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再说论文的“理论性”有了它叫做解决问题,没有它叫做解释问题!考槃

再说论文的“理论性”有了它叫做解决问题,没有它叫做解释问题!

来源: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 作者:吉大秋果问题不能在其产生的层面被解决!上次更了一个帖子,当人家说你论文的理论性不够,是什么意思?(戳前面的字就能看),今天把这个问题继续掰扯一下。上次帖子讨论了一篇论文在讨论的对象和论证方面是需要具有理论性的。否则这就不是一篇学术论文,而是一篇其他的类似什么工作报告之类的问题。学术论文要具有学术性,而学术性的体现就在于它的理论性。今天我们继续从问题的角度讨论一下理论性对于一篇论文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都强调问题意识,为什么是这样的呢?我在之前的帖子已经说过了,写论文考察的是思维,思维图谱和知识体系之间有着非常本质的区别,这一点请查看《你为什么不会写论文,那是因为你有知识没思维》(戳题目就能看)。思维或者说写论文是由问题引导的,论文基本的写作展开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论文写作其实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但首先是你必须要发现问题,然后分析它,然后才能解决它。我们今天不去探讨发现问题的环节,这个环节也很难,通常我们的学生也很缺乏。我们今天讨论的是分析问题的环节和解决问题的环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话,问题不能在其产生的层面被解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当你手中有一个问题的时候,你对这个问题解决思路的寻求不应该在问题产生这个层面,而应该上升到这个问题产生的原理层面去寻求答案。也就是说问题不能在制造问题的层面被解决掉,地来到这个问题的原理层面上分析它并解决它。举个例子,我的汽车突然打不着火了,这是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你不能仅仅停留在打不着火了这个层面上,你现在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在汽车构造的原理当中,什么东西能导致它打不着火?是电瓶?是火花塞?是油路?抑或是其他什么方面的原因,这个时候你完成的是把这个问题上升成为一个原理层面上的问题。接下来,如果是油路的问题,那请按照油路的原理去把这个问题解决掉。看到没,如果你仅停留在打不着火,你解决不了问题。即便你有一个擅于修车的好朋友,你跟他说我的车打不着火了,他其实也并不能在看不见车的情况下,没有进行诊断和分析的情况下,去帮你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同样的,你打电话给医生说我头疼,医生都看不到你进行不了其他方面的辅助诊疗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判断什么样的疾病引发的,因此也就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治疗。看到这儿你是不是应该明白了,问题的产生和问题被解决,并不是在同一个层面上,问题的解决是一定要上升到问题产生的原理层面上才能进行的。同理,在写论文的时候也是一样,你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需要上升到原理层面上去观察,并且在原理层面上定性之后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回到我们今天帖子讨论的问题,论文为什么要有理论性?如果没有理论性,你的问题就停留在问题产生的层面上,那你所有的所谓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只不过是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和描述,即便你把它称之为“解决问题”,但是一切上升不到原理层面上对问题的讨论和分析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所以理论性是什么,理论性就是你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能够成立的理论依据。没有这个理论依据,你所谓的解决方案或者是路径只不过是你主观的想象而已,并不是真正的解决路径。真正解决问题的路径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得出的。如果上面的解释你还不能理解,我给你举个渣男的例子,某女一直坚称自己命不好,总是遇到渣男。如果遇到一次,那可能是运气问题,但如果总是遇到,那可能问题不再是你总遇到渣男这个表面现象上,而是你为什么总遇到渣男?这极有可能是某女思维模式的问题,她自己的思维模式就引导她在谈恋爱的时候总是倾向于某一种渣男才具有的特质,然后又怪自己命不好。如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渣男本身和解决总遇到渣男这个遭遇都无济于事,怎么办?这个女人得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才能走出这个怪圈。明白了吗?解决渣男解决不了你总遇到渣男这个问题,得解决你脑子才行。哈哈,自行脑补吧,为了解释理论性这个问题,我也是蛮拼的了!

守望者

《自然》论文:人们更倾向于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解决问题

中新网北京4月9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心理学研究论文称,一项研究发现,当人们被要求改进物体、想法和现状时,他们更倾向于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因此,人们可能会直接用加法来解决问题,不去考虑做减法的解决方案可能更好。该论文提出,包括开发一种技术或是加强某种观点等在内,改进物体和想法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增一种是删,而删能让物体或想法更简化。然而,考虑到所有可能选项的认知负荷,人们一般会将考虑的选项控制在一定数量内,这会造成最终的方案并非最优解。论文通讯作者、美国纽约大学加布里埃尔·亚当斯(Gabrielle Adams)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夏洛茨维尔分校本杰明·匡威(Benjamin Converse)及其同事,通过对1153人开展一系列实验,观察他们对各种不同问题的处理方式,包括做几何智力题,固定乐高积木,改建一个迷你高尔夫球场。研究发现,实验对象更青睐做加法,常常忽略做减法的选项,即使做减法能提供更简单也更好的解决方案。他们的后续实验显示,人们在认知上不太习惯做减法,因此做加法成了默认的解决策略。论文作者认为,这可能解释了人类为何会受困于一些问题,包括超负荷的时间安排,制度性的繁文缛节,以及对地球的破坏性影响。(完)

