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深化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明见无值

深化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

12月25日,第八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在广州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使命、任务与机制、举措”主题展开深入研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对教育科研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广东省教育厅主任督学李璧亮表示,教育科研领域应当力争成为教育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的策源地、教师队伍成长的孵化器、教学模式创新的试验田、教育全域要素变革的源动力。新时代,教育科研系统必须把握大局大势,明晰工作主题主线。要以宏观格局和前瞻视野,在充分认识世界格局深刻调整中、在切实贯彻国家战略部署中、在强力推进区域深层次变革中、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中,系统推进教育科研工作。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必须准确把握目标定位。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院长傅湘龙认为,打造特色新型教育智库、健全教育科研体系、建设高素质教研队伍,是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目标。我们必须聚焦核心任务,对标国家所需,更加突出发展导向、问题导向、应用导向、政策导向;必须善于创新体制机制,切实提高教育科研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回顾新中国教育学本土化历程,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刘晖认为,教育学本土化路径一定要包容和多元借鉴。教育理论研究者应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其他国家优秀的教育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实现教育理论学习与借鉴的多元化。教育理论研究者要读懂他人,必须具备较高的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真正理解国外的教育理论。同时,教育理论研究者要有本土情怀,关注我国教育实践,注重地方性知识积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教育理论工作者要真正扎根中国大地。广东省教育评估协会会长黄崴认为,做高水平的教育研究必须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承续传统基因和理论基础,呼应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求,融合、服务、支撑、引领教育改革发展。教育研究不仅要成为先进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策源地,还要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理论和思想来源。会议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永杰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君在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姓名:杨润勇职务:教育部教育法制与教育标准研究所所长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杨润勇,教育学博士,中国教科院研究员,现任教育法治与标准研究所所长,国内高级访学及博士后导师,曾任中国教科院科研处长。重点研究领域:政策分析,课题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长期致力于“课题研究”,有着丰富的各级各类科研管理经历。曾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重大项目,有着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形成了“基于研究,基于案例,基于问题”的课题研究及演讲思路;梳理了课题研究中的“关键点”,调研了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点”,分析了问题解决的“基本点”;总结历练了各地经验,构建了中小学校提升研究效益的有效科研体系。与此同时,抽取、整合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若干真实申报案例,分析了问题,展示了样板。近10年来,在全国各级课题研究的培训交流活动中多次担任主讲,多次深入各地与大中小学教师、科研人员等“面对面”交流。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反思凝练了做好课题研究的100个策略性观点,构建了做好课题设计的50个“测试点”,提出了做好真正科研的36计,总结提出了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的针对性策略。近年来,共出版《新时期教育科研的范式与方法》等专著5部,在《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报》等期刊(报)公开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新华文摘》全文转载3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余篇。主持各级各类课题近百项,主笔2篇研究报告分别得到国家领导人、教育部主要负责同志的重要批示。

樱铃

2018教育培训行业研究报告

目录一、行业整体情况二、 学前教育市场三、K12教育市场四、职业教育市场五、未来发展趋势内容节选一、行业整体情况按时间大致可分为学前教育、 K12、后K12(高等&职业教育)等几个阶段线下教育稳步推进,线上教育势不可挡一级市场融资火热,未来优质在线教育标的资本化大势所趋未来内容付费意愿将会逐渐增强,知识付费趋势明显二、 学前教育市场2019年首批受益二胎政策出生的儿童将达到入学年龄,峰值将到来民办幼儿园是主力军,学前教育市场CR5不足3%,行业高度分散。学前教育在线市场,多以寓教于乐的教育产品为主,行业处于探索期,形成规模化市场仍需时日。学前教育头部App主要集中在益智游戏类学前教育App用户画像:女性用户远高于男性;用户多集中在25-34岁之间;中等收入家庭居多;学历在专科以上;4-6岁婴幼儿父母是主体;大部分有房无车;主要分布在新一线和三四线城市,广东用户最多,其次是河南和山东。三、K12教育市场K12发展空间大,家长付费意愿强烈。尽管人口红利减少,但付费意愿增强, K12教育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线下品牌下沉困难,市场极度分散。线下机构受制于教师薪酬和场地费用,小机构小作坊是市场主体。线下龙头已现,主要布局一线城市。新东方、好未来行业龙头格局已定,以连锁经营为主要模式线上教育拉开K12市场增长大幕。优质师资共享、产品标准化与个性化体验,线上K12教育快速发展。K12在线市场实力矩阵。K12在线教育市场竞争激烈,作业帮、猿题库等处于市场领先水平。K12头部App主要集中在作业辅导类四、职业教育市场就业压力催生职业教育需求。复合型人才发展趋势,职场充电需求强烈在线职业教育App市场。英语培训,公务员培训以及驾照培训类App市场竞品较多。五、未来发展趋势加关注私信我,获取全报告53页ppt、pdf!

散而成章

研究让教育重新成为有尊严的事业

当教育从过去总是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走到了必须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节点。我们有了这样的共识——研究让教育重新成为有尊严的事业。2018年9月,是蒲公英教育智库成立五周年的时间。五年前的今天,我坐在即将宣布解散的机构办公室,思考着一支教育理想主义团队还有没有走下去的可能?以及究竟怎么走?在此之前的日子,我们不断地描绘、呐喊“理想的教育是什么”;但最大的遗憾是,没人知道“彼岸”怎么抵达。那些飘在空中的观点和理论,根本无法让常态学校脱离现实的黑洞,跳起来和你一块儿飞翔。我们也寻遍了专家的论述、校长的总结、教授的课堂,发现中国教育有无数散点的经验、空洞的展望、非此即彼的争吵,却几乎看不见完整视野下的清晰诊断和系统解药。我们可以选择随波逐流,“用服务中低端、浅表化谋取市场大规模”,而一旦如此,大家就变成了自己最不喜欢的那类人……最终,我们选择了一条“起步最慢的路”——学校教育全维度专业化研究。重新组建的团队, 每个人都有一个中长期目标,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必须抵达“顶尖专业”的研究方向。我们搜遍国内外的专业资源,听最前沿的课,接触最专业的人,走访深度实践的学校;我们整理、分析、讨论、结构、深化、办学……对 K12教育的每一个枝蔓都试图理清脉络;我们不同的研究团队埋首在不同的教育节点,却又守望相助,彼此支撑,于一个又一个项目中跨界融合。提出正确的问题,建立合理的机制,形成合作的团队,找到每个人的支点——2013 年重组后的蒲公英教育智库,就在“一穷二白”中,以真实推进的专业研究为突破口,重新唤回了一支团队面向理想教育的生机。我相信在几乎同一时刻,或者更早,中国教育界已经有少部分人在反思这类“知与行的困境”, 并且展开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实践性专业化研究。这也是今天中国教育变革活力的源泉。随着一条条“专业小径”的开辟,我们越来越达成教育人生的一个共识:研究让教育重新成为有尊严的事业——尤其当我们站在此刻,面向未来。如果说五年前的中国课堂,“以过去的知识教当下的人”还是常态;那么五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必须用未来的场景来启动当下的学习。这样的教学,不仅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要求,难度十倍百倍于往昔;同时又意味着,教育从过去总是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走到了必须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节点。所以我们不得不热烈地从内心去拥抱、去研究走班选课、学科融合、新高考、新教材、新的学习方式、新的培养目标、新的学生形态、新的教育工具、新的学习空间与场域……我们也不得不从内心去接受、去面对时代教育的大变局,知道它对每个教育人自我更新的强度要求都提高了;同时也知道,一个优秀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将比全社会所有人都更容易在未来世界赢得自信和尊严。我们开始深信,学校,因研究而精彩;研究,让每个人赢得未来。文章来源于搜狐

