本科毕业生就业率 92.59%;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 97.84%;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 95.40%,是我国知名的就业先锋大学。兰州大学近年来很多同学在选择学校时,都会优先选取江浙地区或者北京的名校,很少选西北等地区高校,其实西北地区兰州大学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都在志愿填报同档分数中位居前列,尤其是化学专业,是全国最优秀的化学专业,不过因地处西北地区,才被大家所忽略(兰州大学是我国985/211/双一流大学)。截至 2018 年 12 月 17 日,兰州大学 2018 届 毕业生 7520 人中,升学 2030 人,占 26.99%,出国(境)深造 286 人,占 3.8%,各类就 业 4447 人,占 59.14%,总体就业率为 89.93%。从学历层次上看,博士就业率最高,硕士次之。中央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简称中央民大,位于首都北京,全国重点大学,1999年入选211大学,2004年入选985工程重点大学,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大学,虽然群众对民族类大学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民族类高校在民族教育学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中央民族大学初次就业率约在92.71%,本科毕业生约在90.01%,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较高,达到97.95%。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原名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为了促进我国电讯工程专业发展,教育部集交通大学(现在的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电讯工程专业合并组建,是我国闻名世界一流大学、中国一流大学、985重点工程大学、211工程大学,是我国“电子类院校排头兵”。如果用一句话形容电子科技大学,那就是:学风一流,性价比超高。电子科技大学总体就业率很高,达到97.06%,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62%,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7.64%。吉林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在我国虽然名气虽然赶不上清华北大,但都是我国教育部直属的985高校,这五所学校实力强劲,特色专业优势突出,入学后很快就能掌握一门核心专业技能,但近年来很多同学志愿填报时很容易忽略它们,若今年同学恰逢志愿填报,不妨考虑一二。

彼以利合

重拳!吉林大学对“超期研究生”进行清理,近百名研究生或被退学!

日前,吉林大学发布《关于开展超期研究生学籍清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拟对相关年级超期研究生进行学籍清理。吉林大学交通学院、商学院、法学院、建工学院等相关学校都陆续发布相关通知文件。以下是相关学院的通知截图:据悉,此次清理的是2008-2010级博士研究生和2012-2015级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超期研究生”)。截至目前,已有多个学院公布了数十人名单的“超期研究生”相关信息:管理学院法学院地球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行政学院建设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哲学社会学院商学院吉林大学研究生院表示,研究生学籍管理工作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资料图研究生院将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开展工作,规范使用相关模板,既要维护好学校教学秩序,又要保障好研究生权益,切实提升管理质量与效率。来源: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研究生院

薛瑄

吉林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如何?

2000年时代的大学合并潮,造就了排行榜上很多TOP级的大学,在全国这些985工程亦或者双一流建设大学中,没参与过合并的大学不多,或多或少的都参与了那场高校合并潮,在那场合并的过程中,也造就了山川吉这样的国内巨无霸大学,这些大学合并以后,规模效应比较明显,当然,面对众多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也就成了好多学校的老大难问题,这些大学不能与特色专业大学对比,但它的就业究竟如何呢?2017年吉林大学总共毕业生达到16821人(不含留学生),分布在在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科学学部、地球科学学部、白求恩医学部、农学部等8 个学部,其中本科生有10043人,硕士生有5340人,博士生有904人,还有专科生534人。从总体上看,毕业生人数较多的学科集中在工学(42.62%)、医学(11.38%)、理学(11.03%),合计比例超过65%,其它学科毕业生人数所占比例相对较少从获得学位的情况来看,吉林大学的哲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医学、军事学这几个学科的研究生比本科生的人数还多,只有工学本科生数量是远远大于研究生的,同时也是人数最多的学科。吉林大学的生源地主要是吉林省,本科生2980人,占到28.17%。其他几个招生比较多的省份是黑龙江、河南、辽宁、山东、河北、内蒙古,这6个省份的招生都在400人以上。同时人数众多的吉林大学也是一个民族的大花园,有30多个少数民族的学生在吉林大学求学:人数比较多的少数民族是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回族,同时,这几个民族也是国内比较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就就业而言,吉林大学的就业率为92.49%,其中本科就业率为93.6%(其中升学率为37.83%),这么多的学生都流向了哪里呢?我们还是通过图表的方式来看毕业生的去向吧!从图中可以看出,本科生留在吉林省就业的最多,有930人之多,占比高达23.19%,然后是广东省,有513人,占比12.79%,第三位的是北京市,有478人,占比为11.92%。而研究生呢?同样也是吉林省最多,有753人,占比23.09%,然后是北京的332人,占比11.92%。而后是广东和上海,都是260多人。这样看来,研究生毕业与本科毕业,对于北京的追求是有差异的。在就业单位这一栏,研究生与本科生区别明显,有9.03%的人去高等教育单位,10.4%的人去医疗卫生单位,有4.22%的人去科研设计单位。由于工科学生占学校的42%,同样,学生毕业后去制造业的比例会比较高,有37.4%人去了制造业,接近20%人去了信息产业,8.33%的人去搞科研啦。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的去向最多是依然是制造业达到36.51%,有12.3%的人从事教育产业,有12.16%的人搞科研,看来作为高知的研究生,就业的行业与本科生差别还是比较大的。以上的就业信息说的可能你感觉比较模糊,那我们看看到底什么样的单位,在吉林大学招收了什么样的员工吧!我校在世界500 强企业就业人数共计2461 人,在世界500 强企业就业人数超过10 人的共有45 家,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486 人)最多。除了去世界500强公司工作,进入政府机关工作人数为339 人,事业单位工作人数为1329 人,科研院所工作人数为262 人。还有141人应征入伍,有331人服务于基层。有41.28%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其中选择出国的660人,比例高达6.24%。。出国出境去向主要为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主要留学院校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 伯克利分校、美国南加州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QS 世界大学排名前50 名大学。在国内深造的学生中,有90%以上的学生是在985工程大学或中科院研究所求学,这样看来,无论高中学子还是考研的学子,选择吉林大学都会有非常美好的未来!吉林大学的哪些专业就业率较低呢?我们先看看本科生的:材料化学 毕业生有42人,就业率有88.1%应用化学 毕业生有20人,就业率有85%化学工程与工艺,毕业生有33人,就业率有84.85%地质学 毕业生有59人,就业率84.75%测控技术与仪器,毕业生有6人,就业率为83.33%生物工程专业(药学院),就业率为80.65%农学 毕业生有49人,就业率为70.55%金融学 毕业生有122人,就业率为75.41%从就业率比较低的专业可以看出来,有社会需求减少的原因,比如化学学科类,就业率比较低,还有行业艰苦的,比如地质学类,再就是非常火爆的金融学,毕业就可能是高薪,但找到一份高薪工作看来并不容易。地探学院 毕业研究生有91人,就业率是87.91%艺术学院 毕业研究生有37人,就业率是86.49%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毕业研究生有5人,就业率是80%看来地质类的专业就业还是艰苦行业,就业率不是很高也是正常现象哈!从吉林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和接受单位来看,这是一所很不错的大学,就业单位以世界500强为主,还有就是继续深造,以及大家比较羡慕的进入政府及事业单位的工作,这样看来,吉林大学的社会影响力还是很大的,虽然东北不景气,但吉林大学的学生在社会上还是比较受欢迎啊!这样看来,选择吉林大学是一件性价比极高的大学啦!

