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加倍考研网!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微信二维码
在线客服 40004-98986
推荐适合你的在职研究生专业及院校
“教育实践与研究”杯河北省中小学美术教师书画作品展开幕大赌局

“教育实践与研究”杯河北省中小学美术教师书画作品展开幕

游客参观画展。 武佩剑 摄长城网秦皇岛讯(记者 武佩剑)丹青溢彩,翰墨飘香。8月5日,由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省美术教育研究会主办,《教育实践与研究》杂志社协办,秦皇岛市教育局、秦皇岛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承办的“教育实践与研究”杯河北省中小学美术教师书画作品展在河北省第二届(秦皇岛)园林博览会主场馆开展。此次书画作品展于8月5日至15日在河北省第二届(秦皇岛)园林博览会主场馆进行展览,展期11天。据了解,本次活动共展出100余幅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多元,集中体现了新时代我省美术教育工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感悟,彰显了我省美术教师对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的真诚挚爱和执着追求。

约书亚

大润双江,同美城乡——双江口镇中心小学“精美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11月17日,“新农村教育突围——精美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教育研学活动在双江口镇中心小学举行。出席活动的有宁乡市教育局副局长侯志宏,普教科科长刘亚军,长沙市龙继红名校长工作室首席名校长龙继红及工作室成员,芙蓉区大同小学的名师,双江口镇基地校领导以及全镇校长和部分教师。在小小解说员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阅读书吧“” “五育长廊”“科技长廊”等。上午10点,研讨活动拉开帷幕。双江口镇基地校张建国对各位来宾的到来致以了热烈的欢迎,并从“经济发展”“教育变革”等方面介绍了双江口镇近年来的变化。双江口中小校长彭健做了《新农村教育的突围——“精美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主题报告,从“精细学校管理”“精良队伍建设”“精美课堂实施”三个方面对学校“精美教育”的实践研究进行了介绍。龙继红对学校各方面发生的积极变化给予了充分肯定,她指出“精美教育”的主题和核心就是基于人的发展潜能,就是引领师生收获生命成长,与美同行,向美而生,达到美美与共的教育目标。侯志宏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对与会领导、专家助力宁乡教育发展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要求全体老师用实际行动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将“精美教育”的理念记于心,践于行,在“精美教育”中引领学生,争做农村教育的突围者。会后,大家走进课堂,观摩了双江口镇中心小学四位青年教师分别执教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堂“精美”展示课。课后,大同小学的各科名师以及听课的老师们进行了细致的评课。陈瑶老师讲座殷志强老师讲座下午,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的陈瑶老师做了“班级管理——与家长相处的艺术”专题讲座,就如何与家长相处分享了宝贵的经验。龙继红名校长工作室成员芙蓉区马坡岭小学校书记殷智强在“追寻生命中的一抹光”的专题讲座中,为在座的老师指明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双江口中心小学将秉承“精美教育,让每个生命精彩绽放”的办学理念,以“精准、精致、向上、向美”为校训,“文明、和谐、勤奋、创新”为校风,“敬业、奉献、仁爱、尊重”为教风,“乐学、善思、自主、明理”为学风,坚定不移地实施“精美教育”,让每一个孩子绽放独特魅力,向美而生,与美同行。来源:双江口镇基地学校审核:宣教科传递教育正能量,传播教育好声音。我们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有您支持 教育更美【来源:宁乡市教育局】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爱如果