绿荫岛

中小学教育研究课题撰写四个注意

一、选题要实选择研究课题必须实在、实用、实际,切忌假大空、切忌赶潮头。1. 从学校实际出发,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存在的困惑,针对学生学业、身心、品德存在的问题等等,从学校层面、从班主任和教师层面选择课题。2. 从教师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既可以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又可以从问题困惑中寻找课题。二、方案要细课题研究方案是课题研究的基础,好比是拍电影的电影导演剧本,是建筑施工的蓝图。写方案切忌走形式、切忌盲目性、切忌难操作,尤其要把握研究目标和内容、明确提出实现目标的方法、途径和措施、正确预期研究的成果。一是背景和意义。既要注重宏观的背景,甚至是国内外的同类研究,更应关注校情学情。二是确定研究目标。忌与工作要求相混淆、忌与命题相分离。三、实施要严切忌过两点作一条直线,即立项------结题,切忌死板程式。1.研究环节的设计、安排和落实。1)注重开题。写好开题研究报告,把开题会搞成动员会、研究会和学习会;2)搞好课题研究的中期论证,这是检测会、学习会、反思会;3)在写结题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开好结题论证会。四、成果要精成果的撰写要突出科学性、创新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切忌盲目性、忌单兵作战。 1.课题研究结论的归纳和提炼。研究成果的陈述不能过于简略。有些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撰写出多篇学术论文。这些学术论文,就是课题研究的部分主要成果。在结题报告“研究成果”部分,要将这些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炼、归纳进去。有的结题报告是这样陈述所取得的成果的:研究成果详见什么什么论文。只是这样的陈述是不行的。如果一个课题分为几个子课题来研究,在结题报告的成果表述中,也要将这几个子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提炼、归纳。在提炼、归纳时,应注意不要只是简单地罗列这个子课题的主要成果是什么,那个子课题的主要成果是什么,而应融会所有子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出几点。同时也应注意这些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必须体现所确定的研究目标。2.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和总结。1)理论性成果如教育模式构建、教育机制建立等。我们所说的理论成果,就是我们通过研究得到的新观点、新认识,或者新的策略、新的教学模式等等。这些新观点、新认识、新策略、新模式,又往往与我们在“研究目标”或“研究内容”中所确定了的要达到的成果密切联系。2)工作性成果如构建学校课程、学生进步、教育目标达成等。我们通过研究,开设了几节公开课、观摩课,发表了多少篇论文,获得那一级奖,在CN刊物和那些汇编上发表了几篇文章,有多少学生参加什么竞赛获得了那些奖项。或者是,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获得了哪些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得到了哪些提高等等。3)政策性成果如根据研究成果,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

方会

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新纲领

攀登科研高峰 视觉中国 供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研究部署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教育科研是教育决策科学化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必将对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产生重要影响。《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0月30日印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印发的首个教育科研规范性文件,对做好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具有重大开创性意义。《意见》有力回应了全国教育科研战线的殷切期盼,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注入了新动力。指导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教育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贡献。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样,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对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教育改革发展进入转型期、攻坚期和关键期,迫切需要高水平教育科研支撑。《意见》的出台,有力回应了时代要求、工作需要和战线期待。出台《意见》是教育领域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行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研究部署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重大问题。教育科研是教育决策科学化和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意见》的出台必将对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产生重要影响。出台《意见》是教育科研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教育科研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做好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教育问题。《意见》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教育科研领域的具体化,是教育科研战线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实际行动。出台《意见》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抓手。教育科研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驱动力和引领力。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科研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学科体系日益完善,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意见》的出台,进一步强化了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更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出台《意见》是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科研工作创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等重大战略部署的有力举措。近年来,中央就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等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意见》从完善体系、健全机制、夯实队伍、提高质量等方面入手,搭建了新时代教育科研的“四梁八柱”,明确了建设教育科研强国的发展路径。明确了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思路举措《意见》深入分析了我国教育科研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针对当前教育科研存在的原创性理论研究缺乏、重大现实问题研究能力不足、科研评价亟待完善等短板与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教育科研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并从提高质量、体制机制创新、科研队伍建设、提高保障水平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提出了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的总体要求。《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等方面作出战略部署。在指导思想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基本原则上,提出了坚持正确方向、服务实践需求、激发创新活力、弘扬优良学风四条基本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就是要坚持党对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和话语权。“服务实践需求”就是要立足中国大地,面向基层一线,以重大教育战略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激发创新活力”就是要深化组织形式和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研究范式和方法创新,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弘扬优良学风”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推动形成求真务实、守正出新、严谨治学和担当作为的优良学风,营造风清气正、民主和谐、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在发展目标上,提出要“构建更加健全的中国特色教育科研体系”,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重点打造一批新型教育智库和高水平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科研队伍,催生一批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明确提出“六位一体”的发展目标,即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有活力、组织形式和研究方法更加科学、科研成果评价更加合理、原创研究能力显著增强、社会贡献度大幅提升,共同致力于“推进建设教育科研强国”这一伟大目标。提出了“提高教育科研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点任务要求。《意见》从重点任务的角度提出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全面提高服务决策能力、推动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着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强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等六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围绕新时代教育发展需要,提出要“系统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党的教育方针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工作的基本经验等研究”“构建中国特色教育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二是提高服务决策能力,强调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把握国际教育竞争、人口结构变化、科技创新、社会变革等大形势、大趋势,强化预研预判,加强基础性、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教育政策研究”。三是推动解决教育实践问题,提出要“围绕中央关心、社会关注、人民关切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四是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提出要“积极开展重大教育政策阐释解读”“普及教育科学知识,提升全民教育素养”“准确研判社会舆情,引导人民群众合理预期”。五是适应教育对外开放新形势,提出要“注重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支持创办外文教育期刊,支持教育类优秀教材外译工作”“积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六是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提出要“增强科研成果转化意识,引导鼓励开展政策咨询类、舆论引导类、实践应用类研究,推动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案、决策、制度和舆论”。提出了“推进教育科研体制机制创新”的改革要求。《意见》从激发活力的角度提出,要健全教育科研机构体系、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提升治理水平、创新科研范式和方法、改革教育科研评价等五个方面的举措。一是系统梳理了教育科研的六支队伍,明确了教育科学规划领导机构、教育科研专门机构、高等学校、中小学、教育学术团体和社会教育研究机构的职责定位。二是针对协同攻关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搭建全国教育数据信息平台、全国教育调研平台、国外教育信息综合平台,完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管理平台,构建上下联动、横纵贯通、内外合作的协同创新体系。三是提升治理水平,提出要适应机构改革和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稳步推进教育科研组织形态创新,规范论坛、研讨会管理,有效防范教育科研战线“四风”问题。四是创新科研范式和方法,提出要“综合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创新教育科研范式,不断提升教育科研质量”,重点加强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五是改革教育科研评价,提出要“根据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决策咨询等不同研究类型,科学设置分类评价标准”“完善教育科研机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适当提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比例,营造有利于学术创新和青年科研人员成长的宽松环境”。提出了“建设高素质创新型科研队伍”的队伍建设要求。《意见》提出要高度重视教育科研队伍建设、切实增强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促进教育科研人员专业发展。一是明确作出“教育科研队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一资源”的重要判断,提出要尊重信任、关心爱护科研人员,加大科研人员薪酬激励力度,创新高层次人才选聘和薪酬分配办法等具体要求。二是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出教育科研工作者应该具备信念坚定、学识广博、敢于创新、求真笃行等四种素养。三是针对教育科研人员专业发展特点,提出要“确保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参考国外智库建设的经验做法提出要“建立持久良性的‘旋转门’机制”。为做好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提供强大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意见》从科研保障的角度,分别从党对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领导、教育科研经费和政策保障三个方面展开。在加强党对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领导方面,一是强调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教育科研工作。二是强调要把教育科研纳入教育事业发展整体部署和总体规划。三是强调要合理配备教育科研人员力量,不得挤占挪用教育科研人员编制。四是强调要完善教育科研机构领导体制和党建工作机制。五是强调要加强教育科研机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组织、工作两覆盖,党建、业务两融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六是强调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在加大教育科研经费支持力度方面,提出了三方面要求。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二要提高使用效益,对骨干团队和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给予重点支持。三要扩大自主权,落实放管服要求,简化项目预算编制要求,项目费用调剂权下放到承担单位等。在加强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政策保障方面,从四个层面提出要求。一是重大教育规划和教育政策立项要科学论证、宣传发布要专家解读、贯彻落实要专业评估。二是建立政府购买教育咨询服务制度,支持教育科研机构开展调研和改革试点。三是加大数据信息共享力度,为教育科研提供数据信息保障。四是支持教育科研机构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和教育培训,规范外事管理,并适当简化审批手续。《意见》绘就了新时代教育科研的宏伟蓝图,要把《意见》的贯彻落实作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中之重,狠抓落实。要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分步落实;充分发动战线力量,协调落实;及时跟踪《意见》在各地落实情况,掌握落实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狠抓督办落实,确保《意见》精神真正落地见效。(作者分别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崔保师、党委书记 殷长春)来源:《中国教育报》2019年11月14日 第06版

