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砥砺奋进七十载 服务教育谋新篇 新中国70年教育装备行业发展历程

砥砺奋进七十载 服务教育谋新篇 新中国70年教育装备行业发展历程

70年披荆斩棘,70载波澜壮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壮丽发展进程中,教育装备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以其不断丰富的内涵与价值伴随和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且行且歌相随教育发展70载应用导向,从统购统配逐步走向多元装备。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教育事业也不例外,全国学龄儿童入学率不到20%,初中入学率仅6%。国家力量全面投入办学,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普遍基础差、底子薄,仪器设备严重短缺。为满足加快恢复教育事业、开足开齐课程的需求,国家教委以“统一管理、统一目录、统一配备、统一划拨”的集中型方式,逐步构建和形成全国教学仪器生产和供应体系,初步解决了教育装备产品短缺的问题,保障了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求。1952年,新中国首次颁发普通教育教学仪器配备目录,用于指导全国各地中小学校的教学仪器配备,并逐步由一般理化仪器扩大为各级各类学校使用的教学仪器设备。1964年,教育部成立教学仪器研究室,专门负责教学仪器的研究和设计工作。1980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部生产供应管理局组织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普教仪器展销订货会(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前身),开启了教学仪器供配从完全计划调节向发挥市场作用的转变,实现了供需双方直接见面,择优选购,促进了教学仪器生产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办公厅发布《教学仪器设备行业“九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教学仪器生产定点厂为骨干,统筹规划”。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2001年,全国教学仪器定点厂完成历史使命,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教育装备供配进入公共财政制度下的政府采购阶段。当前,以学校需求为基础,按财政体制开展政府采购是教育装备工作的主要供配方式。围绕中心,紧密服务师生教育教学需求。满足教学需求是教育装备工作发展始终坚持的原则。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全国教育事业进入全面加快发展的新时期。课程改革、普及义务教育等先后成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词。为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普及实验教学成为这一时期教育装备的重点工作。1987年,第一次全国中小学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工作会议召开,强调“要把加强实验教学研究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来抓,应当重视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以及教具的开发研究工作”;1988年,国家教委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和仪器设备工作的若干意见》等7个文件。全国各地也纷纷全面加强加快实验室建设和实验仪器配备。浙江省从1981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分期分批建立农村初中实验中心;四川省全面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县试点工作。其中,教育装备工作的标准化还对促进教育均衡和现代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为加快教育转型,适应信息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教育装备在内容和形态上都不断丰富,以支撑研究性学习、跨学科教学和基于真实情境的创新实验室、学科教室、网络学习空间等新型学习空间成为重要的装备内容和趋势。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等全面推进创新实验室建设,积极探索课程实施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载体。截至目前,浙江49%的中小学校建有创新实验室;到2020年,上海市每所中小学校将至少建有一个创新实验室,为选课走班、探究性学习和混合式学习等提供有效支撑。自主创新,大力鼓励教师自制教具。自制教具是教育装备工作中原始的创新点。为解决教学仪器设备生产和供应不足,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国家就坚持自力更生和土洋并举“两条腿走路”,鼓励教师发挥自身能动性自制教具,推进教具革新,满足实验教学需要。1950年,教育部配合第一次全国初等教育会议的召开,举办了全国初等教育展览会,其中1万余件展览品多是小学教师和学生亲自动手创造出来的。同时,自制教具也是推动教具革新、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路径。河南省全省动员自制教具,以自制教具入手推进实验教学的普及。1986年,国家教委组织开展第一届全国优秀自制教具评选,并举办展览。1995年,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韦钰强调,“教师制作教具是一种教研活动,自制教具是一项教育科研成果”,对自制教具在教改工作中的重要性作了深刻阐释。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的日益创新,教师自制教具在技术应用、教学设计、课程融合等方面都进一步深入,呈现出“从以解决器物不足为目的向支撑教学创新的教学设计转变,从破解单一知识教学难点向跨学科融合转变,从辅助学生学习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转变,从知识教学工具转变成为个性化成长的有效载体,从废物利用转变为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等特点,对教学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技术引领,不断促进教育的变革。技术革命和创新,是教育装备工作一直以来的自觉追随。从电影、录音教学到幻灯、投影,再到计算机、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教育装备从传统的教学仪器设备拓展至电化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其教育教学价值从展示、演示、验证知识和教学逐步走向运用技术学的思想、手段、方法,来研究和探讨如何有效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1979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央电化教育馆;1988年,国家教委颁布《学校电化教育工作暂行规程》,要求学校应统筹规划好电化教育器材建设。“两机一幕”、音像教材、农远工程、三通两平台,电化教育和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创新注入了不可替代的动力,也实质性地扩展了教育装备工作的内涵和作用。当前,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装备在教育装备中的比例不断加大,并注重以技术延伸和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变革教学评价、改变教育供给方式。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2018年,教育部启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通过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促进教育的变革”成为教育装备的时代内涵。标准保障,促进教育装备工作规范科学。标准化工作是教育装备工作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学仪器的种类不断增加,因缺乏相应标准规范和指导,企业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极大影响装备绩效。