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需求分析——需求调研的主要步骤及方法山楂

需求分析——需求调研的主要步骤及方法

不管是公司安排的软件项目,还是合同项目。我们拿到一个新的软件项目,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根据现有的人力资源、技术能力、项目工期合理地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如果现有的人力资源或技术能力不能满足项目工期要求,则需要增加人员或提高人员的技术能力。项目管理计划内容可多可少,主要以自己能够管控项目开发为原则。一般说来,项目管理计划包括项目组织架构、工作分解结构、进度管理计划、需求调研计划、配置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小规模的软件项目可以只有进度管理计划,进度管理计划将整个软件项目工作分解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又分解为多个子工作,分解的子工作以1周以内完成为宜。进度管理计划的第一个工作任务一般是需求调研工作,需求调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调查系统需求、绘制需求模型、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下面这张图给出了需求调研的基本过程和步骤。图 1需求调研的基本步骤需求调研的基本步骤是调查系统需求、编制事件列表、发现系统角色、编制用例模型、编制类图模型、编制界面模型、编制部署模型、最后形成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求调研的第一步是调查系统需求,调查系统需求的方法,在前面的课程我们已经讨论过了。在这里主要采用与用户的面谈方式,通过与用户的面谈,找出系统的相关事件,并写出事件列表。需求调研的第二步是依据前面给出的事件列表,归纳和抽象出系统相关角色,建立角色列表。归纳和抽象系统相关角色,要注意角色不是指具体的人和事务,而是表示人或事物在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需求调研的第三步是建立角色用例图,角色用例图是系统需求的功能模型,描述了角色的行为及角色间的关系。每个用例需要给出用例规约,用例规约描述了用例的用例名称、参与角色、与其它用例间的关系、前置条件、后置条件、操作流程、输入与输出数据项等内容。需求调研的第四步是根据角色和用例模型建立类图模型。一般说来,前面分析的系统角色就是系统中的对象,也称为类。类图模型描述了类的名称、属性及行为,以及类与类之间的关系。需求调研的第五步是依据角色用例和用例规约建立界面模型,需求阶段的界面模型只要给出原型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虑界面的美观性。需求界面模型可以使用PowerPoint、Axure RP等工具进行绘制。需求调研的第六步是确定系统的部署需求。部署需求主要由网络环境、硬件环境、软件环境组成的需求。网络一般采用网络拓扑图等模型,给出部署系统所需的网络环境需求;硬件环境给出部署系统所需的硬件环境需求;软件环境给出系统所需的软件支撑环境需求。最后形成完整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将前面的文字表格资料、绘制的模型、图片等内容放置到需求规格说明书中。需求调研的成果物除了需求规格说明书外,还有需求跟踪矩阵,编写需求跟踪矩阵主要目的是可以有效跟踪项目需求变更和需求实现,做到在需求和项目之间维护双向可跟踪性。跟踪需求是因为在系统研发期间,需求会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发生变更,因此有效的管理这些需求和需求变更是很重要的,我们有必要去了解每个需求的来源以及对系统的影响。

人之生也

需求调研:掌握7个关键方法,高手都这么做

需求调研是一门非常深的学问,不仅仅要掌握专业知识,更要具备沟通、引导客户的能力。特别是项目调研过程中,遇到一些比较难沟通的客户,还需要我们具备相当高的情商,总之,项目经理或者需求经理,既要会“写”更要会“说”。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些需求调研的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1、见客户之前,先了解项目情况首先,项目已经到了需求调研阶段,必然经过了立项、投标等过程,所以需求人员要通过咨询立项人员、投标人员了解项目的前期情况,同时,认真阅读投标文件,保证见客户之前,已经有一定的项目基础。其次,通过官方网站,了解一些客户的基本信息及组织机构,确保我们能够对不同级别的用户有不同方向的引导。最后,见客户之前,需求小组内部最后进行一次沟通会议,保证所有掌握的知识是准确的、有用的,尽量不要在客户面前犯错误或者内部意见不一致。2、制定项目的调研计划制定调研计划的好处非常多,比如需求调研能够有序进行、需求人员能够合理安排工作计划、能够提出提出对客户的咨询问题等等,这些都不是我要列出这一章节的目的。个人认为,调研计划的目的就是让用户清楚我们的工作计划,根据工作计划来安排他们的工作时间。做过需求调研的人都清楚,客户的时间是需求调研最大的风险,所以,我们必须给客户强调我们的工作计划,确保客户有时间和我们沟通需求。3、调研过程中收集的内容调研过程中,需求人员会向客户收集一些资料,具体收集什么资料,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客户收集的内容是不同的,不再进行说明。这里要强调两个方面的内容:客户资料隐私内容的处理,需求人员向客户收集资料时,一定不要收集客户有隐私数据的资料或者保密数据的资料,一旦收集,后续如果有数据丢失或者泄露的事情,你是脱不了关系的。客户资料的保管,收集到公司的用户资料,在保管的时候,一定要分权限,比如资料通过SVN管理,一定要进行权限的分配,其次,如果收集的资质材料,一定不要乱扔,放到指定的地点。4、挖掘客户需求的方式制作demo,需求人员应该去客户现场前,制作相关的原型(不一定非常完完善,能够说清楚业务过程即可),在客户现场给演示原型,调研的效果会非常好。参与客户的实际工作,需求人员到达现场后,可以通过观察客户的实际工作流程,根据客户的实际工作流程整理客户的需求和问题,,调研的效果会非常好。小编认为,这两种方式是最有效的调研方式,也是常常使用的两种方式。5、换个角度,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交流过程中,尽量用专业的词语和用户进行交流一定要考虑到用户的使用便捷性总结以往的实施经验,提出建议总结以往的实施经验,引导需求6、调研过程中,工具的使用功能结构建议使用:XMIND软件流程图建议使用:VISO软件会议纪要和调研报告建议使用:WORD功能矩阵和问题列表建议使用:EXCEL原型设计建议使用:AX图形设计或者界面设计建议使用:PS数据流程设计建议使用:POWERDESIGNER7、调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果客户允许,建议整个沟通过程中使用手机进行录音。沟通过程中,一定要一边沟通一边记录不同的客户,调研不同的需求,避免理解上的差错客户永远是对的(学会聆听,态度决定一切),不要一棒子打死异己的观点,尝试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这样会更容易找到满意的答案。拒绝不合理的需求,但是要注意方法定期汇总的成果:什么情况下?什么人?做了什么决定?产出了什么?所有过程文档,能让用户签字的,必须要签字,这个是双方的一个保障。