「品牌报道」郭占斌:构建法企合作新模式 塑造普法教育新品牌——在《铁路系统普法教育实践与研究》新书首发座谈会上的讲话

构建法企合作新模式塑造普法教育新品牌——在《铁路系统普法教育实践与研究》新书首发座谈会上的讲话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品牌智造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郭占斌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作为《铁路系统普法教育实践与研究》一书和普法教育成果的见证者、参与者、幕后推动者,借此机会,谈几点体会。近几年,我们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和北京品牌智造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山西省政府智库首批22家成员单位之一,在服务和助推“山西品牌中华行”活动,服务山西文旅品牌、农业品牌、科技品牌、医疗系统品牌建设期间,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以案释法”普法教育这一品牌活动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后在太原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副院长赵亚体、政治部副主任毛小芳,时任太原局集团公司政法委副书记许戈同志的邀请下,又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通过一年多的跟踪调查,现场观摩,亲身体验和近距离学习,对这一活动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对这项普法成果已经纳入到我们中心的“中国品牌文化建设案例库”,这是因为,这项成果的取得有着三个方面的意义:一、践行了依法治国的法制观: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强调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提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新十六字方针,开启了依法治国的新时代。2014年10月20日,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又首度以“依法治国”作为全会主题,提出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将守法提升到与立法、执法、司法同等重要的高度;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新时代,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更需要尽快形成人人尊崇法律的氛围。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知法懂法才能守法,要想形成全民守法的社会新风尚,首先解决的是普法问题。“谁执法谁普法”,说着容易做着难。但太原铁路中级法院和太铁集团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一条法企携手、合力共建的普法模式,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书就是他们普法教育成果的真实体现,也是践行依法治国理念的具体实践。二、创立了普法工作的新品牌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铁路运输中级法院的普法工作从一开始,就有着清晰的、强烈的品牌意识,他们把“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树立法治意识”作为普法工作的宗旨,把“依法治企,依法办事”作为行动目标,致力精准普法,加强法企共建,护航依法治企。他们创立了“法官讲法,以案普法,制度护法,巡回普法”四大普法新模式,从路局到站段,明确普法带头人,固定普法宣讲人,开设普法大讲堂,设置巡回审判厅,建立普法留言簿,开展普法万里行、普法在现场、普法进站车等系列活动。他们把4460公里的营业里程变成 “普法专线”,巡回普法 “由点及面”,风险防控 “防患未然”,法治理念 “落地生根”为太铁集团推进 “五大发展”、构建 “六新太铁”,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从而建立起了特色鲜明、与众不同的普法工作新品牌。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普法工作新范本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两家单位紧密联系,在基层各站段建立起了长期的法企合作关系,通过巡回审判、庭审直播、专家解读、宣讲团等多种形式学习法律、普及法律,不断提高各基层单位干部职工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在整个集团公司形成一种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理念、树立法治意识的氛围,充分发挥法治理念的价值引领和精神熏陶作用。可谓方法新,工作实,效果好,对于全路乃至全国各行各业开展普法工作都有着可资借鉴的示范作用。借此机会,对下一步的普法提三点建议:一、巩固普法成果。希望能够将这一成果继续加以总结和提升,把好的经验和做法固化起来,形成制度,纳入日常管理,成为常态。建立普法工作成果展览展示场馆,加大对这一成果的传播力度,二、创新普法手段。充分利用好多媒体的展现手法和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优势,采用短视频、纪录片、微电影等多样化的表现手段,走出一条品牌定位差异化、表现手法通俗化、传播形式娱乐化的路子,寓教于乐,喜闻乐见,效果突出。三、深化普法内涵。把普法工作引向纵深,继续研发普法工作新课题,把普法内容产品化,让普法产品品牌化,巩固成效,扩大队伍,培育更多的普法火炬手,深入基层,全面开花,形成普法工作的燎原之势,取得普法工作的更大胜利!【链接】打造普法新品牌--太原局、太铁中院联合召开“以案释法”暨《铁路系统普法教育实践与研究》新书首发座谈会为深入贯彻中办、国办“谁执法谁普法”精神,推进铁路企业依法治企能力的提升,12月25日,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铁路运输中级法院“以案释法”《铁路系统普法教育实践与研究》新书首发座谈会在太铁文化广场隆重举行。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方剑锋,山西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曾涛,中铁太原局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姜涛,太铁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许文海,太原铁路检察分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姚江华,太原铁路公安局副局长朱彦红,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品牌智造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郭占斌,原太原局集团公司政法委副书记许戈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太原局政法委副书记郭鸣主持。太铁两级法院院领导,中院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忠心耿耿

蜀山区国家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品质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中期汇报暨2020全国品质课程在线研讨会举行

12月26日,蜀山区国家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品质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中期汇报暨2020全国品质课程在线研讨会在合肥五十中西校教育集团合作化路校区举行。2020年全国品质课程在线研讨会此次在线研讨会主题为“提升课程品质,激发办学活力”。线上研讨会采取“腾讯会议”形式进行,每一个区域设置一个分会场,上海、合肥、广州、郑州等地设分会场,合肥蜀山区作为第二在线会场,研讨主题为“课程逻辑与文化变革。”线上研讨会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品质课程联盟联合举办。在蜀山区分会场,蜀山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李红、合肥市五十中学天鹅湖教育集团天鹅湖校区副校长张妮、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北校教育集团校长季媛媛分别以《课题赋能:蜀山课程建设进入快车道》《行在路上—-聚焦学校文化建设视域下的“大爱”课程》《“小天鹅”课程:活跃的学习图景》为主题作汇报。蜀山区国家课题《区域推进课程建设实践与研究》中期汇报“西园新村小学北校教育集团秉承小天鹅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变革学习方式来推进课程建设,学校开设了劳动技能大闯关、田野农耕课堂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环境当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进而从单向的知识传授转向为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和实践来提升学习能力和交往能力。”研讨会上,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北校教育集团校长季媛媛表示。在蜀山区国家课题《区域推进中小学品质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中期汇报会上,蜀山小学以《以“深度学习”的课例研究提升教学品质》、区教体局教研室以《区域推进中小学品质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阶段成果为主题分别进行了汇报。“参与全国品质课程线上研讨,是一次云端上的共享。蜀山区自2016年召开全国首届品质课程大会以来,各校都在积极探索,全区品质课程建设有了质的飞跃,此次通过线上共享,既展示了蜀山区品质课程建设的成果,同时也促进各地的相互学习和交流,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明确了方向。”区教体局副局长孙波表示。会上,与会专家对蜀山区品质课程建设进行了点评。对“品质教育实践与研究”项目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表彰“品质教育实践与研究”项目先进个人蜀山区与上海教科院合作推进的“品质教育实践与研究”项目,以品质课程、品质教学、德育创新三个项目为抓手,开展一系列围绕学校课程变革的顶层设计与深度实施的实践研究。据了解,蜀山区品质教学项目组自2017年底开展工作以来,辖区14所学校积极参与讲座、培训等活动,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尝试利用数据支持,积极投入实践改善。2017年以来,蜀山区推进区域德育工作机制建设与德育内容顶层设计,12所学校开展德育创新实践与研究工作,参与国家级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项目“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研究”项目课题,确立12所市级德育创新实验校和32所区级德育创新实验校,与上海教科院开展合作,以理念融通法、文化引领法、课程精进法、焦点建构法、特色提炼法、整体融合法为主线,打造学校德育特色品牌,形成蜀山区德育品牌策划书稿,初步构建起区域德育工作体系。来源:李红 任昌宏 蔡竹平 刘亚萍审核:马杰丨责编:周迪丨 编辑:吴亚晓岳 徐丽敏【来源:蜀山发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大雄兔

