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2019年共374所高校在14家教育类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1938篇

2019年共374所高校在14家教育类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1938篇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化到大众化并迈入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推动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是高等教育内涵的重要体现,也将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进一步了解我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现状、把握正确的科研方向、推动学术创新,《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于近日完成了2019年全国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的统计分析工作。经优化,2019年统计论文的范围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复合影响因子不低于0.9的教育类期刊(不含CSSCI扩展版),包括《教育研究》(北京)、《中国高教研究》(北京)、《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武汉)、《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高等教育研究》(武汉)、《高校教育管理》(镇江)、《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复旦教育论坛》(上海)、《江苏高教》(南京)、《中国高等教育》(北京)、《高教探索》(广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北京)、《大学教育科学》(长沙)、《现代大学教育》(长沙)共计14家教育类期刊(以下简称14家期刊)上刊载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2019年14家期刊共刊载各类稿件2789篇,本研究剔除广告、短论、博士论文提要、投稿须知、征订启事、学术动态等文献信息,以及刊载在《教育研究》《北京大学教育评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等教育类综合期刊中的非高教类文章,获得高教类科研论文共计2119篇。高校发文情况为更好地了解国内高校高等教育科研最新进展,在2119篇高等教育科研论文的基础上,本研究剔除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境外高校(包括港澳台)以及政府机关、教育服务机构、科研院所、军事院校的论文181篇,获得第一作者署名单位为中国大陆普通高校(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民办高校等)的高等教育科研类论文1938篇,以此为统计范围进行国内高校发文分布情况分析。教育部公布的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名单显示,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高校共计2956所,其中普通高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成人高校268所。普通本科高校1266所,其中公办822所,民办434所,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2所,中外合作办学8所。高职高专院校1422所,其中公办1098所,民办322所,中外合作办学2所。2019年,全国高校共有374所在上述14家期刊上发表了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占院校总数的12.65%。其中,公办本科高校315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38.32%,公办高职高专院校37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3.37%,民办高校(包括独立学院与民办高职高专)22所,占同类院校总数的2.91%。1. 公办本科高校发文情况。统计显示,2019年315所公办本科高校在14家期刊发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1849篇,占国内高校统计论文总数的95.41%,这一比例与2018年的95.12%基本持平。其中,发文5篇及以上的高校92所,占公办本科发文高校的29.21%。这些高校共发文1426篇,占同类发文高校发文总量的77.12%。(见表1)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分布呈现如下特点。(1)“双一流”建设高校在高等教育科研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共10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发文1286篇,占公办本科高校全部发文的69.55%,其中,发文5篇以上的机构中“双一流”建设高校共有65所,占同类发文高校70.65%,共发文1181篇,占“双一流”建设高校全部发文的91.84%,占公办本科高校全部发文的63.87%。(2)我国高等教育科研论文产出集中的特征仍然较为明显。315所公办本科高校的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占全部被统计论文总量的87.26%。其中,发文总量排名前50的公办本科高校发文1163篇,占同类机构发文数的62.90%,比2018年的59.22%有所提升,反映了进一步集中的现象。(3)区域分布上,东部地区高校发文量、发文高校数、机构平均发文量都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高校的高等教育科研参与度相对较低。东部地区共有164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48.81%,共发文1251篇,高校平均发文7.63篇。中部地区有76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41.76%,共发文312篇,高校平均发文4.11篇。西部地区共有55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26.07%,发文183篇,高校平均发文3.33篇。东北地区共有22所公办本科高校发文,占本区域同类高校总数的23.66%,发文97篇,高校平均发文4.41篇。2. 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情况。2019年37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2018年49所)在14家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9篇,占国内高校发文总数的3.04%,平均发文1.59篇(2018年1.45篇)。其中,发文2篇及以上的高职院校共10所,(见表2)共发文32篇,占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总量的54.24%。3. 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发文情况。2019年全国共有756所民办高校,在14家期刊上发文的仅有22所,占同类高校数的2.91%,其中仅含1所民办高职院校。22所民办高校共发文30篇,占被统计论文的1.55%。其中,宁波财经学院、武昌理工学院各发文3篇,位居发文榜首。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山东协和学院、文华学院、三亚学院各发文2篇。(见表3)其他16所民办高校各发文1篇。(二)其他机构发文情况高等学校是高等教育研究的主力军,其他机构也有贡献。2019年共有111家其他机构合计发文181篇,平均发文1.63篇,其中,中国工程院发文9篇居榜首,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各发文7篇,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各发文6篇。据统计,发文3篇及以上的其他机构共计14家,合计发文72篇,占同类机构发文的39.78%。(见表4)另有7家教育科学研究院系统机构发文21篇,3所军事院校(国防科技大学、陆军工程大学、空军预警学院)各发文1篇,境外高校发文共30篇。来源:中国高教研究作者:王小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高教研究》主编、编审,北京 100191王者鹤,《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副研究员,北京 100191周光礼,中国人民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教育学院教授,北京 100872周详,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2李璐,《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编辑,北京 100191刘植萌,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研究部副主任,北京 100872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4期第92-97页

