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平塘:研学旅行开启“教育+旅游”扶贫新模式文明

平塘:研学旅行开启“教育+旅游”扶贫新模式

近年来,黔南州平塘县借助“中国天眼”这张展现给世界的崭新名片,提出了“3351”发展总思路,着力发展全域旅游,全方位展示“多彩贵州·平塘三天”的无限魅力,打造“观天探地·世界唯一”的天文科普旅游新“境界”。研学旅行开启“教育+旅游”扶贫新模式,把师生带入了“跟着课本游中国、观世界”的行走大课堂,开启了研学旅行牵手精准扶贫助脱贫的新征程。创建科普实践基地筑牢研学旅行平台为建好科普实践基地,筑牢研学旅行平台,2017年,平塘县本着“以学生兴趣为基础、以探究学习为导向、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原则,在天文小镇创建了基于世界最大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国际化教育基地“平塘县中小学天文科普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该基地一建成,即获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科普示范基地”,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省科协授予“贵州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并成功申报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孩子们在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2018年,平塘又引进北京世纪明德公司注资5亿元开展研学旅行营地建设,把平塘打造成“全国研学旅行西南片区示范营地”。目前,平塘县的天文科普探索体验基地、3D创意打印创客基地、牙舟陶制作体验基地、民族民间文化体验基地、特色农产品采摘体验基地等一批科普实践基地初具雏形。了解FAST工作原理自“中国天眼”落成启用至今,共有来自国内外的大中小学生8万余人参加了“天文科普”和“时代楷模南仁东精神”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仅2019年春季开学至今,就有16000余名县内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参加研学,火爆的“研学旅行”引爆着平塘“大旅游”,丰富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深得家长的称赞、支持。“想让孩子更多的了解一些天文知识,包括中国天眼,让孩子更早地接触,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大国重器,让他们有科学的学习态度,对他们的成长会有一些好处”。来自南京的游客王征说道。学生手持卡片在天文体验馆进行研学加强研学课程开发丰富研学旅行内涵坐落于贵州平塘的中国天眼科普基地作为面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场所,每年都会吸引全国各地的访客前来研学。今年,五一小长假,在中国天眼科普基地,不少家长、老师、研学团队带着孩子前来参观学习。“培养他们对天文科学知识的兴趣爱好,从此激发他们学习天文知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带队教师杨绍杰告诉记者。学习天文望远镜知识为真正的使中国天眼科普基地成为中小学研学目的地之一,平塘精心打造天文探秘课堂、手工制作课堂、天文探索课堂、专家公开课等内容,让研学团队通过这些行走的课堂,吸取天文知识。“融入了学生、家长、老师、专家团队和我们的课本,把书面的东西变得立体化,把我们在天眼科普基地的每一个点变成行走的课堂,让他们深入体验,这跟传统的课堂有很明显的区别,让他们做主导,我们做辅导引导。”中国天眼科普基地负责人莫元姗介绍道。在中国天眼科普基地天文体验馆,前来参观的每个学生都会领到一本天文知识小卡片,这张小卡片上面会设置一些问题,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体验馆主动地找答案。“今天我来这里了解到了很多天文知识,比如八大行星和黑洞,我知道了八大行星之间的距离,因为在课本上的知识很死板,所以今天来了,知道了他们的距离和大小相关的知识,还知道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是怎么形成的,让我们更直观的感受到课本上无法呈现的知识,生动形象的呈现在自己面前”学生王远艳一边找答案一边告诉记者。学习地质知识除中国天眼科普教育基地开设精品研学课程外,还依托牙舟陶开设了非遗传承类研学课程。