别烦我

好未来教育集团案例研究

图片来源:摄图网“课外补习”是学科类校外教育更为通俗的说法,指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而进行的学校教育以外的教育活动。当参与课外补习机构的人数日益增加、家庭在课外补习机构中金钱、时间投入日益增多时,我们有必要本着严谨和客观的学术态度,对课外补习机构自身的历史诞生背景、发展扩张路径及自我发展愿景进行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在众多课外补习机构中,好未来集团以其在美国纽交所突飞猛进的市值表现获得了教育行业巨头地位。而2016年末“疯狂的校外培训,疯狂的学而思”一文[1]同时让好未来集团下的核心课外补习业务板块学而思深处社会舆论的旋涡。本文选取大规模、高市值、各方褒贬不一的好未来集团作为课外补习行业的案例,通过描述好未来集团发展的路径,展现教育生态下课外补习机构发展的社会背景、发展策略以及可能的转型方向。1好未来的基本情况好未来教育集团的前身为学而思,2003年创建于北京。2008年后,学而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扩张,并于2010年在美国纽交所上市。2013年8月,学而思更名为好未来教育集团,学而思成为其集团旗下课外补习的业务板块,专注于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29日,教育巨头好未来总市值超过新东方,在美国纽交所以127.4亿美元创下中国教育公司市值新高。市值高涨的背后是好未来旗下各板块学员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好未来在全国范围内的扩张。根据好未来集团财报显示,好未来学生数量从2011财年的48.64万翻数倍至2018财年上半年的329.01万人次,在6年间保持了41.7%的平均增速。图1 2011-2017财年好未来学员人次变化情况此外,好未来各业务所开设的教学中心快速扩张进入各个城市。截至2017年8月,好未来在全国23个省份36个城市共设有575个教学中心,且好未来的核心辅导业务“学而思培优”在非一线城市营业收入的占比逐渐提高,意味着越来越多非一线城市的中小学生选择学而思培优进行课外补习。好未来拥有百万级的学生数量,远超出任何一个学校或公立教育集团的学生容量,好未来在大基数学生群体上的教育探索,有更直接的反馈与验证,为教育界带来不同的教育尝试。另外,由于百万级学员目前分布在全国36个城市,对于标准化教育输出与各地区的教育特性之间的平衡,好未来集团似乎有了相对可行的解决方案。而其完整的教育产业链布局和标准化的教育体系输出,打破了外界对课外补习市场作坊式发展、零散且存在地域天花板的印象,成为课外补习行业中值得研究的案例。2好未来教育集团发展路径(一)课外补习的机构模式自上世纪90年代末,课外补习主要由大学生或在校教师提供,大学生或名师的家庭式补习模式存在授课的随意性及不稳定性,难以持久发展。而课外辅导行业的机构模式促使各机构不断拓宽课外补习行业的边界与规模,优化机构的营利模式与效益,促进机构的长效运转。对于学而思来说,2003年非典期间北京中小学大面积停课为其萌芽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会。由于学校课程的空白,家长不得不转向和接纳课外辅导的形式。大批量学生初次尝试课外补习后,为当时包括学而思在内的许多家教辅导机构留存了早期甚至是第一批学生用户。学而思创始人张邦鑫在非典前后开始尝试一对一奥数家教,在获得了积极反馈后尝试小班教学形式,创名为“学而思”。在短短几年内,学而思在北京快速发展,以培优为着力点吸引着大量希望在学校崭露头角却难以在学校获取对应教学资源的学生及家庭。在课外补习行业巨大的客户基数下,学而思逐渐探索出小班教学、开放课堂、不满意随时退费的三个特点。小班教学体现了学而思作为课外辅导机构力求将运营效率与教学质量达到最优平衡的探索。一对一教学保障了个性化教学,但对于机构运营来说边际收入较低且成本偏高,与之相反,大班课程在一个时间段和教学场所中能够创造最多的利润,但其教学体验由于学生人数偏多而容易折损。目前,学而思在不断的探索中认为,15-20人的小班班容是老师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以及运营成本的平衡点。开放课堂与随时退费的特点体现了教育的商品化特征。通过开放课堂与随时退费的运营机制,孩子的学习过程对于家长来说不再是黑箱,而是自己可以参与、判断、选择的过程。通过将家长引入教学过程并给予家长更多选择权,学而思提高了教学提供者与付费者双方的积极性,使整个过程多了动态监督的环节。(二)课外补习的培优定位在区域教育资源不均衡和以学区房择校的大背景下,重点学校对于优质生源的需求和家长对于重点中学的需求旺盛,政策允许部分情况下“以分择校”的可能性,学校可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业成绩等标准选择学生。面对稀缺而高难度的择校条件,大量家庭对子女的要求进一步拔高扩宽[3]。择校的高标准极大地扩宽了课外补习行业的内容与边界,早年的课外补习多以补差为重点,其目的在于辅助学校中学业成绩偏弱的学生群体,课外补习机构从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上都是学校内容的辅助与跟随者。而随着择校考试中对学业成绩要求的水涨船高,课外补习内容逐渐转型为培优,目的在于帮助在现有学校课业中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方面的拔高,为重点中学考试冲刺。因此,此类课外补习机构的定位在教学内容上要求超越现有学校教学内容和同龄学生学习水平,以高度竞争性为核心。为了达成培优目标,教学内容提前学习、难度延伸成为了课外补习机构常见的宣传策略与教学方式,在各个课外补习机构的激烈竞争中,部分课外辅导机构的教学内容与题目趋向“偏、怪、难”,或者向学生灌输快速解题捷径和套路。尽管在效果上学生的解题速度提升,学生并未因此获得扎实的学习基础,反而容易产生自满骄傲等情绪。当课外补习机构的教学进度与内容超越学校体系时,部分老师烦恼于假期参与了课外补习的学生在学校教学过程中不再认真听课,而部分老师则依赖于课外补习机构的服务,失去认真备课的动力。在公立体系的多重反应下,课外补习机构与公立学校的关系超越了以往“追随者”的角色,需要重新梳理与界定。在各项小升初选拔条件中,优异的数学成绩被重点学校所青睐,而课外补习机构也准确把握住市场的需求以及家长的心理,提供了各类“小升初数学冲刺班”等,由此获得了大量的生源。然而,随着择校中乱象频出,政策加大了对学校小升初选择权的管控。在愈发有限以及隐蔽的择校选拔中,部分中学开始依赖外部机构的竞赛作为选拔学生的标准。“华罗庚杯赛”“迎春杯赛”等各种奥赛成为了学生证明自身学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外辅导机构除了供应对各种杯赛的补习、冲刺的教学内容,部分补习机构更成为重点中学接触尖子生源的触点与抓手。对于课外补习机构来说,获得重要杯赛的举办权或者自办杯赛成为了重要的发展路径。当成为了相对权威杯赛的举办者时,补习机构可以兼任“裁判员”和“运动员”,拥有了补习内容界定的话语权以及更好的招生与教学优势。学而思在创立之初即以“培优”作为着力点,在2011年正式更名为“学而思培优”,更为直白地体现其教学的竞争属性。通过早期将教学类型精准界定在培优领域,学而思能够吸引到在学校排名前20%的学生,满足学生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的更高的知识追求。借助早期优质生源的表现,学而思留存了大量教学成果突出的教学记录,在家长中树立起“成果好”“提分快”的印象,吸引了更大规模的学生,并提高了自身在招生方面的议价能力。为了提升在各项杯赛中的成绩表现,学而思的教学除了配合学校教学内容,也在难度与广度上有所延展,构成部分课堂的主要教学内容。由此,杯赛成为了隐形的“教学指挥棒”与评价体系,完成了赛前培训、赛中评价、赛后升学的闭环功能。3好未来扩张的策略选择2008年,学而思在积累了五年后在天津成立首家分校,2011年学而思在全国的6个城市拥有132家学习中心。