永井

论文发表到教育期刊,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信息有哪些?

现在,不管是评职称还是毕业,很多人都要发论文。而教育期刊上发表比较多的一般都是老师,用作评职称。但是发表也不能盲目,对于需要投稿到教育类的期刊上,我们作者前期需要对此刊物有一定的了解,只有熟悉了此期刊的征稿要求,我们才好对症下药,提高投稿的成功率,那么如果我们投稿一本学术期刊上,首先初期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一、了解此期刊的基本详细信息对于一本期刊,我们需要知道此刊物的最新出刊时间、数据库收录范围、级别、征稿栏目、是否符合自己单位的职称评审的要求等等,如下图我们可以看到《课程教育研究》刊物的封面。《课程教育研究》封面举个例子:比如我们作者需要投稿的刊物,是需要被知网收录的,那么首先我们要确定的这个刊物是否被知网收录,在知网上我们可以搜索此刊物,下图是我们在知网上搜索的刊物基本信息。《课程教育研究》知网搜索刊物基本信息从知网上,我们如何确定此刊物是被收录了呢,因为对于刊物来说,不一定在知网搜索到的就是一定被收录(很多作者不清楚,收录到底收录的是什么内容)。对于一本刊物,我们常说的收录指的是刊物的每期稿件的收录问题,比如拿这个刊物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刊期浏览的位置:《课程教育研究》期刊浏览位置我们可以看到此刊物从2012年开始,一直到2018年最新的时间,稿件的收录工作一直在进行,并没有中断过,所以我们可以知道,此刊物在知网数据库的收录是非常稳定的,不会造成中间缺失或者中断收录等等。当然从稿件的收录来看,也可同时说明此刊物出刊非常的稳定,这也是我们论文发表中比较重要的参数。二、熟悉刊物征稿栏目范围确定刊物没有问题后,我们需要看看刊物的周期,出刊时间是否符合我们的评审时间要求,具体的可以咨询我们早发表期刊网的专业编辑客服。对于此刊物来说,主办单位是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可以看出,这是本省级期刊。对于征稿方面还是会有一定的要求的。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可以根据往期的成功发表的稿件数据,来看看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提高我们稿件的质量。以及刊物有哪些栏目可以投稿,是否我们写的论文合适等等。《课程教育研究》期刊目录三、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团队最后,其实对于论文发表的流程并不是很困难,只是我们很多作者没有了解,也没有时间去了解相关的问题,导致了很多作者不知道对于发表该做什么或者怎么做,当然这方面专业的事情可以交给我们早发表期刊网的编辑来,对于从论文的定题到论文最终成功发表,全程我们的客服编辑可以指导作者们如何去选择合适的刊物,解答在论文发表中出现的任何问题。整理:早发表小编(论文发表,就上早发表期刊网

是谓反衍

中国教育科研不能落入西方期刊论文指数之“坑”