「玛沁教育」青海民族大学教师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在玛沁县教育局隆重举行挂牌仪式

2021年4月6日,青海民族大学教师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在玛沁县教育局隆重举行挂牌仪式。青海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陈振宁、狄文婧,教授朱敏兰、卓么措出席了挂牌仪式,出席今天挂牌仪式的还有:玛沁县教育局副局长俄金杰、萨仁才次格、县城各中小学负责人以及玛沁县教育局全体职工!陈振宁副院长就青海民族大学师范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的运行模式、成立基地的意义、发展前景做了详细的介绍,强化教育发展、教师培训服务意识,加强地方教育与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及教研水平,致力于玛沁的教育教学稳步提高。玛沁县教育局副局长俄金杰在讲话中指出:青海民族大学在我县设立教师实践与研究基地,充分体现了青海民族大学对青南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是青海民族大学与玛沁教育建立起来的一座提高教师素质的优质平台和一条高速桥梁,对于玛沁教师快速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促进玛沁教育事业快速稳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希望玛沁县教育局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生源质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教学实践、研究有效地融和在一起,积极探索,进一步创新教育方式,加强基地与高校的合作,促进玛沁县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随后,陈振宁副院长和俄金杰副局长签订了合作协议书,为青海民族大学教师教育实践与研究基揭牌,同时与与会成员合影留念。【来源:果洛教育】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佐光

合肥皖智中学承担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成功结题

2018年6月,在合肥皖智中学校长郭祖彬的率领下,学校组织课题研究队伍成功申报了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的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课题于2018年8月开题,课题组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的分析和学校现状的调查,了解中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尊重文化的认识现状及发扬推广的情况,依据调查的结果,具体分析,总结经验,寻求启发,于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撰写《课题论证报告》及《课题开题报告》。之后,课题组召开会议,落实了各组员的分工,并讨论本课题第二阶段的相关内容。确定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分析”为课题,并从中选取“尊重文化”进行教育实践研究,旨在为尊重文化教育探索新途径,让学生充分感受尊重文化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尊重他人、尊重劳动、尊重自然。本课题研究首先根据学科特点,以学科教材为依托,充分挖掘尊重文化的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尊重文化教育的学科渗透;其次,以尊重文化教育为核心,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学校德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引领;并精心设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对学生进行尊重文化教育的引导;最后,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并指导家庭教育活动的设计,家校携手对学生进行尊重文化的教育。此阶段完成后,课题组再次召开了课题研讨会,对这一阶段的各类活动进行了汇总和探讨。会议内容包括对尊重文化展示课、德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家庭教育活动的总结,对问卷调查开展情况、访谈情况、数据汇总情况的分析。在探讨中,课题组发现课题开展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收集到的数据量过少,以至于不足以得出有效结论;参研学生的情感态度及投入度难以把控等。课题组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以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2020年11月5日下午,课题组召开了结题会议。合肥市教科院副院长张勇健、综合部主任、教研员刘振棕、课题规划办教研员方惠老师,以及皖智教育集团总裁、合肥皖智中学校长郭祖彬、第一书记刘超、常务副校长阮寅龙、副校长焦燕峰及程玉平参会。会上,课题负责人程玉平向张勇健副院长等领导汇报了课题选择的原因、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目标等方面的工作,总结了研究课题两年来所遇到的问题及经验。 合肥皖智中学校长郭祖彬就选择该课题的目的与意义做了深入阐释。他说到,既然要办一所受人尊重的学校,那么,我们不仅教学管理要搞好,教育教研水平也要上新的台阶。对于学校而言,“尊重”有三层涵义,即“骨子里尊重老师”“心底处尊重家长”“灵魂上尊重学生”,我们申报这个课题,就是要让尊重文化深入到教师、家长、学生的内心,在生活中以实际的行动践行尊重文化。汇报后,市教科院张勇健副院长对课题组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认为,课题组采用实践研究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尊重文化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渗透到活动组织、社会实践以及家庭教育之中,这是非常大的一个亮点;将研究的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引导意义,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教学科研的能力。同时,张勇健副院长为学校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学校的发展予以勉励,希望学校再接再厉,进一步提升教科研能力与水平,办一所受人尊重的学校。 我校承担的课题经过合肥市教科院的专家评审,成功结题。课题自开题以来,在负责人程玉平的带领及专家指导下,课题组成员积极配合,认真出色地完成每一次的工作,最终我校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我们将总结这次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提炼出宝贵的经验,向着更深处探索,向着更高处迈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只为在中国办一所好学校!▍文字:程玉平▍图片:王 龙▍编排:褚良凤▍校对:张 杰▍审稿:程玉平 甘健健

