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喜讯结旧年 佳音报新岁——2020年全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立项九江一中10项课题通过评审大陆版

喜讯结旧年 佳音报新岁——2020年全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立项九江一中10项课题通过评审

2020年12月23日,江西省教育厅公布了2020年全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立项评审结果的通知,九江一中成绩斐然。江西省课题基地办今年共收到申报立项课题的课题4415项,经评议批准,准予1145个课题通过立项,通过率25.9%,低于往年。九江一中此次共计有10项课题顺利立项,通过率高达83.3%。其中,高玲老师的课题《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及实践研究》作为省重点课题立项。九江一中此次10个课题通过评审获得立项,它们分别是高玲老师的课题《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及实践研究》,安赣成老师的课题《利用订阅号对九年级化学“线上”辅导教学的实践研究》,陈俊老师的课题《基于地图的“地理过程”空间认知及其教学实践研究》,李双老师的课题《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化学实践型作业的设计与实践研究》,黄晓明老师的课题《基于地理教师双边成长的观议课研究》,江广明老师的课题《核心素养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邹恒亮老师的课题《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工程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白玲老师的课题《九江市乡土资源与高中地理教学整合研究》程亮斌老师的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化学实验思维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汪早花老师的课题《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总复习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此次全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评审,九江一中立项课题数量再次领军九江市各中小学。(九江一中科研处李迎春供稿吕良艳审稿)2020年全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立项评审结果的通知2020年全省基础教育研究九江一中立项课题编辑:黄碧辰责编:陈姗审核:高明

夫子有乎

北京大学成立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以“守正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的“2018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暨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这也意味着,北京大学有了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据悉,北京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将依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学、教育财政、国际教育等研究方向已有数据库和研究基础,拓展民办教育、国际学校等专门领域的数据和调查平台,为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相关政策制定、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社会各界教育投资选择提供决策依据和研究参考。该中心得到东方剑桥教育集团总裁于越博士捐助。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陈晓宇代表受赠方与捐赠方代表东方剑桥教育集团总裁于越博士签订捐赠协议。以“守正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的“2018北京大学基础教育论坛”同期举行。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名誉院长闵维方在致辞中指出,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的地位,而基础教育则是教育系统的根基所在。而我国基础教育目前面临以下挑战:一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基础教育的核心在于学习,在于思维训练。二是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如何缩小区域差距和城乡差距。三是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提高国际竞争力。四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他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在本次论坛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交流,推动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与持续发展。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钟秉林首先发表了题为“基础教育要应对改革发展新挑战”的主题演讲。钟秉林首先回顾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成就与矛盾现状,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阶段特征在于人民群众享受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且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他还从四个方面梳理了基础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第一个挑战是高考改革新挑战。高考改革增加了学生择校的机会,扩大了高校自主选择生源的机会,应对高考改革新挑战需要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完善学生评价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师职业发展,探索管理体制创新;二是网络教学新挑战。互联网技术使知识传递方式、教师角色、教学过程面临颠覆式变化,应对网络教学新挑战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提高教师素养,探索体制创新,同时跳出网络教学发展误区,避免炒作概念,倡导严谨求实作风;三是STEAM教育新挑战。STEAM教育是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是一种重实践、跨学科整合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基本特征在于创新学习方式、注重学习过程、改革评价方式。可以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深化教学改革、多样化探索、建立协同机制四条路径来实践STEAM教育;四是教育国际化新挑战。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以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跨国跨地区流动为主要特征,其基本目标是促进世界范围内教育的相互理解、交流合作和协调发展。钟秉林通过数据呈现中国教育的国际化现状,指出中国应对教育国际化新挑战在于把握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公平和质量,加强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思维,探索国际经验的本土化实践。香港大学原副校长程介明发表了题为“基础教育:全球、历史、中国”的主题演讲。程介明认为,学习是人的天性,而教育是人类为下一代设计的学习系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准备未来,教育的核心业务是学习。程介明还从产品、生产、机构三方面分析了当前社会的多元形态,也分析了人的职业的多元形态,进而指出单一的教育方式存在于这二者之间是是不合理的。未来基础教育变革的方向应当打破工业制造生产模式,离开成果可控的耕种思维,背弃学校教育的划一性,焕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开辟学生自主学习空间。最后,他分析了中国基础教育健全的普及教育、罕见的教师体系、独有的教研体系、先进的改革策略,高效的政策推广、灵活的横向调度等特点,认为中国基础教育未来改革方向是乐观的。会议期间,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田慧生,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石中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陈向明等十余位校内外嘉宾和北大学者分别做了精彩的大会主旨报告或对话讨论。此外,来自基础教育领域一线的决策者、管理者也分别参与特邀主题对话,深圳罗湖区教育局局长王水发、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铮、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尹超、成都棕北小学原校长林家锐、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汪琼分别进行了精彩的对话发言。(光明融媒记者 晋浩天)

