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英国《解剖学杂志》刊登李永明的中医经络研究成果草虫

英国《解剖学杂志》刊登李永明的中医经络研究成果

近日,英国《解剖学杂志》(Journal of Anatomy)在线刊登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李永明的研究成果《遗留正中动脉可以解释古代中医十一到十二经脉的转变》。研究认为,手厥阴经脉循行与人体“遗留正中动脉”非常相似,古代中医通过脉诊发现了变异正中动脉,早于西方解剖学近两千年,并依此建立了完善的经脉理论,指导后来的临床实践。马王堆汉墓医书记载人体有11条经脉,而后来成书的《黄帝内经》增加了手厥阴经,形成了中医十二经脉理论并沿用至今。对于这一转变学术界虽然有十几种不同的说法,但尚没有以解剖结构为证据的答案。2020年10月初,澳大利亚解剖学者在英国《解剖学杂志》报告,发现人类上臂有一条“遗留正中动脉”还在不断进化中。正中动脉是人类胎儿时期的正常动脉,在出生前开始退化,只有10%~30%的成年人有遗留,被称为变异动脉。李永明研究汉代不同版本的简帛经脉文献发现,手厥阴经脉循行与人体“遗留正中动脉”非常相似,解剖位置几乎完全一致,表明古代中医经摸脉发现了变异正中动脉,早于西方解剖学近两千年,并从此建立了完善的经脉理论,指导后来的临床实践。证据提示,中医经脉理论的最初建立以动脉和神经系统为主要依据。研究认为,中国古代医家很可能是通过脉诊,发现了人体上臂内侧不十分常见的“正中动脉”,并命名为手厥阴心包经。之所以第12脉记载的出现较晚,可能是因为需要时间积累病例才能发现低概率的变异动脉。而西方解剖学者是在1846年才发现这个变异动脉,后命名为遗留正中动脉,只是在近几十年才对正中动脉的发生概率和进化状态有所了解。以上初步研究结果已经在《解剖学杂志》线上首发。杂志编辑同时征求了澳大利亚等国家解剖专家的意见,他们联合撰写一篇评论文章,基本认同中医第12经脉与遗留正中动脉可能相同,是很有意义的发现。相关详细证据和论证于2021年1月25日在《中国针灸》在线发表。“研究证据表明中医的经脉(络)系统的最初模型是建立在对人体动脉和神经系统的解剖学观察基础之上,并非主观臆测。”李永明表示,研究还提示,很可能是因为针灸等外治疗法的发展和需求,改变了中国古代初期经脉解剖学的发展方向,建立了以气血经络和脏腑归经为核心的“虚拟系统”,以指导临床实践,成为中医传承二千余年的核心理论。对比之下,因为外科手术的发展和需求,西方古代医学坚持探索人体的“实体结构”,推动了临床医学的进步,最终产生了现代解剖医学。以传统理论为基础的中医仍然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会同西方现代医学长期并存。(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记者:黄蓓)