马缨丹

学术论文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写什么和怎么写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研究生期间最重要的工作莫过于学位论文的撰写,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说,还面临着小论文的发表压力。无论是几十万字的大论文,还是万八千字的小论文,其实我们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只有两个:写什么和怎么写。以下将从研究选题与问题、文献综述与研究创新、论文写作策略等方面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一、研究选题与研究问题 做研究或学术论文撰写的第一项任务就是确定选题。这里,我们必须要对“选题”(topic)和“问题”(question)做出区分。研究选题是关于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问题是具体的研究任务。在指导学生的论文时,我通常想要了解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的研究问题是什么?同学们往往会给的回答是“国际制度”“中非共同体”“沙-俄关系”……其实,这些关键词只是研究选题而非研究问题。更进一步来说,研究问题是对具体研究任务以问题的形式提出和表达。从研究选题走到研究问题,才算是开始了研究的第一步。在确定选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问自己三个问题:我对什么感兴趣?在我感兴趣的对象中哪些方面是重要的?这些方面为什么重要?第一个问题大家都不会陌生。我常常会问学生这个问题,不知为何,只有少部分学生会有明确的答案,部分学生会给出关键词,但有很多学生没有认真思考过选题,而是期待老师的“命题作文”。但是只有感兴趣,我们才会想要去了解,才会有疯狂阅读文献的动力,也才能回答第二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重要的,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问题,取决于你自己的理解。在确定研究兴趣后,应该不断的深挖,去关注更小的方面。如果你的研究兴趣是“国际制度”,缩小到“国家与国际制度的关系”已经往前走了一步。然后,你又关注到“国家退出国际制度”的现象,进而思考“国家为什么会退出国际制度?”“当今国际社会中的国家退出与历史上的国家退出有何相似与差异?”等问题。此时,你的研究已经从宽泛的选题过渡到具体的问题了。虽然我一直认为选题的确定和问题的提出都是非常主观的,取决于研究者自身的理解,但研究者不能回避去思考和说明第三个问题,即你选择的问题为何重要。研究问题的重要性主要包括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一项好的研究应该两者兼具。当然,我们并不能否认有一些开创性的研究更注重理论层面的重要性,也有一些研究仅仅立足于实践的重要性。我们不难看出,从选题到问题,是一个不断缩小和明确研究任务的过程。研究问题提得好不好,其实是研究任务选的好不好,而不是文字表达问题。那什么是好的研究问题呢?第一,好的研究问题应该是具体明确的问题,在论文中开宗明义,而非笼统模糊的问题,让人捉摸不透。第二,好的研究问题应该是以Why的形式提出的问题,因为科学的本质在于探求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科学也是如此。第三,好的研究问题应该是一个重要问题。这在上文已经提到。在审阅学生论文时,我发现有几个常见的误区,比如:没有明确而具体的问题,有多个研究问题或在行文过程中研究问题发生变化,以及忽略Why的问题而总是思考How的问题等等。其中最糟糕的情况就是没有研究问题。我的建议是开始动笔前,以一个问句的形式将自己的研究问题写下来。提出一个好问题,甚至比给一个普通的问题以好的解释更为重要。那么,从何处去寻找好问题呢?一方面,从文献中寻找好问题。确定选题之后,即可疯狂阅读该领域内的相关文献,尤其是最新最重要的论文文献。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要明确该领域内研究者们提出了哪些关键议题(issue),做出了哪些经典解释(theory)。在对该领域有了整体的了解后,我们就能进行反思该领域内有哪些问题尚未解决,有哪些解释存在缺陷。另一方面,在事实中寻找问题,即哪些事实缺乏有效的解释。最重要的事实就是变化,既包括纵向的变化,也包括横向的变化。所谓纵向的变化就是随着时间流动产生的变化,过去是怎样而现在又是怎样;横向的变化就是空间变化而产生的变化,如同一时期面临同样的国际压力时,不同的国家有何不同反应以及为何会有不同的反应。我们一定要注重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变化,变化即意味着新现象,新现象就会产生新问题。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创新 文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问题就是怎么去找文献,这就要学会合理地利用网络,学会利用关键词。关键词的选取取决于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取决于你想做一项什么样的研究。另外,关键词的数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最好是在3到5个左右。关键词太多,查阅到的文献数量有限,有可能会遗漏重要文献;关键词太少,会导致查阅到的文献浩瀚如烟,无法抓住重点。通过关键词查阅到的文献,包括中英文的著作、论文、研究报告等,最少也有100份左右,多则上千。我曾经听不少学生抱怨文献太多看不完,也发现有些学生花了太多时间在那些并不相关的文献上。最有效率的方法是对文献进行分类阅读。我们通过关键词查阅到的文献中,60%左右都是相关性不强的文献,30%左右可能相关,但从具体问题来看又不直接相关,大概只有10%左右是最相关的。对于那些相关性不强的文献,只读摘要即可;对于相关但不直接相关的文献也不需要从头读到尾,只需要搞清楚其逻辑起点、研究脉络和结论;对于那些直接相关的,则需要精读和多读,不仅要读内容,也要读研究设计。如果在查找和阅读文献的过程中,你发现直接相关的文献一篇都没有或者太多了,那就是非常坏的信号,可能需要重新审视你的研究问题。完全没有直接相关的文献意味着你的研究问题可能并不是重要问题,没有研究的必要。当然不排除有天才型的研究者,但我们大多只是刚刚踏入学术的门槛,几乎不可能存在学界没有任何学者意识到而恰好被你发现的重大问题。直接相关文献太多则表示这一问题研究的人太多,甚至已经被研究烂了,我们再想要创新或做出贡献就会很难。在继续探讨文献回顾之前,我们要先思考如何去定位研究的创新和贡献。我们在阅读和整理文献时最重要的就是要发现既有文献的不足,针对这些不足所作出的努力正是研究的创新和贡献所在。创新的本质大体就是创造新知,淘汰谬误,降低知识的不确定性和更新知识的适用边界。创新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现有研究的创新而非空穴来风的创新,其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发现新现象并据此提出新问题;二是针对已有问题提出新理论或新观点;三是找到已有理论的新证据或新信息;四是采用新的分析方法。这四点只要能很好地贯彻其中之一便可以称得上是好的研究。学术论文的写作就要突出创新性。论证和展示创新性是研究者自己的任务和水平,而不是审阅者、编辑或读者的任务和水平。写好文献综述就能做到创新性的不证自明。文献综述是一种系统的、明晰的和可再现的方法,这种方法用于寻找、评估和综合研究者已完成和有记录的工作,有助于研究者限定研究范围并向读者说明研究课题的重要性。文献综述工作实际上从确定选题时就已经开始。一旦通过初步阅读确定了有用的文献,就可以开始设计文献图了。研究文献图是对有关研究的一个可视化概述,并且通过一个图表来表达。组织研究文献图的方法有多种:一是层次结构,从上至下可列出研究主题,若干个副主题,代表性文献及其研究特征,将要进行的研究等;二是流程结构,从左至右可梳理出相关主题的研究发展,以及代表性文献。把代表性文献放入自己的文献视图中时,还要草拟最相关文章的概要。这些概要将会被综合进最后的文献综述中,并根据文献主题结构或按研究中罗列的重要概念进行归类。特别注意的是,还要以恰当的方式列出文献的准确出处。这样,论文的末尾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参考文献。定量和混合研究的文献综述写作一般由5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第二至四部分别为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综述主题2,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有关的学术文献;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第五部分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体,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对于定性研究而言,文献综述可能分散于不同的具体主题领域,对阐述的中心现象的各个方面予以探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文献综述并不是文献的简单罗列,重点应是评述,在这个过程中凸显出创新性。三、论文的写作策略 在讨论学术论文的写作策略时,我们首先要明确学术论文是写给谁看的。无论是老师、编辑还是评审专家,他们都是我们的“同行”。既然是写给同行看,那么就意味着学术论文要体现其专业性,在写作的过程中假定读者具有必要的专业背景知识,因此无需使用一整个部分来做历史回顾或背景介绍。另外,写作过程中还需要提高防御性和透明性。一方面要“防御”专业的批评,另一方面也要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供专业批评。论文作者的写作态度也需具有客观性,要站在同行读者的角度来审视论文。其次,我们要明确学术论文的撰写有其特定的规范与风格。一是学术论文必须要严格规范地注释,这是出于知识产权、知识可积累性、文献可扩展性的考虑。二是学术论文有较为固定的文章结构,一般包括摘要、关键词、导演、研究问题与假设、论证和研究结论等。各个部分也都有几种模式化的写法,如导言部分的写作主要包括四个板块:研究问题陈述,已有研究成果综述,已有文献中存在的不足,该项研究的重要性。固定的结构能够满足知识共同体的预期,提高文献阅读的效率,保证研究的透明度。三是学术论文有其特定的写作语言,强调的是学术严谨和逻辑的魅力而非文辞的魅力。论文作者应当学习和坚持科学风格的写作,即诉诸理性的灰白黑,尽量避免文学性、新闻性和口语化的写作风格。严谨的文风并不等于枯燥无聊的文字,有的人把本来很有趣的研究写得很平淡,有的人却能够挖掘出看似平淡的研究的有趣和意义。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简洁、有力、明确的基础上,适当加入文字的可读性。所有写作经验丰富的人都知道写作是思考和概念化主题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要把我们研究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缺乏写作经验者的一种表现是,他们享受阅读文献和思考的过程,可以对自己的研究侃侃而谈,却总是书写不出来。这里,我要与大家分享一个写作小窍门:边想边写。其实写作就是思考的过程,只思考不动笔或只动笔不去思考,都是论文写作的大忌。从研究过程的早期,我们就要把头脑中的想法提取出来记录在案,只有把理念转化为文字才能对论文的走向形成直观化的印象,真正“看到”研究结果。在写作过程中,我通常使用的是三段论模式:第一步,提出一个大纲,它可能是句子或要点或直观的理念图;第二步,写出草案,然后围绕整个段落对理念进行筛选、删减和移动;第三步,对每句话进行编辑润色。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边想边写的过程,也是一个写作、检查、再写作的过程。学术论文写作的第二个小窍门就是要保持良好的写作习惯,建立以连续性和规则性为基础的写作规范。文字写作仅仅是文献收集、阅读和思考的延续,写作草稿长期搁置会导致注意力和精力的耗损。最好的办法是选择最合适你工作的时间和一个避免分心的地点,然后坚持每天在这个时间里进行写作。不管情绪如何,也不管有没有做好写作的准备,坚持每天写作。写作量可以少,但要有规律。写作是循序渐进的,而且必须要以一种闲适的心态投入到写作中。舒适的写作工具如电脑,一支心爱的钢笔,一杯热茶或咖啡等都能提高我们写作的情绪值。总之,论文写作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而是研究与写作的互动过程。成品论文是一个抹去了过程的光滑存在,但论文半成品的样子是极为粗糙的。即使在完成论文之后,可能还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期的、反复的、痛苦的修改。只要我们内心深处有对学术研究的热诚,投入足够的时间精力去阅读思考,并不断学习掌握正确的方法,多写多练,就一定可以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缩手缩脚