大学城

全球基础教育研究联盟第五届年会举办

近日,全球基础教育研究联盟第五届年会在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举办。2019年10月13日,全球基础教育研究联盟第五届年会在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开幕。本届大会主题为“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大会共邀请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芬兰、丹麦、意大利、俄罗斯、新加坡、哥斯达黎加10个国家54名中小学校长和中外教育专家,以及国内14个省份的55所外国语学校理事校和兄弟学校等500余人齐聚一堂。35名中外专家的34场主题报告将共同探讨学生领导力的培养主题。本次国内外专家在大会上的主题报告最终将出版《全球化背景下学生领导力的培养》蓝皮书。石家庄市教育局局长张少华致辞全球基础教育研究联盟理事长强新志发布《全球化背景下学生健康教育》蓝皮书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孟祥红在开幕式上讲话。在开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先生以《怎样提升学生领导力》为题进行了主旨报告。顾明远先生向与会来宾阐述了什么是领导力、学生领导力的内涵、怎样培养学生领导力等内容。顾老师认为领导力是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和对他人的影响力,主要包含着自我领导和领导他人两个方面,而对于学生而言培养学生的领导力主要是让学生认知自我,做最好的自己,同时学会尊重他人,善于沟通,相互学习共同成长。需要明确的是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并不单纯是培养学生干部,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以及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对于如何培养学生领导力,顾老师认为要坚持以人为本,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具备积极的社会情绪,努力培养学生具备内生动力、开放视野、坚毅力、智慧、领导力。在当前的世界背景之下更需要培养学生尊重人类、尊敬生命、尊敬和平,为人类作出贡献。来自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项目副主任伦道夫·特斯塔先生做了《利用跨媒体培养学生的领导力》的主旨报告。来自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院长符传丰做了《如何培养21世纪学生的品德素养与领导才能》的主旨报告。来自美国(华盛顿州)海莱恩公立学区的学监苏珊·恩菲尔德做了《树立榜样,跟随引导: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话语权和领导力》的主旨报告。开幕式结束后,各国专家围绕“学生领导力的培养”了精彩的主题报告。石家庄外国语学校校长裴红霞进行了《在集体组织中培养学生领导力》的主题报告。据介绍,全球基础教育研究联盟成立于2014年10月,由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牵头与包括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瑞典、丹麦、意大利、德国、法国、芬兰、荷兰、西班牙、俄罗斯、日本、新加坡、南非、哥斯达黎加和中国等23个国家的197所学校共同组建,致力于搭建全球基础教育研究平台,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服务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全球基础教育研究联盟每年召开一次年会,不断吸收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优秀中小学校加盟,每届年会围绕不同主题展开研讨。作为联盟理事会会长学校,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分别于2015年、2016年、2017年及2018年10月承办了全球基础教育研究联盟的首届、第二届、第三届及第四届年会,主题分别为“科学素养与阅读素养的培养”、“全球化背景下学生公民素养的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与“学生健康教育”,并将国内外专家在大会上的主题报告出版蓝皮书,在基础教育界引发热议。会议期间,国内外代表的主题报告,教育强国学者、知名教育专家同台思想交锋,从不同国家、不同学校的角度来研究在基础教育的领域共同关心的问题,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搭建了交流探讨的平台,起到了良好推动作用,研究成果必将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提供宝贵的智力支持,在教育思想和理念的交融和碰撞中必将孕育迸发出引领世界教育潮流的新主张,为全球教育事业贡献出了绵薄之力。(中国日报河北记者站)来源:中国日报网