革命者

《2020中国家庭保险需求调查报告》七成人群愿意采购市场化养老服务

【环球网 记者 王晓飞】“超过70%的人群愿意购买市场化养老服务,中国人养老更倾向于在城区离子女较近的地方,或者直接采购上门养老服务。”3月3日,大家保险集团在京发布《2020中国家庭保险需求调查报告》(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对于未来养老生活,消费者选择“子女或亲戚照顾”的比例很少,近七成人群希望市场化采购养老服务,还有少部分人群倾向于旅游养老。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消费者需求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保险产品服务供需错位问题越发突出。为更好地识别消费者新时代的保险需求,大家保险集团于2019年11-1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消费者家庭需求调查。调查面向25-60岁的人群展开,覆盖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华中六大区域,样本广泛分布于15个省区及4个直辖市。《报告》主要包含中国保险消费者群体画像、保险购买行为特征、家庭保险需求情况、以及家庭未来养老规划等方面内容。保险的生命保障功能最被看中《报告》显示,高学历、已婚已育家庭是保险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目前,消费者保险意识已经普遍提升,最为看重保险的生命风险保障功能,其次是养老金规划、财产风险保障和财富管理功能。潜在保险用户比现有用户更看重保险在财产风险保障方面的作用。在投保理念上,超半数受访者认为应该“根据收入,量力购买;按照需求,有序投保”。超过四成的人群认为应投入家庭年收入的10-20%购买人身保障类保险产品。购买保险依赖官方渠道和代理人调查发现,收集保险信息时,消费者最信任官方渠道,优先考虑通过保险专业人士和保险公司官网、APP或微信号获取信息,然后自行在互联网搜索产品信息对接收到的观点予以佐证。产品性价比、公司实力、产品透明度、理赔可靠性是影响保险购买的关键因素。受访者最不喜欢高频电话推销,更希望保险代理人能结合自身实际给出定制化配置建议。具体到购买环节,消费者最依赖官方渠道和保险代理人,其次是电商平台,银保渠道在财务相关的保险领域接受度较高,但消费者在这一渠道能接受的保障类产品有限,主要是条款简单、责任清晰的保险,比如意外险。售后服务环节,消费者最希望通过“预约人工服务”和“自助办理”与保险公司互动。与代理人沟通仍是重要的互动方式。短信在保费提醒等环节仍不可或缺。超六成人群有家庭保险账户需求《报告》显示,消费者家庭投保意识明显提升,约70%的受访者已经为家人购买了保险,尚未购买的人群中,超过八成打算为家人配置保险。客户购买保险的行为通常由家中一位成员完成。产品类型方面,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是家庭成员主要配置的保险,其中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夫妻保障以重疾险和意外险为首,给孩子的保障会优先选择教育险,为父母配置重疾险和养老险的比例最高。调研数据显示,受访者家庭成员人均持有保单1.17张,家庭平均持有保单3.62张。鉴于保单数量增多且保障范围各异,超六成人群期望通过家庭账户管理全家保单。七成人群愿意采购市场化养老服务《报告》发现,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受访者中仅15%会选择依靠子女或亲戚照顾养老,70%以上人群愿意通过采购市场化服务来养老。其中,入住“与原居住地/子女距离较近”的专业养老机构、“在家养老,采购上门护理及日常养老服务”是首选养老模式。基于对医疗资源的现实需要,“在城区靠近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对部分消费者是刚需。消费者入住养老社区最关注的服务包括“专业化护理服务”“丰富的文娱活动”和“先进的养老设施”;居家养老最希望获得“定期体检服务”“就医绿色通道”和“上门基础服务护理”;消费者养老的财务规划主要集中在“已购买养老保险和理财类产品”、“基本社保”上。

卖花女

2020年天津市家庭汽车消费需求调查报告出炉

为进一步了解全市家庭汽车消费需求情况,6月份,天津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1000户家庭开展了2020年天津市家庭汽车消费需求调查。市统计局调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我市47.0%的家庭拥有汽车;6.6%的家庭一年内有明确购车计划;52.0%有购车意愿的家庭倾向天津品牌汽车。■ 当前我市近半数家庭拥有汽车调查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我市47.0%的家庭拥有汽车。其中:家庭汽车拥有量在1辆、2辆、3辆及以上的分别为30.6%、12.3%和4.1%。没有汽车的家庭占到53.0%,主要分没有指标、经济上无力承受、短期不考虑三种情况。■ 6.6%的家庭一年内有明确购车计划调查显示,未来一年内,我市有6.6%的家庭有明确的购车计划,在明年一季度(春节前)达到高点,为2.2%。计划购车家庭中,51.5%表示会考虑购买新能源汽车,其中,考虑混合动力汽车的家庭是纯电动汽车的2.3倍。计划购车家庭中,青年家庭数量占到51.6%,超过中年家庭(34.8%)和老年家庭(13.6%),成为主要消费力量。计划购车家庭中,已有车再次购车的家庭占到78.8%,是首次购车家庭的3.7倍。■ 52%有购车意愿家庭倾向天津品牌汽车调查显示,在计划购车和潜在购车家庭中,有52.0%的家庭愿意选择我市生产的汽车。其中:76.0%的家庭选择一汽丰田汽车,24.0%的家庭选择长城汽车。我市家庭在选择车型上也有着一定的偏好,在计划购车和潜在购车家庭中,我市37.5%的家庭选择三厢车、36.8%选择SUV、15.3%选择二厢车,三厢车和SUV的意愿率接近,二者合计占到74.3%,为当前天津家庭主流选择。(张璐)【来源:天津日报】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阐提