作者 | 樊秀娣(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上海高校智库管理与研究中心研究员)近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全面铺开,国外科睿唯安、爱思唯尔和施普林格等期刊集团旗下的数据库也加大了向我国推出各种期刊论文指数(定量指标数据)的力度。客观上,诸如SCI、ESI、高被引论文等相关期刊论文指标数据,与对于学者个人的学术评价、各种大学和学科排行榜、政府重点建设项目的遴选标准以及国家对高校经费投入多少等紧密相关。面对如此现实,也难怪学校要“拼了命”地追求这些期刊论文指数了。然而,正如科睿唯安公司创始人、“SCI之父”加菲尔德博士生前所言,“永远要记住SCI的主要功能是用于检索的”。遗憾的是,国人在还没有完全搞明白这些期刊论文指数基本内涵的情况下,却正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被这些指数“带偏”了。盲目追捧这些指数,将会把中国教育科研引入不堪境地。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有:第一,目标偏离。一旦西方期刊论文指数被视为反映高校办学质量的绝对标准,学校教育科研的业绩目标无疑就会异化为发表SCI论文,因为构成这些指数的“原材料”就是SCI论文。这里暂且撇开高校还要承担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职能不谈,单就科学研究而言,SCI论文不能简单地与科研成果画等号,顶级SCI论文(高影响因子、高被引)也不能简单与顶级科研成果画等号。道理很明显,即使是被国人奉为三大国际顶级期刊(简称“顶刊”)的《自然》《科学》《细胞》,也不能保证刊登在上面的文章就一定是“货真价实”的科研成果,“顶刊”也不时会有“撤稿”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此外,不少SCI期刊的评审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博士甚至更低专业资质的人士,由他们来决定学术论文的价值本就荒唐。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开门见山指出:“由期刊影响因子来评价我们作为科学者的工作,这可以说是一种扭曲现象。”而201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威廉·凯林早在2017年就在《自然》上发文,批评当下论文数据“华而不实”,指出论文越来越像稻草堆砌的“豪宅”,而不是坚固的“砖房”。说这些,只是想说明国人不该一厢情愿地神化SCI论文(高影响因子、高被引),高校和科研院所更不该为了把期刊论文指数“做上去”而把全员工作业绩目标都定位在唯SCI期刊论文上。第二,决策失误。毋庸讳言,ESI是目前国内反映学科水平的一个“炙手可热”的指标,客观上,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往往把它作为监测高校学科发展的主要指标,同时ESI也成为国家对高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一个主要依据。那么,ESI指数究竟是什么?说得通俗点,就是各学科SCI论文各种“被引”情况的综合排名。表面上看,ESI是纯粹数据统计,从中体现的论文学术贡献度相对客观、公正,但事实并非如此。这里姑且不讨论“高被引”论文是否一定代表高水平学术成果,单从ESI的22个学科分类看,很明显各学科口径大小十分悬殊,像工程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口径要远大于诸如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的口径,进一步溯源,ESI是美国汤森路透与医疗集团联合研发而成,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ESI中的医学、生物学等学科分类较细的原委了。事实上,SCI收录期刊的学科分布也相当不均衡,由此就直接导致了ESI、SCI数据对某些类别学科很有利、对某些类别学科很不利。说到底,不同学科的ESI、SCI数据无可比性,有些仅仅因ESI指数出色而设置或扩招的学科专业,除了教师拥有发表SCI论文的长处,学生又能从中学到多少有用的东西呢?难怪坊间流行把生物、化学、环境、材料(简称“生化环材”)并称为最“坑”学生的四大专业,其实明眼人都清楚这是盲目依赖ESI学科排名的不良后果。第三、失去定力。国内学界对西方期刊论文指数的强烈敏感让不少教育科研机构随着指数更新的周期,长则一年、短则两月就会产生一次“高潮”。继SCI、ESI等论文指数之后,近年又冒出一个“自然指数”,这个对全球教育科研机构一年时间内在82本指定期刊上(生命科学、物理学、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四个学科领域)发表论文数量简单汇总的论文指数,其片面性和局限性显而易见,然而,却依然能在国内学界成为“新宠”,足见国内学界对这些期刊论文指数的盲目推崇程度。其实国内教育科研机构管理者也未必不清楚这些论文指数的科学性不高,但在强大的“指数效应”面前,高校和科研院所较少有“坐怀不乱”的。于是乎,各种类似高校“SCI、ESI指数大幅度上升”、“ESI进入全球1%、1‰、1?酃学科”的报喜信息此起彼伏,各种庆功、奖励也热闹非凡,而这背后是教育科研机构着力把指数“做上去”的各种“攻略”以及大量国家科研经费的投入。当这些频出的西方期刊论文指数明里暗里成为中国教育科研评价的标杆时,不少学者迫于组织绩效目标的压力,难以保持学者应有的学术信仰和追求,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短平快”的科研活动、转向适合发表SCI期刊的研究领域、迎合期刊编审“口味”而玩弄概念和词藻,甚至还有以不法手段来发文的行为。如此换来的指数上升,背离了教育科研初衷,更拖了教育科研的后腿。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不否认西方期刊论文指数在对某些学科领域论文统计、分析和评价上的独到作用,把它们作为一定的科研参量未尝不可。本文强调中国教育科研不能落入西方期刊论文指数之“坑”,是指不能把西方期刊论文指数作为衡量国内教育科研个人和集体成果的绝对指标,也不能把追求指数上升作为教育科研机构的唯一或主要绩效目标。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大学评价指标研究”(编号BIAI60125)资助。《中国科学报》(2019-11-20 第1版 要闻)

