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科学》杂志投稿须知惊狂记

《教育科学》杂志投稿须知

杂志简介期刊名称:教育科学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主办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出版周期:双月刊国际刊号:1002-8064国内刊号:21-1066/G4邮发代号:8-91期刊级别:南大核心、北大核心期刊描述:《教育科学》杂志创办于1985,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CSSCI南大核心期刊,影响因子1.517,现被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等权威机构收录,教育科学杂志社征稿刊社简介《教育科学》(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类刊物。《教育科学》主要刊登:教育改革方面的论文及实验报告、当前社会和教育界关注的重大教育方面的问题、国内外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读者对象为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师范院校师生。期刊收录CSSCI 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栏目设置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研究、师德研究、教育管理、职业技术教育、比较教育、教育史研究投稿指南1.教育科学来稿标题字数不得超过20个汉字,全文字数以不超过8000字为宜。2.教育科学来稿必须附200字以内的摘要、3-5个关键词;标题、摘要、关键词及作者单位必须译成英文,附在正文之后。3.来稿必须附有每位作者的简介,包括出生年、性别、民族、出生地、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等。4.来稿必须完整、准确地标注参考文献,具体格式如下:a.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b.期刊文章[J][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d.报纸文章[N][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e.电子文献[EB/OL][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日期/引用日期(任选).f.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Z][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5.来稿如为研究课题或课题支持论文,请注明课题名称、审批机关、项目编号。投稿邮箱:tougaoyun@163.com在线投稿:tougaoyun.cn

不离不劳

2019年共374所高校在14家教育类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1938篇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并迈入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是高等教育内涵的重要体现,也将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进一步了解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现状、把握正确的科研方向、推动学术创新,《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于近日完成了2019年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的统计分析工作。经优化,2019年统计论文的范围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复合影响因子不低于0.9的教育类期刊(不含CSSCI扩展版),包括《教育研究》(北京)、《中国高教研究》(北京)、《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武汉)、《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高等教育研究》(武汉)、《高校教育管理》(镇江)、《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复旦教育论坛》(上海)、《江苏高教》(南京)、《中国高等教育》(北京)、《高教探索》(广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北京)、《大学教育科学》(长沙)、《现代大学教育》(长沙)共计14家教育类期刊(以下简称14家期刊)上刊载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2019年14家期刊共刊载各类稿件2789篇,本研究剔除广告、短论、博士论文提要、投稿须知、征订启事、学术动态等文献信息,以及刊载在《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教育类综合期刊中的非高教类文章,获得高教类科研论文共计2119篇。高校发文情况为更好地了解国内高校高等教育科研最新进展,在2119篇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的基础上,本研究剔除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境外高校(包括港澳台)以及政府机关、教育服务机构、科研院所、军事院校的论文181篇,获得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中国大陆普通高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民办高校等)的高等教育科研类论文1938篇,以此为统计范围进行国内高校发文分布情况分析。教育部公布的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显示,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高校共计2956所,其中普通高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成人高校268所。普通本科高校1266所,其中公办822所,民办434所,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2所,中外合作办学8所。高职高专院校1422所,其中公办1098所,民办322所,中外合作办学2所。2019年,全国高校共有374所在上述14家期刊上发表了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占院校总数的12.65%。其中,公办本科高校315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38.32%,公办高职高专院校37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3.37%,民办高校(包括独立学院与民办高职高专)22所,占同类院校总数的2.91%。1. 公办本科高校发文情况。统计显示,2019年315所公办本科高校在14家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1849篇,占国内高校统计论文总数的95.41%,这一比例与2018年的95.12%基本持平。其中,发文5篇及以上的高校92所,占公办本科发文高校的29.21%。这些高校共发文1426篇,占同类发文高校发文总量的77.12%。(见表1)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分布呈现如下特点。(1)“双一流”建设高校在高等教育科研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共10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发文1286篇,占公办本科高校全部发文的69.55%,其中,发文5篇以上的机构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共有65所,占同类发文高校70.65%,共发文1181篇,占“双一流”建设高校全部发文的91.84%,占公办本科高校全部发文的63.87%。(2)我国高等教育科研论文产出集中的特征仍然较为明显。315所公办本科高校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占全部被统计论文总量的87.26%。其中,发文总量排名前50的公办本科高校发文1163篇,占同类机构发文数的62.90%,比2018年的59.22%有所提升,反映了进一步集中的现象。(3)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高校发文量、发文高校数、机构平均发文量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的高等教育科研参与度相对较低。东部地区共有164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48.81%,共发文1251篇,高校平均发文7.63篇。中部地区有76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41.76%,共发文312篇,高校平均发文4.11篇。西部地区共有55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26.07%,发文183篇,高校平均发文3.33篇。东北地区共有22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23.66%,发文97篇,高校平均发文4.41篇。2. 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情况。2019年37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2018年49所)在14家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9篇,占国内高校发文总数的3.04%,平均发文1.59篇(2018年1.45篇)。其中,发文2篇及以上的高职院校共10所,(见表2)共发文32篇,占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总量的54.24%。3. 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发文情况。2019年全国共有756所民办高校,在14家期刊上发文的仅有22所,占同类高校数的2.91%,其中仅含1所民办高职院校。22所民办高校共发文30篇,占被统计论文的1.55%。其中,宁波财经学院、武昌理工学院各发文3篇,位居发文榜首。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山东协和学院、文华学院、三亚学院各发文2篇。(见表3)其他16所民办高校各发文1篇。(二)其他机构发文情况高等学校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主力军,其他机构也有贡献。2019年共有111家其他机构合计发文181篇,平均发文1.63篇,其中,中国工程院发文9篇居榜首,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各发文7篇,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各发文6篇。据统计,发文3篇及以上的其他机构共计14家,合计发文72篇,占同类机构发文的39.78%。(见表4)另有7家教育科学研究院系统机构发文21篇,3所军事院校(国防科技大学、陆军工程大学、空军预警学院)各发文1篇,境外高校发文共30篇。来源:中国高教研究作者:王小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教研究》主编、编审,北京 100191王者鹤,《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副研究员,北京 100191周光礼,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教育学院教授,北京 100872周详,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2李璐,《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编辑,北京 100191刘植萌,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研究部副主任,北京 100872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4期第92-97页