2012年,好未来进入了全国14个城市,翻倍开设了270个中心,并在随后两年内,每年进入1个城市拓展业务。2014年后,好未来得以快速扩展,每年进入3-6新城市。截至2017年8月,好未来在全国23个省份36个城市共设有575个学习中心,其中占比最高的学而思培优(好未来子板块)的教学中心共计409个。好未来能够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规模化扩张取决于多种因素。其社会背景为家庭对于课外补习的“传染性焦虑”。原本课外补习仅满足了少部分学生补差或培优的需求,随着近几年大规模学生接受课外补习,课外补习仿佛成为学生周末的标配,不参与课外补习的学生成为“异类”。当身处于集体补课的洪流中,无论愿意与否,家庭只能竭力寻找最佳补习机构,而课外补习仅能使学生“不落后”于同学。当更多学生卷入课外补习而拉动了整体学习进度或深度时,其余学生只能同样参与课外补习以求在同一起跑线上,形成了“囚徒困境”。在普遍性补习的情况下,少部分教师将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寄望于课外补习机构,间接提高了课外补习的重要性。相比于一线城市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二线城市以下的巨大人口所对应的教育资源相对贫乏。此缺口激发了大型课外补习机构扩张的市场需求。当各大教育机构在一线城市惨烈竞争而难分胜负时,下沉至二三线城市成为了补习机构抢占市场、获取生源的重要途径,而二三线城市中课外辅导机构规模、水平参差不齐为大机构的扩张提供了空间。根据2016-2017年《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蓝皮书》[4],在全国范围内1400个教育培训机构的抽样中,有77.2%的机构规模不足500人,而一半的机构2016年运营额不足50万,而超过万人的机构仅占抽样整体的2.4%。当课外补习市场普遍分散时,大规模标准化输出的学而思在品牌、服务方面就能够取得更大的优势。另外,学而思自身存在强烈的扩张动因。在学而思成立的第七年即2010年,学而思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当原有的组织引入外来资本时,学而思面临更多资本与投资者的压力,比如需要考虑如何保障营业额与利润稳定增加等。而全国性扩张成为学而思提高其营收的重要方式之一。2011年至2012年,学而思在全国范围内的教学点从132个翻倍至270个,规模扩张过快导致学而思教学质量的一度下滑,而后期学而思及时关闭部分不良教学点才得以重新调整步伐。除了学生间课后补习的相互“传染”、城乡课外补习资源不均衡、资本刺激为好未来全国扩张的整体或部分业务提供了可能性,好未来在招生、师资培训、教学管理系统方面的探索也促进了扩张过程中低营销成本和标准化教学内容的实现。策略一:精准化的营销手段对于课外辅导机构,招生是发展的持续动力和关键。尽管招生人数最终取决于课外辅导机构的教学质量和服务,但补习教学效果在分数上的体现有几个月甚至一学期的延后性,且大多情况下同年龄同学科的课外辅导具有排他性,家长很难如同逛超市般体验每家辅导机构教学内容后再进行二次选择。除了依赖长久积淀的口碑,各家辅导机构往往在品牌塑造上花样百出,希望短时间内获得家长的关注与信赖。在尝试众多吸引家长的手段中,学而思自2003年以来成立的各类教育网站,如“奥数网”“高考网”“中考网”等通过考试资料、学校信息的汇总分享获得了大量家长的主动关注,家长在积极浏览网站的过程中被精准地定位在不同学龄段和不同学习需求板块,让相应广告投放的准确率快速提升。2007年,学而思各个学科、学龄段的网站被整合为“e度教育网”,在2010年上线站群,2014年更名为“家长帮”并推出手机移动端。目前,家长帮囊括了从幼儿到大学全年龄段,覆盖学校课程重点学科,家长能通过家长帮网站资源与家长讨论板块了解当地的学校情况、升学政策与形势和相应科目学习资源。通过精准的社群运营以及大量免费学习资源分享,家长帮据称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家长交流社群,注册用户超过4400万名,日活跃用户500万。通过家长帮,好未来获得了庞大的家长流量入口,为学而思的招生储备了庞大的客户群。在获得目标客户关注后,网站内聚焦于考试、升学压力话题的帖子使焦虑的家长向报班客户转化。有媒体认为家长帮有在讨论中制造升学焦虑以加强招生之嫌,各种升学压力话题的帖子内容与发布者信息难以查明,但一篇篇关于帖子下更多焦虑的回帖和询问可以看到升学压力下无数家长为子女前途不放过一丝希望的努力与付出,也从侧面解释了课外辅导行业欣欣向荣的原因。策略二:标准化的师资供给课外辅导行业的需求端是希望在学校崭露头角的学生,而供给端则是能够满足学生与家长各项需求的老师。在学而思全国扩张的过程中,如何保障授课教师的基本水平,输出标准化教学成为学而思必须面对的问题。部分课外辅导机构的教师主要来源于各地有经验的老师,由此可以节省教师培训的成本。而学而思的教师来源主要为应届毕业生,根据学而思官方数据显示,在学而思3000多人的教学团队中,10%来自清北高校,近70%的老师来自其他“985”或“211”高校,多数人并非来自师范专业。学而思从头培养缺乏教学经验的应届生的做法会提高机构的人力培训成本,但能够保障授课老师在企业文化认同、教学风格和授课方式等方面与学而思整体氛围深度契合。对于教育行业来说,随着课外补习教师在各机构间的流动,学而思为课外辅导机构培养了更多经历了相对标准化培训的授课教师。学而思的教师培训分为招聘环节的岗前培训,入职后的阶段培训、寒暑假集体备课、针对入职满一年的老师的阶段培训等。每个环节从知识点教学、课程知识框架到班级管理,使缺乏教学经验的大学生通过培训课程能够快速入门基本的授课技巧和所教课程的知识要点,达到学而思课外辅导的标准化教学要求。课外辅导老师上班时间主要在晚上与周末,周中白天需要承担备课等工作,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辅导老师的高薪资成为吸引教师留在行业的重要原因。学而思的课外辅导老师的收入包括基本工资与奖金,基本工资与老师的授课课时和课时费挂钩,绩效考核与入职时长紧密相关,并以续报率、满课率和退费率为核心指标,全方位考量老师授课质量。学而思采取季度调薪考核,因此老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带班数量增加时可以获得薪资增长从而获得及时激励。对于一个普通应届毕业生来说,在正式带班后月工资可达万元,随着课时费和入职时长的不断增长,工资上浮更为可观。高薪资待遇成为了课外辅导行业教师供给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标准化师资培训中,老师的授课水平不因其原本专业背景、入职地域而存在明显差异。学而思的培训与考核保障了机构教师整体水平的下限,但一定程度上也抹杀了老师的个性与多样化教学的可能。在续报率、满课率与退费率的严密考核下,学而思以结果反推过程,使补习老师不断提升家长、学生满意度,也激励老师将教学业务与招生运营相联系,为机构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回报。然而,薪资与续报率等指标绑定的短期激励作用在教学上也潜在带来老师们单纯追求满意度而提供解题捷径,哄学生续报等短视行为的可能性。策略三:中央厨房式的教研课外补习行业是人力驱动型行业。自新东方开始,明星老师模式成为了机构运营的常见手段,许多机构通过不断打造明星老师吸引慕名而来的学生。而明星老师在积累了一定人气与资源后大规模出走在近几年多次发生,名师与机构的纠纷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家长与学生的权益。对于机构来说,培养明星老师无异于高风险高收益,而雇佣大量普通老师又存在教学经验缺乏、教学效果难保障的弱点。为了缓解课外补习行业对大量人力的依赖,学而思团队自2007年起开始研发ICS教学系统,经过多次版本迭代,目前已经是ICS 3.0系统。前两版系统类似多媒体课件,能够在老师授课之中提供多种视频、图片加强学生理解,而ICS 3.0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实现了教学过程的标准化。