口将营之

教育类发表论文比较好的期刊杂志推荐

发表论文的作者在有许多是教育系统的,那么教育类的比较好的发表论文的期刊杂志有哪些呢,聚刊网的金牌客服郝老师给大家推荐一下。目前衡量一本杂志质量高低的有这样几个标准,一是权威部门对杂志的评选,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评选的北大核心期刊,南京大学图书馆评选的南大核心期刊。还有国际上的SCI、EI等杂志。此外,看主管单位,一般来说国家级的要好一些,学报质量也要好一些,那么教育类的杂志哪些比较好呢。聚刊网郝老师就给介绍几个:如果您是大学老师那么如下几本杂志质量较好:《北京印刷学院学报》《黑河学院学报》《大学教育》《高教学刊》等。如果是高中、初中、小学老师,那么分科目来说:语文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教学参考》《文学教育》等数学的:《数理化解题研究》《数学学习与研究》英语的:《海外英语》、《英语教师》、《中学生英语》化学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数理化解题研究》综合的:《新课程导学》、《中国教育技术装备》《科教导刊》等当然了,质量好的杂志,也意味着价格比较贵,征稿时间比较慢,比如说《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是教育部主管的杂志,费用高达3000元,而且已经征稿到2020年6月份,所以要想发比较好的杂志,一定要提前准备,而且要准备好奖金,要不到时加急费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有不清楚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和我互动呀!

爱人

教师职称论文发表在哪些期刊上合适?

期刊名称: 教育发展研究刊频: 半月刊ISSN:1008-3855CN:31-1772/G4简介: 本刊涵盖各级各类教育,注重决策参考和分析,适合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教育、科研人员阅读。期刊名称:教育探索 刊频:月刊ISSN:1002-0845CN:23-1134/G4简介: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理论期刊。突出理论性、学术性、管理性和探索性。主要读者对象为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各级教育的人员等。期刊名称:考试周刊刊频:半周刊ISSN:1673-8918CN:22-1381/G4简介:《考试周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吉林省新闻出版局舆林报刊发展中心主管主办、教育部有关部门重点指导的教育类优秀期刊,是“吉林省一级期刊”,“吉林省精品期刊”前十强。曾荣获2010年度中文期刊网络传……期刊名称: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ISSN:1992-7711CN:14-1307/G4主管:山西省教育厅主办: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期刊名称: 课程教育研究刊频: 旬刊ISSN:2095-3089CN:15-1362/G4简介《课程教育研究》杂志系内蒙古社科联主管,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主办,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3089,国内统一刊号 CN15-1362/G4,旬刊。怎么查找浏览以上期刊呢?查询以上期刊论文内容地址:zhangqiaokeyan.com/LBJH-2020062201操作流程如下:以上就是关于教师职称论文发表的核心期刊分享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大磨坊

国内首本新文科教育研究期刊创刊

人民网武汉4月12日电 《新文科教育研究》创刊号首发式近日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该刊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是在教育部全面推进新文科教育之际,迄今为止国内第一本新文科教育研究的专业学术期刊。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山东大学校长、《新文科教育研究》编委会主任樊丽明表示,《新文科教育研究》将立足新文科,放眼全国,面向世界,关注中国问题,推动国际学术交流,打造中国特色文科新理论、新思想交流的平台,成为新文科教育研究成果展示的重要载体,为中国特色新文科理论创新和新文科教育教学体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新文科教育研究》主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杨灿明介绍,学校将实施“高起点办刊,办出名刊”的战略思路,进一步明确期刊定位,力争把《新文科教育研究》办成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张沛 马迪思 卓张鹏)