二胎家庭居住需求调查报告:教育需求增强 超6成购房关注教育配套

11月19日,贝壳研究院发布《2020二胎家庭居住需求调查报告》,基于问卷调研及平台数据,揭示城市二胎家庭的换房意愿与实际住房需求。研究发现,二孩家庭生育意愿不足3成,经济因素是影响二孩生育率的首要阻碍;超3成受访者要为二胎重新置换房子,不同城市二胎家庭购买主流三居室的难易程度不同,200万和500万是购置“二胎房”的分界线;理想“二胎房”,不只是面积大,还注重居住空间与社区配套;二胎家庭教育需求增强,超6成购房关注教育配套。经济负担成二孩生育意愿首要影响因素“全面二孩”政策已经放开近5年时间,二胎家庭的规模持续扩大。贝壳研究院调查显示,当前仍有育龄夫妇很多却处在不想生、不敢生的状态。适龄人口中“已生二孩或有打算要二孩”的受访者不足三成,“没有打算要二孩”的受访者占比35.6%。什么在左右育龄夫妇“二孩”生育意愿呢?调查显示,一边是现实压力,一边是情感需求。在“不想生二孩原因”调查中,40.2%的受访者认为“教育、生活等开销大,负担过重”是最主要原因,“房价太贵,生了二孩买不起大房子”属于次之原因,占比19.0%。而想生二孩的原因中,“希望一孩有个伴”是最主要原因,占比35.5%。200和500万,购置“二胎房”的分界线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小户型房源难以满足多口之家的居住需求,换房便成为不少二胎家庭的刚性选择。贝壳研究院调研数据显示,超3成受访者要为二胎重新置换房子,主流形式为买一卖一,近5成受访者购置二胎房价款达200万以上,7成受访者换房价差在30万元及以上。注:二胎房是满足二胎家庭(至少2个孩子)基本居住需求的房子。对于不同城市的二胎家庭来说,购买主流三居室的上车门槛有明显差距。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居室套均总价处于较高水平,跻身于“500万区间”阵营;南京、杭州、广州等7城市三居室套均总价超过200万元,构成了第二梯队;而合肥、成都、长沙等9城三居室套均总价尚未超过200万,其中长沙三居购房套均总价仅为109万,对二胎家庭更为友好。此次调研中,47%的受访者坦诚因为换房成本太高,即使有了二胎仍不考虑换房。根据贝壳平台数据,杭州、南京、西安等新一线换房成本均在40万左右,北京和上海的差额甚至超过100万。理想“二胎房”,不只是面积大当“四口之家”乃至三代同堂“多口之家”的居住格局出现,改善住房条件成为二胎家庭迫切的需求。居住空间不足是二胎家庭面临的棘手难题。此次调研中,近4成受访者抱怨现在住的房子太小,近9成受访者选择三居及以上的大户型房源作为“二胎房”,8成受访者理想的“二胎房”面积在90-150平区间段。除了面积,二胎家庭对居住多元化和品质化的需求较为强烈。在居住空间配置上,收纳一切的储藏室、空间充足的衣帽间和儿童娱乐室成为二胎家庭最希望配置的功能型空间;户型结构方面,南北通透、采光好、面积足够大充分保证了居住空间的舒适度,成为多数二胎家庭的理想选择。而在小区配套上,超半数受访者最希望有儿童游乐和医疗服务设施。根据贝壳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20新居住消费洞察报告》,人们最需要的小区周边配套是美食街和蛋糕店。不过,对于二胎家庭来说,美食的魅力远远比不上和孩子游玩的时光,也没有孩子的健康重要。二胎家庭教育需求增强,超6成购房关注教育配套“二孩”政策的放开,在带动大户型房源需求增加的同时,也加剧了学区房和入学资格的竞争。毕竟对于二胎家庭来说,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将成为重中之重。从调研数据来看,教育资源、价格和地段是二胎家庭购房时最为关注的三大因素,其中超6成受访者购置二胎房会重点考虑教育配套。(王仁宏)