道不可致

出国读研究生好还是在国内的985、211读好,为什么?

出国读研究生好还是国内读985、211好,这取决于你本科学校、家庭条件、个人成绩的好坏,并不能一概而论。顶尖名校的学生可能更倾向于出国留学,看看每年清北复交中科大的出国比例,其实是非常大的,而且申请出国的大多都是拿到了奖学金,基本上表现不好的学生才会在国内继续读研,所以在高等教育界也存在着“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硕士生”这种说法。现阶段我国虽然各方面实力得到了增强,但是和欧美等发达国家比还有一些差距,另外我国正处在赶超别国的路上,也需要更多了解外国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所以名校学生出国很有市场。国内名校招聘教师,也大多喜欢招一些留学归来的博士生,原因之一就是看中他们的国外经历和国际视野。以我曾经就读的某985大学为例,讲经济、管理之类课程的老师基本上都有留学背景,在平时的讲课中,他们会对中国和外国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因为曾在国外生活学习,他们对一些事情理解的更加深入,分析起来也更能让人信服。非顶尖名校的那一类985、211高校的学生,他们更倾向于在国内985、211高校读研,因为在国内他们已经有可以更上一层楼的机会,而且他们学校的保研比例是非常高的,读研更有优势。比如江南大学的学生往南京大学努力,西北农林科大的学生可以往中国农大努力,西北大学的学生往西安交大努力,东北师大的学生往吉林大学努力,东华大学的学生往同济大学努力。当然,普通985、211的学生也可以去国外留学,但是其实性价比并不高,读个国内的顶尖名校足矣。普通高校的学生,也以985、211高校研究生为主要奋斗目标,因为考上985、211就算是进入了重点大学学子的行列,基本上算是完成了逆袭。但是普通高校里面成绩比较差但是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更多的喜欢出国。举个例子,我的高中同学考取了一所普通一本院校的会计学专业,这所学校的会计学专业每年考研情况比较尴尬,考上211院校研究生的屈指可数,所以一些有钱人家的学生就开始想着出国留学,我这同学就属于这一类。经过不怎么多的准备,她找了个出国中介,最终成功入读英国排名前10的某高校就读一年制研究生项目,如今她已经出国留学归来,手持硕士研究生证书,进入某国企总部工作。我这个同学就属于那种成绩一般、本科一般但是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她们一般为了拿到好的学历,都是更倾向于出国留学。总结起来就是,如果是顶尖名校的学生,出国更有性价比,如果是普通985、211的学生,借助高保研率读国内985、211高校更有性价比,普通高校学生如果能考上985、211研究生自然是一件美事,如果考不上而且家里条件好,出国更好。当然以上的分析是一个大概,并不精确,具体的选择还要跟个人喜好、专业实力等有关。你怎么看?欢迎批评指正!