痴呆症

《世界教育研究》杂志社征稿通知征集优秀教育论文发表

《世界教育研究》杂志是一本反映国际教育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服务国际教育发展的国际华文学术期刊,面向全球发行,在国际教育期刊中率先追求学术化,强调学术理论、实证数据、研究方法、文献引证等,开启和引领了国际教育期刊的学术化,也是世界最早的学院化期刊,本刊古今贯通,中西融会,紧密关注教育现实,为世界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服务,本刊所刊载世界各地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成为教师了解教育改革与科研最新动态的窗口,本刊以“评说国际教育热点,透视世界教育冰点,探索国际教育难点,前瞻世界教育视点”为办刊目标,旨在为全世界教育领域的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研究人员和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提供优质的学术研究成果、营造宽松的学术争鸣空间以及创新实践的学术交流平台,《世界教育研究》未来将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拓展学术交流渠道、优化成果表达方式、提高期刊学术品质。常设栏目有世界教育观察、理论探索、热点与冰点、管理与评价、课程与教学、德育与心理、教师教育、班主任工作、学校科研、德育与心理、比较与借鉴、教师教育、学校科研、教育史、教育思想与理论、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组织与管理、课题成果公报和专题研究。本刊适合于从事教育教学、教育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者,适合于关注自身发展提高的各级各类教师,也适合有志于教师职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及社会其他人士,本刊常年征稿,欢迎广大教育工作者、读者来稿。 CAJCED 中国知网综合评价数据库 Article First(OCLC联机检索数据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文名称:世界教育研究英文名称:World Ecation Research出版语言:中文刊物类别:出版,教育期刊中文收录:中国知网本刊网站:www.shijiejiaoyu.cn投稿邮箱:shijiejiaoyuyanjiu@126.com

變羊記

国内首个新文科教育研究期刊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发!

4月10日,“《新文科教育研究》首发式暨新文科建设高端论坛”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办。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山东大学校长、《新文科教育研究》编委会主任樊丽明教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徐青森副司长,湖北省教育厅徐艳国副厅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人文社科教育处张庆国处长,湖北省委宣传部出版处处长、二级巡视员周凤荣同志,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新刊编委会成员和首刊作者代表,部分兄弟院校期刊主编以及文科领域各学科的专家学者,本校师生共百余人参加了期刊首发式。《新文科教育研究》由教育部主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主办,国内统一刊号:CN10-1524/G,季刊,设置特稿、理论研究与政策解读、中国学派、文科教育的比较与借鉴、百年中国文科教育史、新时代学科交汇与融通、实践探索、专题研究等栏目。“创刊号”收录了新文科教育前沿领域多位名家新近的研究总结成果。《新文科教育研究》期待为新文科教育研究的引领者、探索者和实践者营造一流展示平台。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宣传部 文字 | 卓张鹏 刘伟 编辑 | 陈思 审核 | 崔桢桢

红河劫

哪些期刊适合发表数学教学论文?

最近有许多网友给我留言,说他想发表数学教学方面的论文,但是不知道数学教学方面的期刊有哪些?其实国内有好多关于数学方面的核心期刊,我想那些咨询我的网友,相必应是教师评职,要发表相关的论文。今天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份这方面的资料,供大家参考期刊名称: 数学教学刊频: 月刊ISSN: 0488-7387CN: 31-1024/G4简介: 数学教育刊物。交流中学数学教学经验与研究中的新问题。期刊名称: 中学数学教学刊频: 双月刊ISSN: 1002-4123CN: 34-1070/O1简介: 本刊为数学教育刊物。旨在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传播教改先进经验,研究中学数学理论,面向中学师生,为推动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提高中学教学质量服务。期刊名称: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刊频: 月刊ISSN: 1002-2171CN: CN 61-1032/G4简介: 真诚地为中学数学教学服务,为中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服务。内容要求:求新(意)、求实(用)、求特(色)、求识(见)。期刊名称: 数学教学研究刊频: 月刊ISSN: 1671-0452CN: 62-1042/O1简介: 本刊始终面向中学,密切结合中学数学教法与学法的实际,为中学数学教育作贡献,是广大师生与数学爱好者的园地。以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可读性为特色,深受读者的热爱。期刊名称: 数学教学通讯:中教版刊频: 月刊ISSN: 1001-8875CN: 50-1064/G4简介: 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期刊名称: 数学学习与研究刊频: 月刊ISSN: 1007-872XCN: CN 22-1217/O1简介: 是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吉林省数学会、东北师大出版社共同打造的一个精深殿堂。读者对象为广大初中学生和数学教师。期刊名称: 数理化解题研究刊频: 月刊ISSN: 1008-0333CN: -CN 23-1413/G4简介: 自创刊以来,被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并获中国优秀期刊奖,现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查看更多关于数学核心的期刊或者浏览下载相前期刊内的论文,请登录这里(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1/?from=lbjh-2020071301)查找浏览或下载以上期刊的方法,如下:进入网站首页→点击打开中文期刊→在期刊搜索框内输入以上期刊名称/相关关键词→找到期刊并打开→浏览并下载。如图所示:示例教程图1示例教程图2示例教程图3示例教程图4