故强哭者

论文投稿过程中的10个普遍问题

笔者从事学术刊物编辑工作多年,在审阅过程中发现不少好稿件,也发现有相当部分的稿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十方面。一是“原样搬运”。主要表现是:论文引用他人的资料、观点占了相当大的篇幅,甚至整篇文章基本是由“引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拼凑出来的。撰写学术论文应严肃、认真、科学,尊重他人的著作权,引用或参考他人的观点、资料后应于文后列出引文或参考文献。论述性文章与综述性文章有显著区别,若是前者,就应以自己的“干货”为主,除非是为己文评论、探讨的对象,或为己论佐证以增强说服力可以适当引用外,其他情况如无必要,不宜引用。文献引用对于撰写学术论文意义重大,引用的合理、必要、准确及有效,对文章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撰写新论文时使用引文来佐证己论必须恰到好处方能起到正确引用的作用。二是“虚浮不实”。主要表现是题目宏观而内容微观。有些学术论文探讨的仅是某个局部性、个体性的改革发展问题,涉及的仅仅是某个学科领域的横向子系统或纵向子系统下面的某个问题,却冠以仅适用于该学科领域整体改革发展的大题目,这就出现了题大文小的毛病。例如,题目为“论人才能力的培养”,但文章内容既不是某学科专业的整体人才培养,也不是所有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而只是某个学科专业的某一层次甚至是某企业某部门的人才能力培养、培训方法。这就导致题文不匹配,失去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是学术研究应该力戒的。三是“心浮气躁”。主要表现是赶“时”赶“热”,在没有进行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和仔细研究的情况下,便对一些时髦的概念、观点、理论和热点问题匆匆发表见解,“书被催成墨未浓”,这对学术研究、学科发展是无益的。例如,高校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是否应去除行政级别、取消内部层级的问题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什么是行政级别、高校行政如何运作及运行机制等,很多论者对这些问题的内涵和特点或不清楚,或一知半解,便去蹚所谓“热点”的浑水,匆忙草率地撰文发表见解,认为高校不可去除行政级别、不可取消内部层级或必须要有行政级别,不宜取消内部层级,有的则人云亦云,照搬“行政化”“层级化”等概念,把这当作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随便套用、粘贴,以致文稿内容自相矛盾,错漏百出。四是“爱好用旧”。主要表现是喜好使用过时的论据、资料等。当今社会,因特网无处不在,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的发展十分迅速。因此,搞学术研究须有敏锐的目光和灵通的信息,要占有丰富的、新颖的和各种不同的资料,并寻找机会与国际学者交流,使学术研究避免“一叶障目”。这是进行科学的学术研究并能够得出正确结论的必备条件,缺少这些条件,学术研究就会少了科学的内涵,就难以得到正确的结论。例如,有些论述当前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学术论文,引用的却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资料,时间这么久远的资料作为推动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论据实在是很难具有科学性。殊不知,当前国际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相比三四十年前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那时的情况对于今日的高等教育实践而言已成“陈年皇历”,用它们代表今天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是不科学的。如此“爱好用旧”必然减弱研究成果的正确性、科学性。五是“长于套用”。即在探讨某个学术领域的某个层次的子课题时,沿用母层次课题的既有观点,贴上子层次的“标题”了事,而没有对这个层次的特点作相应的揭示和论述,发掘其独特之处。例如,有的探讨如何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论文,论点往往是: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方针,因为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要注重调查研究,因为调查研究是探讨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要理论联系实际,因为这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认识与实践相一致的要求;要加强应用研究,因为社会对针对性、实用性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等。但实际上,把这些观点与高等教育学理论乃至与一般的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相比较,几乎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是标题不同罢了。有些文章尽管注意到了本层次课题的特点并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但由于无法避免对母层次课题已有共性思路或观点的大量复述,导致文章的新意和特色被遮蔽。六是“自我炒作”。作者对自己已经发表的文章情有独钟,撰写新的文章时喜欢自引,或列为参考文献。当然,有时确实需要引用自己已经发表的文章的观点,但只有在自己所著新文的论述与已发文章的观点有着内在联系的情形下才可以这样做。然而,有的学人在并不存在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动辄引用自己已发文章,或一一罗列为参考文献。这样的自引情况,其动机大概或是借机自我“显摆”“炫才”,或是为达到某种功利目的,或是两者兼而有之。七是“以偏概全”。主要表现是把个别当作普遍并依此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这种求证方法既不科学也不严谨,很容易犯下以偏概全的毛病。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是理论研究的重要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立论的主要依据,而这需要以大量的调查、统计数据和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作为模型,从大量事物中抽象出共性的、本质的东西方可达到。但是,有些学人视野狭窄,或只关注那种没有代表性的孤例,或只看到一个角落,或从媒体上看到或听到某个事情的介绍就匆匆从其中引申出结论或将之当作某个观点的论据。另外,有的学人把自己所专长或喜欢的,实际上是比较狭窄的领域、专业、体系中的临时性、单一性或特指性术语概念当作普遍通用的术语加以利用,这就有意无意地产生了很多歧义,从而减弱了论文的科学性。八是“旁求博考”。第一,热衷于无谓的大量考证。有些研究者喜欢在谈自己对问题的研究心得前,对文章中某个已经有了定论的一般概念作无谓的大段考证。例如,有些论述高等教育改革的文章,在转到正题即“高等教育改革”上来前,对“改革”一词的词义、由来、变化作了长篇“考证”。事实上,对那些已经没有任何歧义的常用词语进行的反复“考据”,只不过是变换了一种手法去照抄照搬文献或辞典工具书,而且与全文主题的论述不存在必然的内在逻辑联系,实系“迂夫子”气造成的。第二,离题万里的空谈。有些文稿尽管与论题有一定联系,有的甚至还联系得比较紧密,但大谈特谈那些人尽皆知、不需要证明就能够明白的寻常道理和现象实在是显得多余。例如,有些探讨借鉴美国发展高等教育经验的文章,字数大约七八千字,但文中对美国高等教育如何发达的介绍往往占去三四千字,列表格、做模型、摆数据,再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多番折腾后,还要喋喋不休地反复强调美国高等教育如何发达。实际上,对大家都知晓的现象、观点、道理,尽管其与主题论述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只需用少量的文字点明即可。第三,庞大的堆砌罗列。在解释或解决学术研究领域中的某一问题时,需要运用某一相关学科理论,但却没有紧扣主题做深入的探讨,而是离题万里地去重复铺陈和述评该学科理论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又是如何变化的,其前景如何等。例如,有些文章在运用高等教育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探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时,总是先对这些理论的形成情况、发展进程、如何演变甚至创始人的生平经历等做详细的罗列。这就变成了生硬的理论资料堆砌,成了《庄子》所谓“文灭质,博弱心”,即花样名堂过多,反而会掩盖事物的本质,事物过于驳杂,会让人糊里糊涂。九是“宏大叙事”。主要表现是研究题目偏好于那些有关整体、全局性的宏观问题。有些学人比较轻视具体问题,不愿把问题细分后再做深入详细的考察分析,而是惯于大而化之,把具体问题等同于枝节问题。他们以为,“宏大叙事”分量重、影响大,开展“宏大叙事”研究可以全面展现自己的学术水平。的确,研究工作的推进需要突破宏观问题,但是,开展宏观研究的前提必须是能够全面透彻地了解问题及客观准确地把握事物,同时要具备丰富的阅历、宽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扎实的理论知识、很强的统领宏观问题能力、准确的文字表述能力、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及长期的思考和积淀。从实际情况看,很多作者撰写的宏观问题研究论文,大多思想平淡,内容空洞,挖掘不深,远离日常生活体验,没有抓住复杂问题的本质要害,更不要说揭示表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了。“宏大叙事”是有条件的,这就是要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由浅入深,逐步推进,逐层深入。若是本末倒置,只会适得其反。十是“方法薄弱”。研究方法单一,很多研究者习惯于定性研究,实证研究少且形式与方法尚需改善,更不用说引进质的研究了。研究方法单一会导致研究视角单一,从而制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同时,研究方法运用不规范。如思辨研究多半是基于未经证明的个别经验、感觉和未经确证的某些观念、说法,而没有依据充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并且概念含糊、内涵矛盾、漏洞百出、逻辑混乱,甚至“不讲道理”就直接端出观点和结论了事。定量研究规范、深入的很少,如很多问卷调查的问题设计没有深度、表述含糊,样本数量少且无代表性,得出的结论简单粗糙,没有实质内容。这都会影响研究质量甚至使研究工作失去意义。来源:《出版科学》2013年第4期作者:郑确辉,广东商学院《法商高教研究》编辑部