标准化教学流程系统被称为“中央厨房式”管理,系统由公司总部的资深教研人员打磨与供给,一线教师只须跟着经过总部打磨的教学系统上课,并进行适当发挥即可完成一节较高质量的课程。另外,ICS系统的附加功能包括互动学习和学情分析等,为学生与家长提供实时学习进度。通过在课堂上嵌入ICS系统,学而思对个体教师水平的依赖度降低,而学生与家长更加附着于学而思提供的多样化教学服务而非单一教师授课,降低了学生因个体老师的“出走”而大规模流失的可能。ICS系统的研发显示了学而思管理团队多出身于北京大学理工科的科技敏锐度与偏好,体现了课外补习机构在运营管理中通过科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强烈需求。通过ICS系统的标准化教学流程,学而思规模化扩张之路有了教学系统为教学效果提供质量保障,而教师因教学过程强烈倚赖教学系统而增加了对机构的黏度,避免了课外辅导市场中“教师大批量出走”的可能性。4好未来的转型方向转型一:架构集团化2013年,在学而思发展到第十个年头时,学而思更名为好未来,学而思之名作为好未来重要的中小学课外辅导事业部而保留。在集团化的运作和布局下,通过自营、投资、收并购等形式,好未来不断开设新的教育科目,提供多种课外辅导形式,以延伸产业链,完成了覆盖全学时学段的产业链布局,形成了围绕自身核心业务的教育生态。面对庞大的业务板块,好未来集团经历多次架构调整与管理人员变动。最近一次调整为2017年8月,好未来的组织架构保持了“集团-事业群-事业部”的三级结构,其中五大事业群为五大业务板块,包括幼小、K-12、国际及高教、互联网、教育云业务。事业群主要依学段或业务形态划分,其下为更为细分的事业部,即具体业务内容。以K-12事业群为例,其下包括学而思培优事业部、智康事业部、网校事业部。业务内容相近的几大事业部在同一事业群下,可以更深入地使用学生与家长信息数据,降低教学资源开发的成本。当学而思培优成为好未来集团旗下事业群,主要负责辅导业务推进时,好未来集团对其他课外辅导机构的关系超越以往的业务竞争及学习模式,向更多战略合作转变。2014年,好未来投资部创立“未来之星教育CEO创业营”,通过好未来在教育行业的影响力和实力吸引了大批教育创业者,通过筛选发掘可能在教育行业有重大影响力的教育企业创业者进入创业营。截止到2017年底,创业营接收了超过2600个教育项目的报名,招收了5届学员共180余位CEO,好未来从“学生的老师”变成“老师的老师”,向创业者分享心得并分享部分资源,促进其他教育企业成长,也使好未来的影响力覆盖更多学生与老师。在创业营中,好未来得以挖掘更多优质的教育项目,为自身的投资业务提供源源不断的选择,在学员经验获取、融资、盈利和好未来经验分享、投资之间形成闭环,吸纳或辐射更多的教育企业进入好未来的教育生态圈中。转型二:内容科技化2013年,好未来将自身的定位从课外辅导机构转变为教育科技公司,好未来的使命从“让学习更有效”转变为“用科技推动教育进步”,明确了科技在好未来教育集团的重要战略地位。好未来对教育科技的投入与转型体现在已有业务的科技尝试以及对新技术与理念的接纳与融合。学而思在2007年开始研发课堂使用的ICS系统,在2016年发布了学生课前后智能练习的IPS系统。智能系统在运营管理中的运用成为学而思在课外辅导市场中的特色,在招生中对于教学环节的营销宣传赋予了科技的色彩。2014年好未来投资美国Minerva大学,体现了对教育科技新型学习方式的关注。2016年好未来投资自适应学习平台Knewton,希望其内容推荐、学情分析等功能为自身业务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2017年,好未来投资了表情识别系统Facethink,希望能更精准地获得学生的课堂状态。除此之外,好未来投资了诸多国内的教育科技企业,并不同程度上与之合作,增加自身业务的科技门槛。转型三:客户机构化在好未来的集团化运转下,好未来不再局限于面向学生家长个体的课外学科、素质类辅导业务,同时开展了面向政府部门或学校等机构的教育云业务,为机构提供教育产品或教育解决方案。在与不同机构的合作中,对方机构学生的大基数、机构教学内容占用学生精力的深度和时间长度以及区域内规模化使用的可能性为好未来开辟了新的广大市场。目前,教育云的形态还在不断探索中,早期阶段的教育云包括六个系统和一个教学平台,即组课课件系统、直播课堂系统、英语分级阅读系统、在线学习系统、智慧家长课堂、学业测评系统和教学云平台。由教育云的雏形可以看出,好未来与学校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包括教学资源、教务管理系统等多方面。尽管还未达到成熟形态,但教育云可能是将来好未来进入学校与政府的重要切入点。通过与大型机构客户的合作,好未来的营收结构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而在合作中,好未来的云平台、测评系统等所积累的大数据能够帮助好未来及其各业务板块精准分析学生特征与需求,以支持更高效的教学服务与招生营销。在与不同政府部门与学校的合作中,好未来已有尝试的基本形态为向偏远地区的学校输送好未来的数字化课程服务,根据双方合作内容开展双方教师经验分享等。根据我们的访谈,在已有的尝试探索中,好未来发现民间教育资源在与地方学校系统合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层层问题。每个地区的教育政策重点不一,地方教育系统对“薄改”政策或教育优质均衡不同指标的侧重可能导致对新产品与教育服务的需求完全不同。政策文本与实施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了民间教育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的门槛,增加了企业为地方教育提供合适优质教育资源的难度和成本。另外,在明确地方教育系统对于教育产品的需求后,如何将教学产品落地成为了新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同地区学生的学习进度与习惯与好未来的数字化课程的磨合期,学校在使用新产品与服务的积极性,地方政府是否通过财政、行政等方式激励学校老师对新教育资源的使用等问题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公立学校对新教育资源的态度,而目前公立学校与落后学校之间、公立学校与教育企业之间合作缺乏制度规范,很容易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5结语从创始之初的学而思补习到如今的好未来教育集团,课外补习行业十余年快速发展的大背景是义务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均衡性与高等优质教育资源竞争性的断裂。在家庭争夺优质资源的巨大的需求下,课外补习机构通过花样营销手段引导家长的焦虑与期望转化为付费冲动,完成生源与资金的积累。而大规模的学生对应着更多教师与教研人员,促使课外补习机构采纳大工业生产时代的标准化师训与教研方式进行供给。但面对标准化的师资与教研,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教学目标实现所需的人才储备与教学资源被挤占,只能成为课外补习目标的美好想象。教育科技创新也许是突破教育内容标准化生产的关键契机,由此所带来的家庭个性化需求满足以及机构高效运营的前景正吸引着许多课外补习机构为此进行资金投入、企业转型。好未来作为课外辅导机构的专题案例,其诞生、高速发展与转型都与教育政策、公立学校以及科技创新密不可分。从好未来的案例可看出,课外补习机构的形态已经跨越传统小作坊式成为了教育业态中重要的一环,在“全民补习”的热潮下,学生的精力、时间往往不再被学校独占,学生的成长发展得益于家庭、学校、补习机构等多方面的作用。除了政府已经公布的政策所反映的课外补习机构的负面影响外,我们也发现课外补习机构具有多面性,例如本文着重分析的这些机构的灵活性与庞大学生基数相结合、雄厚资金与教学研发积累相支持的特点,以及由此带来的为我国教育与科技的结合提供了发明地与实验田的潜质。本文转自中国教育财政,作者欧阳添艺