麦肯锡用了40年的沟通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给你整理成一篇文章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为你解读的是《金字塔原理》,麦肯锡40年的经典内部培训材料,如果要系统学习沟通表达、逻辑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精通这本书就够了。假如你是一家公司的秘书,老板要你要组织一次高层会议,经过沟通了解之后,你需要跟老板做一次简单的汇报。你是这么说的:“老板您好,李总来电话说他不能参加下午3点会议了。王总说他不介意晚一点开会,明天开也可以,但明天10:30以前不行。刘总的秘书说,刘总明天晚些时候才能从法兰克福赶回来。会议室明天已经有人预订了,但星期四还没有人预订。所以,会议时间定在星期四上午11点似乎比较合适。您看行吗?”可能你老板听完之后是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你在讲什么。有什么改进的办法吗?不着急,当你听完本书后,可能会这么说:“老板您好,今天的会议可以改在星期四上午11点开吗?因为这样李总和王总都更方便,刘总也能参加,并且,本周只有这一天的会议室还没有被预定。”,这样听起来是不是好很多,条理清晰,语言简洁。这两种表达方式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如何才能做到?这正是今天要带给大家的内容。好了,在开始讲解这本书之前,先来了解一下作者,芭芭拉·明托,毕业于哈佛大学,是麦肯锡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咨询顾问。传授金字塔原理超过40年,帮助政府、企业、高校等各界人士撰写商务文章、复杂报告和演示文稿,曾为美国、欧洲和亚洲众多企业及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讲授金字塔原理。本书《金字塔原理》已经畅销40余年,被译成多种文字,并数次再版,常年名列各国畅销书排行榜前列。本书主要讲述了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个重点是:什么是金字塔原理?如何在表达中运用金字塔原理?第二个重点是:如何在思考中运用金字塔思维,让思维更有条理?第三个重点是:如何高效地解决问题?第一个重点内容:什么是金字塔原理?如何在表达中运用金字塔原理?本书是《金字塔原理》,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是金字塔而不是其他结构呢?顾名思义金字塔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表达方式,简单讲就是先说结论,然后展开论述支持该结论的原因,然后再逐层往下分。作者指出,这种表达方式很符合人类的思维规律,有三个原因:第一、大脑习惯于理解因果关系。人类大脑天生对逻辑敏感。古希腊人看到天上散乱的星星,分析总结出了不同的形状,得出了星系、星座等抽象的概念。这种对逻辑的偏好或者说对因果关系的偏好,是人类大脑的本能。第二、大脑善于分组归类。比如我们看到教室里的一群人,我们会下意识的分组,男的和女的;老师和学生等等;我们看到一组数字也会下意识地分组,奇数和偶数,大数和小数等等。第三、大脑并不善于独立思考,喜欢关联记忆。因此从金字塔顶端开始叙述,很容易让我们厘清方向,将后续的表达根据前面的思路去理解,提高了接受和理解信息的效率。所以,金字塔的表达方式是一种顺其自然,有利于大脑快速理解和记忆的表达方式。作者指出,金字塔思维用16个字概括就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金字塔的三个结构:横向、纵向和序言。第一,纵向,上一层必须是下一层思想的总结和概况。这种表达方式更容易引导读者或者听众的注意,让听众从一个中心思想或者一个疑问开始,逐层向下分解和回答上面的疑问。在纵向逻辑结构上,有两种方式:归纳法和演绎法,这个后面我们会详细阐述。第二,横向,每一层的观点必须是逻辑一致、相互独立和完全覆盖的。这个如何理解呢?比如让你对一个面试者进行评价,你可能说“这个人呀,挺聪明的,思路清晰,也很勤奋,过去的工作经历也跟这个岗位的要求很合适等等。”但这样评估面试者显然是不全面的,也缺乏逻辑性。所以可能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先将评估的维度列举出来。比如从“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等几个方面来分别进行评估。而这几个维度的划分必须是逻辑上一致的,都是对面试者的评价,同时相互独立的,比如聪明和思维清晰就不是相互独立的,同时这几个维度也应该能全面客观评价一个人。但作者也指出,在归类分组的过程中并不是越细越好,你也许听过神奇的数字“7”。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在1956年发表在《心理学评论》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人类大脑一次性无法同时记住7个以上的项目。所以为了便于记忆,我们不能将下层的金字塔拆分得太多。第三,序言,也就是在开始构建金字塔表达之前,首先要用一个序言来引出你的讲解。目的是一开始就抓住听众或者读者的注意力,作者建议这个序言最好是故事的方式。典型的故事叙述结构包括背景、冲突、疑问和回答,其实就像我一开始用一个小案例开始一样,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大家往下听。听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一开始我们讲的案例中,那个秘书第二种表达方式,让我们很容易理解正是采用了金字塔的表达方式,她首先抛出了结论“今天的会议改在星期四上午11点”,这让老板一下子就能获得最有用的信息,然后再展开论述具体理由。我们理解了金字塔结构的好处,但你可能说,很多时候,一开始并不知道我们要表达的中心主题或结论,或者说不能很好提炼出来,怎么办呢?作者指出,我们可以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反推出来,先列出你要表达的思维要点,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分类关系等,最后得出结论。而且对于初学者,作者建议首先采用这种方式,学会不断练习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在金字塔表达的整体结构上,我们一般会采用两种逻辑推理方式来进行论证:演绎法和归纳法。可能很多人听说过这两种方法,但是并不一定知道它们的区别。让我们来简单讲解一下。演绎法是一种线性的推理方式,通过大前提、小前提来得出结论,比如:鸟儿会飞,乌鸦是一只鸟,因此乌鸦也会飞。大前提必须是一个公认的规范或者说显而易见的事实,比如我们都知道鸟儿会飞,小前提是一个我们要论证的观点与大前提的关联关系,比如乌鸦是一只鸟,是属于鸟类。因此才会有可靠的结论:乌鸦也会飞。再举一个例子,比如大前提是“任何有三年产品工作经验的产品经理都能胜任这项工作”,“王伟有三年的产品工作经验”,那么结论就是“王伟能胜任这项工作”。归纳法比演绎法要难以掌握,因为它需要创造性思维。它是一种根据一类事物的部分对象的某种性质,推出这类事物的所有对象都具有这种性质的推理方法。需要分析总结不同事物之间的共同点,来推理出结论。比如:日本商人正在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资。美国商人正在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德国商人正在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资。那么我们得出结论,海外投资商们正在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第二个要点:如何在思考中运用金字塔思维,让思维更有条理?上面我们讲解了要得出金字塔的论点,有两种推理方法:演绎法和归纳法。那么在每一层的论点组织中,有什么具体方法吗?这正是这部分要讨论的内容。作者指出,在每一层思想组织的过程中,常见有三种组织形式,包括:时间或步骤顺序、结构或空间顺序、重要性或程度顺序。时间或者步骤顺序很好理解,它是我们将思想分组时最常采用的方法,比如用过去,现在,将来这样的方式来分组,也可以采用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这样方式来分组。结构或空间顺序就是当你用示意图、地图或图画想象某个事物时的顺序,这个事物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虚拟的。比如公司分为行政部、财务部、市场部和技术部四个部门。也可以按空间上划分,比如中国市场可以分为,南方市场和北方市场,或者东部市场和西部市场等等。程度或重要性顺序就是划分同一类或者具有共同属性的一类事物的方法。