而未大也

2020考研上岸吉林大学:努力是会上瘾的,特别是尝到甜头之后

20考研复试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我的经验贴才姗姗来迟...这篇经验贴想和学弟学妹分享一下我的学习经验,也是对我这长达一年半的考研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首先介绍一下我自身的情况:我本科就读于山东某地方二本,专业是思想政治教育,报考的是吉林大学马克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初试成绩399专业第八,加上复试总成绩排名十二。我会从择校、政治复习经验、英语复习经验、专业课复习经验和心态这五部分谈一谈我在初试备考时的心得。择校由于高考失意,心高气傲的我特别想去更好学校,去见更优秀的人。因此我在一开始择校的时候就把目标定在了一所985和几所211,但在咨询了一位择校经验丰富的学长后,我最终把目标定在了吉林大学。结合我自身的情况,我选择吉林大学有以下几个原因:1.老牌985,且相对于热门地区的名校来说竞争不是那么激烈。2.六级已过,英语基础较好,可以考虑冲击名校。3.专业课仅两本书,马原和毛中特,对比有些学校动辄五六本书已经很良心了,并且吉大的专业课不压分。4.初复试各占比6:4(今年网络复试成了7:3),所以只要初试分高基本不会被刷。5.在网上搜集资料时发现有很多双非、跨专业的学长学姐上岸,更增添了我的信心。6. 吉大马院每年招生人数很多,且有不断扩招的趋势,今年马院招生人数更是达到180人左右,上岸机会很大。当我梳理完这些主客观条件之后,我认为吉林大学是我跳一跳能够得着的学校,是最适合我的学校,因此在五月份,我不再犹豫,坚定地报考吉林大学。所以,当你对择校犹豫不决的时候,不要眼高手低,也不要妄自菲薄,列出主客观因素,理性分析,你就能得出很全面客观的答案了。政治因为本科所学专业是马理论,我一开始就轻敌了,因为后期做真题的时候发现,我所背的专业课是宏观的理论,而选择题是从课本上或者结合时政抠出的细碎的知识点,二者不太重合,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轻视公共政治。政治这一块我觉得我学的比较一般,大家还是随便看看就好了。暑假集中精力背专业课和英语,所以政治没怎么看,到开学后才开始认真学政治(早开始 说三遍)1000题没有刷两遍,第二遍只做了错题,第二天早晨大声朗读,同时跟着徐涛的视频课学习史纲和思修,补充的知识点从精讲精练上划出来,也是第二天早晨大声朗读,直到11月肖8出来开始认真做肖8,我只做了肖8的选择,肖8的选择每道题必须吃透ABCD四个选项为什么对为什么错要清楚,还是早晨大声朗读,并且反复读,加深巩固记忆。到了12月初,肖4上市,就开启了大题狂背模式。临近考试的时候,会有各大机构关于大题速记和核心知识点的资源分享,大家可以留意一下,能背多少就背多少,考场上说不定就能碰上。大家一定要注意时政(说三遍),单选多选均会涉及到时政,所以一定不要轻视这几分,我就在考场上碰见好几个不确定的时政题,当时太后悔没有重视时政题了。英语我的英语一考了73分,乍一看这个分数还可以,但考吉大马理论的总分过400的大佬就有30人,并且他们的英语分数大多在80以上,所以准确的说73这个分数有一点给我拉分了。首先我想说考研英语和四六级没有必然关系,二者单词偏向不同,做题技巧不同,题型题量不同,所以大家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所以大家对于考研英语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要不松懈,认真学,就一定有一个满意的结果。其次我想说一下我的英语学习心得,或者从宏观上说一下我学习英语的观念,这是学习英语的态度,是我学习英语的动力。对我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对英语产生兴趣,学习它就不是一件枯燥的事,很容易沉浸其中。学好英语之后,你会开阔自己的眼界,英语就是你去了解这个世界的桥梁。所以我在做完一篇阅读后,不只是把它当成一份试题,我会思考,这篇文章讲了美国政治体制的弊端,那篇文章讲了英国的救济金不是保障穷人,而是保障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这就又和我们的专业课知识相照应了。所以你如果把阅读当成区了解欧美国家背景文化知识的话,你就不会那么反感,那你的分数自然也不会低。接下来就开始讲我的备考方法了。单词的话我推荐新东方出版的《十天搞定考研词汇》,红宝书太厚不推荐,我会照着红宝书最后有一个单词索引,把它当成一个工具书用来查单词。《十天》虽然小小的一本,但够用了,而且你需要反复背加深记忆,工作量也不会很小。背完《十天》,剩下的就留到阅读真题中查漏补缺。到了暑假我下载了墨墨背单词app,它里面有各大考研单词书的词库,而且它把你刷过的单词分为认识、模糊、不认识,并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自动形成每天背单词的任务,很方便,所以你没带单词书或者想刷单词的话,非常推荐这个app。虽然背单词是必要的,但大家不要过度迷恋背单词,不需要每个单词都认识,可以靠上下文语境连贯起来。老师推荐:首推唐迟和新东方的老师。唐迟老师“细节服从主旨、反复强调的是重点”这两句话大家一定要记住,这是做考研阅读的精髓。翻译、新题型等其他题型我全都是看的新东方的老师,新东方在英语培训这一方面还是专业的,所以跟着新东方不会出错。何凯文的每日一句随便看看就行,不要花时间摘抄,因为跟真题的思路不太一样,有点偏。规划:暑假之前我做完了10年之前的阅读,暑假做完了10-16的阅读,把17、18、19留到开学之后做。我的阅读大概刷了三遍。我建议大家做第一遍的时候每篇文章不要扣那么细,因为到后期再拿出来做我发现我还记得这篇文章讲了什么,以至于我不知道是真会了还是记得答案。所以,建议大家可以精读几年的文章,怎么精读呢?