观光者

2020教育研究热点话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这一年,一系列与教育有关的重要会议召开,一系列教育文件出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完善。教育理论工作者围绕教育前沿、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开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撰稿作者为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李剑萍,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肖庆顺,教育法治与评估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方芳,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马开剑,课程中心副主任赵诗辉,德育与教育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武秀霞,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张妍,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米靖,教师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郑彩华。1深入学习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新闻事件《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以下简称《讲义》)出版发行。教育部对使用《讲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出全面部署。学者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展开了深入学习与阐释。研究视界学者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从根本上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方向、道路、方针、原则等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新境界,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达到了新高度,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从“政治性、人民性、方向性、系统性、实践性、科学性”等6个方面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理解做好教育工作最大的政治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明确我国教育最鲜亮的底色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翻译出版,为世界贡献教育发展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学者建议今后,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核心课程,纳入教育系统各级各类干部教师培训,让广大干部师生听得懂、能落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覆盖大学生全体。高校要面向教育学学科本科生、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和全体师范生,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必修课;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好“形势与政策”课,进行深入讲解,让学生系统掌握。2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闻事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成为学者的研究课题。研究视界学者撰文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主要表现为:一是中国共产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力资源基础愈加牢固,三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治理现代化迈开新步。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和特征,学者认为,建成教育强国是2035年教育发展远景目标,服务新发展格局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新使命,深化综合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关键任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最新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环节和实现2035年目标的关键举措。学者认为,从“十四五”开始,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教育事业也将进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阶段。新阶段要更加重视高技能人才培养,更加重视东中西部教育协调发展,更加重视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高质量教育体系指向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能满足多样需求、更可持续发展、更为安全可靠的教育体系,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优先发展教育是总的指导思想,加快教育现代化是主要目标,深化教育改革是核心动力,建设教育强国是重要历史使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在深化改革促进公平上迈开新步,对标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学者建议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具体落实,学者认为,对基础教育来说,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环节,新发展阶段的质量标准正在趋于多样化;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需要运用不同推进路径,促进所有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增强适应性等。3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新闻事件2020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10月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随后,教育部相继印发《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督导与评价,是专家学者的研究“热词”。研究视界学者认为,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制度的“利器”作用,以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为切入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尽快建成全面覆盖、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体系和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要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着眼引导学生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教育评价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元的,但主要功能应该是诊断性的,长善救失,促进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要重视外部评价、社会评价与学生评价,加强受教育者在教育评价中的地位;要特别突出人才培养评价的重要性,切实建立健全落实立德树人体制机制;要系统研究与建立软性指标的评价机制,补足在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评价方面的短板;要注重发展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学者建议教育督导应紧紧抓住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这两个重点,深入推进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完善教育决策—执行—监督体系,形成“评价—公示—整改—问责”机制。教育评价改革必须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党和国家一系列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作为新标准。回归教育本体,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从评价对象的本质特性出发来制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工具和手段。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治理体系,加强教育评价学科建设,重视社会用人改革、舆论治理,发挥学术共同体作用,为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4“体美劳”助建全面培养教育体系新闻事件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学者对劳动教育、体育、美育的研究,为学界增添了新话语。研究视界劳动教育、体育、美育这些长期以来的教育短板受到空前重视,有利于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学者认为,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是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根本立场与价值追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劳动教育是为人的存在与发展建构社会机制,其意义在于确立了理解教育的新思路,统一了人的发展的理想性与现实性的辩证关系,提供了破解学校育人难题的有效路径。《意见》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时代价值,体现了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综合育人理念,有利于培养时代新人。学者认为,新时代学校体育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具有独特功能。学校美育事关国家发展战略和人民幸福生活,应促成构建新时代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学者建议劳动教育不能泛化,必须组织学生参加实实在在的劳动,不能在课上“听”劳动,在课外“看”劳动,在网上“玩”劳动。其他课程、其他活动也要结合学科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要把劳动和教育结合起来,要强化家庭、学校、社会综合实施劳动教育。要让体育更好地融入生活,学校体育要在提升学生体质的基础上,走专项教学之路,让学生能融入和带动群众性体育活动。美育不是负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无论实施劳动教育还是体育、美育,都应将其与其他“四育”结合起来。5新时代教材建设再上新台阶新闻事件2020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首届全国教材工作会议;11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回信,强调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教材建设是学者的关切之一。研究视界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学者指出,教材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核心议题,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依托,体现了国家意志及权力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先后经历了“统—分—统分结合”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国家主导下教材建设合理分工的权力结构。新时代需要充分把握教材建设作为国家事权的权力特征、权力结构以及权力范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晰教材建设的权力特征,优化教材建设的权力结构,创新教材建设的权力行使机制,保证国家事权在教材建设中有效行使,并通过积累本土经验,构建中国特色教材体系。当前,我国教材建设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统筹为主、统分结合的管理体系,课程教材改革深入推进,政治立场坚定、专业水平高、熟悉教材工作的专家学者队伍不断壮大,我国的教材建设已进入了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者建议教材建设是一项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铸魂工程。有学者提出,新时代教材建设应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各学科的特点,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的内容要求、途径方式、学习程度等进行深入研究与统筹把握,实现各学段教材的有机衔接与上下贯通。二是强化大中小学德育与思政课程教材的建设,重点是加强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一体化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课程教材的建设。要以弘扬爱国主义、增强“四个自信”为核心,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系统融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6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新闻事件2020年,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出台《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组织召开“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和“2020年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研究视界德育一体化建设是落实国家教育战略、推进立德树人的基础性工程,而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者提出,构建“大思政”格局需着力破解思政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脱节,避免各学段思政课内容简单重复。有学者提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建立能够进行统筹协调、顶层设计的工作机制,通盘考虑大中小学德育课程和教材的内容及其呈现方式、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建立健全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和相互交流研修机制。在标准研制方面,应实现教材编写、审核与编辑人员之间的有机配合。课程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学者提出,高校要在保留思政课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整合、利用其他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构建“思政课程”与“非思政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同向同行、协同融合的功能机制。还有学者认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必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强化高校思政课的属性和使命,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改善教学方式,打牢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根基。学者建议学者提出,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包括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深化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的认知与理解;强化教师合作,为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形成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享共用的交流机制。7基础教育聚焦公平与质量新闻事件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9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基本实现;10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也随之展开。研究视界学者认为,“义务教育有保障”在精准扶贫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控辍保学和乡村教师质量提升得到政策有力保障,贫困学生资助体系逐渐完善,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关爱体系,调动社会力量开展教育对口支援,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教育信息化促进了优质教育共享。全面提高育人质量,需要把牢方向,部门联动,内外协同。需要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要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对学生的个别化指导。要落实学校办学主体地位,激发学校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对学校办学的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健全中小学办学管理机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构建,对推动高考内容改革的科学发展,对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性推进随班就读工作,标志着特殊教育从完成普及向完善体制机制、内涵发展的转型升级。学者建议“十四五”时期要更加强调“能力扶贫”,巩固教育脱贫成果。教师要积极行动,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深度学习、培养创新思维、激励延伸学习等。要解决学校办学干扰太多问题,积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高考命题应突出“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随班就读工作应“一县一案”精准施策,因材施教,提升教育质量。8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阶段新闻事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2020年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7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在此推动下,研究生教育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视界2020年,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深化。加快研究生教育改革,以成效评价促进“双一流”建设,内涵式发展道路向纵深推进。学者认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遵循,要在理想信念上增强当代研究生的情怀担当,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让研究生教育真正成为创新的源泉和经济的引擎。“双一流”建设的评价重点是落实高校主体责任,聚焦大学服务国家和社会的贡献度,要更加关注大学是否为国家尖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否为创造知识和产生新思想的主要源泉。学者建议内涵式发展道路是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学者指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以科教融合为基本途径,深化校内评价体制机制改革,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高质量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关系。按照内涵式发展对质量和效益的诉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应优化治理结构,厘清治理责任;加强学科建设,建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框架;优创教学机制,注重合作共进;优育本科人才,明晰人才培养核心要素。9构建类型属性突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闻事件教育部与山东、甘肃、江西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职业院校数字校园规范》;9月,教育部联合多个部门出台《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12月,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围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学者们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视界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构建必须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有学者认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转化和应用对劳动力知识结构提出跨界融合的复合型要求。职业教育须利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教育模式智能化、人才培养复合化、学习终身化、产教一体化、治理法治化和发展国际化。还有学者指出,工业4.0背景下,职业教育必须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夯实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建立“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有学者认为,中等职业教育既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要在保持自己类型特点基础上,不断强化中职基础地位,进一步拓宽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学校的通道。还有学者指出,“职业教育高考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制度,能够促进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形成,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通。学者建议“十四五”期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要以提质培优作为根本目标,从战略层面深入思考和确定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加速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为经济转型升级赋能增效。10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新闻事件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广大教师积极探索线上教学。2020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9月,全国教师发展大会召开。全面提高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学者的重要研究课题。研究视界为有效应对疫情开展的“停课不停学不停教”,广大教师积极探索高质量线上教学,掀起了一场教育领域在线学习的“学习革命”。学者认为,在线教学作为新型的教育方式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巨大挑战,需要教师提高信息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决定着职业院校和应用型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有学者提出,双师型教师队伍最关键的是需要制度化、法律化顶层设计,出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应办法,形成高质量的“工匠型”双师教师队伍。乡村教师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基础支撑和关键。有学者认为,在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关键在于精准实行乡村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以教育公平为价值引领,稳定教师资源;从跨区域联动管理入手,健全乡村教师编制结构;根据不同情况,创建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是多元且复杂的,重视政策“最后一公里”的执行很关键。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共同努力,才能建设好乡村教师队伍。学者建议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教师提高教书育人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转变育人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要教书育人、潜心育人,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中国教育报》2021年01月07日第6版