夫子

别让“变味”的同行评议绑架学术

陈晓根摄/光明图片上海图书馆期刊阅览室 杨国生摄/光明图片【记者调查】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北京某高校教师李然(化名)花了小半天埋首定制祝福信息。信息的去向,都是领域内知名专家或论文评审人:“踏上学术道路的那一刻起,同行评议就无处不在,不知什么时候成果就到人家手里了。不搞好关系怎么行?”岁末年初,不少单位拉开了职称评审的大幕,各高校也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科研成果盘点。而不管是评职称、发论文,还是选拔人才、评估学科……如今,众多评价都绕不开四个字——“同行评议”。当破除“五唯”顽瘴痼疾达成共识,这项评价机制更是被寄予了“学术守门人”的厚望。但记者调研发现,不少学生、学者却对同行评议制度的进一步推行持不同意见,有人忧虑在现有学术生态下,同行评议会演变为学术权威的“一言堂”,还有人担心“清理了‘唯论文’,迎来了‘唯关系’”。学者担忧:绕不开的同行评议,躲不过的人情利益一位不愿具名的知名学者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应约评审一个基金项目,“本子还没拿到手,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要评谁,对方高校领导说情的电话就打来了。”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郭英剑为记者梳理了当前国内学术界同行评议发挥效用的五个方面:“一是国家级别的相关人才选拔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其进行评审,做出是否达到相关人才称号的学术水平的结论。二是各个高校引进人才时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评审。三是校内评职称时,会把申请晋升职称者的材料发到校内外专家手中,请他们写出评审意见,做出是否达到晋升职称学术水平的判断。四是相关出版机构、学术刊物会将要出版的著作、要发表的论文交由相关专家做出是否值得出版、能否达到发表水平等结论。五是学位论文的同行专家评议,要求相关专家做出是否准予答辩或是否应该授予学位的结论。”采访中,学者们并不否认在此前一段时间高校内外过度追求SCI论文相关指标背景下,学术同行评议制度是相对客观、科学和公正的科研评价技术和手段,但他们却对现行的同行评议制度颇有质疑,认为在国内现有学术生态下,同行评议可能会演变为学术权威、长官意志的“一言堂”,以及各种帮派的“人情关系网”。一位不愿具名的知名学者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应约评审一个基金项目,“本子还没拿到手,都不知道要评谁,对方高校领导的说情电话就打来了。”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于歆杰则坦言,他在投稿中也遇到过评委的暗示:“比如会有意见说‘你的研究还有几篇论文值得关注’,暗示投稿人进行引用,实际上是可引可不引的东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杨卫也倍感其中的掣肘所在:“在中国,同行评议的四个公正性障碍是:学术关系网,这主要指专家之间的学派归属、传承关系、合作关系等;利益冲突,这主要指评审专家与评审对象之间可能有的利益关联与利益输送关系;群体博弈,这主要指多个学科由于共同的评估利益而采取的一致性博弈行为;专家选取的权威性,这是指因为一刀切地避免利益冲突,而产生的二流评一流的现象。”难题待解:谁来评议、如何评议、谁来监督“在参加其他高校的博士论文答辩中,我看到过匿名评审专家的意见非常简单模糊,简单到只有两三句话,但结论却是‘博士论文达不到水平,反对答辩’。”除了公正性质疑外,记者调查了解到,“谁来评议、如何评议、谁来评议‘同行评议’”等三大难题成为学界对同行评议制度普遍关注的焦点,也使得对现行制度的质疑还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科学性难以保证。同行评议的科学性要建立在庞大、专业的专家库基础上,但记者了解到,当前很多高校并未有此专家储备,很多同行评议只是“在几个相熟专家中打转”。在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看来,这涉及交叉学科时问题更大,他提出在学科交叉的同行评议时要注意评议专家的选择、要给予答辩和充分讨论的机会、对评议结果要设立申诉机制、事先对评委进行培训。二是促进性未能体现。多年学术生涯中,于歆杰遇到过很好的同行评议专家,但有时候也能明显看出专家并未认真审看其送审论文,“提出的问题很不专业”,让作者不知“从何改起”,只好放弃。更严重的现象则集中在学位论文评审中。郭英剑在参加其他高校的博士论文答辩中,就看到过匿名评审专家的意见非常简单模糊:“简单到只有两三句话,但结论却是‘博士论文达不到水平,反对答辩’。大家对这种不负责任的同行评议很不满,但也很无奈。”三是追责制度尚未构建。不少学者反映,当前最常见的同行评议形式是组成项目评审委员会或者评审组,属于一次性、松散的组织形式,如果评价结果产生错误,实际上无人担责。此外,对于同行评议结果的商榷制度等也并未完善。四是有效性飘忽不定。“目前的情况是,有时同行评议结果具有决定性,比如在学位论文评审、刊物文章发表中,‘意见定生死’;而在有些评审中,比如教师职称评审中,同行评议又似乎只是一个过场。”郭英剑说。改革建议:提高同行评议制度的科学性、透明性、公平性和可靠性“同行评议制度评审的是‘人’,评审者眼中要有‘人’,不能只看到‘成果’。要通过成果看到一个人的成长、学术努力、发展潜力,一个人之于学科发展的重要性。”记者梳理发现,在多份教育改革文件中,如何完善同行评议,并未给出具体路径。好的同行评议制度究竟什么样?提高同行评议制度的科学性、透明性、公平性和可靠性,成为学界期待。“必须很好地回答:同行评议包括哪些学术;同行评议的组织机构怎么组成、怎么运行;同行评议由哪一级机构来审批,权限是什么;很多评审是行政性的评审,学术同行的评议是否有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别敦荣认为,不解决这些问题,同行评议制度很难真正发挥作用。于歆杰建议,足够庞大、专业的专家库建设是首要保障:“比如清华电机系有一个一百多人、覆盖国际上电气工程领域顶级专家的专家库名单。受评人可以提出一些与其研究方向相近的学者建议名单,系里在从库里选取专家进行同行评议的时候会适度考虑受评人的建议。同时,我们还辅以内部选择机制,如果一位专家总是说好话,提不出中肯建议,我们会考虑将其从专家库中过滤掉。”郭英剑认为,好的同行评议应该分层评审,并做好权重分配:“如果以最受人关注、与高校教师利益最为密切的职称评审为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校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的评审,二是学院一级学术委员会的评审,三是学校学科组的评审,四是学校学术委员会或大评委的评审。这四级评审制度不能过分强调任何一个方面或者任何一级,每个层级要有权重、有平衡,既要重视第一层级的专家意见,让其在后来的三级评审中继续发挥作用,同时,也要防止这第一层级权力过大,致使一个或者少数专家的意见或许就此否定乃至封杀了一个人的学术成果。同行评议制度要有相互制约的机制。”在对刚性制度的追求之余,郭英剑还强调不要忽视同行评议不同于数论文机械、冰冷的一面:“同行评议制度评审的是‘人’,评审者眼中要有‘人’,不能只看到‘成果’。要通过成果看到一个人的成长、学术努力、发展潜力,一个人之于学科发展的重要性。”(本报记者 邓晖)

夏雨

中国教育在线基础教育研究院征稿启事

中国教育在线基础教育研究院征稿启事教育在线基础教育研究院(EERI)旨在关注热点问题、把握政策导向、探讨基本理论,立足于中小学办学实践,服务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EERI期待与大家进行沟通交流,接受广大中小学校长、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科研人员投稿,共同探讨基础教育领域相关话题。投稿类型:1、《校长新声》:中小学校长办学实践、教学改革及热点问题思考,字数3000字以内;2、《良师新语》:中小学教师教学经验、课程改革案例及教学思考,字数2000字以内;3、专家、学者关于基础教育领域重要政策的解读以及剖析相关热点话题的文章,字数2000字以内。注:以上投稿内容须为原创内容,文中不得使用侵权图片!投稿邮箱:xuml@eol.cn投稿格式:邮件主题为“姓名+文章标题”,邮件正文请写明作者简介、联系方式、单位及职务。文章请以word文档的形式上传为邮件附件,请上传一张近期生活照(自愿)一同以附件形式发送。

迪赫奇

「征稿通知」《窗外》编辑部征稿公告

《窗外》编辑部征稿公告全县广大师生:为进一步巩固全国校外教育示范基地成果,加大校外教育工作宣传力度,促进对外交流,搭建全县师生展示才华、提高综合素质的平台,促进隆回县校外教育管理和校外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经研究,决定成立内部交流刊物《窗外》编辑发行部,开设栏目如下,请大家踊跃投稿:一、校外教育动态:与校外教育工作有关的最新信息,展示广大师生参加县以上各种文化活动获得的相关表彰或重大成果等。二、诗歌人生、小说人生:重点展示我县以开展经典诵读、诗词楹联、古诗词、小说教育为特色的品牌文化建设成果。三、巧舌如簧:优秀演讲稿选登,转载或刊登语言技巧方面文章;四、头脑风暴:科技创新成果展示,转载或刊登科技创新相关文章;五、棋开得胜:棋类教学特色及成果展示,转载或刊登棋艺文章;六、少年迷宫(少年宫)、集思广益:全县各少年宫活动动态及成果展示,校外教育工作思路及金点子汇编;七、儿童文学、人生散章:以学生优秀作文为主,要求辅导教师必须有简短评语。八、研学旅行、志愿人生(文明实践活动):研学旅行及志愿服务感受、收获及心得体会分享;九、人生格律、文艺评论:诗词楹联优秀作品展示及本土优秀作家(含青少年优秀文学作品)点评交流等;十、书画艺术:展示我县书画教育普及成果、定期推出师生优秀书画摄影作品及反应教育动态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图片新闻。十一、校外名师、雏鹰展翅:推介隆回本土及隆回籍名人或优秀青少年成长事迹,树榜立样,传递正能量。十二、原创音乐、我和音乐的故事:原创歌曲(合唱改编)、原创舞蹈音乐、参加各类音乐类活动或比赛的感受十三、根据工作需要及稿件实际情况,可不定期增设相应栏目。《窗外》编辑部投稿邮箱:chuangwai2020@126.com。稿件文责自负,投稿时请注明所投栏目名称。《窗外》杂志栏目及编辑部人员(供参考)栏目设置1、栏目名:巧舌如簧、书法艺术胡昌龙:演讲、书法。2、栏目名:头脑风暴伍冬云:科技创新3、栏目名:棋开得胜、研学旅行、志愿人生贺云刚:象棋、研学旅行、文明实践活动4、栏目名:少年迷宫、儿童文学、人生散章陈静:少年宫、文学作品(侧重散文和儿童文学)。5、栏目名:人生格律、文艺评论(各类文学作品)谭奇洪:文学作品(侧重格律诗、文学评论)6、栏目名:校外名师、雏鹰展翅刘瑞君:各类文艺作品、校外名师、学生作文7、栏目名:诗歌人生、小说人生马卓:文学作品(侧重新诗、小说)8、栏目名:原创音乐、我和音乐的故事阳清华:原创歌曲(合唱改编)、原创舞蹈音乐、音乐与人生9、肖大松:总校核、宣传报道、其他10、曾勇:画艺、摄影11、马道胜:美编投稿和广告发布请加微信syxwxds