1981年,教育部成立全国教学仪器标准化协作组,后扩充为力学和热学、电学和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生物学四个组。到1988年,共发布教育部标准299项。1987年,经原国家标准局批准,全国教学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大连市成立。1988年,设立力学和热学仪器、电学和磁学仪器、光学和原子物理仪器、生物学仪器、化学仪器、小幼教仪器6个分技术委员会。一系列标准的制定和发布,为提高教育装备产品质量、规范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截至目前,全国教学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发布7项国家标准和301项教育行业标准,覆盖1900余种中小学教学仪器,规范了教学仪器的质量要求。专业服务,推动行业持续发展。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和行业管理是教育装备工作的重要保障。1986年,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在天津成立,负责教学仪器设备行业的管理,并先后更名为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和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现名)。30余年来,协会以服务教育为宗旨,致力于开展行业发展调查和研究、开展行业交流和合作、规范行业标准和行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为产业和行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积极贡献。自1980年开始,目前由协会主办的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已连续举办了76届。成为了教育行业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装备产品展示和交流合作平台。自2003年以来,每两年组织一次产品推荐,积极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自2014年开始,开展专题业务培训活动,至今已培训行业骨干3000多人次。自2016年开始,开展团体标准试点工作,共发布12项教育装备团体标准,参与制定8项行业标准。截至2019年7月,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共有幼儿教育装备分会、高教装备分会、教育信息化装备分会等9个分支机构,会员单位3800多家,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装备品种涵盖传统教学仪器、学校后勤装备和最新的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等。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成为我国教育装备行业最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社会团体。坚守初心技术装备服务教育发展70年砥砺奋进,70载步履坚实。70载栉风沐雨,教育装备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配备不足到不断丰富、从辅助教学到引领变革的过程,笃行致远,不负韶华,取得了翻天覆地的成就。截至2018年底,全国中小学校理科实验仪器配备基本达标,生均仪器设备值小学达1558元,初中达2453元;小学、初中和高中建立校园网的比例分别为67.56%、77.29%和88.05%。移动终端、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不断融入学习空间和学习内容,教育装备的工作内涵也不断深化,从单纯的器物配备为主转变为支撑课程实施技术环境构建为主的装备,从验证知识的正确性和重现知识发生过程为主转变为服务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从标准化装备为主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作为逻辑起点的多样化和特色化装备为主,具备和体现“促进教育理念更新、支撑教育资源链接、提高学生认知效率、推动教育精准管理、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六大功能。70年风雨兼程,70载情怀如初。回望教育装备发展的辉煌历程,“立足技术进步,服务教育发展”是我们始终坚守和传承的初心。我们始终围绕改革大局,服务教育发展。70年来,全国教育装备工作始终以服务教育改革发展的大局为中心,站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明晰发展方向,丰富工作内涵。从新中国初期的以“器物配备”为主到着力普及实验教学、推进多媒体技术应用、实施“农远工程”,再到当前以促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为工作核心,每一阶段教育装备工作的定位和方向,都源于该时期教育发展的需求和实际。我们始终紧跟技术进步,推动教育创新。在70年的实践探索中,教育装备工作一直紧跟技术发展前沿,“技术革命、技术革新、技术进步”贯穿于教学仪器、实验教学、教具发展、电化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始终;一直深入研究技术与教育的关系、探寻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策略和路径、指导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实践,着力以教育装备创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为立德树人、培养时代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不懈努力。应该说,每一个前行的步履,都印记了技术的进步,都焕发着深厚的教育创新禀赋。我们始终传承专业素养,保持开放视野。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是融技术和教育于一体的专业性工作。70年来,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与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以专业的素养,指导各地科学开展教育装备工作,推动行业蓬勃发展。《中国教育技术装备》《教育与装备研究》《行业通讯》《中国教育装备行业蓝皮书》、教育装备展示会,都为广大教育技术学者、师生、管理机构工作者和企业搭建了研究和交流的平台,以专业、开放的视野碰撞思想、合作交流、兼容并蓄,形成多方参与的良性发展机制。勇担使命技术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时间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伟大的书写者。70年的光辉岁月,仿佛只在弹指一挥间。过去的道路,我们豪迈走过,硕果累累,用行动诠释了技术的力量;站在新起点,我们紧握时代机遇,勇立潮头,着力发挥技术对教育变革的内生变量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面对滚滚而来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科技浪潮,教育现代化肩负更艰巨的时代使命。作为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积极促进者和推动者,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实施《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因势而谋、顺势而为,用“开放、跨界、融合、共享”的互联网思维,从“技术作为内容丰富课程资源、技术作为工具创新教与学的过程、技术作为思维改变教育活动形态”三个方面,准确把握技术和教育的关系;积极促进教育装备的情境化、课程化、多样化,以学为中心,大力推进“支撑知识学习,完成基本教学的装备;支撑深度学习,基于问题探究的装备;支撑创客学习,实现知识创新的装备;支撑个性化学习,促进潜能发展的装备;支撑自适应学习,基于数据分析的装备”五种教育装备的配备和普及,实现技术重构学习环境、丰富学习内容、扩展学习方式、感知学情特征、优化学习评价;通过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和教育治理模式,实现每个学习者都能通过技术受益,获取人生的成功和发展。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新时代希望的田野上,教育装备事业风鹏正举,未来可期。(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教育装备研究院)

李觏

教育装备产业,能成为替代房地产的下一个市场拉动者?