乃逸而走

群文阅读:需要教师行动起来进行教学实践和研究

有专家认为,群文阅读契合了课程标准对于阅读的期待。此前,我们发布《“群文阅读”到底有多“厉害”?一节课学习5到6篇文章不是问题!》,提到群文阅读跟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关系。认为群文阅读以议题方式呈现教学过程,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思维更有品质。群文阅读课堂参加过一次群文阅读教学展示和观摩活动后,我们在撰写《“群文阅读”教学研修报告》前,与部分汉语文教师谈到群文阅读这一话题时,不少教师坦言第一次听到“群文阅读”这一概念,并表示对此缺乏了解,感到有些陌生,不知道该如何引入课堂。发表在《上海教育科研》2015年第4期的《群文阅读实践概述》(作者为王朔 李爽)一文称,我国已有20多个省市在探索群文阅读,重庆、四川、贵州和江苏最具代表性,且较有规模的有关群文阅读的教、研、赛、评活动每年达到了千余场。这篇文章还提到,群文阅读实践早于群文阅读概念的阐释。也就是说,群文阅读教学较早地出现在日本和港台,并表现为多文本阅读教学。我国台湾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理事长、台北大学课程所兼任副教授赵镜中是较早提出群文阅读概念的学者。杭州市天长小学副校长、语文教学名师蒋军晶,儿童阅读推广人王林,西南大学教授于泽元等人,对群文阅读概念内涵的界定和完善做出了探索。例如,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于泽元认为,群文就是围绕一个议题所选的一组文章;群文阅读就是把几个文本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就实践而言,群文阅读教学属于最早始于一线教师的草根实践,后来发展为地方教育科研部门的推动。蒋军晶设计的《创世神话》和重庆市北部新区新光学校语文教师杨纯彦设计的《朋友》《那些难忘的角色》都属于成功的案例。有教师觉得,群文阅读听上去很好,但是要落实到课堂,恐怕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会不会增加教师的教学负担?要设计好一堂课,不管是不是群文阅读课,都需要教师花费时间,消耗精力和心力。要消除疑虑,最好的方式就是学习和了解,用群文阅读教学和研究来体验和思考。

所重

有效教学实践研究系列文章(一)

41:16有效教学高中生物教学中构建有效思维课堂的策略探究摘要: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教育教学管理者和一线教师努力钻研的一个课题,教学的有效性究竟指什么?我想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要落到学生的学习上,要考量学习的有效性,应该有三个方面的指标:第一个是学习速度;第二个是学习结果;第三个应是学习体验。接下来,我以这三个方面为核心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例来探讨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的有效性。关键词:高三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有效性;学习结果;学习体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相应的科学测量方法和学习的情感体验。一、提升学习速度学习的速度就是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速度实际上是指学习效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越少,说明学习效率越高,同样完成一节课知识内容的学习所花费的时间最少,并且达到的学习效果较好,这样的学习效率就高。我校高中生物常规性授课的一节课时间是40分钟,如何在这有限的40分钟内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理解程度达到最大化或能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我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充分的考虑到这一核心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上精心打磨,对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是从学生的学习效率角度出发的。例如,本节课的导入环节的设计就考虑了学生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具体设计如下: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复习了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大家思考:什么是植物激素?最早发现的植物激素是什么?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如何?用简洁的语言精心设计问题串,意图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学习的氛围,在较短时间内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活化高三一轮复习的生物课堂。二、科学诊断学习效果学习效果的检测指标应该是经过学习学生所发生的变化、进步和取得的成绩。检测的方式通常是设置习题进行习题巩固。在《其他植物激素调节复习》这节课中我精选了几道例题,选题的原则是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同时也要切实的考虑到学生在高一、高二的基础做到有针对的性的设置习题。在学生看来应该感觉到题的难度不是很大但是稍有不注意就出现审题及规范答题方面的问题。课堂巩固的习题同时兼有教学环节过渡的辅助作用。因此习题设置的有效,既能做到对学生阶段性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又能帮助学生构建较为完善的知识网络。(一)设置有效的课堂巩固习题例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D.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两重性问题设置意图:A项考察了生长素的合成原理;B项考察了生长素的运输;C和D考察了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及其表现。从以上实例来看,这道例题考察了学生对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和理解的情况。检测结果: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容易接受,并且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课堂的反馈效果较好。在检测学生对五类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生理作用及相互作用关系方面我选择了这样一道例题:例2.下表所示为五类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促进作用 -: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不同B.在果实生长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C.表中结果说明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D.解除植物顶端优势只能采取去除顶芽的方法检测结果:大部分的学生能选择出正确答案,但在分析例题的时候,能发现个别学生运用的是排除法作答,对有些选项涉及的知识还不够理解,因此我要求个别学生描述分析过程。这样对学生的检测既做到了全面又关注了个别学生的知识掌握的程度。表格类的问题在高考中考察的比较多,曲线类的问题也是常见的题型,如何分析曲线,分析曲线类问题的一般程序都会直接影响学生在高考中的得分率及答题速度。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精选了一道曲线类的例题。例3.种子的休眠、萌发与植物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将休眠状态的糖枫种子与湿砂混合后放在0~5℃的低温下1~2个月,就可以使种子提前萌发,这种方法叫层积处理。下图表示糖枫种子在层积处理过程中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从图中可以看出脱落酸对种子的萌发起抑制作用B.在种子破除休眠的过程中,赤霉素与脱落酸之间存在协同关系C.导致种子休眠和萌发过中各种激素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D.各种激素含量的变化说明了植物的生命活动不只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检测结果:学生在分析过程中集中的表现出基础知识掌握的还算可以,但是思路不是很清晰,不能按照一定步骤解答。解题过程中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解题效率低。客观题能很好的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但若想很好的检测学生的答题规范性应该设置一道主观题,在本节课的最后为了进行综合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设置了如下例题:例4.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1)α淀粉酶催化 水解可生成二糖,该二糖是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 ,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 。(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中GA的作用是 。(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 。检测结果:大部分学生表现出能分析作答,但是答案有些不规范,突出表现出还不能运用较为专业的生物学术语来书写答案。正因为设置了样一道有效的例题,才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现状,为今后的二轮复习指明了方向,最终大大提升了复习的效率。(二)布置有效课堂任务由于是高三一轮复习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在学习活动中不爱动手参与,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学习任务,具体情况如下:下面大家拿出作业纸从激素的种类、合成部位、主要作用三个方面列表比较。 巡视,待学生完成后用手机拍照上传大屏幕,大家看大屏幕,根据学生的填写情况加以补充完善,强化说明。列表比较只是一个层次的要求,反映出基础知识的记忆情况,但不能很好的测量学生对知识间联系的程度,因此我进一步追加任务:进一步要求学生来分析表格:说一说,植物激素在发挥作用时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强调: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而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例如小苹果长成大苹果体现发育,青苹果变成红苹果体现的是成熟。引导分析:大家注意在细胞伸长方面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表现出相同的促进作用,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协同作用,而在细胞分裂方面,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又表现出相反的作用,我们称之为拮抗作用。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植物激素不是孤立起作用的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三)布置有效的课后作业课后作业的布置是高中生物教学常规性一个环节,如何布置有效的课后作业,是提升课内和课外学习互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在本节课结束时我出示了两个方面的课后学习任务。第一个属于巩固习题,第二个主要是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同时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加强知识网络的构建。三、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建立积极健康的学习体验什么是学习体验?可以用两个词来简单概括。第一个是“伴随”第二个是“生发”一节精彩的高三生物复习课应该是课堂气氛生气勃勃而不是死气沉沉。有些同学在课上表现出积极主动,有些同学则习惯沉默寡言,但是这些同学也在思考,也在参与学习活动,虽然过程中表现的不是很积极,但是他们注重的是学习结果,或者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学会了哪些知识、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就是“生发”伴随着生物学科学习的进展,或者说学科知识获得的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会是越来越强,这样的富有成就感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一轮复习课的有效性表现在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因此无论课前备课还是课中的教师和学生活动的设计都应该是有效的。在教学设计上不仅要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短期教学目标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长期育人目标。主要参考文献[1]《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3]章志光,《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4]张玉彬,《理想课堂的构建与实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5]夏雪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9月