桓谭

2020中国家庭保险需求调查报告:人均持有保单1.17张

来源:金融界网站3月2日,大家保险集团在京发布《2020中国家庭保险需求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已购买保险人群中,受访者家庭成员人均持有保单1.17张,家庭平均持有保单3.62张,鉴于保单数量增多且保障范围各异,超六成人群期望通过家庭账户管理全家保单。 约70%的受访者会为家人购买保险,尚未购买的人群中,超过八成打算为家人配置保险,购买行为通常由家中一位成员完成。产品类型方面,重疾险、意外险、医疗险是家庭成员主要配置的保险,其中作为家庭经济支柱的夫妻保障以重疾险和意外险为首,给孩子的保障会优先选择教育险,为父母配置重疾险和养老险的比例最高。 调查发现,消费者购买保险的触发动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防范意外或不幸时家庭陷入困境,二是担心重大疾病产生的大额医疗费用。 70后对保险的资产储蓄与传承功能认知度更高。80后对保险的养老、子女保障的功能更关注。90后其对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理财功能更关注。 70后保险观念较为保守,认为保险的投入产出较低,配置意愿度低,更注重保险的财务管理作用;80后对保险的理念比较理性,侧重全家保障,关注子女;90后侧重关注父母,希望全家尽量保障齐全,按需购买保险。 对于未来养老生活,只有14.8%的消费者选择“子女或亲戚照顾”,15.3%的消费者选择“在气候宜人的旅游城市养老,并可不定期更换城市”。近七成人群愿意采购市场化养老服务,其中,选择“在城区的养老机构养老,与原居住地/子女距离较近”的占比最高,达到24.5%,选择“在家养老,采购上门护理及日常养老服务”的其次,占比23.1%,反映出中国人家庭观念强烈,不愿意给子女增加负担,又依赖家庭和熟悉环境的心理状态。同时,有10.5%的消费者选择“在城区靠近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养老”。在面对面访谈中发现,这种养老方式对于部分消费者是刚需,其家人曾经有过被急救经历的,尤其关注离三甲医院的距离,如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甚至愿意接受急救中心作为替代方案。此外,还有11.8%的消费者愿意在郊区风景优美的养老社区养老。 官方渠道作为保险产品最权威的信息发布窗口,也是客户最为信赖的渠道,消费者主要从保险专业人士和保险公司的官网、APP或者微信服务号获取信息。 在非官方渠道购买保险,消费者担忧后续服务、理赔遇到阻碍。 不同于过去消费者对于保险代理人形象的“不认可”甚至“反感”,当下消费者认为因为保险产品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一对一沟通交流获取保险信息的方式最为高效。58.1%的消费者会在获取保险信息时询问保险专业人士,然后自行在互联网搜索产品信息对接收到的观点予以佐证。在购买环节,官方渠道同样是首选。52.4%的消费者会通过保险代理人购买保险,通过保险公司互联网渠道、线下网点的购买的均超过35%,通过保险经纪公司、电商平台、银行渠道的购买的比例相近,在20%至26%之间。 调查显示,手续简明、过程省心、流程快捷是客户的核心诉求。客户最重视的服务体验是“手续简化、快速响应、及时反馈的服务流程”和“简洁、明了的保险条款”;对于保险公司服务现状,消费者认为 “一站式理赔服务”“理赔时限”最需要改善。从消费者对服务的关注点和对服务现状的评价来看,消费者不愿耗费过多心力来处理保险事宜。 调查显示,保险公司的优质服务是增强消费者忠诚度的重要因素。消费者对代理人协助报案、整理材料、帮助理赔的服务认可度非常高,能切实感受到服务的品质。“与代理人沟通”仍是消费者与保险公司互动的重要方式。 但是代理人团队稳定性差,孤儿保单或者更换代理人后出现的服务降级,是消费者的主要痛点。 消费者希望耗费较少的精力来处理保险事宜,手续简明、过程省心、流程快捷是对服务的核心诉求。同时,消费者希望保险公司官方渠道保持畅通,一旦出现代理人离职等情况,通过电话等方式快速“预约人工服务”进行弥补。 消费者在拨打电话时,对于长时间的语音引导、按键操作极为反感。可以看出,在消费者的服务体验中,对保险公司员工服务有很强的依赖性。消费者对线上“自主办理”方式的接受度也较高。 调查显示,在购买保险时,“虚假宣传、夸大承诺”成为消费者最抵触的事情,比例占45.3%。关注“电话/信息不断推销保险”“代理人不从我的实际情况出发”等问题的比例也很高,分别为31.0%和28.6%。 这表示,消费者希望获取准确、真实的信息。且对高频的推销信息接受度较低,容易产生较重的负面情绪。 同时,购买符合自身需求的保险也成为消费者的主要诉求,因此,消费者希望代理人一是具备一定的专业性,能够讲明白专业条款,二是代理人能够梳理消费者现有保障情况,合理建议保险。 调查显示,“定期体检服务”“就医绿色通道”“上门基础服务护理”成为消费者最关注的需求。 不同年龄的消费者,对养老需求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70后更期待“在家养老,采购上门护理及日常养老服务”,对靠近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接受度最高,对于医疗资源的需求更为强烈。 80后则更愿意选择“在城区的养老机构养老,与原居住地/子女距离较近”,表示出对家庭更加依恋。 90后则更喜欢“在气候宜人的旅游城市养老,并可不定期更换养老城市”,表示出追求更好的生活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在对养老生活期待上,80后的选择与“已婚已育”人群选择相近;90后的选择与“未婚”人群选择相近。 有趣的是,年纪最大的70后的选择,却与“已婚未育”人群选择较为类似。

碧血剑

互联网产品经理是如何做需求调研的(2020完整版)