而未大也

专家肯定遗体解剖对认识新冠的作用,哥白尼时代医学巨匠间接佐证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已经过去超过一个多月了,就在2月中的时候,我国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例尸体解剖完毕。解剖对医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病情究竟有多严重?病毒到底对肺部造成了多严重的伤害?病毒有没有对肺以外的器官造成损伤甚至导致器官衰竭?对于上述问题,解剖都可以给出非常直观的回答。参与解剖的专家刘良教授表示:解剖发现死者的肺部切面上,能看到黏液性分泌物。这种病理结果,很有可能会改变新冠肺炎的治疗方向。病理学教授系教授丁彦青认为,尸体的解剖有助于认识新冠肺炎的散播途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研究发现的粪-口传播也能得更加明确的证实。不过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转播性强、场地紧缺、伦理方面等原因,遗体的解剖工作才在2月中得到开展,尽管是这样, 截止到现在已完成的11例尸检还是有可能颠覆目前的治疗方案。解剖对医学来说有多重要?其实尸体解剖(尸检),很多人多多少少能在《法证先锋》《法医秦明》《非自然死亡》等热门法医剧里看到,也大概知道,遗体解剖对于“破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实际上,解剖对于医学来说,绝不只是为“破案”服务。医疗中,尸体解剖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病因、发病机理;临床上,解剖也能按照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像SARS、新冠肺炎这种新疾病的发现和预防,尸检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大了说,人类的医疗水平、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的提高,少不了尸体解剖的工作。近代解剖学的代表人是他,与哥白尼齐名尸体解剖对人类医学水平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是现代医学界的共识。而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人们很早就开始出于对疾病的研究和治疗的目的而进行过人体解剖。有文字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西方医学奠基人,每个医学生都知道他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不过解剖学的登上一个全新台阶的时间节点,要等到1543年,安德烈·维萨里的巨作《人体的构造》的问世。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问世,掀起了天文学的革命,而维萨里撬动的是以盖伦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医学。其实在维萨里之前,中世纪已经有人对人体进行过解剖了,不过,由于传统观念束缚,人体解剖学的进展缓慢。文艺复兴之后,人们才有机会对更多的尸体进行解剖。在《人体的构造》问世之前,西方医学可以说深受盖伦医学体系影响,就连维萨里自己,也深受盖伦医学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存在于他的著作中。但是,就算是盖伦这种大咖,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他的医学理论中无可避免地存在不少错误。不过跟哥白尼一样,维萨里没那么迷信权威,他实事求是,始终以“人体本身的解剖来阐明人体的构造为己任”,为了解剖更多的尸体,他甚至经常去公墓获取死刑犯的尸体。近代科学通过实验和观察获得知识的特征在维萨里这里呈现得淋漓尽致,也正因此,才终于成就了他作为人体解剖学家的代表作《人体的构造》。 《人体的构造》中某插图,源:MedSci算起来,从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到盖伦,从盖伦到维萨尔,再从维萨尔到现代医学,人们通过解剖对人体的认识无疑是越来越深刻的。然而,人类医学进步的同事,自然界中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也在不断进化,旧的疾病被不断攻克,但新的疾病也会被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就是其中一例。新的疾病出现,使得曾经在许许多多的尸体上被实践过的解剖工作,如今还是发挥着其对于诊断、治疗和研究的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战胜疫情,我们有信心。但信心一定不是建立在空口说白话的基础上的,而是基于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科学认识之上的,是建立在无数医护人员的不辞劳苦和医学研究人员的科学严谨的做事方式之上的。参考资料:[1]“遗体解剖”揭开病毒真面目,专家:可能颠覆现有诊疗方案.生命时报,2020-2-28.[2]“肺已经不是肺了”首例新冠肺炎尸检报告发布 专访主刀医生刘良.杭州网,2020-3-2.[3]倪秀琴,李星.人体解剖学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四川解剖学杂志,2001,9(3).[4]付雷.近代人体解剖学之父的生平与著作.[期刊论文].生物学通报,2014(10).[5]赵志敏.尸体解剖在医学中的应用.农垦医学,2003,5(3).[6]官方最新发现:新冠病毒存在粪-口传播.观察者网,2020-2-2.

动画师

中国大陆医学专家研究成果位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8年最受瞩目论著榜首

中国大陆医学专家研究位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12篇2018年最受瞩目文章榜单首位。 医院供图 摄中新网上海1月11日电 (记者 陈静)《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世界最权威的医学期刊之一,其发表的研究大多是能够改变临床实践、引领医学发展方向的重要文章。1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官网公布了12篇2018年最受瞩目文章(NEJM Notable Articles of 2018)。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徐文东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顾玉东团队的相关研究位列在名单首位。中国大陆此前尚无报道有研究成果获此殊荣。据悉,《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最受瞩目文章评选是由杂志社编委会从全年发表的200余篇文章中,挑选其认为对于促进医学发展和患者关怀最有意义的文章,每年仅10篇左右。评选从2015年开始,迄今有45篇文章入选。徐文东教授、顾玉东院士团队研究成果“健侧颈神经移位手术治疗中枢损伤后上肢痉挛瘫的临床试验研究”凝聚了华山医院手外科团队数十年的心血,是几代人坚持不懈、努力创新的成果。中枢性偏瘫是指由于脑卒中、脑外伤、脑瘫等一侧大脑损伤造成对侧肢体偏瘫的一类严重致残性疾病,常常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中国现有这类患者数量庞大,每年经济负担沉重,如何恢复这类病人的功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华山医院方面表示,由于损伤半球的功能难以恢复,既往的研究已进入瓶颈。徐文东教授在研究中证实,一侧大脑具有同时控制双侧上肢的潜能,由此提出中枢瘫治疗的全新策略:即避开损伤侧皮层,开发健侧半球潜能,通过手术将健侧上肢颈神经移位至瘫痪侧的颈神经,让偏瘫上肢与同侧健康大脑半球相连接,激发健康大脑半球的潜能,恢复瘫痪上肢功能。这一创新手术策略应用于临床后取得了良好的恢复效果,研究结果于2018年1月4日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后,杂志社专门随文配发社论,给予高度评价:“创造性地利用外周神经系统神经移位解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表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同时为深入洞悉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提供了机会。”据悉,这项技术已经通过举办国际学习班、开展多中心研究、专病联盟的设立、招收外籍进修学员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内推广,造福世界各地的患者。(完)