不亦悲乎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与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2001年6月8日 教育部印发)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实验)》也指出:“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2014年12月7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同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14年9月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14年12月10日),这三份文件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为学校掌握学生成长规律、为促进评价方式改革、为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途径和依据。目前,国内外多数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在于评价者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理论研究不透彻、评价目的迷失、评价方法不成熟、评价体制不完善、专业引领缺失、支持性环境欠缺等等,这些原因导致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中出现了形式主义倾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势在必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一)、学校、教师、家长对素质评价的认识不高。在很多地方,分数仍然是指挥棒,在人们头脑中“分数评价”形成的思维定势已根深蒂固。家长最为关心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综合素质关注明显不足,教师对学生成绩记录习以为常,而对其他方面的记录或描述不太适应,甚至认为是额外负担,产生了很大的抵触情绪。所以,如果评价大环境不改变,那么评价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的方法、方式、内容、标准不变,家长、学校、教师的思想观念、认识、行为均很难转变,综合素质评价出现了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二)、素质评价操作难度大,增加了教师负担。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既要忙于繁重的教学工作,又要不断学习,接受各种培训以应对新课改的要求,已经十分忙碌。综合素质评价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学习能力进行观察记录,而且要对学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创新与发展、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进行质性评价,这就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在教学工作和进行评价的双重重压下而不堪重负,对学生投入的精力不足,不但会造成评价失真或不全面,而且会影响到教学工作。(三)、评价效果难以保证。综合素质评价既有对学生共性的记录与评价,又有对学生个性特点的记录与评价。而反映学生个性特点的记录与评价在个体之间难以比较,用于升学录取时的一种评价依据,评价标准难以把握。因而,综合素质发展评价内容、标准的丰富性、项目权重分配、结果合成的复杂性以及教师素质等因素,使评价的可信度和效果很难达到一个理想水平。另外,综合素质评价是作为升学录取的依据之一,与升学挂钩,就成了高利害的评价。评价的结果几乎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学生和家长会非常关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但他们关注的焦点不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什么样的发展,而是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他们追求的不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是想方设法提高评价成绩。“人情”现象、“走后门”现象势必不能完全杜绝。且不说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会失真,就是教师和同学的观察及评价也会存在很大水分,以至于在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评价、体育与文艺活动评价中家长、学生、教师弄虚作假,评价的可信度和效果就更不能得到保证。(四)、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一定能全面的发展。当前,教育教学围绕考试尤其是中考、高考转的现象依然存在,其根本原因不取决于学生而取决于社会、教育机构、学校,是一些教育机构和学校为追求较高的升学率,在课程设置上没有向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不能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当然不能通过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就能获得全面的发展。由于"应试"教育的困扰,学校教育还未走出"重智育、轻德育","重语数外、轻术科","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误区。学校领导和老师设计教育教学活动时,还仍然以知识的传递及掌握为中心,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教育现实使我们感到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未能得到有效贯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够,学生素质发展不全面、不和谐,这样下去不符合教育要"三个面向"的要求,难以实现教育培养目标。近年来有关素质教育的研究很多,但大多数研究都偏重于理论的研讨,可操作的应用研究成果并不多见。社会对每个学校和教育者提出了新的命题,这需要我们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探索出一条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我们选择此课题,不仅顺应时代的潮流,为青岛教育提供基层实践经验,而且能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找到一条新的路径。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目前国内外的教育课程改革中,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学生的毕业和升学挂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促进学生成长方式的转变。(一)、国外研究概况: 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等国,建立学习档案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均衡发展就已成为趋势,并形成规模体系。代表作品:《构建主义理论》、《思维教学》《培养反思》《自我调解学习》《自主课堂》《教育的55个细节》。美国:巴里斯.爱丽丝著“培养反思能力”一书,明确提出通过学习档案和真实性评估学会反思。整套书贯穿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而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学生可以也应该成为自律的学习者,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通过真实性评估,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融洽、亲密合作关系,帮助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实行监控,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成效的反思。 国外素质教育掠影: 美国:非学业成就采用了大量评语式的材料来进行定性的评价。一个完整大学入学申请材料主要包括了入学申请(applicationforadmission)和附属材料两大部分。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在这两部分中均得到了充分体现。它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个整体,采取了模糊评价、总体评价的方法。 美国虽然没有类似国内的思想品德课,但是他们讲究做人的底线,包括做人的善良、自信、诚实、公正、包容,以及独立自主的意识。学校通过体育运动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合作、公平竞争等意识,教育孩子们尊重规则、遵守规则。违反规则的成本是很高的,会成为最不受欢迎的人,小到失去参加活动的机会,大到失去同学的信任,没有朋友。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个可怕的结果。学生的道德培养也有可以衡量的指标。英国:英国QCA组织的“受控评价”就是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模拟真实或者类真实的环境中,让学生进行真实操作,然后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非常类似我们所熟悉的实验考试。这种评价方式可以较好地评价学生的许多非学术性能力,如家政、商业能力等。 韩国:学生簿是记录学生非学术能力的重要凭借,也是大学录取的重要标准,而且其权重近年来逐步提高,但国家对于学生簿的内容结构做出了比较清晰的规定。 新加坡:新加坡把非学业成就限定在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取得的成就,具体包括体育活动、团体艺术表演、童子军(UniformGroups)、学生社团等四部分。对哪些活动可以进入评价范围,其具体的行为表现标准以及分数比重都有非常清晰的界定,如担任校学生会主席可以相当于几分。 (二)、国内研究概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一些学校制作了 “素质教育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学生素质发展记录册”、“学生成长记录袋”等。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评价结果对高考录取基本不起作用。