势为天子

给基础教育和基础研究更多关注

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创新性思维、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还应继续完善科研经费使用和考核机制,建立重结果、重绩效的评价体系华为公司负责人任正非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用了大量时间来探讨中国的基础教育和基础研究。他认为,我国目前基础研究方面水平不高与基础教育跟不上直接相关。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过于偏重应试,束缚了孩子的天性,让他们从小就习惯了标准答案,对知识点掌握得很牢固,但长大后很难有全面的思维,创造力相对缺乏。然而,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有些知识很快就会过时,掌握学习能力才是关键。因此,当前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创新性思维、适应时代要求的能力,使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的良好局面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还有一个问题很少有人关注,却是中国科研领域不能回避的隐忧:我们的基础研究少,“配合国家战略”的研究多,独创性探索性的研究少,最终呈现的科研成果也是论文多、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我国高校科研经费除部分以重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基金等形式定向划拨外,绝大部分是通过竞争性项目申报方式获得。这些科研项目短则一年、长则三五年就要结题,有明确的论文、专利考核指标要求,并不适于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形成重大成果的基础性研究活动。有些探索类研究三五年也难以出成果,科研人员为了顺利结项,往往只能写篇论文交差。曾经以5.2亿元专利转让费创下中国高校专利转让纪录的毕玉遂教授说过,他这项专利研发过程中没有申请到科研经费,虽然自己很为钱发愁,但误打误撞让产品最终研发成功了。否则,以他研发10余年,前6年连个理论都没想出来的进度,这项科研成果多半要被评审委员会投不信任票,不得不半途而废。然而,当这项专利研发成功后,市场用5.2亿元的真金白银,认定这是一项有巨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研究。这比发多少篇论文、拿多少项荣誉都更有说服力。迄今,他这项专利一篇论文也没发表过。近期,教育部党组发布《关于抓好赋予科研管理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明确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和实施周期3年以下项目,不作过程检查。与人才培养的长期性相比,机制调整产生的效果立竿见影。真正有理想有抱负的科技工作者,都想出成果、见实效。充分相信和尊重科研工作者,尊重科研规律,不一味用时间去考核,也许反而会激励诞生更多科研成果。下一步,还应该继续完善科研经费使用和考核机制,建立重结果、重绩效的评价体系,区别对待因科研不确定性未能实现预想目标的研究和那些因为学术不端导致的项目失败,允许科研失败,严惩弄虚作假。只有这样,科研人员才能从应付考核的担忧中解放出来,真正把精力投入到发明创造中去。(原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佘 颖)来源:经济日报

处女作

陕西师范大学附小召开西安市2018年基础教育研究重大招标课题开题会议

3月6日下午,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申报的西安市2018年基础教育研究重大招标课题《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开题会议在二层会议室召开。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解慧明,陕西师范大学张举范教授,远东二小校长陈连锋受邀作为研究指导专家参加会议。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会议。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中学数学教研员罗理想老师主持会议。我校校长、课题行政主持人侯西科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学校教学改革创新工作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诚挚的希望各位专家对课题研究策略、研究思路等提出宝贵意见。解慧明所长宣读课题立项文件,颁发课题立项证书。我校副校长、课题学术主持人何军华从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实施步骤、预期成果、经费管理等方面向与会人员做开题汇报。张举范教授、陈连锋校长分别发表专家评议意见和建议。侯西科代表学校作表态发言,表示课题组有信心完成研究工作,希望课题组结合专家评议结果调整实施方案,确保形成有普惠性、有示范性的研究成果。最后,解慧明作总结讲话,指出研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研究工作要找准落脚点,立足课程、基于课堂实施研究。每一所重大招标课题承担单位都是一个教育实践智库,研究成果要有引领作用,研究成果应能够带动一批学校提高教学质量。责任编辑:张阿妮 值班总编辑:马宁

白箱

课题立项传捷报 科研引领促发展——市城北幼儿园成功立项三项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

在《关于公示2020年全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立项评审结果的通知》中,新余市城北幼儿园李薇老师申报的《混班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实践研究》、周晓莹老师申报的《“云”视域下的幼儿园家园“同频共振”实践研究》、丁丽老师申报的《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夏布绣的实践研究》成功立项为2020年度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 城北幼儿园一直重视科研工作,每年都有大量老师成功立项和结项省基础教育课题、省规划课题及市级课题,幼儿园将以本次省级课题立项为契机,立足新起点,不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构建园本特色课程,让幼儿拥有快乐的童年、老师体验发展的幸福、教育充满灵动的智慧!【来源:市城北幼儿园】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漠风

大学教授进小学 五大领域开展“新基础教育研究”