单词,题目的出题角度,做题技巧,整篇文章的脉络和架构,命题人从哪里设置了出题点?他为什么会从这个地方出题?包括每个干扰项是怎么设置的,保证我已经彻底吃透了这篇文章。达到这个程度以后,后续再做阅读就不用过于细了,因为这些技巧和套路你也差不多总结出来了。作文:我觉得光背作文没有用,你得会用,成为你自己的东西。到9、10月份会有公众号和微博分享作文模板,好句什么的,可以注意一下。在看的时候不要只看模板,看它有没有告诉你怎么写,怎么架构作文。在形成作文雏形之后,还要一遍遍的修改,看它是否适用于所有题目,这才算是你自己的东西。完型考前没怎么准备,考试的时候也是剩下几分钟做完的。对完型没有做很多功课。翻译跟着新东方的唐静老师。翻译就是要经常拿出来看看,回忆一下,一遍遍读,读多了,翻译的语感也就上去了。新题型跟着新东方刘琦老师,跟着她的思路走,做新题型感觉挺顺的。专业课我们的专业课参考书目一共就两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书少就意味着复习全面背得烂熟。在我开始看第一遍的时候我看的非常仔细,每一个不懂的细碎的知识点我都去问老师,列提纲之类...但其实没什么用,因为第一遍你不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弄明白,还白白浪费了好多时间,因此我强烈建议大家不要花太多时间用在看课本上,你仅仅是看几遍是很低效的,读书百变其义自见,只有在背的过程中你才加深了对于这个知识的理解,所以我建议大家在简单看第一遍之后(达到差不多知道每个单元、每一节讲了什么就可以),然后就开始背,每天规定背多少页,心里大概有个数。我大概在五月中旬开始背马原第一遍,七月初也就是暑假之前背了马原100多页。暑假打算背完马原和毛中特,暑假白天背新的,第二天早晨重复旧的。但是暑假过去我的毛中特还剩100页没背。我就是这样一遍遍地背,每一遍都当做第一遍来背,就这样到考试的时候我马原背了6遍,毛中特背了5遍。第一遍是耗时最长的,刚开始背肯定会比较慢没有关系,注意第二天在背新内容之前及时复习就好。第二遍你会觉得和第一遍一样,背过怎么会想不起来呢?不要慌,大家都一样,甚至第三遍还是不熟,不要怀疑自己,继续按照自己的进度往下背就好,你会发现背一遍有背一遍的效果。我有两个学习方法对于我来说很有效:一个是在临考前我会把目录撕下来,然后照着目录先看大框架,然后再逐步默想每一节讲了哪些知识点 每一单元都这样做。一个是我会把我在平时背得不太熟的知识点记在一张纸上,然后在吃饭的时候或者去干什么的路上我会回忆这些我背的不熟的知识点,如果碰到卡壳我会记在手机上,回去再看课本加深记忆。大家可以看到这两个都是关于回忆的方法,所以大家不能只顾着背,回忆很重要,回忆的过程就是你用“输出倒逼输入”的过程,你在考场上写答案不也是再回忆的过程吗?多回忆,考场上才能看到题目立马就写答案。关于专业课真题,我11月份开始看真题,刚开始是把参考答案都背了,其实没有必要这样,你看到这个题,默想一下它所涉及的知识点,然后再看答案的知识点和你所想的知识点是否重合,你还有哪些疏漏,就可以了。有人问我答题的内容都必须是课本上的原话吗,其实原话肯定是更好,但你又不是打印机,不可能做到把原话一字一句都写下来,所以做到标题和主要的点要背熟,剩下的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发挥就好,你背的次数多了自然就理解了,也就可以用自己的话去阐释了。考前有必要模拟几遍专业课,把握答题时间,答题速度、答题量。在考场上,你会发现你是没有时间去思考的,全程都在刷刷刷写,下午考马原我的手已经快没劲了,但告诉自己要坚持。我考完一度觉得我的马原答得很差,没想到竟然给我了130的分数,属实有些惊喜。回想起来,我得高分的原因是虽然看到题目我有一些懵,但是我把我当时所能联想到的所有的知识点都写上了,一定要全写上,即使你不会,写上多多少少就和答案沾边。心态我的心态没有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好,可以说很多时候都是比较消极的,虽然有很多二本跨专业学长学姐成功上岸的例子,但我还是会怀疑自己能不能做到,不相信自己有这样的“好运气”。并且我也不是一开始就下定决心要考吉大,我也从来没有去过吉林这么远的地方,所以我会经常怀疑自己报吉大的初心。不会劳逸结合、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自觉地会跟同学比较进度…你们有的负面心态、负面情绪我都经历过,我对抗这些负面情绪、负面想法的对策就是——对自己狠一点,不让自己过得太轻松。即使我很难过、我哭得很伤心,今天背的内容我也不会拖到第二天,熬夜也要把它背完。效率优先,但如果你没有效率,你可以拼时间。不给自己找理由,让自己没有退路,只有抱着破釜沉舟的信念准备,考完试之后才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尽力了,我对得起自己。距离考试还有一个星期的时候我的心态有一些崩,逃避背诵任务,看到大家都在抓紧背书我内心更加焦虑,我甚至都觉得我会弃考,但前期的不松懈和一遍遍扎实的背诵是我自信的资本,我付出的不比别人少。等到考试那两天,我的心态是放松的,考前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只能是我、一定是我、必须是我。我付出了那么多,我尽力了,考上了是水到渠成,考不上我也没有遗憾。抱着这种心态,我在考场上发挥得很好。想告诉学弟学妹,考研是一个磨炼自己的过程,你会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很多,成长很多。做对的事也好错的事也好,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自己不后悔的选择就是正确的选择。如果你想考吉大马院,有什么问题可以私信或评论我。祝愿学弟学妹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顺利上岸!