名字篇

2018年全国高校高职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

摘要:连续4年全国高校高职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发现,公办本科院校与公办高职高专院校是高职教育科研的主力,公办本科院校的贡献度在持续上升,公办高职院校的贡献度有所下降。小规模研究团队是高职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高级和中级职称作者是论文发表的主要群体,发文量占据绝对优势,来自公办本科院校的活跃作者数和贡献度更大。“双高计划”建设高职院校发文呈现明显的“阶梯型长尾现象”。从基金支持上看,高职教育科研的属地性较明显。高职教育研究关注议题呈现传统研究议题与政策热点、趋势关注并重的特征。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教育;统计分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举措,将职业教育摆在了教育综合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重要的位置。职业教育肩负着传承技术技能、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职能。职业教育科研是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职业教育科研论文是研究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重要展现载体,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职业教育科研的水平与实力。课题组连续4年对高职教育科研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客观、持续记录高职教育科研现状,寻找高职教育科研的一般规律与发展脉络。本次统计范围为2018年20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的发文,包括《职教论坛》(南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北京)、《职业技术教育》(长春)、《教育与职业》(北京)4家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期刊(以下简称“4家职教核心期刊”),以及16家高等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以下简称“16家高教核心期刊”)。2018年4家职教核心期刊共发文2148篇,较2017年2940篇和2016年3362篇下降明显,这也是连续第4年总发文量下降。剔除期刊中的卷首语、笔谈、资讯报告、报道、简讯、广告、简介、速读、投稿须知、要目检索等文献信息及撤稿文章和其他非学术文章共233篇,获得高职教育科研论文1915篇,16家高等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中有关高职教育科研论文共136篇,故此次统计分析有效论文数为2051篇。一、高职教育科研论文发文机构分布情况本次统计沿用2017年5月教育部公布的2914所全国高等学校名单(2018年未公布官方数据)。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成人高等学校283所。普通本科院校1243所,其中公办817所,民办417所,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2所,中外合作办学7所;高职高专院校1388所,其中公办1068所,民办318所,中外合作办学2所。2018年共有223所公办本科院校在上述20家期刊发表论文(比2017年减少23所),占同类高校总数的27.29%;有307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在上述20家期刊发表论文(相比2017年减少52所),占同类院校总数的28.75%;有62所民办高校(含本科和高职高专,比2017年减少18所)在上述22家期刊发表论文,占同类院校总数的8.44%。从发文院校数量和占比看,公办普通高校与高职高专院校、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发文数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公办高职高专院校的下降幅度最大。1.公办本科院校发文情况。2018年223所公办本科院校发表论文740篇,占有效统计论文总数的36.08%,校均发文3.32篇。其中,发文4篇(含)以上的高校45所(比2017年减少7所),占同类发文院校总数的20.18%,共发文476篇(比2017年减少116篇),占比64.32%,比2017年略有降低。这也是连续两年发文量和占比同时下降。发文5篇(含)以上的高校37所,占同类发文院校总数的16.59%;共发文444篇,占比60%,校均发文12篇。(见表1)2.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发文情况。2018年307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发表论文890篇,占有效统计论文总量的43.39%,校均发文2.90篇。与2017年相比,发文院校、发文规模和平均发文量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发文3篇及以上的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共计112所,占同类发文院校总数的36.48%,发文642篇,占同类院校发文总量的72.13%,与2017年相比机构数、发文量以及占比都有所下降。共发文4篇及以上的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共计74所,占同类发文院校总数的24.10%,共发文528篇,占同类院校发文总量的59.33%。其中,发文5篇(含)以上的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共计54所,占同类院校总数的17.59%,共发文448篇,占同类院校发文总量的50.34%,校均发文8.30篇。(见表2)与公立本科院校相比,公办高职院校发文“头部聚集效应”稍弱,高发文量院校的发文量远低于公办本科院校。3.国家“双高计划”项目高校发文情况。2019年3月29日,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提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2019年10月24日公布公示名单,共有197所高职院校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拟建单位公示名单》。