自2004年以来,我国各地纷纷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力求从根本上改变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升学导向的应试教育,真正建立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使高中生成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具备综合发展能力的公民。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对传统考试制度的重要突破。近年来,此项改革在各地迅速开展起来,取得了初步成效。北京、上海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六至九年级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目标”,开始实行中学生评价手册。上海于2003年开始在高中实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上海大同中学2001年开始着手“研究性学习档案袋,湖南长沙雨花区59所中小学实行“新概念三好学生”评比,2001年上海市闵行区着手进行“新基础教育实验”。2004年上海市闵行区“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占中考总成绩30%,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江苏省教育厅颁布的《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综合素质考核是高考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的情况是高校择优录取的基础,并对考核内容和方法作了原则规定,把综合素质评价列入其中,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写实性文字记录在普通高中学生电子档案中,作为学生是否毕业的依据和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一)理论价值: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对高中教育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课程改革的发展发挥重要意义。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需要、形势的需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育评价体系也应不断完善,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应当适应时代和形式的需求,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弥补将学业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终结性评价体系所存在的片面性,积极引导学生重视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二)实践意义:合理有效的学生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和教育作用,它既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状况、了解自身教学得失并改进教学活动,也有助于学生明确努力方向和调节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提教学质量;不仅为学生提供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机会,而且为家长和教育部门提供学生各方面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利于更全面了解和评估教育目标达成的状况并检验课程改革的成果四、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一)研究目标:打破以学科考试成绩作为唯一尺度的终结性评价体系,从思想品德、知识能力、身体心理、审美和社会实践等各方面全面衡量,以便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个性全面发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二)研究内容1.通过研究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学校沿袭普通教育以“知识本位”考试为主评价方式,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式,使评价标准与学校培养目标相适应,既注重理论知识的评价,又注重实践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习质量评价。研究评价主体多元化,避免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形式化。克服过分强调学校、教师评价,弱化了学生自身、学生之间评价,忽略了社会、家长评价,从而使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应有的检查、监控、鉴定、反馈、引导、激励、促进的作用充分发挥。2.研究学生学习质量评价要素与学生能力及素质培养的关系,确定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改革的理论基础。以学校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打破传统的“文化课”的课程体系所对应的学习质量评价模式,适应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对应的评价模式。3.构建学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案框架及指标体系。4.形成特定的项目任务课程,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的项目教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专业实践技能与团队合作意识,并将评价的主动权向学生转移,通过过程性评价、成果性评价、差异性评价,表现评价、纸笔评价等促进评价的功能发挥。5.通过若干子课题的研究形成典型专业的主干课程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案及操作方法。根据不同专业的主干课程理清评价的对象,即评什么;评价的目的,即为什么评;评价的依据,即评价的标准;评价的手段,即怎样评,从而构建适合以能力为本位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和操作方法。(三)子课题设置:1.通过对学生素质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寻求影响学生素质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现实依据。 2.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导向和保障。 3.研究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策略,指导本校教育改革实践。五、研究过程设计(一)准备阶段(2015年9月—2016年6月)1.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明确研究的意义。课题酝酿、论证,设计方案,确定总课题,分解子课题,成立课题组。选题论证、申报立项、开题论证、调查现状、分析成因、设计实验、确定研究重点及措施,针对现状,做好课题的各项准备工作。2.筹备、组织、收集资料及制定总方案。3.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课题方案论证,对课题组的成员做分工。4.学习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思路与研究方向。5.填写课题申报表,申报立项。(二)实验阶段(2016年6月—2017年12月)制订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展开研究。 拟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1.组织开题,讨论、咨询并制定阶段性实施规划。2.组织实施综合素质评定实验。3.选定实验年段。4.整理、完善学生成长记录袋。5.实施《全员德育导师制手册》和《学生成长手册暨家校联系本》,强化评定。6、完成中期研究成果(报告)。(1)《莱西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实施办法》;(2)《莱西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体系》;(3)《莱西二中学生综合素质等级评价说明》;(4)《莱西二中学生日常综合素质评价统计表》等,对学生实施评价,积累资料,完善评价方案,研制用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管理模式。(三)总结阶段(2018年1月—2018年9月)2018年6月前,完成研究报告《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方案》,撰写结题报告,收集相关研究成果。2018年9月在新入学学生中推广、交流研究成果。1.收集整理实验资料、图片、文集等。2.调查了解学生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意见和建议,撰写结题报告。3.进行课题成果提交、鉴定、验收、成果展示。六、研究方法设计(一)研究方法: 1.调查与讨论法 :为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学校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展开讨论和研究。通过教师会、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讨论对策,完善方案。2.行动研究法: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发展,打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总体工作思路,开展一系列活动,以点带面,在活动中观察、分析,促进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实验效果突出的学生、教师、家长、班级,及时进行经验总结、表彰奖励,并形成有价值的文字。不断调整课题实验方法策略,保障课题实验顺利完成。4.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通过对综合评价理论的学习、调查、分析、整理为本课题确立研究方向。(二)具体操作方法:1.研制评价内容及标准。明确评价内容是评价工作的第一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的非学业方面的发展。