比如一家公司的经营遇到了三问题,但它们的重要性程度是不一样的,依次是: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公司人员出现了老化;公司流动资金出现了短缺。关于同一层级各个观点的顺序,你可以将最重要的放到前面,也可以将它放到最后,这个根据实际情景调整。在按照上面的逻辑关系组织观点或思想之后,还需要对以上的结构进行总结和提炼,这里就需要每个人的总结和归纳能力。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纽约衰退的原因非常复杂,其中包括8个方面:1.工资高于美国其他地区的平均工资水平。2.能源、房租和土地成本高。3.交通拥堵使运输成本增加。4.缺少建立现代化工厂的空间。5.税率高。6.技术的变化。7.美国西南部和西部地区与之竞争经济中心的地位。8.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心向郊区转移。当然这是一个缺乏思考的例子。我们可以采用归类、分组的方法了解作者的真实思想。在这个案例中,逻辑顺序应当是按照重要性顺序。首先,找出这些要点之间的相似之处。比如工资过高,能源、房租、土地成本高,以及运输成本高、税率高这几个因素都可以归纳成为:成本高。缺少建立现代化工厂的空间,技术的变化,以及美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心向郊区转移,这几个可以归纳为:工作条件变差。经过分析和归纳,我们将纽约衰退归纳为如下三个原因:1.成本过高。2.工作条件差。3.来自其他城市的竞争。作者指出,位于金字塔结构的每一层的思想,都必须是对其下一层思想的提炼和概况。因此,上一个层的思想实际上都是从下一个层思想中衍生、提炼和总结出来的。同时,在金字塔结构的同一层级分组中,我们所列出的所有观点或思想都可以按照这三种逻辑关系来组织。当然还要遵循前面我们讲到的,逻辑一致、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三个原则,以及不能分组太多的原则,最好不要超过7个,这样不便于读者或听众理解。但是按照上面的方法归纳出了所有的思想或观点,概况这些思想和观点有时候并不容易,所有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说法“这个项目有3个目的;我们公司存在5个问题;我们有4项建议”等等没有实际意义的总结和概况。作者称这些句子是“缺乏思想”的,实际上并没有概况其下一层的思想精华,对读者和听众缺乏吸引力,也缺乏总结性,所以我们应该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作者指出,这些概括性语句可以是行动性语句或者描述性语句,比如应该告诉读者或听众做什么事;也可以告诉他们关于某些事情的情况。强迫自己找到一个明确的最终结果、目标或里程碑,使你能够据此判断某步骤已经完成,然后根据这一结果修改各行动步骤的措辞。总之每一个总结性语句应该都是有意义和目的的。最后一个重点:如何高效地解决问题?前面我们讲解了在表达和思维组织上的金字塔结构,但是对于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可能很容易淹没在信息和材料的海洋中。作者指出,对于解决一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的是解定问题和分析问题,然后才能利用金字塔思维来提出解决方案和执行计划。什么是问题?就是你目前的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对于一个问题的界定和分析,作者提出了一种方法“连续分析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按照逻辑顺序排列问题并寻找答案。其过程包括五个步骤:1:是否可能有问题?2:问题在哪里?3: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4:我们能做些什么?5: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其中判断是否有问题和问题在哪里,属于界定问题;而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属于分析问题;最后的我们能做些什么,以及应该做些什么,属于寻找解决方案,最后就是解决问题了。关于如何界定问题,作者提出了界定问题的四个要素:第一:切入点、序幕。比如你要给老板提加薪的要求。你可以跟老板说,你发现最近员工离职率很高,尤其是几位老员工都提出了离职。第二:困扰、困惑。接着你提出困惑,你觉得公司业务发展不错,而且业务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也很好,是什么原因导致员工频繁离职呢?第三:现状、非预期结果。然后你继续说,最近找了几个离职员工沟通,普遍反映说,公司的薪资水平与同行业有差距,员工的薪资预期和他们的实际能力和付出存在差距。第四:目标,预期结果。最后,你接着说,经过和一些离职员工和在职员工沟通后,发现大家普遍有希望能提升薪资水平的诉求。在这个案例中,我们通过界定问题的四个步骤:切入点、困惑、现状、和预期目标。来界定问题,提出疑问。界定问题的框架,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分析问题了。传统的分析问题流程包括4个步骤: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但是,目前我们可收集的信息非常多,结果往往是数据和信息堆积如山,很难从海量的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信息,一家大咨询公司曾经估计过,收集资料和分析工作中,60%的都是在做无用功。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现在咨询公司的最新做法是,在收集资料之前对问题进行结构化分析,具体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提出各种假设。第二:设计实验验证或者排除假设。第三:通过实验得出明确结论。第四:相应地采取补救措施。换句话说,就是强迫自己思考产生问题的各种可能原因,之后的重点就是收集资料,以证明是这些原因或不是这些原因。只有假设自己已经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提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做的好处是带着问题去收集资料,减少了大量无效的时间。收集资料之后,就是诊断问题,那么如何诊断问题呢?作者也提出了三种方法:呈现有形结构、寻找因果关系、归类分组。第一种,呈现有形结构,任何一家企业或行业的具体领域都应该有清晰的结构。画一幅系统的现况或理想状况的图,帮助你决定是否要回答这些问题,并找到和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比如列出一个公司利润下滑的三个关联因素:销售收入、销售毛利和销售成本,这样能帮助我们诊断问题。第二种,寻找因果关系,寻找具有因果关系的要素、行为或者任务,得出最终的诊断结果。第三,归类分组,就是把所有可能的原因按相似性分类,前提是这种预先的分类有助于综合分析各类事实。比如前面讲到了员工离职率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薪资待遇、业务发展、员工关系等等内部原因,也有可能是同行公司竞争、市场环境变化,行业不景气等外部原因。接下来就可以利用前面我们讲到的:时间、空间和重要性三个方法来进行归类分组。在成功界定问题和分析问题之后,我们就可以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剩下来的就是制定和执行解决方案了。好了,说到这里,我们今天聊的内容就差不多了,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我们所说的要点。首先,我们讲到了,什么是金字塔原理,总结成为16个字就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在金字塔结构上,分为纵向、横向和序言三个部分,序言可以理解为开场白,就是引出要表达内容,而纵向结构就是金字塔从上到下的逻辑结构,它分为演绎和归纳两种结构,而横向结构是金字塔每一层级的思维和观点组织结构。其次,我们讲到了,在金字塔结构中,同一个层级中的思想和观点组织结构尤为重要,它分为时间、空间和重要性三个组织方法。前面我们也分别介绍了三种方法的具体步骤。另外,作者也指出,在同一层级的组织中,要遵循逻辑一致、相互独立和完全穷尽三个原则,同时分组最好不超过7个。最后,我们讲到了,对于一个现实问题,在提出解决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界定问题和分析问题。其中作者提出了界定问题的四个步骤,切入点、困惑、现状、和预期目标。以及分析问题的四个步骤,提出假设、排除假设、明确结论、提出措施。好了,这本书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我们下一篇文章见。