导梦园

让审稿人更感兴趣的论文标题和摘要如何撰写?简洁、精确、周密是关键

译者:AI研习社(FIONAbiubiu)双语原文链接:Writing the title and abstract for a research paper: Being concise, precise, and meticulous is the key介绍本文旨在为原始研究论文起草合适的“标题”和合适的“摘要”。因为“标题”和“摘要”是“初始曝光”或是一个研究文章的“脸面”,它们需要被正确地,准确地,谨慎地,精心地起草,并且消耗的时间和精力。[ 1,2,3,4,5,6,7,8,9,10]通常,这些起草之后是完备的手稿。[ 2,3,4,5,9,10,11]大多数读者只读论文的标题和摘要,很少“有兴趣的人”(特别是,如果论文对他们有用)将继续阅读全文[ 1,2]。“目标刊物”关于风格和文字的数量允许的标题和摘要的指令(该杂志为此笔者正在写)是必须遵守的。[ 2,4,5,7,8,9,12]标题和摘要都是研究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对于编辑(决定是否对论文进行进一步的审查),对于审稿人(使论文有初步印象)和对于读者(因为这些可能是可用的论文的唯一可以免费获得的部分,因此,广泛地读取)。[ 4,8,12 ]对于新手来说,浏览几本著名期刊(以及它们的目标期刊)的标题和摘要可能是值得的,以了解更多关于标题和摘要的措辞和风格,以及特定期刊的目的和范围[ 5,7,9,13 ]标题我们在小标题下对标题的重要性、类型、制图和核对信息的详细信息进行了讨论。标题的重要性当读者浏览通过的轴颈问题(硬拷贝或在网站上)的内容表中,标题是“第一细节”或所读取的纸张的“脸面”。[ 2,3,4,5,6,,13]因此,它必须简单,直接,准确,适当,具体,功能,有趣,有吸引力/吸引人,简洁/简短,精确/集中,明确,令人难忘,引人入胜,内容丰富(足以鼓励读者进一步阅读),独特,上口,而且它不应该误导。[ 1,2,3,4,5,6,9,12]它应该有“刚好够用方式”,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使读者然后研究摘要,然后(如果还有兴趣)的去阅读全文。[ 1,2,4,13 ]期刊网站,电子数据库和搜索引擎使用标题和摘要中的单词(“关键字”)在搜索过程中检索特定论文;因此,在由读者一直强调访问论文中这些字的重要性。[ 3,4,5,6,12,14]此类重要的单词(或关键字)应根据本文的上下文以适当的重要性顺序排列,并应放置在标题的开头(而不是标题的后半部分,因为某些搜索引擎例如Google只显示标题的前六至七个字)。[ 3,5,12 ]有巧思的的、有趣的或有智慧的标题,虽然最初很吸引人,但忙碌的读者可能会错过或误读,而且很短的标题可能会因为读者用索引和分类论文的基本科学词汇(“关键词”)搜索而错过。[ 1,3,4,9]而且,令人惊讶或者热闹标题可能不会被读者重视,并且较少引用。[ 4,15 ]过长或复杂标题可能不够吸引读者。[ 3,9 ]在起草正文和摘要之后起草标题可能是个好主意。[ 2,3,4,5 ]标题类型标题可以是描述性的、陈述性的或疑问性的。它们也可以分为名词性标题、复合标题或全句标题。描述性或中性标题这包含了研究主题的基本要素,即患者/受试者、设计、干预、比较/控制和结果,但并未揭示主要结果或结论,[3,4,12,16] 这样的标题可以让读者以公正的态度和开放的心态来解释研究论文的发现。[3] 这些标题还提供了有关文章内容的完整信息,有几个关键字(从而提高了文章在搜索引擎中的可见性),并且增加了被阅读和(其后)被引用的机会。[4]因此,这样的描述性标题通常会让人对论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4,16]声明性标题这个标题在标题本身陈述了研究的主要发现;它减少了读者的好奇心,可能指向作者的偏见,因此最好避免。[3,4,12,16]疑问性标题在标题中有一个查询语句或研究问题。[3,4,16]虽然标题中的查询语句有耸人听闻的主题,下载量更多(但引用较少),但它可能会分散读者的注意力,最好还是避免用于研究文章(但有时可以用于评论文章)。[3,6,16,17]从句子结构的角度来看,标题可以是名词性的(只抓住研究的主题),复合的(带有副标题以提供额外的相关信息,如上下文、设计、地点/国家、时间方面、样本量、重要性和挑衅性的或文学性的;例如,见本综述的标题),或完整的句子标题(更长,表示结果的确定程度更高)。[4,6,9,16] 根据文章类型、关键信息和作者的偏好或判断,可以使用这些结构中的任何一种。[4]起草合适的标题可以遵循一个逐步的过程来起草适当的标题。作者应该用大约三句话来描述论文,避免使用结果,并确保这些句子包含描述论文主要内容和主题的重要科学词汇/关键词。[1,4,6,12] 然后作者应该将这些句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句子,缩短长度(通过删除多余的词或形容词或短语),最后编辑标题(这样起草)以使其更准确、简洁(约10-15个单词)和精确。[1,3,4,5,9] 一些期刊要求将研究设计包括在标题中,并且可以(使用冒号)放在主要标题之后。[2,3,4,14] 标题应尽量包含受动者Patients,干预 Interventions、比较 Comparisons 和结果Outcome(PICO)。[3] 研究位置可包括在标题中(如果绝对必要),即如果受动者特征(如研究人群、社会经济状况或文化习俗)预计会因国家(或研究地点)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并对可能的结果产生影响。[3,6]长标题可能会很枯燥,显得不集中,而很短的标题可能不能代表文章的内容;因此,为了确保书名能够解释原稿的主题和内容,需要适当的篇幅。[4,5,9] 书名中应避免使用缩写词(标准或常用解释的缩写词除外,如HIV、AIDS、DNA、RNA、CDC、FDA、ECG和EEG)或首字母缩写词,因为不熟悉它们的读者可能会跳过这样一篇文章,而不标准的缩写可能会给文章的索引带来问题。[3,4,5,6,9,12] 此外,标题中过多的术语或化学公式可能会使读者感到困惑,从而使读者可能会跳过这篇文章。[4,9] 标题中也应避免使用各种参数的数值(说明研究期间或样本量)(除非认为非常必要)。[4]在最终确定标题之前,征求公正同事的意见是值得的。[4,5,6] 因此,在制定标题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有时有点冲突或对比),因此不应匆忙完成。[4,6]许多期刊要求作者起草一个“短标题”或“流水标题”,以便在打印的论文的页眉或页脚中打印。[3,12] 这是一个最多40-50个字符的主标题的缩写版本,可能有标准的缩写,帮助读者浏览论文。[3,12,14]好标题清单Table 1给出了为研究论文起草好标题的清单/有用提示[1,2,3,4,5,6,12] Table 2列出了本文作者在其早期研究论文中使用的一些标题,并对标题的适当性进行了评论。作为一个单独的练习,读者在阅读了相应的摘要和全文后,可以试着即兴创作标题(进一步)。表1一篇研究论文起草一个好标题的Checklist/有用的提示Table2本文作者在其早期出版物中使用的一些标题及其适当性的评论摘要我们在副标题下对摘要的重要性、类型、起草和检查表进行讨论。摘要的重要性摘要是对全文的总结或概要,也需要有与题目相似的特点。它需要简单、直接、具体、实用、清晰、公正、诚实、简洁、精确、自给自足、完整、全面、学术性、平衡,并且不应误导。[1,2,3,7,8,9,10,11,13,17]写摘要就是摘录和总结(AB–绝对absolutely,STR–直截了当straightforward,ACT–实际actual数据的呈现和解释)。[17] 标题和摘要是研究论文的唯一部分,读者通常可以在期刊网站、搜索引擎和许多摘要机构/数据库中免费获得,鉴于全文可能会收取每次浏览的费用或下载pdf的费用。[1,2,3,7,8,10,11,13,14] 摘要是手稿的独立部分(也就是说,在不阅读全文的情况下可以很好地理解),编辑使用这个部分来决定文章的命运并选择适当的审稿人。[2,7,10,12,13] 即使是审稿人,在他们同意审稿之前,最初也只提供标题和摘要。[7,13]这是手稿第二常见的阅读部分,因此,它应该准确地反映论文正文的内容,从而成为整篇文章的“真正的预告片”。[2,7,11]只有当读者发现摘要有趣并且与他们的实践相关时,他们才会阅读整篇论文;否则,如果摘要不引人注意,他们可能会跳过论文。[7,8,9,10,13] 作者摘要需要突出稿件的卖点,成功地吸引读者阅读全文,[3,7] 标题和摘要应使用正文所有部分的关键词(关键术语/重要词语)来构建。[12] 摘要也用于将研究论文提交给会议,以供考虑发表(如口头论文或海报)。[9,13,17]语法和排版错误反映了论文的质量,摘要可能表明作者的粗心/随意态度,因此应始终避免。[9]摘要类型摘要可以是结构化的,也可以是非结构化的。它们也可以分为描述性或信息性摘要。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摘要大多数期刊都遵循结构化摘要,信息量更大,并包括需要撰写摘要的特定副标题/子章节。[1,7,8,9,10,11,13,17,18]这些副标题通常包括背景/背景、目标、设计、背景、参与者、干预措施、主要结果指标、结果,和结论。[1] 一些期刊坚持IMRAD标准格式的摘要结构,副标题将包括引言/背景 Introction/Background、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而不是讨论Discussion)结论。[1,2,7,8,9,10,11,12,13,17,18]结构化摘要更加详细、信息量大、易于阅读、回忆和同行评审,因此,它们是首选;然而,它们占用更多的空间,并且可能具有与非结构化摘要相同的局限处。[7,9,18]结构化摘要(可能)更好地被评论家和读者理解。无论如何,摘要类型和结构化摘要副标题的选择取决于特定的期刊风格,而不是作者的意愿。[7,10,12] 单独的副标题对于报道元分析、教育研究、质量改进工作、综述或案例研究可能是必要的。[1] 临床试验摘要需要包括CONSORT(报告试验的综合标准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指南中提到的基本项目。[7,9,14,19]对于各种其他类型的研究,包括观察性研究和诊断准确性研究,也有类似的指南。[20,21]上述指南的有用资源可访问www.equator-network.org(提高卫生研究的质量和透明度)。非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摘要是自由流动的,没有预定义的副标题,通常用于(通常)不描述原始研究的论文。[1,7,9,10]四点结构摘要:该摘要包含以下要素,需要就每个副标题下的内容/事项进行适当平衡:[9]背景和/或目标:这说明了为什么开展这项工作,通常只用几句话就可以完成。[3,7,8,9,10,12,13]假设/研究问题和主要目标也在这个副标题下陈述。[3,7,8,9,10,12,13]方法:本小节是最长的,说明了所做的工作,并给出了研究设计、设置、参与者、盲法、样本量、抽样方法、干预、持续时间和随访、研究工具、主要结果测量、评估参数以及如何评估或分析结果的基本细节。[3,7,8,9,10,12,13,14,17]结果/观察结果/发现:该副标题说明了发现的内容,较长,难以起草,需要提及重要细节,包括研究参与者人数、分析结果(主要和次要目标),并包括实际数据(数字、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P值,95%置信区间、效应大小、相对风险、优势比等。[3,7,8,9,10,12,13,14,17]摘要类型摘要可以是结构化的,也可以是非结构化的。它们也可以分为描述性或信息性摘要。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摘要大多数期刊都遵循结构化摘要,信息量更大,并包括需要撰写摘要的特定副标题/子章节。[1,7,8,9,10,11,13,17,18]这些副标题通常包括背景/背景、目标、设计、背景、参与者、干预措施、主要结果指标、结果,和结论。[1] 一些期刊坚持IMRAD标准格式的摘要结构,副标题将包括引言/背景 Introction/Background、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和(而不是讨论Discussion)结论。[1,2,7,8,9,10,11,12,13,17,18]结构化摘要更加详细、信息量大、易于阅读、回忆和同行评审,因此,它们是首选;然而,它们占用更多的空间,并且可能具有与非结构化摘要相同的局限处。[7,9,18]结构化摘要(可能)更好地被评论家和读者理解。无论如何,摘要类型和结构化摘要副标题的选择取决于特定的期刊风格,而不是作者的意愿。[7,10,12] 单独的副标题对于报道元分析、教育研究、质量改进工作、综述或案例研究可能是必要的。