大审判

缇萦救父中的父亲竟是扁鹊传人,还和弟子们研究解剖学

原创|扁豆的坚强 图片|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想必大家对于儿时读物中的“缇萦救父”的故事都不陌生,那么,故事中的缇萦父亲淳于意是一位名医,可是你知道吗?淳于意竟然是扁鹊的传人,还和弟子们研究了解剖。仓公淳于意西汉时,山东临淄有位叫淳于意的医生,被诬告说“庸医杀人”,淳于意便被押往长安拘押问罪。当时的刑法十分残酷,老百姓犯了罪,重的判死刑,轻的也要受到割鼻子、砍脚等肉刑。受肉刑的人就成了残废,苦不堪言。淳于意最小的女孩缇萦,虽还不满10岁,为了救父亲挺身而出。她以文代言上书汉文帝说:“我父亲为官清廉,医术高明,现在蒙冤被押,要受肉刑,实在太不公平。一个人受了肉刑,被割掉的鼻子再也不会长上,想要改过自新也无机会了…“汉文帝看后被深深地感动了,觉得使用肉刑,确实存在不少弊端,便下令赦免了淳于意,并决定,从此以后废除肉刑。缇萦救父,不仅救了父亲,还促使皇帝废了肉刑,她的事迹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缇萦救父以上就是缇萦救父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然而,很多人可能以为淳于意只是一般名医,哪里会想到,这个人并不简单!淳于意是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人,世称“仓公”。曾任齐太仓令,精医道,辨证审脉,治病多验。曾从公乘阳庆公孙光学医。而公乘阳庆则是扁鹊的真传后人,当世最后几卷扁鹊的医书,就是藏于阳庆之手,之后传给了淳于意。淳于意广收门徒,门下弟子共有百余人,其中有十七人得了真传。扁鹊而扁鹊门人学习医病的一个方法竟然是——解剖!当时的他们甚至知道胃大一尺五寸,直径五寸,长二尺六寸,甚至知道胃能盛三斗五升的水,基本上常人的胃里都留有二斗的食物,其中水与胃液占一斗五升这样详细的数据。不止如此,他们还测量了人体的肠子,称了心脏的重量,摸清了一些主动脉血管的长度!《史记》记载了他的二十五例医案,称为“诊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病史记录。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与扁鹊合并立传,即《扁鹊仓公列传》。司马迁在《扁鹊仓公列传》中还介绍过一位上古时代的名医:“上古之时,医有俞附,治病不以汤液醴漉,镕石,挢引,案杬,毒熨,一拔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看来俞附是一个手术高明的解剖者,只是传记的神奇性让人难以信置。但是这份记载却是条理分明,层次清楚:先是割开皮肉,疏通经筋,按摩神经,接着拉开胸腹膜,抓起大网膜,最后洗浣肠胃,漱涤五脏,由此可见,最起码汉代时,我国的解剖知识已相当丰富。

单身夜

科技期刊(医学类)投稿指南——解剖学报

网址:http://jpxb.bjmu.e.cn/创刊:1953年10月(双月刊)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解剖学会主编:章静波编辑部主任:张卫光编辑部副主任:张 艳编辑出版:《解剖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国际刊号:ISSN 0529-1356国内刊号:CN 11-2228/R国内邮发代号:2-249国外邮发代号:BM367期刊介绍《解剖学报》创刊于1953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解剖学会主办,《解剖学报》编辑委员会编辑出版,代表我国解剖学科发展水平的基础医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曾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1997年)、两次获中国科协优秀学术期刊奖(1992年三等奖、1997年二等奖);1997~2005年七次获中国科协择优支持基础性和高科技学术期刊经费资助三等奖;2006~2008年连续三年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C类)资助;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中,本刊在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中排名第一;2002年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组建的期刊方阵中,入选“双百期刊”。本刊相继被国外的《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英国动物学记录》(ZR)、《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收录;被国内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在基础医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一),《中国学术期刊文摘》(首批加入),《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国生物学文摘》等十几种重要数据库收录。本刊影响因子和其他各项指标均在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本刊主要刊载细胞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学、神经生物学、大体解剖学和比较解剖学、人类学诸学科中创建性、前沿性的科研论著。本刊设有论著、综述、新技术方法、短篇报道、院士述评、研究通讯、书评、新名词等栏目。目录、摘要、关键词、图、表、参考文献等均为中、英文对照,是标准化和规范化程度较高的学术期刊。