依托天坑群、掌布藏字石开设地质地貌科考类研学课程。依托民族文化开设民俗文化体验课类研学课程。同时平塘县还将民族文化引进校园,打造多元化办学特色,在不断彰显学校内涵的同时,助推了研学旅行基地、营地文化建设。如:卡蒲小学的毛南猴鼓舞,掌布和甲茶中小学的布依山歌,兔场小学的“叫物传情”,牙舟中小学的陶瓷文化、清水小学和塘边中学的“八音弹唱”、新塘小学苗族舞蹈“咕噜跳月”,西关中学布依族舞蹈“粑棒声声”等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此外,平塘县还组建了一支由教研人员、名师工作室成员、天文科普骨干教师、民族民间文化指导教师、县内外天文科学界领导、专家和学者,以及民族民间传承人等组成的一支素质高、学术硬的研学旅行教材研发队伍。正在进一步完善包含平塘独有的天文科普、自然资源,以及民族民间文化、牙舟陶文化、茶文化在内的地方特色课程,不断丰满研学旅行课程内涵。研学旅行牵手精准扶贫 高位谋划助推经济发展随着中国天眼研学旅行的日益火爆,吸引了不少国内外的游客来到平塘。在距离中国天眼景区不到5公里的塘边镇塘泥村,借助“天眼”效应,以其独特的优势撬开了特色乡村旅游市场,让当地群众分享到了旅游带来的实惠。塘边镇塘泥村有个天然溶洞,因其洞内矿物质硝的含量比较高,被当地村民称之为“硝灰洞”,又因进出洞口均朝天,故名“天硐”。2008年3月,由法国洞穴联盟、贵州喀斯特资源环境发展与研究中心、贵州洞穴协会等中外洞穴专家组成的联合考察组曾到此洞考察过。当时专家们在考察后称,这一四季恒温的天然洞穴,实属少见。塘泥村研学旅行“贵州的洞穴非常漂亮,非常有意思,在里面感觉非常舒服”。法国洞穴联盟专家团介绍道。“这个洞非常有特点,具有我们贵州喀斯特很多特征,形容为微型的喀斯特博物馆不为其过,地下河,各种形态的钟乳石都在这个洞可以看到”贵州洞穴协会常务理事程广源告诉记者。由于受思想观念的约束,这个天然洞穴的开发一直被搁浅,直至中国天眼的落成启用,才让当地群众意识到可以开发利用天然溶洞,利用布依元素打造特色乡村旅游。“村委班子通过协商以后,请当地媒体报道过一次,后来有很多社会探洞爱好者慕名而来。我们还通过朋友圈宣传,后面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旅行社团队,台湾,澳门和香港的团队都会过来”。塘边镇塘泥村村委会副主任杨光金说道。研学夏令营甲青冰臼徒步塘边镇塘泥村与贵州洞穴协会在遵循自然的条件下让探洞爱好者在探洞期间学到自然知识,增长见识。这一开发模式立刻引起了以亲子游为主的旅行团队的关注,先后有贵阳、上海、南京等旅游团队与塘泥村签订旅游订单。“目前为止是第十几波了,而且今年7月份到8月份有400多人来体验我们这边的民俗风情,和我们当地的孩子互动,共同学习”上海麦粒鸟贵州片区负责人聂松果说道。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塘泥村,让当地的群众看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希望,经过村两委与贵州洞穴协会的策划,除了探洞外,又新增徒步穿越、打糍粑、篝火晚会等内容,丰富旅游业态。“在上海没有体验过打糍粑这种传统活动,这次觉得很好玩,很刺激,包括我们还去徒步,探洞,很新奇,虽然说过程有点累,但是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民族文化。”上海游客丁思涵说道。“对大自然感到非常震撼,还可以锻炼孩子们坚强的精神,看到这里非常淳朴的民风,觉得这里非常好,这里的体验非常与众不同。”上海游客王芳说道。体验牙舟陶瓷制作现在在塘泥村,由当地村民组建了三只八音弹唱乐队,部分有能力的贫困户负责游客探洞安全和向导等工作,剩余的人员开设农家乐或者筹备篝火晚会等。通过丰富旅游业态,带动了就业,增加了收入,直接带动了80多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自从2017年2月以来,前后接待40批次探险团,为村集体经济创收近100万元。“通过上海麦粒鸟,以及南京和杭州的协会与我们合作,去年接了500人左右,今年下半年我们也接了有500至600人了。夏令营亲子教育,在这个星期接了200多人,每次平均费用是2万多,包括吃、住、安保等服务。”塘边镇塘泥村村委会副主任杨光金乐开心地介绍说。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这是平塘县实施研学旅行牵手精准扶贫得大胆探索。目前全县各个景区景点、科普基地,民族文化、本地向导、农家客栈等一系列举措正在悄然给当地群众带来经济增长,研学旅行与教育扶贫、旅游扶贫相结合,研学旅行开启“教育+旅游”扶贫新模式,助力脱贫攻坚。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顾彦君通讯员 田举 岑璇璇编辑 梁晓琳编审 张发扬