刘鹏

吉林大学2018届毕生就业报告出炉!本科深率45.9%,3成留东北工作

一、基本情况吉大2018 届全日制毕业生共有 16889 人(不含留学生)。【备注】2017届16821人,总人数与往年基本持平。来自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其中吉林省本省生源人数最多,29.4%。 其次为山东8.8%,黑龙江8.6%,河南、辽宁、河北、内蒙古等占比均超过 3%。少数民族学生 1576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9.33%。其中本专科生 989 人, 研究生 587 人。毕业生分布在人文、社科、理学、工学、信科、地球、白求恩医学、农学等 8 个学部。共有 13 个学科门类,人数最多的学科:工学(41.36%)、 医学(12.18%)、理学(11.05%),合计比例超过 64%。军事学(0.01%)、哲学(0.59%)、历史学(1.50%)这三个学科毕业生人数最少。二、就业率2018 届总体就业率:93.34%。总体深造人数比例:41.78%。总体待就业率: 6.42%,暂不就业率为 0.24%。【备注】:与上届相比,就业率略有提升,但2018届“灵活就业率”大幅下降,接近为0。——博士生 914 人。就业率89.2%。——硕士生 5509 人。就业率92.1%。研究生男女比例0.8:1。吉林生源34.8%。——本科生 9960 人。就业率94.2%。——专科生 506 人。本专科毕业生共计 10466 人,就业率94.38%。分布在 43 个学院,男女比例1.4:1。吉林生源26.1%。三、本科生继续深造本科生深造情况:近五年来总升学率稳步提升。——本科生深造率:45.88%。【备注】:学校《就业报告》中3处提及本科深造率,数据均不相同,经仔细计算为45.88%。深造率较2017届44.4%略有提高,国内升学增长,出境留学率较上届6.57%略有降低。——国内升学率:39.82%。备注:学校2018届保研公示数据不全,但参照2019届保研率18%,考研率约21.8%。——出国留学率:6.06%。国内升学:3966 人。其中,升学至“双一流”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人数为 3251 人, 占本科毕业生升学总人数的 81.17%。继续留在吉林大学深造:1904人。其中,保研:考研 ≈ 1.2:1。去其他高校深造:2062人。出境留学:604 人。出国(境)去向主要为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西班牙、瑞典、新加坡、日本、 韩国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主要留学院校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英国帝国理工大学、美国芝加哥大 学、美国加州大学 - 伯克利分校、美国南加州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香港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等 QS 世界大学排名前 50 名大学。四、本、专科就业情况《报告》未单独发布本科生就业情况,下为本专科就业情况:本、专科毕业生直接工作:5121人。——协议就业:占本专科总人数10466人的48.9%。——就业地点:留吉林最多,共1100人,占本专科工作人数比例21.5%。其余:北京477人(9.3%);上海200人(3.9%);广东601人(11.7%);江苏3.9%,浙江3.8%,四川1.8%,天津2.1,辽宁5.2%,黑龙江3.9%……【备注】:与2017届相比,留吉林、去北/上/广工作比例,均略有下降。留东北三省比例合计30.58%,较2017届32%也略有降低。——就业行业:制造业38.3%,IT业21.1%,建筑7.5%,科研7.4%,教育5.8%,房地产3.2%,公共管理3.1%,金融2.9%。——就业单位:私营42.7%,国企38.2%,三资12%,机关2.3%,科研1.1%,医疗卫生0.9%,部队0.8%,事业0.8%,教育0.4%。去华为48人,恒大125人,国家电网21人,一汽117人,上汽32人,中国建筑112人…【备注】:去华为、一汽、上汽人数明显降低,但去恒大、中国建筑、国家电网大幅增长。五、研究生就业情况研究生(硕博)直接工作就业:5249人。——协议就业:占全部研究生比例81.7%。——就业地点:吉林1605人(30.6%),北京445人(8.5%),上海339人(6.5%),广东404人(7.7%)。江苏4.3%,浙江3.7%,四川1.3%,辽宁4.2%,黑龙江2.9,天津2.3——就业单位:私营16.1%,国企31%,三资12.4%,机关6.8%,科研6.1%,医疗卫生11.1%,部队0.9%,事业2.5%,高校9.3%,初高中教育2.7%。备注:与2018届本科生相比,留吉林工作比例更高,去机关、科研、卫生、教育单位的比例更高。——就业行业:制造业35.6%,教育13.3%,卫生11.3%,科研9.6%,公共管理8.2%,金融6.2%,商务服务2.4%。六、本硕博典型工作单位本硕博:在世界 500 强企业就业人数共计 2242 人。就业人数超过 10 人的世界 500 强企业共有 45 家,以中国第一汽车 集团公司(284 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84 人)、中国恒大集团(135 人)、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124 人)、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171 人)等为主。附录:本科深造、就业情况学院/专业统计表附录1:各学院本科深造率排行榜附录2:深造率超过50%的专业