唯不饮酒

“长荡湖发展专家咨询会”举行 “智囊团”为长荡湖出谋划策

中国小康网讯 记者陈秋圆 江苏金坛报道 10月19日,由《小康》杂志社、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江苏省金坛长荡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承办的“2019中国(长荡湖)休闲湖泊峰会”在风景如画的长荡湖畔隆重召开,杭州西湖、千岛湖、扬州瘦西湖、微山湖、阳澄湖、南京玄武湖、高邮湖、洪泽湖、山东太白湖、衡水湖等全国二十余个休闲湖泊单位齐赴盛会,上百位休闲、规划、度假等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媒体朋友共聚一堂。“长荡湖发展专家咨询会”举行现场图 摄影/宁颖湖泊是休闲旅游的重要载体,湖泊休闲产业已成为一个全新的旅游业态。长荡湖作为中国休闲湖泊概念的发祥地、中国休闲湖泊指数诞生地、中国休闲湖泊峰会的永久会址,从2015年就开始按照休闲湖泊的理念来策划、规划、设计、发展,为中国休闲湖泊理念的打造作出了突出贡献。《小康》杂志社编委张志担任会议主持 摄影/宁颖原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司长张坚钟发言 摄影/宁颖为进一步推动长荡湖休闲产业发展,本次峰会特别设置了“长荡湖发展专家咨询会”环节,《小康》杂志社社长舒富民,原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司长张坚钟,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西湖水域管理处副主任陈琳,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执行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文创中心主任、文脉中国产投联盟秘书长王岸柳,万智体育文化发展(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毛泽,沈阳城市学院酒店管理学院院长助理付冰参加讨论,为长荡湖的发展建言献策。作为东道主,常州市金坛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苏省金坛长荡湖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陈锁龙,江苏长荡湖旅游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陶俊出席会议。《小康》杂志社编委张志担任会议主持。因地制宜 打造亮点特色《小康》杂志社社长舒富民认为,长荡湖最大的优点是厚积薄发,在长三角这样一个城市密集型、人口密集型的经济发达地区,能够把长荡湖保护下来以待开发,这是非常难得的资源。《小康》杂志社社长舒富民致辞 摄影/宁颖他认为,长荡湖的开发有一个特别好的时代节点,即信息时代到了一个重要阶段,科技的发展,如5G和自动驾驶等,给人们的生产、生活、休闲方式带来重大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长荡湖的价值进一步凸显,甚至可以后来居上。为此,长荡湖规划相应的休闲配套设施、与休闲相关布局,都要和传统的休闲项目有所区别,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他指出,在建造过程中要充分体现长荡湖的特色,可以在“古”和“特”上做文章。“古”就是挖掘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特”就是湖边建筑的形态、布局、思想等。在这方面,长荡湖还是一张白纸,如果有一个高起点,建造时聘请一些艺术大家和建设大家为其量身打造,把湖景融入到有特色的文化符号里,再与文创作品相结合,那就是有特点的东西。此外,舒富民强调,长荡湖的开发建设要动静相结合。静的方面,今后长荡湖可以借鉴国内外现代休闲经验,挖掘文化,发展文创产品,提供经济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动的方面,可以与体育休闲项目相结合,中国的休闲空白点很多,类似很多水上项目既环保又可以让人来体验,企业和地方都可以进行布局。舒富民分析认为,长荡湖的机遇就在于,每一个项目或个案都可以拿国际上现有的项目来解剖、吸收、分析,然后找到合理的布局。“长荡湖会有一个高起点,会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吸收整个休闲产业的养料,打造一种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舒富民特别强调,今后除了管委会要做好规划以外,策划一定要优先,要不惜一切代价,邀请国内外一流的专家,拿出相当一部分经费把智慧碰撞做透,然后再去落实到规划。如果能做出国际一流的建筑,在同样的项目做出独特一面的东西来,那么,长荡湖一定会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前列。