可谓畏矣

最好的教育在路上--研学旅行

中国素质教育推行受阻,我们仍身处高考的重压之下,我们一如既往地继承: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理念,努力挤过千军万马、拼过高考的独木桥,然而等到四年大学毕业后换回的却是求职时的磕磕碰碰甚至头破血流。与传统学科课堂教学相而言, 研学旅行、势在必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是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有效衔接的创新形式,是传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的有效途径,她能促使孩子们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参与体验,全力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我们秉承:“研学一小步,人生一大步”的理念,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让这些优秀的行为成为以后人生中的习惯并影响贯彻他们一生。最好的教育、在路上,为了孩子们的成长、我们一直在路上。

教育部: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

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指导各地丰富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12月2日,教育部答复《关于完善研学旅游市场秩序的提案》中表示,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各地根据《意见》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答复表示,为严格研学旅行承办企业或机构的准入条件和服务标准,2016年,国家旅游局发布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明确要求承办方应为依法注册的旅行社,应设立研学旅行的部门或专职人员,宜有承接100人以上中小学生旅游团队的经验等资质条件,进一步提升了研学旅行开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研学旅行人才质量,2019年增补设置“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在1+X证书制度试点过程中,遴选发布研学实践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生培训和考核工作正陆续开展。文化和旅游部也通过指导相关协会加强人才培训,为研学实践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同时,为推动各省高度重视研学旅行工作,国家教育督导部门已将“推动学校实践教育条件和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全社会共同参与立德树人氛围营造的情况”纳入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内容中进行督导。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研学实践教育管理制度,推动建立研学旅行市场联合监管机制,研制《中小学研学实践活动指南》,推动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在各地各校有序、有效开展。

炼金术

中小学研学旅行该啥样?

安澜新闻背景教育部联合11部委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已有两年多,研学旅行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但与此同时,在实践过程中,研学旅行也显现出一些问题,比如研学旅行市场行业门槛低且缺乏标准、一些研学旅行变成了集体旅游,等等。那么,中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研学旅行呢?1旅行存在三大问题研学旅行的优势在于可以超越学校、课堂和教材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尽管各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课程如火如荼,但实际情况并未达到预想效果,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所长王晓燕认为,目前中小学的研学旅行存在三大问题。首先,研学旅行课程的教育目标不明确。通过研学旅行究竟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品格和素养,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和理性的分析,许多研学活动没有明确的教育主题,没有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开发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适切内容和目标,而是“脚踩西瓜皮,走到哪说到哪”,活动随意性很大,育人效果不理想。其次,研学旅行课程的教育内容浅层化。一些研学活动内容简单,大多都是组织学生集体参观、浏览,简单停留在眼睛课程、耳朵课程,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度体验,更没有在能力上让学生有提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有体悟,教育质量不高。第三,研学旅行课程的组织形式单一。缺乏校内外课程的整体性设计和统筹协调,还没有打破学科界限,形成跨学科综合实践学习的组织育人体系,而且,也没有把学校知识学习与校外实践进行有效衔接、统筹考虑。2研学课程需要整体设计“要确保研学旅行高质量、健康可持续推进,课程开发是关键,必须进行科学的课程设计。”王晓燕认为,教育性原则是研学旅行的第一原则,此外,研学旅行还要突出实践性、加强融合性、提高专业性、确保安全性。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是较早开展“研学旅行”的学校。学校把研学旅行设定为“人生远足实践课程”,由若干门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彼此联结、相互配合、深度呼应的连环式综合课程。“2018年暑假我们的‘穿越西域重走丝路’研学课程设计是在‘课程序列’和‘学科关联’两个层面进行的。”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中校区校长牟成梅介绍。学校让师生在研学中走中国古丝绸之路的经典线路,经过西安、张掖、嘉峪关、酒泉、敦煌、兰州,跨越陕西省和甘肃省,感受2000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这里面,学科关联内容丰富,比如: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七彩丹霞地质公园是特殊地质地貌,整合了地理、语文知识;秦始皇兵马俑,展现了秦朝皇陵的结构布局、军事规模、科技文化的成就,对应了历史、地理、语文学科。研学旅行的课程资源需要整合,既包括多学科整合、跨学科整合,也包括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跨界整合。近几年,北京市海淀区不少学校利用校园周边的文化、科技、自然资源等,以综合实践活动或学科实践活动的方式,创立了很多特色校本课程或学区课程。如清华附中的“走进圆明园”课程,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的“三山五园”课程,中关村中学的“寻找中关村”课程,理工附中的“校园周边古迹寻踪”课程等。当然,研学旅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还要靠教师。当前教师自身对研学旅行的课程研究、课程开发能力亟待提高。因此,建立健全研学教师培训制度非常必要,开展对研学旅行专兼职教师和相关人员的全员培训,在整个研学旅行的教育实践活动中,使教师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使教师在研学旅行的路途中,能及时捕捉活动中学生动态生成的问题并加以解决。3研学效果应有科学评价研学旅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一方面,使教育走出学校的围墙,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室之内;另一方面,研学旅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旅行变成课堂,社会成为教材,世界成为老师。随着国家研学旅行政策的推进,目前,我国很多省份都已经出台了研学旅行实施细则,但不可忽视的是,全方位统筹协调的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从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到课程体系的建立、课程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整体设计、科学论证,这样才能使各个环节相互配合、有序有效开展。目前,北京市十一学校将研学旅行课程纳入学生的必选课程,构架起了覆盖北京、天津、上海、山东、山西、陕西、安徽、江西、浙江、江苏、辽宁、河南、云南等省市的研学旅行课程网络,并对学习过程进行科学评价。学校的研学旅行课程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其中,过程性评价内容占80分,主要关注学生的时间观念、纪律意识、自身形象等方面,由指导教师全面、具体负责考评;终结性评价内容占20分,重点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完成情况,评价项目包括成果原创性、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分享交流活动中的表现,如态度、见解等。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开展的“追寻红色足迹情系大别山区”的研学旅行课程,要对每名参与的学生进行考核,每个项目分A、B、C三个等级,考核人员由小组同学、住户农家和带队老师组成。研学活动结束两周后,学校还要进行交流、总结和分享,让学生在感悟中成长。专家观点研学不能“只旅不学”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教育学会会长罗洁认为,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应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现象。“这是一个变革学习方式的问题,要做到‘学’与‘旅’的深度融合。在研学旅行中,若过度地强调学,那么学生便会背着包袱去研学;如果只强调旅行、旅游,便会失去课程的本质意义。”罗洁表示。怎样才能做到学与旅的深度融合呢?罗洁建议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着手。学校应该认真修订研学旅行课程的整体规划,让全校教师都能理解研学旅行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价值。同时,要明确研学旅行课程是一门校本必修课,且课程的设计者和实践者,就是学校里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学校教师需要逐步提高课程开发能力,以典型引路、团队协作的方式来推进这项工作。例如,让每个年级组研制、共享研学旅行的手册,每使用一次就修订一次,一次次的经验累积会不断提高教师们的课程开发能力。总之,在研学旅行中,学习是一种旅行,旅行也是一种学习,这种实践方式能让学生感到新奇美妙,进而引发探求兴趣,使学生产生出实践无限好、探索真奇妙的追求。这种方式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