房产、教育、医疗,已经成为国内民生三大主要支出,也被称为人们生活的三座大山。其中,房地产因为近些年的高速发展,特别是高房价的急剧攀升,为社会诟病,国家也不断出台各种限购、限价等调控政策,并不断强调房产的居住性,去房产的炒作性,但效果收效甚微。抛去高房价和房产对于民众支出的弊端不谈,房产业除自身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外,关联产业的带动,才是房产成为许多地区房产经济的核心问题所在,有专业人士统计,与房产紧密相连的产业有40多个,其中金融保险、租赁、商务服务、建筑业,另外传统制造业中的家居、建材,每一行业都是数千亿元甚至万亿元的产值。房产成为事实上的国民支柱性产业,绑架了各行各业,也是国家不断致力于房产经济软着陆的问题根本所在,但随着房产市场的成熟和理性,房产市场发展放缓、产业带动乏力开始显现。作为国民第二大支出,教育消费市场的投入,显然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而教育带来的相关产业带动效应日益凸显,其中关联性最强的教育装备产业开始进入井喷态势。有关部门统计,根据中国证监会2012年修订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的分类,教育装备行业属于“C24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1)的分类,教育装备所处行业为“制造业”(行业代码:C)中“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教育装备市场具有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集中招标的需求特点。2014年全年全国各地共计发布教育招标信息20144条。教育装备行业规模与受教育人口数量、教育发展程度及教育经费投入密切相关。2013年我国各阶段教育在校学生人数总计23415.6771万人。按照每30人拥有一间教室估算,教学装备需求量约为780.5225万套。2008年—2012年,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持续增长,由14500.73 亿元增长至27695.97亿元,环比增长速度维持在13%以上;国家财政性经费总投入由10449.62亿元增长至22236.23 亿元,环比增速维持在15%以上。教育投入的加大及教育程度的深化,有助于教育装备行业的发展。总结起来,教育装备行业伴随着教育业的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 教育发展水平提高,更加重视持续教育。我国教育发展已经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在职人员越来越重视持续教育及后续教育,在职人员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在校学生数由2009年39万人上升至2013年55万人。受教育人群的扩大,增加了教育机构对教学装备的需求。(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教育发展呈现亮点。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教基一〔2010〕1号) 中指出,“到2020年要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改善。”(3)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教学产品更新换代。教育部于2000年发布《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 ” 工程的通知》(教基[2000]34号),提出“校校通”工程,即用5年-10年时间,使全国90%左右的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校校通”工程完成后,各教育部门着力建设“班班通”,即每个教学班以投影机或者电视机为终端显示设备,每个班级都能同时上网,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使得高清拍摄设备、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一体机等信息化教学设备得以发展与应用,丰富了教育装备市场产品品种。不仅如此,围绕教育形成关联产业带动效益也开始急剧升温。11月17日-19在江西南昌举办的第75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展出范围涵盖了:展示各级各类教育所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及功能教室设备、试剂耗材、职教实训、地理园、生态园、数字化校园建设、电化教育设备、课堂教育资源、创客教育、机器人、VR技术、校园网路系统建设、信息中心建设、数字化校园应用服务平台建设、电子书包、学前教育装备、益智玩具、户外设施、室内玩具、娱乐玩具、自制玩具、教学用音乐、美术、图书及体育设施、后勤设施装备、校用办公、校车、校服、校园灯光设施、安全及消防器材、厨房设备、生活用具、学生用品、环保节水设备等;在线教育及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网络课堂、云课堂、云直播教室、在线教育平台运营商、在线教育技术支持平台、教育直播平台、在线互动平台、在线培训系统、在线考试系统、在线教育社区、流媒体管理系统、视频会议,在线教育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E—Learning教学系统、云录播设备、视频直播设备、数字图书馆、学习解决方案、专业教育软件、语音识别系统、智能语音技术、MOOC、微课、数字出版、创客教育、3D打印及耗材、VR教育产品等;特殊教育:校园医疗体系及康复技术设备、听障教育、视障教育、语障教育、培智教育、心理咨询室等;医疗康复仪器;康复辅助器具、行动辅具、电子式电脑语音沟通设备、电脑使用辅具、沟通辅具、休闲及娱乐等个性化训练辅具等。在展会上,原先围绕居家生活和房产市场依存的行业,也开始快速切入教育装备市场,这当中包括创维、长虹、TCL家电巨头,他们在教育终端智慧展示、终端屏等方面也开始发力;一直依托房产而发展的家居建材行业,也开始一批品牌专注于教育领域,形成教育行业专业品牌,例如教育智慧照明“立达信”、捷能通,主打全护眼校园智慧照明;爱德成蹊家具,主打优秀家具为学生设计;此外,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中的四季沐歌,净水器行业的沁园,都围绕教育、学校推出校园主题产品概念。显然,教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开始逐步成为拉动相关产业,包括传统制造业的重要力量。虽然现在无法与房产市场相比,但教育作为国家财政性投入和支出,而且上至国家、下至全民,都是着力提倡和支持,显然有着巨大的后发力和市场预期。

君吻

大咖“支招”!论道“教育装备产业发展的瓶颈与对策”!