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执行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文创中心主任、文脉中国产投联盟秘书长王岸柳发言 摄影/宁颖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执行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文创中心主任、文脉中国产投联盟秘书长王岸柳则从文脉传承的角度为长荡湖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休闲度假、优美环境、完备舒适的设施、丰富多彩的活动,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长荡湖要在生态保护、环境打造、设施打造、文化强化这四点做到“举一四得”,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其他三件事是否能够兼得;同时要“一举四持”,即每一个部分的建设都要对其他部分产生积极作用,这就要求加强长荡湖打造的顶层设计。第二,要研究湖泊的文化属性和文化内涵,发挥其文化魅力,增强对人的吸引力。第三,常州未来的文化打造离不开美食,而美食离不开一个“鲜”字,因此,长荡湖将来不管发展到什么程度,美食既是形而下的载体,又有形而上的魅力。“长荡湖可以把‘敢为天下先’的‘先’改为‘鲜’,作为一个宣传口号,把长荡湖美食的‘鲜’作为旅游休闲度假的魅力核心进行深度挖掘。”万智体育文化发展(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毛泽发言 摄影/宁颖万智体育文化发展(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毛泽分享了该公司建设广东惠州白鹭湖的经验,在这里,该公司在短时间内把一个小水库建设成为了年接待人次高达80万的体育运动小镇。白鹭湖有2.7平方公里,是一个中小型湖泊,之前雅居乐控股进行了10年的整体开发。毛泽自称,其做的就是“99℃的水加的那1℃”。在他看来,作为一个企业,必须从商业的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思考。他认为,白鹭湖湖面大,水深却很浅,这原本是一个硬伤,但却可以转变思路,变劣势为优势。“中国不是海洋文化,目前深水休闲产业在中国很难生根,水面大、水浅的地方反而可以做很多水上项目,比如皮划艇、摩托艇、帆船等。”他指出,类似项目不仅要做赛事,而且一定要企业落地,这样才能为长荡湖的持续发展带来动力。规划先行 做好顶层设计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西湖水域管理处副主任陈琳发言摄影/宁颖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西湖水域管理处副主任陈琳则分享了西湖在水面流域治理方面的经验和做法。陈琳说,随着西湖的发展,特别是申遗和G20峰会后,整个西湖游客接待量出现阶梯式上涨,这是原本做二十年的规划所预期不到的,从交通配套、停车到市政,都因此出现了一些问题。长荡湖要引以为鉴,“长荡湖基础很好,需要顾虑和保护的设施较少,相对来说不用负重前行,但是,一定要在大量的、全面系统的基础调研工作基础上科学合理规划,不仅要对长荡湖景区进行规划,还要考虑如何和景区外围的大交通、大商业结构布局同步衔接。她还表示,西湖景区是免费的,但是给杭州市整个旅游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让游客停下来,增加购买力和消费支出。长荡湖要想做到这点,就要挖掘地方特色亮点,因地制宜,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打造出长荡湖自己的特色和王牌。原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司长张坚钟认为,当前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养生、康养的需求变大,因此长荡湖要做好市场定位,要从市场的角度挖掘客户群的需求和找出长荡湖的特色,与周边形成联动,以此来确定今后的开发方向,实现可持续发展。沈阳城市学院酒店管理学院院长助理付冰发言 摄像/宁颖沈阳城市学院酒店管理学院院长助理付冰从体育旅游的角度分析了长荡湖未来旅游发展的问题。她认为,长荡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挖掘当地的体育文化特色;二,设计一些精品线路,发展体育+教育即研学旅游休闲产品;三,不宜盲目求大,要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需求,通过小而精的赛事或体育项目,同样可以给当地带来效益。