樊须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为研学旅行“把脉”

莫让高效研学变低效旅游,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为研学旅行“把脉”近年来,研学旅行受到越来越多中小学生的青睐。在市场火热、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研学旅行的制度建设和保障机制如何完善?如何合理布局?如何避免低效旅行,实现高效研学?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日前邀请全国各地教育专家代表展开研讨。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学旅行研究所2018年对全国31个省区市的4000多所学校、3.3万名家长开展随机抽样调查,发现全国研学旅行学校参与率平均为38%,其中上海最高,达到了66%。全国各地中小学校研学旅行参与率存在不平衡性。此外,2017至2018年全国遴选了621家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和营地,在组织管理、课程开发、专业指导和评价方面,都需要持续追踪研究。研讨会上,专家提出,要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加强研学旅行顶层设计,明确课程地位;要规范出台各类标准;要重视基地营地研学导师的培养培训;要积极推进基地营地建设,加强对旅行社的指导,突出研学旅行的社会效益。据了解,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专门成立研学旅行研究所,从研学实践教育的政策理论、课程设计、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标准与评价制度、安全与经费保障机制等方面开展重点研究,对全国的研学旅行把脉问诊,旨在构建研学旅行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经验提升、问题解决、成果总结等的研究交流与实践指导平台,为全国研学旅行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政策理论咨询与实践指导。(记者胡浩)