需求调研分析是产品经理人员常常去做的事情,用户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然而,怎样提高用户调查的有效性却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网上有很多提供调查方法的文章和理论似乎并没有系统完整地阐述如何进行用户调查,那么用户调查究竟应该怎么做呢?1.分析并明确调研的对象刚开始,第一件事就是确定调查对象。当我们做调查时,俗话说问对人做对事,含义:研究不同的用户群,获得不同的需求。用户按其研究对象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调查目的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以发现不同的调查对象;所以明确的调查目标是整个调查过程中的关键第一步。从时间上看,调查目的可分为三类:i、产品状态:目前用户对产品的使用现状如何?ii、具体需求(用户来源、使用路径、资费等):产品需求得到用户的认可吗?iii、使用体验:产品经验的表现如何?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2.设定目标,使问题更聚焦2.1、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用户调查有着不同的使命。在产品开发初期,我们可以根据调查结果得到不同的用户需求作为构建系统的依据,在产品上线后,我们可以从用户那里收集反馈,改进业务流程或用户体验。不管您是想要了解用户的观点和行为,验证假设,还是量化研究结果,您都必须在进行研究前确定这次调查的目的,因为任何无意义的闲谈或问卷调查都是无效的和干扰。2.2、其实很多人习惯问用户“你想要什么其他功能?”,“您觉得这个APP好用吗?”这样类似的问题,但这是把客户引向错误方向的开始。千万不要让客户告诉你怎么做系统。正确的方法是通过用户对业务和使用习惯的描述来构建或改进系统。所以在调查的过程中,有必要设定要达到的目标,然后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确定调研目标后,我们要针对目标制定调研计划。调查的对象具有哪些特点?目标用户的地理位置?调查预算是多少?采用何种调查方法才能达到调查目的?问用户什么问题,以验证我们的疑问和假设?调查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设备,物料等准备工作。3.明确调研的形式研究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眼动试验、A/B测试、可用性试验、用户见面访谈、电子问卷、焦点小组、参与式设计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我们在产品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方法,这里恰当的意思是指适合产品规模,同时也适合公司规模,比如许多中小型企业根本就不需要做眼球运动试验或可用性测试。基于我的经验,下面的几种方法是比较常用的,并且可以产生不错的效果:关于用户见面访谈采访用户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和用户进行更长时间更深入的交流。更容易得到用户的真实想法和潜在因素,通常用于解决具体问题。在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研究者提出的问题需要仔细推敲和打磨。在文章的下一部分,我们将重点讨论问题的组合。电子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广,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反馈,用于数据统计/分析。缺点是不够深入,问卷的设计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户的回答。因此,设计一份合理的问卷直接决定了本次调查的质量。一份优秀的问卷需要两个主要方面:长度和问题类型。通常问卷时间5分钟内即可,设定的问题要尽量具体,不要空洞。在问题设置上,要尽可能避免使用封闭式问题(提供多个选项,类似选择题),因为这样的问题容易诱导回答者,从而导致结论不准确。另外,使用半封闭式和开放式问题的好处是,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回答者思考更多,获得更准确的信息。真实场景调研在一些传统书籍中,也称之为“现场观察”,但现在更多的是再现场景。说白了就是创建用户平时使用产品的场景,看看用户在熟悉的环境下是如何操作的。在B端产品中,通常是进行实地考察。这种方法可以使产品人员对需求和业务流程有更直观的了解,更容易得到一些被忽略的细节。在观察的过程中,需要多思考,尝试总结整个任务的步骤,寻找脉络。4、分析调研结果4.1、对调查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用来回答调查研究中的问题和假设。以需求为导向的分析过程如下:我们的调查用户和目标用户是否匹配?如不匹配,试着在下一次调查中找到更准确的目标用户。4.2、用来比较调查结果是否有很大的不同。使用者是否认为我们的产品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是一种痛点刚需还是一种无关痛痒的小需求?使用者认为我们的产品很酷?是否有特点?是否愿意为此付费?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如果我们的需求假设得到验证,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如果需求假设没有得到验证,是因为我们的研究用户不匹配,是需求有问题还是解决方案有问题?想想这些问题能不能解决,怎么解决。优化后,我们将进行下一次用户调查,并继续迭代。5.分析用户行为和真实想法;5.1、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这是调查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若将用户需求比作一条污染河流,则我们通过调查得到的往往是河流下游的“可见需求”。经常会有困扰用户的问题,用户可以自己想象得到的功能等等。但是污水总是源源不断地从河里排出,我们必须找出一种方法去寻找来源,就是得到“没有意识到的需要”和“无形的需要”。5.2、潜意识地通过产品人员对真实工作场景的感同身受而提出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无形需求是指产品人员对业务的深刻理解和用户心理去构思出用户无法想象的解决方案。因此在经过调查研究之后需要归纳和总结并大胆的提出设想,再去不断的进行实践和验证。并且,通过研究用户的想法,可以使产品人员了解用户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需求,基于什么样的业务和心理前提,这样的需求是否值得响应等等,对需求分析有明确的指导意义。用户研究可以从不同的用户得到不同的观点,但产品不能追求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产品有自己的特点和定位。

不离于宗

1个客厅14种设计方案,满足99%家庭设计需求

客厅是家居设计的重头戏,除了门面担当,更要关注的是舒适度、实用性和收纳功能,将客厅打造成一个真正符合自己需求的空间。结合2019家居设计流行趋势,我们给1个客厅设计了14套方案,你一定能找到喜欢的哪一款。开放式▲若娜相较于以前被割裂的功能区设计,开放式空间依然在 2019 年延续热度,让家的通透感大大提升,为客厅营造不一样的大宅风范。尤其是作为休闲区域的客厅,因为承载了休憩、聊天、娱乐、待客等多种需求,更要怎么舒服怎么来。除了客餐一体化,将吧台区独立在外也是一个好选择,既兼顾了开放厨房的社交性,也能避免中式烹饪带来的油烟困扰。也可以将书房、办公区乃至游乐区纳入客厅空间,最大程度地让视线得到延展,增强家庭交流。适当的柜体隔断在保持客厅整体通透性的同时,可以起到一定的功能划分作用。设计时需注意柜体结构和材质选择。风格混搭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随性不受拘束,对于客厅的风格也不想一成不变,但怎么混搭才能“奢而不乱”就有讲究了。造型简洁优雅的欧式风电视柜,混搭现代风的茶几沙发,呈现出饱满又自由的客厅风格。这里要注意大面积色彩的统一,选择色调明快的小家具,作为有趣却不夸张的调剂品。无需局限在传统的沙发组合,可以选择造型别致的单人沙发、座椅或脚凳作为补充,坐卧更加随心,不经意间为客厅营造新的亮点。实用至上为了保证客厅的整体感,现在更流行实用的收纳型电视柜。造型简洁、层次感强,又不会占据客厅原本的空间。电视柜采用明确的几何分割,综合开放和封闭两种模式,将储物空间和展示空间精确划分,帮助养成有序收纳的习惯。对于整个家居设计来说,这种集美感与功能为一体的整体电视柜,不仅能保证客厅空间的干净整洁,而且可以起到辅助收纳或展示的作用,使得家中整体感更强。家庭图书馆现在流行一个家装概念,叫做“家庭图书馆”。它是指巧妙地利用客厅墙面,打造一面书架墙,为空间注入浓浓的书香情调。书架墙可以与电视柜合二为一,也可以安置于沙发背后。它不仅具有延伸视线的功能,还能起到不错的收纳与装饰效果。书柜也可以选择不做满,上方墙面留白可以悬挂喜欢的装饰画或壁灯,增加客厅的艺术气息。书柜与榻榻米结合可以解锁更多客厅功能,很适合有孩子的家庭,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阅读习惯。上面的几种客厅设计方案,既可以单独呈现,也可以组合混搭,如果你够时尚,够大胆,现在就来我乐为你家的客厅换个新貌吧!