比德

王志军教授医术的精专与传承:第四代除皱术及其解剖学

关注2020年8月29日-31日,由联合丽格第二医疗美容医院、志德之美医生集团联合主办,为期3天的“王志军第四代除皱术及其解剖学高级研修班”在联合丽格第二医疗美容医院(共享医疗中心)举行。由志德之美医生集团创始人、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整形与美容专业委员会医疗管理分委会 主任委员王志军教授和北京联合丽格第一医疗美容医院面部年轻化科室主任、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学分会面部年轻化学组常委王岩医生担任教学工作。旨在帮助具有一定临床经历和解剖学基础知识的医生们,快速、精准地掌握面颈部层次解剖学和机构解剖学以及除皱术的重点、难点,提高医生们的技能和水平,为行业“回归医疗本质”出一份力,也让更多求美者实现更加有效更加安全的面部年轻化。王志军是二级教授、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整形外科博士,现担任国际著名杂志PRS编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整形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整形与美容专业委员会医疗管理分委会主任委员,以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同时也是志德之美医生集团的创始人、《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副主编。长期以来,王志军教授潜心致力于面神经的基础与临床研究、SMAS技术除皱术的研究。凭借着除皱术及面颈部解剖学的深厚造诣,在中国整形美容领域有着颇高的荣誉和殊荣,是美国“赛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中国美容与整形医师奖获得者及教育部科技成果奖获得者。作为中国医疗美容行业公认的面颈部解剖学方面的学科带头人,王志军教授用30余年的专注对整形外科进行深入研究,并有开拓性的贡献,他首创了“两级递进式除皱术”以及降肌变提肌的“高位SMAS除皱术”,这是目前国内外除皱领域操作最为复杂、手术难度最高、效果最明显,也最持久的术式。曾发表面神经、面部解剖和除皱技术相关论文100余篇,百余次被邀请到美国、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讲学。此次王志军第四代除皱术及其解剖学高级研修班课程,采用个性化定制的方式,安排了丰富的与除皱相关的解剖学授课,将面颈部解剖学知识特点打包,精准解决临床应用问题。并进行面颈部高位SMAS除皱手术演示,加深面部解剖结构和老化与年轻化知识的理解深化。衰老是我们人类生命进程中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年轻时,面部老化是以动力性皱纹及松弛为主,如鱼尾纹、额横纹等。此时采取A型肉毒素注射就能有效的恢复年轻容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包括皮肤软组织逐渐松垂,沟纹与囊袋开始布满脸庞时, “微整形”已不再是首选,而需要经典科学的除皱术来解决。王志军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针对第四代除皱术及其解剖学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解答。他提到:面部年轻化的需求,在目前的整形美容行业占比超过6成。除皱术是面部年轻化手术中最具代表性和科学性的术式之一,它的发展是面部应用解剖学进步的结果,是所有整形外科医师的宝贵财富。自20世纪初至今,除皱手术出现了4次较为重大的技术创新,即皮肤切除术、SMAS除皱术、复合软组织瓣除皱术及多矢量提升除皱术。王志军教授领衔面部年轻化团队深入研究了解剖学的层次、结构及功能,深入研究面颈部老化层次和结构,深入探讨和实践了第二代、第三代除皱术,并创立了第四代除皱术。该技术的迭代关键是在全面颈部SMAS提紧的基础上,将SMAS中的降肌变提肌转化,并将核心放在了重要的轮廓线,如颌缘的圆润平直、苹果肌的S形等,可以追求脸型完美的同时在除皱术后呈现。此次研修班,由王志军教授针对与面颈部除皱相关的解剖学核心知识进行了详细讲解,包括:面颈部结构解剖学、高位SMAS瓣成形、眼轮匝肌和颈阔肌瓣成形以及面神经分支的精细解剖学。王岩主任针对层次、韧带、间隙、SMAS与微整形和除皱术的关系进行讲解。王岩主任作为王志军教授的学生,在谈及如何看待高级研修班讲师将相关技术传承给更多医生同行学员时,他表示:非常感恩自己的老师,所谓大医传承,王志军教授能把自己团队30多年研究学术成果转化成临床,让所有的医生、学员都能够得到这种成果,是一种无私的传承。而随着中国医疗美容市场的成熟,有更多的医生意识到解剖学的重要性,我们希望把这些先进的理念和创新传播给医生,并最终回馈于求美者,回馈于整个社会。王志军教授强调,参加研修班的医生都是中级以上职称的专家,他们临床上有一些经验,通过三天的学习,能给他们一个很系统的面部解剖以及除皱术相关的解剖技术,进而更好的深入研究,对于他们今后的工作我想十分有意义的。面部年轻化技术必须升级换代,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关于质量和安全的社会需求。国内知名整形专家、高位隐形除皱术国内第一人王志军教授在媒体采访中,将选择坚持办班的初衷进行了分享,他讲到:近些年,行业扩张和发展速度很快,但是市场上大部分机构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却是20年前甚至更早的术式,更可悲的是有些机构医生仍然使用上世纪的“拉皮术”……方法落后,效果差,也伴随出现很多并发症, “脂肪脸”、“玻尿酸脸”、“线雕脸”日益增多。中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正在快速进步,但服务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整形美容需求的“医美技术”,无疑是滞后的。而医疗美容领域的技术创新,实际上,多数源于解剖学的研究和美学理论的指导,因此,我们有义务持续宣传这一重要创新途径。谈到美,人们都会想到一个古老而素朴的争论,即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王志军教授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谈到:审美一定是主观的,是对美的审视和认知,美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要适合的恰到好处。一名优秀的整形美容医生,应该具备专业而严谨的理论基础、丰厚的整形美容知识和美学审美,针对不同的面孔以及适应症,给出不同的美学方案。而面部结构的多功能复杂和结构复杂性,又因为每个人的面部解剖结构不同,让解剖学的差异非常大,这就更需要整形美容医生更加深入了解、掌握面部解剖结构的系统理论知识。美丽源于健康,医疗美容的本质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把广大求美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但是,过度商业化、过于强调短期效益的一切向钱看,唯业绩独大的产业化的做法,存在严重缺陷,及其所导致弊端,已逐步被社会发展淘汰。所以,“回归医疗本质”以及加强行业的法制和监管是行业健康发展的根基。同时,更要把先进的、科学的内容传播出去,重视创新和质量安全,把整形美容的临床科研和技术水平提高,才能更好的迎接挑战走出新路。