信乎

强化自然教育 丰富研学旅行

贺江华 罗芬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自然教育是指让青少年通过欣赏、感知和了解自然,从中获得感触和启发,进而提高关爱自然、保护自然意识的一种户外教育方式。自然教育是研学旅行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方式。湖南拥有一批以自然生态为主体的世界级研学旅行资源,应进一步强化自然教育、丰富研学旅行内涵,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省在自然教育培训、自然教育机构(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公众对自然教育的作用认知不足,自然教育基地和课程缺乏体系化有效供给、从业队伍缺乏系统专业培训导致能力参差不齐、规范标准缺失导致行业机构管理不力等问题日益凸显。鉴于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力强化自然教育—— 正确认识自然教育的价值是实现研学旅行目标的前提。一是认识到自然教育是破解中小学生“自然缺失症”的重要手段。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2015年发布的《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亲密度的调研报告》显示,我国16.33%的孩子有“自然缺失症”倾向,具体表现为自然知识缺乏、肥胖、注意力紊乱、创造力下降、抑郁等问题。自然教育能够激发中小学生对自然事物的思考和探究,培养其洞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身心健康;二是认识到自然教育是激发中小学生爱国热情最自然的方式。孩子们在自然教育中获得的体验和乐趣,会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引以为豪。 科学构建多类型课程体系是自然教育有效供给的核心。一是强化城市公园的自然教育功能,使其成为城市中小学生接触和了解自然的重要窗口。比如依托湖南省森林植物园,重点建设幼儿教育、都市环境教育等类型课程体系;二是抓住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契机,依托省内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重点建设自然体验、自然保护、责任担当、专业人才培养等类型课程体系;三是将自然教育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形成“自然教育+体验农场+特色餐饮+非标民宿+社区营造”的城郊美丽乡村发展模式。比如长沙县开慧镇“飘峰一所自然学校”,重点打造了乡土体验、乡村振兴等类型课程体系,成为中小学生本土化自然教育的重要场所。 打造多元人才培养平台是提供自然教育优质服务的关键。相关调查表明,国内自然教育从业者鲜少通过院校系统课程获得专业能力,行业人才缺乏、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问题普遍。因此,一是应构建高校自然教育专业人才系统培养体系。支持鼓励农林、师范类高等院校设置自然教育专业,编制一批优质教材、精品在线课程,推进产学研基地建设;二是政府应引导搭建自然教育人才培养和交流平台。建立湖南省自然教育专家库、成立湖南省自然教育联盟,为高校和行业机构等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三是建立自然教育工作骨干、志愿者队伍。可依托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中国林学会自然教育分会平台,定期开展“自然教育引导师”系统培训,培养一批自然教育工作骨干、专业认证的自然教育志愿者。 建立完善的行业规范标准是自然教育健康发展的保障。一是制定自然教育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由政府牵头统筹,协同行业专家、相关协会、民间自然教育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制定包括自然教育基地建设与评定标准、行业机构服务标准、自然教育导师培训认证和考核标准、自然教育课程设计规范等在内的规范和标准;二是制定自然教育行业安全运营标准。包括安全风险防范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以保障自然教育行业的健康安全运营;三是制定自然教育行业发展扶持标准。建议在全省现有研学旅行等相关财政补贴政策基础上,在自然教育基地建设与运营、自然教育行业机构设立、自然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小学校自然教育组织运行、自然教育志愿者服务等多环节加大专项资金补贴和政策扶持,以保障自然教育类研学旅行公益性与营利性的平衡。 (作者分别系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讲师、教授,湖南绿色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原载于《湖南日报》(2020年2月2日11版) [责编:万枝典]

全面强化研学旅行教育能力 促进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本文转自【东方网】;2020年10月30,由教育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制定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系列团体标准》正式推出,研学旅行是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的一项工作,站在教育的视角看研学旅行,把握好研学旅行发展方向。该标准的推出,为研学旅行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和参考依据。云成长(北京)文化有限公司(云成长研学)作为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系列团体标准”编制单位;云成长研学一直与中国教育国际研修学院联手合作,致力于研学旅行导师人才的培养输出,近年来,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研学旅行活动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并逐渐深化,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亲近自然,走向社会。研学旅行是行走的课堂,也是移动的课程,它不仅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还能增长见识、增加阅历、获得多种人生体验;研学旅行活动全面促进了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审美情趣、信息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素养,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形成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综合素养。但客观而言,研学导师人才的匮乏已满足不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系列团体标准》参编单位,云成长研学依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指导支持,汇聚中外研学旅行顶级人才,致力于研学导师培训领域,以国际视野和工匠精神精心打造研学旅行导师培训课程,云成长研学与时俱进,不断找寻研学导师培训课题的持续点,发现课程的生长点。在理论方面,阐明了研学旅行课程的性质与定位,分析了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详尽阐述了国家关于研学旅行政策及全国各省市研学旅行地方政策法规;在课程建设方面,提出了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方法,针对研学旅行中的学习评价、研学旅行课程手册的编写、研学旅行课程资源建设、研学旅行课程师资优化安排、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效果评估等一系列指导策略;在研学旅行活动组织及操作步骤层面,指导学校制定研学旅行行程计划,按照研学旅行工作规程标准,做好研学旅行安全保障与管理;在研学旅行招投标程序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操作规范,在主题研学线路设计与实施方面,提供了完整的案例,整体的设计架构及模板,整个培训涵盖了研学旅行实际操作的全部环节,为中小学校及研学旅行承办单位提供了一整套问题解决方案。云成长研学旅行中心的培训课程,凝聚了长时间的教育实践与科研积累,更有无数和地方研学旅行营地、基地合作开发研学旅行课程和植入经营的成功经验,云成长研学导师培训的实操课程,突破了研学导师综合素质要求高与知识细碎化的弊端,完整的模块化教学模板和详实的成功案例可以让学员在短时间内理解、掌握研学旅行活动的内涵与精髓,通过真实而丰富的实操实践,让学员获得真正的教育价值,达到在其他培训中无法达到的深度和厚度;云成长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联合开展的研学导师、营地指导师培训,在全国范围内遍地开花,扎根结果,每在一地开展培训,都会帮学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教学,每次的培训都会培育一批优秀的研学旅行导师,留下一套具备当地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的精品研学旅行课程与研学手册,成为当地学员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范本。云成长研学导师培训为参训学员提供了全系列、全方位的指导意见和细致入微的实践原则与保障细则,以及丰富的课程形态和主题路径。历年累计培训、培养优秀研学导师8000余名,人才培养的累累硕果为研学旅行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助力。