11月25日上午,基于中部教育装备创新产业城(简称“中部教装城”)盛大开园的背景,为充分发挥融合创新作用,推广产业与人才政策,促进行业交流,助力企业发展,大湾区教育与技术装备产业(人才)交流对接会隆重举行!深圳市同育教育装备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谭海燕副总经理主持会议。会议邀请了原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局长、文体局长,现深圳市教育信息化产业促进会特聘专家、深圳知名产业经济学教授杨刚勇教授莅临现场,与参会的20余家优质的智能制造企业代表一同探讨行业未来发展,共话产业新生态!开场致辞江西省丰城市驻粤港澳大湾区办事处副主任邓伟对到场的嘉宾致以热烈欢迎,并介绍了江西丰城教育装备产业的发展机遇、产业基础和合作领域,希望未来依托“三地联动、协同创新”的飞地模式,跟企业家们在产业和人才方面加强合作,共同将教育装备产业做大做强!深圳市同育教育装备产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江西同天设计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邵继民介绍了位于江西丰城的中部教装城项目,目前已逐步形成了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体验交易、研学实践、教师培训于一体的教育装备生态链。他表示,基于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教育装备企业在丰城必定大有可为,未来希望依托中部教装城的平台优势,助力教育装备企业创新发展,抱团作战、同心协力,为中国教育装备产业发展打开另一扇窗!杨刚勇教授作了《教育装备产业发展的瓶颈与对策》主题分享,从企业如何把握当前“新发展”格局出发,对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和国内教育装备产业的探索路径进行了逐步讲解,深度探讨了教育装备领域存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及百年一遇的疫情之下,企业如何融入“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寻求新发展?杨教授以问题为导向,为当前教育装备产业的破局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听完近一个小时的精彩分享后,与会企业代表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意犹未尽。随后,在深教促进会李烈槐秘书长的主持下,大家就教育装备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产品落地和市场推广等问题与杨刚勇教授进行了交流互动,共同探索和挖掘教育装备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次活动由中部教育装备创新产业城、大湾区教育与技术装备融合创新中心主办,深圳市同育教育装备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承办,深圳市教育信息化产业促进会协办。会前,在谭海燕副总经理的带领下,参会企业还一同参观了大湾区教装中心,了解展厅的产业规划和创新模式,在各个展位感受了入驻企业产品的特色和亮点。

不虑而对

2020年教育装备学术大会举办

本报重庆10月25日讯(记者 林焕新 黄鹏举)今天,2020年教育装备学术大会在重庆举行。大会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教育装备研究院承办,旨在分析教育装备科研热点及前沿技术,探讨教育装备行业发展趋势,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发挥行业智库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大会发布了《2020年教育装备学术大会重庆共识》。《共识》倡议,发挥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教育装备研究院的带动作用,联合会员单位设立的研究院、研究中心等科学研究机构,构建全国教育装备行业的科学研究队伍,会聚专业人才,形成教育装备研究智库,为教育装备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共识》号召,关注技术进步的动态,紧跟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认真研究、探索和创新教育装备形态,明晰应用教育装备促进教育教学创新的路径和方法。《中国教育报》2020年10月26日第3版 作者:记者 林焕新 黄鹏举