丹心令

饶毅:VTA of Tsai——中国人在现代解剖学最重要的发现

药理学上,我们常见的数典忘祖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的研究员不知道常山碱的两个英文名称中的一个是上海药物所老所长和他的同事合作发现、命名的,而另外一个是外国竞争者命名。外国竞争者在后,中国的发现和文章在先,而上海药物所有人数典忘祖,用外国人后来的名称,而放弃自己先辈所长和先辈研究员的命名。今天的神经科学,非常重要的一个解剖结构是Ventral Tegmental Area of Tsai。它有重要功能,其中最热门的是奖赏功能。这一结构是由中国老一辈科学家蔡翘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期间所发现,并由他单独一人发表论文。这一结构后来研究者称为VTA of Tsai,特别是权威的继承科学家多次标明了Tsai。图源:simplyilka.com但是,迄今绝大多数中国科学家,包括研究这一区域的科学家,在称呼这一区域时,基本省略Tsai。引用蔡翘先生1925年论文的到2019年都一直有,华人引用者也比较罕见。Tsai C (1925) The optic tracts and centers of the opossum,Didelphis virginia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 39:173–216 以上内容分享自:饶毅科学蔡翘简介蔡翘(1897年10月11日—1990年07月29日),出生于广东揭阳,生理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生理科学奠基人之一,中央研究院院士 。191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22-1925年入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学心理学和生理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蔡翘对甲状旁腺的功能、感受器适应现象、肝糖元异生机制等有较深入的研究。五六十年代领导军事劳动生理及航空、航海、航天生理的研究。【百度百科】发现“蔡氏区”——神经解剖学上的贡献 蔡翘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做研究生时,他的导师,著名比较神经学家卡尔(Harvey A.Carr)有一个庞大的研究计划,想对美洲有袋类动物负鼠的脑进行全面的深入研究。作为这个研究计划的一部分,神经解剖学家C.G.Herrick教授把研究负鼠视束及视觉中枢的任务交给蔡翘。他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这项任务,并把结果写成长达75页的论文“The Optic tracts and centers of the opossum,Didelphis virginiana”[弗吉尼亚负鼠(Didelphis virginiana)的视束和视觉中心],发表在1925年Journal of Comparative Neurology(比较神经学杂志)第39卷上【上图】。论文的题目虽为负鼠视觉系统的研究,但其内容却大大超出了视觉系统的范围,而牵涉到脑干内极为重要,但又不大为当时人们所注意的一些结构,如内侧前脑束(medial forbrain bundle)和被盖网质(substantia reticularis tegmenti)等。学位论文完成后他在Herrick以及生理学教授A.C.lvy的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不久,他经导师推荐为美国西格马赛学会(Sigma Xi Society)的会员。前脑内侧束的细胞起源、纤维连结和功能意义,一向被认为是神经解剖学上的一个难题,很多学者望而却步,但蔡翘却知难而进,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对它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澄清了多年来人们对于这一纤维连结系统的模糊概念。 多年来,研究神经递质中枢途径和痛觉神经机理的科学工作者,越来越多地认识到中脑被盖网质、中央灰质区和前脑内侧束在痛觉调制过程中的作用,并把蔡翘当年所着意描述的中脑内盖网质一个地方称为“蔡氏区”(Tsai’s area)。【百度百科】

不知味

重大发现!马王堆汉锦揭示解剖学起源我国,是后来针灸学的基础

本文参加 #科学了不起# 系列征文赛。1971年发现的马王堆遗址墓葬随葬品十分丰富,墓体结构宏伟复杂,震惊世界。尤其是那具千年不腐的女尸至今是未解之谜。最近,从古墓中出土的有着2200年历史的锦书上,保存着最古老的解剖学说,研究人员认为这是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解剖理论,推翻了之前人体最古老的解剖学图集是由希腊人完成的结论。该研究由英国威尔士班戈大学的解剖学学者Vivien Shaw领导的研究小组完成,相关成果发表9月1日《解剖记录》杂志上。研究人员在研究中写道,这些残留的文字早于针灸理论,是随后两千年来针灸实践的基础,也就是说最早写下针灸理论的我国大夫实际上熟悉人体内部结构。这项发现“挑战了普遍的认知,即“针灸解剖学”没有科学依据。解读汉锦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首先解译汉字,其次进行解剖学研究,以便重新审视文字所指的结构。但是,如果仔细阅读这些文字,可以看出“经络”是指人体的一部分。例如,丝绸上的文字(经过翻译)写道:一个子午线“开始于手掌的中央,沿着两根骨头之间的前臂沿着肌腱笔直地行进,在筋骨下方进入二头肌,到达腋窝,然后连接与心脏”。研究人员认为,对“子午线”的描述实际上是指大动脉(前臂的主要血管)的路径。古文字中的另一个实例描述了脚部的“子午线”,“子午线开始于大脚趾,并沿着腿和大腿的内侧表面延伸。连接到脚踝,膝盖和大腿。它沿着脚踝的内收肌行进。经过大腿,覆盖腹部”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子午线”实际上描述了“大隐静脉的通路”,即将血液从腿部运回心脏的导管。所以,国外研究小组得出结论,这些文字代表着尚存的最早的解剖图集,旨在为中国古代医学从业者提供对人体的简洁描述。尽管在我国古代,尸体和祖先遗骸被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罪犯的遗骸并不总是这样。研究人员认为,古代我国医学研究人员可以解剖囚犯的尸体,以帮助他们了解人体解剖学。研究人员在研究中指出,例如《汉书》中就记载有公元16年对囚犯王孙清的解剖。为什么之前认为解剖学起源于西方?数千年来,西方科学家们通过解剖尸体来研究人体解剖学。但通常很少提及中国、波斯、或印度,即使这些文明具有悠久而自豪的医学传统,而且到现在这种模式依然存在,例如世界上第一例白内障手术的记录来自公元前五世纪的印度。然而,由于随后许多最古老的文献的遗失,以及医学趋向以欧洲为中心的观点,我们对它们的发现和了解受到限制,所以人们认为人体最古老的解剖学理论是由希腊人完成。直到现在为止,很多人认为中医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国外科研人员解译了马王堆墓地的医学文献,肯定它为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解剖学地图集,这些医学文献早于针灸理论,为后来的针灸理论提供人体信息,是成为随后两千年中针灸实践的基础,也就是说穴位和针灸是有科学依托。但为什么这些典籍和理论却后来逐渐失传了呢?马王堆是什么?20世纪70年代发掘的长沙马王堆一、二、三号汉墓,墓主人分别为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和夫人辛追及其儿子。出土珍贵文物3000余件,为研究汉初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丰富了人们对汉代文明的认识,也为汉初考古确立了年代标尺。尤其是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药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马王堆汉墓的彩绘漆棺40多个。这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科学燃计划#——全文完——如果觉得有用,请各位转发,将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谢谢!欢迎关注寒武纪科学馆,精彩科学趣事,第一时间带给您!