[1] 临床试验摘要需要包括CONSORT(报告试验的综合标准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指南中提到的基本项目。[7,9,14,19]对于各种其他类型的研究,包括观察性研究和诊断准确性研究,也有类似的指南。[20,21]上述指南的有用资源可访问www.equator-network.org(提高卫生研究的质量和透明度)。非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摘要是自由流动的,没有预定义的副标题,通常用于(通常)不描述原始研究的论文。[1,7,9,10]结论:考虑到对研究问题/假设和结果的解释(不过度解释研究结果),应在此处陈述带回家的信息(论文的“那么什么”和其他重要/重要的发现),并可能包括作者对研究含义的观点。[3,7,8,9,10,12,13,14,17]八点结构摘要:这有以下八个副标题-目标、研究设计、研究设置、参与者/患者、方法/干预、结果测量、结果和结论[3,9,18]特定期刊给作者的说明说明说明了他们是使用四点摘要还是八点摘要或变体其中[3,14]描述性和信息性摘要描述性摘要很短(75-150字),只描述论文所包含的内容,不提供更多细节;读者必须阅读全文才能了解其内容,很少用于原创研究论文。[7,10]这些摘要用于案例报告、评论、观点等。[7,10]信息性摘要(可能是结构化或非结构化(如上所述)对文章内容进行完整详细的总结,真实反映所做的实际研究。[7,10]编写合适的摘要重要的是要严格遵守撰写摘要和论文的期刊对作者的指示(格式、字数限制、字体大小/样式和副标题)。[7,8,9,10,13] 大多数期刊允许200-300字的摘要,明智的做法是限制自己的字数。[1,2,3,7,8,9,10,11,12,13,22] 虽然有些作者倾向于先起草摘要,然后再写论文的主要文本,但建议在最后起草摘要,以保持与论文的主要文本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因此,一方面保持与标题的简单链接/对齐,另一方面保持与正文的引言部分的简单链接/对齐)[2,7,9,10,11] 作者应检查目的期刊允许的副标题(结构化摘要),使用短语而不是句子来起草摘要内容,避免被动语态。[1,7,9,12]接下来,作者需要去掉多余的词,并编辑摘要(广泛)到正确的字数允许(每个字在摘要中都很重要!)。[7,8,9,10,13]]重要的是确保论文的关键信息、重点和新颖性不受损害;研究的基本原理和结论的基础清楚;摘要与论文的主要文本一致。[1,2,3,7,9,11,12,13,14,17,22] 这一点在提交论文的修订版时尤其重要(在处理了评审员的意见后进行了修改),因为论文的主要(修订)文本中所做的更改也需要反映在(修订)摘要中。[2,10,12,14,22]摘要中应避免缩写,除非按照惯例接受或修改标准;不应在摘要中引用参考文献、表格或数字。[7,9,10,11,13] 最好不要匆忙地写摘要,让不含偏见的同事对摘要的内容发表意见;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对全文(非正式的同行评审)也进行评审。[1,7,8,9,11,17] 适当的“关键词”(三到十个字)(或短语)应在摘要之后,最好从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的医学主题词(MeSH )列表中选择(https://meshb.nlm.nih.gov/search)和用于索引目的。[2,3,11,12] 这些关键字需要与主标题中的单词不同(自动使用标题单词)可以是标题中使用的术语/短语的变体,也可以是摘要和正文中的词语。[3,12] ICMJE(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http://www.icmje.org/)还建议在摘要末尾公布临床试验注册号。[7,14]好的摘要清单表 3给出了为一篇研究论文准备好摘要的清单/有用提示。[1,2,3,7,8,9,10,11,12,13,14,17,22]表3为研究论文准备好摘要的检查表/有用提示结束语本文对标题和摘要的重要性和类型作了详细的论述。它还试图为起草一篇研究论文的适当标题和完整摘要提供有用的提示。希望这篇综述能对作者的医学写作生涯有所帮助。参考文献1. Moss F. Titles, abstracts, and authors. In: Hall GM, editor. How to Write a Paper, rd ed. 3rd ed. New Delhi: Byword Viva Publishers Private Limited; 2004. pp. 42–50. [Google Scholar]2. Tullu MS, Karande S. Writing a model research paper: A roadmap. J Postgrad Med. 2017;63:143–6.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3. Dewan P, Gupta P. Writing the title, abstract and introction: Looks matter! Indian Pediatr. 2016;53:235–41. [PubMed] [Google Scholar]4. Bavdekar SB. Formulating the right title for a research article. J Assoc Physicians India. 2016;64:53–6. [PubMed] [Google Scholar]5. Annesley TM. The title says it all. Clin Chem. 2010;56:357–60. [PubMed] [Google Scholar]6. Caramelli B. The title: Herald of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Rev Assoc Med Bras. 2011;57:353. [PubMed] [Google Scholar]7. Bavdekar SB, Gogtay NJ. Writing an abstract for a research manuscript: Providing an honest, succinct and complete summary. J Assoc Physicians India. 2015;63:64–7. [PubMed] [Google Scholar]8. Anstey A. Writing style: Abstract thoughts. Br J Dermatol. 2014;171:205–6. [PubMed] [Google Scholar]9. Papanas N, Georgiadis GS, Maltezos E, Lazarides MK. Writing a research abstract: Eloquence in miniature. Int Angiol. 2012;31:297–302. [PubMed] [Google Scholar]10. Annesley TM. The abstract and the elevator talk: A tale of two summaries. Clin Chem. 2010;56:521–4. [PubMed] [Google Scholar]11. Caramelli B. Abstract – The trailer of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Rev Assoc Med Bras. 2011;57:593. [PubMed] [Google Scholar]12. Cals JWL, Kotz D. Effective writing and publishing scientific papers, part II: Title and abstract. J Clin Epidemiol. 2013;66:585. [PubMed] [Google Scholar]13. Andrade C. How to write a good abstract for a scientific paper or conference presentation. Indian J Psychiatry. 2011;53:172–5.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14.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conct, reporting, editing and publication of scholarly work in medical journals. Updated December 2017. [Last accessed on 2018 Oct 22]. Available from: http://www.icmje.org/icmje.recommendations.pdf.15. Sagi I, Yechiam E. Amusing titles in scientific journals and article citation. J Inform Sci. 2008;34:680–7. [Google Scholar]16. Jamali HR, Nikzad M. Article title type and its relation with the number of downloads and citations. Scientometrics. 2011;88:653–61. [Google Scholar]17. Alexandrov AV, Hennerici MG. Writing good abstracts. Cerebrovasc Dis. 2007;23:256–9. [PubMed] [Google Scholar]18. Hartley J. Current findings from research on structured abstracts: An update. J Med Lib Assoc. 2014;102:146–8.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19. Schulz KF, Altman DG, Moher D. for the CONSORT group. CONSORT 2010 statement: Updated guidelines for reporting parallel group randomized trials. Ann Int Med. 2010;152:726–32. [PubMed] [Google Scholar]20. von Elm E, Altman DG, Egger M, Pocock SJ, Gotzsche PC, Vandenbroucke JP. for the STROBE initiative. The 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 epidemiology (STROBE) statement: Guidelines for reporting observational studies. Lancet. 2007;370:1453–7. [PubMed] [Google Scholar]21. Bossuyt PM, Reitsma JB, Bruns DE, Gatsonis CA, Glasziou PP, Irwig LM, et al. for the STARD steering group. Towards complete and accurate reporting of studies of diagnostic accuracy: The STARD initiative. BMJ. 2003;326:41–4.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22. Tullu MS, Karande S. Success in publishing: Selecting an appropriate journal and braving the peer-review process. J Postgrad Med. 2018;64:1–4.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Google Scholar]AI研习社是AI学术青年和AI开发者技术交流的在线社区。我们与高校、学术机构和产业界合作,通过提供学习、实战和求职服务,为AI学术青年和开发者的交流互助和职业发展打造一站式平台,致力成为中国最大的科技创新人才聚集地。如果,你也是位热爱分享的AI爱好者。欢迎与译站一起,学习新知,分享成长。