必作

以后端系统为例,解析常用的需求调研方法

对产品经理来说,绝大多数工作时间都是围绕需求展开的——需求分析、需求调研、跟进实现需求等。那么关于需求调研这部分,一般都有几种调研方法呢?我们又该如何使用这些方法呢?需求调研是需求实现的前提。需求调研主要内容有:了解需求背景、明确需求目标、过滤不当需求、确定大致方案。需求的用户是谁?需求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使用场景有哪些?哪些是主要和次要场景?业务的流程是什么?除了主要业务还有哪些流程可能使用这个功能?除了本系统还有哪些系统会关联到这个功能……这就是需求调研的“十万个为什么“。本篇结合《后端产品经理宝典》书中的内容,单从需求调研案例出发,看几种常用的调研方法。一、过滤需求的方法做后端系统,要学会的第一个技能就是砍需求。也就是过滤需求。这不是一个贬义词,反而是体现后端产品价值判断的基础。过滤需求的方法,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判断需求是否是伪需求,应该被过滤掉。1. 用户场景模拟法后端产品的出发点就是帮助业务用户,因此在调研需求的时候要模拟业务的场景,分析业务用户提到的需求是否能解决他的问题。如果不能帮助用户,那么这个需求就可能是伪需求。以下面的案例说明:背景:“货到付款”类型的订单会因为缺货而无法发出,如果超过一定的时间,客服就会跟顾客沟通,帮顾客取消订单。需求:由于这种订单的数量还是蛮多的,逐个取消太费时间,因此业务用户要求在“缺货订单”列表页增加“批量取消订单”按钮。分析:调研到业务操作场景,是先找到该类缺货订单,然后和顾客沟通,顾客同意删除,才进行删除。也就是逐个沟通确认,再逐个取消订单的,所以“批量取消订单”无法被有效使用。因此,该需求是个伪需求,应该被过滤掉。2. 功能归属分析专门的系统做专职功能,有助于合理的产品体系建设。因此需求调研的时候,可以通过系统的定位,判断需求是否应该在该系统完成。如果不属于该系统范畴,那么直接说服需求方更换方案。以下面的案例说明:背景:CRM系统(顾客关系管理系统)有一个顾客标签生成功能,就是根据顾客的消费行为数据,自动对应关联上标签,如优质顾客、高潜力顾客、欺诈顾客等。需求:业务用户提出需求,除了做上述的基础标签之外,还要做出英语版本的标签(就是把标签文案翻译成英文),这样欧美员工可以在英语版本的系统下使用。分析:调研到翻译之后的标签不是在CRM系统使用的,而是给到SMS(客服系统)使用的。所以应该由SMS根据CMS提供的基础标签数据,自己做二次的衍生。之所以这样,首先是为了避免未来更多语言版本的扩展需求或更多系统提出类似的需求;其次,CRM系统已经完成了“接力赛”的第一棒,创造了基础数据,那么其他系统要特殊化使用,完全可以自行进行特殊化处理,无需耦合回CRM系统。结论:案例的需求本身是真需求,并且实现上也没难度,但是该功能的定位超出了本系统范畴,专门系统做专职功能,化衍生需求应该在下游执行。否则,耦合性过高只会增加系统的复杂程度,难以维护和扩展。二、拆分和聚合的方法1. 拆分需求法业务用户提出一个需求,很可能只是短短的一段话。但是不要高兴太早,可能这一句话暗含了很多线索,因此要善于拆分:先找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再围绕核心点,理清前、后、左、右、上、下的旁系需求点。每个需求点再当做一个子需求进行调研,最后再聚合在一起。以下面的案例说明:背景:订单业务的类型很多,订单退货之后需要创建售后单据,但是因为数量大,所以花费很多人力,且手动创建有出错的风险。需求:业务提出的需求是“增加退货订单自动创建售后单的功能”,这是个一句话需求。该一句话需求,其实包含了多种具体的订单类型和场景,那么我们就要拆分调研,拆分的维度比如:自营订单、第三方订单、货到付款订单、先款后货订单、部分退货订单、完全退货订单、服装事业部订单、电子事业部订单等,其中每一个维度就相当于一个小需求。这里不一一展开。2. 聚合需求法拆分法是对单个需求分解成若干小需求进行调研,聚合法相反,是找到许多个相互关联的小需求的共性,然后统筹成一个大需求去完成。例如:由于业务用户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各自为政,于是张三、李四可能都对一个业务流程有相同的需求,或者对同一个功能有相同的优化期望,结果俩人分别提了需求过来。