车警官

研学旅行不能游而不学 真正要达到学游并重

上月,长沙不少幼儿园小朋友和中小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开展了秋季研学旅行活动。然而,有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这次活动给了“差评”,认为学校变相强制孩子参加,少数研学旅行活动存在价格高、质量低的问题。近日,市教育部门对此进行了回应。专家指出,研学旅行不能游而不学,要真正能达到学游并重、以游助学的目的。家长:学生“被自愿”参加,对质量存疑10月底,南雅中学初一某班家长反映,根据研学通知,家长们要交458元,让孩子到浏阳梅田湖实践基地参加两天一晚的“学问在农忙,秋日话耕桑”主题活动。通知里还提到,如果不参加的话就会影响学生期末综合素质测评打分。家长们交钱时发现,收款方账户并非是学校,而是一个民间教育机构。家长们反映,活动的主要内容也不全是什么“秋收、夯土、泅渡、渔猎”,就是一次纯粹的秋游活动。采访中,记者发现部分学校虽然没有强制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活动,但不去的学生被区别对待。“孩子回家说,如果不去,就要在家写作业而且作业量较大,去的孩子就不用做这个作业。让孩子二选一,他当然选研学旅行,何况一两百元也确实不算多。”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市民张明(化名)近日反映,天心区青雅丽发学校组织一年级学生于11月12日去浔龙河研学旅行,收取了195元/人的费用,中午不提供午餐。“我对此收费存疑,学校收取该费用是否合理?”张明说。市民雷先生的孩子到某农家乐参加研学活动,交了238元,孩子却没有吃饱饭。“他们出发前,被告知有祭孔和蹴鞠活动。回来后,孩子说没有这些活动,也没有吃好。”雷先生认为,学生的研学活动应规划一些有教育意义的、适合小孩的活动。教育部门:不强制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活动458元的研学旅行,不去就影响学生期末综合素质测评打分,这是否合理?“梅田湖实践基地入围了第二批研学实践基地(营地),负责承接南雅中学初一年级的机构也入围了承办机构推荐目录,且学校采取竞价形式进行了招标。据调查,此次研学,初一年级有7名学生因故向年级提交了请假申请,未参加此次活动。年级组和班主任老师对相应同学和家长,就研学活动的意义进行了必要说明。”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回复南雅中学家长时称,参与学生普遍反映“活动精彩、收获颇丰”,参与学生的家长对活动安排也表示高度认可。浔龙河研学旅行活动195元/人,却连中餐都没有,是何原因?天心区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是入围湖南省及长沙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创建目录的基地,收费195元/人包括往返车辆、导游、园区教练、保险、园区主题体验项目等。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线路、价格、活动项目等已经过审核备案,所有类似活动均不含中餐。“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活动,家长和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参与或是不参与,并非强制一定要参加。研学会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如果不参与这一项研学活动,确实是拿不到这一项的学分,但是学生可以参加别的活动再去拿到相应的学分。”市教育局工作人员邓琼说。“在研学旅行活动中,学生没有体验到开始约定的项目,这是学校和研学基地的责任。如果在研学旅行活动过程中发现项目和方案有差异,学校应该及时和研学基地进行沟通,再向家长做好解释工作。”市教育局学生工作处负责人廖学文介绍,研学旅行活动之前,学校要到市教育局备案,备案之后再开展;活动完成后,市教育局会对研学基地进行复评,学校和学生也会对活动进行评价。观点:研学旅行,应脱去华而不实的“外衣”记者了解到,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文件,长沙市教育局曾联合11个部门下发《关于推进长沙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意见》认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在部分家长看来,有些研学旅行“只游不学”,就是一次由学校组织的旅游活动而已,与家长带孩子出去玩没啥区别。相关教育专家认为,研学旅行,应脱去华而不实的“外衣”,避免“只游不学”现象。首先要抓好研学旅行的课程开发,制定研学旅行基地标准、研学实践课程标准、研学实践指导老师标准,让研学旅行真正达到教育效果;其次,主管部门应对研学旅行加强监督管理,防止学校受利益驱使,与旅行社形成利益同盟,应淘汰过于商业化的“游而不学”项目;另外,要健全经费筹措机制,要有研学旅行专项财政补助,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避免给学生和家长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如何防止研学旅行活动质量低下、无吸引力?“除了应做好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健全安全保障措施外,还应当建立和完善评价和反馈机制,对学生参与研学的情况和教师指导情况进行客观评价,通过评价反思,促进研学旅行质量不断提高。”教育专家梁烜说。