惊狂记

2020年十项重要的教育研究,有些颠覆你的认知

2020年是极不平常的一年。教师们不得不将物理的教室转变为虚拟的甚至是混合的教室。研究人员尽可能地搜集各种材料,进行各种实验,以了解在线学习环境中哪些有效、哪些无效。神经科学家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我们的认知……在教育的路上,人们的探索从未停止。今天,让我们回顾一下2020年有哪些重要的或者有趣的教育研究,有些可能会颠覆你原本的认知。01请让孩子成为讲故事的人当学生学习一门新语言时,请让他们大声地说出词汇,最好能将其表演出来。采用大声朗读并表演的方式来记忆单词的孩子,几个月后记忆单词的能力几乎翻了一番。研究人员让一群8岁的学生听另一种语言的单词,然后用他们的手和身体模仿这些单词。例如,在学习德语单词flugzeug时,他们张开双臂并假装飞行,表演出飞机的样子。两个月后,这些学生记住新单词的可能性比没有伴随手势聆听的学生高出73%。这是一个提醒,如果想让学生记住一些语言知识,请鼓励他们以多种方式学习它,例如通过绘画、表演或者将其与相关图像配对。02神经科学家再次捍卫书写教学的价值对识字前儿童的大脑扫描显示,手写可以促进幼儿的阅读能力。当孩子们手写字母并尝试读出它们时,至关重要的阅读电路就会闪烁起来,但是当键入或追踪字母时,效果基本上消失了。研究人员研究了七年级的大龄儿童,通过对比他们在手写、画图和键入单词的大脑受到的刺激图像扫描得出结论,认为手写和绘图产生了表明神经元有深度学习的神经追踪。研究人员解释说:“每当将自我产生的动作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时,就会对大脑产生更多刺激,与键盘打字有关的动作则不会以相同的方式激活这些网络,绘画和手写才能做到。”当然,不可能完全让手写代替打字。耶鲁中心说,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发展数字技能,并且有证据表明,技术可以帮助有阅读障碍的孩子克服笔记或手写笔迹模糊的障碍,最终使他们将自己的时间用在有天赋的事情上。03提出好问题的学生是更好的学习者一项研究认为,某些最流行的学习策略(如突出段落、重读笔记和强调关键句子)并没有那么有效,更好的方法是让学生自己产生对学习的问题,并逐步按这些问题提出更多的探索性问题。在这项研究中,学习一个主题然后提出自己的问题的学生在测试中的平均得分比使用被动策略(例如学习笔记和重读课堂资料)的学生高14个百分点。研究人员发现,提出问题不仅可以鼓励学生对这个话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而且可以增强他们记忆所学内容的能力。有很多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提出高效率的问题,比如进行测试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交自己的问题,也可以利用一些游戏作为学生提出问题的平台。04社交和情感学习对语言学习的帮助社交和情感学习(SEL)有时被认为只是堆放在教育工作者的盘子上的一件事,但其实它确实可以带来许多有价值的成果。《有关文本复杂性及其实际含义的新研究》这份报告指出,老师可以通过教学生处理挫败感和焦虑感,以及用积极的态度和方法来解决从最初毫无意义的单词串中寻找意义的问题。该研究认为,SEL能力在解决理解复杂文本过程中的作用是隐含的,该过程从文本中解码和提取含义,并掌握了人们不理解的单词和段落所带来的情感挑战,而不是放弃或是对文本进行肤浅的理解。与其说学生不懂科学或数学,不如更仔细地观察学生与文本的交互方式,通常学生需要增强SEL技能,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对复杂文本的阅读能力。05喜欢学习语言吗?编码可能适合你发表于Nature Research的一项研究发现,学习如何编码更像学习一种语言,而不是学习数学,颠覆了人们以往的传统观念.在这项研究中,没有编程经验的学生被要求学习一种流行的编程语言Python,并对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测试,评估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和语言能力。研究人员发现,数学技能仅占一个人学习编码能力的2%,而语言技能的预测能力几乎是前者的9倍,占学习能力的17%。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因为编程课程经常要求学生通过高级数学课程,这个障碍不必要地排除了很多有潜力的学生。06PBL对学生成绩的影响项目式学习(PBL)是否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美国密歇根大学和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教育研究人员致力于通过对PBL对社会研究的影响以及二年级课堂扫盲成就的某些方面进行大量研究来解决这个问题。分析发现,在社会研究和信息阅读方面,总体上PBL组优于对照组。在信息写作中,各组之间的总体差异在统计学上不显著。与高贫困、低绩效学区的常规教学相比,研究组进行的PBL版本确实可以提高成绩。但研究者也声明,该研究结果并非对所有版本的PBL或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07学龄前儿童更喜欢丰富的书籍在1930年代,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创造了“小科学家”一词来描述幼儿的学习方式:他们以感官探索世界,通过与周围环境互动并观察因果关系来构建知识。牵引力、密度、稳定性,孩子们早在上物理课之前就已经探索了这些概念。为了进一步探索这个问题,Margaret Shavlik, Jessie Raye Bauer和Amy E. Booth组成的研究团队让3岁和4岁的儿童阅读图画书,并创建了两本有关动物的儿童读物,一个包含因果关系信息,而另一个则因果关系极小。研究人员给每个孩子读了这两本书,问他们更喜欢哪一本书。两周后,他们再次给孩子们看书,看他们是否有一致的喜好。结果显示,孩子们两次都选择了带有因果信息的图画书。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对带有因果信息书籍的偏爱比他们随机阅读时所期望的要高75%。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会对学习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利用这种偏好可能会增加孩子的阅读动机,帮助他们建立终身学习的技能。08高效虚拟教室的秘密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的一个团队编写了一份有关在线学习最佳实践的报告。该报告指出,渠道问题(例如获取材料)而不是特定的内容问题(如理解能力的失败)通常是在线学习的最大障碍之一。这一看法呼应了此前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建议远程教学中的教师应该使用一个专用的集线器来处理重要文档,例如作业;通过使用电子邮件或文本之类的一种渠道简化沟通和提醒;并在整个虚拟空间中减少难以阅读的字体等视觉混乱和不必要的装饰。由于这些工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新工具,因此教师应该定期向学生确认可访问性和易用性等问题,并及时询问诸如“你是否遇到任何技术问题?”和“你可以轻松找到作业吗?”等问题, 以确保学生体验平稳运行的虚拟学习空间。09理解一段文字需要多少背景知识?这项实验开始了30年来对阅读理解的研究,并且逐项研究证实了Recht和Leslie的发现:没有背景知识,即使是熟练的读者也难以理解一个主题。但是这些研究仍存在许多悬而未决问题,比如更好的解码需要多少背景知识?有没有办法量化和衡量先验知识?发表在《心理科学》上的一项研究终于揭示了这些谜团。研究人员向3534名高中生提供了44个术语的列表,并要求他们确定每个术语是否与生态学主题相关。随后,研究人员分析了学生的回答,以生成背景知识得分,表示他们对该主题的熟悉程度。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学生阅读了有关生态系统的内容,并进行了测试以衡量他们对所读内容的理解程度。结果显示,在背景知识测试中得分低于59%的学生在随后的阅读理解测试中的表现也相对较差,也就是说如果学生不熟悉某个主题中59%的术语,那么他们理解课文的能力就会“受损”,而一定的知识储备可以快速提高理解力。阅读不仅仅是知道文本中的单词,还涉及对文本剩余内容进行推断,并且读者拥有的背景知识越多,他们进行推断的能力就越强。10警惕那些“吸引人的细节”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有趣的信息与课程的学习目标无关,很可能会损害学生与特定目标有关的学习。对近70种学习成果的分析发现,平均而言,暴露于诱人但无用的细节的学生的表现要比没有学习细节的学生差。例如,当一位老师开始一堂有关火山的课程时,他兴奋地说:“已知的声音最大的是东南亚一处名为Krakatau的火山发出的声音。当Krakatau在1883年爆发时,据报道听起来像15000枚核弹!你认为火山喷发听起来像什么?”学生们想象力瞬间被点燃,争相回答问题。你一定觉得这是很好的课堂效果,但如果深入研究,你会发现这堂地理课不是关于火山喷发的结果,而是关于导致火山喷发的条件。学生更有可能记得戏剧性喷发带来的毁灭性声音,而不是潜在的地理概念。研究人员将这些吸引人的、有趣的、不相关的信息诱人细节称为“吸引人的细节”。它们可能是文字、插图、照片,动画、旁白,视频等。随着越来越多的在线资料出现,现在是时候仔细考虑课堂内容和设计的各个方面了: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会减少学习特定的学习目标吗?参考文献:1. Christian Andr, Brian Mathias, Anika Schwager, Manuela Macedonia, Katharina von Kriegstein,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 Vocabulary with Gestures and Pictures Enhances Vocabulary Memory for Several Months Post-Learning in Eight-Year-Old School Children2. Karin H James,Laura Engelhardt,The Effects Of Handwriting Experience On Functional Brain Development In Pre-Literate Children3. Mirjam Ebersbach , Maike Feierabend, Katharina Barzagar B. Nazari,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Generating Questions, Testing, And Restudying On Students' LongTerm Recall In University Learning4. Maurice J. Elias ,Connecting SEL to Academic Outcomes5. Chantel S. Prat, Tara M. Madhyastha, Malayka J. Mottarella , Chu-Hsuan Kuo,Relating Natural Language Aptitude To Indivial Differences In Learning Programming Languages6. Children’s Preference For Causal Information In Storybooks7. Swapna Kumar, Florence Martin, Kiran Budhrani, Albert Ritzhaupt,Award-Winning Faculty Online Teaching Practices: Elements Of Award-Winning Courses8. How Much Knowledge Is Too Little? When a Lack of Knowledge Becomes a Barrier to Comprehension9. Kripa Sundar,The Student Engagement Trap, and How to Avoid ItEND