2018,我和吉林大学考研的那些事儿

作为一个在南方上了四年大学的北方人,果然还是想尝试下北方的大学生活啊,所以,考研决定往北边考。经过一些艰辛,最后的感觉是付出还是会有收获的,终于吉大变成了“我吉”,现在也算是能从西南到东北把天朝沿一个对角线都体验遍了,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初试之后有复试,复试之后等结果,拟录取之后有调档,所以一直没得空整理自己的思绪,之后当然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不过现在终于暂时都搞定啦,所以就仔仔细细回忆了初复试的整个过程,想把备考和考试中总结到的经验、以及考研心态调整的小心得分享给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跟着我一起看下去啦。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现在已经被吉林大学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拟录取,初试总成绩第一,413分,复试之后综合成绩排名第三(笔试有一题答的不够好QAQ)。这里打算就资料,初试,复试,调剂,心态调整等方面来讲一讲我的经历和经验,后面附带回忆版初复试真题题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资料搜集&联系前辈最重要的就是大方向一定不能错!所以找到正确且有用的参考书,和靠谱可爱的学姐(复试之前都没见过学长…)就肥肠关键了。我是在17年2-4月份就开始到处线上线下搜寻经验贴、指定教材、补充资料,和能给出切实指导的前辈。官网的参考书目有很多,但是已经多年没有更新,如今并不完全符合出题情况了,根据前辈的经验和自己的探索,发现有些书根本没必要看。关于前辈,我是后来认识了一个人特别特别好的学姐,从初试到复试甚至是拟录取之后都愿意回答我的各种问题,指导我考试重点、时间安排、心态调整,对我帮助真的很大,非常非常感谢可爱的学姐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大家需要的话最好尽快联系前辈,趁他们还没把初试复试具体题目、情况和体会忘掉的时候,是勾搭的最好时机! 当然要注意,自己官网上就能查到的信息就不要一遍遍询问前辈了,作为大学生自己应该有搜集公开信息的能力,礼貌点,谦虚点,前辈会指导得更耐心的。关 于 初 试时间安排肥肠重要!虽说计划定了也不一定能按时完成(没错这说的就是我了_(:з」∠)_),但是会对自己有督促作用,也能全面把握整个考研流程。最好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好计划,比如几月到几月干什么,这个月重点复习对象是日语、英语、还是政治,初试之前要完成几轮复习等等。我认为的最重要的时间节点有以下几个:1、开始复习的同时,就要研究真题。必须要做几套近年的(注意是近年的!因为零几年的题目要求是不一样的啊!不要重蹈我的覆辙QAQ)真题,认清题型、要求以及分值分布,才能更好的进行针对性的复习。2、九月中旬是第一遍做真题的最后期限。做完总结错题,考试前背到熟练为止,因为经常有往年考过的题目重复出现的情况,所以真题务必要把握好。3、十月之前参考书至少要看一遍背一遍!最好再整理一遍,把精华和自己的补充都整理出来,后面跟着笔记背几遍,最后回顾一下课本看有没有遗漏就行了。我是整理出文学史两本笔记,语学一本,概况加现代汉语四本小册子,随身携带小册子背诵,这样就精简多了。今年初试题目是一眼看去就基本都会的感觉,比较基础,几乎没有高难度考题,写起来很顺手(但是会导致拉不开分)。而题型有了很多变化,出了一些书上没有介绍,也没有规范答案的发散性问题,总体上向灵活方向发展。我根据往年题目难度预测的题目几乎都没考到,虽说是白准备了,但是有备无患啊。建议大家还是全面准备,深入复习,明年难度说不定就回去了,甚至有所提升也不一定。学会了用不到,总比要用的时候发现没学会好嘛。关于复试和调剂由于今年分数整体偏高,而外院各专业分数线必须是统一的,就定了350分的院线,导致复试70进28的“盛况”……分数计算方法也进行了改变,和往年不同,复试成绩比初试占比更大,所以竞争异常激烈。复试的分数分配往年是英语50分,日语笔试和面试各100分。而近年是英语30分,笔试135分,面试135分。英语包括听力和小组讨论两部分。听力十道题,还放两遍录音,很简单。小组讨论四个人一组,先问个人一个问题,比如“你的爱好是什么”,再抛出一个话题大家讨论,很简单,占分也少,可以不用太花时间。笔试一定要好好复习,需要准备好文学,语学,文化各方面,很容易拉开差距。今年的题目,也由往年的五个300字名词解释变成了三道600字论述题,大家不能拘泥于往年的题型,应该着重知识的掌握(大概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感觉吧)。面试建议大家多自己练习模拟,考虑到各种可能会问的问题,不要紧张。我是考前半个月每天和研友小伙伴视频模拟面试,互相问各类想得到的问题,并互相提建议改进,这样能让自己准备更全面,遇到什么情况都不会太慌。然后把所有可能问到的问题及答案都整理好写出来,背熟练,发散思维想象可能延伸到的问题并进行模拟回答(只要能让自己感觉准备好了就行,这一步并不是必要的,主要是我个人有点完美主义…比较倾向万(fan)全(suo)准备(~ ̄△ ̄)~)调剂包括校内和校外调剂,吉大的一些专业可以申请校内调剂,比如外应每年都会接收一部分外院的考生参与调剂,是挺好的机会。校外调剂也有很多选择,东师大、天外、杭师大等等,所以可以沉着一些。复试的时候有加初心联盟的宪老师询问一些问题,虽然我不是学员,宪老师也很耐心细致地帮我分析情况,也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真的感觉很暖,也很感激老师。考研的一路上接受了太多好意,真的觉得应当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啊。关于心态刚开始做真题肯定是懵的,有很多不会答也很正常,严格批改可能才能得五六十分,但真题的意义是找到头绪,重要的是观察考试重点和后期评定自己复习成果,所以不要开始就被吓到了,相信我,后面你会有飞跃式的进展的。还有就是有一起努力的小伙伴个人感觉也是很关键的,我们有一群同一个自习室里,桌子离的比较近的的研友,互相看累的时候聊聊天,吹吹牛,有什么觉得好的公共课资料也互相分享,真的是学习之余很大的精神慰藉了。尤其有一个同考日语的小伙伴,互相聊聊复习内容和方法,互相补充,到复试一起模拟面试,真的很让人安心(感谢行行)。直到最后考试订酒店也是跟人很棒的研友一起,不会互相打扰,还可以互相提醒照应,真的很幸福了。希望大家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单独或者共同进步,总之要坚持下来。到了复习后期最容易出现心态崩了的情况,其实这种时候能坚持下来就已经打败很多人了。尤其是最后发现自己还有一大堆没复习完的时候,很容易泄气乃至绝望,如果到了这种时候,不如接受现实,“对,我是看不完了,但是也没有办法了不是吗?所以即使剩余的时间很少了,多看一点心里就更有底一点,考试就说不定能多得几分呢”这样想。复习到最后,由于没有完全按时完成计划,导致每天任务特别重,但是这种时候一定不能方,任务再多也要沉下心看。用旁边座位研友妹子的话说,“你当时每天有那么多要记的,我看着都着急,结果看你每天拿出去背啊背,不慌不忙,冷静得可怕”。( 大概就是所谓“稳如老狗”吧)甚至入考场之前几分钟还背着惯用语来着,结果竟然五个题里有三个都是刚看过的。所以啊,沉着点,心态稳一点,什么时候都不要轻易放弃啦!面试由于今年人太多,问的问题也特别精简。首先简短的自我介绍(不过听说到后面就变成直接问姓名家乡了),然后读一个文章片段,没有什么难的词,是讲智能手机和现代生活的,然后问读完的感想,最后问想选哪个方向,为什么喜欢就完了。然后老师互相看了看,(好像听到老师们互相说“可以了吧”“可以了”)就“以上です”了。因为没想到那么利落我还疑问了一下下,确定是结束了就赶紧出去了。根据大家的交流,发现最后一个问题要视你的自我介绍或者回答而定,也许会深入问你喜欢哪个作家什么作品,具体到喜欢作品的什么方面,所以都要准备到。所谓“过来人”的经验体会差不多就是这些啦,感谢阅读到最后,如果能有所帮助就更好啦(ω`)