闻知

红色研学旅行,让孩子更亲近历史

湖南韶山红色旅游景区游人如织,游客排着队等候参观。 彭华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游客在湖南韶山参观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傅建斌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学生在湖南韶山毛鉴公祠参加“祠堂说理”情景演绎。光明图片【聚焦红色旅游发展】盛夏,湖南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氏宗祠、南岸私塾等场馆内人头攒动。时值暑假,中、小学生放假,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自然少不了孩子的身影。据了解,景区每年接待游客超过800万人次,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主动参加红色研学旅行的孩子。是什么吸引了他们聚集于此?韶山在发展红色旅游方面积累了哪些有益经验?近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1、 研学旅行的韶山特色2016年12月2日,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意见》颁布一年多来,研学旅行在全国各地迅速开展起来,成为旅游业的一股生力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业内专家表示,研学旅行的目的,就是让中小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同时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韶山是毛主席的故乡,在发展研学旅行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湖南省韶山管理局副巡视员萧国梁介绍,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家系统展示毛泽东生平业绩、思想和人格风范的专题性纪念馆,同时也是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首批示范单位。馆内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丰富、体系完整,现常设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十余个。2017年11月22日,教育部网站正式公布了《关于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项目评议结果的公示》,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作为国家文物局推荐的湖南省内唯一一家实践教育基地成功入选,成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今年以来,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将研学旅行作为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学科实践教育的重要载体,依托独有的红色教育资源,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开发了励志修身体验、情景演绎、立志成才礼等多种主题活动课程。研学课程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涵盖了历史、文化、体验等多种类型。“依托故居、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我们组织青少年进行研学实践,就是要让他们在课堂外开阔视野。”萧国梁说,综合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课程特点和研学旅行目标,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对各主题课程分别设计了不同学段的课件,如在励志修身体验课程中,设计了针对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的《学习毛主席:好读书、读好书》课件;针对初中生设计了有助于养成团结互助品性的《学习毛主席:团结就是力量》课件;针对高中生设计了《学习毛主席:选好人生路》课件等。2、 在体验课程里传承红色文化“虽然我们组没有得到最佳表演奖,但也有很多收获。”不久前,韶山学校小学部五年级学生庞紫玉来到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研学旅行,一段《祠堂说理》的情景剧体验表演,给她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在韶山核心景区内,孩子们沿着毛泽东广场一路前行,在毛泽东铜像前敬献花篮;随后,孩子们走进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和毛泽东同志故居,通过文物和图片,了解毛泽东同志的一生。与此同时,在南岸私塾前举行研学体验礼,意在通过南岸私塾这个特殊的地方,牢牢记住毛泽东的勤学苦读、勇于探索、尊师重道、善思善行的美好品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馆长阳国利介绍,“毛泽东同志故居、南岸私塾、毛泽东广场、毛氏宗祠、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是韶山核心景区的重要红色资源。纪念馆研学旅行整合韶山核心景区的旅游资源,将景区内的红色旅游资源连成一条线,以毛泽东文化为主线,打造出红色研学旅行景观带,壮大并丰富了纪念馆研学旅行的规模。”“韶山做研学旅行,就是要做好学游结合的文章。”阳国利告诉记者,红色旅游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很有帮助。将研学和红色旅游相结合是未来我们的重点发展方向。景区需要在这方面不断创新探索,要注重年轻人的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比如针对不同的游客特点,我们要推出不同的讲解方式。阳国利说,今后,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将以研学旅行为契机,推进“研学+旅游+教育”融合发展。深入挖掘毛泽东同志的时代文化价值,创新研学旅游产品体系,做大做强研学旅行体验基地,培育研学旅行文化使者,打造研学旅行精品品牌,策划研学旅行经典活动,打造韶山研学旅行经典旅游线路。让广大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在研学实践中进一步了解毛泽东同志生平和优秀风范,从而更好地传承红色革命文化。3、 研学旅行拓宽了旅游市场“只要研学主题设计得好,不少课程都可以放在校园外进行,比在课堂上讲授的效果好。”在韶山毛泽东广场毛泽东铜像前,一位来自长沙的带队老师告诉记者,融入自然环境的讲课比课堂来得更加直观,加之讲解员的讲解,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增强他们观察事物的能力。“韶山作为红色教育基地,每年都会吸引众多学生团队前来参观,但之前仅限于游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没能得到有效发挥。”韶山市旅游协会会长沈旺说,《意见》印发后,学生们都是带着问题前来参观,有的学校还选择在韶山观看实景演出,这样既产生了社会效益,也带动了经济发展。沈旺认为,研学旅行主要是让学生们走出学校,走进纪念馆、展览馆、田间地头等实践基地,了解生活知识和科技前沿,从而进行实践锻炼和专题性教育。照这种方式发展,韶山将发掘出一批旅游资源,从而推动韶山全域旅游发展。韶山市旅发委副主任曾毅文说,研学旅行作为区别传统灌输式教育的新型方式,不能“只游不学”,或“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要真正实现研学旅行“体验多样性文化”的目的。因此,下一阶段,韶山将在“旅游+红色”基础上,重点开发“旅游+非遗”“旅游+农业”的研学旅行新线路,逐步将研学旅行培育成一个成熟品牌,吸引更多学生前来体验,不断促进韶山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本报记者 龙军 禹爱华)