那么产品经理就要找到二者背后的相关性和交叉区。然后统筹规划,聚合在一起当作一个需求来调研,最终输出一个整体的需求调研结果。三、利用辅助功能调研需求调研产品现有功能,可以用来确认原有功能的逻辑,或者确定新需求方案是否可行。比如业务用户需要更新一个功能,为了避免更新出错或遗漏,产品经理需要知道修改前和修改后是否会能正常运行。最基础的办法就是自己设计一个测试用例,记录操作方式、状态变化、数据流向等。看看下面的例子:背景:从销售网站获取到OMS系统(订单管理系统)的订单信息中带着顾客的邮箱。顾客下完单,可能会在销售网站修改邮箱,而此时已经获取到OMS的历史订单中的邮箱是不变的。需求:顾客若在销售网站修改邮箱,要求已获取到OMS的该顾客的订单中的邮箱也要同步修改。分析:需求是很明白的,也有它的意义,但有风险。因为我们知道订单信息贯穿于整个订单流转过程中,牵扯到订单编辑、审核、取消、配货、发货等,而这些环节跳转的触发条件可能就是某个信息更新(这里面就可能包括有邮箱更新)。因此,更新邮箱是否会影响流程中的某些环节,一时间很难准确知道。于是,我们可以采用预测试的方式,设计测试用例,在测试机运行一些订单,观察各个环节邮箱变更的影响,然后收集起来分析对策。测试法就像是探雷一样,主要用来解决未知风险点。这个方式的重点是记录和分析操作前状态、操作位点、操作后状态、操作后触发的连锁反应、数据流向等。四、“拔萝卜带出泥”的方式调研需求调研需求时,产品经理要拔萝卜带出泥,挖掘用户没看到的需求点和价值。举例说明:背景:公司入驻到销售平台后,销售平台会对入驻的店铺的违规行为进行罚款。需求:业务用户提出需求,将销售平台的罚款数据抓取到订单系统,关联订单数据,以便进行人工分析。分析:第一步,先拆分需求,确定什么是罚款数据,总共有哪些罚款种类,需要对接哪些罚款种类,罚款数据与订单系统关联方式是什么,是否都能关联到,关联不到怎么办,销售平台是否已经提供了公用的罚款接口,Token(请求权限)如何获取,抓取频率怎么样,数据增长幅度多大,获取之后做哪些展示和搜索,用户权限怎么设置,需要和订单系统做哪些交互,该需求的价值是什么……第二步,挖掘需求:是否需要作分析功能,分析功能的规则是什么;是否需要做监控和预警,是否需要指派负责人;其他业务人员是否也有类似需求,其他平台是否也有类似需求……通过“拔萝卜带出泥”的方式,连带出更多需求点。将上述调研结果重新组装起来,得到一个系统化的完整需求。罗列出需求要点和对应的验收目标,这样使得需求具象化,同时又不会遗漏细节,内部充实,外部闭环,并且进行了价值挖掘,做成控制阈值、预警、责任人分派、趋势分析、损失分析等高价值的功能,超出业务的预期。五、需求得分权重法该方法的思路就是将需求质量的维度进行权重,然后对需求进行打分,根据最终得分的多少排列顺序。如表所示,采用五个维度:先`先`重要、紧急、收益、成本、风险,其中成本和风险是给予负分,五个维度的分值权重分别为30%、30%、20%、10%、10%。那么一旦对需求打了分,就可以用分数*权重,得到最终得分。注意:负分的要减。并且为了方便计算,分值最好设置0.5-5.0之间,或者0-10之间。这样避免打分的跨度过大出现较大偏差。如表所示,需求1的得分=6*30%+6*30%+8*20%-3*10%-7*10%=4.6。而需求2得分3.5,需求3的得分为-0.1。由此可以判断需求的价值顺序为:需求1>需求2>需求3。对于需求3,可以予以淘汰。以上的维度、分值和权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但是要多考察和验证什么样的参数是较为合理的。并且也不能唯权重得分是从,而只是把它当做一个辅助工具。六、其他需求调研工具需求调研适合核心环节,该过程就会涉及到很多工具或分析方法,以确保需求调研高效、高质量。比如问卷调查、访谈、名义小组会议、头脑风暴法、观察法、亲和图、蒙特卡洛技术、鱼骨图、提示清单等。以上整理自《后端产品经理宝典》。#专栏作家#书籍《后端产品经理宝典》作者,药学硕士转行互联网产品多年;熟悉跨境电商业务,医药领域;擅长大型后台体系,社交App。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光气