变鼠记

在解剖学教育中劣于传统学习的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

麦克马斯特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学习解剖学的传统方法仍然优于依赖数字媒体的方法。研究表明,虚拟现实(VR)和混合现实(MR)劣于传统的物理学习模型,并且在成本和功能方面存在主要缺点。这些发现还支持立体视觉的关键作用-在有效的解剖学学习中使用每只眼睛略有不同的视角来感知深度的能力。该研究结果今天发表在《解剖科学教育》杂志上。解剖学教育计划的第一作者兼负责人布鲁斯·韦恩曼(Bruce Wainman)表示:“这些较新的技术有望提供动态生动的图像,使用户可以与之互动,从而获得主动和自定进度的学习体验,而不必进入解剖学实验室。在麦克马斯特。“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材料的证据不足。”传统上,对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包括尸体解剖以及观察解剖前体,插图,照片和物理模型。Wainman说,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导致了许多不同形式的数字解剖模拟,旨在补充甚至替代传统的教学材料。McMaster研究将从物理模型派生的MR 模型(Microsoft HoloLens)和VR模型(HTC VIVE)与实际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通过采用一种在一种测试条件下遮住非优势眼的策略,专注于整体学习表现和立体视效果。麦克马斯特大学的20名未经事先解剖学训练的大学生小组在以下七个条件下学习了骨盆解剖学:带有和没有立体视觉的物理模型;带有或不带有立体视觉的MR;带有和不带有立体视觉的VR,以及在计算机显示器上的关键视图。所有测试均使用真实的人类骨盆和15个项目的简短答案识别测试。不允许学生接触任何物理模型。结果表明,与计算机监视器上的关键视图相比,物理模型的准确性提高了70%;VR增长了25%,而MR增长了2.5%。Wainman说:“归根结底,与纸上的照片相比,从虚拟或混合现实中学习几乎没有优势,而且它们比实体模型差很多。”“我们发现,当您从经过测试的虚拟现实耳机中拿走立体视觉时,它甚至比从纸上学习还要糟。这项技术的倡导者常常说这是一种更好的学习方式,但是我们的研究表明,是不正确的。”杰夫·诺曼(Geoff Norman)是该论文的合著者,也是麦克马斯特(McMaster)的健康研究方法,证据和影响力荣誉退休教授,过去20年一直专注于教育研究,包括近十年来与韦恩曼(Wainman)合作开展了解剖学教育最佳实践。诺曼说:“有人声称虚拟现实会变得更好,但是您发现它不仅恶化,而且显着恶化,而且对于已经在其立体视觉方面面临挑战的部分人群来说,情况更糟。”“我们鼓励在这一领域进行更多的定量研究,以便在解剖教育计划实施之前进一步评估混合和虚拟现实系统。”在进行初级测试之前,从McMaster招募了40 名本科生,以获取有关MR和VR模型的最佳环境的定性数据。“当我们调查人们愿意在这种虚拟环境中学习多长时间时,没有人表明他们能够学习超过30分钟,” Wainman说。“与此同时,我们有学生每天在解剖学实验室学习六到七个小时,研究人体材料。“我们并不是在考虑技术,而是在学习什么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希望技术能够为教育服务,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