纯纯常常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稿约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是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管、北京教育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87年,双月刊,96页。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是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2015-2016)高职成高院校核心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期刊;《中文电子期刊服务(CEPS)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曾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评优活动中被评为“北京市一级期刊”;在北京市和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比中荣获“优秀社科学报”称号;在全国教育院校学报研究会评比中多次荣获“全国教育学院十佳学报”称号 本刊坚持开放式办刊理念,突出“教育”特色,聚焦基础教育领域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面向高校、教育科研及教师培训机构中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者和一线教育实践工作者,设置“基础教育”栏目。另外也关注哲学及人文学科的前沿理论研究成果,设置“哲学”,“法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历史”(中国史、世界史),“艺术”(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栏目,广泛征约选题科学、论据充分、概念准确、逻辑严密、引用规范、论述流畅、表述专业,具有问题意识、社会价值的学术佳作。本刊不收取任何费用,稿件一经刊用即致稿酬并赠样刊2册。 本刊所载文章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编委会和编辑部观点,文责自负。本刊对稿件实行“三审制”,稿件处理周期为2个月,作者自投稿之日起满2个月未接到用稿通知,请自行处理。编辑有权对决定采用的稿件进行修改、删减。凡在本刊发表的文章,均视作作者许可本刊已加入的期刊网络数据库的收录和发行,发放的稿酬同时包含网络版稿酬。本刊原则上只接受电子投稿,请选择以下两种方式进行投稿: 网络投稿:(推荐使用) 邮箱投稿:bjjyxyxb@126.com 请提供作者详细信息,包括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单位、学历、职称、研究方向以及通讯地址、邮编、手机号码、电子邮箱等。 来稿格式说明: 1.篇名:简洁、精炼、准确,一般不超过20字。2.摘要:以200~300个汉字为宜,应以第三人称对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和提炼,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主要观点等,避免以“本文”“论文”“作者”或“本研究”等作者语,避免以“认为”“指出”等类词语表述,也无须对文中观点进行评价。3.关键词:3~5个。 4.英文标题、摘要、关键词。 5.基金项目:如为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请注明项目名称、编号等。6.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每一项需列出文献主要责任人、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处、出版项等,具体著录格式参照国家标准《GB/T 7714—201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对正文中的术语、概念、观点和资料进行解释、辨析或评论,以页下注的形式进行标注,正文对应处使用右上标“①、②……”;对直接或间接引证的文献说明出处,以尾注的形式作为参考文献标注,正文中对应出使用“[1]、[2]……”加页码的右上标形式。 7.字数6000以上为宜。来源: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大洪拳

论文投稿后总是杳无音讯?5种技巧提高投稿“命中率”