好的调研方法是什么?调研的三个方法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怪兽先森,ID:Mister-shou】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读前思考3秒:你觉得有效的调研方法是什么?我看到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误区:认为一个好的品牌策略是手夹着香烟、翘着二郎腿、闭着眼睛、坐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出来的——也许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有好的创意出来,但是没有任何调查的创意与策略能否落地,这个不敢说了(非常有经验的高手除外)。营销最难的是如何找出问题的本质,这是需要很强的洞察力。因为只有问题找对了,才能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否则再好的创意也解决不了你的问题。洞察力需要不断思考总结,需要培养多元化思维和逆向思维,提升认知水平。所以,营销最核心的能力是洞察力。而洞察力一个重要基础就是来自于生活的积累和对市场和用户的观察、调研。毛泽东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一提起调研,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调查问卷的方式。其实调研有不同的方式,问卷调查只是其中一种,而且不同情况,方式也不一样。有些调查不一定就需要列出几百道问题给消费者填写。况且,很多问卷调查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填写的方式也有问题,那得出的结论怎么会准确呢?真想让问卷调查方式得到的数据做到有效和有普适性,先不说问题设计的问题,首先你的问卷量就要达到一定的标准。而这些是需要花费一定的金钱和人力的,所以我一般不太建议没那么多资源的企业去盲目依靠调查问卷的数据来做决策。真要做,你的问卷调查只能作为一个辅助。不然的话,所有的企业决策权直接交给调研公司就好了,还要企业老板干嘛呢。今天,我分享一个调查方式,这个也是目前很多人验证过有效的方式,我也经常用的——回到现场调查。所谓现场调查,要回到现场才能知道真相,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所在。因为顾客不会像我们一样,安安静静地坐在电脑前思考。顾客在产生购买行为时,影响的因素是多变的——可能他正在颠簸的车上看到一个风景就触动了他下单了一件商品。你只有真实回到现场,你才能找到这些影响顾客购买行为的核心因素。这个现场,也不一定是线下实体店,而是顾客购买时的真实场景。比如在地铁上拿着手机在逛淘宝,这个也是顾客的购买现场。那么,现场调查的具体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分享几个我常用的有效方法:1.自己去体验这个需要让自己完全还原用户状态,按照用户的路径去真实体验几次。从中去发现产品,服务,流程,环境等各方面的感受。看看哪里不舒服,哪里比较有惊喜点。比如我们有次去安徽客户的一家餐厅,告诉老板不要告诉店员我们是谁,当做我们是普通消费者来对待。首先到了店附近怎么也找不到店在哪里,然后就发现了门头有问题。接着开始点餐、就餐、结账等等过程,就发现点的菜有些吃不完,有些感觉太贵等等现象。从而发现产品结构、服务体系、门店价值不突出等等问题,。再比如你想知道一个手机产品问题在哪里,最好的方法就是你以用户角度去使用、体验它,你才能发现这个产品有什么问题、有什么地方做得不错等感受。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后,再结合其他调研方式,你才能更全面和精准地找出问题所在,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有些朋友可能会问,如果有些行业是我们做营销的体验不了怎么办?比如我们有个母婴产康的品牌客户,由于性别原因我无法亲自体验。不同行业,解决方案也不一样。其实也不用担心,还有其他很多方法,比如接下来我要讲的方法也是其中的替代方案。2.现场观察法现场观察法就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从开始到结束,蹲在现场里去观察用户的行为表现,看看哪些因素是影响用户的购买行为。这里有个原则就是,宁愿连续10天、每天观察1小时,还不如一天观察10小时更有效果。当然,这个看情况来定,总之我想说的意思就是要完整地观察用户的所有购买流程和细节。比如我们最近接了一个烘焙行业的项目。我们去到现场,从开店到晚上,蹲点观察了接近10个小时,最终发现了吸引用户的最大价值点——就是突出我们产品的馅料多。(目前这个项目的首个品牌店正在开业,该品牌定位通过甲方团队强有力的执行,销售业绩大幅上升)。总之,不管你是实体店还是其他类型的产品,你最好找到机会去用户购买你产品的现场去观察,去寻找创意,去发现问题。3.深入访谈法这个是非常重要,也是调研方法中的难点!如何问出有效信息和分析出真实需求,对调查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访谈技巧要求也高。这个访谈的对象,不只是已经消费的顾客,还有不来消费的用户,以及与用户接触的工作人员(服务员、销售人员、客户等)。比如日本有个纸尿布品牌,产品很不错,对婴儿很有作用,但当推出市场却无人问津。后来经过与用户深入访谈才发现,当时在日本,妈妈给孩子用这样的产品会被人说偷懒。得到问题的根源后,商家调整营销策略,在广告不只是强调产品多么好,还重点强调该产品是为了孩子更加健康——打消妈妈群体的心理顾虑,从而让该品牌的产品得到热销。再比如我们给一家美容品牌做品牌价值梳理时,通过定向的用户访谈,间接地得知很多用户说在体验时非常讨厌推销,所以我们通过结合其他方面的信息,得知用户在“不要被打扰”这方面有很大的需求空间,提出“服务期间不打扰”价值主张。那么,怎么做访谈呢?方式因人而异,我这里分享几个主要的注意事项:第一,问题的设计。一些敏感或者用户当面不会告诉你的问题就不要问了。也不要问一些需要用户思考的问题,比如不要问:你觉得我们的产品应该怎么做才好呢——这种问题就是白痴问题,这些应该是营销人做的事,而不是把决策权给用户。用户的信息只是帮你的决策提供一个参考。也不要问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比如说”你是不是比较喜欢我们的产品?“——听到这样的问题,用户除了说“是的”还能说什么呢?你要问一些让用户不需要思考,或者是回忆式的问题。比如说“你第一次买我们的产品是什么时候”等等。第二,怎么问首先要打破陌生感,建立信任。可以通过一些轻松或共同话题来建立信任感。然后通过一些故事性的话题插入问题,同时要打消采访对象的顾虑,让被参访者感到轻松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整个过程切记不要引导被采访者的思路,要激发与帮助他们回忆当时的购买场景与细节。同时也要随时观察用户的表情变化和身体语言变化,进行安抚或者,剖析背后的原因。当然,以上这些只是一些技巧,最终还要调查人员的不断练习与总结。所以,你只有深入到用户心理,才能得知真正的需求与问题根源,而访谈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总结除了以上的三个调研方法,其实最重要的调研方法是你不断的思考与实战总结、对生活经验的累积等。同时把每一个项目和每一次接触项目的机会都当做成长的机会,你才会更快地把握和找到适合自己的调查方法,加强自己对事物的洞察力,从而快速又精准地找到问题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