深耕行业市场 打通教育装备市场任督二脉

——慧聪教育网活动项目走进教育一线【慧聪教育网】今天,教育信息化以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2.0时代着力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而中国教育装备市场则由厂商、集成商和用户组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而集成商和用户在教育市场中就像我们的任督二脉一样重要,在整个教育市场活动中起重至关重要的作用。慧聪教育网深耕教育行业19年,凭借着对教育信息化行业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行业资源,用精准的眼光为企业与用户搭建一个个沟通与交流的平台,而以集成商为主的巡展活动和以用户为主的靠谱活动,就以帮助企业打通任督二脉为主要诉求,助力企业翱翔于教育市场,推动整个教育行业的发展与前行。一、慧聪教育装备行业全国城市系列巡展2016年,慧聪教育装备行业全国城市系列巡展在北京正式启动,开始了1000多个日夜的教育装备巡展之旅。慧聪教育网的巡展活动为专家、用户和企业之前搭建交流的平台,集专家报告、企业演讲和产品展示于一体,助力于企业开拓当地市场。每一站从邀请函策划、H5页面、会议以及现场直播通过网站、微信、自媒体以及联合媒体进行活动宣传,现场直播观看数量高达2万,数十家媒体进行同步转发宣传,覆盖人次高达上百万,活动广受企业客户好评。四年来,慧聪教育网携手行业TOP级企业奔赴了29个城市,汇聚行业人士4000人次,跨越40000多公里,共同见证了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从硬件升级到软件,从信息化1.0时代到2.0时代,从深入融合到应用升级……2020年教育装备巡展将继续走8个城市的模式,将与合作伙伴一起再续辉煌!二、靠谱COP学术交流观摩活动政策推动的背后是教育行业对于信息化的实际需求,在教育创新引领、新生态变革的时代,如何通过技术助力老师开展新时代教学?靠谱COP项目(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简称,TheTeacher'sOnlineCommunitiesofPractice)通过构建由中小学教师、大学专家及助学者所组成的一种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相混合的学习型组织,借助课堂教学行为大数据等方法与技术,持续监测与提升学校课堂教学质量,有效帮助研修教师丰富、改善和重构教师有关如何教与如何支持学生学的实践性知识,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与快速发展。靠谱COP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在国内多个地区取得了突出的教师专业发展成绩,此项目召集了全国各地学者、教育工作者、一线教师及中小学校长、教育科技产业界人士,一场教师专业学习的大风暴正在掀起。与此同时,慧聪教育网也联手中央电化教育馆,从终端用户出发,让一线企业真正了解他们的需求,掌握未来的市场方向,研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师专业发展与专业学习。三、行业展会直播报道——普教展、高教展、INFOCOMM等作为教育领域的专业媒体,慧聪教育网一直活跃在教育行业的第一线。全年至少参与六场行业重大展会的报道与采访,通过专题、视频、音频以及图文采访等方式与参展企业进行深入交流,掌握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以及企业最新发展方向,约计采访企业超过120家,平均80%的企业为行业内先进的重点企业。同时,在展会同期,通过网站、腾讯视频、微信以及自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传播,促进了展会、企业等传播力度,对于塑造企业品牌具有重要作用与影响。今天,慧聪教育网正在向教育纵深领域发展,用专业的内容、用户的服务和向上的态度服务于广大教育领域,助力于中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来源: 慧聪网