来源:募格课堂 作者:浴火凤凰当前,在“论文至上”的学术大背景下,撰写的论文能够被相关学术期刊,尤其是国内外顶级核心期刊刊用,是每一位研究生的共同心愿。 然而,对于刚刚入学的研究生们来说,自己独立撰写的第一篇学术论文就被采用的概率不是很大,即使是精竭虑、几易其稿,等来的却是“拒稿通知单”或者干脆就是石沉大海、音信全无。 虽然不同专业研究方向的各有侧重,但学术论文写作与投稿的基本技能是相通的。如果能够熟练掌握常用的5种技巧,那么,有助于减少你投稿的盲目性,提高“命中率”。一、适销对路,货卖要家如果把学术论文比作一件产品的话,那么,论文的作者就是生产者,期刊的编辑就是收购者,期刊就是展示产品的平台,而读者就是最终的消费者。 正所谓“市场需求决定商品生产”,如果作者根本就不了解编辑和读者的需求,产品就无法做到适销对路。 而研究生要使自己的论文适销对路,需要把握以下两点: 一是要了解有关学术期刊的特点。各个学术期刊都有特定的研究范围和读者对象群,主办单位不同、办刊宗旨不同、受众对象不同,对稿件的要求当然也有所差别。 比如,英国著名杂志《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是一本兼顾学术期刊和科学杂志,自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的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内最重要的突破。它的定位是兼顾学术期刊和杂志,即科学论文具有较高的新闻性和广泛的读者群。论文不仅要求具有“突出的科学贡献”,还必须“令交叉学科的读者感兴趣”。而美国《Science》具有新闻杂志和学术期刊的双重特点,每周除向世界发布有关科学技术和科技政策的重要新闻外,还发表全球科技研究最显著突破的研究论文和报告,特别是物理学、生命科学、化学、材料科学和医学中最重要、最激动人心的研究进展。 因此,向哪家期刊写稿,就要适应哪家期刊的特点。不考虑各家期刊的办刊宗旨、用稿范围和用稿要求,盲目埋头写稿、投稿,效果可想而知。由于刊物的基本特点是比较稳定的,了解了刊物的基本特点,就能减少投稿的盲目性。 二是要了解期刊的年度重点和当前研究动态。一般来说,各个期刊编辑部每年都要对刊物的研究进行总体设计,包括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的重点问题,有的甚至还要列出具体的研究题目。 而在办刊过程中,还要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重要会议的召开、重大事件的发生,临时调整研究的方向与重点,临时组织稿件。 因此,作者在了解刊物基本特点的基础之上,还要及时掌握刊物的研究动态。由于刊物的基本特点是相对稳定的,而研究动态则是随时变化的,掌握研究动态则需要下更大的工夫,想给哪家刊物投稿,就要仔细研究哪家刊物的栏目设置和各个栏目的宣传重点。 此外,借阅到所关注的期刊后,一定要及时翻阅、总结、思考,一来掌握当前的研究动态,二来还可以从中发现有价值的选题,有许多同学的重要选题就是在翻阅杂志时产生的。有的同学从来不摸人家的杂志,却硬着头皮投稿,投而不中是情理之中的事。二、投石问路,抛砖引玉当准备写某篇论文时,如条件允许的话,不妨先给相应期刊栏目的编辑打个电话或者发封邮件,谈谈自己关于打算投稿的想法。通话是双向交流,会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对于这样的电话或邮件,大部分编辑是欢迎的。 需要注意的是,沟通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能说明论文的基本框架,并能对论文的基本论点、创新之处作精彩的阐述。只有你说服了编辑,才能得到他的认可。 有的同学沟通之前对论文的综合考虑很不成熟,仅仅只是报个题目,编辑询问关于论文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创新点是什么,支支唔唔,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样,编辑就不好表明态度,结果就可想而知。 现在移动电话和互联网已经相当普及,拨个电话或发个邮件可谓举手之劳。期刊编辑虽然不会给你指定写作题目,但编辑毕竟是集中掌握相关学术信息的人。 如果你的题目不适合刊物的需要,他一般会直截了当地告诉你,要么直接放弃选题,要么对选题加以改造,要么调整提出问题的角度,或者选取其中一部分,等等。如果题目基本符合刊物需要,编辑还可能给你指出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甚至帮你“吹吹”观点,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论文在编辑那里挂上了号,命中率当然比自然来稿要高得多。 由此可见,打个电话或者发个邮件,不仅可以避免重复研究、减少无效劳动,还可能获得有价值的写作题目,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以上方法对于国内学术期刊而言,可操作性相对较强一些,但对于像《Nature》《Science》这样的国际顶级期刊来说,编辑可能不会接听电话或立即回复你的邮件,但试一试倒也不妨。三、“冷”“热”结合,独辟蹊径撰写论文,切忌平淡无奇,这样编辑看时会感到“味同嚼蜡”,立即把论文“扔进垃圾桶”。 而要避免平淡无奇,可以从两个方面尝试:一是紧盯时事,以“热”取胜。二是独辟蹊径,以“冷”取胜。 一个时期的热点问题,是社会大众比较关注的,期刊往往把最近发生的热点问题作为研究重点,需要稿件数量相对较多。此时,作者若能敏锐地抓住这些信息,及时撰写相关的学术论文,对编辑部无异于雪中送炭,论文选用的概率是很高的。 例如,8月4日,黎巴嫩贝鲁特港口一座仓库发生大爆炸,产生的巨大的烟柱蘑菇云,造成至少100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30多万人无家可归。后据调查,引发事故的是储存在港口仓库长达6年的2750吨硝酸铵(NH4NO3)。化工专业的学生,可以紧紧围绕这一热点,从降低危险性等角度出发,撰写诸如《工业硝酸铵的改性研究》《降低碳酸铵吸湿性问题研究》之类的论文,相信可以受到化学专业期刊的欢迎。 孙子曰:“以正合,以奇胜。” 所谓独辟蹊径,就是爆冷门,写一般人没有想到或遗忘了的问题,在人们想不到的地方下笔。 还是以黎巴嫩贝鲁特港口爆炸为例,在人们普遍关注爆炸原因、破坏程度之时,可以从硝酸铵的军事用途角度考虑,撰写诸如《硝酸铵炸药的技术进展》之类的论文。由于这些问题被人们忽略了,这样写容易出奇制胜,首发命中。四、交代背景,说明缘由作者投稿时,可以附一简要说明,向编辑阐述自己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有什么背景和针对性,有什么实用价值,等等。 比如:针对黎巴嫩贝鲁特港发生大爆炸,你从某某角度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你参加学院召开的一次学术讨论会,对某某学术大咖的授课,提出了一些不同的学术观点,等等。 这些话写在论文的开头或许不太合适,但用一简要说明向编辑作个介绍,对于编辑了解论文的来龙去脉,更快地进入情况,更好地理解论文的观点,是大有裨益的。 有些论文提出的问题也许并不新鲜,但它是针对着现实问题来得,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如果不以适当方式向编辑说明论文的研究背景和针对性,编辑拿到稿子就可能一时摸不着头脑,甚至立即判论文“死刑”。五、及时发稿,讲究时效学术论文虽不像新闻报道的时效性那么强,但也并非不要时效性。对于学术论文发稿要快,有些同学持否定态度,认为期刊不是报纸,论文不是新闻,慢一点不要紧。殊不知,学术论文同样有个时效性问题。与你同专业搞学术研究的同学还有很多,好多问题你想到了,别人同样也想到了。 或许,有的同学看到期刊上发表的一些论文,并不比自己的论文质量高多少,感到很不服气。他们不知道,编辑部选用稿件也是讲先来后到的。 研究同一问题、持相同观点的论文很多,先到的论文刊发以后,后到的论文即使达到了发表标准也不能再发了,期刊对同一个问题的探讨是步步深入、适时转移的,后到的论文质量明显好于先到的论文,才能在这个栏目发表。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2020年春节前后,病毒刚刚开始肆虐的时候,流行病学的学者们从建模分析、预测疫情走向、控制疾病传播等方面撰稿;病毒学的学者们从分离病毒结构、查找病毒进化树、开发疫苗着手撰稿;医学的学者们则从研究新冠病毒肺炎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面入手撰稿。那段时间,在论文质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先到编辑部的稿子刊用的可能性就大。时至今日,新冠肺炎疫情已爆发半年多,人们对病毒的基本机理、防治措施等都有了深入的研究,而这时你再去撰写这方面的内容,上稿的概率估计是微乎其微。 所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一定要早沟通、早定题、早动笔、早发稿,不能拖拖拉拉、犹豫不决。 对于时效性较强的选题,可先与编辑部取得联系,在编辑部 “挂个号”。因为,此时编辑部也正在寻找这样的稿件或已经开始组织这样的稿件,你主动与编辑部联系,一般说来,编辑部会充分考虑你的想法,甚至可能给你预留版面。