莫第

还在为毕业论文而烦恼?PaperPaper论文精准查重帮你解决问题!

大学生毕业之前总有一样东西摆在他们的面前,那就是无论怎么写都是要修改的论文!好不夸张的说,论文的修改次数最高的可能有几十次,主要是论文的重复率过高,说白了就是粘贴复制的太多,导致论文的不通过。今天小白你告诉大家如何找出重复段落,并解决它们!PaperPaper小编所说的PaperPaper是一个论文在线查重的网站,一个精确查重的网站,把你论文重复的地方查的一干二净!进入小编所说的PaperPaper官网,直接点击开始查询,不过要注册哟,用手机注册一分钟就完成了!上图所示的就是查重界面,标题输入进去,再将文档中正文内容粘贴复制到最后一个文本框中。报告查询导航栏就是我们论文出结果的按钮进口,里面有详细的论文重复对比,找出你文章中段落的来源!PaperPaper网站拥有海量的比对数据库,总收录超过300亿指纹数据,覆盖13个知识资源库,放心查重。大学生必备的论文查重网站,别再修改几十次啦,PaperPaper查重一次,不会有下一次的修改。想要查重,留言:论文查重。

丑八怪

聪明人如何解决问题?这篇文章终于讲明白了

在这个社会,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人脑子是真快,姑且将这波人统称为“聪明人”。说他们脑子快,通常因为面对一个问题,他们能够迅速给出解决方案,关键是该方案还能够切中要害,有效的解决问题。是他们出生就天资聪颖?还是他们后天囊萤映雪?其实不然,重点在于他们习而有法,这个“法”就是方法,是聪明人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这个方法是什么?请听我慢慢道来准确界定问题既然是解决问题,首先一定要准确界定问题是什么。现在这个新旧交替极其迅速的时代,有一句我一直奉为主臬的话分享给各位:方向比努力更重要!也许你花了十二分精力做了一大堆事情,但是最后没有解决问题,或者没有高效的解决问题,那你仍旧没法适应这个时代。言归正传,“问题”,顾名思义,是指你不喜欢的某一个结果(比如公司的销售额降低了,定义为R1,即现状),而想得到其他结果(比如希望提高销售额,定义为R2,即目标),解决方案就是如何从现状R1到目标R2,它们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这个界定问题的方法有一个学术性的称呼,叫“连续分析”,是一种有效解决问题的技巧,如果能够这样定义你遇到的问题,它就可以帮助你按照以下逻辑顺序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是否有问题?问题在哪里?为什么会存在这个问题?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该怎么做?如果你能够回答问题1和问题2,那么就准确的界定了你遇到的问题。问题3是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问题4和问题5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搭建问题的框架这里我不在用太多晦涩的专业词汇去跟你描述搭建的步骤、框架中的构成要素,直接用一个案例来告诉您如何构建问题的框架。假如有一家公司20年以来一直用一种屡试不爽的方法在销售某种工业材料,即先由销售列出潜在客户的名单,写好针对潜在客户的销售信,然后再邮寄给客户。公司表现一直很出色,销售额每年增长约10%。但是今年的销售情况表明销售额大概率会下降10%,面对这个情况公司希望尽快采取措施,恢复正常。问题的背景已经交代清楚,下面来搭建问题框架。首先要根据“背景—切入点/序幕—困惑—R1—R2”的顺序逐步搭建框架,结果如上图所示。图中所有的信息都来自上面那段话中,读者只需要按照上面的顺序逐步将信息填入即可。从框架结构中我们可以看到,寄信后的结果与现状存在差距,这个差距就是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必须找出出现差距的原因和缩小差距的措施。而问题的原因通产可以从背景、切入点、序幕这个环节入手。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推测销售额降低的原因可能有:潜在客户的名单已经过期或失效推销信已经没有说服力邮寄的效率太低针对问题的原因既可以制定相应的对策:扩充现有的名单修改销售信更换邮寄方式或者邮寄录像带这里只是列举了一个最简单的案例,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比这个更加复杂的情况,但是按照这个框架去思考会让你对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迅速的给出对策。如果您觉得上面的东西对你有用,希望您能够将它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到吧~