矛盾

郑州6月12日教育研究最前线

1、微博教育帮助家长快速获取教育资讯,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近日,微博教育针对K12领域投入千万级曝光资源发起的#少儿英语季#话题活动,已经孵化出了多家MCN教育机构,VIPK、51Talk、猿辅导和Etonks北京伊顿国际幼儿园等国内知名教育企业都成为了微博教育未来深度合作的对象。随着孩子的日渐成长,家长用户对教育信息的需求愈发多样精细。如“学英语的最佳年龄到底是几岁”、“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教育机构”以及“出国留学还是国内高考”等孩子教育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让家长们在这个信息的时代,似乎“患”上了选择焦虑,如何在海量信息中高效精准的获取适合孩子的教育信息成了摆在家长面前的首要难题。微博教育负责人表示:当下家长面临的孩子教育问题,需要权威的专家、资深的老师来解惑,但现实中太多冗杂的教育信息有时让家长无从下手。微博平台上不仅有众多教育领域的专家名师,更汇聚了权威教育机构共同为家长提供优质教育内容和服务。未来我们也会继续完善微博平台上的教育生态,让家长们能够更快速地获取有价值的教育信息。2、学而思网校首发大科学课程 诺贝尔奖得主任高级教研员TechWeb报道6月11日消息,学而思网校今日正式发布了。大科学课程体系,由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威曼教授担任高级教研员,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共同参与研发。3、乂学智适应教育重磅发布松鼠AI品牌,解锁全民智适应学习新模式文|四郎高考已圆满结束,对于“马云等大佬的学历”、“高考能否改变命运”等问题的争论却没有画上句号,毫无疑问,高考依然是众人关心的社会话题。家长们不禁会问:孩子们日夜苦读,为何却考不出理想的成绩。老师们时常在想:年复一年,不辞劳苦,勤勤恳恳,最终却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考上理想中的大学,这究竟是因为什么。4、河南省四部门联手加大力度专项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暑期将至,校外培训班又将成为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绕不开的话题。5、数百家培训机构超纲教学被查未来针对校外培训将再打组合拳核心提示丨“同学们,请用悦耳动听造句。”“打开电视的声音悦耳动听。”6月11日下午,河南省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视频会议在郑州召开,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毛杰用一则“笑话”折射校外培训野蛮生长对于孩子的影响。6、孩子多元发展学校应唱主角/王伟宾□本报记者周晓荷“老师让小学三年级的孩子用‘悦耳动听’造句,一个孩子说:‘关上琴盖的声音悦耳动听’,另一个孩子说:‘打开电视的声音悦耳动听’。”6月11日,在全省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视频会议上,省教育厅副厅长毛杰分享的一则“笑话”,折射出过重的校外负担对孩子快乐童年的侵占。暑假临近,我省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持续推进,给火热的校外培训“降温”。7、新思想引领郑州跃上文明新高度 ——郑州市理论宣讲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综述▲郑州日报版面截图 ▲郑州晚报版面截图 新思想引领郑州跃上文明新高度 ——郑州市理论宣讲活动和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一束思想的光芒照进郑州各个角落,一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奋斗如火如荼。在机关大院、文化广场、田间地头、校园课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被带到寻常百姓家,喜闻乐见、入脑入心,各界干部群众充满了奋进新时代的干劲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