这些高职学校将是未来高职院校阵营中的头部高校,发挥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2018年,共有120所“双高计划”项目建设院校发文481篇,校均发文4.01篇,明显高于同类院校校均发文量;发文量占总发文量的23.45%,占同类院校发文量的54.04%,发文的“头部效应”引领作用显著。其中,发文3篇及以上有66所,合计发文409篇,占比高达85.03%;发文4篇及以上的48所,共发文355篇,占比73.80%;发文5篇及以上的36所,共发文307篇,占比63.83%,在贡献率上头部发文活跃的高职院校更高,整体上呈现出阶梯状的“长尾现象”。(见图1)4.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发文情况。2018年全国民办普通高校与民办高职高专共计735所,其中63所在20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占民办高校总数的8.57%;发文共计97篇,占统计论文总数4.73%,校均发文1.54篇,占比与校均发文量相比2017年略有提升,显示了民办高校的教育科研贡献度呈上升趋势。其中,发文2篇及以上的民办高校23所,共发文58篇,占比59.79%,发文量略有下降,但占比有所提升,显示头部示范作用在增强。(见表3)5.其他院校、机构发文情况。2018年我国成人高校中有12所在20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发表高职教育科研论文36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1.76%,与2017年相比,院校数有所下降,但发文量及占比都略有上涨。其他机构,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政府直属研究部门、社会团体、中职学校、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等发表论文283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13.80%,与2017年基本持平;在总发文量下降的情形下,发文量、占比都保持基本稳定,显示出其他机构的教育科研贡献率在上升。其他机构中,发文量在3篇及以上的有23家,共发文131篇,与2017年持平。(见表4)其中,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出版社、空军航空维修技术学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发文量在5篇及以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及各级教育科学研究院共有11家机构发文,合计发文57篇,占比20.14%;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连续两年在除去高校的其他机构中发文最多,显示出国家教育科研机构在高职教育科研贡献版图中所占比重较大,这类机构依托国家行政资源参与到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究中,为职业教育科研学术生态贡献了重要的力量。此外,2018年在20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发文的中西部地区高校有253所,发表论文556篇,校均发文2.20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27.11%,占比与2017年基本持平。其中,有62所高校发表论文3篇以上。对比东部地区的294所高校发表论文1055篇,占比51.44%,校均发文3.59篇,无论是从总发文量,还是校均发文量来看,中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科研活跃度和产出率仍与东部地区存在一定差距。二、高职教育科研论文作者情况经数据统计与分析,2018年高职教育科研论文作者队伍情况具有如下3个主要特点。1.合作研究方面。单独署名和合作署名是科研论文发表的两种基本方式。本次统计的2051篇科研论文中,有972篇为单独署名,占论文总数的47.39%,737篇为2位作者合作发表,占比35.93%,269篇为3位作者合作发表,占比13.12%,三者合计占论文总数的96.44%,与2017年持平。(见表5)显然独立研究仍然是职业教育科研发表的重要形式,但与2017年对比分析可发现,单独署名比例下降了5.63个百分点,2位和3位作者合作发表的比例分别上升了2.47和2.62个百分点,小规模研究团队作为高职教育科研活动主要形式的地位在逐步提升。此外,4人合作发表45篇,占比 2.19%;5人及以上合作发表共计28篇,占被统计论文的1.37%,其中最多署名作者为7人。对比职教期刊和高教期刊科研论文的作者署名情况,可以发现高教期刊中合作署名的比例更高,单独署名的比例更低,且两人合作署名占比最高,显示了更高的合作研究普遍程度。(见图2)2.职称方面。职称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因此,作者的职称信息是反映论文学术质量的一个指标。本次统计的2051篇论文中,有1967篇论文作者有职称说明。其中,第一作者具有正高级职称的论文有382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18.63%;第一作者副高级职称的论文819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39.93%,高级职称共发文1201篇,占比58.56%,占比与2017年持平。中级职称发文576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28.08%,两者合计占比86.64%。与 2017年持平,中级以上职称作者在作者队伍中所占比重保持稳定。(见表6)此外,在读学生发文的活跃度有所上升,其中博士研究生发文73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3.56%,比2017年增加8篇,占比提高1.01个百分点;硕士研究生发文98篇,占统计论文总数的4.78%,比2017年提高0.59个百分点。对比2018年高职研究的作者职称情况发现,正高、副高和中级职称作者是研究主力,发文量占据绝对优势。不同的是,在高等教育科研论文发表中, 正高职称作者发文比例高于其他职称类作者,且正高级职称作者发文比例高于高职教育研究中正高职称作者发文比例。在高职教育科研论文发表中,副高级职称作者发文比例高于其他职称类作者。此外,博士研究生在高等教育科研领域表现得更为活跃,硕士研究生在高职教育科研领域更显活跃。(见图3)3.活跃作者方面。我们将2018年发文3篇及以上的作者定义为高职教育研究领域的活跃作者,共计58人。(见表7)通过整理分析发现,活跃作者人数占全部第一作者总量(1 703人)的3.41%;活跃作者共发文217篇,人均发文3.74篇,占被统计论文总量的10.58%。