及阶

解决低端论文问题刻不容缓

  【光明时评】  《2018年科学与工程指标(Science & Engineering Indicators)》报告(以下简称SEI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作者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总计426165篇,排名第二的是美国,为408985篇。中美两国遥遥领先,其他国家瞠乎其后:第三名印度为110320篇,第四名德国为103122篇,从第五名英国起,都在10万篇以下了。  这样的数据让不少人大受鼓舞。尽管2017年的数据尚未出炉,但据预计,中国作者发表的论文数量还将大幅增长,这一点基本没有悬念。但这样的数据究竟应该如何解读,出现了不同的看法。  一个广泛传播并被接受的观点是: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数量上去了,但质量或许还有待提高。理由之一是,在“高引论文”这一项指标的统计排名中,中国仅排第五名。这样的观点当然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对该问题的思考不能止步于此。近年来,笔者团队一直在研究相关问题,“Nature实证研究系列”更是从2013年起持续发布至今。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可对上述数据作出进一步的解读和阐释。  首先,从SEI报告的中国论文数据本身,可以得出推论:中国在科研投入方面大幅增长。因为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没有科研经费支持的实验基础,科学论文就无法产生。SEI报告根据其他数据来源,也赞成同样的结论,称2015年中国的科研投入已超过400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  其次,毋庸讳言,中国作者近年在国外期刊(主要是英语期刊)发表的论文中,有相当大的部分发表在学术声誉较差、影响力较低的低端期刊上。特别是所谓的“开放存取期刊”——没有纸质版本,完全在线发表,免费阅读,但作者需要交纳数百到数千美元的“论文处理费用”,而且审稿往往非常宽松,稿件的刊用率可达80%甚至更高。据统计,仅在进入“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开放存取期刊上,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2015年就已经超过美英,居全球第一了。笔者团队采集的最新数据表明,2017年中国学者在SCI期刊上共发表了69051篇开放存取论文。  再次,为了发表这些低端论文,中国作者耗费了一小部分科研经费作为论文发表费用。因为中国科研投入的总规模巨大,故中国学者为发表这些低端论文而耗费的资金绝对值仍然触目惊心。2016年,新华社记者在相关报道中援引其他信源称:据估计,2015年这项费用约为4.5亿元人民币。但上述估计很可能明显偏小,根据笔者团队近期深入研究的结果,据保守测算,2016年和2017年,中国作者为发表SCI开放存取论文,向国外期刊贡献费用总规模的下限达每年7.6亿元人民币。  这一保守测算,还没有考虑那些非SCI的开放存取期刊。事实上,目前全球开放存取期刊总数已经超过一万种。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被普遍认可的SCI期刊中,也有许多声誉很差,影响因子很低的期刊,而SEI报告所依据的爱思唯尔集团的Scopus数据库(同行评议学术论文索引摘要数据库),采集的期刊超过两万种,远比SCI目前的8000多种更为广泛,鱼龙混杂的现象更为明显。  事实表明,中国的科研经费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大量流入国外一些性质可疑的期刊囊中。重视论文总量中的低端论文问题,对相关的科研管理部门来说,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只有正视数量背后的问题,中国的科学研究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作者:江晓原,系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原院长)

吉普赛

新手怎么完成科研论文?针对初学者的问题解答,很有用

1.科研新手在了解一个新研究领域的时候,是应该先泛读多篇文献建立知识架构,还是先精读一篇高水平文章呢?老师:这个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自己能够看懂自己手头的文献就可以了,不用太在意先后顺序。我以前做学生时,一开始读不懂高水平的文章,就看英文的4页会议论文,再把会议论文和这位作者发的长文章结合起来读,就更进入状态,能够读懂。初学者可以把原始的科研论文(实验论文)和这个领域的通俗的综述结合起来读,无论哪个先读、哪个后读,也可以交错读(就是读一些原创文章,再读几篇综述,再读新的原创文章),这样能进入状态。还有,把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把读文献和组会报告相结合。2.有时候组会汇报的某篇参考文献内容特别多,如何选取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应该选取这篇文献中的哪些部分作为组会汇报的重点?老师:抓住主干线索——别人用什么方法,做了什么,得到什么结果。在这主干部分之前,加上“研究背景”,即别人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在主干部分之后,简短说出本文的意义(或者对你的启发)、你认为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今后可以做什么。这样,你既讲出了别人的东西,又展示了自己的思考。讲的时候,要注意有详有略,特别是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比如你讲别人证明了什么,你只需要适当详细讲1-2个证据,然后说:“他们还做了什么”,把PPT快速翻过就行了。如果听众有疑问,自然会叫停或者在讨论时提问的。3.在看文献的时候,会遇到自己之前并没接触过的表征手段,请问对于这一部分内容,应该花多少时间对待呢?怎么快速弄懂表征背后的意义?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这种表征的原理和这种图代表的意思,那么以后就会明白了。当然,你也可以被动地接受作者说的结论、对数据的解读。过一段时间,看熟了,就明白了。4.开展一项新的研究方向,前期文献调研之后,英文文献看不懂,在看文献的初期可以借助翻译助手吗?这样会不会不利于提高英文水平?老师:查阅单词还行,但通篇翻译成中文就不好了。读博士、读硕士,就是需要你能够看懂英文的文献的啊。循序渐进、多看几篇,自然能适应了。5.我现在一年级,在调研新课题时对某个方向需要解决的问题把握不太好,看综述时会觉得已经有很多问题在被解决,不知道该从哪个方面入手。具体到某个问题的话思维有些局限性,也没有太创新性的想法,请问您对调研新课题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老师:无从下手时,你应该有些外援“预先的输入”或者“定调”。也许你的导师和师兄对这个课题的大方向更加清楚,因此你可以寻求他们的帮助。特别是师兄,有一些前期实验,知道哪条路有黄金,哪条路是火坑。而且,做科研一般总是在实验室现有条件下做得,最好能沿着一定的体系、思路,而不是跳开课题组的范围另起炉灶。另起炉灶不是不可以,但容易遇到挫折,出现延毕的情况。我以前读硕士期间,不知道科研点子的时候,就翻阅文献,想到什么点子,就马上写在纸上,积累了七八个点子后,与老师商量后,花少量时间进行初步尝试,就是先看看效果好不好。效果好再批量合成样品,做更系统的测试。哪个效果最好,就先做哪个点子,做到“管饱”(能发出一篇文章)。之后,再尝试别的点子。换而言之,还得找一个岸先把轮船靠上去,而不能一直在文献的海洋里游弋。如何阅读科技文献?读文献有不同的读法,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总结概括这篇文献到底说了什么,否则就是白读了。文献整理分类的时候实际就已经概括了各文献。下面介绍的是几种不同目的的文献读法?目的 1. 回顾重要内容的读法 ——take home message每次读完文献 (不管是精读还是泛读),合上文献后,想想看,文章最重要的 take-home message 是什么,如果不知道,就从 abstract,conclusion 里找,并且最好从 discuss 里确认一下。这样一来,一篇文章就过关了。Take home message 其实都不会很多,基本上是一些 concepts,如果你发现你需要记得很多,那往往是没有抓到重点。目的 2. 扩充知识面的读法 ——introction重点读 introction,看人家提出的问题,以及目前的进展。类似的文章 (Reference 中),每天读一两篇,一个月内就基本上对这个领域的某个方向有个大概的了解。当然,读好的 review 也行,但这样容易使人变得懒惰。目的 3. 写文章的读法 ——discussion读文章的时候,尤其是看 discussion 的时候,觉到好的英文句型,最好有意识地记一下,看一下作者是谁,哪篇文章,哪个期刊,这样以后 “照猫画虎” 写的时候,效率高些。比自己在那里半天琢磨出一个句子强的多。当然,读的多,写得多,你需要记的句型就越少。其实很简单,有意识地去总结和记亿,就不容易忘记。根据文献的类型来确定阅读顺序对于一个以前没有接触的陌生领域看文献的方式是先看中文综述,然后是中文博士论文,而后是英文综述,最后是英文期刊文献。先读综述,可以更好地认识课题,知道已经做出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自己要做什么。对于国内文献一般批评的声音很多。但它是你迅速了解你的研究领域的入口,在此之后,你再看外文文献会比一开始直接看外文文献理解的快得多。而国外的综述多为本学科的资深人士撰写,涉及范围广,可以让人事半功倍。通过中文综述,你可以首先了解这行的基本名词,基本参量和常用的制备、表征方法。我觉得这点很重要,因为如果直接英文上手的话,一些基本名词如果简单的想当然的翻译,往往会将你引入误区或造成歧义。同时中文综述里要包含了大量的英文参考文献,这就为后续的查找文献打下一个基础。中文博士论文,特别是最近几年的,其第一章前言或是绪论所包含的信息量往往大于一篇综述的。因为它会更加详细的介绍该领域的背景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同时里面往往会提到国内外在本领域做得比较好的几个科研小组的相关研究方向。通过阅读就可以更清楚理清一个脉络。英文综述,特别是那种 invited paper 或是发表在高 IF 期刊上的,往往都是本领域的大家写的。对此要精读,要分析其文章的构架,特别要关注作者对各个方向的优缺点的评价以及对缺点的改进和展望。通过精读一篇好的英文综述,所获得的不只是对本领域现在发展状况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学会很多地道的英文表达。阅读文献中各个部分1)注重摘要:摘要可以说是一个论文的窗口。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多数文章题目、摘要简单浏览后,直接把几个 Figure 及 Title 与 legend 一看,一般能掌握大部分。2)通读全文:读第一遍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争取明白每句的大意,能不查字典最好先不查字典。因为读论文的目的并不是学英语,而是获取信息,查了字典以后思维会变得混乱,往往读完全文不知所谓。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将生字标记,待通读全文后再查找其意思。3)归纳总结:较长的文章,容易遗忘。好在虽然论文的句子都长,但每段的句数并不多,可以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4)确立句子的架构,抓住主题:读英文原版文献有窍门的。我们每个单词都认识读完了却不知他在说什么,这是最大的问题。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大量的关系连词,他们承上启下引领了全文。读每一段落都要找到他的主题,往往是很容易的,大量的无用信息可以一带而过,节约你大量的宝贵时间和精力。5)增加阅读量:由于刚刚接触这一领域,对许多问题还没有什么概念,读起来十分吃力,许多内容也读不懂。后来随着阅读量的增加,最后可以融会贯通。所以,对新手而言,应当重视阅读文献的数量,积累多了,自然就由量变发展为质变了。