博才咸嘉小学、师大滨江小学与湖南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团队签约仪式现场。红网长沙6月29日讯(实习生 孙洁 时刻新闻记者 胡晓春)6月29日上午,长沙市博才咸嘉小学、师大滨江小学与湖南师范大学“新基础”教育团队签约仪式在博才咸嘉小学举行。这是湖南省首次大学教授深入小学做长期深入的教学改革研究。岳麓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鸿,岳麓区政府主任督学李晓丽,岳麓区教育局纪委书记黄海等参加了此次活动。会上,博才咸嘉小学、师大滨江小学与湖南师范大学刘德华教授带领的“新基础”教育团队进行了签约合作。此次合作,旨在更好地促进学校大课程改革的发展,推动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方式的深度转型,培养具有新时代气息与生命活力的教师与学生。据湖南师范大学刘德华教授介绍,博才咸嘉小学和师大滨江小学两校教师将在专业团队的指导与引领下,全面深入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思想及其“生命实践”学派的教育理论,重点在语文、数学、科学、英语和班级建设五个领域开展“新基础教育研究”,促使他们在参与变革性的实践中拥有自我反思的能力和变革课堂的勇气,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和职业归宿感、幸福感,促进学校课堂教学的深层次变化,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博才咸嘉小学罗晓静老师把课堂也搬到了签约仪式现场,她用活泼、轻松的语调给大家带来了《彩虹色的花》课堂展示,从书本上花的颜色、形态开始讲起,留给孩子们无限的思索。“我觉得和'新基础'教育团队合作非常有必要,大学教师在教学理论体系上比我们要成熟的多,我们可以近距离和他们学校到很多,最终让孩子们收益。”博才咸嘉小学语文老师肖松榕老师说。“如果我们的教育长期做着一些好看的活动,但是,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却乱糟糟,教师抓不好课堂纪律,教师不能调控课堂,不能机智引导学生,这样的教师的课堂呆板、无趣,只能就知识教知识。”博才咸嘉小学校长陈艳萍表示,希望通过“新基础”团队和两所学校的合作研究,在课堂里,能听到真实的生命拔节的声音,能看到真实的生命焕发出的生机与活力。

载驱

2019年全球基础教育研究联盟年会开幕

10月13日,为期三天的全球基础教育研究联盟第五届年会在石家庄市开幕。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芬兰等10个国家的54名中小学校长、教育专家与国内教育专家,将围绕学生领导力的培养进行深入探讨。 据悉,全球基础教育研究联盟成立于2014年10月,由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牵头与包括来自全球18个国家的150所学校共同组建,致力于全球基础教育领域的比较与研究,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探索方向。联盟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围绕不同主题展开研讨,本届大会主题为“学生领导力的培养”。此次大会将有35名中外专家进行34场主题报告。在开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作了主题为“怎样提升学生领导力”的报告。在本届大会中,国外来宾还将进入班级与学生进行交流活动,参观非遗展示和汉服展示。国外来宾还将走入中国家庭,体验中国日常生活。大会开幕前,国外来宾还到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学校赞皇二中、灵寿二中、井陉障城中学与学校师生开展交流活动。(燕都融媒体记者刘杰)

抱抱熊

中国教育在线基础教育研究院征稿启事

中国教育在线基础教育研究院征稿启事教育在线基础教育研究院(EERI)旨在关注热点问题、把握政策导向、探讨基本理论,立足于中小学办学实践,服务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EERI期待与大家进行沟通交流,接受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科研人员投稿,共同探讨基础教育领域相关话题。投稿类型:1、《校长新声》:中小学校长办学实践、教学改革及热点问题思考,字数3000字以内;2、《良师新语》:中小学教师教学经验、课程改革案例及教学思考,字数2000字以内;3、专家、学者关于基础教育领域重要政策的解读以及剖析相关热点话题的文章,字数2000字以内。注:以上投稿内容须为原创内容,文中不得使用侵权图片!投稿邮箱:xuml@eol.cn投稿格式:邮件主题为“姓名+文章标题”,邮件正文请写明作者简介、联系方式、单位及职务。文章请以word文档的形式上传为邮件附件,请上传一张近期生活照(自愿)一同以附件形式发送。