彼于致福

“三跨”考研征程回忆录——吉林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

万念归一,用虔诚追寻梦想我发现的确“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未经过实践检验的计划始终只是计划而已我之前所列的每天必须完成的项目根本完成不了。后来在实践中经过不断地修改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复习方法和复习节奏。 直到上了考场、看到考题的那一刻我才发现我由于主观臆断复习错了考试题型在冒了一身冷汗、经历了一阵较复杂的心理斗争之后我开始认真地通读试题发现其实有很多可以展开论述的地方终于找回了一些自信。这个例子我想说明的是身为跨专业的我如果没有读过那么多遍的书没有对书目的知识体系形成概念的话怎么会在那样危急的情况下有条理地答题历年真题永远都是排在NO.1位置上的,如果条件允许是一定要弄到至少一套历年真题的,这不仅可以让你了解出题方向,同时也能让你揣摩出老师的出题思路,更能了解到自己目前的水平能力是否能够有资格考上自己的目标院校。距拟录取名单公布已经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一直都想把考研的这段经历记录下来可长时间苦战于考研打算好好透一口气的我没能在考后马上奋笔疾书不过今天终于下定决心好好地回忆一番。先介绍一下我的考研情况以初试、复试均第一名的成绩被吉林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录取。考研初试成绩429分政治79分外语(203日语)80分专业一130分专业二140分由于我曾经身为国家汉办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享受国家加分政策初试成绩又加了10分因此初试总成绩是439分。在加分之前就已经排名第一所以非常感谢志愿者经历的加分政策为我的成绩锦上添花。1选专业和院校普遍情况:追随心意 理智筛选先解释一下何为“三跨”,所谓“三跨”具体是指跨省份、跨学校、跨专业。其实,为了是否更换专业这个问题,我曾经也思一普遍情况:追随心意 理智筛选虑良多。我相信所有人在考研之前也都会在许许多多的琐碎但却非常重大的抉择问题上彷徨过:选择就业还是选择考研,是选择离家近的学校还是选择离家远的学校,是选择比较有挑战性的高远志向还是选择比较有把握的熟识母校,是选择继续自己的本专业还是选择更有兴趣的其他专业,等等。在这里我只说普遍的情况。一般大家的选择顺序都是先考虑地区、再分析专业、后筛选院校。其中就会出现一些思考首先为什么考研呢考研肯定是可以提供一个人成长得更好时间或空间才会作为一个选项而被选择所以一个要准备考研的人必须要明白自己以后想要做什么、想在哪里发展、在哪里发展会对未来有帮助。其次考研究竟考的是什么呢考研不只是考查一个人的知识储备而且也是考查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交际表达的能力、人际处理的能力、心理承受的能力等等。所以,我对于那些认为考研还不如直接找工作的考研无用论存有异议。即使一个人考研失败了,我相信只要他能够将备考期间的经验教训运用于以后的工作,也不会是不名一文的。再次,怎么在众多的选项中选择一个必对的选项?即报考一所和自己般配且保过的院校,要综合分析,横向比较,动用比如网络,外校同学等一切有利资源,做到对不同学校及其相应专业、招生人数、试题情况,参考书目的全面比对考量。综上所述,大家都考虑过的问题,你自己也一定要有所考量,不能无视前车之鉴,也不能盲目亦步亦趋。自我经历服从命运的安排根据个人的情况因为我打算“三跨”:打算换一个新的学习氛围、新的社交环境,打算挑战一下自己从没有尝试过的可能性,打算选择自己更加喜欢的专业以及未来的职业,所以上一段提到的所有问题都在我考虑的行列。大四下学期刚一开学,同学们纷纷开始找工作,我的母校身为国家汉办几大项目基地之一,从学校到学院都非常响应国家刚出台的志愿者政策,业时有几名同学在学校官网上已经报名参加志愿者,而且我有同班同学已经被尼泊尔项目录取了,我又从寝室姐妹那里得知了其他国家的项目,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从初试到复试面试,我一路披荆斩棘幸运地被录取了。在毕业后我就顺理成章地参加了国家汉办举办的教师志愿者项目,成为了一名国家公派的对外汉语教师志愿者。其中,不得不提到的是吉林大学同为国家汉办高校基地之一,我赴任之前的培训也是在吉林大学进行的。度过了两年的赴任生活、得到了合格证书和优秀志愿者证书后,现如今再回想过往,每个片段每个场景都历历在目,这绝对是我一生的财富。从报名到归国的奇妙经历,打开了我全新的视野,从一个只有学校那么大点儿的视角开始放眼世界、释放天性,去过了外国,我才知道我对自己祖国和祖国的语言及文化的深厚而炽热的感情。同时我又是出身日语教育专业,对语言和教育的热爱自然是不言而喻,与外国人的交流机会本身就比其他专业会多一些,这些为我后来选择报考吉林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埋下了浓墨重彩的伏笔。因此对某专业做好深刻全面的了解分析必然是你选择这个专业的前提条件同时还要结合个人的自身情况切忌好高骛远或自轻自贱。2复习经验我是2015年6月中旬回国的,在重温及适应了思念良久的国内生活以及培养母语语感之后,已经进入了8月份,虽然陆续买了备考书目,每天都在简单地翻翻看看,但是似乎也没有特别地体会到考研的紧张气氛和时间的系迫感,直到我妹妹对我说:“不把复习的东西量化怎么行,到时候能不能复別完都是个问题。”这句话如醍醐灌顶,于是我把每天看什么书看多少页书做了详细的表格。我记得非常清楚,在得知考研考试日期确定在12月25和26号两天的时候,我为我做的表格取的题头名称是“考研120天复习计划”,第二天就试行了几天的复习,我发现"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未经过实践检验的计划始终只是计划而已,我之前所列的每天必须完成的项目根本完成不了。后来本实践中,经过不断地修改,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复习方法和复习节奏。接下来,步入正题,下面说儿点我个人的各科复习心得:公共课政治方面建议用肖秀荣的考前《命题人冲刺8套卷》和《命题人终极测4套卷》,虽然我没把《命题人冲刺8套卷》 作为重点,不过每一道题做过一遍,有一个基本的印象。因为我只知道肖秀荣,所以侧重复习的就是老前辈的书和高教社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解析》,我认为其他的考研名师应该也不错,各有特色,这个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再做选择。外语方面:我考的是日语,我一直以为这个专业是考吉大自主命题的二外日语,也是9月份才知道考的是国家统考的203日语,必须说明统考的科目必然都是有一定难度的。虽然大学专业是日语,可出国了两年,其实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对于当时汉语都快说不利索的我,回国之后要再捡起日语还是很不容易的。其实说心里话,不要看80分很高似的,但是作为一个日语专业出身的考生,80分还是着实令自己不满意的,甚至说是有一些小失望。我想阐明一点:80分并不能成为优势,本来考虑的是这能与很多人拉开差距,但是看到复试名单的时候,大概有8、9个应该也都考了日语,她们的成绩都在75~85分区间,后来还得知本年考201英语的考生中70、80分的考生也比比皆是,大有人在,这不能不让人倒吸一口冷气。专业课专业一是汉语基础,复习的书目是邵敬敏的《现代汉语通论》和北京大字的《语言学纲要》。当《现代汉语通论》 邮到的时候,我倍感讶异,居然有一本那么厚重的书·……·其实这也是我做之前所提过的“120天计划” 的一个原因,那么在短短的120天,我仍然将这本在我看来巨厚无比的书前前后后看了6~7遍的样子,大家都知道做学问学知识也是个检验毅力的艰苦差事,有些知识必然得需要细细地咀嚼,慢慢地体会,虽然读了这么多遍,看过的问题,学到了以前完全不知道的知识,可还是有釗了以前完全没有思考但是你永远要相信看了总比没看要强很多。在这里,很多知识只知道个皮毛,我必须举一个让我刻骨铭心的例子:直到上了考场,看到考题的那一刻,我才发现由于主观臆断我复习错了考试题型,在冒了一身冷汗,经历了一阵复杂的心理斗争之后,我开始认真地通读试题,发现其实有很多可以展开论述的地方,终于找回了一些自信。通过这个例子,我想说明的是,身为跨专业的我如果没有读过那么多遍的书,没有对书目的知识体系形成概念的话怎么会在那样危急的情况下有条理地答题?专业二是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书目是《语言学纲要》和刘珣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这是一个非常讲究统合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学科,我的建议还是好好读书,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当然这是对于跨专业考生而言,如果你是本专业的考生,并且对专业知识很有自信和方法,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规律来。3复习建议在考研之前听说过很多学习软件,不过个人情况让我选择了其中之一,我必须要郑重地向后来人推荐“考研帮” APP,我是在同为考研人的志愿者小伙伴的推荐下开始使用的。它就像你的一个日历表,根据自己关注的所要报考的院校和专业版块,在每个阶段都会告诉你下一步该做什么。比方说,几月几日开始复习,什么时候是强化期、冲刺期、现场确认时间、初试时间、各大院校公布初试成绩时间、调剂期、如何准备复试等信息应有尽有,而且还会经常发布国家政策和考研公告,对于埋头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研友们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及时最方便的情报搜集站。与此同时,考研帮每天会有很多的考研经验和复习资料分享,每天都有鼓舞人心的句子和文章激励温暖孤身一人在奋战的你,使你感受到你不是孤军奋战。最重要的是,“考研帮” 里还有免费的政治英语等等各科考研名师的精彩授课视频,可以使你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有效的复习效果。如果是想考高分的小伙伴、如果是想被自己心仪高校录取的小伙伴,我推荐试一下“考研帮” APP,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无论是政治、外语、数学等公共课还是统考或各校自主命题的专业课历年真题永远都是排在NO.1位置上的如果条件允许是一定要弄到至少一套历年真题的这不仅可以让你了解出题方向同时也能让你揣摩到老师的出题思路更能了解到自己目前的水平能力是否能够有资格考上自己的日标院校。考研是持久战,不是游击战,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无计划式复习和高强度的超负荷式复习。每天的作息,学习量 ,饮食等等都要有较严格的规划,甚至多久给自己放松一下也是必须纳人估量之中的。人毕竟是血肉之躯。需要劳逸结合,如果长时间处于紧绷状态,不论是对身体还是心理都是一种巨大的伤害,也许等不到上考场就已经倒下了。考研的确是个苦差事,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其中的苦涩与艰辛,这不同于高考。高考所有人都在一个班级里复习,有同样的老师带领和指导,而考研是一个人在战斗,如同荒野求生一般,什么材料资料都要靠自己去争取,幸运的话你可能会找到志同道合的研友,但如果考同一学校同一专业,Ta也很可能成为你的竞争对手……如果你抱着玩票的心态、没有十足的决心和把握,还是不要参与为好,因为你要做好花费时间和精力,乃至看着同学纷纷找到工作,自己还依然能始终不动摇、不艳羡、踽踽独行地准备,不到录取通知书到你的手里的那一刻,你都不要心存任何侥幸心理。如果有兴趣的话,研友们可以看看 《垫底辣妹》 这部非常励志的讲述学渣逆袭的电影。电影中任何一个情节都有可能发生在你身上,是那样的真实又振奋人心!还是那句老话: 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选择了就不要后悔,希望一切的努力都有相应的回报,祝君好运!