学业成绩的评价,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其标准就是学科学习目标。教师在一个单元、一节课教学之前就必须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和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立具体恰当的评价目标,用清楚、简炼、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示出来。非学业方面的评价,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行为与习惯等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即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在实施评价时,一般性发展目标与学科学习目标是无法截然分开的。实际上,学科学习是实现一般性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科学习目标中应该也必然要包含或渗透一般性发展目标的内容。二是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反对将评价内容进行主次分配的做法,尤其要摒弃以牺牲学生其它方面的健康发展为代价而片面追求学业成绩的做法。2.设计评价方法及工具。学生发展性评价除了使用纸笔测验以外,更为强调用质性评价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情景测验法、行为描述法等。在设计具体的评价方法时,要考虑工具的设计应利于评价学生的进步,调节老师的教学,为家长们提供孩子在校学习的情况等方面。实验中,要力求将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广泛收集学生各方面的情况,搭建一个全方位的评价平台。(1)形成性评价:主要体现评价的诊断功能。以学习内容及其具体行为目标为参照。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主要有:实施课堂观察、课堂练习与检查、作业考查、单元测验等。在以往的评价中,对课堂实施观察重视不够,因此,在实验中我们将加强课堂观察这一环节的操作。在实施课堂观察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应关注学生的其它方面,如学习态度、合作交流、思维能力等。要构建课堂观察评价表进行评价。针对以往单元测验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评价等问题,实验中,我们要研制内容上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的单元测试卷,特别对答卷不满意的学生,可采用二次评价。(2)表现性评价:主要体现评价的诊断和促进的功能。以个人的发展为参照。表现性评价实际上就是对被评价者在完成表现性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观察与评估。常用的表现性评价主要有:结构性表现、口头表述、模拟表现、做实验或调查、创作作品、完成研究项目评价等。其中,结构性表现任务是评价者事先精心设计并指定的、相对比较简单的表现性评价。如设计一个流程图、电路图,创作一首诗或一个短篇故事,用四个三角形拼几何图形,演示如何将酸和水混合等。它可以是纸笔表现,也可以是非纸笔表现。但这里的纸笔表现不同于传统的纸笔测验,它是一种强调在模拟情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方式。在实际评价时,到底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表现性任务,需要教师根据具体情景的特征来决定。选择表现性任务的类型,除了要考虑所要评价内容的特质以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时间、空间、设备条件等。(3)终结性评价:主要体现鉴定的功能。以课程目标为参照。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可以是纸笔测验与学生表现性评价相结合。以往的终结性评价,即期末考试,与单元测验卷一样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各学科在实验中要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终结性评价方式。3.变化评价的主体及形式。新的课程理念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因此,我们在实施评价时,要改变以教师为评价“中心”的倾向,谋求让学生、教师、家长都成为评价的共同参与者,并把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功效。4.探索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过去的评价结果大都以定量方式呈现,实践表明,定量评价既存一些弊端,也不完全适合质性评价。因此,实验中,我们要努力探索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通过对“分数”、“等级”、“评语”、“成长记录袋”几种形式的科学组合来呈现学生学习成绩和非学业成绩的实验研究,使老师、学生、家长都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使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更客观、全面。5.更新教育观念,初步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以自身的教育思想、专业素质和能力等因素去感染、带动受教育者,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要从以下几方面抓起:(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思想观念。注重给实验教师不断"充电",帮助他们树立现代化教育意识。在研究过程中有计划地组织召开实验教师培训会,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师生观、教学观。(2)实验教师必须掌握和应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素质教育的整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质量观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前提条件。围绕这一前提条件,在素质教育总体要求指导下,我们要立足自我,花气力解决学生素质偏差的第一大问题,即教育观念问题。(3)学生素质评价量化表的使用过程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家长参评、班主任总评等各方面的主体评价,把评价过程变为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激励的"自我教育"过程。评价结果最终以量化的方式等级显示,淡化应试教育的"分数观念"。评价结果还与学校评先奖励结合起来,每学年的"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文明少年"等的评比来源于评定等级。学生素质发展水平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形式反馈给学 6.构建与我校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现状相适应的教育策略。调查结果表明,不到位的学校教育直接影响学生素质发展,使之出现偏差。制定恰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并切实实施这些策略,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围绕这一重要条件,我校从自身办学已有基础出发,要花气力寻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对策,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工作思路,构建防止学生素质出现偏差的策略:改革学校德育工作,形成德育活动系列,由学生自由投其所好自选项目,对某项确有一技之长的学生重点指导,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做到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四落实,辅导老师做到有计划、有内容安排、有实施措施、有期末成果展示。 生家长。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课题的研究,参加此课题研究。并从人力与财力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开展该课题研究,以期取得明显成效。1.组织保障。成立学校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项目研究领导机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副校长任副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全员开展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关注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2.人员保障。本课题负责人,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3.时间保证。为支持项目组成员积极投入研究,在工作量计算等方面作出相关的规定。4.经费支持。除了上级下拨专项经费外,学校对该课题划拨一定的经费,用于项目研究中的不足部分。5.学习培训。为提高研究者专业素质,学校适时提供相应的学习培训等机会。6.协调统筹。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为项目实验提供充足的教学设备、研究条件以及物资保障。八、预期研究成果研究结题后,将把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各种登记、评价、报告表格、教师评语等予以集中展示,并将学生的成长变化以多种形式展示,最终形成如下研究成果。1.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促进我校办学质量的提高。2.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3.使学生素质得到全面提。4.形成了优质、高效的科研成果。(1)形成一系列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2)建立《莱西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莱西二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3)形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形成书面研究成果和电子产品。