甲天下

学习时报刊发娄勤俭署名文章《以解决问题实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编者注:《学习时报》为中共中央党校主办,面向全国,服务全党,以各级党政干部和广大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党唯一专门讲学习的报纸。9月2日的《学习时报》头版刊发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署名文章《以解决问题实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效》,以下为文章全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的重大部署。江苏省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为衡量标准”“把‘改’字贯穿始终”等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以“五深入五确保”为总抓手,推动全省上下开展政治“大体检”、思想“大扫除”、问题“大检修”,立查立改、持续整改,确保党员干部受到触及灵魂的教育、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使主题教育成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航工程、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基础工程、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民心工程、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动力工程。坚定信仰守初心着力解决思想根子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从根源上说都是思想上的问题。开展主题教育,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强大武器,聚焦解决思想根子问题,推动党员干部切实筑牢信仰信念,真正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思想。省委常委会先学一步、学深一点,围绕“学习党章党规、强化纪律意识”“把握发展规律、保持发展定力”等5个专题,集中研讨交流,深刻领悟贯穿其中的强大的真理力量、信仰力量、实践力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认识进一步升华、信心更加坚定。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理解把握贯穿其中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内涵,在学思践悟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针对一些党员干部“理解不深入、行动跟不上、落实缺乏创造性”的问题,在去年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党员干部从思想观念、思路谋划、工作推进等方面深刻反思“九个有没有”,认真回答发展的初心是什么、发展是否遵循规律、转方式调结构的核心任务是什么等“江苏发展三问”,坚决破除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使思想与初心相契合、与使命相符合、与时代相融合。把传承红色基因和学习先进典型作为重要引领,进一步强化党性锤炼、净化政治生态。江苏这片红色热土,孕育了伟大的周恩来精神、雨花英烈精神、淮海战役精神、铁军精神,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生动写照。省委常委会在周恩来家乡淮安开展现场学习,集体瞻仰周恩来纪念馆,在恩来干部学院集中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杰出楷模”。举行学党史、新中国史专题报告会;赴省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对照党章党规检视分析,高质量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着力解决践行初心使命不到位的问题。全省各地广泛开展领导干部学“周恩来精神”、基层干部学赵亚夫、广大党员学王继才,选树表彰先进典型,各级各类党员干部学有标杆、做有榜样,在深刻的学习教育中,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更加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实现思想的升华、政治的洗礼和党性的淬炼。牢记嘱托担使命着力解决精神状态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对江苏作重要讲话指示,2013年提出了“三项重点任务”,2014年强调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光荣使命、努力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2017年强调了“六个重点问题”。这些谆谆嘱托始终是江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就是守初心担使命的具体行动、最好诠释。以“强富美高”目标凝聚奋进力量。紧密结合发展阶段的演进、紧密结合中央最新部署,学习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不断加深理解,汲取奋进力量。全省上下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共识更浓、决心更大、行动更自觉。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第五个年头,江苏将认真回顾审视过去五年工作,总结经验、激发斗志,发现不足、校准方向,一步一个脚印把“强富美高”新江苏蓝图变为现实。以科学考核强化高质量发展导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发展指明的方向,在去年制定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全面推行综合考核的基础上,今年结合开展主题教育,对制度设计和相关指标进行完善优化,强化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指标,新增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等指标,引导各地精准制导、集中发力。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导向更加鲜明,各地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以“三项机制”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主题教育成效如何,干部的精神状态是重要检验。针对一些干部闯劲不足担当不够、基层对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不会用不敢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案例引领,推动机制落地见效,特别是对身处改革发展稳定一线的干部科学把握容错界限,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创新,更大力度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敢担当、勇作为在全省蔚然成风。聚焦实践找差距着力解决高质量发展短板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把开展主题教育同完成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结合起来。江苏省委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实践找差距抓落实,以此作为主题教育关键举措,引导党员干部清醒认识发展上的短板、工作中的不足,采取扎实措施加以突破。深入调研、检视问题。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开展“四不两直”调研,在镇村、学校、农户家面对面听取意见,省级班子共征求到368条意见建议,相关部门开展体验式、走访式、回访式调研,深入摸排产业、创新、交通、环保、民生等各领域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有的是思路不宽、办法不多,有的是重视不够、解决不力,有的是落实“梗阻”、成效不显,最根本的还在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没有真正到位、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还有一定差距,也说明近年来我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着力解决高质量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谋划推动产业创新、环境保护、交通建设、苏北农房改造等大事要事,其成效还是初步的,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加力。立行立改、解决问题。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主要领导负总责,省市县联动、项目化推进,着力解决问题、推进发展。例如,在落实减税降费、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同时,把重大项目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载体,抓实省领导挂钩联系推进省重大项目建设制度,细化实施办法,确保挂实挂到位;着力提升产业体系竞争力,围绕调研梳理的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中126项“卡脖子”短板,深入实施“科技创新30条”,启动实施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和基础研究项目,增强全产业链控制能力,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速解决苏北高铁建设滞后问题,全面加强省际合作、路地协调,创造了铁路项目前期工作的“江苏速度”;持续推进苏北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将其作为全面小康补短板的重点进行部署,采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引导有序建设,让更多苏北农民住上新房达小康;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问题,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深化教育改革,推出高考新方案,受到师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围绕调研发现的村书记队伍建设七大痛点,在全省组织实施“百名示范、千名调优、万名提升”工程,探索推行职业化体系建设,层层压实党建责任。注重效果抓落实着力解决推进工作创造性不足的问题主题教育效果好不好,归根结底要看工作落实成效怎么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创造性开展工作至关重要。深入落实“敢于担当敢于创新,开动脑筋谋划新思路,放开手脚推出新举措”的要求,立足新时代,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业绩,努力开辟江苏发展新境界。在运用科学思维中谋划推进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增强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本领。江苏省委注重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好用好这些思想方法,贯穿于工作推进全过程,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国土空间开发、区域协调发展、总部经济枢纽经济集聚统筹起来,把解决“重化围江”问题与产业结构调整、布局优化、环境保护统筹起来,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与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统筹起来,一体谋划、系统推进。在把握发展规律中增强机遇意识。引导各地各部门深刻把握技术变革、产业竞争、区域合作等规律,抢抓市场空间、产品研发、技术供给等方面的新机遇,推动产业体系增强竞争力、迈向中高端;从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发现用好人才技术、资金要素、制度创新等方面的新机遇,谋划关键性事项,推出创新性举措,拓展发展新空间,增创竞争新优势。在站稳群众立场中聚力解决难题。实践充分证明,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真正站在群众立场想问题办事情,很多问题就能找到创新的对策、破解的办法,工作就会受到群众欢迎和支持。深入落实主题教育“为民服务解难题”要求,在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着力解决低收入人口脱贫、因病致贫返贫、弱势群体兜底保障等问题;在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中,坚决纠正那些把基本民生保障交给民间资本经营、把政府公共服务职责推给市场的错误做法,落实党委政府责任,增加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在防范化解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中,认真总结处置突发事件经验教训,深入查找工作薄弱环节,加强各领域风险防控,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让老百姓更有安全感;在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斗争中,调研梳理12个方面突出问题,出台基层减负20条措施,着力解决文山会海、督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等问题,推动党员干部真正把心思精力用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上。(作者娄勤俭为江苏省委书记)