研学旅行是什么?孩子在研学中真的能学到东西么?看后获益匪浅!

伴随《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出台,许多中小学已经将研学旅行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实践和体验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教育家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以及“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经典论述,都强调了“知”与“行”的关系。研学旅行,顾名思义有“游”有“学”,通俗点说,研学旅行就是把课堂搬到校外,用亲身体验的方式代替传统的看书听讲,同样是以丰富知识为目的。但研学旅行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与自然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提高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前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是:研学旅行到底是什么?孩子在研学中真的能学到东西么?可以说研学旅行提高了我们的“提出问题能力”、“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等,而这些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难得到培养。一,研学旅行给学生文化的熏陶研学旅行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感受日新月异的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增强学生国家认同感。我们选取和挖掘与历史传统文化相关资源,比如乘坐高铁,让学生感受国家科技的飞速发展;为学生普及当地民情文化,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博大精深,进而拥有文化自信。可以将学生熟悉的学科知识渗透到研学旅行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加实际获得感。每到一处,专家会为学生讲解、答疑,既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精神。二,研学旅行能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一个人能够有多大成就,不仅取决于拥有多少知识储备,还取决于自身具备怎样的精神品格和自主发展能力。学校将相关课程学习内容与研学旅行结合,以研学旅行作为落实课程目标的载体,实现学生自主发展。研学旅行能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研学旅行中,会设计一些紧凑的活动,而且饮食起居、物品管理等事情都由学生自己面对和处理。没有了家长的庇佑,学生确实遇到许多问题,而且常常在遇到问题时产生负面情绪,但也正是通过解决问题,他们变得自信自爱、坚韧乐观,能够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备了抗挫折能力。学生在与在困难和同伴的碰撞中,提高了自我管理能力,并开始学习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估自我。研学旅行是一种团队活动,学生代表个人更代表班级、学校的形象。在研学旅行中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公民社会责任的培养。通过行前培训、活动中体验等方式,学生不仅与同学、教师、家长能够很好地交流和相处,也能够自发地与导游、研学基地教师、交警、司机等各方面人士良好互动。此外,通过组长负责制、小组合作完成作品、小组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团队意识,让学生在合作、反思过程中强化自主学习意识。不少学生在研学旅行结束后,投入到相关主题的深度学习之中。三,研学旅行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研学旅行中通过一些体验活动,比如到田地里亲身体验收割稻谷,学习红军自力更生纺纱线等。在活动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技能,也端正了劳动态度,形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劳动体验课程对现在学生来讲并不熟悉,许多学生都是第一次参加,遇到了各种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们制订解决方案圆满解决了难题,增强了在复杂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学生亲自体验生产劳动,更加理解技术与艺术的内在联系,增强了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备了一定的工程思维。一次研学旅行下来,不仅仅是知识的丰富,更是社会经验的增加、视野的开阔,书本教育+生活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以及身心健康。当然,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有序开展,离不开教育理念、教育人和教育资源的共同支持,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和家长彻底转变应试教育的观念,挖掘优质教育资源,将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综合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我相信,只要我们转变观念、勇于担当,努力获取社会各界通力支持,研学旅行一定能够让更多学生受益。家长们,您对研学旅行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