其中,来自公办本科高校的活跃作者有28人,占比48.28%;来自公办高职的活跃作者21人,占比36.21%。三、高职教育科研论文获基金资助情况在2051篇统计论文中,有1600篇论文为各项基金、课题的研究成果,占比78.01%,比2017年提高了7.37%。将论文基金以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校级和其他进行归类,受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论文共计145篇、省部级基金资助论文670篇、厅局级基金资助540篇、校级85篇、其他160篇。(见表8)与2017年相比,受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占比分别提高了22.74%、28.07%。比较来看,高职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研究论文中,受到省部级基金资助的论文占比相差不大,高职教育研究领域受到厅局及其他基金资助的比例明显高于高等教育研究领域,而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受到国家级基金赞助的比例稍高,这一方面显示高职教育科研活动受到区域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也从侧面印证了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的特点。(见图4)中西部地区高校有439篇论文受到各类基金、课题资助,占统计论文总数的21.40%,比2017年提高了114%,提升较为明显。其中,受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论文45篇、省部级基金资助论文163篇、厅局级基金资助176篇、校级21篇、其他34篇,与2017年相比,分别增加了31篇、76篇、67篇、4篇、18篇。虽然进步较为明显,但相比东部地区(865篇论文受到资助),中西部地区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需要挖掘潜力、找准真问题,积极争取更多的基金、课题资助,以产出更多、更优秀,对职业教育发展有指导、有引领价值的科研成果。四、高职教育科研热点分析通过对2018年20家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的2051篇高职教育科研论文的关键词进行进一步统计分析,总共提取得到8101个关键词,平均每篇文章3.95个关键词。除去只重复一次的关键词2929个,同时,将内涵相同的关键词进行整合,如将“高职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合并为“高职教育”,将“高等职业院校”“高职院校”合并为“高职院校”,将“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合并为“创业教育”,将“中职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合并为“中职教育”等,最终得出重复20次(含)以上的关键词共计27个。(见表9)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2018年高职教育研究的热点。根据经验法则及德尔菲法,为更好地描述高职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选取20作为高频词的阀值对高职教育科研热点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生成164对共现词对。共现5次(含)以上的词对共38对。(见表10)将生成的关键词共现矩阵导入Ucinet 6.0进行网络关系分析,生成网络关系图。(见图5)结果发现,“高职教育”“高职院校”两大传统议题仍处于高职教育研究网络的中心位置;而“产教融合”成为2018年高职教育研究网络的又一大中心节点,这与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和2018年2月《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发布有着一定的关系。两个文件的发布使得“产教融合”成为本年度活跃研究议题。除此之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学生”等传统研究议题也是研究网络中的重点,而政策热点相对应的“一带一路”“创业教育”“精准扶贫”“新时代”“校企合作”等也进入到活跃议题之中。总体而言,本年度的研究议题既表现出对高职传统议题的持续关注,也表现出对新政策和发展趋势的紧密跟随。五、结论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中央提出了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目标、新论断、新要求,并最终形成了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指出,职业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并确立了发展模式的三大转变,即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当前,我国职业教育进入到转型发展的探索期,且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不断上升。高职院校总结、提炼自身特色,融合区域、产业、科研等资源创新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20家教育类核心期刊是开展高职教育科研活动的重要交流场域,是反映高职教育学术生态的重要窗口,因此,提高办刊质量对于提升职业教育研究水平,凝聚研究队伍具有重要影响。统计发现,4家职教核心期刊年度发文数量的减少,以及陆续出现的9次撤稿行为(《教育与职业》5篇、《中国职业技术教育》3篇、《职业技术教育》1篇),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期刊在向着规范化、高质量方向发展的良性趋势。作者王小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编审,北京 100191周详,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2刘植萌,全国高校信息资料研究会研究部副主任,北京 100872李璐,《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编辑,北京 100191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19年第12期第91-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