幸矣

2018年吉林大学在职研究生就业情况

2018年又一批吉林大学在职研究生应届学员即将毕业,吉林大学在职研究生就业情况应该是本届即将毕业的学员最关心的话题,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2017届吉林大学在职研究生就业情况数据统计。一、就业率分析2017年,吉林大学研究生毕业总人数为629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人数为5356人,毕业生就业率为92.16%,高出研究生总就业率0.27%,高出博士研究生就业率1.80%。二、就业单位流向分析根据调查显示,2017年吉林大学在职研究生就业主要分布在一些发展前景较好的国营和私营企业,及社会待遇优厚的事业单位或机构。流向最多的主要为国有企业、医疗卫生单位、高等教育单位、三资企业、科研设计单位、其他企业等。其中占比率排名前三的单位有:国有企业28.07%、医疗卫生单位14.57%、高等教育单位12.58%。与本专科毕业生相比,研究生到高等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科研助理、机关、科研设计单位等就业的人数明显偏多,这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研究生个人职业期望、专业技能和社会需求密切相关。三、就业行业分布情况从下列图表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2107年吉林大学在职研究生就业行业分布较为广泛,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科研技术业、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等多个领域,其中制造业占比22.71%,教育业占比16.14%,卫生和社会工作领域占比14.71%,三大领域占比总数超过50%,处于领先地位。在中国,目前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比大概是50%,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大概是20%,每十个成功人士中大概就有7到8个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研究生不仅代表的是学历,更代表的是对你能力的一种肯定,也代表着你与同阶段本科毕业生相比是一个潜力可观的佼佼者。面对当前就业现状,在工作中想要脱颖而出,学历一定会有相应的要求,在职研究生相比于本科生来说,在就业和工作的竞争中更能凸显出“比较优势”,所以,对于在职人员来说,在职研究生就是可以满足社会人不放弃工作又能学习的最优质的渠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