别名

科研引领:新时代教育装备创新发展必由之路

让教育更美好 视觉中国 供图教育装备是综合运用相关理论和科技手段,为学校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管理而创设的由工具、装置、仪器、设备、设施及配套资源有机组成的育人系统,有必要兼顾整体性、功能性和动态性,从“全系统、全周期、全寿命”角度深化研究。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离不开教育装备的关键支撑。科研是教育装备工作的重要组成,具有关键的支撑、驱动和指导作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装备创新发展,迫切需要深化教育装备科研工作,摒弃无规划发展、拍脑袋决策、跟风式配备、低价值应用等错误观念,更好地探索规律、优化投入、破解难题、激发效益、引领创新。把握教育装备科研基本原则我们要按照国家教育现代化和教育科研总体部署,探索构建更加健全的中国特色教育装备科研体系。坚持正确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对教育装备科研工作的全面领导,为实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提供智力支撑和专业技术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求真务实。立足中国立体化、多样化的国情、教情,关注教育装备多维度、多要素和多层面研究,以教育装备支撑服务各级各类教育高阶发展、跨越发展为主线,突出教育装备科研的实践性,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应用导向,把有限的经费投入用在刀刃上,引领教育装备改革发展。坚持一线规则。切实服务基层一线教育教学改革,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健康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深化教育装备支撑创新人才培养的基于事实和证据的研究,加强教育装备育人功能和适宜性评价研究,用科学的方法,获得科学的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接受科学的检验。坚持融合创新。推动教育装备科研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创新,打通“政产学研用”,调动各方科研创新主体积极性,推动跨部门、跨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创新,夯实教育装备研究元理论、基础理论和系统理论,推进教育装备研究范式、模式和方法创新,不断丰富教育装备科学研究的理论、学术和话语体系。丰富教育装备科研理论视角教育装备是包含规划建设、研发配备、管理应用和绩效评价等在内的相关政策、理论与实践。教育装备治理在政策研究层面,亟待进一步统筹好治理规律、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通过深化科研,促进完善政策体系、健全防控机制、强化队伍建设,破解配不齐、质不好、用不足和效不佳等问题,发挥装备投入绩效。建立“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科研创新体系,引导教育装备由传统生产走向现代制造。教育装备需要课程化,研究以教育装备为支撑对教学过程的重塑再造。国家课程规定的实验教学,是典型的课程装备化与装备课程化相融合的重要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模式与多学科融合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有机融合,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教育装备是综合运用相关理论和科技手段,为学校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管理而创设的由工具、装置、仪器、设备、设施及配套资源有机组成的育人系统,有必要兼顾整体性、功能性和动态性,从“全系统、全周期、全寿命”角度深化研究。有学者借用生态学观点来分析教育装备的功能,认为教育装备应帮助培植和维护一种新型学习生态圈,学生认知是在人与环境构成的整合系统中完成的。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生物识别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装备成为教育信息化新引擎,引起教育部门、行业企业普遍关注和热衷,各类新技术应用在学校层出不穷。科技是把“双刃剑”,使用不当甚至会给师生身心健康带来威胁,因此亟待深入研究信息技术装备进入学校的教育教学适宜性以及潜在的法律风险、健康隐患和伦理道德等因素。提高服务决策能力为决策提供优质咨询技术服务,是教育装备科研工作的重要价值体现。教育肩负着培养能担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崇高使命,教育装备是推进教育现代化、支撑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亟待强化以科研驱动、引领发展的能力。教育装备涉及教育内外多领域、多行业、多层面专业技术,亟待瞄准国家重大教育战略和区域教育装备发展战略,借助信息技术发展大趋势,把握教育装备“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和“重内涵、提品质、特色化”新要求,加快教育装备智库建设,提高智库支持能力和服务水平。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装备发展观和质量观,形成以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投入效益为目标的科研导向,立足于编制规划、开展实验、指导实践、监测评估,研究制定质量标准、质量保障、质量管理、质量评价和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并注重监测评估、成效追踪与问题预警。推动决策咨询服务科研方法不断创新,增强研究成果科学性和可视化,发挥教育装备信息统计、大数据分析、决策模拟等在政策研制中的作用。强化预研预判,加强基础性、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提高教育装备领域决策科学化水平,增强服务教育发展的能力。创新科研工作机制构建起立体化、广覆盖、重协同和优势互补的教育装备科研工作机制,是当务之急。战略课题引领。通过全国性教育装备研究专项课题,带动引领教育装备领域重大选题科学研究。开展国家、区域、学校教育装备发展规划和推进策略研究,定期发布研究报告。深化教育装备课程化以及与教育教学过程有机融合的方法研究,形成教育装备育人功能评价体系等实证性研究成果。加强协同攻关。依托政府、高校、企业建设国家级教育装备教学研究中心,建设教育装备产业基地,整合创新链、产业链、知识链、资金链,产出一批国家级教育装备育人的教学成果。搭建信息平台。建议由国家主导,搭建全国教育装备信息数据平台,深化各级数据挖掘应用;搭建国外教育装备信息综合平台,充分发挥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职能作用,密切跟踪国外教育装备动态;加强中外教育装备科研交流和国际比较研究,注重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交流合作。聚焦教学一线。建议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主导,装备部门深化与科研院所、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考试评价机构、电化教育机构、基层学校等的协作,推动形成以教育装备部门为主体、学校为基地、相关单位通力协作的新格局,深入学校、课堂、师生,紧密联系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研究。推动解决重点问题围绕中央关心、社会关注和人民群众关切的教育装备选题,亟待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工作举措、探索教学融合等方面,找到对策建议,遴选解决方案。聚焦热点研究。关注教育科学和自然科学交叉融合,充分运用认知科学、脑科学等最新成果和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条件下学科教学装备创新发展的思路举措和教学模式。遵循劳动教育的政治属性、教育属性和实践属性,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和实施途径,深化劳动教育和校外综合实践基地教育装备研究。聚焦痛点研究。研究破解实验教学涉及的危险品采购、保存困难和危废品排放处理等问题。对于有危险性、破坏性和对环境有危害的实验,探索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装备手段呈现。研究构建中小学馆配图书适宜性评价体系,在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科学研究分析基础上,提供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分类阅读图书。聚焦难点研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存在教学资源相对不足、教学管理难度激增、教学评价体系复杂等现实矛盾,亟待从选科指导、走班教学、精准教研、师生评价等方面优化解决方案。通过教育装备“云教学”模式,破解优秀师资总量不足、结构性缺员问题,因地制宜,研究区域、学校(含教学点)现实教学需求和发展阶段目标,制定科学解决方案。聚焦堵点研究。教育装备产品迅速发展,亟待优先组织研制通用共性技术标准,特别是涉及安全、健康要求的标准,提高教育装备质量标准覆盖率。针对“教育装备走在教师前面”的情况,亟待加强教师培训相关重点内容,形成包括教师学科教学装备和信息技术装备应用能力标准体系等,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师应用装备增强教学实效的能力。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充分发挥教育装备关键支撑作用,深化教育装备科研工作,探索符合教育发展实际需要的教育装备“建配管用”新模式,找到教育装备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新路径,为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智力支撑和专业技术服务。(作者单位: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信息中心)来源:中国教育报