华为:基础研究与基础教育是产业诞生和振兴的根本

数学家、物理学家对宇宙和未知领域的探索,为人类带来了全新的视野和方法。牛顿在力学、光学以及和莱布尼茨共同在微积分领域的开创性贡献,打开了近代自然科学研究的大门。无数科学家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与突破,推动了两百多年来的工业化进程。现代产业的根本在基础研究力学和热学基础理论进步,推动了蒸汽机、内燃机的发明。蒸汽机的灵感,来源于高压锅。经过100多年的改良,蒸汽机从原型到规模应用,开启了工业革命。又经过上百年的探索,内燃机为现代交通工具装上了强劲的心脏。电磁学为电力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使电力走向实用,电灯的出现,点亮了一个全新的产业。而交流电系统的诞生,使电力的远距离传输与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数学与物理的接力突破,奠定了无线通信的理论基础。麦克斯韦用四个方程组,推测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以光速传播。赫兹用实验击发和探测到电磁波,证实了麦克斯维的猜想。马可尼从赫兹实验发现商机,拉开了无线通信产业的大幕。电力机车比内燃机车诞生更早,跑得更快,1903年的试验中就跑出了200公里的时速。工业强国纷纷投入高铁工程技术研究,日本第一个实现了高铁商用。中国高铁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改进创新,创造了轨道交通史上的世界奇迹。现代计算机无比强大的功能,起源于最基础、最简单的数学规则。二进制定义了最基本的计算语言,布尔代数实现了数理逻辑运算,而冯·诺依曼提出的存储程序原理,为现代计算机的结构奠定了基础。以计算机、信息通信、空间技术、原子能等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式开启。空气动力学的演进,是航空航天产业起飞的关键。“伯努利原理”使人们认识到不同速度的流体所蕴含的力学特性。茹科夫斯基提出“升力定理”,为飞机装上了理论的翅膀。吴仲华的“三元流动理论”,为现代航空涡轮发动机的设计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科学的发展都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进步。爱因斯坦用质能方程揭开了质量与能量的关系,迈特纳用实验证明了爱因斯坦的预言。化学家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物理学家建设可控核反应堆,共同推开了原子能产业的大门。没有信息论的建立,人类就无法进入数字世界。“香农定理”为信息通信产业奠定了理论基础。集成电路的发明,让IT产业进入“摩尔定律”时代。而通用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共同语言,软件产业开始蓬勃发展。人类对光的探索从未止步。丁达尔发现了光的全反射原理,电话的发明者贝尔,利用太阳光作为光源,打通了第一个光电话。高锟提出在电话网络中用光代替电流、玻璃纤维代替导线的构思,直接推动了光通信产业的诞生。今天,光通信已成为网络基础设施,支撑起信息社会的海量数据传输。科学家用数学模型模拟人脑神经活动。图灵为人工智能科学提供了开创性的构想。深度学习理论的进步,使人工智能领域迎来了新的发展浪潮。机器人能不能思考?这个严肃的哲学命题还没有准确的答案,但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拉开序幕,智能社会正在到来。科学的进步,往往是对经典理论的批判。相对论突破了牛顿力学的局限,量子理论又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人们认识到微观粒子独特的运动规律。而量子计算的构想,正在为人类带来超强的计算能力。孟德尔从豌豆杂交实验中,推测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1900年,“孟德尔定律”被三位科学家同时证实。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漫长的基因解码之路,只是人类生命之谜破解的开始。华大基因汪建说,自己要活到120岁。基因科学的持续进步,让我们对生命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多的期待。基础研究的历史,是成千上万优秀人才的协奏曲。爱因斯坦、普朗克、玻尔等无数科学家的研究,改变了人类的思维与观念,也奠定了现代产业的理论基础。基础研究的根本在于教育基础研究的突破,往往需要上百年,数代人的共同努力,需要有天才的灵感闪现,更需要大量科学家、能工巧匠的持续创新。基础研究的根本在于教育,要形成英雄“倍”出的人才黑土地。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今天的教育,将决定科技、产业、国家的未来。科学家往往也是教育家,他们传承科学知识,更传承科研精神。袁隆平、李小文、屠呦呦等科学家们数十年如一日,踏踏实实搞科研,板凳甘坐十年冷,这种精神,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教科书。大学不仅培养人才,也培育创新的土壤。在广袤的农场中建校的斯坦福大学,仅收取象征性的租金把土地租给校友创业,这些年轻的创新英雄,在前沿科技领域夜以继日地奋斗,把一片果园变成了“不眠的硅谷”。英雄不问出处,大学不仅培养博士、硕士、学士,也包容多样化的人才。瓦特是格拉斯哥大学的仪器修理工,他从学校一台纽科门蒸汽机的修理起步,开始改变世界。在抗战如此艰难的岁月,西南联大、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师生们时刻准备着报效祖国。西迁到乐山的武汉大学师生,在宗祠里仍在讨论原子核物理。南京大学的教工们在战火纷飞中,赶着1000多头稀缺品种牲畜,西行2000多公里抵达重庆,保存了珍贵的科研资源。职业教育为产业发展培养了源源不断的“现代工匠”。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是高质量德国制造的“秘密武器”。完成初中教育后,瑞士70%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他们造就了著名的“瑞士制造”。基础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基础教育是人才成长的起点,中小学是一个人品格、思维、习惯形成的决定时期,青少年基础素质培养的根本在于教师。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完成的。少年强,则国强。1870年普法战争胜利后,老毛奇元帅说:“普鲁士的小学教师赢得了萨德瓦战役。”威灵顿公爵认为,“滑铁卢的胜利是在伊顿公学的操场上决定的。”少年时期体魄、意志、毅力的培养,成年后将升华为他们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与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