名实

编辑在审稿中发现的论文10个普遍问题!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社科学术圈,ID:shkxquan】经微信公众号授权转载,如需转载与原文作者联系1.学术论文撰写存在的不足笔者从事学术刊物编辑工作多年,在审阅过程中发现不少好稿件,也发现有相当部分的稿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十方面。一是“原样搬运”。主要表现是:论文引用他人的资料、观点占了相当大的篇幅,甚至整篇文章基本是由“引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拼凑出来的。撰写学术论文应严肃、认真、科学,尊重他人的著作权,引用或参考他人的观点、资料后应于文后列出引文或参考文献。论述性文章与综述性文章有显著区别,若是前者,就应以自己的“干货”为主,除非是为己文评论、探讨的对象,或为己论佐证以增强说服力可以适当引用外,其他情况如无必要,不宜引用。文献引用对于撰写学术论文意义重大,引用的合理、必要、准确及有效,对文章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撰写新论文时使用引文来佐证己论必须恰到好处方能起到正确引用的作用。二是“虚浮不实”。主要表现是题目宏观而内容微观。有些学术论文探讨的仅是某个局部性、个体性的改革发展问题,涉及的仅仅是某个学科领域的横向子系统或纵向子系统下面的某个问题,却冠以仅适用于该学科领域整体改革发展的大题目,这就出现了题大文小的毛病。例如,题目为“论人才能力的培养”,但文章内容既不是某学科专业的整体人才培养,也不是所有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而只是某个学科专业的某一层次甚至是某企业某部门的人才能力培养、培训方法。这就导致体温不匹配,失去了学术研究的严谨性,是学术研究应该力戒的。三是“心浮气躁”。主要表现是赶“时”赶“热”,在没有进行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和仔细研究的情况下,便对一些时髦的概念、观点、理论和热点问题匆匆发表见解,“书被催成墨未浓”,这对学术研究、学科发展是无益的。例如,高校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是否应去除行政级别、取消内部层级的问题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但什么是行政级别、高校行政如何运作及运行机制等,很多论者对这些问题的内涵和特点或不清楚,或一知半解,便去蹚所谓“热点”的浑水,匆忙草率地撰文发表见解,认为高校不可去除行政级别、不可取消内部层级或必须要有行政级别,不宜取消内部层级,有的则人云亦云,照搬“行政化”“层级化”等概念,把这当作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随便套用、粘贴,以致文稿内容自相矛盾,错漏百出。四是“爱好用旧”。主要表现是喜好使用过时的论据、资料等。当今社会,因特网无处不在,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的发展十分迅速。因此,搞学术研究须有敏锐的目光和灵通的信息,要占有丰富的、新颖的和各种不同的资料,并寻找机会与国际学者交流,使学术研究避免“一叶障目”。这是进行科学的学术研究并能够得出正确结论的必备条件,缺少这些条件,学术研究就会少了科学的内涵,就难以得到正确的结论。例如,有些论述当前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学术论文,引用的却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资料,时间这么久远的资料作为推动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论据实在是很难具有科学性。殊不知,当前国际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相比三四十年前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那时的情况对于今日的高等教育实践而言已成“陈年皇历”,用它们代表今天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是不科学的。如此“爱好用旧”必然减弱研究成果的正确性、科学性。五是“长于套用”。即在探讨某个学术领域的某个层次的子课题时,沿用母层次课题的既有观点,贴上子层次的“标题”了事,而没有对这个层次的特点作相应的揭示和论述,发掘其独特之处。例如,有的探讨如何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论文,论点往往是: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方针,因为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要注重调查研究,因为调查研究是探讨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要理论联系实际,因为这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认识与实践相一致的要求;要加强应用研究,因为社会对针对性、实用性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等。但实际上,把这些观点与高等教育学理论乃至与一般的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相比较,几乎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是标题不同罢了。有些文章尽管注意到了本层次课题的特点并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但由于无法避免对母层次课题已有共性思路或观点的大量复述,导致文章的新意和特色被遮蔽。六是“自我炒作”。作者对自己已经发表的文章情有独钟,撰写新的文章时喜欢自引,或列为参考文献。当然,有时确实需要引用自己已经发表的文章的观点,但只有在自己所著新文的论述与已发文章的观点有着内在联系的情形下才可以这样做。然而,有的学人在并不存在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动辄引用自己已发文章,或一一罗列为参考文献。这样的自引情况,其动机大概或是借机自我“显摆”“炫才”,或是为达到某种功利目的,或是两者兼而有之。七是“以偏概全”。主要表现是把个别当作普遍并依此得出规律性的结论。这种求证方法既不科学也不严谨,很容易犯下以偏概全的毛病。认识事物的普遍规律是理论研究的重要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立论的主要依据,而这需要以大量的调查、统计数据和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作为模型,从大量事物中抽象出共性的、本质的东西方可达到。但是,有些学人视野狭窄,或只关注那种没有代表性的孤例,或只看到一个角落,或从媒体上看到或听到某个事情的介绍就匆匆从其中引申出结论或将之当作某个观点的论据。另外,有的学人把自己所专长或喜欢的,实际上是比较狭窄的领域、专业、体系中的临时性、单一性或特指性术语概念当作普遍通用的术语加以利用,这就有意无意地产生了很多歧义,从而减弱了论文的科学性。八是“旁求博考”。第一,热衷于无谓的大量考证。有些研究者喜欢在谈自己对问题的研究心得前,对文章中某个已经有了定论的一般概念作无谓的大段考证。例如,有些论述高等教育改革的文章,在转到正题即“高等教育改革”上来前,对“改革”一词的词义、由来、变化作了长篇“考证”。事实上,对那些已经没有任何歧义的常用词语进行的反复“考据”,只不过是变换了一种手法去照抄照搬文献或辞典工具书,而且与全文主题的论述不存在必然的内在逻辑联系,实系“迂夫子”气造成的。第二,离题万里的空谈。有些文稿尽管与论题有一定联系,有的甚至还联系得比较紧密,但大谈特谈那些人尽皆知、不需要证明就能够明白的寻常道理和现象实在是显得多余。例如,有些探讨借鉴美国发展高等教育经验的文章,字数大约七八千字,但文中对美国高等教育如何发达的介绍往往占去三四千字,列表格、做模型、摆数据,再进行纵向横向的比较,多番折腾后,还要喋喋不休地反复强调美国高等教育如何发达。实际上,对大家都知晓的现象、观点、道理,尽管其与主题论述有着紧密的联系,也只需用少量的文字点明即可。第三,庞大的堆砌罗列。在解释或解决学术研究领域中的某一问题时,需要运用某一相关学科理论,但却没有紧扣主题做深入的探讨,而是离题万里地去重复铺陈和述评该学科理论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又是如何变化的,其前景如何等。例如,有些文章在运用高等教育学、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探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时,总是先对这些理论的形成情况、发展进程、如何演变甚至创始人的生平经历等做详细的罗列。这就变成了生硬的理论资料堆砌,成了《庄子》所谓“文灭质,博弱心”,即花样名堂过多,反而会掩盖事物的本质,事物过于驳杂,会让人糊里糊涂。九是“宏大叙事”。主要表现是研究题目偏好于那些有关整体、全局性的宏观问题。有些学人比较轻视具体问题,不愿把问题细分后再做深入详细的考察分析,而是惯于大而化之,把具体问题等同于枝节问题。他们以为,“宏大叙事”分量重、影响大,开展“宏大叙事”研究可以全面展现自己的学术水平。的确,研究工作的推进需要突破宏观问题,但是,开展宏观研究的前提必须是能够全面透彻地了解问题及客观准确地把握事物,同时要具备丰富的阅历、宽阔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扎实的理论知识、很强的统领宏观问题能力、准确的文字表述能力、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及长期的思考和积淀。从实际情况看,很多作者撰写的宏观问题研究论文,大多思想平淡,内容空洞,挖掘不深,远离日常生活体验,没有抓住复杂问题的本质要害,更不要说揭示表象背后的本质和规律了。“宏大叙事”是有条件的,这就是要循序渐进,由小到大,由浅入深,逐步推进,逐层深入。若是本末倒置,只会适得其反。十是“方法薄弱”。研究方法单一,很多研究者习惯于定性研究,实证研究少且形式与方法尚需改善,更不用说引进质的研究了。研究方法单一会导致研究视角单一,从而制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同时,研究方法运用不规范。如思辨研究多半是基于未经证明的个别经验、感觉和未经确证的某些观念、说法,而没有依据充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并且概念含糊、内涵矛盾、漏洞百出、逻辑混乱,甚至“不讲道理”就直接端出观点和结论了事。定量研究规范、深入的很少,如很多问卷调查的问题设计没有深度、表述含糊,样本数量少且无代表性,得出的结论简单粗糙,没有实质内容。这都会影响研究质量甚至使研究工作失去意义。2.对学术论文撰写中存在问题的调适学术研究论文撰写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寻求解决路线图,做好调适工作。一是要树立真正关心学术的理念。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搞学术研究已成一种获得名利的途径,在这条途径上奔走的人越来越多。目前的状况是,似乎学术研究已经是人人都可为之事,人人都可以建立一门学科,杜撰一本专著,撰写几篇论文。事实上,学术研究的艰深性决定并非那么容易就能够谈出实质性的东西。只有对学术发展怀有虔诚之心的人,才会摈弃一切私心杂念,专心致志地开展学术研究,因为学术研究是一门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业,而不是抱着名利之心就可为之的。二是要重视科学研究的严肃性。探求普遍存在的真理,揭示未知领域,探寻事物规律是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科学性是学术论文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性是学术论文的精髓和灵魂,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与科学性、创新性同等重要。因此,要想获得丰硕的成果就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在科学的园地中孜孜不倦地播种、耕耘。要树立良好的学风、文风,反对急功近利、浮躁草率的文风。在学术研究或论文撰写中,要强化认真、细致、踏实、负责的态度及科学、求实、严谨、创新的意识。三是搞学术研究必须排除非学术目的的诱惑,耐得住寂寞。中外一流的学者都有甘于坐冷板凳的坚毅意志。不论外部的世界多么精彩,不论远处的山水多么诱人,都无法吸引他们离开自己的书斋。如此,才使他们成为世界一流的学者。“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正是这种超凡脱俗、疏远功利的恬淡心境,才更有可能开阔学者的视野,活跃学术研究的生命活力,为人类文化库存增添意想不到的财富。四是要开展公开的学术批评和学术争鸣,以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风气。要提倡争论和批评,积极、健康的学术争鸣,有利于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净化学术空气,有利于铲除投机取巧、沽名钓誉者生存的土壤。要提倡就热点课题或争议性较大的问题展开不同学术观点的交流、交锋,也要提倡对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提出质疑、商榷,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