铄绝竽瑟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专项调研武威市教育装备建设与应用工作

12月23日至24日,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赵宪志带领调研组来武威市调研中小学教育装备建设与应用工作。市政府副市长王雁,省教育装备办公室副主任张斌财,市教育局局长马生威、副局长李熙庆等陪同调研。赵宪志一行先后来到武威一中、古浪县富民完全小学和古浪县职教中心,深入三所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室)、音体美器材室、信息化功能室、社团活动室、通用实践室、航模创客空间教室、中职生实训室等场馆以及学校操场等场所,实地考察了中小学教育装备发展情况及教学应用情况,观摩和指导了武威一中通用实践手工创作课、古浪县富民完全小学音乐课。赵宪志对我市教育装备建设与应用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武威市文化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市委市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并关心支持教育发展,市教育局精心谋划、强化管理,全市抢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国家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整合和利用“全面改薄”“义务教育学校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一大批重大项目资金,加大地方政府投入,多方筹措装备经费,中小学各类教育装备得到快速提升与普及。各学校加大公用经费配套力度,狠抓教师培训,深化教学应用,不断规范和精细化管理机制,教育装备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提升教育质量和推动教育内涵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全市加快脱贫攻坚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赵宪志希望,武威市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盯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正确审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调动各方积极因素,不断强弱项、补短板、促发展,努力做到教育装备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课堂服务,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调研中,赵宪志一行还前往古浪县职教中心异地迁建项目工地,考察和了解了项目规划和进展情况。新年倒计时XIN NIAN HAO【来源:武威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此何鸟哉

教育装备市场超3000亿 学校采购难在招标前询价

作为学校建设的常规业务之一,学校采购的规模不容小觑。根据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89万所,其中教育装备采购规模已超3000亿元,相关供应商接近100万家。随着中国持续以不低于GDP的4%等值投入到教育中,预计到2021年,我国教育装备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这样稳定的投入将继续助力教育装备行业的发展,进入到教育装备市场的供应商的规模也将不断扩大。传统的学校政府采购流程较复杂,采购人与使用人脱节,再加上采购岗位轮岗等因素,致使政府即便将采购流程把控,而学校仍要面临专业装备和技术更新快所导致的采购决策难、同类产品多、项目验收难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自身在采购方面的问题,有的学校专门通过搭建采购平台等方式做尝试,但总的来说由于单个学校的影响力有限,其并未有效地整合各方资源、优化供应链,因而学校的管理采购需求就无法更好地被满足。针对以上问题,教育装备采购网整合行业所有资源,从优化供应链入手,结合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打造了一个学校采购+电商的平台,为学校采购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该平台已经先后服务过上千家各教育层次学校,并能更恰切地满足学校的个性化需求。对于学校来说,他们需要一个第三方权威平台帮助自身做好装备及供应商的前期筛选;对于供应商来说,他们则需要一个平台实现与各学校的信息互通及合作。基于双方的需求,教育装备采购网逐渐建立了学校采购的交易及咨询平台,供应方可在采购网上了解采购项目需求,采购方则可在采购网上查看相应案例、对比技术和应用优势、挑选实力供应商按需报价。在教育装备采购网上,学校可根据自身独特需求享受专人专项采购询盘服务,并以直接对话实力供应商,得到最专业的产品技术方案支持。根植于上万个学校案例和供应商分类库,教育装备采购网将平台各种数据整合,大大降低了采购项目风险,让用户真正实现“心里有数、采购无忧”。