科技创新融合教育 高质量推动江苏省基础教育改革

11月25日,由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主办的第四届江苏省STEM教育大会在徐州市鼓楼区召开。本次大会总结了近年全省STEM教育实践和研究工作、分享各地的经验和成果,持续而深入地推进全省STEM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探索STEM教育学科融浸途径,促进培育跨学科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这一STEM教育核心理念在各学科中的落实。 江苏省教育厅有关处室负责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徐州市教育局、徐州市鼓楼区政府和教育局、江苏凤凰数字传媒有限公司相关领导,各设区市教科研机构和13个省级STEM教育县级实验区的有关负责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专家,部分省STEM教育试点项目学校的校长和老师等,共300余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省教育厅基教处周明副处长在讲话中指出,STEM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与国家战略一致,即培养可以担当民族复兴的时代新人;全省各地要在STEM教育课程及其实施、教学范式研究、教师理念转变与专业素质提升、STEM教育保障能力四个方面下功夫。省教科院王晓天副院长提出,STEM教育对于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STEM教育要有新突破,要多形式推进STEM教育实施。国家督学、省教科院原副院长王国强研究员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江苏省STEM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成果,并就继续发挥各级教科研机构主导作用、江苏STEM教育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引领作用、加强STEM教育第二期项目研究提出了建议。省中小学教研室项目部赵华部长介绍了新一轮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STEM教育培育强基创新人才的融浸式实践》的背景与价值、内涵与目标、重点任务等。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葛虹副局长与大家分享了园区教育局作为项目实施合作方围绕这一项目的工作布局等。南京师范大学何善亮教授作了题为《STEM教育的再思考与再实践》的专家报告。他结合当下STEM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从STEM教育价值的再认识、目标的再明晰、内容的再拓展、方式的再深化、经验的再凝练等五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了关于STEM教育的新认识和新思考。徐州市鼓楼区教育张艳副局长介绍了该区区域化推进STEM教育实践和研究的做法与经验,展示了该区STEM教育的模式和成果。会上,省中小学教研室李善良副主任宣布了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具有江苏特色的STEM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评比结果,会上,来自南京、苏州、常州、南通、泰州、宿迁等地的学校分享了STEM教育实践和研究的成果,以及STEM课程教学工坊一体化建设的经验。会议全体代表还分学段现场观摩了徐州市属部分学校、鼓楼区全部学校的STEM课堂教学和成果展示,并在观摩现场组织了交流研讨。据介绍,过去的五年里,在省教育厅指导下,由省教科院直接推动,省中小学教研室、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凤凰数字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江苏STEM教育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研制印发了《江苏省基础教育STEM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江苏省基础教育STEM课程教学工坊一体化建设指南(试行)》《江苏省STEM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标准(试行)》;设立了STEM项目试点学校269所、样本学校74所、省级STEM教育县域实验区13个;组织实施了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具有江苏特色的STEM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并有44个子项目学校共同开展了实践和研究,项目研究和实践成果丰硕、得到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结合学科教研活动组织了各学段STEM教师培训和成果展示;与国外相应机构联合进行了STEM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组织专家和一线教师编写了数十个具有江苏本土特点的基础教育各学段STEM项目案例;组织评选了3届由省内外教师参评的STEM教育优秀案例;连续召开了3次全省性STEM教育推进大会;向全国推介了徐州市鼓楼区等地和部分学校开展STEM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经验。全省各地都组织了具有本地特色的STEM实践和研究,形式丰富多彩、成效多维显现、经验层出不穷。下一阶段,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将适时组织STEM中小学、幼儿园评估认定工作,推进STEM教育在全省的普及和实践水平的持续提高;同时将高质量研究和实施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重大项目《STEM教育培育强基创新人才的融浸式实践》,聚焦STEM教育的学科融浸及其资源建设、STEM教师培养培训及其教学方式创新、STEM教与学成果凝练和展示等,苏州工业园区先行、13个省级实验区联动、全省各个区域跟进,形成STEM教育研究和实践的江苏特色;还将推动成立STEM教育研究院、举办STEM教育国际论坛等。交汇点记者 张耀文编辑: 陈彤【来源:新华日报交汇点】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