管子

做科研和写论文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怎么解决?

易智编译总结了科研工作者在做科研和写论文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没有课题或基金;与导师关系搞僵,开展工作受阻;选题不好或者偏门;生活拮据,为经济受累,无心做科研;实验不顺,理论不懂;写作不行;投稿老是被拒;软件不会使用,模拟仿真不会,等等。 针对这些问题,易智编译提出了一些建议: 1.多看看文献,了解同行工作,掌握研究方向动态,找出自己的创新。这种创新不是指革命性的,这个很难。我认为创新可以这么划分吧,革命性创新、革新性创新、理论性创新或技术性创新、实验上创新。革命性创新是那种划时代的,给人类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大影响,革新性创新比革命性创新次之,后面的创新影响大体逐渐减弱。 如果在文章中涉及理论部分,就要参考文献了,有些文献会给出相关理论的,免得犯了错误在文章中轻易下结论。模拟、仿真那一块可以查看有没有相关文献,看人家用什么软件进行模拟仿真,然后学习该软件。 2.不怕拒稿,总结审稿意见,找出自己工作的不足,再补充数据、理论、提高写作等。 拒稿越多,说明离终稿就越近了,要正确对待审稿意见和退稿。审稿是无报酬的,审稿人的工作态度大多极其认真。对审稿意见要十分尊重,对每一条批评和建议,都要认真分析,并据此修改论文。对自己认为是不正确的意见,要极其慎重和认真地回答,有理有据地与审稿人探讨。 如何对待被杂志拒绝的论文,常常是作者犯难的问,这里必须分析被拒绝的理由。第一类拒绝是一种“完全的拒绝”,主编通常会表达个意见,对这类文章永远不愿再看到,再寄送这类文章是没有意义的。第二类是文章包含某些有用的数据和信息,主编拒绝这类文章是由于数据或分析有严重缺陷。对这类文章作者不妨先放一放,等到找到更广泛的证据支持或有了更明晰的的结论,再将经过修改的“新”文章寄给同一杂志,主编通常是会考虑重新受理这类文章的。 实际上,影响因子不同的学术刊物,接受论文的标准和要求差别很大。如果被拒绝的论文不是由于文稿中的错误,而是重要性或创新性不够,作者在仔细考虑了审稿人的意见,认真修改文稿后,是可以寄给影响因子相对较低的学术刊物的。值得注意的是,审稿人由于知识的限制和某种成见,甚至学术观点的不同,判断错误并建议退稿也是会发生的。 3.多请教别人或者逛学术论坛,学习投稿、写作经验,这样可以少走弯路。 4.学好一些必要的相关科学软件。比如画图软件,模拟软件、计算仿真软件等。图漂亮、理论好、论据足、模拟仿真实验对比,算是发好期刊的基础了。 5.认真阅读和使用投稿须知。投稿须知的英文表述有多种,常见的是Instruction for Authors、 Instructions to Authors、 Authors' Guidelines、 Guidelines for Authors、Advice to Contributors、 Advice to Authors、 Information for Authors等。几乎所有的英文生物医学期刊都定期刊登投稿须知,尽管各期刊投稿须知的内容不尽相同、细节繁简不一,但目的都一样——帮助作者更为成功地投稿,使论文发表过程更为简捷而有效。 阅读并遵循投稿须知的意义:了解刊物的重要信息,如办刊宗旨、征求稿件的范围、栏目设置、投稿要求、审稿程序、从投稿到接受或退稿的时间、发稿率、发行量等。指导论文写作并加快论文发表:1)用较少的时间决定拟投文章的栏目及格式(如行间距、可接受的文旁边界、纸张大小、参考文献及图表格式);2)加快审稿过程;3)减少退修次数;4)文章发表后,很少或无错误。简言之,认真阅读并遵循投稿须知,可以使你的文章更容易、更快捷、更准确地发表。阅读投稿须知越仔细、越认真,投稿的成功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