朝阳沟

「竺建伟」现阶段教育装备工作的思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保障“十四五”顺利起航的奠基之年。教育装备工作在这历史交汇点、承上启下期,如何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日前,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印发了《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2020年工作要点》(简称《要点》),聚焦坚持和完善党对教育装备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教育装备供给侧改革、推进基础教育装备高质量发展等10个重点领域,提出20项目标任务及工作措施,这对当下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做好地方教育装备工作,加快推进教育装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充分认识做好当前教育装备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两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下发《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国务院下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也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在抗击疫情期间,又提出了“停课不停学”的要求,下发了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系列文件的颁发对当下教育装备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也凸显了当下做好教育装备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 教育装备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石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系列文件,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普通高中教育,对我国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做出了全面的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系列文件强调:“幼儿园园舍条件、玩教具和幼儿图书配备应达到规定要求。国家制定幼儿园玩教具和图书配备指南”,“完善义务教育装备基本标准,有条件的地方可建设创新实验室、综合实验室”,普通高中学校“有条件的地方应建设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社团活动室等,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修订普通高中学校建设标准和装备配备标准”等,充分凸显了教育装备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教育装备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前提。2. 教育装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都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要“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积极探索基于情景、问题导向的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要“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教育部也在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中要求“努力构建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相适应、与课程标准要求相统一的实验教学体系”等,实现上述目标与任务必须依托教育装备这一重要载体。教育装备是围绕立德树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3. 教育装备是当下学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保障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教育部把守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发展。一方面,针对中小学开学提出了“三不”原则,即疫情没有得到基本控制前不开学,学校基本防控条件不具备不开学,师生和校园公共卫生安全得不到切实保障不开学。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保障教育教学的正常推进,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这些目标的达成,都需要相应的装备保障。教育装备是当下学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开展线上教学的重要保障。二、准确把握关键时期的教育装备工作的主要任务《要点》针对当前教育装备的重大问题和关键领域,明确了今年教育装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工作目标,具体提出了20项目标任务及工作措施,对把握当下教育装备的主要任务,推进教育装备工作深度转型有重要指导意义。1. 强化教育装备的育人功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深化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深化课程改革,要“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教育装备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坚持“五育并举”、强化课堂主阵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教育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教育装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强化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核心功能。2. 强化教育装备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都强调,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要“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积极探索基于情景、问题导向的互动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教育装备为教学提供了内容、载体、技术、环境等,促进教育装备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首次大规模的线上教育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暴露了很多问题,由于教与学双方的直接交流受时空、网络、平台以及教学习惯等因素制约,网络卡壳、平台崩盘、教师操作技能、学生学习效果等问题频上热搜。当下的线上教学既是面对疫情的应对之举,也是促进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契机,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强化教育装备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逐步构建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常态化课堂;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学情分析和学习诊断,精准评估教学效果,支持个性化学习;要拓展学习时空,创新优质学习资源供给模式,逐步构建正式、非正式和虚拟无缝融合的学习空间,与课程教学、教师学生互动共生,促成教与学方式的真正转变。3. 强化校园安全卫生,确保师生健康安全学生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这次疫情“大考”,也暴露出学校教育装备应对发生公共卫生危机的短板,要认真反思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能力储备,构建常态化的校园公共卫生防控机制,加强学校公共卫生健康教育,强化学校公共卫生健康教育装备建设,确保师生的健康与安全,保障学习环境的安全、卫生与舒适,保障教育教学的有序推进。4. 强化教育装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要点》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教育装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教育装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一是要明确各类主体职责:政府主导规划,制定各类标准和政策,保障教育经费投入,指导监管、督导和评估;教育部门和学校提出需求,主导应用和运维;专业机构和企业主导研发生产,开展业务指导、咨询、培训等服务性工作。二是要提升各类主体的治理能力,包括政府的领导力、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教育专业能力、专业机构和企业的产品供给能力及服务能力。三是要形成各类主体各司其职、创新融合、协同发展的治理格局。三、2020年湖南省基础教育装备重点工作的思考2020年,湖南省基础教育装备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疫情防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基础教育若干重要文件精神,围绕基础教育“更加公平、更加科学、更加优质”的发展目标,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不断推进湖南基础教育装备科学发展,服务湖南率先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1. 支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升级一是推进湖南省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学校建设;二是研究满足数字教材常态化应用要求的数字化教学环境与教学装备解决方案;三是逐步推进湖南教育生产装备处综合业务系统各子系统功能模块的应用,开展基础教育装备数据统计,支持以应用为导向的常态化管理水平提升。2. 强化教育装备质量监管和队伍建设一是推进研究教育装备产品全过程的质量监管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教育装备产品评审工作方法;三是探索建立教育装备质量抽查机制和区域教育装备工作评估常态机制;四是做好教育装备产品标准资源库建设工作;五是加强区域教育装备队伍建设,组织开展教育装备管理人员专业培训,助力区域管理水平提升,着力建设一支“懂教育、懂管理、懂装备”的专业队伍。四、结语刚刚结束的庚子年春节,广大教育装备工作者在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主动出击、筑好防线,为打开校门做好充分准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教育装备战线的工作者也将通过这次战“疫”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理性、更加睿智,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道者

2020年教育装备学术大会举办发布《2020年教育装备学术大会重庆共识》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重庆10月25日讯(记者 林焕新 黄鹏举)10月23日下午,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教育装备研究院承办的2020年教育装备学术大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在新时代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背景下,本次大会以“汇聚行业智慧 赋能教育创新”为主题,旨在分析教育装备科研热点及前沿技术,探讨教育装备行业发展趋势,分享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凝聚共识,增强行业发展的自信,发挥行业智库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夏国明主持大会开幕式。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会长王富致欢迎词。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峰以《把握科技新风口 构筑教育新基建》为题做了主旨演讲,分享了浙江教育的认识、实践、设想和体会,表示浙江正着眼于“教育智治”,建设“1+3+X”的“教育魔方”。大会上,国家语委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周建设作了题为《智能教育的实施路径探索》的主旨报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技术装备中心主任竺建伟作了题为《中小学学习空间重构的研究与实践》的主旨报告;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教育装备研究院副院长施建国作了题为《教育装备的内涵提升和发展趋势》的主旨报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组成员、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顾建军作了题为《劳动教育的现代建构与教育装备》的主旨报告。大会还邀请中学正高级教师、唐山市第一幼儿园原院长么丹彦,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高教分会理事长李瀛,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秘书处理论研究部副主任李梦莹,及企业代表,汇报了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教育装备研究院立项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一直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早在2015年4月就成立了教育装备研究院。站在“十三五”规划收官,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时间节点上,教育装备研究院在大会上发布了《2020年教育装备学术大会重庆共识》。《共识》倡议,发挥“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教育装备研究院”的带动作用,联合会员单位设立的研究院、研究中心等科学研究机构,构建全国教育装备行业的科学研究队伍,汇聚专业人才,形成教育装备研究智库,为教育装备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共识》号召,加强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与研究,发挥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当好参谋助手,引导教育装备行业健康发展。关注技术进步的动态,紧跟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认真研究、探索和创新教育装备形态,明晰应用教育装备促进教育教学创新的路径和方法。来自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教育装备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和咨询委员会的成员、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装备工作者、各地校长、教师共400余人参加会议。作者:林焕新 黄鹏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